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互联网研究报告

其他分类其他2023-09-28
181

产业互联网

09

研究报告

[相关概述]

04

27

[产业链分析]

定义与应用
三大公式
SWOT分析
周期性分析
壁垒分析

04
14
18
20
22

24

[行业现状]

实践探索与演进
关键资源需求

24
26

29

[发展环境分析]

31

[供需分析]

目录

产业互联网

[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集中度
竞争态势
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
竞争策略与优势

34
34
35
35

34

[行业发展分析]

36

[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38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第一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产业互联网定义与应用

       一、产业互联网定义
      对于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定义。我们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以共享经济的方式提供给产业生态中广大的从业者使用。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的资源整合和价值链优化,从而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和社会价值。

       二、产业互联网定义解析
       以下我们从构成产业互联网定义的八个方面去逐一拆解和分析,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什么是产业互联网,并且避免与接近的、类似的定义发生混淆,比如:消费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等等。
       (一)覆盖范围——垂直产业及其关联组织
       互联网的技术本质是建立各个独立主体的连接。连接哪些主体,是区别这一互联网的关键点。产业互联网属于特定类型的互联网,具备所有互联网的特征之外,还要符合产业连接的规律。产业角色之间的连接,最大的特点是只会与本产业相关的主体进行连接:采购主体连接供应商、销售主体连接客户、行业主体关注本行业资讯等等。因为,某具体产业的产业互联网的覆盖范围通常是在单个或多个临近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服务链)中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的经济组织共同组成的产业范围内。
       (二)发起者——具有流量资源或产业服务能力
       有能力发起、组建、创立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并为本产业提供服务的主体,通常具有两种能力:一是产业内的流量资源、二是产业服务能力。两类能力有其一或两者兼备,都具有发起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格。具备这两种能力的角色,实践中往往是某产业的龙头企业、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属地政府、某产品领域的核心贸易企业、某业务领域的核心服务提供者等等。很多具有独特行业流量资源的行业媒体、展会主办方、行业协会等,也有机会通过产业互联网来升级自身的产业服务模式。当然,作为发起者,除了上述的两项能力外,还要整合更多拥有资源、资金、产业经验和技术等的合作者一起参与。

图 1-1 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基础设施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三)参与者——产业生态内全部角色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起者,需要发展和募集行业内及产业链相关的各类经济体作为参与者共同参与。产业生态内的全部角色,包括垂直产业的直接参与者,以及为产业提供服务上游企业,并向上延伸的供应商、与接受产业服务的下游企业并向下延伸到最终用户等全部与产业相关的角色主体。
       (四)参与约束条件——数字化
       利用互联网建立连接的第一步,即产业要素数字化。数字化的对象包括产业内全部角色、产业规范、产业数据等全部产业相关信息。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最大差异,在于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达成共识,使信息以统一的标准呈现,服务于产业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因此,数字化本身除了是一个技术动作,还包含了产业数据、规范的标准化,书同文、车同轨才能相互交流。
       (五)互联网化——结合互联网
       由具备流量资源与服务能力的发起者组建,为产业内角色提供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完成了产业基础数字化服务之后,具备了基本的互联网形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除了平台系统的技术开发外,上述列举的为产业角色上线提供的数字化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了互联网连接,实现了线下产业的线上连接形态。初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往往是已经在线下产业链已经成熟的业务和流程,通过“熟人圈”引导到线上,线上的规则基本上也是线下规则的复制。但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加深,更多资源汇聚和服务规则的优化,会给产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六)行动与措施——变革重构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产业内的推广和持续渗透,逐步消除产业内各环节、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对产业带来的最大变革来自于产生了基于信息充分对称条件下的产业优化、重组和创新产业资源配置与生态联接模式。各产业主体原本承担的产业职能,因为信息充分对称,存在解构、重组、重构的可能。推动产业角色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专业化发展,非核心领域服务公共化供给,为整个产业带来的优化、升级的机会。
       (七)创造的价值——效益倍增
       归属于数字经济的产业互联网,创造价值的方式即通过产业范围内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升来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让参与主体效益倍增。产业资源配置创新与生态连接模式重组,以及专业化发展和公共化服务,让所有产业互联网参与角色通过降本增效实现效益倍增。
     

       (八)定位——为生产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
       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产业互联网即“专门为生产服务提供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互联网活动”。即产业级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的一部分。
       三、产业互联网的理论基础
       在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实践演进过程中,各类经典管理理论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代表有竞合理论、竞争边界理论、价值网理论、平台生态圈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
       (一)竞合理论
       竞合理论是平台化思维的基础,也是产业互联网建设的基本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 Barry J.Nalebuff 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Adam M.Brandenburger,他们在 2000 年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中指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但也有合作,是一种合作竞争的新理念。“竞合理论”的目标是建立和保持与所有参与者的一种动态合作竞争关系,最终实现共赢局面。竞合理论提出了互补者的新概念,认为商业博弈的参与者除了包括竞争者、供应商、顾客外,还有互补者。要与顾客、供应商、雇员及其他人密切合作以创造价值,这是开发新市场和扩大原有市场的新途径。
       竞合理论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竞合理论同时为产业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连接协同,降低同行间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减少上下游之间的价格博弈,通过寻找产业外的如金融资源等互补者,共同推动产业生态的升级进化。产业互联网的基本目标,就是让之前在传统模式下相互竞争的同行,在互联网平台规则下,实现竞争与合作,减少“内卷”,增强“抱团”。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价值网理论首先强调客户价值是核心,并把客户看作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其次,能够敏锐地发现客户群的需求信息,并把这些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生产厂商和供应商,使得价值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贴近其客户,并将能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迅速做出响应的企业作为价值中枢。最后,数字化的关系网络是价值网实现的重要支撑。数字化的关系网络可以迅速地协调网络内的企业、客户及供应商的种种活动,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满足网络成员的需要和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价值网理论,既说明了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数字化过程提出了需求,也说明了通过产业链上的全域的数字化,价值在传递过程中将实现更大的增值。

       (二)竞争边界理论
       竞争边界理论,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潜在价值逻辑。竞争边界理论是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来的。波特认为,智能互联产品不但能重塑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生态,更能扩展行业本身的范围。除了产品自身,扩展后的行业竞争边界将包含一系列相关产品,这些产品组合到一起能满足更广泛的潜在需求,单一产品的功能会通过相关产品得到优化。例如,将智能农业设备联接到一起,包括拖拉机、旋耕机和播种机,这些设备的整体性能就会提升。在农机设备业,行业边界从拖拉机制造扩展到农业设备优化,甚至不仅将农机设备互联,更连接了灌溉、土壤和施肥系统,公司可随时获取气候、作物价格和期货价格的相关信息,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将进化为系统整合者,取得行业的统治地位。首先,行业进入壁垒的提高,加上早期积累数据带来的先发优势,很多行业将进入行业整合期。其次,在边界快速扩张的行业,行业整合的压力会更大。单一产品制造商很难与多产品公司抗衡,因为后者可以通过系统优化产品性能。最后,一些强大的新进入者会涌现,它们不受传统产品定义和竞争方式的限制,也没有高利润的传统产品需要保护,因此它们能发挥智能互联产品的全部潜力,创造更多价值。一些新进入者甚至将采用“无产品”战略,打造联接产品的系统将成为它们的核心优势,而非产品本身。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是规范产业内各行业发展的规则。产业是相互行业的边界融合。产业互联网为行业边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手段,通过融合彼此实现了共赢。
       (三)价值网理论
       价值网理论是产业互联网的显性价值传播与增强逻辑。价值网的概念是由 Adrian J. Slywotzky 在《利润区》(The Profit Zone)一书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由于顾客的需求增加、国际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市场高度竞争,企业应改变事业设计,将传统的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对价值网作进一步发展的是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他在《价值网》(ValueNets)一书中指出,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每一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价值链,使价值链各个环节以及各不同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冲破价值链各环节的壁垒,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四)平台生态圈理论
       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另一个很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是以陈威如教授和廖建文教授为代表提出的“平台生态圈”理论。
       陈威如教授在 2013 年出版的《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一书,奠定了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化定位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书中对平台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则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平台化能够改变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从博弈到共赢。做平台的一个关键点是:连接上下游之后,还能持续创造价值。发展平台最重要的不是推出一流的硬件设备,而是平衡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使平台各方参与者都能够从平台获利,建立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平台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共享、赋能”。平台通过连接各方,将闲散的需求和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平台共享不仅让每个单体企业获得规模效应的红利,更极大的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也是产业互联网创造价值的本质。廖建文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撰文《新竞争环境下的生态优势》,他指出新竞争环境下,企业或者个人有别于以往传统的竞争优势,需要充分关注生态优势。生态优势背后的假定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赢,是把饼做大,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利益共同体。生态优势不追求“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生态圈核心企业有效地与外部发生连接。企业价值的创造不再是企业内部的活动,而是与外部伙伴——可以是上下游、互补品生产商、甚至是消费者和用户共同创造。
       产业互联网从2015年开始的3.0发展阶段,基本都贯彻了平台化的思想。国内较典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代表——欧冶云商,从一开始创立起,就遵循平台化发展的规则,用平台化来构筑产业服务的生态圈,因此欧冶云商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flbook.com.cn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五)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理论用于产业互联网解决发展中的复杂关系和系统性难题时可以遵循的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由席酉民教授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思想与方法论、结合中国的整体论和实践智慧,在解决大型工程运行中的内耗问题过程中创立,后来在应对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复杂性问题等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度互联世界里,和谐管理的系统整体观、演化观有助于人们分层次、分阶段地、精细地认识事物、把握问题所在,其问题解决思路(“主题导向下和则、谐则进行耦合”)能够提供方向导引、促进不同利益主体形成共识,并形成协作型的问题解决共同体与方案,这提供了共生关系建立的前提;进而,在和则、谐则耦合互动基础上形成多元主体的共生生态系统。
       和谐管理不仅勾勒了共生生态系统的构建方式,还探讨了生态红利获取的途径:通过打破边界、融合、平衡、边缘创新等方式实现共享、共生等效应(如红利),并通过促进局部效应(红利)的扩散、反馈、指数型放大等实现生态系统的效应(红利)。和谐管理理论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型组织的演进发展,以及产业生态的价值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产业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形式
(一)产业互联网主要特征
1.功能特征。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搭建产业“基础设施”对产业链内经济体进行连接和赋能,实现产业链经济体关系在线化、闭环化、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基础设施,即跨产业的、通用性的技术服务平台。而产业互联网则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场景,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成为该垂直产业的产业级基础设施。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在通用基础设施和产业级基础设施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中间层产品和服务,提供各个垂直产业平台间可共享的资源和有价值的服务,比如可为各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交易结算、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标准产品模块,同时可统一对接海关、物流、金融机构等相关的数据和资源,进一步可以帮助存在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不同产业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和连接整合,形成更大的产业链闭环,从而为产业平台间的整合奠定基础。

       2.技术特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项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包括: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移动通信使用户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企业与员工之间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提升沟通效率,实现实时连接,其中5G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以更快的传输速度、超低时延功耗及海量连接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形成产业链条中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网络;云计算通过按需取用、按需付费、集中管理,使得IT对于业务的支撑更具弹性,降低技术壁垒和整体IT成本,为产业互联网云平台的搭建提供良好的基础;大数据通过对产业中的海量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可提供更智能化的分析预警和决策支持,促进产业链供需匹配和运营改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分工格局;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应用,对于推动产业链信用体系建设和供应链金融落地实施将起到积极作用。

       3.融合特征。在乡村振兴迈入历史新阶段的形势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性逐渐显现,在城乡产业发展方面体现出五大融合性,一是实现产、城、乡经济融合,打破原有城乡产业链分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二是实现政、企、社、户发展融合,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实现融合发展,共创共赢的新格局;三是实现跨区域市场融合,整合垂直产业全国各区域专业市场,通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四是实现一二三产经营融合,通过 AI、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将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政务数据链接共享,实行一体化运作,产供销精准化匹配,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一体化经营;五是实现资本融合,通过专项资金、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金融赋能,实现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主体多元化。在工业与服务业方面,两业发展日益融合,一方面制造业趋向服务化,国际领先制造企业,服务销售占比正逐年提升;另一方面服务业制造化,服务企业专注于研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将生产外包或将企业内部研发、营销、管理、运营业务与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借助平台融合发展。

       4.迭代发展的特征。结合产业互联网的功能特征与融合特征,借助技术的支持来实现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持。这是一个持续迭代发展,依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基于客户的价值创造,不断调整运营策略和完善解决方案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解决方案,没有成套成熟技术方案能适合各种产业互联网,而是要分阶段逐步实施,在实践中持续完善。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二)产业互联网主要形式
       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分类,有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从产业平台的主要功能角度分类,有从数字化转型方向与需求满足的对象角度进行分类的,总体来说行业没有统一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根据我们的定义及对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产业互联网分类的三维模型,将从产业互联网新技术赋能,产业链服务领域,以及产业互联网发起主体三个维度对产业互联网进行分类,产业互联网通过新技术应用构建数字化产业平台对全产业链进行赋能,赋能产生的价值越大,价值主体就可以显现为某一类的产业互联网。

       1.工业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工业技术提供智能制造立体解决方案,包含智能决策、产业互联、智慧管理、智能工厂和基础平台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决策,通过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采购、云服务等提供产业互联,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物流和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智慧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赋能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2.农业产业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平台,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产业互联网类型。通常依托区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全产业链服务内容提供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信息的集成、产业技术交易、交易撮合、支付集成、线下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实现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通过构建电商销售平台、线上集采平台、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区域产品经营效率;通过物流仓储、支付结算系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交易增值;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建立,实现农业产业的产业化升级、工业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品牌化传播。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是规模化的订单农业服务。
       3.贸易型产业互联网。由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平台业务延伸,B2B 电商平台转型或区域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是借助电商平台集聚的产业信息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消费互联网将消费需求直接链接工厂,进行定制化生产,或者将订单采用众包的模式链接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如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供应链、营销等实现虚拟式制造。B2B 电商平台向上游延伸至集采、供应链服务,向下游延伸至解决方案提供、金融服务等。区域专业批发市场利用原有的货品交易集散中心,开发线上交易平台,实现O2O相互引流,通过平台交易数据信用背书,提供增信融资等金融服务。贸易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特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品、汽车后市场,大宗物资等领域。从交易总量上,贸易型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的主要模式。
       4.供应链物流产业互联网。具有物流资源的企业,运用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产业供应链物流平台,上游整合需求货源,下游整合承运服务资源,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务,提高产业协同效率,再结合流量和数据资源优势,向上向下延伸产业服务,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逐步发展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比如,首先将产业链上游生产计划进行共享,协同产业链条采购信息,进行物流计划及物流作业安排,实现商流物流一体化。其次通过LBS移动应用智能技术与交互性过程可视化技术进行信息的整合和集成,从接单调度、收货、运输、排队、磅单等全程进行管理,实现全程信息可视化。最后通过物流资源整合,降低全程服务成本,并提供例如电子票券、应收账款保理、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
 

图 1-2 产业互联网分类模型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产业互联网从产业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产业链服务领域以及发起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是这个产业上所挖掘出来的共享价值,加上共生价值,再一起去乘以共创指数。这个中间有三个“共”:“共享”、“共生”、“共创”。
       “共享价值”是指:单体可进行的经济活动,未开放共享时成本较高;当单边主动在价值链条节点进行比如资产共享、资源共享等,就可以实现成本分摊。比如农业产业链上的农机共享,单一农户购买成本很高,且大量时间闲置导致投入产出比低,这时采用共享模式对所有参与者都显著减低了成本。还有就是通过平台建设共用的基础设施,如一些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集中采购、集中物流、共享仓库、统一检测等服务,以及构建产业级的 IT 基础设施平台,避免了重复建设,同时还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共生价值”是指:单体难以孤立开展的经济活动,就需要产业内或跨产业多边主体互动(多边共生),产生新价值。比如金融机构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共同为平台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需要依赖平台的大数据及信用体系、以及真实交易与流程闭环来实现风控,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依靠金融机构来提供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和平台连接,提升平台的交易量和数据资产的积累,所以金融机构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双方协作从而产生额外聚合效益。
       最后是共创指数。不管是共享价值还是共生价值,如果新的价值只在一个地方一次性发生,产业互联的效应就不能显现出来,因此要把这些价值加起来之后去乘以共创指数。这个共创指数和时间t与耦合度C相关,即要实现指数型增长效益,就需要随着时间推移,在价值链上不断连接更多的 B 端用户、B端上连接更多的C端用户,连接的B端用户和C 端用户越多,产生的共享、共生价值就越大;在共创的过程中通过耦合互动,平台参与者共同制定规则,参与者越多、规则在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平台价值越显性化,从而得以被更多B和C分享。
       二、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成本公式
       很多企业在推进产业互联网时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是:将产业互联网视为是一个IT项目,由IT技术来主导,而不是用产业增值服务的思路来主导,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按 IT 功能模块来采购或者开发平台,投入了数千万建设的平台却没有人愿意来用,产生不了在线业务和交易量。

       5.数字化服务产业互联网: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通常以生产制造类或经营管理类软件切入,利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产业流程和服务需求的了解,发挥流量和技术优势,面向细分行业提供综合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比如,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包括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物料管理、能源优化等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涵盖规划、实施、定制开发、运维、升级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IT服务。通过产业链整合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节 产业互联网的三大公式

图 1-3 产业互联网价值公式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如何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达和衡量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和发展的规律,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总结出三大公式:产业互联网价值公式、产业互联网建设成本公式、产业互联网估值公式。
        一、产业互联网价值公式
       在产业互联网的定义中,对其价值描述:产业互联网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做资源整合和价值链的优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带来新的体验与社会价值。那到底如何来测量产业互联网创造的这种巨大的价值呢?依据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一起进行了这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公式(见图1-3)。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图 1-4 产业互联网建设成本公式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三、产业互联网的估值公式
目前很多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企业都获得了数千万或上亿元的融资。为什么他们能获得比较高的估值?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估值由什么来决定呢?总结出产业互联网的估值公式(见图1-5)。

       总结大量产业互联网成功的实践,以务实和落地的原则梳理出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成本公式(见图1-4),这个公式不是各类IT功能软件的开发/采购成本之和,而是按照运营迭代的思路来推进一个个的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这个 MVP 我们也称为产业互联网的最小闭环,即能够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痛点的一个最容易切入的、有价值的服务。由于这个有价值的服务,从而吸引客户将线下业务连接到线上平台。当第一个 MVP 运营推广形成一定客户流量数据积累之后,再结合客户需求识别推进下一个 MVP,形成更强的客户黏性。而在这一个个 MVP 实现的过程中,平台由于创造价值得以分享价值,实现一个可盈利的持续发展。
        “产业链MVP识别筛选的成本”就是在启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时需要集众智来进行平台发展路径规划的成本:“MVP详细设计成本+MVP平台功能定制成本+MVP持续运营成本”则是每一个MVP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到具体运行的流程规则、落地到相应的IT系统功能,以及需要持续的运营推广所产生的成本。这个总成本远远小于一次性投入建一套豪华的IT平台的成本,并能一步步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衡量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估值主要看三个因素:
       (一)可在线的产业资源。产业互联网强调全产业链的资源连接和整合,如通过平台连接了多少产业上下游的客户;连接了多少工厂和设备可以实现产能共享;连接了多少仓储资源和物流资源,可以保障供应链的及时交付;连接了多少金融和专业服务资源等等。
       (二)可闭环的产业服务。产业互联网是一个产业级的集成服务平台,平台能够提供为客户带来显著收益的增值服务,客户就越有黏性,平台也越有竞争力;随着平台的发展可以不断衍生出新的服务,同时各项服务间能够产生比较好的协同效应。
       (三)可持续的产业运营。产业互联网不管商业模式听起来多么高大上,要保持长久生命力还是要靠持续的运营,具体反映在:通过运营服务能够获得持续流水式的收入,客户数量和客户黏性持续增长等;通过精益化运营的降本增效,不但帮助客户显著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平台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毛利。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图 2-6 产业互联网的估值公式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第三节 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SWOT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行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优势
      (一)市场潜力。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据统计,全球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过1万亿美元。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技术进步。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三)创新能力。产业互联网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遇。
       二、劣势
      (一)政策限制。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和法规约束。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规可能限制了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制约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二)生态建设不足。产业互联网行业的生态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机制。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技术重复研发,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整合能力不足。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然而,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整合能力还不够强,难以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整合。

       三、机会
      (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融合,物联网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和更高效的沟通方式。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二)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企业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降低IT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三)5G技术的推广。5G技术具有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更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例如,在智能物流领域,5G技术可以提高货物追踪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威胁
      (一)竞争格局。随着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格局也日益激烈。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进行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风险。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然而,这些技术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政策法规。虽然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但政策法规的变化也可能给行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的调整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五、结论
       综合以上SWOT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产业互联网行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前景。该行业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强大的技术驱动力,同时面临着政策、生态、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挑战以及竞争、技术风险和政策法规等威胁。因此,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应积极应对挑战,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监管,推动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节 产业互联网行业周期性分析

       三、行业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市场规模决定了行业的潜在增长空间。产业链结构和竞争格局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而发展趋势则决定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行业盈利水平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波动。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技术和市场投入较大,企业的盈利水平通常较低。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熟,行业的盈利水平逐渐提高。在成熟期,行业内的主要企业通过优化成本和提高效率实现了较高的盈利水平。然而,在衰退期,由于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开始下降。
       五、行业风险水平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监管风险等。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政策调整;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战和竞争加剧等;技术风险来自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更新换代;而监管风险则来自于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监管和规范。
       六、行业投资价值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决于整个行业的估值水平、优秀企业的成长性以及资本的认可程度等多个方面。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风险较大,行业的估值水平通常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投资回报。在成熟期,行业的估值水平相对较高,但增长潜力相对有限。而在衰退期,行业的估值水平下降,投资回报也相应降低。
       此外,优秀企业的成长性和资本的认可程度也是衡量行业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优秀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而资本的认可程度则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和预期。

        一、行业发展阶段
      (一)初创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行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较少,技术和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二)成长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行业进入成长期。此阶段企业数量增加,市场规模扩大,行业竞争加剧。
     (三)成熟期。在成熟期,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已经稳定下来,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竞争趋于平稳。同时,行业标准和规则也逐渐完善。
     (四)衰退期。衰退期的主要特点是行业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一些企业开始退出市场,整个行业的规模逐渐缩小。
       二、行业周期性特征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盛衰周期和萧条-繁荣交替出现。在盛衰周期中,行业会经历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等不同阶段。而在萧条-繁荣交替时期,行业会经历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和价格战等问题,随后逐渐恢复并进入繁荣期。

第五节 
产业互联网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flbook.com.c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互联网行业也逐渐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对于想要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来说,面临着一系列的进入壁垒。

       突破数据壁垒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应用等环节进行全面把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引进和培养数据分析人才、购买专业软件工具等方式,提高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水平。
       四、人才壁垒
       产业互联网行业需要具备各类专业人才,包括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首先,技术研发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企业需要不断吸引和培养优秀的研发团队来支持技术研发工作。其次,市场营销人才是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重要力量,需要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创新的营销策略。而且,运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实现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需要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
       突破人才壁垒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积极吸引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留住优秀人才。
       五、渠道壁垒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渠道壁垒包括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首先,品牌建设是企业进行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渠道拓展是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一、技术壁垒
       产业互联网行业对技术要求极高,企业需要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架构和创新能力,才能在这个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首先,研发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其次,技术架构的合理设计和技术方案的实施也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企业还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突破技术壁垒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吸引优秀的研发团队;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注重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
       二、资金壁垒
       产业互联网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初始投入、运营资金和融资渠道等。首先,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初始资金来购买设备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其次,运营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工资、采购成本以及日常运营费用等。此外,企业还需要有良好的融资渠道来支持业务发展,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
       突破资金壁垒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方式获取融资;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和补贴,如高新企业认定、创新基金等;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如兼并、收购、剥离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三、数据壁垒
       产业互联网行业中的数据壁垒包括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等方面。首先,高质量的数据是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企业需要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其次,数据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客户信息、交易数据等的安全。此外,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也是关键,企业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挖掘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企业决策和业务发展。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图 2-1 产业互联网是分阶段的实践探索和演进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以上几个阶段的互联网发展都是由消费端发起和推动的,称之为消费互联网。过去20年来,消费互联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衣、食、住、行、娱、医等各细分市场的互联网平台都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信息资讯——连接交互——在线交易——共享平台——平台生态(规则化、赋能化)的多个阶段,逐步进入成熟期,而消费互联网的变革火焰沿着产业链条不断往上游供给侧蔓延,必然倒逼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已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这既是国家政策的指引,又是各传统产业发展受困必须转型的现实迫切需求。各垂直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陆续涌现,尤其在农粮、生鲜、钢铁、能源、化工、工业品、汽车汽配等领域。这些不同领域的实践对产业互联网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们来初步判断,什么样的产业适合做产业互联网转型。
      (一)产业规模大,市场成长性高:评估一个产业是否适合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要对产业链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行业和规模两个维度进行细分与定位,并详细分析其市场容量和产业布局。比如农粮产业,虽然是一个数万亿的市场,但是这个领域太大够不着边界。是从玉米这个品类切入,还是做大豆或者其它品类,每一个细分品类的产业链特征和区域布局也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细分产业虽然有千亿或万亿的规模,但是成长乏力,国内市场总量常年保持平衡甚至下降,则要考虑这个产业未来是否有可延展性,也要慎重选择。
      (二)产业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低:集中表现在区县的产业集群中,在一个区域内,从业者众多,但是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按照竞合理论,这类产业必须进行产业互联网转型,这类产业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整合空间就非常大。比如婴童产业市场容量有2万亿,但做婴童产品的企业过10亿规模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所以产业互联网整合的空间就很大。同时也要看这个产业有没有国家特许经营限制,受国家特许经营限制的产业是不适合建立开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
      (三)产业链效率低,运营成本改善空间大:由于数字程度低,产业链通过传统的分销等模式服务,产业效率低,是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发展遇到的普遍问题。随着内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发展,实体产业链上突出的痛点需求已难以通过传统的方法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互联网新的模式进行突破创新。越是痛点明显的产业,推进产业互联网变革的紧迫度越高。

第二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现状

       第一节 产业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与演进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产业互联网的出现是分阶段的实践探索和演进(见图2-1)。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单方向上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和百度等)。接着开始WEB2.0时代,人们主动参与,逐渐开始分享信息,社交需求促进了腾讯的崛起,虚拟的线上信息逐渐延伸至真实的线下生活,网络购物不断发展,阿里巴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线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交易内容从商品所有权买卖延伸到服务交易与商品使用权交易,共享经济平台通过整合线下闲散资源进行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滴滴”,“饿了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第二节
建设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资源需求

       建设产业互联网,需要不断发展和连接关键资源。
       一、产业资源。产业资源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产业在资源足够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内卷”现象和大量的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这是建设产业互联网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二、客户资源。对于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或者已经在产业中经营多年的服务商,已经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资源,良好的客户口碑,并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间信任关系,这些客户通过“熟人圈”导入到平台上,则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初期发展非常有利。
       三、人才资源。产业互联网的推进,需要既懂产业又懂金融,既具备产业链视角的问题洞察分析又兼具对互联网新技术的理解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随着各领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会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结合产业需求,进行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领军人才培养,以及能够为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人才培养和赋能至关重要。
        四、金融资源。供应链金融需求是产业互联网平台上客户的硬需求,金融服务是产业互联网的标准配置。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服务需要稳定低成本的资金资源。在平台运作早期,由于缺乏模式风控验证以及数据积累,因此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是比较难的,很多平台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之初,需要通过注册资本金或者以国有/上市公司股东背景背书来获得早期的供应链金融资金。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逐步成熟和规模化,则需要进一步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获得资金支持。
       五、技术资源。产业互联网平台除了金融普惠,同样承载着技术普惠的产业升级目标。这些技术不仅包括各类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同样包括产业中的创新技术,比如冷链运输中的食品保鲜技术、各产业中的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等。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改造传统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
       六、政策资源。产业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特别是区县产业集群的产业互联网。因此,产业互联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的规划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区县产业集群的产业互联网转型,一定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资源配合和必要的资金投入的支持。当然从长远看,政府投入也会得到更多的税源拓展、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产业链聚商招商等回报。

        一、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推动重点领域发展等。此外,政府还加强对互联网产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政策环境的改善将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经济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降至2.5%,较2021年同比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在整体低迷中,产业互联网充分展现出抵御不确定性的抗风险能力,据不完全统计,13家营收过亿的交易类产业互联网上司公司,有12家2022上半年均实现盈利;而据亿邦智库一线调研反馈,虽然大部分B2B企业增速不及预期,但大都仍在以相对稳健的方式增长。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提振行业信心的“强心剂”和经济下行周期的“压舱石”。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新兴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机遇。政府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互联网服务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企业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进一步推动了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此外,政府也在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这将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技术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产业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运营,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八、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产业互联网行业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消费者需求来看,人们渴望获得更便捷、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行业需求来看,各行业都在寻求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提升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和优化资源配置。此外,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数字经济也给产业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九、商业模式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多样化,主要包括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领域。这些领域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了消费者与企业的价值共赢。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依靠广告推广、平台佣金和订阅收费等方式实现盈利。同时,很多企业还通过开放平台、共享经济等模式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运营模式方面,主要注重数据挖掘和分析、用户体验优化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在生态系统方面,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政策环境的改善、经济环境的稳步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技术环境的进步以及人才环境的优化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产业链环境的优化升级、竞争环境的激烈也推动着行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则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产业互联网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创新和合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人才环境
       中国拥有众多优秀的人才资源,这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个行业中。同时,政府和企业在培养互联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如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这些措施为产业互联网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产业链环境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制造、分销、物流和售后等多个环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效率也不断提高。此外,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七、竞争环境
      产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和跨国企业。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资金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此外,行业竞争还表现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成为产业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四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分析及对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链构成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中下游及配套环节。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等;中游主要包括各种产业互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下游则主要包括各类企业和消费者。配套环节则涵盖了物流、支付、征信等相关服务。
       第二节 价值链分析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其中,研发环节是价值创造的核心,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生产环节主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销售环节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下游企业或消费者;售后环节则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和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三节 技术创新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技术创新还涉及到技术架构、数据安全、算法优化等方面,对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资料来源:亿邦智库

       第四节 商业模式变革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单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个性化和服务化的商业模式。例如,平台型模式通过开放API接口,实现产业链的共赢发展;订阅式模式则通过定期收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化模式则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产业互联网行业更具活力和发展潜力。
       第五节 供应链优化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包括采购、库存、物流等方面的优化。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并制定更加精准的库存管理策略。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第六节 生态构建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生态构建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搭建开放平台,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共同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建立共享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共赢发展;通过与政府、行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企业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七节 政策支持
       近年来,政府对产业互联网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推动重点领域发展等。例如,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产业互联网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推动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政策支持将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第八节 人才培养与市场教育
       人才是推动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已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

       第九节 产业互联网更新生产要素
       我国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把数据列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业互联网持续推动数据参与生产、分配和价值创造,是数据要素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还为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本身的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空间。产业互联网驱动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的相向而行,在具体的产业实践中促使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共同融入价值创造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第六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国内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产业互联网行业规模与增长
       近年来,产业互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持续加快。2021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5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上升至85%。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较2021年均有提升,三产引领、一二产蓄力薄发的态势延续。截至2021年底,产业互联网行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未来几年仍保持高速增长。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图6-1 产业数字化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

       第二节 竞争格局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国内产业互联网企业数量众多,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是主要竞争对手。
       二、产品和服务特点。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和开发者。
       三、优劣势。大型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具有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而新兴创业公司则具有创新能力和灵活性。
       第三节 主要企业分析
       一、腾讯
       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布局主要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依托微信和QQ等社交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中台等解决方案。同时,腾讯还通过投资和合作等方式,拓展了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二、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产业互联网战略主要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展开。通过旗下阿里云等业务板块,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云计算服务。同时,阿里巴巴还通过投资和合作,深化了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领域的布局。
       三、百度
       百度的产业互联网战略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开放百度大脑等人工智能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客服、智能制造等多个解决方案。同时,百度还加大了对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第四节 技术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客服、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
       二、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将继续成为产业互联网行业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
       三、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将持续发展和普及,成为企业和开发者首选的IT解决方案。同时,云计算也将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加速发展。
       第五节 市场需求及预测分析
       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生产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
        二、新兴产业智能化升级。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化升级。
       3. 个性化需求增加: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定制化生产和服务。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第一节 行业集中度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产业互联网市场中,前10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接近40%。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和垄断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在中国市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众多垂直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构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其中,腾讯凭借其强大的社交平台和云计算能力,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则通过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优势,打造了全方位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百度则依托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力,积极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业务。
       除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之外,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上还存在众多具有特色的垂直领域企业。例如,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等企业,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菜鸟网络、顺丰快递等企业,以及在农业、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众多企业。
       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例如,菜鸟网络通过智能化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了物流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赢得了大量客户。同时,这些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关系,共同推动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竞争态势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着合作和共存现象。尽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在部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但其他垂直领域企业往往在专业化服务方面具有更深入的洞察和经验。未来行业竞争对手和发展趋势可能更加多样化,新兴技术企业也将不断涌现。
       竞争优势主要包括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和数据优势等方面。劣势则可能包括缺乏行业经验、市场规模较小、融资难度较大等。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是每个竞争者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 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等模式。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盈利途径和优势。例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主要通过提供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等服务收取费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则通过为客户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服务获得收益。
       同时,部分产业互联网企业还通过提供撮合交易、代理销售等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在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产业互联网行业将更加注重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圈以及不断优化客户服务体验等方面。
       第四节 竞争策略与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日益显现。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5G网络的普及将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重点。
       此外,国家政策也将为产业互联网行业提供更多机遇。例如,“新基建”、“数字中国”等政策将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行业创新和变革趋势也将随之不断涌现,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产业互联网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以取得竞争优势。首先,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其次,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再次,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共存,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最后,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优化盈利结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除了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外,产业互联网企业还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方面具备专业能力;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拥有高效的运营能力和卓越的服务质量。

    第七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第八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打造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能力要求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不断夯实和积累产业洞察、资源整合、平台赋能、技术实现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产业洞察能力。传统互联网企业转型做产业互联网很难成功的关键通常在于缺乏对产业与互联网如何融合发展产生增值价值的深层理解。成功运作产业互联网的“产业家”大多数是来自于实体产业,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理解、价值诉求、利益诉求、运作规则更清晰,这种优秀的产业洞察力可以帮助其快速有效的选准切入点,确保平台初期有序运作。
       二、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通常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政府平台公司,或者是所在行业协会的领头企业发展产业互联网容易成功,因为其在产业中的地位使他们有更好的资源掌握和整合能力。
       三、平台赋能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要对所有参与主体提供赋能,其核心就是让参与主体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比自己单打独斗有更快的能力提升、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好的金融服务。而赋能的基础是产业大数据的沉淀、产业相关知识库的积累、产业链流程的优化再造、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人才培养能力等。
      

  
       四、技术实现能力。产业互联网的领导者多数来自于实体产业,偏重于产业视角;很多平台的技术实现都依靠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技术人员,偏重于IT技术视角;然而在进行产业互联网平台IT系统建设时,发现两者较难融合。完美的规划方案有赖于技术的真正落地实现,怎么把产业中精细化的流程和标准规则、供应链金融场景设计等用IT系统落地实现,并获得用户良好的体验,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需打造的核心能力之一。
       五、运营管理能力。卓越运营是平台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互联网不是流行的商业概念,回归到商业的本质还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比如落实到产业链上的产品品质保证、供应交付保障、客户服务体验等。平台是否盈利和能否建立壁垒,最终还是要靠精细化的流程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
       六、创新与风险把控能力。产业业互联网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但是创新往往会有风险,所以创业团队既要创新,又要管理风险,在不断试错和风险把控中,螺旋式上升发展。如何快速形成以上能力,企业在评估自身现状和能力基础上,可通过更多的连接整合外部资源开展互补合作,以战略投资或者战略合作补齐短板或购买能力,从而获得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先发优势。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图 9-1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体系

资料来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产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平台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整体而言,运营工作涵盖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各个产业因产业链结构、产业主体角色特征、角色间协作模式、
       产业价值链等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为任何一具体产业提供产业互联网服务的运营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发生在对具体运营工作的执行层面和路径选择上。产业互联网常见的六大维度的运营工作,可将其细化拆分为 12大类36条(见图 9-1)。

第九章 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一、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战略运营,面向内部达成共识,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协同推进至关重要。
       战略运营。面向内部用户、通过战略运营,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业务模式、理念价值观在相关的管理团队和利益主体间取得共识,具体包括与产业互联网有关的战略导入与培训工作,与项目配套的组织架构设计与管理体系优化等。
       二、 资源运营
       资源运营的核心是外部关系运营与资本运营。产业资源的整合和重构是产业互联网的使命,面向产业资源方,组织、利用以及动员产业资源投入到产业互联网中,对运营实现绩效目标至关重要,足以决定产业互联网运营的成败。
       外部关系管理。包括政策研究、获得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外部政策支持、政府关系维护,以及行业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以取得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对产业数字化推进的支持。
       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作,融资规划,持续提升平台的价值,获得资本的助力,包括资本路径规划、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引入社会级的金融资源,加强产业链服务中的金融服务能力。

        三、市场运营
       市场运营的核心是品牌运营和营销推广运营。市场运营以面向外部用户为主,但同时也对组织内部以及平台利益主体产生正向影响。 

       品牌运营。塑造产业品牌,建立平台在产业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包括平台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圈层营销和口碑营销等。
       产品营销推广。平台推出的各类服务产品的营销推广,包括产品内容说明、产品市场推广及培训指导等。
       四、产品运营
       产品的概念是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产品。产品运营的核心是平台服务设计与持续改善运营。平台服务是产业互联网面向用户的基本单元。服务设计由服务模式设计、服务落地的运营设计、服务实现所需的IT功能设计共同构成,并且根据运营实践持续改善、迭代升级。
       平台服务设计。完整的平台服务设计包含五个部分:用户需求、服务模式、运营方案、推进路径、技术功能。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绝不是简单的IT开发工作。必须首先完成与系统设计有关的需求验证运营,包括平台客户需求验证、业务模式有效性验证、平台功能客户体验验证等,以保证系统真正实现完美的线上线下流程融合与极致的客户体验。
       持续改善运营。产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要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从大的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到具体系统功能界面客户体验的改善,使识别问题和机会改进落实成为一种常态化管理。
       五、业务运营
       业务运营的核心是线上系统运营、线下业务运营以及客户关系运营。通过2B的营销、获客方法,和产业数字化的手段,获取产业客户。更直白的说,与产业客户做生意、为他们提供服务、为其赋能。
       线下业务运营。包括深入到产业客户场景,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对客户进行指导,并获得线下实体业务开展的真实信息资料并反馈用于平台改进。
       客户关系运营。实现增长运营的关键是始终围绕客户工作:获得新客户、留住老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具体的客户关系运营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与开发、在线客户服务及客户反馈的响应、新客户的增量拓展、潜在客户唤醒及僵尸客户激活、客户体验调查与互动等。
       线上系统运营:线上系统运营包含一系列为客户线上服务和流程处理的工作,包括网上交易及支付等业务在线处理、订单交易状态处理、平台系统运营维护等。 

六、平台运营
平台运营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运营与大数据运营。在市场运营和业务运营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平台用户数量、业务量的增加,可以开展狭义的互联网运营工作,即面向平台管理的平台运营。
大数据运营。基于大数据分析,为风险管控和运营优化提供指南。包括各类销售数据和竞争力分析、客户分布及行为分析、市场分析、同行数据对比分析、销售计划及客户预测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动态展示等。在平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可积累的经营数据分析架构。
风险管理运营。平台运营中的风险监控,尤其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包括客户信用管理、交易风险控制、资金风险管理等。

图9-2 产业互联网投资评估维度

资料来源:亿邦智库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内蒙古乌兰美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发展规划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