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时尚清新生活写真相册

电子杂志文化2021-07-27
787

天王殿后面海上骑兽的观音像

小学期日志

_____

山西传媒学院暑期调研报告

常言道“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
当你来到山西,就像走进人类文化的微缩景观群,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历史、触摸历史,亲切地与世界遗产对话。
当你跟随我们小学期的脚步,慢慢探寻古建筑的奥秘,就会被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所折服。
十二天的旅程让我们走进山西这座瑰丽的“中国古建筑艺术宫殿”,我们也将带领大家跟随着我们的探“殿”之旅一起探寻这古建的魅力。

一、平遥古城               1
二、横坡古村               11
三、双林寺                 13
四、王家大院               25
五、柳氏民居               33
六、上庄古村               37    
七、皇城相府               43
八、郭峪古城               46
九、良户古村               49         
  
十、姬氏民居               55
十一、长治堆锦博物馆       59

1.平遥古城

第一至三天的行程为参观平遥古城,古城的整体结构、形状似龟形当时的设计者还比别具匠心,因平遥古城的南边是柳根河,南城墙随其形蜿蜒而筑,而江南城门至于城墙东南北门,北门翁城西北角设计为钝角,并呈卷曲状,使龟的四肢弯曲呈爬行状。眼望着横在面前的柳根河,这只神龟头朝东,摇尾朝西摆,活灵活现。
同时为了不让这只“神龟”溜走,带走当地的如意风水或财运,古人运用生根与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水学,在下东门外修了关城,把神龟因争脱拉直的一只脚(下东门)死死套住,又用绳索系在了城东12华里的麓台塔上。因此,今天看来,平遥古城的东西四座瓮城,里外门皆呈90度,唯下东门是直线的,借此象征着“神龟”向前爬行。以上这些无不体现出生根于传统文化,传统生活中的建筑风水学的使用案例。
平遥古城之所以与众多古城古镇不同从中得以脱颖而出,是因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并且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一座古代县城,除了他2700多年以来的历史起点与见证了晋商文化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灿烂一笔以外,当地政府和著名对古城中古建筑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我们小组对平遥古城调研报告的方向也着重放在了对建筑的观察与思考中。

7.11——7.13

1

2

古城中除了县衙中的大殿与城中的祭祀庙宇等抬梁式建筑外,建筑形式大多为小体量,符合唐宋之后明清单体建筑的发展形势。因此,单体的建筑体量都不大,由精细的单体建筑作为基本单位通过围合形成建筑院落。(这也体现了院落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作为灵魂地位的体现)再由建筑院落经过围合(抬升、下沉或空间的大小划分)等变化,形成建筑群落,再由建筑群落互相拼凑而成,形成现在所看到的平遥古城。与云南等南方古城中建筑穿斗式的悬山檐不同,城中小体量的民居建筑均为硬山檐屋顶的承重结构,硬山檐结构采用两侧墙体与柱相结合的程重方式,屋檐主要为建筑承重,淡化了斗拱的作用。大量的硬山檐建筑互相组合,形成了属于平遥古城的独特建筑风格。

3

在院落的形式方面,因平遥古城周边地形(处于太行山、吕梁山两襟之间,两侧山体狭长,进而影响到院落布局)的影响,同时,长方形院落也有在风水上的聚财之意。并且因当地的气候(雨季短,雨量集中)与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聚财思想,建筑风水学等)多采用单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因此原因平遥古城的院落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向心性)。

4

    在古城院落厢房门的轮廓多为拱形门洞也有(土窑洞、砖窑洞)等砖土结构的地上窑洞,体现了自然环境(窑洞冬暖夏凉)和民居环境(当地独特的窑洞文化)对当地建筑的影响同时院落的主体建筑层高多为两层。
    当地窑洞建筑的优点是:造价低,冬暖夏凉,居住方式符合当地的习惯,适应于当地的人文风俗。
    如上面建筑风格带来的反思:。现在的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中应如何做出符合当地环境的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的建筑。
    

    在第一天的平遥之行中,我们参观了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博物馆)以及中国镖局博物馆、并且还参观了平遥县县衙和平遥古城墙以及城中的很多庙宇等,但是在众多行程中,有两处极为特别的景点;他们分别是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与火神庙古建筑构件遗产文化博物馆两处博物馆。

5

    推光漆器作为平遥非遗工艺品的代表。在山西的传统手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推广推光漆器博物馆的参观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山西平遥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在参观的过程中推光漆器的很多老师傅不仅手艺精湛,技艺娴熟,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心去做的那份态度,让我们佩服。对于他们来说一件作品便是一份赤心。

6

    漆器的制作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五道工序。经过细致入微的精湛工艺,那些屏风、首饰匣、箱柜家具和工艺品上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人物故事等跃然器上。据了解每一件成品的完成,从制作木胎到最后结束,大概需要60天左右的时间。纯手工的工艺以及老师傅的精雕细琢是推光漆器的质量保证。
三晋大地上的瑰宝平遥推光漆器,其承载着岁月的古老技艺,经现代人的手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的艺术品进入了更多寻常百姓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7

    在平遥的最后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个免费的景点,虽然是一个免费的景点但是里面的有很多关于我们专业的知识。在老师的带领讲解下我们也受益匪浅。
火神庙是古建筑构件遗产文化博物馆,也是山西省唯--将古建筑构件集合起来并整合成博物馆的地方,能很好地了解古建筑规制。

两侧的厢房分别被改建成了4个山西古建筑展厅,分别介绍了山西古建筑中的斗拱、砖瓦、琉璃、梁架结构、砖雕和木雕等。尤其是介绍了不少山西独特的古建筑构件,详细的介绍了,硬山悬山檐的建筑特征。以及馆内陈列的拱卷的模型和抬梁式建筑的模型。

8

        在平遥的三天调研只是我们十二天行程的开始。古城是由无数的院落作为单位拼合而成。在调研开始,我们先了解了古代民居成型形式的一种,是民居发展中一种已经完善成型的体系在后面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将学习作为古城基本单位的不同院落的形式。了解晋南民居的各种组成方式,以及他们的特点。我们不由对接下来九天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9

走在老街上,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老墙和台门。沧桑尽在其中。
老街的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与古城2500年历史相比,虽为时不长但每走一步,我似乎感觉都是踩着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聆听。那么的悠远、绵长,绘声绘色。
回味。这般的悦耳、动听,美妙......

10

    今天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横浦村,生土窑洞。通过多重组合形成复合空间,扩大内部空间的容积,将窑洞从传统的单一居住功能拓展为多功能的公共建筑....

11

2.横坡古村

7.12

    横坡村是我们第二天的行程,从古城出发前往洪坡村的话,需要经历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横坡村距离城市和主要交通干道很近。这也是他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之一。
    横坡村处于半山腰,到达村落需要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横坡村处于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四周植被繁茂,自然环境优美,古村内古朴的窑洞层叠,至今还保持着传统古村落的空间布局与景观风貌。
    在横坡村的规划中也有不少的问题;比如处于山坡的小型动物园,以及在古村中的游乐场,这些游乐项目地划分并没有使得横坡村整体景观效果得到提升,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特色,在众多景点中缺乏竞争力。
    横坡村分为古村和新村,新村作为从古村牵扯到的村民的安置点。现如今,古村已经被统一规划作为乡村旅游景区开发。现已开发了窑洞近50个。古村内以砖窑洞相互组合作为院落,各个窑洞院落通过空间的叠加与嵌套等关系组成建筑群落。
    窑洞与院落相互连通,这种建筑结构是陕西传统乡村建筑的典型代表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方式。生土窑洞也有千年的发展历程,甚至在至今仍有数千万人居住其中。生土窑洞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为当地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楼房,窑洞走向衰落,因传统窑洞的居住方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但适于现代人居住的窑洞生活方式也没有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是窑洞这种建筑方式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横坡村展现了传统窑洞的改造进程的一种形式。通过与传统方式结合适度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的空间关系,向现代的窑洞创新设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2

3.双林寺

今天我们结束了三天的平遥古城之旅,经过了短暂的车程我们今天先来到了双林寺,双林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寺,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彩塑以及古代建筑都是稀世珍宝,其中尤以彩塑艺术闻名于世。

7.14

13

双林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两千多尊彩绘泥塑,更令人称道不已。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实乃艺术史一大幸事。

14

庄严的殿堂,生动佛像,恢宏的建筑,令人感叹。寺中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重建,彩塑也是随建筑一起完成的。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释迦殿四壁布满泥塑壁龛,每一壁龛为一独立神话或佛教故事。菩萨殿主像两侧塑有上百尊高约50厘米的菩萨。人物造型准确,神态逼真,相互之间互有呼应,具有浓重的生活趣味,令人感到虽然庄重严肃但并不脱离生活。人们看完双林寺彩塑后并不感觉这些神是多么的虚无缥缈,而是感到十分的具体而生动,好像活生生的人物近在眼前,令人们久久不能忘怀。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天王殿实际就替代了山门的作用。 这拿天王殿做上门的我只在泉州 的开元寺和正定的隆兴寺见到过。

15

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乃明代重修时所置。最吸引眼球的是廊檐下并排排列的这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概。
四金刚像堪称 中国 古代彩塑经典。令人十分可惜的是,四大金刚各有一只脚损坏(由于悬空),露出木胎来。由于是用琉璃珠作瞳孔,金刚眼神光亮,似真人一样。他们衣饰简略朴素,三尊赤裸上身,一尊系腰裙。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工匠更容易将金刚们塑造得威猛雄壮,工匠们用高高隆起的胸肌来表现这一主题,四大金刚像如今的健美运动员一样摆出各种造型,使肌肉暴起,浑身似蕴含巨大的力量。每位金刚手握一金刚杵,四金刚均坐于某物之上,一腿向前侧伸,一腿向另一侧平伸,小腿向前平曲悬空。他们面部表情极为夸张,个个横眉立目,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威严感。

16

     天王殿内,天冠 弥勒 菩萨 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均为元明造像。也许你会觉得这座 弥勒 菩萨 和常见的大肚 弥勒 形象上差距很大,其实五代以前的 弥勒 菩萨 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五代以后才逐渐演变成大肚 布袋 和尚的形象。

17

     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 菩萨 。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人物造型生动。尤其是四大天王,高达三米之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 。

18

天王殿后面海上骑兽的观音像

19

    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着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
    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释迦殿两厢各为四间悬山式建筑,因在殿内隔墙,又分为罗汉、武圣、阎罗、土地四个小殿。

双林寺前院—释迦殿

20

    罗汉殿内塑十八罗汉,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他们略与真人等高,分塑于观音两侧。 这些罗汉像比例适当,解剖准确,形体厚重,造型优美,一个个神采奕奕,颇具个性,古代艺术大师运用纯熟的传统彩塑技巧,使这些罗汉塑像达到了呼之欲出、若闻其声的艺术境界,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双林寺里面的各类彩塑生活气息极其浓郁,且不说十八罗汉里的彩塑个个与真人大小无异,身体比例准确,就是五官造型也和平常人一样可亲。

21

    整个双林寺中最精彩的彩塑就是这尊韦陀像,他曾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全国韦驮之冠” 并被载入《中国美术大全》,身高1米6多,体态稍胖的韦陀,扭动的身姿,像是舞台上武生最精彩亮相的定格,力量贯注于全身,泥塑的衣冠铠甲下让人似乎看到贲张的筋肉,全身形状如S形,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很像—节麻花,但看上去非但没有一丝夸张不适,反而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 。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这些悬塑运用圆雕和深、浅浮雕的手法分层组合,人物身份不同,神态也各异。

22

    在千佛殿的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这些大多有真名真姓,都是附近村子里的普通百姓。你看,这两尊跟人一般高的塑像,是当地的一对夫妻,叫牛普林和冯妙喜。牛普林脸型饱满,神态憨厚,而冯妙喜则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古代匠师从面部神态刻画上,将这两人的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些塑像不仅成为后代的艺术品,他们的衣冠饰物也成为现代人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23

双林寺建筑多是单檐歇山顶建筑结构。钟楼和鼓楼也都比较完好。

24

25

4.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令人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他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美的雕刻。更是它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依然强劲的文化脉动。无形的传统文化和有形的建筑实体,共同铸就了山西晋中市“第一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王家大院。也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故宫”。他将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7.14——7.15

26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明清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明万历至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开放的恒贞堡(龙)、视履堡(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自1997年开放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中国民间紫禁城”。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朱镕基、尉健行、王岐山等当时和现在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冯骥才、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考察王家大院后,都欣然题词赋诗写文章,给予很高的评价。

27

王家大院开放十九年来,已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山西省唯一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品牌”;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2015年,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并荣膺“全国十佳明星景区”称号,同年12月29日,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推出了王家大院家训的专题;2016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荣誉称号 。

28

在下午两点我们也结束了对一个院落的测量勘测,我们测量的是德馨轩,德馨轩布局方正标准,入门正对的壁雕“四逸图”,说的是渔、樵、耕、读四件人生快乐之事,赛过神仙。院子种有桂花和槐树,匾额便题“桂荣槐茂”。莲花旁站着鹭鸟,预祝“一路连科”。海棠、菊花和鹌鹑谐音“玉堂安居”。荷花盖着南瓜,比喻“本固枝荣”。石榴自然是“多子多孙”了。

德馨轩影壁“四逸图”,暗藏“八仙”。窦燕山有五子,仪、俨、侃、偁、僖,凝瑞居墙基石刻有“五子登科”。绿门院砖雕“四爱”图,隐喻四位高士,即黄庭坚爱兰、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桂馨书院窑洞花格上,刻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仙人。这些都是王家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祝愿,正像德馨轩正窑廊联“仁人君子从不屑城狐社鼠多畏避、丽水秀山最恩怀海晏河清盼常逢”写的那样,希望后人都是仁人君子,都能平平安安。

29

德馨轩测绘展示

平面图

正立面图

背立面图

30

31

32

5.柳氏民居

7.16

    接下来的行程我们来到了称为“中国民居之瑰宝”的晋城,在进程的第一站就是柳氏民居。
    顺着林间小道一路上行,。高层的阁楼从山野之境中跳跃而出,超凡脱俗,青砖的城墙红砖绿瓦的魁星楼建于溪流小桥之上。。这座建筑群宛如建在山上的古堡。四周还有四个阙楼。以保护。住在这里居民的安全。这座建筑群就是———西文兴村柳氏民居。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依山而建,环山而居,西高东低,占地面积几十亩,成为了山西特色的明清式古堡建筑。总揽全局整体布局为“福禄双全”,依山而建,环山而居,西高东低。占地几十亩,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灰缝很细,黏性坚固,下面青石细纹底座,一砖到顶。
    柳氏民居其实是柳宗元的后人。当时的陕西华昌府的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的民居形式都是清代重修和增建的。作为一个典型的明清建筑民居群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原先共有厢房114间院落有13座。不过,限制开放四组,除两个明代的石碑,愿剩下都是清代建筑,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偏僻的中条山脚下的山沟里,会有这么一个战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民居聚落。因柳氏民居为官商后代所留。因此,到处都存在着精美的石雕木刻。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柳氏民居的建筑特点中,它的斗拱极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也符合明清之后斗拱逐渐从实用功能转为装饰功能。柳氏书香门第,受其美学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柳府建筑工艺风格在意境创造、艺术造诣以及文化的蕴含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33

34

    柳氏民居的斗拱作为装饰品互相叠加,不仅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的体现,也是非常精致的装饰工艺

    拱卷在建筑中作用的变化(由称重结构变为装饰结构)也象征着明清建筑工匠的技术不断精进以及明清建筑学的发展,并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观念与文化的改变。

35

    石狮子不仅作为装饰的石雕工艺。并且还承载了当时柳氏家族对于后代的教诲以及期望。这一点也显示了当时。石刻雕塑等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
    柳氏民居作为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至今还生活着200多人,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柳氏民居作为一个集南北风韵于一体的明清文化奇观,不仅是一部研究地方民风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而且在建筑、碑刻、书法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柳氏民居随着四季轮回,承载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不论是家族情怀,还是古建筑文化等等,每个面都有不同的风景,可以绚烂如花,可以清秀如竹,可以淡雅如霜,可以冰清如雪。与之前的王家大院相比柳氏民居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36

37

6.上庄古村

7.17

    第七天的行程我们来到了上庄古村。它是一条装何为主机连接的房屋,建筑方式独特及具有当地特色,古村涵盖自元朝之间的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官宅民居庙宇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这里的建筑横跨700余年。有“中华民居博物馆”的美称。得益于这里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电影《烽火别恋》电视剧《三滴血》和《白鹿原》的主要外景拍摄地点之一。
    上庄古村因穿村而过的庄河得名,庄河依山流淌,穿过了三个村庄因此,他们依次得名上庄冬庄与夏庄古村。我们本次的考察调研为上庄古村。村庄的建筑沿庄河分布,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水街景观。等雨季到来。街道变为河流两侧通行只能依靠船来代步。旱季时水位下退,河流又换转为街道,这是属于上庄古村的特色。
    上庄古村是一个以明代官宅为主,兼具元代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国明代第一村。古村落群共分为上庄,中庄河景区规划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的下庄。上庄村的天官王府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市民在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正一品的光禄大夫、侍经筵、太子太保、隶、户、刑两京、四部尚书王国光。以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天官府又名冢宰第,上庄村的建筑结构为硬山与悬山建筑以及歇山等建筑相结合,房屋均为木构架的砖土混合结构,并且建筑院落规划合理,整体有序。以河道为主轴线并且院落的布局以地位尊卑排列,如王国光的院落位于村口,后按照官职一次排列。

38

39

40

41

    我们进行了入户调研。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询问了将村庄改为景区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对居民们的补贴不到位,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都相对较低。村庄中以王朝理性居多,王姓主要在上庄村,中庄古村为曹姓居多。下庄则是李姓居多。整个村落给人的感观就是一处以晋南风格为主的古民居群落,但是景区开发不到位。不过因为古村中目前还有大量村民居住整个村庄显得充实,并且拥有烟火气

42

43

7.皇城相府

7.18

    小学期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来到了皇城相府和郭峪古城。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处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地段,与河南省焦作的云台山、洛阳的龙门石窟及郑州的少林寺等著名旅游景区相距不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
        皇城相府作为清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陈廷敬的居所,文化内涵丰富,历史遗存甚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著述繁多,冠盖如林,仅有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44

    内城与外城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为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双城堡建筑群。外观,城中有城,顺物应势,蔚然壮观;其内,庭院错落,曲径通幽,博大精深。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且将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巧妙结合,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再加之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卓尔不群的皇家御赐牌匾、物件之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平面近乎方形,为清康熙盛世主人陈廷敬入阁拜相后所建,故而民间又称其为“相府”。

45

    游览完皇城相府我们又去了郭峪古城,郭峪古城和皇城相府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建筑风格。 进入郭峪古城,城墙、城门、角楼、古屋、老街,浓郁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那超凡脱俗的原生态风貌,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实在是难能可贵。古堡中明清时代的古老建筑比比皆是,弥足珍贵的是,这里没有横遭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厄运,独守着一份难得的清净,让人明显感觉到一种未被打扰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郭峪古城规模宏大,形制完备。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不仅是沁河流域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蜂窝古堡群。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的集聚地。现存传统院落在建筑格局、形式、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保持原状,整体设计和营造均出自当地工匠之手,是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的真实体现。

8.郭峪古城

7.18

46

    郭峪村中的旅游开发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在过去村中本来有几十户古建筑院落。但经过百年的雨水冲刷,也没有有效性的保护,很多房屋出现坍塌等不同现象的损坏,而政府开发旅游业时也没有对房屋进行保护性的改造,而且,村民私建乱建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整个古村落的面貌部分四间房屋在古村中格外显眼,非常不和谐。

47

48

    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良户古村,太行山下,丹河之畔,“活着”一个神奇的古村。
    历经千年沧桑,它把精湛的建筑遗存完整保留,筑成一座鲜活的历史博物馆,让每个走进它的人心生赞叹;世代传承守望,它把包容豁达的乡村文明融进血液,浓缩了一部生动的劳动人民创造史,被无数专家学者誉为传奇。

9.良户古村

7.19

49

50

良户村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
良户村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庄,始称“两户”。宋初,陆续有王、李、秦、赵、张等姓迁入,村落不断扩大,至元时已粗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户”改称“良户”。
良户村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西过章庄村和老马岭相连,村前里沟河和交河相汇流入原村河。整个村庄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堪称一块风水宝地。

51

该村不仅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而且人才辈出,民居古建遗存十分丰富。良户村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浙江巡抚田逢吉的故里。
村内主要建筑依地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和蟠龙古寨,沙石铺砌,排水流畅,有利于防涝,对村庄起到保护作用。良户村整个村落选址讲究,古街幽深,古屋鳞次栉比,门楼显赫,古匾斑驳,“三雕”精美。村内随处可见的窗台石、门槛石,无不雕有动物、花卉图案,可谓一绝。

52

同时,村落中有一座元代庙宇——玉虚观,作为中国。弧门(因形似火焰,也叫火焰门)建筑的孤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建筑的台基须弥座下有四座刻在台坐上的壁画。展现的故事讲述了由莲生子的全貌,台基须弥座上明确记载了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创建,工程浩大,原建于原村河河边,后由于人工治理河道,原村河偏向南行,玉虚观下街成为繁华的交通要道和村中主要街市。

53

并且台座两侧皆切下一个角。形成了特色的六边形须弥座。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两边两侧厢房的通行路线

玉虚观的特色弧门与其精美的泥塑浮雕、特殊样式的斗拱、六边形的须弥座等特点形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玉虚观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

54

55

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区东北18公里的中庄村。建筑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撑,青石门墩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样,其余均为木制结构。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尚属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

10.姬氏民居

7.21

56

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作为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姬氏民居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而且房门处有近深两个梁的距离的门洞。如下是一些结构详图

房门两侧有石柱,详细地介绍了民居的修缮时间以及建成时间

57

一座青瓦青砖建成的民房,四根石柱将房子分成三间,由于经历过地震,四根门柱已经严重向内倾斜。中间退进约一米是双开的木门也己斑驳不堪,门槛、门额都是木质,在门额、立颊外表又加了木雕花边。门应该是换过的,因为看不到早前记录的“门钉五路六枚”。两边各是一个窗户,窗户的窗棂由元代一直沿用到现在,窗棂上的木头纹络清晰可见。

58

59

今天是小学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长治堆锦博物馆,为小学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原先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堆锦,直到今天的研学活动,参观长治堆锦博物馆,我们才认识了堆锦,也见识到了堆锦的魅力。博物馆大门口的装饰透着浓浓的中国风,古典中含着风雅,低调而又鲜艳,让我们对里面的堆锦更加充满了好奇。

11.长治堆锦博物馆

7.22

60

堆锦工艺最早形成于明代中后期,1915年由著名堆锦艺人李模、李时忠父子制作的《春、夏、秋、冬》堆锦四条屏,曾获得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志奖。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毛主席立像》,毛主席站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威风凌凌,远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馆长介绍了堆锦的分类及传承,甚至许多作品经时间的推移,里面的棉花都早已爆开,其中作品《春夏秋冬》曾获得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质装,“上党堆锦名不虚传!”。我们跟随大部队走入馆内,在前进的途中,我们终于大饱眼福了:《东方朔》的窃喜,《关公像》的威风,《至先师》孔子的贤能……每一幅堆锦里的人物都形态各异,极富特色,我们还见到了存世历史最长的堆景实物照片——《东来设斋图》,馆内还存有镇馆之宝——《金母元君朝元图》,它是所有堆锦作品中最大的一幅,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十分震撼,花费三年时间才还原成功。整幅堆锦制作宏伟,色彩绚丽,笔力虬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中国四关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每一位人物的表情、神态都各不相同,有的凶猛,有的贤惠,有的不动声色,有的心怀鬼胎,就仿佛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站在我们的面前,特别是位于中心的金母和她头上戴着的金冠显得格外耀眼,格外灿烂。

61

参观完博物馆,听馆长讲解完后,感觉一幅幅美妙的堆锦依然在大家的脑中浮现,他们每一幅都价格不菲,十分珍贵。作为新一代我们应该要让像堆锦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永存于世,也让后人们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62

       都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里有享誉全球的晋商文化群落;有佛国圣境之称的五台山;有风景如画、险峻秀丽的绵山,还有古典园林、古建雕塑、诗文碑刻、古树名木,尤其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等这些令人久久回味的名胜古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山西是雄伟的。黛色的青山绵延起伏,高高耸立。守卫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山西是古老的。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它们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它们具有古老的气息。
  山西是纯朴的。就像这里的人一样,如白云般纯洁,像黄土般朴素......
      在这里,我们仿佛回到了辉煌古老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仿佛亲历了华夏古老的文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悠久而灿烂的中国。

总结

小组成员;林靖轩、吕孟林、
          陈最、季盈萱       2021.7.23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