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安安然

中安安然

2024

中安建设集
半年刊

contents

目录

行业资讯

02-09

集团动态

10-11

成果展示

12-16

精英风采

18-79

中安家园

80-88

01

总编
主编
编辑
校对

范浩松
邱邃
张予倩
王婷婷

:
:
:
:

编辑出版
地址

:
:

中安建设集团融媒体中心

邮编
电话
出版日期

:
:
:

210003
025-86691680
2024年7月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清江南路70号河海科技大厦

主办单位:中安建设集团

版权所有,违法必究。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或翻印,否则将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

02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2024年3月13日下午,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智勇,新余市消防产业协会秘书长丁朝阳,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有平,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艾海涛,渝水区工信局局长简永根,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谢茂林,市消防产业协会赵金等一行莅临中安建设集团就消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江苏省消防协会副会长、消防工程分会会长、集团董事长范浩松携高管热情接待了渝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一行。

集团动态

group dynamics

01

2024年1月28日

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召开医疗机构智慧运维平台研讨会与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

03

研讨会中,各单位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的管理意义。许云松秘书长介绍了前沿科学研究方向、中国医院改革发展研究院相关课题及医疗机构工作委员会的背景、基本情况、已开展服务及未来规划。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安建设集团展示了代表性案例,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智慧消防平台、沙溪服务区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等。明基医院分享了医疗机构既有建筑改造的施工安全和消防管理,并且展示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医院组织架构中设置风险管理的概念。天枢云分享了基于BIM的后勤运维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讲述了BIM应用与价值。红色建设分享了BIM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02

2024年3月13日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智勇一行莅临集团调研考察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有关规定,经企业申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专家评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与备案,中安建设集团位列其中并获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标志着集团正式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时又是集团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之一。

2024年1月26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一届第四次理事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学会2023年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2024年的工作重点。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理事长商健、高级顾问伍和员、理事、秘书长杨小刚、监事朱海洋、江北工作委员会王金虎、副理事陈网桦、理事张勇、专家委员会主任虞汉华、执行秘书长宋裕祥、副秘书长杨扬、理事刘长义、王静虹、王志勇、王洪斌、刘维治、孙加彬、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龙源、集团设计院院长郭松、办公室副主任李恒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为深入推进南京市应急管理事业的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和发现更多应急管理人才,奖励在应急管理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安全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在颁奖仪式上,中安建设集团及集团研发信息部经理石炳辉、副经理马杰、办公室主任徐圣分别荣获安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接着,学会各分支机构、会员单位进行了工作研讨。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李恒通过成果汇报、智慧运维平台、未来展望等方面介绍了集团发展方向。集团将继续深耕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领域,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慧消防与智慧安全管理的应用场景和范围。
在随后召开的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上,经过充分的讨论与审议,本次会议决定增选范浩松、许云松二人为副会长人选,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最终范浩松、许云松高票当选。
未来,集团将秉承初心,进一步拓展城市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集团将积极寻求与更多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探索城市安全科技的新领域和新应用。同时,集团也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城市安全科技的发展,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04

2024年3月27日

集团董事长范浩松陪同江苏省消防协会一行赴广东省参观学习

此次广东之行,范总不仅深入了解了广东地区消防安全与智慧消防的发展现状,还通过与当地消防协会、企业的深入交流,收获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理念,为推动集团下一阶段创新发展的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集团也将继续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安全与智慧消防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2024年3月29日

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参加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2024年工作会议暨十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范总荣获省安装行业协会“金牌企业家”

2024年3月29日,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在苏州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十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会长蒋东良,副会长兼秘书长顾建生,副会长、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及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副秘书长吴辉主持。

05

本次座谈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未来依托两省拥有的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新余市渝水区与中安建设集团将密切保持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共同推动城市安全的发展进步。中安建设集团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为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03

2024年3月23日

集团圆满主办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成立仪式

2024年3月23日下午,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成立仪式在中安建设集团展厅隆重举行。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刘松汉,靖江市斜桥中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陆仁修,靖江市斜桥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耿昌余,靖江市斜桥中学副书记江辉,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赵平,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王振宇,靖江市斜桥中学副校长徐凯,博思扬集团董事长、南京靖江商会会长周建清,江苏省政府参事、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省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南京鼓楼区湖南路管委会副主任姚志江,南京广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苏根荣,东部战区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包明忠,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鞠熀先,南京理工大学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部主任王卫平,南京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教授丁小余,江苏省农业农村植保植检站站长、二级研究员田子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金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列展览部部长闻慧斌,江苏省委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处处长陈辉,中国大地财险江苏分公司重客部总经理陆东平,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查部主任毛建忠,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夏镇波,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江苏新闻部、内参部主任张洪,武警江苏总队医院主任朱敏,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南京靖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浩松等众多领导、校友出席了此次校友联谊会。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耿昌余校长将校友会的牌匾授予会长刘松汉,标志着南京斜桥中学校友会正式成立。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2024年3月24日至27日,由江苏省消防协会会长蒋正林带队,协会副会长、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陪同省消协及部分会员单位一行赴广东省参观学习,与广东省消防协会领导、相关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省级协会工作、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广东省消防协会会长林炳荣、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奕辉、副秘书长吕文龙、协会秘书处主任陈丽红、广州及深圳部分企业负责同志,江苏省消防协会副会长王以丹、常务理事魏善航、张军、朱新、丁杭英、顾丽莉及有关人员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

04

07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06

随后,在2023年度江苏省安装行业“品牌企业家”评价中,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范浩松荣获“金牌企业家”称号。此外,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还公示了2023年度华东优质安装工程评价结果。其中,集团承建的“南七花园A02地块23、24楼项目机电安装工程”荣获2023年度华东优质安装工程奖的提名,这是对集团以及该项目团队精湛技艺和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
本次年度工作会议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集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为江苏省安装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06

2024年4月25日

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荣获“江苏省安装行业优秀联络员(通讯员)”称号

近日,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公布表彰了2023年度优秀联络员、通讯员的获奖名单。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李恒凭借其卓越的表现和积极的行业贡献,荣获“江苏省安装行业优秀联络员(通讯员)”称号。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主任积极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了行业的风貌,传递了正能量。她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不仅赢得了协会的高度认可,更为推动江苏省安装行业与集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协会对受表彰的联络员、通讯员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够再接再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企业工作亮点,彰显卓越企业文化,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做好行业的宣传报道工作。
同时,协会也期待中安建设集团能够继续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作用,引领全省安装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这次表彰不仅是对联络员、通讯员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整个集团的鞭策。集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江苏省安装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共同书写行业的新篇章。

07

2024年5月15日

集团成功完成资质换证升级

近日,集团成功完成了资质换证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本次资质换证升级,集团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以及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等多项资质。这些资质的获得,不仅是对中安建设集团过去业绩的肯定,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鼓励。
长期以来,中安建设集团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此次资质升级的成功,将有助于集团进一步拓展市场,争取更多的工程项目,为我国建筑安装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集团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卓越,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集团将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挖掘市场潜力,拓展业务领域,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而不懈努力。

08

2024年5月16日

集团派员参加安装行业供需洽谈峰会

2024年5月16日,在世纪缘湖滨花园酒店举办了安装行业供需洽谈峰会,安装通创始人叶前进,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秘书兼商务管理部副经理徐禛、工程技术部副经理王纪生、物资采供部副经理苏银,苏华建设集团副经理黄柏枝、物资部部长吕建培,江苏启安建设集团市场部经理龚建华、副经理顾晓龙,苏华建设集团物资部部长吕建培、经理杨伟忠,南通建工安装集团采购部经理罗振雨、黄渝源,江苏中匀安装集团市场部负责人郁建忠,宜兴安装集团商务部经理周俊等116家供应商企业、7家展位供应商参加会议。

09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08

随后,各企业代表纷纷上台,分享企业经验与发展规划。中安建设集团董事长秘书兼商务管理部副经理徐禛介绍了中安建设集团的发展历程、经营状况、城市安全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表示,集团始终坚守专业为主导,致力于成为城市安全的引领者。集团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企业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峰会,与更多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次供需洽谈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江苏省安装行业的领军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拓展业务渠道的机会,更为中安建设集团等行业佼佼者提供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安建设集团将继续秉承“安全、高效、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为行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09

2024年5月23日

集团派员参加中国安装协会2024创精品机电工程暨项目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

2024年5月23日-24日,2024中国安装协会创精品机电工程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国安装协会会长田秀增、副会长潘庆建、秘书长杨存成等,中安建设集团办公室主任徐圣、工程技术部副经理王纪生及来自全国580多家企业及相关协会工程质量管理人员1100多人参加会议。
中安建设集团作为安装行业的佼佼者,此次会议不仅为业界企业搭建了交流学习的桥梁,也为集团自身注入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秉承“质量至上、客户为尊”的理念,持续精进技术与管理能力,为我国安装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10

2024年6月7日

集团荣获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三级

近日,中安建设集团在软件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荣获了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三级认证。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集团在软件研发能力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卓越实力。
此次CMMI三级认证的获得,不仅是对集团研发信息部在软件研发能力方面的认可,也是对公司持续创新和发展的鼓舞和鞭策,并为集团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未来,集团将继续发挥在软件研发领域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应用,推动公司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1

2024年6月25日

2023年度南京市鼓楼区建筑业突出贡献企业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建设局对区内建筑业企业进行了表彰,中安建设集团凭借卓越的表现和突出的贡献,被授予“2023年度南京市鼓楼区建筑业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此项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集团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在推动鼓楼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所起到的引领带动作用的认可。集团将继续发挥优秀建筑业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鼓楼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核与辐射基地

2023年1月7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了2022-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入选名单,中安建设集团承建的2#实验及综合业务楼等2项(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该奖项代表着国内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和最佳实践。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总建筑规模宏大,达到了9493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20457平方米,地上部分则占据了74480平方米。建设单位为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消防专业分包单位为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于2018年7月10日开工建设,2018年11月9日竣工交付。
本工程在功能上极具多样性,集实验、综合业务和动力中心于一体,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1段实验楼作为多层实验厂房,专为科研实验打造;2段实验及综合业务楼则以高层公共建筑形象呈现,其复杂结构融合了实验与业务功能;3段动力中心作为多层公共建筑,确保动力稳定供应。在建筑层数上,各部分独立而协调,1段实验楼地上4层、局部地下一层,2段实验楼及综合业务楼地上12层、裙房3层、地下3层,3段动力中心地上地下各1层,设计简洁高效。建筑高度上,1段实验楼25米,2段实验及综合业务楼高达60米成标志性建筑,3段动力中心虽高15米但稳定性强,为整个区域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支持。
在消防安全方面,本工程配备了先进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报警系统、水喷淋系统、水喷雾系统、水炮系统、消火栓系统、空气采样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这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和精细的施工管理,中安建设集团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成功克服了各种挑战,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交付。

成果展示

获奖案例介绍

Achievement   display

2023年12月25日,中国安装协会正式公布了2023-2024年度第一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入选名单,中安建设集团承建的NO.2014G45地块南京瀚瑞中心消防工程项目摘得“中国安装之星”殊荣。此奖项是国内安装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

瀚瑞中心

南京瀚瑞中心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丁墙路9号,项目定位5A甲级写字楼,是区域标杆性的建筑。建设单位为南京瀚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消防设计单位为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消防专业分包单位为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消防设备安装于2020年11月进场施工,2021年6月24日竣工交付。

该项目的消防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配合量大、施工面广、施工周期长,主要分布在楼面、墙体及吊顶天花内、各系统管线多而繁杂,吊顶内空间;预留预埋套管、线管线盒的清理需要协调土建;设于吊顶内的穿线、配管、报警设备安装、喷淋头安装等都必须紧密配合二次装修、机电、弱电等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点多,安全风险高,关键指标均高于设计和规范标准。中安建设集团克服重重困难,用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部署,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工期长和安全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项目交付工作。
中安建设集团此次获奖,是外界对集团安装工程品质的肯定,也是集团对项目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的成果。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精细管理、质量创优和管理提升活动,通过精品示范、样板引路,创造了一批国优、省优工程。下一步,中安建设集团将一如既往,坚持高标准管理、高效率施工、高品质建设,不断超越,用匠心坚守,打造更多的优质精品工程。

10

11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中安之星

中安之星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研发信息部

石炳辉:公司发展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是公司在面临市场挑战和竞争压力时,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业务模式,使公司能够适应变化。公司还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精细化企业管理等举措,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不断的努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共同推动了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也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

您觉得公司的氛围如何?有哪些方面是您特别欣赏的?

>

石炳辉

石炳辉:我觉得公司的氛围非常积极向上,我特别欣赏团队成员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团队之间互相支持、鼓励,共同追求卓越,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鼓舞。同时,公司的文化也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这种关注员工个人发展的理念也是我所钦佩和推崇的。

12

13

>

>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集团办公室

徐圣

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愿景

>

石炳辉:首先,我希望公司能够继续保持在消防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次,我期待公司能够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也希望公司能够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和工程效率,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希望研发部能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积极跟踪行业前沿技术趋势,推动公司在技术上的持续领先优势。

经理

主任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您觉得公司的氛围如何?有哪些方面是您特别欣赏的?

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愿景

徐圣:由于行业的独特性,公司经常迎来客户考察接待任务,我们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细致入微地准备每一次接待工作。在每次接待后,范总都会精准指出不足之处,并鞭策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2019年加入这个大家庭以来,在公司的培养下,我们共同成长、逐渐壮大。在此,衷心感谢公司的支持与栽培!

徐圣:公司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工作氛围积极向上,无论是内部沟通还是员工间的协作都畅通无阻,彼此支持,问题也能迅速反馈并得到有效解决。我特别赞赏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作为一名党员,我对于公司在2019年成立党支部,定期开展党建活动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敬意和喜悦。这种以党建带动企业发展的做法,体现了公司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也为我们员工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成长平台。

徐圣:作为一家主营业务涵盖设计、施工、消防运维、评估和检测等全方位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致力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尽管近两年来建筑行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随着城市更新与安全运维需求的增长,公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早在2017年,公司便踏上了智慧转型的征程,成功研发了“智慧消防管理平台”和“微消防”等运维平台,并在部分维保项目中实现了应用。目前,公司已为城市更新和安全等业务拓展做好了充分准备,布局明确,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再次腾飞。

14

15

中安之星

中安之星

张予倩: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的第一印象极为深刻。公司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且富有活力,让我感受到了公司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观。团队氛围融洽而富有凝聚力,同事们友善互助,让我倍感亲切与温暖。从入职的第一天起,我就深刻体会到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点燃了我的工作激情,使我更加期待在这里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我坚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能够不断进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与同事们共同创造更多辉煌的业绩。

作为新员工,您对公司文化和团队氛围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

张予倩:首先,我获得了2023年度优秀新人奖,这一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过去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的激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这个奖项为动力,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公司给予的机会和平台,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公司多次组织的团体活动也为我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工作体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温馨与喜悦。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公司的团队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事们共度的每一刻时光。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多的美好回忆。

在工作过程中,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深刻?

>

张予倩:我深知,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与支持,公司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领导和同事们的谆谆教诲和热心帮助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他们的热心帮助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在此,我衷心祝愿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业绩蒸蒸日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你想对公司说些什么?有哪些心里话想要表达?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企划人事部

张予倩

专员

>

>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物资采供部

苏银

副经理

你觉得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你个人的影响是什么?它如何激励你更好地工作?

你是如何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的?你通常如何寻找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或愿景?

苏银:让我感受到了激情的活力、无微的关心、欢快的氛围,使我更热爱生活,更善于交流,更安心工作。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各位同事总能帮助到我,遇到阻力时欢快工作环境总能让我轻松应对。

苏银:工作的热情:有句老话,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会快乐无穷。我就是将现在的工作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
新鲜感:对我就是求知欲,在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寻找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件,去了解、学习、熟练,我非常喜欢这种过程与结果。
新的创意:我对未接触过的知识非常关注,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由此也会萌生些想法与创意。
解决方案:我记得吉德林法则提到,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因此我习惯性会将问题拆解开,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然后逐个解决。

苏银:愿中安稳步发展,能成为百年企业。

16

中安之星

蔡玉婷:在入职的前期,我通过阅读中安员工手册、观看中安企业介绍视频、中安之歌、参加中安举办的各种培训和活动,感受到了中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非常荣幸能加入中安大家庭。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团队的工作节奏和习惯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环节;在集团办公室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及配合下,我很快适应了岗位的基础工作内容;除此之外,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积极工作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让我更自信的应对岗位中的各项工作内容。

入职初期,你是如何适应公司文化和岗位要求的?

>

蔡玉婷:
职业成长: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中安的培养下,感受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学到了新的技能,掌握了新的知识,尝试承担更高级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人际关系:在工作岗位中,发展了新的人际关系,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和友谊。中安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为我的成长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在岗位中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交流,对行业和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扩大了我的社交圈。
工作习惯:在工作中养成了更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工作前先思考,学会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工作任务;此外,我也学会适应了工作可能会有的压力和节奏,并在处理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时更加熟练和自信。
日常生活的调整:中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改变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运动健身享受生活,keep住自己向上的能量。

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

蔡玉婷: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自己能保持初心,做好岗位中的每一个工作内容,展示出中安积极良好的形象;也希望自己能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努力改善自身缺点,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时机展现个人价值。

你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有何规划和期待?

>

精英
风采

ELITE TEAM

集团办公室

蔡玉婷

专员

行业资讯

18

19

◀ 消防科学与技术▶

电动汽车库火灾蔓延与演变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
黄晓家,张瑞峰,陈斌,等.电动汽车库火灾蔓延与演变特征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3,42(12):1618-1624.

2024.1.9

Industry information

(1. 南华大学土木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3.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广东 深圳 518000)

关键词: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汽车库;火灾扑救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火灾事故频发,锂离子电池容易因热失控、过充或机械碰撞失火,锂电池材料的易燃易爆特性使火灾发展蔓延迅速。所以研究锂离子电池动力汽车火灾的动态变化和温度特性对于防治火灾极为必要。笔者通过加注盐水模拟电池短路的方式触发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开展电动汽车火灾在车库环境下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针对不同工况设计两次电动汽车燃烧试验,使用红外摄像机、数码摄像机、热电偶、热流计等设备研究了电动汽车燃烧过程中的火灾蔓延情况、火场温度场分布及辐射热流演变规律。研究不同灭火方式对于电动汽车火灾的抑制效果,提出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的要求和优化方向。
单车燃烧试验采用99个直径为6 mm的K型铠装热电偶和两支热流计采集燃烧过程中温度与热辐射数据并设有自动喷水系统,在自动喷水系统启动的情况下,火势依旧巨大,通过试验数据可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有效扑灭电动车火灾,且抑制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时间。最后使用消防水枪对火灾进行扑灭,但在撤去消防水枪一段时间后,电池包部位出现复燃现象,由此可见,电动汽车火灾的核心是电池包燃烧,对此类火灾进行扑灭时要谨防复燃。

双车试验对热电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了增加和优化,通过搭设如图所示的热电偶支架布置124只热电偶,为了更好地契合火焰向上向外喷射的特点,热电偶数量从下到上依次增加,车侧热电偶呈倒梯形,车上方三层热电偶呈矩形均匀分布。此次试验目的汽车之间的火灾蔓延规律,因此没有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数据可知,双车试验中,燃烧车辆两侧的辐射热流明显比单车试验高,峰值分别达到 25.25 kW/m2(无车侧)、18.93 kW/m2(邻车侧)。通过计算判断,在现有地下车库车位设计尺寸情况下,如果没有灭火设施启动,邻车轮胎容易被燃烧车辆引燃。通过绘制温度切片云图可知燃烧过程中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在燃烧区上方形成对流烟柱,最高温度区随切片高度向车后侧墙处偏移。车侧高温区存在于后轮周围,且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上升。整个温度场体现热流向上向外的流动特性,符合火灾蔓延热对流的规律。双车试验还设有多种火灾抑制技术,观察了各自在电动汽车防火灭火中的优劣。

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储存巨大的能量,有极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抑制火灾蔓延,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搭建电动汽车整车燃烧试验平台,设计两次燃烧试验 ,使用热电偶、热流计等设备构建全方位温度场探测体系 ,实现电动汽车燃烧过程温度场探测分析和精准定位,结论如下:
(1)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方式与传统汽车火灾不同 ,当电动汽车内部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 ,从汽车底盘释放出来的白烟是电动汽车火灾的前兆,从最早出现白烟到起火燃烧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两次试验起火位置分别为电池包前部和后部,火焰沿电池包与车体之间的间隙向四周蔓延,且向其他电池蔓延的速度快于向乘员舱的蔓延速度。
(2)起火燃烧后火焰迅速升温,电池包周围温度经过4 min便达到 600~800 ℃的峰值,电池包内部温度则可以达到1000 ℃以上,越靠近热失控电池的车身部位温度越高。
(3)现有汽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扑灭起火车辆的火灾,但是可以阻止火灾在汽车之间的蔓延;水基灭火剂可以抑制明火燃烧,但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且难以作用到底部电池包;细水雾对烟气有清洗作用,但无法扑灭电动汽车火灾;雨淋系统难以作用到起火核心部位。
(4)观察燃烧过后的电池包动力电池单体,根据电池包壳体形变、变色程度、缺失程度和电表测量来判断电池包的烧损程度,仅一半的电池燃烧已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证明电动汽车火灾是可控的。

黄晓家1.2,张瑞峰1,陈斌3,南天辰1

作者简介:黄晓家,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城市节水、海绵城市、特殊消防设计、智慧消防、智慧机电、智慧医院等。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

21

2024.1.11

参考文献:
[1] FAYZIYEV P R, IKROMOV I A, ABDURAXIMOV A A, et al. Timeline: History of the Electric Car[R]. Washington D C: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22: 89–94.
[2] DIAZ L B, HE X Z, HU Z W, et al. Meta-review of fire safety oflithium-ion batteries: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0, 167(9): 090559.
[3] DOUGHTY D H, ROTH E P.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Li ion battery safety[J].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Interface, 2012, 21(2):37.
[4] SOMANDEPALLI V, MARR K, HORN Q. Quantification of combustion hazards of thermal runaway failur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J].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ternative Powertrains, 2014, 3(1):98-104.
[5] GOLUBKOV A W, FUCHS D, WAGNER J, et al.Thermal-runaway experiments on consumer Li-ion batteries with metal-oxide and olivintype cathodes[J]. Royal Society of Advances, 2014, 4(7): 3633-3642.
[6] LARSSON F, ANDERSSON P, BLOMQVIST P,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fire tes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71(20): 414-420.
[7] STURK D,HOFFMANN L,TIDBLAD A A.Fire tests on e-vehicle battery cells and packs[J].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2015, 16: S159-S164.
[8] PING P, WANG Q, HUANG P, et al. Study of the fire behavior of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ful-scale burning test[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5, 285: 80-89.
[9] RICHARD M N, DAHN J R. Predicting electrical and thermal abuse behaviours of practical lithium-ion cells from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 studies on small samples in electrolyte[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99, 79(2): 135-142.
[10] LECOCQ A, ESHETU G G, GRUGEON S, et al. Scenario-based prediction of Li-ion batteries fire-induced toxicity[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16: 197-206.
[11] OLEKSANDR L, VASYL L, BOHDAN S. Research on the fire hazards of cells in electric car batteries[J]. Safety and Fire Technology, 2018, 52(4): 108-117.
[12]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Fire spread in car parks[R]. London: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10.
[13] The UK Home Office. Fire statistics data tables[R]. London: The Home Office, 2016.
[14] SETHURUPAN N. Fire at Norway airport destroys hundreds of cars, grounds planes[R]. Stavanger: Norway News, 2020.
[15] BUTCHER E G. Fire and car park buildings[J]. Fire Safety Science, 1970, 841: 1-4.
[16] BOEHMER H, KLASSEN M, OLENICK S. Modern vehicle hazards in parking structures and vehicle carriers[R]. New York: NFPA,2020.
[17] HALL J R. US Experience with sprinklers and other automatic fire extinguishing equipment[M]. Quincy: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2007.
[18] 王东勋,黄晓家,张雅君,等 .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强度数值模拟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6, 35(1): 80-84.
[19] 王东勋,黄晓家,张雅君,等 . 汽车库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 34(10): 1397-1405.
[20] MCGRATTAN K, BAUM H, REHM R, et al.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5) technical reference guide[R]. Gaithersburg: NIST, 2010.

科技创新融合对城市消防安全的作用与前景展望

引用本文:
周天. 科技创新融合对城市消防安全的作用与前景展望[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3, 42(1): 5-8.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 100054)

摘 要:阐述城市发展面临的“大火巨灾”“小火亡人”、老旧建筑隐患、新业态风险、自然灾害威胁等安全风险与挑战,从助力智慧城市、创新防控技术、加速难题攻关、聚焦抢险救援等方面论述科技创新在城市消防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并从多措并举加强顶层规划设计,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布局消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展望城市消防安全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发展。

周 天

关键词:电动汽车;火灾蔓延;汽车库;火灾扑救

中图分类号:X913.4;D035.36

城市作为大规模聚集的人类活动区域,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当今世界,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大,人类活动高度聚集,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已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阶段,区域产业逐渐密集,大型商业综合体与交通枢纽、高层/超高层建筑、规模化地下空间等形态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城市建筑不断涌现。如南京化学工业园规划用地近 100 km2,入驻企业超 300 家;上海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数量居全球第一;武汉光谷中心城超大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 51.6 hm2。
然而,伴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提速 ,现代化大城市的脆弱性也不断显现,城市消防安全呈风险隐患复杂多变、灾害事故易发多发态势,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据统计,2011-2021 年,我国城市发生重大火灾 20起,亡 253 人,分别占重大火灾及亡人总数的 69%、67%;发生较大火灾 332 起,亡 1176 人,分别占较大火灾及亡人总数的 42%、41%。特大暴雨、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事故给城市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加剧。
1 城市发展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与挑战
1.1 “大火巨灾”潜在风险严峻
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交通枢纽火灾概率虽小,但发生火灾后影响大、损失大、伤亡大。以高层建筑为例,我国共有 95.5 万栋高层和近 1.2 万栋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总量全球第一。其中,有 4 万栋高层建筑采用了易燃可燃的外保温材料,2.6 万栋老旧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老化,1.9 万栋高层建筑没有管理单位 ,火灾风险极大。2022 年 9 月 16 日,湖南长沙中国电信大楼突发火灾,极短时间内数十层楼体便形成立体巨火。
1.2 “小火亡人”火灾事故频发
城市居民住宅、村民自建房、“三合一”场所的“小火亡人”风险居高不下,“九小”场所脆弱的消防安全设施和大量动态火灾隐患急需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城中村”和自建房用火用电用气、易燃可燃物管理、电动自行车停放等问题突出,火灾频发。广州有超过 500 万人住在“城中村”,北京有 150 万人住在自建房,人口严重倒挂的村多达 100 余个。2022 年 9 月 28 日,吉林长春一餐厅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虽然餐厅仅 200 多 m2,却造成 17 人死亡、3 人受伤。
1.3 老旧建筑隐患积弊已久
我国有改造需求的老旧小区约 32.7 万个 ,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待改造小区数量庞大,很多建筑已进入“疲劳期”,设施老化、管理薄弱、风险隐患多,成为火灾多发易发场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更新,不少老旧厂房、仓库被改建成商业性、生活性、服务性场所,但源头把关不严、安全配套不足,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2

23

1.4 新业态新产业风险迅速攀升
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私人影院等新业态的无序增长,行业归属不明,尚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双碳”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光伏、储能电站、加氢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带来新的火灾风险。2022 年一季度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640 起,比去年同期上升 32% ,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增幅(8.8%),平均每日超 7 起。
1.5 自然灾害威胁日渐凸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城市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洪涝、地震、台风等灾害不仅对城市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还会连锁造成其他次生灾害,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处置“巨灾大难”的极限救援能力面临多重压力的考验。如 2021 第 6 号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登陆,最大风速达 38 m/s,造成 482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32 亿元。同年夏,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和严重洪涝灾害。
宜居、绿色、韧性、智慧、安全,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城市高速发展给消防安全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实施科技赋能,推进自主创新,为全面防范化解城市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强劲的源头科技支撑,对坚决遏制城市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科技创新在城市消防安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始终对城市消防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城市消防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围绕城市火灾防控和消防救援实战,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国际消防科技前沿和重大现实需求,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1 助力智慧城市织密“预警网”
(1)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实现新突破。构建了城市群跨区域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理论,形成了新兴超大型城市重特大事故风险演化规律认知与动态评估、边坡与老旧建筑“星—空—地”一体综合监测、社区风险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构建起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2)早期火灾监测预警激发新思路。针对高大空间建筑、城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场所,研发了分布式图像火灾探测器、火灾征兆探测器等新技术产品,推动向火灾早期监测预警转变,防控关口有效前移。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火灾预警系统,为“九小”场所、老旧高层住宅、临时建筑、文物古建筑等场所提供了防止“小火亡人”的技防利器。
(3)“智慧消防”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完善的“智慧消防”顶层设计方案和技术模型,为全国各地“智慧消防”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多省建成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云平台,为公众、社会单位、消防部门、政府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建设全国警情与火灾研判预警系统,实现区域整体与多场景动态火灾风险研判预警,如图 1 所示。

图 1 全国警情与火灾研判预警系统
Fig. 1 National alarm and fire investiga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

(4)传统与新兴技术融合迈入新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消防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活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多点开花,攻克了一系列城市风险防控预警技术难关,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2.2 创新防控技术升级“防火墙”
(1)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效能全面提升。电气火灾综合防控、防火保护及封堵、消防供水、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等关键技术通过专项科技攻关取得新进展,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框架基本形成,如图 2 所示,完善了 250 m 以上超高层建筑在结构防火、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防火设计方法,有效提升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能力。

图 2 高层建筑固移结合供水技术
Fig. 2 Fixed and movable water supply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buildings

(2)大型综合体火灾防控技术取得突破。已研发智能控制的隐藏型折叠式新型防火分隔构件系统,在耐风压性能、运行平稳性能、两步关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研发了多信息耦合的智能疏散指示与救援引导系统、声音导向装置,实现了多信息智能化人员安全疏散引导;研制出的兼具对流及辐射热启动功能的洒水喷头,有效解决了传统闭式洒水喷头单纯依靠对流热启动导致安装位置受限的问题。
(3)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加速迭代。揭示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典型应用场景的热失控火灾机理,开发了热失控火灾早期预警、阻隔抑制装置;研制了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池热失控火灾主被动一体化智能“感知-灭火”装置;启动电化学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研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3 加速难题攻关摆脱“卡脖子”
(1)新型灭火剂研究不断发力。全力推动 PFOS 淘汰替代工作和灭火剂核心技术攻关,研制了高稳定性压缩空气泡沫灭火剂、高效 A 类泡沫灭火剂等新一代环保泡沫灭火剂,国产洁净环保气体灭火剂、固体泡沫灭火剂、超细纳米粉体灭火剂等新型灭火剂产品不断涌现,为高效扑救城市各类火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2)大流量主战装备换挡升级。研制出大流量压缩空气泡沫举高喷射消防车,可扑救城市大规模石化火灾;400 L/s 的远程大流量供水系统、60 m 以上的大跨度破拆灭火消防车和 200 L/s 的大流量泡沫灭火装备,实现了高射高、远射程,是扑救城市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的重要装备。
(3)换流站火灾难题成功破解。研制出特高压换流站专用、可靠、高效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如图 3 所示,形成了特高压换流站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工程应用方案与全链条标准体系,已在 10 余座特高压换流站示范应用;攻克复杂、超大尺寸截面防火抗爆封堵难题,研发了阀厅新型防火抗爆封堵系统。系列成果为城市能源供给“大动脉”和“西电东输”“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保驾护航。

图 3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Fig. 3 Compressed air foam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4

25

(4)侦检与侦察技术实现并跑。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车,具备远程探测监测预警功能,能在行进中探测 3 km 外的 200 多种危化品气体,是替代侦检消防车依赖进口的关键装备;非视距遥控消防机器人、系留式空中消防侦察平台等新型无人化装备 ,可有效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处置效率、减少人员伤亡,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4 聚焦抢险救援打造“撒手锏”
(1)生命搜救装备提质强效。针对城市“全灾种”复杂场景救援中生命探测搜救装备普遍存在的环境自适应能力差的难题,研制的 MIMO 雷达生命探测仪,搜索置信概率较现有产品提升 50%,总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基于多模融合的生命探测作业平台,在泉州“3·7”坍塌事故深层埋压人员搜救中,成功发现 3 名被困人员生命信息,创造了生命奇迹。
(2)应急通信装备可靠智能。研发的消防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复杂建筑系列自组网应急通信装备、系留无人机高空基站、天通融合通信终端等空天地一体化消防应急通信网,为“三断”极端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提供了有力技术手段;消防现场智能指挥系统装备,实现信息呈现多元化、态势评估智能化、辅助决策科学化,显著提升消防救援前后方协同调度能力。
(3)洪涝救援装备赶超先进。为应对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态势,垂直式排涝抢险车(如图 4 所示)、重型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全地形快速架桥车等均展现出优异性能;子母排水车最大涉水深度 2 m,在城市重大洪涝灾害救援中表现不俗。

图 4 垂直式排涝抢险车
Fig. 4 Vertical drainage emergency vehicle

(3)深化“智慧消防”建设与融合应用。打通网络和信息屏障,打造消防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消防监督与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门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将“智慧消防”系统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大框架,构建城市消防安全的“一张网”精细管理。
3.2 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城市消防救援高端装备自主可控
(1)牢牢掌握消防科技命脉,有效破解核心性、瓶颈性技术难题。加强消防治理、工程防火、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本质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火灾防控技术。重点加强火灾极早期高精度智能探测预警、含 PFOS 物质表面活性剂替代、风光氢等新能源设施高效灭火、高层建筑受火韧性与精准防治等火灾智能防控技术研发,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强化消防安全精准治理支撑,推动消防科技原始创新与产出。
(2)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完善与实战需求紧密结合的装备支撑体系。加强“卡脖子”技术与关键核心装备攻关,突破灾害事故处置技术瓶颈。重点研发无人化、智能化、模块化高精尖消防装备,智能化多灾种高效破拆装备、精准生命探测装备和水陆空协同救生装备,灾害事故现场全息感知、融合通信与智能化指挥调度技术装备,高性能、高适体、轻量化的个人防护装备等,推动灾害事故救援主战装备高端化、高精尖装备国产化,强化消防装备现代化科技支撑。
(3)全面推动科技成果应用配备,显著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聚焦实战谋打赢,在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基础上,广泛开展装备器材技术革新行动,建立先进适用成果目录发布机制,加快智能化、无人化、多功能、高性能等新一代装备示范配备和定型列装,打造“高精尖”攻坚装备集群,补齐城市巨灾应急救援装备短板,科技赋能实战成效更加凸显。
3.3 统筹布局消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消防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1)统筹推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实体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围绕消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动国家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开展实体化建设,协调国家消防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实现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坚实支撑。
(2)加快布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工业与公共建筑火灾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重点实验室、防火阻燃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同时,面向城市火灾防治和消防救援各领域技术前沿和重大需求,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领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创新水平较高的消防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合作交流的重要科技创新集群。
(3)强化消防科技重大基础平台建设。围绕城市“高低大化”等重点场所和重大工程的火灾防治技术装备研发需求,建设国家火灾防治技术研发与测试基地、国家消防救援装备研发与测试基地,推动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火灾防治与灾害事故救援装备研发测试基础设施集群。
4 结束语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有力应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与挑战,应以《“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消防科技与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充分融合,构建中国式城市消防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治理水平。城市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鼎力支持,希望专家学者能够积极为城市消防安全技术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4)个人防护装备优化改良。针对目前灭火和抢险救援现场消防员防护装备舒适性与防护性不足的问题,研发了用于北方的抗结冰型灭火防护服、用于南方的导湿抗浸型灭火防护服;用于夏季湿热环境的智能降温背心,用于冬季寒冷环境的极寒保暖防护服;根据特灾需求研发了高性能干式水域救援服和冰面救援服 ,有效保障了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下消防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救援效率。
3 城市消防安全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展望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学研究不断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场景需求驱动成为各类基础研究与融合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火灾风险多维监测、极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高端灭火与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的技术需求愈发迫切。下面,笔者从 3 个角度展望未来城市消防安全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方向。
3.1 多措并举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风险防控
(1)推动将消防安全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城市消防安全布局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多方协力强化城市消防安全监管,多种形式健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持续加大风险隐患治理与老旧危房改造,显著提升城市消防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2)发展多维风险感知与高精度风险评估技术。基于时空动态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重特大火灾事故多级定量风险判识、预测与评估方法研究,研发城市和城市群级消防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测预警平台,增强城市火灾风险物联感知能力,提高科学预警水平,健全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6

27

图1 GB廊道电缆密集布置情况

GB廊道通过廊道检修孔实现通风及采光,空气流通性极差。同时早期GB廊道参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及灭火设计,廊道整个划分为一个大的防火分区且内部未设置实体分隔,廊道内按要求分段布置移动式灭火器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GB廊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电缆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在廊道内蔓延,能见度几乎为零,现场火灾定位、火灾扑灭及人员救援工作及其困难;火灾快速蔓延、扩展,设备动力供应及控制信息中断,核反应堆运行受影响,严重危及核电厂核安全水平,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存在极大的本质安全风险。
近几年,国内外核电厂综合廊道因电气故障相关因素引起的火灾的案例并不罕见。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对核电消防安全极度重视,在GB/T 22158-2021《核电厂防火设计规范》和GB 50745-2012《核电厂常规岛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应设计完善消防系统,需要囊括“防”和“消”两方面。
根据GB/T 22158-2021《核电厂防火设计规范》可知,GB廊道内可选用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固定灭火设置。结合核电厂GB廊道现有空间狭小、排水能力差、电缆布置密度大等实际情况,从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可行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对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最终采用高压细水雾作为GB廊道的自动灭火系统,具有较高的匹配性,且已在国内常规的电力隧道、综合管廊广泛应用,但未有在核电厂GB廊道的应用经验。
根据GB 50898-2013《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GB廊道的现场结构,选取廊道内的密集电缆设计喷雾强度为1.0 L/(min·m2),持续喷雾时间为30 min。随后开展系统流量设计、喷头设计、管网设计和喷放控制设计,并据此选取高压细水雾泵组、区域阀组等设备形成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如图2所示。

2024.1.12

核电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隐患分析及自动灭火系统应用研究

引用本文:
刘文元,徐志军,张彩良.核电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隐患分析及自动灭火系统应用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3,42(12):1738-1742.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鼎 355200)

关键词:核电厂;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高压细水雾

刘文元,徐志军,张彩良

核电厂综合管廊(简称“GB廊道”)是向厂区20多个技术性厂房提供所需工艺管道和电缆的敷设场所,该廊道内部布置大量密集电缆和约25个工艺系统的各类介质管道。GB廊道为地下封闭箱式结构,单舱宽度不足3 m,高度3 m左右,总长度在5 km以上,中心接口多、分支多,非常复杂。GB廊道内部分电缆的布置密度极高且人员通行及检修通道不足1 m,如图1所示,发生电缆内因火灾风险高。

图2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组成示意图

为论证该项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项目组联合上海某研发基地进行了FDS计算机模拟和电缆廊道火灾实体灭火试验,通过试验充分验证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规范和GB廊道灭火要求,说明GB 廊道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实现对火灾的快速扑灭。
通过对核电厂GB廊道的结构布置特性分析,结合国家消防标准和实体火灾试验,验证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核电厂综合廊道应用的可行性、可靠性。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自动灭火系统,是消防行业发展的方向,其具有灭火耗水量少、水渍损失小、灭火效能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兼顾了气体灭火和水喷雾灭火的双重优点,在地下廊道消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目前在我国核电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尚属首例,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刘文元(1975- ),男,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所在核电厂核安全独立监督、执照申请、职业安全、质保及环保领域的管理工作,福建省福鼎市江滨北路266号,355200。
通信作者:张彩良(1990- ),男,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2024.1.17

对构建应急救援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甘肃 兰州 730070)

关键词: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现代化;实践探索

陆 军

摘 要:大数据时代,应急救援工作正伴随 5G、物联网、云存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深刻变革,作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型发展重要课题和应急救援关键支撑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尤为关键。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通过构建初级、高级两种形态,依托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探索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8

29

1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全面开启。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坚定不移走改革强消之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大势的现代化指挥体系,打造消防救援超强“大脑”,对推动事业转型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1.1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推动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就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应急救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应急救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有效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全力推动应急救援工作现代化。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应急救援工作现代化的引领性、标志性任务,态势感知、大数据分析处理、精确指挥控制、实时效果评估、集约高效保障等关键要素的成熟运用,是信息化水平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推动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深远。
1.2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复杂灾害形势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快速涌现,城市建设伴生风险不断累积,加之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多发,传统的灭火救援模式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不适应性。对标党中央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方针,对指挥体系的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化指挥手段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势必发生深刻变革。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必须通过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不断提升事前精确预警、事中精细处置、事后精准稳控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
1.3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畅通堵点、攻克难点的有效举措
改革转制以来,消防救援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紧扣应急管理部党委建设现代化指挥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加强顶层谋划、明确建设方向、注重方法步骤,系统推进建设任务,先后部署了四川“1+3+N”国家现场指挥部、南宁“智能接处警系统”、北京“一短三快”初战指挥机制改革、大连“现场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建设”,初步探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型指挥体系,推动应急救援工作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固化经验、消化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强指挥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集强大计算能力、海量数据资源、高度信息共享、智能应用服务、严密安全保障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是整合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手段优势,纠治当下指挥机构职能交叉不顺、指挥机制实战效能不高、指令传达逐级衰减弱化等问题,打破信息壁垒、数据烟囱,形成实战化、集约化、规模化应用效应,不断提升核心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2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形态设想
在科技信息化日益广泛深刻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大背景下,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始终处于“进行时”。现代化指挥体系应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初级形态也就是基本目标,是必须打牢的基础;高级形态,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级目标,也是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1 “呼得通”是基础课,“信息畅达”是目标
当前,在应对大震巨灾特别是高原高寒、戈壁深山等面临“三断”极端环境条件考验时,应急通信保障难题仍未有效攻克。如广受关注的 2021 年“5·22”甘肃省白银市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事故
救援中,由于赛道地处山区,赛会主办方未增设临时通信基站,导致比赛区域通信联络中断,虽然消防内部通信全程畅通,但各救援队、联动单位因通信设备、技术、频道等未规范统一,暴露出“呼不通”的问题。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专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灾害事故发生后,社会单位保“面”,应急部门保“点”,协同打通链路,迅速部署各种信息采集终端及通信终端,搭建“通信枢纽、现场指挥、伴随保障”三位一体的应急通信体系,确保通信畅通。推进建设稳定可靠的指挥信息网、天地联动的卫星通信网、高效灵活的宽窄带无线自组网,形成“全面融合、空天地一体、全程贯通、韧性抗毁、随遇接入、按需服务”的应急通信网络,逐步实现各类环境条件下“信息畅达”的目标。

2.2 “看得见”是基准线,“全域感知”是方向
现代化指挥需求中,指挥中心不仅要有“顺风耳”,还要有“千里眼”,救援中,要能够直观监测灾害事故具体点位和态势、道路交通、力量资源分布调配、一线行动进展等情况,还要具备时间、空间、属性等多维关联和数据、图像、视频等可视化展示的能力。但目前,一些地方信息资源各成体系,难以共享,尤其是视频类平台运行存在交互难、调用难、体验差等问题,亟须改进提升。这方面要“公专并用”,不断提升 4G、5G 单兵、布控球等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发挥,优化卫星链路、作战指挥终端视讯传输效能,充分应用自组网、无人机挂载中继、浮空平台等技术建立全域覆盖网络,确保可视化设备“整合上图”关键作用的发挥。进阶层面,还需要通过视频感知、物联感知、航空感知、卫星感知等方式,实现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现场救援等领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动态数据采集汇聚,实现泛在连接,提高对现实社会的感知和掌控能力,为应急救援大数据智慧分析和应急指挥系统实战应用提供支撑。
2.3 “调得快”是基本功,“智能部署”是标的
“调得快”是实现初战打赢的关键,具体层面要做好消防救援局部署的“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工作,着力破解“一长三慢”问题症结。北京总队一系列试点建设经验有效打破了按部就班、一步一动的初战套路,要认真学习推广以上做法,并结合省情、队情创新提升。“智能部署”层面,要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增强对感知获取多维信息数据的自动分析功能和对现实信息数据与历史信息数据的自动比对碰撞功能,实现信息数据在时间空间、人员装备等维度的拓展关联,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指向性和预见性,达到预防、预判、预警的效果。根据救援行动历史数据和灾害事故等级,分级分类设置所需投入的力量规模、行动措施、处置要点等,建立对应的救援行动模型数据库,一旦发生特定警情,一键启动预案,计算机自动关联行动模型,实时掌握力量、资源等分布情况,自动向指挥部推送行动首选、备选方案,同时植入相应的人工干预,增强对指挥决策的辅助效果。
2.4 “打得准”是硬指标,“高效救援”是根本
“打得准”是评判救援行动效能的核心指标,当前队伍各级基本胜任各类应急救援行动,但救援效率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要实现“打得准”,最关键、最紧要的任务是解决应急救援“断、慢、乱”这一瓶颈性问题。要“全覆盖、无盲区”扩大速报员、“轻骑兵”队伍范围,按标准配齐人员装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速报员具备灾情报告、救援向导、协同保障等能力;提升“轻骑兵”前突小队在高山、深谷等极端条件下的投送、携行能力,并与通用航空联勤探索“空中轻骑兵”,确保快速挺进、及时准确掌握灾情信息。要立足实战需要,研究作战任务、作战对象、作战环境,加强基层指挥员现场指挥能力培训,加快建立分岗位、分层级的专业队伍和资质认证体系,为科学高效处置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智能预案自动调度处置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深度应用的信息推送工作迅速参与,指挥中心通过移动单兵设备实时向一线指战员供应作战信息要素,实现“精准制导”和全程管控。    3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必须紧扣时代形势特点系统推进,从既往工作实践来看,以系统平台建设应用倒逼业务规范化运转的做法,见效最快、成效最好,应当通过系统平台建设将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形态设想”有机串联融合。
3.1 “大数据”集成赋能是实现数据高共享的基础
没有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就没有精准的信息研判;没有精准的信息研判,就没有科学的指挥调度,现代化指挥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无疑是数据的大整合、高共享、深互通,形成“指挥中心、指挥网络、指挥终端”的无缝衔接,确保数据流、指令流、任务流实时同步流转,减少指令信息传递的层级、时间及衰减率。同时,现代指挥体系与社会的参与越来越紧密,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等社会力量形成支撑协同,安全地实现企业与消防救援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现代化指挥体系构建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以甘肃省总队重大灾害场景数据融合智慧平台为例,平台采集汇聚全省“高低大化”四类重点单位数据,对重点设施、部位精准画像,并挖掘数据关联关系。平时,通过全要素预览,提升日常熟悉演练的针对性;战时,指挥中心直接调用数据库,一键推送至前方指挥员,预先制定灾情处置方案。处置过程向指挥员提供动态信息,辅助研判现场态势,规划作战路线,估算灭火药剂,动态调控、集优聚能、精准打击,确保作战行动高效有序,安全风险可知可控。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0

31

3.2 “云平台”构设搭建是实现资源广调用的关键
单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还远远不足以支撑现代化指挥体系,算力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在数据爆炸性增长、应用井喷式增加、设备多样化增多的情况下,必然需要表现突出、适宜部署的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储存、虚拟化、弹性强的“云平台”支撑。尤其是要构建部(局)、省、市、县“纵向条线贯通、横向地域联通、纵横节点相通”的指挥体系,各地各类资源的调用都需要云上操作、云上互通、云上共享。依托“智慧城市”等“城市底座”建设,统一行业数据标准,打破不同行业、地域、时空分散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权限与安全指令实现“云端”协同与推送,达到现场处置态势实时共享目的,减少信息传递层级和决策时间,提升协同行动能力。甘肃总队重大灾害场景数据融合智慧平台已采集 2 万余条全域信息,汇聚了行业部门等相关数据资源百万余条,数据不断扩容对计算、储存、调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将“两智一图”和数据融合智慧平台部署于甘肃省政务云上,由云资源系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实现了资源虚拟化、服务按需化,保证了数据安全,提升了使用效益。
3.3 “一张图”深度运用是实现指挥智能化的核心
数据的采集、算法的优化、算力的提升最终要通过直观性强、操作性强的平台实现,而“一张图”是现代化指挥手段的最佳“终端”。注重统型兼容,随着“两智一图”系统作为刚性任务在全国部署推进,应当坚持“部局定纲、全省统建、多级使用”的原则,既注重创新,更注重实效。打破行业壁垒,通过“一张图”对各类分散资源数据进行空间化整合,实现跨部门数据汇聚交换与共享服务,高效支撑应急救援行动。实现“挂图作战”,一些单位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作为展示“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大数据战略”创新成果的手段,更加注重汇报交流和经验分享,在实战环节却“束之高阁”,一方面是理念偏差,另一方面也证明系统建设不成熟,不足以辅助作战,还需要进一步纠偏正向,在基础数据采集、平台效用发挥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一张图监管、一张图防控、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的目标。
3.4 “专精尖”人才加持是实现能力现代化的保障
现代化指挥人才是核心资源,加强相应的学科建设,建强长期的人才储备体系十分重要。明确指挥学科属性,在系统内的院校培养中把现代化指挥方向作为应急管理学科下特定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政府层面提供政策优惠,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鼓励大数据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应急指挥人才,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分运用基地培训、远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拓展培训手段,改变当前业务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内容脱离一线实战需要、参训时间无法保障、考核标准偏低等现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灵活性、实战性。参照其他行业的从业评价方法,确定指挥岗位人员的评价机制和发展模式,选拔政治素养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心理素质良好的专业人才,建强复合型、创新型核心指挥人才队伍。聘请气象、水利、建筑、地质等领域专家,组建技术团队和专家库,针对本地区高频、高危、突发事故灾害开展评估,为分析研判提供理论支撑。    
4 现代化指挥体系的实践路径
应急管理部和消防救援局针对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已经确立了建设目标、清晰了建设思路、明确了建设路径,各级各部门应当对照抓好贯彻落实,以下结合实践探索谈几点思考认识。
4.1 破解“各自为阵”指挥顽疾,建强“专业权威”指挥机构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整合优化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有效降低了应急管理、响应处置中的协调成本和异质成本,提升了应急协同应对效率。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重大灾情处置行动中,各部门主要遵循本行业法律法规开展行动,这种单一灾害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整合共享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对处置能力。“专业权威”强调应急指挥必须遵循统一指挥、指令精准、令行禁止的原则,要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刚性纪律。应当按照应急救援的相关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决策指挥机制。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的综合救援领导小组,各联动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协同配合、高效履职。依托现代化指挥系统,联合政府、军队、武警和社会救援力量,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统筹协调、队伍专业指挥”工作模式,发挥消防救援队伍主战主调作用,确保指挥体系高效顺畅。

4.2 围绕“纵短横宽”指挥架构,建设“扁平高效”指挥体系
“扁平化”指挥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直接将指令下达至最小作战单元,实现对警情的快速反应、迅速处置,达到提高指挥质效、增强工作效能的目的。推行“纵短横宽”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各级指挥结构,“精干”即参与指挥的人员质量高,可以发挥功能;“高效”即组织运转灵活、信息快速、指挥有效度高。要持续发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的优势,进一步规范警情受理程序,修订完善应急救援等级调派细则及判断依据,综合运用道路监控、图像传输和车载 GPS 等技术手段,加强灭火救援和重大勤务现场的督导检查,综合统筹业务部门条线调度,变多头分散指挥为集中统一调度,确立指挥作战的龙头地位和重要作用。要注重全勤指挥部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健全“指挥长机制”,树立指挥者的权威,在多力量、跨区域联合作战中,打破警种限制,不受辖区界限,理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关系,由最高指挥长下达命令,缩短传播路径,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
4.3 找准“一短三快”小切入点,解答“初战打赢”重要命题
“一短三快”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内涵丰富,是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指标,直接关乎初战打赢制胜能力提升,是一篇涉及应急救援事前、事中、事后各方面、各环节的系统性文章。答好“以快制胜”命题需要各级指战员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充分利用指挥信息平台和决策平台的分布式计算、智能化分析、现场态势感知、事后评估总结等辅助决策功能,形成数字化、实时化、共享化的辅助决策终端。以“两智一图”为支撑,构建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和相互兼容的系统,把各级指挥机构、器材装备、单兵等救援行动要素和指挥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现代化作战体系,实现各指挥层级的相互链接和实时互动。充分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算法等工具,将日常消防业务数据与灭火救援行动相关联,对指挥要素数据进行分类、回归、聚类及关联匹配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迅速转化为辅助决策的依据方案,实现精准指挥、快速响应。
4.4 推动“试点先行”探索建设,做好“成果运用”后篇文章
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需要大量投入,建设过程要结合各地特点优势,通过试点建设探索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具体的实施方法,总结试点经验,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地推广到其他地方,实现探索、试错、纠错、前进的螺旋式发展。试点先行、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既能实现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蹄疾步稳”,也将各地的创新精神融入建设过程中,提高建设的创新力和适应力。同时,对试点先行中的风险和挑战,应当及时作出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调整,避免了在推行时出现大范围失误。甘肃总队以兰州支队为试点创新探索智能接处警系统建设,以庆阳支队为试点积极破解通信“三断”和指挥作战“断、慢、乱”两大难题,依托天水支队,组建长航时无人机救援队,完善“空地一体”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5 结 语
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应急救援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提升指挥效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积极用好 5G、物联网、云存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建好信息平台、强化专业支撑,努力实现应急救援指挥权威高效、科学专业、规范有序的目标,推动队伍不断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迈进。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2

33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3种燃料在工业企业、居民、汽车等方面的使用都极为广泛,一旦出现燃气供气管道泄漏,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多起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坍塌、人员伤亡。典型的事故有:2011年3月12日,长春市迎宾路与西三环路交汇处天然气管道断裂,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2021年6月13日6时40分许,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某小区因天然气管道老化维修不及时发生燃气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25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开展供气管道泄漏研究,分析管道事故原因,有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完成泄漏事故处置任务,尤其是避免泄漏处置不当引起爆炸及火灾事故,是目前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尤其辖区的消防救援站,作为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第一批次到场的处置力量,与支队、总队全勤指挥部相比,经验不足,还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处置程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处置程序、注意事项和处置时的个人防护要求。
1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特性
1.1 煤气
煤气通常是指由煤等固体燃料或重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或气化而得的气体产物,无色而有特殊臭味。城市使用煤气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制取的煤制气。其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氢和一氧化碳等。煤气的着火温度一般为500~600 ℃。具有易燃易爆性、毒性、比空气轻等特性。煤气不仅易燃而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焦炉煤气的爆炸极限约为4.5%~40.0%,碳化煤气约为6%~45%,水煤气约为6%~72%,发生炉煤气约为20%~74%。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凝结,失去供氧能力,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煤气泄漏后,只要通风良好,就不会聚集。
1.2 天然气
天然气是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混合物,另外含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及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氮气、硫化氢、水分等。具有极易燃烧、易扩散、易缩胀、易爆炸、毒性等特性。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体积分数达到15%以上,温度达到540~550 ℃就会燃烧,有明显的压缩与膨胀性质,通常以管道方式输配供气,压力一般为0.10~0.45 MPa,进入用户家庭的压力一般应小于0.015 MPa。在空气中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天然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大量吸入能损害人的健康。
1.3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低毒气体,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将这种气体加压、降低温度或两种办法兼用,则变成棕黄色液体。主要是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的烃类混合物。爆炸极限一般约为1.5%~8.5%(或1.5%~9.5%);容器最大允许充装量为85%。具有挥发性、比空气重、点火温度低、燃烧热值高等特性。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250~300倍左右。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1.5~2.0倍,并易聚集在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标准状况下1 kg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后,发出的热量可达46.1~50.2 kJ,温度可达700~2000 ℃。    

2024.2.23

城市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置对策探讨

(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1)

关键词:核电厂;综合管廊;电缆火灾;高压细水雾

张正利

摘要:为研究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及爆炸事故的成因和处置对策,通过对全国各地发生过的多起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泄漏并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阐述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分析了事故特性、事故成因,城市燃气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处置程序、注意事项和处置时个人防护的要求,提出了处置对策,供各类处置队伍参考。

2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管道输送
2.1 煤气的输送
煤气的输送是从煤气厂起,通过地下或地上管道输送到用户的过程。煤气必须在一定压力下才能在管道中输送,压力不够就必须设泵站进行加压,属于中压输送管道,压力在0.4 MPa以上。煤气只能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燃烧,燃烧的额定压力为0.008~0.010 MPa。为了确保距离气源厂最远的管道末端具有足够的压力,现在多数城市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管网系统。由于煤气主要以工业附加产品气的形式进行生产,目前生产煤气的厂家越来越少,加上煤气热值较低,正在逐步淘汰。
2.2 天然气的输送
图1为天然气输送流程的示意图。

城市门站的主要任务是分配长输管线送来的天然气,送入城市里的各个储配站。城市门站还会对天然气进行加臭,通常是加入微量的乙硫醇或四氢噻吩,目的是使得天然气一旦泄漏,易被人察觉,且便于确定泄漏点。在天然气系统中,气田、处理厂、城市门站、储配站、调压站之间的干线供气管道是高压或中压管道,输送压力在0.4 MPa以上,经调压站的降压、稳压后,进一步降低管道内天然气压力至0.015 MPa以下,供给用户的供气管道(包括引入管及室内管道),由用户直接接燃气灶具使用。
另外,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采取在郊区建设储气站的方式,利用液化天然气(CNG)槽车运输天然气到城市门站(或储配站),再通过供气管道供给城市用户,这正成为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燃气的主流输送方式。这种城市供气模式虽然没有了长输管线,但随着城市燃气用户的增长,城市内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正在逐年增加,一些中小城市也正在建设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供气管道泄漏事故都是发生在城市供气管道的干线、支线上,随着城市燃气供给管网的增加,风险也必然增大。
2.3 液化石油气的输送
部分城市的住宅小区建有液化石油气集中供气系统。主要工艺流程是由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到主燃气站,作为原料气,经过气化器、冷凝,同时空气经过加压到0.7~0.8 MPa、干燥,然后由混合设备工作,空气与原料气以2(或2.5)∶1的比例混合制成成品气,然后送入中压输送管道,压力为0.04~0.65 MPa,经城市内三个调压站减压至0.028 MPa以下,送到进户管道,最后供用户使用。成品气爆炸极限为3%~7.8%。
3 事故成因及危险性
由于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城市供气管网中存在着较高的压力,因盲目挖掘施工、土地酸性腐蚀管道、输送管线的法兰老化、管线的基础下沉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燃气供气管道断裂或出现孔洞,而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并造成爆炸。目前大部分的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管道泄漏事故都是因为违章施工、管线老化造成的。同时,由于城市大部分供气管道建设时间已经很长,更换不及时,存在供气管道严重老化问题。供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大量气体冲出,在无风条件下,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在现场附近、房间、管道沟、低洼处聚集,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在泄漏事故现场能使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点火爆炸的能源又非常多,容易引发爆炸及火灾。如2014年3月12日2时52分,长春市人民大街与北京大街交汇处由于地铁承建单位盲目挖掘施工,导致地下天然气管3处断裂并发生了爆炸,断裂管道直径一处为200 mm、两处为150 mm,造成直径约6 m、深约20 m的深坑。原公安消防队伍充分发挥专业处置队的作用和到场早的优势,及时喷雾稀释现场泄漏气体,疏散无关人员,设立警戒区,协助相关部门,积极处置,避免了更大险情的发生。但是,此次事故由于不确定因素大,早高峰上班时间还没有处理完毕,造成了长春市人民大街、北京大街两条城市主干道交通封闭,给市民出行上班带来了极大影响。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4

35

供气管道泄漏中的泄漏致燃率会因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社会环境中的管道铺设密度影响而变化,气体泄漏概率则会因社会环境中的人口密度、管道铺设密度和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提高而提高。因此,城市供气管道泄漏时的燃气泄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相互耦合,共同作用,导致燃气扩散,引发爆炸火灾事故。如2010年7月30日,长春市某美容美发美体中心发生室内天然气管道泄漏并爆炸起火,原公安消防队伍正在扑救该美容美发美体中心内部火灾时,第一次爆炸现场东侧的某婴幼儿教育中心(正在装修施工)突然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此次事故造成该美容美发美体中心1名员工死亡,17名顾客和附近群众烧伤或受到不同程度玻璃划伤,第二次爆炸造成了4名消防救援人员被爆炸碎物和玻璃击伤或划伤。
4 处置要点
4.1 一般原则和主要任务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要坚持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处置为主,消防救援队伍处置为辅的原则,消防救援队伍应在配合完成检测、稀释、灭火、救人、看护等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供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关阀、堵漏等任务,并注意做好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任务结束后的洗消工作。
4.2 处置程序
(1)调集力量,及时到场。消防救援队伍接到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报警后,在出动的同时,应通知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技术人员立即到场;向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情况,请求调集交警、巡警、治安等公安机关力量到场,参与处置行动,尤其是开展事故周边的警戒和交通疏导工作;通知供电、供水等部门人员到场协助处置。
(2)正确停车,选准路线。谨慎选择行车路线,防止误入泄漏区域;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部位,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选择适当位置设立现场作战指挥部,消防车不准驶入警戒区域内,在警戒区域内停留的车辆不准再发动行驶。从上风方向开展作战行动,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时,若唯一水源处于下风或侧下风,应用水带及排吸器代替吸水管供水。
(3)安全防护,现场询情。到场后,进入泄漏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划分和危险等级落实针对性防护,尤其是注意防静电措施;设立现场安全员,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消防救援队伍要详细询问是泄漏还是燃烧,有没有发生过爆炸,泄漏部位,有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是否有遇险人员等情况;要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
(4)侦察检测,警戒疏散。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或供气单位专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检测确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应实施动态不间断检测,实时检测扩散周边区域的气体浓度。还要充分利用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无人机、消防侦检机器人等装备进行检测。根据侦察和检测实际情况,以爆炸下限的30%为准,划定警戒线,确定警戒范围,用警戒器材设立警戒标志;由公安机关完成警戒,紧急疏散危险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的任务,由公安机关调派交警对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措施。
(5)禁绝火源,喷雾驱散。配合公安、供电等部门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人员的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进入警戒区严禁使用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和非防爆工具;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或水驱动排烟机(带喷雾功能),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燃气,消除爆炸危险。还可以开花水流在前,正压排烟机和正压送风机在后,吹扫开花水流到燃气泄漏区域,强力驱散泄漏燃气,避免达到爆炸极限。
(6)救助人员,现场供水。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泄漏区域,搜寻遇险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的供水组织保障,选定可靠的水源和供水车辆,采取铺设供水干线或运水方式,进行不间断的供水,保证现场喷雾驱散用水。
(7)关阀断源,补洞换管。由供气单位技术人员关闭泄漏管道两端阀门,切断气源,阻止泄漏,消防救援队伍协助做好喷雾稀释工作、协助堵漏、关阀等工作;配合供气单位技术人员更换损坏的管道,修补出现的孔洞,一般的方法有:直接焊补法、置换管段法、急修管箍法、不停输堵漏技术法。燃气管道泄漏的抢修最好是在降低燃气运行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降压抢修时,必须保证管道内为正压。抢修作业时,控制作业管线压力的所有气源阀门必须派专人值守,并实时监测其压力,保证其正压。消防救援队伍主要任务是现场看护、做好喷雾稀释,出现情况及时处置。    

2017年7月4日14时51分,某市进行市政道路维修,因盲目挖掘施工,造成道路中下埋的天然气管道泄漏,群众报警后,辖区消防站接警及时到场,但先期到场的燃气公司以本单位能够处置为理由,劝消防站撤离,到场消防站指挥员既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又没有按燃气泄漏处置的基本程序处置,没有实施喷雾驱散抑爆的措施,就离开了现场。燃气公司独自抢修过程中,也没有及时疏散周边人员,没有设立警戒,突然发生了天然气的爆炸,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才又再次到场进行火灾扑救和坍塌事故救援。该事故造成毗邻现场的4栋平房和该市人民医院部分房间坍塌、起火,造成5人死亡、89人受伤。
4.3 处置注意事项
(1)供气管道出现裂缝、气孔发生泄漏,管道上又没有阀门可以控制时,可采取临时措施,堵塞裂缝或气孔。如用黏度较强的堵漏带缠扎在裂缝、气孔砂眼上,避免大量燃气泄漏造成火灾或爆炸。即使有阀门,在关闭阀门后,供气管道内还存在可燃气体,应继续采取喷雾水驱散措施,搞好现场监护,要防止与空气混合,回火爆炸。
(2)燃气短时间大量泄漏,可形成爆混气,消防救援队伍要积极做好与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的协调工作,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断气源或对空放散,同时,喷雾水驱散降低爆炸气体体积分数。
(3)泄漏的燃气有可能渗入供气直埋管道周围的下水道、电缆沟、通信井及未被夯实的土质疏松区域,由于这些区域本身是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燃气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而且这些管沟遍布城区道路两边,如遇电缆线路老化打火,或是通信设备打火,都会引发爆炸。因此,要用喷雾水流浇淋这些区域,防止爆炸。
(4)供气管道内燃气泄漏发生燃烧或爆炸后起火,要冷却管道,保持稳定燃烧,在没有做好堵漏准备和未切断气源的情况下,不能将火焰扑灭。
(5)检查警戒区内的电气设备,对非防爆型的各种设备、开关一律保持原来状态,禁止带负荷拉闸产生电火花。切断供电应从警戒区外的配电站(所)进行,断电由供电部门的技术人员操作实施。
(6)解除警戒前应对现场进行反复测爆。对低洼及屋顶部位要进行适当通风或稀释;解除警戒时要通知居民不要立即启动电器开关,先开启门窗通风。
(7)驱散稀释不准使用直流水枪,以免强水流冲击会产生静电;不准穿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事故救援。
5 个人防护
处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供气管道的泄漏事故,进入现场人员或警戒区内的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及各种防护装具,具体为戴阻燃头套和头盔,穿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穿着二级化学防护服,外围人员要扎紧袖口裤口,束紧腰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参加抢险人员归队后,要及时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
6 结束语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国家队、主力军,不同层级的消防救援队员均应掌握燃气特性、管道输送形式、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要求,并能实时分析现场危险性,尤其是应该准确掌握供气管道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避免泄漏处置不当引起爆炸。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事故处置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专业队能力,严格按照程序开展事故处置工作,尽最大可能抢救人员生命,避免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6

3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系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多种灭火剂应运而生。然而,各类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特殊事故多发高发,火场环境更趋综合化、复杂化。受现有装备及灭火剂的限制,消防救援人员仅通过放空燃烧、冷却隔离和泡沫覆盖等传统方式进行处置,缺少有效的关键攻坚技术及装备。
气体灭火剂及其装备已逐渐成为突破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气体灭火剂的相关研究。白杨等首次提出氮气钻井-灭火一体化技术改进方案,研发了氮气钻井-灭火工艺和装备,有效解决了常规空气钻井因空气与巷道内瓦斯混合而增加的安全隐患问题。高建丰等采用水雾加氮气新型灭火系统代替传统的泡沫灭火系统,较好地提高了现有设备装备的灭火效率。蔡兴初等优化了全氟己酮气体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预制舱中的灭火方式,为储能预制舱火灾提供了有效应对方案。然而,现有的气体灭火剂多采用固定气封系统,灭火过程中存在储气量有限、连续保障难度大、人工投送气体劳动强度大且危险、移动惰性气体处置设备欠缺等问题,难以满足突发、复杂火场环境的综合需求,迫切需要研发具备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功能的一体化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国内外鲜有关于移动制氮灭火装置与搭载车载制氮装置的多功能大跨度举高消防车的研究报道。
鉴于此,笔者面向石油、危险化学品、碱金属等火灾事故的需求,研发氮气作为灭火剂的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研制车载制氮多功能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可克服现有气体灭火系统、常规高喷车、常规气体消防车的缺点,填补当前化工及特殊事故处置一体化专业装备空白,为气体灭火剂及其移动灭火设备装备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1 移动制氮灭火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方法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由空气过滤系统、制氮系统、缓冲罐、增压系统、储气罐组、减压系统、喷射系统及安全附件、随车工具等组成,构建了集制氮系统、储氮系统、输氮系统以及相关附属配套系统于一体的移动制氮灭火系统,如图1 所示。

2024.2.27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的设计应用

(1.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江苏 南京 210036;2.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 100054)

关键词:氮气灭火剂;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举高喷射消防车;灭火协同战术

邓立刚1,郝 伟2,林 佳1

摘 要:针对氮气灭火剂因投送方式单一且补给困难的行业痛点,提出了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的设计理念和集成工艺,并将设计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应用于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兼具水、泡沫、粉剂、压缩氮气泡沫、氮气等灭火功能,可充分发挥“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和“固/气和液/气灭火协同”的技战术,适用于消防水源不足和水灭火剂不适用场景的灭火救援需求。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研制和应用可为各类化工及特殊火灾事故的救援提供消防装备保障和灭火技战术支撑。

1.1 制氮系统
制氮系统由空气过滤系统、制氮设备与加压设备组成。空气过滤系统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最大限度保障后续制氮顺畅。制氮设备采用膜分离制氮技术,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制氮装置可同时制取 90%、95%、97%、98%纯度的氮气,制氮速率最高达 580 Nm3/h,是国内同体积下制氮量最大的设备。制氮设备主要的技术指标、参数如表 1 所示。制氮系统制备的低压氮气通过加压系统增压后储存到高压气瓶组。

1.2 储氮系统
储氮系统由缓冲罐、储气罐组和减压装置 3 部分组成。缓冲罐为 2 个 50 L 的碳纤维复合瓶,以保证氮气供给平衡。储气罐组由 50 个单瓶容积的 50 L 的高压(40 MPa)碳纤维复合瓶组成,气体灭火剂瓶总容积远超标准要求,可为多纯度氮气的制取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储气罐总储量达 1000 m3,同时与制氮系统联动为灭火作业提供连续的气体输出,有效解决气体消防车补给困难的问题。储气罐设置独立防爆隔断,每个气瓶阀独立控制,外部设隔断泄压孔,便于防爆泄压,降低爆炸风险和损害。减压系统配备自动化操作面板,设置灭火、惰化、吹扫、机动 4 种调压、调纯模块,每个模块设计电动控制、手动控制、应急手动 3 种操作形式,可通过长线控板实现 20 m 远程操作。
1.3 输氮系统
输氮系统由高压氮气充气口、输分设备和喷射器具组成,输氮气路分布如图 3 所示。高压氮气充气口设置 4 个以上高压氮充气口,为干粉车氮气瓶组或工业氮气瓶充气,同时配备异径、异形接口,可连接不同规格气瓶组。

输分设备由 4 套高压输出管线卷盘组成,卷盘由 10节 20 m 长、DN20 耐压管组成,各节之间通过丝具提前连接,作用相当于分水器,1 进 4 出,可分成 4 条移动管线向前连接供气,有效提高氮气输送距离。
喷射器具由锥形头喷射器具、构形喷射器具、放散器具和软管等组成。锥形头喷射器具包括 2 组锥型头、4 组直管和 2 组石棉布,直管为 2 m 长镀锌钢管;勾型喷射器具包括 2 组弯度不同钩型头、4 根长 2 m 镀锌钢管和石棉布;放散器具包括 6 根十字孔放散管与 4 组直管,放散管、直管均为 7~10 m 长镀锌管,放散管前部 50 cm 长每隔10 cm 开一个十字孔,管头采用 2/3 密封设计,管尾设置定向把手,用于控制杆头朝向;软管包括 2 组软管,可直接连接导淋管、入罐管路,将氮气注入管(罐)内。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8

39

2 移动制氮灭火系统在举高喷射消防车中集成与应用
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和功能用途,对移动制氮灭火装备进行系统优化,使其具备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能力,如图 5 所示。利用膜分离技术通过制氮设备从空气中制取相应纯度氮气,经过缓冲罐将制取的氮气临时加压储存于储气罐组中。使用预留高压氮气输出口,可为干粉车氮气瓶和工业氮气瓶等设备充装高压氮气。根据作战需要,通过专用输气管路和喷射系统喷射不同压力、流量的低压氮气。当制氮系统损坏或用气量较大时可通过预留接口与液氮车经过气化后发挥其保氮功能。针对特殊复杂灾情考虑固(干粉或水泥粉)/气(氮气)、液(泡沫)/气(氮气)的灭火剂组合,将冷却、稀释、驱散、惰化、抑制、隔绝、窒息等技战术综合并用。

3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灭火实战应用分析
3.1 移动制氮灭火装置的灭火实战优势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与举高喷射消防车优化集成后的车载制氮多功能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具有常规越障、举高投送水、泡沫、氮气、氮气粉剂、压缩氮气泡沫功能的同时,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1)发挥工艺处置作用。“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的战术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应对处置各类化学、电气等事故的最有效方法,其中氮封系统是最重要的工艺手段之一。移动制氮车辆及装置可作为工艺装置中固定氮封系统的备份,同时可实施应急注氮惰化和窒息灭火,有效提高火灾处置效率。
(2)扑救特殊物质火灾。氮气作为性质稳定、不导电、无腐蚀、灭火速度快、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易挥发、无毒的高效环保的气体灭火剂 ,可用于扑救 A、B、C 和 D 类火灾。针对钾、钠、镁、铝等碱性金属及遇水遇湿易燃易爆特殊物质火灾,普通水和泡沫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在相对密闭场景可通过氮封技术直接窒息灭火,而在开放场景可利用氮气驱动喷射水泥粉进行覆盖窒息灭火。
(3)有效应对消防水源不足。针对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移动制氮灭火装备能够有效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利用移动炮、车载炮、高喷车等传统方法对着火及邻近装置、储罐进行灭火冷却,采用氮气进行针对性惰化保护和窒息灭火,不仅实际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更重要的能节省消防水资源。
3.2 灭火应用场景分析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 6 大功能于一体 ,在灭火救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固定顶储罐罐盖开裂火灾;内浮顶储罐呼吸阀、量油孔、通风口开裂火灾;外浮顶检修期间浮舱落底内部空间火灾;电缆沟、电缆井火灾及易燃可燃泄漏至地下物料、化污、雨排管沟火灾;变电站、换流站变压器火灾;各类罐式危化品运输火灾;化工装置事故应急抑制惰化和吹扫置换;相对密闭的油品、化学品输转泵房;船舶机舱、泵舱及货仓火灾;各类油品、化工液体、液化烃运输罐车倒罐和惰化保护;输油输气管道、地下工程及管廊吹扫置换;电池储能站抑制惰化灭火及锂电、燃料电池机舱火灾处置。
4 结 论
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将水、泡沫、粉剂、压缩氮气泡沫、氮气 5 大灭火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冷却、稀释、驱散、惰化、抑制、隔绝、窒息等技战术的灭火协同,具有扑灭 A、B、C、D、E 类火灾的灭火救援能力。移动制氮灭火装备可充分发挥“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的战术,可有效扑救钾、钠、镁、铝等特殊物质火灾并应对消防水源不足等难题。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研发大幅度提高了消防部队精准高效灭火能力,大力推动了消防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将移动制氮灭火装置应用于消防车领域,研发车载制氮多功能举高喷射消防车,具体系统集成见图 6。考虑荷载和动力问题,选用四轴底盘车,整车分为制氮舱、气瓶组舱、移动设备舱三段式,车体两侧为展翼结构,尾部为液压尾板,为消防车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与灵活度,扩大消防车的实际应用范围。
将移动制氮灭火装备与多功能举高喷射消防车优化集成,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使之具备跨度大、覆盖范围大、流量大、场地小、精准、高效等优势,拥有水、泡沫、氮气、氮气粉剂、压缩氮气泡沫 5 大灭火功能且能实现一键操作,有效降低操作难度、误操作几率和投入战斗时间,进一步实现消防车多功能、专业化应用。具体技术指标见表 2。

2024.2.28

“智慧消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国家消防救援局,北京 110054)

关键词:智慧消防;消防安全;智慧城市

王 蔚

摘 要:当前,国内外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消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消防安全挑战。基于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市的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智慧消防”理论和实践,系统分析了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精细化动态管理和科学化高效处置,从而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0

4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渐深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消防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逐步形成与“智慧城市”相匹配的“智慧消防”。近几年,随着消防改革转隶的不断推进,“智慧消防”的建设和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开展“智慧消防”建设,既是解决当前消防工作现实问题和瓶颈问题的迫切需求,更是消防转隶和消防执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求。
201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国“智慧消防”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各地消防部门紧紧抓住当地“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结合当地政府综合平台建设特点,将“智慧消防”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融入各级政府或相关局委办应用平台中,形成各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互联共享、群防共治的一体化“智慧消防”基础管理平台。    
1 “智慧消防”建设现状
我国各地高度重视“智慧消防”发展,推进“智慧消防”实施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搭建系统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消防”建设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各地“智慧消防”建设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积极提请政府进行“智慧消防”顶层设计
各地高度重视“智慧消防”建设,推动将其纳入当地“十三五”“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大力提升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省级政府方面,天津市以政府令形式出台《天津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积极应用消防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测、物联网等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的职责。上海市重新修订《上海市消防条例》,明确规定了物联网必须要接入城市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出台《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运行平台数据传输导则》等地方标准,促进物联网平台规范建设。江苏省政府印发通知,加强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浙江省政府制发方案,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广东省公安厅、综合治理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厅四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明确提出“智慧消防”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完整技术框架。
市级政府方面,潍坊市先后发布《潍坊市社会消防安全服务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广应用潍坊市社会消防安全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单位、智慧消防终端服务商及设备供应厂商的职责。温州市出台了《消防管控“秒响应”火灾火警评判规则(暂行)》《消防管控“秒响应”火灾隐患处置评判规则(暂行)》和《消防管控“秒响应”运营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判规则(暂行)》,保障“智慧消防”建设稳步施行。
1.2 依托政府构建一体化“智慧消防”基础管理平台
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智慧消防”系统平台,强化风险研判,实施精准防控。如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依托政府建立的“智慧消防信息中心”积极拓宽数据维度,将消防救援部门人、力、事、物与公安、电力、水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时发布大数据分析的火灾动态预警信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依托政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思路,将消防综合管理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在市、区县、街镇等三级城市运行中心平台同步运行,达到了消防工作与各级政府“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智能化应用效果。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提请政府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潍坊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作为“物联潍坊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子平台之一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政府设立“智慧消防”数据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及维护,将清洗过滤后的有效、真实数据推送至市消防救援支队平台具体应用。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嵌入政府建设的“四个平台”即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并与基层综合治理APP打通,实现物联网动态监控与政府部门消防“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
1.3 积极营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各地以业务需求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新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为纽带,采用外部合作与内部深挖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各方专业智力经验,打造众创共享的“智慧消防”产业生态体系,推进“智慧消防”快速迭代和可持续发展。
  

在外部合作方面,各地消防部门主动协调当地各大院校科技信息专业、积极联系国家级科研机构,采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顾问等不同方式,寻求科技专业化技术支持;在内部深挖方面,天津、上海、重庆、潍坊等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内部组建“智慧消防”专班,补充信息化、业务骨干等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全流程参与建设进程,协调内外部具体事务。  
2 “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2.1 国外“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在既有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管机制和报警联动处置机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各国也在逐步应用这些技术开展“智慧消防”研究,提升消防治理的智能化程度。
国外有关“智慧消防”的研究,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2012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开始“智慧消防”项目研究,将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建筑控制系统和消防设备融合,提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彻底改革消防工作模式,依托社区、建筑物内人员、建筑物本身以及消防员等信息源,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创建、存储、交换、分析和整合,构建社区、城市“智慧消防”多维体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率。
近几年,数据分析在“智慧消防”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典型成果及应用有纽约FireCast火灾风险分析模型(2015年)、亚特兰大FireBird火灾风险分析模型(2016年)、匹兹堡火灾预测模型(2018年),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也沿用了美国的火灾风险分析模式。纽约市利用火灾风险监测系统(RBIS)对建筑物数据进行火灾因子分析和火灾风险评分,创建火灾风险建筑优先检查清单。这些系统的共性特点是:量化预测评估火灾风险,实施差异化监管。如图1所示,温哥华市根据模型预测分数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为高(红色)、中(橙色)和低(绿色)风险,辅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检查。数据表明,在依据风险分析数据开展的检查中,严重违规的情况显著升高。美国“智慧消防”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初步探索与研究,制定出综合了技术研究、标准化及商业应用的多角度发展路线。然而“智慧消防”涉及的技术广泛,综合性强,各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通过大量研究以及标准化推动技术发展与应用。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2 我国“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了“城市消防设施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研究”等技术研究,针对建筑物内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指示系统、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门、消火栓、消防管阀、消防水箱(池)、灭火器等建筑消防设施,利用模拟量采集、数据接口监测、协议解析与转换等方式,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监测建筑内有源类、无源类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我国“智慧消防”技术由原来的信息监测为主向数据赋能方向发展。火灾防控方面,结合火灾风险定量评价技术,实现全时段、可视化监测消防设施状态,全流程火灾隐患信息综合整治,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面向差异化、精准化消防安全监督的目的,切实为公众、社会单位、消防主管部门、政府等提供科学、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应急救援方面,面向“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需要,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大数据关联分析、机器学习、案例推演、知识图谱、灾情组合运算等技术,建立灾情模拟、分析研判、灾情演化、次生灾害研判等算法模型,为指挥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信息依据,旨在增强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效能。   

42

43

3 “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与应对措施
目前“智慧消防”建设正如火如荼在各地开展,在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智慧消防”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
一是“智慧消防”缺乏战略统筹的完整布局。“智慧消防”近两三年内的建设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方向和任务等是比较明确的,但是还缺少对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的顶层设计。各地的“智慧消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地区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与应用发展滞后,某些系统设计大而不细、全而不精、重点不突出,统筹规划亟待加强。
二是“智慧消防”的建设缺乏标准体系的支撑。目前已发布的多项消防信息化相关标准,涵盖了消防数据元、信息分类与代码、数据交换、应急通信设备、网络体系、交换平台、消防指挥决策、物联网远程监控、消防装备物联等信息系统。这些标准主要集中在基础数据标准方面,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相对建设缓慢,特别是缺少基础共性、互通共享方面的标准,尚不满足有效支撑消防救援各级各部门监测预警、监督管理、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等实际业务应用和提升消防管理智能化、现代化的目标,急需完善和建设“智慧消防”标准体系。
三是“智慧消防”系统缺乏信息联通。“智慧消防”建设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是纵向贯通、横向交换。在纵向贯通方面,不同层级组织的数据在打通共享通道并与“智慧消防”平台兼容的过程中面临着障碍。在横向交换方面,由于跨部门调阅数据,如个人通信、住建等信息,需层层审批,不仅难度系数大,且容易延误最佳时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3.2 “智慧消防”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加快构建“智慧消防”顶层设计。为避免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和新产生的信息孤岛,应紧紧抓住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消防各项工作中,构建科学、全面、开放、先进的“智慧消防”顶层设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消防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工作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和体制机制完善。在此形势下,我国智慧消防领域首个行业标准《智慧消防架构与总体要求》也正式立项,在目前的标准草案中,构建了以物联感知层、数据传输层、计算存储层、数据资源活化层、智慧应用层、建设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为主的五横三纵的智慧消防技术参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开展攻关,尽快完成标准制定。
各地制定相关政策,为“智慧消防”的推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调动消防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潜能。通过全面感知、深度共享、协同融合,实现精准防控、精准预警、精准救援、精准监管、精准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政务公开服务和舆情引导应对等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建设。在开展“智慧消防”建设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也是推动“智慧消防”建设跨越式发展、规范各类“智慧消防”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有效高效安全交换及数据开放共享的基本需要,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依据。目前已经在“智慧消防”标准体系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初步制定了“智慧消防”标准体系框架图,如图3所示,建议尽快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确定标准化的顶层设计路线。当前,虽然已发布一些“智慧消防”相关标准,但是尚不满足新形势下“智慧消防”建设对标准的迫切需求,亟需开展新形势下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建议按“急用先行”原则抓紧制定一批急需标准,并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另外,一些标准标龄过长,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新技术的要求,急需修订,进一步推动“智慧消防”体系建设。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市场上“智慧消防”行业的公司众多,且良莠不齐,不能盲目跟从,要练就火眼金睛。因此,消防救援队伍急需组织能力强、业务能力优秀、技术能力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把准业务需求,把控实施过程,把住项目质量。强化“两校一基地、四所一中心”在助力“智慧消防”发展中的科技支撑,加强与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等途径,打造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4)强化“智慧消防”与其他政务系统交互。随着《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全国各级政务大数据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消防部门应按照大数据管理应用思维,推动各级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施行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提高数据的“鲜活度、准确性”,各级队伍按需接入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等外部信息资源,连同队伍内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鲜活数据及存量数据,通过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安全性,为大数据深度分析应用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撑保障。
4 结 论
文章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智慧消防”技术发展现状和我国“智慧消防”建设现状,系统分析了“智慧消防”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智慧消防”技术是提升我国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加快构建“智慧消防”顶层设计、完善“智慧消防”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育以及强化与其他政务系统交互等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智慧消防”发展,快速融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实融合”,推动“智慧消防”产业数字化。    

44

45

在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已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然而在电动自行车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火灾隐患。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2024.3.14

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和防范

(5)禁止在楼道内停放。停放电动车时,不要将车辆放在楼梯间、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处,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或车库。
(6)禁止在室内充电。室内易燃物品较多,一旦出现起火事故,容易酿成火灾。
(7)加强自查自检。日常加强电动车各项检查降低故障和风险指数,保障自身安全。
(8)如遇火情,及时拨打119。遇到火灾等险情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利用就近疏散通道快速逃生。

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造成灾情迅速扩大、人员伤亡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便是火灾发生地所在的建筑架空层与采光天井连接,产生的烟囱效应使火势烟气快速向上蔓延。那么,什么是烟囱效应?
所谓“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例如,火炉运作时,其产生的热空气沿烟囱向上爬升,而随着热空气散溢,内外气压差形成,外界高气压区空气向炉内低气压区流动,使火炉内火焰更加猛烈。高层建筑火灾中,烟囱效应正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杀手”!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图片来源:http://www.northnews.cn/2024/0224/2282696.htm

图片来源:消防界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

一、过往案例
2024年2月23日,江苏南京某居民楼突发火灾,造成15人死亡,另有44人在院接受治疗。经初步分析,火灾为该小区6栋的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所致。
2023年12月13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起火点位于12层8号房,事故造成两名未成年人遇难。经调查,火灾原因为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生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2023年9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停放非机动车的车棚突发火灾,100多辆电动自行车在这次火灾中化为灰烬。

二、起火原因
分析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原因,要从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较大的部位,也是给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的核心组件,锂离子电池开始了解。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两种类型。铅酸电池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里面的电解液是硫酸,不具备燃爆的条件,所以理论上不会着火爆炸。电动自行车自燃和爆炸事故多是锂电池(即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如经碰撞、泡水等,就会有一定危险性。另外,电池充满后持续充电(过充),由外部因素引起短路,混用充电设备等也容易引起爆炸起火。
锂电池起火的特点是:着火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燃烧温度高,扑灭困难。在了解了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和火灾隐患之后,可以得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指南:
(1)合理控制充电时间。过度充电会让电池发热、膨胀,甚至导致电池爆炸,因此不要整夜充电或长期充电不拔。
(2)购买合格产品。选购正规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及配件。如车辆出现损坏,要去官方指定场所进行维修。
(3)禁止私自改装电动车。不要私自改装电池、改动电气线路,抵触限速装置,不加装音响、照明等。
(4)禁止飞线充电。私拉乱接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电线长期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在天气突变情况下易引发安全事故。

2024.3.20

高层建筑火灾的致命杀手:烟囱效应

一般认知中,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正是烟囱效应的存在,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将快速蔓延。例如,有实验显示,一座30层高、约100米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从一楼到顶楼只需30秒!如此快的火焰烟气蔓延速度,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高层建筑火灾危害大,请牢记逃生方法!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一看火灾在上方还是下方楼层。若在上方楼层,应从安全通道快速下楼,随身携带浸湿的毛巾衣物捂住口鼻。若在下方或同一楼层,则看入户房门有无烟气渗入。若有烟气渗入、门把手发热,则表明外部较危险,此时切勿盲目开门逃生,可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堵住门缝,减少烟气进入,并及时报警等待救援,同时持续用水淋湿入户门,防止外部高温烘烤;若楼梯间无明显烟气,应尽快从安全通道逃生。
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019867105063516&wfr=spider&for=pc

46

47

图1 实验设置

背 景
池热失控火灾过程复杂且危害性大,通常伴随大量热量及毒害性气体释放。因此,积极开发高效灭火材料对防止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十分重要。现有研究表明气凝胶具有密度低且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畸变、导热能力差、热稳定性好等特殊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灭火材料,对于固体、液体类火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在抑制电池火灾方面的有效性尚待验证。因此,此论文旨在研究气凝胶泡沫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效果和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规律,为进一步探寻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快速有效的抑制方式打下基础。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状态可由测量得到的电池外壳温度、火焰温度、电池膨胀导致的挤压应力三种特征参数判断。实验设置如图1所示。    
通过满荷电状态下的100 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演变过程特征参数划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阶段,识别出三个灾害演变特征拐点作为灭火剂施加的指导节点。在相同节点分别施加灭火参数一致的气凝胶泡沫灭火剂与细水雾,开展灭火对比测试。通过比较细水雾和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在指导节点喷洒后锂离子电池外壳与电池火焰温度曲线,分析在不同热失控阶段内气凝胶泡沫灭火剂相较细水雾灭火抑制效果的优势及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触发明火前施加灭火剂均可有效阻断电池内部放热副反应,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冷却效能;电池起火后,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展现出更为出色的明火抑制效果,其接触电池表面形成的致密泡沫可有效阻隔氧气,实现快速灭火,如图2所示。

2024.4.2

气凝胶灭火剂抑制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引用本文:
刘通, 唐国才, 王亮, 朱国庆. 气凝胶灭火剂抑制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1): 107-112.

(1.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6)

刘通1,2, 唐国才1, 王亮1, 朱国庆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23YFC3009900);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HZ2023-KF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3QN1031);“双一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项目“安全学科群-消防与公共安全”(2022ZZCX05K05)

图3 灭火剂作用下电池火焰温度曲线

对灭火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细水雾主要依赖于雾场与电池射流火的相互对抗进行灭火,其作用过程中电池火表现出剧烈的形态变化,如图4所示。与之不同的是,气凝胶灭火剂作用下电池射流火表现出包覆式灭火过程,火焰高度逐渐降低直至熄灭,其灭火过程较快、火焰波动现象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气凝胶灭火剂的出色控火效果。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图2 气凝胶灭火剂表面成泡形态(1.热失控前施加;2.热失控后施加)

对于已经触发热失控的情形,气凝胶灭火剂凭借预热覆盖效果,显著缩短电池射流火持续时间,可大幅降低电池火灾危害。

结 论
1)气凝胶灭火剂具备阻断热失控发展的能力,可有效扑灭电池明火,同样工况下比细水雾降低约70 s。
2)热失控触发后其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削弱,但电池射流火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火灾危险性进一步降低。
3)此实验条件下,气凝胶灭火剂表现出较为高效的明火抑制效能,其在电池表面形成的覆盖物有助于窒息电池、防止复燃。
此论文研究搭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平台,创造性地提出划分灭火剂施加指导节点的研究思路,进行细水雾与气凝胶泡沫灭火的对比实验,从而进一步分析气凝胶灭火剂的冷却、防复燃和阻燃原理,为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简介:刘 通(1995-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及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火灾防治研究,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221116。
通信作者:朱国庆(1968-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建筑火灾防护、新型灭火材料等研究。

图4 细水雾(上)和气溶胶(下)灭火过程

以上内容摘自消防科学与技术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司,我司将立即处理。

48

49

2024.4.23

综合管廊水气共舱情况下燃气爆炸对同舱管道影响研究

引用本文:
曹新阳,米红甫,张昊梁,等.综合管廊水气共舱情况下燃气爆炸对同舱管道影响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4,43(3):326-333.

(重庆科技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

曹新阳,米红甫,张昊梁,邵鹏

关键词:综合管廊;水气共舱;燃气爆炸;同舱管道;椭圆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4177)

为有效解决城市空间的扩大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不断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向着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为降低燃气管线单独入舱成本与空间占比,提高了综合管廊断面利用率,提出综合管廊“水气共舱”设计方案。然而水气共舱敷设增加了舱室拥塞度,在气体爆炸过程中,较燃气管道单独成舱产生更大的超压,可能对同舱管道及附属设施产生更大影响,进而引发更严重后果;现有研究成果还不能很好地指导综合管廊“水气共舱”规划设计和相关规范的完善。为此, 本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LS-DYNA,按照《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和《综合管廊给水管道及排水设施》中的安装间距要求,建立综合管廊“水气共舱”三维模型;基于椭圆度失效准则,通过设定材料参数和状态方程的方法定义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分析管道壁厚、内压、管道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4 种因素对同舱给水管道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以期为综合管廊“水气共舱”规划设计和相关规范完善提供参考。
采用 ANSYS/LS-DYNA 有限元软件, 建立基于综合管廊“水气舱室”三维模型。模拟综合管廊“水气共舱”情况下燃气爆炸对同舱管道的影响研究。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结果发现, 爆炸冲击波由起爆中心向四周传播。且管道中心截面(即截面一)距离起爆中心最近,最先受到爆炸冲击波的影响,产生较大等效应力。随后,爆炸冲击波不断向四周传播,其应力波也沿着管道不断向轴向与环向传递,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等效应力峰值。同时, 同舱给水管道等效应力在轴向分布差异较大,而在环向分布差异较小。如上图所示。
选取管道壁厚、管道内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 4 个影响因素, 基于椭圆度失效准则, 探究各因素对综合管廊“水气共舱” 情况下燃气爆炸对同舱给水管道椭圆度的影响规律,如下图所示。

结果表明, 同舱给水管道椭圆度与管道壁厚、管道内压、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负相关;且屈服强度对燃气爆炸作用下同舱给水管道的影响最小,其管道椭圆度一直在安全裕度 3%以内。适当改变管道壁厚、管道内压与弹性模量可控制同舱管道椭圆度失效,控制其椭圆度在安全裕度内。
结合综合管廊“水气共舱”的实际情况, 假定管道壁厚、 管道内压、 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4种影响因素变化率在 2.5%、 5%、 7.5%、 10%、 12.5%和 15%范围内波动, 以同舱管道椭圆度为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 采用单因素敏感性方法,分析燃气爆炸作用下上述几种因素对同舱管道失效的影响程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50

51

结果表明, 当影响因素变化率由 2.5%增加至 15%时, 管道内压和屈服强度对燃气爆炸作用下同舱管道椭圆度影响程度较低,而管道壁厚与弹性模量对燃气爆炸作用下同舱管道椭圆度影响程度较高。因此, 在“水气共舱”的安全防护设计中,优先从管道壁厚和弹性模量等管道自身性能出发,进而提高同舱给水管道在燃气爆炸作用下安全性。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针对锂电池生产企业火灾扑救难题,消防救援局于2016年制定了《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事故处置安全要点(试行)》(公消[2016]413号)。但由于近年来我国锂电池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且缺乏严格的建造标准和防火技术措施,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明显不足,给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置带来很大难度。本文以各地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实地调研以及近期全国多起典型案例为基础,深入分析事故特点及危险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
1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概述
1.1 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芯、模组、电池包等产品,按生产工艺分可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生产企业等类型。3类产品生产工艺虽有差异,但整体上可将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划分为前段工艺(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中段工艺(卷绕、注液、封装)、后段工艺(化成、分容、检测、分选)等,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其中化成工序后,锂离子电池已经激活,具备热失控的特征风险。

作者简介:曹新阳(1995- ) ,男, 重庆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地下空间火灾及油气爆炸安全防护研究。重庆市沙坪坝区东路 20 号, 401331。
通信作者:米红甫(1986- ) , 男, 四川南部县人, 博士, 重庆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下空间火灾及油气爆炸安全防护研究。重庆市沙坪坝区东路 20 号, 401331。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浙江 杭州 310000)

刘 靖,苏忠波,张延群

摘 要:为了提出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处置对策,围绕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建筑和工艺特点,分析其火灾事故主要风险,结合现实案例,针对企业化成后工序段不同灾情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处置对策。着重强调了在综合研判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应急门作为内攻通道,合理采用“固移结合、控制燃烧、排烟散热”等技战术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洁净企业;火灾事故;热失控
基金项目:消防救援局重点研发计划(2022 XFZD12)
引用本文:刘靖, 苏忠波, 张延群.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处置对策[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1): 125-128.
近年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行业逐渐呈现规模化、基地化、大型化趋势。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 GWh,同比增长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锂电池生产企业多为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体量大、分隔多,装置设置错综复杂,且为洁净厂房,内部空间密闭,排烟散热条件差;厂房内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极易引发连锁反应,消防救援力量到场时,火势一般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灭火控制难度大,冷却保护任务重,扑救方法专业性强,给现场指挥决策和力量部署带来极大考验。近年来,多地发生了多起锂离子电池爆炸事故。在锂电池生产企业火灾处置方面,张贤凯等通过模拟预测方法研究了Novec1230灭火剂对化成工艺的灭火效果。蔡强从救援角度初步分析了锂电池企业中存在的火灾风险,并结合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特殊性,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火灾应急措施。目前,针对锂电池生产、储存的相关研究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锂电池热失控灭火处置方法。

2024.5.23

1.2 工艺布局
生产企业按工艺布局分为回字型、工字型、剪刀型、L型等。回字型布局是指企业包含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工序流程。对于超大体量生产企业,不同厂房设置不同的工序,多个厂房构成完整的生产工序,形成“大”回字型。除了单层平面的标准回字型,还有垂直立体的回字型。如江苏启东某企业完整的工序是自一楼逐层向上,在顶层化成、静置,构成垂直立体的回字型。
工字型布局是指企业内有多条不同工艺并行的生产线。
剪刀型布局是指生产工序从一楼开始混料,二楼注液后再回到一层进行化成、老化,形成非标回字全流程。
L型布局的企业生产线较为简单,多为小厂企业。如杭州某公司,从外部采购单体电池成品,经测试后,组装成模组或电池包出售。
1.3 建筑分布
生产企业按建筑分布可分为平面一体化和垂直立体式分布。
平面一体化分布是指生产工序设置在单独的厂房或多个厂房,通过物流连廊连接的平面一层厂房。此类企业往往占地面积大,通常按照回字型、工字型以及“回字+工字”等混合型布局生产。如杭州某股份公司,生产工序分布在厂区的6个厂房内,期间通过物流连廊进行上下游连接;3条化成、静置等工艺线集中在4号厂房,是典型的“回字+工字”生产企业。
垂直立体式分布是指生产至包装工序从底层开始分层设置,化成、老化等危险工序分布于2层以上,内部通过升降机上下连通。此类企业在外墙设置大型设备吊装口,连通内部设备用房及生产车间设备门,通常内部设备门采用易拆卸隔板封堵。

52

53

2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2.1 锂电池储量大,热失控风险高
1)锂电池热失控。锂离子电池化成后处于带电状态,极易发生热失控。有研究表明,电池SOC越高,在热冲击条件下发生热爆炸的时间越短,电池表面最高温度越高;SOC接近100%时,燃烧速率和爆炸强度约是SOC为25%时的2.5倍。
2)货架能量集中。化成、分容、储能等环节通常以高架仓库、生产框架等形式设置。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部分企业管理不到位,在厂房通道堆放半成品、成品及瑕疵电池,导致热失控、货架倒塌、高压触电、爆炸冲击等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宁波某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为例,老化库内高位货架存储总能量达到12.5 MWh。
3)不同正极材料锂电池热失控表现不同。三元材料热失控迅速升温、燃烧猛烈,易发生电池解体连锁爆炸;磷酸铁锂材料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可燃气体产物和热量,易发生有限空间混合气体爆炸。
2.2 物料繁杂,风险管控难度大
1)原料及生产工艺本身的风险。锂离子电池生产涉及大量有毒、易燃易爆原料,如NMP、DMC等;电解质LiPF6极易水解生成HF;涂布工艺涉及放射性物质等。
2)对毗邻建筑的影响。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仓库毗邻居民区设置,易造成群体中毒。2022年9月某企业锂离子电池生产原料仓库发生火灾,在下风向1000 m处仍能检测到HF。
2.3 空间结构复杂,风险隐患大
此类企业在建筑结构上兼具大跨度和洁净厂房的特点。
1)厂房跨区大。为保证生产连续性和规模性,极片制作工序(混料-切片)连续设置,长度可达100 m。如温州某能源有限公司,单个厂房总建筑面积达20万m2。
2)高低吊顶。为保证质量,在电芯生产过程中,通常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设置空气净化系统,生产设备较大,层高可达6~8 m。企业对过高部分采用吊顶封闭,使层高降为3 m左右,吊顶上方空间因气、液、物料管线全厂连通。2022年10月某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吊顶内部热风机管道起火,所幸吊顶正在检修,预留了开口,员工及时发现火点并扑灭,未造成灾情扩大。
3)内部空间分隔复杂。建筑内部空间通道布局复杂,救援人员容易迷失方向。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有多栋厂房连接连廊,“厂中厂”等特征建筑风险隐患较高。
2.4 防火设计缺陷,火势发展迅速
1)防火分隔不到位。企业内部全自动物流通道、物料输送管线、管道地沟等穿越多个生产车间、楼层,导致整个厂房无有效防火分隔。内部分隔材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大量积聚,高温烟气使得机械排烟无法正常运转,导致厂房内部温度远高于一般火灾,极易造成结构坍塌。
2)固定消防设施存在设计缺陷。部分企业喷淋管网设计不合理,水泵选型不适配,管道压力过大导致水泵宕机,造成初起火灾无法控制。
3)企业防火规范不完善。对于化成、老化、成品库等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等场所,未将其定义为爆炸风险场所,对于其爆炸风险和后果也无明确的规定。
3 处置对策
3.1 力量调度
优先调集大流量、大载液量泡沫消防车、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排烟车、远程供水消防车等车辆,以及移动炮、无人机、消防机器人等无人化装备。还应及时调集重型机械(挖掘机、铲车等)等力量,以及建筑结构、锂电池等行业专家到场辅助处置。
3.2 侦查和信息核查重点
由建筑、锂电池、消防等行业专家以及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共同侦察研判。询问知情人,查明企业类型、电池种类及储量、事故部位及生产工序,掌握核实企业的应急措施;调取厂区平面图、生产厂房平面图、工艺流程图、流水线设计立体图、固定消防系统图、消防水源图、事故部位及关键设备结构图等相关资料,掌握建筑紧急出入口位置及朝向、厂房承重构件,明确现场排烟通道、搜救通道、阵地设置通道。利用仪器检测、无人机巡查、消防控制室查询、视频监控系统查看、询问厂方技术人员等方式,掌握人员被困状态、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工艺工况、火势蔓延、毗邻区域受火势威胁程度、固定消防设施启用、公用工程保障能力和已采取的措施等。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3 工序处置要点
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存在不同的风险,化成前主要风险是原料、生产工艺的危险性,如混料工序的NMP、涂布工序的放射性元素、注液工序的电解液等。化成工序后,锂电池热失控成为主要风险。
3.3.1 初期灾情—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未蔓延至周边货架
采取以工艺处置为主、消防处置为辅的技战术措施。一是断电排险。第一时间切断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电源;视情分区分段实施内部断电,严禁随意切断事故厂房内部电源,防止化成区自动处置措施因断电失效。二是启动固定消防设施。部分企业在老化货架格仓内设置水喷淋系统,进一步加强初期处置能力。第一时间启动事故区域喷淋、排烟等固定设施,同时关闭空气净化系统,防止火势随管道蔓延扩散。消防力量到场后确认喷淋水泵接合器情况,做好加强供给强度的准备。三是释放防火卷帘。第一时间启动防火卷帘,尽可能将灾情控制在单个工艺段内。到场力量在防火卷帘外侧部署移动炮、消防机器人阵地实施冷却降温。四是启动工艺本质安全措施。针对常温化成电池故障,启动自动灭火程序,堆垛机将故障电池装入密封舱内,通过全氟己酮等气体灭火系统进行全淹没处置,随后由堆垛机放入应急水池;针对高温化成,自动启动气体灭火系统,对高温老化电池间进行全淹没处置,水喷淋冷却降温配合气体灭火系统进行。
2023年3月13日浙江杭州某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生产车间临时电池仓库。该厂房为大跨度洁净厂房,外围为设备用房,内部为生产车间,无直通室外窗口。堆放的磷酸铁锂电池包热失控后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烟气,现场喷淋及时动作,在初期阶段有效控制火势,距起火部位20 m处的堆垛电池未过火。但由于烟气温度过高,排烟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内部浓烟未有效排出,厂房所有开口均在冒烟,极高的温度导致起火点上部楼顶的混凝土剥离,裸露出两层钢筋,为内攻灭火带来极大困难。
3.3.2 难控灾情—电池热失控扩大至单个工序(化成、仓储),火势未蔓延至其他区域
坚持“安全防御、控制燃烧”的原则,堵截火势蔓延,处置过程中做好安全管控,防止坍塌、爆炸、中毒等情况。
1)外部阵地设置。利用消防车为喷淋接合器加压供水,提高内部喷淋冷却强度,控制火势蔓延。依托防爆墙设置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车载炮压制火势,避开门、窗等泄爆面。
2)内部阵地设置。原则上不内攻,确需内攻灭火、搜救人员、转运重要物资时,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事故部位喷淋已经动作,单个工序内部电池火灾为可控状态,通过监测系统观察大部分电池处于正常状态;二是被困人员位置已经明确,且有生还可能。内攻作业时,尽可能采用自摆炮、遥控炮、机器人等无人化装备部署阵地;对未着火的建筑或区域设置水幕分隔保护,同时加强管道排水。通道选择方面,尽可能缩短内攻距离,根据工艺段优先选择从应急门进入,如未设置应急门,视情破拆墙体,开辟进攻通道。
3)烟气控制。坚持“以固为主、以移为辅”的原则,优先启动建筑固定防排烟系统,确定排烟排热部位和实施方法,必要时调集挖掘机、强臂破拆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破拆排烟。对于单层平面一体化厂房,可采用顶部破拆排烟;对于垂直立体式厂房,采用水幕分隔着火区域,对低温烟气进行分区排烟,降低内攻通道上的烟气浓度。
4)供水保障。通知相关部门增大管网压力,按照“1用1备”的原则调集远程供水系统,保证火场供水持续不间断,调用洒水车等运水供水车辆作为火场供水补充。
5)人员搜救。利用消防控制室视频快速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在知情人指引下,通过应急通道内攻搜救;如无应急通道,消防员可破拆墙体,开辟内攻搜救通道。
3.3.3 失控灾情—锂离子电池化成、仓储区全部过火,已经失去内攻控火条件
此阶段,以外部射流控火和排烟降温为主,采取“全浸没”战法。对于一层平面布局厂房,采取“沙土筑堤、逐步翻埋、冷却推进、分割转运”的战术措施。对于垂直分布式厂房,采用多辆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交替掩护、抵近射水的战术方法,对燃烧区域进行冷却控火,对楼内墙体进行降温,楼内冷却积水要及时排除,防止建筑坍塌。

54

55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4 仓库处置要点
在上风向利用举高喷射消防车、移动炮设置外部阵地,使用沙袋、沙土等在物资仓库周边筑堤设防,防止流淌火。利用长干线布置移动炮、机器人等力量进入内部控制火势。受火势威胁的原料仓库,要确保防爆制冷空调正常工作,开启事故仓库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并同时设置水幕阵地,阻隔邻近热辐射烘烤。对于单体电池存放的仓库,可直接射水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对于模组或电池包仓库,单个电压已经超过安全电压,不可盲目射水。
3.5 安全管控
将事故企业整体纳入现场风险评估范围,充分考虑违规设计建设、隐蔽形式连接、企业擅自改变布局、固定设施故障等隐患问题,全面预判潜在的各种风险。
根据锂离子化成及仓储区域容量、事故现场环境以及爆炸冲击可能产生的风险危害,实施安全管控和交通管制。构建现场立体管控态势,全程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实时检测可燃、有毒气体(HF)浓度,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设立紧急救助小组,实时掌握救援人员位置及其附近的应急通道,提前准备工程机械待命,做好第一时间破拆墙体、打通救生通道的准备。
3.6 现场清理
锂离子电池冷却降温至正常温度后方可开展清理工作。清理事故现场时,必须在企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做好个人防护,穿着电绝缘服、电绝缘鞋和手套等装具,全程使用有毒、可燃、漏电探测仪、万用表进行检测,防止发生漏电、触电等意外伤害。
4 结 论
结合现实案例,针对企业化成后工序段不同灾情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处置对策,在综合研判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应急门作为内攻通道,合理采用“固移结合、控制燃烧、排烟散热”等技战术方法,控制火势发展蔓延,并针对防触电、防中毒、防爆炸等方面强调了注意事项。下一步将进一步总结全国各地事故案例特点,从企业设防、消防装备配备、排烟战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处置能力。

2024.6.3

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
卓萍, 张网, 张良, 储玉喜, 陈晔, 张晋, 王玥, 李紫婷, 陈红光. 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5): 578-589.
Zhuo Ping, Zhang Wang, Zhang Liang, Chu Yuxi, Chen Ye, Zhang Jin, Wang Yue, Li Ziting, Chen Hongguang. New energy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J].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3(5): 578-589.

(1.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 300381;2. 工业与公共建筑火灾防控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1;3. 天津市消防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1)

卓萍1,2,3, 张网1,2,3, 张良1,2,3, 储玉喜1,2,3, 陈晔1,2,3, 张晋1,2,3, 王玥1,2,3, 李紫婷1,2,3, 陈红光1,2,3

摘要:对近年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和氢能等领域火灾防控的主要技术进展,梳理了目前仍需解决的火灾防控难点和堵点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火灾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助力行业安全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火灾;基础理论;防控技术;进展
DOI:10.20168/j.1009-0029.2024.05.578.12
基金项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重点研发项目(2022XFZD12);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重点研发项目(2022XFZD10);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2023SJ01)

随着双碳目标全面推进,我国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动力电池和氢能等新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居于领先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风力、光伏发电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k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发电量近3万亿kWh,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新型储能方面,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kW/6687万kWh,平均储能时长2.1 h;电动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2022年同期5.9个百分点;氢能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氢气生产国,产能约为4000万t/a,产量约为3300万t/a。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应用,亦带来了新的火灾风险与安全隐患。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新能源火灾事故表明,当前对新能源火灾规律认识仍不深入,现有传统消防产品针对新能源火灾防控存在适用性差、处置效率低、可靠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有效保障新能源行业安全。因此,基于新能源火灾特征,创新研发清洁、高效火灾防控技术及消防产品,防范化解新能源火灾爆炸风险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锂离子电池储能、电动汽车和氢能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技术现状方面综述了近年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火灾防控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1 风力发电火灾防控
随着大量风力发电机组投入运行,风电领域面临的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据国外某风能机构发布的全球风电安全事故统计报告显示,在1549起风电机组安全事故中,毁灭性的火灾事故231起,位列第二。风电机组塔架、机舱、轮毂、叶片等各部位都存在火灾隐患,尤其是发电机舱部分可燃物种类最多,火灾荷载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大规模的森林和草原火灾。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扑救难度大的现状,研究人员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仍无法有效解决风电等高空火灾扑救、消防设施极端环境适应性等技术难题。
1.1 基础理论研究
近年来,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提高,投运时间越来越长,风电机组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和频次不断攀升。火灾频发和损失重大的现实问题,得到了我国能源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我国多家研究机构和学者相继对风电机组火灾理论和消防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徐大军团队基于公安部重点攻关项目“风电消防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针对风电机舱、轮毂、塔底设备层、塔筒、电气柜、变压器等关键部件及重点火灾隐患部位的主要起火原因、典型事故特征、可燃物主要分布区域及火灾蔓延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750 kW和1.5 MW双馈式发电机组实体火灾模型,针对不同部位的典型火灾特性及防护对策展开了深入研究,验证了热气溶胶、超细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系统扑灭风电机舱火灾的有效性,明确了风电机组火灾防护单元划分方法及专用消防机组分类,制定了CECS 391:2014《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技术规程》,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火灾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哈尔滨理工大学蒋永清等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1.5 MW风电机舱内干粉灭火系统在不同压强和喷嘴作用下的干粉颗粒流动特性。南京工业大学王振华和张瑜等分别开展了850 k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机舱火灾模拟分析和风机机舱内典型混合液态油品热诱导燃烧特性研究。

56

57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多致力于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的研发,如欧洲Minimax和美国Firetrace等公司都提出了风电机组防火解决方案。李冬等设计了风电机组火灾监控报警系统。邹小洪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管理措施。杨源等设计了海上风电场的火灾防护方案。邢辉等研究了海上风电机组电气火灾风险,开展了电气火灾防护系统的选型和设计。然而,目前国内外对风电机组火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风电行业的消防现实问题,亟须通过构建风力发电设施灭火救援技术试验基地,开展风力发电机组的火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林区及草原风力发电场火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关键技术研究和风电场大型储输系统火灾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系统掌握风电领域的火灾发展规律和有效灭火救援方法,进而全面提高我国风电场火灾防控水平,为风电行业健康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技术保障。
1.3 未来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风电产业火灾防控需求,亟须开展林区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灭火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风电场机组火灾可能诱发的森林和草原重大火灾事故开展研究,掌握风机火灾蔓延演变和林草火灾引燃规律,研究火灾事故推演技术,为风电场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火灾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隐患排查指南以及火灾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早期火灾识别侦测与灭火技术,基于远距离多参量探测技术、多模态风险识别技术等手段实现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智能安全管控,研究风电机组高效灭火救援技术,基于非视距控制、新型灭火剂、空地协同灭火装备实现极早期靶向灭火扑救。完善优化风电场防火技术标准和灭火救援战术战法,为火灾监督检查和灭火扑救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开展海上风电机组火灾特性研究和消防设施海上工况环境适应性研究,确定消防设施在海洋条件下的失效因素和防护方法,为海上消防设施的设计制造和监测提供标准依据。为了提升维保人员在火灾事故中的逃生能力,除了研究高空逃生疏散技术,还要研发避难系统和救援船艇,确保人员在风高浪急的海况条件下的安全逃生。总之,未来风电火灾防控技术需要从智能监测预警、高效灭火扑救、防火新材料及结构设计、科学培训及快速应急逃生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2 光伏火灾防控
光伏发电系统一般安装于屋顶、地面等位置,或者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安装在屋顶或者墙面。安装光伏会对建筑物自身的防火性能造成影响,尤其是光伏组件自身的燃烧特性对建筑物火灾安全影响较大。对光伏组件材料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可燃部分为EVA胶膜和背板,同时组件表面的玻璃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件的燃烧性能。故需要通过对光伏组件开展燃烧特性测试,得到其总放热量、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等基本参数,准确认识火灾发展特性、科学评价其火灾危险性,为不同场所内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2.1 基础理论研究
光伏组件火灾特性研究方面,居晓宇研究了柔性与硬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点燃温度、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和临界点燃热通量等参数,提出光伏封装层材料EVA和背板材料TPT的热解行为及反应机制、外加辐射热流对典型光伏组件着火行为影响的数学模型,厘清了光伏组件安装方式对建筑火灾安全的影响。MOSKOWITZ P D等对屋顶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毒性危害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发现由光伏系统火灾带来的毒性危害(10-6死亡概率)与其他危害是同等重要的。HULL T R等使用波瑟炉观测了不同火灾工况下含有阻燃剂和不含阻燃剂的EVA样品的燃烧毒性,结果显示,含有阻燃剂的样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更多的CO毒性气体。MCGRATTAN B等使用热重-红外光谱-质谱(TG/GC/IR)分析法研究了EVA的热解,发现其经历了醋酸热解和碳氢主链的断裂两个主要的热解阶段。NAIR S S等研究了PVDF/PET/PVDF背板(300 μm)、FEVE/PET背板(275 μm)和PVF/PET/PVF背板(325 μm)3种不同类型商用光伏背板的燃烧特性,测试结果显示,PVF/PET/PVF背板阻燃效果最好,且背板厚度能够有效降低背板引燃时间。
光伏组件火灾蔓延方面,BACKSTROM B等承担了多项UL实验室研究项目,在UL 790和UL 1703基础上,测试了增设光伏组件后对屋顶防火等级分类的影响。这些项目专注于研究坡屋顶上光伏组件等设施的安全性,以及如何降低光伏组件设施对于原有建筑防火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火灾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和热释放速率等参数,并与屋顶材料的临界热辐射通量比较,得到不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KRISTENSEN J S等通过对单个光伏组件不同间隙中火焰传播的试验,发现存在临界间隙距离,高于该临界间隙高度,火焰传播速率恒定较低;低于该临界间隙高度,火焰传播速率迅速升高。光伏组件宽度决定了初始火焰的大小,临界间隙高度随着样品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2.2 国内外技术现状
国内外研究机构采用小尺度试验分析了光伏组件EVA胶膜和背板材料的燃烧性能,使用中尺度试验装置分析了背板对光伏组件整体燃烧性能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光伏组件背板和EVA胶膜的燃烧性能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燃烧性能。近年来,光伏组件使用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有了很大改变,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研发了多种类型光伏组件,如推出了柔性组件和双玻组件等新型光伏组件。BONNET J等开发了一种包含硅和磷元素的新型阻燃EVA胶膜。研究表明,添加硅和磷对EVA防火性能的提高具有协同作用,与纯EVA相比,在锥形量热仪中测得的EVA混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降低了35%,这是由于形成了致密的烧焦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烧焦的残留物,显示其存在硅磷酸化复合物。CANCELLIERE P依据意大利国家消防指南对光伏产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提出了降低其危险性的措施。其首先介绍了光伏阵列及其组件的故障模式,说明了已安装于建筑或在建的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如何增加建筑火灾危险水平。其次,说明了意大利消防指南评价建筑光伏系统火灾危险性的方法及降低建筑光伏系统火灾危害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后,阐明了建筑光伏系统的燃烧特性及其阻碍消防灭火操作的特性。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使用火焰蔓延试验装置(FPA)和单体燃烧试验装置(SBI)等对市场主流品牌的单玻组件、双玻组件和柔性组件开展横向系统对比试验研究。通过FPA对比试验发现,相同辐射强度条件下,单玻组件的背板相较于正面玻璃其更容易被引燃,双玻组件具有两面玻璃的特点大大增强了防火性能,有效增加了被引燃时间。由SBI燃烧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丙烷火的作用下,柔性组件和单玻组件均能够蔓延达到试验组件顶端(最高位置处高度150 cm),柔性组件蔓延速度明显高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竖直方向最大蔓延距离为10 cm,水平方向最大蔓延距离为5~10 cm,均低于单玻组件。同时,双玻组件在试验时间内产烟量和总释放热量低于单玻组件。由此可见,双玻组件使用玻璃替代背板不仅有效阻挡了火焰蔓延,还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可燃物的质量,使得单位时间内火焰蔓延距离降低,蔓延后参与燃烧的可燃物数量同样降低。
光伏组件火灾蔓延方面,部分学者以单个光伏组件作为研究对象,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重点开展了多块光伏组件的实体试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深入分析光伏火灾蔓延规律。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后会对火焰产生遮挡,使得竖向蔓延变为横向蔓延,热量不断沿横向方向传递,随着热量的增加组件引燃时间被缩短。通过开展多次光伏组件实体试验可以发现,光伏组件下方无可燃物时,由于光伏组件自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蔓延距离较为有限。当光伏组件下方存在防水卷材、保温板、杂草等可燃物时,在光伏板遮挡作用下,火灾会快速蔓延。利用FDS模拟试验分析了防水卷材、光伏组件遮挡、风速、屋顶坡度等影响因素对光伏组件火灾蔓延的影响。无防水卷材条件下,坡屋顶和平屋顶未形成有效蔓延,主要是由于防水卷材提供了火灾蔓延所需要的可燃物,为火灾蔓延提供了必要条件;光伏组件不仅对火焰产生了遮挡,同时提供一定的可燃物,阻断热流的同时增加了一定热量,为火灾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风速和坡度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预热区域的不均匀性,从而促进火灾的快速蔓延。为有效降低屋顶光伏组件的火灾蔓延,利用FDS测试两种防护措施,即增加光伏组件与屋顶之间的距离和光伏组件之间设置必要的隔离距离。上述两种方式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光伏组件与屋顶之间的距离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同时存在一个临界高度,高于该高度便不会出现火灾蔓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光伏发电系统火灾探测方面,基于全国警情统计系统对2019-2022年间事故案例统计可以发现,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起火原因是直流侧电弧故障。直流电弧故障的主要危害有两点:一是能够产生直流电弧的部件非常多。直流电通过的任何一个配件都是一个直流电弧潜在发生的部位,如熔断器、旁路二极管、端子、逆变器、光伏组件内部活连接处都发生过电弧故障并引发火灾。二是直流电弧故障难以切断电源,主要原因是只要有光存在的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就会产生直流电压。目前,防止电弧故障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连接点数量,并且在正负端子之间加强隔离。现有直流电弧保护装置属于被动防护,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直流电弧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在没有电弧保护装置的位置发生直流电弧故障时,无法实现探测和保护。电弧稳定燃烧能够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若不能及时检测到,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电弧检测器能够有效地降低直流电弧事故,最早的电弧检测器是与直流母线相连接,当发现电弧产生时直接打开直流离断开关。这是一个花费巨大的解决方案,因为探测器需要一个集成电源和直流离断开关,并且要与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相匹配。故提出第二种解决方案,将探测器集成到逆变器中,利用已有的DSP、电源、电源半导体等设备。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且便宜的解决方法,但自身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熄灭串联电弧和并

58

59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联电弧,需要能够将光伏组件的输入端开路或者短路,但在逆变器结构中是很难实现短路的;另一方面,光伏阵列在被检测到故障时仍然保持通电状态,即不能够完全切断光伏发电系统。结合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可以在光伏组件上设置一个电弧探测器,一旦检测到有电弧产生,直接切断光伏组件自身,也就切断了整个电源。通过设计一个总体的开关指令,还可以实现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通断电,在灭火救援中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
2.3 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点火源和可燃物双重属性,光伏发电系统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势必增加安全隐患,为切实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消防安全性,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
1)完善光伏组件安全性能的评价标准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防火标准,建立专门针对光伏组件的燃烧性能评价标准,从标准角度提出能够表征不同安装方式条件下的燃烧性能测试方法。
2)在光伏组件燃烧蔓延试验研究基础上,从光伏组件布局方式、防火间隔、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适用于光伏建筑的防火技术措施,提升光伏应用安全水平。
3)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与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光伏组件热斑、直流电弧等故障的有效保护措施,如微型逆变器方案、功率优化器及关断器方案等。
4)集成光伏电站电池组件检测系统、光伏组件检测系统、电气设备火灾防控系统、光伏电站专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构建完善的光伏电站火灾智能故障监测及灭火平台,实现高效快速识别故障并消除火灾隐患。
5)编制光伏发电系统灭火技战术方法,提高消防人员的救援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防控
电化学储能具有循环特性好、响应速度快、系统综合效率高等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储能类型,在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发生了多起起火爆炸事故。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起全球累计电化学储能火灾事故90余起,其中绝大部分为锂离子电池储能火灾。仅2023年,全球已发生近20余起电化学储能安全事故,其中户用储能火灾频繁。除了火灾爆炸风险外,电池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及毒性物质,也引发大众广泛关注。储能火灾防控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3.1 基础理论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电池的热失控。电池热失控触发方式通常可分为热滥用、电滥用和机械滥用3种。尽管触发方式存在差异,但热失控反应存在共性问题。当电池发生热失控,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有毒、可燃气体,严重的甚至引发电池的射流火和爆炸现象。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电池热失控机理、模组热失控蔓延、储能系统燃爆致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
MEI W X等研制了可在1000 ℃高温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的多模态集成光纤传感器,并将其植入电池内部,实现了对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孔得朋等建立了面向锂离子电池多相排气过程的多尺度数值模型,该模型集成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完整的事件链,揭示了锂离子热失控过程中气体以及颗粒喷射机制。ZHANG F S等研究了单体长尺寸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蔓延行为,结果表明,热失控传播速度与热导率和产热速率成平方根的关系。针对储能电池热失控带来的燃爆风险,程志翔等在储能舱层级模拟分析了电池舱发生燃爆的动压以及火焰危害范围,从而优化储能舱的结构和防爆设计。此外,新型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在产热和热失控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进展。
在灭火剂作用机理方面,YUAN S等系统研究了气体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水基灭火剂和气溶胶灭火剂的灭火机理,全面对比了不同灭火剂在毒性、比热容、气体消纳能力、生物降解性、成本、绝缘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总结了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果。同时,研究了F-500微包囊灭火剂溶液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灭火和燃爆气体消纳机制,并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3%F-500溶液对燃爆气体的消纳速度和灭火冷却能力。
3.2 国内外技术现状
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呈现燃烧剧烈、易复燃、易爆炸、毒性强等典型特征,热失控是导致电化学储能系统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电池热失控超前预警技术和高效灭火技术是电化学储能火灾防控的关键。当前,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防控技术在电池热失控预警时间,热失控电池定位精度,灭火系统的灭火、抗复燃和惰化抑爆综合效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电池热失控火灾预警技术方面,现有预警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热失控的孕育和喷发两个阶段。
1)在热失控孕育阶段,传统的预警技术主要依赖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电阻、温度及健康状态估计,但由于电池在孕育阶段没有明显的电信号突变、温度陡升、气体逸出以及特征音视频等,导致存在数据基础薄弱、决策信号关联差、可靠性不高等问题。近些年,利用多种人工智能学习方法迭代更新了电池状态估计与故障诊断算法,提高了电池诊断的准确性。HONG J等基于神经网络,首次将长短期记忆模型可以快速实现电池电压预测。OJO O等开发了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电池表面的温度,基于真实的试验数据训练模型,提升电池热预警与热评估的性能。此外,在热失控喷发前,电池会因内部产气而导致鼓包,多个研究机构利用电池变形和力参量进行热失控监测,从而实现热失控的超前预警。
2)在热失控喷发阶段,随着安全阀的开启会出现大量特征信号,如安全阀开启声音、H2、CO2、CO、CH4等热失控特征气体浓度升高、烟雾扩散蔓延、电池模组等封闭空间的压力陡增等,各参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基于单一信号存在误报率和漏报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监测需求。基于上述特征信号开发集成两种或多种气体、烟雾、VOC等多参量探测技术、基于特征声信号的电池喷发定位技术等,并结合现有BMS制定多级预警报警策略已经成为了趋势。然而,现有用于储能系统的气体传感器存在气体交叉干扰、检测精度受限、气体传感器中毒等问题,亟须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的多组分气体传感器,从而实现对储能系统内电池热失控的长期、有效监测。
在灭火技术方面,针对电池火灾,灭火技术的核心要素在于快速灭火、高效冷却防复燃和惰化抑爆。因此,灭火剂的选择以及灭火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当前,用于电化学储能火灾的灭火剂种类繁多,常见的干粉、气溶胶等灭火剂对电池火灾灭火效果存在降温和抗复燃能力差等问题;水喷淋、细水雾和水基灭火剂灭火降温,抗复燃效果好,但由于绝缘性差,易发生次生灾害;尽管研究表明全氟己酮具备一定降温能力,但该灭火剂受健康和环境因素影响,已被国际列入停产和停用计划中。以凝胶、干水等灭火剂为介质的灭火系统现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基于全浸没式的液冷热管理技术也逐渐得到发展,该技术利用绝缘油等介质作为冷却液,电芯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并辅助油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同时实现电池的热管理、热失控抑制和灭火。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创新开发了储能液氮灭火技术,解决了液氮灭火长期低压贮存技术、喷放技术、水力计算及输送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在电池单体、模组、簇和系统层级开展了一系列液氮灭火及抑爆性能试验,研制了具备灭火-降温-抑爆作用的新型液氮灭火系统,并已逐步开始示范应用。
在安全评价方面,依托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项目团队积极开展不同场景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评价工作,构建了“单体-模组-簇-系统-电站”层层分级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覆盖多体系、多场景、多要素,融合动静态指标的储能系统安全性能等级评价体系,推动电池单体、模组、簇、系统、电站每一个层级均能实现优中选优。
3.3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化学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新型储能电池、大容量电芯和百兆瓦级储能项目不断涌现,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储能电池尚未实现本质安全,因此,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火灾防控仍会面临新的挑战。在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防控基础理论方面,针对新型电池(如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热失控机理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储能火灾防控技术方面,基于声、热、力、电、气等多参量融合,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超前预警技术,新型灭火剂及灭火系统研制将是持续研究的热点。
4 电动汽车火灾防控
电动汽车因为其零排放、低能耗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和使用的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新能源车辆的火灾事故中,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23年1-9月公开的新能源自燃案例共237件,其中207件是由于电池起火造成的,因此电动汽车火灾防控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4.1 基础理论研究
国内外学者针对动力电池热失控及电动汽车火灾蔓延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LAMB J等通过针刺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研究了电池组串联和并联时不同的热扩散特征;LOPEZ C等通过改变并联的连接顺序,获取了不同连接次序下的热蔓延规律。国内对单体电池研究较多,欧阳明高院士团队长期从事动力电池热失控相关研究,为分析热失控可能触发方式、内部触发机理、热扩散机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QIN P等研究了热失控时的泄压阀开启导致的喷发和燃烧等现象,并针对811体系电池和18650电池分别展开了研究。

60

61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4.2 国内外技术现状
在电动汽车火灾防护方面,2013年,美国消防研究基金会对全尺寸模型车辆进行锂离子电池火灾测试,在其中一项测试中,电池明火熄灭22 h后复燃。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张少禹等为有效控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s)热失控扩展,提出一种复合阻隔技术,并开发了电动汽车主被动一体化消防保护技术。美国消防协会(NFPA)在2020年发布了《当代车辆在停车场和车辆运输中的危害》,重点说明了电动汽车带来的火灾蔓延风险和灭火挑战。
在电动汽车的火灾应急处置技术方面,2013年,美国消防协会开展了电动汽车火灾应急处置的实体试验,提出了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处置流程,并发布了电动汽车现场应急指南。2021年,韩国认证实验室防火测试与研究中心对比了使用水基灭火剂、灭火毯以及防洪屏障围成的简易水槽对电动汽车火灾的抑制作用。特斯拉公司也发布了汽车紧急响应指南。国内在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火灾和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技战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电动汽车火灾灭火剂选择、扑救技术分析、火灾扑救战术措施、火灾扑救安全防护等方面取得了相关的经验和成果。GB/T 38283电动汽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南给出了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碰撞、泡水等灾害事故时的灭火和应急救援指导。
在电动汽车的火灾危险性测评技术方面,WANG Z R等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的评价方法,对电池自身危害因素、排放气体危害因素及其对应的子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滥用条件下,气体的爆炸下限是权重最大的因素。在实际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注意热失控产生的气体爆炸的危害。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研制了电动汽车电池火灾爆炸试验箱,并建立了电动汽车挤压、针刺、撞击试验装置,与火灾爆炸试验箱形成电动汽车电池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的成套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毛亚岐通过对客车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形成了一套与整车产品开发同步的客车防火开发体系。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虽然对电池包在火烧试验、挤压安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要求,但对于电动汽车整车的火灾危险性测评方面未作明确要求。ZHAO Z W等对于电动汽车底盘磕碰导致的着火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的底盘磕碰的工况,并开发了面向底部安全防护的测试评价技术和标准。
国内对电动汽车全尺寸火灾试验研究相对较少,早期电动汽车整车级火灾试验的研究主要由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开展。张得胜等通过对电动汽车火灾形成机理及现场调查案例的分析,形成了电动汽车火灾事故调查方法。张良等搭建了国内首个电动汽车燃烧试验平台,开展了20余台电动汽车整车燃烧的试验研究,并基于该平台开展了整车动力电池热失控试验,对整车燃烧过程及热、烟气的扩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电动汽车火灾危险因素,初步建立起电动汽车火灾危险评测的框架。
4.3 未来发展趋势
在电动汽车火灾应急处置方面,事中的处置技术将更多地与事前的预警技术结合,事后的调查更多地反馈到电动汽车前端的安全设计。电动汽车火灾安全防控未来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火灾安全预警、电池系统防护(内部阻隔设计、绝缘失效防护设计和灭火救援专用结构设计)、应急处置、安全评测、事故分析等方面,针对高效灭火技术及灭火救援技战术也会不断推陈出新。
5 氢能火灾防控
氢能具有来源多样、高度清洁环保、利用高效等特点,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发展对象,在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发生了多起起火爆炸事故,例如:2019年5月23日,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一个氢燃料储存罐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人死亡、6人受伤;同年6月10日,挪威奥斯陆加氢站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原因是高压储氢瓶装配错误而导致氢泄漏。我国也已经发生了几起氢能事故。这些事故促使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氢能火灾爆炸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以期形成氢能安全综合防治体系。
5.1 基础理论研究
氢分子是最轻最小的分子,因此氢气容易发生泄漏,且氢气燃烧范围宽、燃烧速度快、最小点火能量低,一旦发生氢泄漏极易形成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对氢能火灾机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氢泄漏扩散特征、泄漏自引燃形成的喷射火机制以及气云积聚而导致的爆炸演化机制等方面。

在氢泄漏与扩散方面,研究主要针对气态氢和液态氢泄漏后的扩散发展特征。对于气态氢,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研究了欠膨胀氢射流出口处的激波结果,发现喷嘴直径与压力比决定了马赫盘的位置。HAJJI Y等研究了不同的泄漏口形状、泄漏位置和氢气泄漏速度对氢气泄漏规律的影响。李雪芳等利用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模拟得到了不同滞止压力下氢气的最低可燃轮廓和泄漏出口外的危险区域范围。TAKENO K、OKABAYASHI K等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氢射流方向上平均浓度等参量的经验计算公式。针对具体场景,黄腾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地下车库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意外泄漏后扩散的行为和规律。QIAN J Y等对加氢站内的意外氢泄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浮力和动量对氢扩散的影响。BIE H Y等以海底隧道为场景,研究了隧道通风设施对氢气流动特性和可燃氢气云尺寸的影响。
对于液态氢泄漏扩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英国健康安全实验室(HSL)等单位都已开展大尺度试验,但液氢泄漏相关理论体系仍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研究人员建立了系统液氢泄漏的CFD模拟方法,特别是SUN R F等考虑液氢泄漏源处的空气相变影响,建立了三维非定常泄漏和扩散模型,用以预测大型液氢泄漏试验中氢气云的分布和液氢池的蒸发。此外,基于新兴的深度学习技术,MUHAMMAD M G等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预测液氢泄漏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冷凝或凝固的发展,并估计氢气浓度是否高于爆炸下限。
对于氢泄漏后引燃形成的喷射火,根据泄漏条件可以分为亚声速喷射火和欠膨胀喷射火。对于喷射火比较关注的火焰长度、热辐射值等参量,已有机构和学者通过系列的高压气态氢喷射火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马赫数、弗雷德数和雷诺数的理论计算模型。为了研究喷嘴形状和障碍物对氢喷射火的影响,MOGI T等和WANG J P等分别进行了相关试验和模拟研究,发现喷嘴形状对火焰长度具有明显影响,且屏障墙可以更有效地阻挡墙体前方的氢火焰。近年来,研究人员重点对低温氢射流火焰的行为、温度分布特征以及数值建模方法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氢气点火能量很低,当泄漏发生在受限空间内部,极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引发氢爆炸。李艳超等研究了氢当量比对气云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半径和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JIANG Y T等、ZHUANG C J等和HU Q等对受限空间内的氢气爆炸行为进行了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氢浓度、点火源位置等因素的影响。LIU C等研究了氢气预混火焰在不同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下的关键特性,从热扩散和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角度对氢气预混火焰胞元不稳定性进行了阐释。此外,对受限空间内非均匀浓度氢爆炸特性的研究亦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试验研究相比,CFD仿真因其成本效益已成为目前氢爆炸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在模拟氢气云爆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5.2 国内外技术现状
氢火灾爆炸事故往往是由于意外氢泄漏,因此对氢泄漏的快速探测对预防氢事故至关重要。此外,发展高效的氢火灾爆炸抑制、处置技术手段亦可为氢能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在氢泄漏探测方面,目前主要的技术包括热传导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电阻传感器、催化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声学传感器等,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已经相对成熟并应用于涉氢领域,但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且现有成熟商品在响应时间方面仍无法达到快速检测的要求,而发展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探测技术和探测装置一直是该方向的研究热点。基于光纤传感器的优点,研究人员开展了系列钯(Pd)基光纤传感技术的研发,通过将Pd基薄膜、Pd基颗粒与光纤相结合,形成了各类传感器,有效提升了氢气探测效能。也有研究人员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氢气探测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采用钯修饰氧化锡、钯基双金属氧化锡材料,提升了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敏感性和抗干扰性。此外,对于在甲烷、一氧化碳检测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近2年才在氢探测方面有所报道,但受制于多种原因,该种氢探测技术的发展尚有很大的空间。
在氢喷射火防控方面,YANG J L等通过试验研究了氮气射流对氢射流火焰的抑制作用,探讨了氮气射流冲击角度、喷嘴直径和喷嘴位置的影响。ZHANG Z H等对扇形细水雾与水平欠膨胀氢射流火焰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列试验,发现细水雾使火焰的倾斜角度随水雾压力增大,且会使得火焰长度缩短。TANG Z H等对氢射流火焰在水幕作用下的燃烧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幕对氢射流火焰的抑制效果。此外,还有研究人员通过试验方法讨论了含甲基磷酸二甲酯的细水雾、氮气和二氧化碳以及高动量的Novec-1230对氢射流火焰的抑制作用。

62

63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以上内容摘自消防科学与技术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司,我司将立即处理。

在氢爆炸防控方面,泄爆和抑爆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泄爆技术是指在建筑或设施上设置薄弱结构,使其在内部爆炸作用下率先破坏泄压,从而减轻内部爆炸压力。目前,虽然美国NPFA 68和欧盟EN 14994等标准中均给出了泄爆理论计算模型,但对氢泄爆的适用性不足。基于此,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受限空间的氢泄爆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BAUWENS C R等通过大尺度试验研究了氢气浓度、点火位置、障碍物设置等因素对氢泄爆过程中压力演化过程的影响。LIANG Z等通过25、57和120 m3等全尺寸房间内的氢泄爆试验,研究了初始湍流条件对氢泄爆演化过程的影响。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CHEN Y等通过在27 m3试验舱内开展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了浓度梯度与障碍物共同作用下,以及不同泄爆口参数条件下的受限空间氢泄爆过程,揭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氢泄爆压力变化规律。基于大量试验和仿真研究,提出了多种氢泄爆压力或面积的理论计算模型。
抑爆技术是一种相对主动的防爆方法,通过在爆炸初期喷洒抑制剂来抑制爆炸和减轻爆炸后果。然而,氢燃烧反应速度快,导致传统抑制材料对其的抑爆效果较差。针对该难点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和研发。CAO X Y等研究发现水雾不能有效降低密闭空间内的氢爆炸压力,LI Y亦证实了不完全蒸发的微米级水雾会增强氢气爆炸。对于含有抑制材料的水雾,只有一小部分水雾(液滴直径为<2.5 μm)能够快速蒸发以允许汽化抑制材料参与抑制。与粉体和液相材料相比,气态材料对氢气爆炸表现出更好的抑制性能,LI Y C等通过系列试验研究发现惰性气体的抑爆效果排序为CO2>N2>Ar>He。与惰性气体相比,氢氟烃中的氟具有优异的切断链式反应能力,在低添加量下便可有效抑制氢气爆炸。GAO M D等和FAN R J等研究了三氟甲烷、五氟乙烷和七氟丙烷对氢气爆炸的抑制作用,发现H与氢氟烃反应生成HF是抑制氢气爆炸的主要途径。此外,对于烷烃和烯烃在降低氢爆炸风险方面的特殊作用,近年来亦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5.3 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在氢火灾爆炸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未来在基础研究方面,需要开展氢泄漏计算精准模型研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开展氢泄漏扩散演化规律研究。开展具有浓度梯度以及复杂障碍物条件下的受限空间氢爆炸演化机制研究。同时,需要发展更适合模拟气态氢、液氢泄漏、喷射火以及氢爆炸的数值仿真模型。在防控技术方面,发展快速、高效、可靠的氢泄漏探测技术与传感器,根据不同氢能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开发相关的泄漏检测技术。对于氢爆炸防控,需要提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受限空间氢泄爆技术,研发适用于氢燃烧爆炸抑制的高效抑制剂,研发针对性强、抑制效果好以及智能化的抑爆装备。
6 结论与展望
1)在风电火灾防控方面,目前多致力于对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消防系统的研发,未来需要通过构建风电机组火灾风险指标体系,制定风电机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统计分析风电机组风险特征多维要素和数据挖掘,全面掌握风力发电场火灾安全风险;研发能够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无缝对接的林区及草原风电场火灾事故全方位和全天候遥测与速报系统,建立风电机组消防系统设置以及风电场防火技术标准体系、数字可视化应急预案,提高风力发电场及周边区域火灾防控韧性水平;研发风电机组火灾条件下人员救援逃生和高空灭火扑救系列化技术和系列装备,提高风电场火灾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在光伏火灾防控方面,研究重点为光伏组件阻燃技术、光伏组件燃烧性能及测试评价标准、光伏组件火灾蔓延规律、光伏组件故障及火灾探测和防控技术。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光伏组件自身安全性能的评价标准和光伏发电系统防火设计规范,制定光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开发光伏电站火灾智能检测平台及巡检机器人,编制光伏发电系统灭火技战术方法,提高光伏火灾防控整体技术水平。
3)在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防控方面,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电池的热失控机理、蔓延及致灾特性,火灾防控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进展。多参数融合预警技术、液氮灭火系统和全浸没液冷储能等技术得到示范应用。然而,高可靠、长寿命、经济性传感器,具有“高效灭火-抗复燃-惰化抑爆”综合效能的灭火技术,消防系统与储能系统的融合依然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防控技术研究的方向。同时,针对储能应用的不同场景如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需深入开展安全评价和防火设计研究。此外,针对储能新材料体系和技术路线,需要早期从火灾机理、防控技术和标准体系等多方面开展研究。

4)在电动汽车火灾防控方面,从前期整车燃烧试验数据和各机构的研究来看,电动汽车的火灾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火灾安全防控新技术不断涌现,基于端云融合的预警技术、新型的灭火剂和灭火系统、阻隔技术等层出不穷。同时,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各车企开始重视火灾安全设计,检测及研究机构对于火灾安全相关的评测规范也陆续跟进,火灾安全评价体系从主观方式逐渐走向客观评价各类算法及数学计算方法将更多地应用于电动汽车火灾风险评估中。
5)在氢能火灾防控方面,研究主要是针对气态氢和液态氢泄漏扩散、喷射火特性与计算模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氢爆炸演化规律,Pd基氢泄漏检测技术,受限空间氢爆炸泄压技术,以及基于气态介质、液态介质的氢喷射火与爆炸抑制技术。未来,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氢泄漏扩散与火灾爆炸基础理论,突破氢泄漏探测、喷射火抑制、泄爆及抑爆关键技术,编制氢事故防控专用标准规范,研发新型、专用、高效的氢泄漏探测、防爆抑爆等装备,为氢能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New energy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Zhuo Ping1,2,3, Zhang Wang1,2,3, Zhang Liang1,2,3, Chu Yuxi1,2,3, Chen Ye1,2,3, Zhang Jin1,2,3, Wang Yue1,2,3, Li Ziting1,2,3, Chen Hongguang1,2,3
(1. Tianjin Fi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Tianjin 30038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for Industry and Public Building,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ianjin 300381, China; 3.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afety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energy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recent years. 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technological status, it summarizes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fields of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batteries and hydrogen energy, sorting out the difficult and blocking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that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and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na's new energy industry, and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saf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nergy; fire; basic theo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ogress
作者简介:卓 萍(1979- ),女,湖北武汉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能源火灾防控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300381,zhuoping@tfri.com.cn。

64

65

2024.1.18

焊接作业危险多,莫让火花成“祸”花

电气焊作业作为一项重要工艺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如果焊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防护工作,或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会埋下火灾隐患。
焊接作业属于动火作业,场所营业时动火作业、无动火手续作业、无证操作、操作过程中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等行为,都属于违规作业,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一、火灾隐患
1.明火作业 焊点温度高
电气焊属于明火作业,焊点温度通常可达3600-6000℃,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
2.火花飞溅 引燃周围可燃物
在焊接作业时有大量高温火花、焊渣飞溅,当接触到木材、棉麻等可燃物上能引燃蔓延,引起火灾;当接触到易爆气体时可能会引起爆炸。
3.电线拖拽 电焊机线路短路
电焊机的连接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拽,容易造成线路绝缘老化损坏,从而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二、防范措施
严格施工场所的安全管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加强对进场电气焊施工操作人员的审查,在安全措施上严格把好关。
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经国家正式培训考试合格的动火操作人员,并且焊割的作业项目要与其取得的特殊工种操作证中具备的资格证相符。正在营业、使用的人员密集场所,禁止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油漆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作业前,应把周围的可燃物移至安全地点,如无法移动应使用不燃材料盖封。进行现场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置动火监护人。
施工作业结束后要立即消除火种,彻底清理工作现场,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护,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离开现场,做到不留死角。施工作业时照明充足,可以极大程度避免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可以避免出现气体中毒。
作业前要及时检查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确保作业时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 江苏省消防协会▶

三、电焊气焊作业“十不准”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焊割。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准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焊割。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时不准焊割。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可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第六十四条规定: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法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66

67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二、火灾预防措施
1.取暖远离可燃物
大家在利用电、炉火、土炕取暖时,要与周边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取暖设备上晾晒衣物。
2.电气线路常检查
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不使用劣质“三无”电器产品,不超负荷使用电器,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更换。不要边玩手机边充电,充电完成后请及时拔下充电器。
3.抽油烟机常清理
大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以免电机、涡轮表面粘油过多产生火灾;使用抽油烟机,灶具不能干烧,这样易将大量热气吸入抽油烟机内,损坏部件,可能引燃机内油污发生火灾。
4.厨房做饭不离人
日常做饭时稍有不慎易引发火灾。大家睡觉及外出前要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好,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燃气胶管、燃气灶等要经常检查,煮饭时严禁离人,防患于未然。

5.家有儿童常教育
教育好家中小孩,不玩打火机、不独自使用燃气灶具等易燃易爆物品,不攀爬阳台、围栏、围墙等建筑设施和其他危险场所。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高空抛物,以免砸伤行人。
6.规范停放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不要乱停乱放,严禁在建筑内公共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和户内停放电动车及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及电瓶上楼入户。电动自行车要在配备消防设施的指定地点停放、充电。

三、临街商铺火灾预防措施

1、检查是否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店铺场所不应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应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2、如果场所是两层,楼上的窗或阳台不得设置金属栅栏。当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外窗或阳台必须设置金属栅栏时,设置的金属栅栏上应设置平开门,并在生产、经营时段保持开启状态。
3、查看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封闭楼梯间)是否畅通,有无杂物堵塞。
4、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经常查看场所内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5、查看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电气敷设、使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内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到位、完整有效。
6、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

1、生活经营要分开。统一规划的商铺门面内,不要设置人员住宿等场所;村居民自建房存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情况的,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应使用防火隔墙、防火隔板、防火门等进行完整分隔。
2、疏散通道要畅通。商铺内不要堵塞、锁闭、占用疏散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在疏散逃生通道、外窗上设置卷帘门、铁栅栏、防盗网时,应预留可从内部开启的逃生口;人员生活、住宿的区域应当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用火用电要规范。用火用电要加强看护,做到人走火灭、电断;电气线路应由专业电工进行敷设,切实做到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不在屋内为电动车充电,特别是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使用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和插线板。
4、消防设施要完好。商铺内安装有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的,要经常检查测试,确保完整好用;商铺经营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消防设施维保;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的,应安装简易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常用消防器材,尽可能降低火灾风险。

四、“多合一”场所火灾预防措施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一、什么是小火亡人
“小火亡人”是指:火灾中经济损失小,过火面积小,受灾户数和人数相对少的火灾事故,是火灾亡人的一种非正常现象。

7.家中杂物要清理
家中杂物,如纸制品、木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易燃物品要及时清理,分门别类扔到指定地点。不可在走廊、楼梯口、楼道、厨房、阳台、电缆井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通畅。
8.烟头未灭别乱丢
大家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酒足饭饱之后,一旦睡着,烟头掉落下来很容易烧着衣服被褥造成火灾。吸烟时,如临时有其他事情外出,应将烟头熄灭后人再离开。不可随意将未熄灭的烟蒂、火柴杆等扔在地面或纸篓内,要把烟蒂掐灭在烟灰缸内。

2024.1.19

预防小火亡人,从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开始

冬季火灾易发多发,但并非只有大规模的火灾会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是几平方米的火灾,都有可能危及到生命从而造成“小火亡人” 。

68

69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1.25

这些火场逃生知识要牢记

小商铺、小饭店等“九小场所”容易存在可燃物多、火源管理差、“三合一”等问题,进入“九小场所”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提示
1.进入沿街门店和“九小场所”时,注意消防安全。不要吸烟,不要使用明火。
2.留意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如遇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正确、快速、有序地疏散和自救。
3.留意消防设施器材、逃生设备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如遇火灾,请正确使用,确保安全。
(二)“九小场所”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
1.保持镇静:发生火灾后,要保持镇静,选择正确的逃生路径,切勿盲目、慌张。
2.勿恋财物:身处火场,应尽快撤离,切勿贪恋财物耽误逃生时机。已经逃离火场的人员,切莫重返。
3.躲避烟雾:逃生时谨记“小火快逃”,发生火灾迅速逃生。要弯腰低姿,呼吸困难时也不要轻易将毛巾拿开。
4.合理脱险:火源在上层时,楼梯内若无烟气,可佩戴简易逃生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切勿乘坐电梯。
(三)“九小场所”常见安全隐患
1.易燃、可燃物较多。
2.用火用电用气量大。
3.建筑不规范,耐火等级低。
4.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
5.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6.消防设施不足,员工逃生能力差。
(四)严格落实“七严禁”
1.严禁违规安装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及其线路、管路,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
2.严禁使用易燃或可燃材料夹芯板装修、隔断。
3.严禁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在外墙门窗设置铁栅栏、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4.严禁在室内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5.严禁损坏、挪用、圈占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6.严禁违规设置人员住宿。
7.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焊割等有火灾危险性的作业。

一、九小场所逃生

二、突遇火灾逃生

(一)火场逃生三要诀
1.无烟迅速逃生:浓烟是火灾中致命的杀手大量的浓烟吸入人体内会造成死亡吸入微量的浓烟可能导致昏厥,影响逃生。因此务必记住,逃生过程中,尽量防止吸入浓烟。
开门前先触摸门锁,若温度不高,楼梯内无烟气携带防烟面具或湿毛巾,在火势蔓延前,朝逆风方向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向下逃生过程中如遇烟气向上蔓延,应尽可能疏散至就近楼层房间并关闭楼梯间防火门,退守待援。)

2.浓烟退守待援:若门锁温度很高或开门有浓烟,应退守待援。用床单、衣服堵住门缝,泼水降温防烟高层住宅入户门一般为防火门,可耐火1小时以上)。
拨打“119”通报位置卸下家中窗帘放在远离窗口位置立即跑向阳台等显著位置大声呼救并挥舞明显颜色的衣服或手帕夜间则最好使用手电筒示意)。
3.有烟冷静应对:高层建筑外墙发生立体燃烧时,楼梯间内无浓烟应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穿越烟雾区向下逃生若通道已被浓烟封闭,应退守待援)。
如果您所处建筑有两部楼梯:应迅速通过另一部无烟楼梯向下逃生:如果您所处建筑有单元楼梯通向楼顶平台或设有室外连廊,在确保出口畅通和没有浓烟的前提下可通过这些部位从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逃生。逃生过程中应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三)谨记:
1.遇到火灾时切勿贪恋财物,也不可盲目跳楼,应采取合理方式立即逃生。
2.烟气是火灾第一“杀手”,防止烟气侵入房间、避免吸入烟气是逃生自救的“不二法宝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4.2.26

警钟常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须知

一、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
日常出行,不少人会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可是电动自行车在为大家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其火灾危险性也不容忽视,用四个字来形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的话,那就是:快、热、毒、炸。所谓“快”指的是燃烧速度很快;“热”是指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高;“毒”是容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指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在燃烧、遇热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70

71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四、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
有条件的小区,应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应满足消防安全条件,设置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因客观条件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在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的行为。

来源:中国消防、吴参谋说消防

2024.3.7

这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家庭应常备!

一、灭火器:灭火器是最常见的消防器材之一,在具有火灾风险的各类场所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移动便携性,往往是火灾现场中第一个参与灭火的“急先锋”,及时正确地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能够减少损失,挽救生命。

另外,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还有可能引燃堆放的杂物或是电表箱等,实际火焰的温度和烟气浓度要比实验高得多。电动自行车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导致人产生恶心、昏睡、神志不清等情况,如果此时人从楼道里疏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1.充电时间过长: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间越长,充电器外壳温度就会越高,而部分人会整晚长时间充电,甚至超过10小时,非常容易引发火灾。
2.室外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在户外私拉乱接电线充电,裸露在外的电线经过暴晒、雨淋,容易漏电引发火灾,如果电线老化或者电动自行车本身电瓶出现了问题,更容易发生火灾。
3.违规室内充电:部分车主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旦出现意外,就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极易出现人员伤亡。

4.使用劣质充电器:价格低、质量差的充电器内部只有散热扇和散热板,没有保护板,就不能起到自我保护、自我断电的作用。
5.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部分车主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源,破坏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能,充电时容易引发车辆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火灾事故的几率相对增大。

三、预防措施
1.注意充电时间:按照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电动车在8-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
2.正确停放电动车: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自行车电瓶带到家中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
3.在规定区域充电:电动自行车应当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处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
4.远离易燃易爆品: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自行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
5.不私自改装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不要私自加装音响、照明等设备,不要增加电瓶容量。 
6.购买合格电动车:购买电动自行车应当选择有国家合格生产标识的,不购买三无或假冒伪劣的电动自行车,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火场中的烟气是有毒的,吸入有毒气体是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备有一个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除极端特殊情况外均能有效抵御有毒烟气的侵袭,使用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72

73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3.15

三、灭火毯:灭火毯又称防火毯、消防毯、逃生毯等,是由不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能有效起到隔离热源及火焰的作用,可用于扑灭初起小面积火灾或者披覆在身上进行逃生,是各类场所中常见的一种消防器材。
四、强光手电:具有声光报警功能的强光手电有火灾应急照明和紧急呼救功能,可用于火场浓烟以及黑暗环境下人员疏散照明和发出声光呼救信号。

“生命通道”怎么“通”?这些常识你一定要知晓!

日常生活生产中您留意过身边的逃生通道吗?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身边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车道等就是被困者逃生的希望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五、温馨提示
正规厂家出品的消防产品都要有“一书一报”,即国家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所出具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国家消防检测中心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想查询自己购买的消防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可登录“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网址http://www.cccf.com.cn)查询,核对所购买的消防产品是否属于网站上备案的产品,凡有备案的产品一般都为合格产品。

来源:江苏消防

一、安全出口:指符合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搬出贵重物资,减少火灾损失,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设计足够数目的安全出口。

二、疏散楼梯:指有足够防火能力可作为竖向通道的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作为安全出口的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它既是人员避难、垂直方向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又是消防员灭火的辅助进攻路线。

三、消防车道:指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根据规定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米,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8%,消防车道上不允许停放车辆,防止发生火灾时堵塞。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逃生通道被堵塞、占用、封闭、违规设计等,这些行为都会让人错失宝贵的逃生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畅通消防“生命通道”需要综合治理、全民参与,那么哪些场所必须有逃生通道?紧急时刻怎样脱险?平时如何保持逃生通道畅通?一起来了解。

1.哪些场所必须有逃生通道?
以下场所都应有与其功能、耐火等级、人员密度等特性相适应的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
(1)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
(2)居民楼等住宅建筑;
(3)办公楼、医院、旅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
(4)以下地点都应设置可通行消防车并与外部公路或街道连通的道路:
(5)工业与民用建筑周围;
(6)工厂厂区内;
(7)仓库库区内;
(8)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基地内其他地下工程的地面出入口附近。
2.能在逃生通道放东西吗?
不能!一旦发生火灾,堵塞的通道会阻碍人员疏散;通道中堆放的易燃物会封锁逃生路线;被占用的消防车通道会延误最佳灭火救援时机

74

75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24.4.9

3.占用、堵塞逃生通道,会被处罚吗?
会!这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第六十条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对单位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有以上违法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4.紧急时刻,如何通过逃生通道脱险?
(1)看标志,记路线
进入小区、工厂、餐饮店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时,首先要提前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熟悉逃生疏散图和疏散路线。
(2)做预案,搞演练
工厂企业应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设定两条及以上逃生路线,并且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演练。
(3)不慌乱,快疏散
突遇火灾时,保持镇静。按照安全出口标志的指示,利用所有通道有序迅速疏散,切勿乘坐电梯。
5.做到“五不要”
(1)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中,不要随意摆放杂物、不要占道经营,更不能堵塞或锁闭逃生通道;
(2)居民不要在走廊、楼道等地堆积物品;
(3)驾车出行时不要随意占用消防车通道;
(4)安装防盗窗时不要全封闭,要留好安全门;
(5)发现周边场所的防火门被损坏时,不要无视,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

身处办公室,也不要忘记“打卡”消防安全!

一、办公室常见火灾隐患
1.电器设备集中:办公室存在大量电器,如空调、饮水机、电脑、打印机等,容易出现私拉乱接电线和将多个大功率电器插在一个插线板上的现象,都极易引起线路发热,继而导致起火。
2.易燃可燃物多:办公室内大量存放堆积的纸张、书籍、纸箱等都是易燃可燃物。
3.使用电加热器:如电热坐垫、电暖气、加热器、加湿器、风扇等,会增加办公场所的用电负荷,可能引发火灾。
4.插座超负荷使用:移动式插座长距离串接,插座负荷与所供电器功率不匹配,也可能会引起线路发热,导致火灾。
5.未熄灭烟头:未熄灭的烟头极易引发火灾。
二、如何预防办公室火灾
1.不要插用电器过多:使用时切忌插用电器过多,以免用电过载发热失火。
2.不要长时间使用某个墙体插座:使用时切忌长时间使用墙体插座,以免造成电线加速老化,甚至会因电流过载导致不安全因素。
3.不使用时要及时拔掉电源:碎纸机、封口机等办公室使用的体积较小的电器,散热性差,不使用时要及时拔掉电源。
4.随手关闭设备电源:长时间离开座位不用电脑时,可设置休眠状态;外出或下班时要随手关闭不要长时间待机。
5.下班时随手切断电源:最好在每个办公室设置一个双联开关,下班时随手切断电源。
6.不要在办公室吸烟:在办公室吸烟,不仅会污染空气,影响他人,还容易引发火灾。

来源:徐州消防

火灾面前,时间以秒记数,生命经不起等待!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让出消防通道,为您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

来源:伊犁消防

对于上班族来说大多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在这些充满电脑、打印机等电器设备的办公场所里长期伏案工作很容易忽视身边的火灾隐患。

2024.4.1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学会这些很重要!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隐患多
高层建筑,特别是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可燃物多,消防安全管理不严,火险隐患多,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火灾中产生烟雾和毒气,对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76

77

行业资讯

2024.5.7

施工工地火灾预防,请牢记这几点!

施工工地现场设施复杂,人员众多,木料堆场等易燃、可燃材料多,临时建筑也很多,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1、施工工地火灾隐患
(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工地人员流动性大,临时人员多,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消防知识培训,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不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缺乏安全常识。
(2 )临时建筑多火灾风险大
工地临时建筑多为夹心泡沫彩钢板结构,部分单位为了减少成本,采用违规夹心彩钢板,耐火等级低,且建筑内空间划分不明确,极易出现生活杂物堆积,甚至是住宿、食堂和餐厅设立在同一空间的“三合一”现象,更是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3)易燃可燃物大量存放
施工工地因施工需求大量存在木料、油漆、油料、沥青、架板、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等易燃可燃材料,极易引发火灾。同时焊接用的氢气瓶、氧气瓶、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没有妥善存放,一旦着火极易引发爆炸。
(4)明火作业不规范
建筑工地进行电焊、气割等明火作业本身容易火花飞溅,在作业前没有进行动火审批,没有清理周围可燃物,没有落实防范措施,极易引发火灾。
(5)电气线路不合规
施工现场电源线路敷设不合理,线路未穿管保护、私自架设临时线路、乱拉乱接电线,导致施工现场线路杂乱不堪,线头裸露极易引发火灾。
(6)杂物堆积消防通道堵塞
大多施工现场本身设有消防通道,但管理不当就容易被施工现场的垃圾、杂物占用,一旦发生火灾,将无法及时救援,使得火灾影响范围扩大。

2.火势蔓延快
在高层建筑内部,楼梯间、管道井等构造如同烟囱,火灾发生时,易形成气流对流,使得烟气和火焰迅速蔓延。若防火封堵没有做好,火势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蔓延至整栋建筑。
3.安全疏散困难
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但由于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且楼梯间内一旦蹿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4.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数百米,一旦室内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
二、关于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常见问题
1.向上逃生还是向下逃生?
着火时,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向上扩散速度为3~4M/S,远大于成年人爬楼梯的速度。因此如果处于着火层的下方,外面烟雾较少时,要快速向楼下安全地带转移。如果处于着火层的上层,盲目向下跑会非常危险,如果判断向下跑需要穿过较大的烟雾,则可以选择在家避险等待救援。
2.无法向外逃生时,在家里避险应做些什么?
如果门已经发热,或门缝有烟流入,说明大火或者烟雾已经封锁房门,一定要把入户门关好关紧,可以打湿毛巾或是较为柔软的衣服、床单等,将门缝和窗户缝塞紧,并泼水降温。在选择躲避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建筑物外侧靠近主要街道并且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要尽快拨打119,提供尽量清晰具体的信息,可在窗边发出声响或灯光、挥舞衣物求援。
3.平时家里应该备什么防火器材?
自救呼吸器可以对烟雾进行有效过滤。手提式灭火器、灭火毯、灭火器、灭火毯可以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还可以将灭火毯覆盖在身上,遇到火情时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
强光手电筒,便于夜间逃生,也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
注意:以上这些器材不能完全隔绝火和高温,因此不能认为只要有这些器材就一定能冲出火场,一定不要轻易尝试闯浓烟和着火层。
三、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三“忌”
忌乘坐电梯:逃离火灾现场时,要沿着标示有“安全出口”的逃生通道,高楼逃生时要使用楼梯,切忌使用电梯逃生。
忌盲目开门:开门前先用手背轻触房门或门锁,如果已经发热,或门缝有烟流入,说明大火或者烟雾已经封锁房门,此时切不可轻易开门,可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
忌盲目跳楼:切忌盲目跳楼,除非消防救援人员已做好救援充足的准备。
四、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三“记”
牢记捂住口鼻躲避烟雾:疏散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使用自救呼吸器,以免吸入烟雾,同时用湿棉被包住身体。如果已经有烟雾蔓延,应当放低体位迅速移动。
牢记靠近主干道躲避:在选择躲避位置时,要尽量选择建筑物外侧靠近主要街道并且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易于被救援人员发现,可以在窗口晃动鲜艳的衣物或发出声响、光亮等引人注意。
一旦发生火情,牢记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来源:江苏消防

2、施工工地消防安全措施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对施工企业以及安全施工责任人进行消防安全责任工作的划分,明确相应的职责范围,优化与完善施工消防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并建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监督与管理部门。
(2)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应在全体施工人员在正式上岗前,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确保工作人员都具备必要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提高工人的消防安全意识。

行业资讯

78

79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严格工地用火管理
宿舍、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明火。电焊、气割等生产用火时必须远离易燃和可燃物,落实防范措施,动火前,必须履行动火审批手续,严禁违章用火。
(4)规范敷设电气线路
工地电路由持证上岗电工专人敷设,严禁私自敷设临时线路,严禁超负荷用电,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下班后做到及时关闭电源。
(5)专库存放易燃易爆品
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应当分类单独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专放,保持通风,严禁在施工建筑内部存放易燃可燃材料。
(6)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
施工工地应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设施,现场或周边应有满足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用水的水源,并设立临时消防车道并保持畅通。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编辑:金乐瑶

2024.6.25

夏季消暑降温,别让空调“上火”!

天气炎热,空调的使用频率开始急剧上升,但空调在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1、火灾隐患
(1)断电后瞬间通电:空调在断电后瞬间通电,此时压缩机内部气压很大,使电动机启动困难,产生大电流容易引起电路起火。 
(2)空调电容器损坏:电容器发热、受潮,绝缘性能降低,漏电产生火花,进而会引燃机内的可燃材料,引发火灾。
(3)电源无保险装置:安装空调时,将空调直接接入没有保险装置的电源电路,存在火灾危险。
(4)空调机械故障:空调离心风扇因机械故障被卡住,会导致风扇电机温度上升,过热起火。
(5)空调超龄服役:家用空调的使用寿命在10年左右,超龄服役的空调,内部电路老化,容易引起短路起火。
(6)外机使用不当:由于室外机长期放置于室外,长时间处于阳光的暴晒下,本身温度就高,如果此时再遇见明火,极易引发自燃。

2、防火措施
(1)安装符合规范:空调外机的安装位置、高度、方向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和散热,并注意与窗帘等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2)配备独立电源:空调功率较大应当有单独的保险熔断器和电源插座,不要同其他家用电器共用一个插座,空调电源线要进行穿管保护。
(3)及时关闭电源:在使用空调时应在有人看管之下运行,外出时应当将空调电源切断。不要短时间内连续切断、接通空调电源。
(4)定期维护保养:空调应定时保养,定期清洗空调的冷凝器、蒸发器、过滤网、换热器,擦除灰尘,防止散热器堵塞。
(5)遇雷雨需关闭
雷雨天要及时关闭空调,由于空调不具备防雷功能,安装在高楼上的空调很难躲避雷电侵袭。
(6)严禁堆放杂物:用户不要在空调外机附近堆放杂物;身处高层的住户不要向下乱扔燃着的烟头、火柴棒等带明火的物体。

3、应对方法
如果家中的空调因高温、老化、短路等原因着火,请千万不要慌张,及时拨打119报警,报警后应迅速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电器火灾,否则有触电的危险。如发现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撤到安全地方。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编辑:金乐瑶

以上内容摘自江苏省消防协会公众号,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司,我司将立即处理。

80

81

企业文化

中安家园

2024年1月18日-19日,中安建设集团2023年度总结大会暨2024年迎新盛典如期而至,全体员工欢聚贺庆,共同总结过去一年中风雨并肩的点点滴滴,展望集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最好的姿态迎接龙年的到来。迎新盛典共分为三个篇章——“年度总结篇”、“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迎新晚宴篇”。

2024年1月18日上午 ,中安建设集团2023年度年终总结大会如期而至,大会在全体合唱《中安之歌》后正式开始。首先由各部门进行年终工作述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展望。大家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怀揣着奋进的信念,以昂扬的姿态与抖擞的精神踏上了2024年奋斗的征程。

2024年1月19日下午,集团在希尔顿酒店举办了主题为“中国芯•安全路”中安建设集团2024年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江苏省住建厅原副厅长徐学军、江苏省消防协会会长蒋正林、监事长丁九鸿、江苏省安装行业协会会长顾建生、南京市民盟组织处处长刘敏、南京市民盟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汤在虎、清华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扬州三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红成、集团董事长范浩松等出席峰会。江苏低碳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韩岳、河海(南京)生态科技研究院院长蒯乃昭、北京观韬中茂(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政、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常年财务顾问黄磊、集团总工程师凌家立、优秀城市公司代表安徽公司周智忠、昆山公司李经协、优秀供应商代表江苏鑫方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贾波英、南京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朱丽丽、全体员工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峰会。

◀ 中安篇▶

1

集团2023年度总结大会暨2024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峰会与年会盛典成功举办

企业文化

2

开工大吉

新年新气象,万事开门红 。2024年2月19号正月初十,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副总经理周燕携管理团队向全体员工派发了精心准备的开工红包,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满满的热情和活力。这不仅是对大家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肯定,也寓意着集团与全体员工在龙年能够携手共进——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除了派发红包之外,集团还特别组织了一场团团圆圆包饺子的活动,旨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大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福起新岁,共启新程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点,全体中安人将满怀激情与信心迎接挑战和机遇,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继续秉持“诚信、务实、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共同开启集团创新发展新篇章,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峰会圆满闭幕后,2024年集团年会盛典如约而至,参会嘉宾、合作伙伴以及全体员工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此次年会以城市安全战略联盟启动仪式为开端,预示着中安建设集团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致力于城市安全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的城市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让女员工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纷纷表示,感谢集团工会的精心组织,让她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感受到了来自集团的关怀和温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所有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女员工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自己的光彩,为集团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3月8日,在温柔明媚的春日里,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我们又迎来了专属于女性的节日,为了丰富集团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提升团队间的凝聚力与协作精神,同时为女员工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提供放松与愉悦的机会,集团工会特别策划并组织全体女员工赴南京不老村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为中安“女神们”带来了难忘的回忆。

3

工会文化

女神节·春风十里 一路有你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2024年3月28日下午,伴随着春天的旋律,2024年第一季度生日会如期而至,为感谢员工的辛勤工作与付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内部凝聚力,集团精心为员工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副总经理周燕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员工们深切感受到了集团的关怀与温暖,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们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为集团的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生日会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

82

83

中安家园

2024年4月1日下午,集团在展厅举办了物资采供部经理方一如女士的荣休仪式,集团董事长范浩松、副总经理周燕以及全体员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庆祝方一如女士光荣退休的重要时刻。

5

集团举办员工光荣退休仪式

岁月如金 感恩同行

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大家纷纷祝福方一如女士退休生活幸福美满。我们相信,在方一如女士等老一辈员工的榜样力量激励下,中安建设集团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卓越的力量。

2024年5月10日至14日,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比赛在扬州体育公园奥森网球场进行了为期5天的赛事,由南京市网球运动协会副会长、集团董事长范浩松组织成立的中安之队代表南京市出征,此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省各设区市的10支精英队伍,共计119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赛事设ABC三个组别,包含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5个竞赛项目。
经过五天的激烈角逐,南京中安队在参赛项目中表现出色,斩获了四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其中,孙锐在A组男子单打决赛中勇夺冠军,王可和张影则在男B组男子双打决赛中成功折桂。朱敏与许文玲在C组女子双打比赛中凭借超一流的水平轻松夺冠,而顾小明和汤汇则在C组男子双打决赛中顽强拼搏成功卫冕。柳絮飞和吴艳虽在B组女子双打中屈居亚军,但她们的表现依然令人瞩目。此外,吴逸菲和李羽鹏在A组混合双打中荣获第三名,展现了不俗的竞技实力。整个队伍圆满完成了参赛任务,展现了南京中安队的强大实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 运动篇▶

1

集团董事长范浩松组织中安之队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比赛

南京中安队此次代表南京市出征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不仅为南京这座城市赢得了荣誉,更深刻诠释了集团的拼搏精神与专业追求。队员们凭借卓越的技艺和坚定的意志,在赛场上展现了南京网球运动员的风采与实力。此次胜利不仅是对南京网球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力推动,同时也为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展望未来,集团将坚定不移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南京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城市,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将网球运动镌刻进集团的工会文化,共同为构建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中安力量。

60

85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2024年4月16日-17日,江苏省消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蒋正林带领党支部组织协会办事机构全体党员及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党员代表赴浙江嘉兴,开展了以“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党日活动。江苏省消防协会监事长丁九鸿、副会长葛洪正、王以丹、秘书长李前林、中安建设集团党支部书记徐圣、工会主席邱邃、党员代表维保服务部经理杨宛、市场营销部主管王振元、协会办事机构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主题党日活动。
此次集团派员参加江苏省消防协会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意义深远,既是历史与党性教育,也是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提升。集团党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革命道德品质,忠诚履职,庆祝建国75周年。全体“中安人”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安力量。

◀ 社交篇▶

1

集团派员赴嘉兴参加江苏省消防协会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6月4日中午,中安建设集团工会携手金鹰超市在集团展厅隆重举办“中安专属内购会”。据悉,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集团工会与金鹰超市提前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从商品筛选到价格的制定,再到现场的布置和人员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此次活动旨在为广大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一个价格实惠、福利丰厚的线下购物平台,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节日的欢乐与温馨。未来,集团工会也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员工们谋福利、办实事,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2

集团工会与金鹰超市成功举办中安专属内购会

中安家园

◀ 城市公司篇▶

1

集团副总经理周燕率队赴苏州、苏州高新、江西、宿州、济南等城市公司走访交流

2024年3月20日-4月18日,集团副总经理周燕率队先后前往苏州、苏州高新、江西、宿州、济南公司走访交流。集团财务审计部经理崔丹、商务管理部经理纪勇军、商务管理部副经理谈静吟、法律事务部副经理韩婷婷陪同走访。苏州公司负责人刘锦红、苏州高新区公司负责人侯磊、李建华、江西公司负责人翟林洪、宿州公司负责人何剑锋、济南公司负责人刁晓兰等热情接待了周总一行。

周总分别与各城市公司负责人及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她强调,集团将继续加强与各城市公司的沟通与合作,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各区域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为实现各城市公司的阶段性目标提供精准支持与赋能。

周总一行对各城市公司的走访活动,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各城市公司解决财税、法律、商务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更在于深化了对当前行业形势的理解和洞察。通过这次走访,集团对各城市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同时也对各城市公司面临的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集团将持续通过“大走访”的形式,完善互访互学机制,继续关注全国各城市公司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整个中安的繁荣与进步。

企业文化

84

86

87

2

集团昆山公司承建的恩欣格工程塑料(嘉兴)有限公司项目顺利完工并成功交付

中安家园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近日,集团昆山公司作为总承包方承建的恩欣格工程塑料(嘉兴)有限公司项目顺利完工并交付业主。该项目包含有:办公楼装修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照明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制程冷冻水工程等。

在项目的规划阶段,昆山公司就充分考虑到了浙江嘉兴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昆山公司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水准,用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部署,克服了施工周期短和施工工艺要求高等一系列难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项目交付工作,并且顺利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赢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该项目的成功交付为集团在工程塑料厂房建设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集团在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展望未来,集团将继续秉承“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共同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3

随着春日的脚步,4月10日下午,中安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公司成功举办了首场以“以东方智慧达成碳中和目标”为主题的双碳交流会。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和社会组织的专家领导,共同探讨和交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推动公司的绿色低碳转型。

交流会伊始,ESG事业部负责人汪凯莉女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她强调,实现碳中和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应积极利用科技创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加强能力建设,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生态。昆山公司愿意与各方携手,以东方智慧为指导,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ESG事业部与长三角ESG会客厅、成长之树分别进行了授牌仪式,标志着各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交流会尾声,公司副总经理李昀泽带领大家进行了共善宣言,呼吁大家做好大地环保、身体环保、心灵环保,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他向大家汇报了ESG事业部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整年度活动安排,期望与各方共创美好未来,并发起双碳交流会绿色低碳行动倡议,呼吁从个人做起,一天一行动,为地球母亲善尽公民责任。此次双碳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个良好的开端。感恩在地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感恩各共建单位的合作,我们将以东方智慧为指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集团昆山公司举办双碳交流会,探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

88

4

集团昆山公司开展集中学习,提升业务技能

中安家园

企业文化

4月24日下午,昆山分公司市场部全体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项目和LSIT-GN8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的未来前景和关联业务。昆山分公司ESG事业部成立于2023年初,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公司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表现和市场竞争力,综合评定公司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力。会上,李总从践行ESG的重要性、ESG有哪些工作、如何实行ESG、实行ESG有什么好处、如何衡量ESG的成果等几个方面,结合成功案例,融汇东方智慧,做了深入浅出的主题报告和分享,促使市场部同仁对ESG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迅速提升了大家的思想维度,达到了共修共识的目的。

LSIT-GN8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是昆山分公司于2019年自主研发的一款面向中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化企业的第八代综合数字化智能分析管理平台,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赋能赋值赋智,已运用到了许多场景,深受客户和业界的一致好评。会上,研发部李经理从该平台的开发、应用、特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通过交流,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到该平台具有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多维度展示等特色,大家一致看好它的前景。

最后,分公司负责人马总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感恩两位同仁的用心准备和专业分享。他强调,市场人员要时刻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多和技术部门同仁学习交流,协作共进;要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提升服务品质。

公司电话:025-86691680
公司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清江南路70号河海科技大厦

中安建设集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