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
协会动态
会员风采
2022年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出炉
兆尹科技入选2022 IDC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 东方头条
2022年第3期 (总第6期)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安徽服务贸易热点动态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头条看点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04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2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2022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商务部:1至8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增长12.5%
05
06
07
08
会员专场看剧活动-《糖果齁甜》精彩开演!
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安徽科技学院校会合作对接交流会顺利召开
我会荣获“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现代智慧校园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技能提升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年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出炉
我会承办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协会动态
09
12
14
17
21
24
30
31
32
34
36
38
40
42
45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副省长、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一行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
会考察交流
我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丹一行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考察交流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安徽主题日活动在京举行
2022服贸会盛大开幕,我会多家会员企业参展参会
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顺利召开,我会受邀参会
我会齐长林监事长一行赴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拜访
江苏省服务贸易协会李俊毅会长一行来我会交流考察
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一行赴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拜访
55
56
57
数字化赋能文化贸易:为市场主体提供新思路
提高“中国服务”影响力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
推动中国数字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推动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搭建服务贸易新平台
Contents
目录
行业资讯
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首次
部长级会议并发言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等27部门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2)》发布
商务部修订发布《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解读《商务部等27部门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国服务外包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66
68
70
72
74
76
79
81
58
64
65
46
48
51
52
53
54
喜报!安徽盛唐再获合肥市劳务派遣单位A级诚信等级称号
科大讯飞携智慧教育最新产品和方案再次亮相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
兆尹科技入选2022 IDC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
安徽皖信公司被确定为合肥市2021年度劳务派遣A级诚信单位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被授予合肥市第一届市长质量奖金奖
平安金服合肥分公司荣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单位”
会员风采
114
116
118
Contents
目录
20条举措推进“两稳一促”——《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印发 加快消费回暖
复苏
安徽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安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
安徽扎实推进稳外贸稳外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十年安徽 十年开放——安徽省进出口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
安徽奋力抓抢服务贸易新机遇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经费管理实施办法(暂
行)》的通知
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959.3亿元,增长28.5%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
安徽要闻
自贸区连线
91
93
97
98
100
107
111
84
87
90
服贸会让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服贸会结束了,服务贸易仍在路上
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业
刊首语
Front words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服务业新动能逐步激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持续融合,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服务贸易复苏在疫情影响下仍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从国内看,部分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服务供给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需要,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面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以协会会刊为平台,通过分析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增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协会的服务水平,进而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添砖加瓦,推动安徽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会长 夏波)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
2022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服贸司
—5—
头条看点
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6%;其中服务出口14059.5亿元,增长24.6%;进口14851.4亿元,增长18.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34.3%至791.9亿元。6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19.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平稳增长
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144.9亿元,增长9.8%。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6828亿元,增长13.1%;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16.3%、13.9%。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5316.9亿元,增长5.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82.1%。
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
上半年,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3935.5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增长11.6%。剔除旅行服务,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26.2%,进口增长21.5%;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52.8%,其中出口增长67.8%,进口增长37.6%。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2年上半年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6—
头条看点
202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9875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6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4.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473亿元,执行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0%。(以美元计算,上半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522亿美元,执行额9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7.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846亿美元,执行额5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3.5%。)
从业务结构看,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553亿元、642亿元和1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7.8%和15.2%。其中,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85.6%、85.3%、61.7%和37.1%。
从区域布局看,上半年,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911亿元,执行额3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0.6%,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9.4%和90.9%。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462亿元,执行额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1.1%,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4.8%和49.9%。
从国际市场看,上半年,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755亿元、709亿元和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3.6%和17.4%,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3.8%。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877亿元,同比增长8.9%,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4.3%。
从企业性质看,上半年,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111亿元,占全国30.8%,同比增长33.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3.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607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国44.6%。
从吸纳就业看,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40万人,同比增长7.9%,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927万人,占64.4%。上半年,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45万人,同比增长1.1%,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9万人,占65.5%。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
来源:商务部
1-7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3922.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7%;其中服务出口16422.4亿元,增长22.8%;进口17499.7亿元,增长18.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9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0.1%至1077.3亿元。7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99亿元,同比增长15.7%。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1-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4180.7亿元,增长10.2%。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954.7亿元,增长12.9%;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15.2%、1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6226亿元,增长6.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77.2%。
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1-7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4622.3亿元,增长7.5%,其中出口下降21.5%,进口增长10.8%。剔除旅行服务,1-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3.1%,其中出口增长24.3%,进口增长21.8%;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51.5%,其中出口增长66%,进口增长36.9%。
2022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头条看点
—7—
,
来源:中新网
商务部:1至8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
合同额同比增长12.5%
商务部数据显示,1—8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2280亿元人民币,执行额83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8%。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989亿元,执行额4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9.5%。
从业务结构看,1—8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2092亿元、815亿元和18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11.6%和14.0%。其中,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7.4%、58.2%、54.9%和34.5%。
从区域布局看,1—8月,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303亿元,执行额4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0.5%,分别占全国总额的90.2%和90.9%。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256亿元,执行额2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3%,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6.6%和50.4%。
从国际市场看,1—8月,我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008亿元、974亿元和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6.4%和15.0%,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4.4%。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169亿元,同比增长8.9%,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4.4%。
从企业性质看,1—8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462亿元,占全国30.5%,同比增长26.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6.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143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国44.7%。
从吸纳就业看,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52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936万人,占64.4%。1-8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57万人,同比增长4.4%,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38万人,占67.0%。
—8—
头条看点
会员专场看剧活动-《糖果齁甜》
精彩开演!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促进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活跃协会和会员单位的文体气氛,营造我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行业企业轻松活泼、愉悦和谐的良好氛围,鼓励快乐工作、快乐生活,7月24日晚,我会组织的专场看剧会员活动—《糖果齁甜》在经开区百乐门大剧场爆笑开演,来自我会会员单位的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百乐门大剧场,享受《糖果齁甜》这场盛宴吧!
—9—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2022会员福利
协会动态
—10—
《糖果齁甜》是由国内优秀喜剧演员陈小嘻编剧、导演的爆笑喜剧。参演人员均为国内优秀的喜剧演员,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均有过演出经历。
《糖果齁甜》主要聚焦了当下热点流量这个大众都关心的话题。剧目讲述互联网发展飞速的今天,几个演员为了流量在一段时间内误入歧途,想尽各种方法搞怪,为自己谋取高人气、高流量,但最后却发现自己赖以为生的表演技术产生了退步,并且排练出的组合的作品也不再是当年自己坚持的那个样子,最终几个人振奋精神,抛去流量的限制,不忘初心,依旧沉下心来回归匠人,好好排练新的作品。
现场舞台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11—
贴近现实、笑料百出的剧情,演员专业、精彩的表演,受到了观众们热烈欢迎。活动现场掌声雷动,喝彩连连,让观众们从幽默中获得对工作和自身的思考,在欢笑中建立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工作和人生态度。
通过此次看剧活动,活跃了协会文化氛围,促进了协会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拓宽了协会服务会员的渠道,增强了协会凝聚力。后期,协会将继续秉承服务的初心,为会员谋取更多、更好的福利,敬请期待吧!
现场体验
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安徽科技学院校
会合作对接交流会顺利召开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商办服贸函[2022]183号),搭建高等院校、服务外包企业、行业协会等之间的交流平台,8月3日下午,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安徽科技学院校会合作对接交流会顺利召开,来自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院长郝世绵、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夏显明、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院长余宏杰、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员张严政、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副处长何晓冬、招生与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孔令超,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总经理顾云及徐工集团、绿盟科技等企业代表参会。
协会动态
—12—
首先,顾云主任就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及其在促进校会企合作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何晓冬处长介绍了今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学院院系领导介绍了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各参会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用人需求。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高校人才精准培养、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
协会动态
—13—
最后,为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实质性推进校会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安徽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签订了校会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毕业生就业、创业项目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交流会期间,在顾云主任的陪同下,郝世绵院长等一行参观了合肥云歌信息公司。
我会荣获“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服
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2022年8月6日,由荣成市人民政府、威海市商务局主办的“2022中韩(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省威海国际经贸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数字贸易新发展 中韩合作新未来”为主题,来自中韩两国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业内代表140余人参会。我会宋键副秘书长参会。
—14—
会上,正式揭晓了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离岸服务外包企业、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数字服务成长型企业以及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榜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其中,我会作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外包)领域唯一一家省级协会,荣获“2021-2022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协会动态
—15—
我会自2016年以来连续六年获此殊荣,这既是对我会工作的高度认可与鼓励,又是对我会工作的鞭策与激励。今后,我会将继续发挥“参谋、助手、桥梁、中介”作用,积极“服务政府,引领行业,助力企业,完善功能”,为推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高价值链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16—
关于TOPS评选
Tops系列评选即“中国科技服务产业最佳创新实践系列评选”,是由鼎韬产业研究院和外包网共同发起,自2007年启动至今,历经15年的探索和积累,已经成为目前行业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高、公信力最强的年度活动,成为全球发包商寻找中国服务商、服务贸易企业在中国投资选址以及政府招商的重要参考。
TOPS 荣誉图集
现代智慧校园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人员技能提升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加强我省网络技术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发现、挖掘、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加强我省网络技术人才培养,8月10日下午,由我会主办,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瑞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四川精容数安科技有限公司及合肥晥信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现代智慧校园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技能提升研讨会在六安市虚谷酒店成功举办。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及来自安徽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一兵、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张辉宜、安徽建筑大学教授张霖、池州学院教授方曙东、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发展处处长周守东、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工程师吴帮平等各高校、企业代表近6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17—
协会动态
首先,由项莉党建指导员为本次研讨会致辞,她表示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来共同探索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加强我省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18—
协会动态
党建指导员项莉
随后,由顾云主任介绍了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校企专委会主任、云歌信息总经理顾云
—19—
协会动态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周守东
之后,由绿盟科技等企业代表就智慧校园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方案开展深入探讨,围绕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充分交流。
接着,由周守东处长进行“高校信息驻点运维面临的现状及服务规范制定探讨”主题演讲。
—20—
至此,现代智慧校园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技能提升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协会动态
企业代表交流
2022年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
优秀案例出炉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8月17日,由省商务厅指导、我会主办、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数字贸易专委会承办的“2022年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优秀案例”颁奖仪式在合肥热烈举办,21家企业优秀成果惊艳亮相。
—21—
协会动态
—22—
协会动态
—23—
征集活动应运而生 打造数字成果展示平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广泛渗透、数字化转型蓬勃展开,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世界进入数字“大时代”,国家在积极部署数字贸易“大棋局”。面对这股浪潮,我省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近年来,我省以“数字+”为引领,把“数字江淮”建设摆上战略位置,奋力在数字化的“新赛道”上全速前行。
作为中国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和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于2020年正式公布,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也于今年4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支持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支持以合肥高新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为核心区域申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
在积极的政策支持和蓬勃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一家家皖企在数字贸易之路上加速腾飞,并持续开辟创新应用场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加速数字技术应用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我省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充分展现我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安徽服务”品牌影响力,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于2021年应运而生,积极吸引省内相关企业参与,已成为安徽数字贸易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数字化转型新经验新方法的分享平台。
创新案例火热出炉 见证数字贸易安徽步伐
“2022年安徽省数字贸易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于4月正式启动,与去年相比,得到了省内更多数字贸易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经过企业申报、协会初审、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一批优秀作品从中脱颖而出,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1名。
各个获奖案例从不同领域展现了安徽省数字贸易发展成效,中通服和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在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本次活动在促进我省产业升级、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会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好本次活动的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据了解,入选案例将汇编成册,报送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同步在头条《安徽服务》专栏、安徽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平台实现线上展陈,同时通过我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向政府部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服务贸易协会合作机制成员及境内外专业机构推送,达到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扩大影响的目的。
心中有“数”,扬帆起航。未来,我会将继续以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扬皖所长,引领行业、助力企业,为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协会动态
我会承办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8月17日下午,由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我会承办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合肥天鹅湖大酒店举行开班仪式,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鲁伟、二级调研员李庆宏、省人社厅专技处二级调研员司永纯、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监事长齐长林出席仪式。本次会议由项莉指导员主持。
—24—
协会动态
—25—
首先,鲁伟处长从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等方面介绍了本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研班举办的必要性及意义,向学员详细介绍了本次“理论学习+实地考察”的研修方式和课程具体内容。
随后,司永纯二级调研员强调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对本次高研班在课程设置、疫情防控等方面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充分利用高研班平台开展分享交流,切实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
协会动态
—26—
课程伊始,由合肥市商务局重点服务业处副处长高远带来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经验分享》。
之后,红股仓资本创始人张立勇进行了《发挥资本优势,助力企业发展》的主题授课。
协会动态
—27—
8月18日上午,由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为学员带来了精彩的《创新发展照亮中国服贸增长之路》的课程。郑伟研究员从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基本态势、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解读等方面为学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安徽发展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8月18日下午,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执行董事任正浩分享了《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介绍和政策解读》。任正浩董事表示服贸基金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强投资创新意识,坚持市场化运营方向,助力国家服务贸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协会动态
—28—
协会动态
随后,各学员围绕如何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开展交流讨论,任正浩董事就各位学员对于服贸基金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等问题逐一解答。
为帮助学员拓展视野,全面提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新思路,成为服务贸易专业型、实践型人才,此次高研班采用“理论学习+实地考察”的研修方式,8月19日上午组织学员赴合肥滨湖金融小镇进行参观考察。
企业代表交流
—29—
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金融小镇的“小镇展厅”、金融文化主题展等,体验了AI面审服务系统等项目。
至此,此次高研班圆满结束,我会对学员的学习成效进行了考核,并为学员颁发了《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协会动态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
副省长、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一行
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考察交流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8月25日上午,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原安徽省副省长、我会首任会长文海英、安徽恒信(集团)公司董事长赵玉秀一行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开展考察交流,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秘书长夏俊等陪同交流。
—30—
文会长一行参观了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听取了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关于企业、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等相关情况及数字贸易人才精准培养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情况的汇报,她肯定了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表示与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正在推进的校企合作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契合,将以此为支点,推进与安徽的深入合作。她指出校企合作专委会作为融通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等的综合服务平台,要继续做实做优现有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在高效培养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专业化人才方面必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协会动态
我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近日,经过ISO评审机构专家的全面审查和考核,我会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取证书,认证范围包括信息发布、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地方标准制订及发布)。
我会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秘书处在严格的内审制度下,认真执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程序,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长期和有效的实施,并最终获得了质量认证中心的认可。
协会动态
—3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顺利通过,不仅是对我会的现有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高度认可和肯定,也表明我会在可靠服务、专业服务、持续改进方面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持续稳定地向会员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ISO9001
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标准,特别是发达国家多年来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发展的总结,它体现了一种管理哲学和质量管理方法及模式,目前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是企业发展和成长之根本。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第一套具有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目前已被180多个国家所广泛采用。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丹一行
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考察交流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8月30日下午,安徽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朱丹 、安徽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宫寒一行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开展考察交流,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副秘书长徐进等陪同交流。
—32—
首先,由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汇报企业、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等相关情况及数字贸易人才精准培养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情况。
协会动态
—33—
随后,由项莉指导员介绍了我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及我会在促进校企业合作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接着,宫寒处长对企业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结合实际用工需求,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在破解“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上,加大研究,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朱丹厅长肯定了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并鼓励企业要继续做实做优现有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发挥企业优势,激发内在动力,在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方面精准对接,不断发掘和创造机遇,做专做强。
协会动态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安徽主题日
活动在京举行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2022年9月1日上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安徽主题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我会会长夏波受邀出席会议,15家会员单位作为省内重点服贸企业代表应邀参会。此次活动主题为“服务 合作 绿色 共享”,旨在分享安徽开放发展新机遇、共商服务贸易领域新合作,进一步推动安徽服务贸易领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34—
会上,周喜安副省长、商务部服贸司司长王东堂致辞,省商务厅、合肥市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分别就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中国(合肥)声谷出口基地及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情况、芜湖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情况进行了宣传推介。
协会动态
—35—
据了解,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安徽服务贸易进出口达60亿美元、增长23%。其中,文化贸易增长24.6%,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43.6%,技术进出口增长184.1%;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突破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增长58.7%、20.4%。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安徽图书版权出口集中签约仪式和安徽服务外包和技术企业集中签约仪式。
协会动态
2022服贸会盛大开幕
我会多家会员企业参展参会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8月31日至9月5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本次服贸会以“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将更加聚焦服务贸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数字化进程等前沿领域,举办论坛会议推介洽谈等200余场活动,为服务贸易开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8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36—
本届服贸会期间,我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设置了安徽形象馆,展区面积约100平方米,围绕服务外包、技术进出口、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的近40家省内代表性企业线上线下参展,集中展示我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亮点及最新成果。其中,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百舟互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乐堂动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淮北市莱博特相框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共10家会员企业线下参展,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铜陵市新永安软件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赛智(合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9家会员企业线上参展。
协会动态
—37—
为充分利用服贸会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会积极组织各会员企业参会洽谈。9月1日下午,我会会长夏波、监事长齐长林携我会秘书长夏俊、副秘书长杨枫、徐进及各会员企业代表等一行参观了安徽展馆。
协会动态
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顺利召开
我会受邀参会
来源:中国网财经
以“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已于8月31晚盛大开幕。中国银行作为服贸会最高合作层级的银行业独家全球合作伙伴,已连续两年深度参与并全力支持服贸会各项活动举办。
9月1日上午,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协助服贸联盟举办了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发布会邀请了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重点客户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王晓明参会。我会监事长齐长林、副秘书长徐进受邀线下参会,我会副秘书长宋键受邀线上参会。
—38—
线下参会
协会动态
—39—
峰会围绕“创新的力量”这一主题,探讨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低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如何适应全球发展大势和环境变化,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提振信心,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在本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寻突破 发展促共赢”的主旨演讲,结合中国银行业务实践,就银行业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几点倡议:第一,银行业应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大局,推动服务贸易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第二,银行业应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第三,银行业要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新趋势,扩大金融科技应用;第四,银行业要深挖跨境人民币政策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在服务贸易结算业务领域使用。
中国银行在本次活动中重磅发布了“中银智链”及“中银智管”品牌,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中国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
作为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利用其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服务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方面,发挥着“金融重器”作用。本届服贸会,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在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外汇外贸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广大展商提供涵盖线上线下账户开立、资金汇兑、存款、贷款、现金管理、跨境汇款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为推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线上参会
协会动态
我会齐长林监事长一行
赴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拜访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2022年9月1日下午,我会监事长、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齐长林携秘书长夏俊、副秘书长杨枫、徐进等一行赴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简称中国外服协会)拜访。中国外服协会秘书长华天虹等接待。
—40—
首先,双方各自介绍了协会的背景、现阶段协会的工作成果和工作内容。夏俊秘书长表示中国外服协会历史悠久,是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中具备较强影响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全国行业协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供我会借鉴。华天虹秘书长对我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予以肯定,并表示希望后续双方能在校企交流合作、行业活动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协会动态
—41—
期间,华天虹秘书长向齐长林监事长一行介绍了协会发展历程。
最后,齐长林监事长表示安徽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外服协会会员单位及我会监事长单位,将充分利用好两个协会平台,基于协会共同的工作内容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促进三方共赢。
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中文简称中国外服协会,英文简称 CAFST) 成立于1989年12月,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是一家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的社会组织。目前,协会在全国各地拥有160余家会员单位。会员单位中既包括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 也包括伴随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优秀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部分知名的跨国职介机构。会员单位的主营业务为向国内各类经济组织和各类机构提供包括人力资源事务外包、招聘、劳务派遣、业务流程外包、咨询、培训以及其他涉外商务服务在内的全系列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
关于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
协会动态
江苏省服务贸易协会李俊毅会长一行
来我会交流考察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加强长三角区域服务贸易协会之间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增进了解,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共享资源,共谋发展,2022年9月20日-21日,江苏省服务贸易协会会长、江苏省商务厅原副巡视员李俊毅携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商务厅原调研员邵平、秘书长万力一行来皖开展为期两天的交流考察。
9月20日上午,李俊毅会长一行在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秘书长夏俊陪同下,参观了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向李俊毅会长一行介绍了校企合作专委会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42—
校企合作专委会交流
协会动态
—43—
9月20日下午,李俊毅会长一行至我会秘书处,与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李庆宏、我会会长夏波、监事长齐长林、秘书长夏俊及会长单位市场部总经理陈猛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安徽服务贸易及我会宣传片后,夏波会长系统介绍了我会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随后,李俊毅会长也向大家介绍了江苏服务贸易协会的相关情况,对我会所做的相关工作表示认可,并表明此行目的就是希望双方能互相借鉴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与会嘉宾就共同关心的协会发展、服务行业等话题及后续第五届全国服务贸易协会合作大会相关活动形式等内容开展了深入探讨,在交流中,李庆宏二级调研员表示希望借助此次两个协会之间的互动,苏皖两地能开拓更多合作机会。
9月21日上午,在我会秘书长夏俊、副秘书长徐进的陪同下,李俊毅会长一行还参观了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并与我会客户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科讯嘉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司斌等开展座谈交流。
双方座谈交流
参观国盾量子
协会动态
—44—
协会动态
此次苏皖服务贸易协会之间的考察交流为双方进一步互动交流、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参观科大讯飞
与客户服务专委会座谈
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一行赴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拜访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2022年9月27日上午,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携秘书长夏俊、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云及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义海一行赴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拜访,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文海英会长会见了我会及省职协一行,中职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军、副会长孙超、监事康臻等陪同会见,随后就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座谈。
协会动态
—45—
会上,文海英会长指出,2022年中职协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资质评价、职业信用、人才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就业与职业发展创新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人才发展提供职业指导、专业培训和就业支持等服务,与我会开展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及省职协相关工作高度契合,三方合作的空间很大。她要求各方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积极推进合作落地。
喜报!安徽盛唐再获合肥市劳务派遣
单位A级诚信等级称号
来源:盛唐服务外包
近期,合肥市人社局发布了合肥市2021年度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企业,安徽省盛唐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再次荣获合肥市2021年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A级企业称号。
会员风采
—46—
根据《合肥市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试行)》(合人社秘〔2020〕3号)和《关于报送2021年度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材料的通知》(NO.2022002)要求,合肥市共有1027家劳务派遣单位参加2021年度诚信等级评价。按照劳务派遣单位自主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人社部门初审初评,市人社部门综合评定等程序,将复核的诚信等级结果再次征询县(市)、区(开发区)人社部门意见;征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总工会、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等部门,就劳务派遣单位在上年度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过程中,有无受到本部门本行业(协会)表彰、依法纳税并实现利润、参加行业组织及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征询我局就业处、人力资源处、征缴中心、仲裁院、监察支队有无违法违规用工行为,有无拖欠社保费和其它影响评价结果的情况;征询市纪委监委驻我局纪检监察组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廉政规定等情况。综合上述意见,现拟确定合肥市2021年度劳务派遣诚信等级评价单位A级54家、B级80家、C级290家、D级603家(名单见附件),现予公示。
—47—
开展劳务派遣诚信等级评价是加强我市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单位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结果纳入劳务派遣单位诚信记录并载入档案、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对招投标的应用、纳入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政府购买服务等提供参考。对获评A等级的单位,予以优先推荐参评“合肥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
安徽盛唐是一家领先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机构。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依托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层次、高效率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
未来,盛唐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客户领先”的服务宗旨,合规经营、合法用工,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用心的服务。
会员风采
—48—
科大讯飞携智慧教育最新产品和方案
再次亮相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
来源:新华网
8月31日至9月5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
今年服贸会分为综合展和专题展两大类。其中,位于首钢园区4号馆由北京市教委主办 “以高质量教育引领未来”的教育服务专题展,吸引了众多境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及企业参展。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科技、课程讲学、教学场景等软硬件悉数亮相,其中科大讯飞再次携智慧教育最新产品和应用精彩亮相,据悉此次是科大讯飞第二次参加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
在科大讯飞展台,一套智慧体育产品和方案吸引了运动达人的目光。前来体验立定跳远智能评测的嘉宾和观众络绎不绝。每一位体验者在完成跳跃后,听到系统播报自己的成绩时,都会发出阵阵欢呼;也会在听到“踩线,成绩无效”“未按规定动作起跳”的提示时,感到惊讶与神奇,纷纷感叹智能设备评测技术的高度精准和及时性。体验者可以通过展示大屏回顾自己起跳、腾空、落地时的关键帧画面以及回溯视频,同时还能看到系统给出的“诊断”报告和锻炼“处方”。
会员风采
—49—
“您好,这是什么呀?”观众拿起展台桌上的小设备发问。
“这是我们AI听说课堂2.0的答题器。在课堂上,英语老师下发口语练习任务后,学生们可以用这个答题器进行口语任务练习,练习结束,就能实时看到每位学生的发音练习报告。哪位学生读的好,哪位学生没有读,都能一目了然,让学生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AI听说课堂的演示员介绍道。
此外,展台上众多的“黑科技”产品引来观众们驻足。“两个字叠着写,它都能识别出来,还能识别化学和数字公式,人工智能技术着实有点厉害!”观众用智能笔在讯飞智慧窗上边写边说。
会员风采
—50—
这次,科大讯飞还带来了两个新的智能“小伙伴”——讯飞作业机和智能扫描仪。讯飞作业机不改变老师纸质教辅作业批改习惯,可以做到无感知边批边采集,实时生成作业分析报告,为教师课前精准备课、课中作业高效讲评、课后精准辅导学生提供学情依据,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根据系统推送的最优学习路径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作业减负提质。智能扫描仪有屏更便捷,开机免登陆,一个班的题卡作业平均一分钟即可采集完毕,扫描的同时还能完成智能识别分析,自动生成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作业分析报告,实现学情高效采集诊断分析。
课后服务展位上,迷你甩干机、金属探测器、变声器等小装置让大家纷纷上手把玩。原来这都是课后服务课程中学生们的“小教具”。
科大讯飞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打造了“素养导向、多元融通、全面长效”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助力学校个性化课程开好开优,帮助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实现素质课程开齐开足。
科大讯飞北京大区总经理朱鹏介绍到,目前,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在北京16个区,1000余所中小学校中深度应用,年均服务师生超过100万。未来,科大讯飞将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应用的征程上继续努力,助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员风采
IDC FinTech Rankings Top100 自2004年开始评选,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榜单之一,榜单根据金融科技公司每年向金融机构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营业收入进行综合评估并排名。
2022年9月12日,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C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IDC FinTech Rankings Top100),兆尹科技荣耀登榜!
本次入选IDC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的厂商,主要为来自国外的金融科技厂商,前十名也均为国外厂商,包括FIS、Fiserv、SS&C Technologies和Finastra等,而来自中国的厂商仅有14家,除兆尹科技外,还有恒生电子、中科软、宇信科技等金融科技厂商。
兆尹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投资管理业务I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专注于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资金业务领域,经过10余年的耕耘,已累计服务超300家金融机构客户,积累了大量行业优质头部客户和经典案例经验。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银行资管软件开发的企业,兆尹科技自主研发的理财资产管理系统、资产证券化系统、资金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助力客户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政策背景下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兆尹科技高度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积累,坚持依靠自主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新兴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研发应用,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研发成果已获得20项专利授权和214项软件著作权,基于核心技术研发的主要产品多次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和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
未来,公司将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持续保持对监管政策和金融业务最新发展趋势的关注,并以此形成快速响应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助力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理财资管、资产证券化等细分领域实现核心管理软件自主可控,更好地支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兆尹科技入选2022 IDC全球金融科技
百强榜
来源:兆尹科技
—51—
会员风采
为建立劳务派遣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劳务派遣事中事后监管,营造依法经营、规范用工、诚信服务的劳务派遣经营环境,市人社局开展2021年度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被确定为A级诚信单位。
根据《合肥市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试行)》要求,按照劳务派遣单位自主申报,县人社部门初审初评,市人社部门综合评定等程序,征询市场监管等部门意见,确定劳务派遣单位诚信等级。安徽皖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是安徽省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是安徽省较早开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和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外包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灵活用工、教育培训、招聘猎头、管理咨询、人才测评、互联网 + 产品等多层次、高效率的全链服务。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8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凭借其优质的管理和业界信誉,荣获“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企业30强”、“安徽省十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肥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安徽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并在 2013 年、2015 年、2017 年、2019年连续四次获得安徽省人社厅授予的“AAA 信用等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称号。
安徽皖信公司被确定为合肥市2021
年度劳务派遣A级诚信单位
来源:肥东县发改委
—52—
会员风采
9月13日,2022年合肥市“质量月”启动活动暨第一届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6家单位获得第一届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金奖,并将分别获得100万元奖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建筑企业,摘得第一届合肥市市长质量奖金奖桂冠。
作为有着70年发展历程的中央企业驻皖企业,安徽电建二公司始终秉承“诚信为先 品质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精益创造价值、精品引领未来”,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营业务遍布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建设了包括国产第一台6MW机组、国产第一台600MW机组、国产第一台900MW机组、安徽省第一台1000MW机组、世界首台“三百工程”、世界单机容量最大1350MW机组工程等系列“第一”火电机组,始终保持着我国乃至世界电力建设最高水平。
近年来,在集团《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指引下,公司以建成行业一流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为战略目标,深化“12345678”总体发展思路,狠抓“五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影响力)建设,厚植质量文化、培树质量品牌、夯实质量根基。积极参与合肥和周边地区电网、环保新能源业务及城市建设,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服务国家战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先后承建完成了国内外电站主体工程245台,总装机约11340万千瓦,其中核电站常规岛建筑安装主体工程6台(“华龙一号”两台在建),1000MW级火电机组27台,其中主体工程16台,600MW级火电机组64台。公司已建成火电机组配套的高度超过210m高耸烟囱52座、百万级机组配套冷却塔32座,其中百万级机组配套高位收水冷却塔12座。投产机组数量与工程规模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被业界誉为“与中国电力同行”的电建铁军。
据悉,在合肥市第一届市长质量奖评选中,共90家企业通过企业申报、地区推荐、资格评审、演讲答辩等多环节角逐,32家企业进入现场评审, 24家企业进入最后的现场演讲答辩决赛,最终评选出不同行业金奖企业6个,银奖企业10个。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被授予
合肥市第一届市长质量奖金奖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53—
会员风采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1年度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经审核、公示等程序,平安金服合肥分公司被授予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单位”荣誉称号。
平安金服合肥分公司2011年开始扎根安徽,是最早入驻合肥金融港的企业之一。分公司现有员工超2400人,主要业务覆盖产险客服、银行信用卡客服、风险资产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人事共享服务等领域,是平安金服人员规模最大、价值贡献最大的分公司。
今年,面对降本增效的压力,合肥分公司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逆势抓住机遇,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个。得益于规范的用工管理体系、完善的职涯发展规划、专业的金融培训模式,合肥分公司连续八年被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最佳雇主”称号,连续三年被授予包河区“文明单位”称号。守法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也是平安新价值文化的基本要求。合肥分公司将持续发扬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发展氛围,为员工提供安居乐业、职业发展的平台,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心、又省钱的服务。
平安金服合肥分公司荣膺劳动保障守法
诚信“A级单位”
来源:安徽网
—54—
会员风采
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
来源:商务微新闻
—55—
2022年8月18日,根据《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联合委员会的决定,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全面推进中国加入DEPA的谈判。
2021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时宣布,中国已经决定申请加入DEPA,随后两天,中国正式提出加入申请。在推进加入进程中,中国与DEPA成员国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在各层级开展对话,举行了十余次部级层面的专门会谈、两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四次技术层非正式磋商,深入阐释中国数字领域法律法规和监管实践,全面展现中国在DEPA框架下与各方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前景。DEPA成员国欢迎中国提出加入申请,赞赏中国为加入DEPA所做努力,作出了成立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的决定。
下一步,中国将与成员国在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框架下深入开展加入谈判,努力推进中国加入进程,力争尽早正式加入DEPA,为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DEPA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于2019年5月发起、2020年6月签署,是全球首份数字经济区域协定。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
来源:光明日报
—56—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质量稳中有进,开放步伐加快,协同水平提高,区域发展向好,对外合作加强。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介绍,《报告2021》是商务部牵头,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有关地方及业内专家共同编制的行业发展报告。《报告2021》分为综述篇、行业篇和案例篇三部分,分别从政府、行业、地方等视角,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展望及政策等内容进行阐述。
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2022》),介绍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最新进展与推进政策,展现了全球数字贸易格局和政策规则制定情况,对数字贸易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推动全球数字贸易深化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报告2022》指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35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占服务进出口比重达43.2%;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数字服务净出口规模达3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3.2%。《报告2022》建议,面对数字贸易发展重大机遇与规则治理挑战,世界各国应坚持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加强数字贸易政策对接,推进数字平台兼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共同凝聚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国际共识,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数字贸易规则,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行业资讯
来源:商务部国际司
9月17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后首次部长级会议在柬埔寨暹粒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高度肯定RCEP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重要意义,认为协定实施将有力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大幅提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经济复苏的信心,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会议鼓励各方共同高水平履行RCEP义务,持续提升协定实施效果,推进RCEP机制建设,深化成员国间经贸合作,为各国工商界把握RCEP机遇、充分享受协定政策红利创造条件,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地区长期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王受文表示,实施好RCEP有助于深化区域经贸合作,巩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构建更加便利和友好的区域营商环境。中方高度重视RCEP实施工作,推动高质量实施协定,采取一系列举措帮助广大企业更好理解和利用RCEP政策。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开展交流互鉴,共同提高协定实施效果。希望各方按照协定规定为RCEP生效后18个月开放对新成员的加入作好准备。中方支持东盟在RCEP的中心地位,愿与各方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为区域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福利。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
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首次部长级会议并发言
—57—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等27部门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商务部网站
—58—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商服贸发〔2022〕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贸促会、中国外文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文化强国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形式创新,着力促进文化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工作原则。坚持服务大局。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目标,通过文化贸易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亲和力、吸引力、辐射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遵循国际规则和文化传播规律,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拓展平台渠道,创新内容形式、发展模式,创作和生产更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政策引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政策支持,营造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活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加强统筹指导,鼓励多方参与,注重资源整合,加强规范引导,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和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与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文化服务出口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到2025年,建成若干覆盖全国的文化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文化贸易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显著增强。
二、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
(四)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路径。探索有序放宽文化领域限制性措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先行先试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围绕文化领域开放开展压力测试,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风险防范机制。(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文化领域审批改革。聚焦推动文化传媒、网络游戏、动漫、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开展优化审批流程改革试点,扩大网络游戏审核试点,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文物鉴定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文物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序扩大出版物、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体育、演艺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促进高水平市场竞争。(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
(七)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发挥国内大市场和丰富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数字文化内容建设,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开发。支持数字艺术、云展览和沉浸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积极培育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游戏、数字电影、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电子竞技等领域出口竞争优势,提升文化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文物局、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扩大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贸易。推动主题出版物出口,扩大文学艺术、传统文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出版物和学术期刊、教材、少儿读物、学术数据库产品出口。积极发展版权贸易,扩大版权出口规模,提升版权出口质量,优化内容品质和区域布局,拓展版权出口渠道和平台。提升外向型图书整体策划、编辑出版和设计印刷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出版,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鼓励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出口。支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创作和出口,加大海外推广力度,做强“中国联合展台”,创新叙事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加强与海外媒体平台合作,拓展广播影视节目出口渠道。鼓励影视制作机构开展国际合拍。(中央宣传部、商务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9—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十)支持扩大文艺精品出口。鼓励各类演艺机构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面向国际市场的演艺精品,开展海外巡演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演出,推动民族特色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走出去,带动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和舞台技术装备创新和出口。培育演艺服务出口特色品牌,提升对外演艺服务能力。(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中华特色文化走出去。加强传统文化典籍、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开发,面向海外用户开发一批数字文化精品。支持艺术家、传承人等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大力促进中国餐饮、中医药、中国园林、传统服饰和以中国武术、围棋为代表的传统体育等特色文化出口。(中央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创意设计机构和人才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时尚表达、国际表达。发挥文化文物单位资源优势,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扩大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发挥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专业设计优势,支持原创设计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将文化元素嵌入创意设计环节,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文物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十三)提升文化贸易数字化水平。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赋能文化产业和贸易全链条,带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鼓励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产业和技术合作。(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营商环境,为文化贸易企业、人才、资本、技术、数据、信息集聚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多元化支持举措,建设文化出口高地,发挥基地集聚示范引领效应。鼓励各地区挖掘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出口潜力,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条,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出口基地。(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引导文化领域平台类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内容、模式创新。鼓励平台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平台海外影响力,带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0—
行业资讯
(十六)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加工等业务。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支持开展“两头在外”的数字内容加工业务,研究完善监管模式,鼓励企业为境外生产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提供洗印、译制、配音、编辑、后期制作等服务。支持在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文物、艺术品仓储、展示、交易和文物鉴定等业务。(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广电总局、文物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十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示范作用,实施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贸易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建立良性协作关系,通过开放平台、共享资源、产业链协作等方式,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发展道路。培育文化贸易专业服务机构。(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国际化品牌建设。在动漫、影视、出版、演艺、游戏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挖掘中华老字号、传统品牌、经典标识形象的文化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创意开发和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品牌产品和服务出口附加值。(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发挥平台载体赋能作用。鼓励建设一批“一站式”文化贸易服务平台,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国别政策、市场信息、法律服务、技术支撑、人才招聘等服务。支持建设影视、版权等领域海外推广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用好小语种人才资源,为文化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去提供专业支撑。(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创新对外合作方式,优化资源、品牌和营销渠道,面向国际市场开发产品、提供服务,提高境外投资质量效益。鼓励优势企业设立海外文化贸易促进平台。推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领域投资合作。(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外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拓展合作渠道网络
(二十一)健全文化贸易合作机制。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拓展文化贸易发展空间。加强与各国及政府间国际组织交流合作,积极商签政府间合作备忘录,健全文化产业和贸易政策沟通对话机制,为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贸促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61—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二十二)拓展文化贸易合作渠道。提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点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更好搭建文化贸易展览展示和洽谈交易平台。支持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文化节展。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商协会作用,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渠道。(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贸促会、外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聚焦重点市场深化合作。扩大与港澳台地区文化贸易合作,发挥港澳企业渠道优势,鼓励企业联合开拓海外市场。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巩固日韩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优势,积极拓展其他周边国家市场。深耕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主动对接市场标准和文化需求,针对性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中央宣传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港澳办、贸促会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政策措施
(二十四)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利用相关财政资金政策,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和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文化服务出口,培育重点企业和文化品牌。更好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利用市场化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文化贸易发展。(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更多与文化贸易特点相适应的信贷产品、贷款模式,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等业务,支持境内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上市融资,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积极探索创新文化贸易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模式,提升承保理赔服务水平质量,根据市场化原则合理确定费率。积极推广“信保+担保”模式,以多种方式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文化类专属险种,增强机构服务能力。支持保险资金、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面向文创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
(二十六)落实税收政策。落实文化服务出口免税或零税率政策。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参加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免征关税。(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提升便利化水平。海关、商务部门加大宣传和培育力度,帮助符合条件的文化贸易企业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享受相关便利措施。简化演艺机构人员出境审批手续。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升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支持
—62—
行业资讯
银行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结算服务。(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站位,统筹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发挥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作用,持续完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形成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强大合力。(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强化人才支撑。支持高校加强文化贸易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对外文化贸易骨干人才培训和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快培育一批数字文化产业贸易创新人才。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库支撑作用,建设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支持多渠道引进文化贸易、版权贸易人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传统知识保护国际规则制定,支持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加大数字版权保护力度,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和开发利用,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中央宣传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完善统计评价体系。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强化部门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创新评价机制,以价值导向、贸易实绩、贸易结构、社会效益等为重要指标,建立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央宣传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统计局、外汇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举措及时落地见效。
商务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 外交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统计局 港澳办 银保监会
证监会 文物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知识产权局 贸促会 外文局
2022年7月18日
—63—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
发展报告(2022)》发布
来源:中国网
近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等单位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文化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概况如下:
第一,对外文化贸易迅速恢复,进出口贸易额增幅均较大。第二,对外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逐月波动式增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良好成绩。第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政府大力扶持文化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文化基地辐射作用增强。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29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五,对外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
《报告》中提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国际化发展,应优化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出口结构,完善冰雪运动产业链,拓展冰雪运动产业国际化市场,同时建设中国冰雪运动国际化品牌,促进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64—
行业资讯
商务部修订发布
《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
来源:商务部网站
9月20日,商务部修订发布《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22年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2年10月20日起实施。
《管理办法》是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制度。2012年商务部首次发布了《管理办法》,对提高标准化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务事业快速发展,国家标准化改革持续推进,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对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制修订具体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一步提高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商务部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共4章39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总则。主要规定了商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工作原则等。(二)标准的制定。主要规定了行业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发布、公开等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三)标准的组织实施。主要规定了商务领域行业标准的宣传推广、反馈评估、复审等相关工作要求。(四)附则。规定了商务领域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实施参照《管理办法》执行。
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适应标准化工作新形势,顺应标准化改革新趋势,对推进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将发挥重要的规范、引领作用。
—65—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解读
《商务部等27部门关于推进对外文化
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商务部网站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66—
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27部门于2022年7月20日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后,对外文化贸易领域又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近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文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快,有力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20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42.2亿美元,增长24.3%。但同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文化贸易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等有关要求,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商务部会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研究起草了《意见》。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意见》正式印发实施。
二、《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形式创新,着力促进文化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
《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28项具体任务举措。一是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路径、深化文化领域审批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等3项举措。二是挖掘文化贸易发展潜力,对数字文化、出版物和版权、广播影视节目、文艺精品、中华特色文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6个重点领域文化贸易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三是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提出了提升文化贸
—67—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易数字化水平、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加工业务等4项举措。四是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国际化品牌建设、发挥平台载体赋能作用、扩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等4项举措。五是拓展合作渠道网络,提出了健全文化贸易合作机制、拓展文化贸易合作渠道、聚集重点市场深化合作等3项举措。六是完善政策措施,提出了完善投入机制、创新金融服务、落实税收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等4项举措。七是加强组织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统计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要求,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三、《意见》的主要特点
(一)着眼高质量发展,明确目标路径。为进一步挖掘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潜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三个着力点”,即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形式创新、着力促进文化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明确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二)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意见》将“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作为重要专章,细化了具体工作举措。特别是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有序放宽文化领域限制性措施,有序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等举措,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水平市场竞争的决心。
(三)顺应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发展。《意见》着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文化贸易重点领域发展作出部署,从“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贸易数字化水平”“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加工等业务”等不同角度推进文化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带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激活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文件落实和政策落地,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服务外包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来源:国际商报
尽管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2022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仍然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9875亿元,执行额6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4.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473亿元,执行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0%。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2022年上半年,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执行额和合同额、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执行额和合同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拉动居民就业、稳定服务出口的重要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我国服务外包的业务结构更加优化,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553亿元、642亿元和1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7.8%和15.2%。其中,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85.6%、85.3%、61.7%和37.1%。
“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服务外包细分产业领域增速较快,实现跨越式增长。”郑伟进一步分析到。
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属于ITO业务范畴,主要包括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战略咨询、工业互联网服务、流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改造服务等业务模式。
郑伟认为,“我国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早,加之国家高度重视,准确抓住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外包业务得以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检验检测服务属于KPO业务范畴,主要包括第三方医学、食品、消费用品、工业产品等。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较好,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68—
行业资讯
郑伟向记者举例说,以医学检验检测为例,随着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重心向亚洲区域转移,我国CRO、CDMO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业务模式也不断升级,目前已形成研发、测试、临床、商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涌现出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相信随着检验检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可更深度嵌入全球相关供应链体系,助力我国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属于BPO业务范畴,主要包括互联网营销方案设计、传播内容策划及效果监测、互联网媒体、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等。
在郑伟看来,我国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加速普及。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互联网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加速发展,作为该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营销服务也得到快速壮大,并进行领域细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正在崛起。加之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该领域承接离岸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国际市场看,上半年,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755亿元、709亿元和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3.6%和17.4%,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3.8%。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877亿元,同比增长8.9%,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4.3%。
此外,上半年,服务外包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为我国稳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6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40万人,同比增长7.9%,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927万人,占64.4%。上半年,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45万人,同比增长1.1%,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9万人,占65.5%。
—69—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数字化赋能文化贸易:为市场主体
提供新思路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7个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提升文化贸易数字化水平,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加工业务等,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引擎,也为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数字化赋能文化贸易发展,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优化数字文化贸易结构,提升文化服务贸易比重。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行业转型,线上业务内容不断调整,营收比重持续增大。相对于文化产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标的多以数据形式实现跨境流动,有利于文化服务跨境贸易的多样化、高水平呈现,扩大文化服务贸易规模。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演艺服务业、医疗康养服务业为代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应用,拓宽了线上营销渠道、改变了线上服务提供和消费的形式,在更可靠安全的信息和交易保障下,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浙江无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无端科技”)立足中国原创,以推出精品内容和研发、应用新技术为立身之本,塑造海内外知名游戏文化品牌,在休闲竞技、独立游戏领域也进行了多元化和差异化布局,将更多中国优秀文化通过游戏出口海外,重点深耕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领域赛道,在游戏设计环节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彰显中国保家卫国的民族凝聚力。截至目前,无端科技已自研和发行了10余款游戏产品,其中《生死狙击》作为一款长生命周期的精品页游已在北美和南美等地上线,全球注册用户数超5亿,登入端口IP地址遍布全球,最高月流水过亿元,在线玩家人数破70万。
二是推动数字文化贸易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应用是数字文化行业的核心,数字技术创新为数字文化贸易带来更多可能性。数字文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因技术革新而持续升级,网络音乐、电子游戏、数字动漫、数字电影等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保障,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断为海外出口提供信息服务和策略建议,版权交易与保护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更容易有序推进,大规模版权输出成为可能。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通过构建工业化、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和融合化“五大体系”,建设国际动漫数字内容智创平台、“之江一号”AI表演数字动画平台、动漫数字化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智造平台、动漫数字化贸易平台等“十大平台”,截至2021年8月,已引入包括运营主体中南卡通在内的数字文化技术、内容、贸易等相关创新型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了近5万分钟的动漫数字内容年生产能力,拥有近50万分钟多语言片库,出口原创动画超1万小时,出口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中国文化报
—70—
行业资讯
三是数字技术创新文化贸易模式。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普遍应用,促进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营销、交易等环节的转型升级,持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网络文学、网络表演、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等新兴业态的社会认可程度快速提升,消费时长和消费规模持续增加;虚拟偶像、沉浸式演艺、云游戏、云拍卖等将文化消费提高到新的层次,市场消费需求空前提高。蓝色光标基于数字化平台,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努力探索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形式,彰显新时代文化贸易发展新活力。蓝色光标2021年营收为400.78亿元,其中出海业务持续增长,营收达283.93亿元,同比增长16.30%。2022年6月23日,蓝色光标孵化的首个电商虚拟直播平台——“蓝标智播”正式上线,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四是数字文化贸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疫情期间,国内外数字文化市场的价值潜力持续增大,数字技术则成为文化企业争夺市场资源的关键。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文化产品设计思路被进一步打开,NFT、元宇宙等新兴概念层出不穷,市场主体的创作活力被不断激发,新形式、新内容的文化产品及服务陆续推出,大大开拓了市场创新空间,并为下一代产品的创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另外,数字技术的普及同样激发了个体的创作活力,个人及工作室规模的团体更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定位客户需求,个性化、富含创造性的优秀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电子游戏、演艺作品在跨境文化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持续扩大,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作家队伍迭代加快,“95后”正在成为创作主力,2018年以来,实名认证的新作者中,“95后”占74%,新签约作者中,“00后”占50%以上。
五是数字化充分提高文化资源转化效率。数字化为文化资源的转移、转型、转述提供了无限可能,以小说、影视作品、演艺服务、数字音乐、电子游戏等为主要媒介,传统文化资源得以通过更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和输出,且更容易跨越地理距离,利用数字信息快速传递。数字技术实现了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各国文化在文化产品、文化消费领域中碰撞、交流、融合的可能性增强,文化包容能力快速提高。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的价值与产品设计服务、营销服务、其他版权价值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文化价值的提升,提高文化符号的国际影响力。广州灵犀互娱公司研发的《三国志·战略版》讲述三国历史与文化,弘扬“忠义仁信”的文化内涵,目前已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及韩国上线。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26日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所致贺信中的倡议日渐成为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共识。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必将开启中华文化“走出去”新篇章。
—71—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提高“中国服务”影响力
来源::经济日报
—72—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9875亿元,执行额6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4.3%;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473亿元,执行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0%,服务外包对拉动服务业增长贡献明显。进一步延续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良好势头,收窄服务贸易逆差,提升出口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一直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扩大到37个,启动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打造服贸会合作平台,夯实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础。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业务规模和结构、高水平就业创造、承接国际业务等方面能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的业务金额持续增长,尤其在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较强承接力。并且,先后与欧盟、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开展了广泛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国际服务知名度,展现了我国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蓬勃成长的趋势。
但也应看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存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离岸服务外包占服务贸易出口比例较低、主要业务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应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努力提高“中国服务”的影响力。
首先,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注重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创新力强、业务网络发达的服务外包大型领军企业,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充分竞争基础上实现重组和并购,引入国内外要素资源,扩大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提升对服务外包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开展业务承接、分包和转包合作,为服务发包方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方案,培育全球知名的服务外包产业中心。
其次,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的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高附加值和高品质转型升级。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加快技术研发和业务流程创新步伐,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高端服务承接能力。发展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重点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新能源技术研发、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国际服务外包合作,融入国际服务价值链。
再次,推动形成系统集成的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政府扶持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打造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财税支持力度
行业资讯
—73—
,推动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针对服务外包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探索应收账款、企业信用、发行债券、挂牌上市等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减税降费力度,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研发和业务发展。建立完善面向统一的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项目对接信息、人才引进培育和法律政策宣传等服务。
最后,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服务”品牌。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在岸服务外包同时积极拓展离岸服务承接外包业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国际服务资质认证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承接国际业务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国际优质服务品牌。稳定和扩大美欧等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份额,积极开拓RCEP、“一带一路”服务外包市场,加大对“中国服务”品牌的国际推广和传播,通过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带动“中国服务”走出去,形成“中国品牌”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
作者:蓝庆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691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净流入749亿美元,保持在较高水平。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较强的韧性。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3207亿美元,增长36%,为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6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进口13230亿美元,同比增长8%。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378亿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旅行逆差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主要是海外留学等支出有所回升;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159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收入和支出均有所增长,反映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扩大;运输逆差22亿美元,同比下降89%,主要是运输收入增速快于支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体现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直接投资净流入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49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96亿美元,显示出我国市场对外资保持吸引力;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747亿美元,总体平稳有序。
专家认为,从各项数据看,我国国际收支整体呈现“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一顺一逆,整体平衡状态下外汇储备小幅波动”的态势,表现出较强的抗外部冲击性和弹性。展望未来,三季度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仍以双向波动为主。
“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情况依旧处在合理平衡状态,经常账户保持强势的顺差,货物和服务贸易基本面整体良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虽然小幅扩大,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温和强势增长,不存在较大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因素。两项相抵,外汇储备波动也处在合理范围。”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称。
货物贸易是经常账户实现高顺差的“主力”。应习文表示,二季度我国长三角地区一度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与物流运输受到一定干扰,但6月以来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最终货物进出口明显恢复,尤其是出口增速持续高于进口增速,最终实现顺差扩大,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强劲竞争力。
来源:经济日报
—74—
行业资讯
—75—
服务贸易逆差收窄,主因是国际货运服务由同期的逆差102亿美元转为逆差50亿美元,体现了疫情中我国国际贸易航线运力表现强于全球其他地区。应习文进一步分析称,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同比增加16亿美元至45亿美元,体现我国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有所上升。
“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王春英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其中,运输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增长,一方面原因是国际运输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运输服务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会继续升级和演变,随着服务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收入将会保持增长,也将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鉴于当前国内经济与市场趋势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强势美元对人民币及非美货币会构成一定扰动,但不会改变人民币基本稳定的格局。“目前来看,在我国外贸保持韧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因素支撑下,人民币汇率仍有望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常态化。”
“二季度国际收支的良好表现,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应习文同样认为,在二季度初期人民币一度出现兑美元的“补跌”后,后期持续保持在6.65至6.79的区间波动,三季度继续延续这一变动趋势,表现出较强的抗外部冲击性和弹性。
展望未来,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推动中国数字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快,跨境电商与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国际合作竞争的前沿领域。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数字贸易最具活力的舞台,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呈四大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贸易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子商务在线零售额占全球零售额的比重已达到19%;全球数字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50.3%上升到2020年的63.6%。总体来看,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球数字贸易发展集中度较高。从电子商务来看,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占全球线上销售额的比重为54%;从数字服务来看,2020年,前十大数字服务出口经济体数字服务出口额达2.08万亿美元,占全球数字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2/3。
二是大型数字平台扮演重要角色。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大型平台的发展使得贸易扁平化、服务集约化,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与贸易格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出现在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名单中。
—76—
行业资讯
—77—
三是数字贸易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疫情之下,动漫游戏等数字IP开发猛增,流媒体成为数字贸易新载体,社交媒体催生跨境消费新社群。数字广告大量替代传统广告市场份额,当前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占全球广告市场总规模的比重已达到57.5%。
四是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贸易增长。根据相关研究,10%的数字化增长促进货物贸易增长近2%,推动服务贸易增长超过3%。数字化还增加了从区域贸易协定中获得的好处,当与区域贸易协定相结合,10%的数字化增加了额外2.3%的出口。
中国数字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带动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经济贸易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是跨境电商与数字服务贸易齐头并进。中国是全球最大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出口经济体。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额1.44万亿元,增长24.5%,2000多个海外仓成为海外营销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服务贸易额从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605.2亿美元,年均增长10.3%,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0.6%增至43.9%。
二是数字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中国核心数字服务贸易比重不断提升。据商务部统计,2015-2021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数字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27.8%升至33.2%,其中出口占比从35.7%增至40.6%,进口占比从18.4%增至24.3%。2016-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从84.4亿美元增至201亿美元,年均增长19.0%,比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年均增速高出12.4个百分点。同时,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加快数字化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商务服务等新兴领域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与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与22个国家签署“丝路电商”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推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以金融科技为例,中国数字金融服务企业利用技术创新帮助“一带一路”沿线消费者获得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当地数字金融与移动支付的发展。中国务实推进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合作,与各国共同建立了数字金砖工作组、网络安全工作组、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合作机制,在电子商务、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大数据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融合发展,更多数字贸易新业态将大量涌现。中国作为全球数字贸易最具活力的舞台,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对此,中国也在多措并举推动数字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78—
第一,健全数字贸易制度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经济先发集聚优势,打造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推广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健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探索数据贸易跨境流动规则制度与标准规范,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贸易模式。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围绕跨境电商、数字内容服务、数字技术服务、数据信息服务等核心领域,在国内建成若干各具特色、引领带动、辐射全球的数字贸易示范区,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第二,提升数字贸易领域开放水平。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未来中国仍将加快高水平开放步伐,带动各国优质消费品与服务对华出口,推动全球数字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同时,中国也是技术进口大国和全球第一大知识产权进口国,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服务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制定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标国际通行规则,破除负面清单之外的隐形准入壁垒。
第三,大力发展新型数字贸易。近年来,中国企业云服务、区块链、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型数字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应重点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可数字化交付水平,鼓励数字金融、数字知识产权、云服务等领域国际化发展,提升数字交付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有机融合,积极促进移动传媒、网络社交、搜索引擎等数据服务国际化发展。
第四,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推动RCEP各成员方在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作出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承诺,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专业服务领域协议安排,全面实现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承诺模式。积极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2025》《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金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等合作框架,强化与金砖国家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知识产权、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力度,推动各方在5G网络、移动物联网、卫星导航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深入推进“数字丝路”建设,深化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提升沿线国家(地区)数字化建设能力,促进“一带一路”数字领域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能。
作者:崔艳新(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行业资讯
商务部:推动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
试点地区
来源:国际商报
8月30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郭婷婷在国新办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发布会上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历经7年探索创新,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推动中国服务业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目前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五个地方进行“1+4”的试点格局。“截至目前,综合试点示范已累计向全国推广了7批35项经验案例,涉及产业开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对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引领示范正在日益显现。”郭婷婷说。
郭婷婷介绍,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主要有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开放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二是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三是突出重点园区示范发展,四是国际和区域合作不断拓展,五是开放型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79—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0—
在开放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方面,北京先后推出了科技、文化、电信等九个行业领域的近60项开放措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近70项政策创新。天津等4个省市围绕区域战略和本地发展定位开展差异化探索,共推出了151项特色试点措施。
在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方面,北京落地标志性项目140多个,涉及专业机构、基地平台和新兴业态,其中包括多个“全国首家”或“全国首创”。上海吸引金融科技、外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海南培育文体娱乐融合发展项目,重庆布局大科学装置项目,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重点园区示范发展方面,天津加快建设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发展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强化跨境保理、跨境投融资等金融工具对产业的支撑。上海依托浦东软件园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园区集聚企业超1600多家,知识产权拥有量超15000件。
在国际和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方面,北京建设“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组合服务机制,天津与周边口岸联动发展,海南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等。
在开放型经济活力增强方面,2021年,5省市服务业创造了9.3万亿元的增加值,占所在省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9.6%,高于全国平均值16.3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5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3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6%,也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吸收外资的金额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35.8%。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要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增设试点工作作出了部署。对此,郭婷婷表示,商务部现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出台更多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复制推广新一批试点成果,推动全国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开放。
行业资讯
来源:光明日报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搭建服务
贸易新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彰显我国坚持多边主义理念,体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及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和增长的大国担当。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要坚定不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促进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破解当前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搭建服务贸易新平台。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稳步提升,助力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贸易额达28.5万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为6.1万亿美元,同期服务贸易占比依然偏低,这表明服务业国际分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水平仍有上升空间。同时,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80—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6.48%,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约1%,超过全球经济年均增速1.2%,这显示出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迅速。服务贸易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深化对外开放的新动力。过去十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与我国有服务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00多个,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33%,与金砖国家增长52%,与东盟国家增长27%。2021年全球服务贸易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受全球疫情防控等因素持续影响,服务贸易复苏相较于货物贸易较为缓慢。2019—2021年,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下降5.1%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依然增长4.6%,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说明,在全球需求收缩的情况下,中国服务贸易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可能性。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不断提质增速,竞争力逐步增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服务贸易近年来由以旅游、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充分利用丰
—81—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2—
行业资讯
富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服务项目转向信息服务、咨询、金融、文化、数字贸易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领域。二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创新高地,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基础不断被夯实。
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本次服贸会有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龙头企业线下参展、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本次服贸会整体国际化率依然达到20.8%,比上一届提升近3%,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国际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期待中国机遇的现实体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和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需要。而共享服务贸易成果,为世界搭建服务贸易新平台也是发挥我国国内大市场优势、开拓国际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首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以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推动服务贸易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如探索完善服务贸易准入制度,实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突破,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等,进一步完善开放规则,加强服务贸易规则和互联互通方面的对接。其次,要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先行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加快提升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进中日韩等重点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实质性突破。再次,要发挥高水平服务贸易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水平开放地区的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创新高地。
“全球服务,互惠共享”是服贸会的永久口号,也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旗帜。2012—2019年,中国对全球服务进口增长贡献率达15.7%,累计拉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5.5个百分点,疫情期间在全球服务贸易萎缩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增长,为国际服务贸易和投资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营商环境,既使中国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与世界分享服务贸易成果,让中国与世界在高水平发展的平台上实现了高水平互动。
加强数字贸易引领,共同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揭示出创新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日益优化,知识化、技术化、资本化趋势加强。2012—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稳步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同时,运输服务占比也呈上升态势,自2020年起,运输服务超越旅行服务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领域,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输服务贸易国。
—83—
创新是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崛起,推动国际贸易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时代对外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服务出口同比下降18%,而数字化的服务出口仅同比下降1.8%,数字服务出口在全球服务出口的占比达到63.6%,较2019年提升11.8%。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数字服务出口1.26万亿元,增长18%;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今年上半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1.2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数字服务出口6828亿元,增长13.1%。“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发展趋势”是2022服贸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中最受关注的两个话题,无论是数据还是企业家们的关注焦点,都告诉我们,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数字贸易视域下不仅要关注创新发展的技术层面,更要关注推动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举措。以优质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数字贸易发展生态深化国际合作,以及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数字化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未来如何加强和改善数字治理,促进数字贸易引领下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是今后中国在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需要持续关注并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作者:刘倩、马鑫,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服贸会让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持续6天的会期,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数百场活动密集举行……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5日落下帷幕。据初步统计,本届服贸会共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其中成交项目类达到513个。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以服贸会搭台,再次向世界宣示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的一贯主张。外媒高度关注本届服贸会,纷纷点赞中国推动全球经贸合作的扩大开放举措。
取得丰硕成果
15.2万平方米展览展示、128场专题论坛、65场推介洽谈等活动,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7800余家,累计入场25万余人。国产大飞机C919、核电自主化成果“国和一号”、南沙港全自动化码头沙盘模型等行业领域重大成果集中展出,60余家企业和机构携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百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首发首秀。本届服贸会充分
—84—
展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成就,达成了一大批重要合作成果。
“当下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国服贸会如约而至,意义非凡。”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站刊文称,服贸会成功举办,也促进了中国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5.8亿美元;而2021年,该数据首次超过8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法国《创业》杂志网站刊登题为《“朋友圈”扩大的2022年服贸会》的报道称,与去年相比,今年服贸会的规模和“朋友圈”都有所扩大。在今年的服贸会上,阿联酋、瑞士、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首次以国家名义设展。本届服贸会有超过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除了展览之外,包括法国和泰国在内的25个国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4个国际组织,还围绕数字解决方案和绿色循环经济等不同主题举办了31场论坛及会议,旨在推广各自的优势行业及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最新成果,并推动各国在数字经济、环保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开放合作。
据《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报道,中国服贸会首推环境服务专题。2022年服贸会聚焦低碳能源、碳经济、碳中和、绿色技术等领域,展示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
行业资讯
—85—
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鼓励相关企业开展创新与合作。服贸会期间,有近30场论坛和会议聚焦环境服务议题。
据美通社报道,本届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区的总面积达2.22万平方米,是9个专题展区中面积最大的。据举办方介绍,体育服务专题展吸引了347家企业、机构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国际化率达67%。国际展商来自奥地利、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斯洛文尼亚、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届服贸会期间,这些企业介绍了各自的新产品,交流了新技术,推动了运动行业的国际合作。
搭建交流平台
“帮我拍一张”“我也来一个”……在英国展台前,许多参观者与英国著名卡通形象“彼得兔”人偶合影留念。英国驻华大使馆国际贸易部市场推广副主管杰克·史密斯表示,“服贸会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借此展示英国影视、体育等领域的文创产品。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希望双方能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共享发展经验。”
叙利亚驻华大使馆经贸专员齐亚德·宰通发表声明称,一年一度的服贸会是在北京举办的最重要的交易会之一,多年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会之一。今年,叙利亚接到邀请和参与,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叙利亚在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首次参加此次活动。
刷数字人民币抽盲盒,竞技VR虚拟足球赛,360度投影仿佛置身一幅油画中……在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数字感”十足的互动场景不断闪现,让人耳目一新。
法国《创业》杂志网站报道称,今年的中国服贸会更加重视数字技术。本届服贸会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区首次设立了元宇宙体验馆。在这个新设立的元宇宙体验馆,参观者还可以获得NFT(非同质化代币)消费体验,欣赏法国画家塞尚的3D全息投影画作,体验元宇宙类型的电子游戏。据举办方介绍,本届服贸会结束后,该展区将继续保留并进行改造,为公众提供一个元宇宙主题的常设展览。
首钢园会场,在第七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现场,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活动,为观众提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和民众“零距离”交流的机会:观众可以品尝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咖啡、斯里兰卡的红茶,鉴赏多哥的皮革和珠宝、津巴布韦的木雕,还可以通过“国际甄选”电商直播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负责人在线互动……
法国《创业》杂志网站报道称,在服贸会的国别和地区展区,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新趋势,还能领略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品味该国的多重魅力。荷兰、奥地利和葡萄牙等33个国家还建造了各自的“云展厅”,公众可在线上随时随地“逛”一番。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6—
释放市场机遇
“服务贸易或已成为中国开展对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网站刊文称,自2012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二位。10年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进口服务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
巴基斯坦《国民报》网站报道称,以“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开拓创新的重要平台,更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服贸会参展参会企业数量、国际化程度、成交规模和观众人数均超过上届水平,为参与方提供了务实的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市场机遇,为全球服务贸易恢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本届服贸会的“北京主题日”上,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正式签约,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合资公司——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落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是我们公司在中国的重要里程碑。”罗尔斯·罗伊斯民用航空总裁成克睿表示,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共同发展。
作为一家建筑科技公司,威卢克斯集团致力于通过智慧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的自我感知与调节。该集团副总裁派屈克·麦肯锡表示,中国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实现了巨大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今年的服贸会如期举办,为世界
各国搭建了共享更多数字服务贸易红利的平台。
《国民报》网站报道称,本届服贸会上,巴基斯坦企业与中国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以加强两国之间商业合作。根据合作备忘录内容,巴中双方企业将在水牛牧场建设、水牛乳制品加工产业等领域深化合作。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国和韩国局局长华玛雅表示,中国近期的扩大开放政策举措,如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表明中国将开放服务业作为优先事项,这将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记者 贾平凡)
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改革报
9月6日凌晨,北京市内道路两旁印有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的条幅仍在夜色中迎风招展,载满展板的货车已逐一从首钢园内驶出。这场为期数天,引发全社会关切、勾起北京全城热力的重大活动落下帷幕,等待下一个金秋相会。
据悉,本届服贸会共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有百余项新产品、新技术首发首秀……数字金融、虚拟现实、医疗健康、文旅教育、绿色低碳等产业带给观展者的震撼犹在,服贸企业正待将服贸会效果运用到企业发展之中,全社会对服务贸易的关切日益热烈。
正如本届服贸会“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的主题所阐述,绿色、创新、未来是本届服贸会的最大亮点,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服贸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自绿色中看到覆盖性——
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到“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从竹缠绕复合材料到增绿减碳的绿色金融项目;从实现零碳排放的氢能汽车到更加低碳的施工现场……绿色与低碳既在环境服务专题展区中完整展现,也在其他专题展内被屡屡提及。绿色未来是当今世界的共同期待,也是本届服贸会的靓丽底色。
自科技中看到探索性——
外形圆滚滚如白色鲸鱼SoReal“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前总是排起队伍,乘上这条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被多国运动员签名留念的“小鲸鱼”,就能即刻潜入深海,
服贸会结束了,服务贸易仍在路上
—87—
亮点:绿色、科技、未来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8—
来上一场特别的冒险。据介绍,SoReal“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采用真实蛟龙号等比例外仓外壳模型、座椅及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体验器还可通过机械臂的操作完成抓取任务。
我国首台七轴双臂协作式机器人、8K裸眼3D显示屏、全景AI皮肤检测仪、针对奥密克戎株的新冠疫苗……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专区专馆集中盘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发展历程和贡献,重点展出我国自主研发的近20项优秀实物案例。
此次服贸会上,不仅展现了科技创新成果,更展现了科技探索精神。积跬步以致千里,鹏奋举乃生长风,科技创新将积累的无数个“一小步”化作眼前所见的种种成果,为服务贸易提供持续成效的发展动力。
从十年中看到发展性——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进口服务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6.1%,是全球增速的两倍;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比重升至5.6%……经历十年发展历程,服贸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已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助推器”。
自去年服贸会召开以来,商务部等部门推出多项细化举措。截至目前,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分别缩减至31条和27条,取消或放宽服务领域准入限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新增22个服务开放部门,提高了37个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我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至28个省、市(区域),具体举措落地率超90%。
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活力更加凸显……一系列开放新举措不断取得阶段性新进展。
“开通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后,我用数字人民币买过书,也在京东、美团上下过单。”一位观展者告诉记者,连本届服贸会的专业观众门票,也是她通过数字人民币下单活动获得的。
从温暖肌肤的羊绒制品,到看不见的数字人民币,服务贸易贴近、温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服贸产业的每一次创新,都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添砖加瓦。
“目前,京东数字人民币系统已经在安卓系统的手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扫码付款,只需要‘贴一贴’即可,在支付手段上更加便捷、安全。”来自京东科技的李恒波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京东全场景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推送数量达750万,数百万消费者在京东线上、线下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笔数超400万笔,交易累计金额达到9亿元。
据了解,在首钢园展区金融服务专题展区内,多家银行企业、带来数字人民币、数字金融等新产品,展现其依托数字技术,建立的智能化风险监测体系、全流程的智能风
特色:无形与有形交织
行业资讯
—89—
控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融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立业之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9月2日召开的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
从看不见的数字货币,到看得见的购物产品;从摸不到的AR、VR视觉体验,到不出门也尺码熨贴的虚拟试衣。在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无形与有形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更加多元交融的消费体验正在到来。
128场专题论坛、65场推介洽谈……记者了解到,本届服贸会累计入场25万余人,数量均超过上届。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银保监会分别组建了中央企业交易团、中央金融企业交易团,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组建了地方交易团与会洽谈采购,成交规模和质量均高于去年。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本届服贸会共达成各类成果1339个,其中成交项目类513个、投资类175个、首发创新类173个、战略协议类128个、权威发布类82个、联盟平台类26个、评选推荐类242个;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2021》等多项权威报告,反映发展趋势,汇聚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基于在服贸会活动现场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体验所感,也源自于在场外活动中,北京城市生活环境带来的实际效果呈现。
“太古里—三里屯项目时尚潮流的运营打造方式,对年轻群体消费有着显著的吸引力,我们也在考虑能否将太古里项目引入到无锡来,通过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整合,进一步做亮做优无锡精彩城区的商贸名片。”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商务局副局长黄文芳是此次服贸会无锡参会代表之一,她报名参加了调研朝阳太古里的场外活动。
涌动的人潮、恰当的艺术氛围、规划合理的商铺结构,以及新品牌、新商铺的面试“第一站”,这场周五夜晚的太古里游览无疑令黄文芳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精品商圈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性和影响力。
近年来,服贸效益不仅在国内循环,同样也在国际上开始起效。截至目前,与我国有服务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200多个。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额增长33%,与金砖国家增长52%,与东盟国家增长27%。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8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4%。
“重振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经济最大挑战的最佳途径,这与服务贸易息息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表示,强劲且健康的全球经济需要全新的多边合作精神,多边合作也是促进服务贸易的关键因素。
服贸会结束了,服务贸易仍在路上。本届服贸会上备受关注的吉祥物“福燕”正待展翅,将中国始终愿向全球扩大服务贸易交往的“橄榄枝”衔向四方。
效益:自当下起逐步显现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从元宇宙、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装备、5G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成果集中发布,折射出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科技含量”迅速提升,启示我们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及其应用转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科技已经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和强劲引擎。应当让科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同比增长21.6%。这背后,正是科技进步促进了服务业提速换挡。比如,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服务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也促进文旅、商贸、体育等传统服务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改造升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达1.92万亿元,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359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6%和22.3%。有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当前服务贸易创新五大趋势之一。激活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对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需要优良创新生态。比如,北京经开区作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的主平台,致力于“核心技术+场景应用+创新发布”全方位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在这里,有的研究院搭建协同攻关平台,共同开发软硬件一体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实现了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聚焦数字化时代服务业新赛道,我们要善于抓住底层技术、公共平台等要素,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场景应用、融合发展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开放共享。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方面。本届服贸会上,英国、意大利、韩国等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综合展。过去5年,我们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去年8月在海南自贸港率先实施了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120个服务分部门的开放水平超过了加入WTO时的承诺。从分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到抗疫设备走出国门,中国坚持与各国共享成果和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聚焦前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凝聚合力,才能激发服务贸易更大潜能。放眼世界,2021年服务贸易市场快速回暖,增速超过17%,远高于同期全球GDP增速。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就一定能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业
—90—
行业资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行动方案》围绕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提出三大任务,共20条具体举措,并针对当前安徽省外贸、外资、商贸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举措。《行动方案》于2022年7月9日起施行,将推动安徽外贸保稳提质,促进外资平稳发展,加快消费回暖复苏。
【创新】 消费券多轮发放,培育外贸新优势
《行动方案》明确在2022年6月至12月期间,集中开展以“品质生活·徽动消费”为主题,“一市一季一主题”为载体,“汽车、家电、餐饮、电商、步行街、服务”6大板块为抓手的新一轮促消费活动。
“这些活动将聚焦汽车、家电、家具、家装、餐饮等重点领域,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重点与普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省、市、县三级联动发放消费券,充分发挥消费券乘数效应。”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级财政会对6月至9月各市消费券实际发生资金按10%—20%比例进行奖补。
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行动方案》提出要开展“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上门服务”,推进与“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合作,探索发展新型易货贸易。
据了解,为挖掘增长潜能,会建立有进出口潜力或通过省外代理出口的企业目录,开展“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上门服务”,对有意向开展外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实施分批次、点对点服务。
同时,为发展业态模式,将对新增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省级公共海外仓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支持,推进我省海外仓企业与“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合作,指导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的企业对实现销售的货物及时申报办理退税。此外,还会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内探索开展新型易货贸易。
20条举措推进“两稳一促”——
《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
印发 加快消费回暖复苏
来源:合肥晚报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91—
行业资讯
—92—
【全面】让“双链”行得稳,让企业走得远
针对外贸企业所反映的物流不畅、订单下降等短期困难,《行动方案》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提出举措。
《行动方案》指出力争2022年增加3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加密日韩航线,保障重要原料进口。同时,拓展中欧班列通道,优化路线布局,2022年开行量达700列,稳步增加“江淮号”“奇瑞号”等定制班列,建立海运对接机制,引导骨干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运输合同。
对企业参加的出口转内销等活动按“免申即享”方式支持;鼓励企业“代参展”,提高参展补助比例。
为稳住市场份额,该负责人介绍,会对外贸企业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跨境电商交易会、出口转内销活动展位费,按“免申即享”方式予以支持,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参加的,最高给予展位费80%支持。
针对汽车、餐饮等行业恢复较慢情况,除了新一轮促销费活动,《行动方案》立足长远,对商贸主体引育、县域商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加强支持。
为引育商贸主体,《行动方案》提出挖掘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新业态企业,加大培育和入统力度,优化限上企业结构,2022年全省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00家以上。同时,对2022年批发零售业零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且增速超过10%的限上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此外,还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我们会聚焦市场缺位和薄弱环节,重点在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县域消费渠道、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等方面进行支持。”该负责人介绍,2022年会以18个县(区)为试点统筹推进,新建改造提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乡镇物流快递站点等100个以上。
在扩大农产品消费方面,该负责人表示,会用好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升级改造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加强产地流通设施建设、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项目,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0万元补助。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农产品上行寄递通道,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及网销品牌,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力争2022年全省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安徽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安徽商务
各市人民政府: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林业局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肥海关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
2022年7月15日
—93—
安徽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皖商办建函〔2022〕215号
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94—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开放创新、统筹推进,加强产品标准品牌建设、市场主体引育、渠道对接拓展、数字赋能驱动,提升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到2025年,培育500家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二、加强产品标准品牌建设
(一) 推动产品提质扩容。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35%左右。丰富内外销产品种类,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设备及元器件进口额超80亿美元,乳品、豆类等优质消费品年进口额超10亿美元。(省商务厅)推动粮油、中药材、茶叶等产业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省农业农村厅)
(二)打造安徽产品品牌。开展区域特色品牌培育活动,建立健全品牌培育评价标准体系,到2025年培育制造业、服务业高端品牌企业800个以上。(省市场监管局)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力争2025年“安徽出口品牌”达到300个、增长2倍以上。(省商务厅)培育高端农业品牌,到202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6300个以上。(省农业农村厅)
(三)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从食品、农产品逐步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每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20项以上。推动我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际知名检测认证实验室达成互认,到2025年新增5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达成互认。(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出口农产品国际质量专项认证,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欧盟互认,到2025年中欧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个。(省农业农村厅)稳步推进森林认证试点。(省林业局)
三、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引进
(四)培育引进平台企业。聚焦供应链物流、网络货运等领域,着力引进大型跨国供应链服务企业。到2025年,培育双跨型、行业型、区域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左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力争到2025年新增15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省商务厅)
(五)支持开拓国内市场。组织“外贸优品汇扮靓步行街”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出口转内销活动。对外贸企业参加省统一组织的出口转内销活动的展位费按“免申即享”方式予以支持。推动外贸企业与商超企业、电商平台通过产品联合开发、订单直采等方式深度合作。支持外贸企业扩大产品线上销售,促进消费新场景普及应用。(省商务厅)
(六)推动拓展国际市场。每年发布推介200个左右境外知名展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促进企业与境外采购商、供应商供需对接。依托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
—95—
供物流通关、融资退税等集成化服务。举办贸易产业对接活动,力争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省商务厅)
四、积极对接拓展渠道
(七)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构建“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实现货物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配合单位:合肥、芜湖、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加强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力争2025年中欧班列(合肥)开行列数突破1000列以上。(责任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合肥海关)到2025年全省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超过500个。(省商务厅)
(八)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加强联动创新区产业对接,加快形成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型易货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不低于30%。(省商务厅)
五、推进数字赋能驱动
(九)推动供需精准匹配。强化数字智能技术应用,指导企业对研发、生产、采购等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需求驱动的柔性生产体系,到2025年,年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推动省内优势产业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探索建立面向用户需求的反向定制(C2M)基地。(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到2025年培育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0家以上。(省商务厅)推进合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培育服务贸易特色基地,力争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800亿元。(合肥市人民政府)实施蚌埠市场采购贸易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市场采购贸易进出口额达100亿元。(蚌埠市人民政府)
六、加强政策支持保障
(十一)强化专业人才引育。指导省内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移动商务、关务与外贸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相关专业。创新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外语+职业技能”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区建设,遴选100门促进企业内外贸发展的职业技能提升优质课程并向社会开放。(省教育厅)着力引进和培育熟悉国内外法律、贸易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十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机制,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力争到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96—
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达到3000家。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省商务厅)
(十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推进内外贸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科学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省市场监管局)“一企一策”开展海关经认证经营者(AEO)认证培育,力争到2025年省内AEO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100家以上。(责任单位:合肥海关,配合单位:省商务厅)
(十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统筹利用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强化贸易政策与产业、科技等政策融合,加大试点企业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商务厅)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质押融资。(安徽银保监局)完善“内外贸一体化”“保单限额一体化”等承保审批机制,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险协同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
(十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省国际商会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常态化交流机制。指导商协会搭建产业对接交流平台,为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需求对接、法规政策、结算咨询等信息及服务。(省贸促会)
(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省商务厅)各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各市人民政府)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99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出口678.5亿元,增长13%;进口312.1亿元,增长35.8%。
据了解,6月份进出口总值为今年以来最高值,当月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为183.9亿元,同比增长12.5%。从贸易方式来看,今年上半年,我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52.5亿元,增长14.7%,占同期我省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76%;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31.4亿元,增长6.8%,占13.3%;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75.2亿元,增长174%,占7.6%。从贸易主体来看,民企占比最高、外企增长最快。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82亿元,增长27.9%,占58.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0亿元,增长29.4%。
此外,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均保持增长,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402.7亿元,增长4.5%,占59.3%;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83.1亿元,增长21.2%。
安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
快速增长
来源:安徽日报
—97—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是当前稳住经济大盘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安徽省建立外贸工作专班、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政策实施和精准帮扶,推动全省外贸保稳提质、外资保稳促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75.8亿元,同比增长13.7%,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出口2201.2亿元、增长18.3%,进口1474.6亿元、增长7.4%。全省外商直接投资超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为推动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发挥专班作用,保障企业生产
今年6月,安徽省成立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专班,启动推进“两稳一促”行动,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信用险、线上展会和跨境电商方面出台促进政策。“在专班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徽贸通’网站和‘外贸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已经为上百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预计今年底累计出口额可达4亿美元。”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夕良说。
安徽发挥省市县三级外资工作专班作用,对全省外资企业实现全覆盖联系帮扶。“工作专班已开通服务外资企业热线电话、邮箱,全天候收集外资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安徽省贸促会主任、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组长郑东涛说。
安徽扎实推进稳外贸稳外资
来源:人民日报
—98—
行业资讯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京东方、维信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所需的进口原材料,由于保存条件苛刻、进口需求批次多且进出口许可证有效期短等原因,面临断料风险,并直接影响到产品出口。
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安徽省新型显示产业专班会同合肥市经济发展工作专班进行研究,一方面加快审批办件服务速度,审批时限较法定工作日压缩一半以上时间,且加大了相关进出口许可证发放数量;另一方面,加密货机航线班次,累计进口货物427.6吨,极大缓解了企业的原材料保障。
推动贸易便利,助力外贸增长
近日,在合肥海关关员现场监管下,企业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的出口货物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关放行。“这种新兴贸易形态为小微企业进出口打开了新的通道,实现了在家门口做进出口生意。”合肥海关关长辛建民说,今年1—5月,安徽省以市场采购模式完成的贸易交易额达13.21亿元,同比增长1513%,成为外贸增长的一大亮点。合肥海关优化简化申报,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助力搭建完善立体化多式联运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体系。
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联宝科技面临进口原材料稳定供货难题。为此,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管理局牵头联宝科技及其物流供应商海晨、新宁等综保区内重点进出口企业,共同制定方案,确保重点区域
—99—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车辆管理,顺利解决了问题。“目前已累计向126个国家和地区出货超2亿台笔记本电脑。”联宝科技首席执行官丁晓辉说,今年上半年联宝科技进出口总额达68.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不仅如此,安徽省建立健全稳外贸“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监测调度重点外贸企业运行状况,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货物查验、货机包机、特种设备监测等方面难题。
聚焦抓订单、保市场,今年以来,安徽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际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参加境外展会,以获取更多外贸订单。同时,组织2000家企业参加培训,指导企业用好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外贸规模。截至目前,已下达兑现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超1.5亿元。
强化政策供给,扩大外资规模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达960.7亿元,增长12.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6.1%。大众安徽、高研欧进等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在皖投资规模,上半年安徽全省外商直接投资8.9亿美元。
“截至5月底,芜湖新引进外资项目19个,包括总投资4.5亿美元的壳牌新型能源
项目等,外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芜湖市市长宁波说,当地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库,加强重点外资企业服务。
自贸试验区是安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前5月,安徽省的合肥、芜湖、蚌埠3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利用外资增长7.5倍。
不断强化的政策供给,为安徽省扩大外资规模提供了保障。去年12月,《安徽省享受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外资研发中心审核认定办法》出台,鼓励企业开展外资研发中心申报认定。此外,当地还在新开放领域积极引进更多外资项目,提升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实际到资外资企业120多家,全省外资企业总量达4017家。
为高效服务内外资企业,安徽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连续4年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直面外资企业人员入境、线上展会等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并建立问题清单跟踪督办。
“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稳经济工作全局。安徽将全面抓好国家各项政策落实,为外贸外资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更大贡献。”安徽省省长王清宪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
(2022—2024年)的通知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0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皖政办〔2022〕1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8月18日
行业资讯
—101—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批示和对安徽作出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省数字经济,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二、发展目标
——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全覆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上云用数等重点领域发展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有力助推农业现代化。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引领,促进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构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普惠多元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建成一批软件产业园,争创全国软件名园。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继续保持和拓展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优势。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力争5G网络覆盖能力进入全国前列。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体系全面建成并持续迭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完备。
三、重点任务
(一)数字科创行动。
1.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创新生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市人民政府,以下任务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02—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基础算法、计算模型、计算体系结构等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并依托企业转化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级计算产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办好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3.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进4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35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到2024年,全省建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数字农业工厂30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累计1400个。(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配合单位:省林业局)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网上“农交会”“苗交会”“茶博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生鲜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配合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林业局、省供销社)建立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吸引优秀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服务商入池,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型企业等加入农业产业互联网。打造种业、生猪、稻米、水产、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8个农业细分行业产业互联网。(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配合单位:省供销社)
4.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电子、机械、汽车、船舶、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线全线、系统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实现减人节能、提质增效。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培育技术改造示范线100条以上,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以上,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0家以上、省级绿色工厂6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左右、绿色设计产品50个左右。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推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3.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6%以上。(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5.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发展壮大农村电商,引入和培育农村产品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企业200家以上,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的电商强镇20个、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的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区(街)20个。到2024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3300亿元,其中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350亿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00亿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推进安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园区、芜湖园区)建设。(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配合单位:省委宣传部)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店和智慧餐厅,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
行业资讯
—103—
费场景。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加快线上转型,推广无接触式交易、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新模式。(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参与商务部“双品网购节”,办好安徽省网商大会、好网货大赛等活动,推进电商直播创新中心建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有序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旅游等,进一步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数据资源局)
6.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家以上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2家以上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0家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培育100个优秀工业APP,遴选20个优秀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实施“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全面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每年实现6000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积极开展“皖企登云你我他”沙龙、工业数字孪生大赛、工业机器人大赛、工业大数据大赛、装备产品产需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安徽省分中心,提供运行监测、产业分析等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综合数据增值服务。(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7.基于工业互联网开展模式创新。宣传推广我省工业互联网创新“12模式”,广泛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制造业迈向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的新阶段。依托“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打造安徽省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体系,科研供需直接对接,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对接活动100次以上,形成交易额100亿元以上,实现产学研资源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建设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载体。每年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发布10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鼓励技术产品服务商“揭榜挂帅”,以精准的需求侧场景,吸引供给能力集聚,形成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合作对接。(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三)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8.强化产业基础。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聚焦、挖掘我省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每年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100项。加快发展自主可控三维工艺设计仿真、工业设备在线监测、机器声纹诊断、智能语义理解、智能语音识别、智能语音合成、智能传感器等软硬件,培育省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企业”100户。编制“三首”产品研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04—
制需求清单,引导企业对标研制,每年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0个、首批次新材料40个、首版次软件100个左右。(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9.推动产业链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重点领域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实施“链长制”“群长制”,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常态化开展省内龙头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10.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整机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的统筹衔接,加快形成产业链联动机制,重点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系统创新,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发。持续增强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本土配套能力。到2024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量力争突破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11.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引进一批中国软件百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等知名企业。按照“双创团队—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路径,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的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大力推进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支持合肥争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中国软件名园。支持各市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特色,实施“一市一园”建设行动。支持合肥、芜湖、宿州、淮南等有条件的市,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融合应用成效显著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到2024年,培育认定1500家以上大数据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500亿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数据资源局)
12.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中国声谷、科大硅谷等发展壮大。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入园企业2000户。(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3.建设泛在高速网络体系。加快建成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进城镇地区高速光纤网络全覆盖,支持各地打造智能双千兆宽带示范城市,实现城市、乡镇及重点行政村千兆光纤网络普遍覆盖,具备覆盖1200万户家庭的能力,10G—PON及以上端口超过3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超过400万户。(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统筹推进全省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与社会化云平台IPv6改造,推广全面支持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省数据资源局)加快政务外网升级,加快推进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迁移。统筹管理全省各级政务云,接入各类异构行业云资源,通过云管平台实现统一纳管、统一监控、合理调配。(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
行业资讯
—105—
14.优化5G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和应用推广,累计建成5G基站12万个,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超过19个,在安徽创新馆、合肥骆岗生态公园等重大项目上打造一批网络样板工程。推动5G选址、用电、免费开放公共资源等相关支持政策落地,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
15.部署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确保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小于1.25。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建设,推动各类计算资源向社会开放。统筹推进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规划布局。(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
16.提升安全保障服务水平。扩大安徽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覆盖范围,提升全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完善安全监测、预警、处置、评估体系。建立威胁信息的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100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督促企业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五)数据价值提升行动。
17.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强化数据资源汇聚,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生产、沉淀、治理一体化。打通安徽省大数据平台与数源部门治理异常数据回流通道,实现数据治理闭环。加快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行业数据归集共享、融合应用创新。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安徽证监局)
18.探索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建立健全政务数据运营规则,在依法合规、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以覆盖成本为原则的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争取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国家试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安徽模式。(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
19.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流通。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探索数据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安全等机制。探索数据入股、质押融资,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挥数字安徽公司作用,高标准建设省大数据交易服务机构,积极争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级试点示范。依托“基于数据确权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系统”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数据所有权、数据使用权、数据收益权分离的数据确权模式,健全基础性制度规范,培育数据公证、数据审计、数据仲裁等专业中介机构。(责任单位:省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06—
发挥省“数字安徽”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专项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顶格推进重点工作,顶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务实推进行动方案的贯彻实施。健全数字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四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数字经济重点工作的评价。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健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有关单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统筹利用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政策资金,支持数字经济项目建设。按照市场的逻辑,利用资本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上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数据资源局)
(三)大力开展“双招双引”。
清单化引进数字经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相关园区,培育产业群体,壮大特色集群,厚植发展土壤。积极吸引国内知名数字经济研究机构、优秀服务商来皖落地、合作,引入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建立委托招商机制,发挥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行业商协会、研究机构等作用,开展委托招商工作。(责任单位:省新兴产业聚集地执行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
(四)全面提升数字素养。
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开展面向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五)全面开放交流合作。
推动数字长三角共建,发挥一市三省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各自优势,协同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推进市场化、开放型展会平台建设,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1024”开发者节影响力。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交流合作、供需对接,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落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数据资源局)
行业资讯
8月25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开放专场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安徽开放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左右逢源、通江达海等优势,大力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全省商务经济总量实现了两大跨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总量由十年前的14位跃居全国第8位;进出口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总量居全国第13位,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年安徽 十年开放——
安徽省进出口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
来源:中安在线
—107—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发展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的十年。
主要体现为三个“新”:一是对外贸易跨上新台阶。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39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1.8%,增幅居长三角第1位、中部第2位,总量提升至全国第13位、中部第2位。二是利用外资实现新提升。外商直接投资(FDI)由2012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亿美元,年均增幅6.1%。十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40.5亿美元,目前已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了170家企业。三是对外投资迈出新步伐。实际对外投资由2012年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5.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0.7%,总量在全国位次从第15位提升至第11位。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08—
发布会现场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平台能级跃升、日新月异的十年。
重点推进三类开放平台:一是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全面启航。安徽始终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突出“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紧扣定位、聚焦聚力、系统集成,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6%的进出口、12.5%的利用外资、4%的新增注册企业,国家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达到80%,累计形成了80多项具有标杆性、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改革开放中充分彰显了牵引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高标准举办重大经贸活动。连续成功举办4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等重大经贸活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制造业大会发来贺信,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标定了大会新方位。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安徽,成为促进世界制造业高端交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精心组织参加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徽交易团成交额均居全国前列。三是高水平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家,数量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2021年,合肥经开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0、中西部第1;芜湖经开区排名全国第13、中西部地区第2。累计获批5个综合保税区、5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10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实现省域全覆盖。
这十年,是安徽对外贸易拓展提升、质效并进的十年。
行业资讯
—109—
发布会现场
主要体现为三个“更加”:一是贸易主体更加壮大。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由2012年的500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08家,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数量由48家增加到129家。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43.1%、6.4%,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61.7%、29.8%。二是贸易市场更加多元。组织开展“皖美制造·畅行全球”系列活动,巩固扩大欧美等传统市场,目前美国、欧盟、东盟是我省前三大贸易伙伴;加快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2021年对“一带一路”、RCEP市场占比分别达到25.9%、26.2%,我省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三是贸易业态更加丰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宣城先后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100多家外贸企业使用和建设海外仓280多个;合肥经开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蚌埠市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新型易货贸易试点首单落地;全省累计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4个,总量居全国第6。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合肥市入选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三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高新区、蜀山区、中国(合肥)声谷分别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全省134家企业、40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2021年入选企业数居全国第5、中部第1。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10—
这十年,是安徽双向投资提质增效、活力迸发的十年。
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力”:一是重大项目带动有力。十年来,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安徽新设外资企业3000多家,其中,投资总额过亿美元外资企业139家,包括蔚来、富士电机、信义光伏、康宁、大众安徽等知名企业;德国大众与江淮汽车合资设立江淮大众汽车纯电动车项目,是我省初始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新增1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合作项目82个。二是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全省利用外资领域由传统制造业逐步覆盖到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交通、商业等领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由2.6亿美元提高到4.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19.4%提高到26.1%,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稳定在70%左右。对外实际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获取新技术和整合市场资源转变,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企业由28家上升到73家。三是重要市场拓展有力。十年来,在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61个增加到74个。对外投资目标市场由非洲、东南亚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拓展,我省在欧盟、北美设立境外皖企数由2012年的38个,增加到2021年的186个;全省对外投资额中超过四成投向“一带一路”。
这十年,是安徽开放环境持续改善、效能提升的十年。
主要体现为“三个再提升”:一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再提升。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跨境贸易通关时间持续压缩,2021年,安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8.48小时、1.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6.92%、79.47%。拥有7个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数量居中部第1。合肥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通以来,已覆盖18个国家,直达85个国际节点城市,累计开行超2500列,跑出了与众不同的“安徽速度”。二是投资自由化水平再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商务部门对外商投资的审批和备案管理,实施与更高开放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报告制度;编制《安徽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安徽外商投资指引》,便利外资企业在皖投资兴业;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切实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精准化水平再提升。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一改两为五做到”,多次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贸企业座谈会,先后出台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关于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及稳外贸稳外资、外贸提升三年行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接RCEP、开发区创新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形成开放发展政策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更加良好环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安徽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奋力推动安徽高水平开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行业资讯
安徽奋力抓抢服务贸易新机遇
来源:皖美视角
—111—
8月31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安徽省成立以副省长周喜安任团长的交易团参展参会并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安徽服务贸易领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奋力抓抢服务贸易新机遇。
近年来,安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卓越成效。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安徽主题日活动上,安徽省商务厅厅长方旭在推介安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时表示,回望过去,安徽服务贸易硕果累累,活力迸发,呈现出总量规模加快提升、重大项目加快落地,重大试点加快实施“三个加快”特点。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方旭推介安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据方旭介绍,安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服务贸易往来,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宜家家居、海中环保等项目先后落地,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全部入驻合肥。2009年,合肥市跻身全国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20年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六。2018年合肥市蜀山区跻身全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20年,合肥市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国(合肥)声谷获批全国首批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112—
“‘中国声谷’2012年规划建设以来,政府高起点谋划、高位推动,先后出台了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省市每年配套8亿元资金,从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推广应用、人才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合肥市副市长赵明在推介“中国声谷”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及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时说,“‘中国声谷’基地已入驻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90多家骨干企业,2021年产值超200亿元。”
合肥市副市长赵明作推介
对于服务贸易发展,合肥市雄心勃勃。“实施外贸进出口倍增行动等服务业锻长补短十大行动,聚力打造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两大核心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三大支撑服务业,稳步提升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四大品质服务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赵明说。
芜湖市的服务外包发展也取得卓越成果。据芜湖市副市长蔡毅在主题日活动上介绍,芜湖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形成以科大讯飞、中国软件、中皖智优和慕嘉新创产业园等为龙头并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的自建产业园区,以及金融服务、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产业集群。在发展思路上,芜湖市将继续推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协助打造企业品牌,加大产业园配套支持。
行业资讯
—113—
芜湖市副市长蔡毅作推介
“通过制定区级产业政策,努力引进一批知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和品牌,发挥中软、兆尹科技等本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信亚云谷科技园、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园等载体资源优势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特色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蔡毅说。
当下,安徽服务贸易顺势而为、蓄势待发。“我们将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集聚化、低碳化发展大势,鼓励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技术和服务进口,加强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畅通政府间合作渠道,为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产业结构、流通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打造服务贸易发展绿色转型区。”方旭说。
方旭表示,安徽服务贸易期待合作、共享未来,将坚持以“平台思维”创新合作,以“政策支撑”促进合作,以“市场逻辑”深化合作。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经费
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来源:安徽商务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经费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皖自贸办函〔2022〕20号
—114—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合肥市商务局、财政局,芜湖市商务局、财政局,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财政局,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芜湖、蚌埠片区管委会:
为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经研究制定了《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经费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22年6月16日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
经费管理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激励经费(以下简称创新激励经费),是指2021年-2025年省级财政预算按规定安排用于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专项资金中列支的创新激励经费。
—115—
第三条 创新激励经费支持范围是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蚌埠片区。
第四条 创新激励经费主要根据片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和增速、进出口总额和增速、新设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速、制度创新等因素分配,权重各占20%。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FDI)指标是指商务部统计口径统计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省商务厅提供。
进出口总额指标是指实际进入我国关境的货物总金额,由合肥海关提供。
新设市场主体总量指标是指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数,由省市场监管局提供。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是指片区所在市区所有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由省统计局提供。
制度创新指标是指省级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数量,由省自贸办提供。
相关指标增速情况自2023年起纳入评价体系。
第五条 采用功效系数法和标准化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单项指标分值,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新设市场主体、国内生产总值”等单项指标采用功效系数法计分;制度创新指标实行标准化评分,达到预设目标即得单项满分,每少一项扣1分。运用综合加权法汇总得出综合得分,按照各片区综合得分占三个片区总计得分的比例,再将创新激励经费分配至各片区。
功效系数法计算公式:d=[(Z-Zm)/(ZM-Zm)×C+D]。其中:d表示本年度该指标考评得分;Z表示本年度该片区指标完成情况实际值;Zm表示本年度各片区指标完成情况中最小值;ZM表示各片区指标完成情况中最大值;C+D=100。
第六条 各地收到创新激励经费后,应结合自身财力,统筹用于片区制度创新或发展片区公共服务事业、推进重大项目落实。
1.对参与制度创新的主体,主动试点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激励;所参与的制度创新列入国家或省级复制推广的,可加大奖励;
2.对投资、运营便利监管类、招引人才类、促进贸易类、科技转化类等创新平台项目的主体给予激励;
3.支持片区推进外贸、外资提质增效,支持片区落实外贸、外资政策。
第七条 省自贸办、省财政厅对片区创新激励经费使用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第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75.8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口2201.2亿元,增长18.3%,进口1474.6亿元,增长7.4%。
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959.3亿元,
增长28.5%
来源:合肥日报
—116—
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9.4%。同期安徽进出口总体增速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1个、2.6个百分点。上半年,安徽省累计进出口总值在全国、中部分别排名第13、第2位,与去年同期持平。
6月份,全省进出口692.6亿元人民币,增长19.7%,较2021年12月份历史最高值增长3.4%,再创单月进出口值历史新高。其中,出口458.7亿元,增长26.4%,也创了单月出口值历史新高;进口233.8亿元,增长8.5%。
上半年,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滁州、宣城六地市进出口总值均超100亿元,合计3086.8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4%。全省16个地市中,有14个外贸保持正增长。
行业资讯
01
上半年我省贸易方式日趋多元,贸易新业态迅速发展。上半年,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633.6亿元,增长11.4%,占比71.6%,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639.4亿元,增长3.9%,占比17.4%;保税物流进出口327.3亿元,增长73.8%,占比8.9%。
02
外贸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比重提升。上半年,安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926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21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955.4亿元,增长24.6%,占比53.2%,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60.7亿元,增长12.6%,占比26.1%。
03
上半年,我省对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分别进出口508.7亿元、493.8亿元、463.6亿元和222亿元,分别增长21.4%、17.9%、27.5%和4.4%,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13.8%、13.4%、12.6%和6%。
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90.6亿元,增长19.3%,高于整体5.6个百分点,占比26.9%。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994.1亿元,增长15.5%,占比27%。
04
上半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超两成。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1365.8亿元,增长15.8%,占出口总值的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59.4亿元,增长22.1%。其中,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分别出口228.3亿元、111.9亿元,分别增长26.7%、68.7%。此外,汽车出口111.1亿元,增长52.7%;汽车零配件出口86.8亿元,增长58.2%。
05
此外,上半年全省5个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657.1亿元,增长28.6%。其中,出口345.7亿元,增长28.6%;进口311.4亿元,增长28.7%。
合肥经开区综保区进出口447.9亿元,增长35.8%,占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的68.2%。
同期,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959.3亿元,增长28.5%。其中,出口615.3亿元,增长28.8%;进口344亿元,增长28%。
—117—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上半年全省外贸呈现出哪些特点?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两周年新闻发布会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118—
行业资讯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合肥市副市长 朱胜利
芜湖市副市长 蔡毅
蚌埠市副市长 吴永彬
—119—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建机制、抓重点、抓关键,全面完成两周年目标任务,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加快彰显。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3年112项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了91%;探索形成100多项创新案例,其中17项是全国首创;累计入驻企业2.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993亿元、税收收入579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10%的实际利用外资、4%的新设企业、7%的税收收入;区内实有“四上企业”1742家、两年增加527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14家、两年增加6家;高新技术企业1918家,占全省总量的16.9%,两年增加456家。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为四个方面:
一、突出“贸易+投资”,开放高地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为重点,探索构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体系,压力测试成果不断涌现,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一是跨境贸易便捷高效。通关新模式提效惠企,创新开展综合保税区“无感通关”“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试点,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外贸新业态赋能兴企,实施“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试点,易货贸易首单在合肥、芜湖两个片区成功完成试点,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跨境电商规模分别增长6倍、2.2倍,蚌埠片区市场采购贸易额累计达4.6亿美元。出口新通道畅通便企,中欧班列已开通105条国际线路,覆盖了18个国家、83个站点,今年前8个月累计开行556列;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加快建设,新增(较设立时)合肥至伦敦、洛杉矶、大阪、仁川4条国际货运航线;芜湖港打造智慧港口、建成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今年1-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1228.2亿元,同比增长34.1%,高于全省18.9个
—120—
百分点,跻身全国自贸试验区前10;诞生了联宝电子1家进出口超100亿美元外贸企业,引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三大百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二是双向投资提质增效。外资“引进来”保障更加有力,探索更加开放透明的外资全流程服务机制,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实现清零;加强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服务,国际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水平持续提升;蔚来总部、大众研发中心以及数字化销售中心等一批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大陆马牌等重点企业相继增资扩股,带动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今年1-8月,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增幅高于全国111.9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占外资比重高于全国30.5个百分点。皖企“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境外投资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两国双园”建设,海螺水泥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设立了41个项目、11个实体工厂,中铁四局参与承建的雅万高铁、阳光电源海外新能源电站、江汽集团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今年1-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对外协议投资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倍。
三是金融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模式创新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率先落户芜湖片区,总规模4亿元人民币;“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ABS)项目”全省首单发行,融资超亿元;用好国家外汇便利化6项试点,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466笔、涉及金额6亿美元。金融服务高效精准,实施“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的企业上市服务新模式,设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模式,试点银行授信额2.7亿元。金融产品扩面提质,创新推出“自贸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双保贷”有效降低中小微外向型企业融资成本。
二、突出“科创+人才”,产业高地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立足安徽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集聚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提升。
一是主导产业制度创新结硕果。印发实施首批4个主导产业创新举措,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推动落户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优化进口重点商品检验监管,区内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大众、蔚来、奇瑞为龙头,上下游企业约200家的产业集群。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年来,累计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60个、协议引资额4606亿元。
二是科创策源制度成果新突破。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在全国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率先探索推进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率先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发布机制,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三是人才招引制度集成见成效。构建“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集成人才认定、出入境等60余项业务,服务外籍专家9000余人。建成全国首个面向留学人员的
行业资讯
—121—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入驻留学人员项目42个。开展“项目聘用制”试点,促进科研人员自由流动。
三、突出“法治+赋权”,营商高地的集聚力进一步彰显。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企,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是赋权片区应赋尽赋。坚持“赋权、优服、提效”一体化推进,制订实施了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向片区下放25个部门的212项管理权限。合肥片区下放权限惠及3000余家企业;芜湖片区开展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权改革;蚌埠片区企业注册时间压缩80%。目前,正在推进特别清单调整工作,将进一步新增片区需求较强、含金量高的赋权事项。
二是一站服务惠企利企。探索试点并大力推广市场主体确认制改革。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全域处置模式、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综合监管分类执法、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等改革。据第三方组织的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市场主体对自贸试验区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政府采购、政务服务等持有较高满意度。
三是法治护航亲商安商。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更强的法治保障。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处)成功签约落地,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投资法律综合服务。在片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打造营商环境监督“绿色通道”,商事仲裁、商事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
四、突出“复制+联动”,创新高地的辐射力进一步彰显。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复制推广制度经验,探索省内省外在产业、科技、通关等领域协同发展新举措,着力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是全域复制推广取得新成效。国家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应复制尽复制,已经落地实施258项,复制率达到92.8%。对标学习先发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借鉴推广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改革。积极开展省级复制推广工作,首批新成果复制落地率超过60%。
二是区域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会同沪苏浙共同组建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5项案例入选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芜湖港与洋山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监管模式已推广至全省各港口。创新片区产业合作机制,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政策标准共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跨地区政策通用互认,深化“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三个自贸片区与沪苏浙、中部地区自贸片区积极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是省域联动发展形成新格局。在3个自贸片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设立联动创新区,实施支持联动创新区建设十项举措,形成全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协同发展新局面。联动创新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形成了“区域评估”机制、“数字治超”模式、“税信通”联合激励模式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下一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持续建机制
—122—
答记者问
、抓重点、抓关键,深化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改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创新赋能主导产业发展,更好服务发展大局、助力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新社记者:近期,省自贸办组织开展了安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企业反响很强烈,投票评选十分踊跃,能否介绍下这项活动的情况?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年来,在贸易投资、科创产业、金融开放、营商环境等领域形成了超过百项的成果案例。近期,我们开展了制度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从创新性、实效性、可操作性、风险可控性等维度,经过线上展示、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遴选出具有安徽特色、市场获得感强、示范效应显著的十项制度创新案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创新的首创性。在首批评选出的“十佳”制度创新案例中,国内首创有6项,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特色非常鲜明。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实行试点企业货物清单管理,有效促进通关降本增效。创新了“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获得了海关总署备案,实现即报即检,帮助企业大幅降本增效。
二是体现了创新的特色性。围绕安徽自贸试验区“科创+产业”定位,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比如,探索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改革,创新成立科技成果赋权承接基金,推动实现科技成果批量转化。
三是体现了创新的实效性。聚焦市场主体需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比如,创新了“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吸引一批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落户,被选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创新了跨部门风险排查“一支队伍”全覆盖监管机制,建立以基层市场监管所为主体的综合监管队伍,处置率达到了98%。近期,省自贸办还将开展制度创新案例专题宣讲活动,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关注。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卫视记者:刚刚提到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请问在促进地方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举措?
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方旭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年来,省自贸办会同成员单位,聚焦片区主导产业,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以政策赋权、创新赋能,建立健全“1+1+N”的政策支撑体系,赋予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引领高质量开放发展。
一是出台了一个条例。今年5月1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九章、共65条,明确鼓励开展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规定了“三个优先”,就是优先试点重大改革举措、优先适用开放发展政策、优先布局重大项目研发平台和基础设施;“两个适用”,就是省、片区所在市对同类事项的支持政策,力度优于自
行业资讯
—123—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贸试验区的,普遍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对特定区域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自贸试验区可以直接适用,确保改革创新于法有据。
二是实施了一个清单。在同批次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建立了特别清单,将片区需要、企业需要的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到三个片区,赋权数量、质量都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
三是制订了系列政策。省自贸办牵头制订了《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工作举措》,从提升贸易、投资、国际物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等4个方面制定了34条支持举措。省商务厅会同合肥海关等8部门出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统筹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5条支持举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文件近30项,如法治服务保障若干措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为片区大胆试、大胆闯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紧扣优势主导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会同成员单位指导自贸片区加快形成制度创新成果,编制解读创新政策案例,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国际商报记者: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合肥片区的独特优势。请问合肥立足科创自贸这个品牌,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有哪些实践探索,下一步有何创新措施?
合肥市副市长 朱胜利
自揭牌以来,合肥片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活跃强劲优势,以制度创新助力推动科技交流合作和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一是跑出“加速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支持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探索,围绕成果转化、企业成长、上市融资等不同阶段,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如,探索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改革,建立“市场转让为主、评估定价为辅”的科技成果转让机制,科技成果投资决策时间由6个月缩短至1个月左右。深化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变“政策补贴”为“股权投资”,对85家科创企业投入6500万元产业化经费,撬动2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科创发展。
二是打造“助推器”,加强科技金融深度对接。我们积极推动金融支持科创发展,探索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探索设立科创企业信用贷款,通过多维度对科创企业进行精准画像,为科创企业提供无需抵押和担保贷款,支持科创企业30多家,贷款近7000万元。创新建立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金融服务新模式,与试点银行进行合作,以政府批量推送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为基础,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已为135家科创企业批量提供3.69亿元授信支持。
三是按下“快进键”,加速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我们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推动科创人才自由流动、高效集聚和合理配置。如,依托合肥国际
—124—
人才城,持续拓展“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功能,集成人才认定、出入境、户籍管理等60余项业务,服务外籍专家9000余人,为国际人才来肥工作提供便利服务。建设中德合作创新园和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入驻40余个海外留学人员科创项目。打造国际化社区示范点,建设海外人员服务站,提升国际人才流动便利化水平。
下一步,合肥片区将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支持原始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等制度,推动形成“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一是着力推进片区现有协同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的成果转化体系。二是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市慢等问题,开发更多贴合科创企业需求的金融信贷产品。三是丰富完善合肥国际人才城等平台服务功能和应用场景,加大中德合作创新园培育力度,提升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安徽日报记者:合肥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产业优势,请问下一步合肥如何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世界产业集群呢?
合肥市副市长 朱胜利
近期,省自贸办已印发《主导产业开放创新试点若干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听意见—列清单—研究透—创试点”的实践路径,用制度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在贸易便利化、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增强财税支持、完善人才引培等方面试点突破,推动举措加快落地,通过高水平制度创新助力构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一是“通关+通道”保障集成电路产业成长扩量。围绕重点企业原材料进口需求,强化口岸协作、监管协同,持续深化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优化进口光刻胶取样送检模式,探索异地入关、本地检测,加快建设电子化学品检测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全要素服务。增强国际物流运力保障,高效整合航空货运优质资源,加大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开通力度,保障重点企业原材料供应链稳定。争取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行“人才绿卡”,进一步开放集成电路外籍人才引进使用领域和激励措施。
二是“便利+开放”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速增效。围绕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需求,深化高等教育双元制改革,引入德国职业技术等级认证,探索“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制,为大众安徽等外资项目精准定制输送人才。深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监管模式,对于需要快速通关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精准衔接申报查验、车船运输、港口作业等环节,优化作业流程,提高通关便利度。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路权开放,支持企业开展专项测试。
行业资讯
—125—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三是“科创+要素”助力量子信息产业赋能升级。深化“运用市场逻辑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模式”,构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转化平台改革,持续提升量子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科创企业“全方位、立体式”上市培育机制,实施后备企业梯队培育,加快推动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上市进程。深化一站式金融智慧服务模式,打通量子信息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等数据资源,开展企业融资自选服务模式、大数据服务监管模式等创新试点。
央广网记者:芜湖提出打造高水平的内陆港口型自贸试验区,请问取得了哪些进展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政策举措?
芜湖市副市长 蔡毅
芜湖片区围绕打造“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这一战略定位,抢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战略机遇,通过制度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目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省内第一,占全省60%以上的份额。
一是探索实施一批制度创新成果。芜湖片区试点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共舱管理、空箱前置等模式,均已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省内首创将内河港作为上海洋山港的货物接卸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每个集装箱可节省约2000元,运输成本降低近一半。开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模式,进口货物从船舶直接吊装至外拖集卡车出闸运离码头,最快仅用时8分钟,真正实现从船舶抵港到卸船装车再到货物提离的“零等待”。
二是开通一批内外贸直达航线。相继开通芜湖至上海洋山联盟航线、至上海宜东内贸直达航线、至上海外高桥“点到点”外贸直达航线,实现直达航线在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全覆盖。开通芜湖-日本快运航线,覆盖日本各基本港。目前朱家桥码头集装箱班轮每月达250艘次,50余家国际知名船公司在芜湖港均有集装箱进出口业务,集装箱班轮经中转可到达世界各地。
三是建设一批信息化智能化项目。朱家桥港区集装建成长江首座集装箱无人智能堆场,综合采用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设备智能远程控制、智能无人闸口等智慧服务功能,远程控制场桥单机作业效率整体提升50%,实现港区“物流自动化、服务便捷化、管理高效化”。
下一步,芜湖片区将加快打造水铁公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入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扩大枢纽辐射带动范围;发挥“双智”试点功能,推广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智慧数码港;加快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加注)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港口承载力,努力将芜湖片区打造成为枢纽地位最突出、联运模式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片区之一。
市场星报记者:自贸试验区建设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请问芜湖片区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举措,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
芜湖市副市长 蔡毅
—126—
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芜湖片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方案,芜湖片区把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探索政务服务创新路径,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办事创业营商环境。
一是创新为企服务模式。芜湖片区创新“标准化+非标准化”服务模式,将“标准化”政务服务和“非标准化”企业服务联动融合,建立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入选安徽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十大标志性建设成果。建成运行全省自贸片区首个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高水平“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场景,成为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持续推进“1%工作法”,发挥拓展为企服务平台功能,从助企纾困、政策兑现、金融、人才等方面着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在全省自贸片区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打破部门壁垒,审批提速提效。截至8月底,片区实有法人企业4956户,注册资本总计629.7亿元。对标上海设立省内首个“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集约整合政务大厅办事窗口,将传统的“多窗受理”变为“一窗受理”,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7431件,帮办代办窗口累计提供服务3038件。将省、市、区级赋权事项融合为“一套清单”,清单内382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一站式”办理,将更高层级权限、更快审批速度、更优服务水平的效能辐射到片区全域。
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芜湖片区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码”等改革,创新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后,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至0.5个工作日,最快仅需10分钟,企业登记由行政许可变为行政确认,不再需要登记机关进行许可,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自治事项的干预,体现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截至目前,芜湖片区已通过“确认制”方式颁发营业执照146张。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芜湖片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工作要求,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持续推进“1%工作法”,清单化、闭环式抓营商环境;发挥和拓展为企服务平台功能,着眼于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努力将芜湖片区打造成“双招双引”、创新创造的示范引领。
新安晚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蚌埠的市场采购贸易取得了高速增长,请问蚌埠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举措,下一步在打造对外贸易通道链接,提升开放经济水平方面还有什么举措?
蚌埠市副市长 吴永彬
蚌埠是我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不断提升全市经济外向型水平。
一是创新“省内组货+全国通关”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依托中恒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创新“省内组货+全国通关”模式,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在省内其他地方完成组货并在蚌埠海关申报后,可以在商品实际离境地的海关办理查验、放行等手续,减少转关手续,提升商品出口的便利化。今年1-8月,蚌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行业资讯
—127—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交易额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80亿元,同比增长163.62%,超去年全年交易额。
二是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创新开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模式,助推市场采购模式从线下向线上迈进,吸引更多商户采用跨境电商实现出口业务。今年1-8月,市场采购叠加跨境电商报关单申报693票,货值3.98亿人民币。
三是探索“跨境市场采购贸易”线上全流程自助入账收汇模式。通过探索“跨境市场采购贸易”线上全流程自助入账收汇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自动入账、自动申报、查询汇率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市场采购“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截至目前,辖内商业银行已为市场采购企业累计办理600万美元线上自助收结汇业务。
下一步,蚌埠将推进片区对外开放通道链接构建,将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服务皖北及淮河流域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一是拓宽链接通道。强化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国际物流大通道作用,全方位、多路线为进出口企业服务。深入推动甬蚌合作,充分发挥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点对点直达班列作用。提升蚌埠港国际货运能力。保障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推进水运口岸监管场所改扩建,提升蚌埠港要素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夯实链接节点。全力推进蚌埠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分批验收”思路,谋划建设标准化厂房、保税仓库以及海关服务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卡口、围网等基础和监管设施。充分发挥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销中心”的作用,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为企业提供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三是激发链接活力。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以改革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继续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和跨境电商深入融合。微观层面让市场主体收益、中观层面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宏观层面形成带动沿淮、辐射皖北格局,为蚌埠打造内陆城市多元化对外贸易通道增添活力。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记者:蚌埠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获批两年来,蚌埠片区如何围绕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蚌埠市副市长 吴永彬
蚌埠市交通优势明显,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蚌埠站是京沪铁路一等客站,京沪高铁蚌埠南站是京沪线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蚌埠港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已整体划入蚌埠片区。蚌埠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涵盖35个行业大类的工业体系,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获批两年来,蚌埠片区着眼带动沿淮、辐射皖北,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是构建“双基”特色产业体系。按照纵向延伸产业价值链,横向集聚产业群两条路径,畅通“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大力推进硅基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蚌埠片区硅基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7家(硅基新材料11家,生物基新材料6家)。片区硅基“三链一群”(新型显示产业链、先进光伏玻璃产业链、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和生
—128—
物基“四聚一素”(聚乳酸产业链、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链、呋喃聚酯产业链、聚氨基甲酸酯产业链和纳米纤维素产业链)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充分发挥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带动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抗熔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一批高水平联合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聚乳酸热变形温度和聚乳酸织物熨烫耐受温度改进研究”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十四五”首批、安徽首个、行业唯一的国家创新中心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和玻璃新材料高科技中央应用研究院今年2月揭牌成立;中粮科技、丰原集团今年7月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是激发制度创新内生动力。在微观围绕企业诉求、中观紧扣蚌埠发展、宏观围绕特色定位,以市场主体诉求为内生动力推进制度创新工作。现已形成14个制度创新事项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硅基生物基企业认证“绿色通道”制度等2个创新事项列入中国自贸试验区2021年发展报告。特别是一批金融创新政策在全省率先落地见效,实现了五个全省第一:一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内首笔经常项下优化单证审核跨境结算落地。二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内首笔错币种提款落地。三是丰原集团成为安徽省首家部署CIPS标准收发器的实体经济企业。四是安徽省首笔弱流通性货币跨境结算业务落地。五是安徽省首笔第三方担保方式办理的套期保值业务落地。
四是推进“一核多点”皖北联动创新布局。围绕打造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集中叠加联动发展优势,全力支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先后接待阜阳、淮北、宿州等地市代表团考察调研,接收亳州联动创新区人员跟班学习,通过强化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先行先试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促进区域联动创新开放,推动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创新布局。
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夏俊、程圆圆 审校:朱燕、张华玮、吴敏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