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眺望》创刊号

眺 望

创刊号

2018.5

家长们,
你为什么不生气?

OVERLOOK

万传玺丨有人格才是教育机构品牌的终极目标

MAY 2018丨双周刊

苏 铁  ·  出 品

一个教育从业者心中的茶道

跂望
  后来的我们

白驹过隙
勿将自己熬成庸才

如何看待“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

不忘初心拜英雄

眺 望

       初夏,阳光和煦,繁花似锦。在苏铁.高铁班2018年汇报演出即将开始之际,《眺望》首次发刊。
     《蝴蝶效应》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混沌理论中飞出的这只“蝴蝶”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下的极小偏差,将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这一现象通用于个人及组织对信息的吸收能力和反应能力,联想到我们的高铁班,正是这只蝴蝶的魅力体现——要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我们的教学取精去粕,在发展的浪潮中激流勇进,用全球视野、区域智慧将高铁班办的格外出色。
       荀子《劝学》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跂望”即“踮起脚尖眺望”,有努力奋发,积极进取之意,是谓“学无止境”。
       我们希望把《眺望》做成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学习社区,更希望我们都有一双翅膀,在眺望之后,能够飞翔。

 今人今语
有人格才是教育机构品牌的终极目标
 时事评论
苏铁人、家长们,你们为什么不生气
如何看待“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
 师者专栏
一个教育从业者心中的茶道
跂望,后来的我们
白驹过隙,勿将自己熬成庸才
 芳菲物语
祭先烈缅怀英雄 坚信念不忘初心
 电影纪事
《复联3》丨漫威世界看人生

1丨卷首语

目录丨2

年轻的时光

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而选择了出发,就必须风雨兼程。

总编
  吴墨白 
主编
王小浪
执行主编
寇小同
编辑
张金来 范金贤 葛留玉
 李凤敏 巩咪娜 许译丹 
卢正佳 卯余 王济美 
美编
张琦
苏铁企划部设计出品

      从事教育的我,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移动互联网时代,我的阅读往往来自于碎片化的手机阅读。本人有两台手机,一台用来做招生宣传,一台用于阅读。最近读了一些关于互联网重构新的社会关系的文章。深切感受到了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不仅使世界变“平”了,还使世界变“深”了。我个人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看微信上的文章——有的来自订阅号,有的来自朋友圈。在近两年,苏铁的宣传也逐渐的增加了在互联网上的投入。
 
      但仅仅是投入,说苏铁如何如何好,我觉得远远不够。我就在想,平时我读的这些文字,像手机里这样的文章和别的平台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我认为就是它夹杂了社交属性。订阅号的文章是可以高度细分化、个性化的,以及加上了互动性。至于朋友圈的文章,更是熟人之间的交流。
 
  
 

       
      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把人甚至公司都原子化了,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网络中的一点。某种程度上也是异化了。这个时候,社交就被提出来了。其实它是对互联网的平面化的一个反拨,互联网增加了人的广度,社交其实是增加人的深度。社交网络在帮助人在“收缩”自己的世界,并且挖“深”。和“前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相比。新的社交其实在传统的靠亲缘、业缘、同学缘构成的关系之外,重新构建了由利益和兴趣等因素构成的新社交关系。  
 
      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人格化个体的力量越来越大。有大佬曾提出:十九世纪是一个“帝国”的时代,那个时候完全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二十世纪是公司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个人的时代。因为个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的成功大家已经看到了。另外一个罗胖子罗永浩前不久也已粉墨登场。这个英语教师要做手机不是什么奇迹。真正的奇迹是,他还真能融资一个多亿。说明这个世界的规则变了。
 
      这预示的是一个未来:人格即公司。在人格即公司的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的社群很容易转化成特殊的公司的用户群。将来,社群也许就是公司用户,组织者的人格也类似于公司。尤其对从事国之大计的职业教育事业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适合从事教育,并能做好教育的人格亮点。
 
      很多大佬都说过,未来衡量一个公司或项目的生命力,就是看它在行业“去中心化”(大企业)去“中介化”(中小)之后还能不能活,没有人格痕迹和特点的公司很可能在两三年内就垮掉了。而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附加上你的人格特质,没有附加上你的创造力的工作都会被替代”。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

3丨今人今语

万传玺

有人格才是教育机构品牌的终极目标

今人今语丨4

时事评论丨6

5丨时事评论

       近年来,高铁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同时也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一时间,相关高铁就业培训机构像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喊着“百年树人”口号的培训机构行情一片大好,表面繁荣盛景。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苏铁新闻中心的调查,业内人士的爆料,消费者的反映,看上去欣欣向荣的高铁教育培训市场背后,乱象丛生,过量、不择手段的招生,花哨而不实在的培训内容,虚高的培训费用使得整个市场乌烟瘴气。
       教育最重要的诚信。本来授课的是在校兼职大学生,却宣称是有多少年教学经验获得多种称号的特级教师;本来只有二三百平米的租赁房屋,却宣称是一千多平米教学活动场地;本来才成立几个月,却宣称有十年历史,专注高铁就业培训。这种夸大其词的教育机构、培训班,在各大学校门口随处可见,名副其实的却是少之又少。
   

       据苏铁总经理万传玺介绍,此前他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某学员家庭条件一般,为了就业被各类培训机构踢皮球,花了8万余元,在家等消息,好不容易上岗了,却发现现实的岗位和承诺的岗位大相径庭,又不知该如何维权。苏铁有心将这些受骗的人请过来,我们帮他们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得罪宵小之辈,苏铁何惧?!
       据了解,目前申办一个民办培训机构,只需要十万左右的注册资金,自有或者租赁一定面积的教学场地,以及数名教学人员等条件,就可获得办学许可证。更有甚者,注册都懒得去,在自家房里或是在小区里租个房就可以办起培训班。据记者调查,这样的培训班授课老师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兼职。办学成本低,收效快,导致教育机构市场“迅速膨胀”,鱼龙混杂,乱象丛生。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的教育机构存在,只要有人咨询了,有报名培训班的迹象,他们就会在口头上给各种承诺,先把钱拿到手再说。当学生交完报名费,各种问题却是接踵而至。
       第一:师资不能保证,事先承诺是怎样厉害的老师,但到上课的时候却不是之前承诺的样子;第二,办班的规模有所变更,比如说事前承诺全日制军事化学历+技能培养,到开学的时候却完全大打折扣。第三,给参与招生的外部人员以想当有竞争力的高额提成回报,抢人头,完全不顾孩子未来发展。这种最令人可恨,师者不该如此。第四,就业岗位严重不符合当初承诺的岗位,明明说好的高端岗位,干的却是低端、易被淘汰的岗位。第五,学制超常规周期,5年周期,耽误的孩子的青春和家长的积蓄。
 
       传玺教育、苏铁人力资源创始人、董事长万传玺指出,“教育维权”是必须正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共同建立科学高效的解决机制。同时呼吁所有教育培训行业共同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自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职业操守,责任办学、良心办学,在教育培训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加强自律,从自我开始维护教育消费者合法权益。

苏铁人,家长们

你们为什么不生气?

时事评论丨8

7丨时事评论

      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年年夏天都是“最难毕业季”。近几年的毕业生总数比欧洲小国的总人口都多。
       未来,学子们不仅要应对来自对手的竞争,又不得不考虑“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应往届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找工作不难,但找好工作却不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外人看来自带“名校光环”的985高校毕业生似乎也讨不着好,他们中的一些人同样面临着就业危机。有的毕业后找了份不理想的工作,现在后悔、想跳槽,内心的签名上,我想不少人应该都会想写上“宝宝想转行”之类的话吧。有的在备考公务员;有的找工作失利后决定考研;也有考研失利的决定重新准备应对春招.....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4%,也就是说172万人没有从事全职的工作或失业。

       近年来如果你想毕业后创业,那还需要记住一个数字,大学生毕业时创业3年后还存活的约为4.7%,倒闭的95.3%的创业企业亏掉了自己及父母的积蓄。创业并不具备大众属性,看看存活率就能知道那是多么的惭酷。很多自媒体向年轻群体,引导、塑造了很多的创业者形象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填报志愿时,最关心的就是“热门专业”,可现在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往往已经人满为患。“现在追热门满地走,将来找工作累成狗。”
作为以高铁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的苏铁来说。苏铁通过专注于技能建设和就业安排,为“高铁定向就业培养班”的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能够兼容(目前)并最终替代传统学位(未来)的教育方案。在高铁高端岗位人才的技能培养、就业安置领域,我们认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安置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社会上充斥着众多良莠不齐的以就业教育或培训为导向的机构或学校,职业教育似乎并不那么纯粹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毕业等于失业”这句折射骨感现实的话,由来已久。选择职业教育的学子,如果他们获得的是“简陋”的“教育过程”与“不稳定”的“就业岗位”。那么,他们最终还是要回流到社会中去。故,我说,不纯粹了,部分教育机构轻德重利使然。
 
       苏铁最想和学子们说的一句话是:人最珍贵的是只有一次的生命,选择之前,你应当能回答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到底想干什么?读书?就业?出国?深造?创业?待业?”。

该如何看待
“毕业等于失业”

师说天下丨10

9丨师说天下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我每天都在和学生、老师、家长、用人单位及自己的同事们打交道,关注、推荐、经营的核心问题无非就是所培养出的学生的品质,学校课程的品质、用人单位的品质、营销的品质...... 又一年招生季即将来临,总想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写点什么,又不知道该从哪个点切入。得闲喝茶时,忽然明悟,写茶,写茶道,就从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日本的茶道谈一谈职业教育这个圈子里最重要的“服务意识(品质)”的事儿。 
       日本的茶道和抹茶文化都源自于中国,抹茶文化在日本又延续出来更多的文化,甚至对中国没有延续抹茶文化表示惋惜。而这只是日本从唐、宋大量引入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和、敬、清、寂”是日本的茶道精神,和中国的茶道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清”。这些文化表现在了日本的各种生活细节上,如同他们素雅的着装风格,传统日本音乐寥落的节奏,残缺的音符,孤独的。日语中有一个词,发音为wabisabi,不知道如何准确的表达,大概的感觉就是“苍凉中带点寂寥”,非常有意境的描述,让我感受到日本的审美其实就是对“凄美”欣赏。如樱花般在最美丽的时刻纷纷掉落,化为泥土,而非挂在枝头慢慢等待枯萎凋零,美人迟暮。
       在日语里面,服务有两个词,一个词是sevice,另一个是Omotenashi,sevice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Omotenashi是一个日语词,这个词的原意里有奴隶的含义,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更像是伺候,对主人的伺候。这种服务意识是源自于日本的茶道精神。

      茶道中的wabisabi用文字来形容便是“一期一会”,意思是这一生只会有这么一次。什么是一期一会?就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相会,把客人当做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用最真诚的心来对待,是为客人考虑的心情和敬意。一次完整的茶会大概在4个小时,但是为了这次茶会,主人可能需要准备半年,需要重新布置庭院,插花和屋子等等。这一切只为这4个小时和客人再一块的茶会。让我想到一句话“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会再遇到了”,就是这样,我们尽力服务好我们此生唯一的一次见面。
     在日本,没有审美和品质要求的东西肯定卖不出去,企业必然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也促使日本服务业的千百年来服务的不断升级。日本是一个更文明的社会,中国是礼仪之帮,但中国的礼仪却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传承。礼仪是服务的基础,好的服务体验一定离不开礼仪,而日本的这些礼仪已经深入传统,这些长在骨子里的东西,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发动民众来学习或效仿能做到的,这也让日本的整体服务业水平很难被超越。
       在国内,要一家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极致服务并不难,需要一个有极致服务精神和为信誉而战的企业家,舍得投入和坚持。要一个行业的服务品质都提升,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需要整个行业的企业家共同努力,让所有人才的服务从意识、从内心开始提升。让员工为自己的招牌和信誉而战,这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一个教育从业者
               心中的茶道

王小浪

师说天下丨12

11丨师说天下

      十年后的我们,会告诉现在的自己些什么?可曾后悔浪费的时光,羡慕于同龄人的成就?是什么杀死了当年那个心怀抱负的我们。勤奋靠谱,是年轻人必备的品质。但还有一些更隐晦的东西,会成为个人的竞争壁垒,这个就是知识结构。完整、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事半功倍的竞争武器。
      人类进入到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的时代了,如何将其体系化,形成个人的认知体系呢?知识体系始于纷繁,但其最终所发挥的作用——恰恰在于“少即是多”,并且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获取知识的起点上,不论什么人其实是一样的。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这么几个:各种社交平台、新闻资讯客户端、博客……但这些渠道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是“就事论事”,即碎片化。
       即便有持续阅读的习惯,要从纷繁的信息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时,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科学、且靠谱的评判标准,比如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这个图谱要持续更新,通过不断思考与反省,来修正自我认知。那么建立知识图谱,可以如何做起呢?

      最基础的是,要保证这个来源库是行业领先的,并且有极高的可信度。这些信息应当包括:自我判断、海外相应领域发展资讯、国内领域发展状况、所在行业领先者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深刻见解、同行业横向对比、优质人际学习网络的建立等等。只拿一手信息举例,包括知乎、Twitter、Quora、果壳(太多....)及各种有书的地方,当然还有咱们的苏铁公众号啦~ 所有信息储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日常积累。
      保持新闻敏感度,找到优质的、适合你关注领域的媒体,保持阅读习惯,重在坚持。关注“非常规”资讯获取渠道,了解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其渠道是多元的,比如公司财报。当你持续关注,就会有基本的了解,新资讯的出现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抓取。了解最新的海外发展资讯,这些人并不难找到,他们可能活跃在 Twitter、领英、Quora、博客等平台上。找到这些海外行业大牛和新锐们,他们应当是你所关注领域中最领先的那群人。关注他们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思考可能更领先、更前沿;其二是,国外的分享氛围浓厚,这些人通常擅长于简洁地定义和阐述问题,或者说他们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尝试。个体的学习资源某种程度上是无限的,但其实又是有限的——性格、兴趣和专业领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自身信息来源不够广泛和发散。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补足自己的知识盲区和短板,才会在之后的职业道路中少走弯路。
       保持阅读,学习,日常积累难免多而杂,并且很多干货、数据类资讯极其枯燥无味。如果我们不愿意去思考的话,就不会乐意去看那些“无聊”的东西。这时候,首先要与自己作斗争,养成习惯;同时,要从纷繁的信息中去寻找门道,当人摸到一些门道,这种兴奋感会激发探索的兴趣。
       收(搜)集信息、使信息清晰化;然后配比例,删除边缘、无用的干扰性信息。做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事情是没意义、哪些方法不对,那么这些信息就可以屏蔽和放弃掉。以上说的是成长,但说得不正是生活的本质吗?让我们卸掉包袱,让我们展翅高飞!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后来的我们

跂  望

邵宇薇

师说天下丨14

13丨师说天下

光阴似白驹过隙,
           勿将自己熬成庸才

陈志祥

       曾几何时,类似于公务员、能源、银行、电网这一类机构,是很多人口中的“金饭碗保”。进入这样的机构,就等同于高收入、高福利,从此就能过上衣食无忧、幸福的生活。
       至少十几年前,到这样的地方工作还是令人艳羡的。时过境迁,稳定的行业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拿银行来说,当今社会不少人对职业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看重单位实力胜过一切,觉得银行这样的单位就像是“保险箱”。现在的银行,岗位门槛越发高起来,更现实的问题是,银行业务及岗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公业务日渐困难、互联网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零售业务更是七零八落,等等,很多人都面临着被淘汰。
      有些职场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股莫名的优越感,无非是被光鲜体面的建筑及办公环境所吸引,但关键问题在于:你在单位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从事的是否是单位的核心业务,才是比环境本事更为重要的因素。 例如,银行本质上是金融机构,它的核心业务无疑是金融,通常来说,银行内部分为分行部室和基层网点:只有部室才会涉及银行的金融工作,而网点做的只是银行流水线工作。
      “流水线工作”涵盖了很多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具有“流水线工作属性”,关键就看从事这份工作是否有助于提升你的专业技能,如果不能,本质上就是“流水线工作”:这种工作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重复性高,不需要深度思考,做久了不仅不能提升专业技能,反而会荒废你的专业技能。

       在现实中,太多的人穿着光鲜的衣服,每天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依然只是一名“流水线员工”:不同的是,他们的流水线工作是在写字楼完成的,写字楼装修的很漂亮,那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壳,工作性质还是流水线的那一套。
那么什么样的位置才叫非流水线类重要工作呢。?衡量的核心在于,从事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提升你的专业技能?而不是福利有多好,单位多牛掰。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不想在不远后的将来,成为那种离开优越环境毫无谋生能力的“庸人”。尽管很多鸡汤文鼓吹什么“大不了大器晚成”,但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重要的是,我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吗?我的本事随着时间的递进而增长。
      我为知识、能力、品质各自找了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知识:以专业、学历、证书为代表,反映一个人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例如做财务必须懂得系统的财务知识、概念、思路与方法;想成为律师必须构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成为医生需要大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病理学、解剖学等知识。
       能力指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是指具体的行业需要的特殊能力:例如财务专业人员要会做账、报税、懂得报表分析等;编程人员不仅要懂得编程所需要的语言,更要会实际编程;医生不仅要经过专业学习考取证书,更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等等。通用能力则是从事任何工作都避免不了的能力,例如人际沟通、事务管理、时间管理、学习能力等。品质,反映的是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常用的应对方式。
       对于目前从事职业教育行业的我来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期间多角度、重度参与公司的重要项目,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养成思考及定时总结的习惯。我深刻地明白,想要在工作中获得快速成长,需学会不断反思总结,看看自己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并制定出学习及充电计划,找到一个或多个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个事情是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绝佳时期。不论是公司内部学习、线下地推还是互联网内容创造,都有极其重要的锻炼机会,如何把握住,对我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15丨芳菲物语

芳菲物语丨16

碧血石碑青松伴,铁骨英魂定邦安。
浩气长存记当年,不忘初心志当坚。

祭先烈缅怀英雄 
        坚信念不忘初心

       4月2日,苏铁人力资源总经办通过周例会的形式,向公司内部运营着“高铁人才孵化器”的苏铁事业部、企划部、校区教学部及苏铁高铁定向就业培养班在校大学生们传递了“缅怀、祭奠革命先烈”的倡议书。意料之中,这份倡议书迅速得到了回复,并制订了参加人数,计划。
       4月4日上午,8点30分,连云港苏铁2016届高铁定向就业培养班共计43名学生代表在苏铁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驱车前往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以默哀、献花等形式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深缅怀之情。

17丨电影纪事

电影纪事丨18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这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也是死亡诗社的开篇之辞。我想之所以选择它,是为了告诫,提示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比如梦想、激情、血性和责任。
      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么一句:当年轻时,可以为崇高的理想而选择光荣的死,当年长时,可以为崇高的理想而选择卑贱的活。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守望者,守望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理想,以防它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坠落和被自己遗忘。在平庸的活着和无悔的死去这两者之间,我义无返顾地选择后者。因为“人因梦想而伟大”。
 

     那么,有梦想的人想要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我想就应该是影片中的John keating那样的。 
      中国的教育和教育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她说中国的教育只强调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更好的教育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交际等等综合能力,从很早的时候就强调学生要有一个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应该往哪方面努力。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美国的大学生,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毕业之后大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中国的学生呢?大学的专业都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是怎样的,职业计划是怎样的。等找了一些工作,跳过几次槽,碰过若干次壁之后,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那么,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国的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的权利,或者已经养成了大事都由老师或者家长做主的可悲习惯。而老师真正应该教授的,正是此道:培养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
      剧中的John keating叫学生们勇于尝试,勇于突破,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爱好。这些正是我们国家学生所最缺失的,谁能说这是错误的人生观?难道平庸,人云亦云才是正确的?
 

OVERLOOK

眺望

把握当下 
眺望未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