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传统工艺 上

其他分类其他2022-12-24
243

   中国传统艺术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代表性艺术有书法、音乐、剪纸、绘画和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民间剪纸

剪纸的历史

traditional culture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过去,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玻璃上贴上窗花烘托节日气氛,随着时间发展,剪纸除了作为迎新年的习俗之一,还作为镂空艺术,赋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traditional culture

剪下生情.生活史诗

郭佩珍

    1932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佳县楼家坪乡郭家畔村人,陕西省著名工艺美术大师。
    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许多天才剪花娘子中,第一个用剪纸讲述自己人生磨难和历史经历的女人,也是一个用剪纸表现陕北人民生活和家乡景色的“歌手”。

    郭佩珍受尽生活的煎熬,当她的剪纸作品名誉天下时,她已是接近人生余尾的六十岁。随着背在身上的枷锁‘地主”成分的抹 去,作为艺术大家郭佩珍标志之一的剪纸也正式丰满翼健地出壳亮翅,奋飞翱翔于蓝天云际,令人敬佩,翘盼于振作欣喜,骄傲在黄河与高原交汇之间的风剪巧构,振作灿烂的天设地造之神奇的艺术创造的别开生面。

   郭佩珍平日里況默寡言,晩年把心思都用在了剪紙上。她用剪纸讲述着她经历的人生故事,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她在剪紙創作内容容广泛,除传统的花草、动物和隐喻吉祥幸福的侍統題材外,美注現突生活、美注人和自身的感受也成カ他剪紙創作表現的主題。
     在他的剪紙中,童年的记忆、身辺的生活、古老的传说都成为她表现的内容和参照。

    郭佩珍的剪纸语言不同于传统剪纸的风格,虽然她传统剪纸的功底深厚,但她更渴望追求剪纸艺术个体价值的创造。
     郭佩珍有属于自己剪纸语言的叙事风格,她表现陕北生活的一些独幅剪纸,也不同于通常的民间稚拙风格,其创作的手法和方式已近似于延安鲁艺时“新剪纸’’的风格。
     她手下那些陕北劳动生活小景,质朴清新、栩栩如生,这源自于她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体现了她对剪纸艺术语言独特的追求。

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中国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刺绣是用绣针牵引彩线在布帛上刺扎花纹的工艺,又称绣花或扎花。这种工艺和彩绘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彩绘用画笔蘸颜料描绘纹样,而刺绣则用绣针引彩线"描绘"纹样。因此,在古代绘和绣常常被视为一事。
中国的刺绣技艺源远流长。早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已经出现在衣服上刺绣花纹的做法。商周时期的文献对此也有专门的记述。

Chinese embroidery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刺绣

据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介绍,粤绣是广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代中后期以来,粤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首先体刺绣所用的材料上,除通常的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粤绣:发源地:它起源于唐朝,是由中原移民带入岭南地区,唐代广东刺绣的工艺水平已非同一般,最早在唐代的《杜阳杂篇》中描述了广绣的精湛技艺.

在明代的时候由欧洲的商人将其带到了欧洲,在那个时候深受欧洲贵族们的爱戴,所以在如今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博物馆中仍陈列有中国的粤绣,视为中国给予西方的礼物。清朝初期英国人把服饰带到广州服装加工场加工,那时就开始吸取了洋人文化变成独树一帜的绣品。

traditional culture

皮影,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皮影

traditional culture

各地皮影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四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基本概述
在河南、山西,陕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牛皮、驴、
马、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