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杂志

电子杂志时尚2022-03-25
906

06

2022.June

colour vision

2022 art 
magazine

Design

设计事觉

ART magazine

特别策划 平面平面 产品物语 建筑城市
三遍访谈 艺术中国

Don't make do with going out on a haze day!

《什么是有诚意的设计》《纽约新设计,户外家居的可能性》

“纽约五人”之一的大师海杜克

T

艺  术  杂  志

art magazine

02

【艺术中国】

《慧眼识珠》

01

【特别策划】【产品物语】【平面平面】【建筑城市】【三边联谈】

Visual design

Don't make do with going out on a haze day!

2022 ART 
magazine

《三宅一生》

1

《范斯沃斯住宅》
《陀螺椅子》
《从Hello Kitty 看角色设计》

《话说高级定制》
《米兰之夜》
《柳宗理的蝴蝶椅》

2

《黑川纪章时代的终结》
《今敏其人》

3

《魔幻底特律》
《心中密室》

4

5

1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1959年开始,三宅一生在东京念大学,学的是绘画,但是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1965年,他到了时装之都巴黎,看来是离他的理想不太远了。在巴黎的时候,他继续求学,并且开始为纪拉罗歇公司服务,1968年和纪梵西一起工作,不久,他又为纽约的高夫莱 比恩工作,这位设计师是优雅派的。
三宅一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显然是东方式的:不紧不慢的步伐,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对时间的把握相当精确,希望成为时间的主人。有教养、有幽默感、实用主义的思维,比如他希望自己设计的服饰轻便,舒适,而不是拘谨地坐在饭桌边吃四人正式晚餐的格调,三宅一生能够极流利地使用英语和法语。他的外表看起来有点像是有钱的埃及富商,肤色沉着,黑色的头发微卷,梳着背头,留小胡子。有司机的银灰色DAIMLER 英国轿车,常出现在日本街头,而塞纳河边,有他白色的船体般的别墅。不过对他来说,享受假期是奢侈的,他更多的时间是以“飞来飞去的设计师”著名的。
直到今天,三宅一生仍是世界时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从活跃于世界各地时装伸展台上的带有明显东方风韵的众多广袖、缚带、软立领的宽松款式中,人们仍能感觉到他的影响。

01

三宅一生

       日本的时装设计在这10年中进入国际平台,出现了好几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时装设计师,包括上面提到过的高田贤三、山本耀司和大约是最重要的三宅一生。特别是三宅,他的知名度在法国甚至还排在圣·洛朗前面,是时装设计界第一个享有这样地位的亚洲设计师。
三宅一生于1938年出生于广岛,父亲是个军人,从小由母亲带大。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母亲受到很重的创伤,4年后去世,三宅也因为原子弹辐射的影响,造成两腿长短不一,走路微跛。
三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但是后来为橱窗中的服装所着迷,从而走上服装设计的道路。三宅进入东京多摩美术学院设计系,学习服装设计。从他设计的第一个系列命名为“物与石之诗”,他的才华已经初露端倪。1964年毕业后,三宅转赴巴黎,次年进入巴黎高级时装培训学校深造。1966年,三宅成为当时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纪·拉罗切的助手;1968年,又转至另一位著名设计师吉旺希麾下。毫无疑问,从巴黎的学校和著名设计师的工作室里,三宅学到了许多高级时装的设计和制作技巧,对巴黎和法国的时装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过,他一直在寻求着一条不同于传统高级时装的道路。
1968年5月,巴黎大学生发生骚动,这一政治事件正如三宅自己后来所说,对他“在时装设计上的想象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他后来的设计方向和道路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他的想法不为当时的巴黎时装界所接受,于是三宅去了美国,在设计师杰弗里·比内手下研究成衣服装设计。1970年,三宅回到日本,在东京开办了“三宅时装设计所”。

斯沃斯住宅是一个独户住宅,原来是为女医生艾迪斯·范斯沃斯(Eddis Farnsworth)设计的,这个住宅设计把密斯 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初期的减少主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建筑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面积为28英尺X 77英尺,内部仅设计了一个小小封闭的服务中心,把浴室、厕所这些设施放在里面,其他地方全部是敞开空洞的,白色钢铁构架,一共用8根钢柱支持整个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外面看建筑时完全可以一览无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范斯沃斯因为不喜欢这个建筑的减少主义倾向而在法院告了密斯,但是这个建筑无疑是密斯的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少就是多”原则体现得极为清晰。这个住宅其实功能并不好,维护费用高昂,因此,也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功能主义,经济考虑)向国际主义风格(讲究少就是多的形式,而无视功能和造价,无视人们的心理需求)的转折点。

这个住宅是有故事的,范斯沃斯与密斯有很密切的关系,当年流言蜚语很多,说他们的关系已经超出一般。两个那么聪明的人,有点关系我看也无可非议。密斯自然喜欢她,要设计一个最好的住宅给她。范斯沃斯住宅那么单纯,那么纯粹,并且是密斯建筑中极少数完全用白色的,我看有爱的因素在那里。住宅通透,毫无私隐可言,周围是树林,我想是密斯设计的考虑,在如此浓密的森林中,用墙、用窗帘把室内与外界隔开,有些罪过感。
建筑完成之后,一片叫好声,唯一不喜欢的却是范斯沃斯自己。她觉得新住宅剥夺了她的个人隐私,好像赤裸裸地暴露在自然中,要求密斯改改,密斯一口回绝,两人因此交恶,最后范斯沃斯把密斯告上了法庭。
这个作品,一定非常伤密斯的心。因为在他来说,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对方却完全不领情。如果从建筑的层面来看,倒是揭示了现代主义与心理舒适感之间的矛盾。

residence

范斯沃斯住宅

       密斯设计的独栋住宅并不多,他多是设计高层建筑,
特别是办公大楼、高层住宅多。在他为数不多的独栋住
宅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范斯沃斯住宅( 1949-1951年)。

2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2

艺  术  杂  志

ART magazine

    我第一次看见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西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这张“纺锤椅”(Spun Seat)是在BBC的一部叫做“非常收藏家”(the Extraordinary Collector)的纪录片里,这个收藏家叫做戈顿.华生(Gordon Watson),他不断收集各种奇特的设计作品,存放在一个码头边的仓库里,然后按照高端客户的需要,搭配卖给他们。这套纪录片有好几集,其中他按照自己揣摩客户口味搭配推销的技术让我很感兴趣,因为在四个高端客户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让他成功的把搭配全部销售出去。因此我感觉他还是比较粗糙的揣摩,而四个客户对产品设计(主要是家具、灯具、室内装饰品三大类)的品位他也没有吃得太准。
     四个客户中,最高端的是英国巨富雅科布.罗斯柴德爵士(Lord Jacob Rothschild),爵爷自己宫殿一样的城堡住宅外的荒原上有一栋好像体育场看台一样的“燧石屋”(the Flint House),里面家具平庸,因此请了戈顿来帮他推荐一些前卫的家具、灯具、饰品。戈顿找来了一车自己收藏的东西,其中他推荐的一个很突出的、用在“燧石居”户外的座椅就是西斯维克的“纺锤椅”,那个椅子好像个放大了的纺锤,只有一个中心轴,坐在上面好像随时要滚动似的。色彩看似是陶瓷,其实是合成材料。65公分高,直径91公分,很大一个“陀螺”、“纺锤”,坐在“纺锤”的圆形顶上,如果你在上面动一动,这个“纺锤”就会滚动,对一般人来说这把椅子

陀螺椅子

需要一种随时随地的平衡调整,有益健康,但对爵爷来说则真是一个考验。我看纪录片里爵爷在上面坐了一下,有点不太放心的样子,毕竟人家都是八十岁的人了,设计座椅达到这样的水平,也让人颇有点吃惊。但是看得出他对这个设计很感兴趣。
我觉得这把椅子有点眼熟,查了一下记录,发现我是在米兰的国际家具展(the 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 in Milan )上见过的,当时展品太多,一眼就溜过了,没有太注意,通过这部纪录片,反而给我很深的印象。其实这把椅子的设计,是一种跨界做法,我自己估计起源在“波普”运动时期的雕饰家奥登堡(Claes Oldenburg , 1929- ),奥登堡的设计套路是把小物件变大,比如几十米高的一把菜刀、一把泥工铲子,一把四十米高的椅子,或者把原来硬的物件变软,比如用牛皮、塑料做军鼓,用塑料做的巨大“汉堡包”,都成为软塌塌的一堆,这是1970年代波普雕塑最重要的对象,但是奥登堡的设计,一律没有实用功能,因为他还是坚守“艺术无用论”的底线,所谓“艺术无用论”,就是说艺术品不能具有实用功能,西奥菲.高提埃(Theophile Gautier, 1811-1867)说“当一个事物变得有用,就不美了”(in general,when a thing becomes useful, it ceases to be beautiful),这条划分艺术和设计的底线被波普艺术家们一直维持到1980年代后期

才被一些前卫的设计师开始突破,使得设计产品同时具有强烈的艺术内涵。托马斯.西斯维克的这把“纺锤椅”就是典型范例。如果熟悉现代艺术史,感觉就是一个实用版的奥登堡雕塑。
   西斯维克大概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了。这个英国人言语不多,轻声软气,身上艺术家气质远远强过企业家气质。稍微留意一下,他的作品倒真是到处可以见到,不过多数人可能没有注意设计师而已。举一个例子:“长得”像一个巨大的、毛茸茸的种子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那个成千上万根纤维管的英国馆,就是他本尊的作品;他游走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有批评家形容他是“魔笛手”(Pied Piper,传说中吹着魔笛把城市的千千万万老鼠引出城、全部走入河中溺毙的神人),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用205根修长的铜管构成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锅”(the Olympic Cauldron )好像一朵燃烧的花一样,给世人极为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个火炬锅设计了。
     他的另外一件著名的作品,也是一个跨越建筑、景观、艺术品的巨作,这是2016年在纽约曼哈顿的“哈德逊院”中的“哈德逊院船”(The Hudson Yards Vessel ),原则上这是一个公共装置,却又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建筑构造,2500步旋转走上去,上面有80个观景平台,四面八方穿越一个倒扣着的“篮子”看四周景观,这个“篮子底座50英尺,顶端则是150英尺,头大脚小,从底下走到顶端,要走1.5公里,也是一个惊人之作。
西斯维克是设计界的今日、明日之星,他的设计从从伦敦到纽约,曼哈顿到硅谷,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也令人啧啧称奇。设计界很多人看好他后来的发展,已经有不少西方评论家称他为21世纪的查尔斯.伊姆斯(21st-century Eames)。
 西斯维克本人却一直很低调,住在小小的家,走路就到自己的设计室,虽然已经闻名遐迩,却依然是个普通的看家男人,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他的祖母是纺织品设计师、母亲是珠宝设计师,有设计的基因。他在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Manchester Polytechnic)读了三个学期设计,就动手给学院设计走廊了。之后径直去了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he Royal College of Art)继续攻读,遇到了第一个贵人:英国大设计家康兰(Sir Terence Orby Conran , 1931-),让西斯维克把毕业设计做到自己家里去,自此一发不可收,18岁出名,佳作接连不断,只是他依然是低声细语讲话,从来不好为人师,谦虚有加,在我们这个“大师”、“大咖”、“牛人”满地走的时代,他倒最为突出。
     我前两天在一个展览上看见了这把“纺锤椅”,坐上去,摇摇晃晃的想了好多关于这个1970年才出生的设计师的设计,颇有感觉,写在这里给大家看看。

02

    日本的玩具公司往往创造出角色,然后通过动漫画来扩大角色的影响力。这和以前谈动漫画的时候,提到从漫画、动画再到玩具的发展是不同的开拓方向。在玩具化的开发方面,日本的三丽鸥公司是非常精彩的一个范例。
三丽鸥(Sanrio)是一家日本公司,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精彩玩具形象“Hello kitty”,就是这家公司设计并衍生生产的,现在形成一个庞大的角色系列。这一点是我们在讨论动漫画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的。
三丽鸥公司是在1960年8月10日由辻信太郎创立,1973年他把公司名称定为三丽鸥株式会社Sanrio。至今社长仍然是辻信太郎。创办人认为人类文明都是从河流开始发源的,例如底格里斯河、尼罗河与黄河,孕育出世界上三个最古老文明。西班牙文中“San”是神圣之意, “Rio ”意指河流。创办人以神圣的河流为名,表达对人类文明的敬意,进而发展出以“社会交流”(social communication)为企业宗旨的三丽鸥公司。

三丽鸥的企业精神是突出他们称之为“Social Communication”的“社会交流”原则。他们对这个口号有自己的解释,三丽鸥认为:人们每天都有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心愿,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 这就是群体、亲友的互相沟通、互相联系的生活氛围。人类无法独自生活在世界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生存,从身边的亲子关系,到兄弟姐妹、朋友、恋人、同事,更可以扩展到世界上的其它人们。经由信赖、尊敬与爱,人们互相了解并发展友情。要如何表现我们的心意呢?他们因此介入了自己的产品设计的原则:透过三丽鸥的礼物与卡片,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任何时候,都有可以分享悲伤或快乐的朋友,即使是一个人也不感到寂寞。因此,他们说三丽鸥就是一个连结心与心的事业。
三丽鸥公司自1960年创立以来 , 一直以 “交流”作为事业推进之宗旨,他们设计的造型角色,已超越了单纯的设计本身的价值,更具有“传递心意、培养友情 ”的重要任务。
三丽鸥提倡“社会交流”,也就是在特别的季节、节日,透过精小的、不会让收受者觉得有负担的礼品来表情意,建立维系彼此的友谊。

在日本,Hello Kitty 至少出演了一部自己的动画剧集。 "Hello Kitty的天堂"在1993年和1994年放送16集。它于2002年11月第一次发表了英文版。
从2004年开始这只小猫同样出现在了万事达卡的表面. 这种卡可能是为了教育年轻的女孩如何消费。这是第一款针对年轻女孩推出的信用卡。
Hello Kitty被给予了英国血统因为当时英国文化很受日本女孩欢迎。Kitty的名字来源于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所著爱丽丝镜中奇遇一书中爱丽丝养的一只猫。1999年被创造出的Kitty的男友Dear Daniel,其灵感来源于1971年比吉斯参与歌曲创作并由马克·莱斯特出演Daniel的一部电影Melody 。
Hello Kitty的虚构世界包括一大堆朋友和家庭成员。从2004年开始,她还有了一个她自己称为Charmmy Kitty的宠物波斯猫和一只叫作Sugar的宠物仓鼠。 Charmmy很像Hello Kitty但是相比之下更像猫。
Hello Kitty一开始就被带到了美国市场,并且从1983年开始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美国儿童大使。她真正开始走红是在1990年代后期。现在在任何一家美国百货商店都可以见到有Hello Kitty字样的商品。Hello Kitty曾经在连锁零售市场的广告活动中登场。很多美国名人都对她的走红做出贡献: 

从Hello Kitty 看角色设计

2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玛丽亚·凯利、卡梅隆·迪亚兹、海蒂·克鲁姆、斯蒂芬·泰勒、 卡门·伊莱特拉、曼迪·摩尔以及尼基·希尔顿都曾支持Hello Kitty产品。歌手丽莎·勒布是个狂热爱好者,她甚至曾专门为Hello Kitty出过一盘专辑,叫做Hello Lisa。
而三丽鸥公司亦与台湾的长荣航空公司合作,自2005年10月20日开始,推出首架以Hello Kitty家族为主题的彩绘客机,并命名为Kitty Jet。将Hello Kitty的品牌结盟到航空业界。Kitty Jet首航长荣航空台北-福冈的航班。Hello Kitty Jet内的航班专属产品,由三丽鸥公司独家授权推出。计有机上用品:包括机场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后取得的登机证、行李辨识条;而机舱内的侍应品、主题餐点,通通印上了Hello Kitty图像,就连空服员也穿起梦幻的粉红Kitty围裙及发饰,特别准备的餐点也都特别作成可爱无比的Hello Kitty造型,还有机上独卖的典藏限量免税精品等,都是别出心裁。直至2007年底为止,Kitty Jet服务往来台北与多个日本城市如福冈、名古屋、东京、大阪及仙台。另外,长荣航空公司亦瞄准香港人对Hello Kitty的热爱,在2007年7月1日起,安排第二架Hello Kitty彩绘机服务往来台北与香港的航班,并自同年8月27日起,将Hello Kitty Jet往返台北与香港的班次由每周三班增至五班。 2008年10月21日,授权合约到期,停止飞行。 Hello Kitty也为7-eleven带来商机。7-eleven近年来陆续推出买满77元送Hello Kitty磁铁、别针、公仔,除了带来人气和话题之外,也刺激了买气。

3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针对的就是中产阶级市场,我们说的时装,其实多属于这个层面,再下层就是“garment”,是日常用的成衣。因此,要说高级定制,是顶尖的一点点市场,顾客也是非常小的一个群体,如果扩散到中产阶级,就不算高级定制范围,而属于“prêt-à-porter”水平了。
现代服装设计的形成是19、20世纪之交,法文称为“haute couture”的女装。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这个世纪之交的大型国际博览会琳琅满目,为了展出为典雅和华贵的女装和男装,博览会在当时特别设立了一个展厅,称为“典雅厅”(the Pavilion of Elegance),专门展出服装,这个厅内展出的的众多服装之中,其中以两个专门设计“高等服装”的设计师捷克·杜塞(Jacques Doucet)和查尔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作品最吸引人的注意。他们的服装具有比较突出的变化,虽然还是采用传统的紧身胸衣为形式的核心,但是形式变化多样,并且细节装饰也很独到,与人们眼熟能详的S形服装大相径庭。虽然喜欢的人多,但是因为高级定制,实在难以普及。日后出现的一系列时装设计师,其实做的工作是把顶尖的时装逐步扩散到中产阶级的市场,并且用的是奢侈品的品牌策略,有些鱼目混杂的做法。
 直到19世纪末为止,在西方的高级住

03

话说高级定制

    在经济快速成长中富裕起来的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归属的阶层,随处可见的土豪们,多半以为自己属于高尚阶层,是因为贵族、精英在百年革命中已经被消灭了,现在冒出的新富,自然以为自己可以成为精英,但是除了从收入上说可以这么跨越之外,无论从消费品味,还是文化内涵来说,土豪还是土豪,很难鱼目混杂的。广东人说“穿起龙袍不像太子”,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在这个背景之下,有许多误区,比如我们现在混沌混沌的叫“时尚”(fashion),其实是给中产阶级的泛奢侈消费内容,真正高阶层的需求不是时尚,而是定制。最早出于服装、室内、家具、建筑、汽车。所谓按照单一顾客需求量身定做、量身打造,都属于高级定制,并不多见。之所以罕见,不仅仅是因为消费层面——高收入,高品味,还在于服务于这个需求的设计师也需要特别的精英,而目前这两个

层面都并存的情况确实不多见。使得高级定制往往是传说而已,真正见得到的,多半是平庸、艳俗、张扬、浅薄的设计。
且拿时装来说。 现代意义的“时装”这个术语,是英文的“fashion”,与法文称为时髦服装、高等服装的“haute couture”中的“couture”并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时尚市场,其实有三个层面,最高层的叫做“haute couture”,所谓的“haute”,等于英语的“hight”,而“couture”现在说法泛指女装,其实早年是设计剪裁的意思,加起来就是高级定制的时装。这个市场非常小,1980年代全世界顾客大概是4000几个,现在据说就2000人,给这么小一群人设计、制作服装,自然是高级定制的范围了。第二个层面,叫做“ready to wear”,原来出自法文的“prêt-à-porter”,是指的用高级定制设计的特点,制作有小批量的时尚服装,针对的就是中产阶级市场,我们说的时装,其实多属于这个层面,再下层就是“g

3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03

   宅建筑设计、这些住宅室内设计、这些住宅用的家具设计都基本属于类似高级服装这个范畴,是高级定制类型的。美国现代建筑大师佛兰克.莱特(Frank Llyod Wright)设计的住宅都是给特别富有的客户量身定做的,著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Mill Run, Pennsylvania ,1937)),是给美国百货公司巨头霍夫曼(Edgar Kaufmann Sr.)设计的,那栋别墅在一个瀑布旁边,霍夫曼希望能够亲水,因此莱特给他把别墅设计在瀑布之上,瀑布从底层穿越一泻而下。这个设计,具有唯一性,到现在也没有看见有什么人可以做第二栋流水别墅的。而这个住宅的室内设计也由莱特亲自设计,包括灯具、全部家具,甚至地毯。推而广之,莱特的绝大部分住宅建筑,都属于定制范畴,比如罗比住宅(the Frederick C. Robie House ,Chicago, 1908-09)、马丁住宅(Darwin D. Martin House, Buffalo, New York, 1903–1905)、斯托克曼住宅(Dr. G.C. Stockman House, Mason City, Iowa, 1908)、约翰逊住宅(Herbert F. Johnson Residence , Wind Point, Wisconsin, 1937)、好莱坞住宅(Hollyhock House, Los Angeles, 1919–1921)等等。
   因为定制,就可以有很强烈的非主流特点,高级定制的一个要素就是不要和潮流一样,如果潮流,就是中产阶级的品味,而高级定制的服务对象并不希望自己属于这个阶层。1905年,美国设计师格林兄弟(Greene and Greene ,两兄弟是查尔斯.格林Charles Sumner Greene和弟弟亨利.格林Henry Mather Greene )在帕萨迪纳给根宝家族设计一栋住宅,

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根宝住宅(the Gamble House ,Pasadena,1908)。客户定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他们用木结构设计成一栋具有强烈日本传统建筑的现代住宅,内部家具兼而有日本、中国明代家具的特点,有融合了欧洲“工艺美术”运动若干动机,自从建成,就具有博物馆的地位,如果不是定制,是没有可能有如此高的经典地位的。早年的汽车,也具有这样定制的特点,因为主要根据客户要求设计车厢、室内、车型,因而当时不叫做汽车设计师,而叫做“车厢设计师”(coachbuilder),马谢.普度(Marcel Pourtout)在1935年设计的的敞篷车兰西亚(Lancia Belna Cabriolet)、亨利.查普龙(Henri Chapron )设计的雪铁龙DS(Citroen DS Decapotable),还有德国大众汽车的赫穆特敞篷车(VW Hebmüller-Cabriolet)都从来不见于市场销售,因为他们都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的,都是高级定制的典范。
20世纪出现的现代建筑,带来了批量化生产的多层、高层住宅,标准化程度高,但是依然有很多有要求的客户需要定制设计室内。遍走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城,高层住宅比比皆是,如果有机会进去看看,则每套都是专门找高手设计的,之间的精品比比皆是。多年前我曾经去那里参加亚洲协会的一个酒会,受邀参观了几个收藏家的住宅,设计之精美,收藏之丰富,颇为震惊。当你走进一个高层建筑的住宅单位,看见到处摆放的都是明代青花瓷器的时候,巨大的青花瓶里面插着盛开的牡丹花的时候,的确颇有些迷惑的感觉。

    上一次来米兰是因为要去法国南部的山区搜集资料,写一本有关格拉斯小镇的书,从巴黎坐飞机来的,在米兰机场租车,住了几天,之后去了科莫,去了瑞士的卢加诺,再南行去热那亚,转到尼斯。大约自己从事设计工作,喜欢意大利的艺术和设计,因此也喜欢这个国家。意大利是一个很迷人的国家,有人说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好像意大利粉像中国的面条,匹萨饼像烧饼,意大利人喜欢说话、嗓门大,国人一样。经常遗憾自己不会意大利语,而意大利人讲英语的人也不多,如果能够和当地人交流有多好啊!
在外国旅行,见到一群外国人,常喜欢猜测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有些国家的人很容易辨认,比如日本人,和他们邻近的韩国人完全不同,在外面总是很安静、规矩,衣服也穿得得体;美国人也是容易辨认的,好像一群大孩子一样,好动、好说、大大咧咧的。有时候想认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就会问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基本就会直接告诉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唯有意大利人,多半不讲意大利,而是讲他们的家乡,比如说自己是“威尼斯人”,或者来自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都灵。这种对国家认同不太在意,更加注重家乡的答案实在很有意大利特色。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种族,而是很多由地方形成的种族合并起来的,因而国家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乡。而米兰人是意大利最骄傲的人,因为米兰是意大利现代设计摇篮,也是现代设计的中心,前年我在武汉参加过一个会议,安排我和米兰市的市长对话,他对于米兰的那种热爱、骄傲、自豪溢于言表,让我这个广州人感觉到很有些落魄。
去米兰看什么呢?有些人说米兰大教堂,有些人说看时尚街,对于我来说,来米兰就是感受设计文化。那里的设计事务所多,设计师也多,设计展也多,加上米兰三年展这种举世闻名的重大活动,来米兰的感受和其他意大利的城市是不同的。

Milan

米兰之夜

3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米兰大教堂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很多,我们见过英国诗人皮尔斯.雪莱( Perce Bysshe Shelley)就喜欢在教堂里面读小说、诗歌,他喜欢教堂顶部的阿尔卑斯山景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Mark Twain)在1867年访问米兰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个教堂,他在自己的小说《傻子出国记》(Innocents Abroad ,又叫做“一个香客的旅行”,The New Pilgrims' Progress )的十八章就是写米兰大教堂的,他在文章里说:“何其壮观!宏大、庄严、宽敞!而有精细、空灵、典雅!凝重体量的世界,又好像冰雪作品,会在热息之间融化!中间五扇大门环绕以满布花草鸟兽浮雕的层层立柱,全部用大理石雕琢而成,栩栩如生。众多形象、设计复杂,细细品赏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立面到处尽是壁龛、尖柱,从顶到基座,到处是大理石的雕像,每个雕塑都是独立的艺术品,……那高耸的大教堂屋顶上的螺旋状尖塔连绵起伏、层层迭起,直冲云霄……有人说米兰大教堂是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第二大教堂,我难以理解作为人手制作的奇迹为何它会名列第二。”
那天夜晚,我一个人站在教堂下面,摸摸建筑的基座,那大理石有一种好像牛油一样润滑、甚至有点温暖的手感,很容易和那些冰冷的花岗岩、粗糙的砂岩的手感区别出来。这样就知道为什么大理石在建筑中,在设计中有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了。

      日本战后出产的一把很特殊的凳子,叫做“蝴蝶凳”,英语翻译为butterfly stool,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反向而对称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处在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这种造型很像是一只蝴蝶的正在扇动的一对翅膀,这张凳子因而就取名叫蝴蝶凳了。1957年蝴蝶凳在米兰设计三年大赛上获得著名的“金罗盘”奖(compaso d’Oro),是日本工业产品设计最早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这个凳子的造型,敏感的人可以感觉到来自日本传统建筑的构造,从早期“神道教”的拱门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渊源,把传统和现代化的技术结合得如此精妙,实在令人叹服。柳宗理的作品很多,比如他在1957年米兰设计大展中展出的白瓷茶壶、不锈钢水壶,或者很现代的电唱机、缝纫机,到汽车设计,所有的设计,都体现了融合日本传统手工艺的特征。他擅长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作为手段,创造出具有日本感觉、日本风格的现代产品来,因此被国际设计界普遍视为日本工业产品设计的开创人之一。日本的现代设计严格来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真正开始的,战前虽然有少数人在做探索,但是总体来看,成为规模,成为行业,是在战后。从那时开始到现在,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已经成为世界设计重镇,日本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论是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或是时装设计、建筑设计,一直到动漫画、电玩设计,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近,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连续举办日本设计大师的个展,就是为了让人们有机会回顾一下过去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设计走过的历程。

柳宗理的蝴蝶凳

2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柳宗理——生活中的设计展”是2007年1月份在东京现代艺术馆二楼第四号展馆开幕的,展出了这位大师多少年来设计的各种产品,从蝴蝶凳,到白瓷茶壶,到最早在日本第一届工业设计展览上展出的电唱机(1952年),家具、缝纫机、汽车、和建筑物(例如行人过街天桥)等。给观众一个全面了解柳宗理及其设计的机会。展期中还有几场专题讲座,分别请了日本传统工艺的研究人员诸山正则、木田拓也、著名工业设计家深泽直人和烹饪设计家(日本叫做料理设计师)掘井和子来主讲有关柳宗理设计的主题。因为美国这边正在上课,走不开,我没有能够去现场参观和听课,很有点可惜。后来有日本学生给我带来了展览的资料和相关书籍,看到在他的设计中,生活、美学,结合得如此和谐,传统、现代,衔接得天衣无缝,毫无突兀的感觉。这一点,我们中国的设计师还在努力探索之中。而在日本,那么多年以前就已经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地步。柳宗理的设计,对年轻得中国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有机会去日本,应该好好去看看的。日本现代设计比中国起步早,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少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可惜现在我们年轻的设计师中,知道柳宗理的恐怕已不太多了。
蝴蝶凳迄今依然是很让我心仪的一个设计,那么简单,那么复杂,那么出世,又那么情色浓郁,一把简单的小凳子,能够做出这么复杂的感觉来,真是内功了得啊!

4

艺  术  杂  志

art magazine

黑川纪章时代的终结

   享誉国际的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2007年10月12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的设计融合传统建筑风格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哲学,在建筑史上与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现代建筑界三杰。
  我看了新闻之后有点吃惊,因为去年还在河南郑州见过他,虽然觉得他比前两年看老了许多,但精神还是很好的。在郑州他有一个很庞大的规划和设计项目,设计了几乎是另外一个郑州,叫做“郑东新城”,并且还在内中为建业集团设计了一个大概100亩左右的住宅区,叫做“联盟新城”一期。我是建业的设计顾问,因此从开始规划就涉及这些项目,对他的认识比较多。
根据黑川住入治疗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说,黑川是在十日因消化器官衰竭住院,两天就去世了,原因现在没有说,坊间说是肝衰竭。当日见到他的时候,看见他那么精神霍霍,总想他能够活到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的96岁那个年纪,突然说故世了,心中戚戚,几天都若有所思,故人已去,留下很多遗憾。我12月份还要去建业讨论那个项目的事情,还要见一直以来在郑州陪伴他、替他做翻译的梁旭东,突然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建筑家,对日本、对世界的建筑界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说起我第一次接触黑川的项目,起码可以上溯到10多年前,那是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机场,是他设计的。候机的时候,细细的看,有喜欢的地方,也有不喜欢的地方,后来写到我的《马来西亚建筑史》那本书里面去了。但是真正和他相关的事情,真正和他做的项目交叉在一起的事情,还是郑东新城中的“联盟新城”.
好象是4年以前,一个很冷的冬天,我在北京东四十二条中国青年出版社和总编在谈我的几本书的出版细节。那天天气非常非常的阴沉,本来说好了要和他们吃晚饭的,但是临时接到万科董事长王石秘书打来的电话,说王石和河南的一个很大的房地产公司建业集团的老总胡葆森在北京的国贸中心等我,要我过去聊聊。

4

艺  术  杂  志

art magazine

2022 ART 
magazine

    近在美国上映一部日本动画家今敏的新作,叫做《红辣椒》,英文名称是“Poprika” ,我是在上“娱乐设计”这门课的时候,学生在下面告诉我这部电影出来了,并且放映的电影院不多,叫我去看看,他们都很喜欢。我第二个星期六就去了,虽然对故事不是那么熟悉,但对他手绘漫画的风格、角色的设计、氛围的渲染都很喜欢,是今年看到的最具有特色动画作品之一。它和美国皮克斯工作室和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小鼠大厨》是差不多同时上映的,因此这个夏天很开心啊!日本的动漫画,如果从手冢治虫(1928年出生)算起,到宫崎骏(1941年出生),是第二代,到大友克洋(1954年出生),是整整三代人。而今敏是在1963年出生的,是第四代的领军人物。

从这四代人的创作来看,一点衰退的迹象都没有。这么简单的动画,几条线,几个色面,他们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强,文化产业、动漫产业能够做到如此水平,除了美国之外,大概全世界也难找到其他国家可以匹敌的。
今敏的名字读做“Kon Satoshi”,出生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在动画公司Madhouse做设计,因此到2007年为止,他所有监督的作品都是由Madhouse所制作。他的作品特征在于个性鲜明,并且很亲和、人物和我们周边的人很接近,很重视角色精神层面的探讨和描写、加上突出时空差落、梦境和现实之间用很含糊暧昧的方法设计,作品很独特。从艺术角度来看,今敏的风格非常独特,不过故事题材、脚本的编辑都明显地走小众方向,并不刻意追求普及,因此他在评论界的知名度要比在普通观众中高得多。

他所选择的题材也缺少宫崎骏作品那样的大众性,在市场表现上也常常无法与其它的主流动画相抗衡。这次《红辣椒》在美国上映,洛杉矶这么大一个地方,只有几家电影院放映,去看的都是喜欢动画的、从事设计的人,或者文化人,普通观众不多。我自己倒很喜欢这样的动画,看他的作品是一种欣赏历程,而不是简单的娱乐,动画做到这个地步,也就不得了的优秀了。
从今敏的成功和发展,我们也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动漫画的发展,不但需要天才,也需要代代传承的实力,一个成熟的氛围,一片娱乐文化的沃土。

今敏其人

魔幻底特律

         是看见“底特律”这个名字,我脑海中总是闪过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闪闪发亮、超现实主义的北美汽车大展,荒芜一人、破败不堪的末日城市中心。对很多人来说,这两个形象可能是前后关系,今日繁华的大都会,有一天会变成废墟。李德利·司各特(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中的洛杉矶,约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的《遗落战境》(Oblivion)中的纽约,而底特律的这两个场景则是真实同时存在的,颇为魔幻。在我一生中走过的这么多城市中间,底特律可能是最具有这种断层、跨代共存特点的地方,繁荣和破产并存,过去和今日共存,今日与未来共存。如果简单的说底特律就是一个凋敝之地,我感觉过于简单粗糙,这个城市实在是独无仅有的。
这里是美国 “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总部所在地。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业的繁荣造就了底特律,1950年代,底特律人口180万,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随着汽车业在衰退,底特律也逐步衰败,汽车厂相继关闭,失业人口剧增,大量人口逃离底特律。留下一座废城。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两个场景的并存是在2007年,和底特律汽车大展有关。米其林公司(Michelin)在汽车大展上举办一个旨在推动青年参与概念汽车设计的比赛,那一年请我去担任评委。从洛杉矶飞去,到底特律机场已经感觉有点魔幻,是因为机场里面有一个给伊斯兰教徒做祷告的清真祈祷馆,要知道这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全国还处在对恐怖袭击的恐惧中,突然看见好多阿拉伯人在那里面跪拜,颇为惊异。出得机场,外面有汽车大展接待人员接机,豪华大车,一路无碍,走机场高速,入到底特律市中心,灯光阑珊,入住旅馆,忽见是一座好像好莱坞电影中1930年豪华酒店,叫做“底特律运动员俱乐部”(the Detroit Athletic Club,一般叫做the DAC) ,外部是新古典主义的堡垒,内部则是金碧辉煌,一股昔日辉煌的场景,据说整个酒店在1999年重新装修了一次,整旧如旧,又是一个诧异。

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两个
场景的并存是在2007年
,和底特律汽车大展有
关。米其林公司(Mich
elin)在汽车大展上举办
一个旨在推动青年参与
概念汽车设计的比赛,
那一年请我去担任评委
。从洛杉矶飞去,到底
特律机场已经感觉有点
魔幻,是因为机场里面
有一个给伊斯兰教徒做
祷告的清真祈祷馆,要知道这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全国还处在对恐怖袭击的恐惧中,突然看见好多阿拉伯人在那里面跪拜,颇为惊异。出得机场,外面有汽车大展接待人员接机,豪华大车,一路无碍,走机场高速,入到底特律市中心,灯光阑珊,入住旅馆,忽见是一座好像好莱坞电影中1930年豪华酒店,叫做“底特律运动员俱乐部”(the Detroit Athletic Club,一般叫做the DAC) ,外部是新古典主义的堡垒,内部则是金碧辉煌,一股昔日辉煌的场景,据说整个酒店在1999年重新装修了一次,整旧如旧,又是一个诧异。
   第二天早上,我醒得很早,那是圣诞节之后的一个星期一,非常寒冷,透过窗户看看外面昔日的底特律市中心,高大的新古典建筑林立,有歌剧院、百货公司大楼,高架捷运铁路,却空无一人。我心中有些揣揣,觉得自从到了底特律都好像在梦中一样,为了证实自己的确不在梦里,穿上大衣走出酒店。却真是走进了梦幻之中了。
   

5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5

艺  术  杂  志

ARTmagazine

       建筑里面偷偷的建构一个外人不知的小房间,就是密室。宗教性质的密室多见,大凡教堂、庙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类密室。欧洲的皇室也在城堡皇宫中建造密室,有些是用来私藏珍宝,有些是用来密谋,有些更加是为了收藏情人用的,豪强们的密室则多半是用来收藏钱财。前几年,西安的法门寺倒坍,地下发现一个密室,考古的人打开一看,是唐代历代皇帝供奉佛祖舍利的密室,金银财宝无计其数,那个密室给封闭了一千多年,居然没有被人发现过,是考古上的重大事件了。其实,我们在童年的时候都曾经有过密室的幻想。我小时候是在一个音乐学院的大院里度过的,那时候学院中间有个很大的废弃的寺庙,据说是清代的考试的贡院遗留,里面堆满了搬运钢琴留下来的木箱。我们每天放学一群人就去搬那些木箱,最后做成一个要通过好多秘密通道

才能进入的密室。从家里偷了蜡烛,晚上几个孩子带着手电筒跑进去,点上蜡烛讲鬼故事,把自己吓的半死。后来被大人发现了,说:你们不怕死啊!万一着火看你们怎么跑出来,把木箱全搬走了。密室没有了,好沮丧,这么多年了,我心里却一直在想有个密室。虽然是大人了,人的密室情结总是有的。
前年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动画公司皮克斯工作室有事,他们的总裁约翰.莱塞斯特带我参观几个老总的办公室,突然告诉我:他们在办公室的楼层夹板里都有密室,其中一个居然让我们去看了他的夹层密室。在地板上开的洞,钻进去不容易,里面好像个奇异世界,各种玩具,有酒有吃的,公司的那只黑猩猩好像来过好多次了,熟悉得很的翻箱倒柜找花生吃。大家坐在里面,好像回到了童年,莱塞斯特说这是最能够启发动画人员灵感的地方,因此虽然知道,公司从来不阻止员工

在夹层里自己偷偷建密室的。 这可是我看到的最现代的密室了。
真正神秘的密室,我基本都是在欧洲看到的。感觉上,好像打开了任意让人们参观的密室索然无味,倒是有些传说密室,但还没有发现的使我特别有向往感。比如苏格兰的罗斯林教堂的密室,传说那么多,走在那个大教堂里却没有人告诉你它可能在哪里,扑朔迷离。那个教堂又称作"密码大教堂",在苏格兰爱丁堡市以南的七英里处的罗斯林镇。该教堂是圣殿骑士于1446年建造的,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本来几乎无人知晓,然而,自2003年《达·芬奇密码》一书出版后,一向冷清的教堂突然变得热闹起来。2005年仅前10个月游客人数就超过10万。密室的传说沸沸扬扬,据说当圣殿骑士们中世纪在欧洲四处建立大教堂时,曾将石工雕匠招纳入圣殿骑士教团的,就是要用这些外面的专家来建造密室。

建造教堂的时候根本没用本地工匠,而是从欧洲招雇这些前圣殿骑士教团的石匠。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说罗斯林教堂的绰称是“密码大教堂”。这绰称表露,罗斯林教堂隐藏着某种远超其他基督教设施所有的信息。这座哥特式教堂虽然长仅21米,宽不到11米,教堂内的墙壁和天顶上,布满了共济会、圣殿骑士、犹太教和基督教式的雕绘符号,加上几处伊斯兰母题创作。虽然数量丰富的雕塑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却各有其理,并与旁边的符形紧密相关。有关罗斯林教堂最为扣人心弦的传奇,讲述的是隐匿在那里的某桩宝藏。探索者们发现了一座纵深和高度都与教堂等同的地下密室,但眼下的通道只有一条非常古旧的楼梯,其中却填满了细沙。威廉·圣卡莱尔(尊号“端庄者”)从圣地带回来了“圣物”或叫“血刑架”——号称是真正十字形架的一个部分,并浸透过耶稣的鲜血。“圣血十字架教堂修道院”就是遵循这件遗物

命名的。公元843年,肯尼斯一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国。他把“命运之石”带到都城斯昆,由此成为加冕圣坛。1296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将此石移置威斯敏斯特教堂。700年后,英国首相梅杰宣布将它还回苏格兰。它是圣经中天梯边的雅各在睡梦中所枕的石块;在苏格兰王室加冕礼所用宝物中当属最为珍贵的两件。16世纪宗教大改革期间,威廉·辛克莱勋爵收存了许多苏格兰王室的宝物,而人们相信他把东西藏进了罗斯林教堂。果真如此,它们今天就极有可能还在地下密室中。此外,圣殿骑士们在天主教廷搜审期间从法国运到苏格兰的宝物中,有些据信也藏在这座密室之内。它里面还可能存有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萨道克祭司们撰抄的经卷。按推想罗斯林教堂应为我们展现的所有宝物中,这或许是最为珍贵的一件。它可能也是威廉·辛克莱勋爵所撰铭文的隐喻之物——那段铭文用拉丁语镌刻

在“学徒之柱”旁边的一根楣石上。这个教堂是最让我想找密室的一个,其实,这种心态不仅仅在我,在所有来参观的人中间都存在的,在小小的教堂里看那些古怪的符号、听各种神奇的传说,有谁能够忍住不打听密室呢?
“密室”这个术语被公开使用,是和精神学界最早用来分析梦有关的。我们看荣格、佛洛依德的著作,都有梦的解析,也都是在精神分析的密室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分析流派对梦的解释任有所不同。伴随着精神分析这一密室的逐渐公开,有关梦的解析的报告越来越多。不仅梦的解析,甚至所做的梦的内容也往往因为所属流派的不同以及其人的性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荣格派的人梦荣格式的梦;弗洛伊德派的人梦弗洛伊德式的梦。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精神上的“密室”,因此才有各种不同的梦。心里深层的东西,在封闭中积淀,导致心理差异,密室理论可见重要。在夹层里自己偷偷建密室的。

这可是我看到的最现代的密室了。
真正神秘的密室,我基本都是在欧洲看到的。感觉上,好像打开了任意让人们参观的密室索然无味,倒是有些传说密室,但还没有发现的使我特别有向往感。比如苏格兰的罗斯林教堂的密室,传说那么多,走在那个大教堂里却没有人告诉你它可能在哪里,扑朔迷离。那个教堂又称作"密码大教堂",在苏格兰爱丁堡市以南的七英里处的罗斯林镇。该教堂是圣殿骑士于1446年建造的,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本来几乎无人知晓,然而,自2003年《达·芬奇密码》一书出版后,一向冷清的教堂突然变得热闹起来。2005年仅前10个月游客人数就超过10万。密室的传说沸沸扬扬,据说当圣殿骑士们中世纪在欧洲四处建立大教堂时,曾将石工雕匠招纳入圣殿骑士教团的,就是要用这些外面的专家来建造密室。建造教堂的时候根本没用本地工匠,而是从欧洲招

雇这些前圣殿骑士教团的石匠。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说罗斯林教堂的绰称是“密码大教堂”。这绰称表露,罗斯林教堂隐藏着某种远超其他基督教设施所有的信息。这座哥特式教堂虽然长仅21米,宽不到11米,教堂内的墙壁和天顶上,布满了共济会、圣殿骑士、犹太教和基督教式的雕绘符号,加上几处伊斯兰母题创作。虽然数量丰富的雕塑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却各有其理,并与旁边的符形紧密相关。有关罗斯林教堂最为扣人心弦的传奇,讲述的是隐匿在那里的某桩宝藏。探索者们发现了一座纵深和高度都与教堂等同的地下密室,但眼下的通道只有一条非常古旧的楼梯,其中却填满了细沙。威廉·圣卡莱尔(尊号“端庄者”)从圣地带回来了“圣物”或叫“血刑架”——号称是真正十字形架的一个部分,并浸透过耶稣的鲜血。“圣血十字架教堂修道院”就是遵循这件遗物命名的。公元843年,肯尼斯一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年,肯尼斯一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国。他把“命运之石”带到都城斯昆,由此成为加冕圣坛,肯尼斯一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国,肯尼斯一

世统合皮科特和斯哥特人,建立苏格兰国。他把“命运之石”带到都城斯昆,由此成为加冕圣坛。1296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将此石移置威斯敏斯特教堂。700年后,英国首相梅杰宣布将它还回苏格兰。它是圣经中天梯边的雅各在睡梦中所枕的石块;在苏格兰王室加冕礼所用宝物中当属最为珍贵的两件。16世纪宗教大改革期间,威廉·辛克莱勋爵收存了许多苏格兰王室的宝物,而人们相信他把东西藏进了罗斯林教堂。果真如此,它们今天就极有可能还在地下密室中。此外,圣殿骑士们在天主教廷搜审期间从法国运到苏格兰的宝物中,有些据信也藏在这座密室之内。它里面还可能存有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萨道克祭司们撰抄的经卷。按推想罗斯林教堂应为我们展现的所有宝物中,这或许是最为珍贵的一件。它可能也是威廉·辛克莱勋爵所撰铭文的隐喻之物——那段铭文用拉丁“密室”这个术语被公开使用,是和精神学界最早用来分析梦有关的。我们看荣格、佛洛依德的著作,都有梦的解析,也都是在精神分析的密室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分析流派对梦的解释任有所不同。伴随着精神分析梦

有关的。我们看荣格、佛洛依德的著作,都有梦的解析,也都是在精神分析的密室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分析流派对梦的解释任有所不同。伴随着精神分析这一密室的逐渐公开,有关梦的解析的报告越来越多。不仅梦的解析,甚至所做的梦的内容也往往因为所属流派的不同以及其人的性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荣格派的人梦荣格式的梦;弗洛伊德派的人梦弗洛伊德式的梦。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精神上的“密室”,因此才有各种不同的梦。心里深层的东西,在封闭中积淀,导致心理差异,密室理论可见重要。我在欧洲那些有神秘密室的教堂里面走来走去,总看到好多符号,我自己不是符号学方面的专家,无法辨识,但是却也总是兴趣很大。符号总是要指示什么才存在,没有所指的符号就是没有意义的符号,密室是躲藏的,做密室的人还是留下指示,给他们认为有权的人去密室的人一个指引,历史长了人一个指引,历史长了,符号的意义开始淡漠,现代人看不懂古代符号的所指,才有对密室符号破译的锲而不舍的代代努力啊。符号学家皮尔斯说标识是代表某种物体或可识对象的(能指)特征符

号。一旦能指不复存在,标识将丧失其符号性,特征便随于物体或对象,另外一个专家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 我们知道,符号越相象或越接近对象就易于识别,凡是越抽象的或民族文化性的符号识别也就越难。譬如说,欧洲人常在杯子上缠绕蛇来代指医药,东方人难知其意。那些全世界能通用的,最好用相象或越接近对象的共识性符号。如果是文化类型,要根据能指或受指的思维去做。如果二者都无法,就必需使用强制性的规约符号。不过做设计也不需如此严格,用得巧妙是很需要灵感的,了解得越多产孤独的个体想出来的,因此,纵然我反复考察,反复思考,几乎可以说从来不得要领。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总是在那些教堂里面找标识密室的可能符号,从来都一无所获,但是找密室的过程,从我童年的密室情结来说,则是一个很恒久的努力。

ATR

ART magazine

Don't make do with going out on a haze day!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