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使命丨援藏行 陕藏情

电子杂志旅游2021-03-18
6337

前言

01

        阿里,被誉为“西藏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在援藏干部眼里,这里是远离尘嚣的净土,令人神往赞叹。然而,阿里相对祖国内地,教育、农业、经济、民生设施相对落后,令人揪心。于是,援藏干部们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赢得藏区干部群众的赞誉,他们来到这里,以透支生命、透支健康的代价和勇气,用全部的身心和精力去支援阿里建设。
        1995年陕西派出第一批援藏工作队,目前已是第九批。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或加速规划,或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阿里地区的人民群众从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藏项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了援藏项目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这些援藏项目的推进,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从陕西来的援藏干部。对口援藏工作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援藏干部个人的价值体现,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批又一批援藏人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担当。

02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03

04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目录

CONTENTS

援藏·纪实

援藏·图志

援藏·干部

05

69

77

前言

02

05

06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纪实

        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2019年7月11日进藏,7月15日抵达阿里,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工作队共96名队员,分别来自组织纪检、发展改革、法检两院、教育卫生、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领域。其中,党政干部55名、“组团式”医疗人才21名、“组团式”教育人才20名。
        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到阿里地区后,与第八批工作队迅速完成工作交接。在努力适应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同时,全体援藏干部主动融入,迅速转换角色,各项工作良好开展,一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赢得了藏区群众的赞誉,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他们始终把国家援藏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援藏的担当落实在藏区的每一次工作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陕西援藏干部踏实的“印记”。

陕西医生在阿里

        医疗援藏,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早期主要采用“零散式援藏”,医生们单兵作战,散落在各个藏区医院,一旦援藏医生结束工作返回原省,当地的医疗水平很可能回落。
        2015年,中央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部署,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各市地人民医院实行人才“组团式”选派。
        第四批、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等级创建工作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创造了阿里医疗卫生事业上一个个“第一”。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0项,实现了411种大病、中病不出地区,小病不出县就能治疗。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07

08

青藏高原上的陕西“支教者”

        2014年,从更好的师资、环境角度考虑,阿里不远千里将高中办在拉萨。2019年7月,作为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团成员,赵江社、任康元等21位老师一同来到西藏开始援助工作。加上上一批,共有近40位陕西老师在这里挥洒汗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把爱心献给高原上的藏族同胞。
        在他们这个团队里,有全国年龄最小的援藏干部,因为来西藏,觉得还不错的女朋友分了手;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想陕西面、家乡菜了就在别的老师那儿蹭一点;还有家里老母亲生病,远程着急回不去的……大家从没喊过一句累,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也是最普通的工作,并不比别人传奇。

援藏纪实

在阿里——陕西援藏干部的奋斗细节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09

10

陕西援藏干部邓付宽:
春夏秋冬写青春 誓为高原育才俊

        2019年7月,当飞机降落西藏阿里昆莎机场时,第一次戴上阿里地委组织部接机人员献上洁白的哈达时,邓付宽心情特别激动。
        1999年参加工作的邓付宽,20多年来,一直扎根山阳县最偏远最基层的山村小学工作。2019年他被选派为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担任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的校长。

        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是陕西省投入2.58亿元,于2018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占地面积1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49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一流,已成为阿里地区最美学校,狮泉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米光明窝进一个80厘米高的圈舍里,“唠唠唠”用棍子轻轻赶猪,几只  黑毛藏香猪不情愿地慢吞吞小跑着出来了,后蹄子弹起的尘土又让老米吃了一嘴灰。梁锋和达会广眼疾手快,一个顺势引导,猪乖乖进了笼子。
        这个养殖场是移民新村“康乐新居”里一位藏族群众自建的,离居民点太近,影响环保所以要取缔。老米干脆把这些猪全部收归麾下,他们援藏农业小组正好要搞科研,在西藏探索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
        进藏前,米光明、达会广、梁锋三人都是陕西基层农技干部,一个兽医师、两个农艺师,分别来自靖边、合阳和长安区,工作生活八竿子打不着。在阿里,他们是“一个篱笆三个桩”,形影不离、互相帮衬,创造了无数个高原农业“第一”。

  • 为阿里的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刚到阿里,邓付宽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学校了解情况,而此刻的他,也早已忘记高原反应给他带来的不适。
        120余名教师,1600余名学生……邓付宽深感责任重大,工作怎么推进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深入了解学校情况后,结合以往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邓付宽从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与人员配置入手,通过深思熟虑,多方沟通,对校级领导的分工,中层处室的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与改革,形成学校科学合理的崭新管理架构。通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学校管理整体顺畅,科学有效、分工合理,各部门配合紧密、协同作战,各项工作都能稳步推进、顺利开展、高效有序。
        “来到雪域高原,一定要为了给阿里的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邓付宽说,通过陕西第九批援藏队、“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多方积极争取给学校建档立卡贫困生捐赠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过冬衣物等。
  • 规范科学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019年8月,马上要开学了,也将迎来邓付宽在阿里带的第一批学生。“刚来的时候,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给学生供餐,可有很多学生,很多家长中午来不及给孩子做午饭,只能在校外找地方对付一下。”邓付宽回忆说。了解到这些后,他带着几个老师,一起实地考察、调研,召开校委会、校务会研究方案,亲自前往政府釆购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等部门咨询政策,学生在校就餐工作在他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有序推进,2019年国庆收假后,学生也吃到了在校的第一份午餐。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1

12

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等部门咨询政策,学生在校就餐工作在他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有序推进,2019年国庆收假后,学生也吃到了在校的第一份午餐。

        作为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学质量,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抓教研促教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常规教学各个环节不断规范教师的备课检查、上课考勤、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考核分析等教学环节。”邓付宽说,一年来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具制作等系列教研教改活动;通过班主任的培训、班级量化考核等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援藏工作已满一年,通过他个人的努力,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今年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六年级毕业考内地班录取人数较去年18人增长到40人,占整个地区总人数的25.48%,比去年翻一番。邓付宽说:“这成绩的确喜人”。

研教改活动;通过班主任的培训、班级量化考核等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援藏工作已满一年,通过他个人的努力,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今年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六年级毕业考内地班录取人数较去年18人增长到40人,占整个地区总人数的25.48%,比去年翻一番。邓付宽说:“这成绩的确喜人”。
  • 为阿里留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邓付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多日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进行,由于阿里地区地处边疆,很多日常物资都很缺乏,更别说一些疫情防控物资了。
        为了尽快能让学校的在疫情之下减少对学生的影响,邓付宽第一时间安排了学校部门准备开学所需的防护及后勤物资,同时让老师们做好上网课的各项准备工作,不能耽误学生上课。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也有序的开展。
        “在阿里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很多好的老师都很难留在阿里,留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三年援藏的最终目的。”邓付宽说。为了有力地促进与推动学校向纵深发展,他积极与陕西的10所名校就教育教学管理、教研教改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学习交流、洽谈业务支援,通过长期的交流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一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恪尽职守,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取得了可喜的佳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以后两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注重团结、努力工作、争创佳绩。用心、用情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阿里教育发展。发挥一名援藏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也希望通过三年的援藏工作能改变阿里地区教育面貌,促进边疆民族团结,不断贡献陕西援藏人的智慧和力量。”邓付宽说。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3

14

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以后两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注重团结、努力工作、争创佳绩。用心、用情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阿里教育发展。发挥一名援藏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也希望通过三年的援藏工作能改变阿里地区教育面貌,促进边疆民族团结,不断贡献陕西援藏人的智慧和力量。”邓付宽说。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氧气含量仅为59%,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阿里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亟待提高。2014年,阿里地委行署决定在1600公里外的拉萨市实施异地办学,创办了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拉阿高中”)。
        来自蒲城县尧山中学的于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师。2019年7月积极响应省委援藏号召,成为陕西省第九批“组团式”援藏队伍里的一员。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5

16

        “刚到学校的时候,高反严重,一个人经常会思考为什么要来这里,可当我接触到这些淳朴可爱的孩子们时,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孩子们相处的多了,也就更坚定了我来援藏的信念。”于光说。
  • 变“输血”为“造血” 改善西藏教育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拉萨阿里高中教师平均年龄28岁,在教育观念、教学经验、 教育方式上还有极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于光说。
        一本近万字的课堂评价笔记,记录着每位拉阿高中老师的上课形式、特点以及不足,这是于光通过一年反复听每位老师讲课记录下来的。为了改善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于光坚持每天走进课堂听课,课后与科任老师及时交流,并就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课的形式,去发现老师们的优缺点,结合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提高完善,这种形式让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为这里的老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于光说。
        教育援藏,不仅要帮助阿里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优秀本地教师资源,变“输血”为“造血”,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陕西援藏老师于光:
勤朴笃实 真情援藏

        “虽然拉萨比阿里地区海拔要低很多,可刚到拉萨的时候,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失眠。这里的紫外线特别强,外出都要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的,不然就要被晒伤了。”于光回忆刚到拉阿高中时候的情况。

  • “传帮带”“青蓝工程”实现教育质量大提升
        “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精打细磨上好每节公开课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务处联合校教研处开展‘青蓝工程’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示范课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准确把握知识考查方向脉络,强化重难点突破方法指导,老师们倾心倾力,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尽情展现毫无保留。”于光说。
        从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给出反馈及改善意见……一系列的措施,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蓝工程”的启动,让拉阿高中的青年教师增长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吸取了成功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7

18

年教师增长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吸取了成功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 学校联线 架起陕藏“连心桥”
        11月份的阿里,氧气稀薄,滴水成冰,极其寒冷。广袤的雪域高原、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孩子,亟待发展的藏区教育事业。
        “为了更好的让学校当地的老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寒假期间组织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20多位藏族老师、班主任到陕西省西安中学、蒲城县尧山中学、铜川市一中进行友好交流学习。”于光说,在友好学校里与老师们同吃同住、跟班上课、参加教研,与同学们一起享受阳光体育,为很多藏族老师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班级方法,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综合能力等得到了全方面立体化的提高。
        2019年9月,一批新生入校,这是于光援藏的第一批学生,一名叫才央的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已经上高中了,她身高还不足1米,每天都会在学校“自强不息”的石碑前朗读课文。后来,于光了解到才央患有先天性佝偻病,通过一段时间与才央的交流谈心,并赠送她一些学习用具和复习资料,帮才央辅导功课。原本沉默寡言的才央,也开朗起来,布满高原红的脸庞上透出天真自信的笑容。
        2019年寒假期间,于光回陕西休假,他把才央的事情分享给了自己学校的学生,从此一条跨越万里的友谊建立了。蒲城县尧山中学高三六班全体同学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才央同学。

班全体同学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才央同学。这些高三的学生被这位藏族姑娘的坚毅所震撼,同时才央也被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和祝福包围着,并结下了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子,才央也深入了解到内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并表示将以更昂扬的斗志实现理想回报社会。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9

20

  • 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由于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属异地办学,绝大多数学生都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与内地不同,这些孩子只有寒假,没有暑假,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在校两周外出一次采购生活必须品。他们的求学路,辛苦且不易。一年365天,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如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如何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于光说。

一次家,在校两周外出一次采购生活必须品。他们的求学路,辛苦且不易。一年365天,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如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如何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于光说。
于是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第二课堂”活动,拉开了序幕。每生一爱好,每人一社团。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时间,绿茵场上的欢呼声、篮球场上的喝彩声、英语角的流利对话、舞蹈室的曼妙身姿、乒乓球的高低回旋、音乐室里的红色旋律、书法室里的方正汉字和飘逸藏文、绘画室里的国色牡丹和倔强格桑花…… 全校近30个社团活跃在校园的角角落落。
        “‘第二课堂’为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提供了舞台,使孩子们的特长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获得的各级各类优异成绩更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交际环境,传递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释放了学习压力,缓解了孩子们的思乡念家之情,孩子们在喜悦和温馨中真切感受到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于光说。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21

22

  • 家人反对却义无反顾
        “当他给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没当回事,心里想着估计也就是一时冲动,再说了那么多人报名,也不一定能选中他。爸妈也是反对的,他曾经做过两次大手术,虽然恢复的很好,但现在每天还是要靠吃激素类药物维持日常生活,所以让家人很担心他去西藏身体状况。当去阿里的通知下来后,那一刻我突然接受不了了。”李严妻子回忆刚接到援藏通知时的反应。
        几天的思想工作,家人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前提是援藏前的体检必须没问题。接到体检通知,身体各项条件达标,李严如愿地成为了陕西援藏队员。
        “我的爷爷今年90多岁了,他是一位老兵,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为祖国牺牲一切的精神,从小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次援藏机会我很珍惜,也是爷爷从小就教育我的,祖国需要我,我随时可以为祖国奉献微薄之力,来之前也没敢告诉爷爷,自己是来阿里,只是说去拉萨出差半年。”提到爷爷,李严的眼睛里已含满了泪花。
  • 高原反应给了“下马威”
        阿里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500米,是西藏条件最艰苦地方之一。来到阿里后的高原反应给了李严一记“下马威”。

陕西援藏干部李严:
要把每一分援藏资金用在“刀刃”上

        “如果再选择一次,你还会来阿里吗?”
        “没有如果,既然选择来阿里,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通过努力能为阿里带来一些变化。”

        李严是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2019年6月,还在手术恢复期的李严报名参加了陕西省援藏计划,并成为了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
        用李严的话来说,很幸运自己能被选中,成为陕西援藏一员。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23

24

  • 每一分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
        一丝不苟,是同事对李严的印象。来到阿里地区发改委后,为了尽快熟悉了解阿里,李严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多听、多看、多记、多想、多问……通过了解,将一些因客观因素不适宜继续实施的项目资金放在阿里当下最急需的地方,为阿里地区农牧民改善生活,提升医疗条件。同时,做好“十四五”陕西对口援助规划,让陕西援藏资金发挥引导作用,让陕西精神留在阿里。
        “作为一名发改委系统的援藏干部,把控好每一分援藏资金,是我们的职责,在阿里地区,每一份投资都是很珍贵的,每个项目都是可以改变阿里的面貌,每一分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李严说。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李严回西安的休假节奏。2月11日,西安市发改委号召全体党员到所在社区一线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此时李严放弃了休假,加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他得知阿里地区医疗物资紧缺时,通过朋友协调联系,自己垫资紧急采购了一批平价口罩和防护服、体温计等阿里地区急缺的医疗物资,解决了阿里地区疫情防控的燃眉之急。

        “我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一到阿里,身体明显有了反应,当时也不敢给家人说。赶紧吃了一些抗高反的药,几天之后有所缓解,后来就制定了一些在阿里的锻炼计划,每天吃完晚饭,要去广场锻炼身体,让身体尽快适应阿里的气候环境。”李严回忆说。
        如今来阿里一年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已经成为李严的生活日常。
        “在阿里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一到冬天,这里空气的含氧量只有40%,也特别的冷。不过这也是大家最盼望的日子,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我们援藏干部只有这段时间是可以集中休探亲假的,回陕西看看家人。”李严说。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25

26

  • 用镜头记录美好阿里
        喜欢拍照的李严,工作之余总是带着一部相机。“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要用镜头记录在阿里的三年美好时光,记录阿里的风光,记录阿里的人文。”李严说。
        2019年杨凌农高会,对于首次参展的西藏阿里来说,是很陌生的。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活动,很多方面的材料都很短缺,尤其是产品展示照片。
        “急缺阿里地区农牧产品等展示照片……”看到陕西援藏微信群里这条消息,李严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拿起相机开始为农高会展板拍摄照片素材。“很多参观的人路过阿里展台,都要驻足观看,他们嘴里的夸赞声不断……”
        “听参展同事们回忆杨凌农高会阿里展台的情况,心里特别开心,我们陕西援藏干部的付出没有白费,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阿里,了解了阿里。”李严回忆说。

陕西援藏医生陈燕:
阿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到达西藏阿里地区的第二天,还在克服高原反应的陈燕接到了紧急救治电话,有个车祸外伤脑出血的病人需要紧急手术,急需麻醉医生。
  • 抢救的每位病人都活了下来 十分欣慰和自豪
        陈燕是西安市第四医院援助阿里地区的医生,2019年7月来到阿里地区,成为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麻醉医生这个大多数人不太熟悉的职业,却是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麻醉科和其他科室不太一样,麻醉科的医生就像是舞台剧里的灯光师,并不太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实际上麻醉科的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繁忙的。”陈燕说。

        “来阿里地区一年中,很少有机会能睡个囫囵觉,经常半夜被叫到手术室去抢救病人,一些病情非常危急的病人,麻醉医生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完成术前的准备工作,我参与抢救的病人已经超过一百多例,但十分幸运的是抢救的每位病人都活了下来,这是让我十分欣慰和自豪的。”陈燕回忆到。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27

28

  • 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阿里地区
        “去阿里要开展哪些工作?通过援助能实现哪些目标?”这些问题成为了陈燕去之前要考虑的问题。来阿里之前,陈燕提前对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整体情况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了解。
        “分娩镇痛”是西安市第四医院的强项,陈燕把这个技术带到了阿里地区,填补了阿里地区“分娩镇痛”的空白。“这次援藏工作,我们不仅仅是把很多新的医疗技术带过来,救治更多病人,减轻病痛,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陈燕说。

        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阿里地区,是陕西援藏医疗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每名陕西援藏医护人员都要带几名学生,把从陕西带来的医疗技术传授给他们,从理论到实操,让当地的医生学到真技术,即使援藏工作结束,援藏技术要留在阿里地区,为阿里地区人民减轻病痛。

作结束,援藏技术要留在阿里地区,为阿里地区人民减轻病痛。        
        陈燕所在的麻醉科,一共5名医护人员,而她要带两名学生,如今一年的时间,麻醉科的同事在工作理念有了很大提升,重新认识了麻醉医生的重要性,两名学生也成功出师,在抢救重症患者中,学生也能够独当一面,完成术前麻醉工作。
  • 我的第二故乡 这里的回忆牢牢记在心
        “我的第二故乡”,陈燕这样形容阿里地区,每成功一例手术,陈燕的内心就充满了成就感,没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有满足感。把医院当家,把同事当亲人。阿里地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印在陈燕的脑海里,虽然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在这里的回忆,也让她牢记在心。
        如今,在陕西援藏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已成为阿里地区唯一一家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地区12.1万人民的医疗保障重任,成为阿里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一年来,陈燕感受着来自阿里地区人民诚挚的祝福,当洁白的哈达挂在脖子上的时候,那一刻让她真切的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援藏工作的伟大。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29

30

引进来、走出去
陕西援藏让阿里地区“取长补短”

        “现在通过技术培训和专业人员的传帮带,群众在园区边打工、边学习,转变了思想观念,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也提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张绒说。

        “你们的菜种的真好。”这是张绒听到最欣慰的话。
        张绒是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名农牧业专技干部。
        近年来,阿里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作为深化农牧区改革、补齐农牧业发展短板、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有效途径,立足阿里实际,提出“打生态牌、吃产业饭、走特色路”的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现代设施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 “引进来” 陕西农业科技让阿里群众吃上当地的蔬菜
        “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是陕西省第八批援藏时援建的,无土栽培、捂膜拱棚、智能控温、喷灌……这个大棚里随处可见陕西技术。”张绒自豪地介绍着。
        据了解,2019年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生产蔬菜、瓜果以及食用菌共计600余吨,苗木200万株,年收入达871余万元,培训群众85余人,安置贫困群众就业71人,人均增收4200多元。2019年园区为狮泉河镇的群众提供新鲜蔬菜600余吨,夏季蔬菜供给率达到40%左右,冬季蔬菜供给率达到10%左右,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

        “记得我去年回陕西休假,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个阿里的同事,发了一些牧区牦牛生病的照片,希望我能在杨凌找找农牧专家,给牦牛瞧瞧病,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专家,最后问题解决了,为牧民挽回了损失,这次事情之后,我就想在阿里和杨凌之间建立一个云诊疗平台,陕西的农牧专家,通过这个平台对牧区的生病的牛羊进行一个会诊,借助互联网帮助到当地的牧民。”张绒回忆到,下一步将推动云诊疗平台的建设工作。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31

32

  • “走出去” 让全国人民吃上阿里的农牧产品
        张绒是来自农科城杨凌的干部,每年的农高会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涉农企业参会,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果能把阿里地区的农牧产品带上农高会,那对于阿里的农牧产品来说,是个很好的推介机会,让更多人知道阿里、了解阿里。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努力,30余种阿里地区农牧产品亮相第26届杨凌农高会,让张绒也特别兴奋,看到阿里的农牧产品登上农高会特别激动。很多援藏干部放弃回陕西休假机会,来到杨凌布置展台,并向来自全国的涉农企业推介阿里。
        “杨凌农高会这个平台展示阿里的风光,展示阿里的农牧产品,通过这个平台也让阿里地区的牦牛、藏香猪等等农牧产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张绒说。
        忙完农高会,原本回陕西休假的张绒也没有闲着,回到陕西后,她联系了一家企业,向企业推介着阿里的牦牛肉、藏香猪等等,希望该企业能在阿里开办一个加工厂,她的想法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也有意向来阿里投资建厂。
        “阿里的牦牛肉、羊肉、藏香猪都是优质的肉类,可在阿里一家加工厂,这些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如果阿里有一家肉质加工厂,把这边优质的肉类进行二次加工包装,让阿里的农牧产品走出去,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阿里的牛羊肉,不仅能给带动当地的就业,也能为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张绒谈着自己的计划,这也是她的一个心愿。

边优质的肉类进行二次加工包装,让阿里的农牧产品走出去,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阿里的牛羊肉,不仅能给带动当地的就业,也能为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张绒谈着自己的计划,这也是她的一个心愿。
        “三年援藏很快就会结束的,但是我们想把杨凌的技术、陕西的技术留在阿里,通过我们手把手的教给农牧民群众,把一些研究获得的成果做成技术手册,留在阿里。通过一批批的援藏干部,给阿里留下一个希望,留下一个长久产业,让阿里群众吃上当地的蔬菜,也让全国人民吃上阿里的牛羊肉,把陕西先进的技术引进来,让阿里优质的牦牛肉走出去。”张绒说。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33

34

从陕北到藏西 由敬畏到热爱
这名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挥洒青春

        “局里对口援藏的通知下来了,第九批对口支援我们需要一名干部,年龄......”
        魏伟是来自延安市吴起县自然资源局的干部,忙碌的日子似乎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他从陕北来到阿里地区工作已经整整一年了。回忆起那时的抉择,他的记忆好像进入了快速回放模式,经历顿时浮现。
  • 选择的背后
        “那天刚一上班,就听到单位同事们议论到西藏工作,我也立马来了精神,毕竟神秘的天堂,美丽的高原,多少人都魂牵梦萦的地方!”
        细看了通知,论要求和条件,自己基本都够得上,魏伟希望能争取一下。当天中午,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并把自己想法告诉了他们。
        “西藏,那我可去过,高原反应相当严重”;“水烧不热,饭也做不熟,你正好可以减肥”;“你条件这么好,不要瞎折腾”;“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不是觉得咱黄土高原的山没人家西藏的山高……”
        尽管当时只是好朋友之间的调侃和玩笑,但他们几乎没人赞同自己的想法,原本期待得到鼓励的魏伟被泼了一盆冷水。

        回到家,妻子滔滔不绝的给他说着单位发生的事情,但魏伟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他打断妻子的话。“单位有个援藏的名额,我想去报名。”
        “那你去吧,西藏高原紫外线强,氧气浓度低,正好适合你减肥”。妻子以为他不过是随口一说,直到魏伟把手机里通知的照片拿出来,妻子才当了真!
        “啊?你真想去西藏啊!万一被选中了,那你这一去三年,家里怎么办?还有儿子、爸妈他们谁管?我单位你又不是不知道,忙起来没周末没节假的,难道你当我有三头六臂不成?”妻子的话连珠炮一般,魏伟一时竟无以应对,谈话一时陷入僵局。那一夜特别漫长,一向睡眠极好的魏伟,竟然怎么也睡不着,思绪一团乱麻。
        魏伟和爱人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在家乡的小县城里,也称得上生活安逸,儿子刚上一年级,生活学习平时都离不开人照顾,家里老人身体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妻子又是家里的独生女。这一摊子事都撂给她,她真能对付过来?西藏是个好地方,但是一直听说条件艰苦,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万一过去了,能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
        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上心头,魏伟陷入沉思,连做梦都都在反复自问,但终究没个所以然。
        留给魏伟考虑的时间所剩无几,他必须尽快理清思路:‘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对口援藏的第九批,这么多年国家坚持一个政策,说明什么不言而喻!还有,我一个年轻人,共产党员,当国家的召唤放在眼前,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响应?如果首先考虑困难,那又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
‘家里有我,你放心’,妻子第二天发来了信息,才最终让魏伟下定了选择的决心,他赶在报名结束最后时间提交了援藏申请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35

36

        留给魏伟考虑的时间所剩无几,他必须尽快理清思路:‘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对口援藏的第九批,这么多年国家坚持一个政策,说明什么不言而喻!还有,我一个年轻人,共产党员,当国家的召唤放在眼前,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响应?如果首先考虑困难,那又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
        ‘家里有我,你放心’,妻子第二天发来了信息,才最终让魏伟下定了选择的决心,他赶在报名结束最后时间提交了援藏申请表。

        此时的魏伟早已褪去了进藏时的不安、恐慌,雪域高原的明媚阳光,藏族同胞的纯朴善良,边疆经济的发展不足,百姓生活的有待改善,他一天比一天更明白援藏工作的价值,完成了对阿里从陌生到熟悉、畏惧到热爱的成功蜕变。
  • 变输血为造血 在高原热土发挥援藏本领
        “雄关漫道真如铁!”在援藏工作队与阿里地区自然资源局党组的领导下,魏伟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履行援藏誓言。
        去年刚到单位时,同事在遇到一宗商业用地供地时无从下手,让魏伟很是差异。他通过到各县调研、走访了解情况后发现,由于此前阿里地区用地大多以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及极高海拔搬迁项目建设为主,经营性商业及工业项目较少,没有成熟的工作流程。
        了解情况后,魏伟与同事一道坚持规划确定用途、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市场决定价格的土地供应原则。拟定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方案,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确定方案。并按照程序首次成功组织了阿里地区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活动,出让宗地1宗,出让价款1.8亿。增加了财政收入,结束了阿里地区没有公开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历史。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统筹推进、规范了土地征收农转用报批、建设项目用地初预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工作。
除此之外,在延安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魏伟还结合新土地法,从十三个方面起草了阿里地区用地管理意见(讨论稿)。在讨论稿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部分业务在现阶段的阿里不具备开展条件。但魏伟认为,现在阿里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需要形成的用地管理意见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具有指导性的。援藏工作的意义就是要把内地先进的工作方法、成熟的工作经验带过来。

       时光如梭,2020年7月15日,时值陕西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阿里地区一周年,在领队张小平的带领下,援藏干部们来到位于阿里地区的狮泉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此时的魏伟早已褪去了进藏时的不安、恐慌,雪域高原的明媚阳光,藏族同胞的纯朴善良,边疆经济的发展不足,百姓生活的有待改善,他一天比一天更明白援藏工作的价值,完成了对阿里从陌生到熟悉、畏惧到热爱的成功蜕变。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37

38

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工作。
        除此之外,在延安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魏伟还结合新土地法,从十三个方面起草了阿里地区用地管理意见(讨论稿)。在讨论稿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部分业务在现阶段的阿里不具备开展条件。但魏伟认为,现在阿里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需要形成的用地管理意见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具有指导性的。援藏工作的意义就是要把内地先进的工作方法、成熟的工作经验带过来。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魏伟第一时间返回了岗位,在得知受援单位防控物资严重短缺后,他主动联系,四处筹集,在内地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联系陕西爱心企业捐赠价值一万余元的医用外科口罩及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等疫情防控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必要的防控物资保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魏伟在和别人聊天时,经常开玩笑以老西藏自诩,他乐在其中。在雪域高原,延安精神、孔繁森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这些宝贵的财富,更加让他明白了援藏责任、担当、坚守与坚持的工作意义,也更加坚定了他援藏初心不改,履职使命不变的信念。从陕北到藏西,他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本领抒写着一段援藏情。

一切为了新的生命
雪域高原上演生死时速

       2020年7月20日凌晨4时30分,陕西省第九批援藏队员、普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孟君琦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电话中援藏医生钟丽春急促的声音:妇产科一名待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脐带脱垂,羊水三度污染、胎心不稳,提示胎儿窘迫,情况危急,要求立即到医院指挥协调抢救!    
        来自汉中勉县的钟丽春医生是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的资深主治医师,来到阿里地区普兰县后,由于医院没有专职的助产士,钟丽春又捡起了放下多年的老本行、兼任起了助产工作。在普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一年里,无数次半夜三更、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随叫随到,一年时间里亲手迎接了70余名健康的新生命。对于部分没有救治条件的孕产妇,也都及时护送转院,确保安全。但这么紧急的情况还是头一次。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39

40

时间里亲手迎接了70余名健康的新生命。对于部分没有救治条件的孕产妇,也都及时护送转院,确保安全。但这么紧急的情况还是头一次。
        孟君琦一边立刻起床奔赴医院,一边在电话中要求通知外科、麻醉、急诊等相关科室人员立即到医院会诊。路上一片漆黑,细雨淅沥、寒风刺骨。十分钟后援藏医生孟君琦、冯毅凡、郑名辉、杨瑞、护士伍姣及本院相关科室10余名工作人员迅速到岗。经过紧急会诊,考虑: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脱垂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在继续吸氧、输液、生命体重监测的基础上,应立即手术挽救胎儿生命。普兰距阿里地区还有380公里路程,如果转院在转运途中胎儿宫内窘迫必然加重并随时发生胎死宫内,甚至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由于医院的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正在改建装修还未正式投用,存在没有流动水源、手术器械短缺、消毒不到位、麻醉药品短缺等等问题,开展手术困难重重。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挽救生命,只有创造条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采取紧急措施手术治疗。

        在孟君琦的主持下,医院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并成立救治小组,商讨手术流程,制定手术方案。由孟君琦负责组织协调,钟丽春、杨瑞、冯毅凡等医生负责产妇术前准备、产程监管、胎儿监护、手术室设备检查调试、室内环境及手术器械消毒、麻醉药品、器械、耗材准备。
        为解决手术器械消毒难题,医护人员们从供应室抬来干式灭菌器对所需器械进行术前再次消毒灭菌,并带领本院护士对手术室进行全方位环境消毒及物表清洁。救治小组所有人员齐心协力,整个准备过程协调有序、忙而不乱。
        7月20日7时10分手术开始,由钟丽春医生主刀、杨瑞医生协助,冯毅凡、郑名辉负责麻醉、伍姣负责上台器械,7时30分成功剖出单活胎。伴随着婴儿的啼哭,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母女平安!8时15分手术顺利结束。钟丽春后来回忆,术中发现羊水污染明显,胎儿缺氧明显,再晚一些,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手术结束后,为解决患者术后疼痛难题,冯毅凡、孟君琦、郑名辉医生结合目前国内先进的多模式联合镇痛理念,在超声引导下,对产妇给予硬膜外镇痛复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疗效完美,术后第2天,产妇便能下床活动。
        在雪域高原人民的心目中,妇产科医生就是人间天使,是她们将新生命一个个带到人间。但对于医生这个职业而言,妇产科却是风险最高、最苦、最累的科室,但援藏医护人员们无怨无悔,在高原上默默奉献着陕西力量。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41

42

蜕变成长中的普兰县人民医院
切实增进当地群众健康福祉

        多年来,陕西省一批批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响应国家援藏政策号召,背起行囊、远赴雪域,扎实推进医疗技术援藏工作,为雪域高原的广大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
        普兰县地处阿里地区南部,普兰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于一体的综合医院,肩负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及基层转诊任务。2019年12月,在陕西省援藏工作队的无私帮助下,普兰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结束了普兰县没有二级医院的历史。副院长孟君琦和妇产医生钟丽春是目前普兰县医院的长期援藏医疗人员,另外还有半年期对口援藏医疗人员13人。

         在妇产科门口,孟君琦告诉记者,高原地区藏族群众长期以来对于分娩安全不够重视,即使免费产检,许多人仍不愿意到医院就诊,甚至有人在家用土办法接生新生儿,十分危险。因为之前医院条件有限,也有不少人选择长途跋涉到阿里地区,甚至拉萨市生孩子。近年来,随着医院软硬件的提升,加之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刚到这里,没有专业助产士,我就自己兼任,三个住院医生均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的中专生,无法独立工作,那就只能手把手地带教指导。"钟丽春一入院就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带到工作之中。在雪域高原人民的心目中,妇产科医生就是人间天使,是她们将新生命一个个带到人间。
        在陕西援藏干部的无私援助和自治区、地区以及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普兰县人民医院诊疗能力不断增强,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医院临床科室初步划分为内外妇儿门诊、藏医理疗门诊、急诊科、内科住院部、外科住院部、妇产科住院部及医技检验等科室,使医院从一个管理混乱的"大全科乡村卫生院",蜕变成长为一个初具规模、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县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的工作目标也稳步推进,切实增进了当地群众的健康福祉。

        2019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县医院主治医师钟丽春参加了陕西省援藏工作队,到阿里地区普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藏帮扶工作,正是有了专业医疗人才的帮助,从2019年7月至今一年来,普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产妇分娩人数从47人,提高到70人,县医院的分娩率显著提升,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43

44

狮泉河畔的红柳花
韩军与战友们的援藏岁月

        2020年7月17日,距离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21名成员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已经整整一年又三天。
        这天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院长韩军、副院长(口腔科主任)周秦、内科主任初大可三人围坐在一起,初主任翻出手机里的视频和照片,三人看着有说有笑,心中满满地回忆。

        “我们明天去边防义诊,回来你又不在,月底就要回陕西了”,周秦和初大可开玩笑地说道,“韩院长,咱们大家可得抓紧时间说说话啊,现在得按小时算啦!”
        “去年7月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觉得老韩怎么那么凶,后来我们工作半年了才发现你这么好相处,真后悔啊,应该再待半年” ,吃晚饭时,周秦又开了一通韩院长的玩笑。
        周秦和韩军年纪相仿,在团队里,她是温柔的代名词,幽默起来也总能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 韩军第二次赴阿里
        时光拉回到2018年,一切都是那么的匆忙,从接到征求意见来藏的电话到出发仅仅十天的时间,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韩军人生中第二次来到了阿里。韩军说第一次来是享受的,第二次来没有了初次看见青藏高原的激动和神秘,任由那白云朵朵在湛蓝的天空中摇弋、飘过,有的只是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这次,他要担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院长,而且一干就得三年。
        韩军觉得可能是自己年龄大了,再次到阿里,没有初次的轻松,伴随而来的头疼、胸闷,说起话来连气力都不够用。整夜的睡不着觉,安定成了他的安慰剂。
       更让他头疼的是医院当时的条件,基础建设、科室建设也比较落后。还好,他有一批批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图中为韩军)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45

46

        2019年7月,送走第四批医疗队员,韩军又迎来了第五批20名新队友,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他们要在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的地方工作一年。
  • 内外兼修 医疗队全力以赴
        队员初大可是内科、赵岳峰是外科,两人撑起了医院的两大科室。“刚到阿里觉得这地方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雪山,缺氧,脑子思考速度变慢,身体反映变慢,伴随胸闷,心慌,气短。” 初大可告诉记者。
        相比其他人,赵岳峰很快就接了个“大活儿”。刚从海拔300米的三秦大地来到海拔4500米阿里第三天,一名32岁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回忆起当天手术,赵岳峰记忆犹新,“由于才来到高原,还没完全适应,自己在手术中出现高原反应,感到头痛头昏,而这个时候终止手术又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在吸着氧气的情况下,历时8小时后手术坚持完成了手术。
        术后,赵岳峰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了!
        此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对于脑外伤的病人抢救治愈率极低,院里有句玩笑话叫“走进来、抬出去”,因为救治不了,往往这类病人得尽快转去拉萨等地医院,很多人在转院途中就失去了生命。
        此后一年间,医院共开展了21例此类手术,其中成功18例,救治率有了质的提升。

        韩军在笔记中感慨:‘手术台上,战友们吸着氧完成了一例一例的手术,从死亡线上救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病床旁守护了多少生命垂危的藏族同胞;219、318国道上的救护车,伴随着警笛的呼叫,又一个生命得到了救治;海拔4800米的乡镇,每一个战友都在不停地为牧区的牧民量血压、听心脏、耐心的为他们诊治着。房间里挂满了洁白的哈达,那是我们夜以继日、无私奉献的军功章。’
        不光是当下的救治,在韩军和大家心里,如何让医院建立起长远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只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如何将当地医院等级提升,实现综合能力跨越发展是组团式医疗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年间,教学式查房,专题案例讲座,师傅带徒弟。这些都成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缩影,目的就是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个治疗方案不行,用药要调整,一个方案对病人有没有用,要通过他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去衡量。”17日上午,初大可在病房内与病人的主治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着交流。一旁的五六名本地医护人员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
        贵州姑娘邹荣浪2018年时候通过专招生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她告诉记者,援藏医生工作经验比自己丰富,对于病情的理解更全面。每天在查房过程中,自己都能学习到很多诊断治疗知识,初大可主任会告诉自己应该重点检查哪些,指导如何用药,以及用药原因等。

(图右为赵岳峰)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47

48

        一年间,教学式查房,专题案例讲座,师傅带徒弟。这些都成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缩影,目的就是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个治疗方案不行,用药要调整,一个方案对病人有没有用,要通过他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去衡量。”17日上午,初大可在病房内与病人的主治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着交流。一旁的五六名本地医护人员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医院的内科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抗生素和血制品合理使用率提升了近200%,患者确诊率提高了近150%、抢救成功率提高近120%;同时转院率和住院患者死亡率分别下降了80%和55%。
        赵岳峰也积极为医院外科规划发展思路,总结自己一年来二十多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拟制订和完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颅手术的诊疗指南和流程,用以指导科室所以医护人员规范和提高专业治疗水平。他希望今后如有机会,可以让这里的医生去陕西学习锻炼,提高水平回来更好的为当地患者服务。
        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一年来通过学习,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告诉记者:“虽然接受治疗的藏族群众大多不会说汉语,但在交流中,自己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援藏医生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阿里医疗卫生事业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生的帮扶下,能够持续取得长足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福音。”
        为推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和创“三乙”工作深入开展,2018年6月时,阿里地区召开创“三乙”现场推进会暨首届冈底斯医学论坛,这是阿里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一次医学学术盛会。陕西省11家医院、10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助阵、建言献策。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的助力下,地区人民医院成功实现创建“三乙”,整体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诊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韩军的带领下,所有援藏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长18.9%,门诊人次增长64%,急诊人次增长99.98%,住院人次增长85.46%,手术人次增长121.31%,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8%,411种“大病、中病”不出地区就能治疗。

        贵州姑娘邹荣浪2018年时候通过专招生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她告诉记者,援藏医生工作经验比自己丰富,对于病情的理解更全面。每天在查房过程中,自己都能学习到很多诊断治疗知识,初大可主任会告诉自己应该重点检查哪些,指导如何用药,以及用药原因等。

(图左为初大可 )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49

50

        在韩军的带领下,所有援藏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长18.9%,门诊人次增长64%,急诊人次增长99.98%,住院人次增长85.46%,手术人次增长121.31%,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8%,411种“大病、中病”不出地区就能治疗。
  • 狮泉河的水会更清 天会更蓝 红柳花会更红
        韩军回忆:‘三个月没白没黑的加班,医院终于创上了三乙。当红红的丝绸揭起、金黄的三级乙等医院铜牌展现在眼前的一瞬间,每一个为此努力的人们,眼眶里都挂满了泪花。屋顶的五星红旗像7月的格桑花绽放起来,雪花伴随凌厉的寒风,任意敲打着自己的脸颊。’
        长风破浪固“三乙” 直挂云帆创“三甲”。第四批、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等级创建工作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紧盯“三甲”创建目标,创造了阿里医疗卫生事业上一个又个“第一”。如今,援藏医疗队又向着“三甲”的目标,奋力迈进着……
        阿里的冬天,气压只有西安一半,氧气含量也相当于古城西安的40%。韩军回想起来,在没有暖气的日子里,每天伴着十级的寒风,他和他的战友们是怎么坚守在零下30度的工作岗位上。
        短短的一年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最近每天清晨,韩军走在碧波荡漾的狮泉河畔,凌凌波光、莺莺白鸥一直随着他的步伐闪烁、划空而过。红柳花也耐不住寂寞抬起了粉红的脸颊,充满阳光的微笑着。
在这青藏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留下了援藏队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情怀。

荡漾的狮泉河畔,凌凌波光、莺莺白鸥一直随着他的步伐闪烁、划空而过。红柳花也耐不住寂寞抬起了粉红的脸颊,充满阳光的微笑着。
        在这青藏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留下了援藏队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情怀。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随着一批又一批援藏专家发扬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通过不懈努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定会成为屹立在青藏高原上、充满人间大爱的藏西医疗中心,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大地,温暖人间,在为保障藏区同胞健康的奉献中更加熠熠生辉!
         韩军们坚信,狮泉河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红柳花会更红......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51

52

为生命护航
西藏阿里地区群众健康的“大内侍卫”

        “这个治疗方案不行,用药要调整,一个方案对病人有没有用,要通过他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去衡量。”病房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初大可正与病人的主治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着交流。
        近一上午的查房过程中,初大可对各个病人的情况再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诊断,其中许多病例是内科多系统的疑难疾病,确诊治疗起来相对困难,一旁的五六名本地医护人员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由于海拔高,查房结束后,初大可摘下口罩,深深喘了几口粗气。
        39岁的初大可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医生,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成员。“我看到之前的援藏医生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自己也想尽一份力量。” 2019年,他毫不犹豫地向组织申请参加援藏医疗工作,2019年7月来到阿里后,初大可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负责整个大内科的工作。

(图中为韩军)

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自己也想尽一份力量。” 2019年,他毫不犹豫地向组织申请参加援藏医疗工作,2019年7月来到阿里后,初大可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负责整个大内科的工作。
        阿里地区12.1万人,所有内科的危重的病人,疑难杂症,最后所有都要汇总到阿里地区医院内科,本地医生很年轻,治疗经验严重不足,需要用有限的人员要去诊治所有的内科专业疾病,压力巨大。
        初大可回忆,初到阿里地区医院,内科医疗卫生力量薄弱,由于人员水平不足,内科的确诊率和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都很低,需要特殊检查的患者或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辗转千余公里去拉萨甚至成都、西安就诊,造成很大的风险。比如消化内镜的止血,如果不能在阿里地区医院解决,病人在转院过程中将承担极大的生命风险。
        面对这样的问题,初大可从自身专业特长做起攻克难题。 既往国内外在4000米以上的超高海拔开展结肠镜鲜有报道,更没有指南可以参照。为此,他大量查阅文献,制定高海拔肠道准备方案,带领团队调试设备,制定不良反应处理预案,终于在2019年9月4日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成功完成了第一例结肠镜检查,创下了最高海拔结肠镜检查的世界纪录,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受邀在最高水平的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做大会发言,介绍相关工作。此后,又先后开展了阿里地区首例内镜下消化道出血套扎止血术和活检术。
        “过去做不了的现在能做了,节省了病人的金钱成本,更重要是生命成本,阿里地区消化道的病人到这就解决了,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冒着风险去其他地区治疗了。”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53

54

命成本,阿里地区消化道的病人到这就解决了,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冒着风险去其他地区治疗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工作中,初大可感受到当地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形成内科治疗整体系统的观念,浮于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水平提升迫在眉睫。在他看来,内科多系统的疑难疾病,确诊治疗起来相对困难,病人的诊断思路需要由浅入深,抽丝剥茧,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搞清楚,根据诊断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让病人在最短时间,以最低代价获得康复。
        教学式查房,专题案例讲座,师傅带徒弟。这些都是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缩影,目的就是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此,初大可对科室8名中级和初级藏汉医疗骨干手把手的“师带徒”,在医疗查房中认真讲解,操作中反复亲手带教,病例讨论中引入新的医疗观念,让8名骨干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熟悉了所有内科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指南,熟练掌握了大内科的所有常规操作并开始学习微创内镜技术。
        贵州姑娘邹荣浪2018年时候通过专招生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以前遇到一个肝病患者,来的时候通过肝功能检查,各项数据指标不是特别的异常,我们没有意识到可能是急性的肝衰竭,后来病人病情很快加重,出血量特别大。大可主任通过进一步检验,分析病史等最后综合判断出该患者是急性肝衰竭,便指导我们迅速采取更准确的治疗办法救治” 邹荣浪说。
内科医师边巴次仁以前在县上医疗单位工作,技术水平有限,更多的只是靠经验开展治疗,在援藏医生在的帮助下,目前自己在门诊已经能够独立看病,诊断治疗,在用药和医疗设备使用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门诊时,我经常看到许多藏族群众都是冲着援藏医生们来的,他们对援藏医生的治疗水平非常认可,对援藏医生既尊敬也信任,我也十分感谢他们的付出”,边巴次仁说。
“内科以前做不了的能做了,过去看不了的疑难杂症现在能看了,抢救成功率也大幅提高,病人也基本不需要到拉萨去住院,在医院都能解决” ,初大可笑着对记者说。

后综合判断出该患者是急性肝衰竭,便指导我们迅速采取更准确的治疗办法救治” 邹荣浪说。
        内科医师边巴次仁以前在县上医疗单位工作,技术水平有限,更多的只是靠经验开展治疗,在援藏医生在的帮助下,目前自己在门诊已经能够独立看病,诊断治疗,在用药和医疗设备使用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门诊时,我经常看到许多藏族群众都是冲着援藏医生们来的,他们对援藏医生的治疗水平非常认可,对援藏医生既尊敬也信任,我也十分感谢他们的付出”,边巴次仁说。
        “内科以前做不了的能做了,过去看不了的疑难杂症现在能看了,抢救成功率也大幅提高,病人也基本不需要到拉萨去住院,在医院都能解决” ,初大可笑着对记者说。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抗生素和血制品合理使用率提升了近200%,患者确诊率提高了近150%、抢救成功率提高近120%;同时转院率和住院患者死亡率分别下降了80%和55%。为藏区患者提供了小病不出县,中病大病不出地区的医疗健康服务。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55

56

吸着氧气做手术
这名陕西援藏外科大夫在阿里创造救治奇迹

        阿里普兰县29岁的顿珠次仁7月11日因车祸,被送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进行治疗,途中由于经历时间较长,到达医院两小时后就处于昏迷状态,需要进行手术,生命垂危。
        当天在手术室救治过程中遇到了突发设备故障,时间紧急,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成员、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赵岳峰顾不得其他,凭借自己多年的扎实基本功,利用手摇钻和线锯,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吸着氧站立三个多小时,成功完成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挽救了患者年轻的生命。经过5天的休养,目前患者腿部已经可以移动,进行恢复,三个月后还要进行二次手术做进一步治疗。

(图中为韩军)

        2019年5月份,在接到援藏工作任务后,赵岳峰想了许久,家里四个老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三,一个上幼儿园,妻子在医院麻醉科,工作也异常忙碌,但家人的支持最终让他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2019年7月14日,赵岳峰随医疗团队达到阿里地区,抵达的第二天,赵岳峰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所在科室了解情况,当同事知道他是神经外科的医生时,都投来了担忧的目光。得知此前医院对于脑外伤的病人抢救治愈率极低,这让赵岳峰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
        来不及适应,大考就降临了。刚从海拔300米的三秦大地来到海拔4500米的阿里,不到3天的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专家们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大考验。
        一名32岁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在医务科的组织下援藏专家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多学科会诊后认为需要急诊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陕西省组团式援藏领队、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韩军、科室主任贡桑及护士长扎西央宗的组织下全院职工积极献血,保障手术用血,由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麻醉科陈燕副主任医师完成麻醉,手术由神经外科医生副主任医师赵岳峰和本地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完成。
        回忆起当天手术,赵岳峰记忆犹新。由于才来到高原,还没完全适应,自己在手术中出现高原反应,感到头痛头昏,而这个时候终止手术又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在吸着氧气的情况下,历时8小时后手术坚持完成手术。
三个月后,赵岳峰将这名患者颅脑CT三维重建资料传送到内地,颅骨缺损钛网三D打印,寄回阿里,又对患者进行了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语言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次救治也是阿里人民医院第一例颅骨修补术,这给了赵岳峰极大的信心,医院的同事们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此后一年间,医院共开展的21例手术,其中成功18例,救治率有了质的提升。
除了尽力做好手术治疗等专业援藏外,赵岳峰还积极带教指导当地医生做各种开颅、锥颅及减压手术。
“由于此类患者数量有限,当地医生锻炼的机会有限,加之有些当地年轻医生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再提高,所以遗憾的是对一些稍微复杂的颅脑损伤患者,他们还不能够熟练地独立完成手术等治疗,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赵岳峰告诉记者。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57

58

小时坚持完成手术。
         三个月后,赵岳峰将这名患者颅脑CT三维重建资料传送到内地,颅骨缺损钛网三D打印,寄回阿里,又对患者进行了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语言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次救治也是阿里人民医院第一例颅骨修补术,这给了赵岳峰极大的信心,医院的同事们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此后一年间,医院共开展的21例手术,其中成功18例,救治率有了质的提升。
        除了尽力做好手术治疗等专业援藏外,赵岳峰还积极带教指导当地医生做各种开颅、锥颅及减压手术。

        “由于此类患者数量有限,当地医生锻炼的机会有限,加之有些当地年轻医生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再提高,所以遗憾的是对一些稍微复杂的颅脑损伤患者,他们还不能够熟练地独立完成手术等治疗,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赵岳峰告诉记者。
        赵岳峰积极为医院外科规划发展思路,总结自己一年来二十多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拟制订和完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颅手术的诊疗指南和流程,用以指导科室所以医护人员规范和提高专业治疗水平。“今后如有可能,可以按照我院(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科室骨干医护人员赴内地支援单位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由于内地医院患者较多,所以学习锻炼的机会更多,学成之后可以回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更好的为当地百姓患者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地医疗队。”
        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一年来通过学习,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对记者说:“虽然接受治疗的藏族群众大多不会说汉语,但在交流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援藏医生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阿里医疗卫生事业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生的帮扶下,能够持续取得长足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福音。”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59

60

把阿里的孩子放在心上
援藏路上多了位“走心”人

        7月下旬,阿里的夜依旧透着凉意,结束一天工作,陕西省第九批援藏队队员杨柳难得踱步散心,却被一对衣着单薄的姐弟吸引了目光,看着孩子们冻的通红的小脸和瑟瑟发抖的身影,他实在放心不下,便走上前询问,援藏已过一年,不论何时何地,看见孩子就会多问几句,已成为这位教育局副局长的新习惯。
        事实上,多坐一晚火车绕道西宁看望阿里籍学生;为让藏族孩子多一条出路,先后回陕西协调150名职校学生来陕代培;为调研阿里教学情况,一个乡一个乡挨着跑,已经走过阿里地区30余所学校。把阿里孩子装在心里,把阿里教育放在心上,已成杨柳最真实的援藏写照。

(图中为韩军)

  • 半个月跑完3000公里
        “拼命式”走访, 开启“外来人”的教育新理想
        “援藏干部选拔,你应该不会去吧?”杨柳和阿里的缘分,是从一句反问开始的。2019年,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选拔开始,已任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的杨柳恰好符合阿里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岗位选拔条件,但大家都没想到,他会报名。“我女儿马上要小升初,大家都觉得我不会去,实际上,援藏的种子早就种在我心里了,我有不少朋友之前是援藏干部,听他们介绍过一些情况,条件确实艰苦,但也真的锻炼人,如果我能去,如果能做些事情,那我就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他笑着说。
        “如果组织选我,我就一定去!”2019年7月9日,抱着这样的信念杨柳离开了汉中,正式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之旅。
        “为什么来阿里,来阿里干什么,来阿里怎么干?”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张小平提出的三个问题,至今还印在杨柳心中。阿里地区教育援藏工作如何开展?不能凭空想象,为了解地区教育现状,在刚来阿里的半年时间内,杨柳利用开学检查等机会,一个乡一个乡挨个调研,跑完了阿里地区的大部分学校,行程最密集的时候,半个月跑了近3000公里的行程,连续走访学校近30个。
        “当时周末也不休息,调研回来又连续工作,有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拖不住了,真的快到崩溃边缘”。虽然累,但调研是必要的,看到同行的藏族副专员带领的藏族干部们认真投入的工作状态,杨柳这个刚来不久的“外来人”产生了快速融入的信念,所以在调研中从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初来乍到的不适应。调研刚开始杨柳就发现,阿里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配备都是到到位的,但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杨柳介绍,其实当地老师们是非常敬业的,对于提升教学水平的渴望非常强烈,他在调研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日土县热帮乡的一次调研中,感受到当地小学的学校整体氛围积极向上,老师们敬业认真,杨柳就主动和老师们深入探讨教学问题,当谈到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反馈环节时,认真的老师们不由自主的感叹道“原来我们在这个环节确实做到不够到位”,杨柳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干部,内心对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视的,自此,“让阿里孩子们有书读,还要读好书,阿里老师们会教书,还要教好书。”就成了他分管教科研的工作目标。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61

62

的藏族副专员带领的藏族干部们认真投入的工作状态,杨柳这个刚来不久的“外来人”产生了快速融入的信念,所以在调研中从行动上并没有表现出初来乍到的不适应。调研刚开始杨柳就发现,阿里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配备都是到到位的,但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杨柳介绍,其实当地老师们是非常敬业的,对于提升教学水平的渴望非常强烈,他在调研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日土县热帮乡的一次调研中,感受到当地小学的学校整体氛围积极向上,老师们敬业认真,杨柳就主动和老师们深入探讨教学问题,当谈到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反馈环节时,认真的老师们不由自主的感叹道“原来我们在这个环节确实做到不够到位”,杨柳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干部,内心对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视的,自此,“让阿里孩子们有书读,还要读好书,阿里老师们会教书,还要教好书。”就成了他分管教科研的工作目标。
        “校校对接,师师对接,把陕西的名校资源和阿里对接,利用假期让阿里的老师走出去,把陕西的优秀老师引进来”在杨柳看来,阿里的基础教育要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两地交流和先期试点必不可少。为获得更多力量支持,顺利推进试点工作,杨柳一有机会就联系各方资源支持,这一点,住在杨柳隔壁的发改委副主任杨永太就饱受 “骚扰”,因为杨柳老在他面前唠叨对教育交流交往等教育发展要“项目保障”,采访中杨柳开玩笑说就是要“赖”着他,确保陕西教育援藏“十四五”规划保障落实到位。
目前,在多方力量支持下,阿里地区的师师交流已经开始,推动内涵式发展的教育质量提升试点也即将启动。“我就希望阿里的教育质量和内地的距离再缩小一点,教育发展再均衡一点,让边境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我愿意做帮助阿里地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那个人”杨柳认真的答道。

        目前,在多方力量支持下,阿里地区的师师交流已经开始,推动内涵式发展的教育质量提升试点也即将启动。“我就希望阿里的教育质量和内地的距离再缩小一点,教育发展再均衡一点,让边境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我愿意做帮助阿里地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那个人”杨柳认真的答道。

  • 20余天奔波 150名学生
        “创新式”职教培养 让阿里的未来更清晰多元
        和内地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普通教育上,也体现在阿里的职业教育中。截止当前,整个阿里地区只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但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配置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阿里的实际培养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为助力阿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11月刚刚结束一轮调研的杨柳又接到一项大任务——赴陕协调阿里地区与陕西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学生代培事宜。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63

64

距,为助力阿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11月刚刚结束一轮调研的杨柳又接到一项大任务——赴陕协调阿里地区与陕西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学生代培事宜。
        “我当时心里挺没底的”,带着压力的杨柳返回陕西,和多个部门机构多次沟通,前后花费20余天,在陕西省教育厅、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拟定方案,顺利将60名藏族学生的代培任务落实到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由阿里负责,专业技能培训和多出来的费用则由陕西承担,在全国的教育援藏工作中,职业教育代培工作算是走在了前头”杨柳介绍,今年,在省教育厅职教处的大力支持下,他又联系落实了陕西交通技师学院、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3个陕西优质职业院校加入代培项目,预计将有3个专业,90名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藏族学生在明年赴陕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 专项对接 多方奔走
         教育支援 让陕阿距离越来越“近”
        2020年4月,根据阿里地委行署及援藏工作队大安排,杨柳作为回陕对接工作组成员之一,负责回陕对接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公安厅4个部门的对接工作,在陕西省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杨柳积极开展对接工作,最终圆满完成对接任务。负责对接的陕西省体育局将在后续阿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负责对接的陕西省公安厅原则上同意在“十四五”期间将根据阿里地区的需要继续给予建设支持。在2020年陕西对口支援阿里扶贫专项项目总金额6500万元中,杨柳负责的教育援藏项目专项支援资金达2300万元,占本年度专项支援金额的35.38%。其中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教育厅协调资金1500万支持阿里地区现代教育建设。工作队协调资金300万元用于阿里中小学教材、辅导书籍的配备。教育厅与工作队协调资金500万元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帮扶交流交往。
截止发稿前获悉,杨柳负责协调的普兰县5名短期援藏交流教师将于9月1日到岗,目前已确定6所学校图书捐赠,图书也将在9月首批到位。“校园5G”同步课堂建设也已经进入规划审批阶段,陕西省级教育资源库共享工程已初步和陕西省教育厅信息处完成对接,阿里干部学历提升函授站点建设已完成前期准备。杨柳回陕开展的专项对接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将根据阿里地区的需要继续给予建设支持。在2020年陕西对口支援阿里扶贫专项项目总金额6500万元中,杨柳负责的教育援藏项目专项支援资金达2300万元,占本年度专项支援金额的35.38%。其中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教育厅协调资金1500万支持阿里地区现代教育建设。工作队协调资金300万元用于阿里中小学教材、辅导书籍的配备。教育厅与工作队协调资金500万元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帮扶交流交往。
        截止发稿前获悉,杨柳负责协调的普兰县5名短期援藏交流教师将于9月1日到岗,目前已确定6所学校图书捐赠,图书也将在9月首批到位。“校园5G”同步课堂建设也已经进入规划审批阶段,陕西省级教育资源库共享工程已初步和陕西省教育厅信息处完成对接,阿里干部学历提升函授站点建设已完成前期准备。杨柳回陕开展的专项对接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65

66

  • 1000余公里的绕道
        “真情”播洒,用爱助力阿里学子求学梦
        2019年春节,原本应该从拉萨直飞西安返家休假的杨柳,为了一个阿里籍的孩子,选择乘机前往格尔木,又坐了整整一晚火车绕道西宁,比直飞整整多了1000余公里路程,这个孩子是谁?为什么让他如此牵挂?一切还要从半年前的一场相遇说起。
        当时,杨柳刚到阿里不到一周,刚刚进入地区教育局工作不久,在有天上班时,见到办公室楼道里突然多了老中青三位藏族女性,似乎很着急的样子“我当时觉得肯定有事情,就过去问了问情况”原来,年轻女孩考上了青海民族大学的研究生,但由于家庭贫困,希望得到教育局的帮助。“孩子把录取通知书和学生证都给我看了,我当时留了个心眼,把联系方式要了下来,想着能不能帮上忙。”孩子等着入学,坐在办公室里,杨柳想了又想,跑回楼道,对孩子反复叮嘱“不要紧,你先回去,我来想办法,这个学你一定要上”。
        采访中,杨柳其实不愿提起此事,数次哽咽后才说明了原因,“我想到了自己,我上学那会儿,家里条件也特别差,上大学只交了一年学费,剩下的三年学费都是欠的,工作后才一点点还掉,所以看到藏族孩子这个情况我非常难受,也特别想帮孩子一把”杨柳哽咽道。后来在陕西“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领队赵江社校长的帮助下,杨柳终于为孩子找到了研究生期间的资助人,孩子得以顺利入学。
2019年12月中旬,为了缓解心中的牵挂,趁着假期,杨柳专程绕道西宁去看望孩子“我把孩子的情况和他所在的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及导师都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能多关注下,有相关政策能照顾上的尽量照顾下,后面他还会继续去,包括孩子以后的就业引导,人身观、价值观引导,我都会努力跟进”杨柳说。

        2019年12月中旬,为了缓解心中的牵挂,趁着假期,杨柳专程绕道西宁去看望孩子“我把孩子的情况和他所在的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及导师都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能多关注下,有相关政策能照顾上的尽量照顾下,后面他还会继续去,包括孩子以后的就业引导,人身观、价值观引导,我都会努力跟进”杨柳说。
  • 一整年的惦念 沉甸甸的行囊
        援藏人,和他背后的支持与守望
      “他一直都很正直,以前也经常资助学生”在爱人陈英看来,杨柳的这些举动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今年过年回家,他还和我商量着把家里的电视、沙发等家具送给帮扶的贫困户”。唯一的缺点就是‘报喜不报忧’”陈英略带埋怨的说,每次打视频,杨柳都只说好的情况,把很多工作说的轻描淡写,只有在看过他的工作总结后,才知道丈夫做了这么多事情。“我来这边时,走路都喘,想着他之前这个学校跑,那个学校跑,那么辛苦,我在家里的累和那点委屈也就不算什么了。”妻子陈英心疼道。
        在高原生活,援藏干部们首先要克服两大关——身体上的缺氧和心理上的孤单。长期身处低压、缺氧的环境中,虽然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但杨柳的体检报告已经显示出现甲状腺结节、血脂高、尿酸高等情况,这也是妻子陈英最为担心的地方。“阿里气候恶劣,环境也差,特别担心他的身体,我们基本每天都要打视频,如果哪天联系不上,真的挺心焦,哪怕几分钟,几秒钟的视频也行,知道人好着就好。”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67

68

焦,哪怕几分钟,几秒钟的视频也行,知道人好着就好。”
        “像我平时看着乐呵呵的,但一到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起家人,想起女儿,是最难熬的时候。”来援藏的,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下阶段的中年人,对像杨柳这样的援藏人而言,家人,永远是最戳心的字眼。“作为丈夫,父亲,没能尽到我的义务,内心还是十分歉疚的”杨柳低头说。
        “没事,放宽心,家里有我好着呢,你就好好工作。”“爸爸,好好干,你是我的榜样”采访期间,同为教师的陈英刚好带着参加完小学毕业考试的女儿赶来探亲,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安慰着杨柳,身旁鼓囊囊的行李里装着的依旧是杨柳最爱的家乡茶。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69

70

援藏·图志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71

72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73

74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75

76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77

78

张小平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
▶陕西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

杨炳超
▶陕西省委办公厅副处级干部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任行署副秘书长

白晓辉
▶陕西省委组织部非公经济组织处副处长
▶阿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委两新工委书记

杨永太
▶陕西省发改委县域经济处副处长
▶阿里地区发改委副主任

援藏·干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79

80

王福堂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生产处副调研员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梁林江
▶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建设与管理处副处长
▶阿里地区水利局副局长

聂慧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调研员
▶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

杨柳
▶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阿里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贺军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处三级高级检察官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阿里分院副检察长

柳强
▶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
▶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涛
▶陕西省国库支付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副调研员
▶阿里地区财政局副局长

周向辉
▶陕西省公路物资供销公司副总经理
▶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81

82

马立原
▶陕西省商务运行监测中心副主任
▶阿里地区发改委副主任

吴鹏
▶陕西省科技厅二级调研员
▶西藏阿里地区科技局副局长

陈保军
▶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
▶阿里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季秋
▶安康市委组织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科科长
▶阿里地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主任

杨浩
▶勉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阿里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魏伟
▶吴起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兼不动产登记局副局长
▶西藏阿里地区自然资源局正科级干部

杨晨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局长
▶西藏藏青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局长

王磊
▶渭南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
▶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83

84

尚小刚
▶彬州市副市长
▶噶尔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惠瑞瑞
▶西安市工业合作联社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噶尔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朱于方
▶陕西省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
▶噶尔县发改委副主任

魏雨农
▶凤翔县委常委
▶普兰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吕智勇
▶潼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蒙
▶陕西省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
▶普兰县发改委副主任

李严
▶西安市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
▶阿里地区发改委干部

杨军
▶兴平市财政局西吴财政督查专员办公室主任
▶阿里地区财政局专技干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85

86

张彦平
▶宝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工程师
▶阿里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技干部

张浩生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彬州市分局工程师
▶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工程师

雷刚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高陵分局工程师
▶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工程师

许永江
▶陕西省延安市市区河道管理处副主任
▶阿里地区水利局河湖管理科负责人

李建华
▶延川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噶尔县水利局干部

米光明
▶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助理兽医师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专技干部

张方玉
▶陕西省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科员
▶阿里地区发改委招商局干部

李增义
▶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阿里地区科技局专技干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87

88

邓付宽
▶山阳县延坪镇西泉小学校长
▶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校长

高峰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教授
▶中共阿里地委党校(阿里地区行政学校)副教授

杨宗平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养护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

肖永民
▶陕西省审计厅中级审计师
▶阿里地区审计局中级审计师

白伟
▶渭南市中心血站办公室主任
▶阿里血站站长助理

陈振中
▶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阿里城市光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达会广
▶西安市长安区农技中心农艺师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梁锋
▶合阳县农检中心农艺师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89

90

李锋
▶铜川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噶尔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吕苏林
▶商南县人防办工程师
▶噶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武冠军
▶铜川广播电视台融媒体部主任
▶噶尔县噶尔广播电视台专技干部

薛奋军
▶靖边县交通局专技干部
▶噶尔县交通局专技干部

张绒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专技干部
▶噶尔县农业农村局专技干部

孟君琦
▶凤翔县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
▶普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建
▶安康市第一小学教务处副主任
▶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

孙晓磊
▶潼关县广电中心副台长
▶普兰县广播电视台干部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91

92

王伟杰
▶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三级主任科员
▶普兰县农业农村局干部

钟丽春
▶勉县医院主治医师
▶普兰县人民医院主治医生、住院部主任

刘博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科员
▶普兰县文化和旅游局援藏专技干部

韩军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

周秦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卞锦花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业务主任

陈燕
▶西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初大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93

94

冯卫红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二科副主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业务主任

高红变
▶陕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王晓亮
▶榆林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免疫室组长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业务主任

古长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黄磊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眼科业务主任

李澄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万祥
▶三二〇一医院工程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设备科主任

齐薛浩
▶西安市儿童医院NICU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业务主任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95

96

宋红波
▶西安市第八医院感染二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感科科长

余斌
▶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

郁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划财务科副主任
    高级经济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总会计师

张西嫔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张心怡
▶陕西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

赵岳峰
▶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阿里地区医院外科业务主任

周宇
▶安康市中医医院信息科工程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

周长明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业务主任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97

98

赵江社
▶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职成科科长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校长

任康元
▶西安中学办公室主任、经开一中党总支副书记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副校长

杜红星
▶渭南临渭区前进路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郭亚东
▶延安市安塞区高级中学化学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化学教师

李晨光
▶西安中学政治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政治教师

李辉彩
▶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美术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美术教师

李勇
▶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物理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物理教师

刘崇娟
▶西安市鄠邑区第八中学英语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英语教师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99

100

马探军
▶陕西省石油普教中心
    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数学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数学教师

师伟博
▶韩城市象山中学地理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地理教师

唐润弟
▶宝鸡岐山高级中学政教处主任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德教处主任

王英
▶西安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王运涛
▶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中学数学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数学教师兼数学组组长

谢华利
▶铜川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闫健
▶宝鸡市渭滨中学英语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英语教师

杨倩
▶陕西省石油普教中心长庆二中音乐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音乐教师

援藏行 陕藏情

援藏行 陕藏情

101

于光
▶蒲城县尧山中学教导处副主任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教务处主任

张佳义
▶榆林市佳县中学体育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

张立彬
▶彬州市中学生物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生物教师

张卫军
▶咸阳市武功县五七〇二完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信息化建设教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