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安安然-季刊2024.4

中安安然

2024

中安建设集团季刊

contents

目录

行业资讯

02-06

集团动态

07-09

成果展示

10-13

精英风采

14-56

中安家园

57-65

01

总编
主编
编辑
校对

范浩松
邱邃
张予倩
王婷婷

:
:
:
:

编辑出版
地址

:
:

中安建设集团融媒体中心

邮编
电话
出版日期

:
:
:

210003
025-86691680
2024年4月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清江南路70号河海科技大厦

主办单位:中安建设集团

版权所有,违法必究。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或翻印,否则将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

02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2024年3月13日下午,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智勇,新余市消防产业协会秘书长丁朝阳,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有平,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艾海涛,渝水区工信局局长简永根,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谢茂林,市消防产业协会赵金等一行莅临中安建设集团就消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江苏省消防协会副会长、消防工程分会会长、集团董事长范浩松携高管热情接待了渝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一行。

集团动态

group dynamics

01

2024年1月28日

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召开医疗机构智慧运维平台研讨会与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

03

研讨会中,各单位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的管理意义。许云松秘书长介绍了前沿科学研究方向、中国医院改革发展研究院相关课题及医疗机构工作委员会的背景、基本情况、已开展服务及未来规划。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安建设集团展示了代表性案例,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智慧消防平台、沙溪服务区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等。明基医院分享了医疗机构既有建筑改造的施工安全和消防管理,并且展示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医院组织架构中设置风险管理的概念。天枢云分享了基于BIM的后勤运维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讲述了BIM应用与价值。红色建设分享了BIM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02

2024年3月13日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智勇一行莅临集团调研考察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有关规定,经企业申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专家评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与备案,中安建设集团位列其中并获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标志着集团正式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时又是集团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之一。

2024年1月26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一届第四次理事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学会2023年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2024年的工作重点。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理事长商健、高级顾问伍和员、理事、秘书长杨小刚、监事朱海洋、江北工作委员会王金虎、副理事陈网桦、理事张勇、专家委员会主任虞汉华、执行秘书长宋裕祥、副秘书长杨扬、理事刘长义、王静虹、王志勇、王洪斌、刘维治、孙加彬、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龙源、集团设计院院长郭松、办公室副主任李恒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为深入推进南京市应急管理事业的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和发现更多应急管理人才,奖励在应急管理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安全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在颁奖仪式上,中安建设集团及集团研发信息部经理石炳辉、副经理马杰、办公室主任徐圣分别荣获安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接着,学会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进行了工作研讨。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李恒通过成果汇报、智慧运维平台、未来展望等方面介绍了集团发展方向。集团将继续深耕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领域,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管理的应用场景和范围。
在随后召开的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上,经过充分的讨论与审议,本次会议决定增选范浩松、许云松二人为副会长人选,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最终范浩松、许云松高票当选。
未来,集团将秉承初心,进一步拓展城市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集团将积极寻求与更多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探索城市安全科技的新领域和新应用。同时,集团也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城市安全科技的发展,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04

2024年3月27日

集团董事长范浩松陪同江苏省消防协会一行赴广东省参观学习

此次广东之行,范总不仅深入了解了广东地区消防安全与智慧消防的发展现状,还通过与当地消防协会、企业的深入交流,收获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理念,为推动集团下一阶段创新发展的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集团也将继续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安全与智慧消防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2024年3月29日

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参加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2024年工作会议暨十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范总荣获省安装行业协会“金牌企业家”

2024年3月29日,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在苏州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十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会长蒋东良,副会长兼秘书长顾建生,副会长、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及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副秘书长吴辉主持。

05

本次座谈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依托两省拥有的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新余市渝水区与中安建设集团将密切保持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共同推动城市安全的发展进步。中安建设集团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为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03

2024年3月23日

集团圆满主办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成立仪式

2024年3月23日下午,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成立仪式在中安建设集团展厅隆重举行。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刘松汉,靖江市斜桥中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陆仁修,靖江市斜桥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耿昌余,靖江市斜桥中学副书记江辉,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赵平,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王振宇,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徐凯,博思扬集团董事长、南京靖江商会会长周建清,江苏省政府参事、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省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南京鼓楼区湖南路管委会副主任姚志江,南京广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苏根荣,东部战区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包明忠,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鞠熀先,南京理工大学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主任王卫平,南京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教授丁小余,江苏省农业农村植保植检站站长、二级研究员田子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金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列展览部部长闻慧斌,江苏省委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处处长陈辉,中国大地财险江苏分公司重客部总经理陆东平,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查部主任毛建忠,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夏镇波,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江苏新闻部、内参部主任张洪,武警江苏总队医院主任朱敏,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南京靖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浩松等众多领导、校友出席了此次校友联谊会。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耿昌余校长将校友会的牌匾授予会长刘松汉,标志着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正式成立。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2024年3月24日至27日,由江苏省消防协会会长蒋正林带队,协会副会长、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陪同省消协及部分会员单位一行赴广东省参观学习,与广东省消防协会领导、相关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省级协会工作、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广东省消防协会会长林炳荣、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奕辉、副秘书长吕文龙、协会秘书处主任陈丽红、广州及深圳部分企业负责同志,江苏省消防协会副会长王以丹、常务理事魏善航、张军、朱新、丁杭英、顾丽莉及有关人员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

04

随后,在2023年度江苏省安装行业“品牌企业家”评价中,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荣获“金牌企业家”称号。此外,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还公示了2023年度华东优质安装工程评价结果。其中,集团承建的“南七花园A02地块23、24楼项目机电安装工程”荣获2023年度华东优质安装工程奖的提名,这是对集团以及该项目团队精湛技艺和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
本次年度工作会议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集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为江苏省安装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06

07

集团动态

成果展示

国家核与辐射基地

2023年1月7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了2022-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入选名单,中安建设集团承建的2#实验及综合业务楼等2项(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该奖项代表着国内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和最佳实践。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总建筑规模宏大,达到了9493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0457平方米,地上部分则占据了74480平方米。建设单位为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消防专业分包单位为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于2018年7月10日开工建设,2018年11月9日竣工交付。
本工程在功能上极具多样性,集实验、综合业务和动力中心于一体,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1段实验楼作为多层实验厂房,专为科研实验打造;2段实验及综合业务楼则以高层公共建筑形象呈现,其复杂结构融合了实验与业务功能;3段动力中心作为多层公共建筑,确保动力稳定供应。在建筑层数上,各部分独立而协调,1段实验楼地上4层、局部地下一层,2段实验楼及综合业务楼地上12层、裙房3层、地下3层,3段动力中心地上地下各1层,设计简洁高效。建筑高度上,1段实验楼25米,2段实验及综合业务楼高达60米成标志性建筑,3段动力中心虽高15米但稳定性强,为整个区域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支持。
在消防安全方面,本工程配备了先进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报警系统、水喷淋系统、水喷雾系统、水炮系统、消火栓系统、空气采样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这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和精细的施工管理,中安建设集团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成功克服了各种挑战,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交付。

成果展示

获奖案例介绍

Achievement   display

2023年12月25日,中国安装协会正式公布了2023-2024年度第一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入选名单,中安建设集团承建的NO.2014G45地块南京瀚瑞中心消防工程项目摘得“中国安装之星”殊荣。此奖项是国内安装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

瀚瑞中心

南京瀚瑞中心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丁墙路9号,项目定位5A甲级写字楼,是区域标杆性的建筑。建设单位为南京瀚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消防设计单位为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消防专业分包单位为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消防设备安装于2020年11月进场施工,2021年6月24日竣工交付。

该项目的消防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配合量大、施工面广、施工周期长,主要分布在楼面、墙体及吊顶天花内、各系统管线多而繁杂,吊顶内空间;预留预埋套管、线管线盒的清理需要协调土建;设于吊顶内的穿线、配管、报警设备安装、喷淋头安装等都必须紧密配合二次装修、机电、弱电等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点多,安全风险高,关键指标均高于设计和规范标准。中安建设集团克服重重困难,用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部署,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工期长和安全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项目交付工作。
中安建设集团此次获奖,是外界对集团安装工程品质的肯定,也是集团对项目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的成果。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精细管理、质量创优和管理提升活动,通过精品示范、样板引路,创造了一批国优、省优工程。下一步,中安建设集团将一如既往,坚持高标准管理、高效率施工、高品质建设,不断超越,用匠心坚守,打造更多的优质精品工程。

08

09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中安之星

中安之星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研发信息部

石炳辉:公司发展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是公司在面临市场挑战和竞争压力时,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业务模式,使公司能够适应变化。公司还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精细化企业管理等举措,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不断的努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共同推动了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也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

您觉得公司的氛围如何?有哪些方面是您特别欣赏的?

>

石炳辉

石炳辉:我觉得公司的氛围非常积极向上,我特别欣赏团队成员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团队之间互相支持、鼓励,共同追求卓越,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鼓舞。同时,公司的文化也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这种关注员工个人发展的理念也是我所钦佩和推崇的。

10

11

>

>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集团办公室

徐圣

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愿景

>

石炳辉:首先,我希望公司能够继续保持在消防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次,我期待公司能够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也希望公司能够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工程效率,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希望研发部能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积极跟踪行业前沿技术趋势,推动公司在技术上的持续领先优势。

经理

主任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您觉得公司的氛围如何?有哪些方面是您特别欣赏的?

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愿景

12

13

中安之星

中安之星

张予倩: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的第一印象极为深刻。公司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且富有活力,让我感受到了公司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观。团队氛围融洽而富有凝聚力,同事们友善互助,让我倍感亲切与温暖。从入职的第一天起,我就深刻体会到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点燃了我的工作激情,使我更加期待在这里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我坚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能够不断进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与同事们共同创造更多辉煌的业绩。

作为新员工,您对公司文化和团队氛围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

张予倩:首先,我获得了2023年度优秀新人奖,这一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过去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的激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这个奖项为动力,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公司给予的机会和平台,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尽管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却仍难以取得突破。每当我陷入困境时,领导和同事们总是主动伸出援手,耐心地帮我梳理思路,提供宝贵的建议,直至我找到解决之道。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个人成长的深切关怀,更让我体会到了团队之间那种无私的互助精神,在这个温馨、互助的工作环境中,我倍感珍惜,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团队和氛围,我才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工作过程中,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深刻?

>

张予倩:我深知,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与支持,公司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领导和同事们的谆谆教诲和热心帮助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他们的热心帮助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在此,我衷心祝愿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业绩蒸蒸日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你想对公司说些什么?有哪些心里话想要表达?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企划人事部

张予倩

此外,公司还组织了多次员工团建活动,这些活动为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工作体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温馨与喜悦,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公司如家般的温暖。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公司的团队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事们共度的每一刻时光。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多的美好回忆。

专员

行业资讯

14

15

◀ 消防科学与技术▶

电动汽车库火灾蔓延与演变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
黄晓家,张瑞峰,陈斌,等.电动汽车库火灾蔓延与演变特征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3,42(12):1618-1624.

2021.1.9

Industry information

(1. 南华大学土木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3.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广东 深圳 518000)

关键词: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汽车库;火灾扑救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锂离子电池容易因热失控、过充或机械碰撞失火,锂电池材料的易燃易爆特性使火灾发展蔓延迅速。所以研究锂离子电池动力汽车火灾的动态变化和温度特性对于防治火灾极为必要。笔者通过加注盐水模拟电池短路的方式触发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开展电动汽车火灾在车库环境下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针对不同工况设计两次电动汽车燃烧试验,使用红外摄像机、数码摄像机、热电偶、热流计等设备研究了电动汽车燃烧过程中的火灾蔓延情况、火场温度场分布及辐射热流演变规律。研究不同灭火方式对于电动汽车火灾的抑制效果,提出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的要求和优化方向。
单车燃烧试验采用99个直径为6 mm的K型铠装热电偶和两支热流计采集燃烧过程中温度与热辐射数据并设有自动喷水系统,在自动喷水系统启动的情况下,火势依旧巨大,通过试验数据可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有效扑灭电动车火灾,且抑制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时间。最后使用消防水枪对火灾进行扑灭,但在撤去消防水枪一段时间后,电池包部位出现复燃现象,由此可见,电动汽车火灾的核心是电池包燃烧,对此类火灾进行扑灭时要谨防复燃。

双车试验对热电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了增加和优化,通过搭设如图所示的热电偶支架布置124只热电偶,为了更好地契合火焰向上向外喷射的特点,热电偶数量从下到上依次增加,车侧热电偶呈倒梯形,车上方三层热电偶呈矩形均匀分布。此次试验目的汽车之间的火灾蔓延规律,因此没有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数据可知,双车试验中,燃烧车辆两侧的辐射热流明显比单车试验高,峰值分别达到 25.25 kW/m2(无车侧)、18.93 kW/m2(邻车侧)。通过计算判断,在现有地下车库车位设计尺寸情况下,如果没有灭火设施启动,邻车轮胎容易被燃烧车辆引燃。通过绘制温度切片云图可知燃烧过程中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在燃烧区上方形成对流烟柱,最高温度区随切片高度向车后侧墙处偏移。车侧高温区存在于后轮周围,且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上升。整个温度场体现热流向上向外的流动特性,符合火灾蔓延热对流的规律。双车试验还设有多种火灾抑制技术,观察了各自在电动汽车防火灭火中的优劣。

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储存巨大的能量,有极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抑制火灾蔓延,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搭建电动汽车整车燃烧试验平台,设计两次燃烧试验 ,使用热电偶、热流计等设备构建全方位温度场探测体系 ,实现电动汽车燃烧过程温度场探测分析和精准定位,结论如下:
(1)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方式与传统汽车火灾不同 ,当电动汽车内部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 ,从汽车底盘释放出来的白烟是电动汽车火灾的前兆,从最早出现白烟到起火燃烧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两次试验起火位置分别为电池包前部和后部,火焰沿电池包与车体之间的间隙向四周蔓延,且向其他电池蔓延的速度快于向乘员舱的蔓延速度。
(2)起火燃烧后火焰迅速升温,电池包周围温度经过4 min便达到 600~800 ℃的峰值,电池包内部温度则可以达到1000 ℃以上,越靠近热失控电池的车身部位温度越高。
(3)现有汽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扑灭起火车辆的火灾,但是可以阻止火灾在汽车之间的蔓延;水基灭火剂可以抑制明火燃烧,但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且难以作用到底部电池包;细水雾对烟气有清洗作用,但无法扑灭电动汽车火灾;雨淋系统难以作用到起火核心部位。
(4)观察燃烧过后的电池包动力电池单体,根据电池包壳体形变、变色程度、缺失程度和电表测量来判断电池包的烧损程度,仅一半的电池燃烧已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证明电动汽车火灾是可控的。

黄晓家1.2,张瑞峰1,陈斌3,南天辰1

作者简介:黄晓家,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城市节水、海绵城市、特殊消防设计、智慧消防、智慧机电、智慧医院等。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16

17

2024.1.11

参考文献:
[1] FAYZIYEV P R, IKROMOV I A, ABDURAXIMOV A A, et al. Timeline: History of the Electric Car[R]. Washington D C: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22: 89–94.
[2] DIAZ L B, HE X Z, HU Z W, et al. Meta-review of fire safety oflithium-ion batteries: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0, 167(9): 090559.
[3] DOUGHTY D H, ROTH E P.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Li ion battery safety[J].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Interface, 2012, 21(2):37.
[4] SOMANDEPALLI V, MARR K, HORN Q. Quantification of combustion hazards of thermal runaway failur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J].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ternative Powertrains, 2014, 3(1):98-104.
[5] GOLUBKOV A W, FUCHS D, WAGNER J, et al.Thermal-runaway experiments on consumer Li-ion batteries with metal-oxide and olivintype cathodes[J]. Royal Society of Advances, 2014, 4(7): 3633-3642.
[6] LARSSON F, ANDERSSON P, BLOMQVIST P,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fire tes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71(20): 414-420.
[7] STURK D,HOFFMANN L,TIDBLAD A A.Fire tests on e-vehicle battery cells and packs[J].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2015, 16: S159-S164.
[8] PING P, WANG Q, HUANG P, et al. Study of the fire behavior of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ful-scale burning test[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5, 285: 80-89.
[9] RICHARD M N, DAHN J R. Predicting electrical and thermal abuse behaviours of practical lithium-ion cells from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 studies on small samples in electrolyte[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99, 79(2): 135-142.
[10] LECOCQ A, ESHETU G G, GRUGEON S, et al. Scenario-based prediction of Li-ion batteries fire-induced toxicity[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16: 197-206.
[11] OLEKSANDR L, VASYL L, BOHDAN S. Research on the fire hazards of cells in electric car batteries[J]. Safety and Fire Technology, 2018, 52(4): 108-117.
[12]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Fire spread in car parks[R]. London: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10.
[13] The UK Home Office. Fire statistics data tables[R]. London: The Home Office, 2016.
[14] SETHURUPAN N. Fire at Norway airport destroys hundreds of cars, grounds planes[R]. Stavanger: Norway News, 2020.
[15] BUTCHER E G. Fire and car park buildings[J]. Fire Safety Science, 1970, 841: 1-4.
[16] BOEHMER H, KLASSEN M, OLENICK S. Modern vehicle hazards in parking structures and vehicle carriers[R]. New York: NFPA,2020.
[17] HALL J R. US Experience with sprinklers and other automatic fire extinguishing equipment[M]. Quincy: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2007.
[18] 王东勋,黄晓家,张雅君,等 .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强度数值模拟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 35(1): 80-84.
[19] 王东勋,黄晓家,张雅君,等 . 汽车库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 34(10): 1397-1405.
[20] MCGRATTAN K, BAUM H, REHM R, et al.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5) technical reference guide[R]. Gaithersburg: NIST, 2010.

科技创新融合对城市消防安全的作用与前景展望

引用本文:
周天. 科技创新融合对城市消防安全的作用与前景展望[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3, 42(1): 5-8.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 100054)

摘 要:阐述城市发展面临的“大火巨灾”“小火亡人”、老旧建筑隐患、新业态风险、自然灾害威胁等安全风险与挑战,从助力智慧城市、创新防控技术、加速难题攻关、聚焦抢险救援等方面论述科技创新在城市消防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并从多措并举加强顶层规划设计,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布局消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展望城市消防安全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发展。

周 天

关键词: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汽车库;火灾扑救

中图分类号:X913.4;D035.36

城市作为大规模聚集的人类活动区域,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当今世界,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大,人类活动高度聚集,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已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阶段,区域产业逐渐密集,大型商业综合体与交通枢纽、高层/超高层建筑、规模化地下空间等形态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城市建筑不断涌现。如南京化学工业园规划用地近 100 km2,入驻企业超 300 家;上海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数量居全球第一;武汉光谷中心城超大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 51.6 hm2。
然而,伴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提速 ,现代化大城市的脆弱性也不断显现,城市消防安全呈风险隐患复杂多变、灾害事故易发多发态势,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据统计,2011-2021 年,我国城市发生重大火灾 20起,亡 253 人,分别占重大火灾及亡人总数的 69%、67%;发生较大火灾 332 起,亡 1176 人,分别占较大火灾及亡人总数的 42%、41%。特大暴雨、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事故给城市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加剧。
1 城市发展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与挑战
1.1 “大火巨灾”潜在风险严峻
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交通枢纽火灾概率虽小,但发生火灾后影响大、损失大、伤亡大。以高层建筑为例,我国共有 95.5 万栋高层和近 1.2 万栋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总量全球第一。其中,有 4 万栋高层建筑采用了易燃可燃的外保温材料,2.6 万栋老旧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老化,1.9 万栋高层建筑没有管理单位 ,火灾风险极大。2022 年 9 月 16 日,湖南长沙中国电信大楼突发火灾,极短时间内数十层楼体便形成立体巨火。
1.2 “小火亡人”火灾事故频发
城市居民住宅、村民自建房、“三合一”场所的“小火亡人”风险居高不下,“九小”场所脆弱的消防安全设施和大量动态火灾隐患急需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城中村”和自建房用火用电用气、易燃可燃物管理、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问题突出,火灾频发。广州有超过 500 万人住在“城中村”,北京有 150 万人住在自建房,人口严重倒挂的村多达 100 余个。2022 年 9 月 28 日,吉林长春一餐厅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虽然餐厅仅 200 多 m2,却造成 17 人死亡、3 人受伤。
1.3 老旧建筑隐患积弊已久
我国有改造需求的老旧小区约 32.7 万个 ,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待改造小区数量庞大,很多建筑已进入“疲劳期”,设施老化、管理薄弱、风险隐患多,成为火灾多发易发场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更新,不少老旧厂房、仓库被改建成商业性、生活性、服务性场所,但源头把关不严、安全配套不足,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18

19

1.4 新业态新产业风险迅速攀升
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私人影院等新业态的无序增长,行业归属不明,尚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双碳”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光伏、储能电站、加氢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带来新的火灾风险。2022 年一季度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640 起,比去年同期上升 32% ,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增幅(8.8%),平均每日超 7 起。
1.5 自然灾害威胁日渐凸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城市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洪涝、地震、台风等灾害不仅对城市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还会连锁造成其他次生灾害,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处置“巨灾大难”的极限救援能力面临多重压力的考验。如 2021 第 6 号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登陆,最大风速达 38 m/s,造成 482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32 亿元。同年夏,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和严重洪涝灾害。
宜居、绿色、韧性、智慧、安全,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城市高速发展给消防安全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实施科技赋能,推进自主创新,为全面防范化解城市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强劲的源头科技支撑,对坚决遏制城市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科技创新在城市消防安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始终对城市消防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城市消防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围绕城市火灾防控和消防救援实战,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国际消防科技前沿和重大现实需求,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1 助力智慧城市织密“预警网”
(1)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实现新突破。构建了城市群跨区域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理论,形成了新兴超大型城市重特大事故风险演化规律认知与动态评估、边坡与老旧建筑“星—空—地”一体综合监测、社区风险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构建起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2)早期火灾监测预警激发新思路。针对高大空间建筑、城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场所,研发了分布式图像火灾探测器、火灾征兆探测器等新技术产品,推动向火灾早期监测预警转变,防控关口有效前移。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火灾预警系统,为“九小”场所、老旧高层住宅、临时建筑、文物古建筑等场所提供了防止“小火亡人”的技防利器。
(3)“智慧消防”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完善的“智慧消防”顶层设计方案和技术模型,为全国各地“智慧消防”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多省建成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云平台,为公众、社会单位、消防部门、政府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建设全国警情与火灾研判预警系统,实现区域整体与多场景动态火灾风险研判预警,如图 1 所示。

图 1 全国警情与火灾研判预警系统
Fig. 1 National alarm and fire investiga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

(4)传统与新兴技术融合迈入新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消防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活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多点开花,攻克了一系列城市风险防控预警技术难关,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2.2 创新防控技术升级“防火墙”
(1)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效能全面提升。电气火灾综合防控、防火保护及封堵、消防供水、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等关键技术通过专项科技攻关取得新进展,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框架基本形成,如图 2 所示,完善了 250 m 以上超高层建筑在结构防火、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防火设计方法,有效提升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能力。

图 2 高层建筑固移结合供水技术
Fig. 2 Fixed and movable water supply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buildings

(2)大型综合体火灾防控技术取得突破。已研发智能控制的隐藏型折叠式新型防火分隔构件系统,在耐风压性能、运行平稳性能、两步关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研发了多信息耦合的智能疏散指示与救援引导系统、声音导向装置,实现了多信息智能化人员安全疏散引导;研制出的兼具对流及辐射热启动功能的洒水喷头,有效解决了传统闭式洒水喷头单纯依靠对流热启动导致安装位置受限的问题。
(3)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加速迭代。揭示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典型应用场景的热失控火灾机理,开发了热失控火灾早期预警、阻隔抑制装置;研制了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池热失控火灾主被动一体化智能“感知-灭火”装置;启动电化学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研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3 加速难题攻关摆脱“卡脖子”
(1)新型灭火剂研究不断发力。全力推动 PFOS 淘汰替代工作和灭火剂核心技术攻关,研制了高稳定性压缩空气泡沫灭火剂、高效 A 类泡沫灭火剂等新一代环保泡沫灭火剂,国产洁净环保气体灭火剂、固体泡沫灭火剂、超细纳米粉体灭火剂等新型灭火剂产品不断涌现,为高效扑救城市各类火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2)大流量主战装备换挡升级。研制出大流量压缩空气泡沫举高喷射消防车,可扑救城市大规模石化火灾;400 L/s 的远程大流量供水系统、60 m 以上的大跨度破拆灭火消防车和 200 L/s 的大流量泡沫灭火装备,实现了高射高、远射程,是扑救城市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的重要装备。
(3)换流站火灾难题成功破解。研制出特高压换流站专用、可靠、高效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如图 3 所示,形成了特高压换流站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工程应用方案与全链条标准体系,已在 10 余座特高压换流站示范应用;攻克复杂、超大尺寸截面防火抗爆封堵难题,研发了阀厅新型防火抗爆封堵系统。系列成果为城市能源供给“大动脉”和“西电东输”“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保驾护航。

图 3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Fig. 3 Compressed air foam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

21

(4)侦检与侦察技术实现并跑。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车,具备远程探测监测预警功能,能在行进中探测 3 km 外的 200 多种危化品气体,是替代侦检消防车依赖进口的关键装备;非视距遥控消防机器人、系留式空中消防侦察平台等新型无人化装备 ,可有效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处置效率、减少人员伤亡,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4 聚焦抢险救援打造“撒手锏”
(1)生命搜救装备提质强效。针对城市“全灾种”复杂场景救援中生命探测搜救装备普遍存在的环境自适应能力差的难题,研制的 MIMO 雷达生命探测仪,搜索置信概率较现有产品提升 50%,总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基于多模融合的生命探测作业平台,在泉州“3·7”坍塌事故深层埋压人员搜救中,成功发现 3 名被困人员生命信息,创造了生命奇迹。
(2)应急通信装备可靠智能。研发的消防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复杂建筑系列自组网应急通信装备、系留无人机高空基站、天通融合通信终端等空天地一体化消防应急通信网,为“三断”极端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提供了有力技术手段;消防现场智能指挥系统装备,实现信息呈现多元化、态势评估智能化、辅助决策科学化,显著提升消防救援前后方协同调度能力。
(3)洪涝救援装备赶超先进。为应对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态势,垂直式排涝抢险车(如图 4 所示)、重型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全地形快速架桥车等均展现出优异性能;子母排水车最大涉水深度 2 m,在城市重大洪涝灾害救援中表现不俗。

图 4 垂直式排涝抢险车
Fig. 4 Vertical drainage emergency vehicle

(3)深化“智慧消防”建设与融合应用。打通网络和信息屏障,打造消防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消防监督与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门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将“智慧消防”系统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大框架,构建城市消防安全的“一张网”精细管理。
3.2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城市消防救援高端装备自主可控
(1)牢牢掌握消防科技命脉,有效破解核心性、瓶颈性技术难题。加强消防治理、工程防火、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本质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火灾防控技术。重点加强火灾极早期高精度智能探测预警、含 PFOS 物质表面活性剂替代、风光氢等新能源设施高效灭火、高层建筑受火韧性与精准防治等火灾智能防控技术研发,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强化消防安全精准治理支撑,推动消防科技原始创新与产出。
(2)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完善与实战需求紧密结合的装备支撑体系。加强“卡脖子”技术与关键核心装备攻关,突破灾害事故处置技术瓶颈。重点研发无人化、智能化、模块化高精尖消防装备,智能化多灾种高效破拆装备、精准生命探测装备和水陆空协同救生装备,灾害事故现场全息感知、融合通信与智能化指挥调度技术装备,高性能、高适体、轻量化的个人防护装备等,推动灾害事故救援主战装备高端化、高精尖装备国产化,强化消防装备现代化科技支撑。
(3)全面推动科技成果应用配备,显著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聚焦实战谋打赢,在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基础上,广泛开展装备器材技术革新行动,建立先进适用成果目录发布机制,加快智能化、无人化、多功能、高性能等新一代装备示范配备和定型列装,打造“高精尖”攻坚装备集群,补齐城市巨灾应急救援装备短板,科技赋能实战成效更加凸显。
3.3 统筹布局消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消防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1)统筹推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实体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围绕消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动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开展实体化建设,协调国家消防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实现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坚实支撑。
(2)加快布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工业与公共建筑火灾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重点实验室、防火阻燃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同时,面向城市火灾防治和消防救援各领域技术前沿和重大需求,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领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创新水平较高的消防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合作交流的重要科技创新集群。
(3)强化消防科技重大基础平台建设。围绕城市“高低大化”等重点场所和重大工程的火灾防治技术装备研发需求,建设国家火灾防治技术研发与测试基地、国家消防救援装备研发与测试基地,推动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火灾防治与灾害事故救援装备研发测试基础设施集群。
4 结束语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有力应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与挑战,应以《“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消防科技与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充分融合,构建中国式城市消防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治理水平。城市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鼎力支持,希望专家学者能够积极为城市消防安全技术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4)个人防护装备优化改良。针对目前灭火和抢险救援现场消防员防护装备舒适性与防护性不足的问题,研发了用于北方的抗结冰型灭火防护服、用于南方的导湿抗浸型灭火防护服;用于夏季湿热环境的智能降温背心,用于冬季寒冷环境的极寒保暖防护服;根据特灾需求研发了高性能干式水域救援服和冰面救援服 ,有效保障了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下消防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救援效率。
3 城市消防安全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展望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学研究不断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场景需求驱动成为各类基础研究与融合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火灾风险多维监测、极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高端灭火与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的技术需求愈发迫切。下面,笔者从 3 个角度展望未来城市消防安全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方向。
3.1 多措并举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风险防控
(1)推动将消防安全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多方协力强化城市消防安全监管,多种形式健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持续加大风险隐患治理与老旧危房改造,显著提升城市消防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2)发展多维风险感知与高精度风险评估技术。基于时空动态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重特大火灾事故多级定量风险判识、预测与评估方法研究,研发城市和城市群级消防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测预警平台,增强城市火灾风险物联感知能力,提高科学预警水平,健全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2

23

图1 GB廊道电缆密集布置情况

GB廊道通过廊道检修孔实现通风及采光,空气流通性极差。同时早期GB廊道参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及灭火设计,廊道整个划分为一个大的防火分区且内部未设置实体分隔,廊道内按要求分段布置移动式灭火器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GB廊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电缆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在廊道内蔓延,能见度几乎为零,现场火灾定位、火灾扑灭及人员救援工作及其困难;火灾快速蔓延、扩展,设备动力供应及控制信息中断,核反应堆运行受影响,严重危及核电厂核安全水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存在极大的本质安全风险。
近几年,国内外核电厂综合廊道因电气故障相关因素引起的火灾的案例并不罕见。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对核电消防安全极度重视,在GB/T 22158-2021《核电厂防火设计规范》和GB 50745-2012《核电厂常规岛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应设计完善消防系统,需要囊括“防”和“消”两方面。
根据GB/T 22158-2021《核电厂防火设计规范》可知,GB廊道内可选用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固定灭火设置。结合核电厂GB廊道现有空间狭小、排水能力差、电缆布置密度大等实际情况,从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可行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对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最终采用高压细水雾作为GB廊道的自动灭火系统,具有较高的匹配性,且已在国内常规的电力隧道、综合管廊广泛应用,但未有在核电厂GB廊道的应用经验。
根据GB 50898-2013《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GB廊道的现场结构,选取廊道内的密集电缆设计喷雾强度为1.0 L/(min·m2),持续喷雾时间为30 min。随后开展系统流量设计、喷头设计、管网设计和喷放控制设计,并据此选取高压细水雾泵组、区域阀组等设备形成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如图2所示。

2024.1.12

核电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隐患分析及自动灭火系统应用研究

引用本文:
刘文元,徐志军,张彩良.核电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隐患分析及自动灭火系统应用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3,42(12):1738-1742.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鼎 355200)

关键词:核电厂;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高压细水雾

刘文元,徐志军,张彩良

核电厂综合管廊(简称“GB廊道”)是向厂区20多个技术性厂房提供所需工艺管道和电缆的敷设场所,该廊道内部布置大量密集电缆和约25个工艺系统的各类介质管道。GB廊道为地下封闭箱式结构,单舱宽度不足3 m,高度3 m左右,总长度在5 km以上,中心接口多、分支多,非常复杂。GB廊道内部分电缆的布置密度极高且人员通行及检修通道不足1 m,如图1所示,发生电缆内因火灾风险高。

图2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组成示意图

为论证该项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项目组联合上海某研发基地进行了FDS计算机模拟和电缆廊道火灾实体灭火试验,通过试验充分验证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规范和GB廊道灭火要求,说明GB 廊道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实现对火灾的快速扑灭。
通过对核电厂GB廊道的结构布置特性分析,结合国家消防标准和实体火灾试验,验证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核电厂综合廊道应用的可行性、可靠性。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自动灭火系统,是消防行业发展的方向,其具有灭火耗水量少、水渍损失小、灭火效能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兼顾了气体灭火和水喷雾灭火的双重优点,在地下廊道消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目前在我国核电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尚属首例,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刘文元(1975- ),男,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所在核电厂核安全独立监督、执照申请、职业安全、质保及环保领域的管理工作,福建省福鼎市江滨北路266号,355200。
通信作者:张彩良(1990- ),男,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2024.1.17

对构建应急救援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甘肃 兰州 730070)

关键词: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现代化;实践探索

陆 军

摘 要:大数据时代,应急救援工作正伴随 5G、物联网、云存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深刻变革,作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型发展重要课题和应急救援关键支撑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尤为关键。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通过构建初级、高级两种形态,依托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探索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4

25

1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全面开启。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坚定不移走改革强消之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大势的现代化指挥体系,打造消防救援超强“大脑”,对推动事业转型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1.1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推动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就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应急救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应急救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效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全力推动应急救援工作现代化。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应急救援工作现代化的引领性、标志性任务,态势感知、大数据分析处理、精确指挥控制、实时效果评估、集约高效保障等关键要素的成熟运用,是信息化水平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推动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深远。
1.2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复杂灾害形势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快速涌现,城市建设伴生风险不断累积,加之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多发,传统的灭火救援模式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不适应性。对标党中央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方针,对指挥体系的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化指挥手段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势必发生深刻变革。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必须通过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不断提升事前精确预警、事中精细处置、事后精准稳控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
1.3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畅通堵点、攻克难点的有效举措
改革转制以来,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紧扣应急管理部党委建设现代化指挥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加强顶层谋划、明确建设方向、注重方法步骤,系统推进建设任务,先后部署了四川“1+3+N”国家现场指挥部、南宁“智能接处警系统”、北京“一短三快”初战指挥机制改革、大连“现场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建设”,初步探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型指挥体系,推动应急救援工作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固化经验、消化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强指挥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集强大计算能力、海量数据资源、高度信息共享、智能应用服务、严密安全保障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是整合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手段优势,纠治当下指挥机构职能交叉不顺、指挥机制实战效能不高、指令传达逐级衰减弱化等问题,打破信息壁垒、数据烟囱,形成实战化、集约化、规模化应用效应,不断提升核心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2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形态设想
在科技信息化日益广泛深刻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大背景下,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始终处于“进行时”。现代化指挥体系应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初级形态也就是基本目标,是必须打牢的基础;高级形态,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级目标,也是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1 “呼得通”是基础课,“信息畅达”是目标
当前,在应对大震巨灾特别是高原高寒、戈壁深山等面临“三断”极端环境条件考验时,应急通信保障难题仍未有效攻克。如广受关注的 2021 年“5·22”甘肃省白银市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事故
救援中,由于赛道地处山区,赛会主办方未增设临时通信基站,导致比赛区域通信联络中断,虽然消防内部通信全程畅通,但各救援队、联动单位因通信设备、技术、频道等未规范统一,暴露出“呼不通”的问题。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专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灾害事故发生后,社会单位保“面”,应急部门保“点”,协同打通链路,迅速部署各种信息采集终端及通信终端,搭建“通信枢纽、现场指挥、伴随保障”三位一体的应急通信体系,确保通信畅通。推进建设稳定可靠的指挥信息网、天地联动的卫星通信网、高效灵活的宽窄带无线自组网,形成“全面融合、空天地一体、全程贯通、韧性抗毁、随遇接入、按需服务”的应急通信网络,逐步实现各类环境条件下“信息畅达”的目标。

2.2 “看得见”是基准线,“全域感知”是方向
现代化指挥需求中,指挥中心不仅要有“顺风耳”,还要有“千里眼”,救援中,要能够直观监测灾害事故具体点位和态势、道路交通、力量资源分布调配、一线行动进展等情况,还要具备时间、空间、属性等多维关联和数据、图像、视频等可视化展示的能力。但目前,一些地方信息资源各成体系,难以共享,尤其是视频类平台运行存在交互难、调用难、体验差等问题,亟须改进提升。这方面要“公专并用”,不断提升 4G、5G 单兵、布控球等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发挥,优化卫星链路、作战指挥终端视讯传输效能,充分应用自组网、无人机挂载中继、浮空平台等技术建立全域覆盖网络,确保可视化设备“整合上图”关键作用的发挥。进阶层面,还需要通过视频感知、物联感知、航空感知、卫星感知等方式,实现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现场救援等领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动态数据采集汇聚,实现泛在连接,提高对现实社会的感知和掌控能力,为应急救援大数据智慧分析和应急指挥系统实战应用提供支撑。
2.3 “调得快”是基本功,“智能部署”是标的
“调得快”是实现初战打赢的关键,具体层面要做好消防救援局部署的“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工作,着力破解“一长三慢”问题症结。北京总队一系列试点建设经验有效打破了按部就班、一步一动的初战套路,要认真学习推广以上做法,并结合省情、队情创新提升。“智能部署”层面,要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增强对感知获取多维信息数据的自动分析功能和对现实信息数据与历史信息数据的自动比对碰撞功能,实现信息数据在时间空间、人员装备等维度的拓展关联,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指向性和预见性,达到预防、预判、预警的效果。根据救援行动历史数据和灾害事故等级,分级分类设置所需投入的力量规模、行动措施、处置要点等,建立对应的救援行动模型数据库,一旦发生特定警情,一键启动预案,计算机自动关联行动模型,实时掌握力量、资源等分布情况,自动向指挥部推送行动首选、备选方案,同时植入相应的人工干预,增强对指挥决策的辅助效果。
2.4 “打得准”是硬指标,“高效救援”是根本
“打得准”是评判救援行动效能的核心指标,当前队伍各级基本胜任各类应急救援行动,但救援效率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要实现“打得准”,最关键、最紧要的任务是解决应急救援“断、慢、乱”这一瓶颈性问题。要“全覆盖、无盲区”扩大速报员、“轻骑兵”队伍范围,按标准配齐人员装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速报员具备灾情报告、救援向导、协同保障等能力;提升“轻骑兵”前突小队在高山、深谷等极端条件下的投送、携行能力,并与通用航空联勤探索“空中轻骑兵”,确保快速挺进、及时准确掌握灾情信息。要立足实战需要,研究作战任务、作战对象、作战环境,加强基层指挥员现场指挥能力培训,加快建立分岗位、分层级的专业队伍和资质认证体系,为科学高效处置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智能预案自动调度处置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深度应用的信息推送工作迅速参与,指挥中心通过移动单兵设备实时向一线指战员供应作战信息要素,实现“精准制导”和全程管控。    3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必须紧扣时代形势特点系统推进,从既往工作实践来看,以系统平台建设应用倒逼业务规范化运转的做法,见效最快、成效最好,应当通过系统平台建设将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形态设想”有机串联融合。
3.1 “大数据”集成赋能是实现数据高共享的基础
没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就没有精准的信息研判;没有精准的信息研判,就没有科学的指挥调度,现代化指挥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无疑是数据的大整合、高共享、深互通,形成“指挥中心、指挥网络、指挥终端”的无缝衔接,确保数据流、指令流、任务流实时同步流转,减少指令信息传递的层级、时间及衰减率。同时,现代指挥体系与社会的参与越来越紧密,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等社会力量形成支撑协同,安全地实现企业与消防救援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现代化指挥体系构建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以甘肃省总队重大灾害场景数据融合智慧平台为例,平台采集汇聚全省“高低大化”四类重点单位数据,对重点设施、部位精准画像,并挖掘数据关联关系。平时,通过全要素预览,提升日常熟悉演练的针对性;战时,指挥中心直接调用数据库,一键推送至前方指挥员,预先制定灾情处置方案。处置过程向指挥员提供动态信息,辅助研判现场态势,规划作战路线,估算灭火药剂,动态调控、集优聚能、精准打击,确保作战行动高效有序,安全风险可知可控。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6

27

3.2 “云平台”构设搭建是实现资源广调用的关键
单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还远远不足以支撑现代化指挥体系,算力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在数据爆炸性增长、应用井喷式增加、设备多样化增多的情况下,必然需要表现突出、适宜部署的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储存、虚拟化、弹性强的“云平台”支撑。尤其是要构建部(局)、省、市、县“纵向条线贯通、横向地域联通、纵横节点相通”的指挥体系,各地各类资源的调用都需要云上操作、云上互通、云上共享。依托“智慧城市”等“城市底座”建设,统一行业数据标准,打破不同行业、地域、时空分散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权限与安全指令实现“云端”协同与推送,达到现场处置态势实时共享目的,减少信息传递层级和决策时间,提升协同行动能力。甘肃总队重大灾害场景数据融合智慧平台已采集 2 万余条全域信息,汇聚了行业部门等相关数据资源百万余条,数据不断扩容对计算、储存、调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将“两智一图”和数据融合智慧平台部署于甘肃省政务云上,由云资源系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实现了资源虚拟化、服务按需化,保证了数据安全,提升了使用效益。
3.3 “一张图”深度运用是实现指挥智能化的核心
数据的采集、算法的优化、算力的提升最终要通过直观性强、操作性强的平台实现,而“一张图”是现代化指挥手段的最佳“终端”。注重统型兼容,随着“两智一图”系统作为刚性任务在全国部署推进,应当坚持“部局定纲、全省统建、多级使用”的原则,既注重创新,更注重实效。打破行业壁垒,通过“一张图”对各类分散资源数据进行空间化整合,实现跨部门数据汇聚交换与共享服务,高效支撑应急救援行动。实现“挂图作战”,一些单位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作为展示“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大数据战略”创新成果的手段,更加注重汇报交流和经验分享,在实战环节却“束之高阁”,一方面是理念偏差,另一方面也证明系统建设不成熟,不足以辅助作战,还需要进一步纠偏正向,在基础数据采集、平台效用发挥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一张图监管、一张图防控、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的目标。
3.4 “专精尖”人才加持是实现能力现代化的保障
现代化指挥人才是核心资源,加强相应的学科建设,建强长期的人才储备体系十分重要。明确指挥学科属性,在系统内的院校培养中把现代化指挥方向作为应急管理学科下特定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政府层面提供政策优惠,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鼓励大数据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应急指挥人才,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分运用基地培训、远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拓展培训手段,改变当前业务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内容脱离一线实战需要、参训时间无法保障、考核标准偏低等现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灵活性、实战性。参照其他行业的从业评价方法,确定指挥岗位人员的评价机制和发展模式,选拔政治素养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心理素质良好的专业人才,建强复合型、创新型核心指挥人才队伍。聘请气象、水利、建筑、地质等领域专家,组建技术团队和专家库,针对本地区高频、高危、突发事故灾害开展评估,为分析研判提供理论支撑。    
4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实践路径
应急管理部和消防救援局针对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已经确立了建设目标、清晰了建设思路、明确了建设路径,各级各部门应当对照抓好贯彻落实,以下结合实践探索谈几点思考认识。
4.1 破解“各自为阵”指挥顽疾,建强“专业权威”指挥机构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整合优化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有效降低了应急管理、响应处置中的协调成本和异质成本,提升了应急协同应对效率。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重大灾情处置行动中,各部门主要遵循本行业法律法规开展行动,这种单一灾害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整合共享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对处置能力。“专业权威”强调应急指挥必须遵循统一指挥、指令精准、令行禁止的原则,要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刚性纪律。应当按照应急救援的相关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决策指挥机制。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的综合救援领导小组,各联动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协同配合、高效履职。依托现代化指挥系统,联合政府、军队、武警和社会救援力量,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统筹协调、队伍专业指挥”工作模式,发挥消防救援队伍主战主调作用,确保指挥体系高效顺畅。

4.2 围绕“纵短横宽”指挥架构,建设“扁平高效”指挥体系
“扁平化”指挥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直接将指令下达至最小作战单元,实现对警情的快速反应、迅速处置,达到提高指挥质效、增强工作效能的目的。推行“纵短横宽”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各级指挥结构,“精干”即参与指挥的人员质量高,可以发挥功能;“高效”即组织运转灵活、信息快速、指挥有效度高。要持续发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的优势,进一步规范警情受理程序,修订完善应急救援等级调派细则及判断依据,综合运用道路监控、图像传输和车载 GPS 等技术手段,加强灭火救援和重大勤务现场的督导检查,综合统筹业务部门条线调度,变多头分散指挥为集中统一调度,确立指挥作战的龙头地位和重要作用。要注重全勤指挥部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健全“指挥长机制”,树立指挥者的权威,在多力量、跨区域联合作战中,打破警种限制,不受辖区界限,理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关系,由最高指挥长下达命令,缩短传播路径,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
4.3 找准“一短三快”小切入点,解答“初战打赢”重要命题
“一短三快”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内涵丰富,是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指标,直接关乎初战打赢制胜能力提升,是一篇涉及应急救援事前、事中、事后各方面、各环节的系统性文章。答好“以快制胜”命题需要各级指战员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充分利用指挥信息平台和决策平台的分布式计算、智能化分析、现场态势感知、事后评估总结等辅助决策功能,形成数字化、实时化、共享化的辅助决策终端。以“两智一图”为支撑,构建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和相互兼容的系统,把各级指挥机构、器材装备、单兵等救援行动要素和指挥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现代化作战体系,实现各指挥层级的相互链接和实时互动。充分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算法等工具,将日常消防业务数据与灭火救援行动相关联,对指挥要素数据进行分类、回归、聚类及关联匹配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迅速转化为辅助决策的依据方案,实现精准指挥、快速响应。
4.4 推动“试点先行”探索建设,做好“成果运用”后篇文章
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需要大量投入,建设过程要结合各地特点优势,通过试点建设探索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具体的实施方法,总结试点经验,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地推广到其他地方,实现探索、试错、纠错、前进的螺旋式发展。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既能实现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蹄疾步稳”,也将各地的创新精神融入建设过程中,提高建设的创新力和适应力。同时,对试点先行中的风险和挑战,应当及时作出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调整,避免了在推行时出现大范围失误。甘肃总队以兰州支队为试点创新探索智能接处警系统建设,以庆阳支队为试点积极破解通信“三断”和指挥作战“断、慢、乱”两大难题,依托天水支队,组建长航时无人机救援队,完善“空地一体”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5 结 语
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应急救援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提升指挥效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积极用好 5G、物联网、云存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建好信息平台、强化专业支撑,努力实现应急救援指挥权威高效、科学专业、规范有序的目标,推动队伍不断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迈进。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8

29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3种燃料在工业企业、居民、汽车等方面的使用都极为广泛,一旦出现燃气供气管道泄漏,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多起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坍塌、人员伤亡。典型的事故有:2011年3月12日,长春市迎宾路与西三环路交汇处天然气管道断裂,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2021年6月13日6时40分许,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某小区因天然气管道老化维修不及时发生燃气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25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开展供气管道泄漏研究,分析管道事故原因,有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完成泄漏事故处置任务,尤其是避免泄漏处置不当引起爆炸及火灾事故,是目前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尤其辖区的消防救援站,作为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第一批次到场的处置力量,与支队、总队全勤指挥部相比,经验不足,还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处置程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处置程序、注意事项和处置时的个人防护要求。
1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特性
1.1 煤气
煤气通常是指由煤等固体燃料或重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或气化而得的气体产物,无色而有特殊臭味。城市使用煤气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制取的煤制气。其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氢和一氧化碳等。煤气的着火温度一般为500~600 ℃。具有易燃易爆性、毒性、比空气轻等特性。煤气不仅易燃而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焦炉煤气的爆炸极限约为4.5%~40.0%,碳化煤气约为6%~45%,水煤气约为6%~72%,发生炉煤气约为20%~74%。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凝结,失去供氧能力,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煤气泄漏后,只要通风良好,就不会聚集。
1.2 天然气
天然气是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混合物,另外含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及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氮气、硫化氢、水分等。具有极易燃烧、易扩散、易缩胀、易爆炸、毒性等特性。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体积分数达到15%以上,温度达到540~550 ℃就会燃烧,有明显的压缩与膨胀性质,通常以管道方式输配供气,压力一般为0.10~0.45 MPa,进入用户家庭的压力一般应小于0.015 MPa。在空气中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天然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大量吸入能损害人的健康。
1.3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将这种气体加压、降低温度或两种办法兼用,则变成棕黄色液体。主要是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的烃类混合物。爆炸极限一般约为1.5%~8.5%(或1.5%~9.5%);容器最大允许充装量为85%。具有挥发性、比空气重、点火温度低、燃烧热值高等特性。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250~300倍左右。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1.5~2.0倍,并易聚集在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标准状况下1 kg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后,发出的热量可达46.1~50.2 kJ,温度可达700~2000 ℃。    

2024.2.23

城市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置对策探讨

(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1)

关键词:核电厂;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高压细水雾

张正利

摘要:为研究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及爆炸事故的成因和处置对策,通过对全国各地发生过的多起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泄漏并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阐述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分析了事故特性、事故成因,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处置程序、注意事项和处置时个人防护的要求,提出了处置对策,供各类处置队伍参考。

2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管道输送
2.1 煤气的输送
煤气的输送是从煤气厂起,通过地下或地上管道输送到用户的过程。煤气必须在一定压力下才能在管道中输送,压力不够就必须设泵站进行加压,属于中压输送管道,压力在0.4 MPa以上。煤气只能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燃烧,燃烧的额定压力为0.008~0.010 MPa。为了确保距离气源厂最远的管道末端具有足够的压力,现在多数城市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管网系统。由于煤气主要以工业附加产品气的形式进行生产,目前生产煤气的厂家越来越少,加上煤气热值较低,正在逐步淘汰。
2.2 天然气的输送
图1为天然气输送流程的示意图。

城市门站的主要任务是分配长输管线送来的天然气,送入城市里的各个储配站。城市门站还会对天然气进行加臭,通常是加入微量的乙硫醇或四氢噻吩,目的是使得天然气一旦泄漏,易被人察觉,且便于确定泄漏点。在天然气系统中,气田、处理厂、城市门站、储配站、调压站之间的干线供气管道是高压或中压管道,输送压力在0.4 MPa以上,经调压站的降压、稳压后,进一步降低管道内天然气压力至0.015 MPa以下,供给用户的供气管道(包括引入管及室内管道),由用户直接接燃气灶具使用。
另外,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采取在郊区建设储气站的方式,利用液化天然气(CNG)槽车运输天然气到城市门站(或储配站),再通过供气管道供给城市用户,这正成为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燃气的主流输送方式。这种城市供气模式虽然没有了长输管线,但随着城市燃气用户的增长,城市内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正在逐年增加,一些中小城市也正在建设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供气管道泄漏事故都是发生在城市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上,随着城市燃气供给管网的增加,风险也必然增大。
2.3 液化石油气的输送
部分城市的住宅小区建有液化石油气集中供气系统。主要工艺流程是由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到主燃气站,作为原料气,经过气化器、冷凝,同时空气经过加压到0.7~0.8 MPa、干燥,然后由混合设备工作,空气与原料气以2(或2.5)∶1的比例混合制成成品气,然后送入中压输送管道,压力为0.04~0.65 MPa,经城市内三个调压站减压至0.028 MPa以下,送到进户管道,最后供用户使用。成品气爆炸极限为3%~7.8%。
3 事故成因及危险性
由于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城市供气管网中存在着较高的压力,因盲目挖掘施工、土地酸性腐蚀管道、输送管线的法兰老化、管线的基础下沉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燃气供气管道断裂或出现孔洞,而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并造成爆炸。目前大部分的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管道泄漏事故都是因为违章施工、管线老化造成的。同时,由于城市大部分供气管道建设时间已经很长,更换不及时,存在供气管道严重老化问题。供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大量气体冲出,在无风条件下,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在现场附近、房间、管道沟、低洼处聚集,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在泄漏事故现场能使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点火爆炸的能源又非常多,容易引发爆炸及火灾。如2014年3月12日2时52分,长春市人民大街与北京大街交汇处由于地铁承建单位盲目挖掘施工,导致地下天然气管3处断裂并发生了爆炸,断裂管道直径一处为200 mm、两处为150 mm,造成直径约6 m、深约20 m的深坑。原公安消防队伍充分发挥专业处置队的作用和到场早的优势,及时喷雾稀释现场泄漏气体,疏散无关人员,设立警戒区,协助相关部门,积极处置,避免了更大险情的发生。但是,此次事故由于不确定因素大,早高峰上班时间还没有处理完毕,造成了长春市人民大街、北京大街两条城市主干道交通封闭,给市民出行上班带来了极大影响。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0

31

供气管道泄漏中的泄漏致燃率会因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社会环境中的管道铺设密度影响而变化,气体泄漏概率则会因社会环境中的人口密度、管道铺设密度和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提高而提高。因此,城市供气管道泄漏时的燃气泄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相互耦合,共同作用,导致燃气扩散,引发爆炸火灾事故。如2010年7月30日,长春市某美容美发美体中心发生室内天然气管道泄漏并爆炸起火,原公安消防队伍正在扑救该美容美发美体中心内部火灾时,第一次爆炸现场东侧的某婴幼儿教育中心(正在装修施工)突然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此次事故造成该美容美发美体中心1名员工死亡,17名顾客和附近群众烧伤或受到不同程度玻璃划伤,第二次爆炸造成了4名消防救援人员被爆炸碎物和玻璃击伤或划伤。
4 处置要点
4.1 一般原则和主要任务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要坚持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处置为主,消防救援队伍处置为辅的原则,消防救援队伍应在配合完成检测、稀释、灭火、救人、看护等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供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关阀、堵漏等任务,并注意做好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任务结束后的洗消工作。
4.2 处置程序
(1)调集力量,及时到场。消防救援队伍接到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报警后,在出动的同时,应通知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技术人员立即到场;向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情况,请求调集交警、巡警、治安等公安机关力量到场,参与处置行动,尤其是开展事故周边的警戒和交通疏导工作;通知供电、供水等部门人员到场协助处置。
(2)正确停车,选准路线。谨慎选择行车路线,防止误入泄漏区域;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部位,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选择适当位置设立现场作战指挥部,消防车不准驶入警戒区域内,在警戒区域内停留的车辆不准再发动行驶。从上风方向开展作战行动,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时,若唯一水源处于下风或侧下风,应用水带及排吸器代替吸水管供水。
(3)安全防护,现场询情。到场后,进入泄漏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划分和危险等级落实针对性防护,尤其是注意防静电措施;设立现场安全员,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消防救援队伍要详细询问是泄漏还是燃烧,有没有发生过爆炸,泄漏部位,有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是否有遇险人员等情况;要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
(4)侦察检测,警戒疏散。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或供气单位专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检测确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应实施动态不间断检测,实时检测扩散周边区域的气体浓度。还要充分利用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无人机、消防侦检机器人等装备进行检测。根据侦察和检测实际情况,以爆炸下限的30%为准,划定警戒线,确定警戒范围,用警戒器材设立警戒标志;由公安机关完成警戒,紧急疏散危险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的任务,由公安机关调派交警对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措施。
(5)禁绝火源,喷雾驱散。配合公安、供电等部门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人员的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进入警戒区严禁使用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和非防爆工具;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或水驱动排烟机(带喷雾功能),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燃气,消除爆炸危险。还可以开花水流在前,正压排烟机和正压送风机在后,吹扫开花水流到燃气泄漏区域,强力驱散泄漏燃气,避免达到爆炸极限。
(6)救助人员,现场供水。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泄漏区域,搜寻遇险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的供水组织保障,选定可靠的水源和供水车辆,采取铺设供水干线或运水方式,进行不间断的供水,保证现场喷雾驱散用水。
(7)关阀断源,补洞换管。由供气单位技术人员关闭泄漏管道两端阀门,切断气源,阻止泄漏,消防救援队伍协助做好喷雾稀释工作、协助堵漏、关阀等工作;配合供气单位技术人员更换损坏的管道,修补出现的孔洞,一般的方法有:直接焊补法、置换管段法、急修管箍法、不停输堵漏技术法。燃气管道泄漏的抢修最好是在降低燃气运行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降压抢修时,必须保证管道内为正压。抢修作业时,控制作业管线压力的所有气源阀门必须派专人值守,并实时监测其压力,保证其正压。消防救援队伍主要任务是现场看护、做好喷雾稀释,出现情况及时处置。    

2017年7月4日14时51分,某市进行市政道路维修,因盲目挖掘施工,造成道路中下埋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群众报警后,辖区消防站接警及时到场,但先期到场的燃气公司以本单位能够处置为理由,劝消防站撤离,到场消防站指挥员既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又没有按燃气泄漏处置的基本程序处置,没有实施喷雾驱散抑爆的措施,就离开了现场。燃气公司独自抢修过程中,也没有及时疏散周边人员,没有设立警戒,突然发生了天然气的爆炸,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才又再次到场进行火灾扑救和坍塌事故救援。该事故造成毗邻现场的4栋平房和该市人民医院部分房间坍塌、起火,造成5人死亡、89人受伤。
4.3 处置注意事项
(1)供气管道出现裂缝、气孔发生泄漏,管道上又没有阀门可以控制时,可采取临时措施,堵塞裂缝或气孔。如用黏度较强的堵漏带缠扎在裂缝、气孔砂眼上,避免大量燃气泄漏造成火灾或爆炸。即使有阀门,在关闭阀门后,供气管道内还存在可燃气体,应继续采取喷雾水驱散措施,搞好现场监护,要防止与空气混合,回火爆炸。
(2)燃气短时间大量泄漏,可形成爆混气,消防救援队伍要积极做好与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的协调工作,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断气源或对空放散,同时,喷雾水驱散降低爆炸气体体积分数。
(3)泄漏的燃气有可能渗入供气直埋管道周围的下水道、电缆沟、通信井及未被夯实的土质疏松区域,由于这些区域本身是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燃气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而且这些管沟遍布城区道路两边,如遇电缆线路老化打火,或是通信设备打火,都会引发爆炸。因此,要用喷雾水流浇淋这些区域,防止爆炸。
(4)供气管道内燃气泄漏发生燃烧或爆炸后起火,要冷却管道,保持稳定燃烧,在没有做好堵漏准备和未切断气源的情况下,不能将火焰扑灭。
(5)检查警戒区内的电气设备,对非防爆型的各种设备、开关一律保持原来状态,禁止带负荷拉闸产生电火花。切断供电应从警戒区外的配电站(所)进行,断电由供电部门的技术人员操作实施。
(6)解除警戒前应对现场进行反复测爆。对低洼及屋顶部位要进行适当通风或稀释;解除警戒时要通知居民不要立即启动电器开关,先开启门窗通风。
(7)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会产生静电;不准穿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事故救援。
5 个人防护
处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供气管道的泄漏事故,进入现场人员或警戒区内的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及各种防护装具,具体为戴阻燃头套和头盔,穿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穿着二级化学防护服,外围人员要扎紧袖口裤口,束紧腰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参加抢险人员归队后,要及时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
6 结束语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国家队、主力军,不同层级的消防救援队员均应掌握燃气特性、管道输送形式、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要求,并能实时分析现场危险性,尤其是应该准确掌握供气管道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避免泄漏处置不当引起爆炸。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事故处置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专业队能力,严格按照程序开展事故处置工作,尽最大可能抢救人员生命,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2

3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系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多种灭火剂应运而生。然而,各类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特殊事故多发高发,火场环境更趋综合化、复杂化。受现有装备及灭火剂的限制,消防救援人员仅通过放空燃烧、冷却隔离和泡沫覆盖等传统方式进行处置,缺少有效的关键攻坚技术及装备。
气体灭火剂及其装备已逐渐成为突破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气体灭火剂的相关研究。白杨等首次提出氮气钻井-灭火一体化技术改进方案,研发了氮气钻井-灭火工艺和装备,有效解决了常规空气钻井因空气与巷道内瓦斯混合而增加的安全隐患问题。高建丰等采用水雾加氮气新型灭火系统代替传统的泡沫灭火系统,较好地提高了现有设备装备的灭火效率。蔡兴初等优化了全氟己酮气体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预制舱中的灭火方式,为储能预制舱火灾提供了有效应对方案。然而,现有的气体灭火剂多采用固定气封系统,灭火过程中存在储气量有限、连续保障难度大、人工投送气体劳动强度大且危险、移动惰性气体处置设备欠缺等问题,难以满足突发、复杂火场环境的综合需求,迫切需要研发具备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功能的一体化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国内外鲜有关于移动制氮灭火装置与搭载车载制氮装置的多功能大跨度举高消防车的研究报道。
鉴于此,笔者面向石油、危险化学品、碱金属等火灾事故的需求,研发氮气作为灭火剂的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研制车载制氮多功能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可克服现有气体灭火系统、常规高喷车、常规气体消防车的缺点,填补当前化工及特殊事故处置一体化专业装备空白,为气体灭火剂及其移动灭火设备装备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1 移动制氮灭火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方法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由空气过滤系统、制氮系统、缓冲罐、增压系统、储气罐组、减压系统、喷射系统及安全附件、随车工具等组成,构建了集制氮系统、储氮系统、输氮系统以及相关附属配套系统于一体的移动制氮灭火系统,如图1 所示。

2024.2.27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的设计应用

(1.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江苏 南京 210036;2.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 100054)

关键词:氮气灭火剂;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举高喷射消防车;灭火协同战术

邓立刚1,郝 伟2,林 佳1

摘 要:针对氮气灭火剂因投送方式单一且补给困难的行业痛点,提出了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的设计理念和集成工艺,并将设计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应用于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兼具水、泡沫、粉剂、压缩氮气泡沫、氮气等灭火功能,可充分发挥“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和“固/气和液/气灭火协同”的技战术,适用于消防水源不足和水灭火剂不适用场景的灭火救援需求。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研制和应用可为各类化工及特殊火灾事故的救援提供消防装备保障和灭火技战术支撑。

1.1 制氮系统
制氮系统由空气过滤系统、制氮设备与加压设备组成。空气过滤系统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最大限度保障后续制氮顺畅。制氮设备采用膜分离制氮技术,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制氮装置可同时制取 90%、95%、97%、98%纯度的氮气,制氮速率最高达 580 Nm3/h,是国内同体积下制氮量最大的设备。制氮设备主要的技术指标、参数如表 1 所示。制氮系统制备的低压氮气通过加压系统增压后储存到高压气瓶组。

1.2 储氮系统
储氮系统由缓冲罐、储气罐组和减压装置 3 部分组成。缓冲罐为 2 个 50 L 的碳纤维复合瓶,以保证氮气供给平衡。储气罐组由 50 个单瓶容积的 50 L 的高压(40 MPa)碳纤维复合瓶组成,气体灭火剂瓶总容积远超标准要求,可为多纯度氮气的制取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储气罐总储量达 1000 m3,同时与制氮系统联动为灭火作业提供连续的气体输出,有效解决气体消防车补给困难的问题。储气罐设置独立防爆隔断,每个气瓶阀独立控制,外部设隔断泄压孔,便于防爆泄压,降低爆炸风险和损害。减压系统配备自动化操作面板,设置灭火、惰化、吹扫、机动 4 种调压、调纯模块,每个模块设计电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手动 3 种操作形式,可通过长线控板实现 20 m 远程操作。
1.3 输氮系统
输氮系统由高压氮气充气口、输分设备和喷射器具组成,输氮气路分布如图 3 所示。高压氮气充气口设置 4 个以上高压氮充气口,为干粉车氮气瓶组或工业氮气瓶充气,同时配备异径、异形接口,可连接不同规格气瓶组。

输分设备由 4 套高压输出管线卷盘组成,卷盘由 10节 20 m 长、DN20 耐压管组成,各节之间通过丝具提前连接,作用相当于分水器,1 进 4 出,可分成 4 条移动管线向前连接供气,有效提高氮气输送距离。
喷射器具由锥形头喷射器具、构形喷射器具、放散器具和软管等组成。锥形头喷射器具包括 2 组锥型头、4 组直管和 2 组石棉布,直管为 2 m 长镀锌钢管;勾型喷射器具包括 2 组弯度不同钩型头、4 根长 2 m 镀锌钢管和石棉布;放散器具包括 6 根十字孔放散管与 4 组直管,放散管、直管均为 7~10 m 长镀锌管,放散管前部 50 cm 长每隔10 cm 开一个十字孔,管头采用 2/3 密封设计,管尾设置定向把手,用于控制杆头朝向;软管包括 2 组软管,可直接连接导淋管、入罐管路,将氮气注入管(罐)内。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4

35

2 移动制氮灭火系统在举高喷射消防车中集成与应用
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和功能用途,对移动制氮灭火装备进行系统优化,使其具备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能力,如图 5 所示。利用膜分离技术通过制氮设备从空气中制取相应纯度氮气,经过缓冲罐将制取的氮气临时加压储存于储气罐组中。使用预留高压氮气输出口,可为干粉车氮气瓶和工业氮气瓶等设备充装高压氮气。根据作战需要,通过专用输气管路和喷射系统喷射不同压力、流量的低压氮气。当制氮系统损坏或用气量较大时可通过预留接口与液氮车经过气化后发挥其保氮功能。针对特殊复杂灾情考虑固(干粉或水泥粉)/气(氮气)、液(泡沫)/气(氮气)的灭火剂组合,将冷却、稀释、驱散、惰化、抑制、隔绝、窒息等技战术综合并用。

3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灭火实战应用分析
3.1 移动制氮灭火装置的灭火实战优势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与举高喷射消防车优化集成后的车载制氮多功能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具有常规越障、举高投送水、泡沫、氮气、氮气粉剂、压缩氮气泡沫功能的同时,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发挥工艺处置作用。“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的战术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应对处置各类化学、电气等事故的最有效方法,其中氮封系统是最重要的工艺手段之一。移动制氮车辆及装置可作为工艺装置中固定氮封系统的备份,同时可实施应急注氮惰化和窒息灭火,有效提高火灾处置效率。
(2)扑救特殊物质火灾。氮气作为性质稳定、不导电、无腐蚀、灭火速度快、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易挥发、无毒的高效环保的气体灭火剂 ,可用于扑救 A、B、C 和 D 类火灾。针对钾、钠、镁、铝等碱性金属及遇水遇湿易燃易爆特殊物质火灾,普通水和泡沫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在相对密闭场景可通过氮封技术直接窒息灭火,而在开放场景可利用氮气驱动喷射水泥粉进行覆盖窒息灭火。
(3)有效应对消防水源不足。针对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移动制氮灭火装备能够有效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利用移动炮、车载炮、高喷车等传统方法对着火及邻近装置、储罐进行灭火冷却,采用氮气进行针对性惰化保护和窒息灭火,不仅实际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更重要的能节省消防水资源。
3.2 灭火应用场景分析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 6 大功能于一体 ,在灭火救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固定顶储罐罐盖开裂火灾;内浮顶储罐呼吸阀、量油孔、通风口开裂火灾;外浮顶检修期间浮舱落底内部空间火灾;电缆沟、电缆井火灾及易燃可燃泄漏至地下物料、化污、雨排管沟火灾;变电站、换流站变压器火灾;各类罐式危化品运输火灾;化工装置事故应急抑制惰化和吹扫置换;相对密闭的油品、化学品输转泵房;船舶机舱、泵舱及货仓火灾;各类油品、化工液体、液化烃运输罐车倒罐和惰化保护;输油输气管道、地下工程及管廊吹扫置换;电池储能站抑制惰化灭火及锂电、燃料电池机舱火灾处置。
4 结 论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将水、泡沫、粉剂、压缩氮气泡沫、氮气 5 大灭火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冷却、稀释、驱散、惰化、抑制、隔绝、窒息等技战术的灭火协同,具有扑灭 A、B、C、D、E 类火灾的灭火救援能力。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可充分发挥“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的战术,可有效扑救钾、钠、镁、铝等特殊物质火灾并应对消防水源不足等难题。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研发大幅度提高了消防部队精准高效灭火能力,大力推动了消防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将移动制氮灭火装置应用于消防车领域,研发车载制氮多功能举高喷射消防车,具体系统集成见图 6。考虑荷载和动力问题,选用四轴底盘车,整车分为制氮舱、气瓶组舱、移动设备舱三段式,车体两侧为展翼结构,尾部为液压尾板,为消防车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与灵活度,扩大消防车的实际应用范围。
将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与多功能举高喷射消防车优化集成,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使之具备跨度大、覆盖范围大、流量大、场地小、精准、高效等优势,拥有水、泡沫、氮气、氮气粉剂、压缩氮气泡沫 5 大灭火功能且能实现一键操作,有效降低操作难度、误操作几率和投入战斗时间,进一步实现消防车多功能、专业化应用。具体技术指标见表 2。

2024.2.28

“智慧消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国家消防救援局,北京 110054)

关键词:智慧消防;消防安全;智慧城市

王 蔚

摘 要:当前,国内外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消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消防安全挑战。基于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市的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智慧消防”理论和实践,系统分析了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精细化动态管理和科学化高效处置,从而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6

3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渐深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消防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逐步形成与“智慧城市”相匹配的“智慧消防”。近几年,随着消防改革转隶的不断推进,“智慧消防”的建设和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开展“智慧消防”建设,既是解决当前消防工作现实问题和瓶颈问题的迫切需求,更是消防转隶和消防执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求。
201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国“智慧消防”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各地消防部门紧紧抓住当地“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结合当地政府综合平台建设特点,将“智慧消防”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融入各级政府或相关局委办应用平台中,形成各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互联共享、群防共治的一体化“智慧消防”基础管理平台。    
1 “智慧消防”建设现状
我国各地高度重视“智慧消防”发展,推进“智慧消防”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搭建系统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消防”建设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各地“智慧消防”建设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积极提请政府进行“智慧消防”顶层设计
各地高度重视“智慧消防”建设,推动将其纳入当地“十三五”“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大力提升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省级政府方面,天津市以政府令形式出台《天津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积极应用消防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测、物联网等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的职责。上海市重新修订《上海市消防条例》,明确规定了物联网必须要接入城市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出台《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运行平台数据传输导则》等地方标准,促进物联网平台规范建设。江苏省政府印发通知,加强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浙江省政府制发方案,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广东省公安厅、综合治理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厅四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明确提出“智慧消防”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完整技术框架。
市级政府方面,潍坊市先后发布《潍坊市社会消防安全服务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广应用潍坊市社会消防安全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单位、智慧消防终端服务商及设备供应厂商的职责。温州市出台了《消防管控“秒响应”火灾火警评判规则(暂行)》《消防管控“秒响应”火灾隐患处置评判规则(暂行)》和《消防管控“秒响应”运营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判规则(暂行)》,保障“智慧消防”建设稳步施行。
1.2 依托政府构建一体化“智慧消防”基础管理平台
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智慧消防”系统平台,强化风险研判,实施精准防控。如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依托政府建立的“智慧消防信息中心”积极拓宽数据维度,将消防救援部门人、力、事、物与公安、电力、水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时发布大数据分析的火灾动态预警信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依托政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思路,将消防综合管理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在市、区县、街镇等三级城市运行中心平台同步运行,达到了消防工作与各级政府“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智能化应用效果。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提请政府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潍坊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作为“物联潍坊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子平台之一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政府设立“智慧消防”数据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及维护,将清洗过滤后的有效、真实数据推送至市消防救援支队平台具体应用。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嵌入政府建设的“四个平台”即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并与基层综合治理APP打通,实现物联网动态监控与政府部门消防“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
1.3 积极营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各地以业务需求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新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为纽带,采用外部合作与内部深挖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各方专业智力经验,打造众创共享的“智慧消防”产业生态体系,推进“智慧消防”快速迭代和可持续发展。
  

在外部合作方面,各地消防部门主动协调当地各大院校科技信息专业、积极联系国家级科研机构,采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顾问等不同方式,寻求科技专业化技术支持;在内部深挖方面,天津、上海、重庆、潍坊等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内部组建“智慧消防”专班,补充信息化、业务骨干等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全流程参与建设进程,协调内外部具体事务。  
2 “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2.1 国外“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在既有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管机制和报警联动处置机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各国也在逐步应用这些技术开展“智慧消防”研究,提升消防治理的智能化程度。
国外有关“智慧消防”的研究,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2012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开始“智慧消防”项目研究,将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建筑控制系统和消防设备融合,提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彻底改革消防工作模式,依托社区、建筑物内人员、建筑物本身以及消防员等信息源,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创建、存储、交换、分析和整合,构建社区、城市“智慧消防”多维体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率。
近几年,数据分析在“智慧消防”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典型成果及应用有纽约FireCast火灾风险分析模型(2015年)、亚特兰大FireBird火灾风险分析模型(2016年)、匹兹堡火灾预测模型(2018年),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也沿用了美国的火灾风险分析模式。纽约市利用火灾风险监测系统(RBIS)对建筑物数据进行火灾因子分析和火灾风险评分,创建火灾风险建筑优先检查清单。这些系统的共性特点是:量化预测评估火灾风险,实施差异化监管。如图1所示,温哥华市根据模型预测分数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为高(红色)、中(橙色)和低(绿色)风险,辅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检查。数据表明,在依据风险分析数据开展的检查中,严重违规的情况显著升高。美国“智慧消防”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初步探索与研究,制定出综合了技术研究、标准化及商业应用的多角度发展路线。然而“智慧消防”涉及的技术广泛,综合性强,各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通过大量研究以及标准化推动技术发展与应用。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2 我国“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了“城市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研究”等技术研究,针对建筑物内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门、消火栓、消防管阀、消防水箱(池)、灭火器等建筑消防设施,利用模拟量采集、数据接口监测、协议解析与转换等方式,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监测建筑内有源类、无源类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我国“智慧消防”技术由原来的信息监测为主向数据赋能方向发展。火灾防控方面,结合火灾风险定量评价技术,实现全时段、可视化监测消防设施状态,全流程火灾隐患信息综合整治,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面向差异化、精准化消防安全监督的目的,切实为公众、社会单位、消防主管部门、政府等提供科学、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应急救援方面,面向“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需要,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大数据关联分析、机器学习、案例推演、知识图谱、灾情组合运算等技术,建立灾情模拟、分析研判、灾情演化、次生灾害研判等算法模型,为指挥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信息依据,旨在增强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效能。   

38

39

3 “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与应对措施
目前“智慧消防”建设正如火如荼在各地开展,在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智慧消防”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
一是“智慧消防”缺乏战略统筹的完整布局。“智慧消防”近两三年内的建设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方向和任务等是比较明确的,但是还缺少对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的顶层设计。各地的“智慧消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地区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与应用发展滞后,某些系统设计大而不细、全而不精、重点不突出,统筹规划亟待加强。
二是“智慧消防”的建设缺乏标准体系的支撑。目前已发布的多项消防信息化相关标准,涵盖了消防数据元、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交换、应急通信设备、网络体系、交换平台、消防指挥决策、物联网远程监控、消防装备物联等信息系统。这些标准主要集中在基础数据标准方面,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相对建设缓慢,特别是缺少基础共性、互通共享方面的标准,尚不满足有效支撑消防救援各级各部门监测预警、监督管理、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等实际业务应用和提升消防管理智能化、现代化的目标,急需完善和建设“智慧消防”标准体系。
三是“智慧消防”系统缺乏信息联通。“智慧消防”建设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是纵向贯通、横向交换。在纵向贯通方面,不同层级组织的数据在打通共享通道并与“智慧消防”平台兼容的过程中面临着障碍。在横向交换方面,由于跨部门调阅数据,如个人通信、住建等信息,需层层审批,不仅难度系数大,且容易延误最佳时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3.2 “智慧消防”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加快构建“智慧消防”顶层设计。为避免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和新产生的信息孤岛,应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消防各项工作中,构建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智慧消防”顶层设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消防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工作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和体制机制完善。在此形势下,我国智慧消防领域首个行业标准《智慧消防架构与总体要求》也正式立项,在目前的标准草案中,构建了以物联感知层、数据传输层、计算存储层、数据资源活化层、智慧应用层、建设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为主的五横三纵的智慧消防技术参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开展攻关,尽快完成标准制定。
各地制定相关政策,为“智慧消防”的推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调动消防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潜能。通过全面感知、深度共享、协同融合,实现精准防控、精准预警、精准救援、精准监管、精准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政务公开服务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建设。在开展“智慧消防”建设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也是推动“智慧消防”建设跨越式发展、规范各类“智慧消防”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有效高效安全交换及数据开放共享的基本需要,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依据。目前已经在“智慧消防”标准体系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初步制定了“智慧消防”标准体系框架图,如图3所示,建议尽快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确定标准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当前,虽然已发布一些“智慧消防”相关标准,但是尚不满足新形势下“智慧消防”建设对标准的迫切需求,亟需开展新形势下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建议按“急用先行”原则抓紧制定一批急需标准,并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另外,一些标准标龄过长,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新技术的要求,急需修订,进一步推动“智慧消防”体系建设。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市场上“智慧消防”行业的公司众多,且良莠不齐,不能盲目跟从,要练就火眼金睛。因此,消防救援队伍急需组织能力强、业务能力优秀、技术能力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把准业务需求,把控实施过程,把住项目质量。强化“两校一基地、四所一中心”在助力“智慧消防”发展中的科技支撑,加强与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等途径,打造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4)强化“智慧消防”与其他政务系统交互。随着《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全国各级政务大数据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消防部门应按照大数据管理应用思维,推动各级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施行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提高数据的“鲜活度、准确性”,各级队伍按需接入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等外部信息资源,连同队伍内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鲜活数据及存量数据,通过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安全性,为大数据深度分析应用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撑保障。
4 结 论
文章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和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现状,系统分析了“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智慧消防”技术是提升我国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加快构建“智慧消防”顶层设计、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育以及强化与其他政务系统交互等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智慧消防”发展,快速融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实融合”,推动“智慧消防”产业数字化。    

40

41

在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已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然而在电动自行车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火灾隐患。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2024.3.14

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和防范

(5)禁止在楼道内停放。停放电动车时,不要将车辆放在楼梯间、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处,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或车库。
(6)禁止在室内充电。室内易燃物品较多,一旦出现起火事故,容易酿成火灾。
(7)加强自查自检。日常加强电动车各项检查降低故障和风险指数,保障自身安全。
(8)如遇火情,及时拨打119。遇到火灾等险情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利用就近疏散通道快速逃生。

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造成灾情迅速扩大、人员伤亡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便是火灾发生地所在的建筑架空层与采光天井连接,产生的烟囱效应使火势烟气快速向上蔓延。那么,什么是烟囱效应?
所谓“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例如,火炉运作时,其产生的热空气沿烟囱向上爬升,而随着热空气散溢,内外气压差形成,外界高气压区空气向炉内低气压区流动,使火炉内火焰更加猛烈。高层建筑火灾中,烟囱效应正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杀手”!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图片来源:http://www.northnews.cn/2024/0224/2282696.htm

图片来源:消防界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

一、过往案例
2024年2月23日,江苏南京某居民楼突发火灾,造成15人死亡,另有44人在院接受治疗。经初步分析,火灾为该小区6栋的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所致。
2023年12月13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起火点位于12层8号房,事故造成两名未成年人遇难。经调查,火灾原因为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生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2023年9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停放非机动车的车棚突发火灾,100多辆电动自行车在这次火灾中化为灰烬。

二、起火原因
分析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原因,要从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较大的部位,也是给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的核心组件,锂离子电池开始了解。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两种类型。铅酸电池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里面的电解液是硫酸,不具备燃爆的条件,所以理论上不会着火爆炸。电动自行车自燃和爆炸事故多是锂电池(即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如经碰撞、泡水等,就会有一定危险性。另外,电池充满后持续充电(过充),由外部因素引起短路,混用充电设备等也容易引起爆炸起火。
锂电池起火的特点是:着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燃烧温度高,扑灭困难。在了解了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和火灾隐患之后,可以得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指南:
(1)合理控制充电时间。过度充电会让电池发热、膨胀,甚至导致电池爆炸,因此不要整夜充电或长期充电不拔。
(2)购买合格产品。选购正规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及配件。如车辆出现损坏,要去官方指定场所进行维修。
(3)禁止私自改装电动车。不要私自改装电池、改动电气线路,抵触限速装置,不加装音响、照明等。
(4)禁止飞线充电。私拉乱接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电线长期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在天气突变情况下易引发安全事故。

2024.3.20

高层建筑火灾的致命杀手:烟囱效应

一般认知中,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正是烟囱效应的存在,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将快速蔓延。例如,有实验显示,一座30层高、约100米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从一楼到顶楼只需30秒!如此快的火焰烟气蔓延速度,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高层建筑火灾危害大,请牢记逃生方法!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一看火灾在上方还是下方楼层。若在上方楼层,应从安全通道快速下楼,随身携带浸湿的毛巾衣物捂住口鼻。若在下方或同一楼层,则看入户房门有无烟气渗入。若有烟气渗入、门把手发热,则表明外部较危险,此时切勿盲目开门逃生,可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堵住门缝,减少烟气进入,并及时报警等待救援,同时持续用水淋湿入户门,防止外部高温烘烤;若楼梯间无明显烟气,应尽快从安全通道逃生。
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019867105063516&wfr=spider&for=pc

42

43

图1 实验设置

背 景
池热失控火灾过程复杂且危害性大,通常伴随大量热量及毒害性气体释放。因此,积极开发高效灭火材料对防止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十分重要。现有研究表明气凝胶具有密度低且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畸变、导热能力差、热稳定性好等特殊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灭火材料,对于固体、液体类火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在抑制电池火灾方面的有效性尚待验证。因此,此论文旨在研究气凝胶泡沫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效果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规律,为进一步探寻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快速有效的抑制方式打下基础。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状态可由测量得到的电池外壳温度、火焰温度、电池膨胀导致的挤压应力三种特征参数判断。实验设置如图1所示。    
通过满荷电状态下的100 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演变过程特征参数划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阶段,识别出三个灾害演变特征拐点作为灭火剂施加的指导节点。在相同节点分别施加灭火参数一致的气凝胶泡沫灭火剂与细水雾,开展灭火对比测试。通过比较细水雾和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在指导节点喷洒后锂离子电池外壳与电池火焰温度曲线,分析在不同热失控阶段内气凝胶泡沫灭火剂相较细水雾灭火抑制效果的优势及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触发明火前施加灭火剂均可有效阻断电池内部放热副反应,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冷却效能;电池起火后,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展现出更为出色的明火抑制效果,其接触电池表面形成的致密泡沫可有效阻隔氧气,实现快速灭火,如图2所示。

2024.1.12

气凝胶灭火剂抑制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引用本文:
刘通, 唐国才, 王亮, 朱国庆. 气凝胶灭火剂抑制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1): 107-112.

(1.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6)

刘通1,2, 唐国才1, 王亮1, 朱国庆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23YFC3009900);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HZ2023-KF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3QN1031);“双一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安全学科群-消防与公共安全”(2022ZZCX05K05)

图3 灭火剂作用下电池火焰温度曲线

对灭火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细水雾主要依赖于雾场与电池射流火的相互对抗进行灭火,其作用过程中电池火表现出剧烈的形态变化,如图4所示。与之不同的是,气凝胶灭火剂作用下电池射流火表现出包覆式灭火过程,火焰高度逐渐降低直至熄灭,其灭火过程较快、火焰波动现象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气凝胶灭火剂的出色控火效果。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图2 气凝胶灭火剂表面成泡形态(1.热失控前施加;2.热失控后施加)

对于已经触发热失控的情形,气凝胶灭火剂凭借预热覆盖效果,显著缩短电池射流火持续时间,可大幅降低电池火灾危害。

结 论
1)气凝胶灭火剂具备阻断热失控发展的能力,可有效扑灭电池明火,同样工况下比细水雾降低约70 s。
2)热失控触发后其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削弱,但电池射流火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火灾危险性进一步降低。
3)此实验条件下,气凝胶灭火剂表现出较为高效的明火抑制效能,其在电池表面形成的覆盖物有助于窒息电池、防止复燃。
此论文研究搭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创造性地提出划分灭火剂施加指导节点的研究思路,进行细水雾与气凝胶泡沫灭火的对比实验,从而进一步分析气凝胶灭火剂的冷却、防复燃和阻燃原理,为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简介:刘 通(1995-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及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火灾防治研究,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221116。
通信作者:朱国庆(1968-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建筑火灾防护、新型灭火材料等研究。

图4 细水雾(上)和气溶胶(下)灭火过程

以上内容摘自消防科学与技术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司,我司将立即处理。

44

45

2024.1.18

焊接作业危险多,莫让火花成“祸”花

电气焊作业作为一项重要工艺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如果焊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防护工作,或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会埋下火灾隐患。
焊接作业属于动火作业,场所营业时动火作业、无动火手续作业、无证操作、操作过程中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等行为,都属于违规作业,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一、火灾隐患
1.明火作业 焊点温度高
电气焊属于明火作业,焊点温度通常可达3600-6000℃,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
2.火花飞溅 引燃周围可燃物
在焊接作业时有大量高温火花、焊渣飞溅,当接触到木材、棉麻等可燃物上能引燃蔓延,引起火灾;当接触到易爆气体时可能会引起爆炸。
3.电线拖拽 电焊机线路短路
电焊机的连接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拽,容易造成线路绝缘老化损坏,从而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二、防范措施
严格施工场所的安全管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加强对进场电气焊施工操作人员的审查,在安全措施上严格把好关。
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经国家正式培训考试合格的动火操作人员,并且焊割的作业项目要与其取得的特殊工种操作证中具备的资格证相符。正在营业、使用的人员密集场所,禁止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油漆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作业前,应把周围的可燃物移至安全地点,如无法移动应使用不燃材料盖封。进行现场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置动火监护人。
施工作业结束后要立即消除火种,彻底清理工作现场,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护,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离开现场,做到不留死角。施工作业时照明充足,可以极大程度避免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可以避免出现气体中毒。
作业前要及时检查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确保作业时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 江苏省消防协会▶

三、电焊气焊作业“十不准”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焊割。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准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焊割。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时不准焊割。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可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第六十四条规定: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法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46

4747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二、火灾预防措施
1.取暖远离可燃物
大家在利用电、炉火、土炕取暖时,要与周边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取暖设备上晾晒衣物。
2.电气线路常检查
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不使用劣质“三无”电器产品,不超负荷使用电器,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更换。不要边玩手机边充电,充电完成后请及时拔下充电器。
3.抽油烟机常清理
大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以免电机、涡轮表面粘油过多产生火灾;使用抽油烟机,灶具不能干烧,这样易将大量热气吸入抽油烟机内,损坏部件,可能引燃机内油污发生火灾。
4.厨房做饭不离人
日常做饭时稍有不慎易引发火灾。大家睡觉及外出前要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好,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燃气胶管、燃气灶等要经常检查,煮饭时严禁离人,防患于未然。

5.家有儿童常教育
教育好家中小孩,不玩打火机、不独自使用燃气灶具等易燃易爆物品,不攀爬阳台、围栏、围墙等建筑设施和其他危险场所。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高空抛物,以免砸伤行人。
6.规范停放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不要乱停乱放,严禁在建筑内公共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和户内停放电动车及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及电瓶上楼入户。电动自行车要在配备消防设施的指定地点停放、充电。

三、临街商铺火灾预防措施

1、检查是否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店铺场所不应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应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2、如果场所是两层,楼上的窗或阳台不得设置金属栅栏。当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外窗或阳台必须设置金属栅栏时,设置的金属栅栏上应设置平开门,并在生产、经营时段保持开启状态。
3、查看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封闭楼梯间)是否畅通,有无杂物堵塞。
4、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经常查看场所内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5、查看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电气敷设、使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内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到位、完整有效。
6、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

1、生活经营要分开。统一规划的商铺门面内,不要设置人员住宿等场所;村居民自建房存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情况的,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应使用防火隔墙、防火隔板、防火门等进行完整分隔。
2、疏散通道要畅通。商铺内不要堵塞、锁闭、占用疏散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在疏散逃生通道、外窗上设置卷帘门、铁栅栏、防盗网时,应预留可从内部开启的逃生口;人员生活、住宿的区域应当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用火用电要规范。用火用电要加强看护,做到人走火灭、电断;电气线路应由专业电工进行敷设,切实做到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不在屋内为电动车充电,特别是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使用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和插线板。
4、消防设施要完好。商铺内安装有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的,要经常检查测试,确保完整好用;商铺经营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消防设施维保;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的,应安装简易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常用消防器材,尽可能降低火灾风险。

四、“多合一”场所火灾预防措施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一、什么是小火亡人
“小火亡人”是指:火灾中经济损失小,过火面积小,受灾户数和人数相对少的火灾事故,是火灾亡人的一种非正常现象。

7.家中杂物要清理
家中杂物,如纸制品、木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易燃物品要及时清理,分门别类扔到指定地点。不可在走廊、楼梯口、楼道、厨房、阳台、电缆井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通畅。
8.烟头未灭别乱丢
大家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酒足饭饱之后,一旦睡着,烟头掉落下来很容易烧着衣服被褥造成火灾。吸烟时,如临时有其他事情外出,应将烟头熄灭后人再离开。不可随意将未熄灭的烟蒂、火柴杆等扔在地面或纸篓内,要把烟蒂掐灭在烟灰缸内。

2024.1.19

预防小火亡人,从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开始

冬季火灾易发多发,但并非只有大规模的火灾会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是几平方米的火灾,都有可能危及到生命从而造成“小火亡人” 。

48

49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1.25

这些火场逃生知识要牢记

小商铺、小饭店等“九小场所”容易存在可燃物多、火源管理差、“三合一”等问题,进入“九小场所”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提示
1.进入沿街门店和“九小场所”时,注意消防安全。不要吸烟,不要使用明火。
2.留意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如遇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正确、快速、有序地疏散和自救。
3.留意消防设施器材、逃生设备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如遇火灾,请正确使用,确保安全。
(二)“九小场所”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
1.保持镇静:发生火灾后,要保持镇静,选择正确的逃生路径,切勿盲目、慌张。
2.勿恋财物:身处火场,应尽快撤离,切勿贪恋财物耽误逃生时机。已经逃离火场的人员,切莫重返。
3.躲避烟雾:逃生时谨记“小火快逃”,发生火灾迅速逃生。要弯腰低姿,呼吸困难时也不要轻易将毛巾拿开。
4.合理脱险:火源在上层时,楼梯内若无烟气,可佩戴简易逃生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切勿乘坐电梯。
(三)“九小场所”常见安全隐患
1.易燃、可燃物较多。
2.用火用电用气量大。
3.建筑不规范,耐火等级低。
4.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
5.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6.消防设施不足,员工逃生能力差。
(四)严格落实“七严禁”
1.严禁违规安装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及其线路、管路,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
2.严禁使用易燃或可燃材料夹芯板装修、隔断。
3.严禁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在外墙门窗设置铁栅栏、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4.严禁在室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5.严禁损坏、挪用、圈占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6.严禁违规设置人员住宿。
7.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焊割等有火灾危险性的作业。

一、九小场所逃生

二、突遇火灾逃生

(一)火场逃生三要诀
1.无烟迅速逃生:浓烟是火灾中致命的杀手大量的浓烟吸入人体内会造成死亡吸入微量的浓烟可能导致昏厥,影响逃生。因此务必记住,逃生过程中,尽量防止吸入浓烟。
开门前先触摸门锁,若温度不高,楼梯内无烟气携带防烟面具或湿毛巾,在火势蔓延前,朝逆风方向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向下逃生过程中如遇烟气向上蔓延,应尽可能疏散至就近楼层房间并关闭楼梯间防火门,退守待援。)

2.浓烟退守待援:若门锁温度很高或开门有浓烟,应退守待援。用床单、衣服堵住门缝,泼水降温防烟高层住宅入户门一般为防火门,可耐火1小时以上)。
拨打“119”通报位置卸下家中窗帘放在远离窗口位置立即跑向阳台等显著位置大声呼救并挥舞明显颜色的衣服或手帕夜间则最好使用手电筒示意)。
3.有烟冷静应对:高层建筑外墙发生立体燃烧时,楼梯间内无浓烟应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穿越烟雾区向下逃生若通道已被浓烟封闭,应退守待援)。
如果您所处建筑有两部楼梯:应迅速通过另一部无烟楼梯向下逃生:如果您所处建筑有单元楼梯通向楼顶平台或设有室外连廊,在确保出口畅通和没有浓烟的前提下可通过这些部位从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逃生。逃生过程中应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三)谨记:
1.遇到火灾时切勿贪恋财物,也不可盲目跳楼,应采取合理方式立即逃生。
2.烟气是火灾第一“杀手”,防止烟气侵入房间、避免吸入烟气是逃生自救的“不二法宝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4.2.26

警钟常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须知

一、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
日常出行,不少人会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可是电动自行车在为大家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其火灾危险性也不容忽视,用四个字来形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的话,那就是:快、热、毒、炸。所谓“快”指的是燃烧速度很快;“热”是指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高;“毒”是容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指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在燃烧、遇热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50

51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四、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
有条件的小区,应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应满足消防安全条件,设置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因客观条件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在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的行为。

来源:中国消防、吴参谋说消防

2024.3.7

这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家庭应常备!

一、灭火器:灭火器是最常见的消防器材之一,在具有火灾风险的各类场所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移动便携性,往往是火灾现场中第一个参与灭火的“急先锋”,及时正确地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能够减少损失,挽救生命。

另外,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还有可能引燃堆放的杂物或是电表箱等,实际火焰的温度和烟气浓度要比实验高得多。电动自行车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导致人产生恶心、昏睡、神志不清等情况,如果此时人从楼道里疏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1.充电时间过长: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间越长,充电器外壳温度就会越高,而部分人会整晚长时间充电,甚至超过10小时,非常容易引发火灾。
2.室外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在户外私拉乱接电线充电,裸露在外的电线经过暴晒、雨淋,容易漏电引发火灾,如果电线老化或者电动自行车本身电瓶出现了问题,更容易发生火灾。
3.违规室内充电:部分车主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旦出现意外,就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极易出现人员伤亡。

4.使用劣质充电器:价格低、质量差的充电器内部只有散热扇和散热板,没有保护板,就不能起到自我保护、自我断电的作用。
5.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部分车主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源,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能,充电时容易引发车辆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火灾事故的几率相对增大。

三、预防措施
1.注意充电时间:按照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电动车在8-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
2.正确停放电动车: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自行车电瓶带到家中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
3.在规定区域充电:电动自行车应当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处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
4.远离易燃易爆品: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自行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
5.不私自改装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不要私自加装音响、照明等设备,不要增加电瓶容量。 
6.购买合格电动车:购买电动自行车应当选择有国家合格生产标识的,不购买三无或假冒伪劣的电动自行车,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火场中的烟气是有毒的,吸入有毒气体是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备有一个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除极端特殊情况外均能有效抵御有毒烟气的侵袭,使用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52

53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3.15

三、灭火毯:灭火毯又称防火毯、消防毯、逃生毯等,是由不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能有效起到隔离热源及火焰的作用,可用于扑灭初起小面积火灾或者披覆在身上进行逃生,是各类场所中常见的一种消防器材。
四、强光手电:具有声光报警功能的强光手电有火灾应急照明和紧急呼救功能,可用于火场浓烟以及黑暗环境下人员疏散照明和发出声光呼救信号。

“生命通道”怎么“通”?这些常识你一定要知晓!

日常生活生产中您留意过身边的逃生通道吗?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身边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车道等就是被困者逃生的希望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五、温馨提示
正规厂家出品的消防产品都要有“一书一报”,即国家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所出具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国家消防检测中心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想查询自己购买的消防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可登录“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网址http://www.cccf.com.cn)查询,核对所购买的消防产品是否属于网站上备案的产品,凡有备案的产品一般都为合格产品。

来源:江苏消防

一、安全出口:指符合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搬出贵重物资,减少火灾损失,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设计足够数目的安全出口。

二、疏散楼梯:指有足够防火能力可作为竖向通道的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作为安全出口的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它既是人员避难、垂直方向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又是消防员灭火的辅助进攻路线。

三、消防车道:指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根据规定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米,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8%,消防车道上不允许停放车辆,防止发生火灾时堵塞。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逃生通道被堵塞、占用、封闭、违规设计等,这些行为都会让人错失宝贵的逃生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畅通消防“生命通道”需要综合治理、全民参与,那么哪些场所必须有逃生通道?紧急时刻怎样脱险?平时如何保持逃生通道畅通?一起来了解。

1.哪些场所必须有逃生通道?
以下场所都应有与其功能、耐火等级、人员密度等特性相适应的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
(1)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
(2)居民楼等住宅建筑;
(3)办公楼、医院、旅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
(4)以下地点都应设置可通行消防车并与外部公路或街道连通的道路:
(5)工业与民用建筑周围;
(6)工厂厂区内;
(7)仓库库区内;
(8)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基地内其他地下工程的地面出入口附近。
2.能在逃生通道放东西吗?
不能!一旦发生火灾,堵塞的通道会阻碍人员疏散;通道中堆放的易燃物会封锁逃生路线;被占用的消防车通道会延误最佳灭火救援时机

54

55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4.9

3.占用、堵塞逃生通道,会被处罚吗?
会!这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第六十条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对单位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有以上违法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4.紧急时刻,如何通过逃生通道脱险?
(1)看标志,记路线
进入小区、工厂、餐饮店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时,首先要提前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熟悉逃生疏散图和疏散路线。
(2)做预案,搞演练
工厂企业应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设定两条及以上逃生路线,并且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演练。
(3)不慌乱,快疏散
突遇火灾时,保持镇静。按照安全出口标志的指示,利用所有通道有序迅速疏散,切勿乘坐电梯。
5.做到“五不要”
(1)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中,不要随意摆放杂物、不要占道经营,更不能堵塞或锁闭逃生通道;
(2)居民不要在走廊、楼道等地堆积物品;
(3)驾车出行时不要随意占用消防车通道;
(4)安装防盗窗时不要全封闭,要留好安全门;
(5)发现周边场所的防火门被损坏时,不要无视,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

身处办公室,也不要忘记“打卡”消防安全!

一、办公室常见火灾隐患
1.电器设备集中:办公室存在大量电器,如空调、饮水机、电脑、打印机等,容易出现私拉乱接电线和将多个大功率电器插在一个插线板上的现象,都极易引起线路发热,继而导致起火。
2.易燃可燃物多:办公室内大量存放堆积的纸张、书籍、纸箱等都是易燃可燃物。
3.使用电加热器:如电热坐垫、电暖气、加热器、加湿器、风扇等,会增加办公场所的用电负荷,可能引发火灾。
4.插座超负荷使用:移动式插座长距离串接,插座负荷与所供电器功率不匹配,也可能会引起线路发热,导致火灾。
5.未熄灭烟头:未熄灭的烟头极易引发火灾。
二、如何预防办公室火灾
1.不要插用电器过多:使用时切忌插用电器过多,以免用电过载发热失火。
2.不要长时间使用某个墙体插座:使用时切忌长时间使用墙体插座,以免造成电线加速老化,甚至会因电流过载导致不安全因素。
3.不使用时要及时拔掉电源:碎纸机、封口机等办公室使用的体积较小的电器,散热性差,不使用时要及时拔掉电源。
4.随手关闭设备电源:长时间离开座位不用电脑时,可设置休眠状态;外出或下班时要随手关闭不要长时间待机。
5.下班时随手切断电源:最好在每个办公室设置一个双联开关,下班时随手切断电源。
6.不要在办公室吸烟:在办公室吸烟,不仅会污染空气,影响他人,还容易引发火灾。

来源:徐州消防

火灾面前,时间以秒记数,生命经不起等待!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让出消防通道,为您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

来源:伊犁消防

对于上班族来说大多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在这些充满电脑、打印机等电器设备的办公场所里长期伏案工作很容易忽视身边的火灾隐患。

2024.4.1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学会这些很重要!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隐患多
高层建筑,特别是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险隐患多,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火灾中产生烟雾和毒气,对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56

57

行业资讯

企业文化

2.火势蔓延快
在高层建筑内部,楼梯间、管道井等构造如同烟囱,火灾发生时,易形成气流对流,使得烟气和火焰迅速蔓延。若防火封堵没有做好,火势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蔓延至整栋建筑。
3.安全疏散困难
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但由于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且楼梯间内一旦蹿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4.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数百米,一旦室内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
二、关于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常见问题
1.向上逃生还是向下逃生?
着火时,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向上扩散速度为3~4M/S,远大于成年人爬楼梯的速度。因此如果处于着火层的下方,外面烟雾较少时,要快速向楼下安全地带转移。如果处于着火层的上层,盲目向下跑会非常危险,如果判断向下跑需要穿过较大的烟雾,则可以选择在家避险等待救援。
2.无法向外逃生时,在家里避险应做些什么?
如果门已经发热,或门缝有烟流入,说明大火或者烟雾已经封锁房门,一定要把入户门关好关紧,可以打湿毛巾或是较为柔软的衣服、床单等,将门缝和窗户缝塞紧,并泼水降温。在选择躲避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建筑物外侧靠近主要街道并且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要尽快拨打119,提供尽量清晰具体的信息,可在窗边发出声响或灯光、挥舞衣物求援。
3.平时家里应该备什么防火器材?
自救呼吸器可以对烟雾进行有效过滤。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毯、灭火器、灭火毯可以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还可以将灭火毯覆盖在身上,遇到火情时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
强光手电筒,便于夜间逃生,也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
注意:以上这些器材不能完全隔绝火和高温,因此不能认为只要有这些器材就一定能冲出火场,一定不要轻易尝试闯浓烟和着火层。
三、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三“忌”
忌乘坐电梯:逃离火灾现场时,要沿着标示有“安全出口”的逃生通道,高楼逃生时要使用楼梯,切忌使用电梯逃生。
忌盲目开门:开门前先用手背轻触房门或门锁,如果已经发热,或门缝有烟流入,说明大火或者烟雾已经封锁房门,此时切不可轻易开门,可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
忌盲目跳楼:切忌盲目跳楼,除非消防救援人员已做好救援充足的准备。
四、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三“记”
牢记捂住口鼻躲避烟雾:疏散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使用自救呼吸器,以免吸入烟雾,同时用湿棉被包住身体。如果已经有烟雾蔓延,应当放低体位迅速移动。
牢记靠近主干道躲避:在选择躲避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建筑物外侧靠近主要街道并且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易于被救援人员发现,可以在窗口晃动鲜艳的衣物或发出声响、光亮等引人注意。
一旦发生火情,牢记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来源:江苏消防

以上内容摘自江苏省消防协会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司,我司将立即处理。

中安家园

2024年1月18日-19日,中安建设集团2023年度总结大会暨2024年迎新盛典如期而至,全体员工欢聚贺庆,共同总结过去一年中风雨并肩的点点滴滴,展望集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最好的姿态迎接龙年的到来。迎新盛典共分为三个篇章——“年度总结篇”、“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迎新晚宴篇”。

2024年1月18日上午 ,中安建设集团2023年度年终总结大会如期而至,大会在全体合唱《中安之歌》后正式开始。首先由各部门进行年终工作述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展望。大家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怀揣着奋进的信念,以昂扬的姿态与抖擞的精神踏上了2024年奋斗的征程。

2024年1月19日下午,集团在希尔顿酒店举办了主题为“中国芯•安全路”中安建设集团2024年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江苏省住建厅原副厅长徐学军、江苏省消防协会会长蒋正林、监事长丁九鸿、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会长顾建生、南京市民盟组织处处长刘敏、南京市民盟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汤在虎、清华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扬州三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红成、集团董事长范浩松等出席峰会。江苏低碳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韩岳、河海(南京)生态科技研究院院长蒯乃昭、北京观韬中茂(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政、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常年财务顾问黄磊、集团总工程师凌家立、优秀城市公司代表安徽公司周智忠、昆山公司李经协、优秀供应商代表江苏鑫方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贾波英、南京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朱丽丽、全体员工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峰会。

◀ 中安篇▶

1

集团2023年度总结大会暨2024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与年会盛典成功举办

2

开工大吉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2024年3月28日下午,伴随着春天的旋律,2024年第一季度生日会如期而至,为感谢员工的辛勤工作与付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内部凝聚力,集团精心为员工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副总经理周燕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员工们深切感受到了集团的关怀与温暖,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们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为集团的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年新气象,万事开门红 。2024年2月19号正月初十,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副总经理周燕携管理团队向全体员工派发了精心准备的开工红包,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满满的热情和活力。这不仅是对大家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肯定,也寓意着集团与全体员工在龙年能够携手共进——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除了派发红包之外,集团还特别组织了一场团团圆圆包饺子的活动,旨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大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

生日会

福起新岁,共启新程

在活动现场,员工们欢聚一堂,互相交流着包饺子的技巧和心得。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和春卷逐渐成型,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团队合作,员工们不仅完成了美食的制作,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饺子形如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共同期盼新的一年开门见喜,前程似锦。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全体中安人将满怀激情与信心迎接挑战和机遇,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继续秉持“诚信、务实、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共同开启集团创新发展新篇章,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

峰会圆满闭幕后,2024年集团年会盛典如约而至,参会嘉宾、合作伙伴以及全体员工齐聚一堂,共襄盛举。首先由刘松汉、徐学军、蒋正林、顾建生、范浩松、顾友良、蒯乃昭、陆红成共同启动城市安全战略联盟。此次年会以城市安全战略联盟启动仪式为开端,预示着中安建设集团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致力于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的城市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3月8日,在温柔明媚的春日里,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我们又迎来了专属于女性的节日,为了丰富集团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提升团队间的凝聚力与协作精神,同时为女员工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提供放松与愉悦的机会,集团工会特别策划并组织全体女员工赴南京不老村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为中安“女神们”带来了难忘的回忆。

3

工会文化

此次活动不仅让女员工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纷纷表示,感谢集团工会的精心组织,让她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感受到了来自集团的关怀和温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所有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女员工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自己的光彩,为集团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女神节·春风十里 一路有你

58

59

中安家园

2024年4月1日下午,集团在展厅举办了物资采供部经理方一如女士的荣休仪式,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副总经理周燕以及全体员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庆祝方一如女士光荣退休的重要时刻。

5

集团举办员工光荣退休仪式

岁月如金 感恩同行

60

2024年4月16日-17日,江苏省消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蒋正林带领党支部组织协会办事机构全体党员及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党员代表赴浙江嘉兴,开展了以“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党日活动。江苏省消防协会监事长丁九鸿、副会长葛洪正、王以丹、秘书长李前林、中安建设集团党支部书记徐圣、工会主席邱邃、党员代表维保服务部经理杨宛、市场营销部主管王振元、协会办事机构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主题党日活动。
此次集团派员参加江苏省消防协会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意义深远,既是历史与党性教育,也是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提升。集团党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革命道德品质,忠诚履职,庆祝建国75周年。全体“中安人”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安力量。

61

◀ 社交篇▶

1

集团派员赴嘉兴参加江苏省消防协会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

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大家纷纷祝福方一如女士退休生活幸福美满。我们相信,在方一如女士等老一辈员工的榜样力量激励下,中安建设集团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卓越的力量。

中安家园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62

63

◀ 城市公司篇▶

2

集团昆山公司承建的恩欣格工程塑料(嘉兴)有限公司项目顺利完工并成功交付

中安家园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1

集团副总经理周燕率队赴苏州、苏州高新、江西、宿州、济南等城市公司走访交流

2024年3月20日-4月18日,集团副总经理周燕率队先后前往苏州、苏州高新、江西、宿州、济南公司走访交流。集团财务审计部经理崔丹、商务管理部经理纪勇军、商务管理部副经理谈静吟、法律事务部副经理韩婷婷陪同走访。苏州公司负责人刘锦红、苏州高新区公司负责人侯磊、李建华、江西公司负责人翟林洪、宿州公司负责人何剑锋、济南公司负责人刁晓兰等热情接待了周总一行。

周总分别与各城市公司负责人及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她强调,集团将继续加强与各城市公司的沟通与合作,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各区域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为实现各城市公司的阶段性目标提供精准支持与赋能。

周总一行对各城市公司的走访活动,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各城市公司解决财税、法律、商务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更在于深化了对当前行业形势的理解和洞察。通过这次走访,集团对各城市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同时也对各城市公司面临的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集团将持续通过“大走访”的形式,完善互访互学机制,继续关注全国各城市公司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整个中安的繁荣与进步。

近日,集团昆山公司作为总承包方承建的恩欣格工程塑料(嘉兴)有限公司项目顺利完工并交付业主。该项目包含有:办公楼装修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照明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制程冷冻水工程等。

在项目的规划阶段,昆山公司就充分考虑到了浙江嘉兴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昆山公司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水准,用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部署,克服了施工周期短和施工工艺要求高等一系列难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项目交付工作,并且顺利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赢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该项目的成功交付为集团在工程塑料厂房建设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集团在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秉承“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共同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64

65

4

集团昆山公司开展集中学习,
提升业务技能

中安家园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3

4月24日下午,昆山分公司市场部全体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项目和LSIT-GN8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的未来前景和关联业务。昆山分公司ESG事业部成立于2023年初,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公司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表现和市场竞争力,综合评定公司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力。会上,李总从践行ESG的重要性、ESG有哪些工作、如何实行ESG、实行ESG有什么好处、如何衡量ESG的成果等几个方面,结合成功案例,融汇东方智慧,做了深入浅出的主题报告和分享,促使市场部同仁对ESG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迅速提升了大家的思想维度,达到了共修共识的目的。

LSIT-GN8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是昆山分公司于2019年自主研发的一款面向中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化企业的第八代综合数字化智能分析管理平台,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赋能赋值赋智,已运用到了许多场景,深受客户和业界的一致好评。会上,研发部李经理从该平台的开发、应用、特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通过交流,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到该平台具有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多维度展示等特色,大家一致看好它的前景。

最后,分公司负责人马总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感恩两位同仁的用心准备和专业分享。他强调,市场人员要时刻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多和技术部门同仁学习交流,协作共进;要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提升服务品质。

随着春日的脚步,4月10日下午,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公司成功举办了首场以“以东方智慧达成碳中和目标”为主题的双碳交流会。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和社会组织的专家领导,共同探讨和交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推动公司的绿色低碳转型。

交流会伊始,ESG事业部负责人汪凯莉女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她强调,实现碳中和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应积极利用科技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加强能力建设,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生态。昆山公司愿意与各方携手,以东方智慧为指导,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ESG事业部与长三角ESG会客厅、成长之树分别进行了授牌仪式,标志着各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交流会尾声,公司副总经理李昀泽带领大家进行了共善宣言,呼吁大家做好大地环保、身体环保、心灵环保,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他向大家汇报了ESG事业部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整年度活动安排,期望与各方共创美好未来,并发起双碳交流会绿色低碳行动倡议,呼吁从个人做起,一天一行动,为地球母亲善尽公民责任。此次双碳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个良好的开端。感恩在地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感恩各共建单位的合作,我们将以东方智慧为指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集团昆山公司举办双碳交流会,探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

公司电话:025-86691680
公司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清江南路70号河海科技大厦

中安建设集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