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160年来,长望人根植红色热土,传承红色基因,接续砥砺奋斗,抒写了160载的辉煌篇章。一件件质朴感人的事迹、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场景,讲述昨天的奋斗历程、昭示今天的崭新起点、指引明天的美好蓝图。
再回首,初心如磐勿忘来时路。
展未来,勇担使命谱写新篇章!
目 录
1 溯源——松江城外的上海洋炮局
2 恢复生产的奇迹
3 创造犀利的武器 争取国防的安宁
4 天威传奇
5 红岩英雄——余祖胜
6 爱的选择
7 黎明前的守护
百废待兴峥嵘岁月
Ⅱ
强军梦想根植热土
Ⅰ
昂首阔步崭新时代
Ⅲ
2 解放初期的长安和江陵
3 军大毕业上前线
7
10
16
21
27
32
39
52
55
4 倾力打造“万岁炮”的潘忠贵
5 小小“帽子”立奇功
6 箱不离身
61
64
73
1 “兵”心伴月守边疆
2 出发吧,像蒲公英一样!
3 海炼记
4 黄书记二三事
5 装备“体检医生”:他们给零件照了上万张“X光”
6 极限保障日记:用坚守丈量我的祖国
7 三代荣誉映初心
8 时光剪影
81
86
92
99
103
108
113
119
1 国之利剑
46
溯源——松江城外的上海洋炮局
1840年以后,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与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严重丧失,神圣领土大片割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猛烈冲击着清朝政府的统治。在这内外交困之际,风雨飘摇的清廷内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发动了所谓“自强”的洋务运动。一方面购买外国的军火,训练军队;另一方面筹办近代工业企业,以求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长安望江的最早溯源——上海洋炮局,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李鸿章到上海升任江苏巡抚,与英、法、美等国侵略者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在给曾国藩的一些信中说:“由南翔进嘉定,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
强军梦想根植热土
Ⅰ
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各项军火皆中土所无,即其浮桥、云梯、炮台别具精工妙用,亦未曾见……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于是,同年12月,李鸿章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上海洋炮局。
这座名为洋炮局,实为李鸿章在军需供应紧急的情况下所设的一个随军军械所,是一个封建官营的小工场。规模很小,仅雇用50名工人,开始只有手工工具和一座粘土熔化器,之后又添置了蒸汽锅炉和少量机器,招募了法国人勒尔尼色等几名外国工匠,指导中国工人操作,仿造了开花炮弹及自来火等初级产品。炮局制造的炮弹,在枫泾、西塘河等战斗中,发挥了
一定作用。李鸿章深感以洋枪洋炮镇压太平军十分管用,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攻剿,甚为得力。”上海一家英商办的《捷报》在1872年4月11日所载的《论中国军火制造》一文中称,上海洋炮局是中国“第一个西洋式兵工厂”。
迁渝后购买了位于江北簸箕石裕蜀丝厂的20亩地,又加租了邻近的燮和火柴厂、黄氏小学等30余亩地。虽然总面积尚不
12月1日,厂长李承干带领剩余职工向工厂大门三鞠躬,挥泪告别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就在最后一艘货船离开不到两个星期,南京便被日军攻陷。
一路上躲过敌机的紧密追击,克服了运输条件的重重阻碍,李承干带领金陵兵工厂的工人率先完成了西迁任务,工厂设备也是所有西迁工厂中保存最完好的。
4天后,国民政府下达金陵兵工厂西迁命令。而4300多吨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外加6000余副防毒面具、若干军火......要搬那么多东西,搬迁谈何容易?经过全厂职工16个昼夜的紧张拆卸和装运,这些装备最终被装上了34辆货车。
搬迁时,在南京码头遇上了大量难民涌上船只。船运公司老板——爱国商人卢作孚为了能保存金陵兵工厂的设备,在码头上大声喊道:“同胞们,我知道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可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必须把这些设备运到大后方,为我们国家保存希望。”说完,卢作孚低下头,眼泪不禁落了下来。南京人民纷纷下了船,帮着金陵兵工厂的职工一起把设备搬上船只。
恢复生产的奇迹
李承干,中国现代著名的兵工企业领导人,中国兵工届的国宝,抗战时期兵器生产线上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李承干从求学之日起就奠定了非推翻清朝专制政体不足以致治、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图强的实业报国志向,这也为他以后殚精竭虑投入兵器事业,创造半月就恢复生产的奇迹,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1932年“—·二八”事变发生后,时任金陵兵工厂厂长的李承干就预见到一旦全面开战,东南一带势必难以支撑。1936年,经过反复考察和征求意见,他下定决心一旦有变,即将工厂迁到千里之外的重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年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在占领东北之后,对上海发动了进攻,步步紧逼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金陵兵工厂,作为国民党的兵器制造机构,自然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同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南京告急。战事越来越紧张,金陵兵工厂已经无法在南京生存。
国恨家仇、离乡之痛、思亲之苦、环境之劣,职工们全部体味无遗。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早日复工,多为抗战出力。全厂按地段划分区域建设,在厂长李承干带领下,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山坡上建成了一大片简易工棚,工人还在岩石下开挖岩洞,职工们各负其责修建房屋与安装机器,“不使分寸光阴稍有浪费”,设备随到随装,将1000多台机器设备安装完毕。
及金陵兵工厂1934至1936年扩建时征地的五分之一,但紧靠江边,又邻近电厂与自来水厂,位置相当理想。
1938年2月,日军飞机开始对重庆进行轰炸,正是在那个时期,内迁的各家兵工厂都在等着挖好防空洞,再搬进去开工。当时金陵兵工厂也是一筹莫展,陆续迁来的职工们所面对的还是乱石成堆的一片丘陵,沟深坡陡,建厂面临很多困难,连食宿都成了问题。
李承干不同意先建防空洞再开工,而是一边建防空洞一边建厂房。他说:“我们的抗战不能等!”
兵工厂职工已经不分白天和黑夜,轮番上阵,有的工人还将儿子带到工地帮忙。在恢复生产以前,职工每月只有区区6块钱伙食费,食堂是江边搭起的200平方米席棚,只能站着吃饭,成家的职工得自搭茅棚安身,500余名单身职工则挤在丝厂旧仓库里,年过半百同为单身的厂长李承干也和大家一起吃大锅伙食,一起睡谷草地铺,一起搬装机器设备。
抗战时期的重庆物资极度匮乏,李承干就带着厂里的技术员用土办法,解决能源和物资问题。四川地区盛产的桐油就被工人们利用到了极致。用旧油桶做蒸锅,用桐油自炼汽油和柴油,把包装箱用过的木板在80度的桐油中蒸煮,除去其油脂,代替包装用的马口铁皮。这些办法很土,但却能在绝境中柳暗花明。
1938年3月1日,就是在简易的厂房内,马达轰鸣,借助从南京抢运的钢材,金陵兵工厂正式复工,同时改称第21兵工厂,对外称“重庆37号信箱”或“宁和茶社”。
时任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在武汉听到21兵工厂复工的消息,甚至不敢相信,为此,他专门到重庆视察,想看看李承干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
李承干没有等,他带领全体职工,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依山就势搭建简易厂房、宿舍,房屋的墙面还用黑色涂上以便于防空的需要。
原来,工厂搬迁时,李承干就将设备的拆卸、装箱、运输和到达目的地后的安装工作作了通盘考量。全厂各部门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装箱都按工序编号,大大节约了日后重装机器的时间。
抵渝后,他又主张边建厂边生产。他说:“我主张事先要有重建的准备,敌人给我炸了,我们再盖新的,只要我的人不死完,我总会有办法来复工。”
复工后的21兵工厂生产秩序井然,甚至比在南京时还要规范。一个月后,40挺马克沁重机枪即出厂运往前线。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一个大厂从拆迁到复工仅三个月时间。截止1944年底,21兵工厂下设重机枪、轻机枪、步枪、迫
击炮、重迫击炮、炮弹、工具、机器、动力、药厂、修枪等11个分厂,拥有各种机器设备3000多部,所生产的武器弹药20多种,职工14300多人。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李承干为此耗费了无数心血。据资料显示,整个抗战期间第21兵工厂生产了各种机枪27900余挺、迫击炮7760门、步枪293300余支,还有其他十多种轻武器和大批弹药。
创造犀利的武器 争取国防的安宁
——郭沫若为长安望江写厂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一方面对中国进行疯狂的军事进攻,一方面又连续数年对中国的大后方,特别是战时首都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妄想摧毁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位于重庆江北的第21兵工厂,更是日本侵略者轰炸的重点目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1940年至1941年的两年间,21兵工厂遭受敌机轰炸14次,敌机投弹数百枚,地面厂房和设备损失800万元,死伤职工40余人。时任第21兵工厂厂长的李承干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暴行极为愤慨,率领全厂职工进行了顽强的反空袭斗争。每遇敌人空袭,他总是亲赴现场,指挥抢救。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广大职工甚至家属小孩也都争先恐后投入抢救工作。
为了激励全厂职工的斗志,李承干早想有一首好的厂歌,鼓舞大家在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战胜一切困难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为此,他曾好几次邀请文学界的朋友代写厂歌,均因未能充分表达他的志向而未被采用。1938年,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学者郭沫若回到四川,住在重庆天宫庙。
一天,郭沫若来到第21兵工厂,一来看看兵工厂的生产情况,二来看望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时的同窗李承干。两位好友久别相逢,分外激动。李承干陪着郭沫若一边参观车间,一边谈论抗日救国大事。
“沫若兄,日寇猖獗之极,实在令人发指,我真想操戈揍他个人仰马翻!”
“李兄,以我之见,你并未离开战场。你看,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哪一样不与战场相关。”
“这倒是。”
“这么大个工厂,从南京搬到重庆再到恢复生产,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真可谓奇迹!”
“这是小日本逼出来的。现在工厂面临很大的困难,必须有一批不为环境所移,不为恶劣势力所屈的志士。砥柱中流,为
人准则,造成一般人踔厉奋发向上风气,国家方能图强,抗日方能全胜!”
郭沫若不住地点头称是,并说:“战以止战,兵以弭兵。再好的兵,也得有好武器。你们铸造的剑,是正义之剑。有正义之剑,才能保卫和平。”
郭沫若一席谈论,说得李承干满面笑容。
李承干又想起厂歌的事,便凝视着郭沫若说:“我常想,要是有一支铿锵有力的厂歌,该有多好呀!”
“那就作一支嘛!”
“可是,可是没有人给我写。”
郭沫若望着李承干说:“这事不难,交给我好了!”
“你?”
“怎么,信不过我。将军令下,千军万马。你的命令,我敢不执行。”
郭沫若不仅慨然允诺写厂歌,而且请著名作曲家、抗战时期绘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流行歌曲的曲作者贺绿汀为厂歌谱曲。
很快,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21兵工厂厂歌》,就落在了李承干厂长的案头上。
李承干当即满怀激情地吟唱起来: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
李承干唱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对身边的主任秘书、工务处长说:“写得好,写得好,是一支好厂歌!”
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勤俭求知,廉洁公正;迎头赶上,尽我智能,工作是不断的竞争。
李承干用手拍打着桌面,越唱越有力,声调越来越激昂。他从转椅上站起身来,对身边的人说:“你们也要会唱,让全厂的员工都会唱!”
1936年,受原冯庸大学教授江杓之邀,应聘于广东潖江兵工厂,任工程师(少校),负责各种炮弹生产的检测、验收及与各方专业人员的业务沟通和联系。“两广事变”后,潖江兵工厂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厂名改为广东第二兵工厂,江杓任厂长。
“ 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同志们!猛进!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
李承干唱罢,激动地对身边的秘书说:“马上把它打印出来,组织一部分员工先学会,再到各分厂和工部去教唱。”
厂歌很快传唱开来,全厂员工精神大振。他们面对敌机的轰炸,置生死于度外,不分昼夜地战斗在机床旁,为奋战在烽火前线的抗日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精良的正义之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出壮丽的诗篇……
这首浓厚雄伟、高亢激昂的厂歌,从1939年起就响彻第21兵工厂厂区。如今已进入21世纪,这首厂歌仍然在中国新一代工人中传唱,它已一字不易地成为长安望江工业公司的《长安望江之歌》。
天威传奇
刘天威,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学好问,喜爱绘画书法。
1931年,毕业于冯庸大学机械系,在校期间深受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参加了“索取车北路权”和上海“一二八”中日淞沪会战;在北平流亡时,曾拜著名京派画家徐燕荪为师,其工笔画深得老师赏识。
1937年7至10月,广东第二兵工厂先后7次被日机轰炸,生产无法进行,兵工署决定搬迁。1938年3月厂长江杓奉命入川,选址重庆郭家沱。刘天威负责炮厂和弹厂设备的拆迁,他根据现场的起重机械状况和运输能力制定了详实的大型设备拆
在抗战期间所生产的炮弹,基本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炮弹的击发部分,它提供炮弹的飞行动能产生初速度;二是炮弹的战斗部分,也是起爆部分,对目标进行摧毁;三是炮弹的指挥部分,由它来下命令炮弹的战斗部分在何时起爆。这就是引信所主任刘天威决心解决的问题。
解和运输防护方案。并巧妙地突破了日军封锁线,辗转3000多公里,将设备安全运抵重庆。这时,广东第二兵工厂在搬迁重庆的过程中易名为第五十兵工厂,刘天威任引信所主任。
1941年8月11日,17架日机袭击第五十兵工厂,在大兴场员工住宅区投下50余枚炸弹,刘天威母亲受伤不久离世。国恨家仇,激发了刘天威“科学救国”的热情。
当时,抗日前线所用的炮弹多为触发式,发射的炮弹落下后触地才爆炸,由于地面的反作用,使炮弹引爆面形成一个扇形曲面,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死角,对日军步兵成建制冲锋的杀伤是有缺陷的。是否能制造出一种炮弹,发射后能在敌步兵腰部或头部的高度引爆,炮弹的引爆面形成一个球形面,这个球形的最大截面通过球心,即引爆点,这样就会产生最大的杀伤效果。
如果能把触发式炮弹与这个非触发式炮弹合并成一种炮弹,岂不是更好吗?在战场上根据战斗的需要,事先对炮弹做一下简单的调整,让炮弹长上“眼睛”,见日军坦克上来就采用触发式炮弹击毁,见日步兵上来就用非触发式炮弹引爆,来个“天女散花”。一门炮可因地制宜地适应战场的变化,有效地杀伤日军。炮弹的这个“眼睛”就是炮弹的引信装置。
刘天威清楚地知道,要让炮弹的引信装置具有所预想的新功能,必须具备先决条件,那便是如何捕捉敌目标。目标分为两类,即“动点目标”(如行进的战车、飞机、士兵等)和“定点目标”(如碉堡、战壕、掩体等)。确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然后是对目标进行处理,要让引信装置“长上眼睛”,指挥炮弹爆炸,这就需要在炮弹引爆前对目标信息有个反馈。第一,将时
1944年5月,由兵工署驻美代表江杓带队,刘天威等一批国防科技人员赴美学习,到美国西北大学深造。刘天威学习和掌握了尖端武器的相关知识,并作了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同时,他还成功地举办了两次“刘天威中国画展”。
间存储器锁定在摧毁目标的点上爆炸。第二,让引信同时具备在弹头钻入目标,达到一定深度或触地后再跳起引爆。这就是刘天威决心研制的新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引信装置。他把多年来所掌握的兵工专业知识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对原引信装置的起爆机理进行了多维的修正和改进。经过两月多的刻苦研制和反复论证,一种与预想相符的新型引信装置脱颖而出。
经过多次现场实验表明这种引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炮弹没有飞到目标绝不会爆炸;二是炮弹会选择最佳时机引爆。这套新型引信装置具备了两种引信的性能:既有“延期引信”的性能,又有“瞬发引信”的性能。一个炮弹装配这样的引信,可大范围适应战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于是第五十兵工厂把刘天威所发明的新型引信装置正式命名为“延期瞬发两用引信”,并上报国民政府。1941年10月,正式列装抗日部队。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这种引信装置对日军步兵和装甲战车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当人们知道引信的发明者叫刘天威时,便把引信的威力与“天威”的名字联系起来,于是“天威引信”便叫开了。刘天威的发明被蒋中正授予“国防利器”称号,获得海陆空一等奖和奖章。
1946年6月,刘天威回到第五十兵工厂不久,便接到兵工署的调令,到沈阳协助地方当局接收日伪时期的文官屯第三分厂。同年8月1日国立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诚聘刘天威为东北大学机械系教授。12月28日,因工作需要,沈阳兵工总厂厂长陈修和要求刘天威回文官屯第三分厂第九十工厂工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郭忏任命刘天威为第九十工厂总工程师,军阶一阶主任。
1948年,辽沈战役后期,陈修和、高庆春(第九十工厂厂长)和刘天威商量并制定了相应措施,留人值守,保护厂区的物质资源,防火防盗防人破坏。刘天威则前往沈阳察看形势,与相关方保持联系。10月2日沈阳解放,当天晚上解放军代表姜开来到总厂,对厂里的安排表示满意和支持。并用专车将高庆春和刘天威接到第九十工厂研究恢复生产事宜。
1950年,刘天威在东北兵工局任职。他将“天威引信”进行改进,在抗美援朝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尔后他又根据我军战场机动性强等特点,研制出多种单兵投掷器和榴弹,受到表彰和嘉奖。
1953年,曾多次带领苏联武器专家来“国营望江机器制造厂”(原第五十兵工厂)指导,为新中国的国防工业起步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1958年,被任命为“国家级高级知识分子”,并当选为人大代表。1960年,受聘于沈阳科委,在沈阳文化宫讲解导弹类别及发射机理。
“文革”初期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1970年7月16日,刘天威被迫害至死。1978年10月24日,刘天威平反昭雪。
红岩英雄——余祖胜
1938年下半年,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烧到了武汉三镇,国民党政府和一些重要工厂先后搬到重庆。年仅11岁的余祖胜跟着家人随厂入川,进入了第21兵工厂子弟学校。一年后,因父亲体弱多病,难以维持家中生活,余祖胜便主动要求辍学,跟着14岁的哥哥进厂当了童工。
童工的生活凄苦异常,每天做工12个小时以上,还时常受打骂,许多童工死于肺痨。在这种环境下,余祖胜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
通过几年的夜校补习和自修,他不仅能看懂书报,还能看出它的真伪好歹来。他最爱看中共在重庆的报纸《新华日报》,省下饭钱订了一份,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新华日报》的哺育下,余祖胜渐渐有了思想觉悟,时常发表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言论,引起了厂方的注意。1944年,主管员借一次技术故障罚了余祖胜25个工,并指使工头故意刁难他。17岁的余祖胜脾气倔强,敢跟工头对打,主管员就借故将他无理开除。
在狱中,余祖胜坚贞不屈,积极参加牢笼中的特殊战斗。他受过老虎凳、鸭子浮水等酷刑,始终不讲一字,还乐观地安慰其他难友。他爱憎分明:特务派进奸细来做耳目,他便唱起顺口溜进行奚落;难友生病,受刑致伤,他则亲切照料。
余祖胜有一双灵巧的手,被难友们誉为狱中工艺专家。他用楼板上的钉磨成小刀,收集一些废牙刷柄,雕刻出色彩斑斓的五角星、短剑和红心,送给难友们迎接胜利、迎接光明。他还坚持学习革命理论和外语,听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喜讯,他兴奋地在刻成的红心背面刻上“V”字,表达欢呼胜利之情,还用英文精心镌刻了“革命到底”、“不自由毋宁死”、“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激励难友们的革命斗志。
1946年下半年至1947年7月,余祖胜失学呆在家里整整一年,这对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来说,是十分苦恼的。他曾彷徨、忧郁、愤恨,但在母亲和兄嫂的安慰及照料下,他坚强地生活,发愤地自学,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他结交了附近许多工人、船工和农民,并以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下了大量的诗歌。1946年,他以苍扉为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丐童》一诗。此后,又写了大量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诗歌。1947年,与几位进步青年组成“读书会”,出版《火焰》半月墙报,并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近,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由一位姓沈的老师介绍,余祖胜考入了第21兵工厂附设第11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在校期间,他结识了不少进步师生,并常常到小龙坎、沙坪坝一带接触进步人士,学到了新知识、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抗战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为内战作准备。余祖胜公开在学校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并和师生一道抵抗学校的法西斯教育制度,反对体罚学生、克扣学生伙食费。校方则趁他患病住院,以“久旷潜逃”为名将他开除。
1947年8月,受党组织委派,余祖胜再次进入21兵工厂当工人。托人帮忙,他才在修械所找到一份钳工工作,但要有
几个月的试用期。他不计较试用期待遇低,看上去比以前卖劲得多。实际上他在努力与工人建立感情,发动工人开展斗争,反对为内战生产武器。他和炮弹所工人高震明(中共地下党员)一道发起共青团的外围组织“青年读书会”,经常带来《挺进报》让大家传阅,激发工人的斗争积极性。
战斗着便是欢乐,革命者们身居“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的牢室,也能乐在其中。1949年春节,大部分难友都在院坝里举行“联欢会”,并成立了“铁窗诗社”,举办诗会迎接即将
太阳倾泻在石头上,
温暖着我的身躯,
呵?这也触犯了吸血鬼的法律!
“哼!不讲羞耻!”
眼珠翻滚,怒目瞪瞪。
在这人和兽混居的城堡里——
道德、法律、武力、金钱……
全是吃人的野兽!
春天,是强盗们的,穷人永远生活在冬天里。
愤怒地站在石头上,我要回答——
总有一天,我们将站在这个城堡上,
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
到来的胜利。余祖胜和另一狱友轮流在牢门外放哨,望着吟诗起舞的难友,他憧憬着到胜利的时候做一个讴歌幸福的诗人……
1949年11月27日深夜,人民解放军的炮声正在震撼着黑暗的山城,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惨无人道的特务对被囚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敌人把渣滓洞的“囚犯”全部集中到楼下牢室,用机枪对着牢房扫射,然后又纵火焚烧……余祖胜和200多难友壮烈牺牲。
72年过去了,红岩先烈余祖胜已长眠地下,他所创作的《晒太阳》一诗,却依然铿锵有力,承载着他和众多革命先烈对旧社会的抗争、对新中国的憧憬,激励着一辈辈后人,奋勇向前!
我借着月光发现一样东西从门缝里塞了进来,我快步走了过去,这是一封信,信封上却没有写收信人,我立刻打开院门,门外已经没有人影了。我关好门快速回到屋里,打开了信,一看信的内容,我倒吸了一口凉气,重重地跌坐在了椅子上。
信上写着:“刘毓芳同志,你的丈夫雷震同志今天已经被捕,我们正在想办法营救。你有可能会被敌人监视,请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不!雷震是坚强的!现在,他一定希望我能够坚强地面对困难!”我擦干眼泪,把信从头到尾地又看了一遍后,立刻把它烧了。
爱的选择
下班回来我直接去隔壁阿姨家接儿子,阿姨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轻声地对我说:“出事了!就是拐角那家姓江的是共产
越想我的心里就越发的不安,我打开房门,走到院子里透透气。这时,我听到有人在拨弄院门的声音。“是谁?”我压着嗓门问道,“是你吗雷震?”没人回应。
1948年6月13日,万县已有些许炎热了,我早早地把一岁大的儿子哄上床睡觉了,这晚我有些心绪不宁。“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来?”我喃喃自语地向窗外望了望,这是以前很少有的。看着床上熟睡的儿子的脸,他真是像极了他的父亲。
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办?怎么办?”看着儿子的脸,我强迫自己要冷静下来,可是我的眼泪却不听话地往外涌。
把儿子托给隔壁的阿姨照看之后,我便出门了。我第一个想到要去的地方就是万县书店,我曾经帮雷震去那里传递过消息。
不知为什么,感觉今天早上的空气里透着紧张,我禁不住打了个冷颤。离万县书店越来越近,但我却越来越犹豫了,在这个时候该不该来?这样会不会暴露其他的同志?思来想去,我停下了脚步,咬了咬嘴唇,转身走向了上班的地方。
“哥,到底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毓芳,”哥哥唤了一声我的名字,表情越发的沉重起来,
“我的傻妹妹呀,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地狱!”哥哥把他宽大的手放在我的肩上,“不过你放心,他不仅是我的妹夫,也是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正在想办法,可他是地下党的党委书记,国民党不会轻易放的,我会尽可能疏通。我叫你过来,就是怕你在那边出事,现在你就安心住在这里等消息。”
“唉,我知道他现在关在哪儿。”
“真的吗?”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真的知道吗?”
“我怎么可能骗你呢?前段时间我们重大有个学生被抓了!后来放出来了,他在牢里见过雷震。”
“在哪里?他到底被关在哪里?”
“在歌乐山渣滓洞!”
“那你帮我想想办法把他救出来呀!”我禁不住哭了起来,“哪怕是先让我见上他一面也好呀!”
就这样,我压抑着心里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煎熬着度过一天又一天漫长的日子。我期盼着能够得到他的消息,又害怕等来的是坏消息。
这天,突然收到在重庆工作的哥哥的电报,让我速到重庆。虽然不知具体何事,但肯定是有什么要紧事。于是,我带着孩子踏上了去往重庆的路途。
哥哥从码头接到我之后,一直没有说话。我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大,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把我叫到重庆来?但我没有问,我知道一定还没有到说的时候。回到家里,嫂子已经把饭准备好了。吃过晚饭,简单的梳洗完之后,哥哥让嫂子带孩子去睡觉,他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
党!今天被抓走了!”我心里一惊,那不是江竹筠吗?我知道事情远比我想像中更加的复杂和严重!我更加确定了今天不去书店是对的,一定是出了大事情了!越是这样的时候,我越要镇定,要像平时一样,不能出错,这是对我和孩子最好的保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总有人被捕的消息,大家都人心惶惶,整个县城的空气都弥漫着紧张和危险。
听了哥哥的话,我多少感觉没有那么无助,至少现在我知道他在哪儿。
每天哥哥都早出晚归,我知道他在为雷震的事情奔走,我
哥哥每天都早出晚归,我知道他在为雷震的事情奔走,我
“雷震被捕了,是吧?”
我微微一惊:“你怎么知道的?”
晚上,哥哥回到家里,我急忙拉住了他:“哥,怎么样,打听到雷震的消息了吗,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
哥哥沉默了,他的眼里满是悲伤:“毓芳,我知道现在也瞒不住你了,雷震他……他已经不在了。”
“不在了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有不好的预感,却还挣扎着。
“他是不是被国民党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毓芳,你难道还不明白吗?雷震他己经牺牲了!”
不会放弃,我深信一定能等到他出狱的那一天。
日子就这样煎熬着,就在我觉得希望渺茫的时候,我听到了重庆即将解放的好消息!这是1949年的11月,我们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了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了秀山、酉阳、彭水等地。那段时间,哥哥说外面很乱,叫我不要出门。我从收音机里听到重庆将要解放的消息,内心无比兴奋,重庆要解放了,雷震也将被营救出来了吧!我美好地憧憬着。
11月30号,重庆解放了!所有的人都上街庆祝,我抱着儿子走到街上,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这是因为解放而流的激动的泪水,也是因为即将见到久别的丈夫而流的欣喜的泪水。
“不可能,不可能!”我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我醒过来之后,哥哥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我。原来就在10月28号,国民党在大坪公开枪杀了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就有雷震。哥哥怕我受不了刺激,一直没敢告诉我,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悲痛,把雷震掩埋了。
我听了之后号啕大哭,为失去至爱至亲而哭,为失去一位战友而哭,为这一年多来对他的思念、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而哭。
第二天,哥哥带着我和儿子来到了雷震的坟前。我扶着坟头,眼泪夺眶而出,轻轻地和他说着话:“雷震呀,我带儿子来看你了,你等久了吧,对不起了!现在解放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放心,我会好好带大我们的儿子。你没有完成的事业,我和儿子会替你走下去,我们会和你一起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的!”
我的爱人选择了他所钟爱的事业,并为之献出了他的生命,而我选择了我的爱人,同时也选择了和他一样,踏上一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道路。这是无悔的选择,也是我爱的选择!
业,我和儿子会替你走下去,我们会和你一起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
黎明前的守护
11月29日,国民党政府派出一个营的军警特务包围了21兵工厂,将职工和厂警大队全部赶出,把一箱箱烈性炸药送进了厂区各处重要部位。他们封锁路口和江面,致使工厂地下党组织和上级的联系被迫中断,原定的护厂计划无法实施,情势万分危急。
1949年10月,共和国的朝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但重庆还陷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在逃亡前摧毁重庆的各大兵工厂,第21兵工厂正是重点爆破目标之一。
天色渐暗,东南方突然传来了隆隆炮声,解放大军已经攻打到长江南岸。吴坤山眼见杨钊抬头一怔、脸色渐渐发白,知道他心中方寸已乱,便故意漫不经心地说:“我来的时候,看到好多稽查都上轮船过江去了。”
吴坤山来到存放着贵重机器的步枪所,看见稽查杨钊正在指挥堆放炸药,便与他搭讪。杨钊不耐烦地说:“少废话!我干了一整天,到现在连饭都还没吃,没得功夫和你啰嗦。”
吴坤山赶紧弄了些酒和菜招待杨钊,边与他闲聊边等待时机。其间,只听一个运送炸药的军官喊道:“老杨,一百四十七箱齐了,点个数吧。”
“真的?”
“谁骗你!我亲眼看见秦稽查、高稽查都坐上宝福轮走了,还有许多内二警,也争着往船上挤呢。”
下午4点,一位身穿军装、头戴军帽的老者,哼着小曲向工厂大门走来。
“干什么的?”看门的特务问。
“到厂里,收拾一下东西就出来。”
特务见他这身派头,想必是兵工厂里有军衔的高级职员,便任由他大摇大摆走了进去。殊不知,此人其实是21兵工厂步枪所的老工人吴坤山。
吴坤山曾多次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工潮运动,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此番,他冒险乔装入厂,是为了执行党组织“保护工厂,迎接解放”的指示。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他却铁了心与工厂共存亡!
吴坤山暗自咋舌:这么多炸药,不把厂房夷为平地才怪!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设法保下步枪所!
敌兵气势汹汹地推拉枪栓,以示威胁。
“不必这样,都是自己人!”吴坤山顿了顿,“我们这里早就弄好了。要检查,必须持委员长亲自批的条子。”
敌兵并不罢休,又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这个任务怎么归你们,有多少人?”
吴坤山朝两位同伴使了个眼色,镇定地答道:“指挥部的。
吴坤山心头一紧,明白距起爆之期已为时不多了。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党组织保住兵工厂争取一线生机。
他打着电筒去厂房里查看情况,发现炸药箱分成两排,电线已接好,却还没装雷管。真是万幸!
吴坤山料想装雷管的特务很快就会来,到时该如何与之周旋呢?思索间,忽见工友余兴发、徐龙华两人也趁乱偷偷入厂。
把守,见机行事。而他自己则坐守耳房内。
借着门口昏暗的灯光,吴坤山看见泛着白光的导火索挎在一个士兵肩上。他从耳房窗口探出半个头说:“嚷什么嚷?我们是奉蒋委员长之命守门的。”
杨钊往外望去,看见人影纷杂,乱哄哄一片,军警特务也在陆续撤退,慌得抬脚便逃,又忽然回头指了指已经安放好的炸药,丢下一句:“动不得啊!马上就要起爆。”
于是三人齐心合力用钢筋铁棍顶牢步枪所的大门。吴坤山又取出事先收藏的一支步枪和三排子弹,吩咐余、徐二人持枪
吴坤山对二人说:“步枪所已经放了炸药,今晚必得有人守在这里,谨防特务来装雷管。我60多岁老头子一个,没什么牵挂。你们怎么打算?”
余兴发、徐龙华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跟你一起守。厂在我在,厂亡我亡!”
直等到晚上10点前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来到厂房前,三个骑马的官兵高喊:“快开门!快开门!我们是奉毛局长之命来检查的。”
百废待兴峥嵘岁月
Ⅱ
余兴发和徐龙华会意,赶紧把枪栓拉得哗哗响,还将脚下的碎铜烂铁踢出一阵阵响动,大声喊道:“非常时期,哪个再啰嗦,子弹可不认人!”
门内虚实难辨,解放军的枪炮声又越来越近,敌兵三人心急火燎却又无计可施,只得调转马头离开了。
吴坤山、余兴发、徐龙华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把一切献给党的坚定信念,守着步枪所的一百四十七箱炸药,熬过了漫长而危机四伏的一晚。
当天深夜,重庆各大兵工厂、发电厂接二连三传来的爆炸声响彻黎明前的暗夜。第21兵工厂——这座解放前中国最大的轻武器工厂——却在党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斗争下,基本完好地投入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怀抱,自此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成长为人民兵工的强大力量。
这里有60多个弟兄。”
1949年11月17日,“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兵工署警务处处长”廖宗泽在重庆嘉陵新村召开各兵工厂的警务组长和警卫大队长会议,布置破坏渝郊各兵工厂的工作,决定由交警旅掩护整个破坏活动。
工厂工务处处长王国章立即派人前往观看。射击表演结束后,美国商人被邀约到重庆市区游玩。
王国章叫人以试用为名,拿到57毫米和75毫米无座力炮各一门及炮弹数发,并迅速组织工程师室和炮制所技术人员进行拆卸、测绘,随后将其还原。待军火商回来后,工厂回复说做不出来,也没有资金购买。于是,美国商人就带着炮回去了。
国 之 利 剑
无后座力炮,又称无座力炮,是指发射时炮身不后座的火炮。迄今为止,我军共装备4代国产无座力炮,最早开始仿制无座力炮的是第五十兵工厂。
“送”货上门
57无座力炮,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成功的,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武器。
1946年7月14日,美国军火商在重庆市广阳坝机场进行无座力炮射击表演,以推销此炮。望江厂前身——第五十兵
1947年11月5日,57无座力炮在工厂试制成功,为了与美国T18式57毫米无后座力炮相区别,“兵工署”把这种57无座力炮定名为36式57毫米无座力炮,从试制成功到解放共生产95门,但由于质量不好未装备部队。
因交警旅兵力不足,第五十兵工厂的破坏由古柏青派兵掩护。他带领特务、警务组和警卫大队人员将36式57毫米无座力炮图纸全部带走,同时将成品炮拉走,半成品爆毁。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五十兵工厂的工程师早已经将图纸记录下来。装配工人也悄悄将几门成品炮藏在了制炮
在“一切为了抗美援朝,前方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前方需要生产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的口号下,工人们加班加点,快速生产57无座力炮。
所的后山沟里,这为后来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作战等留下了“炮种”。
194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第九十六团第一营营长张振武、副营长马德武率军进驻第五十兵工厂。从此,第五十兵工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小试“牛刀”
厂长李式白、副厂长孟宪听继续留任,大部分工程师和技能工人留了下来。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变革”,发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政府完全不是国民党特务所说的那样。于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生产活动中。
1950年,中央决定提早进藏,进藏部队第十八军急需装备无座力炮,刘伯承和贺龙专程来到第五十兵工厂,并派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段君毅、副部长万里亲自到厂督战,解放后的工人们干劲十足,按时完成了目标任务。交付进藏部队28门无座力炮,在昌都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放西藏立了大功。
“自食其果”
战术”,以坦克为依托,掩护步兵进行作战。
而当时志愿军反坦克武器主要是手榴弹和炸药包,直接暴露于敌方坦克炮火的威胁之下。美军利用坦克的防御性能,有时将坦克停在我军阵地前沿射击我军,迫使我军白天只能隐蔽在坑道里,夜间才能出来作战;有时将坦克围成一个营垒,步兵在其中吃饭、喝酒、唱歌跳舞,气焰十分嚣张......
强化志愿军反坦克武器装备迫在眉睫。中央军委要求工厂大量生产无座力炮,对付美军的坦克。由于锻造炮身的钢材稀缺,57毫米无座力炮也因此一直没有大量装备部队。为了解决原材料供应难题,工人们用迫击炮炮管代替无座力炮炮管;缺乏制造炮弹的低碳钢板,就拿柴油桶材料顶上;缺少香蕉水,就用汽油代替……一时间,工人们把工厂当战场,机器昼夜轰鸣。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军大量使用坦克,大肆推行“刺猬
很快,第一批无座力炮被送往抗美援朝战场,命中率几乎达到100%,摧毁了美军不少坦克,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们
包括松骨峰阻击战在内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让第三十八军获得“万岁军”美誉,工厂生产的57无座力炮也一时声名大噪。
用美国人当初送给国民党的炮,打击美国人,让美国人明白了一个词——自食其果!
但好景不长,1951年9月后,朝鲜前线的无座力炮的问题接踵而来。加之,无座力炮是按照美国图纸生产的,美国人了解该炮的技术性能。美军坦克在近距离被大量摧毁,并且发现是自己之前“送”的炮在打自己后,便退到无座力炮有效射程1000米以外活动。这样,坦克射击我军,我军却打不到坦克。
扬名战场
松骨峰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利用修复后的57无座力炮对美军造成重创,美军丢下上千辆坦克和汽车落荒而逃,志愿军完成了切断美军退路、合而围歼敌人的军事目标。此后,美军的坦克就不敢肆无忌惮了。
前方捷报传至巴渝大地,工人们备受鼓舞,他们一边加紧生产,一边又紧张地开展新型无座力炮的研制。据统计,1950年至1952年,工厂共生产无座力炮4623门,无座力炮弹
1951年受到政务院的嘉奖,厂长沈丁祥受到表彰,1951年5月9日,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在兵工厂生产会上的总结报告中说:“57无座力炮有用,西南造的,好!”1952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全国兵工会议上的讲话中,又一次肯定了无座力炮的作用。
1066698发,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两个工厂的工人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拿出生活用品捐献给志愿军。其中长安厂共捐献现金、物资(折价)合人民币(新币)6.13万余元。同时,除已恢复82迫炮弹等老产品的生产外,开始测绘、试制51
解放初期的长安和江陵
1949年12月初,重庆解放伊始,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就派军代表熊杰、副代表刘先惠等5名同志,来到第21兵工厂,从英勇护厂的员工手中接管工厂。同时还派代表徐健、联络员商汀等到第10兵工厂接管。
1950年1月交接完毕,两个工厂归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两个兵工厂从此回到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怀抱,踏上了恢复和振兴的道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在党的领导下,两个兵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
1950年2月,兵工厂赶制步枪4510支,重机枪174挺,支援解放西藏。
1957年3月,将其中一个兵工厂命名为国营江陵机器厂,4月将另一个兵工厂命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
式手枪,改进了握把形状,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军人的手形。到1954年,终于设计定型了国产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随后该手枪便开始在部队中大量装备。51式手枪不仅是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制式手枪,而且也是我军第一支制式武器。这个共和国“天字第一号”的仿制,为日后该枪发展成为共和国的54式手枪奠定了基础。
1950年8月,电厂修复后,长安厂随即组织生产中正式步枪4510支、马克沁重机枪212挺、捷克式轻机枪1338挺、82迫击炮450门、82迫击炮弹126787发、120迫击炮160门、51式手枪3.12万支。1951年,江陵厂完成60迫击炮弹108万发,比1949年12月前最好历史水平增长一倍。这两个兵工厂生产的迅速提升,为支援解放西藏和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迅速复产 抗美援朝作贡献
献。
建国初期,前苏联为我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央决定改造旧兵工厂,两个工厂成为重点援建单位。兵工总局决定江陵厂改建生产苏联1939年式37毫米高射炮弹。1953—1956年,江陵厂为生产苏式37高榴弹扩建新厂区,整个工程共投资1501万元。同时,前苏联也向长安厂提供了7.62系列枪械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部分设备,并派来专家帮助安装、调试和解决技术难题。从此,通过前苏联的军事援助,两个兵工厂由生产国民党时期的老式枪械、弹药,转为全面生产苏联制式武器,走上了军品“仿制——改造——自行设计”的开发道路。
军大毕业上前线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燃起了战火,眼看就要烧到鸭绿江边了。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抗美援朝的热潮。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所属二野军大三分校四总队于1950年11月,在重庆北碚、合川一带招收了一批青年学生,而年仅16岁、正在二野军大学习的赵绍璠就和同校10名同学一起被录取,成为了一名抗美援朝战士。
“一场比一场惨烈的战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牺牲的战友长眠在朝鲜那片土地上了,跟我一样幸存下来的战友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回想起70多年前入朝参战,8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赵绍璠连连唏嘘,但他仍然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我们谈起了那场非同寻常的毕业分配。
因为美军的空中封锁,部队一入朝就开始徒步行军。朝鲜气温低,虽然只有9月份,但每个战士身上都穿得厚厚的——一套8斤重的棉衣,一件6斤重的大衣,还有背包、挂包、水壶、水连珠、步枪、子弹袋、手榴弹以及小圆锹或小字镐、大米和熟粮........背负重达数十斤的“装备”,还要一边急行军、一边躲避敌机的“骚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我还有一个出汗特别多的“毛病”。每次行军下来,不但棉衣棉裤被汗湿透,就连背在背上、叠成四层的棉被也能被汗水湿透一层多。湿透了的衣裤紧紧贴在身上,使腰部、腿部许多地方的皮肤都被擦伤,汗水一浸针扎般的痛,常常令我“苦不堪言”,但想到是出国作战,不能给志愿军丢脸、更不能给祖国丢脸,就咬着牙坚持下来。因队伍多是夜间行军白天休整,我可以趁休整时与大家挤在一起,把湿透了的棉衣堆在我的身上,用身体散发出来的热气慢慢烘干衣服。
汗水湿棉被
经过大半年军政训练后,于1951年9月下旬经辑安县(今集安市)拉古哨,从鸭绿江的浮桥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宿营地,可走到第二天日上三竿还没有找到宿营地,只好找个山沟对付着休息一下。
错过了宿营地兵站,就不能补给,只能饿着肚子行军,加上敌机骚扰,大家每天疲惫不堪。
行军难处多
辨别行军路线使用的是之前日本人留下的旧地图,与实地相差很大,我们经常是天还未黑就按地图给出的行军路线寻找
最开始进行行军时,自身一时还没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行军,肩、腰、腿都十分疼痛。中途休整后,都无法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只能在战友的帮助下站起来。加之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贴在背上一片冰凉,冻僵了的脚要走好一会才能活动开。
后来逐渐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行军,身体各部位也不痛了,
一天晚上,当我所在队伍来到离清川江有十来里远的地方时,前面传来了友邻部队过江遭空袭的消息,奉命停下来作过江准备。
一个多小时后,传来了“尽快过江”的命令。队伍开进得越来越快,不断传来“注意!跟上!”的口令,后来干脆变成了“跑步跟上!”的命令。
空袭不掉队
可瞌睡却多了起来,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能睡着,或撞到前面的人、或差点摔倒才能惊醒过来。
最麻烦的是行路困难,下雨后的路面上会冻结一层薄薄冰面,像是抹了一层油一般,不擅走冰面的南方人总会在途中不慎摔倒。其间,行军才一个多星期,有个中队的战士就摔断了两支步枪;一位学员在摔倒后,棉帽也掉在泥水里,到了宿营地,他童心未泯地去过秤,居然重达八斤;将要到达谷山的前一个晚上,中队一位学友过独木桥时因路面滑倒,造成大腿关节脱臼,当晚就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给予救治。
我的行军速度慢了下来,组长一面接过我的枪,一面催促我跟上队伍。我感到体力实在支不住,就说:“组长,你们先走,我等后面的收容队吧!”
组长厉声说:“赵绍璠,你的决心到哪去了!记得你自己在决心书上写的话吗?”
组里的战友也鼓励我快点跟上。
越接近江边部队越多,口令、叫喊声响成一片。在这种气势下,我也不知哪里来了股劲头,跟上了队和大家一起上了船。
过江后部队又快速开进,连续行进了五、六里才停下来休息。后来,组长要念我写的决心书,督促我不掉队的事,成了 大家很久都还在谈论的“笑话”。
经过了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了十二军的前进基地——谷山。
我的名字。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合川瑞山中学上学时五班的同学、曾经当过班长的李正璧。我当时在公路上站着很不好意思,既有些激动又有些窘迫,以至于李正璧说些什么都没有听清楚便跑回了队伍,后来回过神来才想起忘了问她的部队番号……
倾力打造“万岁炮”的潘忠贵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关键时期,望江厂的特种产品生产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宁愿自己多流汗,要让战士少流血”的口号响彻全厂。
这年冬天,技术工人潘忠贵与大伙儿一起投入到抗美援朝装备的生产中,为了赶制一批急件,他连续7天7夜不下生产线,直至晕倒在铣床旁。
躺在病床上,潘忠贵仍然惦记着厂房内堆积如山的毛坯件,因为设备简陋而达不到精度要求,他心急如焚——这样干下去,恐怕就是累死也很难完成越来越重的生产任务了,可是时间就是战士们的生命啊!
这天,潘忠贵被恶梦惊醒,梦中他看到战士们为了攻夺高地,在没有重炮掩护的前线,不顾死活地往前冲,被敌人从碉堡中射出的子弹击中,一个一个倒下,鲜血染红了阵地……
潘忠贵猛然惊醒了,内心吼道:“不能蛮干,得抓紧想办法!”他拔掉输液针头,跑回车间,拿起零件翻来翻去地琢磨。他清楚,以现有加工条件要想达到设计精度要求就必须使“巧力”。可是,对于仅靠读夜校扫盲的他而言,这份“巧力”又从何
遗憾的会面
我所在队伍在谷山进行了毕业分配后,便向前线开进。1951年12月的一天晚饭后,天气阴霾,中队提前出发,在经过短暂休整,正准备继续赶路时,意外碰上了迎面而来的一支志愿军队伍。忽然一位女同志从这支队伍里走到公路中间叫
米饭和冰凌
为了避免行军到半夜没东西填饱肚子的问题,大家就在行军出发前用瓷碗装一碗饭,用碗兜系在腰里,半夜休息时吃。
饭结了冰就连饭和着冰凌吃下去;水壶里的水结了冰,用筷子把冰捅开再喝;手冻僵了,无法撮炒面,就用树叶撮起炒面往嘴里送!真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潘忠贵注意到弹夹毛坯形状怪异,加工时既要上下左右行刀,还要翻面加工,如果按常规的工艺顺序,生产周期太长,生产效率低下,费时耗力。“不能最快提供战场急需的武器装备,不是让前线的战士们在等待中流血牺牲吗?”想到这,潘忠贵焦急万分。
而来呢?忽然,他脑海中闪现出四个字“合力出击”!
他找到技术员,凭借着自己积累的操作经验和技术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一起反复摸索专研,最终研制出一套专用夹具,竟然达到了底座同心度不超过1丝的精度要求,使加工效率提高了整整10倍!
年轻的潘忠贵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1965年,抗美援越战争中,望江生产的37毫米高射炮再次成为支援前线的中坚力量。然而,弹夹的产量却迟迟上不去,成为了生产中的一条拦路虎。
于是,有过技术革新经验的他,用一个废旧的车床分度盘做成了一个圆盘夹具,装夹在铣床平板上,一次可以安装32个弹夹,对好刀、拨动分度盘,就能依次加工。好家伙!一个只读过夜校的工人,竟然想出了这么绝的法子,将产品产量提高了32倍!
潘忠贵成功拿下了这座技术的“山头”,弹夹产量猛增,快速满足了前线需要,战场上37高炮喷出一串串火舌,在一次战斗中,我军用37高炮击落敌方战机12架,彻底破除了美军的空中优势!越南军民高呼“37炮万岁!”
望江厂产出的37高炮由此获得“万岁炮”的美誉,潘忠贵也因技术革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憨厚地笑道:“为了前线战士少流血,我们不能蛮干,必须进行技术革新!”
因为和家人说好了,今晚要早点吃饭,早点带上板凳去看露天电影。
小小“帽子”立奇功
帽子,遮风避雨、阻挡烈日,还能展示个性,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但也许你不知道,曾经有一款“帽子”,40火箭弹戴上它才能更好地发挥威力,让敌军坦克不再坚不可摧。如此神奇的“帽子”,着实让人惊讶,它就是反坦克防滑帽。
故事发生在1969年的山城重庆,那个时候,工厂周末只休息一天,周一至周六都是正常工作日。
10月25日傍晚,一个秋高气爽的周六,远处的山脉在夕阳的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剪纸画挂在天边,忙碌了一周的七车间技术工人柳昌旺迈着轻快的步子进了家门。他今天格外开心,
一家人兴奋地围坐在小饭桌前,可刚端上饭碗,就听到大街上工厂的高音喇叭奏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紧急情况!”厂里的职工和家属都知道,只要突然响起这支曲子,一定是有紧急大事发生了。
柳昌旺端碗拿筷的双手瞬间定格在胸前,他对着窗外一皱眉,两耳仔细捕捉着广播声:“职工同志们,现在播送军管会战备紧急通知。请全厂职工听到广播后,跑步回到工作岗位,有紧急战备任务布置。请互相转告。”
这是一个方圆十里的大型兵工厂,依山而建,生产区域设在山坡低处临江的位置,沿着山坡向上而攀就是职工家属区。这样的规划布局,是不是为了紧急情况时职工可以快速赶回工作岗位不得而知,反正这一次,职工们的集结十分快速。
不到30分钟,柳昌旺和工友们就气踹吁吁地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各自车间。柳昌旺刚进七车间工房,就看见车间主任已经站在了工房中最高的机床平台上了。
“同志们”,看到职工基本到齐,车间主任表情严肃地说,“前线战事紧急,党中央要求我们马上生产出用于保卫珍宝岛的
晚上9点,夜幕下的十里厂区,到处灯火通明。车间主任和书记隔着办公桌相对而坐,谁也没有说话,两人闷头抽着烟,室内烟雾弥漫。主任深深吸了一口烟,憋着这口气他把还没有抽完的香烟狠狠掐灭在烟灰缸里。“不行,我得去现场看看。”
“我陪你去。”书记也顺手掐灭了香烟,起身离座。
“大家不要怕!”车间支部书记从机床平台上跳下来,朝着工厂技术多面手柳昌旺走去,“大家的顾虑工厂已经考虑到了。我们不能蛮干,必须先试验,做出合格品了,才能让各车间一起干。”
说着就来到柳昌旺面前,书记满怀着期望的眼神对他说:“昌旺,你是技术能手,说说你的想法吧。”
柳昌旺顿了顿,“嗯,书记说得对,我们得先试着做几个,等摸索出了经验,大家再接着干。”
“好!生产反坦克防滑帽的棒料,锻造车间正在准备,趁这段时间,你和几个技术过硬的师傅抓紧投入试生产,要帮助技术人员尽快确定工艺路线。”
工厂虽然是有着百年装备研制经验的老兵工厂,可反坦克防滑帽却从来没有生产过,工人师傅们心里没底,纷纷低下头,窃窃私语:“从来没做过呀,能行吗?”
全部打开,工房被照得亮堂堂的……
40反坦克防滑帽。上级要求我们以临战精神、最快速度,完成这项紧急战备任务。因此,工厂决定,各个车间全部投入反坦克防滑帽的生产,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啪、啪、啪”,随着工房电源闸刀一个个合闸,所有的灯
就在同时,工房里响起一阵嘈杂声,紧接着,急促的奔跑声从办公室过道里传来。主任和书记冲出办公室,看见小杨手举一个亮晃晃的“小帽子”兴奋地跑来:“成功了,成功了,我师傅第一个做出来了!”
主任一把夺下“小帽子”,举在空中细细端详,嘴里不停地说“好,好,好呀!”书记接话说:“我马上通知检验科和军代表,我们马上送检。”
柳昌旺迅速换上工服来到工作台前,一边换着手扎紧两只袖口,一边侧目仔细端详徒弟小杨为他展开的图纸:“小杨,你对着图纸上的内孔尺寸,去工具室领一把镗刀、一把型钻。我琢磨着,我们先加工内孔比较好,用内孔定位,再加工外坯,然后用型钻一次加工成型。”
赵钱立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料场,十几吨反坦克防滑帽棒料摆放得整整齐齐,就像准备接受检阅的战士。这是他和50多名工友干了一个通宵的成绩。和工厂其他车间员工一样,他们也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而在这一夜,他是全厂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那个人。因为他在工厂广播通知前1个小时就接到任务,提前启动了加热炉。
凌晨5点,柳昌旺的爱人从睡梦中醒来,看到丈夫还未回家便披衣出门眺望厂区。灯火通明的工厂映入眼帘,让她心潮起伏:已有好多年没见这热血沸腾的景象了,奉献国防是军工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军工家属的光荣。
晚上11点,一辆卡车从模具车间驶出,上面装满了刚刚赶制的反坦克防滑帽专用模具。卡车驶遍了十里厂区,为各车间留下了一件件模具,各车间则以轰鸣的机器声向远去的卡车致敬。
这时的柳昌旺可没那么兴奋,他知道,试做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他要考虑的是工厂各个车间的所有员工都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反坦克防滑帽是一个夹角为20度的锥形体,同轴度公差的控制是关键。柳昌旺是技术水平极高的师傅,可以靠手的感觉掌控公差,但一般技术工人很难实现每一件产品都合格,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靠模具保证加工精度。就在大家等待检验结果时,柳昌旺已着手开始和工艺人员研究设计他们的模具了。
“叮铃铃……”办公室里的电话骤然响起,军代表在电话里激动的说:“合格!你们试制的产品完全合格,马上组织各车间生产。”
清晨7点,天已放亮。十一车间工人赵钱立甩了甩水淋淋的头发,脱下了厚重的防热辐射工作服。他从毛巾里拧出的汗水滴在尚未冷却的夹钳上,冒出一缕缕白烟,白烟过后,夹钳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痕迹,赵钱立知道,那是盐。整个晚上拧了多少次毛巾,他已经记不清了。
根据上级要求,工厂计划生产反坦克防滑帽30万枚,所需钢材10多吨。为了满足机加车间加工,必须把钢材锻打成1米长、30毫米粗的棒料,这就需要十一车间紧急锻造出2万根棒料,供全厂各车间加工。
25日晚上6点,十一车间已熄火3个小时的升温炉紧急启动,刚刚运抵车间的钢材被一批批送进升温炉加温。“1150度……1180度,出炉。”随着班长的一声高喊,赵钱立随即打开炉门,用长臂夹钳将已烧得通红的钢材取出,扔在铁板上。“上模具”,班长喊道。赵钱立的两个师兄立即将模具打开,等待钢材放入。
根据生产工艺,从钢厂采购的钢材是不能直接投入机械加工的,必须先进行锻造回火处理,才能获得反坦克防滑帽所需要的刚性。十一车间负责全厂的锻造加工,他们先将钢材加热到约1200摄氏度,用气锤锻打成形,再放进回火炉里升温至700-800摄氏度,然后按工艺要求冷却,从而完成整个锻造加工。
赵钱立换了个角度夹起铁板上被烧得通红的钢材,用力一甩臂,一道红色的弧线在空中划出,钢材被准确的放入模具。“呲、呲、呲,铛、铛、铛”,随着气锤有节奏的捶打,模具边
口慢慢合拢,一切进展顺利。
“开模!”随着班长大声喊道,模具慢慢被打开,但意外发生了。模具虽然打开了,但里面锻造成形的棒料却被卡在模具中无法取出。消息很快传到厂部,工厂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和技术人员、军代表一起分析查找原因。很快得出结论:外单位提供的锻造模具存在设计缺陷,造成产品颈部无法从模具中退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造模。但战争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哪能有片刻耽搁,经过紧急商议,为避免出现全厂待料窝工,决定改型锻为自由锻。
箱不离身
70年代末,重庆盛夏的深夜,地面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使人透不过气来,家家户户都把“床”挪到了室外。条件好些的人家,睡的是请人用竹子做的床;条件差些的人家,干脆将门板拆了下来,铺上席子就当床了。大人小孩挤到一张“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巴望着来一场雨驱走连续多天的炎热……
“职工家属朋友们,现在播送通知,请工具处彭甫周马上到厂办,请工具处彭甫周马上到厂办……”
工厂广播站播放的通知,在深夜显得更加响亮,很多进入梦乡的人也迷迷糊糊地坐了起来,竖起耳朵听是在通知谁。不用说,这肯定是个紧急事情,否则,也不会深夜用广播来通知找人。
十分种后,连续四年被工厂评为“学铁人标兵”的彭甫周师傅满头大汗地跑到厂办。屋内一屋子人让彭师傅顿感事情不妙。
没有任何客套寒喧,厂长直奔主题:“彭师傅,我们50年代有个产品叫14.5毫米高射机枪,记得不?”
工厂职工怀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连续奋战六天六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以奇迹般的速度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30万枚反坦克防滑帽的生产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为保卫祖国领土作出了重大贡献。
“呲、呲、呲,铛、铛、铛”,工房内所有气锤全部开启,有节奏的捶打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当朝阳洒向十里厂区时,十一车间圆满完成了2万根反坦克防滑帽棒料的锻造回火加工,为全厂生产准备了充足的“粮草”。
彭师傅转身离开了厂办,在楼梯转角处遇到了被叫来的小王。“小王,你回去准备一下,早上5点去码头等我,我们坐头班船进城。”
“那您呢?彭师傅?”
“我就不回去了,我去一下单位。”
“就是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过的那个产品。”副总工补充道。
“哦,那个产品自研制出来后,因为部队没有需求,就一直没有批量生产”彭师傅说。
“但现在老山前线大量急需这类产品,因为它的平射刚好可以打击山洞中的敌人。”厂长进一步解释道。
“但是,这个产品很长时间没生产”彭师傅说,“批量生产的话,工装都需要重新制作、采购。”
“是啊!我们傍晚一接到命令,就开始了前期设计,现在就差外出采购工装了。工装回不来,生产也无法开展。请您来,就是要麻烦您到我们的定点采购单位所在地——哈尔滨。您是老采购员,经验丰富,又是厂里连续多年的‘学铁人标兵’,组织上信得过您。考虑到您年纪也不小了,出于安全考虑,你们工具处的小王也去,路上好相互照看着。哈尔滨那边已经联系好了,您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就坐最早的火车进京,以最快时间去哈尔滨。这是采购清单、联系人和车票。”
小王见彭师傅去单位,也跟着去了,看看彭师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一到工具处,彭甫周就把他那个背了多年的大木箱子拎了出来,看看有无破损,是否需要补救。
抵达哈尔滨定点单位时,已经是第3天的晚上了,彭甫周顾不得休息办理相关手续,就小心翼翼地把专用工具一件一件放进木箱,并仔细检查是否会相互碰撞,直到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才合上箱盖。
没等彭甫周接话,厂长就把后面的任务与时间给安排了下来。作为老兵工人,深知这次任务的不同寻常,二话不说,接过厂长递来的纸条。“好,我回去准备准备。”
一旁的小王心想,这下可以背着货去赶车了吧。可当小王手刚伸过去,彭师傅却说:“慢着。”
只见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小锁把箱子锁上,说:“用小锁把箱子锁上,东西不会丢,就更加安全了。”
机灵的小王立马接话道:“我懂,就跟军人上战场一样,人在阵地在,我们是人在箱子在!”
就这样,彭师傅背着箱子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火车站,上火车时,列车员坚决不让箱子放在座位上,要让彭师傅放在货架上。可这怎么能行呀!彭甫周再三解释都不行,只有去找列车长。
“呵呵呵,是这个理儿!”
小王背着约100斤重的箱子,没走几步,便感觉受不了了,说:“彭师傅,太重了。我们雇一个三轮车吧,一起拉到火车站!”
彭师傅接过箱子笑着说:“年轻人,这才哪儿到哪儿!我来吧。”说着便从小王背上接过箱子,往背上一挂,“这还不算重,我当了十多年的采购员,凡是自己拿得走的,从未请过外面的搬运工,节约金钱事小,货物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我们这次采购的工具,又是为部队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用的。”
小王的脸顿时通红。
小王白天照看,他打个盹,晚上自己守,尤其是后半夜,人最困倦的时候,看着车厢内的人昏昏欲睡,彭师傅的上下眼皮也开始不停的打架,可为了防止自己打盹犯困,他频繁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原地甩甩胳膊抻抻腿,活动活动筋骨,甚至站好一会儿,实在太累了,再坐下来;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彭甫周不敢吃过多的食物,站台上买的干粮只能细嚼慢咽,大口喝水,更是奢望,只能小口轻啜,润湿嘴皮而已。
彭师傅向列车长详细讲述了货物的特殊性,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深深打动了列车长,最终同意在补张座票的情况下,箱子可以放在座位上。
在人多眼杂的车上,彭甫周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一直把工具箱放在身边靠着,还用一根布条把右手腕和箱子上的锁拴 在了一起。
当这一老一少相互搀扶,历经火车、汽车、轮渡好几种交通方式,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工厂时,已是九天之后了。
那个连接着手腕和箱子的布条结早已成了死结,将彭师傅和箱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由于时间太久,又不停来回摩擦,使手腕皮肤和结之间的空隙都微乎其微。同事们看着一脸倦容、一身尘土,手腕上还带有一圈淤血的彭师傅,都不忍心用平时用的剪刀去翦断布条,最后只能请来医院的护士用细细的手术剪将布条剪断,而此时,彭师傅早已坐在藤椅上睡着了。
途中换乘上下车时,他总是拖着一按一个坑的肿胀双腿抢着背箱子,让小王去买票,说:“年轻人跑得快,我这个腿怕是跑到了,也买不到票了,耽误了时间事小,耽误生产事大哦!”
九天九夜的硬座,九天九夜的护送,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彭甫周完好无损地带回了工厂,满足了生产所需,也提前为前线送去了急需的武器装备,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昂首阔步崭新时代
Ⅰ
“兵”心伴月守边疆
西陲大漠,残阳如血。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荒芜的沙地上。虽是盛夏,却没有满眼的绿色,只有几株细小的沙葱从石头缝里坚强地探出柔韧的身体。此刻,李江的心情就如同这荒凉的大地,了无生趣。到这儿开展装备保障已近两月了,可结束依旧遥遥无期,他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妻儿,想念萦绕街巷、麻辣鲜香的美味佳肴,想念故乡层峦叠翠、青绿起伏的山山水水……
他来回踱着步,猛地蹲下身体,拔起一根细绿的沙葱放在嘴里反复咀嚼,望着天边血红的残阳,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离开这个鬼地方!”
他疾步回到驻地,准备给领导打电话申请换人。这时,部队的张助理迎面走了过来,老远就笑着说道:“李工,我们战士正在鼓捣装备呢,眼看天快黑了,这几个小兔崽子却怎么都整不明白了,您去给看看呗?”
他听完,“嗯”了一声,应了下来,没有停顿地向场地赶
了过去。
步回了自己的帐篷……
“走还是留”,这个问题不停地在脑海里徘徊,艰苦的环境、压抑的心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都是他选择离开的理由;党员的责任、军工的优良传统以及对装备工作的热爱又让他难以就此转身。手指在页面上停留了很久,再三犹豫之下,终究没能按下那个通话键。
儿子的话让他莫名其妙,妻子拿过电话给他解释了一番。原来,今天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由孩子们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儿子晒出了一些父子俩在军事主题公园里玩耍的照片,特别是那张以舰艇为背景的合影引起了一片赞叹,分享的最后,他还自豪地说,以后他也要学父亲当一名武器装备工程师,上山下海,为国防出力。
虽然已经萌发了离开的念头,但作为“服务保障技术能手”同时也是党员的他,不忍心拒绝任何一项手头的工作。多年的军工生涯,已经铸就了他甘为国防奉献的精神底蕴。
“李工来了!”满身油污、一脸疲惫的战士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急忙腾出位置,告诉他遇到的问题。
他冷静地听着战士的描述,脑袋里飞速运转,思考造成问题的种种原因,然后钻进驾驶舱鼓捣了好一阵,对驾驶班长说:“好了,你试试。”
驾驶班长立马上车,通电、润滑、起步,一气呵成。“轰隆”!发动机巨大的声响传遍了空旷的原野,战士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着一张张兴奋的、沾满油污的年轻面庞,他的心底闪过一丝成功的自豪感,在大家的感谢声中慢慢地踱
突然手机一震,“叮铃铃”的铃声响了起来,刚一接通,电话那头就传来儿子稚气的声音。
“爸爸、爸爸,今天我在幼儿园可风光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可羡慕我了,他们还让我和妈妈转达对你工作的感谢!”
妻子苦笑着说:“看嘛,你忙得一次家长会都没去过,我天天在家照料他,结果他还是最崇拜你。不过啊,你放心,家里我会照顾好,你安心工作就是。”妻子的声音略显低沉,但还是
“似乎从来没有陪他们好好过个假期呀!”他苦笑着喃喃自语。
“这小子,居然给我加了这么重一块砝码,我这个当爹的,总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当逃兵呀!”想到这里,他毅然做出了决定,拿起手机,走到帐篷外,拨通了领导的电话。
妻儿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在他内心也产生了巨大的震荡,让他久久难以平静。虽然他一直以国防事业为理想,以光辉党性为坚守,很少抱怨出差太长、条件艰苦,但从未想到过自己艰辛的工作会成为儿子梦想的指引。那些让小家伙嘚瑟的照片,也都是妻儿探亲时拍摄的。
贴心地给他做了坚定的保证。
“李工,辛苦了!”还没开口问候,领导的话语便传了过来。“条件艰苦,你也守了那么久,需要换人你就说,大家都能理解。”
他步履轻盈地踏进了被晚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帐篷。
皓月当空,帐篷拖出了一条长长的影子,很长很长,像一条路,一条兵工人的孤寂奋斗路,隐没在远方闪烁的城市灯火前。
从此,狂风任尔吹,“兵”心伴月明。
“不用换人,这边工作推进顺利,换人需要重新适应反而影响进展。我就是汇报一下,一切都很好,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李江坚定地回应道。
待他再回首望去,银白月光下细小的沙葱摇曳着嫩绿的身
影,坚守着这片天地仅有的绿;而李江,坚守着为国防事业奉献的这颗心。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投递了简历,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获得了进入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历练5年的机会。他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这个季节,代表着收获,是对人们辛苦付出的检验。而次仁平措,却在此时告别爹娘,离开了家乡,踏上了
出发吧,像蒲公英一样!
——藏族小伙儿次仁平措的国防梦
“平措”在藏语里是吉祥圆满的意思,藏族小伙儿次仁平措也是怀着这样的梦想,远离家乡,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远方,来到三千多公里外的重庆。“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的企业使命牢牢刻在了心底,他义无反顾投身军工事业,坚定前行、勇毅生根、自信成长。他与长安望江的故事,还要从西藏国资委的一份招聘公告说起……
再出发·播下希望的种子
2020年7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大家纷纷为了留在大城市而拼尽全力时,拿到吉林大学毕业证的次仁平措毅然回到家乡,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学有所成、建设家乡。
但刚刚毕业的他,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这个伟大的梦想,正当苦恼时,西藏国资委后备骨干招聘信息上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加入我们,你将成为西藏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以
“取经”之路,来到了风土人情大相径庭的重庆,这里将记载他未来5年的喜怒哀乐,走进可以给他灌溉给养的“学府”——中国兵器长安望江,希望能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们,给了从小在西藏土生土长的次仁平措莫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害怕,悄悄地在自己心中播下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心中有希望,便再无畏惧,他努力生根、奋力成长,决心把种子带回家乡的土地上,为家乡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何所惧·拥抱沿途的温暖
但刚刚毕业的他,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这个伟大的梦想,正当苦恼时,西藏国资委后备骨干招聘信息上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加入我们,你将成为西藏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以你的方式,建设美丽西藏”。
重庆的冬天,没有风,却冷;没有雪,却寒。
番,技术难题必须反复论证解决,就这样,他彻底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家也开始喜欢凡事都带上他,凡事都讲解一下,凡事都问上一声。
冬天的重庆,无风无雪,天气寒,却让人心中暖。
这里湿冷的气候总是让平措想起远在西藏的亲人,家乡那边应该已经遍地大雪了吧,当初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如今又怎么样了,他们还记得一起建设家乡的誓言吗?
裹了裹身上的大衣,却挡不住侵骨的寒意,不同的文化、气候和口味,他本有所准备,可是进入工厂,作为技术员,难免与本地的同事进行深度沟通交流,语言的差异就成了一道天堑,如果无法逾越,就意味着无法学习,而无法学习,那又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建设家乡呢?
好在,同事们如同重庆的夏天一般热情,对待他这个“外乡”人,没有丝毫隔阂,反而多了几分关照,聚餐时会专门询问他有何忌口,平日沟通交流也尽量用普通话,平措也总是积极主动地找师傅们讨论请教,一次听不明白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他的毅力与决心打动了大家,而老师傅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精干的藏族小伙儿,即便是用笨拙的“椒盐”普通话,也要负责到底,给他把问题和方法讲深、讲透。
每天午休的时候,总有一个背影伏案写写记记,平措说,笔记本是他的“秘籍”,记载了他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装的都是前辈的经验,也是他到这来所要取的“经”。
等风来·迎接成长的盛放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次仁平措已经完美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不再有所拘束,也不会有所胆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里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平措代表工厂参加了公司职工运动会,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一个个项目的瞬间,让他想起了在高原上与伙伴们纵情奔跑、恣意青春的画面,即便是在热烈如火的山城,他也能像雄鹰一样,自信地展翅翱翔。
又是一个小长假,迎来了难得的休闲时刻,来到重庆这么久,平措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除了公司,重庆这座城市对他来说,依旧很陌生。领导了解到他对重庆还不太熟悉,建议他趁着假期多出去逛逛,还专门安排了同事陪同,带他感受山城文化。
新鲜的活动和项目都会积极参与,遇到问题总要讨教一
次仁平措却摇了摇头,主动放弃了这次休息和放松的机会,另一边,某特种产品生产效率技术攻关的任务还在等着
他。这项技术突破对于次仁平措来说意义深远,因为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学徒跟班,而是真正的小组成员,他将独立负责一部分验证工作,任务虽小,却是重中之重。
依旧是熟悉的办公室,依旧是熟悉的人,依旧是熟悉的话:“领导,假期我还是过来加班吧,我感觉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学会,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再熟悉了解一下。”
领导看到平措渴望的眼神,最后还是应了下来,忍不住感叹,这孩子真拼!但平措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必须的,而且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能不负西藏国资委的殷切希望,不负长安望江公司的培养,不负当初许下建设家乡的誓言。阳光下,他心中的那颗名为希望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笨鸟先飞”是次仁平措常常激励自己再次鼓起勇气前行的话,起先谁都没有在意,毕竟口号谁都会喊,可是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呢?
但他,真的坚持下来了。
中午午休,他在办公室研究方案;晚上延时,他与同事讨论着每样方案的可行性;周末加班,他在工房里蹲守查看试验方案的推进。“我不累”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渐渐变成了所有人员的标杆。
能主动发现问题,再到推动项目进度,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为军工“新兵”的次仁平措,不仅提前实现了自己预期的成长目标,还能为团队、为公司贡献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挥泪撒汗、夜以继日付出的那些日子,是为了等风来,他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他乡生根、发芽,圆一个献身国防的梦想,再将成熟的种子带回熟悉的西藏,建设美丽的家乡。
尽管在出发前,李平已经为这趟出差任务做了充足的技术和思想准备,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还是令他措手不及:妻子已经怀孕16周了,自己明明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出差准备。礁盘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工期频频中断,施工方什么时候才能使建筑达到具备产品基座安装条件的程度呢?
他沮丧地向公司请示,手机中时断时续的电波传来了部长的无奈:“……可能是牵头单位……跟施工方没有沟通到位……你先干下去……等公司……想办法派人来接替……”
望着光秃秃的礁盘和茫茫大海,李平想:“天下从来就没有顺风顺水的开拓,何况是岛礁建设这样浩大雄伟的工程,每一个子项必然都充满了艰辛与挫折。我惦记着家中尚未出生的孩子,可眼前那些静静躺在仓库里尚未安装的产品不也像是一个个沉睡的婴儿吗?它们将来要扎根岛礁,要长成捍卫国土的
海炼记
为应对周边国家的严重侵权行为,2012年,我国启动了岛礁建设工程。在这项堪称千秋伟业的工程中,我公司光荣承担了两型装备项目建设任务。
无论如何,先干下去!
岛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祖国在波诡云谲的沿海插下的定海之针,而公司的项目就是为这枚神针披上刀枪不入的铠甲。怀着这份神圣而又令人热血沸腾的使命,工程师李平成为了最早踏上礁盘的公司技术人员之一。
临行前,他接到的出差任务是:将产品基座的安装要求向施工方完成培训,并且指导他们完成一到两处安装施工,确保他们已经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安装要领,即可返回。
但当他与施工负责人对接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是修房子的,你们的东西你们自己安呗。”
产品基座是要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安装下去,与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融为一体的。没有对接和培训对象,意味着李平必须从头至尾待在这里,条件成熟一处,他再去安装一处,这样一来,本次出差任务的进度和周期将完全不受他的控制。
望着光秃秃的礁盘和茫茫大海,李平想:“天下从来就没有顺风顺水的开拓,何况是岛礁建设这样浩大雄伟的工程,每一个子项必然都充满了艰辛与挫折。我惦记着家中尚未出生的孩子,可眼前那些静静躺在仓库里尚未安装的产品不也像是一个个沉睡的婴儿吗?它们将来要扎根岛礁,要长成捍卫国土的
部长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公司派杨峰来接替你……出发一个多星期……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如一声霹雳在李平的天空炸响——失联,这种通常只在国际新闻中出现的诡异遭遇,竟然会降临在前来接替自己的同事杨峰身上!
气象变幻莫测是海洋的常态,从风和日丽转为青面獠牙可能就一眨眼的功夫。而比这更凶险的是时常出没于海平线上鬼鬼祟祟的外国军舰和船只,在礁盘上这段日子,李平就亲眼目睹了驻礁部队的紧急戒备不下五次。杨峰遇到的究竟是哪种情况?
李平失魂落魄地沿着礁岸徘徊,焦急、内疚、惭愧、悲壮……各种滋味轮番涌上心头:想到自己过去几个月一心惦记妻儿,抱怨岛礁生活乏味难捱,动不动就因为找不到工作的
铜墙铁壁。部长说得对,无论如何,先干下去!”
煎熬与锤炼
与李平往常所从事的产品技术开发相比,这里的工作闲散又单调。每个月大概有那么五六天,李平会顶着满头沙灰钻进黑咕隆咚的建筑物,查看进度、寻找时机、安装产品,记录各种数据和经验;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则是在与工人们的闲聊和等待中度过。
台风是影响工期最主要的因素,几乎每月造访礁盘,逼停室外作业,把工人们困在集装箱里无所事事。李平牵挂着临行前来不及妥善安顿的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每到这时,他的心情就格外烦闷。人啊,毕竟是寻求意义的生物。若是为了技术攻关,哪怕通宵加班甚至连续几个月住在办公室又何妨?可是眼下,一头儿是他自己小家庭的关键期,过一天就少一天;另一头却是漫无端涯的等待与蹉跎,急又急不来、走又走不得,究竟意义何在?
随着妻子预产期的临近,李平的忍耐终于达到极限。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冲着电话那头的部长喊道:“我不管!我要回去!我老婆都要生孩子了,公司到底啥时候派人来?”
“意义”而烦躁,可杨峰却因为前来接替工作而生死未卜——李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自然和时局的磅礴力量之下,个体生命是多么渺小脆弱。
他凝望着礁盘,经过5个多月的建设,这里已然呈现出了与初来时的荒凉截然不同的面貌:阳光下簇新的楼宇熠熠生辉,各类公共设施正在完善,坚不可摧的武器系统如同为它量身定制的铠甲正在一层层加固……李平惊讶于自己为何到这一刻才豁然领悟:面对各式各样居心叵测的挑衅和碾压,党和国家是以何其顽强的毅力在构筑这座守护人民安宁的堡垒,又是以何其宏大的胸襟在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重逢与成长
又一场台风过后,李平跟着施工队走进工地,对产品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认它们在暴风雨中完好无损。看着不远处刚刚靠岸的登陆舰和陆续登岸的人员及物资,李平心中再没有了曾经的焦躁,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举重若轻的笃定。
“李工?”有人在身后轻唤。
李平转过身,一张汗涔涔的脸膛在碧蓝如洗的背景下,如同闪耀着金光的太阳,驱散了他心中最后的雾霭,一阵狂喜从他喉咙中振翅而飞:“杨峰!!你小子去哪儿了?公司说你出海后就失联,把我都吓傻了!”
“嗨!说来话长——先是发现了来路不明的舰船,也不知是哪国的。交涉了9天,看我们的军舰寸步不让,对方估计没戏,只好走了。后来又遇上台风,临时停靠了一座小岛,电路也不通,没有信号……”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相拥如失散多年的兄弟。
在一个爽朗的清晨,李平终于踏上了归途。他站在舰尾遥望岛礁,回想半年来的心路历程,百感交集。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里成长
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
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
……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上荣光!”
黄书记二三事
很难想像:个子不高、体型偏瘦的普通老人,曾是一个上万人国营大厂的党委书记;很难想像,身居高位的他,退休工资不及现在一般员工;很难想像,他出门在外自带饭菜......他,就是1986年—1997年期间担任原望江机器制造厂的党委书记,现85岁的老人黄光华。虽然他2002年便从工厂退休,但他的清正廉洁和良好家风却常常为人所乐道。
黄书记退休后,退休工资一直不高,而曾经跟他搭班子的一些副职领导,仅仅因为工作调动,退休后的待遇就比他高出好大一截,每每提及此事,总有人替黄书记扼腕鸣不平,说这不公平,论功劳黄书记肯定大得多,黄书记你当初选择坚守望
随着登陆舰的远去,岛礁在他视野中渐渐缩小,仿佛蔚蓝色庞大机器上旋转着的一颗精巧玲珑的螺母,将他31年来单薄的命运脉络与时代恢弘奔腾的主动脉牢牢锁在了一处。他不由得轻声哼唱:
记得有一次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所有人完成交流发言后已是傍晚时分,加之天色突然昏暗起来,片片乌云由远及近仿佛要压下来,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临,负责老干工作的小孙便关切的询问他:“黄书记,快要下大雨了,要不我
退休后的黄书记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参加离退休老干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从不无故缺席支部学习。由于公司的老干活动中心距离住家较远,每次他都得早早起床,转乘几道公交赶到活动地点。有人劝他:“黄书记,你住家远,迟到会儿没事,我们等你,不用每次都起那么早赶车。”“这怎么行,党支部活动又不是朋友聚会,怎么能让大家等我一个人,那肯定要不得。”黄书记严肃地说。
江不值当,而他却总是微微一笑,风轻云淡地说:“我们还是要客观辩证的来看待这个事,眼睛不能只向上不向下,我们有很多老同志曾经作出过很大贡献,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通宵达旦,大战360(一个月生产360门装备),累倒在生产现场,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待遇。现在我不缺吃喝穿用,子女也争气,已经知足了。”就是这样时时从大局出发,推己及人,客观平静看待自己得失的态度影响着周边的人,熟悉他的老同事无不由衷的竖起大拇指。
让办公室安排车送你一下吧?”“不、不、不......”黄书记连忙摆手道:“今天是支部开展主题党日,不是公司安排的活动,不能使用公车,你帮我借把伞,我自己走就行。”等小孙拿来伞,他说了声谢谢,便连忙疾步赶往公交车站去了。
现在黄书记已经85岁高龄,但他仍然坚持锻炼、精神矍铄,常常带着老伴儿到老干活动室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由于乘车时间较长,常常赶到活动室打完乒乓球已是晌午时分,老两口吃饭便成了问题,寻思着到外面小饭馆随便对付一顿,支部负责人知道后,出面阻止,“黄书记,且不说外面餐馆卫生与否,但就是他们重油重辣的做法,我估计你们也受不了,我让小孙从食堂打两个工作餐过来,你们就在办公室吃吧。”黄书记本来想拒绝,但考虑到老伴儿的肠胃不好,便勉强答应了。
待小孙把从食堂打的盒饭送过来时,黄书记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谢谢你了,小孙,还让你专门跑一趟。”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可谁曾想等黄书记再次来到活动室打球时,他把支部负责人拉到一边,掏出26元递交给他,并诚恳地说:“这是上次吃盒饭的钱,请你代交给小孙,我们是退休员工,不能占公司的便宜。”支部负责人连忙推脱,“黄书记,这怎么要得,给你定的盒饭算支部的,我们支部获得了公司的先进党支部,还有奖励费用呢!”但黄书记却不同意,坚持自己付费,并扬了扬手上的手提袋说:“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我们自己带了伙食来的,就不给组织添麻烦了。”
始终从大局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黄光华书记身上折射出了老一辈兵工人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也必将激励着新时期兵工人为企业发展砥砺拼搏、贡献力量。
装备“体检医生”:他们给零件照了上万张“X光”
长安望江研制的特种装备在实战中会承受几十甚至是上百吨冲击力的严峻考验,但仍旧能大显神威,这得益于特种装备各个金属零部件的“钢筋铁骨”,而守住“钢筋铁骨”质量最后关口,为特种装备做全面“体检”的,便是被称为装备“体检医生”的探伤人!
周永川、吴建其和唐川三人从事探伤工作已经近二十年了,射线探伤室被夹杂着厚重铅板的墙壁围成了“孤岛”,铅板阻挡了射线的穿透,也阻挡了手机信号的进入,这里没有四季
探伤机‘透视’各种金属零部件,发现肉眼不可见的气孔、夹杂、缝隙等‘骨骼’缺陷,配合科研生产达到检测目的。”西南实验检测中心的周永川是这么形容探伤工作的。
“嘀,嘀嘀,嘀嘀嘀。”,射线探伤室的电铃响起,那是检测任务输入的信号!新开发的零部件即将被安装到某特种装备上,需要对其进行全身CT探伤,决不允许有缺陷的零部件“带病上岗”。装备“体检医生”们开始忙碌起来。为了最理想的“拍摄”效果,他们齐心协力不断翻转、调换着几十公斤重且“身材各异”的零部件,将包裹着底片的暗袋放在零部件的背后,让它们能切换并保持住各种“姿势”,以达最佳拍摄状态,一通操作下来,三个大男人已经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的更替、和煦的阳光,厚重的铅门和漆黑的冲印暗室让人感到压抑,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更不允许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满墙的警示标识,时刻都在提醒射线辐射风险,因为就在铅门后面,那台工业射线探伤机发出的射线辐射剂量比医用X光透视仪高数十倍,过量的射线辐射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甚至导致癌变,周围的人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伤人的X射线敬而远之,然而长安望江的三位装备“体检医生”,在这个岗位上扎下根来,日复一日、经年累月,每天和射线打交道,驻守于漆黑的暗室,为“零缺陷”装备挥汗如雨、奋斗奉献,成为这座“孤岛”的守护神。
“如果把零件当做构成特种装备的‘骨骼’,我们的探伤工作就好比是医学中利用X光机检查患者骨骼一样,利用工业射线
随着厚重的铅门闭合,红色的警报灯亮起,探伤机发出高剂量的X射线,穿透零件后敏化在暗袋中的胶片上。一个方向的检测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金属零部件的内部状态,所以在一次照射完成后,他们还要为零部件更换多个“姿势”,多维度进行“3D扫描”。“可惜这些‘大块头’零部件不能自己翻身,还得我们人工来!”唐川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用调侃的口气说到,三个大男人又动身操作,或抱或抬,再一次折腾起零部件来。有时他们要抬着近百斤的零件,上线作业、变换角度,
完成一整天的探伤作业,还有超高的检测精细度要求,对于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为了确保胶片正确曝光,“体检医生”们只能在暗室里冲洗胶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们凭着多年的经验,熟练地将暗袋中的胶片取出安装到洗片架上,再沉入显影液中,缓慢而有规律地晃动,显影液中的化学元素与胶片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胶片上的显影变得充分而均匀,再经过停影、定影、冲洗、干燥等工序,一张高质量反映零部件材料内部状态的“X光片”才算冲洗完成。“胶片出来的瞬间,像开盲盒一样!”吴建其看着胶片上拍到的细小气孔,略带惊喜地说到。
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是探伤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积累出的“临床”经验。三位“体检医生”常常就显影时间、
温度和防止胶片粘搭、划伤等工作技巧开展技术讨论,也经常为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斑痕,聚在一起为这些“疑难杂症”“会诊”。“胶片应该烘干,而不是自然风干,这样才不会有影响看片的斑痕”“如果烘干的温湿度控制不好胶片就会卷曲,同样会影响看片”“这个角度不合适,探不到螺纹内部”诸如此类的讨论和辩题在暗房里常常发生,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就直接用废旧胶片动手实验,开始验证想法,逐步改进。
“温度18℃,相对湿度50%……”笔记本上记录下了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也写满了他们探索进取的敬业精神!随着详实数据的支撑,胶片冲洗质量也越来越高,零部件内部的气孔、夹杂、缝隙等缺陷在“高清”胶片下无所遁形。
射线辐射带来的伤害他们不是不担心,折腾沉重的零部件不是不辛苦,暗室里的与世隔绝也不是不孤寂,但特种装备的“体检医生”们为了装备质量过硬,甘愿扎根在暗房中,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拨开科研生产路途中的迷雾,一片丹心只为装备强军!
极限保障日记:用坚守丈量我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要说对祖国广袤大地的初印象,这句写进小学课文的话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长安望江的售后保障小队长范吉林真正有了“幅员辽阔”的实感,还得从他最近参加的保障工作谈起……
小满
从年初带队出来,我们改装分队一行8人陆陆续续辗转了几个驻地,“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已经是工作常态。寒冷的冬季,这里的狂风暴雪说来就来,手套里就是冰水混合物,那是一种刺骨的痛;炎热的夏季,每当在密闭空间进行装配、检修、电弧作业时,似乎要被蒸熟,说不出的难受,只能咬牙坚持。
今天任务完成后,队里最年轻的王俊向我迎面走过来,脸上因为面罩留下深深的压痕,我见着心疼,问他有没有事,这孩子倒是挺想得开:“范队,还好有面罩能挡挡风!免得风沙
迷眼睛,现在还好点,想想冬天那阵风吹雪打,脸上跟刀割似的,甭提有多疼了,那天你记得不,把院子里的大树吹倒了,我这小身板哪里遭的住!”
“别说我这40几岁的人了,小王才 25岁,本是细皮嫩肉的,现在也被吹得皮肤皲裂了。咱们中国真大,这儿的气候差异跟重庆也是真的大,但是说不适应呢,咱不也都挺过来了!”
夏至
最近我们小分队创新推出了“独立作战单元”工作模式,工作、准备、轮休,开足马力、分人分批次24小时连轴转。在城市里呆惯了,从没想过还会有这样荒芜人烟的地方,现在的驻地,方圆百里无常驻人口,无绿色植物,驻地自然环境极为恶
劣,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这里冬夏无缝连接,最近天气突然又热了起来,真是毫无防备,工作起来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也顾不上防晒,晚上蚊虫又多,为了确保加改装任务完成,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个凌晨才收工休息了。年纪越来越大了,熬夜开展工作对我来说也越来越难,这边强烈的紫外线让人真是“沧桑”了不少……队里小高因为熬夜,掉发也愈发地严重,额头被晒得脱皮,这小子还自嘲说:“发迹线可以上移,但改装任务绝不后移,反正这是无人区,没人看得见我这‘怂样儿’!”他自己嘿嘿地笑了起来,我却笑不出了,作为队长,我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无人区,想联系上家人也是真难!已经连续出差好几个月了,
对家里的关心太少,大家嘴里说不想家,但我知道,都是嘴硬罢了,希望咱们加班加点,争取能早点结束这次任务,尽快再跟家里通上一回电话!
大暑
出差执行任务陆陆续续也有小半年了,最近因为客户需要,我们刚刚转了场,前几日刚从“火焰山”上下来,一到新驻地才发现——这哪是夏天的样子啊!一下车,给大家冻得又改穿上羽绒服,还是得跟驻地和单位联系联系,看能不能尽快保障上防寒的物资。
刚来的第一周,大家都有一些高原反应,失眠、缺氧的状况不断发生,前三天好几个队员基本都没有吃进去饭。我一边要担心任务进度,另一边更重要的,还是要确保队员们的安全,担心他们身体垮掉,看着大家一边吸氧,一边因为高原反应头疼、呕吐,我的心真是揪着疼,但也只能鼓励大家坚持再坚持!
这次执行任务,我们需要对好几个用户单位进行改装工作。完成了一个用户单位的改装任务,又得立马赶往下一个单位。这半年,我们穿越沙漠、踏过草原,几天之内见过了蓝色的天、绿色的草、黄色的沙还有白色的雪,才知道曾经对祖国“幅员辽阔”的理解有多么肤浅。每个单位之间横跨将近千里,
“幅员辽阔”的理解有多么肤浅。每个单位之间横跨将近千里,为了抓紧时间,我们路途时间也不放过,在颠簸的路上对上一次改装任务进行了再总结、再学习、再培训,一次次的历练和总结,让每一名独立作战单元的同事都能更加从容面对高难度工作的挑战。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范吉林的保障日记仍在继续书写,他和队友的奋斗也还在继续,他们高歌前行,在祖国大地上写满军工人的赤诚和担当,装备保障的路上虽然汗流浃背,却又始终甘之如饴。
三代荣誉映初心
荣誉证章、80年代劳模证书、2018年劳模奖章……
这些静静躺着的证书、奖状、奖章,仿佛在生动地讲述着一家三代军工人传承军工精神,为国防事业作贡献的故事……
爷爷:荣誉证章
荣誉证章,是对爷爷几十年来平凡工作的最美诠释。解放前,爷爷就来到了第50兵工厂——长安望江公司的前身,开始了学徒生涯。靠着勤奋与刻苦,到了60年代,他已经成为了一名首屈一指的八级夹模具钳工,人称“范八级”。当时,没有精密的设备工具,爷爷就是靠着丰富的经验,和劳动创造一切的坚定,与同事们一道,用简陋的设备、一点一滴的修锉,硬是用双手创造出了令美国大兵闻风丧胆、让越南人民高呼万岁的“万岁炮”。
随着时间流逝,工厂考虑到爷爷岁数渐渐大了,只要培养培养徒弟就好了。可是倔强的爷爷总是没事就往钳工台边儿凑,这儿磨磨那儿锉锉。只要一听说产品交验时出现问题,需要钳工去现场看看时,他跑得比谁都快。到了现场,二话不说爬上产品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觉得问题不大,他才
会放心地让他的徒弟去解决。如果问题的确“棘手”,他会无数次往返于交验现场和钳工台之间,一次次打磨、一次次修锉。
年幼的我曾不止一次听奶奶用她一口标准的河南话戏谑爷爷,“你说你1米8的河南大个子,天天这样跑来跑去,瞧把你的腿给跑得,细得跟个鸡爪似的......”
可爷爷听了奶奶的唠叨也不还嘴,只是呵呵地笑着走开了。
退休前,爷爷得到了这个带给他无尚荣耀的证章。小时候,我总看到他细细的端详,眼神中露出感叹与欣慰。感叹的是,在大战360那一年中,不知在模具旁坚守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困了洗把冷水脸继续;饿了嘴里啃着干粮,眼睛始终盯着,他们硬是创造了一天生产20套前线急需产品的长安望江高效。欣慰的是,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
姑姑:劳模证书
如果说,荣誉证章是国家对于爷爷第一代军工人的肯定,那么80年代的劳模证书,则是对父辈们接续努力的回报。
70年代末,姑姑作为返城知青大军中的一员,进入长安望江成为了一名车工,想当初,那可是个人人都称羡的工种。可
是整天与冰冷的零件、油腻的机床打交道,没多久,姑姑就对这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失去了兴致,想让爷爷走走关系,去辖区街道干点轻松的事。可话才开头,就被爷爷呵斥了回去。“你现在车工技术学会了,翅膀硬了,想飞了,也不想想,你这点本事够吗?我在钳工这一岗位上干得都快退休了,我都还在坚守,因为工厂还需要我,国防建设还需要我,你却想当逃兵,我们老范家绝不允许出逃兵。”
被爷爷教训了的姑姑,灰溜溜地回屋,屋里的灯光一直开到天亮。从那以后,我见到姑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在广播
里却总能听到姑姑的名字,每当这时,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点点头,我知道姑姑受表扬了。从大人的摆谈中,得知姑姑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以做好本职工作为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战在机床旁,不叫苦不叫累,任劳任怨,受到了工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哪怕后来,为了工作她还常常忘记接幼儿园的小表弟回家。
一天,爷爷高兴地吩咐奶奶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席间才知道是姑姑获得了1984——1985年度望江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爷爷特意给姑姑摆的庆功酒!
堂弟:劳模奖章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爷爷已经离开我们近20年,姑姑也早已从工厂退休,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而我们作为长安望江第三代也开始在岗位上崭露头角。
堂弟——范智,2000年左右从技校毕业进厂时,正是发展史上“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很多与他一起进厂的小年轻都纷纷到沿海地区“捞钱”去了,他也想出去,不愿如父辈们一样一辈子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此时,不善言辞的叔叔把爷爷的荣誉证章和姑姑的劳模证书交给了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干的是具有国家使命感的差事,责任重大,至高无上……
是具有国家使命感的差事,责任重大,至高无上……”
的确,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军工人在工人阶级行列中是最不起眼的一支,然而,军工人却用他们异常灵活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创造了犀利的武器,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为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那之后,想通了的堂弟真正爱上了他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线操作工,一人双机已成为常态,在相邻两台车床间来回奔波,一天可以创下上万步的纪录。每天披星戴月地往返于车间、住家“两点一线”之间,儿子出生才两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那一年,他被评为了公司劳动模范,颁奖那一天,他的媳妇特意把才满月的儿子带到了现场,一起分享爸爸的“高光时刻”!
这就是三项荣誉背后的故事,也是一个以我们家族为代表的三代军工人的情怀故事,而像我们这样的家族故事在长安望江、在兵器行业,甚至国防兵工还有很多很多,如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在激流勇进中坚守、在狂风骤雨中前行、在惊涛骇浪中挺立,为祖国军工事业的发展汇聚成砥砺奋进的磅礴伟力。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十二时辰,由子时始、亥时终,循环反复,给生产生活实践以指导。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安望江某精密装备项目团队在一天十二个时辰里的精彩剪影。
时光剪影
卯时日出 枕戈待旦
东方微曦,某试验基地,项目试验团队成员已全部就位。为给试验争取更多的时间,他们总是天未亮就集合完毕。连续多日的早起已经形成生物钟,早上都不需要闹铃就能自动醒来,匆匆洗漱,脑海中提前演练一遍当天的试验项目,吃完早饭,上车出发,到达指定地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调试设备,观察天气,以最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征程。
办公室里,大家陆续到达工作岗位,键盘声与鼠标声交相辉映,昨晚梦中闪现的灵感要抓紧时间做出方案,并与相关单位讨论是否可行,落实方案具体细节,尽快出图做出实体,进行试验验证优化。“做项目总是这样的,方案迭代更新快,相
厂区内,“刚刚收到试验现场传回的消息,结果良好,数据基本符合指标要求,但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此,我建议将指标再提一提,放大我们的优势,确保万无一失。”
“那我下去把这个零件的结构改一下再仿真看下可不可行。”
“我去现场盯着,把零部件公差控制到最小。”
阳光下的汗水,是辛勤付出的见证,也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应的细节也要不断完善,大家各自负责的各个环节也要跟上啊,在目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掉链子哈。”团队里工作经验丰富的一位大姐如是说到。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他们迎着崭新的阳光,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信心。
午时日中 汗如雨下
午时太阳直射,光射最强,本该是午后闲眠的好时光。“现在光线正好,气象条件也不错,大家抓紧时间吃点干粮填下肚子,然后我们多做几组试验,多收集点数据给家里的同事提供支撑。”因为产品的特殊性,试验场地处偏僻,没有条件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饭,大家就自带干粮凑合着吃。
“在外面嘛,不饿肚子就已经很好了,等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回去一起烫火锅!”“好哇!回去我要吃上十盘五花肉,把这些天的都补回来”,年轻小伙子边说边走向操作位置。
戌时黄昏 凝心聚力
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大多数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与家人享受一天的温馨时光。项目组成员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因为长期的早出晚归,哪怕住在一个屋檐下,与家里的孩子老人也难得见上一面,还好得益于现代网络的便利,在一些重要时刻也能云团聚。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是家人无私给予的大力支持,让他们更有干劲,心无旁骛
的投入工作。
囫囵解决完晚饭后,大家快速地碰个头,有些问题还是不能在电话里解决。团队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彼此聊一聊白天遇到的问题,在争辩中获取下一步行动的方案。说笑之间,大家的疑虑得到解答,疲惫得到扫除,心更齐力更足展开后续工作。
子时夜半 灯火通明
试验室里,大家专注于手中的产品,没有人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装配调试容不得一点马虎,一丁点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产品射击的不稳定。此刻多付出一点时间与精力,后期就能减少许多麻烦。大家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测量每
一个尺寸、打磨每一个零件。办公室里,白天落下的学习要及时补上,工作的邮件亟待回复,项目的报告文件还需编撰。工作虽忙,程序不能乱,一件件事项被打勾完成,此时窗外只剩一片蛙声蝉鸣。
披星戴月,日月更生,如此循环往复,团队成员在平凡与琐碎间快速成长。他们获得了客户代表的认可,拿回了实物竞标成功,过硬的产品质量也赢得了科研订单,取得了不俗成绩。
长安望江有很多这样的项目团队,他们始终将公司“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的使命牢记于心,一往无前地砥砺前行在强军报国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