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夏逝去,清秋悄来!壹点号8月电子月刊《清泉录》请查阅

其他分类其他2021-09-10
801

 壹点号原创优质内容选读 

2021年5月刊

诗歌:

开篇

目录

01

02

03

文学时光馆

优秀生活观

影像纪录片

左手拉着夏,右手擎着秋

壹点号 乐之

左手拉着夏
右手擎着秋
被日子赶到了秋的门槛
脚步依然徜徉在夏的河流
月光下的梦醉荷塘将封上画框
大雨滂沱的暴躁已平复了气息
傍晚的蝉声聒噪而凄凄切切
新蟋蟀的音韵即在星光下叠起
渐远的风景留在记忆里
每个日子都装着自己的温度
如爬满西墙的金银花
从春香到夏
又从夏漫到了秋
站在立秋的交叉路口
我就做个半边人吧
依着夏
沐浴着秋

1

文学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壹点号 吾球商业地理

阿富汗的未来在哪儿:

军阀混战、绝望女性,饥饿及毒品

2021清泉计划获奖长文31号

#热点#

     上世纪80年年代,苏联一度下决心彻底消灭阿富汗各地的部落武装,于是想出一个馊主意——减少农村人口,把广袤农村变为无人区!随即有组织地对阿富汗农村进行轰炸,扫射村民的牲畜,用飞机在田地 上散布地雷,无所不用其极逼迫当地人离开农村。  
      结果只是让阿富汗本已稀缺的耕地成了雷区,让阿富汗人至今饱受地雷的折磨。要知道,埋下一颗地雷只需3美元,但要将其排除,成本高达1000美元。
       苏联的蛮干,在军事上惨遭失败。举个例子,当时美国在背后支持阿富汗武装,专门针对横行乡里的苏联武装直升机研发了“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
      这款装备操作简单,采用了热成像追踪技术,对付直升机一打一个准。而且,一枚导弹的费用不到4万美元,一架苏联直升机价值却超过1000万美元。1987年时,每天都有1-2架战机被击落……
     气急败坏的苏联惟有变本加厉地血腥报复,最终导致100多万阿富汗人死亡,600多万沦为难民。这对于阿富汗人无疑是一场浩劫,如果说当初阿富汗由于处在边陲之地,避开了一战二战,甚至在冷战之中左右逢源,同时享受了美苏双方的援助,那么1979年苏联大军压境之后,过往的一切成就都埋葬于硝烟。

      在父亲进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和军事博物馆建设期间,流亭机场开始了扩建改造,在机场最南端的大瓦房在拆迁范围,大伯写信通知父亲,父亲说,国家建设事大,我们要积极支持,开明的奶奶同意三个儿子的决定,把国家给的拆迁补偿款全部捐出,后来政府还发布了通令嘉奖,再后来因为捐赠行为,政府在阶级成分划分上给予减档奖励,姐姐回忆说,大伯兄弟三人经过打拼,后来把一排大瓦房,扩建成三进大院,那时在农村买地置房是要倾其一生财力的,把一生的积累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是要有觉悟和感恩心的。

2021清泉计划获奖长文32号

壹点号 一枚松子

再见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父亲的故土我的远方

#随笔#

      在大伯的带领下,兄弟三人积极响应政府公私合营的号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兄弟三人屡获嘉奖。
      父亲圆满完成三年的北京八大建筑援建返回青岛,老家已经从白沙的流亭机场,搬迁到松树庄,再后来又搬迁到惜福镇王曹村,这也是我户口上的祖籍记录,我不敢想象一下子失去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对父亲的打击有多大,这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成长,故土难离,骨肉难分。
      父亲说追古溯源,祖上是从云南迁徙到这里的,我们也曾经是这里的移民,从家谱记载中得知,当年祖上为躲避战乱,从云南一路北上,来到崂山脚下,远处上清宫传来的经音袅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鸟择木而栖,人因地宜居,才落脚老家的,我恍然大悟,心安为家,落户为乡,十年前女儿从国外留学归来,选择回青岛工作,也是顺了我落叶归根的思念,每当女儿从流亭机场降落时,都会给我电话,“老爸我回老家了,您放心吧。”

点击查看全文

2021清泉计划获奖长文33号

#记录#

八一特辑 | 难忘老班长

壹点号 海岛寻梦

      班长姓杨,河南项城人,时年二十二岁,1969年4月入伍。他中等个头,身材适中,黑红脸庞,小眼睛,厚嘴唇,头发有少许灰白。看相貌他足有三十岁。他沉默寡言,性格老成,持重中略带些许忧郁,一天中听不到他讲几句话,这些都和他的实际年龄不相符。
      军训、学习之余,别人都忙于打篮球、乒乓球、下军棋,可是班长从不涉足这些活动,要么是一个人呆在宿舍默默吸烟似在想心事,要么是看看书写写笔记,有时到班的菜地看看。
      我们极少听班长唱歌,偶尔能听到他唱家乡豫剧《朝阳沟》选段:“要是你不信,咱就试试看……”不过也就唱上三、四句便戛然而止,我们知道这可能是班长心情舒畅的时候。
      班长不苟言笑。认识不久,一次我问他:“您与袁世凯是老乡啊?”话一出口我意识到问的唐突了,果然班长脸上掠过一丝不快,淡淡地说:“是啊,我村离他村只八里路,诶,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清朝官员按当时习惯还称袁世凯为‘袁项城’呢”,班长问我爱看书吗?我答是的。班长说:“爱看书是好事,不过要把心思用在多看毛主席著作和理论书籍上。”

点击查看全文

#随笔#

泉水悠悠润生活

2021清泉计划获奖长文34号

壹点号 曙光

      柳色浸染半河泉水,阳光洒下点点碎金,闪烁清流中,温润我心田。水面澄净如镜,景物倒影如真,枝丫吐新绿,百花含苞开,拱桥栈道,亭台水榭相映成趣。造物主很是偏心,不仅黑虎泉三只石虎头不知疲倦地喷涌泉水,周边也到处回荡着泉水欢腾声,每个泉都有千年传诵的故事,都在历史的尘埃里熠熠生辉。流连泉边,不经意间,沿着时间隧道滑进来自遥远上古的神话中,在古老中寻遗迹,在现代中洒情怀。一些神话被古为今用,成为泉池的芳名雅号,或被绘成明艳动人的墙绘装点景色。黑虎泉群的泉水,集豪气与婉约于一体,动静相佐。白石泉素来婉约绮丽,虽不见泉涌却水势浩大。玛瑙泉淑女般静雅,串串水珠从泉底悄然升腾。相比喷涌量仅次于趵突泉的黑虎泉,九女泉全然一幅南方女子小家碧玉的气质。被神秘传说牵引着,你或许会想象,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九个婷婷袅袅的俏佳人,像一片片花瓣翩然而至,在泉池沐浴嬉戏,在泉边蹁跹而舞。依栏琵琶泉,筕藻青翠,锦鲤闲游,侧耳细听,仿若能听到凄婉的琵琶声从泉畔传来。
 

难忘“生”吃泰康元宵的那段慢时光

      每年过了春节年味儿还未散去,接踵而来的便是元宵节了。吃元宵,早就就成了咱们济南人的习俗了。每当这个时候,刚参加工作时碰到的一段故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且历历在目,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壹点号 梧桐树下问道

2021清泉计划获奖长文35号

#文化#

      元宵节前,没事在二大马路上闲逛,他看到泰康的营业员在门口吆喝卖元宵,听营业员介绍这个咋好吃、那个咋吃着香便凑过去,一边指着纸包里的元宵问价格,一边掏钱粮票买一斤(包)后,匆匆往宿舍里赶,不到宿舍他就急急地伸手摸出一个送到嘴里,没嚼几下,便觉得生涩、松散不是个滋味,伸出舌头连说: “怎么这元宵一点都不好吃!”同宿舍的一位大叔看他嘴上挂着的元宵粉,笑了,赶忙给他说:“哎呀!爷们这元宵不是生吃的,得煮着吃!在家没吃过吗?”这孩只是怯生生的说:“在家正月十五俺娘都是包包子吃,哪吃过这东西,这么难吃!”
     当天晚上,大叔找来锅和电炉子怕保卫安保人员看见偷偷煮熟和他一起分享,他学着大叔的样子连吹带吸溜的一个个吃进肚子里,那饶舌回味绵软糯化的香甜,让他一下忘了远离他娘的思念和惆怅,独自一人来到城市里的孤寂和清冷,也随着那碗泰康元宵的下肚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双减”时代
老师要做到“三不能”“三必须”

壹点号 智简课堂

#最佳“双减”征文#

      身处“双减”时代,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需要做什么?
      首先,不能“唯分数论”。身为教师,我要在理性对待孩子成绩的同时,注重“立德树人”、“培育创新思维”。课上,除却教授文化知识,还应当时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到教学日程,让孩子“明事理、懂是非、做好人”。鼓励孩子探究学习、互助学习,以不落窠臼的发散模式看待课本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
      其次,不能上课不讲下课讲。一定要在课上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理清重难点、把握侧重点、掌控拔高点、启发创新点,让孩子们在课上积极有效地学会新知、领悟所学,而不是让他们带着疑难回家,逼迫父母寻求“一对一家教”。
      再次,不能随意挤占体美音课。期末考试前,不占课的教师可能会被领导批评为没有敬业精神,反之,喜好占课、拖堂的教师会被赞美。可见,不占音体美课,不是单纯一位教师的任务,而是一所学校所有教师的“认同”,甚至需要学校领导的正向引导与校规支持。
 

上海小学不考英语只是一个开始

      过来人都知道,你从小学到初中上过多少英语培训班,哪些英语的困难户都知道,多少个晨读都贡献给英语了,可是高考的时候,英语试卷多数题靠蒙。

壹点号 难忘秋月

#最佳“双减”征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可以说很多人的记得,但后来的中考和高考,形式变了不学好英语是不行的,到处考英语,大学要考级,职称的评定也要考英语,考试是一切教学的指挥棒,英语就成了大多数人不得不学的课程。
      在国内早就有人提出高考取消英语考试。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他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孩子们花在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也早就有学者说在中国英语不应该摆到如此高的位置。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外语学习耗竭了很多青年才干的宝贵时光,这是不正常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今天已经变味了。“那个视频在网上疯传了很长的时间。

#最佳七夕征文#

一年又七夕|月下听语

壹点号 泉城可顺

      七月大热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拉呱。月光从西边洒下来时,母亲就说,你仨快上葡萄架底下,听听牛郎织女说了些啥。
      姊妹仨个就赶紧跑过去,谁也不说话,蹲在那里,静静的听。可除了大人不远处的说笑声,除了风拂葡萄叶和虫鸣声外,啥也听不到。这时候,弟弟往往最先跑走,边跑边喊,啥也听不见,光哄着俺玩。母亲就说,小孩子家,听不懂啊。
      后来,河边纳凉,一位老奶奶左手指着天河,右手摇着大蒲扇,一会给转过身子给我扇,说,你知道七月七这天喜鹊都上哪里去了?我摇摇头。
      给你说吧,喜鹊啊,都上天去了,搭桥去了。一大早就飞上天了,搭桥让牛郎织女约会啊。你看看,河这边是牛郎星,一前一后是那两个筐,河那边,是织女星,在朝这边看。顺着老奶奶手指的方向,我似乎看到了牛郎织女星,但又不知道对不对。从那以后,我也就开始留意喜鹊,果然,那天喜鹊还真不在树上叫了,他们去成牛郎织女之美了。这个时候,我就很感激天下那些花喜鹊,它们用自己那轻盈、瘦弱的身子,搭个拱桥让牛郎织女过。心想,我要是能长上翅膀,飞上天去多好啊!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生活观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壹点号 摄影师少帮主 摄

壹点号 钟福生摄影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张慧峰作品选集

最佳随笔

鲁西南的秋

      傍晚,月亮爬上了树梢。正是阴历十五的晚上,圆圆的月亮如一面团团的镜子,悬挂在天空。偶尔掠过一朵云,她便如羞涩的少女一般隐藏起自己明丽的面孔;片刻后,又如一位青春年少的妇人,不甘寂寞地探出身子,巡视人间。她惹起了无数游子的无际乡思,游子们一边低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一边惦念着鲁西南家乡。秋虫也如诗人们一样吟唱起来,衬托着夜的静谧。劳累忙碌了一天的蝉儿们,睡熟了,他们歇息着,准备着——养精蓄锐,等待明天旭日东升时,再为秋天奏响丰收的序曲。

壹点号 高山雪莲

最佳新人

我爱你,莲花湖

      阳春三月,暖风习习,湖光潋滟。一片片卷曲的荷叶,窜出水面,像一群群调皮的“羊头羊角",尽情地欣赏着莲花湖的风景,赞美着大海的辽阔宽宏。在观景台的近处,一只母鸭领着4只小鸭,在欢快地游乐,母鸭缓缓浮游,小鸭紧紧随后,不离不弃,和和睦睦,彰显母爱的温馨和幸福。成群的小蝌蚪在岸边的荷叶旁边欢快地游动。一阵微风吹过,岸边垂柳用纤细的手轻抚着它们。明媚的阳光普照湖面,附近的山色和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里,山青水秀,云天深远,波光粼粼,令人神往……
    盛夏时节,荷叶已高出水面五六尺,粉红色的荷花竞相开放,远远看去,整个湖面一片碧绿,好像铺上了一块巨大绣花地毯。俯视近看,粗壮的荷梗上托着一个个秀美的绿色盘子,准备接收上天赐给莲花湖的纯凈雨露。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有的鼎盛开放,有的含苞欲放丶有的只露尖尖角。一只只爱美的蜻蜓被荷花吸引着,围着荷花翩翩起舞,有的跃跃欲落,有的落而又飞,有的择偶落定。这一生动的画面与宋代杨万里的诗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谋而合。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明我以德

最佳诗歌

山东儿女的奥运情怀

孙一文摘金
一文亮剑誓封喉,敢揽金牌入九州。
待到红颜花欲笑,方知侠客亦情柔。
杨浚瑄、汤慕涵、张雨霏和李冰洁摘金
四位姑娘接力游,宛如红玉在溪头。
自由前进心豪迈,微笑容颜格外柔。
国乒女单摘金、摘银
手握球权总揽金,银牌也是爱情深。
已经开赛七八日,上下团结战到今。
张常鸿摘金
山东小将话常鸿,敢与天兵比异同。
何处枪声无战斗,人间烟火傲英雄。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高了高

最佳教育

构建“减负最大同心圆”
负担才能降下来!

      这就是一道门槛。校外培训机构不“升级换代”,不提升水平,没有出路。
      如果你既能帮学生减轻负担,又能提升学习质量,那对你来说,“双减政策”不仅不是敌人,反倒是“友军”,能为你打造一片新蓝海。这条路很难走,但必须走:协同减负,提升质量。
      换句话说,在讨论双减政策时,很多人进入了误区:把培训机构当成了“减负”的敌人。
      事实上,真正的敌人,是“负担”。校外培训只要认清形势、提升自己,不仅不会被淘汰者,反倒可能成为受益者。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畅叙幽情

最佳旅游

      水漫过堤坝,淅淅沥沥地飘洒而下,像一串串珍珠,犹如摇曳的珠帘。堤坝之上架起了三孔板桥,延伸到水对面的山崖之下,沿山崖修起了玻璃栈道,湖水映着山色,湖中有锦鲤游泳。这一处景观之前是不曾有的。水为幽静的山谷增加了灵秀之气。
      来到玉泉禅寺门前,石阶分列于那颗高大的银杏树的两旁,它与寺内的那两棵银杏树成鼎足之势,有着一千三百年的树龄。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初夏,银杏树刚刚发芽,绿意盎然;两年前的那个初春,积雪还没有融化,老树新枝;此次再次见到它,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垂挂下来的树梢上挂满了红色飘带,随风摆动,有多少条飘带就会有多少人在这里许下愿望;树的腰围处也扎有红色绸带,绸带上面串起了人民币,有多少张纸币就会有多少人在这里祈祷祝福。

点击查看全文

游玉泉禅寺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谈吴谢宇弑母案:
温和的方式没有出口,暴力就成了最后的出路

壹点号 罗清军心理专栏

我们都爱剧本杀:与剧本杀有关的三种人生

壹点号 女院文传

泉城的泉有多少?
走街串巷,探访真实的老城济南的泉

壹点号 老靳行色

用手机聚焦最基层劳动者:雨中桃农的承诺

壹点号   行者说

秋日物语

壹点号 春燕杨瑞·杨丽丽

当一片落叶遇上另一片落叶
秋天的声势就浩大起来
阳光褪去燥热
蝉鸣不再刺耳
越来越多的色彩开始燃烧
黄的、红的、紫的、墨绿的
五彩斑斓的田野
开始吐露硕果累累的芬芳
高粱羞红了脸颊
棉花裂开了嘴唇
玉米开始变得丰满
在秋天斑斓的窗前
那些开过花的果实
安静的栖息在地上或地下
等一把镰刀或锄头
打开丰收的喜悦

封底诗歌

封底大片

六万株向日葵花开!
济南这处免费花海等你来打卡

壹点号 摄影师少帮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制作 周静 李晓旭  秦娟 监制/曹竹青

2021年8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