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八纲辨证·六淫辨证

其他分类其他2022-09-27
1150

目录
八纲辨证
  第1节 表证  ———————————— 5p
  第2节 里证  ———————————— 8p
  第3节 半表半里证  ————————— 10p
  第4节 寒证  ———————————— 13p
  第5节 热证  ———————————— 16p
  第6节 虚证  ———————————— 18p
  第7节 实证  ———————————— 21p
  第8讲 阴阳辨证  —————————— 23p
六淫辨证
  第1节 风淫证  ——————————— 25p
  第2节 寒淫证  ——————————— 28p
  第3节 暑淫证  ——————————— 31p

  第4节 湿淫证  ——————————— 34p
  第5节 燥淫证  ——————————— 37p
  第6节 火淫证  ——————————— 40p
卫气营血辨证
  第1节 卫分证 风热犯卫证 —————— 42p
  第2节 卫分证 暑湿犯卫证 —————— 45p
  第3节 卫分证 燥热犯卫证 —————— 47p
  第4节 气分证  ——————————— 49p
  第5节 营分证  ——————————— 52p
  第6节 血分实热证  ————————— 55p
  第7节 血分虚热证  ————————— 57p

八纲辨证 
第一节:表证
课程总结:一、八纲的含义:是指表 里 寒 热 虚 实 阴 阳 八大纲领。    1.表里是疾病部位的判断,寒热是疾病性质的判断,虚实是正气状态的判断,阴阳为疾病类型的判断。
    2.阴阳为总纲。
    3.表里具有相对性,是相对而言的。
    4.外感疾病为表证,内伤疾病为里证,且外感与内伤不等同于西医的解剖位置!
二、表证
    1.表证的含义:是六淫邪气与疫气侵犯肌表的过程。
    2.表证的症状:发热 恶寒 恶风 头,项,身疼痛、咳嗽、流涕、鼻塞、喷嚏、咽痒、气喘、眼面部浮肿(初期)。
这个总结是提纲挈领性的,大家课后一定要跟着视频和课件巩固复习,填充框架里的详细内容。

知识点梳理:
1.外感风寒表实证体现了八纲中的哪些内容?
    首先是表证,其次是寒证,再者是实证,最后属于阴。对于证型我们都可以这样去分析它。
2.表证在什么部位发病?里证在什么部位发病?
    表证多在肌表皮肤,里证多在气血、脏腑、骨髓中。
3.我们在临床收集资料时可以只听家属叙述就辨证吗?
    不能。必须严格做到四诊合参,因为家属的叙述不一定是准确,疾病也在变化的状态。
4.疼痛的病因有哪些?
    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
5.脱发是表证吗?病变在头皮处?
    不是,脱发多由血虚引起,为气血、脏腑病变。
6.为什么表证会出现恶寒?
    因为正气邪气斗争会损伤卫气,卫气有温煦功能,卫气损伤会引起恶寒的发生。
7.为什么表证会出现发热?
    因为外邪强大,正气不亏虚,抵御斗争时腠理闭塞,郁而化热。

思考题:
1.什么叫做表证?表证的部位在哪里?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疫气侵犯人体肌表,而出现的病变部位在体表,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的一类疾病。表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皮肤肌表,也叫做腠理。
2.脚气病变部位在足底皮肤,是表证吗?
    不是的,表证是指正气与邪气斗争的场所在肌表,并不是病位在肌表的一定是表证,不能机械的去理解它。
3.表证与哪个脏腑关系最密切?
    表证与肺的关系最密切。因为肺主皮毛,肺吸入的清气可以转化成卫气,帮助人体抵抗外邪,肺气虚弱,无力抵抗外邪时就会出现肺失宣降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咳嗽、喷嚏等。
4.颈椎病的疼痛属于表证的疼痛吗?
    不属于,颈椎病是长时间的生活习惯,坐姿不良等引起的病变,不属于初起疾病。

第二节:里证
课程总结:一、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以脏腑受损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证。
    里证的表现:病位广泛、症状复杂。
二、里证形成的原因:
    主要:
        1.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知识点梳理:
1.里证的发病结果是什么?
    脏腑受损,功能失常。
2.直中是什么意思?
    直中是指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即发病没有三阳经的症状而出现三阴经的证候,又称直中三阴。
3.三阴经,三阳经分别是什么?
    三阴经为太阴、厥阴、少阴三经 ;三阳经为太阳、少阳、阳明三经。

4.皮肤位置在最外侧,为阳中之阳,那筋骨的阴阳怎么划分?
    筋骨为阳中之阴,不能用脏腑的阴阳去区分它,因为脏腑和筋骨本身的功能是有区别的,筋骨是生长发育的,但是位置在里,所以为阳中之阴。
5.内伤病因有哪些?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
思考题:
1.什么叫做里证?里证的部位在哪里?
    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里的一类证候,与表证相对而言,病变部位在气血、脏腑或骨髓。
2.里证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病位广泛,症状复杂。
3.为什么七情致病最易伤肝?
    这个跟肝的特点与功能有关,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主藏血。
    情志不舒时,疏泄太过与疏泄不及都是肝的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先犯肝。

第三节:半表半里证
课程总结:一、半表半里证:
    疾病不完全在里或表,是外感邪气从表入里的一个阶段,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二、症状: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
三、与表证、里证的鉴别需重点掌握,表格内容详细正确,区别明显,重点记忆。
知识点梳理:
1.为什么会出现寒热往来?
    因为正邪仍在斗争过程中,正气强卫气不虚,则卫阳功能强而发热;外邪入侵亢盛时,卫气斗争而虚损,卫阳功能减弱,所以恶寒。
2.为什么会口苦咽干?
    口苦多跟肝胆经有关,半表半里证在张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六经传变中明确指出为少阳经症状,胆腑郁热出现胆汁逆流引起口苦。

3.怎么样区分表证、里证与半表半里证?
    症状不同,表证以恶寒为主,或发热或不发热;半表半里证会寒热往来;里证会出现发热或者恶寒,不会同时发生。
4.胸胁苦满是什么感觉?
    两侧为胁肋部,正中为胸,苦满是一种胀满感,满闷不舒的感觉。
5.为什么会出现心烦?
    因为肝胆经疾病,胆腑郁热,热扰心神,就会出现心烦。
6.为什么会出现不欲饮食的现象?
    因为少阳肝胆经郁热横犯脾胃,典型的肝木乘脾土。
思考题:
1.什么是弦脉?
    弦脉是指具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特点的脉象。
2.弦脉只是肝胆病的脉象吗?
    不一定,弦脉可以主肝胆疾病,疼痛,痰饮等,也可见于老年健康者。
3.半表半里证与打摆子、疟疾的关系?
    现在把所有有打摆子症状的疾病统一称为疟疾,也就是说打摆子就是疟疾。

    而疟疾属于半表半里证,因为有寒热往来的症状,但是半表半里证中却没有疟疾,因为疟疾病情更重,而半表半里证相对病情轻,病位浅,好治疗。

第四节:寒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感受阴寒之邪、或机体阳虚,引起机体功能冷、凉等表现。
二、症状:
    恶寒、发热,畏寒、肢冷、喜温喜暖、局部冷痛,分泌物、代谢物清稀,舌淡、苔薄白、脉沉。
知识点梳理:
1.中医的寒与冷是否就是我们汉字意思的寒与冷?
    不是,中医注重的是功能运动,中医中的寒与冷都是有收引、凝滞、寒凉特点的致病因素,而并非汉字中简单感受到的寒与冷。
2.中医阴阳偏盛偏衰的依据?
   《黄帝内经》: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这两句说明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在人体中的寒热表现。
3.寒证的病因有哪些?
    一为感受外界阴寒之邪,另一则为素体阳虚,阴寒内生。
4.寒邪致病的体液特点?
    寒邪致病的体液包括唾液、涎液、鼻涕、小便、大便、汗出

等均表现为清冷、澄澈、稀薄、量多的特点,这也符合中医寒象的特点。
5.阳病治阳与阴病治阴是什么意思?
    阳病治阳,为实热证,阳盛则热,应该用热者寒之的方法治疗;阴病治阴,为实寒证,阴盛则寒,应该用寒者热之的方法治疗。
6.什么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是阴相对虚弱而表现出来的阳状态,此为阴虚则热的阴虚证,应该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治疗;
    阴病治阳是阳相对虚弱所表现出来的阴状态,此为阳虚则寒的阳虚证,应该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治疗。
思考题:
1.什么是沉脉?
   沉脉是指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的脉象,简而言之就是重取才能感知到脉搏的跳动。
2.实寒证与阳虚证怎么区别?
   实寒证是《黄帝内经》中阴盛则寒的证候,表现为恶寒无汗、头痛、肢节酸痛、咳嗽、流清涕、苔薄白;
   阳虚证为《黄帝内经》中阳虚则外寒的证候,表现为畏寒肢

冷、喜温喜暖、乏力、语音无力、舌淡。
3.寒证怎样区分表里?
    实寒证多为表证,阳虚证多为里证,因为实寒证多由阴寒之外邪侵犯,阳虚证多由气血脏腑阳气亏虚的内在因素所致。
4.寒邪的特点是什么?
    寒邪是具有寒冷,收引,凝滞特点的邪气。其为阴邪,易伤阳气。

第五节:热证
课程总结:
一、含义:
    热证:感受阳热之邪、或本身阴虚阳亢,机体功能有温热表现。
二、症状:
    发热、面赤、心烦、口渴、分泌物、代谢物浑浊不清、舌质红、苔黄燥。
知识点梳理:
1.八纲辨证中的寒热温凉是不是温度变化?
    不是。中医注重取象比类,中医中寒热温凉是通过对冬天夏天河水等的观察而得来的,并不是温度的变化,而是象的变化。
2.热证的病因有哪些?
    一为感受外界阳热之邪,或六淫中的署邪,或六淫中的热邪;另一则为素体阴虚,虚热内生。
3.热邪致病的体液特点?
    热邪致病的体液包括唾液,眼泪,涎液,鼻涕,小便,大便,汗出等均表现为浑浊,粘腻,稠厚,量少,味臭的特点,

这也符合中医热象的特点。
4.为什么老年人喜欢用红色实木家具,年轻人喜欢白色家具?
    因为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阳气亏虚,红色是暖色调能使人视觉感受温暖;
    年轻人阳气旺盛、充足,白色可以在视觉上使人冷静,沉淀,不至于亢奋。
思考题:
1.什么是洪脉?数脉?
    正常人脉象为一息四至,也就是呼吸间脉搏跳动四下,洪脉是指脉势洪大的脉象,具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特点,主证为热证;
    数脉是指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的脉象,主热证,也主里虚证。
2.实热证与阴虚证怎么区别?
    实热证是《黄帝内经》中阳盛则热的证候,表现为发热,头胀痛,咳痰黄黏,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洪数;
    阴虚证为《黄帝内经》中阴虚则内热的证候,表现为少汗,烦躁,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六节:虚证
课程总结:
一、含义:
    虚证:精、气、血、津液亏虚,机体机能不足、低下,因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所导致,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伤。
二、表现:
    临床表现广泛复杂,以不足、衰退为主要症状。
知识点梳理:
1.什么原因会引起虚证?
    外邪:外感六淫,戾气;内伤:痰饮、水湿、饮食、劳倦、情志等。
2.中医中虚证实证的来源?
    来源于《黄帝内经》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什么是构成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精气血津液。
4.津与液有什么区别?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 一般来说,性状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有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性状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统称为液。
5.精与血有什么样的关系?
    精为先天从父母处得来的先天之精与脾胃运化来的后天之精,血为水谷精微化生的津液;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同源互化;血可生精,精可化血。
思考题:
1.虚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第一正气的不足,无力抵御外邪为发病的内在条件;
    第二邪气衰弱,是发病的外在条件;
    第三正邪斗争不剧烈,正邪斗争是发病的决定因素。
2.气的病理状态有哪些?
    气虚、气逆、气滞、气脱、气陷、气闭; 其中气虚只属于气的病理状态,而不属于气机的运动失常。 
3.气的病理状态中哪些为虚证?
    气虚、气脱、气陷均是脏腑气血的不足,导致的功能低下的表现。

4.什么是得到不足?什么是动力不足?
    得到不足是指先天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由父母之精而来;
    动力不足是指后天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需要水谷精微的充养。

第七节:实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实证:指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职形成痰饮、瘀血、结石、积食等,机体表现亢奋、有余,因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导致。
二、表现:
    风寒表实、风热表实、寒邪直中脾胃、寒邪直中少阴等。知识点梳理:1.外感六淫邪气的属性是什么?
    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火邪也叫做火热之邪,风暑燥火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2.为什么会出现实证的病理产物?
    脏腑功能失职,机体出现病理性的亢奋有余状态,而使精气血津液出现异常。
3.为什么说实证多是位置症状明显?
    身体中流动的精气血津液由于脏腑功能失职而停滞于脏腑经脉,不通则痛,故而为位置症状,当然要注意,久病而使其它正常部位出现不荣则痛,也会出现位置症状。

4.热邪燥邪暑邪侵犯人体,怎样区别?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易袭阳位,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疮痈。
    这三个都有一共同点:伤津。
    暑邪与其他二邪的差别在于暑邪仅为外感之邪,来源于自然界,人体不能内生,因此暑邪的季节性最强。燥邪为中性之邪,可阴可阳,暑邪火邪均为阳邪。
思考题:
1.实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邪盛正不衰,正邪交争。
2.病情发展的结果有哪些?
    正盛邪退,邪盛正衰,正虚邪恋,邪正相持,邪去正虚。
3.为什么中暑为实证?
    因为外感暑邪,此为阳邪,正不虚,所以呕吐,头昏,恶心,而正邪斗争后才会出现耗气伤津的口渴,乏力症状,所以中暑为实证。

第八节:阴阳辨证
课程总结:阴阳辨证特点:
    阴阳辨证是归类病证的两个纲领,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病证的性质及临床表现,一般可用阴阳进行概括和归类。
辨证的过程:
    一个疾病的某个证候,包括表里、寒热、虚实。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阴邪,什么是阳邪?
     以发热为主的是阳邪,以恶寒为主的是阴邪。
2.为什么阳证会出现喘粗?
     因为腠理闭塞阳无出路,要从呼吸道走,于是就喘粗。
3.为什么看病时要先区分阴阳?
   《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思考题:
1.阴阳是怎么转化的?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例如:冬季是个重阴的季节,冬天伤于寒,春天必发温病,这就是重阴必阳。
2.东南西北如何分阴阳?
    东南为阳,西北为阴,我们是农耕民族,跟对太阳的认知有关。

六淫辨证
第一节:风淫证
课程总结:一、六淫辨证:
    是运用六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别疾病的病理本质属六淫之何证的辨证方法。
二、风淫证:
    由风邪引起的病证,具有"风"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的特性。
三、风淫证临床症状:
    1.恶风,汗出。由于风邪袭表,腠理不固,卫外不固,阴营不能内守;
    2.喷嚏,鼻痒,咳嗽,鼻塞流涕。由于风邪犯肺,鼻咽不利;
    3.风团,瘙痒,瘾疹。由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如:荨麻疹;
    4.轻则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重则肢体僵硬,痉挛。由于风邪或者风毒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如:中风;
    5.关节游走性疼痛。由于风与寒湿相兼,侵犯筋骨肢节。如:痹证;

    6.面目浮肿,肢体浮肿(新起)。由于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水液代谢障碍,如:风水病。
知识点梳理:
1.风邪对应哪个季节?特点是什么?
    风邪对应春季,属于肝木,特点为善动不居,轻扬开泄。
2.内风证属于风淫证吗?
    内风证不属于风淫证,此处的风淫为自然界的风邪。
3.风邪中经与中络有什么区别?
    经络中经比较大,络比较小,风邪中络,肌肤不仁,皮肤麻木感,邪中于经,即重不胜。
4.风邪入脏与入腑有区别吗?
   《金匮要略》认为邪气入腑,则不识人,邪气入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5.风水病是什么?
    风水以突发局限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属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预后较好。
6.中医除了风水还有哪些水证?
    根据病位表里上下将水气病分为五类:风水、石水、皮水、

正水、黄汗。
思考题:
1.风淫等于风邪吗?
    不相等,风邪是自然界中偏盛的邪气一种,风淫是由风邪引起的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特点的病证。
2.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因风邪四季皆有,其性善动、开泄,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
   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故发病机会多;
   风邪侵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遍及,侵害不同的脏腑组织,可发生多种病证。古人甚至将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3.五种内风动风证有哪些?
   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燥生风。

第二节:寒淫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感受寒邪,以恶寒,局部冷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
二、表现:
    1.恶寒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寒邪束表,腠理闭塞,卫气失宣,寒邪阻碍气血运行。如:感冒
    2.局部冷痛;是由于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3.咳嗽、咯白痰、鼻塞、流清涕、喷嚏 ;由于寒邪犯肺,宣降失职。如:咳嗽
    4.咳嗽,咯白稀痰,哮喘;由于寒邪中肺,肺宣降失职导致。如:哮喘
    5.胃脘冷疼,腹痛,腹泻;由于寒中脾胃,升降失职,运化失职导致。如:胃痛
    6.胸闷,胸疼;由于寒邪中心,心阳不振。如:胸痹。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伤寒?
    指寒邪外袭,伤人肌表,卫阳奋起抗邪于外的浅表证候,亦称风寒束表证,表寒证,寒邪束表证,太阳伤寒证。

2.什么是中寒?
    指寒邪直接侵入脏腑、气血,损伤或遏制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气血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3.常见寒邪侵犯人体有哪些证型?
    寒邪犯肺证,寒滞胃肠证,寒凝肝脉证,寒凝心脉证。
4.寒邪的特点是什么?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 凝滞主痛,由于寒凝气血,“不通则痛”;
    3) 收引拘急。
5.寒邪是冬天才有的吗?
    并不是冬天才有寒邪,只是冬天寒冷,阳气少,环境中阳也相对少,所以寒邪亢盛,宜侵犯人体。
思考题:
1.寒类疾病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艾灸。因为艾叶有调经养胎,温经止痛散寒的作用,更利于寒证治疗。
2.中医的寒疝是什么?
    寒疝是一种急性腹痛的病症,指寒邪侵于厥阴经的痛证,见

《金匮要略》。
    由脾胃虚寒,或产后血虚,复感风寒外邪,结聚于腹中而致。
    症见脐周绞痛、冷汗、四肢厥逆、脉沉紧,甚则全身发冷,四肢麻木;
    症见阴囊冷痛肿硬、痛引睾丸、阴茎不举、喜暖畏寒、形寒肢冷等。
3.雷诺证是什么病?引发本病的原因是什么?
    雷诺综合证是指由寒冷或情绪因素刺激所诱发的指动脉、指小动脉发作性痉挛,表现出以双手指苍白、紫绀和潮红为特征的病变。
    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手指,但也可涉及双足趾。引发本病的原因,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内分泌紊乱等有直接关系。

第三节:暑淫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感受暑邪,以发热,汗出,疲乏为主要表现的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二、表现:
    1、发热,口渴喜冷饮,汗出;由于外感暑邪,伤津耗气所致。为伤暑表现。
    2、困重,倦怠,舌苔腻(黄),脉洪数、濡数;此为暑湿为患,经气不利,清阳不升所致。
    3、胸闷,脘痞,纳呆,呕恶,便溏 ;此为暑湿为患,湿邪困脾所致。为暑湿表现。
    4、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冷汗淋漓;此为伤津耗气,暑热上扰清窍,内灼神明所致。为中暑表现,此时可用糖盐水。
知识点梳理:
1.暑淫发生的时间?
    夏至至立秋发生的邪气称为暑邪,伤人致病的为暑淫。
2.暑为何多挟湿?
    暑多挟湿是指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

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
3.暑邪的性质与特点有哪些?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属阳邪,其伤人体,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面赤、脉洪大等。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气伤津。另外,暑热邪气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
    暑多挟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侵犯人体。
4.夏季常用的生脉饮是什么样的方药?
    生脉饮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的病症有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
5.暑邪与火邪,燥邪有什么异同?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易袭阳位,火热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疮痈。
    这三个都有一共同点:伤津。暑邪与其他二邪的差别在于暑

邪仅为外感之邪,来源于自然界,人体不能内生,因此暑邪的季节性最强。燥邪为中性之邪,可阴可阳,暑邪火邪均为阳邪。
思考题:
1.什么是中暑?什么是伤暑?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
2.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胸胁疾病?
    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升,即升发、向上。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
3.什么是白虎汤?
    白虎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用于夏季伤津耗气后出现的四大热证。

第四节:湿淫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感受湿邪,以身体沉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
二、表现:
    1.头部沉重,肢体困重;病机:湿邪伤阳阻滞阳气输布(清阳不升)
    2.恶寒发热,关节酸困不适;病机: 湿遏卫表,卫气失和;湿邪停聚经络,肌肉,筋骨,气血不畅
    3. 纳呆,呕恶,脘腹痞满,便溏 ;病机:湿邪困脾,升降失职
    4.湿疹,瘙痒,皮肤局部渗液;病机:湿邪浸淫肌肤
    5.带下量多;病机: 湿邪下注,脾虚不运
    6.舌厚腻,脉濡
知识点梳理:
1.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
    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湿疹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外邪袭表,湿热内蕴,血燥风胜,脾虚湿阻。
3.湿疹的病机是什么?
    湿邪侵淫肌肤,致营卫不和,肌表汗出不畅,影响腠理气血运行,而发为湿疹。
4.湿邪最容易侵犯哪些脏腑部位?
    湿性趋下,易伤人体下部,也就是双腿部,常见双下肢水肿,沉重,屈伸不利;
    湿为阴邪,伤人阳气,脾胃多虚弱,脾喜燥恶湿,而水湿最容易困脾,阻滞气机,影响人体脾胃升纳。
思考题:
1.上焦,中焦,下焦的水谷内停分别有什么症状?
    上焦为纳呆,中焦为胀满,下焦为便秘。
2.夏季暑湿伤脾胃怎么样治疗?
    使用藿香正气散,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

3.脘腹胀满治疗方法?
    可使用枳实导滞丸,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适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方剂组成: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炙),黄芩,六神曲(炒),白术(炒),茯苓,泽泻。
4.什么是褥疮?
    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迫,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皮肤、肌肉等的溃疡。长期卧床不能自己移动的病人,骶部和髋部都容易发生褥疮。且多因为患处皮肤潮湿,无法保持干燥而发生并加重,需要勤翻身,勤晾,变换姿势。

第五节:燥淫证
课程总结:
一、含义:
    感受燥邪,以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
二、临床症状:
    1、口鼻,咽喉干燥不适;病机:热邪伤津,孔窍失养
    2、肌肤干燥,脱屑;病机:燥邪伤及肌肤,肌肤失养
    3、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病机:燥邪伤肺,津液不布,宣降失职
    4、便秘;病机:燥邪伤及肠腑,津亏肠燥。用增液行舟法治疗
三、注意:
    1、燥淫证是外燥;  
    2、元阳亏虚,津不上承不是燥淫证 ;  
    3、排除口,眼,生殖器干(三联综合证);
    4、干眼症(津液亏虚,属内伤证);
    5、年轻人的鸡皮症和老年人的瘙痒症都不是燥淫证。

知识点梳理:
1.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
    燥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干燥 、收敛等特性的外邪。初秋多发为温燥 ,深秋则多发为凉燥。
    燥邪致病的特点是:
      1)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2.口鼻咽干一定是单纯的燥邪引起的吗?
    口鼻咽干不单是外燥原因,也可由于元阳亏虚,津不上承,不是单以滋阴药就可以解决,需要根据症状、病程与发病原因来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
3.燥邪致病可以分阴阳吗?
    可以,分为温燥与凉燥。
    温燥常见症状包括:身体干燥发热重、怕冷较轻,容易出现干咳少痰、甚则痰中带血,皮肤干燥、鼻干鼻塞,喉咙干痒、口干舌燥、心烦,小便短赤、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象浮数或细数。
   凉燥常见症状为:怕冷较重,发热多不明显,或头痛无汗,口干,鼻咽干燥,咳嗽痰稀,口不甚渴,舌苔薄白而干,脉象弦涩。

思考题:
1.应对秋燥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可使用银耳,大枣,冰糖,少量枸杞来煮粥,也可使用冰糖雪梨炖汤来滋养肺阴。如果有燥咳:梨去心加川贝煮水,适用于轻症。
2.什么是杏苏散?
    组成为:苦杏仁10g,苏叶10g,茯苓9g,前胡6g,姜半夏6g,桔梗3g,枳壳6g,橘皮6g,甘草3g,大枣2枚。
    适合怕冷明显,咳嗽痰稀,鼻干咽干这类凉燥感冒型人群。
3.什么是桑杏汤?
    组成为:桑叶10g,杏仁10g,南沙参10g,梨皮9g,淡豆豉6g,栀子6g,川贝母6g。
    适合燥咳和口渴明显的温燥人群。

第六节:火淫证
课程总结:
一、含义:
    感受温、热、火邪,以发热、汗出、面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
二、表现:
    1.发热(伴恶寒),咽喉部疼痛、鼻塞、流黄浊涕;病机:外邪入侵、营卫失和、热邪上扰。
    2.壮热、汗出淋漓、喜冷饮,严重者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病机:热邪伤津、热扰心神、热极生风。
    3.鼻衄、肌衄、出血证;病机:热邪迫血妄行。
    4.疮疡、疮肿;病机:热腐肌肤。
    5.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火淫证?
    感受温、热、火邪,以发热、汗出、面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
2.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 ?
    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炎上,具有向上燔烧的

特性;
    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燔灼肝经,劫耗津血,导致经脉失养而肝风内动;
    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入于营血,扰乱心神;火热易致疮痈。
思考题:
1.火邪只有夏季有吗?
    不是,火邪常年存在,为自然界的邪气,夏季环境较热,属阳,而人体阳气也最充足,故容易感受火热之邪。
2.什么是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卫分证 风热犯卫证
课程总结: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辨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和生理功能不同的论述,将外感温热病根据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以阐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一、卫分证的含义:
    指温热之邪侵犯卫气,导致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二、风热犯卫证的含义:
    风热之邪侵犯人体卫分,导致卫分功能失调的一组表证。
三、风热犯卫证的症状:
    1.外邪侵犯卫分,卫阳被遏,可见发热重恶寒轻;
    2.风热向上扰及清窍,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引起头痛;
    3.邪气犯肺,清肃失职,可见咳嗽、咳黄、稠痰;
    4.鼻窍不利,导致流浊涕;
    5.咽喉不利,导致咽干咽痛。

知识点梳理:
1.风热犯卫证的病位在哪里?
    病位在卫分,是表证。卫气具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风热犯卫,卫分受邪,卫气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2.风热犯卫证感受的是什么邪气?
    风邪与热邪。
3.风热犯卫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外邪侵犯卫分,卫阳被遏,可见发热重恶寒轻;风热向上扰及清窍,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引起头痛;邪气犯肺,清肃失职,可见咳嗽、咳黄、稠痰;鼻窍不利,导致流浊涕;咽喉不利导致咽干咽痛。
4.风热犯卫证的常用方剂有什么?
    银翘散。
思考题:
1.风热犯卫分证相当于脏腑辨证的哪个证型?
    相当于脏腑辨证的风热犯肺证。卫分证相当于脏腑辨证中肺系病证的阶段,多是外感证。
    此时风热邪气来犯,正气奋力抗邪,多见于外感表实证。

2.风热犯卫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疏风清热,祛除卫分邪气。卫分证治疗得当,邪气从表而解,如果治疗无效,正气不敌,邪气亢盛,则会传入气分证。
3.在治疗风热犯卫证时应该注意什么?
    风热犯卫,主要表现在卫气的功能受到影响,尚未涉及到脏腑的亏虚,应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由表及里到气分,发生进一步传变。

第二节:卫分证 暑湿犯卫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暑湿之邪侵犯卫分导致卫气功能失常的一组表证。
二、病因:
    暑邪,湿邪
三、临床症状:
    1.卫阳被遏,可见午后发热,身热不扬,恶寒;  
    2.湿邪被蒸腾,可见口渴不欲饮; 
    3.湿邪阻滞气机,阳气输布不利,可见头身困重; 
    4.湿邪困脾,脾胃失和,可见纳呆泛呕,胃脘部痞满不适,便溏。
知识点梳理:
1.暑湿邪气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暑湿邪气最易伤及阳气,伤津耗气,困阻气机,病程漫长、缠绵难愈。
2.暑湿犯卫证的病位在哪里?
    暑湿犯卫证的病位在卫分,是表证。

3.暑湿犯卫证的病因是什么?
    暑湿犯卫证的病因是暑湿之邪侵犯卫分。
4.暑湿犯卫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卫阳被遏,可见午后发热,身热不扬,恶寒;湿邪被蒸腾,可见口渴不欲饮;湿邪阻滞气机,阳气输布不利,可见头身困重; 湿邪困脾,脾胃失和,可见纳呆泛呕,胃脘部痞满不适,便溏。
5.暑湿犯卫证有哪些常用临床方剂?
    可用藿香正气水,芳香化湿,醒脾。
思考题:
1.暑湿犯卫证有季节性吗?
    有,多发生于夏季7-9月,暑邪的季节性最为明显。
2.暑湿犯卫证在治疗时侧重点是什么?
    暑湿犯卫证主要是脾胃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脾胃失和的症状,临床治疗侧重健脾祛湿。
    临床多采用芳香化湿健脾的药物,如,茯苓、藿香、白术、苍术等。

第三节:卫分证 燥热犯卫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燥热之邪侵犯卫分,导致卫气功能失常的一组表证。
二、病因:
    燥邪、热邪
三、临床症状:
    1.卫阳郁遏,可见发热恶寒;
    2.燥邪伤津,肌肤官窍失润,可见皮肤干燥,鼻干,咽喉干痛;
    3.燥热犯肺,肺失清肃,可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的咳嗽。
知识点梳理:
1.导致燥热犯卫证的主要邪气是什么?
    燥邪,热邪。燥热邪气均为阳邪,都易耗伤气津。
2.燥热犯卫证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卫阳郁遏,可见发热恶寒;燥邪伤津,肌肤官窍失润,可见皮肤干燥,鼻干,咽喉干痛;燥热犯肺,肺失清肃,可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的咳嗽。

3.燥热犯卫证常用方剂是什么?
    常用清燥救肺汤。
4.燥热犯卫证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燥热犯卫证多发生于立秋前后。
5.燥热犯卫证的治疗法则是什么?
    清热、滋阴、润燥。
知识点梳理:
1.卫分证的三个证型有什么相同点?
    卫分证的三个证型的病情轻,病位表浅。
    风热犯卫证、暑湿犯卫证、燥热犯卫证共有的症状是:发热恶寒、有汗;咽喉疼痛。
2.风热犯卫证、暑湿犯卫证、燥热犯卫证的区别是什么?
    除了三证共有的症状:发热恶寒、有汗;咽喉疼痛外,风热犯卫证还有咳嗽、流浊涕的兼证;暑湿犯卫证则兼有头痛、头沉身重、胃脘痞满不适、纳呆泛呕、便溏等症状;燥热犯卫证兼有肌肤失润、咽部干痛的症状。

第四节:气分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温热邪气内传伤及脏腑,正强邪盛,正邪交争剧烈的实热里证。
二、病因:
    热邪
三、临床症状:
    1 温热邪气与正气相争,可见壮热,恶热;
    2 阳热蒸腾津液,可见汗出(大汗);
    3 热邪伤津,可见口渴喜冷饮;
    4 热扰神明,可见心烦不寐;
    5 热邪进一步侵犯,导致阳明腑实证,可见壮热、神昏、谵语、抽搐,大便干结,脉洪数;
    6 热邪侵犯胆经,可见口苦、口干、胁肋部胀满、心烦。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气分证?
    是指温热邪气内传伤及脏腑,正强邪盛,正邪交争剧烈的实热里证。

2.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
    温热邪气入里,内传脏腑,里热炽盛为气分证的主要病机。
3.气分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温热邪气与正气相争,病位在肺可见壮热,恶热;阳热蒸腾津液,可见大汗出;热邪伤津,可见口渴喜冷饮;热扰神明,可见心烦不寐;热邪进一步侵犯,导致阳明腑实证,可见壮热、神昏、谵语、抽搐,大便干结,脉洪数;热邪侵犯胆经,可见口苦、口干、胁肋部胀满、心烦等。
思考题:
1.气分证是直接得的还是从卫分证传变而来的?
    邪气旺盛时,可以直接损伤气分,而导致气分证;或从卫分证进一步传变而来。
    卫、气、营、血是温热病的四个阶段,病情由表及里逐渐加重。所以遇到疾病要积极治疗,防止病邪由卫分、气分再传入血分,加重病情。
2.治疗病位在肺的气分证有什么常用的方药?
    治疗病位在肺的气分证可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的白虎汤。

3.气分证与卫分证的区别?
    卫分证是外感风热,以发热恶寒,伴有肺卫失常肺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表实证;
    气分证是热邪入脏腑,里热炽盛,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等里实证的表现为主要辨证的依据。

第五节:营分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温热邪气陷入营分,扰及心神,动血发生的一组症状。
二、病因:
    热邪
三、临床症状:
    1.邪热入营,与营分中卫气相搏,可见高热(身热夜甚)
    2.热邪扰神,可见心烦,神昏,谵语。
    3.温热邪气灼伤脉络,可见斑疹隐隐。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营分证?
    温热邪气陷入营分,导致营阴受损,扰及心神、动血所发生的一组症状。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营分的损伤,进一步加重就会引起血分的病变。
2.营分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邪热入营,与营分中卫气相搏,可见高热(身热夜甚);热邪扰神,可见心烦,神昏,谵语;温热邪气灼伤肺络,可见斑

疹隐隐。
3.营分证、气分证的发热症状有什么不同?
    营分证的发热很有特点,主要表现出低热,并且夜热早凉,热势夜间加重,清晨减轻;
    气分证的发热特点是壮热,发热不恶寒,反恶热。
4.营分证可以从气分证传变来吗?
    可以,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营分介于气分和血分之间,气分邪热失于清泄就会传入营分。
思考题:
1.邪气可以直接侵犯营分么?
    可以,病邪亢盛,就可以直入营分。
2.营分证可以转为气分证吗?
    可以,邪气来犯,正气不敌,邪气就层层深入。反之,正气充足,自然可以驱邪而出,若病势由营转气,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3.营分证与气分证有什么区别?
    气分证是热邪传入脏腑,里热炽盛为主要病机,以壮热,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尿黄、脉洪数等里实热证的表现为主要辨证依据;

    营分证是邪热传里,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主要病机,以低热,并且夜热早凉,热势夜间加重,清晨减轻,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脉细数为辨证依据。
4.营分证常用的方药是什么?
    生地、元参、银花、竹叶、麦冬、丹参、连翘、黄莲等组成的清营汤。

第六节:血分实热证
课程总结:一、含义:
    指温热邪气陷入血分,导致动血、动风、扰神的危重证候。
二、病因:
    热邪
三、临床症状:
    1 晨凉,晚重的高热;
    2 邪气扰及神明,可见心烦、神昏、谵语;
    3热邪伤津耗气,筋脉失养、灼伤,可见四肢抽搐,目睛上吊,颈项强直;
    4 热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可见斑疹隐隐、便血、尿血、吐血。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血分实热证?
    血分实热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血分,病变累及脏腑,导致动血、动风、扰神的危重证候。血分证是温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病变最危重的阶段。

2.血分实热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有晨凉,晚重的高热;心烦、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吊,颈项强直;斑疹隐隐、便血、尿血、吐血等。
3.血分实热证的性质是什么?
    是热邪内炽的实热证。
思考题:
1.血分实热证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血分实热证以血分实热内炽,热盛动风、动血、扰神为主要病机,以晨凉,晚重的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斑疹隐隐、便血、尿血、吐血等为辨证要点。
2.血分证是怎样形成的?
    血分证可由营分邪热未能透转气分,滞留体内进一步传入血分;或卫分、气分邪热亢盛,直入血分;或素体阴虚,已有伏热内蕴,传入血分所致。

第七节:血分虚热证
课程总结:一、血分虚热证的含义:
   余热未退,邪热滞留,伤及肝肾之阴表现出的一组危重症状。
二、病因:
   余热邪气
三、临床症状:
   1.晨凉,晚重的低热;
   2.热邪伤阴,阴虚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3.热邪伤阴,耳窍失养,可见虚证耳鸣;
   4.热邪伤阴,筋脉失润,可见手足震颤,肌肉膶动;
   5.热邪伤津耗气,温病后期,气津两伤,可见乏力,消瘦。
四、卫气营血辨证四证候特点:

五、中医辨证小结: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血分虚热证?
    余热未退,邪热滞留,伤及肝肾之阴以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危重症状。
2.血分虚热证有哪些临床表现?
    晨凉,晚重的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证耳鸣;手足震颤,肌肉膶动;乏力,消瘦。

3.血分虚热证与血分实热证的区别是什么?
    血分虚热证是虚热证,是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血分实热证是实热证,是实热内炽,热盛动风、动血、扰神。
思考题:
1.血分虚热证辨证要点是什么?
    以晨凉,晚重的低热、五心烦热等虚热特点,以及手足震颤,肌肉膶动等风动特征为辨证的要点。
2.卫气营血辨证的四个证候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卫气营血辨证的四个证候都有发热的症状。
    卫分证是发热,微恶风寒的表证;气分证是壮热,恶热的里证;营分证是高热,身热夜甚的危重病候,可以引起扰神和动风;血分实热证有晨凉,晚重的高热;血分虚热证有晨凉,晚重的低热,都是危重病候,营分证和血分证都会引起动血和动风的现象。
    外感温热病多起于卫分,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表明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但是四个证候也会不经过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形成危重病候。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