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数字城市公司“我和雄安这六年”征文专刊

主办: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 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

我和雄安

这六年

专刊

数字基础建设者  数据资源汇聚者
数字城市运营者  数字经济引领者

雄安,因为相信才看见的地方(张帅)

P04/06

我和雄安这六年

P04/39

为数字梦想披荆斩棘 为智能名片不遗余力(曾于舒)

P07/09

奋楫笃行 我与新区共成长(张晋硕)

P10/11

平凡中成就不凡(李璇)

P12/13

同心同向 扬帆远航(于方旭)

P14/15

青春之我,筑梦成长(宁宇彤)

P16/17

建设未来,我与雄安共成长(黄巧)

P18/19

前路漫漫亦灿灿(罗豆)

P20/21

我与雄安共成长(刘森)

P22/23

初心不改 相信未来(杨洋)

P24/25

我在 雄安3年(杨瑞)

P26/27

照片里的记忆(朱得光)

P28/29

终于到了对的地方(史诗)

P30/31

我与雄安这六年的故事(罗雨帆)

P32/33

为雄安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陈川)

P34/35

在雄创,我成长;在雄安,我骄傲(胡佳艺)

P36

CIM技术协同 共建未来之城(赵硕硕)

P37

崛起中的雄安(商会悦)

P38

雄安铁军,新区子弟(宇文柳欢)

P39

2020年,这一年年初,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新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规划建设”。我担任新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工地管理组联络员,深度参与新区疫情工作。在部门领导指导下,先后制定建设工地管理组公文流转机制、信息统计机制及紧急信息报送机制,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核对并上报建设人员达4万人,涉及122个项目、176个项目标段,报送疫情防控日报共计134期。这一年后半年,参与保障雄安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配合昝岗指挥部领导及集团二级公司,日夜鏖战,统筹组织调度高铁站交通、路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园林等15个配套工程。其中四角商业克服了雄安站及西侧广场施工的严重交叉影响,仅用135天完成6万平米的建筑体量,市政道路工程10月份开始土方回填,最高填土17米深,新月公园利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克服场地侵占、管线交叉、冬季施工等困难,完成近两万平米地上地下空间的铺装、小品、花池、仿石幕墙、乔灌木种植,12月27日雄安高铁站如期开通运营。
2021年,这一年,我肩负容东片区与外围路网衔接的使命,打通容东N4路涉铁段工程,确保容东回迁居民可由容易线出入容东内部;京雄高速辅路具备通车条件,保障容东回迁居民可由京雄高速通勤北京。这一年后半年,会同集团二级公司,配合集团领导攻坚容东D1组团安置房及其配套大小市政设施工程进度。先后组织安排召开专题会20余次,现场安排团队调研检查70余次,每天日均步数15000以上,6月-7月,重点督导雨污水管施工,保障安全度汛,7月-8月,重点督导水电气热讯施工,保障安置房市政配套系统设施顺利投入使用,8月-9月,重点督导地块小市政及园林绿化施工,9月-10月,重点督导各项工作收边收口及查验整改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致力容东D1组团交房进度从“倒数第一”提升至“并列第一”。
2022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容东罗河社区志愿行动小组一员,围绕容东居民“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方面,以志愿活动为现代化城市治理突破口,切小口、造大势,探索创新容东等新建片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先后参与组织志愿活动包括烟头革命、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小手拉大手、慰问老人残障人士、推动解决工程遗留问题、防汛准备工作检查,累计次数20余次,推动罗河社区居民志愿者由不足70人增至近140人,会同团队成员创建“小螺号”志愿活动品牌,促使社区志愿活动制度化、可持续、常态化。这一年后半年,我由基础建设公司入职数字城市公司,从物理城市建设者转向数字城市建设者。为保障容西安置房如期交付,攻坚容西数字道路项目建设,以“钉钉子”的精神盯在现场,以车子后备箱作为办公桌,与参建单位同吃同行,同频共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在规定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有力保障回迁居民交通出行安全。

2018年7月15日,我拉着行李箱,哼唱着《呼而嘿哟》里面的歌词:“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从北京六里桥客运站出发,怀揣梦想来到了雄安新区这片热土。新区这些年,以“一张白纸”为起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拔地而起。而我本人毕业至今,扎根雄安、服务雄安、建设雄安,亲身参与了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以事修人、修人成事,正在和这座未来之城同生共长,开启自己与雄安的故事篇章……

雄安,因为相信才看见的地方
                    ——基础设施智能化事业部  张帅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2018年7月16日,作为雄安集团第一批校招生,入职集团规划建设统筹部。有幸与部门同事一起参与谋划容东片区开发,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次冥思苦想、多少次数易其稿,编制完成《容东片区建设实施方案》,逐一明确重点项目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为容东片区大规模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并作为容东片区建设指挥部首批组建人员,深度参与片区开发与建设。
2019年,这一年,在集团规划建设统筹部,会同部门同事,统筹集团二级公司,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建设手续办理及土地收储工作。在克服多个项目“规划条件未稳定”及“土地尚未供应”等关键问题后,于6月底前相继开工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容东片区内部施工通道、容易线主线、容西混凝土搅拌站、府河和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等,拉开了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的序幕。

到2023年7月16日,是我们这一批校招生来新区五周年纪念日。五年来,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五年来,和同事聊的最多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实现,二是雄安新区之于自己意味着什么。随着参与度逐渐加深,过程中不断交流、思考、沉淀,逐渐形成自己对上述问题的认知和看法,同时增加对新区的笃定感。
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实现。五年来,听到过无数的人去讨论此问题,他们出发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产要素、基础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活力等方面。而我特别认可我们集团战略发展部周瑜部长的答案:“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亲手创造未来”。雄安新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是新区拔节生长的关键期。我们每个人只有增强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胸怀“国之大者”,从“两个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敢字当头、干字托底,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才能实现,而不是只想当“吃水人”,不想当“挖井人”。在新区,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雄安新区之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我想最为精准的表达就是“雄安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是一个让自己的青春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的机遇,是一参加工作就和一座城市同生共长的机遇。”我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新区建设给了我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容东片区规划12.7平方公里,2018年还是十几个村庄和大片的庄稼地,2019年大规模拆迁,2020年已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我本人深度参与容东片区开发建设,极大提升了房建、市政道路、给排水、供热燃气、园林景观、智慧城市等跨专业、跨领域项目统筹管理能力。看到容东片区从无到有创造出来,有高质量小区、妙不可言的园林、四通八达的管廊和道路、充分完善的公共设施,精神上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走在容东的每一片地方,都能不由自主地回忆这里之前是什么样子、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新区给我提供的价值要远远多于我给它提供的价值,在这里,我干的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事业。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为数字梦想披荆斩棘 为智能名片不遗余力
                    ——雄创公司  曾于舒

2018年5月3日,我第一次从白洋淀站出来时,迎面铺展开的是一片片庄稼地。新区作为一片承载着希望、压力、责任的沃土,使我们汲取养分、百炼成钢。
在新区建设伊始,新区管委会与集团面向城市建设引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管委会与集团的领导组成招聘专班,在十所国内高水平大学招聘第一批校招生。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方向被选拔进入新区建设大家庭,在18年至22年,按照新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听从集团组织号召,先后借调至新区管委会作为技术负责人投入新区BIM相关工作。22年在结束借调回到雄安集团后,我带领团队,立足新区BIM现状经验总结,结合雄安集团建设项目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提质的需求,带领团队积极开拓集团内重点项目“BIM总控”工作,推进集团BIM+模式的相关工作。

一、听从号召,伴随新区BIM顶层设计

雄安新区自设立之处,就肩负着探索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使命。新区的建设不同于传统城市先有物理城市,再补数字城市的路径,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是同生共长的。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后,我将个人梦想与这“一片白地”紧紧结合,投身新区建设。贯穿一个城市全生命周期的“六个BIM”,时至今日来看都是巨大的创新,是抓住新区作为“一片白地”的机遇,是总结既有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的“数字铁笼”,更是决定一个城市未来治理品质的数字基底。在4年借调期,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全身心投入新区BIM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建管平台搭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规建数据管理、BIM项目质检工作,代表新区在国际智慧城市论坛上把新区“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国际案例成果发布,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

二、勇于开拓,且准集团数字转型抓手

小鸡破壳而出,靠的永远是自内向外的破壳。随着第一批安置区域、商服中心、地下管廊等项目的建成运营,各类城市运营治理需求逐渐增强,新区对数字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22年回到雄安集团后,我带着新区BIM现状经验总结,结合雄安集团建设项目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提质的需求,带领团队积极开拓集团内重点项目“BIM总控”工作,推进集团BIM模型质量检查的相关工作。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结合自身专长,带领技术团队,结合国内外BIM技术着眼全局,以发挥BIM运维期实用价值为目标,形成BIM总控的整体技术管理路线。结合众多已验证案例经验教训,综合国际标准,引入优势资源,不走老路,不重蹈覆辙,创新重构雄安BIM项目实施的新模式。保障通过建设期层层传递的数据在运维阶段可以高效复用,不需要重复投资进行数据治理和翻模。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示范项目,逐步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框架、执行流程、技术路线,在集团层面重点复杂类项目进行推广应用。目前,我作为新区国贸中心BIM总控的项目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反复推演、模拟,为打造集团内创新赋能、智能建造、全过程BIM赋能精细化建设管理的集团标杆样板贡献力量,为集团实现真正降本、增效、提质目标,在BIM模型质量提升、设计优化、算量计量、施工赋能、运维助力方面,走出开拓创新之路。项目组的年轻人们,赌上对BIM的价值认定,堵上对梦想的热切追求,将个人价值与新区发展紧密结合,全力拼搏。

三、努力拼搏,打造新区BIM总控样板

在前进道路上,总有些不谋而合的际遇。在集团领导支持下,具备能成事的能力与资源、怀有想干事、干成事的初心与决心,我发挥自身优势,梳理现有业务,形成BIM质检的整体体系框架,切准BIM总控的空白业务。打造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的专业团队提供高效整合的全过程BIM项目管控服务,既符合企业降本增效的原则,又可以融合集团内部专业优势资源,打造集团数字化蓝海产业。

四、系统思考,立足现状破除传统界限

建筑行业由于其参与方众多、环节流程多、利益关系复杂、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大等特点,形成不同阶段、不同工种,实现每块工作的自循环,难以高效实现整体阶段的大循环。雄安集团承担着新区主要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在建设高峰期面临着人少、事多、标准要求高的问题与压力,亟需打破传统界限,拥抱新技术、新工具,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进行整合优化,实现真正意义的降本、增效、提质。

作为一个摸爬滚打五年的老兵,对于新区BIM的现状与发展,我之前时常想“明明是这么好的工具,要是领导能多给予一些支持就好了”。从回到集团之后,我的想法也发生一些变化,与其等待,不如创造一些实际的价值出来,为这个行业正名。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考察,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雄安集团作为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企业,会坚定不移的沿着总书记的指导方向,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数字化驱动建设过程与管理方式变革。通过系统化、集成化、全局化的创新思维,利用BIM等数字化转型手段提升全过程的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打造智能、绿色、创新亮丽名片。
新区BIM的征程是一片无人区,没有既往成熟的经验可以探寻。它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哪个高科技公司的现成解决方案可以解决的;它所追求的愿景,不是现行哪个现成的系统可以达成的。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坚定理想,所以无所畏惧。新区BIM的前方不是一条笔直向前的通道,它将在一代代创新开路者承前启后的托举中螺旋向上。在雄安集团领导的支持下,这批为新区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建设披荆斩棘的青年同志们努力朝着打造创新示范不遗余力,不负重托。我们对新区充满热爱,对理想充满渴望,以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的青春热情,描绘雄安新区数字蓝图、捍卫新区数字工程质量、探索新区BIM价值,拥抱智能建造的数字梦想。

五、仰望星空,坚定创新使命必达决心

真正想干事情的人,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只想得到认可与激励,只想产生价值与意义。我依然记得集团那次党委会上,领导们说的一些话,十分振奋人心。在那次会上领导们确定了集团BIM的整体发展目标与方向,即雄安集团的BIM要在政府审查BIM的基础上,立足建造、运维需求实现企业高效赋能、转型升级,在成本、进度、质量的实际应用中产生价值,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六年,2191天,52584小时,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承接疏解起势良好、数字城市加快建设、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雄安画卷徐徐展开……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已如期实现“显雏形、出形象”阶段性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第三次考察时所指出的:“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奋楫笃行 我与新区共成长
                    ——基础设施智能化事业部  张晋硕

2017年9月,我与新区的故事开始了……彼时的我还是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员工,网安公司为积极响应雄安集团从各参建单位抽调优秀员工支持新区发展建设的号召,安排我以借调人员的身份参与新区建设并投入到雄安集团大数据中心工作。那时新区正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实现对现实各类信息数据的完整映射,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亟需构建属于新区的城市级信息模型(CIM平台)。中国规划设计院办公楼四楼作为CIM平台开发建设的主要战场,我看到了100多名CIM平台研发人员与50多台开发电脑不分昼夜的工作,同时也见证了CIM平台在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里完成开发建设,充分践行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的要求,也让我明白了“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的道理。
2017年12月15日,主要以雄安集团大数据中心人员为班底,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犹如那时的雄安新区一样数城公司宛如“一张白纸”,公司不仅面临缺人手、缺制度、缺流程等问题,同时还面对大量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任务的痛点与难点。数字城市公司在集团党委和公司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公司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下,凭着“敢拼、敢为、不服输”的精神,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锐意进取、逐一破局,在数据获取、数据应用、数据管理、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三年的借调工作期间,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从一个综合办公室各项工作抓瞎的“小白”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小学生”,三年期间共计组织总办会、专题会、领导班子会等各类会议累计200余次,完成新区、集团及公司层面重点事项督办汇总反馈累计110余次,做好新区地理信息数据审批及安全移交130余次,执行公司印章、证照审批及使用,做好印章、证照使用登记台账,切实保障公司印章、证照使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牵头编写公司2018至2020年终总结报告,同时起草编制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总办会议事规则、总办会会议规范、印章、证照管理办法、督办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为严格程序、规范流程、合规推进项目建设做好服务支撑保障。
2020年11月1日结束三年多的借调工作,我正式加入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大家庭,开启个人参与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新篇章。经过三年多新区紧张又忙碌的工作历练,磨练了我的坚毅心智、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锻造了我的优良作风,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底气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2021年,我从公司综合办公室转入到基础设施智能化事业部,为了尽快上手新的工作内容,我从公司业务流程、业务相关制度以及业务相关知识学起,并且与业主单位、合作单位以及身边的优秀同事开展多轮次的对接沟通。在基础设施智能化事业部,我先后负责物联网平台、雄安乐业用工平台以及片区建筑智能化项目工作。其中物联网平台项目方面累计完成11个项目157445个终端设备的接入,有力支撑了10余个工程及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建筑智能化方面完成容西片区A2标段公服类智慧化项目实施与交付,较好了完成了从职能部门到业务部门的职业身份转变,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打造智慧之城的信念。

六年很短,转瞬即逝,六年很长,终生难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站在新区成立六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看来时路依然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展望新征途更是矢志不渝、镫亮弥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新区、砥砺前行、艰苦奋斗,与新区共同成长,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初心使命,将个人完全融入到新区发展中,参与推进新区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打造“三生之城”“未来之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9年春天,新区设立两周年,我丈夫有机会考取了新区的工作岗位,我们小家也将迎来新成员。这一年里老家实施了“煤改气”,村子里告别了冬季传统烧煤取暖的时代,家家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壁挂炉,“省去了之前屯煤的麻烦,方便、安全又暖和,空气质量也好了,还有补贴,这样算下来比之前好太多了!”妈妈高兴的跟我说着家里的变化,老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平凡中成就不凡
                    ——财务投融资部  李璇

时间回到2017年4月1日。“快看新闻,你老家设立雄安新区了!”下班路上,同事激动的叫我看手机,我点开链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每一个字都刺激着我的神经,回到家我兴奋的与家人分享这则喜讯:“咱们家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现在终于迎来新的机遇了!”正在保定工作的我开始时刻关注新区的动态,向往着有一天能回到家乡,投身到新区建设中去!

2020年下半年,通过简历投递、两轮面试、背景调查等多个环节后,我终于得到了到雄安工作的机会,这一年开始我正式离开生活了近十年的保定,举家回到雄安新区。入职数字城市公司之后,我发现这里是一片“新天地”,跟之前在传统行业的工作完全不同,数字城市公司是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融合。2020年公司通过验收的信息化项目较多,具体准则的适用以及核算规则尚待规范。我入职后梳理账务、清查报表项目,研究落实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政府补贴等业务适用的会计核算政策,针对主要业务类型分类确定核算规则,规范做好会计核算、总账报表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与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起,在雄安的热土上共同书写着伟大的故事。

雄安新区设立六年多来,从“规划先行”到雄姿初显,一座新城拔节生长,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很快产假结束,我准时回到工作岗位,熬夜带娃与月初加班并行,回归自我的路上一往直前。2022年我的工作又增加了税务,虽然还是在平凡又普通的财务岗位,但是每当研发费用归集为创新助力的时候、报送合并报表等决策有用信息的时候、通过税务筹划给公司和同事节了税的时候,我心里都会觉得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和创造价值、也能为新区建设智慧城市舔砖加瓦!
如今雄安新区已经逐渐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家里的小朋友们也慢慢长大,我们经常带他们去悦容公园、郊野公园,在新区到处转一转。前几天,一家人开车行驶在海岳大街,大宝好奇的问:“这条路为什么叫海岳大街呀?”,爸爸回答说:“海指大海、岳是高山的意思,雄安新区左拦渤海,右拥太行,所以取海岳命名”。听着这名字来源,我陷入沉思:习总书记说过,“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正所谓:山海可蹈、未来可期。在平凡中成就不凡,或许才是奋斗的答案。

2018年春天,新区设立一周年,而我也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一年老家变化很大。“姥姥,村子里有垃圾桶了呀!”上幼儿园的外甥女许久不回老家,回来之后一眼就发现了变化。要知道之前外甥女回老家时,那时的老家在大街上根本找不到垃圾桶,外甥女不肯把垃圾扔在地上只好一直收着垃圾。“是啊,村子里还建了小花园呢!晚上带你去啊,有漂亮的绿植、彩灯还有健身器材!”姥姥兴奋的跟外孙女说。现在的老家已经有了文化广场,村民们晚上有了休闲放松的去处,小孩子们更是有了娱乐的乐园。短短一年的时间,家乡正在悄悄的变化着。

2021年、2022年,对我来说是充实又充满挑战的两年。2021年我怀了二胎,当得知预产期是2022年1月底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太好了,我可以把年结做完!年底沟通项目收入成本确认、出具年度报表,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怎能缺席!2022年1月4日,跟同事沟通完工作回到家已经是将近八点,1月5日凌晨4点宝宝居然发动了!天啊,今天要交报表,我还没完成交接,你怎么能出来这么早!面对提前到来的宝宝,我恨不得把他给塞回去。赶往医院的路上跟同事简单做了交接就进了产房。早上八点多出了产房,第一时间接到的是工作电话,隔壁床的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同事开玩笑的跟我说:这个宝宝真懂事啊,知道心疼妈妈年结辛苦,提前出来了!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有人说:“我为企业工作,企业发给我薪水,只是一场交易,至于集体环境如何发展则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从来没有认识到集体环境与个人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意识到个人的前途与环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在做一项工作,更是在完成一项事业,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与困难,都不能逃避,而应该亮出责任心,与集体环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在雄安这几年最大的感受。

同心同向 扬帆远航
                    ——政务信息化事业部  于方旭

(一)向往与初相识

2018年9月,是我第一次踏上雄安的土地,简陋的县城环境,与热火朝天的“央企一条街”形成强烈反差。2019年1月,我正式借调到雄安集团支撑工作,第一天的凌晨3点,我在市民服务中心做项目统筹规划工作,工作结束的我叫不到出租车,步行2公里回到了酒店。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完成了452个请示以及汇报资料,有信息化项目立项的请示,也有合资公司组建请示;有公司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也有院士工作站进展情况的汇报;有成立项目统筹工作组的组建方案,也有物理城市数字城市同步建设的工作方案。

写文儿的过程强化了我的文笔能力,也培养了我的补位与担当意识,促进了我对新区的了解与认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新区第一批政务信息化代建项目开工建设。在熟悉了现状情况后,我开始着手梳理了信息化项目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在充分研究新区、集团公司、数字城市公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第一批政务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的项目经历,梳理了项目前期启动、立项、可研、招标等4个阶段27环节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时间周期,探索可以并行推进的工作节点,依法合规的推进项目建设。

2019年端午节,我提前结束休假赶到雄安准备项目工作,容城的街道冷冷清清,容东还是一片空地。时任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陈刚同志表示,“如果说规划编制慢的话,我想说这样的慢是我们想要的慢,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好,这样的慢是为未来的快。” 保持历史耐心,才能“一张蓝图干到底”。对于我个人来讲,我秉持着“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是因为相信才能看见”。遇山开路遇河架桥,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效率,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结合项目工作实际和集团审批权限下放情况,我修订《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而提高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结束了借调身份,正式入职数字城市公司,并且光荣的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上团结同事,冲锋在前,用心干、踏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高质量的完成公司及党支部交办的每项工作。负责战略规划、制度编写和资质申请等工作,协助负责政务信息化项目代建工作,完成了公司首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三项资质认证。我调到政务信息化事业部后,全身心投入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负责情报合成作战中心、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等项目的运维保障和竣工验收工作,负责公安视频、新一代公安信息网项目设计、招标及建设管理全过程工作,完成了新区首批政务信息化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梳理总结了项目管理流程及验收经验,并向部门同事和公司同事积极分享,与此同时积极配合部门负责人做好部门资金管理和各类报件工作。

(二)怀疑但埋头干

(三)昂首再向前

自担任公司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我坚持夯实政治理论基础,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学深悟透、学懂弄通。组织发展正式党,扩充公司党员队伍;、筑牢了意识形态主阵地,防范思想风险;个人荣获集团“志愿之星”称号,组织与思极公司的党建共联活动,实现“拓思想、促业务”的党建目标,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坚持强化经营意识,完成营收、毛利各项指标,为公司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维系并深度挖掘政府各委办局、央企疏解单位的客情关系,做好客户关系维护,谋划明年指标,协助检察院等单位谋划新项目并顺利通过改发局组织的评审工作,积极打造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谋划走出去项目,探索公司长期发展路径。我将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坚持数字创新驱动发展,助力雄安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中气十足的浑厚音色在新闻联播中娓娓道来……2017年4月1日,我坐在高三的教室里,班会课上播放着新闻联播,作为河北学子,大家对这个新闻听的格外认真。每个人的眼睛里闪着光亮,惊叹、疑惑、憧憬、向往,各种情愫凝练在一个个稚嫩的面庞上。新闻联播结束,老师也从凝神贯注地聆听中缓过神儿:“同学们,这是重大战略,是国家号召,也是大家的新机遇,正值风华正茂时,努力拼搏,学在当下,争取大家未来能够到雄安实现价值,贡献力量。”教室里懵懂的少年们,或许还能完全不理解新区成立的意义深远,却也在心中埋下了充满希冀和向往的种子……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每一个字都是来之不易,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将落地生根,繁荣兴盛。心潮澎湃,热血翻涌。“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中心工作和集团承担的使命任务成为我的信念之光陡然升起。目光所至是各位只问使命,无问西东的前辈榜样,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动人故事,已为我鲜明地指引了扬帆方向。这座城市未来什么样,上面矗立起来的是大厦还是瓦舍,俱往矣,数雄安建设,还看今朝,我将以青年力量全心投入,积极响应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区号召,积攒经验,砥砺奋进,丰富知识储备,聚焦工作实践,淬炼匠心,锤炼本领,以知促行,以行促践,走好砥砺初心的来时路,走出筑梦雄安未来路!

青春之我,筑梦成长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业部  宁宇彤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少年之梦,面向未来之城埋下种子,落地生根

时代之音,引领菁菁学子步入职场,萌芽抽枝

信念之光,发挥青年力量助推新区,繁荣兴盛

来到新区入职之前有亲朋好友问我为什么选择去雄安新区,大家考虑一座城市建设初期无疑是比较艰苦的,各方面都不够完善,不是年轻人可以休闲体验城市生活的成熟地方,一个小女孩儿会不会比较辛苦。我的回答大概是:作为初入社会的学生,能够参与城市建设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能够与雄安这样一座城市共同成长是非常荣幸的,我想去试一试。
响应号召,踏实迈进;心之所向,与时偕行。更多答案,原来写在雄安的每个角落。经过校招生培训,参观规划展,各个大项目,听完各位老师所讲,设身处地的细腻感受后,越发觉得,定义这座城市,不能停留在建设初期的原始印象,这里正在日夜兼程地努力发展中,每个人都带着几近满分的热情和几近零分的私心,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像一点点夯实的地基,只有站在它上面,才会真正感受到它是如此坚硬。重点疏解转移项目有序落地,多举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绿色施工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雄安三座城”雏形初现……这些城市成长的一个个脚印,也落在我的心路上,带我成长同行。
入职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已有近一年的光阴,初入数城时,我以校招生身份,成为公司最年轻稚嫩的力量。领导的指导和关怀,同事的示范和帮助,无时无刻影响鼓励着我,使我尽快熟悉了公司和工作范畴,适应了岗位及工作节奏,从学生开始了向职场人的角色转变。雄安是一个几近全新的大平台,给了我更广的空间,更新的挑战,很多项目、平台,是我在其他公司完全接触不到的,更应该珍惜机遇。在这里自我的发展与城市一样,都像一块材料需要去细细雕琢,锲而不舍才能久久为功。一年以来我立足岗位,矢志奉献,坚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不断强化。种子已深埋这里,悄然开始抽枝发芽。

日月如梭赶少年,学生时代告一段落,步入求职就业的毕业洪流。由于自己是河北省秦皇岛人,考虑离家近一些,我的就业选择落在了京津冀范围内。辗转数月,满怀欣喜收到了几份心仪的offer,雄安集团是最后拿到的一份,收到后,如同轻轻翻开时光的画卷,我想起那些这些年在耳畔响起过的声音:“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参与国家战略的机会很少,要珍惜机遇”。多年前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像被浇灌上了清泉,流淌心间,眼前一亮,雄安!就去这里吧!于是果断拒绝了之前离家更近的某事业单位,银行等条件便利优渥的其他单位。在2022年盛夏,我被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录用,第一次雄安新区这片热土上,放下行囊,让满怀希冀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

建设未来,我与雄安共成长
                    ——开发与运营中心  黄巧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2018年亦有一位领袖在中国的华北大地上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新城。同年10月,我就和家人一起迫不及待的来到雄安看看这里是如何一番景象,我当时感受了市民服务中心的干净整洁,看到停车场停着的无人车科技神秘,到无人超市自住购买了很多零食,又一路驱车到白洋淀感受淀乡风情……这里的一切都把我深深吸引,当时我就默默发誓,我以后一定要来雄安发展。

经过5年的积淀,2022年10月,终于迎来雄安集团发布了适合我的职位,我毫不犹豫投出了自己的简历,经过两轮面试和线上的一份答卷,走了两个多月的流程,带着满腔热忱和希望,拿着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的offer,来了一场双向奔赴。22年12月来到这里时正值北方的凛冬时节,最难忘的是入职伊始就紧急解决外包人员遗留的若干问题,克服入职初期没有等比例缩小的大屏测试环境,每次修改完为了保障更好的展示效果,多次在寒风凛冽中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城市计算中心和茂丰产业园,即便在哺乳期,深夜依然响应城市计算中心现场领导提出的各项界面提升需求,修改代码,为“百日攻坚”城市计算中心数字雄安大屏展示系统做好了技术支撑。

看到“我与雄安这六年的故事”这个命题时,我一直在潜意识里琢磨,忽然归纳出三个词来形容我与雄安这六年的故事,分别是初见、积淀和奔赴。下文笔者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初见

奔赴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雄安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放动态,动态更新。这里的快节奏堪比北京,而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又是北京无法企及的。我在入职4个多月完成了5个项目,几个项目有重叠时,我通过专业引导ChatGPT帮我写一些静态页面,1个小时写了8个页面。好多集团组织的活动也很想参加,想更多的了解雄安,了解这里的人和事,但同时又想高效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因此可能会比北京更加忙碌,更重要的是,我享受这种忙碌,有获得感,有成就感,我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每天忙碌一天下班回家时,会路过一片麦田,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从初春到初夏,我见证了这片冬小麦的由翠绿到金黄,我也跟着这风吹麦浪舞动着、升腾着。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积淀

带着初识雄安的小火苗,我在北京默默努力,先后在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从事前端开发的工作,做了大小项目20余个,形成了自己的开发技术栈vue + elementui + echarts + three.js + nginx等等。每年读完规定书单,每天至少1小时运动,工作之余学习象棋锻炼思维,学习烹饪保证饮食健康……我要和雄安一起成长,三年疫情,没有阻挡雄安的发展,亦不能阻挡我的进步。
我在北京努力打拼的同时,也在关注着雄安的规划和纲要。雄安规划中描述,要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打造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因地制宜营造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这就是我们想逃离北京青年的理想之城、是我们人人都向往的未来之城。

伴着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赴雄安考察,更加坚定了我对雄安新区的信心,这里有无限可能,我觉得我的未来也和新区一道有无限可能。做开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项一项完成开发需求,如果未来做管理,我也会兢兢业业,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拉长板补短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工作,向杨忠书记和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团结同事,共同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为雄安新区的数字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看这6年,雄安建设从来看的不是一时一物。九尺之台,起于垒土,这片希望的热土正在默默积蓄着破土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漫建设长路,我们建设者抬头能见光,低头可流汗,肩上担着责任与使命,内里坚守着初心。而这些精神内涵,都让我们拥有了无可匹敌的豪情与昂扬奋进的力量。即使路上有些许坎坷困难,跨过去,不断地跨过去。
向后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雄关漫道,我们雄安的建设故事才刚刚开始……

前路漫漫亦灿灿
                    ——云网公司  罗豆

从现实形象展示中寻找破局点:我们不断改善计算中心所需的内外部物理设施与软件,建筑外部结合亮化工程更加动感、现代,与相邻的悦容公园和商务服务中心相互辉映;内部通过优化沉浸式观影展示、多点联动游览、响应式氛围感知设计,更能直观展现数字城市科技魅力;从未来规划中谋求切入点:我们深入研究未来城市的算力、算法、算力及网络需求,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凭借着充分的调研、努力创新求变、努力在如潮涌来的技术挑战中发挥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最终我们精心构筑了一套先进的网络架构,为雄安新区提供着高效、安全、可靠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让“雄安之眼”得以惊艳亮相,以崭新形象展现雄安数字城市活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看着星光霓虹映衬着的灵动的“雄安之眼”,回首雄安新区成立6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恍然间发觉,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其背后是一个个充满热血与激情、荡涤昂扬与奋进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灵魂。而此光阴历程,我有幸参与。
两年多前,我刚加入新区建设队伍,乍看新区,感觉她好似“平平无奇”:千年秀林刚茁壮,白洋淀水正在治理,安置区开始建设,而各个路网还未成形,远不是口口相传中的“未来之城”,很多人也会有大失所望的心理落差。但是,当你安下心来开始工作,开始仔细观察细细体会,你会发现新区所独有的能量与“魅力”:她“平平无奇”的表面是其内里所蕴藏着的蓬勃向上的力量与奔腾热烈的希望。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希望藏在坚实的脚下。从设计之初定位为千年大计的雄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多、快、好、省”,深深的扎根于当下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步步踏实的迈向远大,这才是雄安的步伐与基调。而显然,参与雄安的建设者们,譬如我,亦深明其理。

今年4月底,数字城市公司与云网公司主导建设的“雄安之眼”、雄安云上城的标志性建筑——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座在雄安建设中赋予其智慧智能底色的样板的投产,意味着我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它落成的背后是前期千万建设者的挥汗如雨,也是后期云网公司乃至数城公司上百名员工的夙兴夜寐。
2月初始,数字城市公司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提出要将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打造雄安新区数字城市‘第一窗口’,展示雄安数字城市的整体架构,输出数字城市建设的雄安模式,打造数字城市建设的中国样板,成为雄安的地标建筑,成为雄安数字经济的新名片”的目标,历时2个半月精心设计和施工,近百个日夜,多个参建单位员工一起干、一起拼,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雄安之眼”建设的过程仅仅是雄安力量的一个缩影,从6年前的草创规划到如今的多个示范项目多点开花,“未来之城”正在不断地照进现实。
雄安集团成立六年以来,经历了百日攻坚、十月突破、三年聚变、悦容行动,集团确立了“四铁四心”企业文化,总结提炼了“两抓五保”“三情融合”“四个穿透”“五个到一线”的“2345工作法”,完成了一次次攻坚任务,解决一个个项目难题,创造出诸多奇迹。

我与雄安共成长
                    ——开发与运营中心  刘森

而在今年,我开始负责公司“一中心四平台”中的物联网平台,以及基于物联网平台数据建设的多表集抄系统。民生类平台要求负责人有极强的责任心。作为新区本地人的我从用户角度出发,带领项目团队人员不断优化平台功能。
我们的“多表”系统,成功解决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很多群众到社区都“晕头转向”,如果再用传统的水、气、热一家一家单位缴费“跑断腿”的模式,对群众的新生活就太不友好了。数城公司项目团队顶住压力组建了“快捷、高效、优质”的7*24小时运营服务团队,打造了雄安新区首个城市级“水气热”多表集抄平台,创建了“互联网+能源运营”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称赞和多家央视、省级媒体报道。一块小小的“多表”,凝聚着为群众考虑到细致入微的“雄安服务”,展现了“雄安新形象”。
不仅如此,雄安新区的“云上城”还致力于打造“不堵车的城市”,容东片区地下空间四通八达,结合地下导航系统,未来,民众可以从地下穿行至地面上各个地点。另外,容东片区正在测试“关心银发老人”等智能场景,可以预想这样一个画面:未来,老人的冰箱里没有食物了,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自动下单购买食物或者通知老人子女。老人生病了,可以通过系统提醒社区物业以及老人子女前去查看。在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让这座“未来之城”妙不可言。
雄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雄安集团作为新区主要建设单位,从安置房建设回迁项目,到数字道路、物业系统等等,无不把保障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容东安置房回迁项目中,数城公司志愿服务大队100余人全员出动,累计服务时长5645个小时,在寒冬腊月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多方的努力,终于让回迁居民的幸福生活从“指尖”开始。
5月10日,习总书记在雄安新区的讲话,给在新区发展的年轻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在新区发展的年轻人如沐春风。
在雄安,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也有千千万万个建设者夜以继日地付出、奉献着。我们选择雄安,揣的是情怀,熬的是寂寞,流的是汗水,拼的是热血,为的就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的就是这座承载了无数人梦想与期待的千年之城、未来之城!

2017年的4月1日,注定要载入史册。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发布后,我从小生活的小县城,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地区。当时我还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实习,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让我的心里热血沸腾。
在北京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时刻在想着有机会可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雄安成立的这六年,也是我毕业工作的六年。六年来,我的家乡从无人知晓的北方小县城,成为现在总书记口中“堪称奇迹,殊为不易”的国家级新区。而在这六年的时光中,我与雄安在共同成长,同频共振。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当我们村的耕地拔地而起成为现在的市民服务中心之时,我与雄安集团就因此结缘。所以当时间来到2019年7月,彼时的我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工作。而且还是作为建设单位参与到雄安集团的项目中,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家乡。
当时的新区还处于顶层设计阶段,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充斥在新区发展的周围。但是总书记所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干到底”激励着每一位当时的新区建设者。

在经过两年多的顶层设计之后,雄安新区正式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这时期的同事们都很忙碌,但干劲十足。伴随着新区征迁的脚步,一座座安置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迎来落地。集团员工们以“四铁四心”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一茬接着一茬干。终于在今年习总书记到来之际,让他由衷感言:“2017年,我第一次来雄安,站在一片田埂上展开了新区规划图。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2021年3月,在我回到新区工作近两年之后,梦想照进了现实,我很荣幸的加入了雄安集团的队伍当中。加入公司之后,我也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新区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的一员,我有幸见证了这座“云上城”的诞生与发展。作为“雄安之眼”、“雄安之芯”的城市计算中心自建设完成后,成为了新区百姓竞相拍照合影的网红打卡地。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些成绩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殊为不易。”当耳边传来新闻联播中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的讲话,这一刻,我看着眼前小儿稚嫩的脸庞,手中挥动的拨浪鼓不自觉在空中顿了一顿,一路走来的日夜兼程和酸甜苦辣一帧帧闪过。

初心不改 相信未来
                    ——纪检部  杨洋

记得初到数字城市公司,公司正处于成立早期,人少事多,各类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我和李亚静、张晋硕、李聪、员龙周等几位同事在综合办公室工作,我们几个人都身兼数职,对接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集团纪委、公共关系部、安质部、招标采购部、审计部等若干个部门开展工作。“办会小王子”张晋硕经常是前脚接到通知后脚就开总办会,一个人拟方案、收材料、发通知、写纪要分分钟全搞定,24小时盯办集团会议通知,从容应对各种紧急突然的会议情况;“OA达人”员龙周哪怕凌晨2点也要爬起来把手机短信提示的办件信息处理掉才能安心入睡,同时还负责招标采购的各项工作;“后勤部长”李聪更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事操心,还要兼职司机“李师傅”;“校招小萌新”李亚静每天都处在“抓头忙炸”的状态,全面梳理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管合同、管党建、管人事、管疫情防控等等,键盘都要被她敲坏了一个。尤其是疫情初期,公司员工还没有形成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系统的认知和防护知识,李亚静通过线上方式开展防疫措施培训,为员工疏导心理压力,并事无巨细妥善安排各类防疫物资和管理措施。在大家的托举之下,我也有幸从一名新员工逐渐成长为一名稚嫩的管理者。

时间,无色无味、无影无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人类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给时间以刻度,从而可以赋予某段时间以特别的意义。3年10个月,200个星期,1406天,33744个小时,这是我生命中与雄安有关的刻度,当把这段历程放进时间的栅格里,也就有了我与雄安的故事。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信仰铸忠魂、风骨铭初心、实干展担当,让我们用这一段时间的刻度,去磨炼筋骨、砥砺精神,用跃动的青春和拼搏的姿态,陪伴和见证一座城市的崛起,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初心不改,相信未来!

综合部门的辛劳我亲身经历,其他部门的同事也和我们并肩而战。我仍清楚的记得一大早到达公司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业部的秦基伟等同事东倒西歪睡在座位上,身旁是厚厚的项目资料,我仍记得“钉子户”田肖雅、崔丹丹、罗雨帆和灯火通明的联通办公区,我仍记得于方旭、朱得光在当时的统筹部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我仍记得2019年夏天第一次站在容和塔下那种宾至如归的心安,是我目光所及平淡无奇却坚信它会生发出一个璀璨人间的信仰。何其有幸,恰逢国家大计,而我正年轻;何其有幸,结识优秀的你们,和我同奋斗!

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办公的键盘中、在综合数据平台跃动的数据里、在会议室、在公园绿地、在白洋淀摇曳的芦苇荡中……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城市嬗变的受益者和见证人,顺着亭台楼宇的起伏,我们能时刻触摸到这座城市从容跳动的脉搏,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温热气息。

我在 雄安3年
                    ——综合办公室  杨瑞

人们往往期待自己能躬逢一个大时代,而我庆幸自己能身处其中。城市的发展变化,是献给时间的暖心情书。成长的蜕变,是献给自己的青春礼物。我用3年时光去了解一座城市并参与建设,与他一起成长,初初相见时,还记得去到“联通”报道,暗暗揣测是不是工作被调换了;还记得那时的城市计算中心还是一个大基坑,作为新员工去工地参观学习,同事绘声绘声的讲述未来这里会挺立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大眼睛”是什么样的呢?怪自己想象力不够丰富,难以描摹出现在的百分之一惊艳;还记得第一次写会议方案的错误百出;还记得第一次接待央视新闻采访时的紧张兴奋;还记得加班改材料、组会、写稿的工作日常,也曾有过把天亮当信仰的终极写稿经历…..经历太少,时间太短,我和雄安新区的成长还在继续。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当夜晚的最后一盏灯熄灭,你可曾听见这座城市日以继夜拔节生长的声音?
我们常常以十年为序,回首过往,眺望远方。可能十年够久,沉淀的景色足够惊艳。在时代洪流中,6年甚至10年都如窗间过马,但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奋进有为的6年,却能让这片土地发生令人目眩的变化,留下闪光的印记。六载光阴,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已然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和这个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一栋栋安置房盛满千家万户的烟火人生,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城市计算中心、商务服务中心见证雄安奇迹…..一条条道路宛如长龙纵横交织,蔚蓝天空推窗可见,公园、绿地、碧水相伴而生………….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所梦所想,何止6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视察河北雄安新区期间,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鼓足了干劲。我坚信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就可以把个人、家庭的幸福与新区发展融为一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着力打造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留下我们夙兴夜寐、砥砺前行的生动足迹…..

恰逢盛世,何其有幸在这灿烂的6年时光,陪伴5年有余,近期在翻阅相册的时候偶然间看到几张照片,感慨颇多,那么我想把我和雄安的故事就从这些照片开始慢慢讲起。

照片里的记忆
                    ——基础设施智能化事业部  朱得光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最后一张我想分享的照片,就是今年23年3月初的时候,是在华望城发售排队的照片,新区从规划设计到大规模建设,一直在精益求精,把每一个螺丝钉都谋划清楚才会开始建设的精神令我感到惊叹。从征迁到回迁,不单单是一片房子倒下了另一片楼栋起来了,那是新区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而华望城是新区第一个对外发售的商品房,意义重大,对我个人而言,算是彻底在新区扎根发芽。
在5月10号,习总书记第三次来到雄安新区在座谈会上说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方面工作是扎实有效的”,肯定了新区近几年的工作成绩和设立初衷,同时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缘分这个东西其实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其实还有很多对我有意义的照片,让我回想起很多在这奋斗的青春岁月的时光,能记得起开会到凌晨5点半的晨光,也能回想起完成一项重大工作时脸上的笑容,不能忘记的更多的是一群志同道合之士,团结一心,为了新区美好的明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奋勇前行。
最终还是庆幸自己能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发光发热,能在数字城市公司这个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同时参与了新区数字城市“四梁八柱”的建设而倍感荣幸。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下我辈青年自当在这历史洪流下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发扬四铁四心精神、志愿精神、创新精神,立当五型企业践行者,做好“店小二”,当好“老黄牛”,为了把新区建设程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之城而奋斗,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第一张让我记忆犹新的照片,是2018年5月29日,那天早上上班之后,部门的老大哥叫着我收拾东西说是去河北出差对接雄安电力公司,下高速第一站来到了市民服务中心,此时的市民服务中心刚刚建设完毕还没有对外开放,东侧还是项目部和成片的建筑垃圾,周边道路崎岖并且尘土飞扬,自此,开启了我在新区的第一个阶段,在国网雄安新区电力公司的日子开始了。
第二张对于我有意义的照片,2018年9月3日,那是我第一天去数字城市公司报道,还记得那天很早就到了,拍了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内心充满了创业干事的热情和信心,至此,我和雄安的缘分变得密不可分,直到2020年8月份正式转正,签订劳动合同,其实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18、19年那段时间每天奋斗的样子,依稀记得每天晚上10点之后的工作人员接驳车人满为患,大家都在为了这片热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是激情;也记得那个时候每天络绎不绝来参观市民服务中心的单位和普通人民群众,在他们看来我认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期待;甚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截洪渠一期这段简短但是并不简单的,虽然这段工程并没有特殊之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感触颇深,那个时候每天都从P1停车场到市民服务中心上下班,18年的时候路两侧都是围挡,应该是19年吧,突然有一天,围挡撤了,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吧,我看到的是满眼的鲜花和绿植,只不过我觉得那不仅仅是鲜花和绿植,此时此刻容东片区已经开始大规模启动建设,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未来的样子。在此期间,我负责过雄安新区检察院基础智能化项目、规建BIM管理平台的项目管理工作,也负责过项目统筹这样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管理条线,2022年开始负责雄安自贸试验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在市场化行为下完成了新区西部高中项目智能化工程项目中标落地。

终于到了对的地方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业部  史诗

在入职后会时时感慨自己来的太晚了,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雄安集团作为新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四铁四心”精神为引领,与新时代同行,与新区建设发展同步,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不过我想,这应该是我职业的最后一站,既然选择了雄安,就要在美丽的雄安画卷上书写属于我的优异答卷。
很荣幸,在今年的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无疑是对新区发展的重大肯定,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些成绩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殊为不易。毫无疑问,选择雄安集团这个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先锋队和主力军,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建设安全可靠的雄安云上一座城,是我接下来要参与的重要事情。

不知不觉雄安成立已六载有余,从2018年8月1日回到雄安工作也已经1776天了,讲起我与雄安,是熟悉又陌生,每每走在雄安各处,总觉得这个我成长、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值得去奋斗一辈子的地方。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容城人,高中时已前往外地求学,大学毕业时更是下定决心不要回来工作,好不容易上学离开了这个在北方看来平平无奇的县城,那我定要在一个心仪的城市立下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初入社会正是按照这一路径去发展的,在16年底17年初陆续传出了“白洋淀市”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并没有对后续发生的故事有所预期,我还是租住在北京的格子间,只有几平米,穿梭在上班路上,像那匆匆的蚂蚁。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平地一声惊雷响,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的心回来了,我当即否定了自己十余年的规划,有什么事情能比参与到建设自己的家乡更有成就感呢,16个月后,我回来工作了。兜兜转转,在回到雄安的4年多以来,主动被动的更换几次工作,本着一个想切实参与到雄安建设的最基本想法,在今年的3月1日,我来到了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终于到了对的地方。

入职的这段时间,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领会雄安新区 “五新”目标,逐步践行集团“四铁四心”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锤炼政治素养,入职后一周即上交入党申请书,认真学习新区和集团的相关规划与指示。加入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志愿服务大队和雄安悦容志愿者协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共创和谐美丽雄安。
在工作中作为项目经理牵头推进集团内网建设项目,与集团信息中心保持良好沟通,梳理相关需求,走访集团11个二级公司进行网络现状调研,组织集团22个业务系统配合完成可信身份调研,参与多家集成商与设备厂商方案交流10余次,前往市民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园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学习,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
后续我会在四铁四心精神的引领下,积极谋划和拓展网络安全经营类项目,获取和储备更多项目商机。加强推进当前网络安全项目落地,打造雄安网络安全领域标杆项目。开展公司网络安全能力体系规划设计,夯实内部安全管控,强化安全方案和服务支撑能力,切实参与到雄安新区网络安全事业的建设中。

我与雄安这六年的故事
                    ——城市大数据事业部  罗雨帆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与此同时,雄安也积极发展经济,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前来落户。商服服务中心、华望城的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了城市的变化,我还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在雄安,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探讨城市发展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些经历让我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懂得关心和奉献。
现在的雄安已经初具规模,但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雄安未来的蓝图更加宏伟,更加美好。城市建设者们正在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科技与生活的融合,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创新创业的热潮也在雄安兴起,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我期待着未来的发展,期待着看到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和先进。
回顾这四年,我为自己与雄安的故事感到骄傲。四年的时间不长,但对我来说,这段与雄安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亲眼见证了雄安的发展,也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人。在雄安的建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许多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眼界。雄安给予了我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我也愿意将这些机会与更多人分享。这个城市的崛起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奋斗和拼搏的重要性,让我相信梦想可以变成现实。我与雄安的故事,只是众多雄安人的一个缩影,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城市中书写着自己的篇章,共同创造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我期待着继续与雄安共同成长,我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为雄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为雄安的未来添砖加瓦,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都将用心去做,用行动去支持这个城市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为雄安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座城市将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雄安的未来将更加辉煌,而我作为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将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雄安将成为一个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我与雄安这四年的故事,一个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骄傲地说,我是雄安的一分子,我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和这个城市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雄安的未来添砖加瓦,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23年,当我回首过去在雄安的这四年时光,一幕幕场景涌上心头,仿佛一部电影在我眼前展开。这四年,我亲身经历了雄安的发展和变迁,目睹了这座城市从蓝图变成现实的奇迹。回想起四年前,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我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好奇心。听闻国家计划在这片土地上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城,我决定亲身去探索,并成为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见证者、亲历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雄安的面貌开始逐渐改变。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拓宽平整,绿化带渐渐成型。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像雄安这座城市的灵魂,让人们感受到未来的希望。我见证了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个个社区的建设,雄安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雄安的建设进展迅速。我见证了一个个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包括交通网络的完善、水电供应系统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兴建。道路宽阔平整,交通便捷,这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新的水电供应系统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公共服务设施的兴建,如医院、学校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雄安还注重打造宜居的环境。雄安的建设不仅仅是楼宇和道路的建设,更是人文与生态的建设。大量绿化带和公园的建设使城市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绿色的植被和公园环绕城市的各个角落,让雄安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人们可以在绿荫下休闲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城市还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工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可持续发展。这些努力使得雄安成为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

2019年的雄安,一片蓝天白云下的平原,建设的脚步刚刚开始。我看到了一座座塔吊在空中矗立,听到了建筑工人的锤击声,感受到了城市蓬勃发展的活力。他们的汗水和拼搏,将雄安的未来一砖一瓦的铸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新区党员建设者中的一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到了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内心备受鼓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为雄安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城市大数据事业部  陈川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习总书记指出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层次改革,要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只要有利于雄安创新发展的要全力给予支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新时代宜居的“人民之城”。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可以看出,高标准、高质量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一以贯之的要求。雄安新区党工委提出加快“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的“五新”目标,为高质量建设发展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植绿,后建城。城在林中,水城相依。从2017年在千年秀林栽下第一棵树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的假设理念便深入人心,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一棵棵树苗、一片片林地铺满雄安大地,“未来之城”已“显雏形、出形象”。如今,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高颜值”画卷正在雄安新区徐徐铺展开来……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要求在新区建设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新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运筹帷幄、统筹部署,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雄安规划,志在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六年时光,这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这道“快”与“慢”的辩证论题,在雄安新区,有着最深刻的体现。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作为雄安新区党员和建设者,当以“行则将至”的决心和“做则必成”的信心,全力铆足“四股劲”,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青年担当、贡献青春力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新区党员建设者中一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中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实现新跨越,数字城市,低碳成长,向绿而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抱着一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平常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正向地引导解决问题。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自省,一切从心出发,为雄安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春有约,鸟不误。雄安新区,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已向我们走来。

“我来雄安了”,雄安新区容和塔的一个广场上立着的5个大字,正是一年前我来到这里内心的真实写照。记得几年前,在路过的高速公路上一闪而过的雄安没有如今的高楼林立,而是如同一幅空白的画卷,在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上徐徐展开。而今,在距离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后的6年后,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雄创,我成长;在雄安,我骄傲
                    ——雄创公司  胡佳艺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2021年6月,我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加入到了雄安雄创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初入雄创时,CIM事业部才一位员工,但项目同步并行的就有十多个。虽然工作压力大,可遇难而退不是我的性格,“行不行先试试,干不好再想办法做好”,既然来了雄安,就要有“雄安担当”,一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成了当时的精神支柱。放弃照顾家人,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自此,CIM也成了我的一个标签。

CIM技术协同 共建未来之城
                    ——雄创公司  赵硕硕

如今的雄安,目之所及,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显现。优秀人才、优秀资源在不断地向雄安汇集。每个人都对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越来越有信心,与之共同成长。当我选择奔赴雄安新区、来到雄创公司时,很多年轻人曾跃跃欲试地问过我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宏图愿景,他们摩拳擦掌,想为一座城市发展的空白画卷上填上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梦想。如果说来雄安之前,是雄心壮志;那么来雄安之后,是奋进务实。更多的年轻人想把青春留在雄安,建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未来之城,雄创公司从来不乏这样的年轻人。
记得我初到新区时的紧张中略带迷茫的情绪和我的同事当初来到这里时一样,也同雄创初建时最初的青涩如同一辙,可以说我们的6年和雄创的6年一起在成长,沉稳代替了紧张,憧憬代替了迷茫,在日趋科学规范的公司管理中,我们都步入了正常轨道工作学习和大踏步地前进。雄安雄创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品牌宣传工作也是如此。这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起步晚、基础弱,但是高标准是我们的定位和奋斗目标。最初的它也像个青涩的少年,怀揣雄心壮志却不可名状,有着一项项取得的成就但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打响自己的名号,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一切呈献出来。如今在雄创,大家在工作中群策群力,积极推进公司官方网站的上线和宣传材料的编制工作,我们从基础出发,努力做好品牌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之后品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逐渐实现了“由零向一”的转化,更加规范、更加便捷、更加智慧。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一群充满青春、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搭建好了平台,呈献我们的企业,表达我们的企业精神力量的同时,我们每个人自身都得到了锻炼和明显的进步,“在雄创,我成长;在雄安,我骄傲”,这句话成了我们年青人共同的心声。

当时容东片区,正处于多项目施工交付的关键时期,一个路口多专业同步施工,项目碰撞接驳问题多,亟待解决。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与CIM团队成员一起开展了雄安CIM数字化建设协同平台的建设,辅助建设片区的大规模、多单位的指挥调度。经过辅助容东片区的辅助调度过程完成了平台建设,并于2021年9月投入到了雄东片区建设过程的项目服务当中。深入一线、积极对接一直以来都是软件服务实际工作的天然法宝。通过对项目进行碰撞预演,发现了700多处碰撞和接驳问题,并配合指挥部人员对施工现场各个角度都转了一个遍,结合平台对工地上几乎每根管、每个井都进行了一一对比,配合项目对这700多处碰撞进行了提前预判及整改调度。当时遇到项目即将施工,我与团队成员熬过几个大夜,提前完成项目碰撞预判,并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开展对接,及时调整,避免了大量的施工返工问题,节省大量施工返工成本。能够为新区建设进度提供技术保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服务新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对CIM辅助建设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模型加载的更快,设备性能要求更低,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与团队成员一起,经历近百个日夜,成功突破海量BIM+GIS数据的高效组织、调度、渲染技术,可承载百亿级BIM构件、PB级数据容量,轻松实现片区级项目的三维场景搭建,能够更好为项目建设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如今,来到雄安已经两年有余,共度了疫情,共趟了工地,共建了CIM,共同的努力,“能够成为一名雄安新区的建设者,能够参与到新区的建设中来,我倍感荣幸,同时,通过数字化的力量助力新区的发展,也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项课题。”我希望能永远扎根于雄安这片热土,持续为这座“妙不可言”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和雄安这六年

我和雄安这六年

每当我踏在这片土地
心中总会油然而起一份敬意
曾经的这里,满是饱含艰辛的庄稼地
现在的这里,宜业宜居,堪称奇迹
只因为这里,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
在一张白纸上
共同描绘着千年大计
他们用“四铁四心”固本强基
以“无我”境界创造着时代业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雄安铁军,新区子弟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享受着物质富足的成果
我叫嘎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三县人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他们的青春故事
“面朝黄土背朝天,
披星戴月未思闲。
三分收成七分苦,
满腹酸楚对谁言?”
成长中,我也经历了父亲这代人的峥嵘岁月
如今,他们鬓角微霜,该我们扛起大梁
把准方向,回归家乡,贡献力量,国富民强
塔吊林立之间,
有一种声音在激荡,
有一群人永远不会被遗忘,
他们的名字叫做:挂职干部!
奔赴上千里路云和月,芦苇漫卷
在淀泊风光之中,有一种家国情怀在飞扬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挂职干部作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新区承接疏解、项目建设、征迁安置、政策出台、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夙兴夜寐奋战中,有一种实干姿态在歌唱
“挂职干部有效推进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攻坚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开辟了一系列创新模式,争取了一系列宝贵资源,培养了一系列骨干人才。”
在这干事创业的热土上,有一种无私奉献在回响
“这里,铭刻着挂职干部的信仰,他们从祖国各地走来,把生命融在了这钢筋水泥中,把足迹印在了新区的历史中。”
没有挂职干部的接续奋斗,就没有雄安发展的今天
挂职干部是雄安新区宝贵的财富资源

雄安铁军,新区子弟
                    ——数字城市公司  宇文柳欢

疏解非首都功能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从首都来,继续奋斗建设在雄安
国家不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
对我们疏解人员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薪酬、社保、医保、公积金等,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
确保疏解单位和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这里不仅收获工作事业与家庭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发自内心,愿意来到雄安
“双向奔赴”助力“未来之城”建设提速发展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选择了解雄安、走进雄安、扎根雄安
在新区工作的几年中,让我学习到了悦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集团工作的几年中,我领悟到了建设新区的时代使命
学习到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诚恳本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用自己千倍的付出,换取百姓最大的幸福
趁青春年华用自己的切身行动,
为百姓做些许实事、为社会做些许益事,
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但家人始终也是我们的牵挂
“孩子,别怕,一切都好,勿念!”
“爸爸,你放心去干、去闯,我们永远支持你!”
“老公,国家发展需要你,新区建设需要你,你义不容辞!”
“加油,坚持……”
如果你问我,我是哪里人
我会说,我来自五湖四海,但我是雄安人
当我踏进雄安新区的那刻起
“四铁四心”的精神便刻到了我的骨子里
“不,是我们的骨子里”
对,是我们的骨子里
现在的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
雄安铁军,新区子弟
让我们不断接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天地
让雄安的名字在世界响起

 雄安,多幸运见证你的成长!雄安,已经6岁啦!短短六年的时间,雄安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拨地生长,堪称奇迹。而我作为一名雄安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崛起中的雄安
                    ——雄创公司  商会悦

“千年大计”的定位,让雄安新区一出生便与众不同。可以说,这是一座一出生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雄安新区被寄予新时代的梦想、承载着新时代的荣光,在世人的关注下开始拔节生长。我是2020年年底来到的新区,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我还记得去年从我住的地方走到金湖公园的那条路上,还到处是塔吊林立,施工的场景,今年再路过那条街,现在已经都是高楼,雄安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的雄安,已经进入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三校一院”加速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优势资源持续聚集;交通日趋便利,雄安站稳定运营,R1线持续建设;蓝绿交织、城淀相望,生态环境良好,这一切都在生动的诠释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支持召开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亲朋好友都很想了解雄安新区现在的建设情况,会经常向我打听,在闲暇之余,我会把现在的新区拍给他们看,让他们了解新区,感受新区的变化,把新区的美和变化传播出去,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们来到新区,加入到新区的建设当中。
从“人民之城”到“幸福之城的构建”新区的规划建设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市场、小学,15分钟到医院、中学”的15分钟生活圈让我们感受到了便捷,“千年秀林”、公园的建设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态良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舒适,让我们一事接着一事谋,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就一定能把新区建设成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

策 划:郭艳艳
主编:宇文柳欢
文章、图片来源:活动征稿

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