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刊名称: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册
发布作者: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发布时间:2022-09-04
阅读次数:4719
书刊简介: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册
其他信息:《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册》电子宣传画册作品由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于2022-09-04制作并发布于FLBOOK电子杂志制作平台。FLBOOK是一款HTML5电子杂志、电子书刊、电子画册制作平台,使用FLBOOK可以快速制作和发布电子书刊作品。
阅读3D版
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册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yber Sciences
CUC
近十年来,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石,“网络空间安全”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前沿为带动,通过技术赋能支撑新闻传播、戏剧影视和艺术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2018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招生,2020年信息安全专业更名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0年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第二学位)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成为“未来媒体技术学院”的模块之一,2021年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生;同时我院为支撑学校智能传媒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了面向文科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思维系列通识课程。
以我院教师为主体的“区块链与融媒体安全”、“融媒体体系结构”研究团队成为支撑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中坚力量。未来,我院将积极申报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推进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深度发展。
又是一年毕业季,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2届毕业生们已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征途。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形依然良好,签约单位既有知名公司,也有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截止目前,我院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在全校位居第一。
二十载风雨,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可谓桃李满天下,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的毕业生一定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002年5月,为顺应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潮流,以计算机与科学与技术系(1999年设立)为班底,组建成立了计算机学院(时称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07年更名)。
在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廖祥忠书记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长远战略规划,2018年7月,学院更名为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院一直秉持创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历任书记、院长的带领下,坚持计算机技术与传媒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道路。
建院二十年来,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已为社会输送近3000名专业复合型人才,他们活跃在传媒、互联网、通信、金融、安全、保密、教育等各行各业。他们中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首席技术专家、企业研究机构的带头人、国外著名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知名学者、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处级干部、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中央媒体和欧洲国家电视台等媒体机构的技术骨干等。我院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为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逐年提升。
03
学院大事记
就业情况
人才培养
毕业生照片
学院领导
院长:吕锐、王永滨、石民勇
书记:张宝山、刘守训、李世国、赵建丰
副院长:王永滨、张鹏洲、朱立谷、黄祥林、尚文倩
副书记:王淑娟、宋凯
院 长:林卫国
书 记:王淑娟
副院长:张晶晶
副书记:宋 佳
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计算技术博士点,并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更名为“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系、数据工程系、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四个系级教学机构,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情况:正式在编教职员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具有连续一年以上境外学习、教学、科研经历的教师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校级青年优秀拔尖人才2人。
实验环境:实验机房1040平米,计算机机位650个,不仅满足本硕博学生的课程实践需要,也为其他学院专业提供丰富的课程实践环境。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目前本科生在校人数483人。本科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就业率近年来稳定在95%以上。
硕博专业:信息计算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35人、硕士研究生169人,研究生来自双一流院校的比例逐年提高,就业率每年都近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建于1999年,依托学校智能传媒教育布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与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双一流学科交叉渗透,建设新工科特色优势专业,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020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于2020年开始招生,前身是2012年开始招生的信息安全专业,同时在2020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的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网络与系统安全基础扎实,内容与传播安全特色鲜明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已经为信息产业、网络安全产业、新闻传播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学院的科研教学内容建设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依托学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学院倾力打造了智能融媒体教学科研平台,开展高水平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推进高水平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一流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国际交流: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挪威、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关系,多个学生团队参与到本科生国际夏令营项目。学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展的本科生“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深受学生们欢迎。
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发展,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面向传媒领域研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在数据科学与传媒大数据技术、智能媒体计算、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以及人机交互与虚拟仿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CNGI专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科研项目等,成功培育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前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自2014年开始招生,并于2018年正式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本专业依托新工科和传媒大数据背景,以“重系统、强实践、宽口径”为基本原则,以媒体融合为重点发展方向,强调数据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构建以计算机与数理统计为根基、以数据价值链(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为主线、以综合实践为抓手的专业课程体系。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信息计算技术博士点是我院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增列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于2011年获批。主要包括可视媒体计算技术、数字版权保护与管理技术、融合媒体监管技术、媒体大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攻防与对抗技术、密码与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及量子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拥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是融合媒体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依托新工科和传媒大数据背景,前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自2016年起以软件工程专业正式招生。本专业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厚实的软件理论与专业知识,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软件产业实践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广电传媒行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2019年因专业调整停止招生。
姓名:黄祥林简介: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工学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科研方向或教学专长:图像视频智能化分析、处理及应用
姓名:石民勇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
科研方向或教学专长: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动画技术、手机游戏、图论等
姓名:王永滨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后)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
科研方向或教学专长:智能融媒体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获批。主要研究现代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分布式存储系统、数字媒体存储技术、云计算等。2019年因学科调整停止招生。
学院自2005年开始部署信息安全学科发展,2020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我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依托我校传媒优势,以保卫国家舆情安全、文化安全为最高目标。本专业结合新闻、艺术等优势学科,突出传媒大学学科特色,逐步建立和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发、学科建设、社会合作等方面独具一格的核心竞争力。
姓名:隋爱娜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
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内容安全,区块链技术应用
姓名:林卫国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工学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
研究方向: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创意内容版权保护与监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合媒体产业中的应用
姓名:潘耘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研究方向: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姓名:周菁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研究方向:分布式系统,语义网,推荐系统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
研究方向: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安全多方计算、量子密码和量子计算
姓名:尚文倩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后)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姓名:朱立谷简介:博士生导师,教授,工学博士
招生方向:信息计算技术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分布式计算、舆情分析
姓名:孙书韬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多媒体分析、计算机网络
姓名:王晓宏
简介: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博士后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控制与检测.、可靠性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领域
姓名:宋明丽
简介: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粒计算,计算智能,系统建模,机器学习等
姓名:姜正涛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招生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硕)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多模态信息分析
姓名:李樱简介: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知识生成与智能信息处理,对于借助语言或领域知识帮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行为感兴趣
姓名:扈文峰简介: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游戏与仿真、机器人、Web开发技术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取证,图像视频处理
姓名:冯爽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智能媒体信息处理、推荐系统
姓名:谢卫华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数字版权保护,三维立体展示,图像处理,网络电视,IPTV技术,嵌入式系统,浏览器技术,DSP技术,指纹识别
姓名:曹轶臻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工程
姓名:温宇俊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智能媒体信息处理,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知识库、新闻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姓名:王琦简介:硕士生导师,副高,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智能融合媒体技术与应用
姓名:曹建香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基于图论的网络可靠性及容错性研究
姓名:黄玮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攻防对抗与威胁检测
姓名:范文庆
简介:硕士生导师,博士
招生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硕)
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安全
姓名:董春玲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和可解释性人工智能
招生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硕)研究方向:移动安全环境、IoT安全策略与结构等
姓名:安靖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电子信息(专硕)
研究方向:软件安全、程序分析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数字文化视听信息处理
姓名:郭晓梅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电子信息(专硕)
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姓名:龚隽鹏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媒体智能计算
姓名:吴林
简介:硕士生导师,副高,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大数据智能分析、机器学习、机器翻译等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软件研发
姓名:冯欣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游戏与仿真技术方向
姓名:李春芳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后)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智能影视大数据、视频内容理解,空间大数据,复杂网络与软件网络
姓名:张弛简介: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
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硕)研究方向:智能媒体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海量存储系统测评技术 2021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2018年 孙书韬 王永滨 王琦
学术论文240篇
SCI检索论文32篇
CSSCI检索论文7篇
授权专利13项
出版教材/专著12本
完成SCI检索期刊CAAI专刊组稿(2021年)
科研批准经费突破2900万元
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项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
完成横向项目:44项
承担校级项目:58项
获奖:
全国杰出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2021年)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2021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018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1年)
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2020年)
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之课题1“云端互联体育展示媒体创编与管理平台研发”的子课程承担单位,研发的“云资源创编管理系统”是在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赛事期间体育互动展示环节的主控系统之一,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赛事的体育互动展示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网络安全攻防靶场平台通过虚拟环境与真实设备相结合,建立网络安全防御和核心应用系统仿真环境,并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态势展示、优化调整、能力评价,是进行网络攻防实验的专业实验平台,更是培养网络安全顶尖人才、演练攻防战术方法的练兵场。
本项目识别和检测不同软件之间的相似度,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表征软件特征和行为,构建软件之间的同源关联,定位和检索公共漏洞,检测恶意代码中的功能复用与变种,避免软件开发中不安全版本引入,保障软件供应链安全。
多语种新闻平台旨在实现网络空间舆情实时展现,通过新闻主题分类、用户评价等为网络空间的舆情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验证提供有力持续的数据支撑。
在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保护管理服务系统研究中,项目组开发了Web端和手机端,已经在前期研究了图像、视频等版权登记和注册的功能,开发相应的上传和追踪模块。如下图所示,包括系统主页、用户上传作品页面、用户作品页面、举报侵权页面等。
目前已构建多语种全球媒体报道数据库,包括40多个国家,28个语种,近千家多家境外媒体,截至目前,总监测量为达到近亿篇。语种全面性和数据库国际新闻数国内最权威构建。
廖祥忠书记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中寄语:中传学子应做到“文武双全”,不但要修得一手好文章,还要编得一手好代码,用编程编织出美好人生!为此,学院不仅对全体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更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其更高编程能力。
学院着手从组织架构、政策完善、制度保障、教学模式这“四个维度”进行编程教育改革,选拔对编程竞赛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系统训练。
2019年11月,我院承办了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CCPC),共有115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经过层层选拔的队伍参加了总决赛,“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本次比赛的盛况。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认真落实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教育,积极参与校“读百年党史,守传媒初心”基层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等。学院将“交叉复合型理工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植于学生活动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利用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始终。
2019年,我院学生累计取得12人次国家级二等奖,17人次国家级三等奖,省部级竞赛级别奖励超过30人次。
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比赛被取消,但是我院学生依然坚持训练、稳扎稳打,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共计12人次;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共计39人次。
2021年,我院共计53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77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在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比赛中,我校代表队实现「最快解题奖」零的突破。我院牵头组织的第十二届蓝桥杯比赛中国传媒大学赛点工作,获组委会《优秀组织单位奖》和《优胜学校奖》。
近几年,我院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选择继续国内外深造的同学人数占比约50%。其中,计算机与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2.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6.9%),凸显专业特色优势,为传媒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毕业生在互联网、通信、传媒、金融、安全、保密及科研院所等行业及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管理、服务及开发工作。
积极申报教育部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亚马逊、奇虎科技、字节跳动、启明星辰四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签订人才培养项目协议。
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方向)
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网址:ccs.cuc.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48号楼9层
SCHOOL OF COMPUTER AND CYBER SCIENCES,C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