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前郭教育】查干花镇蒙小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其他分类其他2021-05-03
761

四年级

四年级

主办:查干花镇蒙古族小学

编委会

主编
   孙    广
   王    闯
编辑
   薛迎春

审核
   白巴图
   于    晶
   唐晓军
总监
   高顺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校师生都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校长寄语

/ 01

/ 02

目    录 

国学经典

目    录 

传统礼仪

传统节日

传统文学

民间艺术

诗词积累

古典乐器

传统饮食

拱手礼…………………………05

入坐之礼………………………07

端午节…………………………09

中元节…………………………08

水浒传…………………………11

精彩片段欣赏…………………12

中国十大传统小吃……………21

传统菜肴………………………19

吹糖人…………………………23

皮影戏…………………………25

中国九大传统乐器……………27

朱子治家………………………29

/ 03

/ 04

《四时田园杂兴(一)》《四时田园杂兴(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3

《春日》《观书有感》《题临安邸》《游园不值》……………34

《乡村四月》《墨梅》《石灰吟》《竹石》………………………35

《所见》《村居》《己亥杂诗》36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古代中国,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礼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至今,也让我们有了约束自己言行、提升自身素养的很好的规范,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言行得体的人。

        拱手礼又叫作揖、揖礼, 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 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 微子》曾载“ 子路拱而立。” 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

传统礼仪

拱  手  礼

/ 05

/ 06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入坐之礼

传统节日

        中元节,原为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地官节等,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07

/ 08

传统节日

        端午节食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叶草和菖蒲、点雄黄酒等习俗。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09

/ 10

传统文学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民间传说和说书人、文人创作的基础上,作者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并进行再创作,写出了这部小说。作品描述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108位英雄好汉,在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坎坷磨难后,迫于无奈,在梁山起义。他们宣称顺应天意,除暴安良,并反抗官府,攻占城镇村寨,声势很大,但后来却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导致了最后全军覆没的悲剧结局。小说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形象地指出了“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歌颂了起义英雄奋起反抗的精神,同时也宣扬了对君主的忠诚及对朋友绝对讲义气的思想,反应了农民起义的不彻底和个人性格的极端性。

智取生辰纲

精彩片段

        梁中书备好礼物,已到五月中旬,便把杨志叫来,命令他押送生辰纲。杨志问:“恩相如何押送法?”梁中书说:“用十辆太平车装上礼物,车上插上‘献贺太师生辰纲’的黄旗,每辆车让一名军健保护,三日内便要起身。”杨志说:“照这样,我不能去。这一路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恩相去年的生辰纲不就是这样失陷的吗?”梁中书说:“我多派兵保卫不就行了?”杨志说:“你派兵再多也没用,当兵的一见强盗,先顾自己性命,谁给你卖命?”梁中书说:“这么说,生辰纲就不送了?”杨志说:“送得送,但是要听我的。”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梁中书说:“就听你的。只要你送到生辰纲,我保你受皇帝封赏。”杨志谢过,去挑了十名健壮的军人,把礼物打做十个担子。第二天,梁中书说:“夫人也有一担礼物,送给内宅女眷,怕你不知内宅道路,她派奶公谢都管和两个虞侯跟你一同去。”杨志说:“谢都管是府上的老管家,权势极大。我不过是个小小的提辖,怎能管得了他?当兵的好办,不听话我可打可杀,他老人家要跟我捣蛋,我可没办法。恩相,他去我不去。”梁中书

/ 11

/ 12

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说:“我让他们都服从你的命令。”杨志说:“要是这样,我愿领军令状。”梁中书就叫来谢都管和虞侯,说:“一路上你们三个要听杨提辖的号令,不得跟他闹别扭,千万不可再出事。”
        次日五更,十一个军士都扮作脚夫,挑上十一担礼物。杨志和老都管扮成客商,挎了腰刀,提了朴刀,两个虞侯扮作随从,往南行来。常时正值五月中旬,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开头几天,十五人天不亮就趁凉快赶路,中午热得很了就歇下来,到下午太阳落了再赶一段路。六七天后,路上人烟越来越少,又都是小路,杨志却要大伙太阳高了再赶路,中午越热越要走,天不黑就早早投店歇息。十一个军人都挑着重担,又累又热,见了树阴就想歇。杨志赶去,又叫又骂,再不听话,就用藤条抽打。两个虞侯只背着随身行李,也热得受不了,走不动路,杨志就骂:“你们也不懂事,不帮洒家赶他们快走,倒也慢腾腾的不肯走!”虞侯不服气,顶撞:“前几日都趁凉赶路,为什么这几天越热越赶路?”杨志说:“前几日地面安宁,如今来到强人出没的地方,你们不想要命我还想要呢!”虞侯没法,只好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说:“恩相让我们听他的,没办法,先忍耐几天吧。”半下午时,杨志又早早投了客店。十一个军士又热又累,藤条伤痕火辣辣的疼,都去找老都管诉苦。老都管                         说:“你们忍几天,到了东京,我自会重                              赏。”军人才没得话说。

        如此走了十来天,一行十五人,倒有十四人把杨志恨之入骨。这时已到六月上旬,天气热得火烧一般,杨志催得更紧。这天,太阳一竿子高了,杨志才叫打火做饭,待吃过饭,好容易赶了二十来里路,太阳已高挂中天,天气热得像蒸笼。军士见了树阴就想歇,杨志赶上去就用藤条抽打,说:“走过前面冈子再歇。”一行人上了冈子,见冈上都是松树,军士扔了担子,都奔到树阴下歇凉。杨志挥舞着藤条,打起这个,那个坐下,打起那个,这个又坐下。军士们说:“别说打,你就是拿刀把我们砍做七八段,我们也走不动了。”老都管汗流浃背的赶来,喘吁吁地说:“让他们歇歇吧,都是父母生的骨肉之体,这么热谁能受得了?”杨志说:“这里叫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么敢在这里歇?”虞侯说:“只会拿这话吓唬人。”老都管说:“就让他们歇歇吧,过了晌午再走。”杨志说:“过了冈子,七八里路也没人烟,在这里歇,非出事不可。”
        杨志又骂又打,军士们又叫又嚷,就是不起来。老都管说:“杨提辖,你是个该死的人,不过是个芥菜子儿大的小官。当年我在太师府,多少大官见了我也得点头哈腰,你怎么这样逞能?别说我是都管,就是个乡下老人,你也该听我几句。”杨志说:“你一直住在官府内宅,怎知路上的凶险?”老都管说:“四川两广我都去过,也没见过什么凶险。”杨志说:“那是太平年月,如今

/ 13

/ 14

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怎么好比?”老都管怒道:“你说这话该割舌头!”二人正争吵,只见那边松林里有人向这边探头探脑。杨志便提着朴刀赶过去,喝道:“这小子好大胆,敢来打探我的货物。”那边松林里一溜摆着七辆江州车儿,几个人横七竖八地躺在树阴下,见杨志赶来,跳了起来,乱叫:“强盗来了!”杨志问:“你们是什么人?”那些人说:“我们是小本生意,没有钱。”杨志说:“偏我有钱?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那些人说:“我们是濠州贩枣子的,要上东京卖。听人说冈上有强人,反正我们也没钱,只有些枣子,就上了冈。”杨志说:“原来你们也是客人,我只说遇上了强人,就赶来看看。”那些人说:“客官拿些枣子吃。”杨志说:“不必。”杨志走回去,老都管说:“是贼人,我们走。”杨志说:“是一伙贩枣子的。”老都管说:“他们都是没命的。”杨志说:“别取笑,没事最好。”众人都笑了,杨志也插了朴刀,找树阴坐下来。
        不一会儿,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桶走来,边走边唱: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汉子上了冈,找个阴凉歇了担子。一个军士问:“挑的什么?”汉子说:“是酒。”“挑往哪里?”“到前面村子卖。”“多少钱一桶?”“五贯。”众军士就商量着                   凑钱买酒吃。杨志骂道:“不准买,多少

英雄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你们竟敢胡乱买酒吃,好大胆!”汉子说:“我又没非卖给你不可,你胡说些什么!”
        这边正在争吵,贩卖枣子的客人过来了,问:“你们吵什么?”汉子说:“这位客官说我酒里有蒙汗药。”贩枣子的说:“既然他们疑心,就卖给我们。”汉子说:“不卖,不卖,别把你们麻翻了。”贩枣子的说:“他们说你,我们可没说。反正你挑到哪里也是卖,我们又不少给你钱。”汉子说:“就卖给你们一桶。” 
        贩枣子的取来椰瓢舀酒吃,又捧来些枣子下酒,不一时,把一桶酒吃尽了。贩枣子的问:“只顾吃了,还没问价钱。”汉子说:“五贯。”一个客人数钱,另一个客人掀开桶盖,舀酒就吃,汉子去赶,又来一个客人去舀酒。汉子夺下瓢,倒回桶里,说:“好不懂事!”客人说:“我们没还价,饶一瓢又有什么关系?” 
        众军士见别人吃酒,心里更加痒得难受,齐找老都管,让老都管跟杨志讲情。杨志见贩枣子的吃了没事,何况这一桶也吃了一瓢,也就不再阻挡。军士凑了钱去买酒,汉子起初还拿架子,说:“我酒里有蒙汗药,不卖!”众军士连赔好话,贩枣子的又在一旁说情,汉子才说:“好吧,卖与你们。方才他们吃了一瓢,这桶就便宜些,四贯五好了。          ”贩枣子的把瓢借给军士,又送他们几

/ 15

/ 16

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捧枣子下酒。军士舀了酒,先请老都管吃了,又请杨志吃。杨志心中过意不去,只吃了半瓢。众军士和虞侯便把一桶酒分吃了。汉子收拾了空桶,担上走了。
        过了一会儿,杨志感到有些头晕,那七个贩枣子的拍手大笑,说:“倒了!倒了!”杨志吃了一惊,再想站起,四肢软绵无力,老都管跟众人早都昏迷不醒了。他才知中了计。那些贩枣子的,把枣子扔下来,十一担珠宝分装到七辆车上,向杨志说声:“打扰了。”推着车子下了冈。原来,这七个贩枣子的就是晁盖等七人装扮,担酒的汉子就是白胜。那酒担来时,两桶都是好酒,他们先吃一桶,刘唐从另一桶舀了一瓢吃,是做样子的,说明这一桶也是好酒。吴用把药下到瓢里,也来舀酒,白胜夺过倒入酒桶,这药就下进去了。这就是吴用的计策高明之处。
        杨志吃的酒少,中毒较轻,虽然心里明白,却动弹不得,只好眼睁睁看着晁盖七人劫走了生辰纲。待药性过去,杨志站起身来,见老都管也有些清醒了,怒骂:“都是你这个老混蛋自作主张,不听忠言,害得我失陷了生辰纲,有国难投,有家难奔!”老都管心里已清楚,只是说不出话来,加上愧对杨志,悔恨万千。杨志暗忖,好不容易才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混上个一官半职,这一回算完了,跳进黄河也难洗清,就来到个悬崖边,要跳下去,又一转念,父                        母生我七尺之躯,我怎能白白死了?便                                            大步走下山去。

        老都管与众军士醒过来,一个个叫苦不迭,后悔没听杨志的金玉良言。众人商量怎么回去交差,老都管却说:“反正杨志走了,咱们就把事推在他身上,说他勾结强人,麻翻咱们,劫走生辰纲,不知到哪里快活去了。”众人齐声说好,返回大名府,向梁中书报告,老都管又派虞侯到济州府,向当地官府报案。

/ 17

 / 18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就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从其中就可知饮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食材选择而言,中国传统饮食把五谷奉为主食,五畜、五果、五蔬奉为副食;从烹饪方法角度而言,煮炒炖炸、涮蒸卤熏,方式多种多样。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受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菜系如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各有特点:
鲁菜:“食个庆精,脍不厌细”,文化底蕴浓厚;
川菜: 酸辣美味,“七滋八味”尽在其中;
苏菜: “金齑玉脍”,技法精妙,玲珑剔透;
湘菜: 香辣酸甜,诸味俱全,风味浓郁;
徽菜: 古色古香,河鲜家禽,尽入其味;
浙菜: 南料北烹,味贯南北,清鲜爽脆;
闽菜: 新鲜清醇,色香味形,无一不备;
粤菜: 清淡鲜活,博采众家,影响深远。  

传统菜肴

/ 19

/ 20

传统饮食

中国十大传统小吃

油条 中国传统早点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式美食,其起源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朝以前。吃起来外酥里嫩,口齿留香,真的是天天吃都不会腻。

月饼 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美食之一。月饼圆又圆,象征着团圆和睦。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开始于唐朝。月饼有各种馅料。                                                         

 饺子 原名“娇耳”,是我国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逢年过节,人们一定会吃饺子。饺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有老话说“好吃不过饺子”。

粽子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后来为祭奠投江的屈原,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节庆食物之一。

元宵  属于元宵节节日食俗。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又甜又香。

豆腐脑 豆腐脑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美食。口感顺滑,入口即化。豆腐脑的味道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甜的,北方多爱咸食,而南方则偏爱甜味。

冰糖葫芦 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到现在中国这种传统的小吃可以说是征服了全世界,酸甜口味让许许多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赞不绝口。

胡辣汤 中原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尤以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

兰州拉面 起源于唐代,“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兰州拉面又称“中华第一面”。口感爽滑,面条劲道,味美汤鲜。

八宝饭   中国传统名点之一,是由糯米、豆沙、红枣、坚果、果脯、白糖...做成的,这些原材料就足够让你流口水了。

/ 21

/ 22

民间艺术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是麦芽糖溶化所得)。
        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

吹糖人

 / 23

/ 24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

/ 25

/ 26

埙 是开口吹奏乐器,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

二胡 是一种弓弦乐器。有两根弦,属于中高音域乐器。发展出不同形制的弓弦乐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

又称古筝、秦筝、瑶筝, 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

箜篌【kōng hóu】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编钟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笛子 又称竹笛,中国传统乐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为竹制,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

琵琶 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 27

/ 28

古典乐器

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朱柏庐所著的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 [1] ,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

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 29

/ 30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 31

/ 32

诗词积累

四时田园杂兴(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33

/ 34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35

/ 36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