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端医械院院刊 第01期(202403)

高端医械院院刊

第 01

季刊
2024/03

*本资料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我院代表性转化成果被列入中国医药报2023年度医疗器械监管十大亮点 ……………………………………………………… 14
  • 产品技术要求中重金属测试方法的风险 …………………… 17
  • 动物试验技术探讨——动物麻醉“唠一唠” ………………… 19

  • 发展创新药、完善药品集采、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促进中医药创新……《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医药领域目标值得期待 …………………………………………………………………… 25
  • 广东省药品监管统计年度报告(2023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情况 …………………………………………………………… 27
  •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 36

高端医械院院刊

总第01期

  • 王迎军院长在全院年终总结会上的讲话 …………………… 04
  • 盘点2023 ……………………………………………………… 07
  • 合作 · 交流 …………………………………………………… 10
  • 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 12

院闻其详

目录

14

  • 从12个关键词,读懂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 40
  • 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郭永航孙志洋王衍诗李贻伟出席 ………………………………………………………………… 43
  •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 45

40

25

04

视野观察

行业聚焦

特别专题

王迎军院长在全院年终总结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事:
甲辰龙年新春即将到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复盘总结、规划未来,恰当其时!
2023年,是高端医械院攻坚克难的一年,也是成绩斐然的一年。

临床评价、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50余项,涉及3D打印、抗菌技术、人工智能、再生修复等新技术,覆盖人工骨、组织粘合剂、智能康复机器人、人工血管、胶原蛋白植入剂、血液透析、眼科植入物等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监管科学研究赋能服务,针对创新器械产品转化,以“创新产品转化体系研究”项目为抓手服务审评前置,探索“政-产-学-研-医-检-监-金(融)-经(济)”全链条协同创新产品转化体系,推动原创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转化应用;作为项目提出单位和主编单位开展《重组胶原蛋白医用敷料体外透皮吸收评价指南(荧光标记法)》团体标准制定及宣贯,并参与标准制修订20项、指导原则意见反馈3项;开展机构间、行业内的交流培训与报告30余次,为产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通过成果转化咨询等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责任与担当。
这一年,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笃行致远固基础。我们高质量完成了首期建设合作协议的各项任务,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我们以高分通过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现场评审,获得普通环境(豚鼠、兔、犬、猴、小型猪);屏障环境(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的使用许可;我们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了CMA/CNAS评审、挂牌了3家临床示范医院及投资决策委员会、合作成立对外投资平台公司、全力推进合作成立2亿规模产业基金、合作成立医疗器械研发数据平台,服务监管,赋能产业;我们承担了1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参与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们承担各类监管研究项目10项,已取得研究报告3份、监管科学教材1本;加入了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委员(SAC/TC110)直属标准化工作组;我们与器械审评大湾区分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承办或协办的各类器械审评人员、培训会等9次,涉及42个主题报告,培训人员总计约近千人次;参与对外交流会议17个,并进行主题报告共计22个,培训交流人员规模总计约3000人次。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谋服务,扬优成势助转化。成立科技成果运营部门,突破性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运营模式,开拓以高校、医院和同类型成果转化机构为主体的三类项目渠道,建立在池项目60余个的储备项目池;根据教授、医师及企业的转化需求,针对性聚合资源,提供监管科学研究、资金、场地、医工对接、人才发现和注册、体系、检验及临床等转化服务:为广州康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场地+转化”服务;通过“商务+服务”机制入股广州双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广东省人民医院提供科研场地,联合探索成果推广、撮合服务、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委托研发和产品打样服务、院内制械服务等多种合作模式;牵头组织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益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研发起草行业标准,服务监管与行业创新;与纳金、莱迪、国际加速器等园区或机构探索“专业+孵化”赋能招商落地的成果转化泛式合作模式;针对所服务医械企业的创新产品的共性监管问题,开展监管科学研究,服务审评前置。这一年,我们帮助医生、教授们开展课题合作、委托技术开发、知识产权转让等项目对接30余次,未来我们将构建CRMI成果转化生态,以信任机制降低转化壁垒,以市场机制做大转化价值,努力打造创新医械成果转化新范式。

院闻其详

这一年,我们把握机遇促发展,因势而谋新定位。作为国家四部委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实体承接单位,使命如山,行胜于言。我们围绕“如何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积极探索符合医械产品创新的转化运营模式,实施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特点的“监管护航,服务赋能,尊重贡献”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形成集技术研发、监管创新、投资驱动、产品转化、临床推广、数据支撑于一体的六大支撑服务能力,确定了我院作为市场化创新医疗器械成果转化机构及专业化高端医疗器械孵化器的发展定位,有效助推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全国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与推广应用。

这一年,我们开拓创新聚资源,乘势而强勇担当。扎根黄埔这一年,这片热土已深深见证了我们的满腹热忱。我们积极聚焦医疗器械创新链、产业链、转化链的关键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形成高水平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实现全流程服务能力。开展技术法规、质量体系、

院闻其详

 2024年3月第01期 

这一年,我们勠力同心齐发展,和衷共济度难关。在日趋紧张的行业形势和严峻的国内外压力下,高端医械院诸多工作仍有序开展。我们通过顶层设计、全员参与的方式顺利完成各项制度建设并落地实施、优化调整,完成以业务为导向的激励政策,驱动团队创造力;我们完善了办公、实验、孵化场地、中轴展厅等设施与功能;全年共接待各级领导视察、合作单位来访、社会团体调研等百余次。不同岗位的“高端医械院人”在同样厚积薄发地努力着,大家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坚守,也凝聚了加速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2023,我们做到了!这是在座各位共同的荣耀,再次由衷感谢在座每一位同事的一路同行,携手并进。
2024年定将是高端医械院愈发重要的机遇之年。国家政策全面发力,产业投资触底反转,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院持续关注转化,转化资源持续聚集,我们必须,也定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将2024打造成我们的开疆拓土之年!
2024年也定将是高端医械院全方位提升管理、运营水平与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一年。作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每一位高端医械院人都应站在全局与整体的高度,紧密结合全院发展战略,深入思考,科学规划,确保个人工作计划与组织发展目标相得益彰,实现更大价值的“被需要”,共同践行“团结、紧张、担当、创新”的团队文化。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抓住重点、把握关键,肩负知重负重的担当,高涨勇挑大梁的热情。
2024,蓝图已绘就,我们的征途不只在平芜春山,更在星辰大海,让我们继续携手争朝夕,并肩创未来!
最后,祝大家甲辰龙年新春福备箕畴,万事顺遂,阖家幸福,过个好年!

盘点

2023

2023.04.27

首家对外合作投资平台公司
国孵投资(广东)有限公司成立

进驻京广协同创新中心

2023.01.15

 2024年3月第01期 

院闻其详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注册司器审中心
高国彪书记、张华副司长分别调研我院

5月、6月

2023.09.25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一行调研高端医械院

2023.06.21

通过广东省实验动物
行政许可(使用)现场评审

2023.08.04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签约临床示范医院

签署合作协议补充协议
(约定了二期建设方案)

2023.08.30

通过 ISO9001 认证

2023.09.26

2023.09.28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
“创新产品转化体系研究”项目
启动会圆满举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签约临床示范医院

2023.10.13

2023.12.17

通过CNAS、CMA现场评审

2023.12.28

我院共同提案并主编的T/GDMDMA 0029--2023《重组胶原蛋白医用敷料体外透皮吸收评价指南(荧光标记法)》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24.01.05

通过 ISO27001 认证

 2024年3月第01期 

院闻其详

 2024年3月第01期 

院闻其详

-合作·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筹委会
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2月4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下称“行业校友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下称“高端医械院”)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十余名筹委会成员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高端医械院常务副院长马强首先介绍了行业校友会的成立背景与愿景,对筹委会成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行业校友会的筹建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强烈反响,在短短一个月内报名人数已达600余人,也希望更多各地区在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上耕耘的校友们能踊跃加入行业校友会的大家庭。

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志雯对筹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代表王迎军院士对各位校友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期望各位校友能借助行业校友会的广阔平台,链接彼此力量,聚势而强,推动学校和校友事业共同繁荣发展。

与会筹委会成员轮流进行了自我介绍,纷纷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也对行业校友会的成立送上了美好的祝愿。大家一致认为,在医疗器械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医疗器械行业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和校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成员们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行业校友会的筹备工作。

随后,行业校友会筹备负责人、高端医械院市场运营总监余慧英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行业校友会筹备工作进展”进行汇报。会上还讨论了行业校友会的组织架构、运营方案等事项。

 2024年3月第01期 

院闻其详

2024年1月18日,中国医药报公众号发布2023年度医疗器械监管十大工作亮点。我院代表性转化成果项目——聚氨酯组织粘合剂项目和体外肿瘤类器官芯片项目被列入其中。
我院作为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联合打造的国家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的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立了集“政-产-学-研-医-检-监-金(融)-经(济)”融合全链条一体化高端医疗器械转化平台,依托八大平台搭建了以审评前置为核心的六维成果转化能力保障体系,突出加强监管创新、技术研发、转化服务、临床推广、数据支撑、投资驱动等方面,以监管创新为引领,探索我国原创高端成果转化新模式,发挥示范基地作用,打造以监管科学研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新范式,助推我国高校和医院器械科研成果的高效高质转化应用。

我院代表性转化成果被列入
中国医药报2023年度医疗器械监管十大亮点

文/转化中心 黄雪连(组稿)

视野观察

聚氨酯组织粘合剂项目

我国每年创伤外科手术数量达千万例,创伤修复材料临床需求巨大。相比传统的医用胶带、缝合线和吻合器类创伤修复材料,组织粘合剂具有不造成生物二次组织伤害、使用简便、伤口适应性和闭合效果好等优势,是创伤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现有粘合剂主要有天然来源纤维蛋白胶、人工合成的聚乙二醇基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酯等,广泛用于伤口止血、组织固定。纤维蛋白胶、聚乙二醇基粘合剂生物相容性良好,但伤口封合强度较差,主要用于脏器止血;α-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强度高,但生物相容性一般,主要用于体表粘合。因此,开发一款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粘合强度的高性能组织粘合剂,是临床创伤组织多样化修复的迫切需求。
尽管前沿研究中有很多新型材料被用于组织粘合,如贻贝蛋白、聚多糖、聚丙烯酸类等,但所使用的材料不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体内毒理不明,离临床转化仍有一定距离。聚氨酯作为医用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伤口敷料、医用导管和心血管支架等领域,兼具高力学强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且聚氨酯粘合剂通过与被粘物表面形成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作用,对多种基材具有优异的粘合强度,在创伤组织粘合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基于此,项目团队开发了可降解双组分聚氨酯组织粘合剂,可以通过双腔注射器混合涂覆在伤口表面,粘合剂的A、B组分经反应固化后形成组织粘合力。该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力学性能具有广泛可调控性。弹性模量5 kPa至660 MPa,覆盖从肺部组织到松质骨组织的力学适配需求,对肺部、肠道、血管、皮肤与骨等组织具有优异的粘合强度和稳定性。
固化时间具有可调节性。通过改变A、B组分配方与比例,实现了固化时间10 s至10 min的调控,可适应不同外科手术操作时间要求。
实现微创介入操作。该聚氨酯粘合剂粘度适中,不依赖外界调节刺激固化,能与现有介入器械配合使用,实现粘合剂在体内创伤部位的精准递送。
项目团队开发的一款用于肺部创口封合的组织粘合剂,其粘合强度是现有纤维蛋白胶、聚乙二醇基粘合剂产品的2倍至4倍,有望提高临床气胸封堵手术成功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产品批量化稳定生产、定型检验、生物相容性评价,正在开展临床前动物试验,预计明年开展临床试验,并同步准备产品注册资料编写工作。
除肺组织粘合剂产品外,项目团队还同步开展血管、内脏、皮肤和骨等系列组织粘合剂产品的研发工作,旨在打造覆盖多种软、硬组织器官创伤修复的新型医疗器械平台。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项目团队研发的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高粘合强度的高性能组织粘合剂,有望解决现有组织粘合剂材料种类不足问题;对于一些难以缝合/钉合或者需要实现伤口与组织隔离部位,如肺、淋巴漏等,肠道、胃粘连,粉碎性骨折等,项目的成果产品可作为现有创伤修复材料的替代物或补充物,有助于满足临床创伤组织多样化修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外肿瘤类器官芯片 开启药物研发“芯”时代

传统的药物评价主要基于操作简单、快速、成本较低的二维(2D)细胞实验或模拟度高的动物模型进行筛选。但由于2D环境与真实的3D肿瘤微环境相差甚远,动物与人体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在临床试验前药物作用机制难以确定,药物的耐药性、副作用等进一步实验也无法完成,同时动物实验耗时长、成本高,且存在伦理问题。此外,上述模型难以进行高通量和标准化,因此目前在新药研发、临床指导用药以及肿瘤发病机制探索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
器官芯片是2010年诞生的一项变革性生物医学新兴前沿技术,指的是一种在芯片上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它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通过与细胞生物学、生物材料和工程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体外模拟构建包含有多种活体细胞、功能组织界面、生物流体和机械力刺激等复杂因素的组织器官微环境,反映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征,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毒性预测和生物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体外肿瘤类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模型是具有潜力的新型药物评价和开发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肿瘤模型来源于患者本身,其最大化的保留了亲本的免疫肿瘤微环境特性和基因突变谱,是一种能高效应用于研究肿瘤疾病和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通过结合工程化的类器官芯片的结构设计和精确的流体操控技术,能够模拟体内的肿瘤异质微环境动态作用过程,包含流体剪切力、pH和梯度的理化因子等物理化学特征。此外,这种平台允许引入更多的生理因素,从而可以重构更真实的动态肿瘤微环境,如:细胞相互作用、浓度梯度和机械应力等,同时微流控芯片可以结合多种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适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检测和机理研究。通过重建与真实的肿瘤异质微环境相类似的肿瘤模型,为传统药物和靶向药物开发与评估提供了新的策略,解决了很多其他模型未能解决的困难和挑战。

建高通量的实时检测和评价的器官芯片平台是目前的挑战之一。基于此,项目团队通过医工交叉,开展基于医学、先进制造、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的监管科学交叉研究,致力于开发基于微纳加工、微电子、生物传感等工程化手段,构建肿瘤器官培养和检测集成化的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药物开发平台,建立体外3D器官培养体系工程化、标准化、智能化培养和鉴定方法。项目团队在类器官培养底层体系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显著提高体外肿瘤类器官的培养活性和成功率,并于2023年7月进驻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加速孵化转化。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推出的相关系列产品有“功能化器官芯片”、“类器官培养试剂盒”、“用于高通量微球制备的微流控芯片”、“Organoids基质胶”等。

尽管体外的肿瘤类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有望用于解决传统药物评价模型的缺点,助力新药开发和精准医疗,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仍然存在较多技术挑战。首先,目前体外肿瘤器官组织的三维(3D)培养成功率难以保证,主要受限于现有的2D细胞培养体系难以满足细胞的3D生长要求,因此开发新型的细胞培养材料,包括专用培养基和支持细胞3D自发生长的基质材料至关重要;其次,现有的器官芯片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模拟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特征;最后,体外器官芯片的培养成功后的标准化鉴定,以及与药物作用后的高通量实时效果检测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如何创新体外3D器官培养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在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以及产品技术要求中往往都会包含pH值、重金属、还原物质、蒸发残渣和紫外吸光度这些常规的化学项目中一项或几项。其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量较大,比重大于5.0 g/cm3的金属,约有45种(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通常将其列入重金属类别)。
所谓药械不分家,医疗器械的重金属测试方法通常参照/引用《中国药典》中0821重金属检查法以及GB/T 14233.1 条款5.6 采用目视比色法进行。其原理是 10 种元素(Ag、As、Bi、Cd、Cu、Hg、Mo、Pb、Sb 和 Sn)与硫代乙酰胺反应生成显色的硫化物沉淀,通过比较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深浅以确定是否超出重金属限度。
但是目前在重金属/元素杂质相关控制要求方面,《中国药典》与《美国药典》USP和《欧洲》EP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在美国,2008年USP开始启动元素杂质新标准和方法的制订。2012年12月,USP35第二增补本中增订了通则<232>元素杂质限度、<233>元素杂质测定方法;明确要求测定各元素杂质含量而不是总量,即由半定量转为定量控,将取代通则USP<231>重金属检查法,于2014年5月1日正式执行。2015年12月,USP38第二增补本删除了<231>重金属检查法,且<231>重金属检查法自2018年1月1日不再执行。

产品技术要求中重金属测试方法的风险

文/ 检验中心 曾嘉欣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在欧盟,在2014年6月,制订对EP重金属通则的修订策略,7月宣布修订EP通则5.20<金属催化剂和金属试剂残留>。2015年3月,批准2017年1月1日起,通则2.4.8<重金属检查法>废止,并删除对其相关的引用;基于仪器(包括AES、AAS、XRFS、ICP-OES、ICP-MS)的新方法被编入了EP 2.4.20,用于检测元素杂质。
2020年版《中国药典》未收载针对元素杂质控制的相关通则及指导原则,只是在四部通则9102<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中提到“无机杂质参照ICH元素杂质指导原则(Q3D)进行研究,并确定检查项目”。
而在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以及产品技术要求中普遍参照/引用《中国药典》收载的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对比USP和EP采用基于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虽然目视比色法无需购买检测设备,运行成本低,但是显色测定总量的方法已显得较为落后,无法筛查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现行的重金属测试方法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
目前中国药典的重金属检查法以铅为对象,针对其他种类的重金属元素缺乏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除铅外,其他9种重金属元素显色各不相同,同一浓度含量显色的深浅亦各不相同,并存在主观目测颜色误差。
除存在主观目测颜色误差外,该方法是基于 10 种元素总和的限度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只是样品中各元素的总量值,为半定量分析,无法测定某一重金属的含量。
此外还存在部分元素回收率低的问题,对比现行的目视比色方法和 ICP-MS法,显色的10种元素(Ag、As、Bi、Cd、Cu、Hg、Mo、Pb、Sb 和 Sn)的回收率,结果ICP-MS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0 %~120 % 之间,而目视比色方法的回收率较低,如 Sn和Sb回收率均低于20 %,Hg的回收率甚至为0。对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方式,以马弗炉参照《中国药典》0841炽灼残渣进行,容易导致部分元素的损失,也是回收率低的原因之一。
结合测试工作的经历,会有不少相应的案例:
案例1:某公司的研发样品,参照《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0841进行检测,无异常,但采用微波消解(高压密闭系统,易挥发元素损失小)进行前处理,ICP-OES进行测试,Sn及As元素超限;
案例2:某公司的合成产物,参照《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0841进行检测,无异常,以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ICP-MS进行测试发现As元素超限,经对合成原材料及助剂等物料的筛查,其中两种使用的有机试剂的As元素含量较高;
案例3:某公司的产品,浸提液参照GB/T 14233.1条款5.6进行检测,无异常,以ICP-OES进行测试,Sn元素超限。

从对重金属/元素杂质相关控制要求的演变历程看,不难看出传统的化学检查法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专属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仪器检查法以及更适用的前处理方法,定量方式由总量、半定量向单一定量的转变。

聊到麻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个词,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无论是人的手术还是宠物的治疗,都可能会涉及到麻醉。然而,对于麻醉的真正含义、作用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很多人却感到陌生。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好好唠一唠麻醉这回事。
研究院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需要与实验动物进行频繁而密切的接触,在这些生物学研究中,麻醉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麻醉,麻醉又是何时诞生的呢?
麻醉法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古人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减轻肉体上的疼痛,包括使用草药、酒精或其他自然物质来诱导一种类似麻醉的状态。例如大家从历史课本上学过的“麻沸散”,其发明者是世界上第一个麻醉剂的研制和使用者——华佗。中药麻醉剂“麻沸散”的问世,对外科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疼痛管理和手术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公元1500-1700年间,乙醚、“笑气”和氯仿等化学物质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直到19世纪中叶,麻醉技术进步到一个关键节点,这些药物才开始广泛用于临床。1846年10月16日是麻醉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波士顿牙医William T.G. Morton首次成功地在麻省总医院演示了乙醚的镇痛特性,并在此后多次进行其它试验最终确认乙醚可作为有效的麻醉药。在随后的几年内,麻醉操作在北美洲和欧洲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当西方医学家使用这些药物作为麻醉剂时,距离华佗发明“麻沸散”已经过去1600多年了。
但遗憾的是,由于动物福利保护法彼时尚未健全,因此兽医学界并没有立即开始使用麻醉药,在手术等实验操作上依然使用物理保定来控制动物。20世纪时,人们才意识到麻醉不仅适用于人,更适用于动物,并且其对于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好处:

动物试验技术探讨——动物麻醉“唠一唠”

文/ 检验中心 林飞 陈薇瑾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能够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在进行一些需要手术操作或侵入性检查的实验时,动物可能会因为疼痛或恐惧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这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能够保护实验动物的生命安全。在某些实验中,如果不对动物进行麻醉,动物可能会因为剧烈的疼痛或恐惧而挣扎,这可能导致实验操作的失误,甚至危及动物的生命。
麻醉还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麻醉状态下,动物的身体机能相对稳定,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生理、病理变化。同时,动物处于麻醉状态下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起初,人们习惯于使用水合氯醛作为动物麻醉剂,它能够用于实验动物长期镇静管理,可有效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水合氯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大脑中γ-氨基丁酸的效果,从而产生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这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动物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便于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关键的是,它的价格较为低廉。但随着兽医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合氯醛的本质是一种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可以说它并不存在镇痛的作用,因此作为麻醉剂效果差,刺激性强,毒副作用较大,在使用上可能容易导致呼吸抑制、心血管功能降低等副作用。加之其存在干扰实验结果,对实验动物不人道和有悖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原则等问题,因此大多数实验都不再选用水合氯醛作为动物麻醉药,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既高效又安全的新型麻醉药。
根据麻醉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将麻醉药分为全身性麻醉药和局部性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以下简称局麻药)主要作用于动物的某一局部区域,使其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而对其他部位无显著影响,常用于小范围的手术或检查。常见的动物局麻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种,酯类局麻药主要包括普鲁卡因、丁卡因等,而酰胺类局麻药则包括利多卡因等。普鲁卡因一类的酯类局麻药,作用较温和,毒性较低,但其麻醉效能也较弱,持续时间短,临床上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及腰麻等。而利多卡因一类的酰胺类局麻药,穿透力较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临床上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药则作用于整个动物体,使其全身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这种麻醉药在大型手术或全身检查时非常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以防过量导致不必要的动物死亡。一些新型的全身麻醉药,尤其是在研究院工作时经常接触到的药物包括舒泰-50、赛拉嗪、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异氟烷等。
舒泰-50是一种新型复合麻醉药,主要成分是替来他明和唑拉西泮,广泛用于各种动物的麻醉。具有起效快、苏醒平稳、副作用小等优点。它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产生过敏和意外发生的风险较小。为增强药效,降低不良反应,舒泰-50常与赛拉嗪联合用药。在低剂量下,对于大鼠、小鼠能产生兴奋作用,高剂量下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其对兔和豚鼠的麻醉效果不佳[1]。应注意当在新西兰兔中使用剂量大于30mg/kg时,可引起肾毒性,因此应在合理的剂量下使用,并谨慎判读肾脏指标。
赛拉嗪和右美托咪定都是α2受体激动剂,是良好的镇静剂、肌松剂、镇痛剂。其次,这类药品镇静效果是可预期的,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也就是说给的剂量越高,镇静效果就会越好。但是它也存在平台期,即给药到一定剂量后,如果再持续给药镇静效果也不会再变得更好,但会加强药物的副作用。第三个

特点是α2激动剂有拮抗剂,也就是解药。国内常用赛拉嗪制剂商品名为速眠新Ⅱ,其拮抗剂为苏3号(盐酸苯噁唑)。右美托咪定的拮抗剂是阿替美唑。这类药物常与上文中提到的舒泰-50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丙泊酚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全身性麻醉药,通常只能以静脉注射方式用药,其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并且体内清除速率非常快。适用于需要快速诱导(如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或者时间短暂的有创性操作。在8周龄的SD大鼠体内,活性丙泊酚的有效时间约5.3min,在新西兰白兔体内只有2.1min,这表明丙泊酚对兔的麻醉效果要比其他种属差[2]。使用丙泊酚(尤其是高剂量)后,小鼠、兔、猫和猪有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因此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重点关注动物的呼吸状态,必要时需要进行正压通气,待动物恢复自主呼吸。
异氟烷是最常用的吸入式麻醉药,起效迅速且可控性好。异氟烷的麻醉深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器(例如呼吸麻醉机)进行调整,因此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手术。在脑部手术使用异氟烷可谓高分选择。由于异氟烷能够扩张外周血管,但是对心肌的收缩性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当使用异氟烷麻醉时,动物的动脉血压能够降低,但颅内压力却没有明显改变[3]。
这些新型动物麻醉药不仅提高了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也减少了动物的应激反应和恢复时间。但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没有一种麻醉药物可以适用于所有动物,也没有一种麻醉药物是没有缺点的。每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与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以及实验动物对疼痛的感知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选用麻醉药时,需要重点考虑动物的生理特点、种属特性以及试验目的。
以下是笔者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摸索出的麻醉见解,结合研究院常用麻醉药物,通过中外相关书籍中论证所得的用药经验,在此分享给各位。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温馨提示:在第一次使用某种麻醉药物或第一次麻醉某品种的动物时,建议谨慎进行。例如,在对大量动物进行麻醉之前,先评估该方案在一到两只动物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形成自身对于不同动物以及不同药物剂量的理解。
在工作中,实验动物兽医对麻醉相关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动物进行麻醉的通常是实验人员而不是实验动物兽医,兽医常主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此时需要保证操作人员得到足够的培训。
麻醉药的合理选用能够直接影响实验数据和实验动物的福利,多数麻醉药对动物各项生理指标都有影响,甚至动物的个体差异也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麻醉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麻醉药的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种属上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方式,以确保麻醉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保障动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LEE M C, LEE C H, HONG S L,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rabbit model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by paralyzing the genioglossus[J].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3, 139(8):834-840.
[2] 卢晓,于灵芝,周聪颖等.常用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22,42(01):18-25.
[3] ROALDSEN M, CIOSEK, RICHARDSEN E, et al. Isoflurane increases tolerance to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ompared to propofol: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pigs[J]. J Investig Surg, 2021, 34(4): 359-365.

推荐书籍

《Laboratory Animal 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 5th Edition》 by Paul Flecknel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in Laboratory Animals, 3rd Edition》 by Melissa Dyson.

发展创新药、完善药品集采、
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促进中医药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医药领域目标值得期待

来源: 医药经济报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涉及医药、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的内容摘要如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行业聚焦

 2024年3月第01期 

视野观察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广东省药品监管统计年度报告(2023年)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情况

来源: 广东器械审评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药品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省局各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地级市报送的统计报表数据)。数据报告期为 2023 年 1 月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报告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相关行政受理、审批、监管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外公开参考。
本文节选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情况部分。

一、医疗器械注册情况
2023 年度全省共批准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备案 2223 件,延续注册 1155 件,许可事项变更 982 件。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省共有境内一类医疗器械备案 19851 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4629 件。详见附表 21。
2013-2023 年期间,医疗器械品种数量往向上增长趋势,国产二类医疗器械品种数量较上年增长 14%,一类医疗器械品种数量较上一年增长 7.4%。如图 2-1 所示。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图 2-1 2013-2023 年国产一、二类医疗器械数量变化趋势   单位:件

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情况
截止到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全省共有提供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服务的企业 178 家。
截至 2023 年底全省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196243家,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164269 家,仅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8070 家,同时从事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 23904 家。详见附表 24。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情况
截止 2023 年底全省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5060 家,同比增加 1.9%,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 3103 张,其中一类企业数靠前的地市为深圳、广州、佛山,三个地市的总数为 2169张,占全省的 70%,详见附表 23;仅生产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 2653 张,仅生产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 146 张,同时生产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 218 张。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可生产一类 3097 家,可生产二类2871 家,可生产三类 364 家。其中仅无菌 446 家,仅植入性 27家,无菌/植入性 473 家,体外诊断试剂(IVD)690 家,定制式义齿 328 家,重点监管企业总数 127 家。详见附表 22。

从各区域上看,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省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总数为 196243 家,其中总数靠前的地市为深圳(81906 家)、广州(36784 家)、东莞(15166 家),三个地市企业数共计 133856 家,占全省总数的 68.2%,详见图 2-2、附表 25。

四、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情况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
2023 年度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3953 家次,检查国家重点监管企业 329 家次,全面检查高风险企业中含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562 家次,检查含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72 家次,创新医疗器械 66 家次,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 545 家。全年存在违法违规生产企业 576 家次,完成整改 1347 家次,立案查处生产企业 44 家次。详见附表 26。
从各区域上看,2023 年全省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3953 家次,其中检查企业家次靠前的地市为深圳、广州、佛山,三个地市的检查数共计 2146 家次,占全省的 54.3%;发现违法违规的生产企业共计 576 家次,占检查总家次的14.6%,其中发现违法违规企业数最多的地市为佛山、广州和深圳,三个地市发现违法违规企业为 401 家次,占全省发现违法违规总家次的 69.6%,详见图 2-3、附表 27。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图 2-2 2023 年度全省各市二、三类医疗器械
经营企业数占比情况

违法违规的企业 386 家次,完成整改 368 家次,全年度立案查处的单位78 家次;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企业 39 家次,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 2 家次,完成整改 2家次,全年度没有立案查处专门提供医疗器械运输贮存服务的企业;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使用单位 20626 家次,发现存在违法违规的单位 1508 家次,完成整改 1420 家次,全年度立案查处的单位 369 家次;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数 582 家次,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 16 家次,完成整改 13 家次,全年度没有立案查处的平台,详见附表 28。
从各区域上看,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省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 74674 家次,其中检查数量靠前的地市为广州和东莞,两个地市的检查数共计 25213 家次,占全省的 33.8%;发现违法违规的主体数共计 4151 家次,占检查总家次的 5.6%,其中违法违规企业数靠前的地市为肇庆、佛山、广州,三个地市发现违法违规主体数为 1533 家次,占全省发现违法违规总家次的37%,详见图 2-4、附表 29。

(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日常监管情况
2023 年度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74674 家次,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 4151 家次,完成整 3960 家次,全年度立案查处 735 家次;其中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经营企业53466 家次,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 2627 家次,完成整改 2527家次,全年度立案查处的单位 366 家次;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从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企业 12673 家次,发现存在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图 2-3 2023 年全省各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

图 2-4 2023 年全省各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

六、医疗器械案件查处情况
2023 年度查处医疗器械案件 1953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货值 4255.53 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 16.5%。详见附表 31、32。2015-2023 年医疗器械案件数及涉及物品总值比较如图 2-6所示。其中 2014-2018 年均为非自然年度数据。

比较从案值划分来看,仍以案值 5 万元以下的案件为主,占医疗器械案件总数的 96.8%。案值 5-20 万元的案件共有 27 件;案值 20-50 万元的案件共有 13 件;案值 50-1000 万元的案件共有23 件,分别发生在广州(2)、深圳(2)、珠海(2)、佛山、江门(2)、肇庆(4)、河源、阳江(2)、清远、东莞(2)、中山、潮州、揭阳、云浮。全年度没有货值金额 1000 万元以上的案件。
2023 年度医疗器械案件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占 70%。全年案件来源占比如图 2-7 所示。从主要违法环节来看,违法环节为经营环节的案件占 57.4%,居第一位;其次是违法主体为医疗机构的案件占 33.7%。取缔无证经营 12 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 15 个,责令停产停业 1 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 23 件。

五、地方医疗器械抽验情况
2023 年全省共抽验主体数 1174 家,检验医疗器械 1576 批次,不合格64批次,不合格率4.1%,不合格率比去年下降30.5%。近 5 年全省医疗器械抽验不合格率如图 2-5 所示。详见附表 30。

其余附表: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图 2-5 近 5 年全省医疗器械抽验不合格率情况

图 2-6 2015-2023 年医疗器械案件数及涉及物品总值

图 2-7 医疗器械案件来源情况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

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至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事关科技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论断,为做好新时期科技创新税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财政部、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将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税费政策举措,逐步形成了一套涵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多税种、全流程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较好满足了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使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知悉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更加便捷查询了解政策,更加准确适用享受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高效直达各类创新主体,财政部商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编写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环节,从创业投资、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等方面对政策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列明了每项优惠的政策类型、涉及税种、优惠内容、享受主体、申请条件、申报时点、申报方式、办理材料、政策依据等内容。此外,为便利纳税人对照适用,本书一并附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矩阵表,力求为纳税人提供菜单式和一站式服务,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目录

一、企业所得税

  •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在特定区域内开展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

二、个人所得税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天使投资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可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一部分 创业投资

第二部分 吸引和培育人才优惠

一、企业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

  •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海南自贸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广州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 福建平潭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

第三部分 研究与试验开发

一、增值税

二、企业所得税

  • 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
  • 企业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政策

三、个人所得税

由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组织对科技人员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四、进口税收

  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研发费用120%加计扣除政策
  • 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职工培训费税前扣除政策
  • 软件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款作为不征税收入政策
  • 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缩短折旧年限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 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传输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 动漫企业享受软件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政策

第六部分 全产业链

  •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 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税收政策
  • 创新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政策
  • 科普单位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

五、其他税费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

第四部分 成果转化

一、增值税

二、企业所得税

  • 企业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 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定区域开展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

三、个人所得税

  •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
  • 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政策

四、其他税费

  • 专利收费减免优惠政策
  • 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和复审费减免政策

第五部分 重点产业发展

一、增值税

  • 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 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政策
  • 制造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三、进口税收

  • 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免征进口关税、集成电路企业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 新型显示企业免征进口关税、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 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和核电项目业主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点击下载《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2024年3月第01期 

行业聚焦

抓机遇

抓机遇,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抓住了机遇,我们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了机遇,我们的差距可能被进一步拉大,又将在不利的位势徘徊。这一次,我们有机会也一定要挺立在科技浪潮的潮头。

观大局

观大局,中国式现代化徐徐展开,夯实物质技术基础责重如山。
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广东要走在前列,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中国特色”,无论是让全省全域、全省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还是推动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都需要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作支撑。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靠产业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

行大道

行大道,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
近年来,发展分化、优胜劣汰愈发明显,缺乏技术含量的过剩生产力、重复生产力、低效生产力被市场出清,代表技术进步的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迅速壮大。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我们还要快马加鞭,关键是“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前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视人才为珍宝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
 视人才为珍宝,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

2024年2月18日,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去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社会释放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今天,我们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就是要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从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能耽误。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一句句话语,如鼓声阵阵,催人奋进。

新质生产力

从“新发展阶段”到“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谱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从12个关键词,读懂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来源: 南方杂志

 2024年3月第01期 

特别专题

特别专题——同“新”协力

2月19日,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提振全市上下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齐心协力谋发展,务实奋进谱新篇,推动广州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更好支撑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市委书记郭永航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市政协主席李贻伟出席。
郭永航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敞亮。新征程上,广州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必须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走前列、作示范,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勇攀科技高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把握“质优”这个关键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量形态跃升;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郭永航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

用市场育动能

市场是产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
我们要深刻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演进逻辑,把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切实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要根据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让市场力量激发出更加澎湃的创新动能。

与企业同奋斗

广东企业敢于创新、百折不挠,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在长期的市场洗礼中成长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
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

要向改革要活力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互为促进、缺一不可。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要积极探索具体路径,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

豪情满怀、充满信心

站在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奉献的岭南大地上,向着新的目标进发,我们应当豪情满怀、充满信心。信心来自于新时代 10年的伟大实践。信心来自于新征程的良好开局。信心来自于广东的地利人和。

实干为要

希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广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岭南福地,雨顺风调。历史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

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
郭永航孙志洋王衍诗李贻伟出席

来源: 广州日报(转载时有删减)

 2024年3月第01期 

特别专题

  •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 要全力强化科技引领、人才赋智,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城市与大学相互赋能,共建创新动能澎湃的新广州
  • 要全力做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各类产业生态,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变大树、未来产业种子快开花,共建实体经济雄厚的新广州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
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来源: 广州黄埔发布

  • 要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共建市场需求强劲的新广州
  • 要全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东部中心加快建设,优化提升“三脉、三轴、三核”城市空间格局,以高质量“南拓东进”打造重大平台,持续强化城市中心枢纽地位,共建高端资源汇聚的新广州
  • 要全力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中村改造,加强重点区、典型镇、特色村建设,加快康鹭、罗冲围等重点片区改造,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共建经济纵深广阔的新广州
  • 要全力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出台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对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需必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建企业生态优越的新广州

郭永航指出,历史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在广州“二次创业”热潮中,希望各部门发挥好主攻手作用,各区发挥好主战场作用,各企业、各机构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希望更多企业家、科学家、教育科技工作者把握机遇,扎根广州、深耕广州,实现个人成功与城市繁荣的互相成就,奋力建设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州。
孙志洋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广州的城市属性和核心功能,更好打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要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信心扩大需求、引育高能级企业、提升重大平台承载力上寻求破局。要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聚力建设“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持续打造产业生态高地、应用市场高地、国际科创高地、世界人才高地、政策创新高地,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全球人才各显其能。要全力干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本领”,各部门要破除高质量发展的“中梗阻”,各区要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急先锋”,汇聚全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上播放了《二次创业 勇立潮头》专题片,各区、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企业经营者和科技教育界代表发言,亮明目标思路、提出工作举措。会议还分别围绕科技产业支撑“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产才融合优势、金融赋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汇聚智慧力量。

继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2月19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这一主题,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二次创业”再出发,奋力谱写广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发言表示,今年黄埔将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放松,向“高”发力、靠“质”取胜、以“量”促稳,切实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
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
讲话全文
↓↓↓

龙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即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奋楫争先、起而争春的“冲锋号”。黄埔区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放松,向“高”发力、靠“质”取胜、以“量”促稳,切实扛起“经济大区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今年黄埔区设定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0亿元、增长11%,其中完成工业投资620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具体将在三个方面突出发力、竞标争先。

 2024年3月第01期 

特别专题

在塑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上竞标争先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力推动产业提档。加速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赛道”产业的前端布局,重点打造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园等12个特色园区;加快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启动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全力推动科创提效。建强用好“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落地成果转化项目50个,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全力推动项目提速。深入推进招商筹建“123”行动,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全年实现400个项目签约落户、180个项目开工筹建、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

在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上竞标争先

打好营商环境、城乡建设、消费挖潜“三张牌”,全力激活改革发展新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增动力。高标准修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深化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等创新举措,大力培育10大民营头部企业,持续擦亮“两提三到四心”服务品牌。建设宜居城市添活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全年批复城市更新项目30个,新开工450万平方米,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300套以上,新建公共绿地超38万平方米。提振消费需求挖潜力。高质量建设黄埔湾、科学城、知识城三大商圈,大力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积极培育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以上。
接下来,黄埔区将坚决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笃行实干、奋勇争先,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彰显更强担当!

在打造高质量的战略平台上竞标争先

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全面提升“三城一岛”联动能级,努力推动知识城上升为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推动科学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海丝城构建广州国际交往中心重要承载地、生物岛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向东联手打造广州东部中心,向南协同构建广州活力创新轴,向西承接母城高端资源要素,向北推动知识城周边五镇联动发展,全力创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先行区,为广州加快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贡献黄埔力量。

 2024年3月第01期 

特别专题

高端医械院

点击了解 高端医械院 场地租用

电话:020-87301186
网址:http://ibmd.org.cn/
邮箱:IBMD@ibmd.org.cn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一号楼F4-7、17

聚合 | 转化 | 确定 | 价值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