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朴石月刊-8月

其他分类其他2020-07-29
509

第          期

05

2020年/8月

月刊

创造价值  赢得发展

simple   stone

   越努力     越幸运

2020,加油

卷首语

用文化凝聚力量

Preface

大到民族血脉,小到个人的精神家园,文化成为一种方向的指引与内在的聚焦,其传承与发扬是时代发展、探索前行的核心动力。
就企业本身而言,也需要文化。随着企业规模及人员数量的不断扩大,一个企业从最初的领导经验管理,到形成标准的制度管理,最终演化为具有强大精神内涵的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由物质、制度、精神三大子系统组成的人造大系统,人的活动将物、思想与人三大核心要素联结为有机整体,对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为“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我们提倡用勤奋孕育卓越,只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才能实现个人的卓越、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文化内涵的升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勤能育卓,志存高远”是朴石的企业精神。我们要促进员工加强学习,在读书中获得知识、在工作中努力践行,打造学习型企业;我们努力钻研,对待产品精雕细琢,对待服务尽心尽力、物超所值,我们用“品质与诚信”实现对用户的承诺,成就用户价值······理念固化是企业文化的一方面,是最基础的。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就是从顶层设计有效贯穿到基层实践的过程。用文化影响员工行为,通过制度约束、机制牵引、氛围营造,使员工在执行中体会,在行动中认同。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凝聚力,是企业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每个人的能量聚集在一起,滴水成海,以实力与担当,共创朴石!

02/朴石期刊

01/朴石期刊

PREFACE/卷首语

用文化凝聚力量

勤奋孕育卓越  文化孕育发展

虚实之道——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大咖眼中的企业文化

TASTE LIFE/阅读生活

中国移动/徐州朴石学习与交流活动

如何管理情绪

自我矫正/自我暗示/听取意见

客服人员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徐州移动

如何调整心态

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

最好的样子

夏天的一条街道

只需努力  无问西东

目录

卷首语

03/朴石期刊

04/朴石期刊

虚实

之道

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公共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大咖眼中的企业文化

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亲友义气。很多公司招聘员工的时候只谈工作、薪资和能力,几乎不谈公司的使命和文化,这从一开始就让你的公司少了凝聚的精神。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DNA,它决定了公司的性格和命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使命的格局和坚信度决定会有如何的员工来加入和帮助你。文化是全体员工约法三章的规范,企业文化

是相同习性的人形成的,制度建设文化,它只是保障文化。
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这三个问题决定了这家企业的使命。只要是一个组织,他要能生存下来,一定是有一个坚强的使命。
我跟阿里巴巴招来的员工讲GE公司(通用电气),它在100多年前创建这家公司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他们公司第一个使命就是“让天下亮起来”。那个时候的电灯泡,大概只能亮两分钟、三分钟,灯泡里面的丝马上就烧没了。所以每个人进来,从老板到员工,到管传达室的,都希望这两分钟的亮,能做到二十分钟。招进来的人,都是认同这个事情。GE到今天为止,一切都围绕着电气。加入这家公司的人充满着荣耀感“我的工作是让世界亮起来”。
我们中国人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最怕阿里巴巴的人进来是为马云打工,那是很累的。我们共同确定为什么要有这家公司。所有的人围绕这个使命去打工,我也一样。我在公司五年、十五年,所有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我们共同的使命展开。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使命听起来好像

企业是使命发展战略的基础

很宏大,但是你真正相信,才会有人也相信。老板不相信,那下面基本上就会垮掉了。
    使命,在公司生死攸关、重大利益抉择面前会发生作用。平时没有用的,平时是忽悠人的。使命不是写在墙上给别人看的,是你骨子里面的。使命不论公司大小。
    跟员工讲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这个东西怎么不错,大家关心的是,这个公司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我有什么好处呢?不听愿景加入你们公司的人,尽量少招聘。如果他没问,老板你这个公司搞下去会变成怎么样子呢?他只关心下个月工资发多少,那你的员工都找错了。使命可能听着觉得是空头支票,但是愿景,是要有阶段性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会怎么样。愿景不是说我明年业绩涨个20%大概差不多了,这不是愿景,这是目标,我们在西方的公司会经常问这个问题,20年后你的公司到底怎么样啊?二十年我没想过啊。那说明这个公司有问题。你要有至少十年、二十年的设想和规划,这叫愿景。如果说,我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但是愿景是往另一边走的,那员工就会矛盾了。

愿景是为了公司的方向

语录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 
                                                                   ——马云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文化助力发展

勤奋孕育卓越

05/朴石期刊

06朴石期刊

这种默契的承诺是公司成功的强大力量,而且不是靠强制灌输实现的。

要是不讲使命、愿景,那员工不会记住;你讲的多了,那员工会不会说你洗脑。有的人讲阿里巴巴给大家洗脑,错了。我们今天还有几个人能真的被洗脑?原因在于你能真正激发员工心底里的那个东西。
阿里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提出的愿景也蛮奇怪的,我们说这家企业要活80年,这家企业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这是我们的两个愿景,愿景不能太多。我那时候觉得,人生就活80年差不多了,朦朦胧胧觉得企业如人。但后来,我们提出了活102年,我们1999年成立,活102年就可以横跨三个世纪。现在百年企业已经空化了,都说要百年企业,你要真正做到目标明确。
我们当年恬不知耻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当然为这个东西我们辩论了很多,我们有没有可能做成。反正我们花10年时间去干,今天我们从各方面来看确实做到了。
我们招进来的这帮人,问他们,我们的使命同不同意?同意;愿景好不好?好!接下来就约法三章,我们做事是否讲究诚信、讲究客户第一、讲究拥抱变化。价值观是什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是创始人们

价值观是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

是第一波人制定的。价值观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需要考核的。不考核这价值观没用。企业文化,是考核出来的。如果企业文化只是贴在墙上的,不知道怎么考核,这是不对的。
我们十多年来每个季度都考核价值观。我们的业绩和价值观是一起考核的。每年的年终奖、晋升都要和价值观挂钩。你业绩好,价值观不行,是不能被晋升的。你热爱公司,你因为帮助别人,自己业绩没有完成,那也不行。只有这两个都做好了才行。这是一整套考核机制。
      公司内部是制度重要,还是文化重要?一定是文化重要,制度是来强化文化的。制度是强调使命、愿景、价值观。如果做的好,公司的制度可以少很多,因为大家知道这东西不用讲,大家肯定不会犯。如果制度能强化好使命、愿景、价值观。那么基于这三样东西,再来考虑企业的战略。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意味着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不用“贿赂”你的成员,但是还可以将你的战友团结在一个更深层的联系上。它不是用来装点公司门面的。它的核心是,你的团队以什么样的方式一起工作。可以想象,当企业文化足够强,公司团队可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每一个员工都会用主人翁的态度去做他那一小摊事

文化助力发展

勤奋孕育卓越

07/朴石期刊

08/朴石期刊

语录

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离散了两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华为公司有什么呢?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员工都很努力拼命地创造资源。一声辛苦了,会使

人泪如雨下,只有华为人才真正地理解它的内涵。活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对著名跨国公司的能量与水平还没有真正的认识。现在国家还有海关保护,一旦实现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中国还会剩下几个产业?为了能生存下来,我们的研究与试验人员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拼命地追赶世界潮流,我们有名的垫子文化,将万古流芳。我们生产队伍,努力进行国际接轨,不惜调换一些功臣,也决
不迟疑地坚持进步;机关服务队伍,一听枪声,一见火光,就全力以赴支

援前方,并不需要长官指令。为了点滴的进步,大家熬干了心血,为了积累一点生产的流动资金,到1998年,98.5%的员工还住在农民房里,我们许多博士、硕士,甚至公司的高层领导还居无定所。一切是为了活下去,一切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世界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努力,不努力将一无所有。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
     狭路相逢勇者生,我们一定要冲过自己的心理障碍,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管理与服务上狠下功夫,从一
点一点的小事进步做起。在市场洪流冲击我们的时候,不做叶公好龙的小人。
    通过《华为基本法》,任正非将危机意识融入华为的企业文化中,让员工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引导员工不要只看着国内,而要向国际竞争对手看齐,从

而达到遏制部分员工和管理人员因公司高速成长而滋生的盲目乐观情绪的目的。
      当时华为面临的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企业所经历过的:创业期涌现出一批个人英雄,他们的职位越升越高,工资也越升越高。但是越往上公司所能提供的发展空间越小,于是一方面,一些元老开始丧失了创业时的激情,人浮于事;另一方面,这些创业元老们领导下的员工也有很大意见,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任正非认为,必须让大家全部“归零”,通过竞聘上岗,有能力的继续上,没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的,转换岗位或下岗。这样既能体现出用人管理上的“公平”又能给各岗位上的华为人敲响警钟。
      在当时,华为还发动了一场震惊业界的群众运动-市场部领导集体辞职大大会,让员工意识到自身在企业
内面临的危机,并在具体管理手段上加强危机意识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任正非有着“偏执狂”般的执著,他希望通过强大的防范力,将市场压力持续地传递下去,使华为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永远保持灵敏和活力。他坚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应当永远像精灵一样不知疲倦,唯有这样,华为才能活下去,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成长和成熟起来。

  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任正非

文化助力发展

勤奋孕育卓越

09/朴石期刊

10/朴石期刊

员工风采

员工风采

7月,中国移动和朴石徐州中心联合开展了一场关于“客服人员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学习交流会,感谢徐州移动的王老师、张老师和吴老师给员工带来了丰富宝贵的建议和方案,三位老师在培训会上着重讲解了客服如何调整“情绪”"心态““服务”,我们将其培训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

11/朴石期刊

12/朴石期刊

客服人员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是做妈妈。
而世界上最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工作是做客服。
客服,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群笑着挨骂的人。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客服人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巧妙引导好客户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业务技能。
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和种种的投诉,难免情绪会有所波动,不但会造成服务亲和力不足,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对接电话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如何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帮助坐席人员调整好心态,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来工作。
当遇到客户有愤怒情绪时,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理解,通过安抚、同理、换位思考、合理委婉的解释渐渐靠近客户,用自己真诚的语言、努力的态度取得客户的信任,
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如工作、学习不称心,恋爱受挫,人际交往不如意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常会打破人的心理平衡,那么当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自我矫正
心态不好的时候,如果你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好的话,那么就得努力自己进行自我的矫正,这种矫正,就是指与普遍的首先规范行为进行对比,与普通的价值观进行对比,然后把自己不好的心态给大力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自我暗示
如果你能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例如,爱发脾气,或者是易怒的话,那么就进行自我暗示吧,这种自我暗示,其实也是克制的一方面,当你发现你要发脾气了或者是发怒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控制住,暗示自己一定能控制住,那么你就会逐步学会了掌握自我情绪的方法和手段。

员工风采

员工风采

13/朴石期刊

14/朴石期刊

听取意见
对于心态不好的人来讲,有时候,可能自己有发现,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个时候,建议你最好是可以听取一下你身边人的意见,大家可能会感觉到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便会关心你,你讲出来,他们或许会有类似的经历,便会告诉你解决的办法。所以,听取他人意见很重要。
求助书籍
当然,教人保持好的心态的书籍,现在有很多很多,你如果可以上网的话,那么可以在网上查阅这些图书,一般情况下,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那些心态书,可以找到很多,也可以找一些类似于励志,进取等类的图书。这些书是过来人总结而出的精华,对你个人有很大的用处。
改变方向
有时候,一个人的心态可能会因为工作的方向不对而导致出现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方向,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会出现新的转机,当然,改变方向的时候,你要大量查阅一些资料,以免多走弯路反而更不利。

 
寻朋问友
一般只有朋友或者是亲人才不会被你的坏心态所左右,即使你向他们发脾气,他们还是会好好地与你相处,并能帮助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心态出现了问题的话,最好是可以找最亲密的人一起出来聊天,吃饭,讲解苦闷,这样,会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好,没有苦闷在心头。

员工风采

员工风采

15/朴石期刊

16/朴石期刊

人根本没有什么沉睡的天分,只分为“有天分”和“没天分”。
如果你得去考虑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工作,那就代表你根本没有想做的工作。你想找的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工作,而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实际上,哪会有这种工作呢?
现代社会明明没有这种工作,却将其说得活灵活现,搞得“啃老族”越来越多。然后社会便把年轻人当廉价劳工压榨,可见不是只有搞笑艺人属于被用过即抛弃的群体。
在那个有的人贫苦得连饭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年代,如果小孩说自己想做能一展长才的工作,那他一定会被父母敲着脑袋瓜大骂:“别做白日梦了,快念书!”“不要乱讲话,快找工作!”以前的父母知道吃苦就是“吃补”,现在的父母则不想让孩子吃苦。
不过,有件事情始终没变:如果不吃苦,就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一份工作真正带给你的乐趣和成就感,得辛苦干上好多年才能体会出来。如果一开始你就做得很轻松,哪里会有什么乐趣?
以前的年轻人做一份工作得拜师当学徒,在打骂中学功夫,接受不平等的待遇,还拿不到什么像样的薪水,但是大家无处可去,只好拼命赖着不走。

就因为有这些痛苦与不甘,当工作做得漂亮了才会开心,这就是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是用钱买不到的。说得直接一点儿,一个人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是一种奢望,因为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就想“我要生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世界”,那他根本不会想出生。
找工作也是一样,别想着要工作迎合自己,而是自己要去适应工作。
大多数人只能挑选自己不太喜欢的职业,这样反而比较好上手。如果想过得幸福美满,最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兴趣。
就好像喜欢棒球的人别当职业棒球选手,打业余棒球反而会更开心。电影导演黑泽明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他原本想当的不是导演,而是画家。真正会成功的人大多是这样。或许有些导演真的从小就立志当导演,但我不觉得他们拍的电影有多好看,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喜欢电影,反而没办法客观地看待电影。
人对不太喜欢的东西反而会看得透彻,再说无论哪个行业都有盲点,所以保持一定距离的旁观者,会比全心投入的当局者更容易发现盲点。
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别过于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也别因为现在的工作做起来没有成就感而烦恼。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让你获得成就感,那不是坏事,而是良机,正好可以让你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工作。
无论做什么工作,经过冷静的审视,都会变得比目前有趣。

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份工作真正带给你的乐趣和成就感,得辛苦干上好多年才能体会出来。如果一开始你就做得很轻松,哪里 会有什么乐趣?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17/朴石期刊

18/朴石期刊

最好的样子

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你好,之华》里有句台词:“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之南的故事其实在有意无意地追问:那些学生时代令人难忘的“女神”,后来有没有活成“最好的样子”?
未必。甚至有可能青春期就已经是她们的人生巅峰期,她们是朴树歌里的“那些花儿”,是贾宝玉眼中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在《红楼梦》里,这些美丽又脆弱的生命后来经历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也是之南的结局:被家暴,得抑郁症,自杀。
这个过程,如同村上春树所说:“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这正是日式审美中所谓的“物哀”,正如随风飘舞的樱花花瓣带给人的感伤和哀愁。一阵清风吹过,花瓣无声飘落,面对这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悲哀,即便内心已经汹涌如海,表面上也只是云淡风轻,将之化成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乃至品味,哪怕是面对生离死别。

关于分手、离别、失败等生命不可承受之绝望,物哀式的审美提供了一个视角: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将自己充分地沉浸到人间烟火中去。比如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会不厌其烦地出现食物-《步履不停》的家庭聚餐,《海街日记》中奶奶酿的梅子酒。同样受伤,“吃货”更容易恢复元气。就像苏轼被贬到“天涯海角”,惊叹于生蚝“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很快忘了自己身陷绝地之苦、政治生命面临终结之痛,并一本正经地修书给儿子,让他千万不要公开生蚝的秘密,担心被朝中士大夫知道了,会跑到海南来跟他抢--真可谓“垂死病中惊坐起,吃喝玩乐又一年”。
除了美食,琐事为何能够治愈我们?当非常投入地准备一份早餐或打扫一间院子,体会每个动作和细节,把其中的感受无限拉长,就像把视频以四分之一的速度播放的时候,给人的感受就完全变了-电影镜头里,伴着音乐和簌簌落下的缓慢的雪花或旋转的落叶,男主和女主说好谁也不回头,各自走向再也没有对方的未来。即便是失恋和分手,因为放慢了节奏,拉长了过程,并不急于奔向一个终点,也会变得浪漫起来。
话说回来,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在人群熙攘之处,心中不免寂寥:我们仿佛永远也达不到别人眼里“最好的样子”-不如姐姐美,不如妹妹萌,比不上哥哥一家人和美幸福,也比不上弟弟放浪不羁、活出自我,甚至不如从前的自己无知无畏、精气足十日,日式审美告诉我们,“最好的样子”其实就是当下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一种心动、一场付出,和别人无关,只和眼下的选择和承受有关。
哪怕我们终将坠落,像落叶、落花、落雪,在兜兜转转、纷纷扬扬的那一瞬间,也可以是最好的样子。

“最好的样子”其实就是当下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一种心动、一场付出,和别人无关,只和眼下的选择和承受有关。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19/朴石期刊

20/朴石期刊

夏天的一条街道

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被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 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女人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也就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八分。在夏季,女店员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柜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待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中的赤豆是否够多,却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在当当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才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在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上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地,飘荡在耳。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下午三点钟,阳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阳光从全线出击变为区域防守,街上的房屋乘机利用自己的高度制造了一条“三八线”。“三八线”渐渐地游移,线的一侧是火热和光明,另一侧是凉快和幽暗,行人都非常势利地走在幽暗的阴凉里。
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终究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密切关注着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座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

记忆里的夏天,记忆里的街道,记忆里的冷饮,店,记忆里的糖果店,记忆里的夕阳,记忆里的童年。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21/朴石期刊

22/朴石期刊

那些讨厌的孩子,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去。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她们最担心的情景:她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
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你当街吃饭,必然便宜了一些好管闲事的老妇人,有一些老妇人最喜欢观察别人家今天吃了什么。老妇人手摇一把蒲扇,在街上的饭桌间走走停停,她觉得每一张饭桌都生机盎然。“吃点儿什么啊?”她问。主妇就说:“没什么好吃的,咸鱼,炒萝卜干。”老妇人就说:“还没什么好吃的啊,咸鱼不好吃?”
天色渐渐黑了,四周的居民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着瓜子;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正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了过来。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 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摘自苏童的散文《夏天的一条街道》

23/朴石期刊

24/朴石期刊

只需努力
无问西东

王子安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盲人学校的老师用很平静的语调,向这群有视力障碍的少年宣告:“好好学习盲人按摩,这是你们今后唯一的出路。”
“怎么可能?!”
这个双目失明的男孩觉得自己突然“被推进无底的深渊”。
在盲人学校的楼道里来回走了许多圈后,10岁的他决定和命运打个赌,用音乐为自己找条出路。
2017年12月,凭着出色的中提琴演奏,18岁的王子安收到了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将于2018年9月前往这所世界知名的音乐学府。眼下,他正在加紧学习英语。
再把时间拉回到王子安10岁的那一天,从盲人学校回家后,这个男孩“惊诧又愤怒”地向父亲描述在学校的经历。
“你拥有选择的权力,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父亲表情严肃,提高了声调。
王子安4岁时,父亲就说过同样的话。那时,只有微弱光感的王子安拥有一辆四轮自行车。父亲握住他的手,带他认识自行车的龙头、座椅、踏板。王子安最喜欢从陡坡上飞驰而下,他甚至尝试过骑两轮车,但有一次栽进了半米深的池塘。从5岁开始,用双手弹奏钢琴,是他最幸福的事。88个黑白键刻进了他的脑子里,他随时想象着自己在

弹琴。遇到“难啃”的曲子,老师就抓住他的小手在琴键上反复敲击。指尖磨破了皮,往外渗血,他痛得想哭。
“看不见怎么了?我的人生一样充满可能。”王子安用手摩挲着黑白琴键,使出全部力气按下一组和弦。他有一双白净、瘦长的手,握起来很有力量。他从不抗拒学习按摩,只是他讨厌耳边不断重复的声音:“按摩是盲人唯一的出路。”
在父母为他营造的氛围里,王子安觉得自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孩。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也和他们一样坐地铁、看电影、逛公园。即使被别人骂“瞎子”、被推倒在地,他也只是拍拍身上的土,心里想“瞎子可是很厉害的”。
2012年,王子安尝试参加音乐院校的考试,榜上无名。不过,他的考场表现吸引了中提琴主考官侯东蕾老师的注意。
“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面试时,候东蕾问王子安。
“生命!”
这个考生高高扬起头,不假思索,给出了最与众不同的回答。半年后,侯东蕾辗转联系到王子安的父亲,说自己一直在寻找这个有灵气的孩子,希望做他的音乐老师。
这位老师忘不了王子安双手落在黑白琴键上,闭着眼睛让音符流淌的场景,这是爱乐之人才有的模样。听从侯东蕾老师的建议,王子安改学中提琴。弦乐难在音准,盲人敏锐的听觉反而是优势。
老师告诉他的弟子,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只需要用你的手去表达你的心。但这个13岁才第一次拿起中提琴的孩子,仅仅是站立,都会前后摇晃,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当一个人闭上眼睛,空间感会消失,身体的平衡感会减弱。为了练习架琴的姿势,王子安常常左手举着琴,抵在肩膀上好几个小时,“骨头都要压断了”。

有些时候,有些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你努力的时候肯定也需要有回报吧,不想白做工吧。不过不管怎么样,不努力的话,你永远没有好的结果。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25/朴石期刊

26/朴石期刊

最开始,他连弓都拉不直。侯东蕾就花费两三倍的时间,握住他的手,带他一遍遍游走在琴弦上。?
王子安获得伯明翰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
许多节课,老师大汗淋漓,王子安抹着眼泪。侯东蕾撂下一句:“吃不了这份苦,就别走这条路。”
母亲把棉签一根根竖着黏在弦上,排成一条宽约3厘米的“通道”。一旦碰到“通道”两边的棉签,王子安就知道自己没有拉成一条直线。3个月后,他终于把弓拉直了。而视力正常的学生,通常1个月就能做到。但他进步神速。6个月时间,他就从中提琴的一级跳到了九级。
学习中提琴之后,他换过4把琴,拉断过几十根弦。他调动强大的记忆力背谱子,一首长约十几分钟的曲子,他通常两三天就能拿下。每次上课,他都全程录音,不管吃饭还是睡前,他总是一遍一遍地听。好几次他拉着琴睡着了,差点儿摔倒。奋斗的激情,来自王子安的阳光心态。这个眼前总是一片漆黑的年轻人,从不强调“我看不见”。他自如地使用“看”这个字,“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都是我“看'的方式”。他也不信别人说的“你只能看到黑色”,他对色彩有自己的理解:红色是刺眼的光;蓝色是大海,是水穿过手指的冰凉;绿色是树叶,密密的,有甘蔗汁的清甜味。他学会了自己坐公交车从盲人学校回家,通过沿途的味道,判断车开到了哪里-飘着香料味的是米粉店,混着大葱和肉香的是包子铺,水果市场依照时令充满不同的果香。在车上,他循着声音就能找到空座位。他熟悉车子的每一个转弯,不用听报站,就能准确判断下车时间。
“人尽其才,有那么难吗?”在“看”电影《无问西东》时,他安慰自己“只需努力,无问西东”。同时,他忍不住想象自己遇见梅贻琦校长,然后被他录取。的手,拍拍他的肩,或者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陪他练琴。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有一个由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组成的融合艺

术团,97人中70%是特殊孩子。这是一种在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教育理念,让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障碍等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与普通孩子在同一课堂学习,强调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
       在融合艺术团,王子安和他的伙伴登上过广州著名的星海音乐厅,也曾受邀去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国家演出。他们中,有人声音高,有人声音低,但不妨碍每个人平等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要让世界看见我的奋斗。”在一次赴异国演出的途中,吹着太平洋的风,王子安挥动帽子,高声喊着。
       2017年11月的那天,王子安站在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考官面前。他特意用啫喱抓了抓头发,穿着母亲为他准备的黑色衬衫和裤子。他用半个小时,拉完了准备好的4首曲子。“虽然这不是最后的决定,”面试官迫不及待地把评语读给他听,“因为你出众的表现,我会为你争取最好的奖学金。”
      “我赢了。”灿烂的阳光下,他在心里放声大笑。
                                                                                    ——摘自《读者》

阅读生活

阅读生活

加入我们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