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桥之窗第四期

目录

02

创新前沿

01

创业故事 

Entrepreneurial Story

The frontiers Of Innovation

03-08

Entrepreneurial Events

01

05

03

创业赛事

05

关于我们

04

双创咨讯

Team Introducti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nformation

02

09-14

23-34

14-22

35-43

01

03

04

吉林外国语大学2017级校友王云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国内首创IP类人物传记连环古诗历史漫画生产商——“京墨文化”项目创始人,项目内主要负责时间规划、协同事项、信息流转及市场调研并担任赛事主要答辩者。
其项目团队曾先后斩获2020年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王云云的创业通关之路

一、个人简介

图 1 王云云团队斩获“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

05

二、成长轶事

1 . 萌芽:以便利为芽,种下古墨诗香之树

王云云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女孩,遇到困难总会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解决,而一次偶然的经历使得她开启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项目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亦可从中获取灵感以确定一个项目的核心。“京墨文化”这一项目的伊始便是王云云学姐在发现家中弟妹背诵古诗词时感到困难后而产生灵感拥有初步构思的,并由此展开,确定了项目大致的主体方向。
由此可见,可提供给创新创业的痛点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需留意生活点滴,思考如何处理难题,提升生活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法途径,便能获得清晰的创新思路。

2 . 出发:云之心,同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

在带领“京墨文化”团队进行创业的过程中,王云云学姐表示:“每位团队成员都创意十足,富有上进心,这对项目的发展和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为了项目团队合作得更加契合,王云云学姐帮助成员们不断磨合,实现了百喙如一。
     只有团队成员各抒己见,朋心合力,才能使项目进行得如此顺利,最终摘得胜利的果实。

05

05

创业故事

06

图 2 王云云获得“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称号

06

             3 .  成长: 云之坚,生生不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创业贵在坚持,不忘初心是难能可贵的。2019年,项目的可实操性还未得有力的论证,王云云所带领的项目团队曾因此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沉重打击,然而他们并未就此放弃,她带领团队重拾信心,不断反思纠错,使项目又经历了一年的精心打磨,在2020年卷土重来。
在王琳深老师的指导下王云云学姐和团队成员重新进行了科学的实验论证,最后证明了了项目具有可实操性。
她说:“只有冲破荆棘,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事实上,她也做到了,经历了呕心沥血地创作、探究、改正......她终于携手团队,斩获荣誉!

07

           4 . 成长:云之鋆,扎根实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20年,大三的王云云正在考虑项目的可行性:推行的产品是否有助于孩子学习古诗文、项目是否能得到家长的同一认可、相较于其他同类型产品的优势是否明显。对此,她走出理论,对外开展了市场调研。
而在她的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下,针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访谈调查过程中出现了重要突破口——漫画。王云云发现,学生们似乎对于漫画形式的古诗词教育类产品颇有兴趣,而家长们也对如此新颖的想法表示出赞同,因此“京墨文化”项目团队推出了漫画系列故事产品,并决定从VR入手博得市场眼球。

图 3 “京墨文化”项目漫画产品图

05

        5 . 成就:云之果,繁花盛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目前,王云云学姐所参与管理的“京墨文化”企业已与500余家机构书店以及80余所中小学校、30余所国内外高校达成合作。
公益效果上,累计已为14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定期为山区教育提供免费帮扶行动;合作领域已扩展至海外,弘扬出中国传统文化,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助力国际文化合作。

自此,在王云云的勤勉下,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拥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

08

08

图 4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为王云云所颁发的荣誉证书

或许王云云的成功是注定的,不仅具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魄力,同时具有“心善岂无天保持”的天运,她在成功的同时不忘国家的栽培,回馈社会,公益奉献,惠及大众,这也是她日后能够长久走下去的支撑之一。

创新创业引导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前进的道路上固然会有艰难险阻,但过程中的打磨和最后的果实会满足我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要。
努力创业的人是可爱的,亦是值得尊重的,他们是充满着干劲与活力、思维与创意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他们都一定能在重重苦难后绽放出最绚烂的一抹色彩!
本期校友王云云的故事便是极有力地佐证了“阳光总在风雨后”,她焚膏继晷,脚踏实地,从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难题做到一个闻名业内的项目企业,将“京墨文化”看作精心镌刻的雕塑,一点一点地去打磨创作,最终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赞誉。

文字来源 : 梁嘉茹
负责编辑 : 王蓂妍
  2022年10月15日

        6 . 激励:创业之路,坚定初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业故事

01

10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始于2015年,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最高的赛事之一。大赛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大赛2017年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需参加同期活动;202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参赛;2021年增设产业赛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项目类型改为“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实现专创融合,学科交叉。 

11

一、大赛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青年奋斗者,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塑造力。
——更全面。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引领力。
——更创新。丰富竞赛形式和内容,优化赛制选拔,改革赛事组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创造力。

05

12

创业前沿

二、大赛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13

05

14

创业前沿

三、参赛意义

1、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高学识人才
    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2、校学相长,探索素质教育新发展方向
    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通过比赛激发选手们的创意能动性
    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专业学识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推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兴局面。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以来,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

学、南昌大学、重庆大学分别承办各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大赛累计共有603万个项目团队,2533余万名国内大学生参赛。共有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63所国外院校的5531个国际项目15611人次报名参赛。参赛的国际项目中来自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一流高校项目数高达1544个。我校在历届“互联网+”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0项,省级金奖24项,银奖24项,铜奖76项。并多次获得省级“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奖”称号及单项奖若干项。
       这是一个敢闯会创的时代,“互联网+”大赛已成为一场创新创业的盛会。四大赛道,五育并举。数百万项目,上千万同行者,并肩打破壁垒,携手拥抱热爱。百国千校同场竞技,我敢闯,我会创,我们赛场拼一场。

05

05

05

16

“忒弥斯计划”

吉林外国语大学2017级校友王云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国内首创IP类人物传记连环古诗历史漫画生产商——“京墨文化”项目创始人,项目内主要负责时间规划、协同事项、信息流转及市场调研并担任赛事主要答辩者。
其项目团队曾先后斩获2020年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图 1 “忒弥斯计划”:法律剧本啥,打造中国“漫威宇宙”

一、个人简介

05

17

项目特点一,扭转了当前剧本杀市场只注重剧情刺激性、过分宣扬负面价值观忽视玩家身心健康的现状。项目团队以刑事案件为蓝本创作剧本、创新玩法,宣扬正确价值观,兼具普法意义。
项目特点二,丰富剧本杀玩法。与市面上普遍剧本杀模式不同的是,“忒弥斯计划”以经典刑事案件为背景作出改编,在市场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打开剧本杀玩法新局面。
项目特点三,提高剧本商业价值,增加复购。项目直接对标传统玩法,区别于传统剧本世界观和人物角色均是独立的,项目团队拟打造出一个类比漫威宇宙的“剧本杀”宇宙,把 IP 做大做强,使其再剧本杀市场中独树一帜,成为行业标杆。

图 2 “忒弥斯计划”设想流程

05

创业赛事

18

对比模拟法庭和剧本杀开展方式异同,采取合理架构将二者结合,达到玩法的动态平衡。模拟法庭主要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流程上更加实景还原。
剧本杀传统玩法主要包括选本,挑角色,阅读剧本,自我介绍,搜证,玩家交流,再次搜证,推出凶手,复盘真相,达成结局。该两种实践方式在流程上重合度极高,例如模拟法庭中案情分析、角色划分、审判仲裁的环节可等价于剧本杀中的选取剧本、挑选角色、搜证票选。两者在结构上的高相似度给项目组创建新玩法带来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我们借鉴其各自长处,将模拟法庭带来的沉浸感同剧本杀的娱乐性相结合,开创玩法新模式。

图 3 “忒弥斯计划”项目三向融合

二、项目特点

三、项目理念

05

19

最初“互联网+大赛”对于身为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团队成员,是极其新奇庞杂的。而面对复杂冗多的国内外竞赛事程,“忒弥斯计划”项目团队听取了专业教师的意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互联网+”大赛,并在此道路上不断进取。
选题和设定的灵感来源于项目团队负责人的院长,其个人对于该主题发展前景较为看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并对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最后以此为题。
关于市场调研和分析,该项目团队认为面临不断扩大的剧本杀市场,行业需要新的规则和风尚,若以此出发点,寻求我校资源内拥有深厚法学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教师指导帮助,加之系统学习过美工设计的教师指导,定能夺取成功。
于是在经历了无数个会议的探讨后终于有了基本的模式雏形,确定以此为基础后团队成员不懈努力、团结合作,积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分析调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过专业教师的审核指导和批准支持,最终使得该项目获得肯定与支持,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项目负责人王柯文说道:“尤记得8月2号下发了省决赛的通知,我想过无数次收不到通知的情况,对此我做了极强的心理建设。不曾想最后等来了一条消息——‘恭喜,咱们是省铜奖!’我顿时感到一切尘埃落定,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过去90天不断努力下的万千思绪如潮水般向我涌来,获奖的喜悦和殊荣无限放大在我的脑海。我心中只有一句‘没有辛苦耕耘,就没有收获!’”

05

创业赛事

20

“星星点灯”志愿服务队

国内首个针对自闭症残疾群体再就业创业的志愿服务团体。
      “星星点灯”志愿服务队,2017年成立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个由专家组和高校志愿者共同组成、为圆自闭症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梦而诞生的志愿服务团体。
      作为将国内首创矩阵式6大服务体系应用于自闭症残疾人就业帮扶项目的专业团队,“星星点灯”明确其帮扶型就业服务理念,建立随访组、外联组,对接高校志愿者联盟及合作企业。通过多方合作,形成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的工艺品产业链。截至目前,团队已走访35家自闭症群体服务机构,深入了解就业现状,对接国内25所高校,70余所城乡企业,160家志愿服务协会,最大化实现自闭症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梦想。
      同时,为吸引更多有爱心和能力的同学加入该项目志愿活动,项目团队定期举办宣讲会畅谈分享公益心得,并联合学院给予参与学生一定的志愿时长和德育分作为奖励,促进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图 1 “星星点灯”公益服务成果

四、创业历程

一、项目简介

  五、获奖感言

05

21

目前自闭症残疾人群体多以支持性就业的方式参与工作,就业率较低,就业机构经营状态波动较大,导致自闭症残疾人群体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开销。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星星点灯”团队致力于通过高校志愿者联盟、手工艺品深加工、非遗文化辅助培训及专业辅导,从源头上为自闭症残疾人群体解决因受教育程度低、就业难、就业类型初级等而难就业的问题,并有效提高自闭症残疾人群体的总体产值,稳固社会经济需求。

图 2 “星星点灯”公益服务成果

     “星星点灯”志愿组织自2017年成立便与自闭症学校及进行对接,拉开帮扶序幕。经一年半时间的发展,其项目团队对接自闭症残疾人数量不断提升;2019年起,团队开始向自闭症残疾人群提供非遗培训,组织参观项目产业活动10余次,直接带动就业人次达1500余人,同时进行手工艺品深加工培训,营业额突破18万元;2020年组织各高校志愿者联盟与60余所城乡企业建立企业就业合作;2021年建设发展融媒体平台:抖音、微博粉丝量至今已突破15.3万;2022年设立心灵驿站,成功在16个城市开设心灵基地并开展长期公益性心理辅导试点。

05

创业赛事

22

      “星星点灯”项目负责人——市场管理2001班马爱媛:“通过近五个月的努力,在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我们的项目日臻完善,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星星点灯”团队每位伙伴的付出。这一路无疑是坎坷的,但这段时光更是纯粹的、闪闪发光的,‘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也有很多节点的成就感,才把这份答卷画上句号。’星星点灯”团队将一直在路上,我们更将不忘初心,继续践行吉外志愿服务精神!”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高等学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创新创业。

       吉林省的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逐渐加强,创业大学生群体日渐宽泛,千万不要怕勇敢去做,只有做了才能够成功,现在国家的越来越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愿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能拥抱自己的理想大胆向前!

图 3 项目团队实践成果

图 4 “星星点灯”部分项目团队成员

二、项目理念

三、创业历程

五、创业寄语

四、获奖感言

05

05

创业前沿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校营训练营正式开营

为响应学校号召和顺从当今时代发展,2022年5月18日,我校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召开线上会议开展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营训练营开营仪式暨第八届大赛赛制及评审规则解读讲座。希望借此时机,弘扬我校学子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培养造就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莅临本次会议的有创新创业学院肖北院长,戴爽老师等,“互联网+”大赛指导专家,各项目团队成员及其部分指导教师。本次入围校赛训练营并全程参与该活动的项目团队及指导老师约400人。

图 1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校赛训练营线上会议

      活动伊始,由创新创业学院戴爽老师致辞,首先表示了对已通过院赛的项目团队的热烈祝贺,其次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校赛训练营的规则、成绩构成、指导教师和日程安排等,最后对于各项目团队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并表达祝福。

24

05

25

而在此次活动前,为保证开营仪式的顺利举行,参与该活动的项目团队及指导教师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致了解了往年的校赛训练营基本情况;同时,创新创业学院讲师们也为大家提前做好了功课,认真负责地做出了本期校赛训练营的全程规划,细致入微到时间划分安排,保障我校各团队的项目修改和完善工作。
本期校赛训练营成功启动后,创新创业学院特意邀请了“互联网+”大赛研究领域的专家并让其为各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解读互联网+大赛的赛制以及评审规则,从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指导,令同学们收获颇丰。
此次校赛训练营激发了学子们对于创新创业事业的深入思考和兴趣,帮助提升个人创新创业能力,以赛事促成长,以竞争助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
“互联网+”大赛是创新创业学子的“摇篮”,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与能力的舞台;同时,更是一条个人成长的快车道,在团队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互联网+”大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第一品牌,其诞生后就担负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历史使命。我校积极开展此类活动,鼓励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同学们在实践中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创新创业中成就青春梦想!。
                                                           

05

双创资讯

26

吉林外国语大学“互联网+”大赛校赛训练营项目辅导培训讲座

       为凝聚师生创新思想,立足项目本身协同,推进项目优化。2022年5月18日至6月8日,吉林外国语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训练营项目辅导培训讲座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正式开展。我校创新创业学院肖北院长、戴爽老师、翟紫剑老师,指导教师陈悦老师、蔡亚男老师、冯佳音老师等教师出席此次讲座,参与活动的还有“互联网+”大赛指导专家、课教助理及参赛项目团队成员。

       首先,由创新创业学院翟紫剑老师针对“互联网+”大赛参赛解读作专题讲座。翟教授深入显出,立足多个维度对“互联网+”大赛的赛制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加强参赛队伍对比赛的理解,为校赛训练营的项目培训夯实基础。

文字来源:沈珈竹
负责编辑:王蓂妍  
2022年10月16日 

图 1 “互联网+”大赛线上项目指导答疑讲座

05

27

图 2 指导专家针对路演PPT的制作开展讲解

      5月19日晚,“互联网+”大赛指导专家针对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路演PPT的制作开展专题讲座。专家指出语言规范、仪式姿态和文本规划在大赛路演中的重要性,并对往年国赛路演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从评委老师的角度给出了许多有关评分侧重点的宝贵意见,帮助项目团队进行计划书和PPT的修改与完善。
在校赛训练营期间,按照赛道划分,“互联网+”指导教师们分别针对高教主赛道项目和青红赛道项目分别开展了项目指导答疑讲座。首先,由各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向专业指导教师提出项目优化过程中的相关疑惑;随后由创新创业学院的指导教师们逐一解惑,指出现存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对项目整体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从市场定位、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教育引领作用等多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项目指导教师针对各项目进行修改复盘和最终PPT敲定,为最终的校赛训练营终极排位赛打下坚实基础。

05

双创资讯

28

图 3 指导专家针对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开展深入分析

      “互联网+”大赛的专业指导老师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此次交流,让项目团队受益匪浅,老师们针对各项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列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项目团队摆脱困境,开辟新境界。
      新冠疫情阻碍了指导教师与各项目团队面对面交流的渠道,却阻隔不了创新创业知识的传递与发扬。吉林外国语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训练营通过线上会议为各学院的项目参赛打通沟通渠道,补足项目短板,优化项目内容,疏通申报问题,增进项目完整度。会议后,各项目团队不断完善项目,做到思路清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力争在第八届“互联网+”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文字来源:杨砚湫
                                                                   负责编辑:王蓂妍
                                                                    2022年10月16日

05

29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启动仪式暨“互联网+”大赛赛事解读专题讲座

     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创新创业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
为激发我省大学生群体创新潜力,传播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养,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于2022年4月3日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启动仪式暨“互联网+”大赛赛事解读专题讲座。莅临本次活动的有创新创业学院肖北院长、戴爽老师,各获奖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以及报名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的我校学子。

05

双创资讯

图 1 第七届“互联网+”大赛获奖项目团队代表发言

创新精神,传递你我。仪式伊始,由第七届“互联网+”大赛获奖项目团队发表其获奖感言,内容充分体现了吉外学子自律自强、求

是求新的高尚学风。他们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共同唱响“我敢闯,我会创,我们赛场拼一场”的口号,同时对我校同学发出呼吁号召,希望有更多新生力量可以注入创新创业事业。“在这个梦想遍地开花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30

      创新创业学院肖北院长在获奖团队发表感言后表示了祝贺并为此次活动致辞,表示“我们要始终把眼光投向那些真正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事业中去,比一次比赛胜负更重要的,是在胜负中所磨炼的无坚不摧的坚定信仰、钢铁般的顽强意志以及深刻在吉外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在肖北院长的带领下,各学院教师也为本届大赛寄语,联合呼吁学生秉承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在比赛中不断创造自己,突破思维局限,将心中所想落为现实。

图 2 创新创业学院肖北院长为此次活动致辞

图 3 学院教师为此次活动寄语

      为帮助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的同学全面深入地了解赛事规则、流程、重难点等,启动仪式结束后,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翟紫剑博士作了《“互联网+”大赛参赛解读》专题讲座,对“互联网+”大赛参赛项目要求作出详细解读,并站在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指导,令同学们受益良多。
创新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习惯。近年来,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吉林外国语大学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和造就“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新鲜血液和主力军,以“互联网+”大赛为平台,融赛于教,融赛于学,使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生相伴,相互促进,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创新创业新格局。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支持帮扶行动,发动青年学生力量,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增添新动力!

文字来源:郭彧橦
负责编辑:王蓂妍
2022年10月16日

05

31

双创资讯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部分项目团队获奖感言

     “快乐博学园”项目是一个主要依托“线上博物馆”和“移动博物馆”两个活动主体,为偏远山区儿童搭建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结合开展线下支援山区志愿活动,打造一个收获快乐和渊博学识的乐园。
      十分荣幸可以带领“快乐博学园”项目参加此次“互联网+”大赛并取得省级铜奖这样的成绩。项目最初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细微想法,没有成熟具体的经验和指导;而团队的组建也是十分突然,成员彼此较为陌生,难以配合写协作;对计划书的撰写、商业化PPT制作和路演也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能够走到今天,我感到十分惊讶,但同时也满怀知足与感恩,因为这都得益于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不懈努力,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许我们项目的最终成绩带有遗憾,但我们依然充满荣誉感,因为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整体的沟通交流、合作协调和创新创业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是我们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32

(一)项目名称:知山民宿——“赋能文旅村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打造绿水青山生态经济新模式
(二)项目简介
知山民宿项目依托吉林延边长白山的丰富资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项目旨在为农村农业经济模式转型提供新农旅方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就业。预计知山民宿在乡村改造工程完成投产后,将大大促进环长白山乡村、山村的农民收益,帮助地区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值。

一、快乐博学园

(一)项目名称:快乐博学园——偏远山区儿童的线上博物馆

(二)项目简介

(三)获奖感言

二、知山民宿

图 1 “快乐博学园”项目团队代表发言

(三)获奖感言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成长,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对于我们团队来说,这次的“互联网+”大赛与其说是竞赛,更应该说是每个人的成长机遇。比赛期间,大家或有懊恼、不满这样的消极情绪,但我相信更多的还是共同奋斗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对比赛结果或有不甘,但我更开心的是看到团队的共同成长。起初我们还是一支不够成熟、专业的初创团队,在经历此次“互联网+”大赛后,团队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成长了许多,这是我们通过本次大赛最宝贵的收获。

——项目负责人 国际商务 李易文

33

双创资讯

(一)项目名称:凝心聚力——新文科驱动下的新兴职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商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前期主要为阿里巴巴国际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外贸人才服务以及跨境电商外贸人才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而言,就业市场对于新兴职业和多样化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职业形态和工作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与此同时,在“新文科”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新兴职业。为促进新兴职业的发展,我司积极响应社会需求的号召,共推出四项产品课程体系以孵化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职业人才。
(三)获奖感言
很荣幸能再一次拥有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之所以能拿到这样的成绩,无论如何都是离不开我们团队各位导师的指点和团队伙伴们共同努力的。回望备赛的那些我们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创作的时光,如今看来

皆是值得的。令我们成员感到开心的不仅仅是这个代表着荣誉的奖项,更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的我们。有幸与各位相遇,感谢一路同行的所有伙伴与导师。
                                                   ——项目组员 商务英语2003 产斯雨

34

(一)项目名称:“云之耳”倾听农民之声——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二)项目简介
“云之耳”是与靖宇县黑木耳直接挂钩的助农产品项目,从最开始的实地考察到后期网店的逐步建立,最后成功卖出产品,依托于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资源互补、优势结合。该项目通过与当地农民、农业干部共同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了解民情、农情,参与到建设靖宇县当地电商基地中,带动靖宇县农业年收入增长。
(三)获奖感言
这是我们首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很荣幸能够获得省决赛的银奖奖项。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思路和眼界更加开阔,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团队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在与其他项目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身项目和成员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让我们不断反思,完善自身,积极进步。希望在下一次比赛中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加入我们团队,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属于新生一代的力量!

——项目负责人 国贸2101 曹紫欣

文字来源:王然
负责编辑:王蓂妍
2022年10月16日

图 3 “凝心聚力”项目团队代表发言

图 4 “云之耳”项目团队代表发言

三、凝心聚力

四、“云之耳”

  图 2 “知山民宿”项目团队代表发言

05

05

36

世桥大厦介绍

2019年学校建设了“多位矩阵一体化"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大厦一世桥大厦, 寓意始于华桥,展望世界,承载着吉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备创新思想和企业家精神,有能力跨学科分析问题、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且致力于改善和提升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卓越人。大厦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充分运用“互联网+”人才培育和“创新创业人才线下空间培育”结合的模式,结合完备教育价值链模型,依托大厦四大空间即创客交流空间、教学与研究空间、创新实践空间以及零壹创客空间,建设五大平台即教学课程平台、研究平台、竞赛大创实践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孵化平台,融合创业知识传递、创业能力实训与创业资源孵化,是吉外创新创业全要素和全环节深度开展的功能空间。

姓名:卢明祎
职位:副主任
学院班级:国际传媒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2001班
电话:13614540533
微信:iygminul
座右铭:山高路远,看世界,也找自己。

姓名:王蓂妍
职位:主任
学院班级:国际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2002班
电话:13636294528
微信:wm_NaCl450
座右铭:态度大于能力,能力决定成败。

37

关于我们

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简称“青创”,建立于2016年。 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创业理念,提升创业能力,传播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梦想,点燃创业激情助推创业行动,力求为有创业梦想的同学们搭建交流、体验、服务平台。其内部设有7个部门:秘书部、办公部、宣传部、校友资源部、赛创项目部、创客空间服务部、学业案例部,并开展社团1个:青藤社团。

姓名:李泳怡
职位:副主任
学院班级:英语学院 英语2002班
电话:15976983397
微信:v1203090
座右铭:心有山海,静而不争。

38

姓名:丛嘉锐
职位:秘书部主任
学院班级:西方语学院 法语2001班
电话:18624382955
微信:JiaBBLW05
座右铭:累就证明我们在走上坡路 。

姓名:杨铭威
职位:办公部主任
学院班级:国际传媒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2002班
电话:13644346365
微信:_Vv_0925
座右铭:知行合一 。

姓名:何齐儿
职位:副主任
学院班级:英语学院 英语2002班
电话:13610893733
微信:HQE13610893733
座右铭: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姓名:张涵宇
职位:创客空间服务部总监
学院班级:英语学院 翻译2002班
电话:13932829636
微信:wxid_cw7yxvxyiz9u22
座右铭: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

05

39

姓名:钟滟馨
职位:学业案例部总监
学院班级:国际艺术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2101班  
电话:152-1547-1097
微信号:zhongyx0815
座右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姓名:杨砚湫
职位:赛创部总监
学院班级:国际商学院 金融学(中外合办)2102班
电话:15240284989
微信:yyq15240284989
座右铭:愿你我都能永远爱着自己,爱屋及乌,由此及彼。

姓名:王化钰
职位:校友资源部总监
学院班级:国际商学院 金融 2001
电话:18004312954
微信:15937172395
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姓名:浦苏
职位:宣传部总监
学院班级:国际商学院 会计2101班
电话:13771497055
微信:pusuiiiiilrq
座右铭:我的恋人是这个国家.

关于我们

40

姓名: 魏亿祺
职位: 青藤社团社长
学院班级: 国际传媒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2001班
电话: 13394478413
微信: Famiglistimo1011_
座右铭: 心存美好,微笑前行!

主管:

英语学院

翻译2102 仇梓瑜
英语2105 沈珈竹
商务英语2104 王馨若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2101梁嘉茹
人工智能2102 宋昱坤 张勇琦
人工智能2102 杜龚倩 王欣悦 董柯
数字媒体技术2101 王雅慧 张钰境  

汉语言文学2101 张以琳
汉语言文学2102 曹栌月  
汉语国际教育2002 宋志新

国际传媒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经贸规则2101 陈世玉
国际经贸规则2101 陈思语

国际艺术学院

会计2101齐锐
国金2101王佳杨
电子商务2102刘俊池 何莎莎

播音2101 冯艺帆

国际商学院

西方语学院

英德2101 王然
英法西2101 王莅阳
法语实验班2101 郭彧橦

东方语学院

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2101 黄心灵

英日2102 纪博涵

中东欧语学院

俄语2102 张华显

05

41

关于我们

职员:

42

主办方:

吉林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指导老师:

主编:

副主编:

国际传媒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2001 卢明祎

肖北、刘晔、戴爽

国际商学院 会计2101 浦苏

人工智能学院

教育学院

英语学院

国际传媒学院

西方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

法语2202 汪欣彤
法语实验班2201 吴政阳
德语2201 王炜玥
英法2201 尹一竹
葡萄牙语2201 齐冀茗 刘莹现
英西2202 刘佳伟 刘芸菁 李瑞琪
法英西实验班2201 鲁晶睿

数媒2201 王艺霏
人工智能2201 黄梦婷 
人工智能2202 宣言 余剑豪

教育学2202 赵爽 唐欣欣
学前教育2201 刘凯 魏晓佳

翻译2202 刘婷婷
英语2202 盛慧君 崔晶晶
英语2202 陈嘉卓琳
英语2203 李舒婷 田尚可
英语2204 庄雅慧
英语2205 王欣慧 王梓旭 薛依露
英语2206 喻子越
商务英语2201 王桂芳 朱彤
商务英语2201 张博涵 崔耀丹 
商务英语2201 张婉君 杨虹硕 
商务英语2201 程欣悦 林思雅
商务英语2202 芮睿 刘虹芮
商务英语2203 王洋彬

国金2201 王子聿
国金2202 施辰瑞
电商2201 张焕 滕清芮
电商2201 贾妍 石欣禹 马筱晗
电商2202 李晟楠 夏赫儒

英日2201 陈思远
英日2202 赵秀欣
日语2103 姜娜英

汉语言文学实验班2201 杜占凯
汉语言文学2202 宋禹佳
新闻传播学类2201 杨雅迪
新传2202 姜雨欣 周浏嘉
新传2202 邹佳瑄 钱嘉莉 刘思宏

东方语学院

国际艺术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2201 王宏柏 
播音与主持艺术2201 谷宏月 张仪哲

国际文化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2202 孙薪惠

电话/Phone
0431-84923397

网站/Web
http://cxcy.jisu.edu.cn/

地址/Address
吉林外国语大学世桥大厦

邮箱/E-mail
cxcyxy@jisu.edu.cn

请联系我们/Contact 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