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汇友小伙伴世界读书日征文风采展示

期刊/内刊校刊2022-04-28
541

together

together

读书成就梦想 知识点亮汇友

的坚持

终将美好。

2022

世界读书日

-文-化-
成功之道
2022/04/23

炫出风采

征文集

一等奖获得者

      在圣经《旧约》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约瑟的小伙,被自己的亲兄弟卖到埃及当奴隶。面对这样的遭遇,约瑟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满腔愤怒,而是积极处世,专心磨练自己。不久,他便受到奴隶主的信任,开始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又遭人诬陷,皆因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而被关进监狱,身陷囹圄长达13年之久。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态度积极,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多久就

疫情之下,力所能及

湖北省域 荆门会员服务工作站 余汶博

     那么,当下有没有一件我们所有人都不能100%控制的事情呢?答案应该非新冠病毒莫属了。疫情发生至今已过三年,最初觉得顶多三个月就能结束,因为非典差不多就是三个月。后来发现不但结束不了,看样子可能得一年,一年就一年吧,忍着呗,不然还能咋样。

掌管了整座监狱,后来又掌管了整个埃及,成为法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这则故事被收纳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一章,它旨在告诉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应当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时刻秉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
       初读这本书时,我刚毕业参加工作,当时年轻气盛,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经常这山望着那山高。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多年之后再次重读这本书,幡然之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可谓是“如今尝过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积极主动”说起来容易,道理也不复杂,但真要融会贯通,却嘎嘎乎其难!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学会把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分成三层:一层是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包括自己的身体、日常饮食、规律的作息、以及心态等等;另一层是我们只能间接控制的,比如亲密无间的家人,我们都无法直接操纵他们的想法,只能以身作则地去影响他们;最后一层是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例如正在席卷全球的疫情、乃至每个人都无法预知的死亡。
      “积极主动”的核心在于,应当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间接控制和不可控制的范围里。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伯恩斯新情绪疗法》,里面核心的观点是“我们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由我们自身的思维认知所决定”,思维方式产生了偏差,无论如何调整心情都无济于事。书里面提到一个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思维偏差,就是人们往往把自己不能100%控制的责任,全部都揽到自己头上或推给别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客户最终能不能下单就不是我们100%可以控制的。订单完成之前,任何变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服务专员把成交失败的责任全部都揽到自己头上,等于无形之中给自己套上了一把巨大的枷锁,以致于怀疑人生。

世界读书日

然后到现在,疫情时不时地就会多点爆发一下,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很多人严重怀疑病毒会不会就这样一直存在下去了。伴随疫情而来的是经济加速下行,很多行业一落千丈,在这个高度分工、相互依赖的社会里,恶劣的经济形势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许多人变得悲观绝望,望穿了秋水,似乎都望不到疫情的尽头。有的人干脆选择了“躺平”,不再勤勉、努力和奋斗,能混一天是一天。 
      然而,结合“积极主动”这一原则,静下心来细细思考,难道我们真的是什么也不做不了吗?事实并非如此!疫情虽然是完全不可控制的事情,但我们依旧没丧失所有的主动权,我们仍旧可以把精力放到那些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上,并且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有哪些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两条:
      1、力所能及地保持身心健康 
      我之前有个同事,工作期间突发肠胃炎住进了医院。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声泪俱下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按时吃饭”。原来他平日里工作,每到午饭时间总被事情耽搁,导致吃饭的时间时而早、时而晚,很少在同一时间段内进食。早餐和晚饭都正常,唯独午饭的时间弄得很随机。刚开始他也没在意,直到突然有一天肚子疼得不行了,被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病因,说是没有按时吃饭导致的。
      这事把我们都吓得不轻,第一时间就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吃饭是否按时按点,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仅仅是午饭不准点儿,就能把人弄进医院,没亲眼看到之前,搁谁,谁都不会相信。 
      《黄帝内经》上说人要健康长寿,最主要的就是两条:一是作息规律;二是保持心情愉悦。简单的道理有时实践起来极为困难,单就作息规律这一条来说,估计70%的人都没法儿做到,尤其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熬个夜太正常了,年轻人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时间长了可能会被视为一种社会异类。真正能做到并坚持下来的人,却是实实在在地体验着那种由内而外的清爽,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满满的掌控感。

      疫情肆虐之下,不少人都会在家办公,没有了那种紧张的通程节奏,正是一个调整自己作息的好时机。回想一下,之前是否因为粗心大意,忽略了对自己身体的关照,趁着这段时间把这项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力所能及的完成好。周总理曾说过:“年轻人每顿饭的时间不要低于15分钟,才能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
      春归大地,夜短昼长,清爽的空气始于晨曦的第一缕朝阳;朗空如洗,一片澄碧,繁星点点映衬着浩瀚的夜空。唯山间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再严酷的外界环境,也剥夺不了我们对健康的追求和身心的享受,能放弃这些的只有我们自己。
      2、力所能及地复盘和学习
      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很多客户也陷入了资金危机,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业务。与其焦头烂额、盲目行动,不如稍微放慢一点脚步,趁这段时间好好复盘。总结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足,做得好是因为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好又是因为哪里还需要改善,下一阶段的工作又应该如何开展,目标和计划该怎么调整和实施。
      《稀缺》这本书里说,影响人们自我提升的关键,在于留给自己的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势必导致在其他事情上,精力投入不足,这也是复盘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之一:及时发现被忽略的盲区,调整自己的精力分配。有的时候慢下来,是为了下一步跑得更快。
      荀子在《劝学》一篇讲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以学也!“复盘完后,之前不曾被注意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或看书、或请教、或培训学习,直到将问题克服,自我的能力也在这期间得到了升华。只有发自内心的疑惑,方是我们求知的动力,而自我的学习恰恰也是可以直接控制的范畴。
      小时候很反感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学习是小孩子的任务,大人们不用学习”,殊不知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人生哲理。商汤王在自己的澡盆子上刻了几个大字“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人体的细胞每天都在大量分裂,老细胞不停死去,新细胞源源不断产生,身体

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大脑里的思想认知没有及时跟上,还停留在很久以前的水平,搞不好就会“人格分裂”。唯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了解出现在自己视野里的新事物,才能及时刷新自己的认知。
      我之前有一名同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和他一起出差,共同乘坐一架航班,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我刷完了一部美剧,而他下飞机后却已经读完了一本书,还密密麻麻地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我非常震惊,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平时工作很忙,只能抓住一些空余的时间来学习,时间长了慢慢就养成了习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在他的脑海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越学越如饥似渴,那种脑海中知识交汇的感觉,就像是翻滚的波浪,令他澎湃不已、酣畅淋漓。后来我了解到,他的这种学习方法,叫作抢占式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明显,日积月累然后就会在一个点上突然爆发,那些学习到的知识和思想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能给予巨大的帮助。
      如今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触手可及,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可以观看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正如上文所说,自我学习是一件可以直接控制的事,能制约它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哪怕每天掌握一个小知识,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都可以告诉自己这一天没有虚度。
      除了以上两条,因人而异,我们还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还有很多。总得来说,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上,并力所能及的把它们做到最好,这种激烈的思维转换并非人人能及,毕竟把责任推给他人或外界要容易得多。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自己营造出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尤其在疫情影响巨大的今天,要多做正确的事,等疫情结束了,不断见证历史的同时,恍然间也会发现自己有了巨大的改善。
      引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一句经典:“愿上天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看到书的名字,便知道这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书籍,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未曾有过的启发。
      大多数人都知道需要包容与自己不同之人,包容与自己相悖之事,却通常找不到包容的理由和方法。本书以星云大师和刘长乐的对话形式告诉我们,如何包容万事万物。

读《包容的智慧》有感

财务部 贾平

世界读书日

二等奖获得者

      书中开篇写道:对于立场,意见不一样的人,我们应该心生欢喜。当我们遇见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是极力辩论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他人所站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从另一个角度,他们也是对的。正如书中提到的,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今天我们听到的观点,也许在明天于我们自己就会有所启发,也许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也会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尊重别人,包容异己的观点,包容异己的文化,在包容中不断觉悟,正像星云大师说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书中这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拿得起放得下。譬如一支笔,写字的时候握在手中,便不觉得多余,当你需要搬东西的时候,这支笔还在手中,便是有些多余了。这是最直白的“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漫漫人生路,并没有写字、搬东西这般简单。对于名利的放不下,生活就在名利里打滚;对于失恋的放不下,生活就在分手中挣扎;对于金钱的放不下,生活就在金钱中不得安宁。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得到和失去也许只是一念之差,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也未必能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人生是一场修行,品德的养成、人格的升华,都是这场修行的必修课。
      

      名誉、金钱、权利……逐渐充斥着当今社会,这些也成为大多数人的追求,为其终身奋斗。殊不知,名誉、金钱、权利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切只不过是为生活服务的附属品,而当大多数人为其所累的时候,我们也不知不觉得加入到这个行列里面,然后叫嚣生活多么累多么苦。生活被物质充斥着,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这里来为了什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星云大师说:“一天当中,我们起码应该享有十分钟的宁静,让精神有喘一口气的闲暇,有一个可以让阳光照进来的间隙”。嘈杂的生活,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当我们沉静下来之后,才能真正的面对自己,面对遇到的问题。
      万物皆有道,成事先立人。我们应该学会包容,懂进退明得失,永葆初心,才不会患得患失。

二等奖获得者

做难而正确的事
——读《详谈左晖:做难而正确的事》有感

广东省域 韩凯华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详谈左晖:做难而正确的事》一书,收获很大。左晖是贝壳的创始人、链家的董事长,2021年因病去世。虽然左晖已经不在了,但他及团队20年来的选择和坚持,让人感动,留下的精神也让人受益良多。现在简要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笔记和体会。

       体会1: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我始终认为,很多正确的有价值的事,做起来都不容易,过程会很难很艰辛。自己做建工保险这几年感悟特别深,从初期在开拓新区域时面对主管部门的质疑和不同意见,在开拓新业务时面对竞争对手的排挤封杀和客户的挑剔,到后来得到政府和客户认可,其实都在证明,我们做这个事是对的,只是过程会很艰难很辛苦,但是总体方向趋势是没错的!我们一定要务实和坚守,奉行长期主义,把汇友当作终身的事业来做,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畏惧。中国有句古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们当下的状态。

       体会2: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他的一生嘱托《心》这本著作中,也反馈强调他的“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善良的动机能引导事业走向成功。我们建工保险是给客户提供价值的,能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性,用积极正向的态度服务好客户,成为有尊严的服务者,然后市场会给我们正向的反馈,从客户手中获得激励自己的回报,形成正向的闭环反馈。在企业,没有人是雷锋,只有自己的价值得到对等的激励和回报,这种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才能持续产生价值。

世界读书日

      体会3:秉持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客户至上,诚实可信,团队作战,拼搏进取” 是左晖和链家坚持的价值观,客户至上是用专业力创造价值,诚实可信是用自律心守护价值,合作共赢是用经营观成就价值,拼搏进取是用方法论促成价值。
      我发现好公司的价值观都有个共性,就是——向善、向上,只有不断的向善向上,并持之以恒,公司才能不断创造价值,员工才能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去,作为行为准则而不是喊喊口号,坚持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决定我们走的更远更久!

二等奖获得者

      这本《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勒庞的著作,作者一开始就对群体心理的观点提出了极为鲜明的预知:“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这个预言功能极具讽刺意义,对种族和政治社会制度的关系都有一个精辟的认知。

乌合之众,芸芸众生

济南会员联络处 张至纯

世界读书日

      第一卷中提到的群体心理,关于群体的特征和道德观,勒庞都做出了精准分析,比如轻信与单纯,偏执和保守这样的例子。他提出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我觉得这和我们国家古代“水可载舟,亦能覆舟”的理念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段分析不可避免的印证了当下社会群体大部分人恃强凌弱的特点。然后勒庞开始涉及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观念大致是说,无论是什么观念,只要披上了形象化的外衣,群众就会接受和认同这个观念,所以群体总是落后于哲学家好几代人;关于群众的推理,则会有普遍化的情况出现,最大的例子就是微博和论坛上的“键盘侠”,不去追究事实本身,只摘取了表象的简单相同点加以放大,然后得出一个自以为正确的结论去大肆传播;然后是群体想象力,这里说到的群体想象力十分敏感,我认为这一点和前面的推理意思大致相同,是无法分开探讨的。
       到了第二卷,勒庞开始叙述群体的意见与信念,包括信念形成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群体领袖的动员手段,以及牢固信念与多变信念。在此,勒庞提到了中国,但很可惜是反面例子,他说中国民族在习俗中过于牢固,像中国一样变得没有改进能力,与之相对的是英国与古罗马,他们保留着过去的制度,同时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点改进。然后是教育的作用,勒庞认为很多人过于夸大了教育的作用,甚至在不良引导上弊大于利。
      而后是群体领袖,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因为群体会丧失一定理智,所以人们会本能的转向一个具备人们理想中品质的人,领袖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强大,只是他能更好的带领群众。同时他也必然明白群众心理的低劣和可利用性,及煽动、利用其心理的方法。国外不少毒枭也是利用了这个群体“领袖”的概念,并且掌握的比真正的领袖都要牢固。历史上的党派之争,革命事件,近到这些年的各类网红食品大排队事件,都是很好的举例。本

书虽然有些地方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做批判,但在1895年,作者就能提出许多至今仍不过时的观念,影响了许多著名政治家,也可谓影响深远,值得一读。所以人一旦陷入到一个群体中就会丧失一定的判断力,而群体又是极其容易波动的,所以关于“乌合之众”这个词语,比起贬义词,我更觉得它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在读这本书的我,又何尝不是乌合之众的一员。

《价值》摘录

 信保风控部 胡思峰

      一位证券投资从业多年的朋友闲暇之余送了一本书,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价值》,黑底黄字,简约而更显底气。通读全书,作者围绕高瓴是如何寻找、创造并获取价值的而阐明最本质的“价值”是长期主义,是支撑价值的核心理念。选择比努力重要,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重要。在遥望诗和远方的同时,如何挺过眼前的苟且?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同时,如何找到内心的秩序

二等奖获得者

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同时,如何找到内心的秩序?作为投资外行,在此摘录了书中自我感觉凸显价值的部分语句,作为后感分享:
      “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狭隘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一个商业机会,不应看它过去的收入、利润,也不能简单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入、利润,这些纸面数字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全部。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给社会、消费者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市场永远在波动,而我们却一直在“特立独行”地研究、学习与判断。价值投资需要做的基础研究很多,以至于我们无暇猜测市场的潮起潮落。
      我们从不相信运气,因为无论是概率验算还是神灵保佑,似乎都不管用,我们相信的是长期理性,理性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世界读书日

      完全可以用一级市场的长期思维来理解二级市场投资,也可以用二级市场的观点来复盘一级市场投资。其实,在广义的价值投资范畴中,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没有实质差异。
      作为投资人,就需要在无数诱惑下更加专注,不断扪心自问什么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的事情才能做。同时,不用强迫自己在好的机会出现之前去做任何事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品质是投资选择的基石,而品质通过一个问题即可辨明:时间是不是你的朋友?真正高品质的公司,无论在怎样起伏难料的经济周期当中,其地位都固若金汤,可以实现持续性的增长和繁荣。
      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只有在更少、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的最朴素的方法。
      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这种研究精神和思维模式,会形成一种正向循环,让投资人的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扎实有力,并不断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独立研究更加强调判断和结论不能建立在感性、个人知觉抑或概率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理性、系统的分析和客观检验的基础上。在研究过程中,投资人需要分析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访谈管理层和公司员工、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行业报告,但这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往深处想,找到数据背后的底层因子,并且这些因子应该是科学的、有意义的、逻辑上严格自洽的。
      理性、客观的分析不等同于完全信任数据,要透过数据理解其背后真实的原因,不仅要看“数”,还要看“路”。投资人要对投资机会有基本的定性把握,认识到并弥补纯粹的统计数据的缺陷。
      对于数据,我有这样几个理解:第一,数据不等同于真相,真相往往比数据更加复杂,研究人员需要看到的是具象化的真相,而

不是抽象的数据;第二,数据本身没有观点,研究人员不能预设观点、只喜欢那些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第三,数据不一定永远有用,不同情况下,一些曾经有用的数据可能不再有用,需要找到新的指标。
      投资人不应以找到数据呈现的规律作为终点,而是要把数据反映的规律作为研究分析的起点,拷问自己对数据背后真相的理解,始终享受在对细节的抽丝剥茧中发现真理的乐趣。
      在我看来,长期主义不是结果,而是所相信的理念能够穿越时间,不会被过滤或淘汰。人们更习惯于关注当下。然而,真正有效的研究往往是长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其实,市场低潮期正是投资人直面内心的最好时候,让你真正去考虑谁是最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持续放大优势。同时,外部环境不佳的时候,往往也是真正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的时候。
      在复利的数学公式中,本金和收益率还只是乘数,而时间是指数。这意味着,伴随着时间的拉长,复利效应会越发明显。一旦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就不会在意一时的成败,因为时间创造的复利价值,不但能让你积累财富,还能让你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获取内心的宁静。
      很多时候成功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没有做什么。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
      投资中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做投资非常重要的是时间管理,把时间投入到怎样的问题上和怎样的人身上,是决定投资能否成功的基础性因素。
      要研究大的问题,追求大问题的模糊正确远比追求小问题的完美精确要重要得多。

      选择与价值观正确的长期主义者同行,往往能让你躲避许多重大风险,并获得超预期的回报。
      我们对待研究的态度是敬畏而谦虚的,既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索,又花了很多时间在复盘,提高对事物认知的深度和边界,努力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而不是展示自己有多聪明;既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又对所有的结果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自觉地去检验前次判断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判断错了,就立即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预期。
      有些投资人只在很少的项目上赔过钱,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研究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基于一时的话题炒作、不陷于市场的情绪变化,同时又不受制于思维的僵化保守,所有的投资决策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这样的投资也不会在市场陷入低谷时说崩溃就崩溃。对于投资人而言,底层思维中必须包含经过时间检验的价值观。
      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
      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我的风控理念比较关注企业家的为人,能够聚人,可以财散人聚,注重企业文化和理念,懂得自己的边界,不断学习,并且目光长远、想做大事,拥有这样的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更容易与我们契合。
      看组织,还要看能否从强大的文化与价值观中孕育出优秀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决策机制与管理流程等系统能力,能否让产品更优质、服务更人性,能否把个人能力升华为组织能力把事业部能力转化为集团能力,等等。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价值投资由单纯的静态价值发现转而拓展出两个新的阶段:其一是发现动态价值,其二是持续创造价值。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投资人需要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一定要克制住不愿意错失任何好事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我认识的所有优秀投资人,都能从投资这个行为本身获得职业的幸福感、满足感。对于他们来说,赚取投资收益与其说是拼命要完成的任务,不如说是水到渠成、下自成蹊的结果。整天为了收益疲于奔命的人,到最后可能颗粒无收;而心无旁骛走自己的路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大的回报。
      投资一方面是对真理的探寻,探索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是谋求心灵的宁静,观照内心世界。外不能胜人,内不能克己,投资恐怕难以成功。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客观地拷问自己是否尊重了事实和常识,形成的见识才是自己的。而且,这样的见识会转化成智慧,并会随着时间复合式增长。
      独立思考更加强调不能盲目信任自己的经验,不能有认知上的偏见。许多投资人喜欢复盘,总结过去的得失经验,但习惯用很老旧的经验去解决当前的问题,或者干脆简单机械地套用刚刚积攒的经验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其实比不积累经验还要可怕。很多人会避免犯相同的错误,但如果只是盲目信从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地犯新错误。
      当发现现实总和自己所坚持的原则冲突时,就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既有条条框框又能灵活处置的缓冲地带,即在追求严谨和规律的同时,保留一些感性的出口。
      要坚持在预测前进行严谨分析,同时又要承认未来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对未来的判断应始终保持合理的怀疑。不要高估当前的增长,也不要低估未来的成长。

      许多公司从财务报表上看都是在增长,但是有的公司是真正地内外兼修,而有的公司只是处在风口”上,利润报表的增长和这家公司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受到当时商业周期、经济环境的影响。
      人们经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千里马也不常有”。《韩非子》中有句名言,“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千里马不常有,而驽马常有,相比于日日鉴定驽马的人,只鉴定千里马的人就得不到持续的训练;而反过来,鉴定驽马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何为千里马。
       即使是再伟大的投资人,犯错误也是必然的,能否把犯错误的代价控制到一定的损失范围内,在风险与利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恐惧”“贪婪”的两难抉择面前保持平常心,是甄选成熟投资人的关键。
       在价值投资过程中,选择好的创业者、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则虽远亦至;格局小,则虽近亦阻。
      我们对创业者、企业家伟大格局观的定义……第一,拥有长期主义理念,能够在不确定性中谋求长远;第二,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在持续创新中寻找关键趋势;第三,拥有专注的执行力,运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极致;第四,拥有超强的同理心,能协调更多资源,使想法成为现实。
      优秀的创业者能够不被眼前的迷茫所困惑,他的内心是笃定的,他所看到的长期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横跨或超越自己的生命。在接纳新事物和迎接挑战时,他们既享受当下,又置身于创造未来的进程中,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包容。坚持初心就是关注自身使命和责任,在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之间,做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选择。

      运气总是飘忽不定的,拥有长期主义理念的创业者,本质上是具有长线思维的战略家。他们往往选择默默耕耘,不去向外界证明什么,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情做得久了,就成了他的核心能力。他们会重新定义因果论,重视客户的价值主张是因,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因,完善组织运转效率也是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很好的结果。

      最后,回到这本《价值》,作者从寻找价值、投资哲学与修养,再到创新框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我们不能按图索骥,作为读者,我们在探索自己的人生投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价值投资人,时间、精力、追求和信念,这无数种选择,都关乎对自己人生的投资。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回归内心的从容。坚定内心,与伟大格局者同行,去做难而正确的事,而不是别人都做的事。希望下一个读者在通读《价值》之后,用属于你自己的感悟方式把书中的内容敲成碎块,层层剥离寻觅,或许你会发现,散落出来的每一块拼图反倒闪着悦目的光泽,给与你更深刻的阅读与思考价值。

三等奖获得者

蛤蟆的油

济南会员联络处 刘畅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
      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爱哭鬼,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
      黑泽的电影,往往都很长,比如《七武士》就长达220分钟,《罗生门》也是如此。然而《蛤蟆的油》却短小精悍,短短两百多页涵盖了黑泽明近七十个年月,直到最后翻到“到《罗生门》为止”我甚至不想看下去,因为看完这些就没有了。写《蛤蟆的油》时黑泽明六十八岁,对于一个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在这个年纪上应该有丰富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回顾,而材料越是丰富,剪裁越难,从这个方面我才能体会到,黑泽明的艺术功力有多么深厚。
      令我惊讶,一位世界著名的大导演的自传的第一页的第一个故事竟然一个洗澡盆,黑泽明一定是个敏感的人,和他的电影一样,这本自传也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从第一章到第六章,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没有花哨的语言,也没有耀眼的技巧,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本自传比我读到的许多小说都更加吸引我继续读下去,一个老人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与一位老人促膝长谈。
      谁又能想到,未来的大导演黑泽明在童年竟然被人称为“酥糖”。那时候他是个身形瘦弱、智力发育迟缓而且爱哭鼻子的小鬼。在别人眼里是“运动神经为零““皮肤白皙,女里女气”的,别人认为和他在一起有一股“说不出的酸甜之感”,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和姐姐们玩翻绳类的游戏,那还是他在军官父亲的要求下,练习剑道、游泳和书法,顽皮的男孩子自认为很有少年侠士风采,可是却连引体向上都做不到。黑泽明在自传里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儿时琐事,他回忆到的这些片段,以及儿时好友给他的启迪都让人觉得黑泽明的童年似乎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一个被同

世界读书日

学孤立的娇弱如女同学的男生。多年以后的某日,黑泽明看到影片《被遗忘的孩子们》中某个有特殊障碍的孩子被孤零零地安置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尘封已久的混沌童年记忆如同大河,带着遗憾和思念奔流而过。
      说来惭愧,在看这本自传之前,黑泽明的作品我也只是看过屈指可数的几部,但是比起这位闻名世界的大导演,书中不断摸索这前进的小黑反而更加吸引我。他在书中提到自己因为家境和生活不得不强迫自己写出剧本卖钱,又是如何和朋友植草圭之助打闹着共同前进。而当他面对自己所怀疑的更丑陋的部分,他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老老实实写了自己,也许黑泽明正是想用内心的一丝向光性,吓出自己的“油”,也是一位老人一生所得到的经验,能够治疗我们接下来会被社会折磨出的伤痕。
      看完这本书我只用了一天,我用了一天的朝阳、正午和夕阳去拾取黑泽明六十八年所吓出的油。“自传”一直是我比较排斥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自说自话有时候看来十分无味,尤其是还有很多自传带有说教性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黑泽明不是这样的,他从未劝诫过后人什么,也不曾指责晚辈哪里做的不好,就像是,冬日雪山,一壶热茶,我和他围着火炉,他告诉我这一生下来,近七十年的故事。那些令人发笑的,让人感动的,使人遗憾的,他喝一口茶,讲一个故事。我看这本书就是如此感受,我不是黑泽明的粉丝,甚至对他不甚了解,而读完这本书后,真诚的生活究竟是否值得令我思索至今。

三等奖获得者

读《三毛全集》有感

宿迁会员服务工作站 胡冶

      不出意外,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三毛这个人吧?三毛有两个,一个是三毛流浪记而我想说的是另一个是我最爱都作家,三毛。
      三毛本名陈平,是我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一生放荡不羁都三毛将自己的一生都写在了她散文集里(我更加愿意称为日记),虽然她的一生只存在了短短都47年。

世界读书日

      我热爱三毛,不仅仅是热爱她都文字。更加是羡慕佩服她精彩都一生,短暂而又精彩。至死不渝都爱情,亲密无间的友情,开放温柔的亲情,死而后生的沙漠体验,失去爱情的黯然神伤……上苍给了她最快乐的时光,之后也毫不客气的夺走了她爱人,拥有了全世界的却再也找不到快乐,最终将自己献给了上帝。
      三毛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开明的家庭,陈懋平其实才是她最初的名字,小时候因为懋不会写,被老师狠狠的羞辱过,便自己更名陈平。上世纪这么开明的家庭怕是少有了吧?不,即便是现在这么开明的家庭也怕是凤毛麟角了。优异的家庭条件,开朗的父母,以及敢爱敢做的性格,以及热爱生活的心态造就出了这样以为伟大的作家。
      在众多的散文集中,《撒哈拉的故事》里面的故事让我喜爱万分,里面有一个故事,描写三毛好奇在这一生只洗三次澡的国度里,洗澡堂怎么洗澡的。偷偷摸摸偷看洗澡堂被抓住了,随口便说出来自己日本人的事。还有妈妈来看她时,第一次闻到骆驼三毛描述味道为:男人下体三天不洗澡的闷骚味的时候,花甲之年的妈妈老脸一红的描述。三毛在沙漠中捡到一条项链,自此厄运不断被诅

咒的故事。以及她的挚爱荷西意外去世,失去自我的描述,等等。各种稀奇古怪,各种趣味闲谈,三毛的文章没有繁杂的辞藻,没有大是大非,没有惊骇世俗的故事,但每一字都充满这感情,每一份喜怒哀乐都会直达你的灵魂。让我仿佛是在阅读在自家阁楼翻到祖奶奶的古老日记一样,这故事距离自己很远又距离自己很近。阅读起来让人忍不住的翻页,忍不住的捂着嘴巴偷笑,随便翻到每一篇,每一页都可以直接阅读起来,不用联系所谓的上下文,每一段话都可以吸引着我去阅读,根本停不下来,也根本无法做到不爱上三毛这个女人。
      我不敢多写三毛的爱情,太过于梦幻又太过于悲伤。,三毛的荷西的相遇发生在不可能的故事。三毛与荷西初识于马德里,彼时荷西只是三毛所读大学附近的一个高中生,而三毛因为两人的年龄差对向她示好的荷西没有任何想法,荷西在三毛强硬的态度下不得已停止对她的追求。但是命运让她在六年后又与荷西重逢,还是那份持续六年的爱让他们相爱相拥。这怕也只能是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故事吧?多么梦幻,多么美好呀!可是命运再一次捉弄她,三毛邀请荷西一起前往西属撒哈拉沙漠,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活出了最快乐的日子,可荷西却在撒哈拉沙漠西部海边当潜水员时候意外去世了。《梦里花落知多少》这就是写了荷西去世之后的故事,我只在第一次看合集的时候看过,认识我老婆后,她曾送我一本,至今我也未敢反动,现在也放在书架上,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太过于悲伤,太过于孤独,泪流满面,不敢面对。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由的灵魂,或许你的灵魂被困在这无奈的躯壳里无法去追求自由,又或许你的生活也活着像三毛那样正在追求自由。但我相信我们都是自由的灵魂,让自由的灵魂去追随者三毛流浪吧!灵魂与灵魂的碰触更能给予我们追求自由的心。
      读读三毛吧需要让我们知道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命,平凡的生活一样可以用平凡的文字活出不平凡的一生。

三等奖获得者

追光者

漳州会员服务工作站 韩丹婷

      梦想这个美好如幻觉的词语,曾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的作文本上,而小时候的自己咬着笔头,写下一个又一个言不由衷的职业:医生、老师或是宇航员。现在想想实属是有点天方夜谭,笔迹深深浅浅地落在纸上,恍若一场半真半假的梦境。

      而长大后的自己甚至都不敢谈及所谓的“梦想”。因为实在是跟自己想象的太不一样了。但至少我是幸运的,自从大学毕业就到了汇友工作,那时的我虽然还未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却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我并不喜欢像社会工作者身上的那股神经质……相比起来,我想要充斥着烟火气的生活,吵吵闹闹,芜杂烦琐,就像普通的上班族那样。”我现在正在经历着,我觉得是幸福的,与其跟一开始期待的一样,一步登天的梦想,远远不如现在来得踏实,因为我一步一步在前进。虽然我走得很慢,但我希望总有一天会抵达星辰大海。
      一年多过去了,学习到的不止止是工作方面的知识,团队的凝聚力促使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在公司里,我们会一起探讨工作,一起联手谈下业务,一起去与所谓的政府官员理论个真理,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聊八卦,一起种花花草草,何尝不是在感受着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生活中最不可缺的是学习,学习是一门重功课,坚持下去的动力,是我觉得自己在做正确的事,而我所拥有的的一种东西,叫作坚持,我坚定,坚持足以和天赋抗衡。
      学习是日积月累这样的一个过程,一旦找到了舒适度,你就会乐在其中。而我从未放弃读书,我喜欢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舒展,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好友分享各种知识,读一本好书,交一位好友,真是乐此不疲。
      汇友这个大家庭给我带来太多的成长,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厚积薄发的光芒,会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流露出来,无法掩饰。成长自己,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是最有力的助力。虽然我走得很慢,总还算走在懵懂者的前面。
      最后,愿你我都是不落的星辰。

世界读书日

心怀梦想·力致远方
与汇友携手同行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