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2年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其他分类其他2023-02-24
361

2022年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卷 首 语

2022年4月8日“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暨2022年动员部署会”以来,全省23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8万余名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工作方案(2022—2025年)》有关要求,自觉践行金融为民的思想理念,以“强管理、优服务、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以“比投入、比管理、比服务、比特色、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主要内容,在全省金融系统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竞赛工作中,各家银行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围绕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张牌”战略,深入聚焦服务“三农”念真经、出实招,积极探索和健全适合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云南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持续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增强云南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发挥金融托举乡村振兴之力,更好地满足云南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支持全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引金融“活水”全面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多方式、多举措,协同推进云南乡村振兴建设。为持续深化竞赛工作,现将各家银行在2022年度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工作中涌现出的一些好的做法及经验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汇编成新媒体电子书,以供大家交流。

目录/contents

沧源县支行落实总书记“八月回信”精神 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 

云南农信积极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凤庆农商行守正创新,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创新基地“样板间”

主动出击 用心服务

比特色,做好“牛文章” 提供“牛服务”

P21

7

P25

8

P27

9

P29

10

P30

11

“两山”绿色生态贷助力打造“云上花海”

P08

2

“人行+金融机构”打造新型农业田园综合体 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P10

3

金融助力直过民族迈上乡村振兴新征途

P12

4

普洱市中支“五个先行”推进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P15

5

金融聚焦“金叶子”点亮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梦”  

P18

6

人民银行系统案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例

昭通大关县异地助农“棉花贷”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金融良方”

P06

1

金融助力“牛劲实足”,让肉牛养殖户过上“牛日子”

开发性金融创新融资模式助力云南山区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保教育、增服务、促发展、传党情,全力支持云南省教育事业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

助力搭建核桃产业平台 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深化“四融一体”助推定点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助力“云花”绽放

工行丽江分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案例

金融活水扶产业,精准服务助振兴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助力“小蔬菜”变身大产业

变“输血”为“造血”

阳光“蔗农贷”

P31

12

P32

13

P34

14

P36

15

P38

16

P40

17

P43

19

P44

20

P45

21

P47

22

P48

23

P49

24

云南中行——笃行不怠,精准服务,助力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

18

P41

科技赋能推动“云花”产业升级

P51

25

金融“贷”动助力乳产业蓬勃发展

P52

26

人民银行系统案例

      昭通市大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农业人口75.44%。为破解大关县地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局,人行大关县支行立足农户规模性外出新疆种植棉花特点,引导大关县农商行探索“农户+异地就业+产业发展”信贷扶持模式,创新推出“棉花贷”信贷产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工作开展以来,大关农商行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助力农户异地增收致富。

昭通大关县异地助农“棉花贷”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金融良方”

中国人民银行大关县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一是打破地域壁垒,拓展金融服务半径。以赴新疆种植棉花农户联保为基础,每户联保小组授信额度5万至30万元,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创业没有“钱袋子”的问题,缓解产业初期购买种子、启动生产的资金压力。同时,大关农商行派出员工组成外出务工农民工流动金融服务站,远赴新疆对赴疆棉农开展贷后检查、贷款产品推介、答疑解惑等上门金融服务,形成对外务工农民工“能联系、能支持、能服务、能持续”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是发挥再贷款资金引领作用。以“再贷款+金融机构+农户+产业”的信贷扶持模式,实行4.85%的优惠贷款利率,低于该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利率1.5个百分。
      三是合理安排贷款期限。贷款春放冬收,于每年棉花2、3月的生产初期集中办理“棉花贷”业务,当年10、11月的产品销售后收回,棉农在第一时间即可获取生产启动资金贷款,轻装出行赴疆种棉,有效解决了在外创业“两头空,融资难”的问题,助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稳定在输入地,带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和产业创收。

[取得成效]

      从推出“棉花贷”到现目前的9年间,大关农商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累计发放“棉花贷”768笔1.07亿元。2022年1-10月,累计发放184笔、金额4414万元,同比增长77.85%。在信贷资金的强有力支持下,大关县棉农在新疆承包棉田种植棉花已达3万余亩,预计2022年可实现净利润4050万元,每亩可为棉农带来平均净利润1200元至1500元,户均收入可达16万余元。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两山”绿色生态贷助力打造“云上花海”

中国人民银行罗平县支行案例

[亮点做法]

      一、践行“两山”理念,做好绿色金融
      2022年以来,罗平农商行在县政府全力打造“周末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之路的政策引领下,创新推出“两山”绿色生态贷款,精准支持绿色农业、林下种养植、森林休憩和康养产业。主动对接“云上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的云上村、维古村、小龙潭村、普鲁村,为其打造“政府+村委会+农商银行”的联动模式,为云上花海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二、支持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旅游
      “云上花海”项目将持续发展农业观光园、共享菜园、中药种植园,小花园、农家民宿,实现“田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村庄变景点”。目前,已建成各类“小园”50余个,建成彩色步道1.8公里,美化房屋77户,铺设饮水管网3600米、雨污管网1200米。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取得成效]

      截至12月31日,罗平农商行已对“云上花海”项目累计投放用于生态康养民宿、绿色种养殖等用途的“两山”信贷300余万元,支持了当地30余户农户发展乡村振兴绿色产业。
      在乡镇一级推动政银合作,主动对接“云上花海”项目所需,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每一户农户送去经营发展的“备用金”。为不断提高村民产业收入,结合板桥镇小黄姜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罗平农村商业银行根据上级信贷政策制定印发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实施方案》,通过有效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推出“七彩云姜贷”,重点支持罗平县小黄姜“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截至12月末,罗平农村商业银行新发放“七彩云姜贷”885笔,金额11792.94万元,接下来,罗平农村商业银行将始终秉持政策不留白、工作不断档、投入不减少的服务原则,助力罗平小黄姜产业铺就丰收富民路。

       “多亏有了罗平农商行,我的民宿总算是步入了正轨,后天民宿就要开业了,邀请你们来参观游玩!”来自维古村的某村民在获得20万的授信后,激动地对罗平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说道。原来,在看到家乡被规划为乡村振兴示范园,需要将闲置老旧房改造成为民宿,他立刻就报了名。可是,改造资金却成了难题,这时刚好遇到上门开展整村授信的罗平农商行工作人员,得知目前有“两山”绿色生态贷款,专门为村里的绿色生态康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享利率优惠,当即便表示这个“两山”绿色贷款真是送到门的“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人行+金融机构”打造新型农业田园综合体 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为保护抚仙湖,2018年玉溪市澄江市全辖径流区范围内所有农田实行土地流转,人行玉溪市中支联合建行玉溪市分行靠前服务,以率先完成生态移民搬迁的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为试点,深入研究生态移民搬迁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探索出以“休闲农业”为支撑,金融要素全流程介入,融资融智并重,支持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新模式。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取得成效]

目前,“马房”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农业产业结构重整优化。在金融系统大力支持下,马房村充分利用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观赏性经济植物种植,已种植荷藕950亩、苗木花卉150亩、蓝莓50亩,打造了悦莲、水生植物、熙和、大元、青禾等5个新型农业庄园,建成旅游民宿25家,餐饮服务23家,零售及其他服务20家,2021年以来共吸引游客3.8万余人次,带动本村居民就业300余人。二是农户收入大幅增加。马房村2022年人均纯收入2.9万元,较上年增收1万元,同比增长52.63%。接下来人行玉溪市中支将统筹辖区金融机构进一步总结“马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经验,积极发挥带动辐射效应,助力玉溪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突破。

[亮点做法]

一是全面铺设移动支付设施设备。“裕农通+”场景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商户布放了3个裕农通服务点、1台裕农通智能设备布放在党群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实现转账、汇款、便民缴费、存定期、账户查询、社保补贴人脸识别认证等便捷功能。
二是文化融智帮扶产业经营。在马房村开办“裕农大学堂”,由建行省分行乡金部与澄江市委组织部、人行澄江支行等组织合作,先后开展金融知识、民宿经营管理、金智惠农等讲座。
三是普惠融资助力产业振兴。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商户贷款授信进行测算,发放普惠信用贷款,着力解决民宿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问题。
四是科技平台推广旅游资源。打造集历史介绍、村容展示、党建宣传、乡风促和、旅游指南为一体的“一部手机乡村通”平台,提供村委管理端、村民互动端、游客服务端三个用户入口,搭建消费场景、生活场景、生产场景、基层治理场景。五是积极推进整村农户授信。积极推进“云农振兴贷”的整村农户授信工作,引金融活水滴灌田间地头,融资融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金融助力直过民族迈上乡村振兴新征途

中国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保山市常住人口243万人,辖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0.9%。少数民族中,包含傈僳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景颇族6个直过民族。2022年以来,人行保山市中支用足用活货币政策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直过民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亮点做法]

一、加大信贷投入,推动信贷政策向直过民族倾斜
一是有效发挥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的结构引导和精准滴灌作用。指导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直过民族贷款169笔、金额830万元,有力支持直过民族群众发展生产。腾冲市搭建“再贷款+财政贴息”支持模式,用好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3000万元边境小康村建设再贷款专项额度并由财政贴息1%,精准支持6个傈僳族聚居的边境社区,惠及农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196户,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约利息支出约75万元。
      二是用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巩固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多形式加强过渡期金融支持政策宣传,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应贷尽贷”“应展尽展”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召开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业务专题会,对各县市(区)开展专项督导。1-11月,全市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170户、金额4亿元,余额9.83亿元,其中累计向直过民族群众发放262户、金额1257.76万元。
    三是用足“贷免扶补”政策持续支持直过民族群众干事创业。加强与承办部门的沟通协调,由乡镇统一组织推送融资需求清单,督促和指导承贷银行提高审批效率。1-11月,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37笔、金额7.44亿元,余额达25.35亿元,其中累计向直过民族群众发放87户、金额1435万元。
      四是强化对特色民族聚居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直过民族聚居区补齐住房、水电路、生态修复等短板,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积极争取国开行、浦发行资金(基金)1.49亿元,整合云南中烟等帮扶资金12亿元,完成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等37项工程建设,实施美丽乡村项目25个,打造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二、优化金融服务,提升直过民族金融服务可得性
      一是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优化网点和自助设备布局,将服务触角向直过民族聚居区域延伸。如,施甸县金融机构在2个布朗族聚居乡设立流动银行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智付通”保费收费点共27个,布放自助设备2台;建行腾冲支行在司莫拉佤族村设立的个人龙商户服务点和荷花乡甘蔗寨(佤族寨)设立的“裕农通”服务点,年交易额约为35万元和20万元;农行腾冲支行在直过民族村寨共设置惠农支付点14个。
      二是创新开展直过民族整村整族授信。及时指导腾冲农商行完成对腾冲聚居佤族的整族授信工作,累计授信590户、金额8700万元,执行年化利率比其他农户低1.65个百分点。施甸县积极推动布朗族聚居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对农户、村、乡三级授信全覆盖,将布朗群众的信用资产转变为能随借随用、随用随还的“真金白银”,截至2022年11月,累计向布朗群众授信贷款1586笔、金额10085万元。
      三是加强直过民族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组建“金融知识宣传党员先锋队”“满天星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双语宣传走进直过民族。2022年,腾冲市支行“满天星”金融志愿者服务队3次进佤族村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施甸县支行牵头组建善洲金融服务志愿队布朗分队,开展了布朗话金融、金融大喇叭等宣传活动;龙陵县支行以傈僳族传统打跳歌舞为基础,制作了存款保险宣传歌舞视频。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普洱市中支“五个先行”
推进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景东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以来,人行普洱市中支紧紧围绕景东县“金融助力生态保护和价值转换”这一创建主题,通过“五个先行”,探索一条“生态”驱动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把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价值。截至11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04.87亿元,同比增长13.50%,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8.29个百分点。涉农、普惠小微、绿色贷款余额85.70亿元、25.66亿元、1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7%、66.29%、171.11%。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一、机制先行:制定规划、出台方案,高位推动创新基地建设
      推动市县两级出台《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发展规划的通知》《景东彝族自治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6个方案机制,为金融创新基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制度完善。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景东县“两山银行”金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各相关单位抽专人集中办公,举全县之力推进金融创新基地建设。
      二、产品先行:聚焦产业、创链强链,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破冰
      打造“一条链条”,支持创新基地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立足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创新“惠牛贷”融资模式,支持上游采购种牛企业5585万元,解决金融“源头水”问题。创新“六位一体”融资模式支持中游肉牛养殖户,为村集体融资探索新路径。截至11月末,景东县支持肉牛产业链中游农户贷款14396笔,贷款金额77963万元,共惠及农户37368人次,农户增收年均1.6万元。
      三、工具先行:强化引导、精准施策,两项工具同向发力提振创新基地创建信心
      运用质押方式发放支农再贷款2亿元,累计支持各类涉农市场主体2695户,为各类涉农主体节约利息约589万元。截至11月末,景东县再贷款余额4亿元,比年初新增2.5亿元,同比增长166.67%。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精准落地,截止目前,景东农商行获得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648.73万元,累计支持各类经营主体7544户,有效激发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提振了当地老百姓产业振兴的信心。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四、实践先行:专业指导、基层走访,“一线工作法”确保创新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人民银行普洱市中支出台《2022年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专业指导责任清单》,强化12项重点工作,推动景东县“信贷与非信贷”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满足县域乡村振兴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联合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金融走基层、服务田地间”专项活动,用好“一线工作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景东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五、服务先行: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
      一是金融支持黄草岭村田园经济体模式,2021年10月被作为典型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宣传片《共同的家园》向全世界宣传。二是统筹引导辖内三家银行购买1.76亿元亚热带植物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专债,有力支持景东亚热带植物园5000余种物种保护,扩繁培育植物20万余株。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运用应收账款质押方式,发放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贷款合计2.9亿元,增加了国土绿化、支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农业发展根基。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作为全省CTC红碎茶最大的出口州市,德宏州凭借沿边区位优势,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本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2021年,全州实现茶叶总收入约3.04亿元,带动就业达1.41万人。德宏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投入、管理、服务、特色”等多维度、全方位助力茶农丰收“金叶子”,过上“好日子”,点亮乡村振兴“发展梦”。

金融聚焦“金叶子”点亮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梦”  

中国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一、用好货币政策,提升信贷支持茶产业力度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两项工具政策转型和延续,持续用好再贷款引导信贷资金向德宏州茶产业倾斜,用活再贷款资金为劳动竞赛“比投入”补充低成本央行资金。截至11月末,全州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支农再贷款资金余额9.7748亿元,德宏州使用再贷款资金支持茶叶生产贷款余额超1600万元。如,芒市农村商业银行2022年以来共使用支农再贷款780万元、支小再贷款27万元用于支持制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茶农发展茶叶生产,采用低成本支农再贷款资金对德宏州芒市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发放了经营性贷款750万元,切实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二、精准金融支持,推动茶产业全链发展
      为茶叶生产信贷需求“定制”特色“茶农贷、茶企贷”,促进金融服务贯穿德宏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切实为产业生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截至11月末,全州投放德宏茶叶贷款余额20.53亿元。如,梁河农村商业银行针对茶叶产业创新设计“七彩云茶贷”,利率比同期贷款产品最低优惠55个BP,2022年4月以优惠利率向梁河县红仙茶叶有限公司发放首笔“七彩云茶贷”400万元,为本地茶企生产发展“贷”来了“及时雨”。回龙寨村民瞿大哥是率先享受“七彩云茶贷”产品红利的农户之一,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茶叶销售量由三年前的20余吨增长至今年的40余吨,年销售额可达200余万元。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三、金融服务解难题,金融+产业提质增效提速度
      一是推进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切实解决“融资贵”难题。如,农发行德宏州分行2019-2021年累计向6户茶企投放贷款6705万元用于收购茶叶,2021年茶叶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95%,较2019年下降165个BP。二是大力提升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德宏茶生产比例,截至11月末,全州农信社系统茶叶贷款余额1.52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1.07亿元,占比70.39%;2022年新发放茶叶贷款6476万元,其中信用贷款新增3750万元,占比57.91%。三是“靶向”缓解茶企、茶农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如,工商银行德宏分行积极引入担保公司合作,为盈江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发放70万元贷款,有效解决了融资无担保困境。
      四、立足特色创样板,“一县一业”谋发展
      以县市发展为基点,围绕“一县一业”,运用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形成“茶叶+N”的产业格局,提升德宏茶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如,芒市农村商业银行截至11月末,累计投放支持芒市三台山乡德昂酸茶制造小微企业2户、34万元,支持德昂酸茶农家乐5户、115万元,“金融+乡村振兴+直过少小民族+茶叶”实现融合发展。梁河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11月末累计向县内3000多户农户发放茶叶贷款2.5亿元,以茶产业为中心带动特色支柱产业多元化延伸发展,形成“乡村兴、产业旺、农民富”的良好氛围。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沧源县支行落实总书记“八月回信”精神
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

中国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案例

[案例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按照《临沧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广大职工在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比投入、比管理、比服务、比特色、创金融,落实总书记“八月回信”精神,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

[亮点做法]

      一、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一是促进脱贫振兴衔接,在“建设好美丽家园”上贡献金融力量。各金融机构大力扶持民族特色产业,结合佤山地区实际配套推出产业贷、肉牛贷、烟用物资贷、乡村振兴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重点发展的糖、茶、果、蔬、畜、烤烟、蜜蜂等农业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实现金融资源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精准对接。2022年全省首笔县域支行自主办理再贷款质押业务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落地沧源,新发放支农再贷款3200万元,支持农户1300余户,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支农再贷款普惠性不断增强;为世界佤乡乡村振兴项目获得授信3.18亿元、沧源县翁丁村老寨重建项目授信4200万元,分别实现6272万、2448万元信贷资金投放,带动周边52户群众每年增收2.4万元,累计为县域文旅行业投放贷款1.45亿元。累计发放乡村振兴卡5000余张,发放烤烟产业贷款2200余万元、甘蔗产业贷款1.13亿元、茶叶产业贷款1800余万元、橡胶产业贷款8800余万元、生猪养殖及肉牛产业贷款3300余万元。2022年8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34.69亿元,同比增长6.49%。为阿瓦人民建设美丽家园,促进脱贫增收贡献金融力量。
      二是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发展。优化调整惠农支付服务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基本实现惠农支付服务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站在口岸、边民互市点、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边境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切实发挥“大山深处小银行”的作用。截至2022年10月末沧源县监察惠农支付服务点(站)178个,累计布放ATM机54台,POS机3109台,在班老乡新增1个自助银行,金融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覆盖全县99%行政村。
      三是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宣传力度。根据沧源县实际情况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咨询台、营业网点粘贴宣传海报、LED滚动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常态化政策及产品宣传;做好同县行业不的宣传联动、发挥协同优势,凝聚不同行业宣传合力,实现对不同群体金融知识的精准普及;由“一把手”主持定调并确定走访计划,积极推进“进银行、访企业”专项行动,强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一键直达。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下线上宣传16次;现场督导金融机构24次、走访企业(个体户)33家。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二、强化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思路
      一是确保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落实。2022年沧源支行成功申请开通常备借贷便利债券账户,全省首笔县域支行自主办理再贷款质押业务落地沧源,为县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办理再贷款业务提供便利,并持续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2022年新发放支农再贷款3200万元,再贷款余额5000万元,支持农户1300余户,有效支持了我县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了“三农”融资成本,支农再贷款支持的普惠性不断增强。
      二是助力优化沧源营商环境。通过开展农村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净化行动和“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等方式,维护好辖内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和征信环境秩序,切实保护好边疆民族地区群众财产安全。破获全市首例“征信修复”网络诈骗案件、查处抖音非法征信业务宣传1起,处置非法金融广告1起,银行柜面堵截电信网络诈骗2起。
      三是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沧源县班洪乡创建全市首个“边境信用乡”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信用+党建”“信用+产业”“信用+文化”“信用+生态”等符合沧源实际的多元化信用体系建设行动,加快“边境信用带”创建。2022年上半年新增个人征信查询机1台;全县农户电子档案建档率100%,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23个边境行政村“信用村”创建工作,累计创建5个边境信用乡、39个信用村。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例

云南农信积极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案例

[案例背景]

      云南农信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为抓手,积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面,切实保障乡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劳动竞赛期间,全省农信社围绕“繁星缀满天,金融惠民生”的工作主线,深入社区、村镇开展宣传,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提供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宣传,力争让各民族群众看得懂、学得会,持续提升云南省城乡村寨、边境沿线、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金融覆盖面和获得率,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100余次,让云南农信金融服务遍地开花,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一、突出党建引领,汲取奋进力量,构建“党建+金融”宣传模式
      劳动竞赛期间,各级行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金融宣传教育融入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工作中,让金融知识宣传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云岭大地碰撞融合。
      陇川农商行、香格里拉市联社积极行动,打造“党支部+村委会+金融知识宣传联络员”宣传模式,将宣传活动融入到厅堂服务中,发展村委会支部书记作为“金融知识宣传联络员”,将金融知识、普惠金融政策传导到每一位农户,引导村民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二、突出助推乡风文明,强化对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的宣传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劳动竞赛期间,各级行社充分发挥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村寨的优势,有效提升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将金融宣传教育的关怀和好声音触达万村千乡,倡导边远地区、脱贫地区的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拒绝非法网络贷款,拒绝网络赌博,积极支持“断卡行动”,营造清朗金融环境。
      马龙区联社、禄劝县联社、红塔农商行等行社在乡镇烟站及烤烟收购点设置金融宣传站,把征信知识、安全用卡、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等金融知识及金融风险防范措施送到烟农身边。孟连农商行充分依托全县“2022年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的契机,组建“金融知识讲师团队”,开设“金融知识大讲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授课,引发热烈反响。
      三、突出民族团结,把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各族人民
      劳动竞赛期间,各级行社以各族人民的金融需求为立足点,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走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活动,为提升云南各族人民的金融素养贡献农信力量。
      梁河农商行、腾冲农商行、永仁县联社、文山市农商行等行社积极行动,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彝乡、进傣乡、进壮乡、进苗寨等少数民族村寨宣传活动,结合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以搭建宣传展台、发放宣传折页、面对面讲解金融知识等形式,使用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金融知识,确保了对各族群众关怀到位,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普及到位,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覆盖面。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凤庆农商行守正创新,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创新基地“样板间”

风庆县农村商业银行案例

[案例背景]

      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期间,凤庆农商行围绕凤庆县建设“中国红茶第一县、全省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全省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位,积极为产业链上的涉农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成果,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凤庆经验”。

[亮点做法]

   一、围绕建设“全省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示范县”,细分客户支持全产业链
      凤庆农商行对核桃全产业链经营主体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全力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对上游种植农户开展整村整乡授信,推广农户贷款和“乡村振兴贷记卡”;对中游核桃专业合作社、水洗果加工站,建立营销台账,对符合条件风险可控的逐户开展授信,通过农担公司积极解决其担保难问题;对下游核桃深加工龙头企业,优先运用再贷款为其降低融资成本,提供结算、代发工资、聚合支付等全套金融服务。截至11月末,凤庆农商行累计发放支持核桃产业贷款11,729笔,发放金额50,373万元,余额21,405万元。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二、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探索建设“一村一品精品示范村”
      凤庆农商行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运用“文旅贷”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应贷尽贷,同时提供代发工资、账户管理、综合收银等一站式服务。截至11月末,累计发放“文旅贷”156户,贷款余额11,661万元。
      信贷支持勐佑镇中和村开发综合型一体化乡村旅游项目——“云上花海”,带动村民就业696人,为农民增收24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22年5月24日,勐佑镇中和村获评人民银行凤庆县支行颁发的“一村一品精品示范村”称号。
      三、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开展“首贷”活动。启动乡村振兴“首贷”活动,单列信贷计划资金2亿元,执行优惠利率,有力支持近两年无贷款的普惠小微企业、农户。截至11月末发放“首贷户”513户,贷款金额6,500万元。
      二是持续优化农村支付生态。一是探索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模式,成功将2个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为金融超市示范点。二是积极推广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在凤山镇董扁村打造手机支付示范村,截至11月末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注册、使用人数超过17,000户。
      三是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围绕核桃、红茶、畜牧、蔗糖、中药材、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与信息七大产业链,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一县一业贷、红茶贷、云牧贷、烤烟贷、文旅贷等乡村振兴系列产品,切实提高了凤庆农商行金融供给与现代产业融资需求的适配性。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曲靖市商业银行2022年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实施方案》,曲商行红河分行主动出击,寻找可实现信贷支持的涉农企业,5月客户经理结合曲商行现有信贷业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竞赛活动内容,前往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进行拜访,恰逢客户有资金需求,客户经理通过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完全符合现行信贷政策。
      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创于1998年,注册资金736万元,是红河州政府认定的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着县级粮食储备、军粮供应以及特殊时期粮食的保障供应任务,从事红米种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及粮食储备、加工、运输等服务。公司先后被评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服务窗口”企业和“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
      5月公司需向初加工专业合作社采购粳米200万公斤,需资金820万元左右,而公司应收账款回收较慢,资金不足,曲商行了解情况后,积极做出响应,因曲商行在元阳县无营业机构,客户经理开车120公里上门办理;为使贷款快速落地,特别开通绿色通道,在两周内完成审批并发放600万元贷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公司老板深情地说:“曲商行人好,办事效率高,处处为我们考虑,以后就和曲商行合作”。
      元阳县销售梯田红米电商淘宝企业有165家店铺、分销商4000多家。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随着网络平台的开发搭建,依托着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中生长的红米、借助“互联网+梯田红米”的销售模式,全力助推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造电商扶贫县域平台,是州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近年来,公司始终秉乘“农民增收、促进和谐、企业增效”的宗旨,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元阳县哈尼梯田有机红米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族群众种植梯田红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曲商行对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给予信贷支持,即是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也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重要的是能让广大农户得到卖粮款,农民口袋“鼓起来”,日子越来越好,这正是我们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

主动出击 用心服务

曲靖市商业银行红河分行案例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农行澜沧县支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提出打造“高端肉牛基地”要求,抢抓发展肉牛养殖重大机遇,为全县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融智、融资服务,成为全市首家推出“肉牛+保险+信贷”新模式的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在澜沧县芒东村开展项目试点,落地全市首笔“肉牛+保险+信贷”贷款,为推广“肉牛+保险+信贷”模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受到县委政府、农业局、金融办的高度好评。
      2021年6月澜沧支行首家“肉牛+保险+信贷”试点项目在澜沧县芒东村落地以来,澜沧支行成立“一站式”服务小队,进驻芒东村现场办公,为农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目前已完成329户农户授信,金额4569万元,每户最高授信30万元、最低授信5万元,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肉牛养殖存在的“群众无钱养牛”“养殖风险防控无保障”“金融政策不贴身”等难题。目前,芒东村肉牛存栏2200头,户均存栏4.19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牛1320头。
      政银联动,2022年6月2日全省首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增信模式“富民贷”落地国家振兴重点帮扶县澜沧县南洼村,该批“富民贷”是探索实施“银政合管、数据共享、风险同担”的样板,是澜沧支行全面对接地方政府规划,助力“产村一体”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强村富民的具体落实。
      南洼村大新寨组农户李小梅家之前养的是本地小黄牛,政府将培育大新寨成为上允镇肉牛养殖“千头组”示范点,而李小梅家因资金和风险的问题一直不敢尝试。听到“富民贷”消息后的李小梅积极的到村委会报名,向农行申请贷款10万元,认购了3头能繁母牛,李小梅高兴地说,通过农行“富民贷”,现在买牛的钱不仅解决了,而且“富民贷”执行一年期基准利率、期限最长可到5年,很好的解决了肉牛生产周期长,资金回本慢的难题。截止11月30日共发放富民贷373户,贷款余额3391.7万元,分布在9个乡镇34个村,已建档待放款400户,授信额度近3000万元。
      下一步,澜沧支行坚决把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细,积极发挥好县域主力军作用,用“富民贷”模式,提供“牛服务”,努力将金融支持澜沧县肉牛养殖业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为打造“高端肉牛基地”和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比特色,做好“牛文章” 提供“牛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澜沧县支行案例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助力“牛劲实足”,让肉牛养殖户过上“牛日子”

近年来,随着猪肉价格持续波动,肉牛养殖市场前景向好,保山市隆阳区各乡镇陆续创办了许多肉牛养殖场,涌现了一批肉牛养殖大户。养殖户们都想抓住机会扩大养殖规模,但银行贷款准入资格要求严格、办理手续繁琐、特别对于养殖农户来说可选择的金融机构对象单一。为帮助养殖户解决这一困扰,富滇银行保山分行深入隆阳区各乡镇开展入户调研,对肉牛养殖行业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性分析,从肉牛的品种、养殖周期、饲养成本、资金周转周期等方面全面评估肉牛养殖过程中的风险点、利润点,在全市创新推出“云农贷-肉牛养殖”产品,该产品基于肉牛优质资产抵押价值核定授信额度,肉牛活体抵押依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活体抵押的每头肉牛都有它们的“身份证”,通过检测可捕获肉牛活体数据,及时了解肉牛存栏情况、健康状况,实施预判风险苗头,破解了活体资产确权难、抵押难、监管难的问题。
“以前只听说过房子、车子可以抵押贷款,没想到我养的牛也能用来抵押贷款了,富滇银行这回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了!”瓦房村的肉牛养殖户杨锦柱激动地说。
杨锦柱,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一名肉牛养殖户,坚持牛圈一定要有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才能长的好、长的快的理念。2018年他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建立占地面积约1亩,分厂房、能繁母牛及育肥牛栏共三栏的大型牛圈,购入大型青储打草机、固液体分离器各一台,污水处理池40立方左右,购买能繁母牛24头,育肥牛10头。杨锦柱说:“因前期投入资金较大,肉牛养殖时间长、成本高,造成生产资金短缺,心有余而力不足,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的困难。”众所周知,肉牛养殖业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养殖户有心扩大规模,但往往因为资金少、融资难,限制了发展步伐。随着富滇银行云农贷-肉牛养殖贷款推出,保山正阳南路支行积极组织开展云农贷推广活动,2022年2月给予了杨锦柱20万元三年期的贷款,为该养殖肉牛户打了一剂“强心针”,整个贷款过程中农户无需跑到银行办理业务,真正为农户解决了办理贷款难、贷款贵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肉牛养殖户真正过上了“牛日子”。
截止2022年12月末,富滇银行保山分行已经成功为1096户肉牛养殖户办理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72亿元,贷款余额1.42亿元。下一步富滇银行保山分行将加大力度对接全区各乡镇及村组,争取支持、形成合力,持续加大本行肉牛养殖贷款产品宣传力度。

富滇银行保山分行案例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开发性金融创新融资模式助力云南山区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案例背景]

       云南省农村供水存在水源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水厂及管网老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1年5月,全省仍有72.9万人靠水窖供水,78.9万人靠水窖辅助供水,100.4万人干旱季节需应急拉水送水,432.2万人存在水源不稳定问题,农村供水设施亟需改造提升。
       云南省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被列为《202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惠民实事”之首。项目总投资208.9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融资”模式,实现该项目授信167亿元,贷款期限35年。本项目在云南省125个县(区、市)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322处,包括新建水源工程469项,改造水源工程176项,利用既有水源工程361项;新建输水管道24508公里,新建配水管网68345公里;新建净水厂2279座,新建提水泵站630座等。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取得成效]

      本项目建成后,可解决现状70.9万纯水窖供水、72.3万水窖辅助供水、100.4万因旱应急拉水送水、432.2万水源不稳定人口的饮水问题,同时改造提升672.8万人口供水条件。对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以来,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向该项目发放贷款42.9亿元,推动120个县(市、区)、1269项工程开工建设,带动投资11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稳投资、保民生效果。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日报等媒体对该项目均有报道。
      通过银政企合作,将开发性金融优势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为后续乡村振兴项目的融资推动提供了参考借鉴。

[亮点做法]

      1.融资模式。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联合省水利厅、云南水投等主体,发挥协同作用,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解决投、融、建、管、营各环节难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融资”的模式,推动125个县3322处供水工程整体编制可研,由云南水投成立子公司作为借款人统一融资,并组建项目公司作为实际用款人,负责各分项目的建设运营。项目采用“成本水价”模式,还款来源一是项目供水收入,二是在水费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的地区,地方政府给予的水价补贴。
      2.“融制+融资”结合。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成本水价政策和形成机制,推动省政府出台《云南省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助推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改革,为项目融资打通政策通道。同时积极推动县区政府深化水价改革,科学制定供水价格、提高水费收缴率;推动各地政府出台水价补贴管理办法。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保教育、增服务、促发展、传党情,全力支持云南省教育事业

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2022年度,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讲话精神,以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为契机,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抓手,提升服务、加大投入、打造特色,全力支持云南省教育扶贫事业,助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案例背景]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对于维护公民教育公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在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支持下,国开行助学贷款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开发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特色。贷款额度:本专科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6000元。贷款期限:根据借款学生申请,最短不低于6年,最长不超过22年。还款政策: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五年内只还贷款利息,毕业后第六年才开始偿还贷款本金,最大程度减轻学生在校期间和初入职场的经济压力。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取得成效]

      2022年,国开行云南省分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助学贷款服务体系。一是开辟贷款“绿色通道”。针对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紧急出台应急措施,“续贷”远程线上办理,“首贷”异地授权办理,保障困难学生在行动受限、异地隔离等情况下,也能获得助学贷款。二是延期还本“即申即享”。允许助学贷款毕业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延期1年执行,线上申请即可享受。三是利息减免“非申即享”。免除助学贷款毕业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贷款利息,无需申请即可享受。

      2022年,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发放助学贷款36.5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7万人。全年受理批复还本延期学生0.59万人,涉及金额3319万元,有效缓解借款学生还款压力。全年减免利息1.4亿元,惠及学生72.85万人次,持续体现助学贷款民生温度。
      截至目前,国开行云南省分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94.8亿元,惠及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1万人次,覆盖省内所有县区和教育部认可的全部高校。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保障贷款需求,不断提升贷款服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梦、成才梦保驾护航。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案例背景]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创新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助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2016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响应,择选试点工作县富民县,把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作为“三农”特色押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
      富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2.59亿元,融资2亿元,总流转土地规模3800亩,用于打造农业示范园,包括土地修整、修建灌溉排水管道、农田防护网、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亮点做法]

     (一)项目经营模式创新。一是集中式规模化流转土地,打造农业基地。公司通过对项目区内分散的农村土地集中式规模化流转,进行土地提质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现代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二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搭建全产业链。公司负责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搭建销售平台、实行订单式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中端种植生产,农户由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
    (二)银政企社协同合作。政府高位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乡镇配合、村委支持三级联动模式,快速疏通土地流转难点堵点,农发行给予企业贷款资金支持,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
     (三)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本笔贷款采用抵押+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其中以借款人名下流转方式取得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权提供抵押担保,拓宽了融资担保渠道。

[取得成效]

      本项目的实施能助力完善地方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和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当地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渠道,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为当地农户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土地流转费收入和工资收入双增收。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仅能进一步带动地方农产品种植、加工行业的发展,大量的农户和企业将会成为直接受益者,目前项目已通过就业方式直接带动3名脱贫人口增收。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助力搭建核桃产业平台 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案例背景]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以云南省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为切入点,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支持凤庆县“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核桃)加工园区建设,助力打造核桃全产业链平台。
      2019年8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名单的通知》,将凤庆县列为坚果(核桃)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2020年6月,临沧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临沧市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加快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十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支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取得成效]

[亮点做法]

      本项目建立了核桃初加工“五个一”标准,助力解决云南核桃“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通过建强核桃产业链发展平台,逐步形成全产业链闭环,促进核桃产业发展转型。目前项目建设聘用脱贫人口54人,预计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0元。项目探索建立了“水洗果联盟+大龙头+合作社(小龙头)+村集体+果农(基地)”的凤庆核桃产业发展“5+模式”,进一步创新了利益联结机制。

      (一)聚焦特色,系统谋划。围绕凤庆县“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和全县的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助力打造核桃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等全产业链闭环,实现企业集群发展,系云南农发行系统内“一县一业”重点信贷支持项目。
      (二)紧扣要点,精准发力。聚焦项目建设运营内容,整合冷链物流仓储暨托管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出租收入、核桃基配油建设加工设施出租收入、水洗果加工站设备出租收入等作为还款来源,实现项目自身平衡。

     凤庆县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核桃)加工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融资8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凤庆县核桃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三个方面。其中规模化建设工程包括冷链物流仓储暨托管交易中心、标准厂房等。专业化建设工程主要建成核桃基地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等,市场化建设是凤庆县乡村振兴“一县一业”核桃加工厂房。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深化“四融一体”助推定点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和农发行总行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要求,深化“四融一体”帮扶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一、聚能产业振兴 增强内生动力
      坚持贷捐结合,支持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助力马关县产业振兴。一是投放4868万元信贷资金支持马关县南山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该项目实施可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近200个。二是投入100万元捐赠资金,支持马关县草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助推全县以中药材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使用捐赠资金30万元支持木姜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该项目已与当地16户脱贫人口签订雇佣协议。
      二、聚学人才振兴 提升综合实力
      持续推动信贷助学、捐资助学、校企共建、线上培训等活动,全力服务马关教育工作。一是审批8500万元贷款,用于马关县幼儿园合作办学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惠及马白镇、仁和镇、都龙镇3150名适龄儿童。二是投入100万元捐赠资金,支持马白镇马鞍小学学生住宿楼建设。三是持续开展助学捐赠项目,资助全县新入学脱贫大学生、高中生、中职生直至毕业。四是认真组织线上培训,培训基层干部700人、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400人、培训技术人员1700人。
      三、聚效生态振兴 塑造乡村魅力
      全力支持马关县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向马关县坡脚镇嘎迪村洁美村庄示范点建设项目支持捐赠资金265万元,打造示范点村庄3个。二是向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捐赠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马洒村实施进村公路沿线美化绿化和村内人居环境改造等。
      四、聚情“三类人群” 持续帮扶发力
      围绕马关“三类人群”,持续帮扶发力。一是开展乡村公益性岗位基本收入帮扶,择选全县从事公益性岗位的423名“三类监测对象”给予基本收入补助。二是开展协同帮扶,与农发行江苏分行共同筹划,筛选防返贫监测对象中无劳动能力人口,“十四五”期间按照3500元/人/年标准帮扶,目前已签订协议10份,惠及人口137人。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中行——笃行不怠,精准服务,助力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案例背景]

      云南省辖内共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县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扶上马、送一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支持重点帮扶县工作任重而道远。云南中行紧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工作,不断自我打磨革新,在全辖重点帮扶县制定“一县一策”发展措施,力争实现中国银行金融服务全覆盖。截止2022年11月末,我行对省内27个重点帮扶县中的18个县域地区已开展了金融授信支持,授信支持覆盖率达66.7%。在“公益中国”平台开设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产品销售专区,目前已上线24个重点帮扶县优质产品。今年6月初,云南中行开展“智享美丽乡村”手机银行县域营销推广工作,自活动正式启动以来,重点帮扶县手机银行新注册手机银行达万余户,覆盖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一县一策,引“金融活水”助推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元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核心区,17万亩梯田被中外游客赞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中行在元阳县未设置营业机构,加上当地企业抵押物匮乏、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辖属红河分行在省分行的指导下,开拓思路,在“融”字上作文章,深入县域调研,形成以“普惠金融+县域金融”为合力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思路,探索以梯田旅游、哈尼文化为抓手的金融支持方案,为某旅游公司投放普惠型涉农贷款1000万元,此外,红河分行积极支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授信支持达44亿元,途径元阳、个旧及建水,有效支持重点帮扶县经济发展,助力当地文旅行业的复苏。

            精准施策,以“中行服务”促重点帮扶县创业就业
      重点帮扶县昭阳区是昭通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拥有“世界马铃薯高原种植之都”“中国黑颈鹤之乡”等美誉,区内的“昭通苹果”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因中行营业网点均分布在昭阳区,为有效解决创业及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助力自主创业,实现稳定就业,昭通分行多次与当地政府洽谈,于2021年6月成功入选为当地创业担保贷款的经办银行,截至2022年11月末,累计投放144户共计2343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当地创业担保贷款90%以上客群分布在昭阳区的乡镇上,其中最远的乡镇客群到中行营业网点需要3-4小时的路程,为了提高创业担保贷款的办理效率,同时让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者能在家门口够切实感受到中国银行的便捷金融服务,辖属昭通分行在当地成立创业担保贷款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携带移动智能柜台“上山、下河”去为客户办理业务,有效解决重点帮扶县地处偏远地区金融服务难以触达的问题。2022年1-11月末,昭通分行开展了10余次下乡进村活动,累计受理100余户创业担保贷款,实现投放87笔,投放金额1233万元。云南中行的专业服务,有力助推当地就业、创业,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中行力量。

[亮点做法及取得成效]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花卉产业具有种植资源、气候资源、区位、产业等多重优势,云南花卉总产值占全国花卉行业比重超20%,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昆明花卉拍卖中心作为连接花卉和消费者的桥梁,通过“花农-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零售花店-亿万消费者”四级贯通,将花卉产业的价值不断放大。当前花农种植生产、批发商经营周转、花商销售账期和消费者零售信贷等金融需求,因缺乏产业数字化基础,彼此之间变成信息孤岛,相互割裂,成为金融服务融入花卉产业的痛点和堵点。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把金融助力“云花”产业发展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积极推动和指导建行云南省分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为花拍中心量身定制“云花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3月8日,建行云南省分行联合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正式上线集支付结算、资金管理和场景融资于一体的“云花通”综合金融服务系统。“云花通”1.0版聚焦支付结算合规和资金安全管理,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内部账簿运用”为花卉拍卖提供便捷、安全、可靠的合规结算服务,消除了花农、商户、花拍中心之间资金结算的监管缺陷和安全隐患。系统还满足了花卉拍卖前买方保证金缴纳和管理、拍卖中多笔订单分类汇总、拍卖后卖方结算款准确、及时入账等结算需要,具有结算交易资金管理规范、会员银行账户资金安全、拍卖资金预缴款方便、场景数据助力贷款四大特点。
      截止10月末,“云花通”系统上线以来已发生交易5.3万笔,结算金额3.82亿元。依托花拍交易中心鲜切花品牌优势及成熟的运营服务,建行云南省分行已联合花拍中心,优先将鲜切花入驻“建行生活”APP,打造“鲜花集市”,为广大群众提供“互联网+花卉”消费金融服务,共同打造鲜切花推广展示样板间。后期云南建行将不断深化场景融资服务,沉淀拍卖交易数据,为买卖双方进行场景数据画像,为场景融资提供基础数据。

金融科技助力“云花”绽放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方针,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工作要求,中国工商银行丽江分行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部署,依托“兴农通”、“兴农撮合”、“信易贷”、“丽江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行内外、政府机构等多平台,开展我行涉农产品及政策宣传,并实地深入县域乡镇开展业务对接,逐笔实现涉农普惠贷款业务落地。
      丽江万海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5日,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乡黄腊老村委会抓茸村,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公司以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自2016年起至今持续投资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但同时企业也因支付土地租金、购买种子饲料、购置农机设备等日常开支,出现经营周转融资需求。
      企业所在县城并无我行网点,经营地点距离丽江市区160余公里,以往的金融服务工作开展乏力,但在了解到企业相关情况后,工行丽江分行高度重视,并组织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对接,并前往实地勘察核实,围绕企业及企业主切合实际的推荐了网贷通(E抵快贷)产品,最终在当月实现贷款投放58.8万元,资金也立马支付到了企业所在村里农户的手上,付到了农机设备、化肥饲料供应商的账户里。该企业2020年以来至今,流转当地村委会五个村民小组千余亩土地,用于大规模白芸豆种植,公司农忙时每天用工多达上百人,而在我行贷款发放后,相信企业能更好的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创收,激发农户增收致富的工作热情,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力宁蒗县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效开展。

工行丽江分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案例

中国工商银行丽江市分行案例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活水扶产业,精准服务助振兴

中国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案例背景]

     迪庆香格里拉碧罗雪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经营农特产品的开发,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当地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今年五月末,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获悉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急需采购农产品。分行快速响应,成立项目专班跟进,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审批。7月15日,分行成功向公司发放210万元贷款,解决公司流动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亮点做法]

      一是快速响应,提升金融服务时效性。获悉公司授信需求后,立即成立项目专班,迅速跟进,从项目申报到贷款发放仅用时20天,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时效性。
      二是克服困难,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项目专班打破无物理网点限制,克服异地授信困难,多次往返两地,开展深入调查,实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定制针对性的授信方案。
      三是特色服务,压降企业融资成本。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一户一策”,开通绿色通道,全额免除评估、抵押登记等费用3700元,并给予3.7%年化利率,切实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取得成效]

      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聚焦当地重点产业项目,开展“一县一策”,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力度。为维西县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1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覆盖农户411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664户)。分行向当地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源头活水,助力维西经济发展,相关信息在金融时报进行了刊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影响。
      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挂钩帮扶维西县二十余年来,全力践行帮扶责任。2020年6月,维西县全面脱贫后,分行保持帮扶支持力度不减,在确保完成各级政府下达帮扶任务的同时,加大金融帮扶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省分行向全辖8个帮扶地区捐赠帮扶资金114万元,涵盖乡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11个项目,投入资金8.05万元用于购买帮扶地区农副产品,切实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陆良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创建“‘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示范县”,打造高标准优质蔬菜基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量达200万吨,不断朝着现代化、绿色化、品牌化的总体目标发展。邮储银行陆良县支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坚守服务“三农”发展定位不动摇,持续加大对全县蔬菜种植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支持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邮储银行陆良县支行累计向全县蔬菜产业投放贷款4648笔、金额5.37亿,惠及农户10710人。
      凭借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蔬菜种植成为曲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邮储银行曲靖市分行也一直走在支持产业兴旺、支持乡村振兴的路上,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汇报,细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举措,创新“金融+乡村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涉农产业支持力度。近五年,曲靖市分行累计向蔬菜种植行业投放贷款12486笔,金额12.12亿,惠及农户12252人;云南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千亿级产业,重点布局和扶持包括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八个产业,累计发放“云系”特色产业贷款16.24万笔,金额153.65亿元,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兴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助力“小蔬菜”变身大产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案例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结对帮扶中,我行变“输血”为“造血”,大力扶持当地产业发展。通过与村民座谈中了解到,楚雄维的是板栗种植大乡,但当地板栗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板栗产量较低。摸清维的村的发展“堵点”,扶贫干部积极向总行报告,争取专项资金,举办了板栗种植技术科学培训班,并邀请县林业局相关专家现场指导授课,解决板栗种植技术落后,提质增效的效果受惠群众达1900多人。
      聚焦促农增收,我行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强贫困地区自身实力的有利抓手。针对维的村村民在种养殖等方面启动资金不足和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昆明分行积极向总行申请到4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用于支持当地黑山羊、生猪、桑蚕等养殖业扩大规模,支持板栗、油橄榄等种植业扩大再生产,及时解决了维的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实现辐射带动,我行在当地率先打造产业发展样板,先后投入资金40.9万元实施“招银维的板栗示范园”建设项目,开展板栗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项目的实施,使维的村民板栗种植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筹措资金51.8万元实施“招银维的冷冻厂”建设项目,错开集中供货期,增加农副产品收入,进一步缓解了维的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筹措资金298万元实施“招银维的板栗加工厂”建设项目,填补了维的板栗加工领域的空白。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帮扶,为维的板栗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了一套从“种植—储存—加工—销售”的完成产业链帮扶模式。

变“输血”为“造血”

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案例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阳光“蔗农贷”

中国光大银行昆明分行案例

[案例背景]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昆明分行围绕保山特色农业产品,聚焦蔗糖产业,创新推出“蔗农贷”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为广大蔗农送上金融甘霖,让蔗农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在蔗糖的甜蜜中散发出光大的味道。

[亮点做法及取得成效]

      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制糖核心企业牵线“蔗农”。核心企业--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二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采取为拟授信农户开立电子二类账户,来突破我行在当地无营业网点的限制。三是积极寻求总行政策支持,为保山地区蔗农农户进行贷款授信“异地准入”。四是使用“利随本清”还款方式。为了更好的满足蔗农在甘蔗种植、中耕、砍收等生产环节所需的资金需求。
      取得成效:截至2022年12月末该项业务已为15户蔗农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37万元,期限一年,贷款利率LPR+60BP,担保方式信用。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经验启示]

      光大银行有效克服了当地无营业网点、管理难、风险大的困境,让蔗农通过手机银行即可方便快捷使用低成本、效率高的信用贷款。一是锁定目标客户群体,瞄准蔗农所忧所急所盼,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详细了解当地蔗农生产生活情况;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电子二类账户,突破物理网点及地域的限制,实现云南省内业务可覆盖的探索和实践;三是新模式化项目建模,根据蔗农的实际用款需求,打破传统的信贷方案,使用“利随本清”的还款模式;四是把服务乡村振兴与企业、农户间的业务相结合,采用核心企业的模式,满足蔗农及蔗糖加工企业在种植和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解决企业甘蔗收购资金难题,确保蔗农资金高效结算;五是践行乡村振兴,加大贷款定价支持,竭力服务蔗农,主动承担金融央企社会责任,为蔗农提供最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接下来光大银行将继续以“振兴乡村、共同富裕”为方针、用模式化的金融方案惠及到更多农户,充分体现光大银行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光大力量。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鲜切花生产3大适宜区之一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赋能云花产业升级,兴业银行昆明分行结合当地产业优势,通过精准对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数据,推出“兴花贷”产品,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兴花贷”将客户信息流转化为信用流,信用流转化为资金流,会员、花农只需要利用手机银行扫码便可进行申请,通过交易数据核定额度,全自动化线上审批,方便快捷。同时,可实现随借随还,有效节约融资成本。同时,兴业银行昆明分行探索多层次担保合作模式,扶持农户、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针对集约化种植企业和商户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普惠贷、个人经营贷等优质金融服务。
      截止目前,兴业银行昆明分行支持云花产业贷款余额10005万元,其中“兴花贷”自今年9月正式上线以来,共审批落地33笔,金额合计355万元。

科技赋能推动“云花”产业升级

兴业银行昆明分行案例

云南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典型案例汇编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旨在把云南打造成“中国牛都”、中国南方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兴业银行紧紧围绕“云牛”产业生态,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服务,批复乍甸乳业、牛牛牧业2.1亿元奶牛活体抵押贷款。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总行“兴牛资产物联服务系统”抵押和保险公司财产保险,通过“兴牛贷”产品,使用公司名下6000余头活牛作为抵押担保。依托物联网技术,为每一头奶牛定制了专属的数字耳标,耳标上的芯片可对奶牛的体温、活跃度、运动量等生命体征进行多维监控,实时经由互联网上传至系统,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唯一性数字化标识,实现奶牛状态的在线监控、奶牛数量的在线盘点以及奶牛遗失的自动告警,形成精准的“数据资产”。有了“数据牛”的精准监控,生物活体融资担保难题迎刃而解。在降低银行贷后检查成本的同时,也帮助养殖户盘活了传统的生物性资产。
      下一步,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将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更多资源更多地向农业产业关键领域倾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金融“贷”动助力乳产业蓬勃发展

兴业银行昆明分行案例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牢记金融为民初心
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2023年2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