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保持这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壹点号9月电子月刊《清泉录》请查收

 壹点号原创优质内容选读 

2021年5月刊

诗歌:

开篇

九月记忆

壹点号 李固国

天气见谅,空气里也有硬梆梆的声音
就如成熟的瓜果,
闻见香味
就能激起人的食欲,
简单而直接
一声声鸟鸣,回荡在
天高云谈的头顶,
如一脉山泉
在悬崖间跌宕起伏
黄昏,从土地的裂缝里
沁出清凉,
从此告别了汗流浃背的日子
开始了冷静、低调的生活

目录

01

02

03

人文时光馆

优秀征文展

影像纪录片

1

人文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壹点号 诗华视点

郭艾伦拒绝姚明一点也不意外
他是球员,不是工具和木偶

#爆款#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一周之前,所谓的姚基金慈善赛的球星名单上,郭艾伦的名字赫然在列,在男篮集训备战亚运会的情况下,郭艾伦几乎成为这项赛事唯一的宣传噱头。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周前才官宣了领衔“中国篮球明星队”的郭艾伦,竟然在一周后无故缺席了!如今的“中国篮球明星队”改由翟晓川领衔。换句话说,思考再三的郭艾伦,还是拒绝了姚明。在笔者看来,郭艾伦拒绝姚明一点也不意外,他是球员,不是工具和木偶。
  众所周知,男篮世界杯之所以兵败,很多球迷都觉得当初应该把郭艾伦带上,而后来的男篮亚运会名单,也没有郭艾伦的名字。虽然这两件事和姚明的直接关系不大,但当周琦遇到问题时,篮协几乎是倾尽全力解决,当郭艾伦被拒之国家队大门之外的时候,篮协做了些什么呢?
  如今呢,国家队去不了,所谓的表演赛却将其当成宣传卖点,还美其名曰慈善,我觉得郭艾伦做得对,球员也应该有自己的自由,不想去就不去,既然国家队都是邀请制,这种表演赛,可以接受邀请,也可以不接受邀请。至于与辽篮热身赛冲突的说法,哈哈一笑,其实一周之前就应该知道有赛程上的冲突了,不管怎样,支持郭艾伦继续从事解说职业。

点击查看全文

#生活#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流动的济南城——济南公交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有人说,一辆济南公交,是一座流动的济南城。想想这话有道理。你看,那么一辆公交车,远的要从城郊的西营村到燕山立交。到了旅游路也就进了城了,沿途经过龙奥大厦、转山隧道、洪山路、大经十路,一路也是绿树掩映,花开千重,高楼鳞次栉比。

  下了车所见人流也是摩肩接踵,很有天下泉城的烟火气息,这是从一辆公交上见到的城市景象,而且这还只是从南部山区来的人们,每天早上坐了325和326,到进城后自己务工的公司沿途见到的情景。冬天进城的时间早,到了旅游路满眼所见是天边灿烂的云霞,下午回家那会也会看到月上柳梢和满天眨着眼睛的星星。但是对于这些从郊区来的人们来说,他们更愿意坐着济南公交,看大美济南那些山山水水,看城市的那些公园和街景,听这座城市每天喧腾的人声,回到村里后绘声绘色讲给村里那些人听。
  一辆公交就承载了这么多的元素和风物人情,承载了这么丰富的叙事,说济南公交就是流动的济南城,是很有实证的。
  这还只是说的从郊区进城的公交。城区的公交呢!有远有近。远的从大经十路西头的西客站一直向东跑到经十东路,一个单程就得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那沿途的风景,你尽可以坐在车上赏心悦目的去领略。城里的公交行驶的速度不算快,特别是经十路的公交,停的站点也多,车次和车辆也多。有K115,K171,K202,因为我经常做,不用多想,就可以如数家珍。随便一辆公交你坐上,那感觉瞬间就是“随意春芳歇”,为啥这么说呢?

#热点#

琮琮莲莲宸宸不仅是亚运吉祥物
更串起杭州发展史

壹点号 吾球商业地理

  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叫蓉宝,很萌,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叫琮琮莲莲还有宸宸,不仅多了两个,而且还多了点嗲味。但这都不影响我喜欢它们。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蓉宝脱胎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只名为“芝麻”的大熊猫,事实上,琮琮莲莲还有宸宸也有现实的原型。琮琮,是来自良渚文化中的玉琮;莲莲,来自西湖及与它相关的爱情故事,而宸宸,则是杭州城北的拱宸桥。它的底下流淌着的,是京杭大运河。
  很多人从这三只吉祥物身上,看到的是可爱,是“亚运会”,甚至是拉动销售的生意。但我从它们身上看到的,是一部杭州的发展史。
  杭州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以及与西湖、西泠并称“三西”、“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还有一条钱塘江自西南逶迤而来,穿城而过,由杭州湾汇入东海。此江原名浙江,因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置钱塘县,遂有此名。据地质学家多次考证,今天的杭州西湖原本与此江相连,后来因地壳变化,方才与钱塘江逐渐分离,自成一湖。
  事实上,杭州的杭,古便通“航”,而在隋首次置杭州时,它也曾写作“邟”,而“邟”的本义,即是用舟船代替车马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水城。
  来吧,一起来我们家做客,和琮琮谈谈我们那深厚的历史,和莲莲见识我们这诗画江南以及那美好的生活,然后,精神饱满地投身到新一轮的竞赛当中。

秋天的风吹进诗词里

#读书#

壹点号 书香文阁

  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秋风把一树一树的叶子吹成花朵,铺天盖地,落叶似花,纷纷飘落。落叶纷飞又如蝴蝶,与天空在缠绵,把诗词吹进了心里。
  9月8日,是白露。这是一个美丽、灵动、富有诗意的节气。仿佛让人看到白色的露珠晶莹剔透,在秋日的阳光下珍珠般闪烁着光芒。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薕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一首最唯美的白露诗词。景美,人美,情更美。美妙的诗词,把人的向往带到了遥远的地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滴水虽微薄,圆润晶莹。但可以汇聚成江河,这是白露到来时,告诉我们的智慧吧。诗意浸染的白露时节,人们通常起早采集露水,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气仪式。玉露生凉,万物丰硕,听秋风浅吟低唱,吹来锦绣天地间的诗词书香。
  秋风知我意,解我意难平。秋风秋意一点一点积累成诗词,落在了字里行间。秋风清爽,也易让人悲秋。但是唐代刘禹锡写的《秋词》里,却一改悲秋气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刘禹锡经历了政治坎坷,经历巴山蜀水的凄凉,身心被弃,但是他却用无比豪迈的激情,写出了秋日美景,真正诠释了在逆境中,奋发进取如同秋天宽广辽阔的心境。
  千古一轮月,人生几春秋?月圆如画,月缺如诗。中秋节的月亮,如圆盘,把明亮之光挥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国同庆,阖家欢乐,秋天里经过的中秋佳节,是最美的遇见与相逢,是游子们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奔向家乡的归处的温馨家园,是流淌在心中温暖的亲情与美满。

感恩,我敬爱的老师

  从进入小学到中学毕业,我自己走过了十六年的日子。
  这十六年中,我接触过多少位老师?真的数不清了,有些只恍惚地记得模样,有些只笼统地记着名字,还有一些甚至连名字也无法记起。

#记忆#

壹点号 壹粉唐长老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但不管我记得还是不记得,你们都曾经陪伴我走过浑沌不开的岁月,像茫茫暗夜里的一盏油灯,用哪怕微弱的光照我前行,并温暖了我的记忆……
  上小学那几年,我经常肚子疼,只要一发作就疼得我哭天喊地满地打滚,娘带我去过不同的医院,吃过不同的药,但每次发作都得折腾七八天。
  每次发病,都是老师急急忙忙地背起我,把我送到家里,所以一想起老师,那暖暖的背总是第一个浮上我的心头。
  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老师背我回家时候的情景:我在他的背上疼得乱扑腾,他的两只胳膊把我紧紧地勒住,生怕我从他的背上滚下来,我哭着,用手掐他的胳膊,掐他的背——大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掐他,平时每个学生都很怕老师的啊——他被掐急了,也会停下来,腾出一只手来揍我的屁股,那种火辣辣的疼痛要比肚子的疼痛舒服万分。到了家,我是痛得浑身汗,他是被我折腾得浑身汗……
  整个小学的记忆,我很难想起学了多少东西,但我的脑海里却充满了一次次老师和同学背我回家的情景,想起在病痛的折磨下自己发泄似的哭号,想起老师放下课本走下讲台弯下腰把我抱起的情景,想起我趴在老师或者同学的背上一路扑腾着挣扎着的情景……

#纪实#

壹点号 文苇

  南新街在趵突泉南门斜对面,北起泺源大街,南至文化西路,西临上新街,主道是南北走向。
  街巷形成于清末民初,当年的济南老城在主城墙外还有一道圩子墙,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开埠后,后来又在圩子墙处增开了四处城门。南圩子墙外新建的齐鲁大学(1917年)为了和圩子墙内的齐鲁医院的教职员工来往进出方便,上世纪一十年代末期又在南圩子墙上新辟了一道城墙口,起名为“新建门”。新建门西侧的两条南北小巷就分别被命名为“南新街”和“上新街”。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济南老街巷系列——南新街

  最早的南新街,流传着一个“南富北贫”的说法,街道的南北以中间的丁字路口为分界点。新中国成立前,南新街南段住的或文人或名家,或买办新贵,非富即贵;而北段住的多是平民百姓,这些百姓多以送水、拉车或干点小生意为生,即便现在,做小生意的商户仍然多集中在南新街北段。
  挨着泺源大街的南新街北边是省卫生厅宿舍,是曾经的“沙家大院”,沙是指沙明远,曾做过国民众议会议员,还被冯玉祥聘为经史老师;北首现为山东省民政厅。
  从这条街北首泺源大街处往南走就看到了老舍旧居。位于南新街58号(原54号)这位置处于一个“丫”字形,再往南是死胡同,从此处往西再折向南,便到了文化西路上的齐鲁医学院,所以老舍旧居是个很僻静的地方。1930年7月至1934年秋初,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曾在这儿居住了4年。他曾这样回忆道:“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老舍在此院落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书稿毁于日军炮火)《猫城记》《牛天赐传》《离婚》,还有短篇小说《马裤先生》《柳家大院》《黑白李》,散文《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作品。

青果巷的精彩

#读书#

壹点号 老气横秋

  早先去过常州,记得有个红梅公园。因一片梅林得名。逢岁末年初,梅花绽放,火红一片,一派好景象。园中有个文笔塔,始建于南朝,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边上还有天宁寺,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均歇驾寺中。很值得一看。
  此次来常州有半日闲暇,再看什么,朋友引荐给我的是“青果巷”。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这是一个古街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旧称“千果巷”,据说曾是水果的集散地。因常州人发音“千”“青”近似,后传为“青果巷”。巷子不长,紧邻古运河,有所谓“河襟南北,街贯西东”之说。常州历史上没有什么大难。没有经历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大劫。后来的那些个运动,这里似乎也不是重灾区。大致因此,至今街巷旧貌和骨架仍存。虽无旧时桨声灯影般盛景,但洁净清雅,青砖粉墙,还留着“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韵味。
  青果巷又被称为江南名士第一巷。虽说“第一”不见得,但在这短短二三百米的小巷子里也确实出过一批名人。明清科举达人就有数十个。特别是嘉靖年间出了个大儒唐顺之,即唐荆川,名震一时,享誉后世。他的唐氏家族有八座宅院撑起了青果巷的半条街。后来城市改造毁了两个,其他基本还算完好。中共早期“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都是常州人,瞿秋白就在青果巷出生,童年时因家道中落,遗产纷争,被迫迁出此巷。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也是这里人,老宅子也还在,保存了些文物和图片。
  常州随处可见城市招牌:“教我如何不想她”,诧异,不知为何用这句有些情色暧昧的歌词。到了青果巷才明白,原来曲作者是常州人,常州有资格用这句歌词,用这句歌词对常州而言再恰切不过。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征文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壹点号 钟福生摄影

#大国小家#

拾粮散记

  每年农历五月,对我老家来说,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上年的秋粮差不多都吃光了,夏粮还没有下来。好多人家都盼着生产队收了麦子,每口人能分得那么三四十斤。
  生产队大田里的麦子割完,全部运到场院去晾晒打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麦地拾麦穗了,拾到的麦穗自然归个人所有。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学红随笔

  我五六岁时就开始拾麦穗,大都是奶奶领着我。奶奶踮着小脚,挎一个棉槐条子编的大筐子,我则挎一个竹条子编的小箢子,到生产队已经复收过一次麦穗的大田里,再次捡拾遗落的麦穗。有时候,找很长时间才能拾到一个麦穗头。五月的天气,气温已经达到三十多度了,在太阳底下待时间长了,全身出汗,脸和手臂都被晒黑了,不一会功夫这活就干够了,跑到地头,找个树荫凉地凉快去了。奶奶就会喊我:“快来吧,再拾一会咱就回家。”见我没有反应,继续说:“快来吧,麦子攒多了,给你蒸白面饽饽吃……”
  拾麦穗的次数多了,我也便有了一些小经验:生产队为了不误农时,在麦子快熟的时候,就在麦垄之间套种玉米等农作物,套种作物翻起的土,有时会不小心把麦穗压在土里,收割时也容易被忽略。如果看到一节麦秸露在土外,用手轻轻一提,往往会提出一个大大的麦穗。再就是路边运送麦裹子的毛驴车所经过的棉槐丛里,也会有一些麦穗被棉槐从车子上挡下来,隐藏在棉槐丛中,仔细搜索,也会有意外收获。
  拾回家的麦穗,放在磨台上晒干后,娘把它收到簸箕里用建筑用的砖头揉搓脱去麦壳,然后再双手端起簸箕,上下左右前后颠动,去掉麦壳,留下麦粒。

点击查看全文

#大国小家#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聚 餐

壹点号 崔新志

  小时候在东北,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亲在养路段上班,负责一段省道的养护,那时候是缺少机器的,全都靠养路工人一锹一镐完成,一年到头的忙,回家也没个准点。母亲是家庭妇女,整天围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转,还要参加大田劳动,母亲特别要强几乎不求告别人,一连几年都被评为劳动能手。

  这种情况下,一家人能够圆圆满满吃一顿饭都不容易,父亲经常在半夜回来,爷爷后来跟我说,父亲的饭都是热了不知多少回,这还是好的,有时候一个礼拜都见不到人影。所以家庭聚餐的快乐只有新年前后才能体会到。
  为了新年聚餐,母亲平时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总是留心一些野菜,把它们采回来腌制或晒干,这样新年餐桌上就会散发出野菜的香气,山蘑菇啦,香葱啦,还有爷爷从江里捞回来的鱼虾,家味野味十足。这时候等待父亲回来就成了重中之重,记得自己当时并不希望父亲在白天回来,他晚上回来才好呢,这样就没时间处理我淘气的事了,否则屁股早就开花了……母亲是很期待的,油炸鱼虾的香气一起,我就忍不住想偷吃一块,但往往是手刚伸出去就挨了结结实实一板子,母亲训斥道:“等你爹回来!”
  月上树梢时,爹终于回来了,先甩出一张钞票,让我和弟弟去给他买酒,村里就一家小卖铺,离我家有三道街远,守着小卖铺的售货员挺和蔼的,见人脸带笑,有时钱不凑手赊账也行。给爹买了东西后还剩点钱,我和弟弟商量买了自己的东西,无非是糖果摔炮什么的。等我们十几分钟回来后,看到爹妈有说有笑的忙碌着,就十分怀疑他们是不是趁我们买酒的空偷吃了东西。

点击查看全文

#大国小家#

一树石榴红又红

  院子里石榴树上又挂满了火红的石榴。
  八月里,秋风习习吹过,桂花开了,石榴红了。月夜里,细细碎碎的桂花在枝头吐香,石榴从墨绿的枝叶里探出头,如夜色里点燃跃动的小灯笼。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一粒微尘(孟宪议)

  那石榴树栽下时,瘦瘦的,弱弱的,同那时的小侄子一样矮小。小侄子托腮凝望,问我:“小叔啊,这树什么时候结果啊?我等着吃甜甜的石榴籽呢!”“你好好学习,一年年长大,有出息了,结的石榴都给你留着!”小侄子拍着手,一跳蹦起老高!
  小树和小侄子一年年长成了茁壮的模样。
  石榴树品种好,结的石榴个大籽满。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搭扶梯,一手轻托,一手巧剪,“咕噜”一声落入怀中,像个降生的小娃娃。剥开红彤发亮的皮,颗颗红籽紧紧挤抱在一起,汁水充盈,剥出来,如红珠,如玛瑙,如玉落珠盘……
  侄子学习优秀,高中毕业,一举被军校录取,后来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他戍守在莽莽草原,风吹草低,见群群牛羊埋头吃草,撒欢儿,奔跑。
  边关苦寒,有时难免想家。
  我发微信:侄啊,生活怎样?苦吗?家中一切安好,老人安康,小孩乖巧。你守边关,尽忠职守,国为大国,家是小家,守国为家,国泰民安!
  侄子回:苦是自然的。想起同龄人,难免有时失落,可是荣誊是至高无上的!看到身上的戎装,肩章,国徽,手中钢枪,备感无限荣光!守土守国,爱国,爱家,我等无怨无悔!

点击查看全文

#大国小家#

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大家吃着月饼,心里是无比的快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在这个节日也是无比想念家乡,想念远方的亲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月圆之际,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冷梅

  我想起了童年时的中秋,月到中秋,农家正是收玉米、刨地瓜的秋忙季节。刨地瓜可是一件让人欢喜的活儿,地瓜叶子有的已经蔫了,但地瓜秧却是很浓密,刨地瓜时先把地瓜秧翻到一边,露出一溜儿的地瓜土培。大人们开始用镢小心刨地瓜,不一会儿,那些红红的、大大小小的地瓜,就一个一个从地里刨出来,排在松松的土上面,等着人们收拾。地瓜刨出来,除了运回家一小部分,大部分就用地瓜刀削成薄薄的片,摆在地上,晒成地瓜干再收回家。大人负责削,孩子负责摆,那时候,地里一块块的地上,摆着形状各异的地瓜干图案,这些几何图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个时候,地瓜好多好多,地瓜干多到摆到晚上都摆不完。我记得那个中秋的夜晚,爸爸戴着一个大厚手套在削地瓜,不一会儿大月亮就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地里干活的人们陆续都走了,最后只有爸爸和我了,那晚的月亮特别明亮,秋虫鸣叫得特别清脆,老家人说那声音是“拆拆洗洗、搁到柜里”,秋虫声还伴着爸爸削地瓜的有节奏的“噌噌”声。天上那轮圆月好大好大啊,照着那么一片地瓜地,那些摆好的地瓜干,在月光下,泛着白色的光,如同下了一场雪。我凝望着大大的月亮,静静地想那月亮上面有什么?可住着嫦娥吗?那些树的影子,是不是桂花树?

点击查看全文

#大国小家#

青年担当

壹点号 国晓达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家国情怀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代杜甫心中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家国情怀;“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是清代黄遵宪望祖国东山再起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代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一代代地变化,却又一代代传承,直到如今,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序幕拉开,家国情怀也赋予了新内涵,我心中的家国情怀,就是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它看似虚幻,却又最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生命发展的轨迹和进程。
  谈到家国情怀,我们并不陌生。从个人的“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从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韩愈的“以国家之务而为己任”,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正是一代代中国人内心深处强烈的家国情怀,才使得我们的祖国千百年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从以上耳熟能详的诗词中,我们不难体味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可今天我更想说的,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年轻人,就应当胸怀宽广,志在四方,不因时运不济而悲哀,不因贫困潦倒而悔恨,不因大富大贵而忘本。于国于家,青年们都有着一种朴素却真实的情感,那便是家国情怀。因为我们的国家从来都不是处于盛世太平的温柔乡,如果青年人失去了对国家的忧虑,基于现实考量,是万万不可的。

点击查看全文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桔黄色月光笼罩着大地。漫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不由得又想起了小时候,姥姥做的各种各样的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枣泥月饼、咸肉月饼。每种口味的月饼都氤氲着故乡的味道。情溢心头,愿万家灯火中爱满中秋。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虽然离开故乡好多年了!最疼爱我的姥姥也去世了,但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浓厚,尤其是在中秋节快来临的时候。

壹点号 海岛寻梦·李瑛子

#大国小家#

爱满中秋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点击查看全文

  远离故乡的岁月里,再也吃不到姥姥做的月饼了。中秋节是思乡的日子,处处萦绕着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临近中秋,天上那轮橘黄色的月亮慢慢变圆了。借着月光,久久地凝视着姥姥留下的月饼模子,阵阵桂花香萦绕着我的思绪,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月光悄悄落地,秋风轻轻入夜。依然记得童年时光里,中秋节前,姥姥就会张罗着做月饼!慈祥的姥姥会做各种口味的月饼。我家隔壁的王奶奶也在张罗着做月饼。
  我家住的大院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军人和军人家属。隔壁王奶奶是南方人,她最拿手的是做鲜肉馅月饼。王奶奶做鲜肉馅月饼的时候,要先把调制好的肉馅包成包子,然后放进月饼模子里制成带图案的月饼,接着把月饼放进平底锅里放油煎至两面金黄色。煎熟的肉馅月饼香喷喷的,咬一口味蕾溢满了香味,真是太好吃了!在王奶奶家吃了几个肉馅月饼,几乎吃饱了。王奶奶又装好一盘鲜肉馅月饼让我带回家给家里人品尝。
  出生在大院里、成长在大院里的我,喜欢大院温暖和谐的邻里情。每年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女儿好好总是叫着要回到部队大院过中秋节,女儿好好也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Y·I· N· G · X· I· A·  N· G·  J· I · L· U·P· I ·A·N

枣城拾遗之峄地名泉话许由

壹点号 南山散人

“吉龙岛号”客滚船甲板上的风光

壹点号 台柱子说事儿

封底大片

清晨 我看到的顺泰北路

壹点号 五眼看世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周静 秦娟   监制/曹竹青

2023年9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