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1年教学大赛纪念册

教学纪念

2021年教学大赛

  在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中,我校9个团队分别参加中、高职两个组别的角逐,取得四金四银一铜的佳绩。其中,两个团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质不断彰显的今天,教学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的融合创新持续深入,以建构、情境、工作场景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不断丰富。我们的优秀参赛作品充分呈现出了时代特色,并展示出我校优秀职教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今年的教学大赛早已落下帷幕,但在接近半个学期甚至更长的备赛时间中,参赛团队老师们思维的碰撞、经历的点滴、留下的回忆……还在酝酿蔓延。参加比赛,好似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变革,老师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在备赛期间的理论探讨、头脑风暴和实践推进中无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哪怕是小小的细微触动与思辨,也会逐渐渗透、融入,进而触发我们教育教学从内向设计与到外显呈现的一系列改变。
  让我们再走近一些,听听参赛老师们怎么说……

卷首语

目录

01 旅游类茅蓉团队·······················04

02 数学类王燕团队·······················11

03 电子信息类孙惠芬团队··············20

04 旅游类陆颖星团队····················40

05 英语类陈君团队·······················46

06 文化艺术类沈轶丹团队··············54

07 思想政治类印杏梅团队··············60

/旅游大类/

 

    旅游高职组2021年省赛心得分享
     ——从开始到现在

  我们是来自南山校区的旅游高职组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茅蓉、高远、潘俊,我们参加的是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高职组)比赛,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
一、力量拧成一股绳
  本次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在比赛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坎坷,最终通过努力都顺利解决,最终也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
  5.13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发了2021年教学大赛(高职组)的选拔赛通知,要求5.26号上交联院选拔赛材料。看到通知,当时整个人是懵的。上交的材料要求包括课程实施报告、教案、课程标准、教材和视频,而当时我们团队成员只有两位,还缺少一位。考虑到旅游团队已经组建了中职组团队,人员实在紧缺,我们邀请潘俊校长加入团队。说实在的,当时潘校长很犹豫,因为他工作繁忙,他怕耽误比赛进度。但是纵观旅游团队的情况,确实没有成员,他只能咬咬牙答应下来。真是非常感谢潘校长的加入,有了他的加入,成员们的心理焦虑得到缓解,相对较为稳定。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从开始选题,整合课程,梳理结构,撰写材料,每天成员们会聚在一起,相互磨课,互相给意见。经常到最后推倒重来,再选题再整合再梳理再撰写。一路走来,大家有过分歧,有过懈怠,也有过不满,但是没有气馁。从磨合到默契,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友情。
    

  当然,任何的小团队都离不开大团队的支持。比赛期间,黄磊主任不断过问我们的作品,帮助我们指导排练,更是邀请省内专家帮助我们进行指导。系部领导更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布置场地、设备保障,给我们很大的支持。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
  比赛初期,团队成员首先研究这几年的旅游专业省赛、国赛作品,发现作品主要集中在《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课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导游词撰写能力,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其他能力涉及较少。
  本次比赛,我们成员决定先从改革开始,跳出原先课程的框架、模式,我们要改革。为此,我们首先去了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研,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的核心技能主要有哪些?经过一天的调研学习,企业迫切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导游服务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导游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最终确定选择《导游业务》课程作为突破口。我们定下的作品名称叫《“游”你来导——导游带团业务综合实训》。

  4份文档,3个约15分钟的教学片段,看似简单,但内容涵盖了整个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不仅要衔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实现育训结合,又要依托信息化展示新技术。对教师的考验也绝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更是体现教师的师德师风、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虽说我们三个人都有比赛的经验,但仍然是从0开始准备。从了解高职比赛的流程、制度,分析以往参赛获奖作品,请教专家指导,到材料撰写、学生排练、视频拍摄等,都要反复斟酌、提炼、演练,以达到最好。这种“煎熬”,用其他老师的话说,有点“凌迟”的感觉,但是也只有在这样的磨练中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坚持。  在作品推进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拍摄阶段,有太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拍摄进度受到影响。在拍摄外景的时候,因为天气热,时间长,导致参与拍摄的学生中暑,拍摄被迫中断;在旅游大巴实训室拍摄,因为场地有限,机位架设空间不足,画面不好看;在录播教室里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授课,因为企业导师较为紧张,导致经常忘词,拍摄被迫中断。好在,旅游专业的学生都是棒棒的,他们与老师共同克服困难,最终保证了第二天顺利拍摄完成。我们也乘机给学生灌输,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中要贯彻导游工作的“五心”服务,也正是导游工作的“匠心”所在。行前准备要“细心”,行程服务要“贴心”,导览接待要“耐心”,送团工作要“暖心”,全程工作都要充满“爱心”,从细微之处浸润“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学生印象深刻。

三、遗憾并不是坏事
  比赛过程中,好几次都想放弃。也曾怀疑自己比赛初期想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来自哪里?高远一直安慰说,你觉得难说明你在走上坡路。在互相支持中,我们最终坚持了下来。
  比赛结束后,心理总有一点遗憾。潘俊校长说:如果教学实施报告讲的再慢一点就会更好,高远说:用“五心服务”进一步解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工匠精神的,会不会更好呢?好多个“如果”,但是没办法重来了。但是我们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把困惑变成了反思,把反思变成了收获。
  其实我想说,专业不仅在看得见的较量上,更在看不见的坚持中。
  从开始到现在,真正的收获是在路上,真正的成长,是超越自己。坚持到最后,终会收获成功。

/数学大类/

王敏
团队

  境 界 

  两次参加教学大赛,生出些感悟,明白些道理。比赛这东西,总是能在拼杀间建立感情、燃烧激情、磨练毅力,经历从未有的量变过程,或撕心裂肺、或辗转反侧、或通宵达旦,然后才能达到质变的境界,姑且说它是蜕变吧。比赛总能留下点东西,除了取得的成绩,就是学到脑子里的知识、方法、规律,你会沉浸下去,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必须把你的选题搞懂、搞透,甚至对整个学科体系、教学教育本质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么看,是不是觉得比赛是根杠杆,撬动的是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比赛是次契机,检验的是你的耐力、心性,挑战的是你的能力,你和你的小伙伴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实现你理想的课堂?怎样让别人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展示理解你们的理念和初衷?这么想想是不是很刺激?

  第一篇 忘我
  再比教学大赛,需要勇气,屈服于黄磊主任的美貌和灼灼的眼神,在成功的拉她下水之后,披挂上阵,冲将出去。事实证明,女人的耐力是可怕的。提交材料那几天,连续熬夜,只睡几个小时,累了拉过凳子,拼起来就睡了,醒了继续。深夜操场上的月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在记忆中是那么清晰,那时的我们只觉得太阳升起,夜晚降临,时间过的飞快,像个符号一样飘忽,我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讨论、练习、争吵……会大笑、会生气、会紧张、会着急,就算放假在家,脑子里还在思考上课的问题,有好的点子会立刻在群里讨论,那个阶段现在想来就是入魔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不管不顾的付出,就为成功解决各种问题,实现最完美的效果。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现在想来,是有些上瘾的。

第二篇 纯粹
  纯粹的人是幸福的,纯粹的做成一件事一定也是让人满足的,数学建模的题是黄磊主任定的,以她的火眼金睛看来,这个内容一定有吸引力,也大有可为,可也是真难!我还记得她的那句话:“我们俩联手,一定可以!不把它做出来可惜了!”于是,后来,在她一颗颗的“你可以的!我就觉得你可以的!你的这个设想非常好!我就觉得你上的课特别好!”的糖衣炮弹中坚持了下来,她也没少夸王敏,直夸的你不好意思,脸红心跳,愧不敢当,从而内心生出肝脑涂地、釜底抽薪的干劲和魄力,似乎不做好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只能硬着头皮上,好在大家配合默契,干着干着,感情愈发深厚,沟通越来越畅通,就算激烈的争吵,也是为了更好的呈现作品,争辩中思考,升华,出结果,顿时有了一拍即合的痛快和酣畅淋漓的快感,那会居然立刻笑的没心没肺,肆无忌惮,那是真开心,纯粹的境界就是快乐,你懂得!所以我说的纯粹的境界,就是通过比赛,给自己出道难题,享受攻克的过程,就只是想把它做出来,想做好,因为那是自己的作品和目标,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成全。

第三篇 融合
  咱们这个团队,三个女队员,达到了融合的境界。目标、默契、责任、包容……黄磊主任是定海神针,负责定题、解读课程标准、比赛文件等,大方向、大体系咱们反复讨论,由其整理修正,所以她承担了实施报告的撰写和展示,而小美女王敏老师,通宵达旦的整理材料,制作PPT,解决实操问题,攻坚各种信息化手段,属于团队中的小钢炮,年轻有活力,好学有动力,从她身上你看到的是满满的追求和生命力,后生可畏!而我负责六节课的设计和展示,使出浑身解数,让展示的课看上去有趣、有理、有思想,既要体现环保国策、工匠精神等思政理念,又要符合学科规律,还要能抓人眼球,所以大家没少看书、看资料、讨论……我这个主讲,在黄磊主任的督促推动下,在王敏老师的保驾护航下,就这么一路漂洋过海,晃晃悠悠的安全抵达,事实又一次证明,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有你们,真好!

感悟——王敏

  作为刚进校的一位新教师,特别幸运的在黄磊老师的邀请下加入了我们王燕老师的数学建模团队。所以这次比赛对于我来说最开心的就是遇到了这两位美女姐姐,她们俩一位是稳定控场担当,还有一位是妙点子输出担当,在和她们组队参赛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感悟:
1.背后的力量
  备赛期间由于王燕老师在南山校区,我需要从校本部去南山和她探讨,所以经常和系部请假,好在系部的领导们非常支持并且不断鼓励我,在背后给予了我力量,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2.团队的力量  我们团队在组队初期便被寄予了厚望,因为黄磊和王燕两位老师早在17年便组队参加了国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团队实力的强大让我感到前所未有压力,初出茅庐的我毫无参赛经验,生怕拖团队后腿。好在团队的两位姐姐给了我很多帮助:  黄磊老师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从比赛由来到赛事流程一步步带着我了解熟悉,从脚本编写到视频拍摄她都陪着我,她就像团队的“定海神针”;  而我们王燕老师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所以我特别喜欢和她聊天因为她能给我很多新的体会,她就像团队的“夜明珠”在我们灵感枯竭时她总能照亮我们团队前进的方向。
3.课题的力量  由于我们数学建模这一选题比较新,所以无论是写教案、挖掘视频点、做课件都要从无到有,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看慕课、看论文、看书。为了运用信息技术我们摸索从未涉足的数学软件,从简单绘图到最后居然可以利用软件做出立体几何动画,课题促使我们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这就是课题的力量、比赛的魅力,作为年轻教师比赛真的促使我成长了很多。  最后致我们掉过的头发、熬过的夜、喝过的咖啡、吃过的宵夜,虽然过程中充满了不容易,好在我们都相信生活从来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孙惠芬
张洁
唐美燕
团队

/电子信息/

 得人和之利,破道道关卡 ——参加省教学大赛决赛有感

  又是一季桂花飘香,又是一年春华秋实。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我们的“收获”吧。回首两个月前教学大赛的备赛和现场决赛,每一瞬间都历历在目。
  今年上半年,我与队友继去年网评失败后再一次组队参赛,先后顺利通过校赛、市赛、省赛网评的选拔,最终挺进省赛决赛。整个过程充满挑战,我也收获颇丰。
  两年的参赛经历,让我在从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思政元素的渗透等方面,收获颇多。聆听专家的指导与点评,学习往年优秀作品中参赛选手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虽各有千秋,却同样精彩。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将之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不断拓展新思维,探索新方法。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
  决赛现场虽然只有寥寥几分钟的芳华绽放,台下,却是百十天夜以继日的坚持不懈。整个备赛和参赛的过程,有意外也有惊喜,但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个团队中两位30+、一位40+的3位女老师而言,无疑是一次价值丰富的经历。经历过一次失败后的我们,更多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一颗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气。而这些收获都来自全

校上下的支持,可谓得全校人和之利,团队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镇江高职学校教师的风采展示。
       首先说说“人和”吧: 
一、领导重视鼓舞人心   首先,学校特别重视每一年的教学大赛,从校赛、市赛到省赛,一直都将其放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今年的教学大赛中,从校级领导到系办分管领导都积极出谋划策,应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肯定就没有我们今年的成绩。   潘校长:如果没有潘校长的帮助,就没有我们这个项目和团队,更别谈最后取得什么成绩了。去年五月中旬,我在组队时遇到了困难,组了两次队都失败了。后来,破釜沉舟下,我向当时还任南山校区主任的潘校长发了请求帮助的信息。在此之前,我还不认识他,只知道他很厉害,带出了几个国赛的队伍。出于仰慕,更是因为我在系部已经找不到愿意和我组队的人的原因,我请潘主任能帮我推荐一位计算机老师组队。我当时很担心被他拒绝,毕竟我一没能力二没实绩,我最担心的是他会向系部打听我的情况,一问知道我是个不求上进、工作懒散的人时,肯定不会愿意帮助我。我发出的信息大约有一个小时后,就收到了潘校的回复:“好的,支持!”,虽然只有4个字,却让我当时心情激动的不得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潘校帮我顺利组建了参赛队伍,把能力特别强、能说能写的张洁老师推荐给了我们。队伍组建好,选题上又请他帮忙把握,我们这个项目的选题去年也是在他南山的办公室里最终确定下来的。他当时鼓励我们说:这个选题很好,……。后来,又多次关心我们的进度和材料准备情况,并给出了很多决定性的指导意见!去年网评失利后,潘校也没对我们失去信心,

一直鼓励我们明年再来!今年从校赛开始,潘校的位置变了,事情多了,而且又亲自参加高职组比赛,由于我们的项目基本是套用去年的内容,所以,没有特殊情况,我们都没好意思多去叨扰潘校,但在我们录课前潘校仍然来拍摄现场来给我们指导场景布置、注意事项,感恩潘校长的鼓励和帮助。
  黄磊主任:今年有十个队伍进入省现场决赛,她不仅要兼顾每只队伍的进展情况,而且为了学校能有个好的成绩,她还亲自带队参赛。备赛过程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完的,但她的辛苦又何止我们这一层。黄磊主任,用她参加国赛的经验一步一步的指导我们如何写教学实施报告、如何正确的弄材料,并聘请专家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不仅如此,她还认真周到地组织一场场模拟赛,安排每一团队的拍摄任务,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肩上的担子真的不是一点点重,却仍全身心在服务于我们,特别是进入国赛集训时,每一轮的现场直播她不仅把所有的准备程序都安排得妥妥滴,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备赛,而且次次她都早早地亲临现场,陪着我们一直到最后,特别是第二轮时她儿子生水痘,她愣是没请假,而是把时间给我了我们,让我们心里真的很感激,也很感恩。

  孙振楠主任:从今年的校赛开始,孙主任就一直在支持着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帮助答疑解惑,而且还主动帮我们联系企业,并带着我们团队一起下企业走访,为了拍摄现场的效果能达到最好,他主动帮我们从南京兄弟院校借设备,并一人承担了借、送的所有程序,都没有让我们分心,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帮我们联系上省里有名的专家指导,从年初开始就邀请专家来指导系部的专业建设与人培认证,并为我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我不愧是以“呆”、“傻”闻名的“二姐”,孙主任有一次让我送陈专家去车站,说关于教学大赛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解惑。当时周主任开车送的,我一路上是请教了一些问题,但愣是呆到没想起来要加专家的微信,以至于后来在省赛备赛时,黄主任给我说“你不是有陈主任的微信嘛,直接请教他啊!”我说:“没有啊”,她惊讶的看着我:“上次不是你送他的吗?……”,然后她只得“表扬”我说:“你咋这么可爱呢?!”我这个人思维比较简单,当时孙主任说“请教问题”,我就只请教了问题!

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两年的参赛经历,让我感觉比赛的大氛围非常好,各个团队比学赶帮超,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我们团队在备赛中,不仅虚心向去年的获奖团队请教方法、经验、借录课道具,也向今年并肩战斗的其他团队学习、请教,比如王川老师团队和我们互相帮助,他们团队人送外号“一等奖团队”,因为团队的四个队员都是拿过省一或国一的优秀战将而得名。在备赛时,他们借我们系部的大屏授课,我们借他们的学生工装录视频,有的甚至都是未拆封的新衣服。网评结果出来,大家一起在一教两个教室内现场模拟,经常串门互听、互评,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去年初次参赛时,完全是个小白,不知如何撰写实施报告,不知上课还要写脚本,更不知如何写脚本,是南山校区的高远老师一点一点地指导我们,让我们一步步进入状态,帮我们完善材料,就连最后录课时,她也是亲自到现场去指挥,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参赛教学大赛,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项目来支持,否则会给人的感觉比较空,所以,

从去年参赛到今年,我们基本上都是用的同一个项目,而帮我们完成这个参赛项目的就是我们系部实力最强的傅俊哲老师,没有他与他的工作室,就没有我们的项目,

没有项目也就不会取得最终的这个成绩,不仅帮我们开发项目,还一直给我们在技术上指点迷津,有他这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我们讲起课来都信心满满,毫无压力。在省赛决赛前几天,为了让PPT效果达到最佳,刚刚出差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和陪陪孩子的李露晨老师放下行礼就赶到本部,辛苦了两天,帮我们修改PPT。两年来,默默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罗列了,在此,深深感谢帮助过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我们取得的成绩中浸润着你们满满的情意。
三、共学共进取长补短
  备赛过程中,我们采取“研讨式集体备课”的形式即“一课三备”完成最终教案的撰写。第一阶段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每个人自己备分配的几个课时的内容;第二阶段由团长审阅每人的备课内容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并向大赛平台上优秀的教案学习,以他人为镜必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统合视野,增长智慧,提升自己,最终完善成稿。现场决赛的无生教学环节,是我们以前从未尝试过的,团队内反复模拟,互相点评。虽是无生教学,老师不仅心中要有学生,眼中要有学生,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突显重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环节,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要达到能和“学生”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美妙之旅的效果。

我们主要突破了四关
一、选题方向关
  最初开始今年的校赛、市赛作品,一直都是使用去年的内容,基本没有做调整,市赛结束后,黄主任请来专家指导,专家说我们环节基本都对,但选题方向有问题。选题方向有问题那就是我们从源头就错了,其它再好又有啥意义呢,当时听的心拔凉拔凉的,原本信心满满的3个人突然就陷入了举步维艰,无从下手的地步。后来在潘校长、黄主任、张维大神组的指点和帮助下,总算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从民政部门入门。于是我们3个人分工去了解,后来张主任说她小姑子的工作性质多是与社区打交道的,于是她给我们提建议说可以去康乃馨社区看看。
  这个社区是镇江市中条件最好的社区,也是比较有名的社区。于是我们3个人一早赶过去等着他们上班,社区的一位同志为我们推荐了一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使用社区智慧系统的独孤老人——*奶奶。奶奶先是在社区给我们介绍了她的生活,及目前正

在使用的社区智能跟踪设备,可以实现紧急呼叫、跟踪定位等功能,有其便利性,也有待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听到他们正在使用的设备功能有与我们项目重合的部分,这让我们很兴奋,在社区的帮助下了解这套设备是由江苏慧明公司免费提供的,于是我们开始追根溯源,想方设法联系慧明公司,在唐老师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与慧明公司老总取得了联系,并在孙主任的协同下,一起走访了该公司。了解到其主要方向研发智能设备并加工生产,主要产品有智能床、智能轮椅、智能台灯、智能拐杖等设备。在走访后,我们将我们参赛选题从定向老人群体,转变为定向智能轮椅。但这个选题在第2位陈专家来指导时,又被否了,不过,陈专家给了我们关键性的建议,并帮我们设定了选题方向,受众定位为“子女端”用户,帮我们破解了瓶颈问题。就这样,一波三折后,我们最终确定了选题。

二、技术难关
  主题方向确定后,我们又面临一个棘手的专业问题,要实现云端数据的实时更新与提取,怎么办?我们把这个困难向孙振楠主任和一直帮我们做项目开发的傅俊哲老师说明后,他们说只要知道云端的具体地址,实现从云端调取数据这一技术不难实现,因为物联网项目的技能比赛中曾有类似的赛题——医药箱数据实时采集与调用。但如何将老人穿戴的智能设备读取的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及云端在哪里?于是想到了智能手环,普通智能手环的数据无法实现实时获取怎么办?孙振楠主任又主动帮我们查阅资料,后来告诉我们说网上有可供二次开发的专用智能手环产品,买手环送开发包。就这样我们又申请采购了一个可二次开发的智能手环,在傅老师工作室的张周全同学的协助下,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终于实现了智能手环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云端,子女端随时可以了解家中老人的最新健康数据。至此,技术难关顺利解决,项目完美呈现。

三、“表演”关
  教学大赛虽然是真实的教学内容、真实的教学场景的呈现,教学视频的录制却是集几个月的时间去打磨的效果,就是这样“打磨”,对于我这个已有25年教龄的老教师而言仍不是一个小的挑战。尽管三尺讲台我走了25年,但心理素质一直都没有“练”出来,平时一让我开公开课,我就很紧张,因为我不喜欢在“熟人”面前“表演”。去年参加时,为了录省赛的视频,张老师都没有模拟走一下就一次通过了,摄像师为了保险起见还请她再录一遍,最终她2遍就结束了,许老师从开始模拟到最终结束也就录了4遍,而我却是从早上第一个开始一直录制到下午近2点才结束,连续录了不下10几次,就是这样,也没有一次是完美的,每一次不是因为我紧张的忘词,就是因紧张而导致操作出问题,录到最后,我和学生都已很疲惫,而且我都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学生却安慰我说:孙老师,别紧张,不要着急,我们都不嫌累!……最后,总算是录了一个完整的课堂,虽仍有很多问题,但我坚持不录了,后面还有两位老师在等着呢。去年的录课就这样结束了!有了去年的磨练,今年录课时,明显比去年进步很多,但我录课的时间仍然还是最长的一个,她们两位上午半天就结束了,我从下午2点多一直录到晚上近十一点,后来因为服装的问题效果呈现不太好,最后只得又申请重录了一个上午,才总算是满意些。我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效果被打磨的一遍比一遍要好,心里的压力日渐弱化,自信心在一点点增加,待省赛材料全部满意提交后,我的心里压力放下了,心态也放松了,虽然不知网评结果,但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信心的。我也是从那个时候,紧张的心理有了大改善,在准备决赛的那段时间,感觉一天比一天好。直到最后进入决赛现场8分钟授课时,尽管面前坐着几位专家,但由于都不是我熟悉的人,我当时一点紧张的感觉也

没有,上课效果胜过备赛时的任何一次,一点都没有卡顿。从比赛室出来后,张老师与唐老师都给我说:你这一次最完美!
四、综合能力提升关
  通过两年的教学大赛参赛,我从原来只知道低头自己做事,现在成长为整个团队协调统筹者,从一个专业教师成长为一个团队的团总,张主任说我:也算是破茧成蝶。这种能力不仅助力团队在教学大赛中获奖,而且对日常的教育教学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团队成员必须要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担责任、互相信任,携手共进,才能顺利到达终点。我是个性子比较急的,特别是在备赛期间,由于压力大,情绪起伏比较重,如果布置下去的任务无人响应时,我会不留情面的在群里留言,毕竟拥有这个“团长”的身份,会无形中压力倍增。好在团队内成员都彼此理解,都尽可能地做到不拖后腿。另外,通过备赛,让我在如何上好课、如何管好班、如何提升理论知识、做好教科研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些都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回首参赛的整个过程,学习与交流、付出与收获、体验与成长是我对参加教学大赛最大的感受,虽然很累,但很充实;虽有遗憾,但已知足;虽很疲惫,但仍勇敢去追;虽历经困难重重,但最终收获颇丰。 “没有旅途的呐喊,怎会有终点的收获;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岂能抵达向往的彼岸。” 曾经的艰辛都是一种淬炼,让身心更加的强健,让自己更加的自信。感激在备赛过程中每一份珍贵的帮助,感激一起备赛同行的每一个人,感激不曾放弃的自己。
       人生的旅途,会经历许多失意,也会遇到许多感动,随着远行的足迹,它们都会栖息在不大辽阔的心壁中,成为日后一道光亮,温暖自己。努力去奔跑、去尝试、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40+的女人,依然能乘风破浪,依然能在赛场上绽放光芒。

个人参赛另样总结:
(一)(2020年写于网评间)
新冠疫情突来袭,不惑重燃战斗力。
两次组队皆失利,还好坚持没放弃。
闺蜜耳边多鼓励,坚持到底就胜利。
南山潘总不嫌弃,推荐优干添活力。
整装待发三心齐,初稿出来遭质疑。
心灰意冷万念熄,疲惫之躯以泪洗。
一天一夜失生机,自怨自艾无一技。
大师大神出主意,功能界面重设计。
重生希望意气起,文思泉涌喜而涕。
傅总协助解难题,项目开发雏形立。
潘总指导及时雨,视频效果排第一。
脚本磨课九天毕,十六教案报告急。
请假备赛系给力,同事代课无怨意。
静心闭关无顾忌,网上资料海收集。
先出样案共商议,分工协作出效绩。
身心扑在大赛里,忘了今夕是何夕。
家中老人被忘记,废寝忘食好轻易。
三年骑行差车技,五天三单违章记。 

两周失重近十一,脸颊凹陷无神奕。 
好事多磨自慰藉,顺利提交松口气。 
联院突围无争议,省赛材料重整理。 
专家指点找差距,查漏补缺争优异。 
放飞自我先补给,静候网评显锦鲤。 
决赛现场争高低,力争省赛拿第一。 
(二) 
二零二一普通年,于我却是不一般。 
生日连着过三天,阳历阴历与证编。 
特殊之年寓鸿运,砥砺付出方结缘。 
埋首苦战三百天,健身阅读暂停键。 
技能教学皆收官,教育比赛也如愿。 
固然心中有遗憾,来日方长不可贪。 
贵人相助记心间,拼命三娘被人传。 
事必亲历识人面,奈何表深情且浅。 
有事有人你评判,一腔真诚终齿寒。 
一份耕耘一分艰,躬行之后方得甜。 
我运由我不由天,以行践行非嘴言。 
佛系思维有别看,老当益壮继往前。 

/旅游大类/

陆颖星
庄惠
杨丽媛
团队

       2021年省教学大赛(中职组)旅游服务类烹饪团队参赛心得       ——你想要的,都会如期而至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如今回首备赛的日子,仿佛还能感受到这个夏天经历的迷茫、焦灼、紧张、激动……
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我们的参赛课题选择了《中式冷菜实训》这门课程中的《各客冷拼制作技艺》。一方面,经过市场调研,各客冷拼是适应餐饮发展而出现的冷菜分餐形式,符合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需求,同时各客冷拼近年来也是宴席冷拼的新风尚。

  另一方面,我们去年已经研究过这个课题,花了很多心思,却无缘决赛。今年,我们决定在此基础上奋力一搏。确定了选题,我们开始研究这几年省赛、国赛的作品,尤其是烹饪专业的获奖作品。通过找到自身不足,汲取优秀作品的长处,不断完善课程框架、模块设计。通过多方面资源整合,对文字材料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专业二组的比赛,更能突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各客冷拼制作技艺》中,我们加入了分子料理这个新工艺。负责分子料理授课的杨丽媛老师一有时间就在烹饪实训室里沉浸式做实验,只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配方,做出最完美的分子料理,确保在现场无生展示环节万无一失。

  紧张的备赛日程中,庄惠主任还要忙招生、负责省培培训班的接待工作等。但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在群里沟通交流。事无巨细,只要是他能想到的,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提醒。7月10日下午,我在办公室修改实施报告的文稿和PPT,却总觉得不够顺畅。这时,庄主任打电话让我和杨老师去听郦山庄听报告。我心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哪还有时间听报告啊。但他坚持要我们去,到了以后发现专家正在讲教学大赛国赛的评分指标。听报告的过程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回到办公室,我立马开始修改,原本过不去的地方、遇到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原来,磨刀真的不误砍柴工。

三、千锤百炼,尽心竭力
  备赛期间,黄磊主任隔三差五的就会邀请省内专家对我们进行指导,帮助我们打磨作品,指导我们排练。学校、系部的领导给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教学视频录制的前期准备、实训室布置、带学生彩排、一镜到底的反复排练、反复的录制、学生站位、拍摄角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反复推敲,千锤百炼,为的就是呈现精彩的15分钟课堂教学片段。

  决赛现场虽然前后只有20分钟,但这20分钟,要清楚地知道每一页PPT对应的内容、什么时候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答辩的时候如何更有条理。这些除了反反复复的练习,没有捷径可走。越临近比赛,内心越焦灼,明明已经背的很熟练的稿子,却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卡壳。为了实现这20分钟的自由,我们在录播室、教室、阶梯教室……一切能练习的地方穿梭。练习到最后,甚至不用思考,一张嘴台词自己就能跑出来。出发前一晚,我们还在教室里练到10点多才结束;到了赛点,无论手上做着什么,嘴里都在背稿子;比赛当天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先过一遍……

  教学比赛的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满意的,收获是颇丰的。这不仅仅是参赛团队的成绩,对于整个烹饪教学团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突破。这次比赛带给青年教师的,除了喜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只要竭尽全力,你想要的,都会如期而至!

/英语大类/

我们  七年不痒

  嗨,我叫陈君。这篇文章我想了很多个开头,最终我还是打算以第一人称向各位介绍一下我的两位家人:张茜和蔡梦丹    2014年,第一次来到高职校,23岁的我走到一教六楼的办公室,两个温婉又美丽的老师走向我:“嗨,我叫蔡梦丹!”“嗨,我叫张茜!”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七年。

  2021年,从同事到朋友,再到亲密无间的闺蜜,我们七年了。总需要一点仪式感做个纪念,那就一起比赛吧 于是我们开始了三个人的第一次合作——教学大赛。
  在比赛前听了坊间各种比赛很苦的传闻,当我们三个亲身经历后发现,比赛除了有辛苦,快乐和收获是远大于此的,当然还能升温我们本身就已经坚如磐石的的感情!在此最想说的就是感谢两位队友一路的陪伴和理解支持备赛的日子里,有辛苦,比如带着孩子在家集体备课,觉得累并快乐着,再比如当觉得毫无思绪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找个清静的地方住上两天,一起找一找灵感;有快乐,比如每天都能打着比赛的借口一起出去吃喝;有合作,最后的决赛茜茜一个人接下了六节课,蔡蔡一个人背下了数十张答辩稿,无时不刻都在被团队感动着;当然最重要的是有收获,收获了比赛经验、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更加坚定的友情。

  比赛的过程,比结果更值得被纪念。记得收到省赛决赛通知的那一刻,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备课,而是冲到商场选了我们的“战袍”,于是就有了下图的合照;记得我们写脚本遇到瓶颈,我们三个互相打气,一拍即合选择了去杭州住上两天一起找灵感;记得到南京比赛的前一天,我和蔡蔡由于紧张一直闹肚子,茜茜对我们疼惜且无奈;

  记得在进备考室的前十分钟,我们没有在脑海中回放脚本的内容,而是互相说着自己似乎有点舍不得这几个月的日子,然后开始矫情得泪流满面......这样的瞬间有很多,现在提笔的时候想到嘴角都会不自觉的上扬,兴许是比赛带给我们的幸福感真的远大于疲惫感;  
  记得比赛的时候,我们想过很多次结束了之后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真正到了那一刻,我们内心不是放松、不是激动、而是满心的感谢。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感谢潘校长和黄主任一次次找专家给我们辅导,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成长;感谢系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分担了我们很多的课务;感谢旅游系的张洁主任给我们课程录制提供的帮助;感谢傅俊哲老师和他工作室的学生提供的技术支持;感谢我们英语组这个大家庭给的指点和帮助,孙琳书记和叶璐老师的指导和陪伴;感谢和我们一起备赛的每一队队友们,由于我们组都是第一次参赛,其他队伍的每一位前辈们都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友情出演;感谢市赛的队友王辰薇老师和我们团队一起的努力;感谢我的两个优秀努力的队友;还有感谢我们的家人们......

  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初心,怀揣诗和远方,开启我们下一个七年!茜哥,老蔡,爱你们哟!

/文化艺术/

沈轶丹
张维
倪卫民
团队

  我们团队参加了2021年江苏省教学大赛,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但更多的还是收获。

  首先是比赛成果,经过一系列的备课、上课、磨课、改课,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备赛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帮助,通过听取专家和领导的意见,我们不断修改完善作品,比如,教学内容采用了真实存在的项目,和企业导师沟通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法,和项目甲方沟通需求,参观目前现有的党史学习馆等。工作过程中,通过一次次地头脑风暴,打回重改,团队之间合作也更加默契,分工明确,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

  通过比赛,给大家的一些经验主要是在备赛过程中要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政策,对接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在录制视频中,除了课的内容结构合理等等外,画面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点。另外,团队之间需要多沟通,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总的来说,教学大赛是辛苦的,但对我们自己的提升是极大的。通过教学大赛的举办,相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会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思想政治/

印杏梅
江晓
团队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思政组(印杏梅、孔敏、江晓敏)参赛心得交流

  2021年,我们思政组参加了教学大赛。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最终进入了省赛的决赛现场。

  我们这次虽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参加比赛的过程也让我们有了成长和进步。记得当初参加校赛时,我们还在不同的组别。当决定参加市赛时,我们这个团队的组建也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记得第一次提交市赛作品时,虽然黄磊老师一再鼓励我们,我们还是顾虑很多,总是觉得自己可能走不下去。
  当得知我们能够进入省赛初评时,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每次团队集中研讨时,我们都在讨论如何将作品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尤其是去年参加过省赛的陈璐老师团队,从开始的选题、视频的拍摄、作品的完善等很多方面分享了她们参赛的经验,对我们帮助很大。

  整个备赛的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我们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过争执,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完善我们的作品。在拍摄视频的那天,我们团队三位老师都在现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

  参与视频拍摄的学生也是毫无怨言,系部主任和班主任一直帮我们安抚家长,让我们心无旁骛的投入拍摄工作。当视频拍摄结束,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身体很累,但精神亢奋,彼此没有埋怨,只有鼓励。

  我们的备赛一直持续到比赛的当天。就是在这个备赛教室,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赛前的试讲,整个教室里都是参赛的选手,既紧张又兴奋,潘校长全程给予我们鼓励和指导。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学习和进步还在继续。我们感谢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们的老师,我们将始终牢记参与比赛的初心,继续前行。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1年教学大赛纪念手册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