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春荣:一碗热粥,情暖一城

一碗热粥 情暖一城

史春荣

TIMES
FIGURE

在这里
读懂时代

2023/04(月刊)
主编:叶莉琳
出版:新乡学院《时代人物杂志社》
邮政编码:453000
联系电话:17633878648
电子邮箱:1292081681@qq.com
本刊地址: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读人物|看世界|品人生

CONTENTS

目录

封面人物——卫辉爱心粥屋创办人史春荣

史春荣:一碗热粥 情暖一城·······················01
我不能退休就什么都不做了························02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05
让公益不止于此·······································06

史春荣:一碗热粥 情暖一城

□ 图文 | 叶莉琳

史春荣,出生于1955年3月,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城郊乡中学退休教师,于2014年7月开办爱心粥屋,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早餐。她在坚持公益的道路上已有八年,获得了中国好人、新乡市道德模范、卫辉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

时代人物 第01页

时代人物 第02页

2023年初春,凌晨4点半,当城市还在沉沉夜色中,位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卫州路的爱心粥屋已是灯火通明。一位身着红马甲的老人正熟练地将刚淘好的米倒进大锅中,用勺子不停地翻搅,随后又转身忙去切菜。氤氲灯光下,各个动作干脆麻利,她就是这间粥屋的创办人——史春荣。
2014年7月,59岁的史春荣在卫辉市卫州路开办了爱心粥屋,专门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贫困残疾人等提供免费早餐。时至今日,爱心粥屋在史春荣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这里不仅是志愿者的服务阵地,也是环卫工人的另一个“家”。
“我总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我不能退休了就什么都不做了。”提及创办粥屋的初衷,史春荣寥寥数语便道明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001年,46岁的史春荣还是卫辉市城郊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一个冬日的早晨,因为需要辅导学生的早自习,便早早赶往学校。路上,她看到路边一个背风的角落里,一名60多岁的环卫工人,坐在冰冷的水泥台阶上,正在用点燃的落叶熏烤手中的馒头。史春荣上前询问,这才得知,因为上班太早,环卫工人根本没有时间做饭,只能带个馒头啃啃,馒头太凉,所以想用火把它烤热,史春荣顿时心酸不已。“60多岁,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为了城市的清洁,顾不上吃一顿热乎的早餐。”从此,史春荣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让每位环卫工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该多好!
“既然想了,那就去干。”十三年来,想要开办爱心粥屋的想法始终在史春荣脑海中挥之不去。2014年,教书育人四十载的史春荣退休,有时间,有精力,也有积蓄,终于可以去实现自己孕育多年的爱心计划。

我不能退休就什么都不做了

史春荣正在给老人发放早餐

当史春荣正式把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时,他们有反对、有质疑,但更多的是为她担心。史春荣的女儿张雯说:“帮助环卫工人是好事,但开免费粥屋需要很大的开支,仅靠一己之力或是一家之力能否支撑下去?”史春荣心里盘算着大家的劝解,“困难当然有,但最重要的是先开起来。钱用完了,我可以再想办法,能维持多长时间就维持多长时间,最起码我心里不会再有遗憾。”
万事开头难,开粥屋首先要找门面。2014年5月,史春荣开始寻找合适的房子。“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谈起找门面的困难,史春荣套用了一句流行语。街道门面房每月租金动辄几千元,别说是公益饭店,就是盈利饭店,门面费用也是项大开支。正当史春荣为房子发愁时,同为一所学校退休的赵培琴老校长主动找来,愿意将自己80平的门面房拿出来办粥屋,第一年免房租,这可解了史春荣的燃眉之急。“光是免这一年房租,赵老师就要损失3万多元,真的是帮了粥屋大忙。”赵培琴淡淡一笑,说道:“用我的房子做爱心,为社会尽点绵薄之力,我也开心!”
在大家的帮助下,2014年7月9日,爱心粥屋正式开业。开业第一天,史春荣凌晨4点就来到粥屋,备好早餐,摆好桌凳,一切准备完成,她就在门前等待环卫工人到来。早上6点半,一位环卫工人在粥屋门前徘徊不定,迟疑地不敢进门。史春荣看出了他的顾虑,立马上前,热情地招待他进来,给他盛饭、端菜、拿馍。这位60多岁的老人疑惑地问:“这饭真的不要钱?不会是骗人的吧。”史春荣笑着说:“大哥,你放心,我们这是爱心粥屋,专门给你们提供免费早餐。”经过史春荣的耐心解释,他才放心地开始喝粥。安顿好老人后,史

志愿者正在给环卫工人发早餐

志愿者正在案板上备菜

时代人物 第03页

时代人物 第04页

公益事业常常会被很多人质疑,粥屋开办的前几个月,很多人对史春荣持怀疑态度。“干这个就是想图名利,作作秀差不多就行了,长期坚持根本不可能。”面对流言蜚语,史春荣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吃饭不要钱,刚开始没人相信,大家越不相信,我就非得有这个斗志,把这个事情做好,做下去。”就是靠着这股拼劲,无论刮风下雨、雨雪霜冻,史春荣每天凌晨3点半准时起床,稍微收拾一下,就马不停蹄地赶到粥屋准备早饭。店里设施有限,只有两口锅,一个电锅,一个液化气。她需要同时熬好两锅粥后,再倒入保温桶里,接着熬第三锅粥……一番折腾下来,当晨曦微露,才能把早饭都准备好。第一个月,史春荣整整瘦了5斤,家人心疼她,劝她别干了,但在她看来,这些身体上的劳累其实并不算什么,相比之下,粥屋接下来的发展却更令她忧心。
2015年冬天,一位爱心人士捐赠了一口大电锅,一锅就能熬出一百人的饭,能节省很多时间。史春荣终于可以4点半起床,5点到粥屋,多睡一个小时了。慢慢地,每天早上来粥屋就餐的环卫工人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100余人。“每天看到他们吃过饭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说到这里,从史春荣脸上的笑容就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高兴。

春荣又忙去店门前前招呼其它环卫工人进来吃饭。接着,陆陆续续地几名环卫工人也将信将疑地来到粥屋,当志愿者亲自把热粥递到环卫工人手上后,他们才相信这里真的就是免费粥屋,而且是专门为他们开设的。忙碌了一上午,爱心粥屋顺利开业,史春荣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

环卫工人在吃早餐

时代人物 第05页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

爱心粥屋宣传公示栏

爱心粥屋每日播报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粥屋开办前两年,每天不小的开销确实让史春荣有些捉襟见肘。平均每天80人就餐,成本2元,一天就要160元,一个月就是4800元。而她只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不知这样贴补下去能维持多久。
为了粥屋能够长期经营下去,2016年3月,史春荣利用微信建立了“一元捐”爱心公益群,每人每天捐献一元钱就能给环卫工人买两个馒头。通过公益群,让更多的人广泛参与进来。“微信群的一元捐就是粥屋资金的主要来源。一元钱有时候掉在地上都没有人捡,但每人捐一元,就能积少成多,办成大事。”史春荣滑动着微信聊天页面说道。
不贪一个馒头、一碗粥,是史春荣的准则。为了确保每一笔善款都发挥最大作用,也为了给每位献爱心的人一个交代,史春荣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出“特别新闻”,播报粥屋就餐情况。“今日早餐:玉米粥,菜系:炒土豆、白萝卜,就餐人数112人,收到善款156元……”除此之外,粥屋每月都会定时在网上公布收支明细,让每笔收支都公开透明、一目了然。从2021年7月开始,李志鹏每个月都会固定为粥屋捐款500元,“每个月都能看到粥屋的收支账目,我们捐的款用在哪里都清清楚楚,正是这些记录,也让我们更加信任粥屋,做点好事,心里很充实。
随着粥屋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粥屋就餐,粥屋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但是不管再
受史春荣的影响,包括李师傅在内的不少环卫工人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也经常来粥屋帮忙,搬凳抹桌,洗碗刷锅,有的还把自己种的蔬菜拉到粥屋。2016年10月,环卫工人赵林给史春荣写了封感谢信。“老汉我今年70岁

苦再累,史春荣都会站在门口,笑盈盈地迎接前来吃饭的环卫工人。“我们是真心地感谢史老师,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自从有了爱心粥屋,能天天来这吃口早餐,我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把史老师当成榜样,干活也更加有劲儿了。”50多岁的环卫工人李师傅说道。

时代人物 第06页

第一次吃上爱心早餐,我很感动,诚挚感谢您对我们的疼爱和关注。我们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把卫辉打造成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城市!”这世间的温暖大概就是,你尊重我的付出,我也理解你的不易,并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史春荣身边人而言,她就是那颗星星之火。一份小小的力量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温暖与感化身边人,滴滴涓流便可汇聚成海。谈到粥屋如今的发展,史春荣感慨地说道:“粥屋已经成了一个‘爱心中转站’。爱心的传递,让粥屋走到今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对于公益事业,史春荣除了做好粥屋的事情以外,并没有止步于此。怀着初心,她又带着团队做起了安老济困,助残助学等活动。
“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我们不知道该咋感谢你!”每每见到史春荣,张金河近80岁的老母亲总要激动地拉着史春荣的手不停感谢。张金河是卫辉市城郊乡徐堤村的一位残疾人。2003年,年仅23岁的张金河因工摔伤致残,只能瘫痪在床,妻子与他离异,留下一岁的女儿,常年靠年迈的父母照顾。
2017年4月,史春荣从卫辉星火志愿队了解到张金河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前去张金河家中探望他们。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张金河,史春荣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身残志坚”。张金河虽瘫痪在床,却有一双巧手,通过自学竹编来贴补家用,每每谈起生活的苦难时,张金河始终面带微笑。
回去之后,史春荣开始帮忙联系医生为他诊治,并发动爱心人士为他捐款。通过两年的治疗锻炼,张金河能在康复架上站立半小时,甚至能开着自己专用的残疾车往粥屋送槐花和

让公益不止于此

史春荣爱心团队去看望老人

史春荣爱心团队去看望张金河

时代人物 第07页

史春荣获得三八妇女节光荣志愿者

善行不止,用史春荣自己的话来说:“施粥是粥屋的‘本职’,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可以带着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
2017年7月1日,对史春荣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爱心粥屋正式成立了“卫辉市爱心粥志愿者服务中心党支部”,这是卫辉乃至新乡地区民间公益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谈到党支部的成立,史春荣难掩内心的激动,她认为这不仅是对粥屋公益事业的认可,更是对这些年坚持和付出的认可。2018年,史春荣个人也获得了“中国好人”、“卫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荣誉,史春荣淡然地表示,“更多的荣誉对我而言,不过就是菜照样炒,米汤照样熬。干这个初心就不是为了要什么名利,就是为了做善事,帮助别人。名誉对我来说很轻,拿了荣誉说明是大家对这个工作的认可,就是行善,只要这个‘善’字坚持下去就行了。”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八年来的坚守,史春荣和她的团队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每天服务100多名群众,至今已累计服务超22万人次,带动了近3万人次加入公益活动,募集慈善资金近5万元,帮助了60多户贫困家庭度过难关。
今年68岁的史春荣,谈到还能干多久,她目光坚定,微笑回应道,“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干到我干不动的那天!”

红薯。大家都说多亏了史春荣这些好心人,金河才能好起来。张金河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史老师对我的帮助我感激不尽,我也会尽我的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回报给每一位好心人。”这封信一直张贴在粥屋的墙上。

毕业季·盛夏光年

广告

扫码观看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