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茶道宣传册

其他分类其他2024-04-15
101

茶道

Tea ceremony

目录

茶道起源

The origin of tea ceremony

茶道简介

Introduction to tea ceremony

发展历程

history

人文影响

influence

茶道

Tea ceremony

茶文化是人类文化个组成部分,起源于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其独有的姿态和地位展现在世人面前。茶文化是以茶叶为主体,包含茶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是人文和社会学科的结合。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日常生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她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广义上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以茶为基原的、可继承、延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造物 是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的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茶文化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中国茶道泛指茶文化,包括茶德、茶礼、茶艺等,在品茶过程中,人们可以传播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Introduction to 
Tea ceremony

采茶,作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是整个茶叶加工质量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可能会有不同的采摘标准和方法,但基本步骤通常具有相似性。

1.选择合适的时间

春茶:通常在春季(如中国的清明前后到谷雨),此时新芽嫩叶品质最佳。
夏茶:夏季的茶叶通常品质较差,但适合制作某些特定类型的茶。
秋茶:在秋天也可以采摘茶叶,尤其是某些乌龙茶,味道会更加浓郁。

2.采摘标准

单芽:仅采摘顶端未开放的单一芽头,用于制作高级绿茶或黄茶。
 一芽一叶:采摘顶端芽头和紧挨着的第一片嫩叶,常用于制作优质绿茶和红茶。
 一芽二叶:采摘顶端芽头和随后的两片嫩叶,这是最常见的采摘方式,适用于多数茶类。

3.采摘方法

手工采摘:传统且常见,特别是高级茶叶,如西湖龙井,需手工精细挑选,保持叶片完整无损。
机械采摘:使用机械化设备,适合大规模种植场,效率高但可能影响茶叶品质。

4.采摘后处理

晒青: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放于通风良好处,让叶片自然萎凋,这有助于软化叶片,减少绿叶的草酸味,适用于红茶和乌龙茶制作。
固定青:特定于绿茶,通过短暂高温处理杀死酶活性,防止发酵,保持绿叶本色。

5.运输与初步加工

及时运输:采摘后应尽快将茶叶运送至加工厂进行初步加工,延误可能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分类处理:根据茶叶的大小、形状和类型进行分类,以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

6.质量控制

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产品,确保只有最佳品质的叶子用于后续的加工步骤。
评估:通过感官(视觉、嗅觉)评估叶片的质量,确保其满足制茶标准。
采茶是一个需要精细操作的艺术,每一步都影响着最终产品的口感和品质。通过精心采摘和妥善处理,茶叶才能展现其最佳风味。

茶叶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还有多种健康益处。茶叶的特点和品种多样,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香气和外观。

茶叶的特点

主要品种

茶树的树型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之分。乔木型茶树树势高大,有明显的主干,一般树高达3米以上,;小乔木型茶树在福建、广东及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栽培较多,有较明显的主干,离地20~30厘米处分枝;灌木型茶树树冠较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1.5~3米,无明显主干,栽培最多。

黑茶

经过特殊发酵过程制成,具有独特的地理标志和历史。普洱茶可以分为生普和熟普,随着存储时间的增长,其风味会逐渐丰富。

绿茶

未经发酵,保留了茶叶的自然绿色。绿茶香气清新,味道通常较为清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著名的绿茶品种包括龙井、碧螺春和日本的抹茶。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白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青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源于神农氏(旧石器-前221)

兴于隋唐(581-618)

盛于宋元(960-1368)

民国到现代(1912~今)

盛于明清(1368-1911)

闻于魏晋南北朝(222-589)

中国茶历史

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 毒,得荼而解之。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了解毒的特效药。

唐代开始,茶文化正式大范围普及。这一时期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茶的著作,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
在唐代,饮茶已经从宫廷贵族扩展到了文人墨客,成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研茶和点茶的技术,使得茶的制作和品鉴更加讲究。
宋代还流行茶赛,这是一种比较茶叶品质和泡茶技艺的社会活动,显示了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明清时代,随着茶叶种植技术的改进和茶叶贸易的兴起,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代取消了官府对茶叶的垄断,民间茶叶交易活跃。

清代茶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地方性的茶艺和茶俗,如功夫茶。
清朝的茶叶加工与引用习俗也有了很大改进。茶树种植技术和工艺革新,冲饮法代替了煎饮法。

茶道

当代茶文化

在当代,茶文化已经不局限于中国,它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崇,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茶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茶艺馆、茶文化节等形式的涌现,将传统茶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相结合,使茶道焕发新光彩。

一叶一世界,一界三千叶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在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方面仍起着积极的作用。经济上去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茶文化和茶道德的传播,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多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次。

古代中国的茶与外交

在中国古代,茶道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官府会通过举行茶会来接待贵宾,茶道作为一种礼仪的展示,体现了东方的谦逊与礼节。
茶叶作为贡品,也是外交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茶叶交流,加深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文化嬗变与传播

茶经《茶经》的编纂推广了茶的饮用方式和哲学意义,使茶道文化得到系统化的整理和传播。
   - 宋代的茶文化随着文人墨客的茶诗、茶画的流行而达到高峰,茶道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古画中无处不在的茶,
深深地渗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现代生活的调节器

 在现代中国,茶道依旧是家庭和朋友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泡茶、品茶来享受生活,减压放松。
   - 茶道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茶道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茶和茶道文化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各国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对茶文化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改造和适应。
   

 茶道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如静心、净化心灵的过程,被更多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倡导。

茶道与健康生活

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茶道作为一种静心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做是一种健康生活的调节器。
茶叶中含有的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使得茶饮料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茶道在古今中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交礼仪和文化传承上,更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中。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体现。

人在草木中,茶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 

一茶一语,不喧哗,不声张,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一泡苦涩,二泡浓陈,三泡甘香,四泡清淡

茶道

Tea ceremony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