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翻译苑》总第15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1-05
169

2022年第12期
(总第15期)

  • 于涛副局长出席“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
  •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 第四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

ATI

04

48

06

2022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微信公众号最受欢迎的新闻推送

07

20

28

中国翻译协会举办《译讲堂》走进高校讲座

14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2022下半年中马国际翻译资格认证考试顺利开考

第四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于涛副局长出席“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

31

43

46

56

于涛副局长出席“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中国翻译协会2022年大事记

38

2022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官网最受欢迎的新闻稿件

2022年高校日语MTI教育论坛成功举行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成功举办首届线上模拟招聘大赛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出席“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

12月10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译作品 懂中国”视听译制与国际传播青年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于涛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出具体要求。视听译制工作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提高影视译制质量,对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

于涛作视频致辞 

他强调,要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对外战略,服务国际传播大局,在了解国际受众、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增强视听译制能力,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情怀的视听作品;要根据视听翻译独特的实践和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更好把握规律,全面提升视听译制水平,让外国受众更好感知中国影像;要坚持需求引领,加快培养高层次视听翻译人才,要结合实际优化高端译制人才培养路径;要推动协同发展,以促进行业资源、研究资源、教育资源更好对接,实现视听译制领域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国际传播生力军作用,努力提升中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效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凝聚青春力量。
此次论坛以“智媒时代的视听译制与传播”为主题,来自影视译制和国际传播领域的学界业界青年学者、专家、从业人员就多学科视角下的视听翻译研究、新媒体视听译制研究、数字文化内容译制与传播、人工智能与视听译制技术、视听译制规范与标准、多语种视听译制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交流。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出席“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12月11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涛,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甘晖,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于涛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出明确要求,将我们党对国际传播工作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他强调,要继续提升国家翻译能力,贯通国际传播“全链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好高水平翻译“人才库”,为完成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与翻译世界并重”、从“翻译大国”到“翻译强国”的转变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翻译人才;要促进跨界融合协作,打造人才培养各方“联合体”,既要发挥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主体的作用,也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机构、行业企业、团体组织、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进产教融合。
此次论坛系庆祝西安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包括17场主旨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高校翻译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学科,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方法和实施路径,以及相关学科专业未来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以时间为序)

1. 商务部等7部门公布首批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
【摘要】3月15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知识产权局、中国外文局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等首批14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涉及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4个领域的专业类特色服务。

2. 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摘要】4月1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当选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当选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大会期间举行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资深翻译家”“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以及协会抗疫先进集体、优秀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社团工作者等表彰仪式,发布了《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2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以及《多语种国际传播大数据服务 基础元数据》、《中国特色话语翻译高端语料库建设》系列标准、《专利翻译服务规范》等五部行业标准规范。

3.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成立
【摘要】4月28日,在教育部、国家语委指导支持下,由29家高校、企业、协会组织等联合发起的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在京成立。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有关部署。根据服务团章程,服务团是由志愿从事应急语言服务的相关机构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联盟组织,主要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急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手语、盲文、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

4. 2021年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发布
【摘要】5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了2021年“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和“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前者以国家翻译管理能力、国家翻译服务能力、国家翻译发展能力为主要指标,对全球193个国家的翻译能力进行了研究评测;后者以翻译实践能力、翻译教育能力、翻译研究能力和翻译网络媒体影响力为主要指标,对中国454所大学的翻译能力进行了研究评测。数据显示,中国国家翻译能力从2019年的第3位跃居第2位,在3个单项指标排名中,国家翻译发展能力排名第1位,翻译服务能力和翻译管理能力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东亚国家整体翻译能力表现不俗,日本和韩国在榜单中分别位居第15位和第16位。在中国内地434所大学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位居前列。台湾大学、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在中国港澳台地区20所大学中位居前列。

5. 高岸明、李丽青当选国际翻译家联盟理事

6. 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在北京举办
【摘要】6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国际翻译家联盟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办。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翻译界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论坛发布了《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倡议》。论坛累计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24.3万人次,点赞人数近8万,创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和历届亚太翻译论坛历史记录。国际翻译家联盟在其会员通讯《译讯》(Translatio)等平台上报道了论坛盛况。

【摘要】5月30日至31日,国际翻译家联盟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古巴巴拉德罗举行。会上,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澳门翻译员联合会理事长李丽青当选国际译联理事。两位中国代表的当选,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译联领导层发挥积极作积极作用,加强中外翻译界交流合作,在

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译界声音,助力中国翻译界以译为媒,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 翻译专业被列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文学学科门类

【摘要】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翻译专业被列入文学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不仅可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还可授予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标志着我国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翻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是我国翻译学科与翻译专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8. 语言服务首次进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摘要】10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首次将“语言服务产业”纳入《目录》。语言服务产业被列为第460条,包括翻译、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开发应用、语言资源服务等,隶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该项举措是国家对语言服务

产业发展前景的准确判断,对于鼓励外商投资语言服务产业、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拉动来华投资增长、助力语言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9. 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举行

【摘要】11月3日和9日,中国翻译协会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了两场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来自

10.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2年工作会议和年会召开

【摘要】11月25日至26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2年工作会议和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由中国

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等23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指委专家委员会。年会围绕“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实现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跃升”主题,共同探讨翻译学科和专业学位建设的未来方向。

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媒体、中央企业、出版社、研究机构、地方外事部门、科技公司、翻译企业等翻译用人单位的参会代表结合国家战略和翻译专业用人需求,从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生的生源选择、申请条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师资队伍等角度就翻译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深入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2022年全球语言服务行业十大新闻
(以时间为序)

1. 国际翻译家联盟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摘要】5月30日至31日,国际翻译家联盟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古巴巴拉德罗举行,65家正式会员单位派代表或通过指定代理方式参加会议。大会完成了国际译联理事会换届,批准了22家新会员及6家观察员单位加入,并颁发了11个奖项。大会以推动国际译联和全球翻译界创造美好未来为出发点,讨论了诸多紧迫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对助力国际翻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第22届世界翻译大会举行

【摘要】6月1日至3日,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办、古巴翻译协会承办的第22届世界翻译大会在古巴巴拉德罗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专家学者、从业者、行业代表等

3. 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成功举办

【摘要】6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国际翻译家联盟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翻译世界中

的合作:新时代、新变化、新模式”,共举办10场主旨演讲和16个平行分论坛,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翻译界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论坛发布了《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倡议》。论坛累计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24.3万人次,点赞人数近8万,创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和历届亚太翻译论坛历史记录。

参会,并就“无障碍世界:语言专业人士在构建文化、促进理解及建设永久和平方面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世界翻译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是国际译联最重要的专业活动,已成为全球翻译界专家学者和语言工作者最广泛、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第23届世界翻译大会将于2025年在哥斯达黎加举办。

4. CSA Research发布2022年全球百强语言服务商

【摘要】7月8日,美国语言服务咨询公司CSA Research发布2022年“全球百强语言服务商榜单”(The Top 100 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s: 2022)。其中,中国有12家语言服务商上榜。CSA Research是国际知名的第三方语言服言服务机构,专注于全球语言

5. ISO发布新版《同声传译交付平台要求与建议》

【摘要】9月8日,ISO发布了《同声传译交付平台要求与建议》(24019: 2022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Delivery Platforms: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修订版。此次发布取代了2020年起使用的旧版,更加关注远程同传服务的利益相关方,如发言者、口译员和平台提供者,以更有效地规范该领域的技术使用。新版要求与建议对口译员、讲者和平台提供商均提出相关要求,以确保图像和音频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

服务市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独立、客观和全面的市场研究。CSA Research发布的“全球百强语言服务商榜单”被视为衡量语言服务商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6.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2022年年会召开

【摘要】9月16日至17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2022年年会在秘鲁利马召开。来自全球各高校、翻译组织、研究机构等的30余位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就翻译教育、研究、产业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发言。

7. 国际翻译家联盟发布2022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海报

【摘要】9月30日,在国际翻译日当天,国际翻译家联盟面向全球发布了2022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海报。今年国际翻译日的主题是A World Without Barriers(无障碍世界),强调了翻译工作者在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国际译联于1991年将每年的9月30日定为国际翻译日,并根据当下国际形势,确定不同的主题。年度主题海报设计竞赛,作为国际翻译日庆祝活动之一,多年来受到翻译从业者和专业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8. 2022英国语言展举行

【摘要】11月11日至13日,2022英国语言展(The Language Show)在伦敦以在线形式举行。该展是为语言学习者、语言教师和语言爱好者举办的英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语言类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三天,除展览以外,还包括80多场为语言学习者、语言教师和语言工作者量身打造的专家讲座。

9.第七届国际机器翻译大会举办

【摘要】12月7日至8日,第七届国际机器翻译大会(WMT 2022)在阿布扎比举办,公布了2022年国际机器翻译大赛(WMT)多个语对的比赛结果,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国际机器翻译大赛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7届,每年吸引包括脸书、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在内的众多技术公司和语言服务企业参赛。随着机器翻译质量的不断改进,今年的大赛不再将新闻类语料作为唯一测试语料,而是重点评估机器翻译在新闻、电商、社会、会谈四大通用领域的表现,对机器翻译提出更高要求。

10. “国际土著语言十年(2022-2032年)”计划正式启动

【摘要】12月16日,联合国宣布正式启动“国际土著语言十年(2022-2032年)”计划,以保护土著语言免遭消亡,并继续致力于保护土著人民。数据显示,土著人民占全球总人口的不到6%,但在全球大约6700种语言中,土著语言高达4000种,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土著语言消亡。据保守估计,到本世纪末,全球超过一半的语言将会面临消亡。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Csaba Kőrösi)表示,每一种语言的灭绝都意味着其承载的文化、传统和知识的消失,而这一切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彻底改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翻译协会2022年大事记

一月
12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与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十四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对外公布竞赛规则。大赛设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十个语种与汉语的互译,共计20个竞赛项目,其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为本届大赛新增语种。
二月
11日,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分别与外文出版社及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美洲传播中心、亚太传播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度新词法、阿、俄、西、日文译法。
四月
1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当选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当选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大会期间举行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资深翻译家”“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以及协会抗疫先进集体、优秀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社团工作者等表彰仪式,发布了《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22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以及《多语种国际传播大数据服务 基础元数据》、《中国特色话语翻译高端语料库建设》系列标准、《专利翻译服务规范》等五部行业标准规范。其中,《2022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是中国翻译协会首次组织开展全国翻译行业人才发展状况调查并发布关于翻译人才发展的专题报告。

12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北京甲申同文翻译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发布一号公告,大赛于2022年4月至10月举行,大赛主赛事为交替传译,采用初赛、复赛、半决赛、总决赛四级赛制,旨在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8日,中国翻译协会开通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进一步提升中国译协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效能。随后,中国译协的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国内社交媒体账号亦陆续开通运营。
五月
14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鞍钢集团合作举办的2022年鞍钢集团英语翻译技能培训班开班,经选拔测试来自集团的16名学员将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线上培训。
24日,中国翻译协会就会员服务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会员需求,提升协会会员服务水平。
27日,中国翻译协会新版英文网站正式上线,设有“协会简介”“新闻动态”“行业活动”“培训和认证”“出版物”“会员中心”等6个一级栏目,展示中国翻译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成果。
30日至31日,国际翻译家联盟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古巴巴拉德罗举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澳门翻译员联合会理事长李丽青当选国际译联理事。

六月
1日至3日,国际翻译家联盟第22届世界翻译大会在古巴巴拉德罗开幕。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国际译联理事高岸明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会上,由中国译协推荐的中国译协海外专家,国际译联顾问、前秘书长弗兰斯·拉伊特(Frans De Laet)荣获国际译联皮埃尔-弗朗索瓦·伽伊叶纪念奖。
23日,为庆祝中国翻译协会成立40周年,中国翻译协会推出“中国翻译协会成立40周年掠影”专题云展览,聚焦中国译协40年来在服务党的国际传播事业、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翻译学术行业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25日至26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国际翻译家联盟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挪威、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翻译界代表参会。论坛发布了《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倡议》。论坛累计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24.3万人次,点赞人数近8万,创造国内翻译学术会议和历届亚太翻译论坛历史记录。
七月
2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法律翻译研究所和中国涉外法治话语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三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暨2022年“涉外法治话语:语言与法律的融合”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学典礼以线上形式举行。

11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和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亚太办公室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决赛在线举办。来自全球知名院校的128名选手参加了总决赛的角逐,最终决出8个语种的一、二、三等奖。
16日,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在线上开幕。此次培训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翻译》杂志社、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八月
31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首次秘书长工作会议举行,研究部署协会重点工作。同日,中国译协对外发布关于免收学生会员会费的通知。
九月
7日,为期近2个月的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在线培训圆满落幕。培训吸引来自全国30个省市及白俄罗斯、塞尔维亚、阿根廷等国200多所高校的教师,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律所和日本、西班牙等国驻华机构职业译员近900人参训,来自欧美、港澳及国内相关组织、机构及翻译与本地化跨国企业的85名专家参与授课。参训人员、授课专家数量及涉及领域均刷新历史记录。
9日至27日,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王刚毅,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联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史国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主任王璐分别到“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安义运、唐家龙、艾合买提·帕萨尔、潘耀华、施燕华、赵振江、

王金圣家中拜访,向他们颁发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奖牌。29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会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了中国译协第八届理事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翻译协会分支机构新一届领导成员名单》、关于设立翻译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及领导成员名单、《中国翻译协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草案等。

30日,中国翻译协会发布“国际翻译日”活动照片墙及专题作品集视频。此次活动共收到近200份有效作品和3万张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评选出10份优秀作品。国际译联在其社交媒体平台和会员通讯《译讯》(Translatio)上转发了活动资讯并给予充分肯定。
十月
10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以通讯方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翻译协会分支机构新一届领导成员推荐名单》、关于设立翻译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及领导成员名单、《中国翻译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
20日,中国翻译协会公布新修订的《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29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中国翻译》杂志社、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协办的2022年中英翻译高端技能培训班线上开幕。本期培训班为期三个月,分为笔译与口译两个班型。

30日,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辽宁省教育厅指导,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及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大赛设英、法、俄、阿、西、日、德、葡、意、朝鲜语等10个语种的汉译外笔译竞赛项目。各语种报名人数共计10147人次,最终提交译文8609份,共评出获奖者432名。
十一月
3日和9日,中国翻译协会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京分两个专场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媒体、中央企业、出版社、研究机构、地方外事部门、科技公司、翻译企业等翻译用人单位的代表与会并发言。
5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支持,北京市翻译协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共同承办的“永旺杯”第十五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落幕,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的8名同学分别获得日语同传、日语交传、法语交传、德语交传、俄语交传、朝(韩)语交传、西语交传、阿语交传组冠军。
9日,中国翻译协会推荐的3名专家成功入选国际翻译家联盟新一届专门委员会。其中,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华树入选国际译联技术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口译教师王吟颖入选国际译联口译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国际交流主管刘君焕入选国际译联会员通讯《译讯》(Translatio)编辑委员会。

16日,第三十四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共评出获奖者982名,其中一等奖15名、二等奖57名、三等奖101名、优秀奖809名。
18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主办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跨文化交流高级研修班在京开幕。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120余名中层领导以及各部门业务骨干参加研修班。
18日,中国翻译协会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普鲁斯特的文学问卷”为名,邀请中国译协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人陈鲁豫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著名法国文学专家董强教授现场对谈,重温普鲁斯特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致敬老一辈翻译家。
18日至20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与武汉大学主办,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与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武汉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相关机构的近200位口译教学和研究者参会。
25日,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会迎来两个新成员——伊朗德黑兰翻译协会和香港恒生大学。至此,联合委员会共有来自阿塞拜疆、澳门、韩国、马来西亚、缅甸、香港、伊拉克、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等亚太国家和地区的13个正式成员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个观察员。联合委员会由中国翻译协会于2016年6月倡导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译协。

十二月
2日,中国翻译协会与外交学院英语系共同以在线方式举办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走进高校讲座和外交学院“翻译和国际传播工作坊”,外交学院英语系及其他高校师生、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等近400人在线参加讲座。
10日至11日,由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跨文化研究论丛》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珠海举行。
28日,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以线上方式共同主办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之第三十四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译文赏析讲座,特邀大赛评审组专家就获奖译文进行赏析讲评,线上累计观看达2.5万人次。

中国翻译协会举办《译讲堂》走进高校讲座

近日,中国翻译协会与外交学院英语系以在线方式共同举办中国翻译协会《译讲堂》走进高校讲座和外交学院“翻译和国际传播工作坊”,邀请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副主任、译审刘奎娟作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规划及其分析”的讲座。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翻译总监、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邢玉堂参加讲座并介绍了《译讲堂》的基本情况。讲座由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主持,外交学院英语系及其他高校师生、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等近400人在线参加讲座。

刘奎娟,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副主任、译审,长期从事领导人著作、党政文献和中华文化类图书的项目管理、英文翻译及审定工作。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修订工程、“读懂中国”系列丛书、《2020中国战“疫”日志》、《苦难辉煌》、《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毛泽东传》等图书,以及《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中国的民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等五十余部政府白皮书。

在本次讲座中,刘奎娟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核心概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体现、译文处理原则及主要翻译理念。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规划,她指出,文化是永恒的,但是时代在变,受众的关注点也在变,因此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有所侧重地选择翻译出版的主题、内容及形式。她重点分享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及传播策略,详细分析了多个英译案例、使用的翻译策略及其背后的考量,让听众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内容外译的基本原则、中译外理念及基本技能。在问答环节,刘奎娟与听众就如何平衡忠实原文和使用增译策略、对外传播中的困难和常见问题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译讲堂》是由中国翻译协会发起的全国性系列公益讲座活动,旨在为翻译工作者、爱好者、研究者、师生等搭建一个研讨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高端翻译人才培养。

第四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学界、教育界、产业界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汇聚云端,共同探讨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及人才培养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对策。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协办。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欧大非洲处副处长陈淑娟、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国合办副主任张云、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科技和知识产权处副处长刘婧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

陈淑娟致辞

陈淑娟在致辞中表示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精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中

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但中医药服务机构规模小,国际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仍需我们积极应对,寻求突破。

张云致辞

张云指出,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从传统的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合作,逐步走进了国家外交战略的大格局。国家卫建委不仅积极推进卫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也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储

备,以及国际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我们需要汇聚相关部委的力量,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事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王继雨致辞

王继雨提出,中国医药的国际传播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应当打造医药卫生领域翻译的“中国标准”,加强医学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中国医药

文化交流平台和机制,开展中国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品牌活动。

郑承军致辞

郑承军表示,中国医药正加速走向世界,加强与之匹配的高端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成为语言院校的重中之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进国家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工作,培养更多高端复合型翻译与传播人才。

刘建达致辞

刘建达表示,我们国家的社会语言服务意识和语言服务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充分利用区位特色,立足多语种的特色和和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加强语言和专业学科研究的深度融合,探索开辟了文科和医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语言服务。

刘婧致辞

刘婧介绍,知识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重要创新载体,一直高度重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高质量引进建设大院大所和科技创新平台。生物医药作为支撑龙头支柱产业已汇聚了一批全球顶尖企业。未来将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助力中国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

本次论坛分别设有主论坛,以新时代国家医学翻译教育与研究为主题的第一分论坛,以医学行业翻译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二分论坛,以及以医学翻译青年论坛为主题的第三分论坛。

主旨发言嘉宾依次为黄友义、严世芸、李瑞林、吴传斌、
朱珊,(陈庆主持 )

主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医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陈庆主持。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暨国学大师严世芸、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瑞林教授、暨南大学药学院吴传斌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朱珊副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黄友义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升级是时代的一种需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15年的发展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为开设翻译博士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医药翻译和人才培养要以中译外为重点,强调翻译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国际视野,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翻译技术。
严世芸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留学生教育和中医标准建设方面的工作。他认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必须跨越国度,文化的障碍,通过语言的本土化,最终形成哲学、价值观的碰撞。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凝集各方力量,他呼吁学界、业界、教育界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李瑞林认为,中医药的知识体系,经验体系与目标语之间并没有既定的同步关系,中医药国际传播必然面对两种不同知识体系的张力关系,所以要将话语事实逻辑实施经验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中医药国际共享与转化。
吴传斌从医药行业的角度分享了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医药产业对高端翻译人才的旺盛需求。他表示由于国际药业人才团队的短缺,他们经常面临很多困境。他迫切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语言交流能力的医药人才,将更多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需求。
朱珊分析了国内外视域下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介绍了CATTI医学翻译考试调研情况,阐释了业界和学界对医学翻译人才资格认证的迫切需求及资格认证考试设立的必要性。

主旨发言环节后,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的主持下,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完成了医学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预发布仪式和第二批中医药术语英译参考启动仪式,体现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汇聚以两家高校为代表的院校、机构力量,加强协同协作,共同推动中国医药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的担当。
第一分论坛中,兼具语言和医药领域交叉科学背景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一众医药领域资深译员齐聚一堂,结合国内外医药领域语言服务需求,详尽探讨了现今医药语言服务行业的相关研究和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并且为教学领域提供了相关建议,为培养高端医药语言服务人才做出了展望。在第二分论坛上,医药行业的精英及医药语言服务的资深译员以国际化的视野,为此次论坛提供了有关医药语言服务最尖端、最前沿的趋势分析、经验分享及案例讲解,并就目前医药行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和机遇作出阐述,为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的翻译人才指明方向。来自语言类、医学类和综合类等不同高校的青年学者们在第三分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不但有中西比较研究、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果分享,还有不少融入了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的研究案例,彰显了中国医药国际化和语言服务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李和民主持开幕式和发布环节

闭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蓝红军在总结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在会议规模和研究成果上都延续了前几届的精彩,成功展现了当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需求。各位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新生代力量,为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值得肯定的贡献。为响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中国医药国际化和语言服务高端论坛将瞄准中国医药领域,不断推动新文科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培养跨学科翻译专业人才。本次论坛将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实践建言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为学界,教育界,产业界、医学卫生领域翻译同仁搭建了观点碰撞、思想交融的桥梁,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学术舞台,对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在腾讯会议和译直播、CATTI译路通直播平台同步向公众开放,吸引近万人观看学习。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成功举办首届线上模拟招聘大赛

12月7日,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首届模拟招聘大赛在线上举行。经过遴选10位来自第二期实习营的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两个小时激烈角逐,来自爱丁堡大学的林卓玮摘得冠军。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外交学院、伦敦国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选手的报名参与,国内各大高校外语相关专业学生200余人在线观看了比赛。

选手们在比赛中

本次模拟招聘大赛共设置翻译、新闻采编、图书编辑、新媒体、行政综合管理(项目管理)、研究等6类岗位,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人才开发处处长尹延庆担任主考官,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副总编辑刘云云、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法语传播部主任卢茹彩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战略规划与公共关系部主任张岩担任专家评委。通过模拟线上招聘的形式,参赛学员能够亲身体验现场求职面试的氛围,近距离与外文局的专家考官面对面交流对话,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国际传播相关领域招聘需求和从业能力素质要求,为即将准备就业的实习营学生提供了职场应聘的绝佳锻炼平台。

 获奖名单

在点评环节,主考官代表尹延庆首先对选手们在比赛中所展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肯定。他指出,面试过程中展现真诚的态度很重要。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坦诚,并结合好自身经历和体会。他最后表示,希望各位选手下一步有机会来外文局工作,在国际传播的一线并肩战斗。
专业考官代表刘云云在点评时充分肯定了各位选手的专业素质表现,并提出几点面试建议。她说:“在面试过程中,要对自身实习和个人经历做充分的挖掘,同时要了解国际传播领域中自己专业的用武之地。国际传播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在关注专业领域动态的同时,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
此次模拟招聘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现场表现等方面。经评委打分,比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选手感言:
林卓玮(一等奖,爱丁堡大学)
“很荣幸能参加此次大赛,和优秀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同各位专家老师面对面交流,收获了宝贵的点评指导。面对诡谲复杂的国际形势,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能够运用所学所长,加入这支国家队,成为一名精兵强将。”
雷蕾(二等奖,伦敦国王学院)
“模拟招聘大赛可以说是非常棒的一种学习实践形式,不仅让学员们学以致用,还推出激励奖励机制,大家积极准备、充分展示,更在与评委老师的交流中感受真实的面试现场、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晰未来的职业规划,表现优异的同学更是在大赛进行过程中就收到评委老师递来的橄榄枝!”
罗童方(二等奖,香港中文大学)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模拟招聘大赛,在比赛当中聆听了各位老师的指导,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们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有助于我在以后的招聘面试当中更好地表现。我认为这次大赛最可贵的一点在于,招聘大赛由外文局各部门资深专家老师担任评委,让我们体验到了最真实的面试情况,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未来求职有实质性帮助。”

 获奖名单

何雨晴(三等奖,外交学院):
“参加这次模拟面试大赛让我受益匪浅。各位选手都十分优秀,英语表达流利,思辨能力强,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晰,井井有条,让我在观赛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面试的重要技巧。赛后各位老师给出了专业点评,为我们指点迷津,指出,真诚、自信、专业是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让我对面试的要求、考察角度有了更好的理解。”
此次线上模拟招聘大赛是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员实习营学习成果的验收,也是学员了解真实就业行情、加强就业实践的重要窗口。随着大赛的圆满结束,标志着第二期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正式结营。本期实习营设置新媒体版块、翻译版块与教师版块,邀请来自外文局属单位国际传播领域的资深专家、知名高校学者以及相关领域中青年骨干作为实习营导师,在为期12天的时间里为参与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与相关业务版块实践内容,共吸引来自近百家高校的200余名学员参与。

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是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重要指示要求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举措。实习营以多种职业“打包体验”的模式,打破常规一次实习只能体验和收获一种职业工作经验的限制,让实习学员在了解未来职业概况的前提下,同时能进行真实的实习实践,通过帮助外语专业大学生进一步做好生涯发展规划,发挥翻译院在助力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

2022年高校日语MTI教育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12月17日,由外文局翻译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年高校日语MTI教育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围绕MTI教育未来发展走向、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翻译人才培养与评价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并举办MTI建设沙龙邀请高校学者各抒己见。来自中国外文局、MTI教指委等单位,还有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师生共100余人参加。
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雪茹分别代表大会主办方致辞。

王继雨致辞

李雪茹致辞

王继雨在致辞中指出,2004年,翻译资格考试就推出了CATTI日语考试。2021年,由CATTI项目管理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联盟,并共同主办CATTI国际版(中日)考试。高校联盟的成立及CATTI日语考试的推出对于加强我国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日语学科建设、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新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外文局愿与各MTI高校一起,共商共建中国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为我国翻译和国际传播事业提供后备力量和人才支撑。
李雪茹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学科建设,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MTI教育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日汉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曾先后承担了诸多国家级大型外事活动的翻译保障任务,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认为,本次论坛邀请到了诸多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这必将对日语MTI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原校长修刚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代表与会嘉宾致辞。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MTI教指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副主任委员修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资深翻译家刘和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杨玲等在大会先后做了主旨报告。
2023年的论坛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2022下半年中马国际翻译资格认证考试顺利开考

2022年12月18日,首届中马国际翻译资格认证考试(简称中马翻译考试)顺利开考,共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地区的考生参与本次考试。本次考试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CATTI项目管理中心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承办。
2022年2月22日,中马翻译考试发布和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马来西亚上议院议长莱斯雅丁、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先后致辞。马来西亚首相听取专题汇报,高度肯定了考试的重要意义。
中马翻译考试是双方友好交往、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对加强中文和马来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巡视马来西亚考场

2022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官网最受欢迎的新闻稿件

编者按:202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正式组建成立后第一年。这一年里感谢各位翻译界同仁与我们一道砥砺前行,我们特总结了官网十大最受欢迎、关注度最高的新闻稿件,与您重温2022难忘而精彩的时光。

1. 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摘要】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4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吕岩松、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国翻译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周明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凯文·夸克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柴方国,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副局长于涛以及中国译协顾问、领导机构成员出席大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翻译行业的会员代表近45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杜占元当选会长,高岸明当选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大会主会场

2.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在上海举行
【摘要】11月26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实现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跃升”,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

副局长于涛代表中国外文局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杜占元致辞

3.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摘要】9月7日,由中国外文局与鹏城实验室主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文出版社承办的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为主题,深入研讨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和加强国际传播工作议题。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媒体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外文局与鹏城实验室签署科研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杜占元致辞

4.2022年上半年翻译资格考试阅卷圆满结束
【摘要】7月29日,2022年上半年翻译资格考试阅卷动员会在北京举行。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兼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办副主任王继雨,中国外文局人事部副主任马玉涛以及近260名英、日、法、阿拉伯、葡萄牙语口笔译阅卷专家参加动员会。会议由翻译院副院长王飞主持。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成立仪式

阅卷动员会现场

阅卷工作现场

5.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举行
【摘要】6月25日上午,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翻译协会会长、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艾莉森·罗德里格斯(Alison Rodriguez),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主席巴特·德弗兰克(Bart Defrancq)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会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国际译联理事高岸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涛以及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翻译界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高岸明作主旨演讲

杜占元致辞

6. 中国翻译协会“国际翻译日”主题照片有奖征集活动
【摘要】作为国际译联会员单位,中国翻译协会自2022年8月25日至9月10日开展“国际翻译日”主题照片有奖征集活动,与全世界翻译工作者共同庆祝国际翻译日,传递翻译的力量。“国际翻译日”主题照片有奖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翻译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投稿阶段结束后,中国翻译协会围绕作品立意、内容表现、创意创新等方面,初步筛选出50份入围作品,开启线上投票选出获奖作品。
所有参加活动的投稿照片用于制作照片墙,部分精美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用于制作“国际翻译日”专题活动视频。照片墙和视频于2022年9月30日国际翻译日当天公开发布。

照片墙

7. 曾经别人眼中的“怪人”冯志伟:“巴别塔”上的中国计算语言学先锋 

冯志伟接受中国网专访

8.专访外交部前大使陈明明:寻找智慧翻译助力中国时政文献外译的突破口
【摘要】在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外交部外语专家、前大使、前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阐释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如何找寻突破口,助力中国时政文献外译,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和传播。

【摘要】在参加9月7日首届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前夕,作为我国计算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汉语到多种外语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者,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冯志伟回顾了他运用技术赋能语言学研究、探索机器翻译促进国际交流的不凡之路。

陈明明接受中国网专访(资料图)

9. 2022年下半年全国翻译资格考试顺利结束香港首次开考
【摘要】11月5日至6日,2022年下半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顺利举行,并首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开考。
此次考试共设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韩语及葡萄牙语等9个语种。其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只在上半年停考地区进行补考,全国共逾15万考生报名参加。河北、河南、陕西、湖南等14个省市的考区受疫情影响停考。

内地考试现场

香港考试现场

澳门考试现场

10.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成功举办首届线上模拟招聘大赛
【摘要】12月7日,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首届模拟招聘大赛在线上举行。经过遴选10位来自第二期实习营的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两个小时激烈角逐,来自爱丁堡大学的林卓玮摘得冠军。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外交学院、伦敦国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选手的报名参与,国内各大高校外语相关专业学生200余人在线观看了比赛。

选手们在比赛中

2022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微信公众号最受欢迎的新闻推送

编者按:202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正式组建成立后第一年。这一年里感谢各位翻译界同仁与我们一道砥砺前行,我们特总结了微信公众号十大最受欢迎、关注度最高的推送文章,与您重温2022难忘而精彩的时光。

1. 习近平总书记谈翻译 
【摘要】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5日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回信,在外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全社员工致以诚挚问候,对外国专家们予以亲切勉励。

【摘要】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目前,该书英文版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外文出版社梳理摘编,形成汉英对照,供业界及相关人士参考。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摘编白皮书中英文金句,一起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

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十大金句

2.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发布 2021年度新词英译

【摘要】1月30日,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发布2021年度新词英文译法。此次共发布10个词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旨在为有关翻译工作提供遵循,提升翻译工作规范化水平。《新华社》、光明网、海外网、中国网、《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中央主

流媒体进行广泛报道。新词英译发布仅一小时,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达5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摘要】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是重要节点。著名外交官张幼云女士就是该声明签订的见证者之一。香港回归前,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开展了两年22轮谈判,

【摘要】为纪念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诞辰101周年,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专门选取许老部分生前旧照,进行了修复上色,透过这些老照片(1921年到1959年,许渊冲38岁之前),回望他传奇而诗意的青春时光。我们还特意邀请了许渊冲先生后辈沈思睿,为我们声情并茂双语朗读许老翻译的中英文经典诗句。许渊冲先生为中译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青春时的模样,记住那个把三民主义翻译得精彩绝伦的中国热血青年。

4. 译事:著名外交官张幼云亲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交锋

张幼云全程参与并担任主翻译官。

张幼云说:“翻译经历让我受到了一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洗礼。”下面,请大家与翻译院君一起了解她背后的故事吧!

5.许渊冲旧照修复上色 还原译界泰斗诗意青春

【摘要】10月21日,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组织开展的首期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正式开营。首期实习营精心设置了公务员版块、期刊媒体版块与企业版块,邀请了来自局人事部、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等局内外国际传播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业务骨干,以及来自外交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具有丰富外语相关教学经验的高校名师作为实习营导师,在为期12天的时间里为参与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讲座与相关业务版块实践内容。
外语职业体验实习营是翻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重要指示要求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举措。

6.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举办外语职业体验营

【摘要】天津外国语大学(简称“天津外大”、“天外”)是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8.黄友义:用“翻译”讲好中国故事——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中译外”

7.高考季宣传片:来天津外国语大学感受翻译专业的悠久历史 

【摘要】2022年4月2日,中国翻译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在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接受

了中国网专访。黄友义认为翻译更像复合型的专业,需要很深的人文素养,需要一些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队伍中。所以,拓展知识性的能力、掌握语言的能力和大量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操守,是翻译们从培养阶段就应该关注的。

【摘要】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将儿童文学译者徐德荣老师英文采访稿件委托翻译为中文文章,供儿童文学翻译爱好者参考。儿童文学探问人性深处,甚至蕴含着比成人文学更为深刻的思想。儿童文学的光与热可以点燃发人深省的火花。

10. 儿童文学译者徐德荣:为全世界孩子翻译 

【摘要】2022年,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翻译专家赵振江老师荣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中国翻译协会记录下赵老师接受《光明日报》记者刘彬专访时的宝贵影像。他提出,翻译人要将职业生涯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翻译要深入对象国,学习异域文化精髓等。

9. 2022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赵振江专访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2023年1月4日刊发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