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学生发展处
第20期 总第20期
办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怀的人才
德育前沿 >>
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材战线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教材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教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一坚持五体现"是对教材国家意志的集中概括,指明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教材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深化了对教材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教材工作
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
教育部教材局党支部书记、局长 田立新
02
德育前沿
作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教材战线要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把握教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教材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推进教材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下一步教材建设和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务院调整设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对全国教材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各地各校普遍加强工作体系建设,形成了统筹为主、统分结合、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教材工作新格局。二是教材体系更加优化。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顺利实现三科统编教材对中小学各类学校的全覆盖。启动"中国系列"原创教材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涌现出一大批精品教材。三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落实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要求,颁布实施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材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对各级各类教材、教辅和进校园课外读物作出系统规范。四是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国家和地方普遍建立教材编审专家库,国家层面入库专家近万名。成立25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有力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教材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央要求、师生期盼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教材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挑战。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奋进号角,教材战线必须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不断增强做好教材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加快推进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教材力量。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教材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教材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
03
德育前沿
会精神上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面向需求、内外联动的"大教材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一要着眼提升思政引领力,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教材,努力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重点教材;深入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二要着眼提升人才竞争力,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教材建设推进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性、探索性思维品质,有力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着眼提升科技支撑力,探索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教材推进计划,适应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突出前沿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质教材。四要着眼提升民生保障力,强化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使用全流程监管,加强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材的期待。五要着眼提升社会协同力,进一步健全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分级分类负责机制,推进教材立法进程,以法治保障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有效落实。六要着眼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推动优秀教材"走出去",打造中国教材品牌。(来源:中国教育报)
04
教育叙事
成为一名老师
文/ 王可
我永远记得大学期间的一次实习分享会,那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初高中参加完实习的年轻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在学校实习任教的经历,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故事,有用暖心举动鼓励学生促进成长的故事,也有与学生发生矛盾但是最终化解的故事。我在这些讲述中获得了一种激励,血液涌进我的脑子,让我想大
王可
大声说出——
"我也想成为一名老师!我也想有所作为,如果……万一……真的能帮助一个灵魂,抚慰一处心灵,我想成为一名老师!"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便开始以此为学习生活目标,直到来到了龙外,在这里实现了我的职业理想。在与这些小孩朝夕相处的365个日夜里,那次分享会的故事也以我为主角上演着。
那天突发奇想,我进入了数学的课堂,坐在了班级最后。说实在话,数学公式早已忘却大半,手上也没有相关资料,茫然地听着,记着我的笔记。身旁是一位常年在成绩榜末尾徘徊的学生,他看着我,问:"老师,您听懂了吗?"我笑了笑说:"快记你的笔记吧。"
次日,我改到这位学生的随笔这么写着:"认真的老师太帅了,我也要认真学习。"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言传身教的力量已悄然生根发芽。而他也确实说到做到,开始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了!一开始,他的完成度很低,但我仍旧
05
教育叙事
旧鼓励;等他已经进入节奏时,我告诉他,我对他有更高的要求了,希望他在完成作业时更细致一点。他点了点头。期末,他的成绩从50分跃升至80分!
记笔记是一个简单的习惯,但是我没想过竟然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学为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而类似的"无心插柳"也让我收获不少"阴凉"。
期末考前最后一次小测,我要求学生订正试卷并上交,检查的时候我在每一张试卷的背后都留下了笔记——或鼓励,或批评,或期许。这份反馈,让一位学生深受触动,她给了我一张便条,说或许我是公平地对每位学生都写了寄语,但是她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留言,实则蕴含了一片苦心。她说她会更加努力,用期末成绩作为证明!
那段红笔批注给予了她成长的动力,更使我开心的是她没有失言。相比压力与严厉,一份润物细无声的爱也许会种出不同的花,那是两颗心相互感应的温暖与默契。不过并不是所有故事都那么柔软,我也曾陷入风暴中心。
午休时分,本应是一片宁静与和谐,却因一场闹剧而打破了平静。一个学生扰乱纪律,多次警告后我让他站着。但他拒不领罚,甚至大声喊出了一句"傻逼"。教师的尊严受到挑战,怒火涌上我的胸口,我推门而出平复了几分钟之后,返回冷静地要求他离开教室。也许他也冷静下来并且脸上染了几分愧色,他跟着我来到走廊。
我告诉他,无论何时何地,尊重他人都是最基本的底线。我从来没用这样的词语评判一个学生。他问,那他呢?我坚定地说,从来没有。他沉默了,第二天,上课时当我经过他时,一张写满歉意的小纸条递到了我的手中。他的字歪歪扭扭,但是却道明了自己的心意。我冲着他微笑,点了点头。
每当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那场分享会的画面就会在我的眼前浮现,所有人的眼中都闪耀着光芒,点亮了我的前方。一路有芬芳,有迎着朝阳向上的力量;有温暖的阳光,有细细传唱的歌;也有挑战,有狂风怒号和惊涛拍岸…
06
教育叙事
点评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是的,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大学期间的实习分享会唤醒了王可老师内心“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渴望。与学生同听数学课,认真做笔记的王可老师唤醒了顽劣学生想要“认真学习”的决心。王可老师充满温情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成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选择,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智慧去引导他们成长,用耐心去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难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成为老师,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的荣耀。“我愿意成为一名老师”,这不仅是王可老师的心声,也是我们无数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誓言,承载着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塑造未来的坚定承诺。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祖国的未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孟利娟)
岸……而这一切更使我坚定了我的选择——
“我愿意成为一名老师。”
07
德育策略
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
文/ 玉米
2005年,从公校辞职到民校后,就开启了制定班规之旅。初闻,兴奋之极:这太好了,"班规"是共同制定,就得共同遵守。如此,班主任就相当于有了一把"尚方宝剑",还担心猴娃调皮不成?浮现于脑海里的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好:从开学到放假,在班规约束下,学生们乖巧又可爱,懂事又能干。老师们都笑脸如花,优雅端庄。如此,实现自己的工作理想——当一个悠哉悠哉的班主任,指日可待啊。
于是,每个学期的第一节班会,我与猴娃们总是激情飞扬地制定班规,人人都有奇思妙想,招招都能制敌于阵前。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做人处事总有不同,课堂内外的各种行为与思维的碰撞,能产生千千万万个矛盾组合体。猴娃们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大事小事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班规,是未雨绸缪之举,要充分体现班主任极强的预判性,必须面面俱到。可面面俱到谈何容易?奔着"赏识"教育的奖励型班规,滋生了一大批并非出于好心的"好人好事"。惩罚型班规也没能让"严师出高徒",反而让我与猴娃们都被困于分数之间,而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痛定思痛后,我决定大手一挥:我们班的班规只有一条!
阶段一:精细化的班规
听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所以,班规要以奖励为主。
拾金不昧有奖励
小明在地上捡到了一支笔,交给我,很快找到了失主。我当场奖励给小明一朵小红花——盖小印章,只要攒够10朵红花就能兑换一份奖励,小明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下课后,小明经常在教室内外寻找暂时离开主人的物品。在他的带动下,“寻找失物”的队伍越来越大,天天都有人拿到小红花。事态失控在某一节语文课上。小刚拿出笔准备写字时,一不小心
奖励型的班规
08
德育策略
心掉在了地上,正要弯腰去捡。说时迟,那时快,一旁的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了起来,跑到讲台交给我,扬起小脸等我奖励小红花。给予奖励吧,"拾金不昧"就彻底变味儿了。不奖励吧,小军确实"拾金"了,也"不昧"了。我尴尬了,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解释何为"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有奖励
有一天,小兰遇到了一道难题,小芳主动帮忙解答。我看到后,当场声情并茂地表扬了小芳,并给她盖上一朵小红花。从那以后,每节课,都有盖不完的小红花:"老师,我教同学读书了。""老师,我教同学数学题了。""老师,我帮值日生擦黑板了。""老师,我帮同桌打水了。"......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变出那么多"好人好事",而且,有真相,有证人。我苦不堪言。
作业"A"级有奖励
有这个奖励,孩子们的作业认真劲儿确实上来了。问题,也很快跟着来了。每天,作业分发下去后,讲台前的老师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教室里人声鼎沸。盖章的,兑换奖品的,交换兑换到的奖品的。没有多少孩子在意作业的对错,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为了拿到A,作业出现了"抄袭"与非正常的"帮助"现象:作业上的答案是标准的,问为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有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会有两种笔迹写的相同答案,空格旁是规范有力的铅笔字,空格上是猴娃稚嫩的字体。我有点惶恐了。
文明有礼有奖励
孩子们对文明有礼的直接判断就是打招呼,说"对不起",喊"报告"。学生先到班的,都眼巴巴地望着门口,只要一出现老师的身影,整齐响亮的拖长腔调的夸张搞笑的问候就来了:"老——师——好——"哭笑不得,这个时间,整理抽屉,静心读读书,多好啊!老师先到班的,正端坐于讲台前备课,或批改作业。一声又一声响亮的"老师好!"打断了所有的思路。唉,真希望他们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坐下,悄悄地拿出课本,然后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样,也是文明有礼啊!课间,捧着教具匆匆穿行,随着一声声"老师好"不停地点头示意,
09
德育策略
意,突然,旁边冲出一个身影,随之,一只手举到眼前,前后左右挥了又挥:"老师好!"毫无防备下,一个急刹车,人没摔,但教具撒了一地。有时,边走边查阅回复大小工作群的信息,手机屏幕上的裂痕就这么来了。午休,半梦半醒之间,耳边传来一声又一声"老师!老师!"带着火气睁开眼,小萌娃说:"我要上厕所!"看了看时间,才过了半个小时,"刚才的准备时间为什么不去?""忘了。"实在太困,小萌娃刚出教室,两眼又沉沉闭上。迷迷糊糊中,一声"报告",犹如春雷炸响,全班都吓被醒了,一个个坐直了身子四处张望,又惊又恼:"干嘛?"好好的午睡,没了。终于知道,单纯的赏识教育也会令人苦不堪言。
带着奖惩分明的美好愿望,我重新启动"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与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惩罚性的班规:上课迟到者扣分,作业不完成者扣分,讲粗口者扣分,午休不好好睡觉者扣分,不好好吃饭者扣分,不认真做操者扣分,抄袭作业者扣分......
与奖励型班规一样,这些越来越具体的条文,除了在扣分时学生锱铢必较令我头疼不已、无限增加我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
更头疼的是,当我宣布准备实施奖惩时,猴娃们能瞬间是小天使,人人可获奖。奖励完毕,神兽原型炸现。敢扣红花当惩罚?当场哭给你看,一哭就是伤心欲绝的模样,没有半天都哄不回来。
每一天,为了拿到红花,为了守住拿到的红花,我们师生在课间都在全速奔忙着。
窗外的大树抽出了新的枝条,孩子们没有看到。窗外的小鸟在吱吱喳喳,孩子们也没听到。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都还没来得及上个洗手间,喝点儿水。老师们也是。
而到了每周总结的班队会,班长宣读统计结果就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宣读后班主任只来得及简单小结几句,下课铃就响了。
校园内外新出现的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能带给孩子们
惩罚式的班规
10
德育策略
们启发,能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来不及分享了。无奈叹息一声,宣布下课。
我不明白,为什么别的班主任用得那么好的方法,到我这里之后,会变得满地狼藉呢?是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吗?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方法,真的会"水土不服"?那么,我适合什么方法呢?
日常教学的"意外"总是层出不穷,孩子们的变化又在朝夕之间,哪里能用"无微不至"的班规呢?一番苦思冥想后,灵光一闪:有了!
阶段二:极简化的班规
"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
班会课上,我郑重宣布:旧班规作废,新班规只有一条。"只有一条?"学生们都呆住了。我强调:"没错,只有一条。"这一下,学生们炸开锅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一时间,教室里人声鼎沸。我不说话,耐心地等他们安静下来。终于,喧闹声消失了。我宣布:"我们的班规是'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取消加分与扣分。"又是一阵喧闹声,我分明看到"常规性小调皮们"已经用舞蹈动作来庆贺了。确实,之前无孔不入的"班规"捆得他们无法动弹——猴娃们的可爱之处在于,家里再多的山珍海味也不抵老师一颗糖果一块饼干有魅力。这回,他们总算解放了!我不解释,暗笑:小猴娃,太小看本猴王了!接下来,就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吧!
迟到现象慢慢消失了
上课铃响,娃们一个二个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三分钟后,小强满头大汗地最后一个跑回教室,我拦住了他:"为什么迟到?""老师,我刚才上厕所去了。"他满不在乎。是的,谁都要上厕所,没问题。我示意他进来,站在讲台前。然后问:"刚才上了厕所的同学请举手。"几乎都举起了手。我继续问:"那你们为什么不迟到呢?"这边有人说:"我一下课就去了。"那边有人说:"我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品就去了。回来铃声都没响。"后面传来声音:"我和同学一边聊天一边慢慢走去,然后慢慢走回来,也没迟到。"
11
德育策略
太好了,不是托儿胜似托儿。我看向小强:"你为什么迟到呢?"他支支吾吾,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有同学举手:"老师,他一直在走廊玩,预备铃响后回到教室坐了一会儿,然后从后门跑去厕所。"我再问:"下课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事呢?必须做什么事呢?"孩子们的答案都可以打满分,包括小强,他知道下课必须喝水、上厕所,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完成这些后,可以和伙伴们聊聊天,玩一玩有趣的游戏等等。小结的时机到了:"同学们,如果小强在下课时都和同学们一样,把应该做的事先做了,他还会迟到吗?""不会。""所以,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是不是不会被老师批评呢?"娃们纷纷点头。那以后,迟到现象明显减少,渐渐地,没有人因为上厕所迟到了。
排队打水的长龙不见了
我们学校是第一节下课进行课间操,上下操场,整套运动结束后小结,回来上厕所喝水,第二节课难免受点小影响。有时候,明明提前5分钟结束,第二节课仍是不能按时进行。我观察,发现迟到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喝水。课间操结束,几乎人人都喉咙干渴,可是杯子空空如也。一个楼层七八间教室,10个直饮水接口。都在那个时刻接水,不迟到才怪呢。于是,我给孩子们支招:"早上回到学校,路过直饮水处,先接一杯水。如果来不及,早读后的早餐时间,抽空接一杯水。这样,课间操回来就能马上喝水。"还提醒他们冬天换保温杯,就能喝到温度适宜的水。慢慢地,有娃支招:课间没人打水时,随时给自己备水,想喝随时都可以喝,不用排队。真不错,我的猴娃能无师自通悟出了高效的秘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优先处理。
如此,再有人课间操回来因为喝水而迟到,只需要问一句:"有没有做到'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别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第二次提醒。
班主任不用碎碎念了
渐渐地,很多事情没有按时完成时,都可以用新班规来批评教育。上课前,黑板没擦,问值日生:"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请问,什么时候该擦黑板呢?"眼保健操音乐响起,
12
德育策略
起,有娃在写作业,问:"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午睡,有娃偷偷看课外书,问:"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午睡时间,我们该做什么呢?"
在我们班,早餐的时间也是交作业的时间。咦,有娃在偷偷抄袭同桌摊开待交的作业。我走过去:"不吃早餐,在忙什么呢?"娃一脸紧张:"老师,我补写作业。早餐在家吃了。""补?在家不是有规定的写作业时间吗?记住: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下不为例。"说完,顺走了同桌的作业。回到讲台坐下,笑着看他一脸懊恼地独自补完作业。有一次,课堂上有娃和同桌窃窃私语。我批评,他理直气壮:"老师,您说过,我们要有礼貌。刚才他问我问题,如果不回答就是没有礼貌。"猴娃们一听,纷纷点头说是。看来,这是个大问题,得引导,得解决。我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我们应该做什么?""专心听课......"听到这里,讲话小娃站起来了:"对不起,老师,是我错了。"课堂恢复正常。
师生之间越来越有默契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班规始终如一。但无论接哪个班级,一段时间后,我连问"这是什么时间"都可以省掉了。来到教室,一个眼神过去,猴娃们秒懂。出操集队,我面朝猴娃,站在队伍前面,一个字都不说,看着他们们一个个有序到位、迅速安静、前后对齐。曾有娃在习作中这么形容我:"别看玉老师个子不高,却霸气侧漏。只要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教室马上会变得鸦雀无声。"我告诉猴娃们,霸气的不是我,是我们的班规。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比往年要早得多,春寒料峭,广州的气温不停地上蹿下跳,令人捉摸不透。
第一周,一个寒风呼啸的早上,我来到教室时,室内猴娃已有近十人。但班级盆栽一盆都没搬回,娃们的心仍有一半在假期吧?按惯例,盆栽是随早到的娃们同一时刻进入教室的。于是,我们师生有了如下对话——
我:早上好!娃:老师早上好!
我:天气变冷了哈。
13
德育策略
娃:是的,好冷!
我:看来只有我们班的植物不怕冷,它们全都在走廊上吹着冷风呢。
娃们全笑了,接着起身奔忙起来。很快,盆栽全都回到了窗台上,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看着真是赏心悦目。
所谓默契,就是我不明说,你也能明了。很喜欢师生间这样的默契。默契渐渐多了。不知哪一年开始,我甚至可以腾出些许时间,奖赏自己冲杯茶或者喝杯咖啡,看看校园里的新芽悄悄爬上了枝条,看看花坛里的花开了、谢了,看看天上的云卷了、舒了。时不时地,还能抽空带猴娃们到操场和隔壁班来一场非正式篮球赛,雨停后陪着他们去操场"踩踩水",月亮升起来时带着他们去"走月亮"......前不久,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讨论甚嚣尘上。不禁莞尔,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班级教育,也不需要精细化管理。
真好,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来源 :玉米与猴娃)
14
看见文化
“我们”不一样
文/ 杨金锋
帷幕拉开,灯光亮起,九名着西域色彩服装的少女簇拥一位一袭红装的女子,翩翩起舞。轻盈如燕的舞姿,严肃庄重的表情,低沉哀婉的音乐,附之以边塞群山的背景、缭绕弥漫的烟雾,
这是龙外教育集团九年级首届戏剧节的现场,舞台上是冉兰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表演的舞剧《昭君出塞·秭归》。舞罢,掌声雷动,好评如潮。但回顾这一场如此大型、高质的戏剧节,着实让人感到不容易。在九年级还办如此大型的活动确实让人觉得"我们"不一样。
八下学完戏剧单元,备课组长俊瑞信誓旦旦提议要在教师节前后举办戏剧节。他北大毕业,是京剧的票友,业余的最大爱好就是去看戏,而且带着学生去看戏。当时,我心里是没底的。因为,这里面的工程太大了,场地也是问题,设备也是的问题,加之九年级的学业。但,大家都兴奋,似乎志在必得。于是乎,整个暑假,我们带着学生读了老舍的《茶馆》、《龙须沟》,俊瑞和兰兰还带着孩子们去深圳各个剧院看戏,帮孩子们找感觉。
一进入八月份,俊瑞开始在备课组群内提醒大家上报演出剧目、确定人员、组织排练,确保效果,我们都笑他卷,把回以憨厚笑容的表情包。于是,在没有开学的时候,我们召集学生线上开会,分析剧本,认领角色,开始排练。于是乎,九年级隔壁的空教室一时洛阳纸贵,C栋四楼观天下广场、C1报告厅、走廊里随处可见排练的身影。俊瑞劲头特别足,和兰兰一起设计门票、节目单,并派发、邀请相关领导、老师及家长,大家的期待很高,以至于市教院的同行都打电话咨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雾,似诗如画,渗透心田,如梦如幻,时光静止。
15
看见文化
但第一次的挫败感很快而来。戏剧演出,除了台上的人很重要,音效、灯光、舞台工作人员也至关重要。为此,俊瑞利用午休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高新校区现场培训,但结果很不理想。下午,备课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做出调整,大家一致决定,好好利用中秋节的三天假期去现场彩排。除兰兰利用中秋节前一天晚上进行彩排外,其他七个班排班进行排演,丹彤还找到已毕业的学生前来指导。我想,若干年后,孩子们会记住这个不一样的中秋。
离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孩子们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为保证演出的效果,所有的道具都严格要求,有现场感。惠芳甚至自己出钱买松树作为《智取生辰纲》的背景,兰兰购买了喷雾机,浩子为"屈原"准备脚镣、手镣,我们班扮演《变色龙》狗角色的那个同学带上狗套。
好事总是多磨。第一天彩排,又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音响、状态、退场等等,但大家都迅速调整,及时补位,无怨无悔。第二天彩排,一切都非常地流畅,戏剧的味、学生的范慢慢呈现。
演出如约而至,座无虚席,网上收看的观众翘首以待。随着贾雯茜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开场,无论是课本剧《智取生辰纲》、《变色龙》、《范进中举》,还是话剧《赵氏孤儿》、《北京人》、《尼罗河的惨案》、《屈原》,还是相声剧《慈禧入宫》、音乐剧《摇滚红与黑》,或深沉,或诙谐,或厚重,或悲壮,反响热烈,掌声雷鸣。三个半小时的演出,无一人提前离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状态巨佳,都实现自我的超越。我至今还记得,饰演奥楚蔑洛夫的李齐梦从后来走出来,握着拳头,用灿烂的笑容对我说:"老师,我今天没漏掉一个词!"我报以两个点赞的大拇指。
16
看见文化
演出结束后,大家一直沉浸在喜悦之中。俊瑞带领我们五个和负责灯光、音效的孩子搓了一顿。席间,俊瑞"今日痛饮庆功酒…"的唱腔在房间回荡,久久才消散。
饭后,俊瑞和兰兰又跑到学校,剪辑视频,把每一个视频都投给即第三届"励耘南国"教育戏剧节组委会,那时已经深夜十二点。那晚,秋雨绵绵,但备课组聊天群内热情高涨。一直到现在,看到演出照片,依然激动难平。
何为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那到底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想,是自我的突破,是美好的记忆,
17
看见文化
忆,是青春的印记,是回味的美好。冉兰老师在一次区教研会上分享时,说:"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志趣高度影响着学生,你怎样生活,学生就怎样学语文。"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