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扬帆海丝》第1期-传承传统文化,重拾年味记忆

期刊/内刊团刊2021-10-13
3267

福州中心支行团委

2019年

团  刊

NO.01期

2月18日

卷首语

       为展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祥和氛围和独特魅力,激励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广大团员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共同谱写人民银行事业新篇章。在猪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福州中心支行团委在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传承传统文化,重拾年味记忆”主题摄影配文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广大团员青年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真情记录,用相机定格家乡过年的喜庆场景和传统风俗,用文字记录旧习俗下的新生活,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饮食、服饰、宗教等文化,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福州中心支行团委评审,现将团员青年带来的优秀作品展示如下,带大家一同感受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早春二月,破五送年,在短暂的归乡重聚、阖家团圆后,游子们又迎来了新的忙碌。浓浓的年味,深深的亲情,在生命的耕耘中搏动,在岁月的变迁中延续。
       何谓年味儿?也许在陆庆屹所执导的纪录片《四个春天》中可以找到答案。阖家围坐火炉边共看春晚、抽空带父母旅行、兄弟姐妹回家陪父母共度金婚、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送别……年味,既是一种节日礼俗,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年味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家的味道。情聚就是“年”,情浓味儿才浓。
        

年味

目   录

厦门市中支

漳州市中支

泉州市中支

莆田市中支

龙岩市中支

三明市中支

宁德市中支

南平市中支

6

15

16

18

20

7

12

5

扬帆海丝

厦门市中支

    红团是福建莆仙地区的特色蒸食,过年时家家必备,其“形圆色红”,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传统红团皮由糯米粉拌食红制作而成,颜色尤为红艳。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除祭祀所用红团之外,许多人家大胆创新,用红薯泥、火龙果汁等为红团皮染色,虽然颜色不够红火,团圆喜庆的心意却不会变。图为孩子们放心大口地享受绿豆馅和糯米馅的无色素红团。

「 红团祈福 」

作者 林颖南
单位 厦门市中支
家乡 福建莆田

扬帆海丝

泉州市中支

    此次进香的祭祀制度是12年一次,每逢猪年就举行的隆重仪式。在除夕晚集中点头炉香,正月初二建坛,一共有800名迎香人员参加出佛,传统的进香仪式复杂而讲究,乡亲们严格遵从几百年延续下来的繁复仪式。进香祈福历来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福祗的寄托,也是家乡人民表达对新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 进  香 」

作者 郭婉鑫
单位 泉州市中支
家乡 南安市蓬岛村

    漳州市华安县是台湾高山族同胞在祖国大陆聚居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大多住在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土楼里,他们在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创造并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每当逢年过节或是喜庆

「 高山族竹竿舞 」

作者 李高钦
单位 华安县支行
家乡 漳州华安

漳州市中支

扬帆海丝

的日子,他们总要唱起高山族的歌、跳起高山族的舞,表达自己心海里的喜悦之情。今年春节在大地土楼里的高山族同胞,用他们最甜美的歌声、最优美的舞蹈、具有浓郁的高山族文化风情迎接猪年的到来。

扬帆海丝

泉州市中支

    随着春节的临近,农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赶集”买年货。安溪县城超市早已开始把新年装食品、烟酒、糖果等陈列在超市最醒目的位置,开辟出年货一条街。在安溪农村,新年的头等大事便是祠堂祭拜先祖,慎终追远。每年春节,同根的子孙会在祠堂陈列祭祀品、焚香、燃放鞭炮等,重温“孝父母 笃友恭 守国法 睦宗族”的家训。

「 年货鞭炮齐热闹 」

作者 王淑满
单位 安溪县支行
家乡 泉州安溪

「 儿时的记忆 」

作 者 洪婕     
单 位 石狮市支行
家 乡 泉州晋江

    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见证了人世间的年复一年。过年时,这里重现了昔日的言笑晏晏,新的生命也悄然滋长着。年幼时最期盼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穿新衣、放烟火的这一天,如今我们已经长大,但仍同照片里的孩子一样,这里是我们最快乐的童年。

泉州市中支

扬帆海丝

作者 出涵雅 
单位 德化县支行
家乡 泉港小坝村

扬帆海丝

泉州市中支

泉州市中支

扬帆海丝

「 深山里的“敖包”

    蒙古草原像茫茫的大海,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人们就垒石成堆或垒土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敖包”就是这样来的。后来,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

     在我的家乡泉港小坝村,远离草原的游子们就在群山之间垒筑了这样一个蒙古族敖包,每当外出务工返乡的人们回到村子里,都会来这里转敖包,祈求吉祥如意!

    泉州木偶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掌中木偶戏在福建民间俗中称为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图为福建省南安市美林镇木偶表演家给孩子们传授木偶表演技术。

「 木偶传承 」

作 者 谢俊龙     
单 位 南安市支行
家 乡 南安市美林镇

「 平安-福泽绵长 」

作 者 朱琳 曾雪榕
单 位 莆田市中支
家 乡 福建莆田

在莆田,大年初一和初五早上一定要吃上一碗妈祖平安面。妈祖面又名长寿面,在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象征着平平安安又一岁! 

妈祖面的配菜很有讲究,碗底垫着芥蓝,碗面铺着紫菜、花生、香菇等配菜。紫菜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富贵,圆圆的香菇象征团圆,鲜黄的鸡蛋象征健康,小巧的花生取意落地生根,象征平安吉祥。

扬帆海丝

莆田市中支

扬帆海丝

民俗是根,传统为魂。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皂隶舞,由西汉时期的“傩舞”演变而来,是莆田元宵的重要内容。皂隶舞动作整齐粗犷,舞姿原始奇特,阵容严肃威武,意在祛邪除妖,保佑一方平安。

「 感受民俗 皂隶舞 」

作 者 许雪晶     
单 位 莆田市中支
家 乡 福建莆田

莆田市中支

扬帆海丝

莆田红团,最正最浓的年味儿
咬一口,都是人间团圆和红火

「 拾味▪拾忆▪红团 」

作者 林奕君
单位 莆田市中支
家乡 福建莆田

莆田市中支

扬帆海丝

「 客家船灯 」

作 者 王 晶 龙岩市中支
     修毓英 武平县支行
家 乡 龙岩武平

客家船灯又名打船灯,是流传于闽西、粤北、赣南等地的传统民俗舞蹈,上图展现的是武平县十方镇乐畲村村民春节期间打船灯的场景。

近年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主题有:宣传二胎政策、普惠金融、乡村养老的船灯舞层出不穷。青年人藏在船舱靠内置挎带扛起船灯,船头船尾两人持桨摇船边唱边舞,村民们就在船舱的两端挂红包讨喜气。

龙岩市中支

扬帆海丝

扬帆海丝

三明市中支

「 打年糕 」

作者 郑经攀
单位 将乐县支行
家乡 尤溪县中仙乡

在老家,每年大年二九家家户户就会聚在一起打年糕,在制作年糕的过程中互相诉说着这一年来的见闻趣事,其乐融融。老家的年糕分为圆形和圆柱形两种,圆形寓意着全家人平平安安,圆柱形高高瘦瘦的形象寓意着家里的老人能高寿,年糕表面点上的五朵小红花,代表红红火火,来年工作生活点点开花!

「 抡 花 」

作 者 吴兴国
单 位 沙县支行
家 乡 三明沙县

抡花属于民间花会中的一档,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光阴荏苒,时代变迁,这一技艺薪火不绝,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2014年11月,“抡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明市中支

扬帆海丝

扬帆海丝

宁德市中支

过年就是花样繁多,供应不断的零食

「 年 味 」

作者 吴晗龄
单位 屏南县支行
家乡 福建宁德

过年就是扫房洗被贴春联,将家里折腾的干干净净、红红火火

过年就是放烟花,当除夕夜零点钟声敲响,仿佛整个世界的烟火都在百花齐放,到处都是烟火味。

作者 叶先长 
单位 古田县支行
家乡 屏南甘棠乡巴地村

「 畲族火凤凰 

火凤凰是福建省屏南县巴地畲族村的传统民俗活动,2018年被列为宁德市级非遗项目。正月初四,巴地村民载歌载舞,舞动火凤凰,与香火龙一道呈现“龙凤呈祥”,惊艳四方。

畲族火凤凰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巴地畲村民俗文化,提升巴地畲村形象和知名度,为振兴畲村发展添砖加瓦。

宁德市中支

扬帆海丝

扬帆海丝

南平市中支

「 祈 福 」

作 者 翁美莲     
单 位 建阳支行
家 乡 建阳白沙镇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着“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2018年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2019年,跨年要有仪式感,许愿牌、祈福带,白沙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祈福日,通过祈福仪式向乡民普洒祝福甘露,洗刷疲惫之身。

冬捕收获几条新鲜的大白鱼,成就冬日里一道肥美的佳肴,这是过东北年的财气。

长大后,年味越来越淡了吗?
在冬季零下20摄氏度的黑龙江,屋檐积雪,湖面结冰,万里冰封使你很容易就能实现泼水成冰的愿望。

「 过个东北年 」

作者 王美淇
单位 南平市中支
家乡 哈尔滨

正月,雪乡景区,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特色狗拉爬犁不用担心狗狗的安全,因为他们是主人推着跑的,主人还会贴心的准备铲屎棍,随时保持雪地清洁,主干道上,每个高挂的大红灯笼都是一家人对新年的希望,这是过东北年的福气。

南平市中支

南平市中支

扬帆海丝

一盏盏孔明灯逐渐向上漂浮,在夜空中交相辉映,承载着地上的人们最深切的愿望。邵武人民每逢节日都喜欢到空旷的广场上施放孔明灯祈福,灯面上是亲手写下的祝福,象征岁岁年年、幸福美满!

扬帆海丝

南平市中支

「 孔明灯祈福 」

作者 张勤华
单位 邵武市支行
家乡 南平邵武

    每年的正月,尤其是正月十五祭拜祖先的日子里都能听到阵阵喧闹的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歌唱旋律,这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曲艺——坂山《大腔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始终与村民相依相伴,成为村民们敦亲睦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 大腔戏坐唱 」

作 者 章键     
单 位 顺昌县支行
家 乡 南平西芹

       改革开放40周年沧桑巨变,变的只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年味的精髓。年味,成了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味道,成了想念而生怕遇见又不够热烈的思念。
       年味,从来不曾远去,央行青年用相机定格传统文化,用笔杆勾勒改革新篇,在新时代担当起青年使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继往开来,渊源流长!

本期编辑:郭锬力、黄良军

团刊顾问:高文博、王建垣、肖婷、黄惠婷
                    刘家龙、康婷、吴雯彦

技术支持:傅珺蕾、王美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