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榜样引领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05
220

榜样引领

2024

08

体验与文化管理中心主办

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百年大学

2023-2024学年榜样引领汇编

01

个人杰出榜样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06
春暖令花盛开,花亦点缀春天新起点 —————————————10
探索土家医药价值 展示高水平科研能力  ——————————14
倾付满腔热忱,播撒青春火种   ——————————————18
用赤诚温暖人心,用责任担起使命    ———————————22
后勤不后站,实干保一线  ——————————————————26
足尖起落,引领学生探索舞蹈艺术之美  ————————————28
“寓”见奋战一线的他  ——————————————————32
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36
我不苦一点,苦的就是学生  ————————————————40
接纳、坚持、改进,用心书写课程建设的不凡成果  ——————44
用好思政的“盐”,讲好真理的“味  ————————————48
过关斩将 终将抵达“精彩课堂” —————————————52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56
让思政从“枯燥乏味”到“津津有味”  ———————————60
蜕变自我,成就卓越  ——————————————————64
课程创新促发展,艺术赋能助振兴   ———————————68

目录

02

精彩课堂榜样

接纳、坚持、改进,用心书写课程建设的不凡成果  ——————44
用好思政的“盐”,讲好真理的“味  ————————————48
过关斩将 终将抵达“精彩课堂” —————————————52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56
让思政从“枯燥乏味”到“津津有味”  ———————————60
蜕变自我,成就卓越  ——————————————————64
课程创新促发展,艺术赋能助振兴   ———————————68

2024年

03

杰出贡献者

04

学科带头人

05

最佳新人

06

杰出贡献者图鉴

我是教务服务工作的一块“砖” —————————————72
青衿之志,且待芳华  —————————————————76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80

不畏难关,敢攻高山  ——————————————————86
 

学生处新星飞速成长记  —————————————————92
 

杰出贡献者图鉴   ———————————————————96

榜样引领

2024

前言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有一种力量,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如同夜空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2023—2024学年,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卓尔不群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榜样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汲取榜样的力量,书写奋斗的青春。

榜样引领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王信子,女,土家族,湖北宣恩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目前就任于湖北恩施学院校长办公室,主要负责督办、办文办会等工作。在2021-2022学年工作中被评选为“杰出贡献者”,荣获“服务标兵奖”,年终绩效考核为“绩优”;在2021-2022学年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学校二十周年校庆工作中,评选为“贡献个人奖”;2023年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王信子来学校之前在银行工作,刚刚踏入社会的她有一股子冲劲,只要任务安排给她,她从不推脱,也不怕吃苦,别人不做的工作她都愿意做。她的成长速度和工作能力有目共睹,离开银行时,她已升任为主管,如果继续留任,她是有机会提拔为二级支行行长的,因此从银行到高校,别人都不看好。但考虑到照顾孩子需要更多的精力,她还是决定辞职。她觉得自己不是摆烂的性格,也正处于奋斗的年纪,不怕从头做起。从小父亲也教育她:“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年轻的时候努力,要么老了再努力。”努力拼搏是王信子一直坚持的价值观念。
       开学工作繁忙,今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启动时间较晚,留给大家准备的时间十分有限。大会前一晚彩排,王信子发现整个流程顺下来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彩排人员没有全部到齐,担心第二天会出纰漏,二是设备问题,以前是外包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调控设备,但这次是由学校的老师来操控,一旦出现故障,便不能及时解决。三是要播放的视频和PPT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当时已经很晚了,其他老师考虑到她的工作量,劝她先回去休息,不必在不伤大雅的小细节上较真,但她还是不放心,坚持要再次彩排,与几位老师一同仔细检查所有材料上是否有错误,甚至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榜样引领

       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三点,她在床上辗转反侧,想到没有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彻底的彩排,心仍悬在嗓子眼,第二天赶早来到体育馆,拉着学生又走了几遍流程。时间渐渐过去,两千多名学生和全体教职工已在体育馆坐定,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突然,馆内大屏不亮了。面对如此紧迫的突发状况,中控台幕后人员都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王信子心里闪过一丝慌乱,但马上镇静下来,她迅速联系信息中心的刘友海老师,同时与修理设备的厂家沟通,最终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刘友海老师不畏危险、在将近20米的高空中操作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千钧一发之际,大屏终于亮了,而此时离正式开场仅剩4分钟。王信子抓紧时间安排中控台播放视频,调控灯光,整个过程有惊无险。事后回忆起当时惊险的一刻,她说,工作做好了是分内之事,没做好就是自身的问题,很庆幸当时坚持多次走流程,才能保证大会顺利地进行。      “一切出发点在于要把工作做好!”王信子说。
      
                                                       王信子和爸爸妈妈
       去年,父亲生病,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对亲人的担忧让她整日以泪洗面,但她内心始终放不下工作,她就在医院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办公。后来,外公又生病住院,那段时间自己也生着病,她顶着高烧在学校与医院之间两头跑。遗憾的是,陪伴自己长大的外公还是离开了。在外公出殡的前一晚,哪怕正经历着失去至亲之痛,她还勉强打起精神完成工作任务。有时候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到半夜两三点,为了方便就在办公室泡面吃,趴在办公桌上睡着,醒来又伏案工作,家人既担心又心疼她,偶尔也会抱怨几句。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当工作与生活产生冲突时,有时甚至无法取舍,王信子选择迎难而上,尽力把两边都做到最好。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王信子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全靠家人的理解和包容,特别是她的婆婆,毫无保留地支持她和老公的工作,凡是需要加班,婆婆总说:“你只管去,孩子我来带。”婆婆把家里的一切都料理得特别好,为王信子减轻了很多负担,因此她也特别感谢婆婆,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妈妈,两人甚至已经亲密到被别人误以为是亲母女。
       每次王信子在工作上受到嘉奖,她都会特意请婆婆吃饭,给婆婆买礼物。去年王信子被评为“杰出贡献者”,老公被评为“优秀员工”,孩子在幼儿园被评为“优秀宝宝”,王信子认为,一家人能同时获奖,自始至终离不开婆婆的辛苦付出,因此,她决定给婆婆也颁一次“最佳奶奶”奖。
       热爱生活也是一种能力。平日里,看似豪迈不羁、不拘小节的她,仔细了解后会发现她极具反差感。她内心温暖细腻,手机里有多个关于父母、孩子、朋友的相册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她怀孕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坚持在育儿APP中记录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再到成长的美好瞬间;她追求浪漫,仪式感极强,会在每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与家人互相准备惊喜和礼物;她待人真诚,懂得感恩,对关心和帮助过她的人,她一定会记在心中并加倍回报。 
       一棵树,除去随时间增生的年轮、深扎在地下纵横交错的树根,还有四处散开的千万枝桠。王信子就像这样一棵树,年轮是她日益增长的阅历,树根是她正在涌动的生命力,向上伸展的树枝绿叶由她的每一面组成,林荫之下,她热爱生活,焕发绚丽光彩,林荫之上,她迎接风雨,彰显生命本色。

榜样引领

春暖令花盛开,花亦点缀春天

       王超,湖北恩施人,1989年生,2007年于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就读,2012年考入福建医科大学读研,2015年于湖北省人民医院上班,2017年来到湖北恩施学院任本科临床医学的专职老师至今。经过几年沉淀,王超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多成果。2021-2022年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优秀,2022-2023年精彩课堂校级决赛三等奖,2023年集团院校“基于OBE的课程质量评价”总排名第一,带领学生获得2023年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技能大赛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国家三等奖,2023年教师节表彰中,获得了“双至教师奖”。
   
      

春暖令花盛开   花亦点缀春天

       
       王超一直认为,老师和学生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学生对科研的热爱和拼搏,也会感动到老师,促使老师去学习、收集资料,积极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说到带学生,她最自豪当属在2021年的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指导学生获得的省级三等奖。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项与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并立的全国医学领域最权威的竞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学校2016年搬迁到新校区以来,还没有参加过该项竞赛,这次获奖,属于历史性的突破。王超说,当时是自己带的一个学生对这项竞赛非常感兴趣,即使对赛程、赛道、评分考核标准等全然陌生,但也被学生带动起来,毅然开始筹备和训练,还寻找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      

春暖令花盛开   花亦点缀春天

       赛前准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重复实验略显煎熬的过程。有时候为了等一个实验结果,可能要守着机器五六个小时,最后出来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数据。学生的努力和坚持王超都看在眼里,她不会过多干预学生想做的课题,而是始终相信和支持学生,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指导。为了让学生专心实验,她会提前弄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场地、经费,无论是学期内还是放假时,白天她陪着学生等待实验结果,晚上给他们送去零食和宵夜,当学生总是拿不到需要的数据时,她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和他们一起分析复盘。王超说,其实那次参赛的课题可实现性比较低,很难转化为现实成果,但是因为学生想做,所以就带着学生一起做了。 首次参赛,首战告捷,尽管省级三等奖无法进入国家总决赛,但获奖的喜悦与满足像个气球一样,充斥着他们的心,让她至今难以忘怀。
       
       
       因为有过在医院就职的经验,王超深知做一个医生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课堂上,王超除了教授知识,也会为学生今后走向职场“铺路”。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王超十分关注医学前沿成果,凡是有新的发现、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案,她都会先自己去学习这些最新的知识,再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或者用课题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王超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病人的同理心,希望学生以稳定的情绪,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王超总是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医生,如果只是医术出众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相信、愿意配合治疗,这就要求医生除了专业以外,更要有同理心,理解病人,真诚地对待病人,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专业的态度去说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榜样引领

       王超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病人的同理心,希望学生以稳定的情绪,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王超总是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医生,如果只是医术出众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相信、愿意配合治疗,这就要求医生除了专业以外,更要有同理心,理解病人,真诚地对待病人,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专业的态度去说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因为有同理心,王超也很理解自己的学生。王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她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她说,成为一名医学生,首先要迈过给动物做实验、将实验动物“处死”的坎,她遇到很多学生因为很难接受要亲手抹去一条生命而不愿意参与实验。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王超都会慢慢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实验动物的使命是要用它们的生命换取人类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了减轻它们的痛苦,实验过程中已对动物进行保护性麻醉,而且实验动物感染得病的风险很高,一旦染病,将会遭受长期的折磨,并且在这种折磨中慢慢死去,对于它们来说,没有痛苦地安然离去是更好的选择。在每年4月24日,王超都会和学生一起,为死去的实验动物哀悼祈祷。
       正是因为王超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她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尽管王超上课非常严格,学生们还是很喜欢她,愿意亲近她。就像春天的暖风令百花盛放一般,王超的指引让许多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正如鲜花装点了春天的美丽一样,学生的肯定也让王超收获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成就。

榜样引领

探索土家医药价值 展示高水平科研能力
                   ——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吴昊团队

探索土家医药价值 展示高水平科研能力

       在今年的教师节表彰中,医学部吴昊团队因申报的《基于EGFR/STAT3信号通路探索土家药大风藤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项目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面上)立项,在今年的教师节表彰中荣获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奖。       众所周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源头创新,主要支持科研人才、团队和基础研究平台,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开展具有前瞻性、原创性、突破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和依托单位基础科学领域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次立项是我校自转设更名后首次获批,是我校重视科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孵化和培育的成果,也是我校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的重大突破,是坚持“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的突破性成果。
      
       谈到项目申报和实施,吴昊老师说,这个项目周期很长,持续了两年时间,光是撰写申报书就用了一个月。实验过程也耗时耗力,理想的实验数据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还需要克服设备不足的困难,长达半年的实验,团队成员几乎三班倒,还要瞄准时机,与其他课题组“抢”设备。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并没有抱怨,而是承压前行,尤其是陈国庆、陈宗祥两位学生,他们除了上课,空闲时间都泡在实验室,晚上十一点还能看见他们做实验的身影。

探索土家医药价值 展示高水平科研能力

       “不断开发土家医药的价值,既是我们的科研优势,也是我们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创新的责任。”吴昊老师说,因为学校地处被誉为“华中药库”的恩施,具有天然的生物医药资源,不断发掘土家医药的利用价值,既能够服务地方,也能够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团队成员无论工作多忙,对项目的实施仍给予了很多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项目能顺利进行,离不开向阳老师、袁林老师、詹康老师、宁檬老师、王超老师等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定期研讨,展示出了我校生师的创新水平及科研能力。
      “预计明年四月,我们这个项目就能正式见刊结项!”说到项目的进展,吴昊老师充满信心。未来,吴昊团队将会带着对土家医药传承和开发责任和热情继续前行,为学校的技术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添砖加瓦。

榜样引领

       向阳,博士,教授(二级),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北恩施学院副校长兼医学部长,抗风湿土家族药物研究所主任,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总顾问,首席风湿病专家。

      袁林,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恩施州风湿免疫病学会副秘书长。现任湖北民族学院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吴昊,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讲师。201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湖北恩施学院医学部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机能与生化教研室主任。

      王超,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2021-2022年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优秀,2022-2023年精彩课堂校级决赛三等奖,2023年集团院校“基于OBE的课程质量评价”总排名第一。

      宁檬,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承担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康复医学等专业生理学、机能学实验教学。

      詹康,实验师,现任湖北恩施学院医学部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2015年起从事解剖实验室管理工作,教学方面主要授课集中于系统解剖学、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及卫生法等课程。

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吴昊团队

倾付满腔热忱  播撒青春火种

       邓艺明,1993年8月生,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2020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现任湖北恩施学院医学部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全面负责部门内整体工作;班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2021年9月,获得湖北恩施学院颁发的“双至辅导员”荣誉称号;2021年12月,获得新高教集团颁发的“就业榜样人物”优秀奖;2022年1月,获得湖北恩施学院颁发的“年度杰出个人”荣誉称号;2023年5月荣获“优秀团学指导老师”;2023年9月,再次获得湖北恩施学院颁发的“双至辅导员”荣誉称号。

榜样引领

倾付满腔热忱,播撒青春火种

       原本打算出国发展的邓艺明,机缘巧合之下回到恩施当了一名辅导员。“我永远都记得我拿着大喇叭站在集合处等待我人生中第一批学生时那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回忆起刚入职时的情景,她会心一笑。邓艺明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早有准备,因此很快适应了繁杂的日常事务。她工作讲效率,做事有条理,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她进校第一年便被评为“双至辅导员”,第二年便被提拔为医学部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
       看似顺利的工作之路背后,也曾有邓艺明迷茫驻足的身影。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何以老师的身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让邓艺明有些许的不适应。每年三、四月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有一年,班上有三位同学因不同的心理原因晕倒,还有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抑郁情绪,需要及时安慰和疏导,接连突发的紧急状况让邓艺明如牛负重,几近崩溃,但她仍然顶住了压力,耐心了解学生的心结所在,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顺利地帮学生解决了问题。
        邓艺明从三年学生工作中总结了很多工作经验,她说,当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爱心、耐心、真心,与学生相处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要用爱心理解学生、用耐心引导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学生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定义和评判,即便是面对制造过“麻烦”的学生,她也不会戴有色眼镜,所以学生们遇到家庭、恋爱、社交等各种困扰时,都愿意第一时间与她沟通,学生都把她当成自己的知心好友,每天都会有学生来办公室找她沟通交流,这对她来说并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期待。
      

榜样引领

倾付满腔热忱,播撒青春火种

       谈到有没有正在交往的对象时,邓艺明笑着说:“有时间谈恋爱,还不如多花一点时间在学生身上。”她是愿意为学生花心思的,每年都会为学生制造一些特殊的仪式感。2020级的学生入校时,她让自己带的400多个学生每人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那400多封信至今仍保存在她的办公桌里;在特别的节日里,会细心给学生们准备小礼物。真心换真心,学生感受到她的用心,她也得到许多来自学生的温暖。
       不仅在校的同学喜欢她,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与她保持联系。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罗同学,他二战成功上岸时,邓艺明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他发来的消息,能被已经毕业的学生放在心里,她觉得特别欣慰。
              邓艺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工作上,她工作起来沉浸忘我,常常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她笑着说道:“我爸爸最近也在恩施,但清早上班他仍在梦乡,晚上到家他早已入睡,感觉我们父女俩虽然在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很久没见面了。”父母对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劝她考虑换工作,但看她一直坚持,就也没再提过,而是默默支持着她,关心她的日常生活,做她最有力的靠山。        真正适应辅导员工作后,邓艺明从未想过要转行。很多人说辅导员工作强度高,压力也大,但她认为,学生失败时给予一些鼓励,迷茫时给予一番点拨,犯错时给予一点批评,得意时给予一句提醒,你来我往的交流过程中,能收获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与职业价值感,是学生帮助她在这份工作中寻找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使她成为一个举着火种的人。学生的明天属于未来,而她的明天是属于学生的。

榜样引领

用赤诚温暖人心,
                用责任担起使命

       胡浩,1997年11月生,重庆万州人,中共党员,本科,护师。2022年毕业于湖北恩施学院,现任我校医学部学生发展中心辅导员。主要负责医学部团、学指导工作。2022年9月带队支援恩施市疫情防控,参与学校送考教资考试、考研考试等,负责学籍管理期间完成22级新生学籍注册及全院学籍异动管理,负责团学期间指导医学部团总支申报评选为“恩施州优秀团总支”,指导医学部学生会获评学校“优秀学生会”,带领学生干部组织运动会获评“最佳组织奖”“民族舞蹈比赛一等奖”“甲组团体一等奖”“宣传工作二等奖”。2023年被评为“新锐辅导员”。

用赤诚温暖人心  用责任担起使命
      

       胡浩毕业后在一家三甲医院的ICU诊室工作,虽然医院待遇不错,但由于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胡浩决定辞职回到母校,回归青春活泼的校园生活。胡浩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在他的印象中,班干部会帮助辅导员处理很多学生事务,但走上岗位后才知道,原来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如此冗杂,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不能懈怠。
       他始终坚信,只要付出自己的爱,就能够打动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入职短短一年时间,胡浩便经历了辅导员会经历的所有“大事”。

       难忘的,还是胡浩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的那个晚上,电话里,家长反应孩子情绪有些异常,挂断电话后,他迅速赶往学生宿舍,发现该学生已吞服安眠药,情况紧急,胡浩立即送医。因为他的迅速反应和及时送医,学生被救了回来,目前,这位学生在心理医生的专业疏导下慢慢康复。因为这件事,胡浩更加重视与学生以及家长的沟通。
       胡浩说,除了班干部,平日里接触最多的是班上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他坚信,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就一定能改变他们。他曾遇到一位十分的叛逆学生,有一次,这位学生在寝室里与同学打架,由于情节比较严重,需要报警处理。从下午到凌晨,胡浩一直等候在派出所,看着学生从派出所走出来,他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与学生家长报平安后,对学生说“饿了吧,我们先去吃饭!”而后才轻言细语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怎样吸取教训、要如何做出改变。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老师,学生一改往日嚣张跋扈的态度,变得柔和起来。那晚以后,这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跟老师主动打招呼,会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即使偶有犯错,也能够主动检讨、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用赤诚温暖人心 用责任担起使命
      

那些在集体中存在感不强的学生,在胡浩这里也是重点关注对象。班上有位学生性格内向,平日里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胡浩与其谈心后发现,这位学生极度缺乏家庭的关爱,于是他又联系学生家长,做家长思想的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后来学生给他发来了长文倾吐心声,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而是担心,于是赶紧回拨电话,了解情况,确定学生没有情绪波动后才放下心来。
   靠着胡浩的用心观察和耐心沟通,班上的学生逐渐敞开了心扉,他也认为只有怀着赤诚之心才可走入学生内心。其实,胡浩的细心并不是工作后才培养的,在校读书时,他观察到班上有一位同学总是独来独往,便主动和他做朋友,上课、吃饭都会叫上他,熟络后发现他的双臂上布满了小刀划过的伤痕,出于对同学的担心,胡浩联系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他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胡浩注重言传身教,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是学生的依靠和安全底线。今年医学部举办5·12护士节活动,从前期筹备到中期举办,再到后期收尾,他全程参与,亲历亲为,熬夜是常态,有时备战到凌晨两三点,还要护送学生回宿舍,确保学生安全到宿舍后才真正结束这一天。在无数次的学生活动中,他和学生相互陪伴,相互成长,他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学生带给他的成就感是独一无二的。他说,虽然辅导员工作任务重,也经常遇到棘手的突发事件,但只要想到学生在等着他,他就充满了干劲。
       为学生护航的日日夜夜,胡浩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他也在与学生一同成长,学生的喜爱与信赖,汇聚成激励他继续坚定前行的力量,相信胡浩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榜样引领

        为学生护航的日日夜夜,胡浩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他也在与学生一同成长,学生的喜爱与信赖,汇聚成激励他继续坚定前行的力量,相信胡浩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榜样引领

后勤不后站
实干保一线

       谭世军在2022年加入了学校基建后勤队伍,主要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响应省、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52岁“新兵”上阵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创建“健康学校”!“因为疫情封校,接到任务时已经临近验收时间了,当时真的是一头懵!”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谭老师又回顾了一遍当时的心境。

        虽然谭世军在此之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刚入职便遇到封校,还没有机会熟悉校园环境。考虑到“健康学校”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校园环境卫生的质量,还关乎到学校的品牌形象,谭世军顶住压力,整合多方资源,一方面一次又一次向主管部门请教,另一方面又积极联系专家做指导,同时又联动学校各部门,按照“健康学校”创建指标,对组织管理、学习生活环境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管理、制度建设等多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一份系统完整的迎检材料,并通过恩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验收,助力学校顺利取得“健康学校”的荣誉称号!而谭世军整理完成的迎检材料还成为了州内另外两所高校的示范模板。

后勤不后站 实干保一线

       “虽然做的是后勤工作,但其实我也是一名老师!”提到老师的身份,谭世军与有荣焉,他还担任了学校劳动教育这门课的负责人。为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施效果,改变学生劳动态度与观念,拓展劳动知识与视野,加强劳动能力与技术的重要作用,学校每一位学生入校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劳动,并将劳动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谭世军遇到过一部分不理解的学生,也遇到过反感的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但他知道,一旦放松要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就无法实现,校园环境卫生也无法保证了。因此谭世军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主动耐心劝导学生,让同学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检查卫生时遇到不合格的情况立马反馈至学生,要求其立即整改。谭世军说,教育学生与教育孩子是差不多的,当遇到躲起来偷懒的学生,他会善意地、或者打趣地提醒,有时言语劝导不管用,就拿起扫帚以身示范,看见老师在打扫卫生,不愿动的学生自然就动起来了。

      “校园环境卫生是坐在办公室里做不出来的,走出去才是办法!” 谭世军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你经常会在校园里遇到随手拾起垃圾丢进垃圾桶的、或者眼观四方,拿着手机记录卫生状况的、又或者给劳动周同学上劳动课的、再或者与保洁阿姨交谈的谭世军。现在,学校校园环境卫生做得越来越好,师生员工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谭世军功不可没。后勤工作关系到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谭世军始终把提升质量、优化品质作为工作重心,主动耐心倾听师生对后勤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将师生需求作为工作要求,不断改进老办法,提出新举措,切实解决了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虽然在目前的岗位上,谭世军是“新兵”,但在此之前的30年,他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他说“我到了这个年纪了,踏实的工作其实更容易让我满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平凡的生活中。”

榜样引领

足尖起落,引领学生探索舞蹈艺术之美

       当老师们用笔尖在黑板上教书育人时,他用足尖在地板上传道授业;当老师们用笔尖梳理知识的脉络时,他用足尖勾勒出梦想的宏图。他就是湖北恩施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舞蹈系主任谭卫,让我们一起走近教书育人楷模,了解他的日常,感读他的故事……
       谭卫自小习舞,在更年轻一点的记忆里,只剩下与三五好友一起,在练功房一待就是一整天,练功、继续练功,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更是因为对舞蹈的热爱。刻苦的训练让谭卫在艺考时收获了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都向谭卫敞开了怀抱。“专业舞蹈演员的青春饭在三十岁以前,我高中毕业已经20岁了,对我来说一直跳是不现实的,考虑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我想尽快转到二线,进入教育或者编导行业。”高中刚毕业的谭卫年纪虽小,思想却很成熟,最终选择了武汉音乐学院,在熟悉的地方,更利于未来规划的实现。2019年,毕业后一直在外创业且颇有成就的谭卫因为爱情回到了恩施,来到了湖北恩施学院。

足尖起落  引领学生探索舞蹈艺术之美

谭卫,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湖北恩施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舞蹈系主任,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恩施州舞蹈家协会会员。系统化学习舞蹈专业十年,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七年。曾荣获中国古典舞荷花奖作品银奖、“屈原文艺奖”优秀作品奖等重要奖项,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等活动。2021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22年被评为“年度杰出个人”;2022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荣获学科竞赛指导;2023年荣获“贡献个人奖”。2020年,编创作品参加恩施“五项五进”广场舞比赛,荣获一等奖;2021,年原创舞蹈作品《写给未来的你》获得优秀创作一等奖;2021年,论文《高校舞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获得教研成果一等奖;2022年,原创作品《茶园春色》荣获湖北舞蹈“金凤奖。

    
       面对学生,谭卫总是用心去沟通,用言行做引导,“我的办公室永远都是为学生敞开的,学生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正如谭卫所说,他的办公室里常常挤满了学生,有的是来找他谈心的,有的是找他来处理矛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他都会耐心地解答,“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学校的整体规划,作为老师就要正确地引导他们。” 舞蹈专业课稍有不慎就有受伤的风险,尤其是谭卫的技巧课。因为曾经目睹了自己的一位学长在技巧课上失去了生命,因此只要是在课堂上,谭卫便一改平日时“大哥哥”的风貌,变得严格又严肃,不断地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技巧,不断地纠正每一个偏差,将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的风险都扼杀在摇篮里。在谭卫眼中,学生就像是他的弟弟妹妹,他曾对每一届学生都说过:“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之外,哪怕是毕业后,只要你们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只要是能帮你们的,我都会帮。”

同学们都说,“谭老师平日里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但在课堂上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老师!”

榜样引领

       舞蹈是比较特殊的专业,除了日常规范学生教学外,最终的教学成果要通过舞台来呈现,所以,除了教学以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舞台,而参加校外的大型活动或者比赛必须依靠更加专业的团队,所以谭卫会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中尽可能地争取到更多参演机会,只要有能够让学生得到锻炼的舞台,谭卫都义不容辞地揽下来,再将学生推出去,检验和展示自己在教室里所学的成果。可舞台也是残忍的,很多时候,很多赛事和活动对参演人数以及参演者自身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个大型舞台都要优中选优,这样就会出现一批无缘参演的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锻炼的机会,谭卫会组织学生参加舞蹈专业的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偶尔也会接到一些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的表演机会,让同学们都有机会走出教室。
       在谭卫的引领下,学生们对舞蹈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被谭老师的专业精神和对舞蹈的执着所感染,纷纷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潜能。对于学生而言,谭老师不仅是他们的教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足尖起落  引领学生探索舞蹈艺术之美

       谭卫工作认真踏实,刻苦勤奋,尤其是学校转设期间,舞蹈系所有转设的材料必须更新,还要解决遗留问题,谭卫几乎整个暑期都坚守在办公室,其他老师来办公室看到他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一句“你又在这里啊!”。由于工作出色,2021年提拔为副主任,2022年提拔为舞蹈系系主任。作为系主任的谭卫认识到:系部工作必须要靠团队成员的相互支持,增加凝聚力是首要任务!“我们年龄都是相当的,我把他们当成兄弟姐妹,经常组织团建,周末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家人带上,一起出去玩。增进了大家感情的同时互相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工作也更好开展。”谭卫带领着一众年轻骨干,一改往日各自为政的风貌,变成紧密团结的整体。很多时候,舞蹈系的演出经常要出差,有的规格较高的大型活动甚至长达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支持谭卫的工作,从无怨言,谭卫也把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看在眼力,在评优评先时,总是极力为团队成员争取,轮到自己的时候,则兼顾大局,不争不抢。

谭卫的女儿今年3岁了,但平日里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陪女儿和老婆,没办法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由于陪伴少,女儿也变得更黏爸爸了,“陪得越少,她就越依赖我,晚上睡觉都要跟爸爸睡,生怕我走了。”所以只要有空,谭卫都会带着老婆和女儿出去玩,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有效陪伴。有时也会因为时间问题拌嘴,“只能认怂!”谭卫笑着说,他明白正是因为家人的无限支持,自己才能安心工作!
       一路走来,谭卫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他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全部心血,做着他认为平凡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在外的收入其实比学校高。”但是因为一份情怀,因为心中对学生、对事业的坚持,谭卫在学校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实,走的沉稳,未来,他仍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引领学生发现并追求舞蹈艺术之美,为他的教育情怀而执着辛勤的努力!

榜样引领

“寓”见奋战一线的他

        土家族,湖北巴东人,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目前任湖北恩施学院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宿管专员,主要负责公寓服务中心办公室日常运转、学生异常情况处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在2020-2021学年工作中被评选为“年度优秀贡献者”,在2021-2022学年工作中被评选为“年度杰出贡献者”,在2022-2023学年被评为“年度杰出贡献者”,连续三年绩效考核为“绩优”。

向鸿杰

“寓”见奋战一线的他

       很多老师都说,“只要是与公寓相关的事情,在向老师那里一定能找到答案。”向鸿杰是学校2016年搬迁至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2019年他进入公寓中心实习,2020年毕业之际,因为对学校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枕,毅然选择了留校工作。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向鸿杰刚开始并不适应,从最开始很多工作都难以推进,到后来悉心学习、慢慢调整,到对公寓工作如指诸掌,到连续三年被评为“绩优”,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实现了自我重塑。

      公寓服务中心的工作尤其繁杂,向鸿杰最有体会。他的家离学校仅仅5公里,他还是选择了以校为家,24小时待命,“只要学生宿舍有事情,就要及时处理,有时半夜两三点会有突发事件,住在学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有一次,晚上十一点半,向鸿杰巡查完宿舍,正准备休息时听到了一阵哭声,正疑惑时,看到二楼阳台上坐着一位学生,他心里一紧,三步并做两步跑到二楼对学生劝说,但学生情绪激动,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向鸿杰和另外几位老师强行将学生抱下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学生的情绪才慢慢平抚。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向鸿杰还是会后背发凉。
       战线长也是公寓服务中心工作最大的特点。一天里,从早上6点半起床,到晚上十一二点巡查完宿舍,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是向鸿杰这几年来的常态,中午有机会睡个午觉,对他来说时便是个小确幸,但即使是休息,也时刻保持电话畅通,“虽然会觉得疲惫,但和学生打交道多,学生来找我处理问题,跟学生聊聊天,也可以缓解一下。”每一学期,学生返校前,公寓迎接同学们回归的准备工作便开始了,寒暑假即使最后一个学生离校,他们的工作也并没有完全结束,还要负责检查楼栋的安全、卫生情况。今年,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入住16#、17#楼,要确保楼栋卫生、家具卫浴全部到位,向鸿杰整个暑期都在学校,在最赶的那几天,他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睡觉,三天,72小时,他和同事们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

从学生到老师:在繁杂琐碎中重塑自我

“寓”见奋战一线的他

       公寓工作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与学生接触多,所以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最终目的,从老师的角度来倒推最理想的结果,这样是学生是最能接受的。”他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所以也收获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平日里,总有一些学生找向鸿杰倾诉心声,尤其是部分从未远离过父母的同学,向鸿杰总是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更进一步走近学生,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向鸿杰的用心。曾经有位同学因学习压力半夜在外面喝醉酒,学院书记和辅导员好不容易找到他要带他回学校,酒精上头的同学提出必须要向鸿杰来才肯走的要求,当时,向鸿杰早已躺下,接到电话后又立马起床,赶往现场。另外一位成功专升本的同学对向鸿杰说:“太好了,向老师,又可以跟您相处几年了!”

       向鸿杰身边有一群铁杆儿粉丝——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卫生,3000多间宿舍,每周检查量达到6000余次,还要协助宿舍管理员处理其他工作,他们也很辛苦!”但即便如此,为了给全校学生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向鸿杰从未放松过对寓管会同学们的要求,虽然不要求他们写工作计划总结,但楼栋安全检查和卫生检查必须做到位,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们也总是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只要有事情,学生干部们都随叫随到。

“最以学生为中心”:他收获了学生的信任!

榜样引领

       向鸿杰在工作中不辞劳苦、毫无怨言,与妈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校公寓服务中心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日,周末也得正常上班,向鸿杰不常回家,每年与近在巴东的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向鸿杰的妈妈在当地村委会工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妈妈常常教育他“年轻不要怕吃苦”,想儿子的时候,便和向鸿杰通视频,在手机里看看儿子。前段时间,向鸿杰的外公因病离世,他只请了三天假回家参加追悼仪式,结果尚未处理完家中事务,就因学生遇到紧急情况,就匆匆赶回学校。在向鸿杰之前,有好几位员工都因公寓工作太辛苦,仅仅坚持了一学期便纷纷离职,而向鸿杰凭着妈妈的教导和内心中的热爱和执着在此岗位上已埋头苦干了四年。
       “在这份工作中我成长了很多,以前遇事容易急躁,通过不断的向前辈讨教,跟同事学习,与学生磨合,现在能够做到遇事不慌不怒、情绪稳定,处理问题时也有思路,成效显著。”在倾心为学生服务时自己也不断成长,向鸿杰准确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教育学生就如同播种希望,如果说老师们把希望用汗水和智慧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那么向鸿杰则是用满腔热情和倾心付出而努力把希望播种在一栋栋公寓之间。

妈妈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

榜样引领

罗慧敏,1989年8月生,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音乐与体育学院教师,主要承担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2019至2022年均被评为“年度优秀个人”;2021年被评为“双至班主任”;2022年获得集团“就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一次、校级特等奖两次、校级二等奖一次,并两次获评“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荣获省级二等奖;2020年《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023年荣获“教研科研成果奖”。

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用心做事 用爱育人

言传身教 以爱化人

      在学校工作的九年期间,作为专职老师的罗慧敏,有很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她认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罗慧敏当班主任期间致力于创建班风正的班集体,尤其注重对班级团结精神的培养,她时常教育学生在同学有困难要伸出援手。
        2018级的叶同学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与其他师生多次发生矛盾,经过多次调班后,调到了罗慧敏所带的班级。面对这样一位随时可能“爆炸”的学生,罗慧敏的心也是悬着的。她也知道班上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接纳叶同学,她希望学生们能更有爱心,也希望叶同学能感受到爱,于是,罗慧敏趁叶同学不在场时,多次进行专题晚点名,讲述各种互帮互助的案例,她对同学们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现在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同学等着我们的帮助,你们不需要做得太多,只需要每次看到他都跟他打声招呼”;她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带着叶同学一起上课,一起运动;为了让叶同学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关注他的心理动向,罗慧敏对叶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专业课教学;此外,罗慧敏还与叶同学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巧妙利用家校教育合力。与叶同学家长的沟通中,罗慧敏善于换位思考,能够理解、接纳、安抚家长的情绪,家长感受到了她的真心与耐心,建立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在罗慧敏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叶同学的变化十分显著,不仅与同学们相处和睦、互帮互助,每次出去旅游还给罗慧敏带回小礼物。罗慧敏说,“虽然在叶同学身上耗费了很多精力,但来到自己班级以后没有发生任何状况,能顺利毕业并且就业,我还是感到很欣慰。”叶同学毕业后,罗慧敏仍然与他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罗慧敏的示范表率作用也在学生的身上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一次奖学金评定中,综合测评排名第一的向同学主动提出放弃一等奖学金,面对这样的请求,罗慧敏感到很震惊,细问原因时,向同学说,“排名第二的同学比我更需要这笔奖金,我自愿降成三等奖学金。”看到学生难能可贵的舍人为己的精神,罗慧敏感到很温暖。

倾付满腔热忱,播撒青春火种

用心做事 用爱育人

温柔以待 宽勐相济

       罗慧敏是温柔的。她认为班级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而尊重学生首先要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当学生反映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时,她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从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给一个满意的答复。有一次,学校在放假前通知调换寝室,但很多学生已提前做好第二天回家的准备,通知如此紧急,学生立马炸开了锅。罗慧敏知道高年级的学生是哄不住的,她也理解计划被打乱的情绪化反应,面对学生的抱怨,罗慧敏把责任扛了下来,给学生分析调换寝室的原因和利弊,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和接受,并教育学生遇到事情后不要只想着抱怨,而是先解决问题。当晚,她安排学生互相帮忙,顺利地完成了搬寝事宜。
       罗慧敏也是严格的。在她带班期间,学生很少出现请假、逃课的情况。学生对她进行教学评价时,有一条“罗老师太严格了”的评语,看到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罗慧敏反而觉得挺开心的,因为在她眼中,再严格的要求,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只要出发点是为学生好的,她就要坚持。很多同学告诉罗慧敏,在校时不接受她如此严格的要求,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真正理解罗慧敏的良苦用心。
       必要时,罗慧敏还会在学生面前“唱戏”。特殊期间,学生偷偷翻墙出校门,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罗慧敏同其他老师商量后,决定罗慧敏唱红脸,其他老师唱白脸。如此宽猛相济的教育方法,学生既知晓了违反规矩的严重性,也感受到了处理方式的人性化。

榜样引领

脚踏实地  精耕细作

       罗慧敏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便到我校,她被分配在招生办公室工作,这份工作业务繁重,且每个季度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她不敢掉以轻心。当时招生办公室只有两个人,罗慧敏觉得她作为年轻人,应该主动起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录取工作需要提前获取各省份的录取密码,那时候还没有稳定的招生系统,获取过程中系统总是崩溃,她就耐心地一遍遍地重装系统;录取完成后,几千份通知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历、专业、地区进行分类并核对,时常忙到凌晨。她说,“我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我就细心一点,多花一点时间”。
      正是靠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罗慧敏的工作十分出色。带班期间,她一直秉持“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推进学生就业工作,她不仅为学生和家长分析就业形势,时刻关注和分享招聘信息,甚至会帮学生修改简历和应聘PPT。罗慧敏用真情、用责任、用方法、用智慧,做到了所带班级实现100%就业!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父母之心育人”,就业工作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不舍一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事教育工作九年了,九年前,罗慧敏认为“道”是指师风师德是立身之本,有了多年的教育经验,罗慧敏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现在她认为,“道”还应该包括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高尚品格、提升人文修养等多个方面。就是这样,罗慧敏凭借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不断将新的感悟实践在她的教育事业中。罗慧敏是教育路上的行者,在三尺讲台静待花开,既创造着风景,也点缀着风景。

榜样引领

我不苦一点,苦的就是学生

      黄娅,汉族,湖北恩施人,1995年5月生,中共党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湖北恩施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公寓管理及班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指导支部开展工作。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决赛三等奖,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荣获2023年全省“读懂中国”活动最佳作品2项;2023年荣获湖北恩施学院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我不苦一点  苦的就是学生

     
    
       在第三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中,黄娅以清晰的逻辑和稳健的台风,以总分全校第一的成绩赢得此次比赛的冠军。关于这场比赛,黄娅谦虚的认为赢得此次比赛属于“侥幸”。其实,黄娅早在前期备考时就已扎实掌握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对相关文件已经滚瓜烂熟,再加上两年来总结了许多工作经验,能夺得比赛冠军,是有硬实力作为支撑的。但黄娅并未觉得“冠军”有多特殊,对她来说,这份小小的荣誉是鞭策、是激励、更是责任,手中的荣誉证书也是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前行的警钟。
      从学生时代开始,黄娅便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她一往直前,从顺利考研到成功进入一本院校工作,这条路,黄娅走得非常扎实。在备考时,她坚信自己能够胜任辅导员这份工作,并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信条,真正走上岗位后,她才发现“立德树人”并没有那么容易,它需要滴水穿石的恒心。于是,她向领导学、向同事学,不断“加油充电”。回到家乡湖北恩施学院后,她沉浸在学生工作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工作做到了最好,能从学生的成就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她感到十分满足。她说:“很多人都告诉我学生工作很辛苦,但我在这里才真正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我喜欢这份工作,我还需要时间沉淀。”     
     

“在这里,才真正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我不苦一点 苦的就是学生

      回到家乡之前,黄娅在武汉一所公立院校担任辅导员。那时候正值疫情,学校数十名学生核酸呈阳性,接到紧急通知时已经是凌晨,她和学生都很慌张,虽然害怕自己感染,但黄娅更担心学生在隔离区的生活,想着“如果我不苦一点,苦的就是学生”,于是她毫不犹豫的穿上防护服,一同前往宿舍接学生,将学生送至隔离区后,又跟随在医生后面拿着同学们的鼻拭子、咽拭子送往检测中心。由于是临时通知,隔离区的设施不足,学生拿着学校发的一床棉絮,在寒冷的冬天蜷缩着睡在桌子上,黄娅放心不下,也不忍心离开,就在隔离区外陪默默地守了一整晚。直到第二天,黄娅又将餐食挨个送到学生手中,等到学生都得到妥善安置了才离开。

“我不苦一点,苦的就是学生”

       变动的是工作,不变的是责任心,黄娅将这份对学生的爱护,也带回了家乡。到湖北恩施学院以后,她仍然选择了成为一名辅导员。上学期,她带着学生参与学校“国潮奇妙夜”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准备工作还不充分。缺道具,她就号召同事和学生干部一起裁纸,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缺服装,她就从男朋友的单位借来50几套衣服,为了让学生穿上干净的服装,她每天分批次把借来的衣服带回家清洗晾干。

      采访黄娅时,她的学生正好来找她,黄娅递给他一个装了一套西服的袋子。原来,这位学生第二天要参加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大赛,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状态、不让他分心,黄娅为他准备了这套西服,还一直催着他让他确认是否合身。有同事问她:“你怎么不让他自己去租衣服呀?租金便宜,还可以报销,学生又不用出钱。”她说:“一点小事,没必要让学生跑来跑去,还麻烦嘛。”她一边回答同事,又一边嘱咐学生要扎好衣摆、扣好衣领、带好团徽、还要换深色鞋,每一个细节都不落下,看着学生无可奈何的表情,她突然笑了,“我真像个妈妈呀!”。遇到对自己这么上心的老师,学生也很信赖她,每进一轮比赛都会告诉她赛况。离开办公室前,学生满怀期待地看着她:“黄老师,明天比赛你会来吗?”“来”,她回应。

榜样引领

       黄娅进校便带了新生班,她知道很多学生在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换中会无所适从、会迷茫,所以她会在每次晚点名提醒学生按时完成现阶段的任务,提前为他们做好学习规划。为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她隔三岔五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聊聊天,进一步了解学生当前的状态,督促他们认真汲取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只希望学生在专业和综合能力上都能绽放光彩。而同学们同样也以实际行动回馈她的关爱,校园活动中时常出现他们的身影,班上的学生在半学期内已经拿到毕业所要求的实践分数的一半。她说:“多用一点心,多负一点责,多做引路人,那么学生的未来可能就不一样。”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凭借着超强的责任心为学生所想,因为学生工作没有小事,如果不够细心耐心,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一条导火索,即便工作内容十分繁琐,她也能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

      “她总是把最好的一面,都展现给了学生。”同事们对黄娅的学生工作都赞不绝口。不论是谁的学生,不论她认识与否,只要学生找到她,她都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如此费心费力地花时间在学生身上,源自于她始终认为:“辅导员是一个良心活。”
       工作不息,责任不止。只要与学生息息相关,黄娅就有“多一点再多一点”的责任心。未来她将继续倾听学生诉求,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引导,和学生肩并肩,手牵手,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努力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员。

辅导员是一个“良心活”

      “她总是把最好的一面,都展现给了学生。”同事们对黄娅的学生工作都赞不绝口。不论是谁的学生,不论她认识与否,只要学生找到她,她都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如此费心费力地花时间在学生身上,源自于她始终认为:“辅导员是一个良心活。”

榜样引领

       在湖北恩施学院,目前信息化教学做得最好的要数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督导贺申泰老师!他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精湛的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带领学生和团队创造出诸多成绩。

接纳、坚持、改进,
用心书写课程建设的不凡成果!

面对新事物,我们要学会接纳它!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OBE教育理念,并陆续推行云班课、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系统、云教材、融智云考等信息化教育系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是,快节奏的更新迭代打乱了部分老师的步伐,面对新事物,老师们有点儿慌!
    
  “信息化教学与OBE理念相结合的做法是很有前瞻性的,如果用好了,能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比传统教学更有效率,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贺老师说,OBE题库建设过程固然痛苦,但建设题库,实际上是对整门课程的又一次建构,所有的知识点与学生能力提升挂钩,哪些需要掌握、哪些需要实践,自己先有宏观的把控,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而题库一旦建成,无纸化考试与信息化存档大大减轻了出卷、改卷、试卷装订、统分等线下工作量,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能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因此,“想要做的好,就要走出舒适圈,主动拥抱教学信息化改革,把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提升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

接纳 坚持 改进  用心书写课程建设的不凡成果

        贺申泰老师主要讲授《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多年来,他在这门课程上深耕细作,不断积累,2021年12月,他完成《土木工程测量》课程OBE教考分离题库建设,并在该学期期末考试成功实施教考分离机考。2022年1月他与土木工程系老师共同完成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本专科OBE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随后完成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本专科《土木工程测量》OBE课程大纲编制,并成功建立该课程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系统。2022年5月,他组织编写团队完成《土木工程测量》云教材的编写及校对工作,于2022年6月成功出版。之后,又不断完善更新该课程云班课教学平台资源,为选择本教材的老师提供配套的教学包。2023年8月,他坚持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率先完成《土木工程测量导学手册》,从教师介绍、课程概述、OBE课程目标、课程学习要求和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为学生展示课程全貌。2023年11月,他申报的《土木工程测量A》成功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从校级教研改革到省级一流课程,从省级赛事到国家级赛事,贺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耕耘,需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也需要在往复循环的授课中不断改进!

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改进!

接纳 坚持 改进 用心书写课程建设的不凡成果

       大家时常把“以学生为中心”挂在嘴边,但到底怎样才是以学生为中心?贺申泰老师给了我们答案。“我每年的学生评教都不高!”贺老师苦笑,因严格的课程标准和高居不下的挂科率他收到了不少“差评”。
     
       学生评教确实是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但获取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并不是只能依靠学生评教!他始终认为需要改变的不是老师的做法,而是学生的学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他一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互动,但他采取的并不是“放养”模式,而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爱思考、主动学,解答学生疑惑,同时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因学生个人表现影响课程成绩,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度都特别高。贺申泰不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很多个寒暑假,他都完全花费在为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培训指导和培训上,学生都说“对贺老师又惧又敬”,而正是这种绝不放松的高标准严要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各项学科竞赛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也有疑惑但更要坚持自我、不变初衷!

榜样引领

       作为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督导,自督导队伍建立以来,从队伍的组织协调到第一次运行,再到运行过程过中对新进青年老师的赋能,贺申泰的工作做得特别扎实,正因为如此,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监督评价工作得以迅速推进,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形成了工作闭环。
      “我能够取得这么多成绩,多亏了咱们学院的姜袁教授和陈素红教授!一位在学科竞赛上竭尽全力,一位在教学改革上不遗余力,我也希望把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教给更年轻的老师们!”关于传帮带,贺老师如是说。他十分注重教师团队的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责任与担当,采取“以老带新、共同协作”的模式,总结出好的教学方法时第一时间与大家共享,指导新进的青年教师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全力解决其他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到绝对不甩锅,从来不推诿。他一直给青年教师强调“种子课”的建设,要求持续改进每一门课程,不断地刻苦钻研,杜绝半途而废,才能使小小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变成参天大树,他说“上好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才能从容面对,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出成果。”
      贺申泰老师专业过硬、屡创佳绩,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上,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及学生,对工作从来不抱怨,有求必应,充分展现着高校教师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

传帮带,要靠团队协作!

榜样引领

用好思政的“盐”,讲好真理的“味”

        肖婷,汉族,26岁,教育硕士,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2023秋季学期指导学生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实践教学活动,并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用好思政的“盐”,讲好真理的“味”

      “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在2024年校级精彩课堂决赛上,肖婷引用了同学们熟知的《西游记》中唐僧的自我介绍,引出了“我是谁?(在任何时候别迷失自己)”“我从哪里来?(勿忘根本)”“我要到哪里去(自己真正理想是什么)”三个富有人生哲理的问题,这场关于人的“社会属性”的设计和讲解引得评委们频频点头。这是肖婷第一次参加精彩课堂的比赛,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很多人认为思政课这样的理论课程很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我觉得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肖婷是带着要扭转这种刻板印象的目标来参赛的。
      在初级职称文科赛道中,为了能突破自我,肖婷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从教学设计到ppt的制作,都是反复的修改和打磨,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每一次的互动的设置,甚至每一句话都在反复的演练过程中发挥到极致。比赛那天,肖婷反而平静下来,“经过这一场修炼,结果反而不重要了。这个过程的收获,远远比结果多得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肖婷最终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斩获初级赛道特等奖!
       肖婷2023年7月入职湖北恩施学院。初次站上讲台,肖婷在心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很简单”的目标:“只要让学生把知识弄懂弄透就够了”。可多上几次课以后,她发现这样的目标有点不切实际,“我把他们当成高中生一样,给他们讲理论、讲知识,但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学生的课堂反馈并不是很好。”心中的目标遭遇了滑铁卢,肖婷开始思考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通过自己反复实验,又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肖婷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自己的理解:“光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你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但他们听不懂,讲得再好也没用,所以我改变了最开始的路线,开始真正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大道理简单化!

只有满怀希望,才能所向披靡

用好思政的“盐”,讲好真理的“味”

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例如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她说“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冷了就要想办法保暖”,而“人的社会属性”,她说“你是你父母的儿子或女儿、你是老师的学生、你是她/他的男/女朋友”。

创新教学方法 调动课堂氛围

        说起自己尝试“改革”的第一步,肖婷笑着说:“这一‘灵感’还是来自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在团结劳动人民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大多群众是文盲或半文盲,要将深奥的政策群众化,他们才能听得懂。”在肖婷所带的班级中,很多班级都是理科专业,专业性强的文科课程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知识,肖婷学以致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群众路线”运用到课堂上,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课,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换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次比赛中,评委也向肖婷提出了疑问:“你的课程思政体现在哪里?”有的老师心中很疑惑,“本来就是思政课,哪里来的课程思政?”肖婷说:“思政课也有课程思政,就是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一项知识传授的活动,还是一项师生心灵沟通交流的活动。作为思政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我是这样理解的。”因此,肖婷会在课前通过播放思政视频抓住学生眼球,并在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程感受,通过朗诵、角色扮演或代入、发放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来调动课堂氛围。
       针对难点课程,肖婷与学生玩起了“角色代入”游戏。在讲解“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时,肖婷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五十年代的劳动人民,只有一块土

榜样引领

地,只有一把农具,但农具坏了,这个时候既没有钱买,也没有人愿意借,“这种情情况下,学生觉得进退无路,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肖婷又给学生几个选择,不同的选择会走向不同的结局,再引入知识点,“纯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代入情景后,引发学生思考,他们的兴趣就来了,下课后还能听到他们在相互讨论。”肖婷有时候也会通过小游戏与学生互动,调节课堂氛围。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肖婷向学院的前辈学习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问卷调研。她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会发放一次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要求和建议,等到学期末的时候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学生的收获、对课程的感受和改进意见。这样,既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我的授课在终端形成闭环。学生通常会提出很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肖婷都会认真采纳和改进。“虽然我的课程是公共课,但学生还是很重视的,给我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

       作为新老师,肖婷的空闲时间全都花在了备课上,教材上标注了满满当当的备课笔记,她说:“很多学生不了解历史,那我自己作为老师要先掌握专业知识,认真备课,在上课前做好充足准备,才能给他们上好课。我现在还不能像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样游刃有余,但经验是慢慢累积的,总会熟能生巧的。”

       对年轻教师来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工作充满无限的挑战,但肖婷不会因此而退缩。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肖婷说:“以后有机会就会去参加比赛,只要能积累经验,只要自己能进步,就算没有名次也没关系,这也是比赛的意义。”

榜样引领

过关斩将 终将抵达“精彩课堂”

        张一蕾,工学硕士,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土建类学科的教育教学、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教授课程有《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
       作为新开设课程,《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学材料并不完善,张一蕾每次备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不仅要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捡起来、理解透,还要琢磨如何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听、上好课,因此,张一蕾用了很长的时间和学生、和课程磨合。她说,这次参赛是自己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这门课难点知识很枯燥,学生反馈不是很好,所以才选这门课参赛,想要多汲取一些经验,同时挑战自己。”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是大三学生的专业课,学生已经学习过其他的核心专业课程,掌握了土建领域的专业基础认知和部分软件操作技能,也具备了专业分析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要求,是张一蕾要跨越的第一道难关。而在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纯理论课,如何在枯燥的理论课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专业问题,对张一蕾来说是道难题,也是她要跨越的第二道难关。

过关斩将 终将抵达“精彩课堂”

       “到了大三的阶段,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有自己个人偏好,更希望能参与到课堂中,喜欢互动性强的课堂。” 在《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这一章节中,张一蕾从生物界的小知识出发,通过对比比较式提问导入知识点:“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狐狸与生活在炎热地区的狐狸谁的个体大呢?”学生们很疑惑:“不同地区动物个体大小与我们要学的建筑体形系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个看似和课程毫不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张一蕾再趁胜追击,教导学生展开实操计算,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等讲到知识难点“基于建筑体型系数的节能改造设计”时,她又提出“陷阱问题”,按照当前的授课进度,果不其然学生都选择了答案A,但正确答案却是B,意料之外的答案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让课堂氛围达到峰值。“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增加课堂互动,最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为了体现课程思政,张一蕾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引入国际上获奖的绿色建筑、知名的农居改造工程等案例进行生动的辅助讲授,帮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前沿,探讨体形系数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思政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引导学生培养保护生态环境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提升大家对美丽乡村改造的关注。“土建工作者设计的每一个建筑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要考虑到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以及在投入使用后的生命周期里,如何使建筑本身更节能,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培养关照地球生态的职业素养。”张一蕾说,人人都是环境生态的受益者与保护者,土木人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的这门课在课程分配里没有实践课程,学生学完知识就没有后续了,但我希望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张一蕾将获国际大奖的“农居节能改造”和学生正在亲身参加的学科竞赛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清楚如何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中。

榜样引领

       提到赢得特等奖的秘诀时,张一蕾说:“靠我一个人是没办法赢得比赛的,是团队的力量让我能取得这个好成绩。”按照规定,新入职的专职老师要严格实行为期一年坐班制度,不少老师对此有所抱怨,张一蕾却并未因此苦恼过,相反,她是愿意坐班的。“我们学院的工作氛围很好,其实很多老师不需要坐班,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给新老师树立了榜样,我有疑问时他们都不吝赐教。”在本次精彩课堂准备过程中,张一蕾还与同期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发现问题、共同打磨课程细节。不论是平时的教学工作还是赛事准备过程,张一蕾不断从前辈同事身上汲取知识养分,丰富教学经验,提升自我。
       经历了两个学期的教学和这一次的精彩课堂大赛,张一蕾切实体会到了出教学成果的成就感,她感叹道:“虽然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准备,但结果是好的,就什么都值了。通过这次比赛,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以赛促学’,明显感知到了自己哪里还需要改进,赛后也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能把每一门课都上好,不断靠近精彩课堂。”张一蕾将继续努力探索、实践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榜样引领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自入职湖北恩施学院以来,胡佳一直积极参与学校的和集团的各种比赛,在各项赛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2年,胡佳代表学校参加新高教集团教学竞赛赢得了二等奖,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胡佳的内心却十分挣扎,“这次比赛中,我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整个过程都太烧脑了,当时心想以后不要再参加比赛了。”即便内心稍有抗拒,但她知道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她时常向前辈和专家请教,一步一步地学习和成长,努力突破创新瓶颈,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课程建设中还存在可以落地的新思路!于是她再次投身于各种教学竞赛中,不断寻找新方法,总结新经验。
      在今年校级精彩课堂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她,紧接着又参与到紧张激烈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中。“不论是模式创新还是方法创新,这些工作大家都在做,要想突出课程亮点,体现多样化的课堂,关键是要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提炼新的框架,最烧脑的就是提炼上层理念。”备赛期间,胡佳每天通宵达旦查资料,她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经历了一次全新改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赢得了省级三等奖!“这次备赛过程像重读了一次研究生,赛前有专业培训,赛中有教授指导,这些经历是既是竞赛,也是学习,能够在工作后接触到知名教授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对自己来说是个突破。”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胡佳,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湖北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美国AHA救护员,护理系副主任;主讲课程为《急危重症护理学》、《临床思维训练》,具备多年教学医院急诊、重症临床工作经验及教学经验。

       为了抓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胡佳会在开课前向学生强调《急危重症护理学》是医学部第一门省级一流课程,是老师与历届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虽然大家以前取得的成绩没有办法把大家带到名校的课堂上,但为了给大家带来更高质量的课堂,老师们在不断努力。”听到老师这么说,学生也认为上课态度必须要与课程水平相匹配,不能辜负课堂和老师,因此,在胡佳的课堂上,即使是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全神贯注。
       “在正式上课之前,谁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为了确保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试以反复巩固知识点是胡佳在课堂上的常规操作。“要讲知识点但不能只讲这个知识点,要让学生知道与其相关联的其他要点。”胡佳还常常与学生分享以往在医院的工作经历,包括临床案例、行业考证考等。

重在课堂教学但不止于课堂教学!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教学重在课堂教学,但不能止于课堂教学。作为医学生,要学的东西是多且细致,单凭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急危重症的救治方法和技术,胡佳通过《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训练1》课程强调解决方法,让学生分析讨论内外妇儿的各科临床案例,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回答问题,培养解决急危重症问题的实际能力;《临床思维训练2》则注重技能操作,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到实处,提高真实的施救能力,是《临床思维训练1》课程的延续课程。她鼓励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用游戏的方式巩固专业知识,同时选拔优秀的同学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及急救技能普及推广活动,学生的实践

      在胡佳此前在医院工作,对PDCA质量管理模式十分熟悉。所谓“PDCA循环”是统计学中的概念,就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決。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后,胡佳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对急危重症职业认知不清、急危重症临床护理实践不够、学习全过程方向感不强等“痛点”问题,而此模式非常适合高校课程,不但能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而且符合新医科背景下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护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同时兼具普适性和推广性。

统计学与医学相结合课程创新效果明显

榜样引领

       为促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她在课程教学实施中,运用此模式以循环反馈、迭代式改进、数据驱动为抓手,不断激发学生反馈式深度学习,急危重症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危重症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临床思维。PDCA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教学改革后,学生培养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成长、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班级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为我校毕业生在考证通过率及就业竞争力上有了显著效果;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护理赛道获华中华南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单项一等奖,3人获省级虚拟仿真大赛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这是胡佳的座右铭。一直以来,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在不断的竞争和学习中,创造新的价值。未来,她将继续以“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为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医学教育教学工作中。

多次受到地厅级抗疫活动表彰;课程获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团队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多次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榜样引领

让思政从“枯燥乏味”到“津津有味”

       4月,芮华勤团队代表学校在第四届湖北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压力之下,芮老师的付出和努力。

        在今年校级精彩课堂决赛结束后,芮华勤本着“能学一点知识总是好的”的心态去海南参加专业培训,根据培训要求,芮华勤提交了课程创新报告,因为这份报告,她接到了学校参加“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邀请,虽然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当下芮华勤的第一反应却是拒绝。“目前课程特色开发只建好理念和方向,收获了一些成果,可实践还不够,还在积累阶段。没想过自己能得到这个在高手如林的赛事中比拼的机会,很害怕浪费学校仅有的两个名额。”经过仔细琢磨后,她想着这是一次为学院和学校争光的机会,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找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我这次参加比赛的关键。”本次备赛,学校也聘请了专家为参赛教师做指导,谈到课程建设的痛点问题时,有的专家认为应该从学生的视角,有的专家认为要从教学的视角,专家意见各异,痛点究竟是什么?如何精准定位到自己最大的痛点, 芮华勤偶尔也摸不着头脑。对她来说,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省赛与校级精彩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手更强大了,代表学校参赛的她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准备省赛时就开始觉得自己的知识太浅薄,发现自己太多不足,越备赛越没有自信。”为了在赛场上有更优异的表现,她常常工作到凌晨才敢休息,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准备教学创新报告、教案、课堂实录等各项参赛材料。靠着日积月累的思考、尝试与不断积累起来的成果,以及赛前精心备赛,芮华勤在赛中喜获三等奖!“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次参赛遇到了很多高手,这次取得的成绩还不够好,比赛时还是有点怯场,今后要静下心将本土特色体系化,与课程深度融合,还需要长期的积淀。”

       “芮老师的课很生动,很吸引人,她特别会讲故事。”这样的形容很难联想到严肃刻板的思政课,芮华勤却将此事变为了现实。“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身边的革命人物,来自咸丰黄金洞的庹万鹏。”讲台上的芮华勤将革命故事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讲台下的学生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释放的案例,枯燥的思政知识“活起来”,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时间回到2020年,管理学出身的芮华勤被调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任专职老师,作为思政专业的“外行”,面对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她花费了数个日日夜夜备课和适应课程。她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该课程是公共课,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加之我校生源大多数来自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向学生讲授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存在一定难度。

在学习与竞争中创造新的价值

       最初接手新课时,有老师向芮华勤传授了一个最“保险”的秘诀——不要想着课程多样性和创新。思政课程是最受到“统一性”制约的,是最严谨缜密的,盲目创新极容易出错,因此,为了避免出错,很多老师认为参照教育部的资源和案例,讲好基础的课程内容便足以,这种“万无一失”的思想让芮华勤有了“坚决不创新”的底线,一度影响了当时作为“新手”的她。在之后的课堂上,她也严格坚守底线,可时间越久,她发现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课堂反馈,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无法通过课堂获得成就感让她愈发没有自信。可热爱讲台的她怎么能容许自己继续将就呢?于是她打破“底线”,决定创新!她开始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相关学习文件,并不断在课堂中总结经验,一段时间后,她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有了新的认识:思政课应该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句话让芮华勤受益匪浅,推动她走上了思政课程的创新之路。
       几年来,为了打造精品课程,芮华勤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埋头深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述的是历史,能通过英雄故

榜样引领

事引起学生共鸣,恩施州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是恰到好处的课程素材,于是,芮华勤想到了“本土融合”。“我的痛点就是课程特色。目前找到的课程特色就是本土融合,恩施本地的红色文化可以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芮华勤不仅在课上讲述恩施革命英雄的故事,还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带领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走进革命老区,将本土特色资源渗透教学全过程。大部分同学会因对本地红色文化的了解,而拓展延伸到对其他红色文化历史的主动涉猎和思考,不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红色力量。为了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课堂,芮华勤带领团队结合本土实际,开发本土红色故事案例库、建立红色数字化教学视频资源库、图片库,用本土案例支撑教学;与抗战历史陈列馆、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联合育人。
       在芮华勤的带领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获湖北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重点教研项目立项多项、校级科研项目立项。获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三等奖、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精彩课堂”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课程教学范式在学校思政课中推广适用,并辐射周边高校。
      在思政课上,芮华勤只执教4年多,但她不停留于过去的教学方式而不断探索创新,是不满足于仅完成任务而不断寻找突破,挖掘理论深度,创新教学形式,精心雕琢每一堂课,为学生打造了有内容、有温度、接地气的课堂。同时还能认识到自身不足而不懈追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肩负守正创新之责,正是这神圣职责驱动她不断前行,努力突破。

榜样引领

蜕变自我,成就卓越

     徐新华,2023-2024年秋季学期精彩课堂“优课优酬”课堂目标达成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蜕变自我 成就卓越

       2023年11月,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公布了2023年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名单,徐新华团队的《中药学》赫然在列。看着名单里自己的名字,徐新华感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新华自2015年入职以来,一直教授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等专业相关课程,先后承担《中药学》《中医学》等课程的教学。8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中药学课堂的改革,先后发表了《基于OBE理念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视角下<中药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民族地区高校中药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文章。
       对于《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徐新华课程组根据中西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引领制定了课程具体OBE目标,“经过多年的打磨与探索,我们依托云班课、人才培养质量智能监测系统等教学平台,逐步打破了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最终,《中药学》成为了立足民族地区特色、将“识药用药”作为教学创新出发点、挖掘“三元”思政元素、让“以学生为中心”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多样化课堂”并存的培养能上手应用型人才的省级一流课程,在“多元立体评价体系”的支撑下提升课程体验度和教学成效,为后继课程构筑坚实的中药基础。
     

8年磨一剑,成功是终点,亦是起点!

蜕变自我,成就卓越

       “从人才监测系统上以及学生从业过程中的反馈来看,我们制定的课堂目标也有效达成了!”徐新华说。学生能将教材中423味、包括322味执业医师考试中药的不同功效分类的中药用于解决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还能够创新性地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医药,挖掘恩施土家医药特色,推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从《中药学》到《中医学》,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中药学》的教学改革思路也被徐新华运用到《中医学》这门课程上来,“《中医学》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国家重点关注扶持课程,我们应该以中医基础诊断药物针灸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中医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徐新华说。

       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徐新华老师的课程团队结合课程实际和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确定了在OBE理念下,用CBL、PBL、TBL案例问题讨论与传统讲授、演示、反复操作练习法相结合,线下课堂与线上基础学习、拓展、巩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中医学》进行改革。他们从学生学情和职业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理论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课则采用“CBL+TBL”、演示、小组演练、虚拟仿真等渐进式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课程组建立了教研活动常态化机制,以从基础到临床、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完成了中医学13个CBL案例、OBE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作为模板获得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
       在实施过程中,徐新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有效支撑课堂目标达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和实验操作,达到了优课优酬严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促学、促改的成效目标。
      《中医学》课程的阶段性成功没有让徐新华及团队成员止步,“课程的改革,最终是要让学生受益。”徐新华说。下一步,徐新华及团队成员将持续不懈地致力于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能够有力支撑和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

榜样引领

榜样引领

课程创新促发展,艺术赋能助振兴

      张彬,2023-2024年秋季学期精彩课堂“优课优酬”课堂目标达成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张彬是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系主任,他所负责的课程是《壁画》《油画基础》《素描基础》,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合理设置了教学资源,课堂活动丰富,有效支撑课堂目标达成,学生好评度在95%以上,其中《壁画》《素描基础》两门课程的达成度为99%。
       张彬说,在集团、学校没有实行教学改革、精彩课堂优课优酬制度之前,他所负责的《壁画》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作业临摹的形式居多,缺乏户外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集团、学校关于精彩课堂建设的制度精神,进一步扩大课堂内涵,优化课堂建设标准,明确各教学环节具体要求,他逐步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用项目牵引课程,让壁画需求方参与壁画设计方案的讨论、审核及壁画制作效果的验收等方式实现合作共创。
       他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推动有能力的学生课后自主承接项目,拓展实践内容,并通过学生互教、小组互评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学生动起来

课程创新促发展  艺术赋能助振兴

      张彬通过校企合作,对《壁画》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采用共创式设计。依据基地、企业的项目需求,教学内容从重基础到重应用,从教材转向项目,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多元化团队教学。打破传统的以学生为主的实践团队,组建了“企业导师+学生”“教师+学生”“有经验学生+无经验学生”等多形式的实践团队,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
      多维度考核。由教师团队、学生、第三方组成多方评价主体,对项目的壁画设计效果图、壁画验收结果、社会反馈、实践报告、汇报展等进行多维度评价,全流程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传承和创新当地民族文化。将课程融入到地方乡村振兴、城市双创服务中,通过对壁画作品风格、内容与形式的探索,令壁画作品不局限于传统内容,传承并创新了恩施地域的土家族、苗族文化。

课堂活起来

榜样引领

      近五年里,张彬带领学生完成了“芭蕉民族中学墙绘”“巴东县牛洞坪村岩画”“龙凤村扮靓美丽乡村”等20多个项目,推动了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助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创”建设、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这不仅落实了OBE教育理念的原则,还达到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能力提升了。通过项目实践,学生的壁画创作、效果图转换、现场制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从原来的不敢下笔到现在敢主动承接项目,积极参与学校社团壁画项目、社区美化公益项目等实践活动。
       思政育人有效果。学生的壁画设计方案极具当地民族文化特性,创作了大量以“灯戏”“土家摆手舞”“土司巡礼”等为主题的壁画,增强了恩施地域文化自信心;在壁画制作过程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不畏艰苦,坚持精益求精,爱护环境,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社会贡献突出了。为恩施及周边地区培育了一批从事壁画设计与制作的美术专业人才,带动了学生的就业、创业。
       课程转化出成果。专业竞赛中的获奖人数增加、级别不断提升,在教育部认可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特别是团队教师刘娇设计的《乡村振兴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二等奖。
  

统计学与医学相结合课程创新效果明显

课程创新促发展  艺术赋能助振兴

     《壁画》课程获批了2023年度湖北省一流课程,并根据集团《OBE导向的精彩课堂教与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完成《壁画》基于0BE课程质量评价。张彬说:“经过课程创新实践,教与学两方面均实现了良好的成效,课程达成度完成率较高。”接下来,他将继续夯实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感受,持续打造特色课程。

杰出贡献者

       王富谦,1990年11月出生,湖北利川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18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任湖北恩施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兼评建办主任助理,全面负责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毕业生管理及日常教学管理。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赛区优秀组织奖及湖北恩施学院“年度优秀个人”,湖北恩施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服务创新奖”“管理创新奖”、20周年校庆“贡献个人”“年度杰出个人”,2023年,获得“年度杰出贡献者”称号。

榜样引领

我是教务服务工作的一块“砖”

       王富谦是2019年进入学校的,从进入学校那一天开始,就扎根在教务处,一干就是5年,五年来,她从最基础的学科竞赛、专业建设和科研管理工作干起,逐渐成长为全面负责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毕业生管理和日常教学管理的佼佼者,也从刚毕业的青涩女孩成为了一往无前母亲。
      2023年,学校迎来建校20周年,学术高峰论坛作为校庆的20周年校庆活动重要子活动之一,备受领导重视。由于特殊情况,校领导临时将此任务交到王富谦手上,而当时她手里还有毕业生学业清理和资格审查、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组织申报、2023年本科新专业申报、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等重点质量工程项目,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接手了这项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她主动加强与主办方长江大学的沟通与联系,配合学校整体活动方案,制定学术论坛实施方案、任务推进表,同时稳步推进整个会议的校内校外协调、沟通、组织及各项会务材料撰写、审核、印制等工作。根据统计,此次学术高峰论坛的参会学校及企业达45所,参会人数近120人,共收到各高校投稿论文112篇,为历届专委会年会数量之最,此外,学校还邀请了8个校企单位进行了学术分享,在王富谦的协调和推动下,整个论坛都按照既定目标高质量完成。
      

杰出贡献者

      校庆期间,除学术高峰论坛外,王富谦还积极协助智能工程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湖北省电子设计竞赛(TI杯)暨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配合财经政法学院开展2023年创新创业教育与经管实践教学研讨会、配合音乐与体育学院承办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羽毛球比赛。
王富谦常说“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段时间里,王富谦忙得晕头转向,但她面对挑战,能够主动走出心理舒适区,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始终坚持“只要部门有需要,只要二级学院有需要,我一定会全力配合学校、学院开展工作”。

      2023年专升本期间,按照教务处的整体工作安排,王富谦负责到武汉考试院接送试卷,在返回学校的途中,突然接到家人电话,一岁半的女儿在玩耍时,不慎摔掉了两颗门牙, “创伤性牙脱落、牙龈撕裂、上呼吸道感染、还缝了四针”,一个个冰冷的医学术语打在王富谦的心上,愧疚和担心让她五内如焚。但她还是坚持把试卷安全送至学校保密室后才立即赶往医院。当丈夫知晓她第二天仍然需要工作,无法照顾女儿时,质问她:“你明天就不能不去?女儿都这样了,没有你,考试也会正常进行!”。

       可是王富谦知道,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规模大,她要负责考试的整体组织协调,人手紧缺,每个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找不到可以补位的人。第二天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抱怨,像往常一样前往学校,确保了专升本考试的顺利进行,考试完成后又配合阅卷组、登分组完成最后的考务工作,和教务处所有同事一道,一直忙到凌晨五点多才回家,但她来不及休息,又急匆匆赶往医院照顾情绪不稳、不愿下地走路的女儿。没有尽到一位母亲该尽的职责,她感到十分愧疚,在家庭和工作两难选择中,她还是始终坚持以工作为先。
       虽然家人偶尔会抱怨王富谦的“缺席”,但其实更多的还是关心和理解。有一次,王富谦预计当晚会加班,老公忙完工作后十点多就赶来学校,一直在办公室陪她工作到凌晨两点,这种默默的陪伴让王富谦既感动又幸福。

榜样引领

       正因为她的努力,在2022-2023学年中她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不仅高质量地组织策划了2023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协助二级学院举办了大型研讨会和比赛;在组织本专科专业申报工作中,风景园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4个本科专业成功备案;在组织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中,共认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及培育课程2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在组织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工作中,共评选4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与此同时,她还配合完成学校四六级英语考试、专升本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其他职业资格考试(如二建、二级造价师等)等工作。
       回首往事,她十分庆幸置身于激励人成长的工作环境,得到很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关于成绩,她说“任何的业绩也好,亮点也好,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她认为,团队的贡献是最大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这个人是王富谦,也是李岍,是向美玲,是龙桂群,是陈千慧,是龙洪柠,是陈胜龙、王静雅、黄曦茜、高媛媛、李建,还有很多陆续加入教务管理工作的新人……他们始终把师生的满意度和体验度作为孜孜以求的不懈动力。今后的路还很长,她将和教务处所有小伙伴一如既往地坚守本心、竭诚奉献。

榜样引领

青衿之志,且待芳华

       李新身上有着北方人拥有的所有特征——爽朗、大方、独立,也像很多人一样,人生路上的很多选择和坚持,都是因为爱。
       她爱恩施,也爱恩施的人。2021年以辅导员身份考入学校,同时兼管医学部的团学工作,每每有人问她为什么会留在恩施,她总是充满调侃地回答:“因为爱情呀!”实际上,这是她最真实的心声,研究生期间就已经找到人生另一半的李新,聊起家庭,脸上总是挂着满足和幸福,“这一路走来,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工作繁忙使得李新没办法更多地照顾家庭,但老公一家人从无怨言,正是因为他们给的底气,李新才能无所顾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接任校团委副书记,除了因学校和组织的认可而欣喜以外,压力也随之而来,团学工作是按照上级要求亦步亦趋,但团委工作,则是学校所有学生活动的牵头羊,要统筹各个学院去完成既定目标。所以,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李新不是很

       李新,女,蒙古族,199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校团委副书记。曾获得第十届湖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微团课湖北省银牌主讲师、恩施州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职两年先后被评为“优秀贡献者”“杰出贡献者”。

疗愈与成长总是相伴而生!

杰出贡献者

适应,再加上从辅导员走上管理岗,除了具体事务以外,更多的是策划组织活动、带领团队,这恰恰是李新之前未曾经历过的,角色转变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怎样才能让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新颖?如何去调动学生和二级学院的积极性?最开始李新总是会越俎代庖,想替大家把所有事情干好,想着让别人反复调整还不如自己一次性做到位来的快,但是很快她发现,这样除了让自己更累以外,团队里的小伙伴们也越来越依赖自己。在一次心理游园会上,李新抽到一张颇有深意的卡片,字条上写着:“我快乐地跟别人分享我的知识和能力”,李新突然顿悟,自己要迅速成长,还要带着团队一起成长,她总是时不时地告诫自己,要学会放手,要快乐的跟别人分享经验,要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团队的成员。这张纸条,成为李新不断成长的法宝。
     “幸好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多帮助!”积极发挥学生的力量,策划更有新意的活动,一点一点,李新不断从前辈和优秀的同事、案例中吸取养分,终于成长为可以带给别人荫翳的大树!
      “也幸好有一帮给力的学生干部!”说起学生,李新一脸自豪,“这个过程,我们相互疗愈着彼此,也不断地成长起来!”李新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干部们,要他们一往无前,就仿佛鼓励自己一样,但是也有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无数个彩排的深夜,自己也会产生怀疑,但看到孩子们正按照共同的目标一步步前进,“他们都在坚持呀!我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杰出贡献者

答卷交给学校,也交给自己!

       有人曾戏谑地说:“我有一种错觉,李书记你们的办公地点是在体育场上。”李新说:“可不是嘛,我们不是在体育场馆,就是在去体育场馆的路上。”          最忙最累的要数2023年春季学期了,“那真是我的至暗时刻!”回想起那段时间,李新仍然心有戚戚。疫情过后的开学峰值体验活动对于李新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策划过如此规模的活动,只能率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整个活动收获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紧接着是充满更多挑战的校庆,面对的是外面的专家和各个层级的领导,活动搞得好不好,代表着学校的颜面,容不得半点差错和疏漏,尤其是校庆文艺晚会,校团委是主责部门,李新付出了大量心力,与此同时,李新还要配合校庆其他单元的各项工作,校庆文艺晚会当晚,当千人齐唱校歌《历尽千帆仍少年》的声音在一片荧光夜海中震撼响起时,李新在台下热泪盈眶,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校,她都交出了高质量的答卷。
校庆的余韵还未散去,4月的湖北恩施学院十佳歌手大赛如期而至,5月的团学表彰大会也随之而来,巨大的压力还没缓过来,又迎来了2014届毕业生的峰值体验活动,“大家的弦都崩得很紧,都很累了!”但是活动还要继续,问到怎么撑过来的,李新笑起来,“画饼呀!我总是告诉大家,忙完这次活动,下个周末我们就可以睡懒觉啦!或者忙完这段时间后,咱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但是给大家画饼的李新,心里也很清楚,能安心休息的那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
    

榜样引领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说起未来,李新果断地说,现在的事业与自己曾经规划的生活几乎一致。目前李新已经在团委的系列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未来,她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青矜之志,去静待芳华绽放的时刻。

榜样引领

     2024年1月2日,在元旦收假第一个工作日的绩效目标管理会上,集团组织人事部副总经理刘天畅宣读了关于新晋校长助理李岍的任免文件。至此,李岍完成了从一名专职教师到副校级管理干部的转变,从她进入学校到现在,已经超过16个年头,16年里,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线耕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为走上管理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真诚’就是我的杀手锏!”

     “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的上级和同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三年前,李岍并不曾想过会走上今天的位置,只是不断地学习、思考,只想着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李岍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做事情都是身先士卒,这是她从上一任教务处处长身上学来的,布置考场,自己也去搬桌子、捡垃圾,加班熬夜,也绝不会少了自己!也正因为如此,身边的同事对李岍都很信服。
      谈到教务处和医学部在团队上的差别,她说,相对来讲,教务的队伍更年轻的,而医学部的伙伴则是更有经验的前辈,“但无论是哪一个团队,我觉得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尊重每一位伙伴!”
    

杰出贡献者

      李岍会根据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为他们规划好未来,她并不认同给年轻人贴上习惯性躺平的标签,想躺平是因为激励还不够。其实,在李岍的团队里也有部分工作能力本来比较突出但缺乏内驱力的成员,想着只要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是李岍总是反复找他们谈话,督促他们提升学历和业务水平,为他们量身打造职业道路,很多人都已经走上管理岗位。团队里的人常说:“李老板无论哪一块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依赖的榜样,她非常愿意帮助年轻人,一直鼓励我们,处理问题时也不会厚此薄彼!”
      “对待下属,要有容错的空间,要懂得放权,能够让他们有试错的勇气!”遇到有工作失误,李岍从不责怪他们,而是帮助他们迅速拟定解决方案,而在工作复盘的时候再深入总结原因,并要求同样的错误不能再有第二次。
       “我有一个优势,就是特别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李岍自豪地说,教务处的工作特别繁杂,这两年,有很多人因为吃不了苦离开了,但是留下来的都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经过反复锤炼,现在都能够独当一面,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杰出贡献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诗在李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的专升本考试工作都是教务处常规工作中的重难点工作,也是对教务处统筹全校资源能力并以组织者身份协同全校所有部门进行考务组织的重大考验。“专升本考试的难,不在监考,而在背后的统筹协调!”2023年,我校专升本报考人数再创新高,3249人争夺1147个名额,竞争非常激烈,社会关注度极高,加之湖北省专升本考试专业课程都是招考学校自行组织出卷和阅卷,外部非法机构投机风险极大,因此对教务处组织本次考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顺利组织完成本次考试工作,李岍带领教务处提前了两个月进行方案制定,亲自制定完成了需要提交给省考试院和需要下发给各小组的数十个工作方案,在各类警示教育和考务培训会议上均作为第一负责人进行全面培训,亲自和各个职能处室对接工作并完成任务部署和资源统筹协调,处理各小组工作难点问题。从前期入闱酒店的选择、电脑设备的安装到出卷教师的选拔,从考场的布置安排到阅卷的流程优化,每一个环节李岍都亲力亲为,并带领教务处全体人员不断调整优化,如为确保试卷评阅环节不出差错,她优化形成了三评阅——三复核——三审核——成绩登录三复核的流程,当天晚上上百位老师参与阅卷,3000多份卷子从评阅、打分、统计分数到成绩登录均经过了12个流程,确保了所有成绩无差误。后期几百位考生申请试卷成绩复核,均未发现任何成绩评阅错误问题。

“不要怕困难,做就完了!”

榜样引领

       “下学期我们将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始,以恢复自习制度、落实三阶段考核办法、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等多措并举,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逐步延伸到其他本科专业,从本科专业再覆盖到专科专业,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真正实现‘最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在医学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李岍如是说。她上任医学部部长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落实三阶段考核办法,所谓三阶段考核,是指临床医学的学生入校以后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需接受2.5年基础教学+1.5年临床教学+1年毕业实习的培养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经历严格的考核,而且任何一个阶段考核不通过都需要回炉重造。在李岍看来,这既是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必要之路,也是整顿医学部学风的必行之策。但第二阶段方案刚一下发就遇到了阻力,老师有些畏难,学生也不理解。

老师:“培训需要辅导员宣贯,但他们很多都不是医学专业!
李岍:“没关系,你看,我也不是医学专业,你们给我讲了,我就懂了!”于是,给学生宣贯之前,先给辅导员们培训宣贯。
老师:“离放假只有几天,时间太紧了,学生可能会有意见。”
李岍:“没关系,我们考虑周全,把方案做细做完善,还有一个寒假的时间去沟通!”
学生:“为什么学长学姐都不去医院学习,我们要去?”“我不想去重庆的医院,我报了考研培训班,去临床学习了没办法去上课了。”“我在外面租了房子,要是去重庆了房东不退租要损失很多钱?”……

     投诉接踵而至,李岍顶住了压力,她说,“到底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或需求,而是要真正为他们长远的发展考虑!”李岍一边带领着医学部的老师们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与学校体验部门沟通,一边督促各班辅导员严格按照既定方案一步步落实,绝不容许徇私!“这个过程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会有一个阵痛期!”但是,李岍对她自己以及医学部所有老师都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决不妥协的态度去攻克一个个难关,同心同力熬过阵痛期。

榜样引领

       李岍的豁达和乐观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很多人都说“从来没听过她抱怨。”李岍的内心非常强大,就算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之下,她不仅从未喊过累,反而始终乐观向上,越战越勇、越战越好战!
      有人说,家庭和工作是每一个职场女人都需要去攻克的难题。李岍说:“不!”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没关系,夫妻配合自己带,早上7点送,晚上7点接。没有时间陪孩子?没关系,那就让孩子陪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于女儿来说,李岍给予的不仅是陪伴和守护,更多的是让女儿看到妈妈的闪光点,让她知道,妈妈通过奋斗和努力收获了肯定和成功。有人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么多面对困难和质疑的勇气!李岍勇气来源于自己。年过不惑的李岍再次踏上读博的旅程,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强大,而平时做任何事情都恪守原则,有底线思维,那就不怕质疑。
      
“湖北恩施学院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将是我一生的事业。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我定奋斗不止,不负众望!”任职表态时李岍铿锵有力的誓言言犹在耳,在过去的岁月里,她取得了很多成绩,对她而言,这些成绩和经历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如今,她犹如一个老兵,即将和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们重新踏上新的征程,去书写前路的烂漫!

“人生就是要不断修炼!”

榜样引领

不畏难关,敢攻高山

        姜袁,汉族,上海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硕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宜昌市西陵区政协委员,宜昌市“师德标兵”,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术骨干”;湖北省工程图学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如“西部高拱坝震安全前沿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造价”;编写出版《钢结构设计原理》等教材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2023年获得湖北恩施学院“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称号。 

学科带头人

       2020年9月,初到岗的姜袁详细了解到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情况后,对时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吴刚院长脱口而出:“你们这里真是一穷二白啊!”
       2016年才成立的土木工程专业,只有一届磕磕绊绊带起来的毕业生,和一群充满闯劲的青涩教师。姜袁面对如此“一穷二白”的现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萌生出激情和干劲,“这不就是一张白纸任我谋画!”,立刻投身于建立优秀学科专业的事业中去了。      在初级职称文科赛道中,为了能突破自我,肖婷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从教学设计到ppt的制作,都是反复的修改和打磨,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每一次的互动的设置,甚至每一句话都在反复的演练过程中发挥到极致。比赛那天,肖婷反而平静下来,“经过这一场修炼,结果反而不重要了。这个过程的收获,远远比结果多得多!”
      要把专业做大做强,首先就要出成果,最方便快速的途径,就是参与学科竞赛。之前院内老师们也想带着学生参加比赛,但由于经验不足,甚至连去哪里报名都不知道!曾在三峡大学任院长的姜袁,对土木工程相关的各项竞赛非常熟悉,她身先士卒组织团队,敲定先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简称“成图大赛”)试试水。
       由于是初次参赛,又是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赛事,学生们纷纷产生了畏难情绪,报名的同学寥寥无几。姜袁带着刘俊娥、胡河平、吴林淋等老师,分别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下了课就把学生叫住,聊赛事的好处,聊今后的成长和道路,好不容易劝动一批学生参赛,好不容易在省赛中取得了二等奖乃至一等奖,却又不愿意冲刺国奖了!
       姜袁知道,学生们本来就不够自信,如今在省赛上有所突破,就已心满意足,也不想再辛苦准备国赛了。她只能和老师们一起,再次苦口婆心劝导学生,使尽浑身解数给他们“画饼”。勇敢的冲锋最终邂逅了美丽的风景,在姜袁的带领和指导下,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第一次参加“成图大赛”,就拿到了个人国家二等奖和团体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也让老师们积攒了带比赛的经验,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也高了起来。

从零把专业做起来!

学科带头人

       “成图大赛”的成功让姜袁看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潜力,她相信大家都是待发现的璞玉,第二年她又开张了另一项对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的比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且一举获得省级三等奖的突破。如今整个土木工程专业对参与学科竞赛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竞赛成果遍地开花,姜袁的积极引导功不可没。

关关难,关关过!

      身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姜袁敢于创新,勇攀“高山”。为了打破土木工程专业没有学生报名考研的现状,姜袁率先对即将于2021年毕业的学生们开展动员,成功说服了三位同学冲刺研究生,其中有一位还考到了姜袁的“老家”三峡大学。此举激励了后面的学弟学妹,之后年年都有人报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升学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除了学生学科竞赛、考研等领域,吴院长告诉姜袁,本专业老师们的科研方面也比较欠缺,她一听立刻挑起了担子,行动了起来。经过

榜样引领

考量,姜袁决定拿《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试水,先试试申请校级一流课程,为了让大家更深入课程建设,姜袁将这门原本是“包干制”的课,改革成为全系老师都需要深度参与的“大舞台”,每个老师上一个章节,根据学情决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老师间的配合度。姜袁自豪地说道,今后他们还会针对这门课编写自己的教材,把大家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理解和探索取得的成果都写进去,向着省级品牌课的目标冲锋。
      了解到系内老师对申报项目也没有什么经验,姜袁决定先自己“攻山头”,做个样板出来,为其他老师开路。2021年,她申请了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并在2022年成功获批,为老师们提供了申报流程、材料撰写等方面的参考。土木工程建设起来以后,院内想要成立建筑学专业,当吴院长询问姜袁意见时,她秉持着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顶着压力没有同意。可是新专业的申请对学院建设和学校发展意义重大,不能再拖,姜袁考虑到一是学校作为应用型大学,工学类专业更符合学校发展道路,二是恩施作为旅游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关就业需求,建议学校改为申请建立风景园林专业。姜袁的想法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在她的带领下,风景园林专业一次就申报成功了。

凝聚一支有温度的团队!

       比起身先士卒、自己单独冲锋陷阵,姜袁其实更看重团队的建设和成长。比如备战学科竞赛时,姜袁要求所有老师都报名参与,并且在团队内设立“第一指导”,由老师们轮流担任。作为“第一指导”,老师不仅要熟悉领会赛事要求,带领其他老师,组织队内交流,还要承担责任和压力,深刻理解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同时,除非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姜袁绝不会单独回答学生的问题,她还会定期开指导团队会议,指出不足,促进交流,不断改进。这些举措有效培养了老师的个人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让老师们都成为独当一面的学科领头人。姜袁说,现在系内每个老师拉出去都能做项目、打比赛,团队每年都会出一个校聘副教授。

榜样引领

       姜袁带领的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大家都锚定同一个目标,力往一处使,团队内的氛围亦十分温馨。除了指导团队,《土木工程概论》这门所有人参与建设的课程也是如此。因为系内老师都会上这门课,大家一致赞成将课时费留作系里的活动经费,由系主任统一管理。几年来,这门课的课时费见证了许多老师的荣誉时刻,成为了他们的小纪念品,也为老师们深夜加班开会出了力,成为了共同分享的水果、外卖和零食。姜袁一直说,“要有深度和广度,更要有温度”,她待人处事的态度是这样,她带领的团队也是这样。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姜袁教授已升任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肩上的重任和压力比起以往更甚,面对眼前的一座座高山,姜袁和团队老师们早已摩拳擦掌、充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干劲,勇攻山头、再创辉煌!

榜样引领

学生处新星飞速成长记

      吴尚,安徽怀宁人,1995年10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任湖北恩施学院学生处担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员队伍发展支持与服务、部门宣传和预算报销等工作。2023年获得“最佳新人”称号。

最佳新人

       2023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吴尚来到湖北恩施学院工作,在学生处担任辅导员。入职以来,为了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吴尚始终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不懂就问,少谈困难,多做实事。在工作中,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坚持结果导向,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
       初入职场,还未等吴尚适应工作节奏,繁杂的工作内容便接踵而至,压力陡然骤增。辅导员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面对突发、时间紧、任务重的事件时,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冷静解决,忙中不出乱、忙中不出错,极其考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回想短短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让吴尚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与学生相处的点滴。     
       吴尚进校后便开始带班,有一晚的凌晨一点,已经入睡的吴尚接到宿管老师的电话,所带班级的学生误食药物致幻,在宿舍用头撞墙,已拨打120,正在送往医院途中。没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吴尚接到电话时心里慌起来,这是他第一次独自面对学生紧急状况,但他知道,身肩学生重责,必须抓紧时间。挂断电话后,吴尚在慌乱中冷静下来,向宿管老师询问了陪同学生的电话,确认情况后,吴尚急忙奔往医院,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于催吐需要学生家属签字,但家长不能及时赶来现场,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治疗时间,吴尚得到学生家长允许后,在通知单上签了字,直到确认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趋于平稳时,吴尚才放下心来。虽然在此之前没有经验,但通过学校组织的危机事件培训和辅导员考试,以及平日里从其他同事“偷师”而来的工作经验,吴尚总算是平稳解决了这一次突发事件。
     
   
     

榜样引领

        他说,“发生紧急状况时,首先还是要保证自己心态平稳,这一次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真正经历一次后,发现实战与听别人分享经验时的内心感受还是不一样。”
       
 还有一次,吴尚因为洗漱的几分钟未带手机,等吴尚洗漱完再打开手机时,出现了四个未接电话,回拨却无人接听。经历过上次的突发事件后,他预料到极有可能是学生出了事,于是他赶紧联系公寓服务中心的老师,了解到果然是学生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本打算立即前往学校,听到公寓服务中心的老师说问题不大,已在处理,吴尚才缓过神来。虽然事情已处理妥当,但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不明情况的吴尚提心吊胆,拨出了十几个电话,内心焦急万分,从那以后,吴尚不敢掉以轻心,他的手机随时携带在身边,来电铃声的音量调到最大,确保学生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内与他取得联系。那段时间里,神经紧绷的吴尚做梦都是学生出现紧急状况正在赶往医院,然后半夜惊醒。如此之大的压力,让他也产生过自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但很快,他积极调整心态,还是选择勇敢面对,并很快积累了一些经验,还能在后进的同事不知所措时提供解决办法。

最佳新人

       刚毕业的优势是吴尚最大的“捷径”,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更能走近学生。面对学生,他会以兄长的视角和语气与学生谈学习、聊心理,交流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理解和接受老师的做法,吴尚也能在这种轻松、熟悉的环境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找到合适的学生交流模式。他说,“在走上辅导员岗位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以前我的辅导员默默地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吴尚凭借着认真负责、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带了四个班级153名学生,还负责各层级辅导员培训准备、总结、宣传和培训台账收集工作,包括承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校外特邀辅导员培训和校内优秀辅导员内训,每周辅导员值班督促和值班记录核查工作。此外,他还要针对重要学生工作交流、活动经验做好新闻撰写工作、更新维护学生处网站工作以及学生处预算填报、报销工作与学生处资产管理任务等等。
       作为新人的吴尚还在持续地学习过程中,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一定会逐渐完成从“新手上路”到“轻车熟路”的蜕变,陪伴、见证学生的成长。

2022-2023学年

杰出贡献者图鉴

榜样引领

    2022-2023学年的绩效评估已经落下帷幕,学校对勤勉工作、表现杰出的人们做出表彰,感谢他们这一年来对“成为最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的精彩付出。来看看杰出贡献者都有谁吧!

榜眼引领

       姚楚侨,2022-2023学年,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州局级项目1项、参与州局级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参与校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二3项、省三5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省三1项;获2022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省赛区湖北恩施学院校赛优秀指导老师。

榜眼引领

       胡朝义,2022-2023学年,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篇;获校“学科竞赛指导奖”“教研科研成果奖”“学年精彩课堂校级决赛高级职称组优秀奖”,获校“年度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共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48项,其中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国家三等奖4项、国家优秀奖7项、省级一等奖9项、省级二等奖12项、省级三等奖9项;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获得省级团队三等奖1项;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5项;‘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1项。

榜眼引领

      董艳平,2022-2023学年,完成一项校级重点教研项目结题、参与申报校级教科研项目三项获批立项;出版著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发表教研论文2篇;主持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参与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主持申报课程组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批;获教学改革创新奖、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奖、年度杰出贡献者等荣誉表彰。

榜眼引领

       郝春梅,2022-2023学年中,获优秀中国共产党员、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师德师风考核优秀、年度杰出贡献者等荣誉;获大文、艺术组校级教学创新竞赛决赛二等奖、“巅峰对决、精彩课堂之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发表论文1篇,主持申报并获批校级教研项目1项、教改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校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三等奖2项。

榜眼引领

      易银秀,2022-2023学年,带领全院教师创收173.3万;持续推进学院就业工作,就业率在全校二级学院中稳居第一。

榜眼引领

      邓聪,在2022-2023学年中,分别主持和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活动和比赛;助力学院获得校级精彩课堂特等奖以及两位“我最喜爱的老师”奖项突破,首次突破教育部认可57项竞赛省级一等奖;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州级合唱及比赛展演、参演大剧“西兰卡普”、孝感第六届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

榜眼引领

       谭晓璐,2022-2023学年,主持“PBL《钢琴2A》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验收合格,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获立项1项,主持地厅级教科研项目立项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5项、自身获精英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学质量考核系部排名前10%,集团“体验说”进行宣传;参与校级精彩课堂并获三等奖;教师节获奖2项。

榜眼引领

       彭覃,2022-2023学年,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1项,参与校外学术交流2次;指导青年教师3人;指导毕业学生获优秀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健美操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武术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三创赛获线下二等奖,线上特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获院级精彩课堂比赛二等奖,校级精彩课堂比赛特等奖,迎新杯篮球比赛第一名等;指导两个学生社团,并获优秀荣誉称号。

榜眼引领

       王杨,2022-2023学年,获“第二届思政课堂说课大赛”三等奖,获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获“湖北恩施学院春季精彩课堂大赛”校级三等奖;主持人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批立项;参加校级“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并获奖;获得第二十二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奖”;获2022-2023“湖北恩施学院优秀党员”;参编的云教材《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获批出版。

榜眼引领

       姚阳文,2022-2023学年中,帮助学院落实招生就业工作;带队参加湖北省运动会开幕式;全程负责舞蹈系的专家讲座工作,统筹舞蹈系舞蹈比赛,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排练,带队参加校外文化大讲堂讲座。

榜眼引领

       侯滔,2022-2023学年,负责组织学院一专业一赛事“舞蹈比赛”,全程参与校庆晚会排练,编排开场节目《欢庆》荣获获校级突出贡献奖;参加湖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表演项目二等奖;设计舞蹈学毕业晚会与宣传片;推荐就业获得就业先进个人;带队参加孝感运动会开幕式;原创作品《玩牛耍起来》受邀参加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并担任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导演。

榜眼引领

     宗萍,在2022-2023学年,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多项教研课题;2022年11月参加湖北省“工匠杯”比赛并获省级二等奖;合理分配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定位和教材选定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答辩规程完成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合理化修改,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

榜眼引领

      魏国超,2022-2023学年,学院2023届毕业生831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完成率103.45%,2023届高质量落实完成率121%,学院就业案例获湖北省教育厅2023年就业典型案例;所带毕业班级西部计划11人,占学院比例40.74%(11/27),名企就业人数12人,占学院名企就业比例35.29%(12/34);推进与智联招聘的校企合作,2023秋启动学院“助航计划”;开展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案例分享1次,就业工作培训会4次;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已结项),成功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

榜眼引领

       邓丽容,2022-2023学年,主持校级一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并获立项;获校级学科竞赛指导奖、校级教学改革创新奖;2023年度的包保就业完成率为93.98%,高品质就业工作率为124%;参与“校园十佳歌手”活动担任评委工作、精益数智财税协会、金融实践社团组织换届大会、重大赛事开闭幕式等活动;“整合营销传播助力西部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获校级课题立项;发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组织院级“三创赛”评选活动,“正大杯”校级评审活动,参与“学创杯”省赛组织活动;“正大杯”队伍获省级二等奖,“学创杯”队伍获省级一等奖,“东方财富杯”队伍获省级三等奖,“育智联杯”队伍获国家级三等奖;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办的“2023 年全国高校中国经济学和数字经济学教学研修班”,获培训证书。

榜眼引领

      田俊,2022-2023学年,教师节获得“科研教研奖”、“教学竞赛奖”、“学科竞赛奖”、“教学改革奖”四项个人荣誉称号;立项厅级课题1项,校级重点课题2项;结题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获学校精彩课堂大赛高级职称组特等奖;“挑战杯”获得省赛二等奖2项,“正大杯”获得省赛一等奖2项,省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1项,“东方财富杯”金融精英挑赛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 立项《统计学》云教材一部;主持的PBL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优秀示范项目;担任学科竞赛内训师、精彩课堂大赛内训师、PBL教学改革内训师。

榜眼引领

       刘俊娥,2022-2023学年,组织各系部对21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进行微调;组织开展“做好一门课”行动,使每名教师均确定一门种子课程;组织一流课程申报工作,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2门;完成多场教师招聘工作,引进新教师5名;落实“新教师指导老师”、“青年教师指导老师”工作;协助开展教职工职称评审工作,本年度通过1名副教授,1名校聘副教授,1名讲师,多名助教;协助开展与中建三局的合作,已组织第一批学生前往实习;实地考察多家同类高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造价实训室的设备已立项;制定院级毕业答辩方案,组织了全院答辩后复盘总结,完成双选及选题申报工作;助力学院获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省级奖项若干;参与中建三局、森特公司、海天装饰、中影集团的实地走访及招聘宣贯工作;组织两场CAD技能等级考试工作,组织BIM技能等级考试工作。

榜眼引领

       曾潇,在2022-2023学年中,高质量完成2023届毕业生(含高职扩招班)学业清理工作;协助完成了2023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组织完成考研自习室美化工作,设置考研文化墙;配合做好各类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检查、配合早晚课定期巡查课工作;协助完成集团学校核心价值观专项文化宣贯、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廉洁教育、教学环境安全检查、疫情期间的信息收集上报相关工作;协助组织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成果展、文化校庆活动、精彩课题经验分享会、一流专业建设讲座、科研课题申报讲座;协助完成2021-2022学年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学院宣传,组织安排教职工形象照拍摄,协助完成网站更新;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湖北赛区省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榜眼引领

       胡河平,022-2023学年,立项《土木工程CAD》云教材;组织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国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成功申报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指导青年教师借助“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所”平台,成功立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风景园林专业调研,成功获批风景园林新专业。

榜眼引领

      刘娇,2022-2023学年,荣获OBE工作坊优秀学员称号;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研项目2项,参与校级、省级一流课程1项;发表论文/作品2篇/件;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包保毕业生实现就业率100%,高质量就业率达50%

榜眼引领

       覃静,2022-2023学年,参与学院精彩课堂选拔评比,完成精彩课堂公开课两场;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项,参与省级金课建设;获评“我最喜爱的老师”;获教学竞赛奖;主持的云教材《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立项;参与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申报和PBL、CBL、TBL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申报;指导两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建设校级一流专业;负责组织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工作;参与环境设计专业再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包保制就业完成率100%,指导包保学生进入国企就业;开展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宣讲工作;参与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获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奖;主持组织湖北恩施学院第二届“创新杯”设计大赛;指导学生作品获米兰设计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与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参与学校教师类项目(社科)立项。

榜眼引领

       杨淳予,2022-2023学年,主编《汉字理论与运用》云教材1部(在研),《现代汉语1》获批第二批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项目;教学统筹学院大调研工作,学院获得集团“访企拓岗问需最佳实践案例”;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牵引,积极拓展师范类实习基地25家;重点助推学生职业资格证考试及升学考试,开办普通话培训考培项目1个,考研卓越班2个。

榜眼引领

       严定举,2022-2023学年,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年度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获国赛三等奖1项、湖北省三等奖1项;所带班级2021级汉语言文学六班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优良学风班级”、“文明班集体”。

榜眼引领

       姜红梅,2022-2023学年,主持校级重点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结题1项,发表省级论文1篇,立项云教材1本,第一批PBL、CBL、TBL教学方法改革课程项目结项1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课程1门;被评为湖北恩施学院2022-2023学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学改革创新奖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华文”杯师范院校语文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三等奖2次、优秀奖3次。

榜眼引领

      段涵, 2022-2023学年,主编《新媒体导论》云教材1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证书,同时被评为“优秀访学教师”,获湖北恩施学院2023年“教学改革创新奖”;获2022-2023学年精彩课堂校级决赛(高级职称组)二等奖1项;完成教研论文《协作、互通、共育——湖北恩施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1篇;申报主持2023年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校级教研项目结题1项;指导学生获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第一指导老师),指导校级优秀毕业论文3篇。

榜眼引领

      向志雄,在2022-2023学年中,获第八届高校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省级三等奖2项。

榜眼引领

     刘永莉,2022-2023学年,主持教改项目一项;获校级精彩课堂高级组三等奖;指导学生发表诗歌一首;指导学生参加华文杯师范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榜眼引领

      李岍在2022-2023学年中,带领教务处进行了20项教学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出台11项高质量制度,获得2022学年集团制度流程建设杰出部门奖一等奖;风景园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4个本科专业成功备案;认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获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指导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70余项,教师参加教创赛获得省二等奖突破;组织完成专升本考试、校庆二十周年学术高峰论坛、学创杯论坛等大型活动、考试。

榜眼引领

      王庆涛,在2022-2023学年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200多户,建立一户一表,守住了“零返贫、零致贫”底线;协调组织学校各单位在板寮村开展党团建活动共计20余次;协调学校各部门支持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消费扶贫金额合计86.73万元;在“活水计划”中捐款七千余元。

榜眼引领

     杨贵江, 在2022-2023学年中,主动联系消防单位协助,开展大型消防演练活动2次,点对点有针对性的消防培训活动约8次;为师生调取监控寻找丢失物品事件约500件。

榜眼引领

      朱莫军,在2022-2023学年中,联合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新的“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校园综合安防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参与保障事业编考试、公务员考试、学校校庆等大型考试及活动10余次;执勤中处理学生矛盾、财务损失、商户纠纷、校内安全隐患等事件共50余起。

榜眼引领

      冉凯,在2022-2023学年中,于集团八所院校中率先完成制定《湖北恩施学院零星采购询比价管理办法》;在耗材采购项目中采用不平衡报价分析,确保中标价格的合理性;获校庆物料资金保障组“贡献个人”表彰;在集团采供条线集中培训上获头脑风暴环节“最佳个人”奖。

榜眼引领

      王富谦,在2022-2023学年中,组织策划2023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协助举办“学创杯”、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羽毛球比赛等重要省级赛事;开展本专科专业申报工作,风景园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4个本科专业成功备案;组织校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认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及培育课程2门;组织校级/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工作,评选4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参与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等重要考试的组织工作。

榜眼引领

     王静雅,在2022-2023学年中,顺利组织“精彩课堂”大赛,实现形式内容的双重创新;组织“精彩一课 巅峰对决”之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参与制定并发布《湖北恩施学院OBE导向的精彩课堂建设标准》,开展10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之精彩课堂公开课和8次经验分享会;组织教师参加第三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得省赛二等奖;组织2022-2023学年0BE试题库建设课程申报立项及验收工作,邀请内外部专家开展多次题库建设相关培训,优化题库内容;参与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工作;参与协助2023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大型活动、赛事的筹备组织工作。

榜眼引领

      吴林淋,在2022-2023学年中,参与组织全校老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立项总数超100项,且在2022-2023学年立项的纵、横向项目可到账经费接近100万;服务我校科研团队获批1项中央引导计划项目和3项省自科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自科)依托单位申报工作,成功使我校成为恩施州第四个获批的国自科依托单位。

榜眼引领

      李鑫,在2022-2023学年里,调整学生借还书的周期,增加借阅量,学年借还图书数量达到3600本以上;积极开展图书分享活动和读书日活动,暑期内主动承担建州40周年庆祝任务;参加安全员考试并获资格证书,定期检查书库及办公室防盗、防火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榜眼引领

      向鸿杰,在2022-2023学年,主要负责公寓服务中心办公室日常运转、学生异常情况处理、资产管理等工作,上学年共检查了1539间寝室,14000间寝室卫生;组织开展多场公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保障学生安全,处理多次突发紧急事件。

榜眼引领

      刘清芝,2022-2023学年中,主要负责公寓服务中心办公室日常运转、学生手续办理等工作,处理公寓内学生纠纷多起;多次为学生跑文件、办手续,为学生减轻负担;做学生的知心姐姐,帮助学生排解生活、学习上的情绪困难。

榜眼引领

      刘兴福,在2022-2023学年中,现任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二号楼宿管专员,对学生关怀备至,为住宿学子提供家庭般的温暖,成功化解学生间的矛盾纠纷,以学校“五心”服务和集团的“六T”服务规范要求自己,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榜眼引领

    在2022-2023学年,带领校团委被评为“2022年度全州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获得“2022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招募高校项目办”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参加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2位学生荣获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青阳志愿服务队获评湖北省优秀团队,校团委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恩施州“两红两优”评选工作中,获评恩施州优秀共青团干部;牵头组织开展“民族+专业”、“乡村振兴+专业”等品牌活动;参与组织青春游园会、荧光夜跑、民族文化节等学生活动。

榜眼引领

     于超,在2022-2023学年,建设运营全校40多套官方站点,打造高质量学校网站站群,总访问量413万,独立访客数113万;建设二十周年校庆专题网页,开设线上文创产品商城,协助打造了校庆二十周年宣传片,对接校庆活动现场直播;通过对专升本考试内容的SEO优化发布和数据跟踪分析,创建“网站数据分析精准助力招生策略提升”联动运营方法,获评集团最佳实践;主持筹办志愿填报关键期“学校高招咨询线上直播”,开创我校招生直播的历史先河,三天直播累计观看人数高达88万;助力学校获“2023年度最具社会影响力本科高校”“2023年度招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数字化招生创新奖”等奖项;获“集团招生宣传年度杰出个人”“学校年度绩集团内聘网络运营专家”等荣誉称号。

榜眼引领

      杨泽昊,在2022-2023学年中,使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实现重大突破,从2022年录取仅6人,增长至87人,计划利用率从12%提升至77%,实现新生收入增长170余万;挂牌2所生源基地,其中咸宁职教集团录取人数实现翻番;组织展开三场专场咨询会,现场答疑学生及家长1000余人次;进入招生片区高中班级宣讲10所,覆盖生源近6000人;联动达瓦未来校企合作招生团队,走进15所高中生源学校宣讲招生政策,实现新生录取人数突破200人,联动中软国际(华为鲲鹏)招生团队,实现新生录取人数突破400人;订单班招生人数增加,收入增长136万元;获集团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公众号:恩施学院文化宣传中心
学校官网:https://www.hbesxy.edu.cn/
学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金龙大道湖北恩施学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