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阜平镇第106期电子杂志

其他分类其他2024-08-09
173

-2024-
阜平镇每周每周纪事

中共阜平镇党委会
阜平镇人民政府

目 录

本期导读

阜平镇高阜口村:企业暖赠“小长椅” 推动幸福“大民生”
阜平镇:档案晾晒 逐项过细 全力以赴备战后评估
【坚持人民至上】阜平镇葛达头村:笃行实干惠民生 做好群众“贴心人”
阜平镇:打造“青年夜校” 为青年充电赋能
以“迅”应“汛” | 阜平镇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关键是把握好科学立法这个重要环节,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8月4日,爱心企业河北翎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高阜口村捐赠桌椅;为进一步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基础,近日来,我镇防返贫工作站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扎实开展乡、村、户三级档案资料交流提升会,推动我镇后评估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葛达头村笃行实干惠民生,做好群众“贴心人”;8月7日,阜平镇南街社区联合团县委举办的“青年夜校”书法班开班;8月9日,阜平镇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关键是把握好科学立法这个重要环节,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是国家治理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来源:求是网

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原则,不断增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为历史所证明、为实践所检验、为改革所要求
  纵观人类文明史,不难发现法治与发展、法治与改革、法治与现代化具有密切关系。用明确的法律规范来调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法治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共同经验。
    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充分说明法治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领导制定五四宪法时,毛泽东同志曾把宪法比喻为“轨道”,指出:“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对于如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法治作为治

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先后五次修改现行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依据;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立足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总结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有效引导、推动、规范、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新征程上,只

有继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沿着法治轨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需要法治提供规则指引和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原则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以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重在更好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越深入、中国式现代化越向前推进,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需要防范化解的风险就会越复杂,坚持全面依法治

国就越重要、越迫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法治和改革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相互促进,重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提供支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改革的方向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里的“法治”不是别的什么“法治”,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

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不走偏、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朝着正确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
         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保障。轨道不仅支撑脚下,而且延伸远方。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是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鲜明体现。这就要求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全过程,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实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引领改革方向、以法治规范改革进程、以法治化解改革风险、以法治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不断增强改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的需求,不是

      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为着力点,做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这就要求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把改革急需的法律法规列为立法重点和优先项目,对涉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在立法时充分体现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要求,对与改革方案相抵触、已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及时修改或废止,不让某些过时的法律法规或其个别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对于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可能突破现行法律规定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既不能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能简单以现行法律没有依据为由迟滞改革。
       

一时一地的、个别的,而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局性的。围绕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诸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等300多项改革举措,大多包括建立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制定规则、厉行法治来落实。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就要系统性回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需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切实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落点是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一般而言,改革是“破”、法治是“立”,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实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在改革与法治相统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把握好科学立法这个重要环节,实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

       8月4日,爱心企业河北翎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高阜口村举行捐赠仪式,村两委、企业负责人陈英杰出席仪式。该企业为村里捐赠10把便民长椅及1套象棋桌椅,大大提升了村民的休闲生活品质,让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坐享”幸福。

阜平镇高阜口村:企业暖赠“小长椅” 推动幸福“大民生”

     目前这些桌椅已经全部安装完成,成为村民们聊天、歇歇脚的爱心“休闲椅”。小长椅,大情怀,此次暖心民生捐赠诠释了河北翎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无私大爱,为村民带来方便和舒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衷心感谢!
      群众所需无小事,政企融合惠民生。下一步,阜平镇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推动民生实事“加速跑”,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抓实抓细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加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交流会上,镇防返贫站全体成员对照考核评估细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村级资料员再培训再辅导,对村级台账再检查再指导,进一步完善村、户资料,确保各项资料填写规范、数据准确、逻辑正确。针对发现问题当场指正,坚决做到立行立改。

       为进一步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基础,近日来,我镇防返贫工作站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扎实开展乡、村、户三级档案资料交流提升会,推动我镇后评估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阜平镇:档案晾晒 逐项过细 全力以赴备战后评估

     全力备战后评估,档案材料看基础。此次活动营造了取长补短、以学促干、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使后评估档案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不断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档案资料完善和精准度上,各村交叉互查,积极分享迎检经验、互相交流借鉴,进一步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档案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大家聚焦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会议氛围热烈且浓厚。

      葛达头村党支部以优化基层服务、提升人居环境、做实民生工程等工作为抓手,认真践行为民初心。今年以来,葛达头村党支部因地制宜谋划乡村发展路径,组织村民盘活利用耕地700余亩种植玉米,并积极发动党员、群众等志愿者清理田间废弃物及垃圾等杂物,保障传统产业发展,守牢“口粮田”助振兴。

      阜平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聚焦民生福祉,持续入户大走访,察实情、谋良策,解民忧、暖民心,架起干群“连心桥”,当好群众“贴心人”。

【坚持人民至上】阜平镇葛达头村:笃行实干惠民生 做好群众“贴心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下一步,阜平镇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持续聚焦民生所需,紧贴群众所求,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创建宜居宜业和美农村。

      8月3日,因受大风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60余亩玉米倒地折断绝收。为尽量减少农户受灾损失,葛达头村“两委”干部迅速行动,下沉田间地头统计受灾情况,并积极对接县气象局、保险公司开展后续理赔工作。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完成逐户实地勘验,葛达头村“两委”干部将持续跟进,全力协助推进理赔尽快落地。

课。15名学员闻讯而来,认真学习书法知识,厚植书法兴趣素养。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青年夜校’的风终于吹到阜平啦!”“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终于也能在自己的县城体验一把下班后的‘小确幸’了。”        “青年夜校”活动助力青年朋友们蓄能充电、放松身心,更为广大青年创造了一个培养兴趣的体验平台、展示风采的艺术平台和提升技能的服务平台。下一步,阜平镇社区将继续发挥“夜校+”平台效应,深度整合区域资源,探索在课程中融入技能提升、健康养生、就业创业等服务,将夜校带来的青年流量转变为助力社区发展的青春力量。

      为满足青年多元发展需求,拓展青年文艺学习途径,阜平镇南街社区联合团县委精准聚焦青年群体,探索打造服务平台,开创举办“青年夜校”书法班,于8月7日正式开班。
       本次活动特邀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保定市硬笔书法协会理事贾秀丽老师为学员授

阜平镇:打造“青年夜校” 为青年充电赋能

      镇村两级干部、老区义警等积极下沉到村,对村内水库、河道附近、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危险区域人员“清零”。

      为有效预防强降雨带来的灾害影响,阜平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坚守一线、严阵以待,多措并举打好防汛“主动仗”。
       全面加强气象预警,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充实值班力量,依托线上工作群及时掌握各村汛情,确保镇内应急保障、信息报送、应对措施高效、有力、有序。

以“迅”应“汛” | 阜平镇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阜平镇将持续关注汛期内降雨形势,做牢、做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当好村民的“撑伞人”

      扎实开展人员转移工作,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对重点人群进行转移,切实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编   辑 | 杨   瑜  责  编  | 王昱读  编  审  | 冯立鹏 总策划 | 张    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