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芯”文化家园

数字芯片设计中心编

智芯公司企业文化

使命

价值观

战略
目标

愿景

铸造工业最强芯

团结、高效、专业、互通

2025年进入全球集成
电路设计企业前十

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工业芯片企业

CONTENTS

01

卷首语

02

中央精神

03

公司资讯

04

05

党建动态

06

员工风采

07

新人“芯”力量

08

礼仪小贴士

美文欣赏

     尹志尧负重回国

       2004年,已经60岁的尹志尧,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两手空空踏上了飞往中国的班机。
       从此,“硅谷最有成就华人”的荣耀已成过往。等待他的,是想办法突破中国等离子刻蚀机的空白。刻蚀机是雕刻出每一枚芯片电路的纳米级“手术刀”,这个挑战艰巨且紧迫。
       2004年5月31日,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下称中微公司)在上海市牛顿路的一间办公室中注册成立。
       现中微公司已经成为技术一流的刻蚀机企业,台积电制造最先进的5纳米芯片,也会用到中微的刻蚀机。

中国芯片刻蚀机17年突围战

       当年,如果走进中微公司上海市牛顿路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十余人在这间办公室忙碌穿梭,气氛与其他创业团队别无二致。
       但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创业团队,团队平均年龄已过半百,基本是等待退休的年纪。
       如果有对硅谷熟知的人进到这个办公室,一定会大吃一惊。团队带头的尹志尧时年60岁,曾是硅谷高科技企业应用材料的副总裁;57岁的麦仕义,曾是应用材料公司资深总监;46岁的李天笑,曾是应用材料公司亚太项目经理……
       是什么样事情,能够让这群高龄精英汇聚,重新创业?答案是造出国产等离子刻蚀机的梦想。
       如果把制造芯片类比为在晶圆上画刻版画,刻蚀就是依照图样雕刻出所需的电路图案。芯片越先进,所需的制程越小,微观图案的“分辨率”就越高,对刻蚀机精度的要求也就越高。
       2004年,时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曾推动中芯国际落地上海的江上舟,正为国产等离子刻蚀机的市场空白发愁。
  

中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   尹志尧

       彼时江上舟已罹患肺癌,仍系心国内刻蚀机的自主研发,多番动员尹志尧回国创业。对尹志尧高龄回国的踌躇,江上舟豪言:“我是个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条命,哪怕豁出这半条命,也想为国家造出光刻机、等离子刻蚀机,我们一起干吧!”
       这一席话,坚定了尹志尧的创业决心。随后经尹志尧游说,麦仕义等十余位硅谷人才一同归国,决意“瞄准”中国芯片刻蚀设备领域的空白。
       随着刻蚀机领域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日益固化,下游的芯片制造厂商一旦选定长期合作伙伴,日后不会轻易更改。这留给中微追赶的时间十分紧迫。要从夹缝中突围,中微唯一的活路是研发出精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机器。
       2004年,中芯国际投入建设12英寸晶圆产线。中国的刻蚀机也做出了零的突破,北方华创向中芯国际天津厂出货了首台刻蚀机,但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有代际的巨大差距。中芯国际刚开始推进0.35~0.13微米的全面技术认证和量产,而国际先进水平是90纳米。
       中微的日子也不好过。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当时国内相关人才极其稀缺。中微虽然初创团队星光熠熠,但要做出国产的等离子刻蚀机,人才储备差得太远。
       如此窘迫的境况下,尹志尧、麦仕义等人不得不把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同时,中微通过吸收归国留学生的方式,逐步扩大研发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7年,中微一举推出可用于65~16纳米制芯片制造的等离子体刻蚀机。

       那一年的上海世界半导体设备展上,尹志尧以应用材料公司副总裁、刻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身份参展,与江上舟不期而遇。
       尹志尧先后在泛林半导体和应用材料任职、主导几代刻蚀技术演进、手握89项美国专利和200多项海内外专利,正是江上舟寻觅许久的良才。

       根据当时的相关报道,中微产品亮相之初就证明了自身的竞争力。几十次测试结果显示,中微刻蚀机加工每片芯片成本平均降低30~36%,借此逐步切进了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采购体系。

前中芯国际董事长   江上舟

     巨头挥舞专利巨棒

       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快速打开市场,订单随之而来。与此同时,这个年仅“三岁”的团队,迎来了另一场风暴。
       2007年10月,中微公司被应用材料公司告上了美国法庭。应用材料主张,中微公司的首款设备中应用了自己的商业机密,理由包括尹志尧等多名中微员工是自己的前雇员等。
       利用专利侵权问题发难,在全球芯片市场竞争中并不少见。专利侵权问题索赔金额大,耗时长,对实际经营和企业名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结果可能会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比如中芯国际2003~2009年间与台积电的专利战打得难舍难分,最终以中芯国际落败、赔款2亿美元现金收场。经此一役,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为担责而辞职,公司管理一度陷入混乱,直到2009年江上舟出任董事长才有好转。
       幸运的是,同样的故事并未在中微公司上演。作为经验丰富的半导体老将,早在创业之前,尹志尧已经为可能的专利争端未雨绸缪。在和有志回国创业的工程师接触初期,尹志尧就要求他们不带任何文件回国、不涉及任何商业机密,以避免法律纠纷。
       因此,中微面对与应用材料的专利纠纷时底气十足,将已有的600万份文件交由有关部门彻查,被证明清白。
       2009年,美国泛林半导体又在中国台湾状告中微专利侵权。8个月后,台湾法院驳回泛林半导体诉讼请求。
       不仅如此,中微公司还反手给了泛林一记漂亮的法律反击。在台湾与泛林展开专利拉锯战时,中微发现泛林半导体涉嫌窃取自己的技术文件。

       中微随即在上海对泛林提起告诉。法院一审认定泛林存在侵权,要求其销毁持有的相关设备照片,不得披露、使用相关商业秘密,判令泛林赔偿诉讼相关支出90万元。
       截至中微公司2019年7月披露招股书,此案件在二审处理中。中微二审要求泛林半导体及其关联方赔偿因侵权导致的全部损失,即停止侵权、销毁培训资料、赔偿研发费用等。市界就此致电中微公司证券部,暂未得到更多信息。
       2019年7月,中微公司成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企业。其招股书中写道:公司在与国际半导体设备领先公司数轮的商业秘密和专利诉讼中均达成和解或胜诉,以事实结果证明了公司扎实的自主知识产权基础和应对国际复杂知识产权挑战的能力。
       从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2月末,中微公司申请了12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28项,海外发明专利465项;已获授权专利951项,其中发明利800项。
       与数百发明专利相对应,中微保持着稳健的产品研发速度,平均不到两年推出一款产品。根据招股书中透露的信息,中微公司刻蚀机的平均交付时间为约3.7个月,平均验收通过、确认收入时间是约2个月。

       现在的中微公司,代表着国内刻蚀机技术的“天花板”,还在全球分工的芯片产业链中站稳了脚跟。
       业界一般把28纳米“分辨率”视为芯片先进程度的分界线,28纳米及以上被称为“成熟制程”,28纳米以下被称为“先进制程”。

       目前,全球仅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家公司能量产5纳米芯片。台积电就用了中微的等离子体刻蚀机生产先进制程的芯片。国内另一半导体设备巨头北方华创的刻蚀机,突破了制造14纳米制程芯片的技术壁垒,相关设备于2016年开始出货。
       两家公司相对比,中微更专注在芯片刻蚀设备研发上,并在2012年切进LED赛道,研制出首台用于LED芯片制造的MOCVD设备。中微公司还发布了用于高性能Mini-LED量产的MOCVD设备,目前Mini-LED已然成为了市场的热点。

     芯片设备企业的融资困境

       中微虽在技术上爬上金字塔尖,但在市场上,仍然面临巨头们的强大压力。据德邦证券研报,2020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期间,泛林半导体刻蚀设备在国内十家晶圆制造企业中市占率为48.8%,排名第一。中微公司排名第二,市占率为18.5%,约为泛林半导体的1/3~1/2。
       差距背后,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资金。创业之初,中微公司的启动资金合计不到6000万元人民币。对比之下,在国外任职时,尹志尧每年可支配的研发经费有2亿美元,约合12.97亿人民币。

       6000万元很快烧光后,尽管有外资积极表现出投资意愿,但为了尽可能保证公司的内资架构,尹志尧坚持多方奔波、联络国内投资。 最终,还是江上舟挺身而出,为尹志尧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牵线,让中微拿到5000万美元(约合3.2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解除燃眉之急。  
       芯片领域投资相比新消费、互联网领域,需要投资人有更大的耐心。一个芯片企业从创立到上市至少需要六年以上,有的甚至做了十几年,极少数赶上风口的才能五年上市。陈蓉鸿对市界说:“这个周期与消费互联网项目大不相同,不是简单地靠资本就能造就传奇的。”
       另外,中微公司所处于的芯片设备环节处于产业链上游,相比中游的芯片设计企业,更加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培育,在投资市场上也面临更多质疑的目光。
       “在近年来帮助芯片项目获得融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产业环节上,大部分投资机构更喜欢投资芯片设计类企业,因为模式轻、投资小、回报快。”陈蓉鸿说。
       所幸,今天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芯片高投入的商业逻辑已经更加容易被资方所理解和接受。

     中国需要更多尹志尧和江上舟

       中微公司2021年2月1日公告的回复函写道,以近期公开招标的三家Fab厂(即芯片制造厂)采购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情况为例,刻蚀设备及CMP抛光研磨设备的国产化率约为19.6%和15.6%,CVD设备及量测设备国产化率约1.5%和2.0%。
       要提升市场份额,中微依然任重道远。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普遍在研发端和销售端面临困境。
       在技术研发端,国际大厂形成了较高的专利壁垒,国内厂商即使做出产品,也经常在技术自主上面临质疑,甚至需要与资金雄厚的外商对簿公堂。而在市场销售端,国际大厂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先发优势,而芯片设备的验证周期较长、动辄几月甚至几年,下游客户轻易不愿更换设备供应商。
       除去人才、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难题,芯片等关键技术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尹志尧曾在采访中多次表达,企业之间的商业、技术竞争,不应该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去进行评判。
       尹志尧刚回国时,有一次乘坐出租车,司机对他说:“你看起来只有38岁。”尹志尧闻言爽朗笑到:“太好了,以后我就是38岁的人。”日后,尹志尧便真的以38岁一样的精力带领中微公司突围。

       回溯中国刻蚀机的突围经验,相比于资金和市场,充足的人才仍是打开那把锁的真正黄金钥匙。
       中国也需要更多像尹志尧、江上舟这样的芯片人才保持豪情和冲劲,他们亦是真正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偶像和榜样。

来源:澎湃号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中央精神

(一)概念由来及演变过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指明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以下八个“新”。

(二)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链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央精神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新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新赛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新赋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能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我国应大力推进“数网融合”,构建以数联网为代表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推进“算网融合”,实现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类算力资源的统筹运用;推进“智网融合”,体系化布局5G-A和6G网络研发,畅通万物智联“大动脉”。

新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第一,充分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让劳动者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提高劳动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参与性,从而加强管理的民主性。
       第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研究好新型生产关系,通过发挥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关系(新型生产关系)

新优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准确掌握其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公司的职责使命,加快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芯片企业,更好服务“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认真落实工作安排

(一)原原本本学,推动《条例》入脑入心
1.深入学习研讨。
2.丰富学习形式。
3.讲好纪律党课。
(二)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4.召开警示教育会。
5.用好警示教育资源。
6.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三)加强解读和培训,深化《条例》理解运用
7.做好专题解读。
8.抓好教育培训。

一、牢牢把握目标要求

公司资讯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主体责任。
(二)加强指导推进。
(三)强化宣传引导。

       数字芯片党总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委员增补,党总支书记李德建同志讲授专题党课。

       安全研发党支部、主控研发党支部、射频研发党支部、通信研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工作。

党建动态

       安全研发党支部、主控研发党支部、射频研发党支部、通信研发党支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议。

党建动态

       数字芯片党总支党员参加“领潮齐奋进,凝‘芯’创未来”活动。

员工风采

2023年数字中心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管理部

       科技创新管理部以“规范科技管理流程,强化科技服务意识,提高科技管理成效”为目标,精心布局中心科技发展方向,推进科技工作有序进行,2023年实现中心科技成果指标完成130%,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科技项目20余项,成功申报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励10余项,并负责30余项科技项目的执行管理,参与完成60余项科技新闻发布,为中心布局更高量级科技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数字中心先进集体——
射频识别芯片研发部

       射频识别芯片研发部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在2023年们圆满完成部门的各项任务。在产品研发上,他们成功和公司事业部签署芯片开发合同,获得事业部三年研发投入约4700万元,并完成了3次芯片流片。在产品推广上,他们完成了6000多万颗的芯片销售,实现产品营收3000余万元。在科技工作上,他们承担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并配合外部单位成功申报国重3.5项目。通过这个团队的大胆探索、坚持创新,有力保障了中心射频识别芯片产品的稳定产出。

2023年数字中心工人先锋号——
高性能双模通信芯片项目组

       该团队来自本地通信芯片研发部,2023年在承担公司 “高性能双模通信芯片研发”研发任务期间,面对公司对双模通信芯片在抗噪声、接收灵敏度、成本与功耗等性能指标提出的更高要求,他们团结一致、披荆斩棘,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上一版合封芯片相比,芯片面积减少了20%,功耗降低了15%,原型验证的通信性能提高了3-8dB。目前,该芯片已完成流片,正准备回片后的测试工作。

员工风采

2023年数字中心工人先锋号——
DFT 开发团队

       该团队来自芯片技术部,2023年他们承担了中心多款芯片的DFT开发任务,项目期间克服任务重、人力不足等多重困难,保障了项目的高质量如期交付。其中,电力专用密码芯片、智慧开关主控芯片、低成本小容量超高频标签芯片、高性能高速双模通信芯片已顺利流片。此外,面对研发新产品过程中程序调试带来的跨部门沟通、多线作战、时间紧迫等困难,他们怀揣“DFT不能给项目团队拖后腿”的坚定信念,及时交付项目节点,成为提高中心研发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一环。

员工风采

2023年数字中心工人先锋号——
高速双模通信芯片封测开发团队

        该团队来自封测技术部,2023年因市场需求紧迫、数量巨大,给予团队封测开发和产能爬坡的时间非常有限,面对这些压力,他们一路克服了封测开发和测试产能扩产中遇到种种困难。不但解决在软件、硬件、设备、良率、测试同测率、供应商同步开发等方面的难题,还不分昼夜安排在一线驻厂达3个月之久,最终实现高速双模通信芯片2个月内由研发转入量产。其中,产品良率由最初的不到90%提升到99%以上,单台测试效率提升了1倍, 完成了30台测试机台的量产开发验证,封测产能由不到30万颗/月提升至1500万颗/月,极大的满足了市场的供货需求。

2023年数字中心工人先锋号——
HPLC 通信基础软件团队

        该团队来自通信基础软件部,他们能扛压力,能打硬仗,在2023年相继承担了基于SC3106芯片的单模协议基础软件平台研发,协议一致性、互操作性和大规模组网性能测试;基于SC3205芯片平台的单模协议基础软件平台移植适配和测试;基于SC3205芯片的国网双模协议、南网双模协议基础软件平台开发及测试等工作,并成功为客户提供HPLC安全认证通信方案设计和实现,助力中心通信基础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和进展。

        这是一支是由数字中心总经理李德建牵头,30余名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为打破保护测控设备核心控制芯片被国外垄断局面,团队不惧困难、勇毅前行,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面对可重构SoC芯片研发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他们主动放弃个人的业余休息时间,历经700多天的高强度工作之后成功完成可重构SoC芯片设计流片。与国际主流产品相比,该芯片计算性能提升了20%,可重构能力提升60%。可重构SoC芯片的成功研发不但填补了国内高端工业控制芯片空白,也将助力电网二次技术的跨越式创新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有力支撑。

员工风采

2023年智芯公司工人先锋号——
可重构 SoC 芯片研发团队

       大家好!我是金明松,来自吉林省延吉市,毕业于汉阳大学电子计算机通信工学专业。希望在自身领域持续深耕,现从事FPGA工作。

姓名:金明松入职部门:产品支撑技术部入职时间:2024年3月任职岗位:产品经理爱好/特长:踢球,锻炼身体

       大家好!我是潘熹,来自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希望自身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深耕。目前从事芯片产品经理的工作。

姓名:潘熹入职部门:产品支撑技术部入职时间:2024年3月任职岗位:产品经理爱好/特长:阅读、户外活动

新人“芯”力量

商务人士站姿要求

商务人士坐姿要求

古人讲究站如松,挺胸,收腹,双腿并拢,两手垂放,这是基本要求。
站时要双手垂放,不到万不得已双手不要端着。站时尽量不要倚靠,似站非站,似坐非坐,这种边缘状态会给别人一种过于松散和疲惫的感觉。男士,腿部岔开不能宽于肩部;女士两腿并拢会更好看一些。
肩平,两个肩不能一高一低。平视,眼睛要看着正前方。平视的时候要直视。需要看人的话。头要转过来看着对方。

尊卑有序。请地位高的人先坐。一般的规矩是:客人应该先坐,主人后坐;长辈应该先坐。晚辈后坐;女士先坐,男士后坐。
坐不宜满。坐下来之后也有讲究。跟外人面前一般是不满坐。请教别人,拜访别人时,一般坐椅面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
手脚到位。两只手,如果从比较好看的角度来讲,可以叠放在某一条腿上的,找一个支点。腿部,对于男性来讲,腿部可以稍微放开一点儿。但对女性来讲,两腿并拢更好。

礼仪小贴士

他们给黑洞拍“电影”

       上海风光秀丽的天马山脚下,高大雄伟的65米口径天马望远镜旁,前段时间新增了一座5米口径毫米波望远镜。
  “这座望远镜的使命是依托天马望远镜平台进行相应测试,以建设我国自己的一座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观测网,给银河系中心黑洞拍‘电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EHT望远镜要求能在亚毫米波正常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座望远镜达到EHT的观测频段要求。”
  作为一位研究黑洞的天文学家,1997年,沈志强曾带领国际团队对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开展了20余次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观测。2005年,他发现人马座A*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新证据,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
       沈志强心里总有个遗憾:当年,他只能申请国外的VLBI网进行黑洞观测研究。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我国构建了自己的VLBI网。2012年,沈志强主持建设上海天马望远镜,很快成为国际VLBI观测网的重要成员。多年来,“天马”持续为全球天文学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美文欣赏

沈志强在介绍黑洞观测成果

为了捕获黑洞的“真容”,2017年,由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将分布在全球的8个亚毫米波望远镜组成一个等效于地球口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对分别位于室女座的M87星系中心和银河系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首次成像观测。
  在EHT全球联合成像观测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共同参与了密集的黑洞成像协同观测。
  自从EHT计划启动以来,深耕VLBI成像研究的路如森就参与其中。2018年,在国外求学和工作10多年的他,决定携全家回国,加入上海天文台黑洞研究团队。“黑洞成像研究是上海天文台着力发展的重点方向。我回国,就是想把中国的黑洞成像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领域做出引领性成果。”路如森说。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
  凭着一股子干劲和闯劲,路如森不仅组建了黑洞天体物理观测与理论研究联合科研团队,还牵头数十名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瞄准世界黑洞研究的前沿进行攻关。在江悟、赵杉杉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关下,近年来,上海天文台的黑洞成像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9年,上海天文台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第一张黑洞照片——M87黑洞照片;2021年,参与发布M87黑洞的偏振照片及多波段观测成果;2022年,参与EHT全球同步发布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2023年,上海天文台领衔发布M87黑洞的“全景照片”,将黑洞阴影、吸积盘和喷流同时展现在一张照片里。
  “仅有静态照片还不够,还必须给黑洞拍动态的‘电影’,以获取每时每刻的黑洞信息,全方位观测和理解黑洞。黑洞为我们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在黑洞周围强引力场下理解时空,对整个人类都有重要意义。”路如森说,“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加入到全球对银河系中心黑洞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这是我的梦想。”
  为了早日建成我国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上海天文台黑洞团队里的“技术能手”江悟与国际同行合作,正积极开展先进的多频同时接收技术观测实验。
  团队成员赵杉杉也将自己变成了“多边形战士”。“我一直以为做科研就是坐在电脑前推公式、写代码,从来没想过可以参与建设望远镜。”这位“90后”姑娘爽朗地说,“不管多忙多累,每当想到未来真的可以给黑洞拍一部电影,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代表了全人类的好奇心,在追求,在探索。”

来源:科技日报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科云谷园
联系人:数字芯片设计中心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