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福寿康《每周行业快讯》第100期

09/07

2024

主办 | 福寿康集团政府合作部   

每周行业快讯    

[ 2024年9月 总第100期 ]

2024年9月
总第100期

内部刊物 请勿转发

创刊宗旨
追踪行业动态
研究发展趋势
搜集价值信息
提供决策参考

创刊宗旨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总策划: 赵一洪
主    编: 刘海涛
编    辑: 张    晶                      

 目录
政策导向篇……P01
行业动态篇……P10

政策导向 | P1

  总第100期

政策导向篇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核心提要】《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4334.4万老年人享受老年人补贴,其中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3547.8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98.5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621.4万人,享受综合补贴的老年人66.7 万人。
      2024年8月30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虽然这一数据在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已有体现,但仍引起了一些关

政策导向 | P2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老龄化加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两成

政策导向 | P3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注。
      此次发布的公报还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比上年增长0.5%,床位517.2万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3万个,床位305.8万张。全国共支出老年福利资金421.7亿元,养老服务资金223.2亿元。
    近5年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应对老龄化相关的指标,包括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养老床位、老年福利资金等均总体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开始,每年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增加发布养老服务资金项目。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养老服务资金从131.3亿元增加到223.2亿元,短短3年间,增幅达到69.99%。
    中国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在近5年发生了重大变化。2020年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同年应对老龄化写入国家战略,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2022年

政策导向 | P4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人口总量转为负增长。特别是人口负增长的提前到来,让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人口形势的紧迫。养老服务资金的增长表明,政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旨在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来改善过去养老服务的不足。
     养老服务资金的迅猛增加是一个重要信号,提醒在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当下,未来的养老负担将更加沉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特别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的提升,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将增加,未来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撑这些需求。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97亿,65岁及以上为2.16亿,无论是以60岁还是65岁为老年人口的界定标准,中国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地位将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

【核心提要】《上海市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沪民规〔2023〕8号,以下简称《办法》)是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规范性文件,于2023年8月14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6月30日。根据修订后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要求,为对齐上位法要求,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情况下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一、关于必要性的说明
     养老服务补贴是本市针对困难老年人的一项服务保障制度。本市从2004年起实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发放非现金形式的服务券(卡)等,为身体有照护需求且经济困难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2023年12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十六届〕第二十二号公告,对《条例》进行了修改,养老服务

政策导向 | P5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政策导向 | P6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补贴资格“由老年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为加快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审批速度,对齐上位法要求,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二、关于修订过程的说明
    2024年2月正式启动了《办法》的修订工作,形成《办法》征求意见稿。2024年3月起向全市各区及街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市财政局征求意见,现形成《办法》修订稿。
    三、关于修订内容的说明
    一是审批权限由街镇承担。《办法》第四条“职责分工”中,调整区民政局分工为“指导、监管和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养老服务补贴工作”,去除原先的“补贴对象确认”职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职能,调整为“养老服务补贴的对象确认”。
    二是调整区民政局与街镇职责分工。《办法》第十四条“受理、初步审核”调整为“受理”,删除原第四款街镇“初步审核”相关表述;第十五条“审核决定”,

政策导向 | P7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修改“区级审核决定流程意见”为“街镇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的相关表述;第十八条“服务实施”,修改街镇“收到区民政局的审核决定”为街镇“作出审核决定”的相关表述;第二十二条“定期复核”,增加区民政局“监督”补贴复核工作职能的表述,删除由“区民政局委托”代发补贴各类通知书的要求。删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原“将初步复核结果提交给区民政局审核决定”的表述;第二十三条“补贴停止”中,作出补贴停止决定的主体由“区民政局”修改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是进一步明确服务采购途径。《办法》第十七条“服务机构的选择与确定”中,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按照各级财政部门要求,通过政府采购等规范化手段”选择服务机构。
     四是其他文件规范化调整。《办法》第六条“工作保障”,根据《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不宜将内部管理事项在规范性文件中予以规定,因此删除市区两级民政局工作保障的相应内容;第七条“补贴对象”、第十二条“经济情况认定”

政策导向 | P8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与第十四条“受理”中,根据救助工作最新口径,将文件中专有名词“低收入困难家庭”修改为“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即为原“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
     五是明确本办法施行日期和有效期。本实施办法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日。原《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沪民规〔2023〕8号)同步废止。

政策导向 | P9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延伸阅读

【核心提要】各地城市负责人,应具备地方政策的搜集、解读、汇编和运用能力。本文呈现部分城市的政策动态,供大家参考互相学习。

行业动态 | P10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行业动态篇

行业动态 | P11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吴玉韶:银发经济是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

【核心提要】“银发经济是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9月4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以此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
      一、 银发经济与养老产业不同
    “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业、养老产业、老龄产业都不同。”吴玉韶指出,首先银发经济标准更高:更积极正向,从养老到享老;其次,内涵更广:从为老到备老,再者就社会认可度而言,易于为全社会接受。并且,涵盖的人群更多:从少数到全员甚至备老人群。吴玉韶表示要从多维度认识银发经济。银发经济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涉及一、二、三产业,涵盖老年人全生活领域。

行业动态 | P12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生态圈大涉及面广,以老年人为中心,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及国内国际等多主体。“银发经济,既是服务也是产品。既是已老经济又是备老经济。既是民生事业又是朝阳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银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在吴玉韶看来,银发经济有三个关键词:最确定、最稳定、大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银发经济做出新部署,8月26日国务院第九次专题学习中,李强总理对银发经济提出新要求 “要大力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强化质量监管,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那次会议作讲解的正是吴玉韶。吴玉韶分析,银发经济是政策驱动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此外,随着我国生育高峰的人群逐渐步入老年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为银发经济发展带来了庞大的需求机遇。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样为银发经济带来转型机遇。而科技遇到银发将出现

行业动态 | P13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更多变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医疗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与物联网和数字经济融合,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
    三、银发经济的五大商业机会 
    吴玉韶指出,在银发健康业、银发适老环境业、 银发产品制造业、 银发精神文化业、银发金融业等五大领域,都有很大的商业机会。“
   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这是吴玉韶始终强调的一个观点,他特别指出,做银发经济无论直接做不做健康,都要有健康视角,因为健康是各类老人的共需和刚需,也是各类老人唯一愿意自己付费的项目。银发健康的重点领域有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功能食品及心理服务等。
    谈到银发制造业,吴玉韶指出,这涉及美好养老生活各阶段、各环节全生活领域,是一个数十万亿前景的巨大产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关键是:研发

行业动态 | P14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与使用场景体验。
    “银发经济可以做长寿企业、百年老店。”吴玉韶提示,要想乘上银发经济的东风,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四化”(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坚持人才支撑。“银发经济是对的事情、难的事情、需要时间积淀的事情”。吴玉韶如是说。

行业动态 | P15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推进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的5点
思考

【核心提要】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制度),至今已经九年了。2016年,长护险制度开始试点,并在全国选择15个城市进行;2018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出台扩大长护险制度试点指导意见,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9个城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护险制度建设,在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和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作出过部署、提出了要求。202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长护险制度建设,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势有所趋、事有所需、人有所盼的民生保障制度安排;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压阵殿后”的一项重要制度(亦称“第六险”)。既如此,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行业动态 | P16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2007年至2017年,笔者担任国务院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评估专家组组长期间,在深入各地调研评估中发现,老年失能、半失能群体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相当突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不仅给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和困难,还会影响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本位功能的正常发挥,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专家一致认为,仅靠现行的五项社会保险制度,难以满足老年失能、半失能人群长期照护需求,更遑论积极化解老龄化人口社会风险了。无论是现实老年失能群体的照护需求和贯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保基本”方针,稳健运行考量,还是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风险考量,都有必要作长护险制度安排。于是笔者连续三年在“专家组医保评估报告”中向国务院建议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多次批示。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里,笔者一直关注长护险制度的试点情况,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学术研究,尤其是像南通、青岛、荆门等试点城市,多次前往调查研究、听取

行业动态 | P17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从中深受启迪,获益良多。结合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笔者对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又有五点新的思考。
一、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是现实可行的最佳抉择
     首先,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风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同时,“长寿但不健康”的问题较为突出,“带病生存、多病共存”的情况相当普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400万,约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6.6%。失能和半失能既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人格尊严,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亟须建立一项与我国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来化解这个突出矛盾。
    其次,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是有效解决失能

行业动态 | P18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老年人基本需求的最佳抉择。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已表明,采取社会保险制度的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最为现实和妥当。因为制度是根本,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的,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失能老年人有了适宜的长护险制度性保障就有了可靠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就不再有后顾之忧。
    再者,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在某种意义说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而且家庭少子化、小型化和人口快速流动的趋势凸显,完全靠家庭和子女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方式日渐式微,也很不现实。唯一可行和有效的办法就是走中国式社会保险之路,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互助共济,才是最佳抉择和治本之策。
     二、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从2016年的15个城市试点到2018年的49个城市扩大试点,截至2023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覆盖人数超过1.7亿,享受照护服务人员超200万人次。这

行业动态 | P19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些试点城市按照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守正创新,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诸如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基本方针、筹资机制、服务供给方式、运行管理监督和保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机制等,为在全国范围统一规范推进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播下了种子、蹚出了路子”。同时,这些年许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护险制度和怎样建设这个制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和建制建议。全面总结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科学制定出台全国统一规范的长护险制度决定(或意见)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审时度势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在充分肯定各试点城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胆地试、勇敢地闯的改革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试点城市由于受当地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

行业动态 | P20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各行其是”的问题。诸如未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和可持续筹资机制(而是从医保基金中划转);制度覆盖范围宽窄不一(有的是与全民医保的参保范围相同,有的只是职工医保的范围);个人缴费责任和财政补助责任不明确(存在影响制度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风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服务供给方式、服务范围和标准、经办管理模式和监督评估考核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及时作出统一规范的制度建设决定,这种“差异性”(实际是不规范性)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形成既定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给建设规范统一长护险制度带来隐患,增加统一制度建设的困难和制度成本。
   三、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要坚持理性建制、走中国道路
   理性建制是确保长护险制度立得住、推得开、行得远的必要前提和逻辑起点。所谓理性建制,概括地讲,就是在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指导思想、功

行业动态 | P21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能定位、政策框架等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关键环节上务必做到“两个尊重”:既要尊重国际上长护险制度建设的普遍规律,注意学习借鉴其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尊重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规律、文化传统和公众习惯等。
     坚持走中国式长护险制度之路,就是要依靠中国智慧、中国办法,植入中国元素、创造中国特色。只有这样的长护险制度才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式长护险制度至少有四个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全局性。即以服从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建制的根本立足点,又以长护制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效应服务于强国建设。二是人民性。即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是长护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目标。人民性是中国式长护险制度的根本特质。人民性首先体现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还体现在保障的与时偕

行业动态 | P22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行,由“有没有”到“好不好”,由“雪中送炭”“兜底线”到“保基本”“多层次保障”“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共同富裕”“健康中国”。三是人文性。长护险制度是对老年失能弱势困难人群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保险制度,必然要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要素,融合中华文化中尊老、敬老、孝老优良传统和某些传统养老保障特质,建设成为有人民情怀、有人文关怀、有“护”又有“爱”,有一定保障程度,又有仁爱温度的中国式长护险制度,真正使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四是协同性(亦称互通性)。中国式长护险制度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安排,又是一个与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养老服务、社会医疗救助、社会福利等相关制度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和治理的保障制度体系。中国式长护险制度这种协同互通的特质和机制,使各种保险制度和保障方式系统集成、相向而行、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就会产生协同高效的倍增效应,提高整体保障能力,使保障对象有更高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业动态 | P23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总之,坚持走中国式长护险制度之路,既是中国基本国情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智慧、中国办法的体现和对长护险制度建设发展的创新和贡献。
   四、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要规范统一主要政策和核心技术标准
    明确制度功能定位是确定制度建设的指导方针、制度架构、基本政策和核心技术标准等制度要素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式长护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项目,制度功能定位应当是基本保险的概念范畴。基本保险是国家依据法律授权而主导的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当是统筹城乡、覆盖全民,其保障功能也应当是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家、单位、个人承受能力相协调的基本保障(即“保基本”),超出基本保障范围的照护服务需求只能通过与长护险制度相关联的其他保障方式或商业保险等多层次保障解决。
    规范统一主要政策和核心技术标准是理性建制、

行业动态 | P24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增强制度性约束、防止出现各行其是的“碎片化”现象,确保制度公平统一、安全规范、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规范统一主要政策和核心技术标准是一个与时偕行、不断健全完善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笔者认为,在建制之初,至少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规范统一:一是建立由医保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长护险共商共建共治机制;二是建立从低水平起步、多方分担的筹资机制;三是规范统一长护需求认定、服务等级评定、基本服务范围、方式和标准;四是规范长护险社会化经办运营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五是建立严格管用的制度运行监管和照护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及机制。
    五、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要着力抓实抓好照护师队伍建设
   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既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建立长护险制

行业动态 | P25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度的核心要务是为老年失能人员提供暖心的长期照护服务,而这种服务是任何高科技手段(如AI)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具有爱民情怀、仁爱之心,又有专业技能的长护照护师才能做到、做好、做到位。制度设计再完美、政策标准再周详,如果没有一支宏大的、合格的专业长护师队伍,中国式长护险制度的核心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试点城市遇到的问题表明,老年失能人员专业照护师十分紧缺。有数据估算,如果全面推开长护险制度,全国大概需要1000万左右的照护师,而目前大约只有33万人(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专门培训和未达到职业标准的人员)。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务必解决照护人员招人难、留不住、专业技能不适应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要从职业待遇、职业价值、职业前景入手,切实提高照护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对该职业的认同度,使他们真正感到这是一份有一定社会地位、受人尊重的体面的工作。二是要加大专业培训机构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财政投入,改

行业动态 | P26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善优化照护服务专业培训的环境和条件。三是要抓住国家出台长期照护师(健康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机遇,切实做好加强职业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四是持续宣传普及现代长护文化和职业价值方面的知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员(特别是年轻人)自觉自愿、用心用情、无怨无悔地从事这项新兴职业。唯其如此,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才能建设好、发展好,才能充分显示出这项制度的特殊功用和优越性。(ZGYB-2024.08)

行业动态 | P27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智能科技辅具产业国际交流对接会·厦门站举行!

【核心提要】9月5日,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指导,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厦门市海峡两岸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协会主办,福建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协办的智能科技辅具产业国际交流对接会成功举行。演讲嘉宾围绕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特教学校等市场需求,分享康复辅具实际应用案例,共探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助力把握智能辅具的发展机遇。
     会议伊始,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产业促进办公室处长张红涛发表了致辞。他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张红涛处长同时介绍了本届福祉展的亮点,其中特别提到本届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在展会现场开展多形式紧密合作。

行业动态 | P28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厦门市海峡两岸康复科技辅具产业协会会长赖伟峰在致辞中提到,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围绕残疾人、伤病人等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辅助器具使用需求,推动产业链、服务链升级,开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协会聚焦推动康复科技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康复辅具产业的交流与互动,为促进海峡两岸康复辅具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作用。
     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马文卿分享,随着国家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独立发展,厦门通过前移服务端口、应用高科技辅具、多渠道协作等方式,提升政策时效和成果转化。以厦门市残联为例,马主任提到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提供智能护理床垫和仿生手等高科技辅具,重视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克林顿健康发展组织高级项目官梁少宇提到,全球辅助技术在国际市场备受关注。中国辅具产业发展良好,国际合作逐渐加强。该组织计划在今年北

行业动态 | P29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京福祉展现场发布2024年全球辅助器具报告,推出产品信息网站,并与福祉展举办国际供需对话,推动行业发展。
     衡水市冀州区副区长龙红华以冀州为例,分享推动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的康复辅具和医疗器械基地。
    厦门弘爱康复医院院长方杰介绍了智能康复辅具的应用,强调它在提升治疗效率和质量方面的重要性。面对资源短缺和老龄化需求,智能辅具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训练,增强自我照护能力,并拓展治疗范围。远程医疗和数字疗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个性化和持续治疗,推动康复医疗更高效、人性化发展。
    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教师张碧燕分享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孤独症学生教辅具的开发与实践需求。她强调,要以管理、教学、课程和课堂为基础,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精准教育,注重个性化和综合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行业动态 | P30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现场还设立了智能科技辅具产品展示区,米米智康、优龙、元芳博爱、豆听、睿川、企德来、伽煜、慵享、瑞声达、佳宝、德林义肢、全人医疗、创想康诺、鹭氧等康复辅具及养老领域的服务商及生产商参与,展示了包括轮椅、助步车、外骨骼机器人、智能上下肢、助听器、3D矫形鞋垫、老年鞋、老年玩具、适老化卫浴等前沿产品及服务,智能、轻便、实用、创新的高科技辅具产品吸引了与会者们体验产品,并驻足交流和互动,直观地了解智能康复辅具的应用效果。

行业动态 | P31

  总第100期

助天下长者生活更美好

行业延伸

福寿康集团总部

¤  联系电话 :021-62109588
¤  公司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1388号9/11层
¤ 公司网址 :www.zhaohu365.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