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福元简报2022年第12期

福元简报

FRONT BRIEFING

2022年第12期

总第82期

13

08

目录

FRONT

总第80期

主 办:福元药业有限公司
主 编:汤莉
编 辑:徐芳
通 讯 员: 邢智童  孙   敏  方丹丹   程   丽 
                 吴琦明  骞梦安  杨   珊   刘    芬
                 叶士建  潘素媛  张   玫   陶婷婷
                 马芳雨  郑国秀  庞世莉
联 系 电 话:0563-2625553

01 / 盘点2022 | 我们的年度记忆

公司动态

01

文化灯塔

01 / 寒冬将过 静待春暖

百秀

01 / 以身作则 贤者为师

02 / 积极创新为生产保驾护航

03 / 感染 感染

02 / 隐入尘烟

04 / “清扫”的哲学

05 / 观《我的父亲母亲》后感

03 / 《活着》读后感

one

01

part

热点动态

创新·人和·竞成

公司动态

Company news

>>>   群策群力 • 相融共生

P/01

P/02

P/02

6月30日,福元医药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医药板块步入发展新平台。

盘点2022 | 我们的年度记忆

2022年,注定被铭记
这一年
经历过沉浮跌宕、披荆斩棘的挑战
也积蓄了重启复苏、一往无前的力量
公司全体员工携手同心、砥砺同行
肩负起医药人的使命与责任
始终围绕战略部署
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内挖潜力、外聚合力
高效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这一年

梦想与信心同行

P/03

P/04

这一年

P/04

“莫美抒”新品发布,强势进入市场竞争浪潮。你若梦想山峦,必有山谷雷鸣,筑梦路上,2022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

创新与创效并进

经历了0到1的突破 ,研发成果又添新绩 ,实现了1到N的跨越 ,项目申报 硕果累累 ,研发体系建设稳步向好 。

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奇思圈”、“雁行圈”QC小组双双斩获 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一等奖 。

口服固体绿色智造 和外用液体产能升级项目 顺利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并投入商业化生产。

这一年

温暖与使命相伴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很多人都在居家隔离的时候,福元坚韧的医药人,克服病痛依然坚守岗位保障生产,哪有什么“天选打工人”,皆是坚守、坚守、再坚守!

面对广大群众买药难的情况
福元药业通过宣城市慈善总会
向社会捐赠抗疫药品
助力家乡人民对抗疫情,共渡难关

P/06

这一年

P/05

文化的践行与传承

企业文化大讲堂
总经理王斌超老师 
开讲老师文化第一课 
共同回望成长路上的那些故事 

新员工入职带教
传道、授业、解惑
青年干部带教
拜师活动拉满仪式感

全公司范围内梳理廉洁风险点
垂范 担当 慎权 利他
所有的行动
为的是让老师文化的种子
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中

回望来时路,坚韧执着
那些风雨兼程的足迹
是每个福元人为共同愿景
而不懈奋斗、拼搏向上的奋斗时刻
展望新征程,勇毅笃行
在新年的第一缕春光中
我们坚信前途,大步前进!

P/07

P/08

这一年

TWO

02

part

文化灯塔

创新·人和·竞成

荣誉与责任同在

"

"

以身作则 贤者为师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已在福元渡过一个春秋。这是学习的一年,也是成长的一年。曾经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自己遇到的困难只能自己解决,我向来奉此为圭臬;所以初来福元时,我对老师文化十分疑惑,但身边的同事们却身体力行,真正地践行着老师文化,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的组长王雪成老师。

来福元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医药行业,更没做过招标工作,王老师是我在福元的领路人,是她带我了解这个行业,耐心地传授我专业知识,细心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招标工作不能出错,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些无法靠一两天的学习达成,更多是日积月累的坚持。王老师一直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把每一件小事、每一处细节都认真做好,她始终也以此来教导我。

刚接手招标项目时,她总是反复叮嘱我各种注意事项,告诉我她曾遇到的问题当我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时,她会教我如何正确解读政策,细心的讲解她的解读窍门,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独立接手这项工作但是她仍然会每天都关注各个项目进度,给我一些指导性的建议王老师是我在福元职业路上的一盏指明灯,始终指引着我前进。有她的帮助与支持,很多事做起来更加顺畅,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老师文化”

文/市场部 刘冉

在制剂车间每天的生产中,难免会因为各种情况影响生产效率。但是,得益于公司“创新”文化理念,在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福元人总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创新谋求问题的解决之法,机修组的张成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张成老师是制剂B车间机修组的一名机修师傅,平时负责各个机器的调试和维修。在之前克霉唑溶液的生产中,灌装和包装过程中多次发现灌装溶液内有不明异物,后经排查发现是包材空瓶自身携带。溶液灌装后瓶内异物漂浮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同时也会造成物料的损耗,但灌装人员又不可能做到每瓶都逐一排查,这要怎么办呢?得益于常年在机修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张成老师很快就想到了解决之法,可以在灌装机上加装一个吹气装置,在空瓶灌装溶液前利用管道洁净压缩空气吹扫空瓶,根据瓶身高度调节吹气嘴的角度对瓶身内部进行除尘清洁。经过这一改造后,也确实印证了之前想法的正确性,后续已基本杜绝空瓶自身携带的异物掺杂进灌装溶液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收率,同时也减轻了人工检查的工作量。

P/09

P/10

积极创新为生产保驾护航

文/制剂B车间  吴琦明

文化灯塔

Company news

>>>   群策群力 • 相融共生

P/12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众志成城抗疫三年,放开之后,全国十几亿人得同一种病,这种事古代有没有我不知道,但自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还是头一遭。
扩散之前说应该尽量延迟感染,错峰感染其实是安抚情绪的话,只要还在上班,还与社会面保持接触,被动感染是迟早的结果,根本不是自己说了算。
大城市走在前面,先于我们小城市传播,退烧药、止咳药已经变得紧俏,只是没有切身的感受而已。随着疫情的扩散,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抢购,然而,现实是根本买不到一片。瞬间感觉一小片布洛芬像抗战神剧中的盘尼西林般珍贵。尽管之前有心理预期去硬抗,但还是被“手中没粮,心里发慌”情绪带动着。
公司先是买来米、油发放给每位员工,尽可能减少社会面接触频次;接下来把市场上抢手的止咳糖浆、小儿速感分发给员工;高层领导从社会上协调布洛芬、抗原检测盒分发给每位员工,员工的脸上写满着跟我一样淡定的安全感。

宣城的疫情扩散速度超出心理预期,感染后反应出的症状也远远超出网上说的那样“抗一抗”就好了,也没有发现身边有“天选之人”的轻症或无症状,靠身体素质抵抗疫情是彻彻底底的认知偏差。突如其来,我是公司感染最早的第一波,“刀片喉”难受之极,同事们把布洛芬送来给我,很快得到缓解。接下来的两三天,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中枪”,大家在微信中相互鼓励,交流感受。同一种病各种症状体验,但一种感受是相同的,公司发给员工的药品给对抗病毒的药品是最大的安全感。还有就是在灾难面前与众不同的、弥足珍贵的幸福感。
部门的同事5人“阳”了4,其他部门也一样状况好不了多少,装卸全岗位“阳光”。我先阳先返岗,坐在办公桌前,第一件事是跟生产系统的同事们了解产线上员工“阳”的情况,所有答案都一样,没“阳”的所剩无几,但都坚持在岗位上,我瞬间又被这种画面击中,内心有各种感觉无以言表。
公司在关心每一位员工,“创造财富,成就员工,造福社会”,哪怕是再畅销的紧俏货,也要先爱着员工。员工虽没能深层次理解“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饭碗”的意义,但最朴素的认知是公司好自己就安全,哪怕是“阳”着,只要还行也要坚守岗位。
我被这些点点滴滴“感染”着,我想记下这一幕幕“感动”的画面。
新冠从乙类甲管降为乙类乙管,1月8日起执行,诸如“隔离”、“密接”这些专用名词也将走进历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回忆,但在被病毒感染中亲身经历的身边的事情,将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P/11

◀ 感染  感染▶

文/人力资源部 陈爱华

20年初,新冠的阴霾骤然而至,口罩一时间成为疯抢的爆品。三年后的今天,新冠毒性大大减弱,全国各地一片解封之势,囤药又成为新的浪潮。
虽然这三年的“抗疫”时期,有过一无所知的恐慌;有过不解之人的谩骂;有国外躺平放开式政策的对比,但是我们的国家仍然殚精竭虑,以积极的防疫政策来守护人民健康。
曾经,我们的国家用强有力的政策守护了我们三年。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新冠发病率却是全球的1/112,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在发布会上说:“新冠流行近三年,全球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指标看,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受到新冠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中国作为本次防疫的优等生,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
新冠作为全人类生命健康的一次挑战,未来也将长期与我们共存。疫情的警报响彻神州大地三年之久,上万的同胞在这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然而苦难依然不能磨灭华夏子孙坚韧的意志,我们也是全世界疫情防控最久、力度最大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大国的担当,更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坚不可摧的信念感,我们相信祖国母亲会庇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经过三年的积极防疫,我国公民免费普及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病毒的毒性和病症也已显著减轻,对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已不构成威胁,国家这才公布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国家将不在强制管控,要彻底放开。我们应该相信,国家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度过这个寒冬,来年终会春暖花开!

寒冬将过  静待春暖

文/ 市场部 马芳雨

P/11

P/14

THREE

03

part

百  秀

创新·人和·竞成

P/13

百    秀

Company news

>>>   群策群力 • 相融共生

P/16

P/15

隐入尘烟

隐入尘烟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能脱颖而出,的确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隐入尘烟》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也注定不会 “隐入烟尘”。全剧没有为了煽情而煽情,有的只是生活中原汁原味的艰辛。全剧未提一个苦字,却苦的难以下咽;全剧不谈爱,却爱到极致。全剧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生活的苦痛悲凉、人情的自私与冷漠看的让人心疼。男人是全村人不待见的老光棍马有铁,大半辈子都在免费的为三哥家做活,陪伴他的只有一头驴子。女人曹贵英自小残疾丧失生育能力,经常小便失禁,一直被哥嫂嫌弃,养在后院的窝棚里。在那时的环境下,丧失生育能力与劳动能力的曹贵英无疑被判了社会性死刑,哥嫂像丢破烂一样将她丢向马友铁。于是两个苦命的人捡到了彼此。没有彩礼、没有婚宴、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有的只是连笑脸都没有的红底双人照。“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他们在相互遇到彼此之后有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就在小两口的的努力下,好不容易等到麦子熟了、小鸡孵出了、房子建好了,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在幸福的光晕下,贵英却淹死在坐满人的河渠。两个人的旅程太过短暂,短暂到除了一张没有笑脸的红底结婚照,再也没有其他的照片。就连贵英的遗照都是从结婚照上剪裁下来的。当红底变成白底,苦难的生活就此结束。还记得有铁在贵英手上种的小麦花吗?他说,下辈子他可以寻着这个找到她!小麦印花是有铁对贵英最汹涌的爱。有时候不要轻易的给人希望,因为在黑暗之中本来可以很坚强,当你给了他希望,当希望破灭之时,那才是至暗之时。影片最后,贵英走后,有铁在家里吃了最后一颗鸡蛋,看着贵英的遗像,或许此时的他前所未有的轻松。那一刻让我体会到毁掉一个人或者弄垮一个人很简单,那就是毁掉他的精神支柱,而贵英就是有铁的支柱。人间有冷暖,皆隐入尘烟。如何证明我爱你,小麦印花是我最含蓄的告白,或许下一辈子,我会认出你,凭借我亲手种下的小麦花印记。生活很苦,你要在爱中找点甜;时光很短,值得陪伴,就要好好地一生相守。

文/技术中心 王铎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我最早听说它是在高中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我们有时间读一读这本书,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才见识了它。我听很多人说过:不要读《活着》。更有人说:余华把快乐留给了自己,把痛苦留给了读者。然而当我读了它之后,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主人公福贵,是作者着墨最多的角色。刚开始的时候,小说有一个叙述者“我”,通过“我”接近故事主人公福贵,从而让福贵来讲述他坎坷的一生。出身地主家庭的福贵浪荡成性,在他人的陷害下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从高高在上的纨绔子弟跌落到穷困潦倒的社会底层,其父也因此气死。幡然醒悟的福贵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又逢母亲病重,寻医途中,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经受了两年的残酷战争生活。后来,福贵被解放军俘虏,心系家人的他选择回家与妻子儿女过安稳日子。但祸不单行,他的儿子有庆因给县长的儿子输血而被黑心医生抽干血而死,悲痛万分之际福贵发现县长还是被他救过命的战友春生。之后女儿凤霞结婚,婚姻美满,却在产后大出血而死;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因为常年的艰辛劳作而病死。好在女婿二喜对福贵一直十分孝顺,但二喜却又在一次工地事故中身亡。从那之后,福贵便和外孙苦根一起生活,爷孙俩的生活好不容易有点盼头的时候,苦根却在吃豆子的时候被撑死了,留下已经老迈的福贵与一头老牛作伴。
从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个多起来,再到一个个离去,我感到很难过,同时又觉得这种事是真的吗?事情真的会那么巧合吗?但,未来,的确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掌握的。虽然福贵的生活很困苦,但我仍能体会到他有时的幸福感。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幸福到底算什么?它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满足的,用心的感觉。在一生当中,在一生的暮年,能够做到像福贵那样的真心、坦诚与无悔。
无论怎么样,日子都会过下去,明天总会到来,也总会离开,它从不因为什么而停下脚步,永远均匀的前行着。就像当初我发生车祸。命悬一线一样,惶惶恐恐,现在竟然都过来了!活着,是那么不易,又那么简单,它需要用心经营,用爱呵护。
我正活着,也在感受着。

《活着》读后感

文/技术中心 杨伟超

P/15

P/18

文/质管部 盛韩丽

P/17

  难得空闲的周末,从家里久未翻动的书架上发现了《扫除道》这本书,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品茗阅读,获益良多。
  《扫除道》由“日本清扫学习会”创办人键山秀三郎所著,是一本探讨“清扫哲学”的书籍。键山先生倡导的扫除道,其基本精神就是“凡事彻底”、“感恩惜福”。整本书以朴实无华的文字,从叙述扫除的变迁、叙述扫除的基本要求和思想准备以及阐述“扫除让什么发生了改变”这三个部分,为读者展现了“扫除道”的精神内涵。
在阅读《扫除道》本书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笔者在中国学校扫除厕所的故事,笔者在面对中国厕所脏乱差的环境下,可以克服这种难堪和反感,在众目睽睽下来清洁便池。通过这种方式赢得学生们对他的尊重和赞同,获得更好的成长。扫除的时候,没有人会从下往上扫,都必定是从上往下扫。也就是说扫除的姿势本身就代表了谦虚的态度。一个傲慢的人,无论他多么有才也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所以为人的第一要务是谦虚。自己变谦虚了,和你有交集的周围人的应对自然也会变化,甚至之前从未和你打过招呼的人,都开始和你寒喧了。一旦有了谦虚的生活态度,就将拥有一个全新人生。要想获得幸福人生,唯有端正自己的活法,使其变得余味无穷。人总能被那些放低身段,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努力的形象所感染,特别是大家都不愿干的扫厕所,更是最好的实践。这种放低身段的示范,能自然而然的感染团队的其他人,从而使他们自愿参与团队的合作。要想感染自己和周围人,就要放低身段,全力以赴。那些不舍得出力气的人是不会让我们有所触动的。而有人虽然力气不大,但干活从不偷懒卖滑,总是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样的人当然能让我们有所行动。这种感染力和聪明与否、是否有钱,以及是不是出自名校毫无关系。那些聪明、有钱或者出自名校的人或许让人佩服,但不能让人触动。因此,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良好的示范作用,你的一个放低身段的示范,可能对于整个团队就是一剂强心针,使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从而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扫除道”不仅仅只是扫除,而是从扫除这种小事上,锻炼心志,磨砺心性,保持心态谦和,能日日洒扫的人,不仅做到了身边环境的洁净,更懂得谦卑之道,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便是大智慧。

“清扫”的哲学

《扫除道》读书感悟

一张泛黄的照片,承载过去的温暖记忆;一段简单的回忆,蕴藏曾经的至深情感。在电影中,情感的流露使得父亲的造型丰满充实。父亲他是城里人,却没有城里人的娇气与傲气。他坐着毛驴车来到了村里,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一个舒适的学堂,亲自参与了学校的修建改造。自那时起,父亲就踏上了他的执教生涯。因为教师的身份,父亲很快就被村里人所接纳,更因为他动听的读书声深得村民喜爱。他是一个奇怪的人,一个奇怪的教师——他对于自己的教室、学生执着万分。父亲下村是偷跑出来的,后来被家里发现。无奈之下的父亲只能停课回家,在临走前留下了一句诺言——一定会回来的。就当所有村民认为父亲不会回来时,在那个下雪天父亲来了。我始终认为,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在教育事业。无怪母亲会说,父亲一辈子都住在了学校里。
张艺谋对于电影情感的控制都以细节突出,不会表现的太过直白也不会掩藏的太深。那一只碗——母亲对父亲的爱情传递。在父亲修学校的时候,母亲每一次都是拿最大的碗,做最好吃的饭送去给父亲。碗总是放在第一个,因为母亲听到父亲的习惯。父亲的伙食是由村里共同承担的,每次去母亲家吃饭,母亲总是拿出最漂亮的碗,做最拿手的饭菜去招待父亲。那只碗装着母亲沉甸甸的爱,父亲统统吃到心里。后来,父亲因为家里的缘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村。母亲把碗给摔了。外婆让箍匠把碗给钉上,即使修补的钱可以用来买一只新碗。再后来,父亲回来了,母亲又拿出来那只碗。那个碗,作为一种爱情的见证陪伴着父亲母亲的身边。

观《我的父亲母亲》后感

文/市场部 夏锋

强烈的色差对比是这部影片的亮点。电影以“我”的回忆作为叙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黑白色的现实世界,彩色的回忆相互交织。热情,幸福的红色与厚重朴实的黄色交相辉映。父亲死了,这对母亲是一种无法释怀的痛。黑白色的世界透过母亲的心,直观的展现了痛在深处的情。电影给人所有视觉上的冲击,都让观众以最直接的方式去接触电影的灵魂。父亲出殡了,漫天的雪花飘洒。导演以大量的远景进行拍摄。充实的镜头内容,让许多人看到场面的宏大与壮观。梁布的特写,衔接了整部电影的情感及故事的发展。从红色到白色的褪色,时间的苍茫却仍旧无法掩盖母亲对于父亲执着的爱情。在影片的最后,孙红雷所饰演的儿子在学校上了一节课,教的是父亲自编的歌谣。以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母亲对于父亲的思念和爱。在母亲的眼中,父亲一直都在学校的屋子里。
对于色彩的运用及把控是张艺谋一贯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色彩大师”的他在许多的作品中都以色彩来强化,渲染影片的情感。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黯淡的红色给人压抑沉闷痛苦的感觉。或许色彩就是最直接的情感宣泄。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开始追往过去的纯真朴实的爱情。那种美好的爱情是人们所羡慕的,追求的。在新世界即将开始的时候,在中国电影从批判走向商业的大浪潮中,张艺谋不再挖掘历史的悲苦与糟粕,而是将自己目光直视着那份动人的爱。这种转变不只是张艺谋一人的变化,也是整个第五代的转型。他们从对于社会时代的批判到个人情感的发泄,从晦涩难懂到流畅质朴的变形。
父亲虽然走了,可是母亲为父亲织的梁布还在。红布由于时间的侵蚀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即使这样母亲对于父亲的爱情依旧存在。无暇的爱情,或许仅仅是那只漂亮的碗,有或许是那块亲手织的梁布。

P/19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