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万物生发。
春意盎然中,什邡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嘹亮的冲锋号,掀起了“冲刺百强”的攻坚热潮。全市上下在“早”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抓落实,拿出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紧扣目标狠抓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将市委“作战图”转化为落实“施工图”,各单位部门“舍我其谁”当标杆、“当仁不让”作示范,坚决做到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好”“开门红”,为奋力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良好基础,为什邡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聚势赋能。
这个春天,什邡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这个春天,什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为德阳高质量发展勇挑重担、再立新功。而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同时,“同城融圈”战略深入推进,让什邡联通世界更紧、与未来更近。
这个春天,追着春光赶农时,乡村振兴谱新篇的什邡,向美而生,整个城市正在生动演绎“化蝶”的精彩故事;花开阡陌,春浓景美时,在如织的游人眼里,“精致什邡”展现出更多的芳华雅韵。
在春光里凝眸,处处是章洛儿女加压奋进,勇争一流,以一刻不停的攻坚态势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的身影。
在春光里回望,处处是章洛儿女以最高标准全力攻坚,以最优举措抢占赛道,以最佳状态大抓落实的身影。
在春光里眺望,什邡将坚定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总目标,以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为统揽,全面对标一流,主动跳起摸高,迅速掀起攻坚热潮,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德阳“重返前三”贡献更多什邡力量!
霞映雍城,看云雀长鸣。
春满章洛,有风鹏正举!
卷首语
章洛春浓
文_Author / 编辑部
视点
话题
目录
MULU
《什邡宣传》
2024.3 总第八期
主办单位
中共什邡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
执行主编
姹紫嫣红开遍——记什邡川剧团娃娃班
128
编委主任
蒋军洪
李先贵
宋 涛
张 晶
钟文俊
周 华
何小米
张 晶
宋 涛
编委副主任
王 广
唐世华 刘小川
程 磊
彭俊生
谭 磊
责任编辑
李 斌
杨 伟
王 燕
刘兴涛
朱 丹
编委
彭晓英
赵 锋
免费赠阅 欢迎交流
申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法律顾问
准印证号
开本
印张
邮箱
电话
美术编辑
李智勇
何 庆
四川宏剑律师事务所
廖秀军(律师)
川KX07-006
215X285
8.75
565977858@qq.com
(0838)8888701
掌上什邡
智慧什邡
微观什邡
聚焦
乡村振兴
人物
民生
副刊
论坛
美食
历史
故乡茶
132
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
110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116
听说很好吃之
壹勺糖
118
复调咖啡
122
诗歌
134
诗圣与什邡
107
榜样的力量——记四川省“记一等功公务员”米岱
88
小小寿司摊 撑起姐妹创业梦
98
陶静:乡村育人三十载 无悔归去来时路
92
什邡:以“中医阁”串联“健康网络”
82
什邡:让城市更智慧 让生活更美好
84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78
什邡:“万企兴万村”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66
庭院“方寸地” 群众“致富园”
74
精致城东村 寻味邡乡里
70
小菜“泡”出大产业 绘就致富新画卷
76
什邡:迈着春的步伐扬帆前行
26
从“创新”出发 三个切片看“什邡科技”的创新实践
34
庙会闹新春 洋溢“烟火气”
40
邮票公园 千姿百态
42
花开人间 春满章洛
46
视觉什邡
师古镇 古朴而精致
50
封面人物
12
“什邡号”问天的背后
4
城乡融合的什邡实践
黄良莹:皮革强国梦背后的匠心坚守
16
李冰遗泽“天府之国”的,不只是都江堰
102
从花市街改造 寻找什邡“营城密码”
52
北京助力15年 什邡教育“变”中出圈
62
什邡国投 投“何”?
56
文_Author / 张世浩 图_Photo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城乡融合的什邡实践
S
HI DIAN
视点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闪亮时,位于雍城街道城东村的花间火锅又热闹起来。店内的食客基本上都是来自城区的市民,在他们的眼里,城东村早已经不是乡间村落,而是与朋友开始夜生活的繁华“闹市”。
城东村是什邡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谱出了一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曲”。
实现“要素融合”
引入资金壮大乡村产业
初春时节,城东村的“青木咖啡”里,小李正和朋友们围坐在小院的亭子里,聊天煮茶。
“这里安静闲适、环境好,而且离城区又近便。”在小李眼里,城区边上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与朋友度过,巴适。
像“青木咖啡”这样的业态,在城东村已经有农家乐、民宿等30余家,而且还在增长。这不仅是城东村离城区只有几分钟车程的区位优势,更是什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
S
HI DIAN
视点
“这里虽然是乡村,但第三产业已基本成型,发展空间大。”从成都来的喻成辉看中了城东村的商机,决定在这里投资兴业,将14户空置农房打造成“云上合院”,设置音乐吧、餐饮、酒吧等消费场景。
“推进城乡融合,就要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到农村为乡村发展服务,而发展产业是重要手段。”雍城街道负责人介绍,早在多年前,城东村就打出区位优势牌,开始引进社会资金,大力发展农旅产业。
在城东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其中核心区880亩,有草莓、樱桃、葡萄、沃柑等10余种水果,保障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其中草莓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成为什邡名副其实的“果盆子”,每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
“我们已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上千万元。” 雍城街道负责人说,目前正在把城东村建设成为什邡旅游集散地,还将发展研学、酒店、文创等业态。
S
HI DIAN
视点
实施民生工程
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感
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也带来了改变,尤其是增加了工作机会。
“我在家门口‘上班’,而且比城里人上班还安逸。”雍城街道城东村村民龙明琼笑呵呵地说道,“有工作就做,没有工作就休假。”
龙明琼将田出租出去,不仅能收取租金,还能在田里打工。她自己直观感受就是:“比自己种田收入高多了”。
像她这样的村民,在城东村不在少数。更让他们体会深刻的是村里基础设施品质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住房。
2016年,村民马朝萍一家搬出老旧院落,住进了通过“自筹+政府配套”的统建小区,宽敞的楼房,配上现代风格装修,带给她满满的幸福感。
“搬进来时,小区的水电气全部都是通的,就跟在城市里买的商品房一样。” 马朝萍说,住在小区里,出门走10多分钟就到了城里,买东西很方便。
马朝萍的幸福感也是城东村所有村民的感受。
“我们都是按照城市小区的标准来建设城东村小区。”雍城街道负责人介绍,目前城东二期正在稳步推进中,即将完成主体工程。
不仅是住房的改善,一些配套设施也在不断的提升。据悉,城东村所有道路已经铺上了沥青,实施了绿化改造,污水管网接入城市管网,还建有休闲广场等。
为了方便村民办事,城东村党群服务中心可实现84项代办事项,基本能够满足村民的办事要求。
雍城街道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把城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什邡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出发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补齐村庄规划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持续提升现代农业质效,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023年12月17日15时,双曲线一号遥七“什邡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按照预定程序安全顺利完成飞行,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第6次飞行,该火箭被命名为“什邡号”,是我国首枚以县级市名字命名的火箭。
我国首枚以县级市名字命名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文_Author / 杨婧 图_Photo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什邡号”
问天的背后
S
HI DIAN
视点
“什邡号”运载火箭是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此次发射任务搭载了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迪迩一号光学遥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卫星平台技术验证工作。
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被喻为“金钟罩”。在发射中,火箭要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里把卫星飞船运送到距地面100公里的位置,平均时速达到每小时两三千公里,整流罩必须要有足够好的强度和防热功能,同时火箭需要和地面通信,意味着还要具备良好的透波功能,
所以整流罩也是火箭最难制造的部分之一,因此也被称为火箭“皇冠级”产品。而“什邡号”运载火箭所用整流罩,就来自我市一家航天科技企业。
爱思达是国内航天、航空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知名供应商,在商业火箭、商业卫星、无人机、高铁等轻质化结构研发设计、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总部位于天津。在位于我市经开区的四川爱思达航天科技公司一期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在这个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钢构厂房内,被划分成大小不等6个工作区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由于火箭整流罩的生产有其特殊性,以模块式设置产线,除了能保证各任务区维持较高专业化程度,还能最大限度提高不同模具的通用性和设备利用率,从而实现不同产品无缝衔接。另外,现阶段火箭整流罩的制造,仍然有一些自动化设备难以胜任的关键工序,需要以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
在此之前,火箭整流罩的主流材质以铝合金材料为主,相比之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尽管这样的新型材料能显著减轻火箭“体重”,但对研发团队来说,从零研发一款高性能的新材料,无疑是一种挑战,2020年末,总部位于天津的爱思达航天科技,整合全部力量开展新材料研发攻关。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碳纤维复合材料整流罩终于研发成功,比传统金属整流罩减重达到30%。
而什邡拥有西南最佳低空飞行条件、蓉北最具起飞条件的空域和机场,已形成以航空航天、石油机械、压力容器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集聚了爱思达航天科技、新航钛等知名通航企业,以及科新机电、振鸿钢制品等制造业龙头。同时,什邡还与成都金牛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吸引落地了中航智等重大项目,全国首家大型无人机生产许可证、西南无人机适航审定联合研究中心均落户什邡。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什邡产业投资推介会上,什邡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北京星际荣耀(什邡)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和防务产品生产基地”项目。
“什邡号”作为我国首枚以县级市名字命名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向外界彰显了什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培育未来产业,努力拓展航空航天领域的成果。
当前,什邡正按照“两区一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聚焦航空航天零部件研发制造、以无人机为主导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制造两大核心产业,大力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力争打造为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创新示范区和西南地区以无人机为主导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智造集聚区,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通用航空综合服务基地。
F
ENG MIAN REN WU
封面人物
黄良莹:四川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中国轻工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高新系列皮化材料)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多酶-无机物复合助剂)
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L-3加脂剂)
四川省依靠职工办企业好厂长(经理)
第二届张铨基金奖获得者
德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德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黄良莹:
皮革强国梦背后的
匠心坚守
文_Author / 徐国才 图_Photo / 受访者提供
过去的40多年里,他全心投入一项事业,带领团队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将一家原本不起眼的老牌国企打造成为全国行业的旗舰。同时,以产业兴国为己任,积极推动皮化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为中国从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一个矿山上搬运矿石的青年,到成为全国皮化行业中一位经验丰富、成就斐然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皮革产业蓬勃发展、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生动写照。
F
ENG MIAN REN WU
封面人物
2024年的3月,像往年一样,当九顶雪山冰雪悄然消融时,春天的气息在石亭江岸边轻轻地铺卷开来,山水之间的勃勃生机令人心境开朗。
亭江新材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黄良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亭江新材和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受山水滋育,对春天有着最深切的感受。他认为,龙年开局,亭江新材实现开门红是所有亭江新材人向着春天出发,朝着梦想奔跑的结果。
这是一个云开见日,预示美好的春天。亭江新材一季度皮化销售实现同比增长40%。与此同时,刚刚发布的全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名单中,亭江新材位列其中,成为全省10家上榜企业之一,这标志着亭江新材智慧工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雪山静立,春水长流。
1981年,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中国正进入一个历史的春天。
19岁的黄良莹怀着复杂的心情辞去农村会计工作,作为一名“轮换工”来到了什邡县石灰石矿,成为采矿队一名工人。
他的主要工作是将一块块石灰石装上矿车。仅干了3个月,细皮嫩肉的手掌和肚皮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最要命的是茧子经常会被磨破出血,带来钻心的痛,让他晚上难以入睡,就算睡着梦中也在抱石头。
也许是那些青春的烙印和滚烫的热血,铸就了黄良莹坚韧、刚毅、进取的人性品格。
工人们简单却异常艰辛的工作并不能扭转企业的颓势。1982年,矿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连年亏损的矿山决定贯彻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精神,寻求转产。
“改革是硬情理!”当时有五个转产方向:啤酒、骨胶、烫发液、花草肥、加脂剂。通过对行业现状、产品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分析,最后锁定了加脂剂。同时,企业从红白木瓜坪搬迁至石亭江畔五七农场,更名为亭江化工厂。
01
1983年,黄良莹在成都科技大学上学时留影
1999年黄良莹与老师、专家合影
四川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初中毕业的黄良莹在当时属于有文化的青年工人,加之其好学肯干,被安排到化验室配合转产做新产品试验。
改革是在一无所有中向前摸索的。在成都科技大学老师的指导下,没有反应釜,就用大瓦缸替代,大家凭着肉眼和手上的感觉,通过上百次反复实践,用蓖麻油作原料生产皮革加脂剂。
令黄良莹没料到的是,刚脱离了超越身体负荷的体力苦海,横亘在面前的却是人生又一座难以翻越的科学技术的珠峰。专业知识的匮乏让黄良莹一刻也不敢懈怠。除了一丝不苟反复揣摸每一步操作流程,他还利用业务时间,恶补化学知识,啃完初、高中化学课本。
1983年,中国首批博士诞生。一群来自亭江化工厂的年轻人坐进了成都科技大学课堂。他们中间,80%以上为小学生,最高学历为中专,这是学校专门为亭江开办的皮革加脂剂技术培训班,也可以视为化工扫盲班。
3个月的封闭培训中,黄良莹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以及加脂剂的相关生产工艺技术。紧张的学习加之长期熬夜复习,他一下瘦了10多斤。功夫不负有心人,结业考试中,他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这个勤学善思、兢兢业业的年轻人渐渐受到了厂领导的关注和赏识,很快被派送到成都科技大学,跟随制革本科毕业班同学赴国内优秀的制革厂实习。3年不短的实习期,在李英、杨积义等老师的带领下,他去到南充劳动工厂、乐山制革厂、上海3516工厂、成都制革厂、阆中皮革厂、都江堰皮革厂、彭州皮革厂等企业,熟悉制革生产工艺和加脂剂的应用技术。在老师的引导下,黄良莹还坚持自学完成了《制革化学及工艺学》《毛皮化学及工艺学》《制革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原理与工艺》《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等专业教材。
F
ENG MIAN REN WU
封面人物
02
今天回忆这段经历,黄良莹无比感慨。他说,老师将我们从矿工领入化工,让我们学习化学元素、化工原料、化学反应、化工过程、化工设备……了解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酯化、氯化、硫酸化、亚硫酸化、水解、中和、聚合、乳化以及烷烃、烯烃、芳烃,羟基、羧基、羰基等。今天,亭江从事皮革化学品的技术骨干、生产骨干基本上都是成都科技大学培养的;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矿山设备与化工设备、开山挖矿和化学反应那可是两回事,因此,车间建设、设备选型、设备图纸、设备布局、设备操作……都需要老师们亲力亲为地教我们干, 一方不厌其烦地教,一方就孜孜不倦地学,硬是在一片乱石河滩上建立起了化工厂。
黄良莹认为,没有成都科技大学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亭江的今天,今天怎么评价老师的功绩都不为过!
从成都科技大学培训回厂后不久,黄良莹被任命为生产科副科长,主抓生产技术。亭江第一个“新生儿”科脂一号就是这个时期投产的。
当时,从老师到工人谁也没有生产经验,黑夜中的摸索总会经历一些艰辛和曲折。20来天的试生产期间,黄良莹24小时吃住在车间,实在困了就在值班室打个盹又开干。在二车间试产搬移动泵时,不慎被泵从三层楼梯拖滑至二楼,耳朵受伤血流不止。同事将其送到附近乡卫生院处理后,他坚持回到厂里继续工作。
成都科技大学老师说,当时的亭江要想干成事,没有一股子狠劲根本不行。在黄良莹的带领下,我们从亭江人身上看得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钻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拼命三郎”的冲劲。
黄良莹带领团队凭着一股子劲,成功开发出系列产品,首个产品—改性菜油加脂剂-科脂1号(B-1型),荣获1987年省优秀新产品奖。
黄良莹管理和领导才能逐步显现,1988年,25岁的他被任命为厂长助理,协助厂长工作。
这一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
作为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亭江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将经营眼光瞄准全国市场。黄良莹一边对外争取项目和资金,一边对内强抓生产和经营。他亲自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各种上报资料,然后和厂长一起奔赴北京、成都等全国各地,讲述亭江故事,描绘亭江前景,表达亭江诚意,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落地。同时,参与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原材料消耗标准、产品标准等。“我怕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若有一件事没办好,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力。”黄良莹说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容不得工作出现瑕疵。
亭江数字化控制中心
F
ENG MIAN REN WU
封面人物
亭江新材全景
03
1988年秋天,亭江在都江堰举办客户座谈会,黄良莹邀来全国各地制革企业老总、总工、采购负责人。他负责会务、主持、与客户交流,忙得不可开交。会上,接到妻子即将临产的消息,他既喜悦又为难,让妻子找个人陪她上医院,等会议结束后马上赶回。“当时我也没时间听她多说,也不知道她是否会理解。幸好女儿顺利降生,也健康成长,只是留下了当时未能陪护妻子的一点遗憾。”黄良莹说,因为工作,他亏欠家人太多,只有退休了多花时间陪她们。
1996年,通过民意表决,黄良莹被任命为亭江皮化厂长,1998年兼任厂党委书记。
一上任,黄良莹对亭江10多年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他认为,科技、人才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他认为,亭江之所以经历大风大浪也没有大起大落,实现了平稳发展,这和员工队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
除去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亭江的员工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首先员工绝大多数是什邡本地人或家在什邡,他们在企业能找得到归宿感,流动性不大。二是没有“关系户”,因为企业离城太远,别人不愿意把人弄来吃苦。
黄良莹决定将亭江打造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企业。当时生产和生活区都在远离城市的一片乱石河滩边,厂子根本留不住年轻员工,更别说引进人才了。他决定在城里为员工建一个家属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为其子女就学提供条件。说干就干,家属区很快建成,位于市中心的广场旁,很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至今还住在这里。
企业要发展必须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上任的当年,黄良莹决定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认可度的新产品。
黄良莹将“八五”新型皮化材料的攻关成果中有市场前景的新型氧化亚硫化加脂剂、含稀土铬鞣剂以及聚氨酯涂饰剂等产品打包成一个项目去争取政府立项,然后去找银行融资。
经层层审批,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计委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经一年多的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亭江由此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化企业。
与此同时,一系列内部改革铿锵推进。
紧密联动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激励研发团队深度洞察市场脉动;对销售佼佼者以汽车大奖引起全城瞩目,彰显业绩至上;革新薪酬考核,提升即期业绩奖励,点燃员工工作激情;通过与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多途径打造人才梯队,包括与顶尖培训机构合作,推动知识共享与技能提升。
04
1998年,亭江皮化率先在国内同行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再创先河,首获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亭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顺应资本市场创业板融资改革,亭江从国企成功转型为股份制公司,成立四川亭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创业板,拓宽资金渠道。尽管IPO因创业板推迟而暂缓,但亭江改制取得实质成功是不争的事实,这为后来的改革作了重要铺垫。
唯有改革者进,唯有创新者强。
2000年前后,国企改革如潮水般推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制。
2002年10月,亭江迎来了广东德美集团总经理黄冠雄一行。经行业介绍和撮合,德美有意参与国企改革,入主亭江。
德美的诚意打动了亭江,黄良莹向对方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的合作前提:有利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亭江大部分员工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税收的增加,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利于中国民族皮革化学品工业的振兴。
双方理念上的共鸣与文化契合,得到了什邡市领导的认同。历经三个月的沟通洽谈,包括政府汇报、资产评估及法定程序,双方于2003年1月28日签订国有资产转让协议,随即成立亭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标志着亭江完成从国企到民企转变。
亭江发展转折点正是黄良莹的人生岔路口。一方面,行业内的朋友建议他借此机会低价买下企业,携手合伙人共谋发展;
F
ENG MIAN REN WU
封面人物
另一方面,有本地上市公司出价不菲,希望并购亭江,并承诺让他继续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亭江长远考虑,他最终选择和德美双向奔赴,共同完成亭江未竟的事业,那就是推动亭江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皮革从大国向强国迈进贡献一份力量。
亭江此次改制,没停过一天产,没一人上访,没一人下岗,政府有收益,银行没烂账,在彼时实属少见。
德美集团实行事业部管理构架,成员企业一把手均由集团领导担任。黄良莹担任亭江新材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主持亭江日常工作。
亭江并入德美20多年来,集团已派出三届领导担任亭江总经理。黄良莹与总经理配合默契,出色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并协助其全面完成亭江的科研、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黄良莹自称为中国皮化战线的老兵。40多年来,从矿场上搬石头的小兵成长为长袖善舞的企业管理者,他没有停止过与时俱进的学习对行业的洞察和分析,以及对整个行业的担忧。早年的节假休息日他全部用于去成都、德阳上课,取得了西南交大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结业证书,并在行业权威杂志《中国皮革》、《北京皮革》、《工厂管理》发表了数十篇关于产品研发与应用、质量管理、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章。他认为中国皮革产业只有坚定地走生态环保之路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在全球皮革产业链中的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取更多的发展红利,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皮革的“强国梦”!
05
黄良莹带领亭江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致力于将亭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供应商和应用技术的引领者。
亭江多年保持行业前列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中国皮革化学品行业名誉主席及功勋企业。
有专家说,亭江皮化超强的科研能力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速度加快了中国皮化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皮化企业仅可以生产太古油、丙烯酸这些初级产品,像SWS、OST、Tanning H鞣剂以及铬粉和高端助剂全部依靠进口,价格非常高。
亭江皮化与四川大学的老师、科研工作者一起研发出替代进口产品的L-3加脂剂、亚硫酸化鱼油以及KRI多金属鞣剂、KMC铬粉后,导致国外公司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同时,随着国产皮革化工技术的发展,国外公司产品逐步退出中国市场,有的甚至放弃皮化行业。今天国产皮化不仅占领大部分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很多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国产皮化从早期的模仿到今天以无铬鞣剂为代表的创新,中国皮化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国从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的发展,不可否认,亭江皮化贡献出了很重要的一份力量。
在黄良莹的带领下,亭江一直充当着中国皮化行业的探路先锋角色。
为适应市场趋势,寻求绿色可持续发展,2010年,亭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为主的科研团队合作,开启了无铬鞣剂的探寻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亭江的无铬鞣材料不断迭代,成为国内制革企业的首选产品。
其实,亭江在环境保护和提升制革行业社会效益方面数十年持之以恒,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1987年,亭江与成都科技大学张铭让老师合作,开始生产KMC铬鞣剂,成为行业铬鞣剂技术源头,这之前,绝大部分制革企业都是自配铬液俗称化矾作鞣剂,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和污染环境。
黄良莹说:“我一生就干皮化这件事,算不上什么伟大的事业,但为了民族皮化事业的发展,我自己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很幸运的。”
如果说无铬鞣剂的探索是亭江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那么2021年亭江启动的皮化事业和塔拉事业“双轮驱动”战略背后则是绿色低碳的时代背景下亭江再一次紧扣时代脉搏的布局。
塔拉(Tara)是一种主要产自秘鲁的小灌木或乔木,属于豆科植物。塔拉树的荚果富含鞣质,这种鞣质可以作为天然鞣剂在皮革加工中使用。除了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塔拉粉深加工后的产品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塔拉的可持续性和多功能性使其成为绿色化学和生态友好型产品开发中的宝贵资源。
早在2014年前,黄良莹就全程参与塔拉项目的考察和合作洽谈,通过控股意大利企业秘鲁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塔拉树种植,塔拉粉及塔拉胶生产销售业务)正式开始运作塔拉业务。
2021年,亭江新材开始塔拉粉生物法生产PG的项目建设,黄良莹亲任指挥长,创造了315天竣工的亭江速度,为40周年亭江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亭江塔拉项目具有原料资源+独家技术+现代生产的优势,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天然化合物生产平台,为打造百年亭江奠定坚实的基础。
雪山静立,春水长流。在九顶雪山和龙门山群峰的俯瞰下,走过不惑之年的亭江新姿焕发,黄良莹带领他的团队坚定而从容地走向又一个美丽而充满想象的春天。
H
UA TI
话题
什邡:
迈着春的步伐
扬帆前行
文_Author / 胡兵发 图_Photo / 杨昊
转眼又是春,扬帆再启航。
迈步在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新征途上,什邡踏着春的脚步、打着春的节拍,掀起了“冲刺百强”的攻坚热潮。
万物争春,竞相比美。2024年什邡政府工作报告,用响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扎实的举措,在盎然春意中发出了最嘹亮的冲锋号:GDP增长7%以上、居德阳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什邡新篇章。
H
UA TI
话题
三次产业提档提级
——县域进位之硬核实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业强市”引领下的什邡,集聚集成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伟力。
2024年,“新质生产力”开启了现代产业发展之新篇,什邡继续把三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壮大新型工业、做强服务产业、培优现代农业协同发力之势,不断增强县域进位的硬核实力。
什邡的新举措是——
工业,打造成渝地区一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推动食品饮料持续升级;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5个,“一企一策”壮大66户倍增企业,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打造空天一体产业聚集区;新培育百亿企业2户、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户,新增规上企业15户;经开区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
服务业,深入实施“873”文旅融合工程,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做优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金融、商贸、中介、外包等产业;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单位)30户以上,拉动消费50亿元以上。
农业,争创省级“天府粮仓”精品品牌;推动七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突破27亿元;提升黄背木耳、川芎等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支持什邡莴笋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1
实
力
H
UA TI
话题
同城融圈提质提效
——县域进位之实际效力
2
效
力
成德眉资同城化是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占据成德之城天时地理人和的什邡,正高水平拓展区域协作、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高标准加强环境共治,以全面融入之势,加速成为成德之城的“样板车间”和“展示名片”。
什邡的新方法是——
区域协作,开工北京大道红岩渠至朱家桥段等项目,并网对接天府大道北延线;加快打造金什总部大楼基地;培育川芎、黄背木耳等农副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巩固拓展金什、彭什教育联盟,实现143项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通办;传承京什友谊;做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城乡融合,实施“精致宜居什邡十大工程”,确保雍湖新区“一纵五横”完整亮相;加快雍城绿廊“一环、四纵、多珠”建设,城区增绿20万平方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实现农村“五网”建设“七百五提升”目标;力争创建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抓实省级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推动全市城镇化率提升至58%以上。
环境共治,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县;开展边界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环境准入和节能审查制度,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居德阳前列。
3
活
力
项目投资提速提量
——县域进位之持久活力
在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既是德阳市委赋予什邡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什邡立足阶段性特征,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大势所趋。什邡坚持奋力向上“争”、全力从外“引”、聚力加快“建”多向发力,不断厚植县域经济发展之活力。
什邡的新路径是——
向上“争”,确保储备项目总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到位竞争性资金10.5亿元以上;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带动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教育、康养等领域建设运营。
从外“引”,专班联系意向投资企业,储备项目150个以上;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新引进产业项目20个以上;坚持“招落并重”,落地更多百亿级、50亿级项目,力争到位资金超100亿元。
加快“建”,安排2000万元“资金池”抓实项目前期;优化“全程代办、一办到底”等综合服务;构建项目梯次推进格局,新开工城东片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二期)等项目30个以上,7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以上。
H
UA TI
话题
4
动
力
5
合
力
改革创新提能提效
——县域进位之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中心城市到广大乡村,中国的改革于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什邡牢牢抓住改革创新勇闯敢为,积蓄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动能。
改革永远在路上,什邡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怎么继续走,关乎区域未来。什邡坚持探索更多改革突破、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构建更强创新体系等举措,不断激发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什邡的新方案是——
改革突破,以争创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为统揽,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深化教育、医疗、水利、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营商环境,完善政企定期座谈、银企定向对接等机制;做到“有事必到、无事不扰”;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39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经开区,全力创建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
创新体系,支持“校地企”广泛合作;鼓励企业加大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深化与北京、成都等地高能级平台合作;聚焦主导产业“高精尖缺”招才引智,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民生事业提标提优
——县域进位之整体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时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质朴的话语,再次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邃内涵,这也是什邡一直以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变初心。
新时代,什邡紧贴民意办实事、紧扣服务出实招、紧抓治理见实效,真正让百姓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什邡的新承诺是——
办实事,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扶持,有序推进对口帮扶喜德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700人以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完成荣誉军人休养院提质改造;争创全省敬老模范县,打造“全龄友好城市”。
出实招,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成投用人民医院康疗照护中心,启动中医医院迁建二期项目;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市、健康四川示范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什邡博物馆新馆建设;办好冰川湖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
见实效,建立应急安全实训基地,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推进让群众“最多访一次”,打造一批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智慧派出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什邡。
2024年是德阳“重返前三”的攻坚之年,也是什邡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关键之年。当前,什邡干部群众正坚持初心不改勇担使命、履责不怠依法行政、矢志不渝恪守廉洁的本领能力,带着对人民的真情、对事业的热情、对什邡的深情,勇担使命、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什邡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壮丽新篇章!
H
UA TI
话题
从“创新”出发
三个切片看“什邡科技”的创新实践
文_Author / 闫新宇 简捷 图_Photo / 杨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是一片创业的沃土,这是一片创新的高地。
曾经,什邡人在这里变法图强,成就了5000多年的文化史。如今,什邡人的顽强、进取、变革精神依然在延续……
目前,什邡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
2023年以来,什邡市储备科技项目52项;什邡市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主持实施21个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8520万元,突出关键技术40余个,拟达到国内领先及解决行业技术空白发展水平……
这里是什邡,这里科技创新风正劲足,创新动能澎湃激昂。
创新味浓、产业兴旺、锐意改革、宜居宜业、绿色和谐……这些是对近年来什邡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从“创新”出发,近年来,什邡市持续深化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聚焦聚力科技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产业富民,从主体发展、政策扶持、科技合作等五大方面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求“新”求“变”发展之路上,什邡奏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探索独特乐章。
H
UA TI
话题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必须狠抓产业技术创新。
什邡正围绕主导产业、紧扣关键领域、布局攻关项目、鼓励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业不断向“高”“新”攀登。
位于什邡经开区的四川省华兴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总是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5G通信等领域。公司于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启“产学研”合作,2017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中国印制电路协会(CPCA)行业100强企业。
多年来,四川省华兴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电源、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领域,拥有比亚迪、宝马、保时捷等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前三,填补了四川省极端应用环境下高可靠性控制系统印制电路制造的空白,进一步带动了什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载体,在什邡,这样不断向“高”“新”攀登的企业还有很多。
目前,什邡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141家,德阳市级新经济企业16家(其中瞪羚企业1家)。推荐贝金达新材料等5家企业备案德阳市种子企业,川恒生态等3家企业备案德阳市瞪羚企业。
为助力企业迈向高、新,什邡正统筹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实施小微企业“雏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助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头雁”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深入库内企业把脉会诊、现场指导,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型企业梯次成长模式。2022年,什邡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12.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45.5亿元,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1.25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支撑,什邡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制定《什邡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2023年以来,什邡市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主持实施21个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8520万元,突出关键技术40余个,预创经济效益5亿元,拟达到国内领先及解决行业技术空白发展水平;新航钛公司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刘波入选德阳市“英才计划·科技菁英”。
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什邡市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切片
一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产业不断迈向“高”“新”
H
UA TI
话题
切片
二
打造高新技术“科创圈”
创新平台成科技创新聚居地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强平台载体是关键。
什邡加快创新布局,建强科创平台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
2023年10月,什邡市与南昌航空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南昌航空大学什邡研究院”在什邡经开区揭牌。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攻关、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赛事活动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推动什邡产业、政策、平台优势与学校科技、人才、智力优势紧密结合,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攥指成拳,打造集聚各类要素的“强磁场”,已成为什邡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
什邡正加快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按照“顶层设计、全域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高校”、“企业+专家”模式,通过采取自建、共建、异地建等措施,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2023年,什邡指导杰化农业申报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对长丰化工等3家企业开展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兑现创新主体平台奖励资金2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390.34万元,70余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4699.62万元。
什邡还将科技惠企政策纳入到首批惠民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鼓励已有研发平台、孵化载体优化提升,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将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聚居地。全省第三个、德阳唯一一个以厅市共建方式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国产雪茄烟叶工业高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运行。
创新平台的搭建已初见成效。打造高新技术“科创圈”,辐射带动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目前,什邡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德阳市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德阳市级众创空间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3个。
“成都研发,什邡制造。”并不是一句空话,当前什邡市与成都市金牛区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飞地共建”的金什合作产业园区是两地正在探索的新模式。
位于什邡经开区的中航智无人机项目是金什合作产业园区的首个项目,预计2024年8月一期项目将完工,这也是成都市金牛区和什邡市在产业协同上的首次合作。目前,什邡市和金牛区明确11个合作领域,已形成“创新在金牛、转化在什邡”模式,打通了“异地孵化”“本土产业化”的联动发展通道。
开展区域协同创新,与相邻地带“融合”发展,什邡还和彭州市共建跨区域资源转化合作试验示范区、产业转型先行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获评全省融合发展精品项目第一名。
切片
三
科技合作再推进
“飞地共建”创新助力产业优势互补
在成果转化方面,围绕什邡市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
2023年上半年,什邡储备科技项目52项,推荐申报省、市级项目28项,邀请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深入安达农森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6场,产学研签订合作协议5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高质量科技供给,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最有力的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什邡市将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向着未来加速奔跑。
庙会闹新春 洋溢“烟火气”
文_Author / 肖宇 图_Photo / 杨磊
祥龙瑞气,万象更新。
逛庙会、看大戏、赏民俗、吃美食……
2024年2月9日至17日,首届“安逸耍德阳·新春赶大集——什邡罗汉寺庙会”圆满举办,为期11天的庙会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广大市民游客携亲伴友走进罗汉寺庙会,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和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素有“西川佛都”之誉的罗汉寺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千年历史脉络,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什邡人的乡愁记忆和迎新纳福的美好心愿。
庙会上,人声鼎沸,游人如织。
龙灯巡游、川剧变脸、舞蹈民乐……精彩纷呈的文化节目轮番上演,好戏不断!
转糖饼、捏面人、剪纸花……各类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一展身手,目不暇接!
烧烤串、钵钵鸡、糖油果子……传统民间小吃一应俱全,香飘四溢!
热闹非凡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整座城市充满了朝气、喜气、烟火气。
邮票公园 千姿百态
文_Author / 冯冰仪 图_Photo / 李正龙
2023年,为全面打造“蓉北宜居地,精致生活城”,什邡以德阳市建设全域公园城市为抓手,启动了邮票公园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包含10个不同主题的街角公园,目前已全部完工。
10个邮票公园建成后为城区整体增绿约20000平方米,为什邡居民提供多个休闲娱乐、运动锻炼的好去处,同时也为什邡创造多个“小而美”的景观节点,有效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这10个邮票公园分别是——
·李子园邮票公园,主题为体育健身;
·陵园路历史记忆邮票公园,主题为历史文化;
·熊猫主题亲子公园,主题为亲子娱乐;
·关帝庙邮票公园,主题为文化保护;
·南门节点邮票公园,主题为街头小景;
·回龙街邮票公园,主题为休憩活动;
·体育场邮票公园,主题为运动锻炼;
·融媒体邮票公园,主题为休闲活动;
·什南路邮票公园,主题为街头小景;
·英雄广场邮票公园,主题为广场活动。
花开人间 春满章洛
文_Author / 蒋琪璘 图_Photo / 杨昊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美在于生命的萌芽和希望的迸发,人们不仅惊叹花朵的绚丽娇艳,更在于春天赋予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让我们在什邡漫山遍野的花景中,感受希望和力量。
春季的花坞御景园早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园区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郁金香了,不同品种的郁金香盛开在和风中,朵朵饱满、颜色各异,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馨香。
红豆幸福里景区,二十多个品种的鲜花在园区竞相绽放,其中最多的就是虞美人。虞美人颜色艳丽,枝干舒展开来后,像弯曲的天鹅颈,花瓣薄如蝉翼,耐寒性强的虞美人能在早春就绽放出绚丽的花瓣。
春风拂过这片土地,南泉镇口袋营的油菜花便悄然绽放,金黄色的花海连绵起伏,一望无际。阳光洒落,油菜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城市绿肺雍湖公园也是春意盎然,园内的樱花树是春天里最为动人的一抹色彩。每一朵樱花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层层叠叠,粉白相间,宛如少女的脸颊般娇嫩,在枝头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魅力。
每当春季来临,四季东城农庄内的樱花便如约开放,绽放出无尽的魅力。樱花树簇拥在农庄的每一个角落,枝头繁花似锦,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红的如火,在春风的吹拂下,花瓣随风飘落,纷纷扬扬,仿佛下了一场粉色的樱花雨,美得令人窒息。
师古镇 古朴而精致
文_Author / 蒋琪璘 图_Photo / 杨昊 李正龙
什邡市的西北部坐落着一个被时光雕刻得古朴而精致的小镇——师古镇。
师古镇的名字取自于清代著名的农学家张师古。张师古生于四川什邡徐家场(现师古镇师古村),是当地一位对农业知识很有研究的学者。张师古不图功名富贵,却与乡间的"老农、耕父、牧童"交往随和,关系密切,他将毕生精力用在研究农业生产上,多年来埋头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三农记》和《正情说》。为什邡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的人们也传承了他的智慧和勤劳。
师古镇有着400年烟叶种植历史,形成了鲜明的烟叶产业形态,
不仅是全球四大优质雪茄烟叶种植地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雪茄原料烟生产出口基地,以及中国烟草总公司唯一的订单种植基地。在清嘉庆年间已有“淡芭菰”、“金吗啡”被入选为贡品,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著的《白鹿原》中也有记载。
近年来,师古镇作为“省级百强中心镇”,以“文旅争先”为建设目标,紧扣“县域经济副中心”目标定位,努力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历史、民俗、艺术等元素融入文旅产业中。通过修缮古建筑、恢复古街巷、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批以“千年红豆树”、“红豆幸福里”、“南华宫”为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J
U JIAO
聚焦
2023年10月11日,始建于1994年的什邡市方亭街道银杏下街一举换掉了沿用近30年的名字,改为“花市街”,人们希望用花的艳丽、花的寄语,彰显这条街区更富诗意的形象。
与此同时,什邡对这条街道实施系统改造提升,让原本“脏乱差”老街区焕发出新颜值,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打卡地。银杏下街的嬗变背后,也是什邡这座城市的“营城密码”。
从花市街改造
寻找什邡“营城密码”
文_Author / 胡兵发 图_Photo / 据资料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在什邡市方亭街道银杏下街(花市街),美容店店主何静透过玻璃向外望去,装扮一新的各家店铺前或是排队结账的顾客、或是成群结队在街区拍照打卡的游人,处处一片“美丽冻人”,她倍感兴奋。
“往年此时街面、店内冷冷清清,总是那几副熟面孔。现在,不仅街上熙熙攘攘,店内新顾客也络绎不绝。”何静眼中,这条街以前可不是这般。
花市街全长420米,宽15米,始建于1994年,是什邡市前花鸟交易市场,一时在周边小有名气。何静家在此拥有一处约200平方米的商铺,在“一铺养三代”的时代,商铺是一家人的底气。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处香饽饽慢慢褪色了。
老街之痛:香饽饽变“脏乱差”
J
U JIAO
聚焦
由于之初规划、建设能级较低,加之几十年里缺乏维护、升级,特别是街道上私拉乱搭现象普遍,商户占用街沿扩充铺面,广告招牌、横幅比比皆是,车辆乱停乱放……整条街慢慢变得“脏、乱、差”,在何静记忆中,所在区域成为典型的“城中村”。
特别是随着市民的消费升级,网购变得普遍之后,这里的小商户开始变得异常艰难。何静说,原本一铺难求的街上,关门招租广告随处可见,“一度三间铺子每月两三千块都找不到租户,还得价格一降再降。”
无奈之下,何静就利用自家铺子开了间美容店,然而生意总是不火,特别是这条街周边聚集了多个居民小区,这里曾经是大家茶余饭后散步休闲、购物消费的地方,街区的“萧条”让大家既倍感不便、也有一种对家园的失落感,都希望政府能对其进行彻底整治,还百姓一片温馨、美满。
市民有诉求,政府有回应。2018年,在什邡的一轮违章搭建拆除专项行动中,这片区域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专项行动,经过三个月的攻关,拆除了沿街的28户违章搭建建筑。同时引导花鸟市场商家搬迁至夜市,重新包装策划以“健康饮食”为主的特色街区,希望打造一处闹市中的新名片。
特别是从2021年起,什邡继续实施道路及基础设施改造。对街道雨污水管网,给水、燃气管道,弱电线路,车行道及人行道等进行了新建或改造,解决了街道雨污合流、道路坑洼等问题,让街道畅通起来。
2022年,什邡又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对道路两侧的老旧小区房屋临街立面进行维修、改造、装饰,在街区进行集装箱临时摆摊设施等景观配套,让花市街呈现出了现在的模样。
“除了改造提升,我们更看重街区的自我‘造血’。”什邡住建部门既引导小茶馆、小餐饮等低端消费商家进行提档升级,也投入107万元增设符合时下年轻人审美爱好的艺术图画、打卡图标、新潮设施等,引进猫咖、清吧桌游等个性化品质业态,让街区形成了“网红餐厅+时尚文艺+静谧茶室+打卡拍照”品质商圈,打造出一张“花巷烟火里、城市万物生”的城市新名片。
街区形象变漂亮了,何静也敢于出手、同步投资,对美容店进行了重装升级再营业。
这条街上的商铺也重新回到了“一铺难求”的火红年代。“平均每户商铺租金上涨了3000元—6000元/年,街上68户商铺已实现67户重装再营业,还有一户正在装修。”这条街成了什邡名副其实的“网红街”,带动了整个片区的旧貌换新颜。
治者之谋:以改促治探索营城新路径
商家之慰:“农民街”成“新商圈”
对于街区提升,改造只是基础,长效治理才是最终目标。
中午之后,总算可以轻松一下,炸鸡店老板方媛解开围裙、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街上逛一圈。“我去看下哪家商户有没有落实‘门前五包’,街上有没有脏乱现象。”方媛不仅是这里的商家,还是党员志愿者。
为推动花市街由乱到治到兴的稳定发展,属地社区把街区的自治管理作为街区整治提升的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建立“1+3+N”的长效治理机制,不断提升街区后续治理软实力。
“1”即推行“好德行”居民自治积分制管理平台,与居民、商户共同研究制定《居民公约》、商户门前“五包”等管理制度。
“3”即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综合巡逻队、环境卫生治理队三支队伍,街区居民党员和驻区单位20余名党员轮流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社区民警、网格员、小组长等群体组成综合巡查队;联合城市管理部门与聘请的第三方公司成立街区环境卫生整治队伍,形成多方治理格局。
“N”即由社会组织、企业、住户、商家等各类社会群体或个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合伙人,为街区发展出谋划策、出人出力。
在政府引导下,目前花市街呈现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高效率运营和常态化监督。下一步,针对商家及“1+3+N”治理机构,创新性开展评星监督,真正形成商家齐参与、自治组织优服务的良好发展格局,为什邡老旧街区改造升级探索可行经验。
后记
老街区是城市的年轮、市民的记忆,但老街区存在的“城市病”问题也备受百姓关注。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城市核心区域面临着老旧机构、拥堵交通等问题,什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设施完善、服务提升、产业导入、创新治理”为核心,积极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持续擦亮“五新什邡”靓丽颜值。
J
U JIAO
聚焦
31个项目有序推进、为40余户企业(个人)提供融资担保、成功盘活18处闲置资产……这是什邡市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什邡国投集团)交出的2023年成绩单。
成绩背后,存在诸多未解之谜:中央、省委及德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直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面对挑战,什邡国投集团为何依然稳健发展、高效能运营?这或许要从什邡国投集团把握高质量主题,深耕主业,坚持党建引领国企发展中寻找答案。
什邡国投 投“何”?
文_Author / 胡兵发 图_Photo / 吴启华
守望初心 坚定国企服务地方
从偏安一隅到“蓉北宜居地、精致幸福城”,什邡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地方国有企业当主力、打头阵、作表率,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中见证并推动这座城市成长、变化。
“地方国有企业既是服务地方民生的重要担当,又是地方市场主体的活力所在;是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什邡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什邡国投坚持服务地方发展不动摇,在融资促项目、保障城市发展、助力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展现地方国企的使命担当。
项目融资保建设。2023年,什邡国投集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先后完成了蓥华山连接线道路、什邡市城乡供水保障(一二期)、什邡市烟稻菜产业园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什邡市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什邡市稻渔烟叶轮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7个项目融资任务。
护航城市提质增颜。围绕什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市,什邡国投集团以督促创、以查推建,全员行动,投身全域无垃圾治理和“包街包巷”创文明城市活动,共同守护起了一座城市的颜值。
什邡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前后共动员290余人次,到长白山社区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230余人次前往康宁街、富康街、雍城南路等地段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服务活动;值守巡察施工区域、雍湖公园等重点场所,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为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良好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什邡国投集团还积极投入什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一年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方针,先后为40余户企业(个人)提供融资担保,有力彰显了国企担当,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J
U JIAO
聚焦
剑指项目 坚定企业生存之道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地方国企同样承载着支撑和稳定国有经济基本面、带动国有企业活力、提升质量效率的使命担当。特别是2023年,面对不利经济形势影响,国企更要努力适应新发展格局中的趋势性变化,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主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积极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机遇。
2023年,什邡国投集团聚焦“拼经济、促发展、搞建设”,坚持抓新增、抓在建、抓储备的“三抓”工作路径,聚焦项目这个中心环节,牢牢守住了什邡投资稳定增长基本盘。
“紧盯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关键要素,什邡国投集团有序推进蓥华山旅游康养产业园、城东片区城乡一体化、什邡市城市更新、储备林建设项目、雍湖水映开发项目等31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什邡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泉酒店和温泉中心、半山公社·蓥华山国际文博旅游度假区、龙门建木路旅游快速系统、什邡精品旅游列车等项目正按既定目标加快推进,涉及城市、文旅、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牢牢守住了城市发展基本盘、经济增长基本面。
2023年,什邡国投集团投资项目共计37项,其中新增投资项目22项,存量投资项目15项。
保值增值 坚定国企使命担当
凛冬之日,雍湖公园南侧商业街上依旧人流如织,商户门前顾客成群,街头巷尾一派美丽“冻”人景象。这里作为什邡城市的延展之处,该以怎样的面貌造福什邡百姓,一度引起众人思考。
什邡国投集团主动谋划,策划包装什邡城南商业消费地标性商圈,让原本的低效资源摇身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地带。
“截至目前,街区招商面积约12923.41㎡、招商率87.48%。”什邡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盘活、激活现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地方国企的属性担当。
2023年,什邡国投集团先后对什邡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自由交易区和零散商户进行统筹管理,
合理分摊经营商户,降低闲置比例,截至目前市场累计成功盘活18处闲置资产,新增商户7户,出租面积1510㎡。
同时,什邡国投完成了对其他零散商铺及土地等资产的梳理,通过对外发布招租公告、张贴招租信息等方式,实现资产经济收益。共计完成租赁资产2处,出租面积2470.58㎡。
盘活资产,更要经营好资产。2023年,什邡国投集团始终将经营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预算管理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中,做到全年开支有预算、有计划,确保资金平衡。
2024年是什邡以县域进位为统揽,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大力推进“十大行动”,聚力建设“五新什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什邡新篇章的重要一年。对于什邡国投集团而言,怎样融入并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实现自身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什邡国投集团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国企发展不动摇,心怀“市之大事”切实“为民理财”,勇挑实干之“担”,全力投身拼经济、搞建设,竭力彰显地方国企担当,服务一城发展。
龙
门
建
木
路
摄影_Photographer \ 杨昊
J
U JIAO
聚焦
北京助力15年
文_Author / 胡兵发 图_Photo / 吴启华
什邡教育“变”中出圈
5年前,北京—什邡在共同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为亲人;15年后,双方践行在“教育强国”战略的担当中延续友谊。
2024年3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什邡市人民政府签订《北京市—什邡市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商定发挥各自政策、资源、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什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京什教育合作的再深化。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北京对口援建什邡,特别是围绕教育援建,北京为什邡教育高质量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和情感,2009年京什学校对口支援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北京市教委用项目驱动,助力什邡教育硬件、软件双提升,为什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6年什邡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殊荣。
J
U JIAO
聚焦
15年京什教育合作,什邡35所学校与清华附中、人大附小、北京小学等结对,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12期什邡骨干教师、6期什邡学校管理干部培训,近20名校级干部到北京挂职实现素质大提升;北京教育专家每年春秋季来什传经送宝,更新什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新课堂构建能力,锻造了一批专业理性的教师及管理团队。
3月22日一大早,什邡外国语小学大会议室内已忙碌起来。该校数学教师李祥芳和几名同事正在为什邡市2021—2023新进教师(小学)观摩名优教师示范课备课。
“我要把自己最完美的教学范式呈现给大家。”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其敬业态度实属令人敬佩。这或许也是她能够成为该校唯一一位在职的“四川省特级教师”的成长密码。
随着话匣子打开,她把记忆的指针拨回了10多年前那个与北京专家同台赛课的场景。2009年5月,北京专家团队莅什展开教育合作,小学数学教育名家吴正宪也在其中。按照安排,京什教师要同时登台上课,接受京什教师互相观摩,她主动参与其中,并受到了北京专家好评。
洋洋得意之时,她得知与自己同台的专家竟是吴正宪,心中暗暗自语“太草率了”,特别是后来聆听了吴正宪的公开课后,她觉得自己像个愣头青。“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至今记得吴正宪上的那堂《方程认知》公开课,对方用一种全新的讲课方式,把如何引导学生钻研知识点、评价成果等演绎得尽善尽美。事后,她还把这堂课的完整视频带回家,反复看了好几遍,逐字逐句记下对方的精彩语言,并撰写了多篇文章。
团队之变
什邡教育人才全省出圈
正所谓,不登高远眺,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随后的时间里,她利用京什教育合作机遇,多次到北京学校学习,或现场聆听北京专家送来的宝贵经验,加上自己肯学、肯钻研,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并收获了巨大成绩。她先后获得了全省优秀辅导员、德阳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并于2021年荣获“四川省特级教师”。
这样的什邡教师成长故事枚不胜举。什邡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什邡仅省级特级教师、名班主任、教书育人名师、骨干教师等达到了60人,并建成了多个省级名师工作室。
“一个小县城教育团队能得到如此发展,既是学校培养、自身努力的结果,也得感谢北京教育资源的加持。从根本上推动了什邡教育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的特色办学格局,促进了什邡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什邡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品质之变
素质教育回答时代新课题
这几天,什邡外国语中学教科室负责人田霖正带着三名学生加紧备战“四川省第二届青少年算法设计大赛全省总决赛”。“我们有信心取得奖项,今年3名参赛学生是经过德阳层层筛选出来的。”
小城学校步入全省擂台,离不开北京先进理念引导。什邡外国语中学坚持博采众长的治学主张,创新“三段五环”(三段:课前、课中、课后;五环:忆、讲、吸、展、评)课程模式,推动学校走出了一条现代教育内涵式改革发展道路。
“我们压缩课堂时间,开设科创、国学等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初老师们想不通,这样一来学生成绩怎么办?带着疑虑,大家投身到北京实施的各类培训中,吸收北京专家创新思维、超前教学理念,细心观察学生变化。
看到学生成绩不降反升,学习兴趣更浓,田霖也以物理课程为基础,成立了科创工作室,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探究科学奥秘。
“这也倒逼自己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填鸭式’传统教育模式。”几年发展下来,田霖负责的科创工作室从最初10余人,已发展成100多人,先后获得德阳计算机C++编程大赛一等奖、德阳市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等多项荣誉。
同时,该校的校本课程已发展至近百个,学校竞赛成绩及教学成绩始终稳居什邡C位,排名德阳前列;并先后荣获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百佳等几十项殊荣。
得益于这样的素质教育模式,什邡教育质量发生着深刻变化。一组数据可以反映:什邡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09年的45%上升至2023年的81%;截至目前,什邡中考A等学生比例高于德阳市平均值6个百分点。15年来,全市共有47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特别是2004年、2016年还两次取得省理科第一名。什邡也传承大爱,协助北京援建玉树教育,对口协作凉山喜德县,实现了代培学生全部考入大学。
未来之变
聚力打造西部教育城
京什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现场,什邡外国语中学率先获得了京什两地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曾凡军名校长工作室”“田霖名教师工作室”两张新名片、新阵地。
“这是对我们科创教育成果的肯定,对我们培养更多的科创特长学生将产生积极影响。”田霖说,今后他不仅要做好本校的科创教育工作,更要引领做好什邡科创教师交流培训任务。
此次京什教育合作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什邡市北附教育集团和什邡中学为主要合作载体,支持上述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围绕教学诊断评估、课程建设、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德育教育等方面开展研究,指导实践,并辐射全市学校。
“我们将拿出家底助力什邡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熙表示,新时代北京和什邡都承担着“教育强国”战略的神圣使命,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责任。此次合作北京团队集结了学校管理专家、课堂研究专家及小学、初中、高中等各阶段的教育专家,将共同推动京什教育高质量发展,真正办好京什百姓满意的教育。
当前什邡正聚力打造“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西部教育城,新一轮京什教育合作为什邡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什邡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京什两地将继续开展结对学校“手拉手”活动,开展师生交流互访、重大活动参与,每年选派一批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京跟岗培训,增强培训实施,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开展交流模式,与北京高校和优质学校建立远程资源共享,多途径、多模式引进更多优质资源。
同时,推动北京高校与什邡开展深入的校地、校企合作,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校企共同培养人才,重点建设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特别要推进首都院校与什邡经开区深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如什邡市相关负责人所说,什邡承蒙北京大爱,始终深怀感恩之心,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抓实教育优先,尽心竭力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什
邡 :
万企兴万村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_Author / 张世浩 图_Photo /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每年秋季,走进洛水镇杨春茶种植基地,一望无垠的茶树铺满山坡,犹如滚滚绿浪,在眼前徐徐展开。
曾经依靠传统方式种植杨春茶的村庄,土地亩产仅有300余斤。如今,依托什邡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引领,在当地企业的带动下,洛水镇杨春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仅产量翻了倍,销售价格也提升不少。
目前,该企业已建立示范茶园60余亩,标准化管理生态茶园180余亩。2023年1-9月收购茶叶鲜叶10000kg,生产加工毛茶2000kg,解决当地劳务用工5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100余人,定期培训指导带动农户60余户参与茶叶种植与管护,实现洛水镇李冰村及周边村民创收50余万元。
“依托洛水镇产业特色,打造村企共建乡村振兴点位,不仅推动了村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村企共建共连共赢,也进一步助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和乡村设施的建设。”市工商联副主席张永生说。
据了解,自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什邡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工作举措,率先出台什邡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相关单位职能职责,成立了由市政协副主席为组长的“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万企兴万村”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经开区)成立了工作专班,落实专人,有效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此外,精准对接供需,促进村企结对。一方面,通过对工商联执委、市规上企业走访,摸排梳理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意愿;另一方面,依托乡镇和基层商会的力量,了解掌握各行政村区域优势、资源禀赋、劳动力、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根据双方实际,组织民营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寻找村企合作同频共振的契合点,达成结对共赢合作意向,并在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借助企业的力量壮大村集体经济,借助各村(社区)的力量激活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结合前期市委组织部“红色信贷”和市委统战部“统战+金融+商会”同心助企促发展的契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搭建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村级产业发展、就业帮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合力打造金融支持“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什邡模式”。
截至2023年,什邡全市106个村(涉农社区)建立了由77家工商联执委企业和32家规上企业组成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台账,共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协议80余份,达成项目合作意向32个,助农增收5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
“通过健全完善和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兴业态,切实发挥了民营经济人士表率带头作用,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市工商联副主席张永生表示,将充分发挥商会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绿水迤逦去,繁花相向开。从城市到乡野,城东村像是一条由乡愁牵引的归途,休闲农业在广袤的田野里拔节成长。“一心、两轴、两翼”的空间布局,折射出章洛大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步伐。
雍城街道城东村位于什邡城区东郊,针对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社会治理较难等问题,城东村积极探索“三建三融四提升”工作机制,实现党旗红、人心齐、产业兴、环境美、村庄强、村民富,建起和美乡村。
精致城东村
寻味邡乡里
文_Author / 肖宇 钟媛媛
图_Photo / 肖宇 (部分由城东村提供)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城东村休闲农业
桑辰院
城东精致农业产业园
城东村的新风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东村始终把建强头雁队伍方阵作为第一要义。一方面成立“心联新”红色联盟,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向心力,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选好支部书记,配强“两委”干部,招引培育5名致富带头人,着力解决乡村振兴谁带头的问题。
“我们聚焦重点产业,结合人才需求,构建了柔性借智体系。”雍城街道城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启容介绍,城东村先后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选聘乡村振兴主任、选配乡村振兴书记、选拔金融干部挂职,组建乡村振兴法律顾问团等,着力破解产业发展谁运营的问题。
为激发群众担当作为和实干精神的“主人翁”意识,城东村搭建起平台,凝聚起人心。相继成立劳务服务部、发展促进部、公共环境保障部,统筹调配人力资源,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畅通建言献策渠道,通过产业联营、利益联结、活动开展等促进党群“心贴心”,实现群众对片区经济发展“上心”,让村民真正地参与乡村建设。
“三建”破解人力资源之困
构建聚才用才之势
“三融”破解资金土地瓶颈
构建筑巢引凤之势
为进一步破解资金难题,城东村积极探索出“国有平台+社会资本+专合社”融合机制,利用专项债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吸纳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引入新兴业态29家,打造吃住游闭环休憩链,实现多元共赢。
“在攻克土地瓶颈方面,我们实施了“村专合社+农户”融合机制,进一步整合耕地资源。”杨启容告诉笔者,城东村统一流转土地1800余亩,同时整合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新兴业态发展和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城东村探索“企业准入+业态专业化物业管理”与“委托经营+三方代管”融合模式,制定《商业经营准入制度》《物业管理服务制度》,有效整合粮油生产、果蔬种植、旅游观光、餐饮接待、休闲体验等多种业态壮大集体经济,形成“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增收新途径,共同擘画和美乡村新蓝图。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5万元。
三和园、花间火锅、熊猫撸串……走进城东村,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间绿道,各种新兴业态融合齐聚,不时看到游客在路边拍照打卡,留下美好瞬间。
乡村振兴,环境是底色。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城东村整治环境秩序顽疾,制定卫生秩序“十不准”,形成共同维护长效机制,实现乡村环境由脏变美。与此同时,城东村提升平安法治水平,抓好雪亮工程,试点建设智慧小区,培育法律明白人5人,增加巡逻、矛盾纠纷排查频次,不断提升村民安全感。
为进一步提升德治水平,城东村多方自筹资金,连续举办20届“千人闹元宵”、24届“重阳节敬老”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四提升”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构建精致乡村之势
据了解,2023年,城东村还评选“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洁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好女婿”12户,为村内年满60周岁的790余名老人发放爱老敬老红包。
与此同时,城东村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依托公共卫生委员会,发动村医、网格员、志愿者等150余人积极参与乡村公共卫生工作,实现单打独斗变协同推进、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
因现代农业而活,因现代农业而兴,城东村结合实际,整合集体资源,当前以美食聚落和乡村酒店为特色的“邡乡里”美食村,正加快舒展欢颜,发展现代农业,开拓乡村旅游,唤醒沉睡集体资产,再次站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牵引着想要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共同奔赴一份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庭院“方寸地” 群众“致富园”
文_Author 图_Photo / 王远航
小庭院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庭院经济是重要的增收方式。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当车辆行驶在宽阔的雪茄大道,一眼望去,道路两旁的农田排列整齐,农田中间坐落的富有现代特色的农家小院格外引人注目。
精致的造景、宽敞的院子、雪白的墙壁、古朴的风格,共同构成一幅幽静恬雅的场景,让人很难将眼前古色古香的小院同从前的荒废老宅相联系。如今,这些农家小院摇身一变,成为了可吃、可赏、可玩的美丽庭院。
“我们把农村闲置的荒地、农房进行再利用,在这里投资建造一个家庭庭院式中餐馆。建成以后,大家都觉得非常不错。一到节假日或者周末,来这里的客人比较多。”“花桥里”农家院负责人叶宗勇兴致勃勃地说。
位于雍城街道的“花桥里”农家小院自2023年4月份成立以来经营状况良好、收益可观,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作为什邡本地人的小院员工王雪碧笑着说道,“在‘花桥里’工作,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便捷的交通,美丽的风景,农家院里炊烟袅袅,每到节假日或周末,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一到周末我们就来小院玩,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市民张女士说。市民宋女士说道,“我很喜欢这种田园风格,远离城市喧嚣,坐在这里喝茶十分惬意。”
雍城街道立足区域优势,通过干部帮扶、制度帮扶、政策帮扶等措施,对马路沿线“老破旧”房屋、闲置房屋进行提升改造和精品设计,不断探索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下一步,我们将深挖小庭院经济,通过‘小投入’撬动‘大发展’,在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的同时把经济发展得更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享、共赢,实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雍城街道党工委委员胡斌说。
在蓥华镇红峡谷村,近5公里的“庭院经济”示范带成为游客夏季避暑的首选之地。该村在原有餐饮和住宿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微型景观带、添置硬件设备等措施,对90家挂牌民宿实行“评星定级”,按照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体的发展路径,以“庭院经济”示范带引领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近年来,什邡把抓庭院经济作为富民增收的突破口,发挥好城边、河边、路边优势,以户为单元,以小庭院为载体,不断丰富庭院经济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把小庭院做成果园子、菜园子、农家院,以多种经营模式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释放更多经济红利。
X
IANG CUN ZHEN XING
乡村振兴
小菜“泡”出大产业
绘就致富新画卷
文_Author 图_Photo / 刘姮 赵爽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马祖镇立足资源禀赋,集中力量发展特色泡菜产业。虽然只是一坛小小的泡菜,却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份好产业。
走进位于马祖镇的四川省亮亮娃食品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鲜香,一个巨大的“泡菜坛子”随之映入眼帘。工厂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拣、打包工作,这些产品随后将会被运往各地,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品尝到正宗的什邡味道。
四川省亮亮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蔬菜种植、蔬菜发酵以及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生产企业。
产品以传统发酵的老坛泡菜为主,涵盖鲜食泡菜、厨用泡菜、豆瓣酱等10余种不同类型。该公司总经理李成亮告诉笔者,他们泡菜的工艺是乳酸菌和低盐发酵,泡菜工艺做到了行业的前列,即食类的泡菜,从发酵的第一天到第六十天,检测结果都是不含亚硝酸盐。
据李成亮介绍,他们一年的蔬菜采购量大概是在700万~900万吨,60%的蔬菜来源都是当地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户就业100多人,对当地农户的增收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公司员工赖小英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同时也能照顾家庭,很不错。”
如今,马祖镇的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小泡菜”成功构建起村集体、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得以共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小菜“泡”出的大产业绘就了一幅集体致富、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文_Author 图_Photo / 王燕
在什邡,街头随处可见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以其贴心的服务和温馨的环境,为大批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温暖与关爱。它不仅是户外劳动者们休憩的港湾,更是什邡用心服务户外劳动者的生动体现,如今已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地标,矗立在各个街口,装点着什邡,更温暖着什邡。
M
IN SHENG
民生
“小”驿站
传递“大”温暖
M
IN SHENG
民生
冬日送暖阳
为职工群众点燃温暖之火
冬日里的什邡,寒风呼啸,阵阵寒气袭来。然而,走进宏达商业广场的户外劳动者驿站,却是另一番景象:温暖的驿站里,整洁的环境、舒适的座椅、丰富的健身器材以及那一杯杯热腾腾的茶水,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陈超家住洛水在什邡城区从事户外工作,由于每次从家里往返工作点都需要1个多小时,于是他便决定中午留在什邡城区,待下午下班后再回家。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是夏天嘛,觉得还是没什么,中午吃完饭就在公园板凳上坐一会休息下也挺好。但是随着冬天一来,每天中午休息的那两个小时反而成了我最难熬的时候。”
陈超说:“但是现在就不怕了嘛,自从工会给我们建起红色驿站后,我每天中午都可以在这休息。驿站里面还有微波炉,我现在都是早上把饭菜做好,带到这里来,中午用微波炉‘打热’吃,确实方便,真的要道个谢点个赞。”
夏日送清凉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除了冬日的温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高温酷暑让户外劳动者们倍感疲惫时,驿站又化身为户外劳动者的避暑胜地。室内开足马力的空调,让劳动者们不用受炎热的炙烤。驿站内还提供饮用水、血压测量计、雨伞、打气筒、照明灯等设施,为劳动者们提供便利。让他们享受到片刻的清凉后,恢复体力,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我做清扫工作已经有五六年了,天天风吹日晒的还是有点累,但是自从有了户外驿站,对我们来说真的太方便了,夏天避暑、喝水、休息都很方便,现在驿站也越建越多,我身边的姐妹们说她们负责的路段也建起了驿站,有了休息的地方。”环卫陈大姐开心地分享着。
在众多驿站中,市总工会还对标五星站点建设要求,投资近百万元建成3个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内设休息区、阅读区、休闲区,添置微波炉、电视、冰箱、饮水器等暖心服务设施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不仅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休息环境,还提供热水、热食、医疗救助等“零距离”爱心服务。
截至2023年,市总工会因地制宜,完成新建站点50个,目前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站点达70个,随着不断扩增的数量和覆盖面,形成了短距离半径服务圈,让户外劳动者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一处休息的场所。
不仅如此,驿站还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口罩,为快递员提供临时的储物空间,为交通警察提供休息桌椅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户外劳动者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驿站,为户外劳动者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炎热的夏天能够享受到家的清凉。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驿站能够成为他们休息、学习、交流的场所,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什邡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红色服务驿站、什邡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五·一文化广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均获评“四川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其中,什邡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红色服务驿站、五·一文化广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均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这些站点不仅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暖心便捷的服务,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它们不仅为城市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更成为什邡人的温暖守护,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注入力量。
M
IN SHENG
民生
什邡:
以“中医阁”串联“健康网络”
文_Author / 张世浩 图_Photo /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在洛水镇渔江社区卫生站,村医廖方刚正为前来就诊的群众进行针灸按摩治疗。社区卫生站里,不少群众一边候诊,一边拉家常。
作为什邡首批村(社区)卫生站(室)“中医阁”设置示范点,渔江社区卫生站“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除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在上级医院的专家指导下,常规开展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通过‘中医阁’的建设,镇级和市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也能直达基层,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就医需求。”廖方刚说。
为切实提升村卫生站(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什邡积极争取中医次中心建设项目,支持什邡市洛水中心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2022年2月,该卫生院次中心全面建成,并推动当地2个村(社区)建成中医特色显著、治疗效果确切、服务优势明显的“中医阁”。
“中医阁”内设针灸理疗室、诊断室、颈腰椎牵引室等4个功能室,配备颈腰椎牵引床、远红外线治疗器、电频治疗仪等中医特色诊疗设备达7种,中药饮片120余种,可为患者提供把脉问诊、中医推拿、中药湿敷、刮痧、按摩、牵引、拔罐等中医药技术服务。
“‘中医阁’可以与原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中医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洛水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徐忠云说,“中医阁”不仅为辖区内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群众前来就诊。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要实现“中医阁”建设。2023年以来,什邡积极以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为落脚点,带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截至2023年,什邡已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中医阁”15个,占到全市87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室)的17%,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基层医防融合的‘多方协同’机制,构建起了‘未病早预防、小病不出村,慢病有管理、医疗在基层’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格局,真正让老百姓在基层看病不再难,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什邡将以市中医医院为引领,全面推进各镇卫生院中医次中心建设,并继续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突出、内涵提升的“中医阁”,打通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M
IN SHENG
民生
什邡:
让城市更智慧 让生活更美好
文_Author 图_Photo / 杨婧
“补办身份证请您到公安局窗口办理,需要我带你去吗?需要的话请对我说:带我去公安局窗口,办理此事项;需要的材料请看我的脸……”在智能机器人的引导下,市民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办事窗口……
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技术,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服务城市智慧管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什邡市行政服务中心正门口,智能机器人正在将前来办事的群众引到指定办事窗口或公共服务区域。智能机器人是政务大厅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共享交换平台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在政务大厅引入人工智能,完善政务大厅功能性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智能机器人的指引下,企业和办事群众多了一个“引路人”,给企业和办事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智慧政务体验。
这样的智能化办事场景在什邡市行政服务中心内随处可见。不仅有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专区、智能引导机器人等硬件设备,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办理部分事项,极大提升了办事群众的便利度。同时,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在每层楼设置了引导专员,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市民进行帮助。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股股长尤礼告诉记者,为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什邡市坚持聚焦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的实际应用为重点,以事项梳理精细化、导办服务智能化、业务协同高效化、内部管理科学化推动决策运营全局化,全面建立“三级五化”的智慧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助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通过对‘掌上办’进行全面优化,市民在家用手机就能实现在线取号、在线预约、在线邮寄、缴费查询等一些便民服务,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家里远程办理政务服务相关事项。同时,全面提升自助办理水平并不断延伸,在农商银行设立了24小时行政服务超市,不断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尤礼说。
推进智慧服务,提供智慧停车、休闲娱乐、投诉建议、党费缴纳等线上服务,社区服务由“群众来”转变为“送上门”,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字化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近年来,我市洛水镇渔江社区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智慧社区+政务服务”新模式,将“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下沉至社区。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联动政法、公安“雪亮工程”等资源,24小时监控人、车等信息,实现“人治”转变为“数治”。推进智慧政务,开通社区政务自助平台,政务事项由“不好办”转变为“就近办”。
“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我们在大屏幕上就能及时掌握到更多的信息,提高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同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一些行政相关事项和业务。”洛水镇渔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益成说,下一步社区还将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不断优化社区服务,全面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
花开南泉
摄影_Photographer \ 黄禹豪
R
EN WU
人物
米岱,公务员6年、6年考核优秀,2019年被什邡市委授予“什邡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被什邡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2021年被德阳市委授予“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被评为“什邡市优秀股长”,2024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给予记一等功。
榜样的力量
文_Author 图_Photo / 什邡市委组织部提供
——记四川省“记一等功公务员”米岱
初出校园时,米岱和众多同学一样,对未来工作和人生充满美好愿景。2016年,怀揣着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梦想,他报名参加什邡市农业局公招考试,成为了一名农业人。
从校园到田园,从学农到为农。初来乍到,他就被赋予了重任。
“领导安排我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全面负责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什邡市2016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接过组织重托,米岱既高兴又惶恐,但不敢丝毫懈怠,多次在心中默念,“要坚决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我来自农村,有一定基础,肯定能完成。”
学农无悔 青涩学子田间担责
R
EN WU
人物
然而,一名毛头小孩,没有任何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 “小白”,面对一个投资上千万、建设面积上万亩,涉及2个镇5个村4200余户1.1万余人的项目,要协调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谈何容易。面对事无巨细的工作,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比如和村民打交道时,他们觉得我就是个小娃娃,啥都不懂,我说一句话他们可以怼回十句,让你哑口无言。”尽管开头困难重重,但他没有退缩和犹豫,坚信只要用心用情,就一定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我白天抓紧跑现场,晚上勤奋学政策、学与群众相处之道。”他主动调整工作状态,在边学边干中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农事为命令、以群众冷暖为取舍,慢慢打开了工作局面。
次年5月水稻插秧前,该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米岱受到项目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该年度德阳市“立农杯”竞赛中荣获农业项目第二名。
作为一名新入职公务员,有了这次经历和这份荣誉,米岱感受到了农业人的责任和努力后回报的喜悦,带着对农业工作的热情,在农田建设战线一干就是7年多,全然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涩学子,成为了农业战线的行家里手。
精细创新 助力什邡“丰”景争先
秋收秋耕时节,走进什邡市马祖镇复兴村,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泛着金黄;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直抵田间;一根根潺潺沟渠,滋润着芳香土地,宛如一幅章洛大地油墨画。
突然,一阵收割机的“隆隆”机鸣声划破了这美好的平静。职业农民、什邡市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小波望着如流水般输送至斗车的稻谷,话里话外满是点赞:“农田通过建设改良后,现在可以采用现代化机械进行耕作,不仅有效节约了很多人工成本,也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今年注定丰收。”
这般好“丰”景,离不开米岱的精细创新之举。他制定了什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检查清单100项,在德阳市率先探索高标准农田“一高四同步”推进方法,建立“三真两有”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初衷是高产,但如何实现高产,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指南。”米岱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量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自己必须有时时放心不下的危机感、紧迫感。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他边干边总结,牵头编制了《什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指南》手册,助力什邡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几年来,一个个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建成,什邡市粮食播种面积已稳定在39.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9万吨以上,连续5年稳中有增。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考核中,屡次获得优秀等次,并先后荣获全省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四川省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助力什邡市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坚守初心 当好群众“米袋(岱)子”
2020年以来,四川先后在全国率先提出中省市县四级财政亩均补助3000元的标准,制定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3年,四川又首次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推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实行整区域推进,着力打造“天府良田”建设示范样板。
什邡是成都平原的重要产粮区,对米岱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说,自己将结合什邡市成功申报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和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新背景,创新突破,为什邡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再立新功。
针对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区土地分散、未集中流转,前期资金投入多、短期效益不明显等困难,米岱又有新思考、新举措。
他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设,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形成“平台公司+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建设成果,高标准农田“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受益、谁还款、谁管护”的问题正逐步解决。
他说,自己的初心是当好守护群众的“米袋(岱)子”,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件事关民生的实事办得更实、好事办得更好,用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R
EN WU
人物
陶
静
:
乡村育人三十载
无悔归去来时路
文_Author / 张雪睿 图_Photo / 受访者提供
R
EN WU
人物
“我去支教,不为什么,就是想教孩子,我能做多少就努力做多少,看到孩子们成长进步,我感到特别开心。”为了大山里的这群孩子,陶静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情感。
点亮大山孩子希望之光
1993年8月,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支援甘阿凉基础教育的号召,19岁的陶静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成为当年80名内地中师毕业支边生中的一员,奔赴凉山州。
那时的盐源县沃底中学水、电、路不通,只有半个月一次的马帮邮班,一天两顿饭的生活。面对恶劣的教学和生活条件,陶静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与孩子们谈心,为全校女生举办自强讲座,陶静的到来, 点燃了大山孩子的希望。
在支教的十三年里,陶静创办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策划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赛歌会,承担了全县课改培训、参加综合课堂竞赛、执教全县主题中队会观摩课,她在冰雪天为孩子们手洗衣服,在课后辅导孩子们学习普通话,指导他们写作并在全国作文竞赛获奖。
她关爱每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去家访摔倒在崎岖山路。多重疾病缠身,晕倒在三尺讲坛成了家常便饭。两次交通事故,让她和死神擦肩而过。这些困难和挫折她都咬牙坚持着。在陶静看来,只要能让孩子们多学知识,将来能够改变命运、改变家乡,哪怕付出和牺牲再多都值得。“我去支教,不为什么,就是想教孩子,我能做多少就努力做多少,看到孩子们成长进步,我感到特别开心。”为了大山里的这群孩子,陶静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情感。
花开成景,爱不停息。十三年里,陶静不仅把一个又一个孩子拉回课堂送出大山,而且在她的感召和影响下,当地村民的思维观念和生活风貌,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变,大家越来越支持孩子上学接受教育。
2006年5月,因身体严重不适,加上家中母亲脑溢血后病情不断加重,陶静挥泪告别凉山,回到了什邡市禾丰小学。
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回到禾丰小学后,陶静担任起语文教学工作,延续着她爱每个孩子的教育初衷。2009年8月31日,到了开学的日子,陶静班里一名患有先天二度腭裂的小罗在暑假里做了修复手术,需要在术后一个月内开始语音矫正。然而小罗的母亲也患有先天腭裂,父亲是语音不太清晰的外地人,经济拮据的家庭无力承担专业矫正训练的高昂费用,陶静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担。
从a、o、e开始给孩子训练,一个一个字母的发音,一个一个音素的练习,一个一个词语的反复训练,让孩子吹气球、吹口哨、深呼吸、弹舌头,经过三年的训练,小罗的语音矫正成功了。这是国内首个在普通学校由普通老师完成并取得成功的腭裂术后语音矫正训练案例。成功恢复正常说话的小罗在陶静的帮助下,学习习惯好了,成绩大幅度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R
EN WU
人物
陶静用心爱着孩子们,她曾用一年时间陪伴脑膜炎后遗症的小航识字,成功突破700字左右的识字量,让他在小学毕业之时终于有了识字能力。
她持续关注多名贫困学子,从经济资助、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孩子们帮助,很多已经毕业许久的孩子至今都叫她“陶妈妈”。
无论在凉山支教时担任初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回到什邡后担任语文教学,即便是2012年转岗做学校图书管理员、信息报送员兼学校教科室主任,她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她在工作中成就着孩子、成就着一所乡村小学的图书工作、带领一所乡村小学攀登科研的新高峰。
关爱学生无微不至,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在陶静的带领下,学校先后成功立项两个省级科研课题,开农村学校先河,2021年,她参与及指导的两个科研课题双双荣获德阳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小学陶艺教学与优秀文化传承的融合策略》荣获四川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3月在禾丰小学举行现场会,向全省推广该课题成果。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陶静担任什邡市教师培训团队讲师,指导全市中小学校的科研。
工作中的超负荷运转,沉沉地压在她的身上。因为支教时间太长落下病根儿的身体虽然有所好转,却仍旧时时困扰着她。2007年做了鼻窦开放手术,美尼尔症经常发作,右耳听力严重受损,因为长期伏案写作看书,颈椎反弓也很厉害,一有小感冒就会高烧不断,病痛的折磨没有摧垮她,还让她愈挫愈勇。
2021年9月,陶静被查出罹患重病,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她不服输,更舍不得放下工作。从确诊到手术前的两个月,她一直坚守三尺讲台。手术后需要放化疗,当最后一次化疗做完,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一丝凉风都会手脚麻木,但她却毅然选择回到工作岗位。因为她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甘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愿为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陶静还扮演着优秀母亲、孝顺女儿、贤惠妻子、孝顺媳妇的角色。1999年10月,身怀六甲的陶静本以为可以依靠娘家父母带孩子,却得到母亲脑溢血的噩耗,从此后的20年,母亲因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2007年元旦刚过,公公去世,年过八旬的婆婆急需儿女照顾。
作为一名警嫂,陶静深知警察的艰辛与付出,因此竭尽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主动承担着家中的琐碎事,用细致的关怀和温馨的家庭氛围为丈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生活中,陶静没有丝毫抱怨,她抚养孩子,孝敬双方父母,用一份真情照顾耄耋之年的婆婆10余年,她主动担当起娘家母亲的照顾职责;连续6年的寒暑假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弘扬优良家风的传承者
陶静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回望来时路,她用青春哺育乡村儿童;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资助困难学生,用无私奉献诠释育人初心。
做一个有文化之根的中国人;常年资助多名贫困学子,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工作中爱岗敬业,生活中弘扬良好家风,陶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着传统美德,用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和周围的人。
一个人、一座乡村、一群孩子,一晃而过30年。陶静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回望来时路,她用青春哺育乡村儿童;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资助困难学生,用无私奉献诠释育人初心。
陶静知道自己错过和失去了很多。但如果能够再来一次,她说:“我依然会选择支教、选择来禾丰小学当老师。教书育人不易,让乡村孩子走出农村更是不易,以己之命,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都是值得的。”
R
EN WU
人物
美味夜市,百味人生。烧烤、冷热炸串、关东煮、手抓饼、捞汁海鲜、旋转小火锅……美食摊主们为了招揽生意,将各自的小食摊收拾得亮堂夺目。在众多的什邡传统小吃中,一个位于夜市拐角处的“两姊妹寿司”小摊格外引人注目。那各色的鲜鱼、炸虾被切成片儿、段儿,与五彩缤纷的水果菜蔬一并码在等宽的白色米饭块上,再撒上暖黄的肉松,挤上各色的沙拉、番茄酱汁……整个制作过程犹如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极具观赏性。
小小寿司摊
撑起姐妹创业梦
文_Author 图_Photo / 牟娟
初遇寿司 梦想花开
位摊主是一对名副其实的亲姊妹,姐姐陶雪是个典型的85后,性格沉稳内敛,言语不多,嘴角总是带着一抹恬淡的笑。妹妹陶银身上则有着95后的爽朗活泼,是个特别爱笑健谈的姑娘,也是“两姊妹寿司”摊的“代言人”。
“我和姐姐一直想做属于自己的小买卖。一次,我和姐姐在成都发现了一家特别火爆的寿司店,大家都在排队点餐。我们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品尝一下,发现味道真的很不错。”妹妹陶银笑呵呵地回忆着,“那时候,我和姐姐就想在什邡卖寿司。”考虑到寿司可以现做现吃,制作简单,既营养又新潮,很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两姐妹筹备寿司摊的想法逐渐有了雏形。
R
EN WU
人物
面对挫折 迎难而上
坚定想法便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姐妹俩说干就干,她们来到最初偶遇的那家寿司店当起了学徒,专心学习寿司制作技艺。学成后,两姐妹便在家里反反复复地练习,亲朋好友成了她们的第一批粉丝,当大家对她俩的手艺都赞不绝口时,“出摊”也就名正言顺了。
“第一次出摊我们就赚了几百元,那种被人肯定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顾客品尝后向她们竖起大拇指,姐妹俩心里便有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大街小巷、商业广场、学校门口都有姐妹俩奔忙的身影。
有一次,她们接到了来自湔氐镇坝坝宴包席师傅的邀约。“一共要做180桌寿司,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笔大单子,但包席师傅说要在客人们上桌前就得全部做好。”陶银回忆道。
寿司这类冷餐食搁置久了便容易发硬,不粘糯,影响口感。为了呈现更优质的味道,陶雪和陶银只有提前一天备料制作。为了第二天寿司能顺利上桌,姐妹俩硬是熬了整整一个通宵才把180桌的寿司制作完毕。到了交货时,包席师傅的一席话却让姐妹俩傻了眼:“这次只需要18份就够了,也只有18桌,要不了180份这么多。”不知是沟通出了差错,还是师傅临时变卦,姐妹俩制作的180份寿司瞬间没了去处,包席师傅也只付了18桌寿司的费用,留下满眼红血丝的姐妹俩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看着辛辛苦苦制作了一个晚上的成果,姐妹俩来不及叹息和多想,她们将剩余的160多份寿司免费分享给了街坊邻居、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只要不被浪费,她们的辛苦就不算白费。
吃了一次“哑巴亏”的陶雪和陶银并没有气馁和泄气,继续用一块块美味的寿司积攒着人气。一个小小的寿司摊,就是一个可移动的操作间,招牌不算醒目,但味道足够唇齿留香,而拥有一个固定摊位就成了姐妹俩急需解决的难题。幸运的是,恰逢什邡夜市搬迁新址,姐妹俩便在什邡夜市获得了一个固定摊位。
推陈出新 顾客青睐
因为是学来的手艺,寿司的样式、品种和口味都有限。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姐妹俩用心钻研寿司的制作和新品的开发。
寿司要好吃,米饭是关键,不论是大米种类的选择、米和水的比例,还是蒸煮时间和软硬程度上,每次姐妹俩都用心准备,不敢有一丝疏忽。寿司的花色种类繁多,馅料更是精细多样,做寿司不难,但备料工作相当繁琐。平时,陶雪和陶银唱主角,她们的母亲也经常帮忙打下手。姐妹俩在不断丰富原材料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虾类、樱花类、手卷类和火焗芝士类寿司卷,吸引了不少新顾客的青睐。
在摆摊过程中,姐妹俩会一边制作寿司一边抽空和顾客攀谈几句,认真听取顾客对寿司口味的意见和反馈。渐渐的,姐妹俩在夜市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回头客,“两姊妹寿司”的味道逐渐在食客们心里有了一席之地。
姐妹情深 携手共进
除了是事业上的好伙伴,陶雪和陶银更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当妹妹怀孕时,姐姐便主动挑大梁,各种重活累活都抢着干,生怕把妹妹累坏了;当姐姐的孩子升学需要多陪伴时,妹妹总是让姐姐先离开,自己负责小摊的收尾工作。在平时的经营中,两姐妹也难免发生分歧和争论,但是这些矛盾就像牙齿与嘴唇的关系,
不到第二天两人就和好如初了。就这样,姐妹俩携手走过了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在什邡夜市逐渐扎下根的“两姊妹寿司”摊经营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一个小小的寿司摊却撑起了姐妹俩独立谋生的平台。陶雪和陶银对女性创业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业很孤单,你得守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当看到别人生意火爆时心态要好,要稳得住。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这份小小的事业都让我们感觉人生格外的充实。”
几年的打拼与沉淀,让姐妹俩逐渐对生活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希冀。妹妹陶银对未来信心满满:“希望我们的小摊能在夜市红红火火地经营下去。等时机成熟了,我和姐姐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寿司小店,让更多喜欢吃寿司的人品尝到我们的手艺。”
L
I SHI
历史
李冰遗泽“天府之国”的
不只是都江堰
文_Author /陈天湖 图_Photo / 周乐鹏
杜甫有诗云: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提起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人们自然想到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罕见奇迹的都江堰。2200多年前,这个兼有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最古老水利工程建成,蜀地从此成为鱼米之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岷江水系的都江堰,李冰在治蜀期间还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特别是在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高景关,通过“导洛通山”解决了沱江水患,其中“导洛”修建的朱李火堰(又名洛口堰),与都江堰一道,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岷江沱江两大水系自此从桀骜不驯的“祸水”变成造福成都平原的幸福之水,共同成为“天下粮仓”成都平原旱涝保收的保障。
晚年李冰仍忙碌着沱江治水,因劳累过度倒在什邡之野,哀葬于章山之上……
朱李火堰,成为李冰的生命绝唱。
2022年7月22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朱李火堰遗址授牌仪式在什邡市举行,朱李火堰的保护利用与李冰文化传承从此掀开崭新一页。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四川盆地素有“泽国”“赤盆”之称,自古以来古蜀地非旱即涝,灾害频发。长江上游两大支流岷江、沱江环绕成都平原,祸福相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万物以水为生。古人深谙其道,只有治理好了岷江、沱江,才能真正根除成都平原水患、成就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兴蜀安邦。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前235年),是秦国灭古蜀王国之后第三任蜀郡太守,是战国时代有特殊功绩和众多建树的地方首领。他知天文识地理,注重实地考察,在任约四十年,约有三十年时间在蜀地开展大规模治水,为中华水利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据《华阳国志》记载:“(冰)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邡、雒,与郫别江会新都大渡。”详细记述了李冰疏导治理洛水,使洛水顺利出瀑口经什邡、广汉,与毗河相汇入新都大渡(今金堂赵渡)的情形。
L
I SHI
历史
据地方史料记载,朱李火堰尚未完工,李冰就因积劳成疾、累死在治水工地上。出师未捷身先死,朱李火堰因此成为李冰的生命绝唱。
2200多年来,朱李火堰与都江堰一样经历了大自然风云雷雨的一次次考验,至今依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灌溉着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
据统计,今天的朱李火堰不仅保障了什邡市湔氐镇、洛水镇、师古镇和南泉镇10多万亩的粮田灌溉,约占什邡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还辐射了石亭江沿线的绵竹、旌阳、广汉和金堂,当地粮食生产也因此旱涝保收。
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钊表示,李冰治水不仅仅推动了当时蜀地农业经济和内外交通的高度发展,更表现在对后世蜀地治水的影响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价值引领上。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折射出的“道法自然”的科学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无疑可以为当今世界治理洪灾和旱灾提供历史智慧。
李冰为何到什邡治水
踏上高景关,高高的关隘一头牵着湿润的成都平原,一头倚靠着干旱的青藏高原。这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远远望去,高景关绝壁千仞,与对面的云盖山左右对峙,形如一道雄关铁门——“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内江的宝瓶口,那滔滔奔流的洛水,进入瀑口飞流直下,分别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水势渐弱,缓缓地流向平原地带,流向万顷田畴,流向金堂赵家渡汇入沱江。
有学者说,什邡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标本,高景关则是这个标本最好的注解。
李冰为何到什邡治水?为何要导洛通山?这要从什邡悠久历史和沱江水患中去寻找答案。
什邡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有着5000年文化史和2300年建县史,是古蜀文明的起源地、传承地和终结地之一。域内发现有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桂圆桥遗址。境内分布的60余个古蜀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同根共源一脉相承,是三星堆文化腹地。战国时期宏大的船棺墓群显示了古蜀文明的最后辉煌。
当时的什邡已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一个小方国。到了公元前316年,秦国灭掉蜀国,设置蜀郡,什邡随之成为秦国属县,受蜀郡守管辖。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雍齿为什方侯,什邡成为四川首先封侯的地区,足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
据《华阳国志》《蜀中名胜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从九顶山倾泻而下的洛水(沱江上游),时常给什邡、广汉一带造成田园冲毁、人畜死亡的惨痛灾难。上世纪30年代的叠溪大地震持续波及,曾让这个县衙所在地夷为平地,导致数千人伤亡。
“李冰和蜀地民众知道,沱江水系特别是沱江上游的洛水比岷江更为凶猛,所以他才发出了‘忧沱江’之叹。”时任什邡市洛水镇党委书记、镇长廖兴林认为,要治理好蜀地水患,仅仅治理好岷江是不够的。
“都江堰用于岷江流域的治理,只解决了成都平原中南部的水患问题,而中北部的水患主要是沱江水系造成的,最大的变数就是古洛水。”长期研究李冰文化和朱李火堰工程的地方史专家、什邡市政协原副主席郭辉图也有类似看法。
“李冰作为蜀守,发现成都平原是由两大水系构成的,治理岷江及其支流、沱江及其支流,应该同时进行,只不过后期重点放在了什邡。”李钊认为。
发源于川西北大山中的洛水,顺着山谷流出大山进入平原时,必须从狭窄的高景关夺路而出。两山对峙的高景关使得河道急剧收窄,时常堵塞,危及下游。
翻开什邡史料,仔细品味一段段详细记载:李冰采用“火烧水激”方法破解两山相连的高景关,再修鱼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岭),东面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为内江、主要功能是灌溉。然后,又在内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和火堰……
“李冰所处的那个年代,要靠人力完成这种工程,是十分困难的。”在土生土长的洛水人廖兴林看来,当年的李冰必定是经历了千难万险,在长期的调查分析和实验中才发现了热胀冷缩的爆破原理。而采用“火烧水激”,就能实现对瀑口山体的爆破,然后再用人工梳理打开瀑口,水患才得以解决。
“夏季什邡山区十里不同天,一会儿晴、一会儿大雨倾盆,
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山区。”廖兴林对李冰“向天借水”的过程尤为感慨。“汛期来临前,组织民众在山洞和山上同时架火烧山,从狮子王峰山下倾泻而来的山洪迅速到达瀑口处,巨大的爆破声响之下,山体轰然倒塌,伟大的通山工程才顺利完成。”
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点
朱李火堰所处的高景关,一块特别的石刻映入眼帘,上方是描红大字:伊莎贝拉·伯德探险遗址。下方刻着:伊莎贝拉·伯德(1831—1904),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第一位女性会员,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旅行家。主要著作《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长江流域旅行记》)。该书记载:1898年4月,伊莎贝拉·伯德经都江堰、彭县到此。
雨过天晴的成都,手捧《长江流域旅行记》,眺望远处的四姑娘雪山,打开泛黄的封面,一页一页走进伊莎贝拉·伯德100多年前眼中的四川:
L
I SHI
历史
“成都平原越来越富饶,围绕在农舍边枝叶繁茂的竹子,雪松和柏树也越来越大。到了下午时分,巍峨耸立,白雪皑皑的山峰从北边的云层中显露出来,下方岩石嶙峋,草木茂盛的山坡陡然下降到壮美的平原。到处都有欢腾的流水如同美妙的乐曲一般回响着一位伟人的名字,是他在基督纪元之前就已经将这片广袤无垠的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这里的水源如此充足,因此即便周围地区遭受旱魔的肆虐,而在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这一方绿洲的肥沃和美丽……当我们夜晚到达石邡县(今什邡市)这座繁忙而悠长的小城时,不得不一家一家地去寻找旅店,却发现都已客满。”
……
伊莎贝拉·伯德离开成都37年后,34岁的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指出沿“黑龙江瑷珲——云南腾冲”有一条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把中国分界出两个泾渭分明的区域,东南半壁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却集中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却仅仅居住着全国4%的人口。这条中国人口分界线,一度也成为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楚河汉界”。而穿越四川境内最重要的地理标志,就是我们脚下的高景关!
背对伊莎贝拉·伯德到访遗址石刻,郭辉图感慨万千:真是历史的巧合,“胡焕庸线”与伊莎贝拉·伯德在此邂逅!高景关成为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地理、气候、生态、文明的连接点。
朱李火堰灌溉了什邡、绵竹、广汉、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的部分地区,其功能和地位,并不在都江堰之下。“发源于川西高原的岷江和沱江是长江上游在四川境内的两大水系,都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正因为李冰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在沱江修建了朱李火堰,才真正把治水兴蜀融为一体,从此蜀地水旱从人,真正成为了‘天府之国’。虽然都江堰的名气广为流传,但朱李火堰同样重要。”郭辉图非常执着地说。
四川百姓心中的李冰
李冰治水惠泽川西,蜀人尊崇李冰,并在蜀地建有多处纪念和祭祀李冰的寺庙。
大王庙是其中最核心的一座,与李冰陵相邻,与都江堰二王庙遥相呼应,是祭祀李冰的重要场所。
沿朱李火堰所在的高景关向南而行,即可到达大王庙和李冰陵,也就是“后城治”和章山冢的今日所在。
踏访章山,只见山下村民正在忙着装运蒜头外运。随口询问李冰故事,大家都可以跟你来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龙门阵。
在四川百姓心中,李冰从未故去,而是羽化登仙,飞升为鹏。
《蜀中名胜记》等诸多史书皆有记载。《古蜀记》云:“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
明万历的《大安王庙碑》中亦有语曰:“后至后城山,遇羽衣人谓冰曰:‘公之德入于民深,名注天府久矣,上帝有诏,命予来迎’,遂挟之飞升而去。”传说虽为虚构,但却实实在在地表达了老百姓对李冰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越过小桥,李冰陵蓦然闪现。陵墓两侧有苍松翠柏,陵前则有二溪环抱,伴着墓主度过悠然岁月。
“千古六字诀昭列理川治蜀规臬矩范,一部水利史默垂职事为人懋绩英声”,走进李冰陵区,一副楹联吸引了我,它道尽了“镇水之神”的千古功绩!
李冰陵有999级台阶,我们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李冰石像,其像高8.3米,束发佩冠,长袍宽氅,左手捋须,右腰佩剑,目光刚毅,神情庄重,俯瞰朱李火堰水利工程滋润着百里什邡,阡陌纵横、稻浪滚滚。
“看,前面就是李冰墓!”郭辉图告诉记者,这是李冰的衣冠冢,墓冢周长约30米,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土丘,上面常年生长着苍松翠柏。墓碑上用魏碑体刻着“秦蜀郡守李冰墓”七字。墓冢采用了秦汉圆形制式,墓围则以“李冰行迹图”饰之。图上,绘刻着李冰“通济二江”“勇斗江神”“马沿西行”“开凿盐井”“民仰忠魂”的故事,诉说着人们关于李冰的浪漫想象。
只见墓冢前侧,四只护墓石兽分列左右,一为水犀,一为狻貂,一为虬,一为质,皆为水中之物。墓冢后面,三棵高大的酸枣树正迎风摇曳,树上结满了果实。
站在李冰墓前眺望,高景关、朱李火堰尽收眼底。惟愿山河无恙、百姓富足,以慰其平生所付。
章山之下,溪流潺潺,沃野千里。什邡市委书记王洪对李冰治水给成都平原带来的福泽特别是造福什邡百姓有更多的感悟。“李冰是什邡的,也是四川的,但是他更多的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李冰心系苍生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经远超时代、地域、民族、籍贯、信仰。”
诗圣与什邡
文_Author /邓亨禄 图_Photo / 高清松
公元763年深秋,在汉(州)彭(州)古道凹凸不平的卵石路上,石牌坊高耸,落叶遍地,蹒跚着一位身材瘦削、白发蔽耳拄杖而行的老者,他破旧宽大的衣袖在风中漫卷,深陷的眼窝迎风流泪,茫然地凝视着夕照中蓥华山积雪的山岭……
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的痕迹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乾元二年的秋天,杜甫因关中饥荒,便弃官把全家迁到秦州(今甘肃西南),后又迁至同谷县,社甫一家在那里靠拾林中橡栗过活。在同谷县只住了一个月光景,就在这年12月出发去成都,沿途历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辛,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后,入蜀龙门阁、桔白渡、过剑门至德阳境内的鹿头山。
杜甫丢掉拐杖,站在高高的鹿头山上欣喜若狂,他终于看见烟村雾树和鸡鸣犬吠的成都平原。他在《鹿头山》诗中写道:“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道出了他“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阳光心情。
杜甫到成都后,暂住在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寺。不久在好友剑南节度史严武的资助下,修建了十多间茅屋,前来恭贺的成都诗友们,有的送来美酒果蔬,有的送来松竹梅桃,种在草堂的庭前庭后和水榭旁,使草堂更加春光明媚,风景如诗如画。
L
I SHI
历史
杜临观遗址
杜甫在草堂一住就是五年多。其间足踪遍及什邡、新津、三台、绵竹、广汉、彭州等地。在流寓成都期间,他的挚交好友诗人高适时任彭州刺史。房琯为广汉刺史,杜甫常与二公往来,彼此都有诗酒应赠。
饱经亡国丧痛、离乱艰辛的杜甫,虽然时年还不到五十岁,忧国忧民得已经白发稀疏,脸上刻满岁月的刀痕,清瘦得宛如风中的一竿细竹。他在草堂靠开荒种菜种药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为了筹资重建草堂,“百事已过半,秋至积饥寒”的杜甫,向远在彭州的高适求救:“为问彭州牧,何时急救难”,从《因崔侍御寄高彭州》诗中可以看出,他与高适交往过从甚密,高适也经常在经济上帮助他,他从广汉赴彭州,途径什邡云西镇。暮色降临,杜甫在什邡道中夜宿江边古寺,老僧热情地接待了他,为他打来热水烫脚,给他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挂面,吃得瘦骨嶙峋、饥肠漉漉的他满头大汗……他即兴在灯下挥笔写出《宿寺》诗一首,可惜没有留传下来。
清乾隆《什邡县志》卷十三称:“杜临场,治北三十里.昔传少陵杜公,经此得名,往迹无可考。今访之,惟一残碑,有子美及不相联属数字……而后人慕之,因以名扬,相传至今未改。”县令史进爵查勘该地也注明:“杜临观,治北三十里,亦因少陵偶寓得名,今观废址犹存。”从这些蛛丝蚂迹的考证中,可以证明杜甫的确来过什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唐朝诗人,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建庙塑金身,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探访杜临观
十几年前的阳春三月,金色的油菜花海淹没川西平原,几只燕子追波逐浪欢叫着飞向远方,我驱车前往云西镇(现师古镇)境内的杜临村。
问一在水草丰茂的沟边割猪草的老人,老人手指油菜花地里的一座青瓦农舍,说那就是当年的杜临观。庙还在,可惜庙内神像早在土改时就被捣毁,住进了几家农户。
听老人说,杜临场建在石亭江支流故道旁,即过去所称干河子故道。小场昔日市场繁荣,长岸植柳,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赶场天更是热闹,街上做买卖的农民拥挤不通,茶楼酒肆人声喧哗。沿柳岸前行百步,当时还有碑亭一座,石碑上刻有“子美登临”几个大字和杜甫蜀中诗若干。
听当地人讲,杜临观内曾塑有杜甫坐像,堂前石碑上刻有赵松雪画“杜子美戴笠图”,杜甫着深衣乌帽,头戴斗笠,足登芒鞋,昂首捋须作行吟状,画的下方有“赵子昂绘”及“松雪斋”之印,想必是把当年绘制在成都浣花溪草堂的杜甫画像仿刻于什邡。石碑上还附有明代洪武年间学者刘嵩的跋和诗句。跋云:“右草堂杜拾遗戴笠小像,吴兴赵文敏公所画,往年余得之高安刘氏,它日与征士观画于桃园山中,因持以归,并题记其上云。洪武庚申秋仲,珠林生刘蒿书。”诗文为“碧鸡坊里春风颠,浣花溪畔晴日喧,浩歌浮沉花弄影,慷慨悲歌开元前,饭颗山头忆相见,历下新亭旧时面,吟诗未遣髭鬓愁,愁绝历尘暗河县,平生落笔五岳摇,调笑不作儿女娇……”这方诗碑,对杜甫一生的行藏与评价,十分完整。观中还另有几通碑文,记叙杜甫与房琯、高适交好之事。经过千年岁月风雨的吹打侵蚀,已改作农舍的杜临观外观还依稀可辨,可叹那些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石刻碑文,也许早就被拆毁用来搭桥或铺猪圈作它用了。
杜临场昔日情景,从一些笔记诗文中,尚可觅其踪迹。双流江椿子愚《枣花轩杂记》有:“黄叶西陂水漫流,杜临风软滞扁舟,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点染出当年石亭江这条支流上,尚有舟楫可求,而犬吠鸡鸣和人烟比较稠密的杜临场,可能是汉州通天彭古道上的一个繁华集镇。还有诗云:“绕畦烟水望迷离,种得桃枝间柳枝,好个年年芳草地,春晴须记听莺时。”刻画出江边春天的好风景。清嘉庆年间,县人冯朝祯在其《七砚斋诗抄》中,有一首《舒家桥过杜临观》的诗:“越经穿林过此堂,黏天云气绝青苍,蔽开秋树蝉声尽,明灭西山雁点藏,庙貌须眉千载圣,暖怀风日一杯强,闲闲阅世疮痍甚,剩有茅庵话短长。”诗中记叙了杜临观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证实观中确实供奉的是诗人杜甫。清光绪时云西人冯雨樵在其著作《绿萼梅斋诗集》中,又见《过杜临观》绝句:“残荷删尽剩枯茎,烟水凄迷负好晴,小店村帘招客饮,却愁醉后拜先生。
让诗歌永恒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高适病死长安,噩耗传来,杜甫很是悲伤。他老泪横流,不吃不喝,在窗前整整站了一夜。他在诗中写道:“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四月,严武又病死于成都,杜甫在成都无依无靠,便举家东下,登上停泊在家门口的东吴万里船,到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附近)将近住了两年,又东去湘楚,直到他病死在一条小小的客船上。
从此在汉彭古道上,再也看不到诗人如落叶般漂泊的身影,听不见他“黄昏到寺蝙蝠飞”的歌吟,留下的只有爱诗的什邡人对他年复一年的敬仰和崇拜,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古村和为他而建的古庙。一千多年来,尽管风云变幻,几经兴废,杜临寺和杜临场(村)的名字仍然沿袭至今,成为研究杜甫诗歌创作道路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符号。曾暂留过诗人流浪足迹的地方,那些喷叶新绿的古树和那座光芒四射的油菜花辉映着的黑色瓦屋,昭示着以诗歌的名义永恒。
其实,我心中的杜临观是不需要重建的,作为一种对古老诗文化的寻踪和探秘,我并不赞成把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打印在烫金的名片上,当做敲门砖去敲开金库的大门;或人为地制造现代古迹,去误导旅游者的眼睛,因为从神坛上走下来的诗圣杜甫,比那些享尽人间香火却没有生命的泥塑木雕更加神圣,更加高大,更加光芒万丈。
一千多年过去了,也许杜甫那不折不挠锐利的目光,会从唐代的烟雨里看过来,他看到了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繁华,也看到了千年间人事沧桑的无尽变迁。
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我仿佛回到了多灾多难的唐朝,和诗圣杜甫坐在杜临观的灯下饮酒,在风声雨声中笑谈中国诗歌的过去和未来……
对诗圣杜甫寄予无限的深情,也告诉我们那时寺观已毁,映入眼帘的是一遍残荷删尽,烟水凄迷的荒凉景象,当年香火旺盛的杜临观,已变成酒旗飘飘的村沽小店了。
L
UN TAN
论坛
经济形势
应该怎么看
科学认识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究竟应该怎么看?国内外广为关注。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穿透层层迷雾,把握发展规律、看清发展大势、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中科学分析经济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对新时代“经济形势怎么看”这一重大问题作出系统论述,为新时代“经济工作怎么干”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的重大判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为我们正确分析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在新阶段,经济形势变化的主要特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9%。进入新阶段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2013—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2%,抗疫三年年均增长率为4.5%。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变化是趋势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这种趋势性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一个瓶颈,经济循环不畅问题突出,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减缓,这就要求必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果只为短期经济增长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透支未来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客观理性加以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正确制定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我们分析经济形势也应当坚持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形势的变化,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不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同时有总量性、周期性、体制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颇为复杂。正确分析经济形势,必须紧紧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着眼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作出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就是说,在新阶段,评判经济好不好,
一、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走势中判断我国经济所处的方位、发生的变化,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L
UN TAN
论坛
不仅要看总量和速度,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看创新驱动力是否更强了、发展是否更协调了、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开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归根结底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应当看到,在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背后,经过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已经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大势不可逆转,这是正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说到底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短期看长期,把握经济规律,看清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就是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不囿于一时的波动,也不困于一时的得失,始终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那么,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中国经济,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事实是最好的证明。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基础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跃升到2022年的120.5万亿元,翻了一番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1.27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增速上,无论是2013—2022年年均6%以上的增速,还是抗疫三年年均4.5%的增速,都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经济增长5.2%,贡献了全球1/3的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简而言之,横向比,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纵向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迈上新台阶。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这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
进一步说,中国经济的“好”,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比如在经济结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二、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2年的15.5%。在创新能力上,《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位居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协调发展上,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了2022年的22.1%、21.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在绿色发展上,10年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开放发展上,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在共享发展上,2012—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至3.92万元,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可以说,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愈益明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愈益强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益稳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面前,所谓“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毫无事实依据,只能是不攻自破。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强大优势,具有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这些强大优势和坚实基础,又在根本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作了系统阐述。2019年6月接受有关采访时,总书记从资源潜力、内生动力、发展活力、调控能力四个方面,深刻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2023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正是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心优势、基础优势、发展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机遇优势等综合优势相辅相成、叠加放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常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情况;前途是光明的,是因为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后面存在着不变的大趋势大逻辑。站在新的起点上,这些有利条件和优势必将以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势能,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再创新奇迹,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必须树立国际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经济发展置于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中把握发展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是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同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三是地缘政治动荡,局部冲突频发,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性问题加剧,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这意味着,我国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这是我们研判经济形势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冲击我国出口贸易;比如,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筑起“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影响我国参与全球分工、拓展全球市场;比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可能削弱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等。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确保能够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三、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
L
UN TAN
论坛
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须有自信自立的精神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日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势头,也没有降低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相反,在急剧变革的世界中,在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度互动中,我国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势进一步突显。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3%上升到2022年的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增强,2012—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制造业规模和多项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四、坚持“两点论”,既看到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优势和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科学分析经济形势,要有辩证的观点,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国内国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看到优势和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很多困难挑战也是以前没有碰到过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直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作出一系列重要判断:指出我国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指出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
“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等。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对于这些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该怎么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坚定而有力,“对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我们既不能遮掩回避、视而不见,也不能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十分清楚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
坚持底线思维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困难,因势利导,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赢得战略主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机遇和挑战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看到,尽管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的新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等等。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也要增强机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发展战略主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五、增强信心和底气,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推动中国经济大船破浪前行
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科学回答“经济形势怎么看”的问题,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在科学分析判断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经济决策,
实行有力的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征程上,要把我国经济发展蓄积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把集聚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再续中国经济新辉煌,根本上还是要靠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不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经济工作新局面。
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严峻的形势、复杂的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定将推动中国经济大船破浪前行,创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奇迹。
(来源:《求是》 作者:巨力)
L
UN TAN
论坛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就劳动者而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就劳动资料而言,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生,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则会逐渐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替,这也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劳动对象而言,劳动资料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而且包括数据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非物质形态。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今年1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到3月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变化,三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新质生产力
把握
的科学内涵
M
EI SHI
美食
壹勺糖
听说很好吃之
文_Author 图_Photo / 宋娜
说起让人幸福感倍增的事物,甜品绝对是个高频答案!生日、庆祝、聚会、节日……高兴的场合少不了用甜品做奖励,心情不佳的时候来点甜食,顿时觉得心灵和肠胃都被安慰。
这是一家名叫“壹勺糖”的甜品店,位于什邡富康街。做一个甜蜜的甜点师,用甜蜜的味道去包裹你,这就是这家店两位创始人的初衷。
壹勺糖的舒芙蕾是他们的招牌,每天现做现吃,每份至少需要等待20分钟以上。出炉后的舒芙蕾第一时间入口,你可以感受到云朵般轻盈的质地,口感蓬松绵软,仿佛下一秒就要在舌尖融化,吃过一次就难以忘记。
杨枝甘露舒芙蕾
结合港式甜点杨枝甘露,打造全新口味,芒果加上蓬松软绵的舒芙蕾,清爽优雅、甜而不腻,这一道充满夏季风味的舒芙蕾绝对不能错过。
阿华田舒芙蕾
带着冬日温暖的阿华田与法式甜品的精致感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细腻的奶油一入口便稍纵即逝,再搭配上阿华田的浓香,醇而不腻,在这个冬日里非常适合来一份感受一下。
草莓舒芙蕾
舒芙蕾最好吃的那一口,一定是刚上桌时迫不及待的第一勺,松软绵密的内里,又透着丝丝香甜的草莓味,瞬间唤起清新活力。
M
EI SHI
美食
葱香肉松戚风蛋糕
壹勺糖家的葱香肉松戚风蛋糕,虽然加入了香葱和肉松,但还是有着属于戚风的松软轻盈的口感,每一口还可以吃出香咸的肉松,对于我这种特别怕甜的,是特别喜欢这款戚风蛋糕的。
在众多蛋糕中,戚风蛋糕应该是最百变最百搭的。口感细腻柔和,咬一口松软爆浆,就像是在吃棉花糖一样。
罐子蛋糕的个头小,所以里面的每一层口感必须是浓缩中的美味,随时想吃就一勺勺享受起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也是无比快乐呢。
巧克力罐子
巧克力不管跟任何食材搭配都是完美的,老板经过不断的试验和食材的反复配比,将巧克力的香味在罐子蛋糕中放到最大。
芋泥肉松罐子
超多的咸鲜海苔肉松铺在上面,来上一口,口感无敌饱满!芋泥也超级细腻,层次感简直不要太丰富。
初见切块蛋糕,看着好几种不同的颜色完美搭配在一起,充盈的奶油恰到好处的展现蛋糕自身实力,不说惊艳吧,但顿觉吃蛋糕也是一件极优雅的事情。
杨枝甘露切块蛋糕
杨枝甘露切块蛋糕让平时普通的蛋糕在口味上也变得与众不同,吃起来酸甜爽口,清新怡人,新口味,不油腻。
另外,壹勺糖家的生日蛋糕也是非常不错的,接受DIY蛋糕,可以提前订购。
复
调
咖
啡
听说很好吃之
文_Author 图_Photo / 谭丽雅
M
EI SHI
美食
和许多人一样,我接触咖啡是从速溶开始的。速溶咖啡,甜味、奶味中带着点咖啡味,加些开水就是一杯饮料。虽然十分方便,但总是太甜腻了些,若是喝速溶黑咖啡,又太苦了。速溶咖啡给我留下了咖啡是一种加奶加糖的饮料的印象。
后来又接触了挂耳咖啡。挂耳咖啡配合好看的咖啡杯,似乎使生活多彩了起来。不过我每次总要加双份的奶精和糖,即使这样,也很难调配出一杯真正好喝的咖啡。
真正令我着迷不已的,是现磨咖啡。第一次喝的现磨,是一杯卡布奇诺,口味浓郁,层次分明。与此同时,我也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关于咖啡的知识,开始了解咖啡的不同系列。
有机会去其他城市时我总要去逛逛咖啡馆。曾在德阳靠近彩虹桥的一条路上遇见一家咖啡馆,一进门就是一台烘焙机,旁边的架子上摆着各种咖啡豆。咖啡师是一位小姐姐,亲和又热情,给我推荐了冰博克,那是我第一次尝试。我后来去过几次,点的咖啡已经忘了是什么味道,但那杯冰博克我记得很清楚:很浓、有些凉,少了一些酸味,奶香醇厚。
在什邡复调咖啡也常常喝到这样的咖啡和酒类饮品,“无需定义,只做特别”这就是他们家的品牌经营理念。店面位于雍湖水韵,大街上来来往往,店面生意络绎不绝,也会经常看到和我们一样的上班族点上一杯咖啡坐在店里,打开电脑临时办公。
咖啡和特调饮品保持着自己独有的调性,每一杯都有着明显的风味,整体的味道是平衡均匀的,但口感浓郁醇厚,入口顺滑,咽下后唇齿留香。
M
EI SHI
美食
鸟语花香
F
U KAN
副刊
谷雨时节,半夜甘露把天地洗濯得格外空灵澄澈。什邡城西一座雅致的农家乐院子,几簇月季蔷薇开得正热闹,一篷藤萝凌空泼撒漫漫青绿,樱桃树缀满晶莹剔透的美果。
大清早,什邡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元绍和夫人黄代卉已在院子里等我。听说我想追溯了解当年闻名遐迩的什邡川剧团娃娃班的故事,热心的元绍夫妇特意为我邀约了一批40多年前娃娃班的成员在此相聚。
一壶滚热的红白茶刚刚熬泡好,角儿们冒着稀疏春雨接踵而至。一群人围坐下来,话题立即将他们带回那段姹紫嫣红的岁月。
1978年初春,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遍了什邡城关和各乡镇每一所中学:经县文化局和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川剧团要开办少年业余艺训班(后来民间俗称“娃娃班”),定向招收有一定文艺表演基础的12至14岁初中男女生,培训川剧表演技艺。结业考核合格者正式招入什邡川剧团,解决城镇户口和正式工编制。
其时,国家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启开,禁锢多年的文艺舞台渐渐恢复生机。什邡川剧团这支拥有百年历史的艺术团队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团队凭借拥有8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的雄厚实力,唱红方圆百里。为了川剧事业的长远发展,剧团决定由沈德蓉、刁成均两位名师挂帅,创办少年川剧艺训班,培养后继人才。
校园里的少男少女们心旌荡漾,踊跃报名,全县参加海选的学生竟多达6000余人。经三轮选拔,当年9月,第一批50多名学员正式入学。校舍是古楼街老二小的旧校园,两间教室分为男女生宿舍,搭设两溜连架上下通铺,学生自带被褥和盆桶等生活用具。校区没有伙食团,一日三餐走半条街去县委党校食堂搭伙,农村娃娃每月享受3元生活补贴。学员利用早晚时间学艺,白天插班城区学校同步跟读文化课。同时兼顾两头,时间和课程压得相当紧张。每天早上五点半,
姹紫嫣红开遍
文_Author / 潘鸣
——记什邡川剧团娃娃班
F
U KAN
副刊
起床铃铛响起,一个个睡眼蒙眬爬起来,一刻钟穿衣洗漱,一刻钟跑步,紧接着是一个小时基本功训练。几位老师分别执教,拿顶、压腿、下腰、走台步、武功、吊嗓、眉眼表情,轮番学练。晚上放学后,7点至9点,又是两个小时的专业课。授课老师对娃娃班管教很紧,沈德蓉老师要求尤为严苛。教学时不苟言笑,呵斥学生的嗓门像高音喇叭;辅导女生学唱旦角苦情戏,她要求徒儿们跪在棕垫上,一遍遍念白唱词,琢磨体悟角色悲情,直至练得棕针扎破皮肉,膝头血渍斑斑;发现有男女生冒出早恋苗头,她逮到当事人劈头盖脸训斥,一口气数落一个多小时。但骨子里,沈老师是真心疼爱学员的。艺训班没有洗浴条件,学员们偶尔去茶旅社公共澡堂泡澡。一次有位男生不慎感染了皮肤病,生疮化脓。沈老师和刁老师赶紧请中医开了方子熬药为孩子擦洗,还把他弄脏的衣服被褥用开水蒸煮杀菌消毒,及时帮孩子治好了病患,防止了病菌的传染扩散。朝夕相处时间久了,学生们渐渐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情感由畏惧转化为敬重。背地里,大家开始称呼沈老师为“沈妈”,一个温暖的称谓,包含了深深的感恩和由衷的爱意。
1980年夏天,首届川剧艺训班学员毕业了。经过严格考核,30多名学员分两批正式入职什邡川剧团。“娃娃班”的旗号堂堂正正亮出来,仍然由沈老师等人带队,单独组队排练节目,尝试商演。
同学们憋足劲,短期内赶排出《贵妃醉酒》《五台会兄》《拾玉镯》《打雁》等川剧传统折子戏,赶着春节,前往南泉乡场敲响首秀开场锣鼓。众目睽睽下第一次登台亮相,小演员们难免紧张失常。有穿着高蹬靴子撩衣跨步拧了脚的,有武戏对打失手伤了内伙子的,还有脑袋发懵忘了戏词的……善良的观众很体恤娃娃班,哄笑过后仍然报以宽容的掌声。这样一场一场历练,娃娃班的演艺日臻成熟。接下来,他们一口气演遍全县十几个乡镇。不久后参加温江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娃娃班一举夺得两个集体一等奖和个人表演一等奖,10个个人表演二等奖。
■ 川剧折子戏《穆桂英打雁》,由娃娃班学员曾宪润主演
■ 喻海燕 (1963一2017)
■ 什邡川剧团娃娃班合影
■ 《白蛇传·船舟借伞》剧照
什邡川剧娃娃班名声一天天响亮起来,周边县区纷纷邀请赴演,大都市也伸来橄榄枝。1980年秋天,娃娃班应邀远赴重庆市,在解放碑胜利剧场安营扎寨,刷出海报,四个折子戏作主打,又增加了《别洞观景》《拷红》等戏目,演员在台上亮出艺训班两年苦熬积淀的功夫,唱、做、念、打,有张有弛;一个眼神、一个下腰、一个踢衣,尽显韵味。演出结束时,场内掌声雷动。那些天,娃娃班每日演三场,千余人的堂子场场爆满,就这样连续演出一个月。不久后,他们又被邀请到成都邮政礼堂,同样也是多日连场,座无虚席。有关什邡川剧娃娃班的剧照和新闻报道登上了成渝媒体的文化版面和栏目,电视台还录播了喻海燕等队员演出的折子戏《贵妃醉酒》,并荐送中央电视台播出。
后来,小团队并入了什邡川剧团,队员们演艺继续长进。喻海燕、姚绍萍等分别与资深演员沈德蓉、徐朝俊,刘昌林、胡慧玲联袂主演、潘正蓉等人担任鼓乐手的现代川剧《丑公公见俏媳妇》,在四川省第一届“振兴川剧”调演中荣获一等奖。1983年金秋,剧组代表四川进京汇报演出,邓小平、杨尚昆、张爱萍等川籍中央领导到场兴致勃勃观看了演出,中央办公厅还安排专车特别照顾剧组在京期间的出行。刘坚、张新玲、郭应坤、叶启会、曾宪润等娃娃班其他成员,也分别以多个角色不同戏目参加了后几届省上的“振兴川剧”调演,收获了不俗成绩。
娃娃班中,个子高挑的喻海燕凭借俏丽的形象、聪慧的天资,加上刻苦勤奋,迅速从学员中脱颖而出,毕业后被剧团委以重任,担纲多部戏剧的主演。后来她先后调入新都川剧团和绵阳川剧团,在川剧舞台上渐入佳境。她主演的《芙蓉花仙》曾在全国巡演,引起热烈反响;1992年,她参演的戏剧小品《戒赌》上了央视春晚;两年后,她主演的川剧歌舞《人间好》又参加了央视春节戏曲春晚;主演的《白蛇后传》于1997年被央视“九州戏苑”栏目多次播放。剧中高难度的“蛇缠腰”“超长水袖”等表演特技成为绝活,令观众和业界行家交口称赞。1994年,喻海燕当之无愧摘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2000年被破格提拔为绵阳市文化局副局长。
谁料想,才华横溢、正值英年的海燕却不幸罹患癌症。2017年初,因癌细胞转移扩散,救治无效,一代名伶香消玉殒。那个凛冽的冬日,上千名粉丝和同事含着悲痛与惋惜为她默默送行。啁啾海燕展翅高飞,从此永不复回……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川剧艺术的市场影响力江河日下。什邡川剧团高峰期一年商演755场(1980年)的奇迹已成过眼云烟,票房收入日趋惨淡。1987年岁末,剧团不得不降旗解体。在政府帮助下,全团人员分流安置。徐朝俊、刘坚等少数几人被分配到市文化馆继续从事群众文艺辅导,其余人分别安置到供销社、商店、土产公司、印刷厂、黄磷厂、农药厂等各个行业。
剧团散了伙,昔日的川剧艺人和娃娃班酷爱文艺的一颗初心没有变。他们组建民间业余剧社,到茶馆唱川剧围鼓,踊跃参加文艺志愿者队伍送文化下乡。后来,张新玲、黄代卉等一帮娃娃班的学友还组建了一个特殊的朋友群,但凡天气好,就去户外约聚。小河边、草坪上、花树下,忘情地载歌载舞。一帮人最爱唱的,还是娃娃班走红时的戏曲唱段。
F
U KAN
副刊
故乡茶
文_Author / 钟斯云
每天依然喝自己的茶,品自己的味。苦涩也好,甘甜也罢,外人却也无从知晓。我那颗躁动的心最终会回归到碗中那茶色里,虽浑浊而苦涩却总也让我思索着:故乡是离我近了还是遥远了?
每当我想以茶当酒、品味人生时,多么希望再喝一杯母亲为我采摘的故乡茶啊!
那年,母亲托人从偏远的故乡红白(现属什邡市蓥华镇)带给我一包茶叶。那是故乡的土特产,那是母亲的一片心。那茶叶,是母亲翻山越岭,亲自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头道尖子,然后放到柴锅里炒,再放到簸箕里细细搓揉,阴干。再炒,再搓揉,再阴干。如是者七次,便制成了我最爱喝的故乡茶(不烘焙,不加茉莉花之类香料)。
那茶,除我自己品尝外,若有亲朋好友来,也泡上一杯:几片茶叶,几缕清香,不亦“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亲朋们一品那茶,便赞不绝口:“这么爽!是明前抑或雨后?”每当此时,我总是自豪地笑笑:“那是母亲亲手为我采摘的故乡茶。”
每当我困倦或烦闷之时,只要泡上一杯故乡茶,细细品尝,便有一种如临故乡之感,所有心中的块垒统统烟消云散。心旷神怡之余,一种从未有过的淳朴与满足油然而生,牢牢扎根心田,成为我生命中一股使之不尽的原动力。
我爱茶。品过无数茶,却从未有过母亲那年带给我的那样的茶,那样的味。那茶放到杯里,经开水一冲泡,便苏醒过来:叶,绿绿的;味,淡淡的。淡绿里却渗透出缕缕自然而芬芳的乡韵,使我本来混沌的心渐渐清亮起来,又找回我人生的坐标。
从此,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每当口渴之时,我多么想喝茶,再喝一杯故乡茶,品味淡淡的人生。我想,那茶叶,要刚从树上采摘下来,鲜嫩嫩的,苍翠欲滴,最好不要过多地炒揉,也不要烘焙加香料。那样,会污染故乡的秀色,败坏故乡的淳风。总之,就那么原始的几片茶叶,虽名不见经传,却亦古风犹存,或许方能解我心之渴,催我如故乡茶那般朴实而无华。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再也不能上山为我采摘故乡茶了。口渴之时,我只好忙里偷闲,到茶馆里喝盖碗茶去。那茶,又是另一道人生风味。虽说加了些茉莉花之类香料,茶味依旧很浓,茶色犹如古老的岁月写在纸上一样泛黄。茶馆里总是很吵闹,总是有很多人很多声音在各说各的。而我呢,每天依然喝自己的茶,品自己的味。苦涩也好,甘甜也罢,外人却也无从知晓。我那颗躁动的心最终会回归到碗中那茶色里,虽浑浊而苦涩却总也让我思索着:故乡是离我近了还是遥远了?
无论多少年过去,我总是积习难改:多么想喝茶,喝一杯母亲那年特意为我采摘的故乡茶——
希冀从茶碗中瞥见母亲已有些伛偻的背影:倚杖柴门外,迎风听暮蝉……
F
U KAN
副刊
踏青口袋营(外一首)
梦茵
一
龙门山麓,沃野千里之中
一个保留四百多年的古地名村庄
乌木泉,包包泉,南阳泉,拍树泉…
一口口涌泉,润泽一方土地
二
从越来越远到越来越近
竹茂林深,粉墙青瓦
粮仓丰盈,农院相连的口袋营
田畴遍布,五彩油菜花斑斓
三
太阳高照,麦苗在田园律动
柳丝轻轻荡漾在溪河边
玉兰,桃花,李花,在蜂鸣鸟语中
继续自由延伸,肆意开放
四
风,飘过口袋营的时候
一些美好,掀开花田的衣裙
四百多年前的历史云烟
早已被岁月静好
花蕊滴落下来的芬芳替代
每一场春雨,都引来花开
只一滴,三月便从凛冽的山谷中醒来
只一滴,花红绿柳
唤来草长莺飞,蜂舞蝶浪
在樱花谷,你若来迟
佳人错过良辰,赴约的书生
空等一季
樱花兀自欢喜,迎春花开在堤埂
临河的柳枝,摆不开抛出的云袖
若你来得恰是时辰
每家的门楣,皆是樱花飘过的影子
只一朵啊,三月便活了
而初入世间的草尖,举着晶莹
沿着村庄,河渠,山谷
敲出了叮叮咚咚
春之樱花谷
清明细雨(外一首)
雷田伦
父亲已沉睡八周年
三月的清明雨
是思念的鼓点
绵花草做成的馍
煎成月亮
我咬一口
就泪雨滂沱
小河边开着鹅黄的苦涩
苦艾吟哦着相思
父亲啊
在柔风中
我仍听到你的鼾声
泥土里很温暖
只有人世间
才会感到寒冷
我们给你捎来了冥钱
送来你最喜欢的米酒
父亲你尝尝刚拆开的雪茄
尝尝我从北方带回来的思念
三月芳草萋萋
油菜花默默地退潮
我们垒高你的屋子
让你感到宽卓,感到天空很近
你周围的野菊花开过来
和你说话
抽穗的麦苗给你吹箫
蜜蜂们的歌
让一些小草偷偷的呜咽
我们的睫毛上
歇满了燕子
三月母亲的手绢
把春天越擦越湿
风筝是我写给
春天的情书
妈妈说我小小的年纪
就懂得爱
鸟儿云朵大阳
它们都喜欢读
感谢春风作媒
让花儿含笑
让蓝天含情
我坐在草地上
望着美丽的风筝
我在等着
春姑娘为我回信
风筝
F
U KAN
副刊
龙门山雪
刘长贵
冬日的龙门山,
被白雪精心装扮,
如银的纱裙铺满山峦,
漫天飞舞的是冬的诗篇。
山川穿上洁白的衣裳,
青松挺立,不畏风霜,
雪花在空中轻舞飞扬,
讲述着冬天的童话和幻想。
枝头的冰晶璀璨闪耀,
像孩童眼中的星辰梦想,
雪地里嬉戏的儿童笑语欢,
足迹踏出快乐的乐章。
冬风如刀割破沉寂,
雪花是天空的精灵,
她们在空中自由翱翔,
舞出冬日的浪漫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