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沈阳分行“巾帼百年”第四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1-06-25
456

巾帼百年

第四期

◆沈阳分行工会女工委◆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前   言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沈阳分行工会女工委在全辖女职工中开展了“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活动。我们优选出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女性爱党爱国的英模事迹,编辑制作《巾帼百年》,多角度展示优秀女性事迹并供女职工学习,意在引导广大女职工追忆那些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深刻体会建党之不易、初心之可贵,从而激励女职工担负起履行央行职责的使命,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本期介绍的巾帼英模:何香凝、王经燕、贺子珍、杨之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冷云和“八女投江”

(资料来源于《中国党史人物传》)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前排右四)、廖仲恺(后排左二)、何香凝(前排右三)及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怀抱者为廖承志。

女权先驱

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何香凝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兼管广东省的妇女工作。她领导出版了《妇女之声》旬刊,举办妇运讲习所,设立女工学校,开展妇女运动,为妇女的解放而斗争。她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 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在报纸上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要求政府对日宣战,释放一切政治犯;斥责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提出切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挽救民族危亡、支持群众救亡运动的主张。她还举办了“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为慰劳抗日将士筹集经费。上海沦陷后何香凝迁居香港,她仍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国内人民的抗战精神,呼吁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战。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王经燕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王经燕(1902年-1928年),江西省永修县淳湖王村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与向警予等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11月回江西,任中共赣北特委委员,永修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永修县委书记。1928年2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机关秘书,后任组织部代理部长。同年5月不幸被捕。1928年6月,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张朝燮、王经燕夫妇:碧血伉俪为使命

       张朝燮与王经燕是一对碧血伉俪,正如他们的堂兄王环心和堂嫂淦克群一样,为革命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在暴风骤雨的革命洪流面前,王经燕与张朝燮双双舍弃了长相厮守的日子,各自奔向党组织和革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红色爱情,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如初的使命感,展现了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

犹有经年未断魂,一回相见一温存。
卿能忍死何须怨,我已伤心莫再论。
憔悴残花空有泪,思量逝水了无痕。
从今世世为夫妇,休说来生更报恩。

       这是革命烈士张朝燮写给妻子王经燕的诗句,既是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见证,也表明了他们为革命献身的勇气。

贺子珍

       贺子珍(1909年9月28日-1984年4月19日),原名桂圆,又名自珍,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贺子珍与毛泽东生三子三女。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击战争,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
突然敌机来袭,贺子珍为了抢救红军伤员,被炮弹炸伤, 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毛泽东和贺子珍在陕北合影

       贺子珍的一生中有慷慨激昂、英勇悲壮的战斗岁月,有遭受磨难与不幸的艰难时光,更多的是心里流着血、眼里流着泪的沉默的悲苦日子。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她,因为她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为中国革命几乎流尽了身上最后一滴血……是她,伴随毛泽东一起度过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也是她,在革命胜利之后,为了大局默默忍受个人的悲苦,过着孤寂的生活。然而,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却镌刻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她就是——贺子珍!

       杨之华(1901年2月11日-1973年10月20日),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又名杏花、文君、杜宁,浙江萧山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后在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1925年10月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等职。1927年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1930年在上海协助瞿秋白进行“反文化围剿”的斗争。1935年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41年回国途中在新疆被反动派逮捕。1945年出狱后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建国后,先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等职。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委。1973年10月20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杨之华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党的五大中央委员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党的四大妇女部委员

1925年1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妇女部委员。1926年3月,在任中共上海区委妇女部主任时,曾参加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五卅运动,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撤离上海去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同年12月创办《中国妇女》旬刊。

瞿秋白与杨之华一家三口的合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1928年底,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取道香港返回美国,12年间,访问了我国广大地区,接触过各阶层人士。抗日战争时期,她又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志愿工作人员,随八路军、新四军出没在各大战区的最前线,活 跃在敌后游击区。作为记者和作家,史沫特莱的报道和著作忠实地反映现实。她的著作大都与中国有关,《中国红军在前 进》是世界第一部介绍中华苏维埃的著作,《中国的战歌》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佳战地报告文学著作之一,朱德传《伟大的道路》具有经典性价值,而《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在反击》都真切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力量与希望所在。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年—1950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1929年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到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抗战初、中期,她亲眼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史沫特莱在延安

       1950年5月6日,正当史沫特莱前往她久所盼望的新中国途中,不幸在伦敦病逝。临终时,她在遗嘱中希望在她的葬礼中奏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把遗骨葬在中国。1951年5月7日,史沫特莱的骨灰隆重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冷云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巾帼百年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

       冷云,原名郑香芝,是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 的带头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5年在桦川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5军。毕业后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

八女投江

   沈阳分行工会女工委
  “明党史、学榜样、跟党走”活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