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教育故事选集

电子杂志文学2021-09-08
1186

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如歌

教育故事选集

雨城四小教育集团前身是西康革大附设干部子弟小学,这是中国共产党1951年解放西康省后建立的第一所红色政权小学。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改革开放,敢于日月换新颜,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小也从建校初的57人发展到至今的三个校区,四千余人。这是因为四小人,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传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不忘初心,顺应时代发展,传承着“乐育英才”育人精神,致力于把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70年,多少人和事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70年,多少人和事让我们永远铭记。我们回顾、采访、查阅……真实地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四小人的故事,旨在榜样引领,激励每一代四小人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岗位,传承育人精神。这本四小人的故事中有校长的办校经验,有老师们的育人案例,有学生们对母校的追忆,有职工对四小的深厚情感……这些质朴而温馨的故事,展示了四小人的学习工作习惯和精神价值追求,折射出四小人高尚的人格。
故事里,第一届学生代表邓洛生先生在他古稀之年悟出四小在办校初就有的五个特别:一是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能与时势结合起来开展;二是四小教师特别有爱心,以一颗爱子之心用心用情育人;三是四小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在狭小的校园也要开设劳动教育基地;四是四小特别重视体育,为了培养孩子锻炼的习惯,经常组织篮球、排球等体育赛事,校长、老师会带领全校师生观看,老师会以身示范,带头锻炼,老师、校长就是篮球、排球体育运动健将;五是四小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并且将艺术教育生活化,“板车号子”是邓先生一生的记忆。这“五个特别”不正是今天的“五育并举”吗?
一代代四小人寻根问道,砥砺前行,把薪火传承当作责任与力量,这五个特别一直传承到21世纪的今天,成为了四小人的根基和灵魂。四小人凝心聚力,群智共享,在“乐于英才”的教育初心的引领下,三个校区开拓创新,资源共享,齐头并进,优质异质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谋求新发展。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继续践行并落实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忆往昔,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峥嵘的七十年,雨城四小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看今朝,我们这一代四小教育人赶上了最好的新时代;望未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华大地,借鉴国际经验,努力走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之路。四小人将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的信任,继续携手奋进,在传承和创新中展示雅安家门。

前言

总编辑
责任编辑
执行主编
责任校对
编委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出版时间

雅安市
雨城区
第四小学

《歲月如歌》编委会

吕显萍
张晓丽
陆    超
陈    飞   李    侠
鲁耀君   刘    雨
李秀文   古宏伟
张晓丽   李   侠
张锦丽   杨焮验
丁海玉   邬佳余
姚   萍   任荟瑾
夏   颖   唐   丽
李锡雅  伍    萍
范   旭   姜显辉  
付银聪
雅安市雨城区
新华街33号
625000
0835-2615762
2021年9月

2021年9月
封面题字:张晓丽
封面设计:陆   超

寻根问道不忘初心育英才,薪火传承办家门口好学校

谢建明

目录

contents

1

02
05
06
09
11

01

校长故事

教学要专研 创牌要争先
雨城四小和他的农二哥校长
纾困·疏路·舒心
跨越25年的握手

教师故事

13

2

平等的爱
退而不休 勤耕不辍
一碗三鲜面的故事
二十年的山行
一把梳子
四小一家亲——温暖互助

14
16
18
20
23
26

学生故事

28

3

最初的故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9
31

人生的起点,梦开始的地方
追梦少年

33
35

4

共建故事

37

金秋九月颂师恩
那一抹暖阳
情牵四小谋发展   家校共育酿芬芳
雨城啊雨城

38
41
43
47

01

前言

校長故事

01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02

教学要专研 创牌要争先

有一种人,搏击于惊涛骇浪,任凭风高水急,他却勇立潮头,徐世春就是敢于逆境行船的这种人。1971年元旦,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迎来了第二任校长徐世春。到校后,他深入师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师生心声,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一是塑教师新形象。每一位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面对学校、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学生,扎根课堂,扭转教风。二是塑学生新形象。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习惯养成教育,改观学生精神面貌。三是塑管理新形象。实行分层次管理,实施高中低段教学,把教师合理的安排到了自己擅长的岗位。责任到人,明确目标,改变过去人浮于事、浮躁不实的局面,同进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通过“外树形象”,促进“内强素质”,雨城区第四小学的教育内涵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公办学校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吸引了大批优秀教师和有志学子前来就职、求学。
徐世春校长是学校最忙碌的人,他力推高效课堂建设,深入课堂一线,督导“一课一研”;他走进教室,走进师生当中,关心教与学的两面……他怀着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在这片田地挥洒汗水,默默耕耘,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从教、任职以来,一直坚持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做工作就要做出个样子。业务上是教学能手。在担任校长的10年间,学校获得大大小小的奖项70余项。徐校长说:“凡是有比赛力争第一,努力发动全校教师能争绝不放。”就连音体美也名列前茅。
在先后担任校长期间,摸索出了包班制才能刚快更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课改模式。提出了“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的办学愿景,确立了“平安就是质量,阳光就是质量,和谐就是质量,发展就是质量”的学校质量观。为此,他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学习小组的捆绑评价,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正是在校内推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标,师生共同定制适合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方案,利用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管理和指导学生中,让教书育人没有“旁观者”,让学校成为了学生最留恋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都具备

撰稿:鲁耀君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03

04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他就是这样不断地探索着,踏踏实实做真教育,始终守望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徐校长已80 岁高龄,可他谈起任职期间的过往依然神采飞扬,在小小的客厅里我们听到的是气势磅礴的教学改革,看到的是努力拼争的笑脸,传递的是永不放弃的精神。

你们是我们攀登崎岖山路上能望见的山顶,是沙漠中一定会出现的绿洲,时光只能带走青春的虚无,留下祖辈们对未来的期许,照亮我们朴实无华的岁月,慢慢沉淀成金,闪耀在四小教育者勇往直前的脚步上,熠熠生辉。
眼前这位脚步蹒跚,面色有些苍白的老太太就是张汝南,很难与曾经那位走路带风,昂首阔步的张校长联系起来。老校长最近身体不好,年初的时候晕倒在书房中,医生要求要住院观察,但一辈子要强的老校长硬是把病房搬回了家。
我们从“想当年”开始聊起了老校长当校长那会子的事。
两排平房,一栋4层小楼,一块连学生做操都无法满足的水泥操场,是当年四小的全部。学校要发展总不能“吃老本”,做甩手掌柜。只要听闻那里有好的教师资源,老校长就去教育局要,去老师家请。她回忆那时“厚脸皮”的自己,满脸堆笑的拍着手。局领导有时候被她问怕了,看着她就直摇头说:没了,真没有了,要也没有了,总不能优秀的教师都往你的四小送吧。
当然要留住优秀的老师,不是靠要来的,是要靠四小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对老师们的理解关怀。
学校的柯昌玲老师就是老校长下乡听课时的偶遇,老校长被柯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深深吸引,她望着窗外,眯缝着眼睛仿佛在回忆美好的时光,反复说:是真的好!知道柯老师有个六岁的女儿要上小学了,正在城里四处为女儿寻找学校报名,老校长就主动让孩子到四小报名注册,柯老师就这样愉快的走进了四小,女儿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柯老师也安心在四小扎了根,她为四小奉献了一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她拉着老校长的手说:喜欢这所学校,因为学校温暖的就像家。
已经退休的原四小第六任校长张德武和现四小名优教师代亚莉,那时候都还很年轻,一对年轻的教师夫妇,因为交通不便,长期分离两地。张校长得知二人才华了得,又去求,软磨硬泡的把这对夫妇引进了四小。解决了两位老师的困难,也成就了四小。
吴世林是位有个性的老师,他对科学教育却很有建树,老校长就把四小科技教育全权交予吴老师,很多老师都很担心吴老特立独行的性格会不会搞砸了这件事。老校长力排众议放手给吴老,吴老也的确不含糊,领着四小走进了科技特色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之后四小的又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老校长讲到,一个好的学校就是集合那些有闪光点的人凝聚在一起,扬长避短。有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就会吸引一群优秀的孩子,也

撰稿:刘 雨

——采访四小校长张汝南有感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05

06

会有一大批期盼孩子成人成才的家长,他们会成为我们最有力的后盾,也是不可小觑的家校合力。
    那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学校与日本三次市的学校一起做了一次学术交流,交流会上四小的学生们展示了国画、腰鼓、管弦乐、中国武术等,让外国友人崇拜不已,纷纷向四小的学生们请求作品,孩子们一个个的自信心爆棚。走路都昂首挺胸,眼睛里飞扬着自信,都以自己是四小的学生而骄傲。老校长捂着嘴笑的就像孩子,她说咱们就得教育我们的孩子昂首挺胸、大方有礼,这才是一个大国的未来该有的样子!
    学生在她的眼睛里个个都是好孩子,记得那年开学报名,有个家长带着哭腔在求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这孩子不是四小学区,还是插班生,成绩单上的分数也分外刺眼,于情于理都不能报名。争执引起了一阵骚乱。老校长站在旁边看着那个低头不语的孩子,说了声:到我班来吧!我喜欢这个孩子。从来不曾想过要回报,只是老校长回忆这些孩子时眼里有感激的泪光,她说是这个班的学生救了自己的女儿,已经记不住因为什么那天街道上的人特别多,连河滩边都挤满了人。四岁的女儿就这样和她走散了,急得老校长直跺脚。班里得学生刚好读四年级,一听老师的孩子弄丢了,没等老校长反应过来,学生们一哄而散四下寻找孩子去了。这下更是急上加急,女儿不见了,学生们也不见了!老校长只能等在原地不敢离开,一会儿就听见女儿呼喊妈妈的声音,老校长在人缝里看见一群学生牵着女儿的手出现在面前。激动的又是抱女儿,又是抱学生的,嘴里念着谢谢。唯一还记得清楚的是学生脸上的汗水和纯真的微笑。老校长说我们四小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成就怎样的人才,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培养心中为他人着想,善良而可爱的人。
    办公室里偶尔会有一些家长送来水果,老师们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两块的钱,估摸着价钱给家长,回回都是如此。其中就有杨老师,他那时才四十出头,腰痛病犯了,站不能站,坐也不能坐,他就趴在办公桌上,胸口垫个枕头,咬着牙批改作业,给学困生补习功课。谁说都不回家休息,总念叨着学生们是毕业班,耽误不起;办公室教数学的郑老师和老校长是一个院子长大的发小,但是在评职称的事上却一次都没有找过她……老校长似乎打开了回忆的阀门,所有那些年的美好的人和事都倾泻而出。
    我没有说话,就这样静静的听着,静静的感受着四小教育人的精神和气度,感受着肩膀上的沉重,头顶的光环。老一辈的四小人就是我们教育长征路抬头就能望见的路标。
    相信这样的传统会在我们新的四小人身上继承和发扬,会的,一定会的!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雨城四小和他的农二哥校长

撰稿:李秀文

俯视江水东流,仰望青山连绵,俯仰之间便是雅安雨城四小。雨城四小始建于1951年,建校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西康革大附设干部子弟学校”,是专门为培养干部子弟而建的学校,它生源好,师资力量强大,所以四小从建校之初就一直是一所高位发展学校,家长以孩子在四小学习为傲,教师以在四小工作为荣。
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历经失败和挫折才能成长,四小亦如此。1999年的一起学生事件让四小声名狼藉,从神坛跌落。原来人声鼎沸、书生朗朗的学校,竟出现了招不到新生的尴尬局面;学校的老师们,对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四小的教师;学校主持大局的人也是一换再换。四小迎来建校以来的最大考验。谁来力挽狂澜,重塑四小当年的繁荣?四小以前是香饽饽,现在却是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意主动来承担这个校长的职务。“强扭的瓜不甜”,教育局领导只好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希望能够为四小找到一位合适的校长,扭转颓势。
此时,还是雨城区一所农村小学校长的陈晓波正是回城心切,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不过在大家看来这个机会并不属于他,他这年刚刚三十出头,年纪轻轻,资历尚浅,这个校长怎么也轮不着他来当,大家劝他不要去白费力气。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陈晓波硬是凭借着自己身上的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征服了局领导,成功地当上了这个校长。此时此刻的他,内心除了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面对未来的忐忑,年纪轻轻的自己,经验的确不够丰富,是否真的有能力扭转四小的局面呢?不过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自己年轻,思想包袱少,精力充沛,撸起袖子,干就完了,管他结果如何呢!给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建设,陈校长就走马上任了。
来到学校不久,陈校长便发现四小当时的状态远比他想象的艰难得多,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贫病交加"。
初来四小,学校里从普通教师到一般中层干部,谁也不瞧上这位来自农村学校的年轻老师,他们甚至在背后调侃地称呼他为农二哥校长。面对质疑声,陈校长没有时间去理会,他知道要赢得老师们的信任与支持,只有做出点成绩才是最好的证明。
当年的学生事件,由于与学生家长一直没有达成协议,以致家长三天两头到学校闹事,肆意夸大抹黑学校,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使得学校的名声一落千丈。面对家长的无理纠缠,陈校长没有选择隐忍,他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

——记陈晓波校长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07

08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经过四处打听,他请来了当时有名的律师,和他一起共同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终于妥善解决了此事,学校从此清净了。这件事情的迅速处理,让学校的老师们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校长刮目相看,陈校长的睿智稳重、坚决果断,开始赢得老师们的敬佩。但是四小面对的困难远远不只如此。
    因为处理学生事件和新建教学楼,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不仅新建的教学楼,一直无法正常投入使用,连老师们的工资也出现了拖欠现象,老师无法安心工作,学生成绩下滑严重。以前的四小家长们挤破头也想把孩子送进来,如今的四小居然出现了学生大量转学,新生年级甚至出现了招生困难的情形。面对这盘根错节的重重困难,原本已经戒烟很久的陈校长又重新抽起了烟,他常常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一抽就是十几支,思考着如何如何改变四小的现状,帮助四小走出如今困境,重新为学校赢回声誉。
学校要发展,首先要稳定人心,只有教师安心教书,一切才有可能。陈校长四处奔走,为学校凑集办公经费。他多次到教育局请求局领导的帮助,但是教育局也财政紧张,并不能完全解决四小当下的资金问题。于是,陈校长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找来企业资助,改善教师待遇。
    学校要发展,教学成绩是生命线。陈校长常常把毕业班的老师们聚到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大家遇到的困难,商讨各种解决办法。希望通过狠抓毕业班教学,取得一个好的出口成绩来吸引生源。
    学校要发展,全校老师就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陈校长初来四小时,四小老师的傲慢作风,让陈校长意识到,学生事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师风长期不正导致的结果,要从根源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重塑四小形象,必须釜底抽薪,刮骨疗毒。所以陈校长开始着手建立一套新的教师常规工作考核机制,既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逐步去除原来的不正之风,将四小人重新凝聚起来,共创未来。
    学校要发展,必须要重塑形象,在狠抓教学常规和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同时,陈校长独辟蹊径,带领四小走起了艺术特色创建之路。为了创建,陈校长带领部分老师开启了“白加黑”“5+2”的加班模式。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科学艺术活动,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很多时候,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都是老师和学生们掏腰包购买的,但是大家并不计较,因为陈校长来到四小后所付出的的努力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大家坚信陈校长带领四小走的路是正确的。为了让学校看起来更有艺术氛围,陈校长又带领老师们一起利用下班、周末的时间,亲自动手栽花种草,美化墙面。这样不仅节约了一大笔办公经费,也使得老师们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大家发现,这位年轻的校长,不仅做事了得,而且幽默风趣,特别爱开

玩笑。许多心里话也愿意敞开心扉对他说了。有老师就半带玩笑地抱怨,白天工作特别累,一下班就想回家躺在沙发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从此,四小的会议变少了,偶尔有不得不开的会,陈校长也是精简会议内容,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涉及个别人少数人的事,陈校长又再单独通知。要累就累自己一个人,老师们的负担,能减一分是一分。
    事在人为,正如同当初陈校长打定主意来竞聘这个校长职务一样,四小的外患解决了,内忧也一步步被清除,四小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迈进。在陈校长的带领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1年四小被评为了“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这两个荣誉称号的获得使四小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开始淡忘往事,重新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四小。陈校长也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很快就被调往了其他工作岗位。但是无论陈校长在哪里,他始终都在关心着四小。于他而言,四小是他的舞台,因为四小他的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四小也是他的孩子,因为他曾为了四小殚精竭虑,不眠不休。
    虽然陈校长离开了四小,但是他带给四小的团结奋进,戒骄戒躁的精神没有离开。此后,四小人一直秉承着这种精神,不懈努力,“西南师范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四川省青少年社区计算机培训中心”,“雨城区名校”等殊荣不断戴在四小的头上。四小也因为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强大、学生成绩优异、活动丰富多样,成为了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了广大社会和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家长们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四小就读。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09

10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纾困·疏路·舒心

初任校长篇——纾困
时间回溯到2005年9月1日上午9时,他初任雨城四小校长,校长办公室就被二三十名家长围得水泄不通,里面仅有的八根凳子承载了所有家长的重量,彷佛他刚上任就要像这些凳子一样,背负起学生家长们的“厚望”。家长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此时的他表面镇定自若,耐心听取意见。“我们认为没有经验的老师管不好学生,孩子们跟着这种老师学不到东西,最后还是要我们家长自己管教,那来你们学校到底能学到什么?”“你今天不拿出个态度和解决办法,我们就要去教育局投诉你们!”面对如此直接且尖锐的声音,他沉着应对,耐心和家长们进行沟通疏导,一方面感谢家长向学校反映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希望他们理解学校、相信学校、配合学校。他解释道,学校的教学秩序是根据均衡的原则,为学生科学配置合格的教师,这些都是经过科学规划和慎重考虑的,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他从家长角度出发、从育人角度出发,用真诚的心去说服学生家长,最终让家长们放下了不满意与不信任,积极配合学校全部工作。但他自己知道,虽然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但学校自身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内部不团结,没有凝聚力,因此,他必须要有所作为。一是整顿学校纪律,让学校制度执行有章可归、有规可依,先抓规矩,后抓团结,提升教学素质,让学校焕发活力。二是增强教育保障,包括保障学生学习权益保障、保障教师静心教书育人权益、保障学校安宁发展,真正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学习舒心。他向家长提出的“大稳定、小调整”、年级班级均衡、教师性格互补、男女搭配适宜等教育举措,获得了家长们的肯定和赞许,这也让学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校区搬迁篇——疏路
时间转到2011年夏天,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城市东移战略,学校按“整体搬迁、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搬迁至新华校区,然而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新华校区位置距离市区较远,学生们的安全问题便成了家长们最大的顾虑,加之校址搬迁到新区会让一切家长“胡思乱想”,担心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差,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他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果断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于是,他便从接送学生的公交路线选择着手,从细节出发,为学校转型发展走好第一步。为切实落实“包车接送学

——雨城四小谢建明校长生涯故事

生上下学”的工作,他和时任教育局副局长蒋福刚以及公交公司总经理沿已选定的公交车行进线路,全程实地察看每个候车站点并考察站点周边环境、计算行程时间、观察周围人群和车流量、估算学生行走路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当时正值夏日酷暑,他和蒋局长顶着炎炎烈日走完全程,最终敲定早上7:50开始接学生上学,下午3:20开始送学生回家。为了确保每趟车上的学生安全,他不仅要求学校要通过晨会、广播站、情景剧演出、手抄报大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并与公交公司密切配合,组织交通安全演练,而且在车上必须有1名管理教师每天随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正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消除了家长们对安全的顾虑,学校从刚搬迁第1年仅有200名入学,到现在申请入学人数呈逐年翻倍趋势,用师生共同认可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出困境,实现了学校”搬得来,留得住”的良好发展局面。
集团办学篇——舒心
    为了扩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渴求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雨城区教育局于2016年6月组建了雨城四小教育集团,由雨城四小领办汉碑慈济小学。他随即挑选出几位新华校区的优秀教师加入领办队伍,但没想到部分教师却心存顾虑,不同意加入,这让他的工作陷入僵局。
    正当为此事烦躁不安时,他偶然路过汉碑慈济小学,便听到一位老奶奶在旁边与同行人聊天,说:“听说四小要来领办慈济小学,看着环境还不用错。我家住第一江岸,离这里很近,走路只要几分钟,如果不是四小来办,就不送孙子过来,再漂亮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我们也不来。”
    他若有所思,正是群众的真实的声音让他坚定了领办学校的决心。于是,他和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一起为不愿意加入的教师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最终达成共识,顺利完成了领办工作。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最终实现了新华、汉碑两个校区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目标,而且得到社会各界和老百姓的认可。
    汉碑慈济小学是由台湾慈济基金会资助的灾后重建项目。在校园建成之后,他与基金会成员邓乃仍先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他问:“如何能把建筑修得每一处都会说话?”
    邓乃仍先生说:“建筑是不会说话的,但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在一个地方修一个建筑,他很有可能几十年几百年一直都屹立在那里,能否为人提供安逸舒适的环境,能否让人心情舒适愉悦,这都需要心灵的沟通。”

撰稿:古宏伟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11

12

▋教育故事选集——校长故事 ▋

跨越25年的握手

吕显萍老师,1994年雅安师范校毕业后分配到离城十多公里的沙坪小学任教,因教学成绩突出,1999年2月调入四小。2003年起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工作,2008年任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2016年,四小教育集团成立,她担任集团本部——新华校区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师生时常会见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在校园忙碌地穿行,从办公室、课堂、操场,关注着师生的状态、思考着学校的发展,她就是吕显萍校长,近30年的成长,依然怀揣“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初心,更历练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情怀。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对一位教育人来说,这是普通的二十几年: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管理者,从面对几十个孩子到面对一个学校的师生……这又是不普通的二十几年:送走的是同一所学校的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经历的是同一块教育土地上的兴盛变迁。改变的是时间,坚定的是初心,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雨城四小,这所从建校就所处中心城区的干部子弟小学,目前已有2000多名学生,37个教学班,一百多位教师。现如今,身为校长的吕显萍,一如既往带领大家不断教书育人,把一批批孩子送上更好成长的道路上;部署学校名师优秀团队、德育、党务、工会、安全和家委会等诸多工作。刚刚完成创城检查,吕校长又赶忙回到办公室准备起一会要举行的办公会议。桌旁一摞待落实的文件正无声地催促着她,手机还不时响起新消息的提示音,这只是她日常工作的一天。因工作关系,很多时候她离开校园时天空已是一片漆黑。
2020年,因为面临疫情、洪灾,学生迟迟未归校,一开学又接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再增设班级。学生众多,教师紧缺、工作量大,教学硬件设施缺乏,教师配备参差不齐,自己也刚做了胆结石手术......种种困难让她莫名地担忧。怎样稳定师资?什么才是孩子们接受的最好教育?因此,吕校长带着学校班子及新教师去探望离退休干部及校长,向她们汇报工作,寻方法找经验。见到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骆玉琴校长,吕校长亲切地伸出她那柔软的手掌,和骆校长握手交谈。跨龄36岁,跨越25年的两位校长交谈着:学校的发展应往哪个方向推进?孩子们的教育该怎么进行?怎样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现在不再是唯分数断定一个孩子,怎样带领整个团队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骆校长回想起当年的办学历程,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紧紧地握着吕校长的手,而此时的吕校长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
 吕校长与骆校长聊教育其实是在聊最质朴的道理。比如,她们所诠释的“无爱不谈教育”。吕校长谈起当年她教过的一个男孩,

撰稿:张晓丽

在班上不招人喜欢,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偏短小,不合季节。好像衣服总是黑色,以前总爱给老师说肚子疼。看到他如她儿子般年纪,对他不禁产生了几分怜爱之情。那次他还是说肚子疼,她赶忙带他去了医院,一直抱着他等着医生来检查,紧接着联系了妈妈让她及时赶来。第二天征得他妈妈同意给,他带了些儿子的衣物,电话问孩子是否还有不舒服。吕校长觉得这是一些平常事,也未记在心上。突然有一天,一个傻傻的陌生电话打过去:“吕老师,你快出来,我在路边等您”。匆匆挂了电话,不知过了几个小时,她因为一时忙起来也竟忘了真有这个事。因为初冬,脸还吹得有些凉飕飕。赶过去时,只见那个男孩一只手抓紧了胸前的衣服,一只手紧紧地捏着一坨东西,围着电杆不停地踩着小碎步。看到老师就飞奔过来:“吕老师,这是我专门给你摘的板栗,您尝一下,他们都说很好吃,我一个都没吃。”边说边小心翼翼地递过来生怕打搅了袋中熟睡的粒粒板栗,发黄的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扭得死死的。“裤子怎么破了洞?”“没事儿,不小心被树枝挂了。”泪眼模糊中接过男孩手中的板栗,感觉这小小的板栗又沉又热。拉着男孩的手边走边聊,她才知道他为了给她摘板栗,不仅划破了裤子,还要一个个把布满尖刺的壳用他稚嫩的小手掰开,为了拿出里面的板栗,稚嫩的小手不停的被刺,多少个伸缩之间才有这一个又一个的板栗!手上全是“针眼”,依稀间还有点点血珠。但是此刻却笑眯眯地望着她,迫不及待地想让她尝尝。她说殊不知这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甜的板栗了,哽咽中他早已蹦跳的身影早已消失。后来男孩妈妈告诉吕校长:“孩子说他觉得吕老师对他很好,他就喜欢上了语文课”。这似乎是老生常谈的故事,但又的确给我们耳目一新。
    如何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更最优质的教育?如何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骆校长高兴地说:“现在的教育跟我们那个时代还是有区别哦,看到报道,我们学校科技、艺术、体育都得了很多奖,不错”。“是的,四小现在节庆,科技,阅读,管乐等校本课程形式多样,鼓励各位老师和家长人人参与,就是希望孩子们成长为学有所特长,富有理想,充满潜质的阳光少年。”“一个班级只有有几十个学生,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你要领着学校两千多名师生.....所以我当时就想教书”,骆校长握着吕校长的手嘱托着:“现在的家长也不像以前,只追求成绩了,想要办学生喜欢,家长向往的好学校,作为一校之长更要好好思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跨越了25年的两任校长握手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了:吕校长娇小的身形,侧坐在沙发上;坚定的目光,凝视着正在交谈的骆校长;柔软的手掌,握住留下岁月的一双智慧的手;轻轻的握着,握着,久久地停止…… 在吕校长面前,是一位位老师,一群群孩子,一个个家庭,正朝着她所带领的方向,共同前进。
      跨越了25年的握手,两任校长在传承中张扬幸福,在变革中感受幸福。

13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14

平等的爱

陈庆英老师是一名平凡的退休教师。自1951年原“干部子弟学校”,即现在的“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创办以来,她就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上,用爱精心灌溉呵护每一位孩子,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培养他们成为心怀理想、懂得感恩的有为之人。
    四小最早作为干部子弟学校,采用的是寄宿制度。当时的学生全是“红二代”,作为老师,她对每一位孩子一视同仁。有的孩子背地里“攀比谁的爸爸官大”,陈庆英老师都会及时制止,与他们谈心。作为班主任,她不仅要指导孩子们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更要和他们交心,一起玩耍。
2000年,学校改建为现在的“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开始面向全社会招生。陈庆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干部子弟子女。都在一个班,怎么教?”她发现,尽管这些孩子大多爱劳动、爱画画、爱跳舞、爱读书,却还是有的就喜欢调皮、爱胡闹。
有一天,陈老师刚刚下课,还没走出教室,就听到操场上传来一阵气急败坏地声音:“小曹,你别闹了,快点把手上的砖头放下!”砖头?什么砖头?就在陈老师还在一头雾水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磅”的一声,“反正我就是不回去上课。”小曹把砖头一丢,一溜烟就跑没影了。“你没什么事儿吧?这是怎么回事儿?”陈老师走到那位同事身边,关切地问道。“没事,习惯了。他是我班上的学生,脾气倔,不好学。就喜欢打架胡闹。”原来他就是全校最有名、最调皮的学生,读书上进没有他,但说道打架、胡闹,他排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后来校长找陈庆英老师做工作,准备把曹耀安进她的班,她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
第一天,陈庆英老师在上课前悄悄把曹耀拉到一边说悄悄话。“其实你是我请到班上的‘杀手锏’。”杀手锏?啥?小曹露出了不信的表情。陈庆英老师继续跟他“咬耳朵”道:“我总觉得每次读书的时候有人乘此机会讲话,但是我又抓不到人。所以我委派你当纪律组长,帮我找出读书不认真在讲话的同学。”小曹觉得很新奇,便答应了下来。上课铃响了,小曹作为纪律组长需要在读书的时候来回巡视。突然,他对着一组一个男生说:“你读书不认真,你在讲话!”那名男生很不服气,说道:“你听到我在讲话?那我讲什么你知道么?”小曹憋红了脸,气急败坏道:“你就是在讲话!”陈老师过来调解道:“关于这么我们下课再说,你先听课。”下课后,陈老师把小曹叫到办公室,拉着他的手

——陈庆英老师爱的故事

教師故事

撰稿:李 侠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15

16

坐下说道:“你这样肯定没人承认的。所谓抓人要‘人脏俱在’。你如果能仔细注意读书的内容,再比对他的嘴型,就知道他有没有在讲话了。”小曹一听,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天,小曹神神秘秘地对陈老师说:“我昨天把今天要读书的内容都背下来了,等下肯定抓得到讲话的人。”果然,小曹利用这个方法找到了没有认真读书在讲话的同学。同时,因为有提前预习课文,他还主动举手回答对了一个问题。下课后,陈老师先是表扬了小曹,然后又很“苦恼”地说: “哎,其实我还有一个烦恼。最近我眼睛有点痛,有时候不注意就会改错作业,我需要有人随时在我身边提醒我。你觉得谁是合适的人选?”小曹马上拍着胸脯说:“我我我!”“那你首先需要保证你的作业全对才行哦!这样吧!我跟你是一伙的。我给你开个小灶,先把你的作业改了,再改其他人的作业。这样你就可以帮我‘盯’着了。”
    第三天,陈老师果然先批改了小曹的作业。陈老师发现虽然小曹错题较多,但是只要她稍微点播一下,小曹马上就会找出自己的问题。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吃饭、睡觉,曹耀几乎一直都和陈庆英老师在一起。
    备课时,曹耀是她的“参谋员”;上课时,他是陈庆英老师的“小助教”;批改作业时,他又是陈庆英老师的“小助理”;课间玩耍时,曹耀就变成了她的“小保镖”。慢慢地,大家发现那个总爱抡起砖头打人的身影不见了,取代的是善于维持纪律的“红领巾监督岗”。那个喜欢课堂上讲话、作弄老师同学的身影也不见了,取代的是带头领读、收发作业的小组长。还有那个以前门门考试科科挂红的“鸭蛋王”也不见了,取代的竟然是100分的好成绩!
    再后来,曹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重点中学。一个“调皮的孩子王”走了,更多的“孩子王们”走进了陈庆英老师的视线。
    在陈庆英的任教生涯中,她没有和学生红过一次脸。正如她常说的:“分给你的班,就要去爱他们、教他们。不要随便伤了学生自尊心。不管他学的好、还是学不好,来到我的班,我就要为他搭好梯子。娃娃子,一定不要伤他的自尊心。不管是干部子女也好、平民娃娃也好,都要一视同仁。”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悠悠青衣江,浓浓四小情,在雨城四小69年的建校史上,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如同航标,屹立在辽阔海面,如同旗帜,屹立在菁莆校园,任你在学海泛舟,时刻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她就是雨城四小新华校区返聘教师、新华校区党支部书记郝琚英老师。11月,我们秉承学习前辈“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的精神,继承前辈“润物无声”的教学传统,采访了这位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雨城四小新华校区返聘教师郝琚英老师。
——履职尽责,润物无声
1982年,怀着对教育的梦想,郝琚英老师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她怀着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情,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近四十个春秋。她先后在市第六中学、雨城第四小学任教,担任市第六中学班主任、副校长、校长、雨城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2007年,郝琚英老师担任雨城四小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身心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上。她始终致力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身作责,顾全大局,不求名利,想为师生所想,急为师生所急,对于师生、家长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总是千方百计的帮助解决、做好工作,切实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市、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雨城区教育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她时刻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和趋势,在学校工作中,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和教师一起评课,经常利用教师课余时间与老师们交心、谈心,了解老师们的思想动态,围绕特色塑校、教研强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的实际,抓规范科学管理,发挥特色办学的强势。雨城四小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科技示范单位”“全国艺术先进单位”“四川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学校每年都被雨城区教育局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破解难题,传道授业
担任雨城四小党支部书记以来,郝琚英老师针对学校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班级管理随意盲目等诸多问题,她亲自带领三位班主任参加了“全国班集体建设研讨会”,为雨城四小的班研工作引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她牵头成立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工作室”,形成了以理论室长、执行室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业务室长为核心,由30名老中青班主任组成的梯队组织,确立了“典型引路,兼

撰稿:张锦丽

退而不休 勤耕不辍

——记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党支部郝琚英书记

17

18

顾均衡,同步发展”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她制定了工作室运作方式,有计划地打造一支具有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班主任骨干队伍。通过郝琚英老师的精心付出,雨城四小班主任队伍迅速成长起来,老班主任重新焕发热情,消除“高原现象”,年轻班主任们能坚持学习理论并且运用于实践,综合理论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多数成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面貌发生质的改变。
   ——坚守担当,晚霞满天
    郝琚英老师2018年退休后,因其在教学和学校管理出色成绩,被雨城四小返聘。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她仍致力于党支部建设、学生教育和学校管理,每个工作日,师生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经常有教师劝她“歇一歇”,她都会说:当教师一天,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如今,郝琚英老师虽然“退居二线”,但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走向更高学府,每每看到自己所提携的年轻教师蜕变的更为优秀,一向淡然的郝琚英老师,也情不自禁感到骄傲。教师是一个阳光职业,它让郝琚英老师拥有了乐观豁达的心态!雨城四小拥有这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前辈,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精神影响下,每一步肯定走得更扎实!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相信在郝琚英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努力进取精神的鼓舞下,新一代四小人会在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一碗三鲜面的故事

在1995年的一天,风和日丽,代老师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一起迎着微风慢慢地走进了一家面馆。咦?是谁这么幸运?能和咱代老师一起共进午餐呢?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代老师所带班级中有一个叫周弋玲的孩子,个头不算高,却常在学校中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与同学争论不休,作业也总是在催促声中才知道上交。尽管这小周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代老师仍一视同仁。不仅没有批评过她,反而经常在课间十分钟与她交流一些生活趣事儿,在她生病时对她嘘寒问暖,在她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耐心的开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在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时候也想法儿让她参与其中,展现自我。
日复一日,通过一段时间的关注,代老师发现小周对写作比较感兴趣,而且有着一定的写作基础。平日里,代老师就寻思着,那何不在辅导她完成作业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呢?这既能辅导她完成作业,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在多次尝试与她交流并试图感化她时,代老师却发觉这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有点抵触,每次帮助小周时,她都不言不语,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这可让代老师有点犯愁啊!心想着:这究竟怎样才能打开她的心扉呢?恰巧在一次监督她补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转机。
那天中午,家长们都来学校接孩子回家吃午饭了,唯有小周的家长还未到,于是代老师就陪着小周在教室里补着作业,等待家长的到来。
当家长气喘吁吁地来到教室时,首先向代老师道了一声感谢,接着又向代老师了解了小周近期的学习情况,才知道小周平时没有认真对待作业,未能及时完成每日作业。于是,小周的家长生气的丢下一句狠话:“周弋玲,作为学生,你就得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上课认真听讲,用心、及时完成作业,你这个年龄不读书能去干什么,没补完作业,你就不要回家吃饭了!”话音一落,就愤然转身离开了。小周看着妈妈渐行渐远的身影,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奇怪的是小周却依然不言不语,宁愿自己在一边哭泣,也不愿主动向老师诉说未完成作业的原因,更没有表达出以后要改变坏习惯的想法。代老师仔细看了看小周此时的状态,发觉此时的小周虽还是像平日里那样固执,但是她那伤心哭泣的模样却表示着她的认错,只是不好意思主动说出我错了,我会慢慢改正。在那一刻,代老师心想:尽管孩子有许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但她毕竟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呀!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呀!那一刻,怜爱之情油然而

撰稿:杨焮验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19

20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生,于是代老师立刻让小周收拾好书包,然后主动轻轻地牵着带小周的手,一起迎着微风慢慢地走进了一家面馆。进店之后,代老师一边赶忙招呼着店员推荐面条的口味,一边询问着小周的口味。正当代老师还在心里琢磨着,这小姑娘仍旧不言不语这该如何是好时?一句“给我来一碗三鲜面吧!”打破了这一疑虑。饭后,她俩互相微笑对视后,又大手拉着小手一起慢悠悠的回到了教室,代老师向小周和蔼地说道“宝贝,老师应该再耐心一些,多给你一些改进的机会,这样妈妈就不会放下狠话扭头就走。”小周听后什么也没说,耷拉着脑袋,只是用点头的方式去遮掩那双泛着泪花儿的眼睛而就在当天下午的语文测试后,小周居然主动找代老师交流,代老师耐心地听完小周的一番话后,不禁开心得笑了,那一刻,代老师笑得就像一个小孩儿......
    小周慢慢变得更加懂事、勤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 顺利地考上了雅安一中。小周在雅安一中读书期间,也曾逢教师节放假时,回学校看望代老师以及曾经教过她的老师们。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周读初中的那段时期,爱好写作的她,因为坚持写作,不少诗歌作品还在当时的中学生报刊、杂志上发表呢!我想这也印证了翟灏那句---小水长流,则能穿石吧!
编者感受:
    教育的秘诀在于和孩子友好交流。发自内心的爱孩子,而不是身处高位,以教育者自居,把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位置。这样,不管是互为什么角色,才容易消除受教育者心中的对立情绪,进而能正常沟通交流,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等;柔软的教育胜过严厉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应始终充满温度、宽容与爱,善于从被批评对象身上找到其“闪光点”。这样,才会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能有意识的去接受建议并做出改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肩负责任,砥砺前行,我们应该学会去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

雅安的雨,说来就来,张老师顾不了饿得咕咕叫的肚子,顺着湿漉漉的街道,急冲冲地走着。她刚刚整理完资料,这会儿都一点多了,她没有忘记这是个特别的日子——3月5日,每年的这一天她都会去看她那山里的孩子们。
张老师以前是一线语文教师,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教学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雅安市青年骨干教师,雅安市学科带头人。现在调配到了师培中心工作,她变得更忙了,她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准备经验交流讲座。即便是这样的忙碌,张老师心里始终牵挂着她的孩子们。
下雨天可真不好打车,张老师好不容易叫到了车,在车上啃了两口面包,看了看表,都两点多了,到了郊区,她顺利地坐上了小面包车,辗转几次乘车,她终于赶在孩子们放学前到了学校。那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周围是高高耸立的青山,中间有一条小河,一座小桥把两栋教学楼紧密地联系了在一起,学校不大,但是干净整洁。眼前的情景把张老师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她刚刚参加工作,因为联考需要外派监考,她第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候这里还没有楼房,课桌板凳都不是那么规整,但是这里的孩子们眼睛清澈明亮,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安静的教室里,只剩下孩子们写字的唰唰声,突然,一个女生左手捂着鼻子,右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张老师走过去正想询问情况,发现这个女生流鼻血了,她赶紧掏出纸巾帮她止血,又带她去清洗。懂事的孩子连声对张老师说谢谢,那是一个非常瘦弱的小女孩,都五年级了,可瘦小得像一年级的小朋友,衣服穿得那么单薄,张老师拉起她的手,那是一双生满冻疮的手,小小的手是那么冰凉。张老师正要说什么,小姑娘开心地笑了,“老师,您的纸巾好香啊!”张老师一下子哽咽了,“这包都送给你了!”小女孩如获至宝,开心得两眼放光。一天忙碌的监考工作结束了,沿着弯弯的小路正准备离开,张老师又看见了那个瘦弱的身影,那不是今天流鼻血的小女孩吗?她背着一个大小与身体极不相符合的背篓,弯着腰在田地里认真地割着红薯藤。一抬头,她便看见了张老师,她的眼睛笑得像弯弯的月亮,“老师,您要走了吗?”“你一个人吗?大人呢?”张老师朝着田埂边走边说。“我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年纪大了,打猪草这样的活儿就我承包了。”小女孩不到十岁,可动作格外娴熟,她骄傲地说道,“等我把猪喂肥了,就可以卖钱,爸妈也该回家了!”她给张老师讲这些的时候,手上功夫可没停下。“可是,你还这么小,你这

撰稿:丁海玉

二十年的山行

21

22

正是读书的年纪,你不是正该被大人捧在手心呵护吗?你快放下手里的镰刀,捧起你的书本……”张老师所有的话都哽在喉咙,一句也没说出来,她只是走上前去帮她整理猪草,“我帮帮你吧,这样你可以快点回家。”张老师帮着小女孩把猪草运回了家。那是一所极为简陋的房子,屋檐下放着几个缺了口的桶,小女孩说,如果天下雨,可以把屋檐流下来的水接在那儿喂牲口。张老师忘记了回家这回事儿,她一边帮着小女孩做家务,一边和她聊开了。小女孩告诉张老师,她很好奇大山后面是什么?张老师亲切地对她说:“雅安就是一座被大山包围的城市,但是大山阻挡不了我们看世界的心,只要你好好读书,是有机会走出去的,外面有高楼大厦,有穿梭的车辆,有繁华的大街,可精彩了!”小女孩兴奋的眼神一下子耷拉下来,撅着嘴说:“可是,爸爸说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张老师第一次看到女孩眼神里的消极,“更何况,家里也快要供不起我上学了,这学期的学费都还没交呢……”临着要走了,张老师把拽得紧紧的几张钞票递给了小女孩,她早就握在了手里,已经把它们捏出了温度,“孩子,你需要一双手套,别把手冻坏了,这么勤劳的一双手可要保护好。”小女孩不愿意接过老师给她的钱,只说“谢谢老师,等猪喂肥了,我就可以卖钱了!”小女孩的脸上又洋溢着那骄傲的神情。张老师瞬间为自己的唐突行为感到后悔不已,“孩子,我只是觉得你非常可爱,你好像就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疼每一个孩子。”张老师再一次把话憋回去了,她什么都没解释,这仅是一个有温度、有爱的教育工作者自然流露出的情感。第二天张老师和丈夫给这个小女孩带来了手套、烤火炉、新书包……张老师对小女孩说:“这些东西比起你的勤劳与懂事,真的微不足道,老师也没有什么能力,只是希望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丝温暖,希望你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努力学习。”在丈夫的支持下,张老师通过学校出面对这个小女孩进行了助学金对接捐助。
    二十年过去了,那个一门心思养猪卖钱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人,已为人母为人妻,可她永远不会忘记当年那张香香的纸巾,那双温暖有力的手。张老师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努力奋斗的同时,她和丈夫一直都致力于贫困学生的捐助工作,一批又一批贫寒学子在张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张老师曾说道:“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是什么?我所理解的就是陪着孩子们健健康康成长,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去爱他们,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我因为能力有限,我和丈夫一直就只能捐助两三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受社会的善意和他人的关爱,这样有助于类似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的建立。”
    二十年了,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你总能看见张老师的身影,不管有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她的孩子们。尤其是三月五号,因为这天是学习雷锋日,她更要去,因为她要告诉孩子们雷锋精神值得我们传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薪火应该被传递。我感慨张老师默默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她却淡淡地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只是静下心来守护自己的初心,这是一件非常简单又平凡的事情,配不上‘伟大’两个字。”
    一站又一站,一年又一年,一人又一人。张老师大爱善举,帮助多少儿童走出了困难,为多少幼小的心灵撑起了一片蓝天,她用平凡却又伟大的方式诠释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从刚毕业的青涩老师到现在中年已至,整整有二十个年头了,她一直在帮助贫困儿童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着,我相信即便是到了步履蹒跚的时候,她依然会坚守着这片心田,守望教育的初心!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23

24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父爱如山,师恩如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些俗语都道出了“师”在“徒生”心中的价值和分量。老师之爱,不一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雄伟,而更多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温柔。故事中的古宏伟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她用一把梳子温暖了她的孩子们。
古宏伟老师是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她四十出头,中等身材,穿着得体大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给人一股温暖的力量。古老师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职务,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从教多年,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甚至在她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还与他们保持联系,为他们解答疑惑,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她在教学中注重方式多样,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和爱戴。她的学生都亲切的称她为“古妈妈”!用她的话说就是“年纪越大心越软,就更加得喜欢孩子。”。“古妈妈”和我是同事,她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的那一把梳子……
古老师平常朴素大方,但在一天上班的时候,我却在古老师的办公桌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把精美的牛角梳。这是一把很精致的梳子,琥珀色的外表让它显得古色古香,这种古色古香与干净整洁和有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略显有些格格不入。出于好奇,我问古老师:“古老师,和你共事这么久,你的手提包里除了教学的文案外,从来没见你带过什么其他东西啊?今天怎么特意带了一把梳子呢?”古老师笑眯眯地跟我说:“这是给我们三年级二班的小英准备的一个惊喜。”“小英?”我有些疑惑,“哦,我想起来了,就是今年才转过来的那个小英吧?”古老师点了点头:“小英今年刚刚转入我的三年级二班,个头比一般的同龄人要矮一些,经常穿着很宽松的衣服,头发也是乱糟糟的,时常低着头走路,就像一个影子一样那么不引人注目。后来我听说小英父母关系不是很好,经常吵架,就连送小英第一天上学的时候,父母亲还因为接送小英的问题争吵了几句。再加上小英父母忙于工作,便疏忽了对小英的照顾,每次放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被父母早早地接走了,而小英却总是在校门口焦灼地盼望着父母的到来,身影是那样的孤单。”古老师继续说到,“渐渐的,班上的同学也不喜欢和小英一起玩了,每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总能看到小英一个人在教室里发呆,学习成绩也开始慢慢下滑,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厌学的情绪。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总想能给她一些鼓励。”说着古老师便和我一起走向了三年级二班。
清晨,太阳似乎还有些害羞,

一把梳子

------雨城区第四小学古宏伟教师的故事

撰稿:邬佳余

躲在了一片乌云后面,但和煦的微风以及操场上孩子们打闹的童趣声共同构成了一幅绘声绘色的校园彩色画,让人流连忘返。现在离上课时间还有几分钟,我和古老师来到教室窗台,发现教室里除了几个扎推说笑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哈哈大笑而外,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小英却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趴在那里发呆,似乎外面的这一切美好都与自己无关。
    我站在教室后门口,看着古老师小心翼翼地走到小英身边,慢慢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小英的头发。“这么漂亮的头发,要是扎个辫子一定美极了。”古老师的动作和话语一下让小英打了一个激灵。小英猛地回过头,站了起来,两只小手无处安放,和平常一样将头深深的埋下去,一言不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又时不时的偷瞄一眼古老师,随后又把目光深深地藏起来。“古老师有这么可怕吗?我又不是老虎。”古老师打趣地说。也许是古老师温暖的微笑和温柔的目光让小英紧张的心放松了一些,战战兢兢地说了几个字:“古,古老师,你找我是有事吗?”俨然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老师就是想给你扎个辫子,你看行吗?”或许是有些惊讶,好半天小英才缓缓地转过了身,背对着古老师。
    古老师坐在小英身边,小心翼翼地拿出梳子,先是理了理小英的头发,然后开始慢慢地从头往下梳,梳子像是从头发上流下来一样,一次、两次、三次……。古老师耐心的打量,又反复调整手中梳子的方向,梳子在古老师的手里不像是在梳头发,而像是在演奏一曲优美的风琴曲。在清晨柔和的阳光下,这构成了一幅温情的画面,甚至时间都静止了,世间只留下了她们两个,让我这个旁观者入神。
    “你们看,古老师在给小英梳头发!”刚从外面跑进门的一个男孩子惊讶地喊到。随后那几个围在一起扎推聊天的学生也扭过头看到了这一幕。先是吃惊,后来又表现得有些羡慕,毕竟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小英被突如其来的目光盯得害羞,也许是入校这么久了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盯着,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但是还掩饰不住嘴角的微笑和眼里的兴奋。不一会儿,心灵手巧的古老师就把小英的辫子编好了,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和刚才乱糟糟的模样差别太大了。“这才是古老师的小仙女嘛。”古老师的一句话让一言不发的小英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古老师,我也要我也要!”好几个女孩子跑了过来围在小英和古老师身边,“古老师的手好巧啊,比我妈妈编得都好。”甚至有一个女生突然主动地拉着小英的手说:“小英小英,快!我们出去给他们看看古老师给你编的头发。”小英这才没有了一开始的拘束,抬起头饱含感激的对古老师说了声谢谢,就兴高采烈地跟着那几个女孩子跑出了教室。

25

26

    “果然啊,这当妈的是有一套啊!”我坏笑地打趣到。看着孩子们和古老师脸上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此刻,那朵乌云背后的阳光露出脸,金色的阳光像一道瀑布撒了下来,正好又重新照亮了整个教室。
    后来,我总能看到古老师在教室给小英梳头发编辫子。小英从一开始的拘束慢慢的变得自然,脸上挂上了微笑,渐渐地不在低着头走路,甚至每次跟我碰面时都会主动向我问好了。我有时看着小英的变化都在想:“或许,打开孩子的一扇窗,也就只需要一把梳子吧!”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树种梨种春风。或许,古老师手中的这把牛角梳,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抹阳光、那缕春风吧。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四小一家亲——温暖互助

当河流中的水逆流而上时,它需要冲破一路上的一切险阻才能到达彼岸,这一路上会遇到困难、坎坷,会跌跌撞撞,在一路的颠簸和改变中,河流中的每一滴水滴都带着成长的痕迹站在了大海的面前,等待着大海的接纳和拥抱。那么大海是否会欣然接纳这些水滴呢?答案是,大海会,不仅会接纳这些一路逆流的水滴,更会用大海的柔软和温暖去拥抱水滴,让它们与海水融为一体。就像四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会欣然地去拥抱每一位新加入这个家庭的新老师,让温暖围绕着每一个新成员,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自己,这就是四小的老师们,这就是四小的精神——温暖互助。
入职了五年的伍萍老师最近刚刚加入四小这个大家庭,伍萍老师在过去的五年中一直在乡村学校任职,积累了不少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经验,但是在城区学校教学的经验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伍萍老师在刚刚加入四小的时候,就接到了一个区级赛课的课题任务——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解决》,这对于伍萍老师来说,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因为在过去的五年乡村学校教学之中,伍萍老师从未接触过这么大规格的区级赛课,可以说她在区级赛课方面的经验是完全空白的。伍萍老师也称自己刚拿到这个课题任务的时候非常迷茫,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切入这个课题,不知道要如何设计课堂,完成这个挑战。
但本着“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的精神,伍萍老师马上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开始搜索课题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但在伍萍老师搜索的过程中,网络上的资料却十分少,伍萍老师原本稍微冷静了一点的情绪又变得焦灼起来。她不知道要如何将课题展开,甚至不知道如何切入《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解决》这个课题题目。正当伍萍老师焦急地为了课题比赛发愁的时候,四小成立的数学名优团队,希望可以帮助伍萍老师攻克这个难题,帮助伍萍老师在第一次的区级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帮助伍萍老师重建信心,真正融入到四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正当伍萍老师还在一筹莫展地搜索着资料,整理着思绪的时候,名优团队中的廖杨老师走进了办公室,廖老师将已经搜索到的一些资料,打印了出来递给了伍萍老师。这一举动让伍萍老师瞬间激动了起来:“啊,谢谢你,廖老师,我正不知道要如何开展这个课题呢!”伍萍老师看到廖老师后,心情瞬间激动了起来,原本略有黯淡的眼神也一下子明亮了起来。
“没事,没事,学校就是让我们(指数学名优团队)来帮助你一起攻克这个课题的,我们慢慢整理

撰稿:姚  萍

27

28

▋教育故事选集——教师故事 ▋

思绪,肯定不会困难的。”廖老师面带微笑地宽慰着伍萍老师,边说边将自己带来的资料翻开来。“哎呀谢谢你了,廖老师你现在有空吗,能不能帮我讲解一下这个课题呀,我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伍萍老师真挚的眼神询问着廖老师,还热情地为廖老师搬来了一把椅子,希望她可以留下来帮自己解答一些困惑。
    “有空的呀,我来就是为了和你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课题的,你刚刚加入我们四小,一些经验上可能是还比较欠缺,但是你也不用着急的,四小的老师都会一起帮助你的,你已经是我们四小的一员了,大家的经验都会传授给你的。”廖老师宽慰地拍了拍伍萍老师的肩膀,边说边翻阅着资料,准备给伍萍老师讲解一下课题的重点。“好的,真的是太谢谢大家的帮助了!”伍萍老师激动的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感谢。伍萍老师马上把自己原本收集到的资料向廖老师寻求解答,还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做着记录,希望可以将廖老师传授的经验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学习的样本。
    就这样,伍萍老师和廖老师两个人攻克课题的背影成了办公室最美的风景,廖老师正在耐心地为伍萍老师讲解着课题中的关键点和讲课技巧,伍萍老师也虚心接受了廖老师的指导,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探讨和讨论。午后的太阳光柔柔地照射着这办公室的一角,映射出他们两人脸上的笑容和放松的深情。这办公室小小的一角,是廖老师对伍萍老师热情的帮助,也是伍萍老师自己努力奋斗的写照,是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提携与帮助,是四小这个大家庭温暖互助的最好印证。
    就在四小众多老师的帮助下,伍萍老师在后来顺利完成了这个区级课题比赛,回想起课题比赛的准备过程,伍萍老师表示,真的十分感谢四小众多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提携,没有因为她是刚加入的新老师而冷落她,反而是将自己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努力帮助她融入到大家庭中,极力让她感受到四小的温暖和温柔。伍萍老师表示,在探讨这个课题的时候,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思路就是廖老师提供给她的,从图形入手去表示解题思路,这一点也可以说是让她茅塞顿开,是她课题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切入点。伍萍老师在比赛之后热情拥抱了在场的每一位四小的老师,与他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激动喜悦之情。这一个个拥抱,是伍萍老师融入四小大家庭的最好印证,也是四小互助精神互相传递延续的最好写照。
    当河流中的水滴懵懂地来到广阔的大海面前,它是怯生生,带着一丝不确定和害怕的,但大海用最宽阔的心胸和最温暖的拥抱接纳了它,让它融入自身。四小正是这样的一个大海,用温暖互助的精神接纳每一位新老师,并将这种精神不断传递延续下去。

學生故事

29

30

最初的故事

雨城四小建立于1951年,有关当时的故事,从现今78岁高龄,四小当时第一届学生邓洛生老人的回忆中可得一二。
雨城四小最开始名为“西康革大附设干部子弟小学”,由西康省委具体领导。学校校址就近设在革大校园(现今雅州宾馆)。第一任校长由“西康革大”组织部王心同志兼职担任,易蜀樵同志担任教导主任,学生来源都是西康区党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干部子女,教师都是从“西康革大”毕业学员中择优调入。学校于1951年3月1日正式开学,入学时学生50多人,教师不到10人,总共4个年级4个班。学校当时属于保教结合:“当时我们是寄宿制,供给制,平时不出校,但是生活保障很好,有鸡蛋牛奶吃,每个班都配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辅导老师,条件确实好”。到了1955年,这所干部子弟校交由西康省文教厅领导,学校的校名也改为“雅安育英小学”。自此,学校开始对外招生,后来也因原校址太窄而进行搬迁和扩建。而后随着西康省撤销,又改名为“雅安市城关镇第四小学”,也一直都是雅安的重点小学。
雨城四小现今亦是雅安市口碑不错的学校,作为四小第一届学生,在邓落生老人的眼里,学校现在的一些优点其实也是当时的一种传承。
重视爱国教育,德育教育。学校会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式进行爱国教育,当时因为中苏友好关系,全国设立“中苏友好协会”,入会费很高,要几百元,但是当时由学校缴费,全校皆会员,每个会员还会发放一张“会员证”。当时学校给学生发放皮鞋,下雨天皮鞋沾水开口,于是学生向学校反映,学校即时贴合当时全国正在进行的“三反”运动,对学生进行进行“三反”教育,即:反贪污,反浪费,反投机倒把。政治教育是从小进行的。
进行劳动教育,艺术和体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西康革大附设干部子弟学校不以成绩衡量学生,而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址未搬之前,地方虽小,但也有自己的菜园。基于当时的学校性质和供给制的实行,学校的供给是足够的,菜园的开辟是专用于对孩子们进行农活教育,让他们“勤四体,分五谷”。而在后来,学校延续劳动教育培植出了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棉花,雅安在此之前从未种植过。办校起,学校就有音乐老师,而在后来,音体美老师也是配齐。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汇演活动,将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邓洛生老人记得自己还表演了节目《板车号子》,节目需要又拉又唱,生动有趣。而在后来易蜀樵先生担任校长后更是经常

撰稿:任荟瑾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带学生观看篮球,排球比赛,培养体育兴趣爱好,锻炼身体。
    关爱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邓洛生老人眼里,教师的关爱可谓历历在目:当时在他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得了传染病,按照规定必须在一栋房子里进行隔离。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和陪护条件,但是李保华老师不愿放弃自己的学生,所以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持独自在隔离楼房里照顾学生直到其康复。邓洛生老人自己也是一个被老师关爱的对象。因为是随着家人从外地来此,他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需要就医。当时西康省医院在现如今仓坪山隧道口,在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他的班主任张惠新老师马上就背上他走到医院就诊。还有一件事:1955年,西康省发生特大洪水,洪水漫过了校门外的台阶。在大雨中,老师们当即组织学生们撤离,高年级的孩子就自己顶着棉絮跑,小一点的孩子就由老师抱着跑。全程没有一名老师有犹疑,没有一名老师想到自己先走,直到把所有学生安全护送至西康省政府大礼堂。爱的教育除了老师的关爱,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当时有一名叫任明禄的同学患肺结核,只能休学。老师知道后,在学生星期天返校时带领全班同学去看望,以此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
    教育学生,引导为主。有一次学生吃饭吃的是苋菜,因为颜色呈红色,以前并没有见过,学生们拒绝吃这份菜。老师对此没有训斥,而是组织了一个健康食物的展览,里面有大米,不同的食材蔬菜,并且按照营养价值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带学生参观时进行了讲解。学生们了解之后便愿意主动吃这份菜了。
    四小建校70年,几经转折,很多事情未能以文字形式留下来,只是尘封在某些人的记忆中。但是可以发现,即使历史文字有所中断,属于这所学校的优良作风却是深刻在学校的骨子里,由每一代四小人传承,坚守。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31

32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当我们沐浴着温暖的春光,在操场上恣意奔跑,享受着健康快乐生命的时候,你可知道有一位柔弱的小女孩正张大了双眼渴盼着能走向阳光。
就在几个月前,她还是那个来学校最早、听课最认真、做操最好的同学,然而,现在她却无助的孤单的一个人躺在白色的病房里,用生命与病魔进行殊死的搏斗!残酷的病魔改变了她的生活,也给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楚!这个可怜苦难的孩子就是雅安市第四小学96级2班的张黎同学。
她从92年2月开始对老师说自己出现了腿、背酸痛的症状,老师立即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断,说是骨髓炎。治疗一段时候后,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出现鼻血长流不止的现象。父母着急了,带她去四川省华西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张黎被诊断患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纸狰狞的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心坎上!更是顷刻间将张黎和她的家人推向了无情的深渊!
医生介绍张黎由于年纪小,体质弱,目前病情很不稳定,只能先做保守治疗,需要很多的医药费。此时此刻,她不仅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更需要大家的关怀、鼓励和实际行动的帮助。张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五口人,爷爷奶奶年迈体弱,父母的收入仅能维持全家每月基本生活。高额的医疗费让父母愁白了发,到处打工借钱,终于凑齐了第一次化疗的医药费。
张黎的班主任罗佳云老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没有半点犹豫就将自己刚领到的工资全部送到了张父的手里;每天下班后都会赶到医院帮着照顾小张黎,陪她聊天,逗她开心;家里做了可口的饭菜,也是第一时间先给孩子送去,就怕她营养跟不上影响治疗效果。张黎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病痛的折磨已经让她疲惫不堪,但是她仍然坚持每天都要看会书,不愿自己的功课掉队。罗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个周末她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张黎的身边,轻轻的在她耳旁为她讲解落下的功课,只希望能尽自己微博之力呵护这朵娇嫩的花朵。罗老师如慈母般无私的关爱温暖着张黎的心,她觉得罗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好人,她在心里无数次的对自己说:等我病好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罗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罗老师的故事传到了班级,96级2班的老师和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纷纷慷概解囊,你捐5元,我捐10元……讲台山垒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钱对于张黎而言是多么的宝贵啊!同学们还纷纷表示要去当志愿者,轮流去照顾张黎,去给她讲课堂上的知识,去给她讲校

撰稿:夏  颖

园里的故事,让她不在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罗老师的眼中闪耀着感动的泪花,同学们的心里激情澎湃。关键时刻的阳光雨露最珍贵实在,寒冬腊月的雪中送炭最温暖人心。2班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全校师生,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小全体师生都自发的向张黎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次次的帮助和鼓励犹如春风送暖,给身处困境中的她带来了浓浓温情。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带着同学们的鼓励,在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和病魔的顽强斗争后,1995年的春天,张黎康复了。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2007年8月30日。这一天是雨城第四小学新教师报到的日子。沐浴着晨光,一个笑魇如花的姑娘走入了校园,站在主席台旁,她张开双臂想去拥抱整个校园,她的眼睛里闪动着的泪花,因为四小校园里承载着她童年的快乐,承载她第二次生命的意义,承载着老师和同学们无私的爱。这位新教师就是长大后的张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内心的诺言: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成为了一位光荣的四小人!

33

34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人生的起点,梦开始的地方

雨城四小自1951年建校至今,已有69年,在这69年里,雨城四小像一位母亲一样孕育出了众多优秀学子,李彦谚就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1999年的李彦谚,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前不久刚获得2020波恩国际音乐比赛“艺术家大奖赛”双簧管的一等奖。除此而外,更是在学校以及国内大赛中获奖连连。面对这些殊荣,她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可想而知。而这一切都得从儿时说起,从四小说起……
自幼喜欢音乐的她,从小对音乐就有着独特的情感。上小学以来,李彦谚把“经历”二字用行动诠释的淋漓尽致。据李彦谚回忆,在四小,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各级各类表演,班上的,校级的,区上的等等,她都有参与其中。在每一年的音乐会中,她有着多项任务,主持、唱歌、弹琴、演奏、跳舞等等,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担任如此多的角色,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更何况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但是每一次李彦谚都能克服重重困难,闯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说服自己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到最好,她也做到了,这离不开学校的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和帮助,老师对她说:“孩子,老师相信你,你能行的,这对于你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经历,更是你成长路上的垫脚石,相信你经历了这些,你会成长更多!”并给予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这个拥抱在彦谚的心里暖暖的。每一次她在心里打退堂鼓的时候,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她,让她战胜自己,挑战自己。
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恰巧遇到了5.12汶川大地震,在这期间,接到了电话通知她去领之前参加比赛的奖金并再邀请她录制一次与5.12有关的节目,当时她也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当她把歌曲录制完,领到了自己的奖金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就将这一笔不小的奖金全部捐了出来,当时她的心里什么都没有想,就想到王老师在课堂上教育过同学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四川有难了,那里的小朋友很可怜,她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这个善良的小女孩用自己的行动把学校教育中的美育很好的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次,还记得当时是谢校长带领大家去日本参加演出,李彦谚是队员里面最小的一个,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弱小的身子拖着重重的行李箱,在飞日本的时候是在上海转的机,一行人都在候机,当时马上就要登机了,广播里面一直在呼叫飞往日本的乘客,李彦谚听到自己的名字,马上托起行李箱往检票口冲刺,心里想:再晚一点就赶不上飞机了,就错过了这一次演出的机会,一定要奋力冲刺。就在这个时候,后面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一直在呐喊:“彦谚,慢一点,跑慢一点,不要绊倒了,把箱子放下,我来给你提,慢一点,慢一点……”这个声音一直到现在都在

撰稿:唐 丽

她耳边萦绕。原来是谢校跟在队伍后面。脚踩到了日本土地上的时候,当时只有8岁的彦谚心里想:你还叫我慢一点,慢一点我就来不成了,把我一个人留在上海,我怎么办哦!而现在的她特别感激那个时候的那一连串的声音,充满关怀,充满父亲般的关爱,每一次在外面演出,参加比赛,只要一紧张,这个声音总会在耳边萦绕,“彦谚,慢一点,再慢一点……”心理紧张的情绪也就缓解了大半。
    站在日本台上演出的时候,李彦谚虽然是队伍里面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担任的项目是最多的。一个人表演了七八种,或独奏,或伴奏。因为太优秀了,日本的观众和演员们都特别喜欢这一位来自中国年纪小小的彦谚,在演出结束后,纷纷和她合影,谢校长一直站在旁边守护着她,并骄傲的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中国,雅安雨城四小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二年级学生”,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国之骄傲。
    现在的彦谚在音乐这一条道路上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她的心里,一直不忘初心,一直把四小老师的谆谆教导铭记于心,相信不管今后走得再远,飞得再高,她的心里永远都会记住:我是四小的一员,在未来,一定全力以赴,时刻为母校争光添彩。
    那人那景那情驻,留故且待明日朝。
    祝愿四小能成为更多人梦开始的地方,祝愿四小的明天更加辉煌!

35

36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学生故事 ▋

追梦少年

教育就像农夫守着一片地,用心地爱护着;教育就像树木守着一方土地,静静地陪伴着。四小既是随处可栖的“梦田”,又是追逐梦想的“战场”。学校在“博爱、博学、行雅、知雅”的办学理念下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眼里有光的莘莘学子。他们有着在困境中追寻果敢的勇气,他们有着在宁静中笃定前行的步伐,他们有着用怀疑的态度去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有这样一位追梦少年——许诺。她善学,善思,在老师眼中她是个好学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好榜样,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好孩子。她所创作的“科技发明”和“创新课题”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她平时的细心,爱思考,爱观察,爱动手是分不开的。对科学情有独钟的她,每次认真完成每学期的科技作品,创作的作品别出心裁,并在全校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许诺同学有一个当发明家的梦想,并一直在努力……2018年深秋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位拿着导盲杖的盲人独自走在满是水坑的路上引起了她的注意。尽管他已经跟小心了,由于看不见,不能感知水坑的深浅,鞋裤都被打湿了。“我去扶她绕过水坑,可下一个水坑又怎么办?”眉头紧锁的她担心地思索着。“如果他手中的导盲杖能提醒他,那该多好啊!雨水就不会浸湿他们的鞋裤,就不不摔倒……”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后,在爱的驱使下就萌发制作“能遇水坑报警的导盲杖”的念想。她运用平时所学的本领,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开始了她的“美梦”——“我要发明一根遇到水坑会自动提醒的导盲杖,让所有盲人在雨天也能安全出行。”为了解决盲人在水坑道路上安全行走的她,首先上网查询“究竟有没有遇到水坑能自动提醒的导盲杖”,但找遍网络,却没有她想要的答案。这可让她忧心忡忡又激动不已,忧是因为这是没有参考资料可用,它是一块空白,作为小学生,“破天荒”也做不到,想到这里,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美好幻想是泡影。正想打退堂鼓的她,恍然大悟:“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且能别人带来帮助,这不就是科学李斌老师教我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吗?”她再次找到科技辅导员李斌老师,和李老师一起探讨,回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继续寻找突破口。在与同学的一次次思维够花的碰撞中,进而推导出正确的方向。搞设计、找材料、做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找问题,在一件件“废品”中慢慢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是属于有探索精神、坚持不懈的人。2018年12月,她发明的“遇水坑自动提示爱心导盲杖”在“第

撰稿:李锡雅

十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
    汗水换来收获,奖状是肯定,奖状更是鞭策。许诺同学不甘于“二等奖”,一和二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数字“一”,而是无尽的困难和挑战。“学者先要会疑”怀疑就是探索,怀疑更是创新的基础。怀疑和创新也是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的灵魂。许诺同学就具备这种“会疑”的科学素养。“鱼身体中的鳔的功能是什么?”这种不能再普通的问题,她却一究到底。查资料、做实验、搞解剖……她发现《现代汉语言词典》和《百度百科》上关于鱼鳔的解释有可能是错误的。经过严格的考试、答辩、展示、评选,她的论文《鲤科鱼类鱼鳔功能探究》在“第十五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小院士”。在2020年4月,原本在绵阳市举办的“四川省第三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于疫情改为线上答辩。评委分五轮不定时提问,她胸有成竹、从容应对,所作课题和答辩获评委一致好评。最终获本届大赛一等奖,并被推选代表我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许诺同学的成长道路上,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陪伴,有同伴的讨论和协作。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她被评为我市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一个个富有朝气、探索追梦的四小学子,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他们正在存储知识和才能沉淀厚积薄发的潜能。四小是一方播种希望的沃土,四小的学子们将继续追逐梦想,探索新的知识高地。

37

38

共建故事

 “三尺讲台,三寸舌,十年树木,十载风雨”,九月开学季,粉笔烙光芒。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迎接我国第36个教师节的到来,青江街道准备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教师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和美好的祝福。
青江街道办公室内。
“主任,今天穿得挺精神啊!”
“是啊,才买的新衣服,还没舍得穿呢,今天先提前试穿一下,明天要去参加个重要的会议!……诶,小王,我的发言稿准备好了吗?还有给老师们准备的慰问品再清点一下!可别搞忘了哟!”
2020年9月10日上午8:00,学术厅内。
“鲜花准备好了吗?”
“主持稿还需要再插入一个环节……”
“5.6班的入场彩排了,快快准备……”
学术厅内每个人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9月10日上午8:30,学校门口。
“每年这个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知道今年学校又为我们准备了什么惊喜?”
“是啊是啊,想想都激动,今天又要当一次“大明星”了,哈哈哈……”
“快走吧,到学校门口了!”
几位老师一路有说有笑走到校门口。印入眼帘的是站成一列的家委会代表、学生代表、全体行政人员,正笑脸盈盈地看着他们,并齐声说道:“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几位老师顿时不好意思起来,一朵红晕飘在脸上,连声说:“不辛苦不辛苦,您们也快乐哟。”
几个孩子跑过来给每位老师都递上来一束鲜花。老师们的笑颜如花儿般动人。
此时,青江街道两主任与谢校吕校也迈步进入了学校,他们对今天的日子都别样用心,从始至终对教师发展都寄予着期盼,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崇高的敬意。今天所安排的一切就为了让教师们体会到幸福感!
9月10日上午9:00,学术厅内100多名教师列席。
“我们学校有这样一支“明星”队伍,他们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动能点石成金,琢璞成器……”台上,校领导正在激情地作教师节致辞。
“要是我能带动肖海龙同学努力学习,我就是真正的'大明星'了"。
“您还不是大明星,您忘了那天颈椎病犯了还要改几本作业再走?差点就倒下了!”

撰稿:伍 萍

金秋九月颂恩师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39

40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哎,这破身体怎么办,我真担心带不好这届毕业班”老李忧心忡忡道。
“会议什么时候结束呢?小周这孩子的科技小报弄丢了,我得帮他找找啊!”
“哎,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你能不能别再折腾了。”
“什么叫折腾呢?那天有个孩子大小便失禁,你帮他里里外外清理了一遍也没嫌折腾啊。”
“诶,别说了,待会儿还要吃饭呢,你不也帮他清理了吗?哈哈哈……”
此时, 青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德洪正在宣布此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名单。这些教师,他们有的已临近退休,仍起早贪黑,早上来得最早的是他们,还笑着说年纪大了睡不着。一来就进教室与学生们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他们会唱会跳,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活动与比赛,荣获各种奖励。一身的才华与魅力是他们岁月的积淀。有的教师刚进入四小,接手两个班级,每天备课,上课,带操,打饭,开会,批改作业……刚开始手忙脚乱,后来变成一个个陀螺熟练的旋转,在熟练的旋转中也慢慢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组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他们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团队里没有什么事,是一只鸡不能解决的,如果实在不行,就来两只。这样的团队,是鼓励创新,鼓励分享的,他们提倡的是分享快乐,分享成就他人,成长自己。所以,如遇到单打独斗,私藏好的方法和题库不分享者,他们会采用先内部化疗,也就是谈话治疗,最后再处以一只鸡的最高处罚。所以,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遇到好的方法和经验基本都能主动分享,也乐于分享。就是这样一群人让四小教育集团的发展蒸蒸日上,他们春风化雨育桃李,他们引万道清泉滋润祖国花朵,润物无声风化于成,他们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
青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姚建新也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街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希望广大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努力创新,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希望同学们趁着大好年华“亲师友、习礼仪”,从小“详训诂,名句读”,学好科学文化,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铭记父母师恩,刻苦学习,茁壮成长。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饮水思源,结草衔环。教者,“字从攴,从孝”。教师之道,在于育人。而育人关键,竟在于反哺。吕显萍校长代表校区党支部和领导班子向所有参会教职员工及家长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与祝福。更表达了对各位教师郑重的嘱托:教书育人;同时对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殷切的希望:尊师重教。四小新华,有博爱博学,行雅知雅的办学理念;有常规立校,质量兴

校,特色树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有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成绩优异,学有特长;富有理想,充满潜质;具有中国心的阳光少年!更有有春风化雨、勤勉苦辛的可敬恩师。九月的新华,杏坛素心育英才,桃李举爱谢师恩。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41

42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那一抹暖阳

撰稿:范  旭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时光就如同我们指缝中的流水一般在悄悄流转消逝,校门口大树的年轮在一圈圈增加,校门上的铁漆也在慢慢生锈,但是任凭时光流转,季节更迭,校门口总是有一个身影不曾改变,那就是李警官坚守在校门口的身影,坚毅且温暖。
在年轮的不断更改中,李警官坚守校门已有十年的光阴了,在这十年之中,李警官几乎可以说是风雨无阻,每天都在上下学的时间点守护着校门,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由于学校地处路口,每天上下学的时间点可以说是车水马龙,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交通的瘫痪。尽管有着交通慢行的标志,但在上下学的时间点,学生们独自穿过斑马线还是有着一定的危险。就这样,李警官每天如一日地守护在我们的校门口疏导交通,在每一辆前行的车辆中注视着学生们安全抵达校门。每天的上学时间点,李警官就会穿好警服,准时出现在校门口,他笔直的站在斑马线上,一手平举,一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地指挥着接送孩子的车辆,“嘟嘟嘟”的哨声伴随着停止手势,汽车停了下来,一声声“小朋友,不要跑,不着急”的叮咛在校门口不断回荡,看着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都相互说着:有了交警叔叔,我们过马路就再也不怕了!
十年的光阴,李警官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守护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可以说除了学校的老师之外,李警官就是孩子们在学校最熟悉的人了。有不少学生在一年级刚入校的时候,是李警官守护着他们进校,在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也是李警官护送着他们出校,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自己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下一批的孩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警官用他那独有的手势,反复的叮咛,亲切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在一个普通的周一,李警官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在校门口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一位小男孩来的似乎比平时都要早。李警官看了看时间,温柔地对这名同学打了个招呼,问道:“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呀?比平时都要早很多嘛。”李警官关怀的声音仿佛一下子就激活了那位学生。“今天是星期一,有升旗仪式,我要代表我们班上台去演讲呢!演讲的主题是我的理想,而我的理想就是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守护一方平安”那位学生手足舞蹈地向李警官说道,满眼都是即将要上台演讲的激动之情。
“哦,原来是这样呀,那你可得好好加油努力,我相信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的!”李警官边说边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听了李叔叔的话,小男孩深受鼓舞,他理了理胸前的红领巾,迎着朝阳,昂首踏进了校园......
编后感:
    河流中的水逆流而上,最终都将汇入大海,凝聚成大海中的一份最为坚定的力量。在河水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它会遇到万千险阻与困难,但最终它会冲破每一份阻碍,流淌过高山和峡谷,最终汇入到汪洋大海中,成为大海中必不可少的最坚定的一份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河水流淌过黄石混流,但洗尽铅华,河水依然如同当年般清澈明亮。这就是李警官,这也是李警官身上最宝贵的精神,通过这一扇小小的校门,传递给了每一位学生。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44

作为一位知名主持人,晓璐阿姨随时可能出现在雅安雨城的任何一个舞台,但是她最受孩子们喜爱和欢迎的地方,一定是在四小的校园里。在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中间,为家校共育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们的快乐成为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学生家庭共同的欢乐。
在雅安生活的人,说起孔晓璐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她在荧屏上、在舞台上主持节目的形象深入人心,端庄大方、气质优雅,性格爽朗,待人接物真诚热情,工作生活才华横溢,浑身充满正能量,笑容如春风般温暖,即便在电话里也能让人感受到电话那头她扬起的嘴角,有着特别能感染人的亲和力。
随着儿子戴元杰步入小学,她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家委会主任。孔晓璐同时也是六班班级家委会和“海航文学社”的成员和“领头羊”。从此联系家校、促进共育,引领家长与学校积极合作,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了她的又一项重要职责。
“我找到了主心骨,”李金泽妈妈说。
戴元杰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姜老师,偶然间听到班上李金泽同学的妈妈,说起一件关于小戴妈妈的趣事。
2020年暑假里,小戴班级启动了一项新活动——我是小小讲解员,即雅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景点解说大赛。李金泽妈妈正在研读活动计划,接到了另一位妈妈的电话,询问她打算如何完成这项活动。
两位毫无头绪的妈妈聊了起来,不约而同想到了戴元杰妈妈孔晓璐。“她有丰富的主持经验,经常进行各种解说,找她取取经准没错。”
于是李金泽妈妈急忙拨通了戴元杰妈妈的电话,果然,她对这个活动已经有了完整且缜密的思考,从景区景点的远近选址,到景区客流量,再到解说路线的规划和实际操作难易度她都已经一一考虑到了。听完了戴妈的计划,李金泽妈妈感觉自己简直找到了主心骨,心里瞬间变得踏实了。姜老师要求所有孩子都将自己想要解说的景点发在班级群里,于是两位妈妈立即紧跟着元杰妈妈报了名,加入了同一景点解说。后面齐刷刷一下子就跟了二十几位家长选了同一景点。
为了保证讲解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孔晓璐又积极主动协调联系几大景区,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景区的支持协助,并为孩子申请办理了正规的、景区认可的小小讲解员证,让孩子们有模有样“持证上岗”。

撰稿:姜显辉

情牵四小谋发展,家校共育酿芬芳

——记四小新华校区家委会主任晓璐阿姨

大名人晓璐阿姨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能承担班级任务,实属我的荣幸。”晓璐阿姨这样说。
为记录并鼓励六班孩子坚持写日记,2016级六班成立了海航文学社,由八个家庭引领孩子承担编委任务,创建了《海航月刊》,将成长日记刊载到月刊上。
海航月刊需要有专长家长引领。于是,戴元杰妈妈孔晓璐主动争取承担了具体统筹、文稿主编、版块设置等编辑工作。她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担任过记者、编辑、主持,有着深厚的文字编辑功力,又是一名文化工作者,长年承担着雨城文化建设、文化文艺活动策划、实施等重要工作。工作繁忙的她即便是这样,仍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班级的这项任务中。
记得有一天,孔晓璐下班回家已经深夜,又累又困,可她一想到还有月刊的任务,不顾一身的疲惫,毅然投入到了编辑工作中。其实对于排版和编辑,她也并不熟悉,经常会为了编辑中遇到的小问题折腾到大半夜,今天又是如此。为了月刊的排版更精美,除了文字,还要配图片,要从一大堆的照片中选出合适的照片,她一张一张挑选、分类,对于相近的图片真是反复地进行对比,终于选出最好的几张,光是选照片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出之后,又一张张的插入到文字中,不断的调整位置、大小,一直到深夜,此时的她早已经双眼通红,疲惫不堪。孔晓璐就是这样,从平常看来最普通不过的目录,到月刊的整体架构,中间的每一个标点符号甚至是一个空格,她都一丝不苟。
经过好多天的熬更守夜,初稿终于出炉,她又立刻和印刷厂沟通,并反复核实月刊最后的排版。
第一期《海航月刊》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看着孩子们如获至宝地捧着这本书,爱不释手,文学社编委们个个都笑了。当大家对她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时,她却洒脱地说:“哈哈哈,能承担班级这样的任务,实属我的荣幸,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感谢让我有机会又GET到一项新技能。” 六班的家长们经常感叹:“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妈妈在海航文学社坐阵,我们的海航文学社定能出成绩,真是六班的福气!”
2016年12月,几位在班级群里比较活跃的家长接到了入学以来的第一项任务——制作班级的纪念册。这个任务是一项难度和复杂繁琐程度都比较高的任务。自9月孩子们踏入校园,从幼儿跨入了小学阶段,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写了人生中第一篇日记,与爸爸妈妈共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阅读角,做了第一份亲子作业等等……一学期下来,在班主任姜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有了无数的第一次。该如何去构思策划,完美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可把大家都难住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孔晓璐在微信

大忙人晓璐阿姨

43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45

46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群里积极发起了邀约:“要不,咱们就今天会个师如何?”后面还不忘附上一个灿烂的笑容,像极了她本人。就这样,《海航》印务组在12月30日跨年夜有了第一次愉快的会晤。在孔晓璐的组织下,“海航文学社”的工作拉开了帷幕,讨论出了纪念册的整体思路和架构,即以进入这个班级家庭为基础,以一学期的活动素材作为主线来展现,同时确定了参与人员各自的任务,有了非常清晰的轮廓。
“这是一场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不仅拉开了“海航文学社”的帷幕,还让我们过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跨年夜,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整个纪念册编制及联系印刷的过程中,孔晓璐可以说都是灵魂人物,对内既要负责审稿,对外还要负责联系协调,为了争取更大的优惠跟多个印刷厂反复沟通谈判。印象最深的是她经常在深夜逐页、逐字的校对文稿,包括每一张图片的位置布局,每一句话的表述都是反复斟酌修改,力求精益求精,基本上每一次最后都只剩下她一个人奋战到底,于是家长们就给她取了个亲切形象的昵称“moon姐”,因为在同位家长们的心中,她就像一颗月亮,有着月光般皎洁而又沁人心扉的光芒。
“晓璐阿姨!”
“晓璐阿姨来了!”
课间,五六班的教室突然沸腾起来,同学们不约而同往教室门口拥去。有的牵着晓璐阿姨的手,有的拉着晓璐阿姨的衣角,有的干脆抱住晓璐阿姨的腿,高兴地跳着、叫着。
“晓璐阿姨,你好漂亮!”
“晓璐阿姨,班上又有啥活动啦?”
站在一旁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姜老师,一脸诧异地盯着孩子们的兴奋劲、亲热劲,莫名地“吃起醋”来。
“怎么回事,这些孩子何时见到我有这样激动?为啥不问我要举行什么活动?”
“晓璐阿姨,我们知道只要你来班上,班上准有开心的活动!”一个女生拉着晓璐阿姨的手,开心地嚷嚷着,“快点告诉我们嘛,是不是又要诗词大会了?”、“是不是又要给我们排练朗诵节目啦?”
看着这样一副暖心的场景,姜老师也情不自禁被融化了,忘记了刚才还在“吃醋”的酸溜溜,也凑了过去,融入到孩子们的快乐与期待中。
是啊,仔细回想,六班的海航文学社、两届诗词大会、演讲比赛、校园音乐会、节日主题活动演出等,哪一样活动能少晓璐阿姨的筹划、组织和倾力投入,她和一群热情干练、积极阳光的妈妈们,把六班乃至全校的活动一次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结合班级和学校实际和需要,不论是班级家委会还是学校家委

孩子王晓璐阿姨 

会,在孔晓璐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多种辅助活动,引领策划了班级、年级诗词大会、朗诵节目、学校“快乐分享 阅读越美”读书活动,策划指导学校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全市端午《屈原颂》诵读比赛,荣获一等奖。被特聘为雅安市雨城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撰写《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在阅读、在吟诵、在活动中寻找答案》等文章。
    家委会,是沟通家校合作的桥梁;家委会代表,是班级活动的主力军。雨城四小,每个班都有着这样一群热情活泼、任劳任怨的家委会群体。他们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孔晓璐说:“虽然我们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但我们希望孩子成才的想发是一样的。作为家委会成员,一方面我们要跟上学校老师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进步;一方面要为孩子做榜样,调动孩子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与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囊团,共同推动学校和家庭教育。为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燃情助力!”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47

48

▋教育故事选集——共建故事 ▋

 “雨城”是个多么浪漫的名字。在烟雨小城中漫步,书声琴韵萦绕耳畔,花香四溢戏蝶蹁跹……总会令人心旷神怡。
就在这个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发生了一件令人刻苦铭心的事。
2020年八月,百年罕见的暴雨,接连十多天,肆无忌惮地砸在雨城的每一个角落。8月17日,暴雨更是疯狂地袭击着这片浪漫之地。水位突然暴涨,超出人们想象。
浪漫雨城的两岸,道路成片塌方,所幸主城区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下游的新城区---草坝,却被洪水蹂躏的惨不忍睹。一排排房屋,一座座工厂,一所所学校,洪水过处无一幸免。
令人欣喜的是所有人都被政府工作人员连夜及时、有序地撤离至安全地带,没有人员伤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灾情牵动着全城老百姓的心。“救民于水火之中,伸手于危难之间”,政府也立即作出了强有力的部署。
次日,四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便发起支援草坝排洪的倡议,从刚刚入党的新党员到即将退休的老党员,短短十多分钟,就有三十多名党员接龙报名,主动请缨参与救灾。四小教育集团庚及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由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谢建明担任组长,一行几十人立即奔赴对口支援的草坝中学。
入目皆是洪水退却后留下的淤泥和垃圾。同志们不怕脏,不怕累,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谢校长身先垂范,带领大家清铲一楼教室里堆积的淤泥,冲洗教室,转移桌椅图书和教学设备设施。一下午,一楼教室全部清扫干净,突击队员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灾后的第一抹笑容。
8月19日、8月20日、8月21日,连续三天,四小教育集团三个校区的教师们在群里自主报名接龙,每天报名人数均超过要求名额,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有教育界的伉俪,有齐齐上阵的一家三口,有凌晨从区外赶回雨城的教师,有家里遭受洪灾舍小家顾大家的教师,有鼎力支持学校工作的教师家属,有连续奋战多天的“钢铁侠”……
达到了六十多人的四小突击队分散到学校、工厂、受灾同事家、农户家进行救援。临近退休的李仁发、高升明、代亚莉、孙豪谦老师及李斌校长等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一样清理垃圾,搬运淤泥,一铲铲,一桶桶,挥汗如雨。
三个校区的校长更是冲锋在前,统筹安排,连续“作战”提高效率。谢建明、吕显萍、陈剑锋、张甫刚校长分别带领四支突击队在

撰稿:付银聪

雨城啊雨城

各个救援点马不停蹄地开展救援工作。男教师身体壮,力气大,救援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就安排在受灾严重的企业工厂;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们也和男同志一样清淤泥,搬砖头,提泥浆……她们毫不犹豫地踩进没腿的淤泥中,还不忘自我调侃:劳动人民是最美的。
没入人群之中的吕显萍校长,那单薄的身影也不停地挥动着铁锨。脸上满是“迷彩装扮”,如藕般的手臂与污浊的淤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偶尔停下吆喝一声:“同志们,喝水哦!”简单的语言,却有着无尽的关怀。她的几束发丝和着泥水紧贴在脸颊上,与全身上下的的各处泥点子遥相呼应,浑然不觉间,已然成了一幅最美劳动者的画卷。再看看其他同志,个个都在同泥浆暗暗地较量着。
    “ 这个专门提桶的帅哥,快休息一下吧!”陈正伦老师观察到了他身边的帅帅的小伙子,始终跟我们的团队在一起,没有只言片语,而且专干重活、累活,忍不住心疼地招呼着。原来,他是李秀文老师的爱人,秀文老师没在雨城,老公主动顶班出击。看到他刚毅的目光,一言不发地默默付出,所有人又紧了紧手中的工具,继续奋力地抗争着。
    灾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了解教师家中受灾情况,并派出突击队队中身强力壮的年轻教师到教师家中帮忙。损失已然惨重,无法扭转,但同事的关心慰问,救援帮助温暖着受灾教师们的心。
    古广军、刘中景、郭顺跃、陈昱宇、张雷等老师家中也受了灾,但他们坚持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大家劝他们先安顿好家里时,陈昱宇闪动着美目,一擦脸庞的污水,打趣地说:“我家没什么做的了,与大家一起干,踏实!”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应急救援工作中,每一位突击队员都是“最可爱的”的战士,是“最美丽”的英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兄弟姊妹。他们平凡而有伟大,英勇而温暖!用行动默默践行着四小人“博爱”的办学理念,用帮助默默诠释着雨城教育人的守望相助,用关爱默默诉说着同事间的手足情深……
    雨城依旧烟雨迷蒙,依旧轻歌曼舞。只是浪漫中又多了一缕温馨。

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歲月如歌

——教育故事选集——

博 爱  博 学    行 雅  知 雅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