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与时光同行

其他分类其他2024-12-23
1432

lianzhengwenhua jiaoyucongshu

廉政文化教育系列丛书

|廉政美文选编

中共某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某某县监察局

上部 
  耕
  读
  传
  承

1.散文情缘/4
2.我的故乡在兰考/
3.在兰考生息繁衍的先祖/
4.视土地如生命的祖父/
5.敢于走出家门的父亲/
6.母亲半生走在求学的路上/
7.供奉一个祖先/
8.乡村最愉快的时光在夜晚/
9.在读书与种地中长大/
10.贯穿半生的同学情谊/
11.走进矿区学堂/
12.与爱人相识、相知、相守/
13.羊年写给“羊”女儿/
14.颖颖和龙龙/
15.岳父岳母一家人/
16.妻子的变与不变/
17.一生需要去一趟西藏/
18.爱屋及乌/
19.妻子的特教生涯/
20.对孩子们的期望/
21.无法抗拒的是岁月/
22.人生的快与慢/
23.人生的列车/

自序/01

CONTENTS

下部
 
  家
  国
  情
  怀

20.对孩子们的期望/
21.无法抗拒的是岁月/
22.人生的快与慢/
23.人生的列车/

1.再到矿区是另一种感受/
2.有一种恩情叫领导导师/
3.住房变迁见证幸福生活/
4.和谐三矿在前进/
5.三矿巨变看今朝/
6.敬畏是信仰的内核/
7.热血矿魂/
8.在期待和奋斗中走进2015年/
9.忐忑踏上挂职路/
10.夜深品读张家川/
11.聆听英雄讲故事/
12.深秋也是好风景/
13.瞬间的感动/
14.学习是党群干部的使命和责任/
15.工会应是职工的温暖之家/
16.家庭家教家风给予的感动和力量/
17.窑煤战“疫”家国情怀/
18.用文艺凝聚安全“家”力量/
19.写给劳动者的赞歌/
20.生命需要精心呵护/

下部 
  家
  国
  情
  怀

致谢

17.窑煤战“疫”家国情怀/
18.用文艺凝聚安全“家”力量/
19.写给劳动者的赞歌/
20.生命需要精心呵护/
21.大通河畔我的家/
22.在党旗指引下前进/
23.萤火成炬的力量/
24.会揽星辰燃炬火/
25.职工书屋/
26.矿区的春节味道/
27.聆听从优秀向卓越的召唤/
28.难忘的记忆/
29.一本画册承载的集体记忆/
30.奋辑扬帆正当时/
31.红沙梁矿区霞光溢彩/
32.从一盏灯到万家灯火/
33.取长补短方能抵达远方/
34.“60、70后”遇上“90、00后”/
35.写作是一场内在的修行/

自  序

我之作序,是想说明写这本书的目的。
编写自己的散文集,内心充满着顾虑与责任碰撞交织的矛盾。所谓顾虑,担心写得不好,徒然浪费读者的时间;所谓责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自己生活体悟、工作感悟分享给亲人、同事和朋友,倘若对他们有一些启发和帮助,也许是一件幸事。
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主要从事党务工作、企业管理,文字上以公文写作为主。怀望过去,在繁忙工作间隙偶尔留下的几篇散文,零零散散,早已隐入尘埃。在将近花甲之年编写一本散文集,算是年过半百的人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
对于我来说,写好公文是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写散文好像看似可有可无,但在尝试中慢慢体会到,这个文种能通过情景描写和心理刻画承载更加丰富的情感,并能激发公文写作热情和灵感,使公文充满一定的感染力。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后期,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我的一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的散文,是时代在我这个生命个体中的折射和体现。
这本书,以时空为坐标,以经历为载体,以文化为牵引,力求本真地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穿过历史的尘埃,寻找那份不变的初心。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一些见解或对或错,仅供亲人、同事和朋友们参考。
“时光不语自清浅,岁月无言亦安然”。我为这本书起名《与时光同行》,希望那些隐入尘埃的一件事、一瞬间、一触动、一感悟,能给自己和我所热爱的人留下美好、温暖与感动,并伴随和激励我们走向远方。
这本散文集,收集了不同岁月里形成的散文作品,大部分是后面补写的,记录了我跟随这个伟大时代的成长步伐与思想脉动。
2024年8月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理刻画承载更加丰富的情感,并能激发公文写作热情和灵感,使公文充满一定的感染力。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后期,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我的一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的散文,是时代在我这个生命个体中的折射和体现。
这本书,以时空为坐标,以经历为载体,以文化为牵引,力求本真地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穿过历史的尘埃,寻找那份不变的初心。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一些见解或对或错,仅供亲人、同事和朋友们参考。
“时光不语自清浅,岁月无言亦安然”。我为这本书起名《与时光同行》,希望那些隐入尘埃的一件事、一瞬间、一触动、一感悟,能给自己和我所热爱的人留下美好、温暖与感动,并伴随和激励我们走向远方。
这本散文集,收集了不同岁月里形成的散文作品,大部分是后面补写的,记录了我跟随这个伟大时代的成长步伐与思想脉动。
           2024年8月

上  部 
耕读传承

 我的中学时代,奔走在土地与学堂之间。种地,使我深谙劳动的意义、创造的价值;读书,使我体悟了人生的真谛、萌发了奋斗的梦想。我人生的无数个场景,都和种地与读书有关。

散文情缘

我的内心,布满了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经络,那些经络细小而绵长,上结过往的记忆与情怀,下连当下的心扉与思考,向左是个体长夜难眠的孤影,向右是群体不约而同的和鸣。很多时候,写作由内心经略的悸动开启,写着写着,在内心经略连接过往与当下的路上,艳阳高照,鲜花盛开,这大约是我写散文的感悟。
我和散文有着不解之缘。散文助我考上了大学,入职后在公文写作上又助我一臂之力,我从内心深处把散文当作了精神上的另一个亲密伴侣。
我参加工作后的前七年,主要靠写公文吃饭。1990年7月从兰州师专政史系毕业后,在待分配时借到窑街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理论宣传教育科帮忙,当时主要负责“双基”教育工作。根据中宣部、国家计委、全国总工会的《通知》要求,全国国有企业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用两至三年时间,开展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活动,简称“双基”教育。在这项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我编写了四十期简报。编写简报时,从标题到内容,注重借鉴散文的手法。记得有一期简报的标题是《让历史告诉未来》,这个标题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借助散文手法编写的简报,在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有别于格式化的其它公文简报。
1990年,窑街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的同事,从干事到部长,从记者到台长,很少是科班出身的,后来我被留在党委宣传部,倒不是因为我的不值一提的科班身份,也许是我编写简报所体现的写作风格和蕴含的思想情感给领导与同事留下了另一种印象。
我写散文,始于1987年。那年秋季考入兰州师专,我就读的政史系87级一班决定创办自己的班刊,目标是与中文系87级一班的班刊一比高低。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一股冲劲,现在想想,年轻真好,即使梦想失败了,也有翻盘的年龄资本,也有东山再起的若干个可能。

窑街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理论宣传教育科帮忙,当时主要负责“双基”教育工作。根据中宣部、国家计委、全国总工会的《通知》要求,全国国有企业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用两至三年时间,开展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活动,简称“双基”教育。在这项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我编写了四十期简报。编写简报时,从标题到内容,注重借鉴散文的手法。记得有一期简报的标题是《让历史告诉未来》,这个标题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借助散文手法编写的简报,在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上有别于格式化的其它公文简报。
1990年,窑街矿务局党委宣传部的同事,从干事到部长,从记者到台长,很少是科班出身的,后来我被留在党委宣传部,倒不是因为我的不值一提的科班身份,也许是我编写简报所体现的写作风格和蕴含的思想情感给领导与同事留下了另一种印象。
我写散文,始于1987年。那年秋季考入兰州师专,我就读的政史系87级一班决定创办自己的班刊,目标是与中文系87级一班的班刊一比高低。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一股冲劲,现在想想,年轻真好,即使梦想失败了,也有翻盘的年龄资本,也有东山再起的若干个可能。
大学校园里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文学的,艺术的,体育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一些同学游走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老乡、故友之间,整个校园或者一座城市的若干个大学校园成为了大学生们畅通无阻的社交场。在学生会学哥学姐的带动下,我们这些尚未脱离稚气的新生,在一个与中学不一样的校园里跃跃欲试。面对校园社团组织发出的邀请,一些同学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就像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勇士。
我们班创办班刊的使命落在了我和另一位同学的肩上。那时我们年轻,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执意为我们班的刊物取名《地中海》。地中海,地球的另一个中心地带,人类的又一方精神家园,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与东方大国的中华文明并驾齐驱,锁住了人类几千年的目光,蕴藏了太多的美丽与哀愁。班刊《地中海》,寓意我们大学三年的青春梦想,也寓意我们将来走向世界的时候,《地中海》作为向大海更深处进发的歇脚地和加油站。兰州师专作为面向省内招生的三类大学院校,投入她怀抱的学子全部来自本省城乡。梦想从甘肃出发,向着世界进军,也只有初入大学校园年轻的学子才敢有这样大胆的梦想。后来听说我们班级的一名同学还真的飘洋过海去了国外一个发达国家创业和生活,是不是我们班的班刊《地中海》提前发出了邀请和祝福?
班刊刚办起来的时候,同学们热情很高,踊跃投稿。大一期末考试后,一些同学挂了科,没挂科的同学也有了压力,毕竟顺利毕业是最为重要的。渐渐地,《地中海》刊物的稿源越来越少。那时候,我们两位主编只能日夜赶稿,艰难地支撑着班刊的门面,免得在和中文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重压之下,当时写了一些散文和诗歌。回想往事,一些成就往往是在重压之下取得的,重压之下,人类沉睡的细胞能够被迅速激活,把希望变成现实。放眼半生路,不管当时的写作水平如何,《地中海》在短暂闪现之后,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工作后的三次搬家,以前珍藏的《地中海》班刊,如今不知道躺在了哪个角落,安静地享受着被我抛弃的落寞。那些期刊即使留存到今天,也许已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由于尚未走上社会,书本与实践脱节,学生时代的作品,多半是空发感慨、无病呻吟。现在想来,上学的时候,有点崇洋媚外,班刊《地中海》这个刊名就是例证。若干年后,走在兰州的大街上,不时看到一些酒店、住宅小区的大门上写有罗马大酒店、欧洲阳光城的名字。现在比较,全世界还是中国最好。
我的中学时代,多半时间在学校读书,少半时间在家乡种地,在时断时续中,我的英语和数理化被时空切割成一块块碎片,高考前怎么也串不成一个整体。从中学一路跌跌撞撞挤进大学校门,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作文功不可没。
中学时代,我的作文课多次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点评。被老师点评的作文,源于连写带抄。当时,我的三舅给我订了一份郑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周报,写作文时抄写的优美词句,蒙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成为我把书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后来想想,中学时代的作文,竟成为在大学创办刊物期间学写散文的母体,成为一生吃饭本钱的源头。
散文,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样的表现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公文写作也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追求。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公文写作上。在公文写作中,注重借用散文的手法。散文,那束曾照亮我生命征程的温暖之光,成为成就我人生梦想的一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秋季考入兰州师专,我就读的政史系87级一班决定创办自己的班刊,目标是与中文系87级一班的班刊一比高低。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一股冲劲,现在想想,年轻真好,即使梦想失败了,也有翻盘的年龄资本,也有东山再起的若干个可能。
大学校园里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文学的,艺术的,体育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一些同学游走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老乡、故友之间,整个校园或者一座城市的若干个大学校园成为了大学生们畅通无阻的社交场。在学生会学哥学姐的带动下,我们这些尚未脱离稚气的新生,在一个与中学不一样的校园里跃跃欲试。面对校园社团组织发出的邀请,一些同学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就像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勇士。
我们班创办班刊的使命落在了我和另一位同学的肩上。那时我们年轻,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执意为我们班的刊物取名《地中海》。地中海,地球的另一个中心地带,人类的又一方精神家园,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与东方大国的中华文明并驾齐驱,锁住了人类几千年的目光,蕴藏了太多的美丽与哀愁。班刊《地中海》,寓意我们大学三年的青春梦想,也寓意我们将来走向世界的时候,《地中海》作为向大海更深处进发的歇脚地和加油站。兰州师专作为面向省内招生的三类大学院校,投入她怀抱的学子全部来自本省城乡。梦想从甘肃出发,向着世界进军,也只有初入大学校园年轻的学子才敢有这样大胆的梦想。后来听说我们班级的一名同学还真的飘洋过海去了国外一个发达国家创业和生活,是不是我们班的班刊《地中海》提前发出了邀请和祝福?
班刊刚办起来的时候,同学们热情很高,踊跃投稿。大一期末考试后,一些同学挂了科,没挂科的同学也有了压力,毕竟顺利毕业是最为重要的。渐渐地,《地中海》刊物的稿源越来越少。那时候,我们两位主编只能日夜赶稿,艰难地支撑着班刊的门面,免得在和中文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重压之下,当时写了一些散文和诗歌。回想往事,一些成就往往是在重压之下取得的,重压之下,人类沉睡的细胞能够被迅速激活,把希望变成现实。放眼半生路,不管当时的写作水平如何,《地中海》在短暂闪现之后,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工作后的三次搬家,以前珍藏的《地中海》班刊,如今不知道躺在了哪个角落,安静地享受着被我抛弃的落寞。那些期刊即使留存到今天,也许已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由于尚未走上社会,书本与实践脱节,学生时代的作品,多半是空发感慨、无病呻吟。现在想来,上学的时候,有点崇洋媚外,班刊《地中海》这个刊名就是例证。若干年后,走在兰州的大街上,不时看到一些酒店、住宅小区的大门上写有罗马大酒店、欧洲阳光城的名字。现在比较,全世界还是中国最好。
我的中学时代,多半时间在学校读书,少半时间在家乡种地,在时断时续中,我的英语和数理化被时空切割成一块块碎片,高考前怎么也串不成一个整体。从中学一路跌跌撞撞挤进大学校门,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作文功不可没。
中学时代,我的作文课多次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点评。被老师点评的作文,源于连写带抄。当时,我的三舅给我订了一份郑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周报,写作文时抄写的优美词句,蒙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成为我把书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后来想想,中学时代的作文,竟成为在大学创办刊物期间学写散文的母体,成为一生吃饭本钱的源头。
散文,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样的表现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公文写作也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追求。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公文写作上。在公文写作中,注重借用散文的手法。散文,那束曾照亮我生命征程的温暖之光,成为成就我人生梦想的一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心地带,人类的又一方精神家园,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与东方大国的中华文明并驾齐驱,锁住了人类几千年的目光,蕴藏了太多的美丽与哀愁。班刊《地中海》,寓意我们大学三年的青春梦想,也寓意我们将来走向世界的时候,《地中海》作为向大海更深处进发的歇脚地和加油站。兰州师专作为面向省内招生的三类大学院校,投入她怀抱的学子全部来自本省城乡。梦想从甘肃出发,向着世界进军,也只有初入大学校园年轻的学子才敢有这样大胆的梦想。后来听说我们班级的一名同学还真的飘洋过海去了国外一个发达国家创业和生活,是不是我们班的班刊《地中海》提前发出了邀请和祝福?
班刊刚办起来的时候,同学们热情很高,踊跃投稿。大一期末考试后,一些同学挂了科,没挂科的同学也有了压力,毕竟顺利毕业是最为重要的。渐渐地,《地中海》刊物的稿源越来越少。那时候,我们两位主编只能日夜赶稿,艰难地支撑着班刊的门面,免得在和中文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重压之下,当时写了一些散文和诗歌。回想往事,一些成就往往是在重压之下取得的,重压之下,人类沉睡的细胞能够被迅速激活,把希望变成现实。放眼半生路,不管当时的写作水平如何,《地中海》在短暂闪现之后,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工作后的三次搬家,以前珍藏的《地中海》班刊,如今不知道躺在了哪个角落,安静地享受着被我抛弃的落寞。那些期刊即使留存到今天,也许已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由于尚未走上社会,书本与实践脱节,学生时代的作品,多半是空发感慨、无病呻吟。现在想来,上学的时候,有点崇洋媚外,班刊《地中海》这个刊名就是例证。若干年后,走在兰州的大街上,不时看到一些酒店、住宅小区的大门上写有罗马大酒店、欧洲阳光城的名字。现在比较,全世界还是中国最好。
我的中学时代,多半时间在学校读书,少半时间在家乡种地,在时断时续中,我的英语和数理化被时空切割成一块块碎片,高考前怎么也串不成一个整体。从中学一路跌跌撞撞挤进大学校门,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作文功不可没。
中学时代,我的作文课多次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点评。被老师点评的作文,源于连写带抄。当时,我的三舅给我订了一份郑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周报,写作文时抄写的优美词句,蒙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成为我把书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后来想想,中学时代的作文,竟成为在大学创办刊物期间学写散文的母体,成为一生吃饭本钱的源头。
散文,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样的表现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公文写作也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追求。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公文写作上。在公文写作中,注重借用散文的手法。散文,那束曾照亮我生命征程的温暖之光,成为成就我人生梦想的一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支撑着班刊的门面,免得在和中文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重压之下,当时写了一些散文和诗歌。回想往事,一些成就往往是在重压之下取得的,重压之下,人类沉睡的细胞能够被迅速激活,把希望变成现实。放眼半生路,不管当时的写作水平如何,《地中海》在短暂闪现之后,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工作后的三次搬家,以前珍藏的《地中海》班刊,如今不知道躺在了哪个角落,安静地享受着被我抛弃的落寞。那些期刊即使留存到今天,也许已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由于尚未走上社会,书本与实践脱节,学生时代的作品,多半是空发感慨、无病呻吟。现在想来,上学的时候,有点崇洋媚外,班刊《地中海》这个刊名就是例证。若干年后,走在兰州的大街上,不时看到一些酒店、住宅小区的大门上写有罗马大酒店、欧洲阳光城的名字。现在比较,全世界还是中国最好。
我的中学时代,多半时间在学校读书,少半时间在家乡种地,在时断时续中,我的英语和数理化被时空切割成一块块碎片,高考前怎么也串不成一个整体。从中学一路跌跌撞撞挤进大学校门,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作文功不可没。
中学时代,我的作文课多次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点评。被老师点评的作文,源于连写带抄。当时,我的三舅给我订了一份郑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周报,写作文时抄写的优美词句,蒙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成为我把书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后来想想,中学时代的作文,竟成为在大学创办刊物期间学写散文的母体,成为一生吃饭本钱的源头。
散文,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样的表现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公文写作也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追求。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公文写作上。在公文写作中,注重借用散文的手法。散文,那束曾照亮我生命征程的温暖之光,成为成就我人生梦想的一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校读书,少半时间在家乡种地,在时断时续中,我的英语和数理化被时空切割成一块块碎片,高考前怎么也串不成一个整体。从中学一路跌跌撞撞挤进大学校门,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作文功不可没。
中学时代,我的作文课多次在课堂上被老师作为范文点评。被老师点评的作文,源于连写带抄。当时,我的三舅给我订了一份郑州市中学生优秀作文周报,写作文时抄写的优美词句,蒙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成为我把书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后来想想,中学时代的作文,竟成为在大学创办刊物期间学写散文的母体,成为一生吃饭本钱的源头。
散文,呈现的是山峦起伏一样的表现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公文写作也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追求。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公文写作上。在公文写作中,注重借用散文的手法。散文,那束曾照亮我生命征程的温暖之光,成为成就我人生梦想的一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个得力助手。
进入新千年之后,撰写电视专题片成了挡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一度让我彻夜难眠。电视专题片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更需借用散文的笔法、语言和韵味。面对一篇篇电视专题片文稿,不得已再次向散文求救。我主导或主笔撰写的企业电视片解说词《窑街煤电人之歌》《大通河畔我的家》《在党旗指引下前进》《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等,是散文写法的另一个翻版。
后来,看到一些同事在工作之余发表散文作品,个别同事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专辑,这点燃了我再写诗歌和散文的激情。2008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诗歌。2015年前后,陆续写了一些散文。回望过往时光,写公文的责任和写散文的激情在我的体内轮换发酵,交错驾驭着我的写作时间和写作题材。我了解自己的性情,一旦懒惰起来,就像膝下长了树根,很难站立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多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地尝试用写散文的手法撰写公文。
2020年,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工会《窑煤职工之家》的上线,为本公司广大职工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阵地和平台。我作为工会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一些散文,记载企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享企业发展的荣光。在组织和同事期待的目光里,我花更多的时间练习散文写作,带动一些职工爱上散文写作。
我拜读了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给予我启迪和智慧,至少让我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我曾多次在企业学习班上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自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庞大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吸收别人智慧和光芒的同时,需要自己也能成为一束光,更好地与别人共同取暖。
2024年8月,我把编写一本散文集的想法讲给了一些同事,希望在大家的监督与鞭策下,用散文记载自己与时光同行的路程。我知道,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一旦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有无数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一朝许诺,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高山路远追求无限风光,力求成为一个言出必行、有诺必践的人。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我的故乡在兰考

我的故乡在兰考。倘若聚焦到一个点上,在兰考县城以东15华里,南距陇海铁路和北距黄河故道各1华里的地方。故乡的名字叫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吕拐村,我们家的小院在村庄的偏东头路北沿,老屋坐北朝南,小院南北狭长,直连村中大路。
离开我的故乡兰考已有将近40年了。离开故乡后,中间有两次回到我的故乡,那个曾经生活了18年的地方。两次回到故乡,也只是坐在故乡小时候生活过的小院门前空旷的土地上,与有幸遇到的故人短暂地谈论各自现在的工作与生活。
故乡的小院,被一把铜锁深锁。那把铜锁,早已锈迹斑斑。那些斑斑锈迹,和多年未曾打扫的庭院一样,落满了灰尘和沧桑,锈蚀了生活在那个小院里面几代人的血汗。那把锈迹斑斑的铜锁,也锁住了我在那里生活了18年的岁月。故乡小院里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失望与希望,隐藏在那把铜锁后面,隐藏在远去的岁月之中。多年以后,在我的梦中,经常有故乡的小院闯入,有时朦胧,有时清晰;有时温暖,有时伤感。如今,那个修建小院和住在小院的人都远走他乡,也许因我的梦中牵挂,那个小院白天和夜晚所盛满的阳光与月色不会孤单寂寞。
我的故乡,我在那个小院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地处华北平原南端,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的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北侧,属温带季风气候,从黄海飘来的暖风,带着雨水的精灵在此歇脚,春夏秋三季的清晨,经常笼罩在或浓或淡的云雾之中,大地被涂抹上一层乳白色。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万道霞光在浓雾之中撕开一道道口子,照耀在高低不等的屋顶与树梢之上,整个村庄若隐若现,犹如人间仙境一样。
我在小学毕业之前,在属于清晰记忆和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年龄,心中似乎没有家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概念,当时左邻右舍一年四季穿差不多一样带有补丁的衣服,一日三餐吃几乎一样颜色与形状的玉米面馍、红薯面汤。
童年和少年留给我的记忆,是兰考的局部,是兰考局部故乡的小院、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学校。
我生活过的故乡小院里面,有一颗大槐树,每逢春季,满院飘香,沁人心脾。小院中养育的一条黄狗和几十只土鸡毛发光亮,在我们外出上学或种地的时候,替我们守护小院。其中的一只公鸡,红冠黄毛,有七斤多重,每天仰着脑袋,经常欺负他的同伴,又经常被我们家那只黄狗欺负。那只大公鸡,每天用他嘹亮的歌喉,替我们的小院送走最后一抹残阳、迎来最早一缕晨曦。故乡小院外旱厕旁有一颗大枣树,与院内的大槐树南北、前后对应。春天,它比院内的槐树苏醒的稍晚一点,粉黄的花瓣躲藏在嫩绿的叶片里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夏日的阳光下,那颗大枣树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枣树下那盘石磨上玩耍的孩童。磨盘上下两扇,是先祖传下来的,在磨面机进入村庄之前,是半个村庄加工口粮的村之重器,我们家之所以把那盘石磨放在小院之外,主要方便大家的日常使用。磨盘的使命完成之后,它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玩耍乐园。入秋时分,枣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枣子由绿入红,一颗颗垂挂枝头,竞相在碎小的枝叶中露出笑脸,大大小小挤在一起,红彤彤一片,那甜脆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我生活过的村庄,南边有一条人工河,河水在夏季经常漫过桥面,冬季又不时干枯见底。每年春季,穿梭于河畔绿柳之间的春燕一旦先吟,便开启了故乡人走向土地的匆忙脚步。那脚步一经抬起,再难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冬天是大人们最为盼望的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在南墙跟上,温暖而又明亮,农闲时节欢聚在一起的故乡人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我就读过的学校,接纳了我们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三三两两的学友挤在一起,玩斗拐,打弹弓,跳皮筋,滚铁环,一把铁锤在一截铁轨上敲击的上课铃声很难把玩耍正兴的我们喊进教室,人生的乐趣和梦想先是在那里萌芽,然后装进大脑和身体的皮囊走向四方。
在多年之后的后来,在走出故乡之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故乡之外的地方有与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故乡之外的人们有与故乡人对故乡不一样的认知。
后来,确切地说,是在18岁走出故乡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原来竟然那样贫穷,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活活累死在了治理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大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院一样,落满了灰尘和沧桑,锈蚀了生活在那个小院里面几代人的血汗。那把锈迹斑斑的铜锁,也锁住了我在那里生活了18年的岁月。故乡小院里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失望与希望,隐藏在那把铜锁后面,隐藏在远去的岁月之中。多年以后,在我的梦中,经常有故乡的小院闯入,有时朦胧,有时清晰;有时温暖,有时伤感。如今,那个修建小院和住在小院的人都远走他乡,也许因我的梦中牵挂,那个小院白天和夜晚所盛满的阳光与月色不会孤单寂寞。
我的故乡,我在那个小院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地处华北平原南端,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的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北侧,属温带季风气候,从黄海飘来的暖风,带着雨水的精灵在此歇脚,春夏秋三季的清晨,经常笼罩在或浓或淡的云雾之中,大地被涂抹上一层乳白色。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万道霞光在浓雾之中撕开一道道口子,照耀在高低不等的屋顶与树梢之上,整个村庄若隐若现,犹如人间仙境一样。
我在小学毕业之前,在属于清晰记忆和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年龄,心中似乎没有家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概念,当时左邻右舍一年四季穿差不多一样带有补丁的衣服,一日三餐吃几乎一样颜色与形状的玉米面馍、红薯面汤。
童年和少年留给我的记忆,是兰考的局部,是兰考局部故乡的小院、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学校。
我生活过的故乡小院里面,有一颗大槐树,每逢春季,满院飘香,沁人心脾。小院中养育的一条黄狗和几十只土鸡毛发光亮,在我们外出上学或种地的时候,替我们守护小院。其中的一只公鸡,红冠黄毛,有七斤多重,每天仰着脑袋,经常欺负他的同伴,又经常被我们家那只黄狗欺负。那只大公鸡,每天用他嘹亮的歌喉,替我们的小院送走最后一抹残阳、迎来最早一缕晨曦。故乡小院外旱厕旁有一颗大枣树,与院内的大槐树南北、前后对应。春天,它比院内的槐树苏醒的稍晚一点,粉黄的花瓣躲藏在嫩绿的叶片里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夏日的阳光下,那颗大枣树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枣树下那盘石磨上玩耍的孩童。磨盘上下两扇,是先祖传下来的,在磨面机进入村庄之前,是半个村庄加工口粮的村之重器,我们家之所以把那盘石磨放在小院之外,主要方便大家的日常使用。磨盘的使命完成之后,它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玩耍乐园。入秋时分,枣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枣子由绿入红,一颗颗垂挂枝头,竞相在碎小的枝叶中露出笑脸,大大小小挤在一起,红彤彤一片,那甜脆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我生活过的村庄,南边有一条人工河,河水在夏季经常漫过桥面,冬季又不时干枯见底。每年春季,穿梭于河畔绿柳之间的春燕一旦先吟,便开启了故乡人走向土地的匆忙脚步。那脚步一经抬起,再难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冬天是大人们最为盼望的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在南墙跟上,温暖而又明亮,农闲时节欢聚在一起的故乡人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我就读过的学校,接纳了我们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三三两两的学友挤在一起,玩斗拐,打弹弓,跳皮筋,滚铁环,一把铁锤在一截铁轨上敲击的上课铃声很难把玩耍正兴的我们喊进教室,人生的乐趣和梦想先是在那里萌芽,然后装进大脑和身体的皮囊走向四方。
在多年之后的后来,在走出故乡之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故乡之外的地方有与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故乡之外的人们有与故乡人对故乡不一样的认知。
后来,确切地说,是在18岁走出故乡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原来竟然那样贫穷,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活活累死在了治理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大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与树梢之上,整个村庄若隐若现,犹如人间仙境一样。
我在小学毕业之前,在属于清晰记忆和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年龄,心中似乎没有家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概念,当时左邻右舍一年四季穿差不多一样带有补丁的衣服,一日三餐吃几乎一样颜色与形状的玉米面馍、红薯面汤。
童年和少年留给我的记忆,是兰考的局部,是兰考局部故乡的小院、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学校。
我生活过的故乡小院里面,有一颗大槐树,每逢春季,满院飘香,沁人心脾。小院中养育的一条黄狗和几十只土鸡毛发光亮,在我们外出上学或种地的时候,替我们守护小院。其中的一只公鸡,红冠黄毛,有七斤多重,每天仰着脑袋,经常欺负他的同伴,又经常被我们家那只黄狗欺负。那只大公鸡,每天用他嘹亮的歌喉,替我们的小院送走最后一抹残阳、迎来最早一缕晨曦。故乡小院外旱厕旁有一颗大枣树,与院内的大槐树南北、前后对应。春天,它比院内的槐树苏醒的稍晚一点,粉黄的花瓣躲藏在嫩绿的叶片里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夏日的阳光下,那颗大枣树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枣树下那盘石磨上玩耍的孩童。磨盘上下两扇,是先祖传下来的,在磨面机进入村庄之前,是半个村庄加工口粮的村之重器,我们家之所以把那盘石磨放在小院之外,主要方便大家的日常使用。磨盘的使命完成之后,它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玩耍乐园。入秋时分,枣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枣子由绿入红,一颗颗垂挂枝头,竞相在碎小的枝叶中露出笑脸,大大小小挤在一起,红彤彤一片,那甜脆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我生活过的村庄,南边有一条人工河,河水在夏季经常漫过桥面,冬季又不时干枯见底。每年春季,穿梭于河畔绿柳之间的春燕一旦先吟,便开启了故乡人走向土地的匆忙脚步。那脚步一经抬起,再难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冬天是大人们最为盼望的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在南墙跟上,温暖而又明亮,农闲时节欢聚在一起的故乡人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我就读过的学校,接纳了我们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三三两两的学友挤在一起,玩斗拐,打弹弓,跳皮筋,滚铁环,一把铁锤在一截铁轨上敲击的上课铃声很难把玩耍正兴的我们喊进教室,人生的乐趣和梦想先是在那里萌芽,然后装进大脑和身体的皮囊走向四方。
在多年之后的后来,在走出故乡之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故乡之外的地方有与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故乡之外的人们有与故乡人对故乡不一样的认知。
后来,确切地说,是在18岁走出故乡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原来竟然那样贫穷,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活活累死在了治理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大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北、前后对应。春天,它比院内的槐树苏醒的稍晚一点,粉黄的花瓣躲藏在嫩绿的叶片里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夏日的阳光下,那颗大枣树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枣树下那盘石磨上玩耍的孩童。磨盘上下两扇,是先祖传下来的,在磨面机进入村庄之前,是半个村庄加工口粮的村之重器,我们家之所以把那盘石磨放在小院之外,主要方便大家的日常使用。磨盘的使命完成之后,它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玩耍乐园。入秋时分,枣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枣子由绿入红,一颗颗垂挂枝头,竞相在碎小的枝叶中露出笑脸,大大小小挤在一起,红彤彤一片,那甜脆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我生活过的村庄,南边有一条人工河,河水在夏季经常漫过桥面,冬季又不时干枯见底。每年春季,穿梭于河畔绿柳之间的春燕一旦先吟,便开启了故乡人走向土地的匆忙脚步。那脚步一经抬起,再难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冬天是大人们最为盼望的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在南墙跟上,温暖而又明亮,农闲时节欢聚在一起的故乡人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我就读过的学校,接纳了我们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三三两两的学友挤在一起,玩斗拐,打弹弓,跳皮筋,滚铁环,一把铁锤在一截铁轨上敲击的上课铃声很难把玩耍正兴的我们喊进教室,人生的乐趣和梦想先是在那里萌芽,然后装进大脑和身体的皮囊走向四方。
在多年之后的后来,在走出故乡之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故乡之外的地方有与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故乡之外的人们有与故乡人对故乡不一样的认知。
后来,确切地说,是在18岁走出故乡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原来竟然那样贫穷,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活活累死在了治理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大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难有停歇下来的时候。冬天是大人们最为盼望的时节,暖暖的阳光照在南墙跟上,温暖而又明亮,农闲时节欢聚在一起的故乡人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我就读过的学校,接纳了我们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尤其是课间十分钟,三三两两的学友挤在一起,玩斗拐,打弹弓,跳皮筋,滚铁环,一把铁锤在一截铁轨上敲击的上课铃声很难把玩耍正兴的我们喊进教室,人生的乐趣和梦想先是在那里萌芽,然后装进大脑和身体的皮囊走向四方。
在多年之后的后来,在走出故乡之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故乡之外的地方有与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故乡之外的人们有与故乡人对故乡不一样的认知。
后来,确切地说,是在18岁走出故乡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原来竟然那样贫穷,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活活累死在了治理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的大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兰考,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身旁。黄河,这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河,携带着上中游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来到兰考附近,遇到一望无际的平原慢下脚步,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兰考地段的河床上。黄河这条悬河,日夜悬在故乡祖先的头顶。
后来,我才知道,曾经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在它的后期,面对北方金的崛起和南下,笨拙地采取以水代兵的战略,扒开黄河大堤,把地处黄河下游的京华汴京(今开封市)和地势更低处的下游近邻兰考淹没在漫天黄水之下。从此之后,黄河多次改道,把兰考由富庶之乡变为贫瘠之地。我生活过的那个村庄,就在黄河故道的脚跟下。
后来,我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走到近代,兰考更加多灾多难。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的中原混战;1938年5月,爆发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兰封会战,都发生在兰考大地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上,连年战火,经久不息。1942年7月至1943年春天,在日寇侵华期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全省3000万人受灾,其中300万人死于饥饿。我的父亲出生于1943年、母亲出生于1942年,迎接他(她)们出生的是灾难深重的大战乱、大饥荒。
后来,我才知道,1959年至1961年,遍及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乡。大饥荒中,1961年6月,曾祖父在他80岁高龄那年,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无病而终;同年八九月,曾祖母也在因饥饿导致的痢疾折磨中撒手人寰。
后来,我才知道,兰考这块曾经富庶后来贫瘠的土地,养育了诸如西汉名相陈平,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廷相,清朝清官张伯行等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是兰考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兰考两千多年的历史星空。
后来,我才知道,全国人民和我们兰考人民一样敬重焦裕禄。在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焦裕禄精神感召下,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挖河修坝治理内涝,种植棉花治理盐碱,种植花生和泡桐治理风沙,饱受700多年自然灾害和解放前多年战乱之苦的兰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后来,我才知道,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激发了贫瘠土地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催生了新的生产力,解决了兰考人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兰考广袤贫瘠的大地上,到处是嘹亮的劳动号角、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农村的小院垒起了砖墙,小草屋变成了大瓦房。
后来,我才知道,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视察兰考,多次关怀兰考。我们敬爱的人民领袖,把自己的扶贫帮扶点放在了兰考。兰考,这个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地方,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如今,每当别人问起我故乡的时候,一句兰考,一种因焦裕禄是兰考县委好书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句兰考,一颗因县委好书记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焦裕禄活活累死在兰考的羞辱心而无处躲藏;一句兰考,让人们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故乡土地上的焦裕禄精神。
当我把万千思绪收回来的时候,故乡兰考,我那曾经生活了18年的农家小院,终将因经年累月无人居住和修缮而坍塌。那坍塌的砖瓦,埋葬不了年少时的记忆与梦想。
如今,在中国经济大流通的时代洪流中,伴随着经济流通的是人员的流通。后来,有和我一样或不一样机遇的故乡人,是不是也像大雁一样飞向了远方?或许,有的因牵挂故乡而春去秋来,也有的因外面精彩而人去楼空。故乡,那层层麦浪围起来的一处处村庄,那排排绿树覆盖的一个个小院,是否如当初一样依然安好。
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遇离开了故乡,谁知?这一出走就是半生,归来再也不是少年。我的故乡啊,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游子,身处远方,心系故乡。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致谢

 我就职和服务的窑街矿务局、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甘肃能化股份公司,还有天水市张家川县,都是伟大祖国的可爱儿女。祖国强盛,企业发展,地方繁荣,是我生命的骄傲和心灵的渴望。

与时光同行

与时光同行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