注册

《康复与护理》 2024年第3期_副本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25
10

 总第13期
2024年 第04期

2022年第1期

康复与护理

REHABILITATION & NURSING

中医康复

contents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请勿外传

目录

2024年 第04期

总第14期

主办:健嘉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康复与护理

《康复与护理》编委会

政策快递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控制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精细化呼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肺炎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1例高龄脑出血术后并发不完全肠梗阻
患者的肠道管理体会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
脱机困难患者的应用

08
11
13
16

编委会 |(排名不分先后)
康复医疗:李励、刘昊、欧阳迎、齐协飞、余航、赵冀平
护理、医技:代龙、周继红
责任编辑 |邱斌
联系秘书|朱林蔚
编辑 |吴佳敏、池琦、朱林蔚
设计 |朱林蔚、张慧、宋瑷琳

05

第三季度行业政策汇总

医院管理

康复理疗领域医保监管实务浅析
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缺陷情况分析
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及医保支付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17
22
25

新医疗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

31

团队介绍/会议快讯

福州健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介绍
关于举办2024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
暨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的通知(第二轮)
2024·CNMIA康复大会暨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综合
学术年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集团内部培训预告

39
41
43
44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康复与护理》内刊的又一期出版。时间是条单行线,唯有珍惜,才能不留遗憾。在此,我们向所有关爱《康复与护理》发展和成长的同仁表达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祝福。
      本刊致力于传递康复与护理的最新理念、技术和实践,分享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为集团内每一位从事康复与护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我们期待通过《康复与护理》内刊,搭建起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获得启发。
      2024年是集团跨越新高度,实现宏伟蓝图的起始之年,外部经济大环境仍然动荡和艰难。 我们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立破并举,变中求新。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深感重任在肩,唯有保持初心不变,用心付出,耐心浇灌才能看到花的娇艳 。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读者对本内刊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实用的内容。愿《康复与护理》成为您康复与护理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期待大家积极投稿!
                                                                                       《康复与护理》编辑部
                                                                                                 2024年3月
                                                                                               

卷首语

立破并举  变中求新

政策快递

01、国家医疗保障局:DRG/DIP最新2.0版发布

7月23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 2.0 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主要内容:(一)新版分组落地执行,规范各地分组。明确2.0版分组方案的执行时间点。原则上,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 (二)提升结算清算水平,减轻医疗机构资金压力。要求次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前一年度基金清算。要认真组织开展月结算工作,原则上费用结算时间自申报截止次日起不超过30个工作日。 (三)加强改革协同,做到公开透明。一是要合理编制医保基金支出预算,将总额预算指标细化到门诊、住院以及DRG/DIP等各种支付方式,从源头上给支付方式做足“蛋糕”。 二是注重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强化支付方式意见的收集反馈,建立了专门邮箱,直面临床,收集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为规范管理、完善分组提供支持。 三是健全谈判协商机制,支付核心要素要由医疗机构、(学)协会和医保部门等共同协商确定。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由不同级别、类型医疗机构代表组成,配合医保部门及时通报医保基金运行方面的情况。
   来源 :国家医保局 官网

第三季度行业政策汇总

0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政策解读

7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国家平台采集的信息仅用于不良事件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作为重要的医疗质量安全日常工作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272号。 一、提高认识,压实不良事件管理主体责任 二、系统设计,健全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机制 三、强化培训,提升全员不良事件管理意识 四、深入挖掘,注重不良事件分析运用 五、精简优化,完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建立并持续完善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并于2021年起,连续4年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指导行业聚焦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工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仍然存在不良事件报告率偏低、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流程不完善等问题。为指导行业和医疗机构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不良事件管理对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作用,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和优化相关工作。
来源: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官网

政策快递

04、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等重点改革

8月30日,国家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重点改革。 一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推动各地党委政府由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从政府各相关部门层面,进一步增强部门间宏观政策一致性,推动“三医”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让信息化赋能医改。 三是从抓落实方面,指导11个综合医改联系省,委省共建协议签订省市,3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以及省内的试点医院,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4个地市为重点推广三明经验,5年内实现全覆盖。 四是从督导评价方面,已经建立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监测评价机制,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以及提高群众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价。指导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加大学习推广力度。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05、拟允许在南京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9月7日,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 试点地区商务、卫生健康、人类遗传资源、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主动对接有意愿的外商投资企业并加强服务;同时,要加强部门间会商,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试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及时识别、有效防范风险,扎实推进生物技术和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8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别从中医药行业数字基础和数字化赋能中医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医药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中医医疗数据赋能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赋能中医医疗智慧化管理,推动中医药教育数字化发展等两方面的指导意见。
    来源:国家医保局  官网

政策快递

06、 南京: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违规住院费用医保结算调节措施的通知(试行)

9月1日,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违规住院费用医保结算调节措施的通知(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一、加大DRG月预结算调节力度。 二、加大DRG 年终决算调节力度。 三、加大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力度。 四 、试行建立DRG 和康复床日衔接机制。对于按DRG 付费的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收治的康复病例(病组清单详 见附件),按《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康复类定点医疗机构按床日费用结算办法》(宁医发〔2021〕97号)康复床日付费标准结算。 五、试行建立长期住院中途出院结算机制。对于康复、精 神、护理等确需长期住院治疗超过60天的参保患者,实行按床日付费的,经医疗机构申报,市医保中心按月结算,缓解垫资压力。 六、严格落实违规住院费用医保结算调节措施。
来源:南京医保局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以100例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为例,随机分成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控制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护理管理方案能够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管控,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诱发医院感染的因素,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管理;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应用效果
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就是呼吸重症监护室,和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诊疗操作等因素存在很大关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医院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到增加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风险。要想有效管控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应加强该类患者的护理管理.现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应用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n]%)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控制呼吸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作者:南京健嘉康复医院  唐成程

02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方法。持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定时做好体位更换和吸痰等操作,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药物,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对患者的饮食结构给予重视,并进行适当调整。选择适宜的辅助进食方式,保证患者获得均衡营养,有利于疾病尽快康复。
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管理。(1)汇总患者个人信息、疾病有关资料,并统计以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工作职能,明确划分职责,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对院内感染诱发因素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操作原则。(2)对患者病情发展进程进行评估,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对其呼吸系统功能等进行分析,开放各个通路通道,妥善固定管道通路,确保其处于通畅状态,避免发生脱落。

(3)每天定时做好病房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及时更换床单备品,尤其是在发生污染后。根据相关规定适当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限制室内人员流动,并在进出病房后进行消毒。(4)每天做好患者皮肤清洗工作,采用温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尤其是肛周和会阴部,将分泌物及时清除干净,提高患者机体生理舒适度,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尤其是在进餐后。(5)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年龄规划患者的餐食结构,合理搭配饮食。针对鼻饲患者需要有针对性规划患者的进餐次数和单次进餐量,使患者获得充足营养。(6)对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评定,实施血液和痰液等生化检测,对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性疾病指征予以明确。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情况
表2比较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情况(n,%)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2.2对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2.3对比护理质量评分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2.4对比护理满意度
表5比较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护理治疗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优势,进一步说明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获得显著效果,有助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在有效控制营养感染监控指标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精细化呼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呼吸康复护理;脑卒中;合并肺炎;生活质量;改善
脑卒中是一种由局部或弥漫性的脑损伤所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有15%患者需长期监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促进其早日康复并重返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国内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将康复护理方式运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是一种非常好的护理方式。将康复观念贯穿于卒中护理的整个环节,尤其注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护理和基础护理,让护理更加标准化、综合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运动锻炼,减少患者残疾因素,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达到自我照顾和重返社会的目的。通过特殊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残存功能得以重新获得,是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质,促进患者的康复。
据统计,目前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已达到1318万,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就高达194万。在脑卒中患者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我国伴有肺炎/肺感染的脑卒中患者占1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31.4%,在脑卒中相关并发症中位居第一。因此要尽早进行肺功能恢复,防止发生肺炎。
脑卒中主要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咳嗽反射减弱等情况,尤其是在重度脑卒中时。此时,口腔和鼻腔内的一些病原体不能吞下去,否则就会通过喉咙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中。吸入性肺炎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10%~43%,死亡率高达40%~50%,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十分关键,包括吞咽训练、鼻饲护理、肺部管理和家属教育等。对于不能正常吞咽的患者,需要使用鼻胃管。鼻饲时采用平卧位、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等,都有可能造成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情况,有可能诱发或者加剧了吸入性肺炎,需要做好鼻饲护理。鼻胃管插管的最小距离是55~65cm,采用间歇式的流食喂养,水温40℃,一次200~300mL,每天4~5次,一次输液的速率应在15~20滴/min,否则会引起胃部的痉挛和恶心。在喂哺过程中,要注意并帮助患者让身体与床呈40°~50°的进餐姿势,喂完后要让患者将这个姿势维持30min,并且要严密地监控,餐前15min、吃饭时与餐后30min都要避免翻身,也不能吸痰,如果出现误吸,要及时处理,鼻饲结束后应用温水彻底冲洗胃管中的残留物。此外,每隔25d就要换一次胃管。在进行肺内治疗时,要引导患者正确地将痰液排出,尽量减少抽痰次数。要鼓励和教导能自己排出痰液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让患者先做深呼吸,再将气管内的痰液咳出来;必要时可采用体位引流进行有效排痰。如果不能自已咳嗽,可以在床旁放一台清洁的吸引装置,让患者平躺,患侧朝上的吸痰姿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吸痰。除此之外,睡觉之前要注意翻身、叩背、吸痰的频率,在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做吸痰操作,也不要进行搬动等其他的刺激动作。

作者:健康护理杂志2024年6月(下)第30卷第12期 曾阳阳
运营管理部 朱林蔚 投稿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吞咽障碍而引起的误吸,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吞咽能力的培训,以防止误吸的发生。对于严重的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该尽早放置胃管,第一个星期要进行初级的进食和进食的锻炼,包括深呼吸、咳嗽和吮吸的练习,还可以给患者喂一些稀稀的东西,看有没有咳嗽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好的话,可以在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拔掉胃管,并且进行有计划的进食和进食锻炼,直至这个能力完全恢复。对于吞咽困难还会有呛咳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延长鼻饲时间,对于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给他们吃一些糊状的东西,可以给他们喂1小勺的温水,看看是否吞咽顺畅,如果吞咽顺畅,可以给他们1/4勺浓粥,要注意饮食的节奏,要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如果在饮食过程中出现咳嗽、气短等情况,一定要马上停喂,避免出现误吸现象。
经过标准化的肺康复护理和适当的治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使肺感染的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从而达到防止脑卒中所致肺炎的目的。
综上所述,精细化呼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1例高龄脑出血术后并发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管理体会

【摘要】总结1例脑出血术后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肠道管理、营养支持护理、呼吸道管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经过20天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关键词】高龄;脑出血术后;肠梗阻;护理
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当出血量超过30mL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需要静养卧床休息,不能运动。卧床后由于运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功能减慢,容易发生便秘,便秘不及时干预则易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通过时受阻,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四肢发凉、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临床不适症状和表现。因此对于这种高龄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肠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7月我院收治了一例高龄脑出血术后并发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经过20天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治疗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83岁,右侧额颞顶叶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一周于2024年7月12日11:20入我院康复治疗,外院行气管切开,并出现胃潴留现象,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液,考虑应激性溃疡,予抑酸护胃、胃肠减压对症处理,术后出现腹胀、停止排便排气3天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方式采用体重指数(BMI)、NRS-2000营养风险筛查表进行营养评分。入院时BMI24.5,NRS-2000评分4分,总蛋白53.6g/L,白蛋白29.8g/L,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血红蛋白92g/L,提示患者存在贫血;钾3.12mmol/L钠150mmol/L,提示患者存在低钾高钠血症;C反应蛋白98.49mg/L,提示患者体内炎症因子高;查体:神志嗜睡,左侧肢体偏瘫,腹部膨隆、腹胀明显,测腹围100cm,肠鸣音亢进,腹部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普外科会诊后暂无手术指针,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护胃、肠外营养支持、灌肠等对症处理。灌肠效果不佳,护理方面给与肛门牵拉扩肛、吸痰管注入开塞露、腹部按摩等肠道管理,效果明显,7月21日开始自行排便,腹围降至90cm,于8月2日好转出院,出院时复查平片提示肠梗阻症状已解除,腹围降至82cm。
2.护理
2.1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可以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但对于此病人由于术后长期卧床,肠梗阻明显,常规的腹部按摩效果不明显。我们改进按摩方法,增加按摩次数,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14点采用人工按摩,护士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波浪形环形按摩。从盲肠部开始,依肠蠕动方向,经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每次5-10分钟。

作者:南京健华康复医院 朱小敏 任宇

每日上午11:00点和下午16:00点采用手持式排痰仪进行腹部按摩,也是按照人工按摩的顺序进行,选择自动模式P2频率进行排痰仪的腹部按摩,边按摩边询问观察病人感受。体外振动排痰仪以物理定向叩击为原理,通过产生与患者身体表面平行、垂直的水平力及垂直力来发挥排痰的作用,同时这种振动排痰仪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恒定的力量,叩击按摩的节奏可控。这种作用同样也可用于腹部,能起到很好的腹部按摩的效果。
2.2促进直结肠肛门反射的建立
直肠肛门反射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排便机制中负责感受乙状结肠、直肠
肠内容物的物理状态。手指直肠刺激可缓解神经肌肉痉挛,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结肠尤其是降结肠的蠕动。对于此患者的直肠肛门反射建立的具体操作为:用食指和中指戴手套,涂石蜡油后缓慢进入直肠,在不损伤直肠黏膜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并缓慢牵张,诱导排便反射,每次刺激时间为2分钟左右,重复10次,上午和下午各做1次。过程中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和生命体征。
2.3肛门牵拉扩肛
肛门扩张术是指医务人员用自己的手指或器械扩张患者肛门括约肌,以达到
缓解疼痛、改善平滑肌收缩力、增强胃肠蠕动力、促进粪便排出的功效。此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因此我们对此病人采用手法扩肛,具体做法:让患者取左侧卧位,戴手套润滑手指及肛门后用食指和中指插入肛门进行扩肛,以顺时针360度的方式指力作用于3、6、9、12点处,用指腹压力按压,圈数为4圈。于每天促进直结肠肛门反射建立后同时进行,在每次扩肛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
2.4吸痰管注入开塞露灌肠
对于此患者的灌肠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注开塞露60ml保留灌肠。具体
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F12号一次性吸痰管(内径4.90mm)剪掉后面的连接头,与50ml注射器连接,抽吸开塞露60ml,将吸痰管前段润滑,边缓慢注入开塞露边旋转插入吸痰管,插入肛门约50-60cm后,将剩余开塞露一次性缓慢注入。开塞露快完毕时将吸痰管边旋转边缓慢向外慢慢退出,同时用卫生纸堵住肛门,抬高臀部20-30度,保持此体位10分钟。据兰方琛等提出吸痰管柔韧性好,前段圆润多孔,沿着肠管顺利通过肠道并插入深部,对肠壁刺激小,减少灌肠液外溢,保留时间长,易于软化粪便的特点,我们对此病人选择吸痰管进行灌肠。同时抬高臀部20-30度,此体位可使结肠处于低位,从而让直肠和结肠间产生压力差,使得开塞露能通过吸痰管顺利进入结肠,起到很好的灌肠效果。
2.5体位管理
对于此高龄肠梗阻患者我们采取半坐卧位,每天上午下午各2小时,同时变换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体位的变换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肺炎的发生。患者于肠道管理后第4天开始自行解大便。
2.6营养管理
患者入院时BMI21.5,NRS-2000评分4分,总蛋白53.6g/L,白蛋白29.8g/L,血红蛋白92g/L,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入院前4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计算该患者静息能量为1450kcal/d,根据此能量需求安排脂肪乳等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期间监测电解质、血糖情况,严格记录出入量,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第5天患者腹胀情况缓解,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使用鼻肠管注入营养液,总热量为1450kcal/d,选择易消化的短肽类营养液(百普力)以30ml/h速度开始泵入,未出现不耐受情况后慢慢调至60ml/h。第8天开始选择整蛋白制剂(能全力)输注速度由60ml/h逐渐增至80ml/h。肠内营养期间提高床头45-60度,在喂注过程中听诊肠鸣音1次/4h,每4h评估一次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度,从而判断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舒适度。
2.7肠道管理期间的心理护理
入院时评估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5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21分,提示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这种心理压力的出现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对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进行抑制,导致便秘的进一步加重,进一步加重肠梗阻。因此,对于此患者我们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讲明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及目前管理方案,以娴熟的技术和同理心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出院前一日评估HAMD16分和HAMA12分,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改善。
3.患者效果评价
通过对此患者进行肠道管理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排便恢复正常,营养状
况明细改善,具体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指标对比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4.小结
脑出血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此患者不能正常经口进食,使得食物摄入了减少,可导致便秘,便秘患者排便时需更加用力,易引起颅高压及高血压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对于此患者我们常规宣教不能用力排便,导致患者不敢排便,从而容易引起术后的肠梗阻。因此及时正确处理术后便秘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尤其重要。该病例患者属于高龄患者,肠梗阻严重,会诊达到手术指针,通过我们正确的肠道管理,使得患者免于手术治疗,最终康复出院。在整个病程中注重全程肠道管理结合营养管理理念的实施,要求我们进行正确的肠道管理、准确的营养评估,采取个体化的肠道和营养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日2次的腹部按摩、直结肠肛门反射的建立、肛门牵张扩张和每日1次的吸痰管注入开塞露灌肠是肠道管理的重点,密切关注患者主诉、生命体征、体重、腹围和排便情况。营养管理期间根据患者肠梗阻症状合理安排营养,由肠外营养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关注患者出入量、电解质导尿管情况,利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患者因病情存在焦虑抑郁,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患者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治疗效果。在进行肠道管理的第4天患者能够自行大便,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1 日至2020 年 12 月31 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30 例脱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者均给予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分析其脱机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 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结果 30 例脱机困难患者中共有22 例脱机成功,且脱机成功患者高压氧联合舱 内呼吸机治疗次数主要集中在 1~5 次;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格拉斯哥昏 迷评分(GCS)评分分别为(82. 17±9.93) mmHg、(97.80±2.66)%、(391.27±47.31) mmHg、( 10.00±1.82)分,明显高于治疗 前的(58.60±7.88) mmHg、(85.77±3.60)%、(279.05±37.53) mmHg、(6.37±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分别为 (63.20±4.85)%、(86.43±6.73) mL,较治疗前的 (48. 10±3.40)%、 (71.33±8.11) mL明显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14.70±9.91) mL、 ( 178.33±14.66) mL,较治疗前的(145.50±5.65) mL、(223. 13±14.23) m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 素(TSH)分别为(5.95±0.99) μg/dL、( 1.82±0.40) pmol/L、(2.79±0.91) pmol/L、(20.21±4.39) pmol/L、(2.06±1.04) mU/L,明 显高于治疗前的(4.05±0.76) μg/dL、( 1.51±0.31) pmol/L、( 1.55±0.37) pmol/L、(9.28±1.29) pmol/L、(0.73±0.71) m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对脱机困难者的脱机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患者血气功能、心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昏迷意识状态。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节选自:海南医学2023年2月第34卷第4期
作者:许季祥1,2,魏翔1,周小妹1,齐胤良1
1.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高压氧科,安徽 合肥 230011;
2.蚌埠医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医院管理

【摘要】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为追求高收益而逐渐转向康复理疗领域发展,并由此滋生各类违规问题。解决康复理疗领域乱象,应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管在价格与临床间的桥梁作用,通过支付方式改革约束公立医疗机构逐利行为,让临床回归医疗本质。
【关键词】医保基金监管;康复理疗;支付方式
【中图分类号】F840.684 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830 (2024) 6-81-4
doi:10.19546/j.issn.1674-3830.2024.6.011
1基本概况
1.1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属于西医类别下的一级科目—康复医学科,旨在通过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和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改善患者各方面功能。康复医学三项基本原则为功能锻炼、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
1.2中医理疗
中医类别下的中医理疗,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病症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近年来,中医理疗领域蓬勃发展,但其实际效益偏低。究其原因,在于该领域人力资源消耗较大。医疗机构或科室需要精准计算患者与医技人员之间的成本收益来维持运营。若医疗机构或科室盲目扩张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经营亏损会促使医疗机构或科室为了控制成本或虚增“产量”,而走上违法违规道路。
2康复理疗存在的问题
2.1串换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串换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是指,医疗机构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医
疗服务价格表外项目,串换成表内项目进行报销,或将低标准收费项目套入高标准收费项目结算。如将物理疗法、悬灸治疗、药罐治疗等治疗串换成穴位贴敷项目收费,将实际执行的
“妇科盆底康复训练项目”串换为“社区康复测查项目”进行医保报销等。
2.2不合理收费
不合理收费包括重复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违反计价单位规定收费、超医保限定支付范围等四种。重复收费是指医疗机构对某一项诊疗服务项目反复多次收费的行为。例如,同时同穴位收取“普通针刺”和“电针”费用,同穴位的“普通针刺”重复收费,做运动疗法的时候顺带收取推拿治疗、
手指点穴的费用等。分解项目收费是指医疗机构将一个项目按照多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的行为。。例如,同时同穴位收取“普通针刺”和“电针”费用,同穴位的“普通针刺”重复收费,做运动疗法的时候顺带收取推拿治疗、手指点穴的费用等。分解项目收费是指医疗机构将一个项目按照多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的行为。

康复理疗领域医保监管实务浅析

作者:兰 虓(南平市医疗保障监测中心 南平 353000)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2024(06)

03

医院管理

例如,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为病人进行盆底筛查和盆底康复治疗时多收取妇科特殊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费用,言语训练多收取构音障碍训练项目费用等。计价单位是指提供项目服务时的基本计价方式,主要有次、部位、穴位等。违反计价单位规定收费的常见情况包括:小针刀治疗按“每部位”收费,而不是以进针点进行收费;推拿治疗计价单位为“次”,而不是以部位进行收费等超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可表现为,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限用范围为1个疾病过程支付不超过3个月,但经大数据测算,存在1个疾病过程支付超过3个月的情况。对于运动疗法限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果同时收取运动疗法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属于超出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报销费用。
2.3不合理诊疗
过度诊疗是指,医疗机构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诊疗项目或实施与疾病关联性不高的诊疗项目,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长期进行七八种康复理疗项目,而疾患却一直未得到解决。相关治疗记录缺失是指,病历中缺失关于治疗项目、方式和数量的过程记录,没有每次治疗操作具体执行情况记录和治疗效果、转归情况记录等。例如,未开具医嘱收取相关费用或收费项目未见相关治疗记录,只有一张总表记录简单的收费项目且未体现每次记录情况的记录,针灸相关治疗只记录一次所有穴位而未如实记录每次治疗的具体选择穴位等。
超执业范围或无相关资质进行 诊疗活动,指的是医疗机构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审批的诊疗科 目开展诊疗活动,或是医务工作人员 超临床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如诊 疗科目未纳入医保结算、护理人员进 行康复理疗治疗、技师进行中医治 疗等。仪器使用超注册证适用范围 或违反说明书禁忌症,并纳入医保结 算。例如,电针治疗仪适用范围为脑 血管意外、脑血管后遗症、颈腰椎疾 病病人,而临床却用于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并纳入医保结算等。
2.4挂床、降低标准办理住院
挂床住院是指参保人员在住院 期间长时间离开医院或实际未进行 相关诊疗。低标准住院是指患者达不 到住院标准却违规享受住院待遇。挂 床住院和虚假住院等问题会造成病 床长期闲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 还会导致住院诊察费、等级护理费、 床位费等住院项目费用不合理增长。 这不仅造成了医保基金浪费,更损害 了其他参保人利益。
2.5虚构、虚计医疗服务
近年来,虚构、虚计医疗服务等 问题在康复理疗领域逐渐突出,这也是康复理疗被列为监管重点领域的 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相关药品和耗 材使用数量与收费数量不符、康复理 疗服务费用收取缺乏合理性、组套 式收费、伪造医疗文书等。相关药品和耗材使用数量与收 费数量不符。一是治疗项目所使用 的中药饮片数量与收费数量不符;二 是设备或耗材使用数量与收费项目 数量不符;三是医务人员治疗项目的 实际操作时长与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要求不符,或收费项目数量远超出医 技人员最大工作量,如运动疗法1次 未达到40分钟、推拿疗法1次未达到 20分钟、手指点穴1次未达到15分钟 等;四是财务账不符,为防止患者及 其家属质疑,医方会对虚增医疗服务 的个人现金支付部分给予减免,导致 财务现金账与收费票据不匹配。康复 理疗服务费用收取缺乏合理性,即没 有具体治疗记录、治疗方案一直未调 整或是从未改变治疗模式。例如,对 昏迷的重症病人长期进行针灸推拿、运动疗法、有氧运动等治疗。组套式 收费,即医院信息后台设置好收费模 板,对诊断相同的病人使用同一组治 疗方案,同诊断组的治疗项目和收费 数量基本一致。例如,以“课时”形式 转换治疗项目,并由专人按照医保要 求的时长利用软件进行分配排班。

医院管理

在 工作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该违规 操作可以有效规避大数据初步筛查。 伪造医疗文书。病历是患者在医疗机 构诊治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时 效性、唯一性。病历既是一种医疗 文书,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一旦发 生医疗争议,病历具备法律赋予的原 始证据作用。但现状是,为了减轻医 务人员工作量并应付各种监管检查, 医疗机构让无资质的人员根据“模 板”书写病历并代替治疗医师签名, 造成大量病历记录与收费项目和数 量、治疗时长脱节。
3康复理疗检查方法
 3.1信息方面核查
核实“进、销、存”时,应重点核查 库房系统中用于中医理疗所消耗的 中药和耗材出库数量,核对与其对应 的收费项目是否存在误差。如中医定 向透药的电极片使用数量与该项目 的收费数量是否匹配,针灸相关治疗 的收费穴位数量与一次性使用针灸 针的数量是否相符等。康复理疗涉 及患者隐私问题,监控不能布置在治 疗室,只能核查重要路口相关人员监 控记录,这给核查取证增加了不少难 度。在核查病历模板、组套打包、医师 对应开方权限、无资质人员使用工作 人员操作账号等问题时,应重点核实 相关人员进出时间,查证是否与治疗项目收费时长相符。
3.2财务账核实
一是重点审查绩效分配方案 落实情况、个人现金支付收费流水 记录,避免出现为招揽病人而违规 减免个人支付的问题。二是核验相 关药耗采购票据是否与入库的医用 耗材和中药饮片数量相符,票据信 息是否符合条件和时间逻辑,以及 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不支付费用等问 题。三是药耗的成本核算,核验医用 耗材的成本价格与收费项目价格是 否符合盈余逻辑,核实治疗项目是 否存在虚构的可能。
3.3现场检查
一是核对病人数量及个人信息 是否与住院登记信息相符,核查是否 存在挂床住院、冒用医疗保障凭证等 问题。二是调取康复理疗仪器盘点 表、随货同行单、采购合同及发票、会 计凭证、出入库记录、付款凭证等资 料查验仪器设备,核实仪器数量与 治疗量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超效期和 超注册证适用范围、禁忌症使用等问 题。三是突击核查在院病人的病历记 录,核实一个时间段所开具的治疗医 嘱是否符合时间逻辑。四是核验病历 首程、病程记录和治疗记录等是否按 要求及时书写。如果无记录或记录情 况与实际病情不一致,极可能存在虚 构项目费用和伪造医疗文书等问题。 五是核查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具体 情况,检查是否存在与患者病情不符 的康复理疗收费项目,如对昏迷的患 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对重度心 衰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运动疗法等。 六是核实中医理疗具体药方的使用 是否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药方组成材料是否为本院中药配制。七 是核查是否存在用医疗器械产品串 换中医理疗项目收费等问题。
3.4病历相关资料核查
病历相关资料核查包括:一是 核实是否存在未进行辨证论治的情 况下,单纯以西医诊断对应中医理 疗的问题;二是核实治疗医师是否 按要求书写各类治疗记录;三是核 实患者签名笔迹、医嘱、病程记录以 及各类康复评估表等是否存在雷 同;四是开具医嘱和执行操作人员 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等。
3.5大数据分析运用

医院管理

在数据时代,医保大数据的充分 应用是推动医保监管能力现代化的 有力支撑,也是医保经办管理不可或 缺的技术手段。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 大数据调取一个区间段内的医生开 具诊疗项目的数量(单次超量)、频 次(频繁开具)、项目间的关联(组合 收费)[5],对医生、技师的人员配比以 及工作量进行极量分析,核实是否符 合条件和时间逻辑。具体运用如下: 一是通过信息大数据对各治疗项目 的组套情况进行聚类分析,查找特征 疑点。例如,普通针刺收费数量均为5 组,若存在一个疾病诊断均对应开具 5种相同治疗等类似的疑点数据,可 以诊疗项目或药品为突破口,理顺收 费科室、收费数量等信息,将部分违 规收费疑点从数万乃至数十万条诊 疗收费中暴露出来[6]。二是通过信息 大数据调取一个区间段各康复理疗 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仪器设备使用 的时间与空间分析,查找是否存在两 者的重叠状态。三是调取本单位职工 的诊疗数据,进行重点人员分析,核查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便利监守自盗 等问题。四是针对患者就医情况进行 轨迹分析,核查区域内是否存在多个 医疗机构为逃避医保监管,联合轮流 转运患者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
4监管中的难点
4.1调查、取证困难
一是视频监控无法安装在诊室 导致缺少违规违法的直接证据,虽 然可将相关人员进出时间作为辅助 证据,但对于涉及多个项目的收费, 仍难以判定具体违法违规项目。二是 违法违规问题所涉及的具体数量无 法精确,特别是使用仪器设备的物 理治疗项目。例如,红光治疗、低频神 经肌肉电刺激、低频脉冲电治疗等, 相关仪器无法体现具体治疗量或治 疗时长。若未有涉及违法违规的具 体数量,仅凭大数据时间逻辑、病历 记录和询问笔录等证据,难以进行行 政处罚。三是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度 差。个别医疗机构唆使患者不配合 检查,对检查人员隐瞒真实治疗过 程,甚至直接对抗检查人员。
4.2界定问题性质困难
查实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需 要大量的证据支持并形成证据链后 再定性质,但相关医护人员经常以理 解不同来混淆概念,规避主观故意骗 保责任。例如,机构方以病历书写疏 漏为由,将原本严重的造假问题变成 一般性的违规问题,将翻身等触碰病 人身体的动作算成推拿或手指点穴 操作等。许多康复、理疗项目操作流 程近似,多种方法夹杂在一起,导致 筛查诊疗操作困难。虽然违规问题明 显,但要逐一筛查并判定具体问题明细非常困难。例如,治疗师对90周岁 腰部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1小时双肩 颈、双下肢、腰部推拿和手指点穴治 疗。这里面夹杂着不合理、过度、套用、 串换以及虚构等各种情况,在病人不 配合的情况下,难以做到具体违规行 为的筛查、细分。因此,检查人员不能 急于下论断,需要勤于到各类现场中 寻找蛛丝马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5政策建议
5.1强化监管
当前,医保领域的欺诈骗保问 题已成为基金监管的难点和痛点[7]。 随着医保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康 复理疗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变得更 为隐蔽,特别是行为及问题的定性需 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建议根据区域 监管任务,将监管人员数量及质量纳 入绩效考核体系,提升监管效率。
5.2严控病历记录
病历既是一种医疗文书,也是 重要的法律文书。一旦发生医疗争 议,病历具备法律赋予的重要作用。 然而,医疗机构并未意识到病历书 写的重要性,病历书写也一直是康复理疗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建议 提高伪造病历的违法成本,加强病 历记录方面的监管力度。

医院管理

5.3保障监管人员待遇和安全
康复、理疗领域的检查容易遭 遇被检机构工作人员的抵触与阻 拦,涉事医疗机构或医师经常试图 逃避检查和处罚。对于医保监管检 查中的恶意侵害行为,建议与公安 部门共同制定相关应急措施,及时 给予检查人员支援。同时,根据检查 人员监管工作完成情况,设立相应 表彰制度,同时在职称晋升、待遇评 级等方面增加相应福利待遇。
5.4建立监管结果运用体系
鉴于康复理疗领域的复杂性, 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理。在建立飞行 检查控制点、日常现场检查控制线、 智能监管系统控制面等综合监管体 系的同时,结合医疗行业资源重新整 合的大环境背景,努力提高监管结果 在医保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其对 价格、待遇等供给政策的影响。让“遵 循规则的参与资源分配,不遵循规则 的让出资源”的观念植入医疗机构管 理层,加快促进行业自律。
5.5探索支付方式改革
医保部门应基于监管的实践经 验和内外职能,建立临床意向与价格 制定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一方面, 充分发挥监管的机动效能,对临床 诊疗和项目价格进行约束和调整,以 保证医保基金的安全高效和合理运 行。另一方面,利用市场调节手段,在 康复理疗领域积极探索以“治疗结 果”“课时疗程”为计价单位的医保支 付方式改革。让医务人员获得与专业 相匹配的劳动价值,激发公立医疗机 构公益性,让临床回归医疗本质,进 而带动整个领域的规范转变。

摘要:
本文对一例住院病案编码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要求临床医师要正确规范填写主要诊断和手术操作,对其他诊断也要准确填写。编码人员要加强对编码的审核,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持续提升编码的准确性,把好编码这一关。
关键词:住院病案首页;缺陷;ICD-10;ICD-9-CM-3
引言:
DIP是医保制度深化和医保改革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实施也将对医院传统运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倒逼医院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1]。目前存在的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选择错误,主要原因是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选择原则掌握不熟练。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正确编码的重要性。
病例摘要:
患者,男,86岁,6个月前因重症肺炎在上级医院进行了气切、呼吸机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稍稳定,家属为了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后予抗感染、呼吸机等治疗,经过191天的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扣去自费部分,该病人实际医保花费394585元。
医生编码(质控前):
主要诊断:重症肺炎:J18.903。
其他诊断:
1.病毒性肺炎J12.900。
2.心功能不全I50.900X002
3.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E11.600x051。
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I10.x00x032。
5.肾功能不全M10.x00x002。
6.帕金森病G20.x00。
手术操作名称与编码:
1.股静脉穿刺置管术38.3904。
2.胸腔闭式引流34.0401。
3.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9.9900x051。
4.气管套管置换术97.2301。
编码员复核:
编码员仔细查阅病历,发现存在以下3个问题:
1.查看病史,患者住院期间用了72天的呼吸机,漏了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96.7201 ,主操作调整为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96.7201。

医院管理

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缺陷情况分析

作者:上海慈源康复医院病案室 沈勤 ;上海慈源康复医院医务科 周海龙
   

医院管理

疾病名称 操作 基础分值(>60天)
重症肺炎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0.0470
重症肺炎 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 0.1274

2.气管套管置换术97.2301调整至其他操作第一个,胸腔闭式引流34.0401调整至其他操作第二个。
查看成病史,病毒性肺炎在上级医院发生而且已医治,核酸检测呈阴性,故跟医生沟通后在其他诊断中删除病毒性肺炎J12.900。
修正编码(质控后):
主要诊断与编码:重症肺炎:J18.903。
1.其他诊断:
(1)心功能不全I50.900X002。
(2)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E11.600x051。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I10.x00x032。
(4)肾功能不全M10.x00x002。
(5)帕金森病G20.x00。
3. 主要操作: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96.7201 。
4. 其他操作:
(1) 气管套管置换术97.2301。
(2) 胸腔闭式引流34.0401。
(3)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38.3904。
(4)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9.9900x051。
主要诊断、主要操作与编码的不同与DIP基础分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比较大的差异。目前,住院>60天,按《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开展本市长期住院按病种分值床日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沪医保医管发〔2024〕2号)应按床日付费,核心病种基础分值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医保付费的多少,值得重视。见表1 。
表1 相关疾病、操作基础分值

医院管理

就该病例而言,住院天数>60天,按《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开展本市长期住院按病种分值床日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沪医保医管发〔2024〕2号),本例应按床日付费。修正前主要诊断:重症肺炎J18.903;主操作:股静脉穿刺置管术38.3904,基础分值0.047。修正后主要诊断:重症肺炎J18.903;主操作: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96.7201,基础分值为0.1274,住院191天出院。
如假定每分1万元、X为调节系数,质控前医保大致付费为0.0470*10000*X*191≈89770*X元。质控后医保大致付费为0.1274*10000*X*191≈243334*X元。质控前后医保付费差距243334-89770*X=153564*X元,所以以事实为依据,准确的编码是可以为医院减少不必要损失的。
讨论:
1.该案例诊断明确,首页编码并不复杂,主诊断重症肺炎选择正确,由于主操作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选择错误,所以基础分值只有0.0470;同样主诊断重症肺炎,如主操作选择呼吸机治疗[大于96小时],基础分值就是0.1274。两者基础分值相差很大,如病案室未能把住这最后一关,未予调整编码,将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亏损。
2. 就该病例而言,病人使用了72天的呼吸机,这个操作填写病案首页时无论如何是不应该遗漏的。当事科室应认真查找原因,了解造成这种情况是医生新接管不了解该病人病情、不熟悉病历首页编码填写规则还是还是工作中粗心大意等所致。不要把该案例看成是一个孤案,而应该从系统上加以管控,杜绝这种低级错误再次发生。
小结:
撰写病案首页缺陷个案分析是为了让临床医师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来加深对病案首页编码规则的了解,从而规范病案首页的填写。但医生病案首页编码只是其中的一环,专业组和病区主任也要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把关,不断提升病案首页编码填写水平,真正做到精准编码。

摘要: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标准和医保支付制度对促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拥有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病例组合为基础的康复医保支付制度。对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历程进行总结梳理,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康复;医保支付;病例组合;澳大利亚
近年来我国康复医疗事业迅速发展 , 多部门相继 出台政策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 以满足老龄化背景 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需求 。但由于起步较晚, 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仍存在资源不足 、发展不平衡等问 题 。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医保资金支持 ,针对康 复服务的医保支付制度尚不完善成为制约康复服务发 展的重要原因。
2020 年国务院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 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提出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 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随着 DRG/DIP 支付改革 逐步推开 ,我国康复医疗支付方式由按项目付费向按 病例和床日付费的预付制过渡 。 由于康复病程周期 长 、诊疗方案复杂 ,成本决定因素与急性期具有较大 的区别 ,DRG 不能准确地反映康复医疗成本 , 目前的 按床日付费也存在基本费率较为粗放的问题。
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与医保支 付体系需要考察国际经验加以借鉴 。澳大利亚拥有较 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 ,继引入 DRG 用于急性期医疗服务支付后 , 为完善延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保障患 者复杂的医疗照护需求 ,逐步建立起了基于澳大利亚 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Australian Nation⁃ al Subacute and Non ‐ acute Patient Classification, AN-SNAP) 的支付制度 , 为康复 、姑息治疗 、老年评 估管理 、老年精神疾病和非急性照护建立合理的支付 标准 。本研究主要对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 保支付体系改革历程总结梳理 ,介绍澳大利亚国家亚 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 , 以期为我国康复事业发 展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1 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1.1 服务提供
澳大利亚医疗服务体系由社区 、专科医院和诊 所 、综合医院三级服务框架构成 ,执行严格的全科医 生社区首诊制度 。除急诊外 , 患者必须首先就诊于全 科诊所 , 由全科医生推荐至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服务 根据服务场景可以分为入院康复和非入院(流动) 康 复 ,根据康复阶段可以分为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稳定 期康复 。急性康复患者以入院康复模式为主 。

医院管理

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及医保支付制度
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中国卫生经济》第42卷 第10期 (总第488期) 2023年10月
作者:闫润楠①,颜穆丹①,肖丹妮①,胡琳琳
   

医院管理

对亚急 性期有康复效果 、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 , 由康复专科 医院 、康复医疗中心等机构提供门诊 、 日间或住院康 复服务 ,或在社区和家庭流动康复 , 由康复工作者制 定康复计划 , 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实现生活或工作目 标 。对稳定期患者 ,则以家庭多科系介入康复模式为 主 ,可全部在家或与康复机构联合进行。
澳大利亚康复服务的核心是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为目的。医院设有过渡病房,模拟家庭环境进行过渡训练,使患者有信心和思想准备适应回到家庭生活。机构之间联系密切,可根据不同情况相互转诊,住院病历可以完整地由转诊机构借阅。患者出院前有康复治疗师和社工负责家庭访问,对出院后生活、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对家庭居住环境适当改造。社区能够提供物理、作业、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康复服务和康复设备、设施租赁服务,并由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助患者康复训练,防止病情恶化或再次入院。
1.2 统一数据和质量管理平台
2002 年澳大利亚康复医学会牵头成立了康复数据库中心 (Australasia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Centre,AROC),由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健康研究所管理。AROC负责系统收集全国康复医疗结果信息,通过对评估和费用数据的分析,为改善临床康复结果和康复服务的定价与支付提供依据。
目前,AROC汇总澳大利亚99%的康复机构出入院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 (FIM) 资料,已形成全国性系列大样本数据库,为康复数据的有效分析和临床方案优化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从机构层面整合康复资源,成立了由老龄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卫生部、健康保险公司及康复医院代表等组成的科学和临床咨询委员会,为AROC提供咨询服务。AROC每年出具国家康复年度报告等文件,公开发布或反馈给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1.3 筹资与定价
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的筹资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民保健计划 (Medicare) 能够覆盖部分康复支出[;另一部分是由个人自愿参加的私人健康保险,对Medicare未覆盖的部分进行补充,目前是康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此外,退伍军人事务部 DVA 卡、国家残疾保险计划等其他资金也可对康复服务进行补贴。
2022年澳大利亚康复资金来源 (图1)。

医院管理

2011年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医院定价局 (Indepen⁃dent Hospital Pricing Authority, IHPA),负责制订公立医院年度国家有效价格,实施基于活动的付费 (Ac⁃tivity-Based Funding, ABF),以医院实际活动情况决定政府投入水平。大多数医院医疗活动涉及病例分组,因此 ABF 也称为病例组合付费。IHPA 定期对所有 ABF 病例分组进行定期审查,以确保分组和支付标
准能够准确反映当下临床实践。ABF 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加透明,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提供效率。
2 澳大利亚康复医保支付改革历程
2.1 实施国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预付制改革阶段(1980—1993年)
澳大利亚自 20世纪 80年代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州政府拨款,政府负担严重。为提高医院技术效率、节约医保资金,澳大利亚在1993年开始全面推广疾病诊断相关组AR-DRG。这一阶段康复医保支付制度尚未与急性期医保支付制度区分开来。
2.2 急 性 期 医 保 支 付 与 康 复 医 保 支 付 分 化 阶 段(1993—1997年)
在实践过程中,澳大利亚研究者发现与功能相关的病例分组是反映康复医疗成本更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支付制度可以较好地规范康复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康复医保支出。维多利亚州最先在 1996 年开发与功能相关的康复病例分组与支付系统,将患者诊断、入院功能、功能改善情况、年龄、行为障碍、发至入院时间作为分组变量,住院时长代替费用作为结果变量。初始模型包括 6 个病组:卒中/神经系统疾病、截肢术后、骨科疾病、心/肺疾病、特殊病组、其他,后不断调整完善。直至 2011 年维多利亚州依然使用这一系统对康复病例进行分组和支付。
2.3 建立亚急性与非急性期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体系阶段 (1997年至今)
1995 年,澳大利亚联邦召开第一次全国亚急性和非急性病例监测指导委员会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囊括整个亚急性期与非急性期的国家级患者分类系统,即AN-SNAP,为包括康复在内的五大类医疗照护服务提供病例分组和支付标准。AN-SNAP 第一版发布于1997 年。2011 年 IHPA 成立,推行 AN-SNAP 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康复服务的病例分组系统。
3. 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覆盖康复、姑息治疗、老年评估管理 (GEM)、老年精神疾病和非急性住院五大类医疗照护类型 (图 2)。2021 年第五版共使用了国家医院成本数据库 (National Hospi⁃tal Cost Data Collection, NHCDC)、住院患者照护数据库 (Admitted Patient Care, APC) 等来源近 70 万例患者记录 ,其中康复部分使用了近 30 万例[14] 。分组思路 类似于美国功能相关分类法 FRGs ,使用多元回归及 分类回归树的方法进行患者分类系统的构建 。不同患 者医疗照护费用的成本决定因素差异很大 , 因此在确 认患者所属大类之后 ,选取各自相应的成本决定因素 作为分组节点变量。
图2 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 (AN-SNAP)概览

医院管理

3.1 AN-SNAP康复病例分组
3.1.1 康复病例分组思路 。AN-SNAP康复部分病例分 组考虑到不同场景的康复服务在成本决定因素上的区 别 ,设置了入院康复和流动康复两大分支 ,入院康复
再分出一个日间康复病组 ,并将儿科康复与成人康复 区分开来 ,根据不同分支各自的成本决定因素细分病 例组合(图 3)。
图3 康复病例分组思路
在入院康复部分 ,对于成人住院康复的病例 ,分 组的变量包括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 、损伤类别 、认知 评分和年龄 。运动和认知功能采用 FIM量表评估 。在病 例组合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发现对于不同的疾病损伤 类型 ,各个 FIM运动功能条目与费用成本之间的相关程 度差别较大 。为了在不影响临床实践的前提下使病例 分组更加贴合实际成本 ,澳大利亚根据每个条目在特 定 损 伤 类 型 中 的 成 本 权 重 开 发 了 Weighted FIM 评 分 (WFIM), 在确定分组时采用 WFIM评分作为代表患者 运动功能的变量 。分组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WFIM评分 分为高复杂性和低复杂性病例。WFIM运动评分在13~ 18 分之间的患者被认为是低功能高复杂性患者 ,其分组变 量与 WFIM 评分≥19 分的高功能低复杂性患者有所不 同 。第二步根据损伤类别 、运动及认知功能评分和年 龄等变量进一步细分病例组合 ,确定各组的平均成本 与支付标准 。损伤类别根据 AROC规定的康复损伤代码 定义 ,包括脑卒中 、脑功能障碍 、神经疾病 、脊髓功 能障碍 、截肢 、骨折 、关节置换 、关节炎 、心血管疾 病 、疼痛综合征 、肺部疾病 、严重多发性创伤 、损伤 恢复 、烧伤和发育障碍等 15类。
在流动康复部分 ,对于成人康复病例 ,首先判断 患者是否只是做康复评估 ,再根据年龄和康复损伤类 别确定分组 。对于儿科康复病例 ,分组变量与儿科住 院康复部分相同 ,包括患者的康复损伤类别和年龄。
3.1.2 分组标准和原则 。为保证稳健的病例数量和各 个分组成本的稳定性 ,AN-SNAP 每个分组每年最少有200个病例 ,最低总成本为 100万澳元 。分组之间的平 均费用最小相对变化为 1.5。采用变异系数( CV)检验 组内同质性 , CV值不超过 1.5。采用 RID 值(Reduc⁃ tion in deviance) 验证组间变异度 , RID 最低增幅必须 大于 1% ,才能增添新的分组 。最终病例分组还需要通 过临床委员会咨询 ,确保得到临床建议支持 。 由于可 能出现评估数据缺失等特殊情况 ,在每个大类下设置 无法分类组 ,暂时安置无法分组的病例。
3.1.3 分组结果 。第五版 AN-SNAP共确定了 72个康复 分组 ,其中包括 49个成人入院组 ;8个成人非入院组;6个儿科入院组 ,5个儿科非入院组以及 4个无法分类 组 。根据费用测算确定各个组别的支付标准 。成人入 院康复部分分组结果(表 1)。

医院管理

3.2 混合支付模型
1999 年 ,AN-SNAP研究团队针对住院康复开发了 混 合 支 付 模 型 (Blended payment model) 。 模 型 以 AN-SNAP 为基础 ,是一种带有住院时长调整因子的按 病例付费和床日费率结合的支付方式 ,可以对长期住 院康复实现更精准的支付。
混合支付模型中 ,住院天数少于 3天的病例按超短 住院费率支付 ; 在所属的病组平均住院天数( ALOS) 前后 4天内的病例按该病组正常相对成本权重费率+正 常住院时间内每日费率支付 ;住院天数小于低边界点 (ALOS前 4天) 的病例按低异常值每日费率支付 ;住院 天数大于高边界点( ALOS后 4 天) 的病例按正常相对 成本权重费用+正常住院时间内每日费率支付+超过 部分按高异常值每日费率支付 ;对于平均住院天数较 长的复杂病组 ,还可以设置第二个边界点即 ALOS前后 13天 。另外设置住院 90天规则 , 即住院天数超过 90天.但仍需住院康复的患者可以终止这一住院周期,开启新周期。将由于病情加重转入急性期医院再转回等短时间内 (13~40天) 再入院的患者视为延续住院。如果患者尚未完成康复治疗就让其出院,机构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一设计可以减少康复患者因医疗机构逐利导致的提前出院、来回转院的现象。
4 经验与启示
4.1 探索住院 、 门诊 、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康复医疗 服务发展模式 ,构建多层次的康复医疗照护体系
澳大利亚拥有严格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度 ,社区起 到联通康复机构和家庭的重要作用 ,参与患者在各级 机构间的转诊 。康复患者往往需求复杂 , 住院周期 长 ,强大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使患者不必过于依赖医 疗机构 , 

医院管理

能够缓解机构床位压力 ,改善康复患者生活 体验 。在医保支付改革历程中 ,AN-SNAP 的病例分组 考虑到了住院与非住院患者成本决定因素差异 , 为非 住院康复服务提供合理的资金保障 , 同时持续收集非 住院康复服务数据 ,加强政府对非住院康复的监管作 用 。在支付制度上的积极探索有助于整个康复医疗照 护体系的有机整合和有序运行 。我国的三级康复医疗 服务体系正处于发展阶段 ,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转介机 制有待完善 , 门诊 、社区和居家康复的服务能力也有 待提高 ,澳大利亚住院和流动康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4.2 完善康复患者功能评估体系 ,构建全国性的康复 医疗数据与质量管理平台
在澳大利亚逐步构建起以 FIM为基础的康复患者功 能评估体系和以 AN-SNAP 为核心的康复医保支付体系 的历程中 ,AROC 的成立是关键的一步 。AROC与 IHPA紧密合作 ,实现对全国康复数据资源的整合 ,推进 FIM 量表在各级康复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 收集汇总康复评 估 、结局和成本数据 。第一版 AN-SNAP数据来源于澳 大利亚所有的州和新西兰的 5个地区公立 、私立医疗机 构和社区保健中心等的 3 万余个病例 。第五版则基于 NHCDC及 APC 等全国性的标准化数据平台 ,数据量增 加至近 70万个病例 ,覆盖范围大 ,标准化程度高 ,有 利于分组的持续性迭代优化 。但目前我国各地区医保 支付方式改革进程差距很大 ,各级康复机构服务质量 参差不齐 , 患者功能指标的评估标准不一 ,建议积极 探索适合的评估工具或整合现有的评估工具 ,形成标 准化的功能评估体系和统一的数据平台 , 以支撑医保 支付和质量管理。
4.3 探索康复医疗费用成本决定因素 ,确立合理的康 复医保支付制度
康复医疗与急性期医疗费用成本决定因素差距很 大 ,不同病种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 目前 ,基于患者功 能状况的康复支付方法是国际上康复医疗支付制度改 革的重要共识和共同的发展趋势 。确立合理的定价标 准和支付制度有助于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质 量 ,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疗机构 , 丰富康复医疗 资源 ,是建立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的必经之路 。澳大 利亚自开发 AN-SNAP康复部分病例分组系统开始 ,持 续收集医疗成本和患者病例数据 ,完成了版本迭代更 新优化 ,期间完善了儿科康复 、WFIM等内容 ,开发了 基于 AN-SNAP病例分组的混合支付模型这一创新支付 模式 , 以求对康复实行更加精准合理的支付 。 目前, 我国浙江金华 、湖南长沙等地已经开始了适用于本地的基于患者功能状态的康复医保支付方式的探索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康复医保支付制度提供了有益经验。建议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康复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完善医保支付和管理体系。

摘要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认知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本共识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组织康复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专家调研、会议讨论,并在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
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认知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和不良反应、基于VR技术的认知康复的内容要求、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
结论:本共识的制定为VR技术在认知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促进VR康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
临床实践的推广。
关键词 虚拟现实;认知功能;康复;专家共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242(2024)-05-0609-09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包括从简单地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到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狭义的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间空间定向、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方面。认知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获取、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功能出现异常,包括记忆障碍、执行/注意障碍、视空间障碍和语言障碍等。引起认知障碍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血管性(如脑梗死、脑出血)、神经变性(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和感染性(如梅
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 机交互技术,其通过模拟多场景虚拟环境,实现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觉的反馈。VR根据沉浸程度可分为完全沉浸 式、半沉浸式和非沉浸式[2] 。完全沉浸式VR依赖于3D显示 器(如头戴式显示器),能够有效地让用户感觉他们存在于虚 拟环境中,从而获得最高级别的沉浸感。半沉浸式VR借助 大型曲面显示器或投影仪可提供适度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如 Kinect),而非沉浸式VR基于低交互性的平板显示器的桌面 (如平板电脑)。 近年来VR被逐渐引入康复治疗领域,其在认知障碍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不断增多。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
的专家共识

04

新医疗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4年第39卷 第5期
作者:徐建光 单春雷 敖丽娟 郭帅 常有军 李放 李春波 王 彤
张道强 华续赟 郑谋雄 吴佳佳 陈茉弦 陆蓉蓉 马洁 薛炘

新医疗

本共识由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 项目组组织参与单位的康复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 科专家进行会议讨论,结合项目研发过程的经验和成果,并 在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 评价临床证据及判断证据质量,再经讨论后制订,以期为认 知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1 证据来源
本共识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英文 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 库,纳入基于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的研究 文献,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OCEBM)证据等级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进 行评价。采用2009年更新制定的版本,并依据临床证据分级 标准和推荐强度系统将循证等级划分为5级(1—5级),推荐 强度采用A—D(从强到弱)。 纳入文献 199篇,包括VR认知 评估29篇;VR认知干预170篇,其中meta分析38篇。
2 VR认知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
采用VR技术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干预,在患有发育性 和获得性认知障碍的不同人群中被广泛应用。相关疾病包 括:①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性认知障碍,如脑性瘫痪、自闭症 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障碍等儿童和青少 年。②最常见的获得性认知障碍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 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 叶变性、路易体痴呆等疾病引起的记忆、言语、视空间功能障 碍;血管性认知障碍如脑卒中、脑小血管病导致的认知障 碍,特别是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受损。③老年人、精神疾病 和肿瘤等特定人群的认知功能障碍、职业相关认知退化, 以及经历过大手术或长期住院的患者的慢性康复期的认知 康复。
VR认知干预的场合包括:康复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 神经科、老年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康复等。通过在 这些场合使用VR,患者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认知训练 和评估,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在疫 情和其他导致患者难以亲自到访医院的情况下,VR技术可 以通过远程康复程序提供支持,使患者在家中也能继续进行 有效的认知康复。
VR在认知康复中应用对象范围广泛,但面上也存在一 些禁忌证需要注意。首先,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在使用 VR设备可能涉及头部移动和可能的碰撞,患者容易因头部 受伤而引发内部出血。因此,通常建议避免使用VR设备或 在使用时谨慎小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对于心 脏病患者、癫痫患者或者有严重运动障碍的人群,使用VR设 备可能会引发不适甚至诱发相关症状。有严重焦虑、精神分 裂等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对虚拟现实中的刺激产生负面反 应。因此,在使用VR技术进行认知康复之前,需要严格评估 患者的病史及特殊情况,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专 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监督。
此外,认知康复VR应用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这些措 施包括:确定VR要适用于特定年龄段的患者;确保患者在医 疗专业人员的监督下使用VR设备;强调VR程序不能替代 传统治疗和药物;明确向患者公开VR技术相关的不良反应 数据等。此外,治疗师在使用VR程序前应接受专业培训,并 在程序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控患者的反应。

新医疗

治疗师和研究者应根据VR 认知干预的设计和目的不 同,决定是否以及如何介入VR干预过程。在一些被动的认 知训练中,治疗师可能仅需要低强度的参与;而在需要主动 交互的VR认知训练中,治疗师则需要更多地介入。在VR 环境中以虚拟形象出现,进行远程实时指导时,则可能需要 高强度的治疗师参与。对于自主VR认知训练,治疗师可能 仅作为观察者,但至少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评估治疗结果,并在必要时介入。
3 VR认知康复的内容要求
3.1 基于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评估
VR认知功能评估应专门针对不同的认知域进行设计, 如记忆力、空间定向、注意和执行功能、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等。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重点关注记忆力和空间 定向能力的评估[8];而对于脑卒中患者,则更关注他们的语言 和执行功能[9] 。VR评估要精确地针对患者的特定需求和症 状表现。
VR认知功能评估应该创建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虚拟环 境,这不仅可以提高评估的真实性,还能使患者在更贴近日 常生活的环境中进行测试。例如,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 评估患者的计划制定、决策能力和记忆力;通过模拟公共 交通环境,评估患者的注意力、空间定向和社交能力[ 。VR 评估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个 体化定制,并能够根据患者在评估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适应性 调整。
VR评估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与传统 的评估方法相比,这种设计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评 估过程中,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其认知功能。
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VR评估系统应 能够准确、连续地记录患者在虚拟环境中的表现,包括反应 时间、任务完成情况、错误类型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结果 的解释和后续康复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VR评估工具和程序必须经过严格的标准化和实证研究 验证,以确保其效度和信度。
3.2 基于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治疗
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设计是VR 认知功能康复治疗的核 心。考虑到每个患者的认知障碍状况和需求不同,VR训练 内容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对于记忆障碍 的患者,设计一系列记忆增强的训练任务,如记忆物品的位 置或序列[13];而对于执行功能受损的患者,设计一些需要规 划和决策的任务,如虚拟的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场景[14] 。考 虑到患者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对认知处理的影响,VR训练内 容应具有文化适应性。例如,应使用患者熟悉的符号、语言 和场景,以提升训练的相关性和易接受性。
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是VR认知训练的一大优势。通过创 造类似超市购物、使用公共交通或安排日常家务等活动的虚 拟环境,患者可以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和提升日常生活 中所需的认知技能。这种现实模拟不仅增强了训练的相 关性,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将训练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虽然VR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训练环境,但将虚拟训练与现 实环境相结合也很重要。例如,设计一些训练任务,要求患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技能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技能。 VR技术的一个独特优势是其提供的多感官互动体验。跨感官协同的任务,如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整合,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综合感官处理能力和注意力控制。

新医疗

在VR认知训练 中,很容易忽视情绪和动机因素。设计训练时,应考虑引入 相关元素以激发患者的积极情绪和动机,如使用鼓励性的反 馈、奖励系统以及吸引人的视觉和声音效果。除了视觉和听 觉刺激,VR还可以结合触觉反馈,如使用震动或温度变化来 增强训练体验。这种多感官刺激对于激活大脑的不同功能 区,促进记忆和注意力的提升非常有效。
VR技术可以和相关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可以将VR认知 康复变得更加高效和普及。对于运动功能受限的患者,VR 认知训练应与机器人或外骨骼等运动辅助技术相结合,可以 帮助患者完成VR环境中的物理互动,如行走、抓取物体等, 同时促进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设计的VR训练内容应着 重于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协调。结合VR技术与其他数字化 工具的可能性和优势,多元化的治疗方式可能为认知康复带 来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如在VR技术的基础上,增 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 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AR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 环境中,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其物理环境,尤其是在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方面。将VR技术与移动健康应用程序结 合,可以促进患者在家中的自我管理和训练。通过移动设 备,患者可以接收定制化的训练计划和反馈,增强其参与度 和康复效果。
VR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一个常被忽视的方面是社交互 动。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各种社交场景,提供与虚拟角色甚至 其他用户的互动机会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社交技能和情感理 解。如群体活动或协作任务,可以促进患者的社交技能和团 队合作能力。
脑功能康复的核心是特定神经环路的重塑,而目前虚拟 现实康复训练技术较多关注视听场景带来的趣味性和沉浸 度,导致其临床疗效遇到瓶颈。VR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需 要在单纯视听刺激任务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结合特定神经环 路的重塑机制和理论,构建环路靶向的VR认知任务。VR训 练内容应基于神经科学的研究,针对特定的神经环路和大脑 区域进行设计。例如,如果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执行功能,训练内容应专注于激活和加强前额叶相关的神经环路。
设计的VR任务应有明确的神经科学基础,确保每个任务都 旨在通过特定的神经机制来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或增强。 例如,通过复杂的决策任务来激活大脑的决策制定区域。 VR内容设计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神经环 路重塑机制以及认知康复的最新理论。
4 VR认知康复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VR技术本身带来的不良反应,如眼睛疲 劳和视觉不适、眩晕和恶心、平衡和空间定位感知问题,建议 选择更加稳定和静态的VR场景,或适当减少使用时间,在 VR训练期间确保足够的休息间隔。对于易患癫痫或有癫痫 倾向的人,VR中的快速闪烁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建议控制 屏幕闪烁频率,避免使用过于剧烈的视觉效果,对有癫痫风 险的患者进行筛查,避免高风险患者使用。
不良反应也包括认知康复特异性的问题。如干扰认知 康复进程,这主要发生在VR训练不适合患者的特定情况,例 如,对VR环境过于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压力或焦虑,这可 能阻碍他们认知能力的恢复。特别是在模拟高风险或紧张 的场景中,患者可能会有过度的心理压力,影响在训练中的 参与度和康复疗效。

新医疗

VR环境的沉浸感和多感官刺激可能会 导致某些患者经历认知过载,特别是在初期适应 VR 训练 时[24] 。这种过载可能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混乱,甚至在 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临时性的认知功能下降[25] 。这种情况 通常发生在VR环境过于复杂或刺激强度过高时,特别是对 于那些认知能力受损较严重的患者。治疗和研究团队应密 切监控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康复计划。这包括对VR场景 的选择、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在必 要时提供额外的心理支持。重要的是要确保VR训练的内容 和强度与患者的个人需求和能力相匹配。另外,还可能出现 现实环境适应性障碍,长时间暴露于虚拟环境中可能导致患 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出现暂时性适应障碍。 这种现象可能表现为在现实世界中的方向感丧失、时间感知 错乱,甚至在日常活动中的协调性下降[26] 。因此,为了减轻 这种影响,VR训练应与现实世界的活动相结合,以帮助患者 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例如,可以在VR训练后进行现实世 界中的相应活动,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现实环境。安排团体活动,让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互动,以补充VR训练的真实社交性。
5 VR认知康复流程
临床上,功能康复需要经历评估-康复治疗-再评估-康复 治疗-疗效随访的过程,需要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 治疗、康复方案和技术路径。对于VR认知康复,可遵循以下流程:
5.1 治疗前评估
包括认知能力、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对患 者的认知功能的详细分析,除了常规的认知评估,更深入地 分析特定认知域的障碍,如工作记忆、空间理解、注意力切换 等,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VR认知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 还应使用标准化的认知测试工具,结合医学影像和神经心理评估,以识别患者的认知障碍与其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 系,明确认知障碍的神经基础,为后续的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
5.2 治疗前准备
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VR治疗的流程、目标和潜在 的风险与益处。此外,应测试患者对VR设备的适应性,包括 技术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为避免设备引起的不适,可以提 前进行短时的适应性训练。尤其是对于使用机器人和外骨 骼辅助设备的患者,需要进行设备的调试和适配,确保患者 能够舒适且安全地与设备互动。
5.3 正式治疗
应结合VR技术和辅助设备,设计针对特定认知障碍和 神经环路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充分利用神经环路重塑机制来 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设计需要规 划和决策的虚拟任务,同时利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协助进行复 杂的执行动作模拟。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重点 是通过特定的VR场景和任务来促进认知功能的康复。注意 事项包括监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认知和运动反应,确保他 们在训练中感到舒适,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4 治疗后报告
应提供详细的治疗报告,包括患者在特定任务中的认知 表现数据、运动交互数据以及任何显著的进步或问题。为后 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同时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康复进程。

新医疗

5.5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监测其在治疗过程 中的进展,追踪患者在特定认知功能上的改善,如注意力持 续时间、记忆保留情况等。这些评估应使用与治疗前相同的 工具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评估应涵盖从基本的认知 任务到复杂的认知运动协调任务。这些评估结果将指导后 续治疗的调整和优化。分析患者在长期治疗中的认知趋势, 以评估VR训练的长期疗效。
5.6 向现实世界应用的过渡
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和自 理能力。因此,应鼓励和指导患者将在VR环境中学习到的 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任 务,如购物计划、家务安排,以促进真实生活能力的提升。对 于使用辅助技术的患者,应考虑如何将在虚拟环境中的学习 经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技能。
5.7 最终评估和后续跟进
综合评估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上的进步。 根据最终评估结果,制定后续跟进计划,包括必要时的进一 步治疗、家庭康复指导或其他支持措施。对于长期需要使用 辅助技术的患者,应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6 基于 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临床应用推荐
6.1 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评估
在康复医学领域,特别是认知功能康复方面,利用VR技 术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是一个创新且有效的方法。首先,关 键在于根据被评估者的需求和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VR类 型,无论是沉浸式、半沉浸式还是非沉浸式。使用高质量的 VR设备,可以显著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其次,在 评估任务设计上,应覆盖各类认知域,如记忆、空间认知和执 行功能等;同时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如购物、使用公共交通和 家庭管理等,以确保评估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此外,对VR认 知评估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验证是保证评估结果可靠性 的重要环节。考虑到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个性化的评估选 项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用户体验和操作便利性也是至 关重要的,要确保VR评估界面直观易懂,并采取措施预防和 管理可能出现的不适,如眩晕、视力疲劳等。在数据处理方 面,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处理和分析,并严格保护评 估数据的隐私。为了跟上技术进步和最新研究成果,定期对 评估工具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更新(专家建议)。
6.2 VR技术应用于认知功能康复治疗
已有非常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和 meta 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基于VR的认知功能康复可以显著改善各种疾病引起的 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脑外伤、肿瘤、精神系统疾病、心肺系统 疾病等。
6.2.1 脑卒中:VR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表现出显著的疗 效,尤其在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等方 面[95] 。1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常规认知康复治疗在增加 基于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后疗效更显著[32](推荐强度A/ 1b)。 5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VR技术的认知功能 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言 语功能、视空间功能均显示出更好的疗效[96—100](推荐强度A/ 1a)。

新医疗

6.2.2 脑外伤:VR技术可有效介入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康复 中,显著提升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空间认知等 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恢复。1项系统综述对既往研究分 析发现了VR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并推荐了明确的治疗方案:结合不同的 VR 工具进行每天 10—12次,持续时间20—40min,每周2—4次的训练(推荐 强度B/2a)。 研究中VR训练内容包括从基本的蔬菜和水果 识别的认知训练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字母和数字识别的认 知训练,适应于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恢复阶段。
6.2.3 老年人:VR认知康复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表 现出明显的疗效 ,特别是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3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VR技术的认知 功能康复对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显示出更好的结果(推荐强度A/1a)。VR训练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要进行个性 化调整,涉及多样化的训练场景,如VR厨房、花园和卧室场 景下的日常生活任务模拟以及体育场场景下的运动任务等。
6.2.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VR认知康复对 于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显著效果,特别 是在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方面。VR技 术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认知和感觉刺激反馈,被认为是个性 化康复和家庭治疗的替代方案[ 。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初 步结果显示,VR训练相较于传统的康复训练对于执行和视 觉空间能力方面的认知功能有更大的改善[109](推荐强度A/ 1b)。 1项系统综述显示运动游戏和VR结合可能被认为是 PD患者认知康复框架中有前途的康复干预措施[110](推荐强 度A/1a)。
6.2.5 精神类疾病:VR认知康复对于改善精神类疾病引起 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显著效果,研究证据涉及孤独症、 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VR认 知康复。12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VR技术的认知 功 能 康 复 疗 效 显 著 ,推 荐 VR 与 常 规 认 知 康 复 相 结 合(推荐强度B/2b)。 研究涉及的VR训练任务 包括情景互动训练、VR 暴露治疗(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VRET)以及一些特定的认知功能训练任务等。
6.2.6 多种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阿尔茨海默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和主 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 等认知康复治疗中,VR认知康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 VR康复联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康复 训练,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等 方面(推荐强度B/2b)。 有研究结果明确表明,12周基于VR 的认知康复可增强MCI老年人的定向力、视空间感知和注意 力等功能,建议使用VR应用程序来进行认知训练以更好地 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有效延缓轻度认知障碍向痴 呆的转化。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不仅 可以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还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 状态,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此外,VR训练还可有效地改 善 SCD 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适用于养老机构内推广应 用(推荐强度 B/2b)。 2 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VR 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认知康复治 疗(推荐强度B/2b)。 19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VR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对多种认知患者整体认知功能、记 忆功能 、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均显示出更好的结 (推荐强度A/1a)。 VR技术可作为认知功能康复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但VR干预的效果因患者的疾病情 况、认知障碍严重程度、使用的VR技术和干预方法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 化设计和调整。

新医疗

6.2.7 脑瘫儿童:基于VR的认知康复对于改善脑瘫儿童的 认知功能表现出显著效果(推荐强度B/2b)。 有研究结果表 明,10周基于VR的认知康复可增强脑瘫儿童的认知功能, 且显著优于单纯的认知康复疗法。建议将VR应用于认知康 复,以改善脑瘫儿童的空间感知、运动执行、视觉运动构建和 思维操作[145](推荐强度B/2b)。 也有研究指出,基于家庭的 VR训练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儿童的社会认知功能、运动模式 和效率,是将临床治疗扩展到家庭的有效手段 。VR训练 根据儿童的具体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涉及多样化的训练内 容,如日常生活任务模拟、游戏等多样化训练内容和训练环 境等。
7 总结与展望
VR技术在认知障碍康复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VR技术通过模拟多样化的虚拟环境和提供沉浸式体验,不仅改善 了认知功能评估的精确度和效率,还在多种疾病引起的认知 功能障碍中显示出促进认知功能康复的显著疗效。VR认知 康复通过刺激特定脑区,如前额叶和海马,促进大脑重塑,从 而改善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未来研 究需关注VR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与其他 数字化工具的结合使用,结合特定神经环路重塑机制和理论,以及开发个性化康复方案,以进一步提升其在认知障碍 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团队介绍

福州健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介绍

福州健嘉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24年,科室现有员工25人,其中康复医师+中医针推医师6人,康复治疗师19人。团队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
福州健嘉康复医院康复团队秉承“融汇中西、全面康复”的理念,依托健嘉医疗优势平台,组建优秀康复专业技术人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目前开展以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相关疾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为主的相关康复医疗工作,包括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 (ST)、物理因子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认知障碍治疗、神经调控技术、AI技术、冲击波疗法、支具矫形器适配应用、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诊疗对象主要覆盖福州及周边地区相关疾病患者。
专科业务特色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引起的昏迷、偏瘫、言语,吞咽,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
(2)颅脑外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引起的昏迷、运动障碍、认知障碍或各类精神症状。
(3)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截瘫、运动障碍、二便控制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4)骨折与关节损伤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康复、各种外伤后(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以及脊柱相关疾病:颈椎病、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病、青少年脊柱侧弯等康复。
(5)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

团队介绍

专科治疗技术特色包括:
(1)遵循现代康复理念:在循证医学的理论依据下,根据不同疾病及脑区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专项评估,结合影像学及临床评估查体分析患者预后,制定短期及长期康复目标,并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针对性治疗技术,其中包含:运动再学习技术,体位转移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平衡及协调障碍评估及训练、步态评估分析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辅具适配等,秉承精准康复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最佳康复疗效。 
(2)神经调控技术: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经颅直流电、生物反馈、脑电仿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及局部脑血流,目前科室主要应用于改善脑卒中、脑外伤等亚急性期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认知障碍、吞咽障碍、失眠、精神情绪异常等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3)中枢干预康复技术:与循证理念下的获得性脑损伤评估与治疗技术、神经调控技术相结合,利用功能电刺激改善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此外,正中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技术及膈肌起搏等技术,对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有较好疗效。
(4)纤维喉镜吞咽检查(FEES):可便携、高效、直观的评估舌、软腭、咽及喉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判断患者对食团的清除能力及误吸程度,评估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作为指导拔出鼻饲管和气管套管的依据,对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5)AI测试与训练技术:运用AI测试及训练设备,开展肢体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系列研究,对改善各类疾病引起的肢体功能下降、促进脑功能恢复等有明显效果。
(6)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利用传统针灸、推拿技术以及中药熏蒸、艾灸、水罐、穴位贴敷、中药透药等技术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在解决偏瘫、颈肩腰腿痛疼痛、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带状疱疹及运动创伤等引发的疼痛、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在面瘫或顽固性面瘫的辨证治疗中具有独到的经验和特色。
(7)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技术:利用冲击波治疗仪,对常见运动损伤、肌腱炎(病)、急慢性肌筋膜炎、颈肩腰腿痛疼痛、股骨头坏死(1期)、骨不连等多种急慢性肌骨疼痛进行治疗,具有花费时间短、疗效快、无创性、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会议/培训预告

关于举办2024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的通知(第二轮)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定于10月下旬在福建厦门举办2024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24年10月23-27日
二、会议地点
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三、会议主题
融合发展 转化创新
聚力打造康复医学新生态
四、会议主要内容
(一)2024国际康复主论坛
聚焦新时代康复医学科技发展前沿,邀请苏国辉、樊代明、孟安明、王辰、李蓬、李校堃、林圣彩、朱立国等院士和梁万年、励建安、徐建光、陈智轩、岳光辉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讲座。
(二)专题学术分论坛
设置76个分论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治疗、神经康复、重症康复、呼吸康复、脑功能检测与调控、脑机接口与康复、医康融合、智能康复等,以及康复与临床各专科相结合的学科领域。各分论坛将围绕先进康复理念、技术创新与服务经验展开研讨交流,展示国内外康复医学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康复技术理论和实操培训班
开展康复护理教学师资、特色灸疗技术、BOBATH概念指导下的脑卒中患者上肢治疗、可视化针刀、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临床应用、推拿促进脏腑功能康复等6个康复技术理论和实操培训班。加强康复师资骨干力量,促进相关诊疗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助推康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2024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
展示分享包括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设备、康复诊断评定设备及康复治疗与护理设备器具等在内的康复医学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康复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会议/培训预告

五、参会人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全体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各分支机构全体委员;学会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康复医学会会员;全国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康复相关企业及专业人员;参加2024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企业及相关人员。
六、注册缴费
9月25日前通过大会网站注册缴费优惠价1200元/人、学会会员1000元/人;9月26日后参会注册费1500元/人,学会会员1200元/人;学生500元/人,学会学生会员200元/人;会议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大会网址https://caac2024.sciconf.cn。

会议/培训预告

2024·CNMIA康复大会暨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社会办医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为四大医学之一的康复医学,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助推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于2024年11月7-10日在杭州召开“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康复医学会2024综合学术年会(2024CNMIA康复大会暨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本次会议以“发展康复新质生产力,推动多体系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临床技能、建设医院品牌、提高患者信赖度、增加学术影响力”为目标,设1个大会主论坛,32个大会分论 坛,6-8个主题学习班,1个病例大赛、2个康复治疗大赛、1个论文大赛,将邀请政府领导、两院院士、知名院校校长、康复医疗机构负责人、康复领域相关三甲医院科主任、专家学者、医疗保险人、产业投资人等分享、探讨、交流康复医学领域相关话题。
二 、会议时间及地点(一)会议时间:1.2024年11月7-8日:学习班;2.2024年11月8-10日:主论坛,分论坛,病例大赛、论文分享、技能大赛等。(二)会议地点:杭州白金汉爵大酒店(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珊瑚沙东路9号)。三、组织机构(一)主办方: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二)承办方: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
三、组织机构(一)主办方: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二)承办方: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
四、其他事项(一)媒体报道:本次会议拟由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向世界传递中国康复之声。(二)继教项目: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会并经考试合格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I 类学分。
(三)会议联系(手机微信同号)周   亮  13362182164王   薇  13851445526孙晓旖  13916289830刘丽英  13761470393

会议/培训预告

集团内部培训预告

    培训项目    培训目的       时间     目标学员     负责人
康复医院药事管理风险防范培训 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康复医院在药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点,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10月 康复医院药剂工作人员 崔玮
护理领导力培训 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创新管理思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质量和管理效能。         10月 新进/晋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    吴佳敏

期待您的投稿

《康复与护理》

不断超越,追求完美

序号
栏目 栏目介绍
1 政策快递 康复与护理行业政策简析
2 康复与护理文献汇编 ① 各机构经典病例分享; ② 康复与护理专业文献
3 医院管理 ① 行业指南发布; ② 医保政策分析; ③ 管理工具介绍;
4 新医疗 ① 康复与护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 ② 新导入康复产品使用体验、经验分享
5 团队介绍/培训预告 ① 健嘉医疗优秀团队介绍;②   国内外学术会议预告;③   集团内培训预告

一、内刊栏目介绍

二、稿件要求

1.主题与康复、护理专业相关,语句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内容积极健康。
2.抓住康复、护理领域热点,遵循办刊宗旨,针对读者需求,精确选定稿件。
3.稿件形式:与康复、护理相关的国际前沿诊疗技术介绍、临床诊疗指南解读、新技术、新设备介绍、临床病例分享、综述、新闻稿等。
4.转载稿件需写清来源。
5.字数:
(1)转载稿件:除“国际前沿诊疗技术介绍”、“国家临床诊疗指南解读”外,其余稿件字数小于1500字;
(2)原创稿件字数不限;
(3)新闻稿件不超过1000字,并配图。
6.稿件以电子文档(Word文档形式)上交至邮箱:jmchen@sinopharm-himc.com。电子文档需注明来源、单位、作者姓名、作者部门/科室、投稿时间、以及过往发表期刊信息等信息,稿件请自存稿底,将不再退回本人。
1.内刊奖励采用积分制,稿件一经录用,可获取相应积分,积分年底可兑换稿费/奖品。
2.(1)原创稿件:若投稿稿件在公开刊物发表,2000积分/篇;新闻稿件:1500积分/篇(2)转载稿件:1000积分/篇;
3.积分每年12月兑换一次;每年12月评选出当年累积积分前2名供稿者,颁发证书及奖励。

三、奖励办法

期待您的投稿

《康复与护理》

不断超越,追求完美

公司:健嘉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山西北路99号1101、1102室
投稿邮箱:jmchen@sinopharm-himc.com
电话:021-52992220
本刊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