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花开的声音(第十三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3-07
665

花开的声音

JFLS 恰同学嘉少年  608班

第 十 三 期

    记录成长,这是JFLS 608班的智慧舞台,这里有孩子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花开的声音

第 十 三 期

1、五月初五赛龙舟
2、龙飞年开——舞龙
3、村里的春节
4、二人转
5、祭祖
6、湖南的年味
7、过小年
8、家乡的风俗
9、家乡的美食
10、江西的民俗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目录

五月初五赛龙舟

龙飞年开——舞龙

  “喜庆锣鼓敲,龙腾天门开。”淮河南岸便是这样的热闹。舞龙可谓是安徽人的精神支柱。龙儿飞、棍子摆、彩带扬,这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闪烁着淮河南岸任何一簇乡人。
    提起舞龙,每逢春节我都会脑中一热,迫不及待的就想去看。舞龙可有意思了。春节的青龙,每当骄阳当空,便拖着十几米长的身子飞扬在广场上。鼓手、唢呐手都集聚一堂,所有人都会闻声赶来,广场上立刻就热闹非凡起来。看,那龙挺着身板,瞪着那大眼珠子,炯炯有神。龙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龙须粗壮更是威武的象征。
    龙舞起来了,四十多号人摆着龙。只见龙眼向上瞪着彩云,追逐着彩云上的宝珠。四十多人仿佛是龙登天梯,龙爪飞舞,像那暴风雷雨袭冲过来。龙尾摇曳,似那彩丝袈裟飞扬于白云日宫。龙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摇摆天上,发出震耳嘶吼,仿佛要把那宝珠破碎。龙身下的人不停地变换动作,龙也尽情地摇晃,仿佛跳着东北的秧歌。紧接着又霸气侧漏,鼻子似冒着黑气,遮天蔽日,呼风唤雨,仿佛日月星辰都得依偎在它怀里。龙须像一根根鞭,抽打着天门,诉说着自己的不满。四周人群齐声欢呼,轰轰烈烈。唢呐声翻涌,龙头鼓愈演愈烈。原本死气沉沉的广场,一下子便变得容光焕发,似乎它也感染上了人们的精气神,在为舞龙喝彩着,歌唱着。整片淮河南岸都翻腾跃起,为舞龙伴着奏。……
     舞龙后的广场,也不复以往的平静。庆祝的声音仍飞舞在整个广场上,人们都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舞龙结束了,代表的是年开欢跃了。之前的“风浪”也都被舞龙的一声声龙吼震慑住了。舞龙,是精神的泰山,是欢愉的盛宴。
     有些时候的舞龙,那场景更是一绝。舞龙的时候,还会配上一只金凤。淡金的凤羽,闪光的龙鳞。龙凤相舞,真是太有意思了!
     啊!家乡的舞龙,你已经成了我心头思绪的源泉。你像那奔腾的海浪,奔流不息。又像那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沉醉着家乡人的心。
                                                       张昊扬

五月初五是农历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在南方如广东等水乡地区会举办一项意义重大的比赛——赛龙舟。
万江,是我的家乡,也是大名鼎鼎的水乡城镇,听爸爸说,每到端午节,全城镇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来到东江河畔观看被喻为东莞第一景的万江龙舟比赛,可见这个赛事对人们的影响有多深了。
可是,赛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故事还要从春秋战国说起。故事发生在楚国,当时楚国实力日益下降,而且几代还都是昏君,不仅饮酒作乐,而且听信小人谗言。屈原作为一名爱国的大臣,当然不能熟视无睹!他天天上奏,想要再救一下这个一蹶不振的、无可救药的国家,可事与愿违,忠言逆耳!其他大臣开始排挤屈原,连君主也慢慢讨厌他,导致屈原被贬去很远的地方。后来楚国国都被秦国攻占,屈原预见楚国将灭,回天无力,写下《离骚》,并投身汩罗江中,以身殉国!人们在江上划舟追赶拯救屈原,但还是无果,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进行龙舟竞渡比赛。
我曾经也看过赛龙舟,那是在很小的时候,我爸背着我站在一个小平台上看龙舟,一开始,人山人海,啥也看不见。后来,随着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小到大,龙舟也慢慢驶来,我也看见了龙舟的样貌,前面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五彩斑斓;船身狭窄,像一个长长的瓢,两边都坐满了人,后面有一条长长的龙尾,并插着各个队伍的旗子。船上的运动员都整齐划一地挥舞着手上的船桨,整个龙舟就好像要跃出水面,腾空而起的样子。所有队伍都争先恐后,大家都不甘示弱,无论是船上还是岸上,大家都铆足劲,为自己的队伍加油呐喊!这就是龙舟的魅力所在吧!
可是,近三年因为疫情再也没有开展比赛了,希望在今年能举行赛龙舟,能再体验一次锣鼓喧天的气氛,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万江,看龙舟比赛。
黄卓轩

二人转

二人转

年少的日子里,过年总会让心中滥生出几许小欢喜。
湖南的小村庄在过年时比以往都热闹,村里有敲着锣打着鼓的拜年队伍。大人们都穿上新衣裳出来一起迎宾。他们今天在家里迎宾,明天又去别家拜年。一般都是拉上邻友一起去拜年。只用在门口喊一句:“去喊年喽。”邻友就会携家带口,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发主人家。主人看有客来,笑容立马挂上眉头,把瓜果端上堂屋,椅子摆出来,和客人一起唠嗑、打牌。女主人则在厨房里拾几根柴火,生火做饭。要保证午时一到就能上菜。一般一定会出现在桌上的就是东安鸡。村里家家会做,是东安的特色菜,几乎过年餐餐都有这道菜。东安人还会在过年时做猪血丸子,把丸子切片,炒或者蒸着吃。
 大人们出去喊年,小孩也跟着大人一同去。过年也是孩子们一年最欢喜之时。大人给小孩换上新衣,新衣上都有着两个大大的口袋。孩子们和大人一起,随着长长的敲锣打鼓队伍,一家一家拜年。到了一家,大人就连忙催促孩子:“快给叔叔阿姨拜年!”孩子也恭恭敬敬地拜年。家主就乐呵呵递上红包,喜上眉梢,握着孩子的手。一字一句说祝福语,从瓜果盆里抓一大把糖果,放进孩子的衣袋里,还顺手抓了一把花炮给孩子。孩子兴奋的不得了眼神雀跃,不断地道谢,趁大人们说话的间隙就溜到小路上和其它孩子一起打花炮了。奔着笑着,无尽天真烂漫。一家一家去拜年,拜完一村后孩子的俩大口袋早已塞的满满当当,孩子眉眼弯弯,握着吃不完的糖果,满脑子甜蜜。
过年的光景总是快乐且短暂,过完年后的村庄又复冷淡,只剩老人家在打扫鞭炮的残渣,尽是一番红火过后的荒凉,冷冷清清,惹人惋叹。年,就这样过去了。
漆乐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那喜庆的音乐响起, 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其实呀,二人转一开始只是东北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宋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许多期待。
 说起来,我最喜欢的二人转还有一小段故事呢!记得当时有一档节目叫“明星转起来”,以播放二人转“转星”为主,那天,我在观看节目时,被吸引住了,只见一个叫王金龙的二人转演员正在舞手绢,他一会手指顶着手绢舞,一会手指在上,一会手绢在下舞,一会又竖起来舞,更绝的是,他可以让手绢自由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转动,并且把手绢高高抛出,手绢还会自动回到他手里。我对王金龙舞手绢的功夫赞叹不已。于是我便缠着爸妈,买来了一块二人转演员专用手绢,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开始练。可是练了很久都转不出花样来,妈妈说这也是种童子功,很多二人转演员是从小就练习的,学习一项本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人转,我家乡的民俗,它不仅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才华,也让快乐和喜庆传向了世界。                                                                                                       谢优璇 

村里的春节

祭祖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分布在中国各地,因为战争背井离乡,他们远离故乡,衍播四海,在梅州等地聚集、繁衍,开辟新天地,开始崭新的生活,他们在生活中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习俗,他们就是客家人。
在客家习俗中有一项非常隆重的民俗活动——祭祖。客家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不会忘记祭拜祖先。在清明节,客家人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也叫拜山。客家人历来住在大山,与山相伴。山,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客家人的一切,因此在祭祖时需要祭山。
客家人拜山很讲究,事先精心准备好三牲(鸡、鱼、猪)和“纸宝香烛”等祭拜用品,然后全围人到祖祠先拜堂,全围人站着或跪着,手里拿着香,恭恭敬敬地朝老祖宗拜三下。不能盯着老祖宗看,更不能指着,对老祖宗指指点点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而后来到山里,拜天、拜地,人们心中满怀对先人的崇敬,扫墓祭拜祖先。
拜山后,族里的老人会开一个大会,跟后生讲先人的历史,拿出族谱讲述家史,以教导后代,缅怀祖先,了解家族的起源和历史。每当这时,后生往往热泪盈眶,从先人的经历中思考人生,得到启发和吸取教训。这是客家人对根的情结,反映了客家人虽漂泊异乡,但不忘其根。
客家人崇祖,是客家人宗族团结的体现,是客家人对客居乐业、对根的渴求心理再现,这也是祭祖这一民俗活动能广泛流传下来的原因。
                贾雅岚

湖南的年味

按老人们的说法,过了二十三,就要忙碌起来。过年前,许多外地工作的人们回到老家过年,人们忙着接待外地的亲戚。
过年前,家家户户打豆腐。在湖南,人人都爱吃豆腐,比如臭豆腐。打豆腐时,人们会把黄豆和水,一并放入机器中。一堆如煳煳般的东西从机口涌出,一个个跳进盆中。接着,豆煳们又一个个跳进锅里,洗“热水澡”。最后,蒸煮消毒后的豆煳们又去晒“日光浴”。经晾晒型,肥肥胖胖的豆腐就端上了我们的餐桌。
过年前,不仅要打豆腐,还要备年菜和买年货。人们还要杀鸡杀猪,做猪肉丸子。猪肉丸子的外表黑不溜秋的,里面红红的,吃起来又咸又嫩。
到了除夕,人们就进入了最兴奋,最忙碌的一天。这天,大人们早早的起床干活儿,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帮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拉着老人,去街上买糖儿,买玩意儿,买各种想要的。当天色暗下,除夕呈现出它最美丽的样子。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在家中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一片欢声笑语,这场面,多美好啊。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看春晚,谈家常。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烟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初一清晨,人们还因昨晚的狂欢休息而休息。大约十几点时,大人们出发贺年。小孩子也跟着贺年和收压岁钱,哪个小孩子不爱压岁钱呢?
初四初五,集市开放了。许多没见过集市的城里的孩子们可兴奋了,嚷嚷着去集市赶集。集市上人山人海,极度繁华,分外热闹。城里的孩子们穿插在人海中,东瞅瞅西看看,对着新鲜玩意儿好奇,而大人们忙着买各种各样的物品和食品。
随之初八的到来,春节渐渐离去。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可那年味却仍然留存在心中。
叶昱辉

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湖南的小年,这是个特别幸福日子!每到这里,远在东莞的我,便回到老家和亲人一起相聚。
他正如名字一样,是敲响人类迈入火热春节的前奏曲。从那天起,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回到老家,大家各个喜气洋洋,四处张灯结彩,虽然没有南方那暖洋洋的气温,但是人们的热情早已胜于南方的温度。我迫不及待换上新衣,突然灶台飘来的特有的清香味,让人垂涏欲滴。那是我的奶奶在烤千人糕——又称糍粑。  
糍粑是湖南过年必备的小吃,没有之一,每次我奶奶把它烤的两面金黄,再洒上一些白糖,它可谓美味极了!香脆爽口,回味无穷,让我在广东经常会想起它。 
过小年很隆重的时刻,就是写“福”。老爸拿一堆红似火的纸和一支又长又细的毛笔儿。大笔一挥写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福字,那叫一个帅气,全家人都围在旁边称赞叫好。我心痒难耐,随手就拿了一个毛笔,也学着爸爸的模子写。虽然我写的字不是太好看,但是也是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别提多开心了。 
湖南的小年我们老家还是很隆重的,它加快了人们的心跳。所以我喜欢湖南的小年,如同老鼠喜欢大米一般。 
文涛

家乡的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家住在东莞,也是一个东莞道滘本地人。让我来讲讲东莞人在过端午节的习俗。广东省属于南方,岭南文化习俗,大多南方的省份都会特别重视端午节。先来讲一讲端午美食吧!全国各地都会有包粽子的习惯,为了是记念屈原。有的地方包甜棕子,比如北方,还有的地方会包咸棕子,东莞就是。
在我的家乡东莞道滘,粽子远近驰名,每年临近端午节前夕,道滘粽子成了东莞以及周边城市最热销的美食。我的奶奶从小就和她的父母学习裹棕子,她裹的粽子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奶奶的裹粽手法很熟练,从准备原料到包裹粽子,最后到煮熟出炉至少花费十个小时,每次都是让我品尝刚出炉的新鲜美味,咸甜软糯,糯米包裹着绿豆沙入口即化,不禁让我流了口水。
每年的端午不仅有粽子是必备食品,还有艾蒿制作的青团。青团是甜的,表皮是绿色艾叶加糯米粉,包裹着红豆沙馅儿,每次妈妈做好,我基本可以一口一个,艾叶的特殊香味成为端午节特殊的美味食品。
端午节除了众多传统美食,更有我们水乡独有的特色,划龙舟比赛,每年端午节前龙舟比赛的选手都会提前训练,非常辛苦。龙舟比赛特别的精彩,激烈!看比赛的人们热热闹闹的围在江边站着,既使顶着烈日,腿站麻了,也会为自己的社区团队加油,比赛的选手们的身体强壮,皮肤黝黑,他们划龙船动作必须要统一,整齐,速度才能保持一致。龙船头有一个打鼓的人,喊口号指挥队员统一步伐,龙船尾有个控制方向的人,他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奋力拼得冠军,每年爸爸都会带着我去观看,这是属于东莞孩子的快乐!
 端午节既热闹又隆重的日子,现代人端午节的晚上,也有很多家庭聚在一起烧烤,这也成为了节日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好日子。有的地方还会有庙会,灯会,烟花秀,对于传统的端午节,家家庆端午,家家团圆!端午,一个传统而又充满亲情的日子。
叶子滢

家乡的美食

 家乡美食千万种,种种诱人,让人回味无穷。说到家乡美食,你一定会第一时间想起自己家乡的代表菜。那么今天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家乡的代表菜吧。
每当我刚回到家乡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家乡代表菜:夹沙肉。咬一口,那软糯的五花肉,甜腻腻的红豆沙,不得不让人发出阵阵感叹。肉片下面是甜糯甜糯的糯米,十分美味。
要做出正宗且美味的夹沙肉,就必须准备好这道美食所需的食材,而且食材还必须非常新鲜。必备材料有:肥瘦相间且新鲜的五花肉,新鲜的红豆沙和糯米。准备好上述食材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这道美食了,第一步是先把五花肉焯水,焯好水后放在一旁先凉一小会儿。第二步是将凉好后切成厚片,再切开一个口子放入豆沙,放入豆沙后先将其放在一旁。第三步是将糯米里加入白糖蒸上30分钟,最后一步是将含豆沙的肉片放到蒸到七成熟的糯米上蒸上15分钟即可出锅,出锅后的夹沙肉香气四溢、十分诱人。
其次就是爽口鲜辣的棒棒鸡。做棒棒鸡需要准备的食材是一只嫩鸡,再就是调料。做此美食十分容易,首先要把嫩鸡洗干净用调料腌制30分钟,然后上锅蒸25分钟,最后将蒸熟的鸡从锅中取出,用手将其撕成小条,放入调料摆盘即可享受这份美味可口棒棒鸡。
啊!家乡美食,你不仅是我们家乡的文化,更是我们的美好回忆啊!
宋涵

江西的民俗

民俗,亦指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经历了历史上的动荡和变化,中国的每个地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特有的习俗以及节日。
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江西各地的习俗。
南昌 
初一至初四,南昌近郊时兴踩高跷、舞龙灯,表演者走街串巷,市民以鸣鞭炮迎之。南昌人春节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煳羮,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红红火火、八财进宝、年年富裕。
九江
 在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里,剪一副窗花,炒一锅米粑,唱一曲大戏,烧一锅鸡煲,感受年的味道。
宜春
宜春有三十夜明火,十五夜的灯的说法,除夕各家各户都烧一炉大火,全家人围炉夜话,享尽天伦之乐,叫守岁。
打麻糍,把蒸好的糯米放入一个大石臼里,一般三、四个人用大腿粗的木杵轮番击打至烂熟为止。麻糍白似银元黄似金,色兆大吉,这是农民初一开始走亲戚的主要礼品之一。
   恰好,打麻糍也是我在春节中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我是一个麻糍爱好者,同时也是同大伙伴中力气最大的一个,所以每年过年我总是最积极的。在大年初一的早晨让大家吃上我们自己做的麻糍可谓是幸福感满满!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的分享也一转而过。最后在这里祝大家“兔年大吉,大展宏兔”!
刘家豪 
  

愿你所有幸运,都不期而遇愿你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愿你所求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608班 班级周报编辑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