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0年五华区人才服务政策汇编

其他分类其他2020-08-03
586

”优秀高技能人才“推荐申报
总则
什么是”优秀高技能人才“
推荐方式
推荐条件
推荐程序
申报材料
激励政策

04
05
06
07
08
10
12
14

“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计划政策问答
什么是“三支一扶”
每年的招募岗位的情况
招募的对象有哪些
服务年限是多长
招募条件是什么
笔试的内容
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的要求是什么
确定拟招募人员、公示的规定
如何上岗
三支一扶人员的待遇有哪些
其他的待遇和保障

16
16
16
17
18
20
2122
23
24
26
28

五华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办理业务

五华区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业务

总则

       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昆政办〔2010〕92号)文件精神,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推荐原则,通过公开征集、单位申报和择优推荐的程序,不定期组织辖区内各类企业、院校及社会团体中的高技能人才,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的申报工作,并择优推荐至昆明市人社局参加评审。

什么是“优秀高技能人才”

       在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在关键环节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并在本行业具有领军作用的高技能人才。包括“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

基本条件:
申报 “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需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三级(含三级)以上证书。

(一) 个人自荐。本人可直接报名,填写个人自荐表,报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按照相关资格要求,对其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择优推荐。

(二)企业和行业推荐。五华区辖区内各类企业、行业协会院校及社会团体,结合工作实际,在单位内部开展遴选,并由推荐单位填写推荐报告,连同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实绩材料等相关材料,报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按照相关资格要求,对其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统一择优向省、市劳动保障部门推荐。

推荐条件

推荐条件

推荐程序

(一)公布条件

       “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推荐选拔,在五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组织开展。

       根据云南省、昆明市人社部门适时下发的通知,制定五华区工作方案,明确推荐条件、程序和办法,并在辖区内分别公告,应道各类高技能人才报名参与。

(二)初评推荐

        由所在单位按照推荐条件,自下而上遴选出候选人,并填写推荐报告,连同遴选产生的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实绩材料等相关材料,报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资格审核

       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五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上报候选人材料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确定候选人名单,并上报参评。

(四)组织评审

       昆明市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候选人、项目候选单位进行综合评审。

(五)公示及颁发证书

       将评审通过的候选人名单及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者,被确定为“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的,由昆明市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经费保障。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授予牌匾并给予经费保障。

01

02

03

04

05

申报材料

1

       按照申报类型,分别填报《昆明市名匠工作室申请表》、《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暨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推荐表》。个人和单位也可登陆昆明市高技能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网址:http://116.52.145.236:9000),进行网上填报,并打印5份纸质材料,加盖公章。

要求

2

1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

3

身份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各种荣誉证书、主要技术成果等材料复印件(复印件需经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核实并盖章)

4

用人单位推荐报告

激励政策

荣获“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
授予“昆明市名匠工作室”牌匾,颁发“昆明市名匠”证书,在名匠工作室建设期内,每年给予名匠工作室5万元建设经费,每位名匠享受每月3千元补助经费。

荣获“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给予命名称号和表彰奖励,给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每人一次性奖励2万元。

荣获“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给予命名称号和表彰奖励,给予“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每人一次性奖励5千元。

五华区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业务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职称申报评审办法>的通知》(云人社发〔2016〕150号)、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认定办法的通知》(昆人社通〔2011〕85号)有关规定,申报人员范围为:

一、受理范围

(一)所在单位在五华区注册,按规定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需备案),或在单位《劳动合同登记花名册》(备案)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在我区进行申报评审。

(二)已办理离退休手续或达到国家法定离退休年龄的,不属于申报评审范围。

(三)在非公经济单位兼职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非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以该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名义申报职称。

二、申报条件

       学历和资历条件达到全省统一要求的,按照正常晋升条件申报评审。对学历和资历条件未达到全省统一要求的,除国家职(执)业资格有明确要求的行业,须具备相应条件外,符合下列条件,可申报评审中、高级职称:

(一)取得对口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者,或取得对口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8年或13年者,可不受初级职称履职年限的限制,申报评审中级职称。

(二)取得对口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因单位没有开展职称评定,未取得中级职称者,或取得对口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5年或20年,且中级职称履职满5年者,可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

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当年3-4月到云南人事考试网(www.ynrsksw.cn)查询

三年内毕业的(含本年应届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年

什么是“三支一扶”?

每年的招募岗位的情况?

招募的对象有哪些?

服务年限是多长?

“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计划政策问答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
3.政治素质好,志愿到基层服务;
4.具有符合招募岗位所需要的文化程度及工作能力;
5.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招募条件是什么?

6.报考支教教学岗位须具有教师资格证(报考幼儿教学岗位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小学教学岗位须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岗位设置对资格证有任教学科要求的,需同时满足岗位条件要求;报考中学教学岗位须具有中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且资格证专业必须与岗位所需学科相符);
 7.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全省统一命题,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不指定辅导用书、不委托任何培训机构进行考前培训),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考生携带准考证、身份证、黑色钢笔、2B铅笔、橡皮擦、削笔刀,按准考证上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1.资格复审。各州(市)根据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组织资格复审。考生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岗位所需的学历证书(还未领取毕业证的2019年应届毕业生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笔试准考证,有工作单位考生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到岗位所属州(市)指定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复审。 
  资格复审出现放弃或不合格人员的岗位,按该岗位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不低于最低合格分数线)顺序依次递补2次。递补后仍未达到面试比例的岗位不再递补,可据实面试。
        2.面试及综合成绩计算。各州(市)对通过资格复审的考生统一面试。面试方式和具体内容由各州(市)确定。面试满分为100分,最低合格分数线为60分。综合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如出现综合成绩相同情况,按照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排名先后。
        3.体检。各州(市)在面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以上人员中,按照综合成绩岗位排名和岗位招录人数等额确定进入体检人选,并组织体检。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体检操作手册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5号)的规定执行。

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的要求是什么?

笔试内容

       各州(市)根据考试综合成绩、体检结果等确定拟招募人选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拟招募人员名单在云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下发招募录取通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下发招募录取通知。 

  确定拟招募人员、公示的规定

如何上岗?

       签订协议。由县级“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组织新招募“三支一扶”人员与服务单位或服务单位人事主管部门签订《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

       正式上岗。新招募“三支一扶”人员根据县“三支一扶”协调管理办公室安排,在规定时间到服务单位报到上岗。

  公示期满无举报的,正常办理招募手续;有举报经查实有问题影响招募的,不予招募;经查实无问题的,按规定办理招募手续。

待遇和保障

三支一扶人员的待遇有哪些?

       1.服务期间,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参照“当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中央、省级财政每人每月合计补助4167元,差额部分由各州(市)、县(市、区)财政保障补齐。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同等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服务期满6个月,给予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000元和一次性体检费补助320元;每年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考核奖励金,考核为称职的每人发放3600元,考核为优秀的每人发放5400元。

        2.服务期间,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由州(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个人缴费部分在“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

        3.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由服务单位、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编制等有关部门办理聘用手续,聘用为原服务单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视同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按规定享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定向考录招聘优惠政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卫生健康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有关规定的支医人员,由服务地相应医疗机构出具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帮助办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手续。

        5.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入学资格。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申请免试就读成人高校专升本。符合相应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回生源地就业,凭《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同等享受生源地相关优惠政策。

其他的待遇和保障

       对灵活就业的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服务期满未能及时就业的人员,要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岗位信息、职业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其在基层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参加工作时间按到基层报到之日起算。

       有创业意愿的纳入本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等,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融资服务等创业公共服务,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鼓励“三支一扶”人员立足农村,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支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创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政策支持。鼓励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

        服务期间,户口保留在原学校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档案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服务期间,符合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相关规定的,可评定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卫生系统指初级晋升中级资格前),其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可计入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五华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办理业务

      (一)具有本区户口,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的人员档案(需到就业部门进行失业登记);

一、受理范围

(二)具有本区户口,未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档案;

(三)具有本区户口,灵活就业人员档案(需到就业部门进行失业登记)。

三、办理机构及地点

       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中路21号莲华小区内五华区劳动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中心。

四、咨询查询途径:0871-65189552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0号)第十五条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服务,不得收费:(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二、办理材料

(一)存档人员户口薄原件。
(二)存档人员有效身份证原件。
(三)代办人员有效身份证原件。
(四)单位解除(终止)劳动(聘用)合同关系证明书。
(五)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证原件。

五、设定依据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