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企业文化手册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

电子杂志文化2023-06-30
135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

2023年6月刊

总第 84期

内部学习资料

全新一代海神平台大容量机组下线
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总结
他山之石:特斯拉的“五星安全”底线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再认识

目录

contents

06

全海域16+MW!风电集团全新一代海神平台大容量机组下线
海神平台机组荣获“十佳优秀风电产品”
风电集团两项目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洮南叶片基地正式开工
华宁起则100MW风电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

风声
集团要闻

02

卷首语

无论在何时代,安全问题始终是每个企业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对制造类企业尤其如此。生产管理安全仍占据主流视野,而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以“双刃剑”的姿态横空出世,为我们护卫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式武器,然其本身亦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诸如信息安全等新问题也亟需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思考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的确为企业解决安全问题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但归根结底,是让企业能够实现“自成长”的制度本身,最终为安全发展保驾护航。我们须将应对安全问题的经验一一总结,以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内核打造,将人权责对应匹配,以切实的制度革新引领科技赋能,以稳步的制度革新铸造企业安全管理,以持续的制度革新营建企业安全文化。
科技创新、制度革新,两“新”交叠为风电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风电集团的安全管理是现阶段提质增效总目标的面向之一,做好安全工作,既是守住制造生产的底线,更是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行将收尾之际,全体风电员工理应铭记在心:安全工作没有终点,“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须成为贯穿企业生命周期、深入每一位员工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

PREFACE

科技赋能 制度“铸魂”

制度“铸魂” 奠定企业发展基石

科技赋能 锚定安全高效目标

风语
企业文化

风向
关键概念

19

风听
他山之石

23

借鉴故事:特斯拉的
“五星安全”底线

风势 
行业分析

14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为企业发展系好“安全绳”

风电集团召开党工团联席会议

风格
党群时讯

12

科技企业
创新管理十要点(下)

风电集团党委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

风电集团召开高管青年面对面暨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主题活动
风电集团召开制造部与制造工厂座谈会
革新走出去 风电集团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交流

电力市场化改革
与市场建设再认识

08

风采
员工天地

企业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集团要闻

风 声

全海域16+MW!
风电集团全新一代海神平台大容量机组下线

2

3

风电集团2023年5—6月要闻回顾

风电集团两项目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6月11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风电集团发布了全新一代海神平台16+MW全海域平台机组。同期,该机组在风电集团汕头基地下线。
全新一代海神16+MW全海域平台大容量风机再度引领,目前是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机组。该机型以123米碳纤维叶片、高度集成的驱动链、高可靠的电动变桨系统、成熟的偏航系统、综合更优的电气系统布局,助力客户以更低投资实现更高收益。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度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基于上海电气三大产业布局和4+2+X新赛道战略,可衍生拓展出风电+氢、风电+海洋牧场、风电+油气平台供电等多种新型应用场景。
风电集团将持续积极践行“精于风,不止于风”发展理念,在机组升级上不断迭代、积极探索风电+新领域应用,创造有未来的能源。

近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审结果,由风电集团提供风力发电机组的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工程、江苏如东H7#海上风电场项目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京能尚义闫家梁200MW风电项目是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工程配套风电项目,安装了风电集团44台4.5MW风力发电机组和1台2.0MW风力发电机组,是新能源领域推动京津翼协同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典型示范工程。江苏如东H7#海上风电场项目安装有100台风电集团4.0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400MW,是风电集团建设的离岸距离最远、机组数量最多的项目之一。
荣誉激励前行,风电集团以“创造有未来的能源”为使命,将始终坚持“技术领先下的整体解决方案领先”,打造行业标杆风场,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可靠、可信赖的整体解决方案。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江苏)风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公布了“2023中国风电产业50强”。其中,由风电集团开发研制的海神平台EW16.0-252机组荣获“十佳优秀风电产品”。
海神平台机组多次在行业内实现突破,摘获多项荣誉。EW16.0-252机组获评2022中国风电产业50强之“十佳创新产品”,在Wind Power Monthly公布的2022年度全球最佳风电机组评选中入选“全球最佳海上风机TOP10”榜单,并在2022(第二届)“风电领跑者”技术创新论坛上获评海上8-12MW级风电机组的“最佳海上机组奖”。
未来,风电集团将继续践行“精于风,不止于风”的发展理念,在机组升级上不断迭代、积极探索风电+新领域应用,推动技术、产品的持续创新,引领中国风电不断突破。

海神平台机组荣获“十佳优秀风电产品”

6月7日,经过紧锣密鼓的产前筹备,风电集团洮南叶片基地顺利举行开工仪式暨2023年“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洮南叶片基地的后续工作要达成以下要求。一是注重产品品质,培养工匠精神。二是注重现场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三是与张掖叶片基地联动,定期复盘,提前进行策划及应对,确保张掖基地按目标顺利投产。洮南叶片基地与张掖叶片基地的建立是风电集团“一体两翼”及核心部件供应链穿透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洮南叶片基地的顺利开工仅仅是目标实现的“一小步”。洮南叶片基地将继续联合集团各个部门的力量,早日产出首支、首套叶片,在确保质量及安全的基础上建立48小时占模稳定生产的能力,进而实现叶片降本保供的战略目标。

洮南叶片基地正式开工

近期,华宁起则100MW风电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北部,区域海拔在2070~2500米之间,安装有16台风电集团卓刻平台6.25MW风电机组,是风电集团继火特项目后,在云南华宁县完成的又一项目,也是风电集团卓刻平台进入批量投运、正式迈入成熟稳定运行阶段后的一个关键项目。
华宁起则100MW风电项目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约2637.5小时,达国内同类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的建设将局部调整华宁县、玉溪市电源结构,为云南电网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华宁起则100MW风电项目
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

4

风电集团召开制造部与制造工厂座谈会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风电广大青年必将抓住机遇,以“精于风、不止于风”的专业精神,勇担重任、砥砺奋进,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拼出一番事业,为风电集团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5

近日,风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乔银平接待上海电机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炳千一行,双方就风机制造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回顾了各自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双方合作历史,并就下一步深入战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作深入沟通交流。乔银平表示,双方一是可以在研发上形成联合体,设计统筹、联合办公;二是共同面向风电市场,统筹布局和共建制造基地,共同开发风电市场;三是深度协同供应商,共同推进发电机供应链成本穿透,共同开发和确定供应商名单。
上海电气集团新能源发展部部长张洪斌,风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接待了新疆伊犁自治州党委书记杨秀理一行。双方围绕新能源领域布局、科技研发、合作深化、共促发展等展开深入交流。王勇希望,双方在后续工作中重点围绕新能源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整合上下游优势,积极拓展互利共赢合作,共同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革新走出去 风电集团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交流

近日,风电集团召开以“迎难而上 突破重围”为主题的制造部与制造工厂座谈会。风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乔银平,副总裁刘向楠出席座谈会。制造部及各制造工厂负责人、总裁工作部、质量工程部、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采购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向楠主持。
乔银平对制造条线全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制造工厂为企业分忧、为企业共担,困境中破局、开疆拓土,面临压力要分析、量化、解决问题;二是制造条线要亮数据,对技术、采购、计划等部门产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并推动上游,用数据的可视化、量化来集中梳理问题症结;三是夯实制造条线的四大职责——安全、质量、交付、成本;四是提升运营评价的显性化管理;五是制造部要思考如何代表集团统筹好各基地,对工厂现有机制实行优化改革。

风电集团召开高管青年面对面
暨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主题活动

6月初,风电集团“创新思变·破局而立”高管青年面对面暨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主题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形式召开。风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乔银平,风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上海电气集团团委书记丁佳雯出席活动。

活动对风电集团2022年度各类青年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上海电气“十佳青年标兵”顾爽分享了工作中的成长历程。在青年对话高管环节,优秀青年代表先后分享了各自在风电集团奋斗成长的体会。

针对代表提出的质量管理问题,乔银平强调,质量问题的改善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一是要下定决心彻底解决重大质量问题和TOP-Q问题,二是要全面推进标杆风场建设,三是要强化质量意识,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加强核心技术储备和认证能力,保证产品可靠性。

王勇对青年寄语殷切希望:一是希望青年不忘“来时路”,在坚定理想中明确奔跑目标;二是希望青年不坠“青云志”,在拼搏奋斗中享受奔跑过程;三是希望青年不负“赤子心”,在勇挑重担中与集团携手共进。他向青年员工提出要求,一是要强化“党建带团建”机制,二是要做好青年人的凝心聚力工作,三是要为青年人成才搭建好平台。

6月20日,由风电集团工会主办、安全环保部承办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知识竞赛在漕宝路园区顺利举行,风电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红春出席活动并致辞。在正式比赛中,七个代表队的参赛选手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反应展现出了丰富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知识储备,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经过几轮精彩对决,最终OPS分工会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工程服务分工会代表队荣获二等奖,之恒新能源分工会代表队、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分工会代表队荣获优秀奖。

企业文化

风 语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为企业发展系好“安全绳”

今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作为新能源制造类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既是企业发展的底线,更是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反复调整改善、密切关注执行的基本议题。风电集团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安全月期间本部及各沪外机构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产现实情况的安全月活动,以尽职态度与专业方法为集团安全管理贡献来自基层的力量。

"

"

集团本部:举办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知识竞赛

之远科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

北京之远科技有限公司联动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支队、北京新世纪饭店物业安保部,组织开展了消防培训、教育、演练活动,风电集团北京办公区各部门员工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以安全宣传、火灾事故警示教育、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治、突发应急措施等形式进行。宣传片、事故案例让员工深刻领悟到了“安全无假日、意识决定成败、事故皆可预防”思想,将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个人、每个角落。

东台基地联合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共同主办了东台市第一届叉车安全技能操作竞赛。全市共61名选手在东台基地车间现场参加了此次比赛,东台基地4名选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荣获全市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全体员工在激烈竞赛中增强了“人人讲安全”的意识。此外,基地还联合东台市红十字会、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和市消防中队组成抢险救援组等应急小组,开展了现场综合应急救援演练。

东台基地:主办东台市首届叉车操作竞赛

汕头基地:上一堂“安全环保公开课”

在汕头基地的安全月动员大会上,总经理王全景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月主题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环境日主题为切入点,为全员上了一堂“安全环保公开课”,带领全体员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活动提出,基地将以安全月为契机,未雨绸缪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广泛深入开展应急科普“五个一”宣传活动。

如东基地:多渠道扩大安全文化影响面

如东基地早在月初安全月启动会上,公布了安全生产月的活动方案。活动期间,基地将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安全警示片学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专家讲课、安全技能比赛、有限空间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安全氛围,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基地生产、环境保护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没有终点,需要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安全月之后,风电集团各条线部门仍将以严格标准做出自我要求,以管理革新树牢安全基准,以技术创新把握安全提升方向,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与管理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目标实现,为风电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扎实贡献。

6

7

8/9

企业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都说技术是高新企业的生命线,对于风电整机制造商而言,这句谶言尤以为真。技术的保障不止步于生产安全,站在中国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与白热化竞争的赛道上,风电集团亟需打磨与积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无疑是重中之重。
技术关键在于创新,企业鼓励创新的机制建设、员工人人追求创新的文化氛围打造,是将企业发展浸入创新意识的有力保障措施。本期《风采》栏目走进许移庆总工的技术世界,用他追求卓越与领先的故事,照亮风电员工同频共振实现技术创新的道路。

许移庆为自己确立的行业攻坚起点,恰好与上海电气踏足风电领域的时间起点重合。2006年,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彼时上海电气确立了风电事业从技术引进到联合设计再到独立研发的“三步走”战略。许移庆深入参与了每一个战略阶段的工作,无论是早期1.25MW风力发电机组的消化吸收,还是2.0MW风力发电机组的联合设计,研发一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如果说从无到有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从有到精则是“痛感加倍”的过程,要把核心技术摸实钻透、紧握在手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在独立研发阶段,风电集团的第一步就是设计当时亚洲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3.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同时完成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2-3.6MW大型风机研制与产业化》。3.6MW是许移庆重点参与的首个独立研发产品,碰到的问题不少。“有的问题真的需要摸爬很久,不过攻坚的过程既锻炼了自己,也为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机组设计能力。”许移庆说道。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3.6MW风力发电机组的一系列项目先后斩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以及上海电气内部各大奖项。

许移庆

风电集团副总工程师、驱动链事业部总工程师,两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获得者,在耕耘风电行业数十年间,他还拿下了十余项国内外科技与发明类奖项、风电领域国家专利与行业标准的制订与修订……
站在时间这面镜子前,你感受不到荣誉等带给许移庆带来的压力,恰恰相反,这位四十出头的工程师身上仍留存着如同朝阳般的活力与洒脱。时间不曾磨平他的锋芒,而十几年的风电从业经历,更是让他收获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坚定的进步方向,这些积淀给他平添了一份笃定。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紧握在手

员工天地

风 采

“可持续的技术发展,一靠人才,二靠制度。”提到核心技术的传承与迭代时,许移庆这样说道。
为了培养和激发人才,许移庆以研发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和知识积累,提升电气风电在核心业务领域的能力,并且摸索出了一套知识积累的方法,使公司在载荷仿真、叶片设计、塔架设计和基础设计四个方面近10年的经验得以总结和传承。
许移庆自2017年担任电气风电副总工程师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以来,负责公司技术驱动型研发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全面梳理了公司科研项目的管理,形成了一套科研项目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他组织完成了年度技术规划编制及更新,并按风、机、场、网、环、数的总体思路分出21个技术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全面布局、重点突破、急用为先”的技术发展策略。

在攻坚克难的同时,许移庆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科学部立项的《面向深远海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设计研发》。他深知,研发之路没有尽头,唯有持续进步。许移庆表示,将继续开拓进取,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特别是半直驱驱动链技术的穿透研究,争取尽快攻克齿轮箱滑动轴承和发电机冷却、绝缘等技术。

总结经验,载荷仿真打下基础

中国海上风电起步晚,要在短时间内赶上欧洲的竞争者绝非易事。这要求从业者们不仅要扎扎实实学好用好“基本功”,更需要依据中国特殊的海洋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前中后期各项工作。
海上风电受到波浪、洋流等自然条件作用,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载荷仿真和基础设计也更复杂。为了提高载荷仿真和基础设计的准确性,必须将风电机组和基础进行一体化建模、实行一体化仿真和设计。中国风电吃了“起步晚”的亏,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一体化载荷仿真工程应用知之甚少。
为了解决3.6MW海上样机载荷仿真问题,许移庆通过对以前陆上载荷仿真经验的总结、对IEC国际标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的解读和相关文献的学习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与设计院交流沟通,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电气风电第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仿真,攻克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基础一体化载荷仿真的工程应用,形成了一套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基础一体化载荷仿真的方法和流程,为电气风电后期各个海上风电场一体化载荷仿真奠定了基础。

策略引领,
技术知识传承迭代

10

11

12

13

风电集团召开党工团联席会议

6月7日下午,风电集团召开党工团联席会议,推进集团半年度党建工作落实,促进党工团组织融合,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方向。风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乔银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风电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红春主持会议,党工团工作人员、各党(总)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团委代表以现场或视频方式参加会议。会上,党群工作部作风电集团党建工作汇报,各党(总)支部作支部情况汇报,工会和团委就近期重点工作作汇报。

王红春对各条线汇报予以点评,她表示,党工团各条线工作要围绕风电集团现阶段的“提质增效”中心工作任务开展,各条线要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为集团的发展贡献力量。支部要就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并开展支部工作,支部品牌的落地落实、课题与各类活动的开展应设定具体目标,围绕集团中心工作,实现两个作用的发挥。工会组织要切实围绕企业发展助力员工提升作为工作价值重心,公平公正、合法合规对员工予以关怀。团委要组织发动青年员工、凝聚青年思想,推动青年发挥创新。
乔银平在点评讲话中指出,“求真务实,责任导向,价值取向”应该成为集团各条线构建、遵守的工作准则,党工团各条线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补足短板,明确组织的真正价值所在。
乔银平强调,各基层党组织、分工会与团组织当前的关键任务是聚焦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发展。一是要依靠党工团联席会议等机制统一思想,为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年度重点工作凝心聚力,党工团工作要为业务发展赋能,共同为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二是要重新思考定位、优化工作流程,在各自条线上围绕“提质增效”总任务目标确定条线分目标与行动项,并对照推进执行。三是各条线要协同推进,共同促进集团整体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升级,以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和责任提振员工士气,让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为集团各项重点工作的突破而不懈奋斗。

王红春指出,新能源行业将面临长期竞争状态,风电集团未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挑战,集团广大干部职工要对重新洗牌后的风电市场有充分认识,坚定自身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提升竞争优势,开拓发展的新阶段。她要求风电干部职工,一是要转变意识,与时俱进、拥抱变革,顺应宏观形势,提升风电的市场竞争力,使风电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要强化落实,加强统筹协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变革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提质增效。三是要持续改进,通过业务流程的再审视,查摆业务关键点、打通流程堵点,力求准备工作扎实充分、查摆问题深入实症、能够真正破解发展难题。

6月9日上午,风电集团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风电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红春主持会议并代表党委作讲话。风电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党工团代表现场参加学习,本部其他党员同志和异地党组织通过网络接入学习。
原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处长、上海电力大学教授谢敬东作题为《双碳目标下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专题党课,他从历程与现状、要求与目标、措施和策略三个方面着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历程与现状、电力行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双碳目标下电力市场改革目标,并从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市场治理体系建设、风电企业竞争策略三个方面给出问题解决方向,对大家深入思考谋划集团战略部署与业务开展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党群时讯

风 格

风电集团党委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

坚定发展战略
全力破局攻坚

科技企业画册

“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市场建设”与“电力市场改革”是内涵不同的概念,但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被混为一谈,以至于出现以电力市场建设替代电力体制改革的倾向。从理论上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对于落实中央“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电力体制改革”的简称,它与“电力市场改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前者是指整个电力体制改革,后者仅指电力市场自身的改革。由于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谈电力市场改革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将电力市场改革或者电力市场建设等同于电力市场化改革,无疑会模糊人们对电力体制改革本质的认识,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坚持市场化方向是包括电力体制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进行体制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各行业高质量、高水平和高速度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下称“9号文”)精神,本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建立“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体制新架构;二是按照在市场经济中所扮角色的要求重新对电网企业进行定位;三是建设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和电力技术规律的电力市场。
电网体制改革同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三项任务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9号文中暂被定为研究课题,可认为是下一步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完成的重点任务。电网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除垄断,以区域电网体制替代一家独大体制,形成比较竞争格局,克服因高度垄断造成的企业管理行政化官僚化、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远见等问题。二是输配分开,输配电企业分别定位,输电企业完全回归公共事业属性,成为政府的参谋、助手和电网安全的守护者,充分发挥输电网枢纽型、平台型、服务型功能;配电企业则作为特殊竞争性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通过特许经营和开展比较竞争,为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营造万众创业和创新的良好环境。
由于电网体制改革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且事关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它成为国家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出的具有“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之一,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建设再认识

行业分析

风 势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电力市场建设不等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都不能替代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的概念实际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体制方面的改革,广义则包含电力市场建设。中央下发的两轮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既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出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说明电力市场建设是广义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全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竞争包括输电网企业之间的比较竞争、配电企业的特许经营竞争、发电企业的全方位竞争等,电量交易竞争仅仅是市场化竞争的一个方面。
电力市场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市场,它的建设和完善需要通过体制的改革为其创造条件与提供保障。如果不打破电力统购统销的垄断体制、不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不培育独立多元市场主体、不建立确保电力调度公平公正的体制、不取消“双轨制”等,电力市场的建设将失去前提和基础,无法保证其健康发展。

电力市场建设不能替代电力体制改革

14

15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从类型上看,包括电量市场及各种辅助服务市场、中长期电力交易市场、实时交易市场等;从层次上看,包括国家、区域、省级电力市场及配电网分布式发电交易四级市场。如果不对旧的电网体制进行改革,任凭“裁判员和服务员”兼“运动员”等问题存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达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困难的。
从更高的视角看,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对过时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全面营造市场化竞争环境;而电力市场建设的任务则是根据电网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市场范围、设计交易模式、制定交易规则、形成电价机制等。因此,体制改革处于战略层面,市场建设处于战术层面。

电力市场建设与电力体制改革节奏应协调一致

电力市场建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局,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较长时间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各国的经验看,电力市场建设是开放的,相关设计将随外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和修改。比如,欧洲电力市场尽管早已成熟,但目前正计划根据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新形势进行必要改革。
目前,至少有三个问题明显制约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一是调度体制问题,电力调度权是政府的公权力,如果由一个参与竞争的企业来行使,显然难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双轨制”问题,电力是一种特殊商品,电力体制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到市场经济模式,需要经历的时间比其他行业长,这个转变过程目前还远未完成;三是市场主体培育问题,如何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入市,比如是否确定配电企业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配售电竞争,仍在探索中。在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前,无论怎样在交易方案设计上下功夫,电力市场建设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市场不是万能的,电力市场交易竞争使电价随供需关系浮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电源投资和促进节能,但对于怎样合理控制输电成本和新能源单位电能系统成本、避免出现新型储能设施无序建设和利用率低下现象、消除虚拟电厂聚合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障碍、确保电力长期供给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等问题,仅靠电力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的,还需要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创造条件,从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方能奏效:一是输电网企业自觉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充分发挥输电网枢纽和平台的统筹协调功能;二是集中群众智慧编制真正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电力规划作引领;三是政府依法依规进行有效监管。解决复杂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并以治本为重,构建合理的市场结构,营造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化环境,比提高市场交易量本身更为重要,而这也正是政府真正有为的表现。
本轮电改已进行8年,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市场建设因受到重视有较大进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有必要借“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使两者的节奏协调一致。

怎样理解“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的要求

16

17

科技企业画册

“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是9号文明确的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表明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保稳定”是前提,“改到位”是目标。“保稳定”包括两个方面,即保社会稳定和保电网安全;“改到位”要求全面营造高水平市场化环境,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架构下,建立确保公平、有效竞争的体制机制。
“改到位”与“保稳定”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输配分开改革可能涉及中央和地方管理权的变更,但并不改变输配电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将配电企业定位为特殊竞争性企业,有利于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建设并增加就业岗位,不仅不会影响反而有利社会稳定。而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来说,输配分开可使输电企业摆脱利益羁绊,集中精力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各种挑战,使电网的安全性得到更好保障。事实上,输配分开也是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电网体制,害怕输配分开改革影响电网安全,是不必要的非专业顾虑。

科技企业画册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实质上是输配分开改革在局部的试点,9号文暂不要求全面进行输配分开改革,而提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或许是出于“保稳定”的考虑。其实,只要改革方案合理,并从试点开始,是不会影响稳定的。实践表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由于走“双轨制”道路,改革方案明显脱离实际,导致产生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虽然经过多年奋斗,但依旧举步维艰,甚至有的试点被迫取消,教训十分深刻。
市场化与改到位基本是同义语,实现了市场化也就落实了改到位,因此,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改到位,取决于9号文确定的三项主要任务,以及要求继续研究的电网体制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三项改革任务中,“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前提,电网企业重新定位是关键,电力市场建设是核心。核心很重要,但核心之所以成为核心是因为有足够厚度的外围作保护,单独的核心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能仅以电力市场建设的情况来评判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改到位问题。
作为关键环节,电网企业的定位问题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居于“纲”的位置。纲举目张,实现电网企业的科学定位,意味着电网的垄断环节与竞争性环节分离,意味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获得稳固的支撑基础,意味着输配分开改革被铺平道路并可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无缝衔接,还意味着市场竞争主体更多元、市场公平竞争更有保障、政府监管更有效等。可以说,电网企业实现科学定位是电力体制改革改到位的主要标志。

(原载于《风能》杂志,作者:吴安平 中能建西南电力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

19

关键概念

风 向

国家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研发创新投入大、研发人员比例高。例如,华为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其中研发投入的10%(即销售收入的1%)以上投入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颠覆性技术研究。在华为公司近20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近10万人,占比达45%,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人员近1万人。本文承接上篇,继续分享科技企业创新管理十要点后续的五个要点。

科技企业
创新管理十要点(下)

六、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实现大规模定制

很多装备类企业、软件类企业及系统集成类企业,看起来是做产品,实际上是做项目。公司大部分研发人员忙于交付项目订单或项目订单的售后服务,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产品规划、技术预研、平台开发和新产品开发等“重要但不紧急”的战略性工作。
由项目型企业走向产品型企业,是项目型企业提升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规模定制是未来产品开发的主流方向。大多数企业做产品要在完全标准化与完全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在较高标准化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化开发、模块化设计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产品标准化管理的要点,供需要持续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参考。
建立产品线思维,由项目型企业走向产品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产品管理部门,将产品管理部门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执行部门,任命专门的产品线管理团队经营各条产品线,对各条产品线的投资回报负责。
梳理现有产品线,任命产品线管理团队。没有对产品线进行过系统梳理或者产品线不清晰的企业,有必要在进行产品线梳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产品线规划。
梳理原材料/零部件,建立物料优选库。对现有原材料/ 零部件进行全面梳理和归一,尽可能减少品类和规格,将评审后的原材料/ 零部件导入优选库,梳理和优化品牌供应商。
梳理平台技术,实现技术可重复利用。对技术要素库的管理是企业“将能力建设在组织上”的重要举措,技术要素库是公司“铁打的营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带给公司的被动局面和损失。
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流程中要规范技术要素提取流程,从源头上确保尽可能多的技术要素能够重复利用。要制定技术要素提交和重复利用激励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推行模块化设计,过上模块化生活。模块化设计是战略性工作,而不是技术性工作。模块化设计与运营是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制胜之道。模块化设计工作内容复杂、周期较长、牵涉面广,需要严谨、细致和耐心。模块化设计与运营是全公司的事,需要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有效协作。
建立产品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平台化开发是创新型企业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必然选择。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模块主要体现在平台上。平台规划、开发和管理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不应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荣,应该持续归纳客户共性需求,持续提升产品的平台化率和标准化率,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企业应当将产品平台当成内部产品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平台的重复利用率核算各个产品平台的经济效益。

梳理平台技术,实现技术可重复利用。对技术要素库的管理是企业“将能力建设在组织上”的重要举措,技术要素库是公司“铁打的营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带给公司的被动局面和损失。
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流程中要规范技术要素提取流程,从源头上确保尽可能多的技术要素能够重复利用。要制定技术要素提交和重复利用激励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推行模块化设计,过上模块化生活。模块化设计是战略性工作,而不是技术性工作。模块化设计与运营是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制胜之道。模块化设计工作内容复杂、周期较长、牵涉面广,需要严谨、细致和耐心。模块化设计与运营是全公司的事,需要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有效协作。
建立产品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平台化开发是创新型企业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必然选择。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模块主要体现在平台上。平台规划、开发和管理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不应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荣,应该持续归纳客户共性需求,持续提升产品的平台化率和标准化率,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企业应当将产品平台当成内部产品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平台的重复利用率核算各个产品平台的经济效益。

21

洞察客户需求是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产品经理必须成为客户代言人,在企业内部能够代表客户说话。产品经理要对企业与客户接触的所有接触点进行深入调研,洞察客户的痛点需求,通过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将客户的痛点需求转化为产品的卖点。
客户需求洞察工作的要点如下。
客户需求洞察是产品规划和产品开发的起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创新性与差异化。创新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客户需求洞察工作,必须培养专业的产品经理和市场研究团队负责该项工作。
客户需求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要洞察其他友商未能洞察的客户痛点需求,发现、挖掘创新机会。痛点需求是指客户很看重但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客户虽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也不看重的需求,不是痛点需求。
创新型企业在洞察客户痛点需求的基础上,规划各代产品的卖点,通过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实现卖点,实现产品差异化,获得产品竞争优势。产品卖点是在产品开发前规划和策划出来的,而不是在产品上市前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代的必然选择。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模块主要体现在平台上。平台规划、开发和管理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不应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荣,应该持续归纳客户共性需求,持续提升产品的平台化率和标准化率,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企业应当将产品平台当成内部产品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平台的重复利用率核算各个产品平台的经济效益。

七、深刻洞察客户需求

八、掌握核心技术,避免“卡脖子”

20

掌握核心技术,避免“卡脖子”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管理要素。创新型企业既要在客户需求洞察和产品创新方面进行持续投入,也要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预研甚至基础研究方面进行投入。
关于科技企业如何避免“卡脖子”,有如下要点与大家分享。
要周期性地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梳理,找出可能的战略失控点。企业价值链上游供应链可能的“卡脖子”之处:技术授权、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软件等。对于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和软件等“卡脖子”的供应商,要积极储备替代供应商,或者考虑自己成为替代供应商。
对于实现产品核心功能与性能的核心技术,一定要想办法掌握在自己手里。掌握核心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自研、合作研发和购买等。企业的核心技术不能外包研发。
对于要开发出突破性新产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能需要进行原理级的基础技术研发与突破。对领先型企业而言,要逐步由工程师创新(应用技术开发)走向科学家创新(基础技术研究)。当然,基础研究最好与相应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

九、开发精品创新产品

企业最终是通过交付产品获得回报的。经营产品就是经营企业。无论是集团企业,还是有多个事业部的企业,企业最终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于每款产品的收入和利润。科技创新型企业应该坚守精品产品战略:专注少而精,抵制多而杂。创新型企业要通过坚守精品产品战略,成为“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最终走向全球“领航企业”。创新型企业要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受外部“噪声”干扰。企业能够保持战略聚焦,始终坚守明确的“主航道”,专注将主营业务做成“一米宽,一公里深”,不在非战略事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不进行无关多元化的扩张,不进入不能做到持续保持领先的业务领域。
精品产品战略的要点如下。
尽可能精减业务领域。“守一业,终一生”应该是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的不二之选。单项冠军企业占全球50%的德国(德语区),大多数企业是长期专注于一个业务领域的企业。比如奔驰、宝马专注于汽车业务,SAP专注于企业管理软件业务,巴斯夫专注于化工业务。
即使进入多个业务领域,也要进入“高度相关多元化”的业务领域,避免进入无关多元化的业务领域。一个企业进入多个无关或者关联度很低的业务领域,一方面无法“复制”现有技术、客户和管理等能力,另一方面也会“稀释”公司品牌。比如房地产企业做新能源汽车,家电企业做手机等跨度过大的业务扩张,成功概率往往很低。
为每个细分市场开发少数的精品产品。进入的业务领域要少,聚焦的细分市场要少,为每个细分市场开发的产品型号也要少。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只为一个细分市场开发一款产品,通过持续升级换代,成为细分市场的持续领导者。比如苹果公司只为中高端市场做一款智能手机iPhone,特斯拉也只为中型新能源轿车市场推出一款新能源汽车Model 3。

写字楼、厂房、设备等重资产不一定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投资管理不当还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资产”。知识资产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企业需要建立可重复利用的创新知识系统,通过有效的IT 工具进行安全的分享,高效赋能各类创新人才,高效、低成本、低风险地进行持续成功创新。与创新相关的知识管理主要有五方面的内容,如图4所示。
战略知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应该成立“战略Marketing”部门,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持续“扫描”公司内外各类战略信息,捕捉可能的战略机会,规避潜在的战略风险。
管理知识:流程体系是承载管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创新型企业要为不同类型的创新项目建立规范、有效、高效的流程体系,实现各类创新项目持续成功“可复制”。
技术知识:研发技术类知识包括技术要素库、原材料/ 零部件优选库、模块库和产品平台库等,对其有效地管理能够避免研发人员重复开发同类技术,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对一家科技企业而言,某位员工已经掌握的某项技术,原则上不应该再重复开发,应该第一时间将其显性化、标准化呈现,并导入公司技术重复利用库中实现安全分享。
项目知识:技术开发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及订单交付项目都要基于流程要求建立完整的项目文档。对于经典案例,可以整理提炼相关文档内容作为范例供同类项目参考。更重要的是,要从各类创新项目中抽取、提炼可以重复利用的知识,通过显性化、标准化“封装”,导入相关知识库,在全公司范围内实现安全分享。
产品知识:产品线经理应该建立和维护所负责产品线的所有产品文档知识,包括新产品创意库、产品需求库、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文档等。理想的产品知识管理应该能够做到,当一个新的产品线经理接手管理一条产品线时,主要通过阅读该产品线的产品知识库,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顺利接管该产品线。

他山之石

风 听

22

23

编者按

作为电动车行业的先行者,特斯拉素以对安全品质的偏执而著称,始终把安全作为整车设计的重中之重。特斯拉工作人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五星安全是生产制造的底线。”同为制造类企业,特斯拉设计“以安全为先”的造车理念对风电集团的风电整机生产制造有何借鉴意义?或许多了解他们的安全文化故事,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看不见的安全关键点”。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安全设计上有着非常严苛的高标准。在最新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碰撞测试中,特斯拉全系车型均获得五星碰撞安全评级,而在美国政府的“新车评价项目”中,Model 3车辆比参与测试的其他车辆受伤概率都低。
车身的刚性与结构,是衡量被动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准。Model 3车身采用钢铝混合材质车身框架,可承受更大撞击力,特斯拉还对A柱和B柱等防撞部位进行了补强设计,这让Model 3在NHTSA、ENCAP和IIHS的侧面碰撞测试成绩非常出色。一切严苛碰撞测验的目标,都是为了打造出更安全产品。
从特斯拉整体的被动安全体系中,可以看到特斯拉对于被动安全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及对驾乘者的极致守护。正是得益于特斯拉“设计以安全为先”的造车理念,在一系列碰撞测试中,特斯拉全系车型才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不只是被动安全,随着用户安全出行意识的增强,可靠的主动安全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受关注,而特斯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导者。特斯拉在主动安全方面有着超高安全性,这主要体现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目前所有的特斯拉车型都标配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该功能可帮助用户将驾驶化繁为简,有效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进化与完善,特斯拉车辆可以通过OTA空中软件更新而持续升级。未来,升级后的车辆将能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产品安全:理念先行 智慧赋能

十、建立可重复利用的创新知识管理系统,赋能创新人才

借鉴故事:特斯拉的“五星安全”底线

不只是被动安全,随着用户安全出行意识的增强,可靠的主动安全性能正变得越来越受关注,而特斯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导者。特斯拉在主动安全方面有着超高安全性,这主要体现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目前所有的特斯拉车型都标配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该功能可帮助用户将驾驶化繁为简,有效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进化与完善,特斯拉车辆可以通过OTA空中软件更新而持续升级。未来,升级后的车辆将能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22

24

25

特斯拉的内部《员工手册》一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被业界奉为“不是手册的手册”。该手册除了提及沟通、职责、目标与反馈等所有企业都会对员工提出的相应要求之外,对安全这一议题也做了十分生动的描述。
“安全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希望你每天回家的时候,都能保持当天来上班时的良好状态。我们认为,创造安全文化的最佳方式是要求在这里工作的所有聪明人,运用良好的判断力和常识,共同做好安全保障。这意味着:
· 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 遵守所有安全政策和程序,包括穿戴所需的防护装备。(请相信,如果我们制定了某项政策或规则,那一定因为它是必须的。我们不会做出武断的规定。)
· 永远不要做你觉得不安全的工作。
·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保证走道没有障碍物,特别是在生产区域。
· 如果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与他人沟通。
· 向公司的环境健康与安全部门及时报告不安全或危险情况。”
埃隆·马斯克曾说:“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所有成就的重中之重。”特斯拉的“员工安全参与计划”已扩展到全球各个生产基地,鼓励员工每天思考和谈论安全问题。该计划利用员工的才智,从生产顾问到工程师不断改进流程并确保特斯拉的安全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全文化。
特斯拉还扩展了“EHS技术人员计划”,特别设置了生产顾问岗位,以帮助员工了解生产线上的工作方式。“症状干预计划”扩展到了多个超级工厂,通过专业运动教练对员工进行适当的人体工程学教育,并识别工厂生产线上潜在的工伤风险。此外,特斯拉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EHS周”,有各个业务领域的数千名员工参加。

人员安全:企业文化的力量

行业安全:携手并进 引领全球

特斯拉主办过重量级的跨厂汽车安全论坛(TASF),来自斯巴鲁、DTNA、日产、大众、起亚汽车、本田、现代、丰田和宝马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安全专家都受邀参加论坛,堪称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大聚会,而“众星云集”只为讨论一个核心议题——最佳安全实践,并就经常影响汽车公司的各项安全议题开展合作。
特斯拉正尝试将OSHA的“自愿保护计划”(VPP)落实在位于莱思罗普、弗里蒙特、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州、纽约、密歇根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工厂。该自愿性计划会通过全面的现场评估,对正在实施有效安全和健康管理计划的企业予以认可。我们热烈欢迎OSHA进入这些工厂,并与他们合作,共同达到持续进步的目的。

技术提高安全性

汽车与风电机组一样是智能制造行业,技术创新对生产安全性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斯拉的EHS致力于工程技术,让其产品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易于构建和安装,还建立了人体工程学、生产和工程技术的设计原则和标准,从初始阶段就将安全性纳入到了设计过程中。其人体工程学团队持续探索新技术的有效性以提高安全性,其中包括支持健康姿势和动作的机甲和传感器。鉴于特斯拉员工的大部分工伤都是来自肌肉骨骼的伤害,因此人体工程学团队与运动教练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从特斯拉的安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全生产其实不存在什么“神迹”或“奥秘”,都是环环相扣的制度保障与耳濡目染的企业文化,让企业从产品、员工、行业、技术等多个维度,切实实现高效且人性化的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

(选自《特斯拉官网》)

VISION
愿景

全球领先的风电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MISSION
使命

致力于创造
有未来的能源

VALUE
价值观

至臻至诚
行远不殆

党丨群丨工丨作丨部丨编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