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工学云课堂2024年第5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09
223

工学云课堂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2024年第4期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
工会办公室

           序

目 录

百花齐放彩云南

文化视窗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小知识

多彩民族名片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用法治保障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云南省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拓展课堂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多民族是云南的特色,也是云南的优势。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前进。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

4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百花齐放彩云南

云南的世居民族有26个,即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独龙族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全省总人口4720.9万人,其中,汉族人口3157.3万人,占总人口的66.88%;少数民族人口1563.6万人,占总人口的33.12%。在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6个,分别是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苗族、壮族,占云南少数民族总人口76.94%。独龙族6735人,是人口最少的世居民族。

当前,党的民族工作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功能定位与“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战略定位,体现出民族领域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全面完整表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意义,奋力谱写云南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6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党领导逐步建立起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一统”的财政金融体系。一是建立信用货币制度。1959年10月,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统一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人民币制度,由人民银行垄断发行。二是建立一元化金融体系。逐步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的“1+N”组织机构体系,人民银行既是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又是统一经营全国金融业务的核心经济组织;外围机构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人民保险公司和农村金融组织及其管理机构,一直延续到1978年。三是建立统存统贷信贷体制。统存(统收),即银行体系所有吸收存储资金,必须全部上缴人民银行总行集中运用;统贷(统支),即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计划和目标,制定统一信贷的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分支,严格按指标投放。银行贷款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管理,把一切商业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体系,一切国营企业资金结算一律通过人民银行办理。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金融是集中财力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

多彩民族名片

8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金融与科技快速融合创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落后产能过剩、结构性失衡等新矛盾。在科技、资本、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金融业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行业”。这一时期,我国信息科技飞速发展,金融与科技快速融合,金融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产生了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等金融新业态、新形态,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短板。杭州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人民银行在浙江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时,部分行为违规监管套利,非法金融活动乱象丛生,给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
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为此,国务院发布实施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浙江建设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先后获国务院批准,率先探索形成普惠金融发展“浙江经验”。
绿色金融迅速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有关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倡议引发广泛赞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总体改革方案》,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全国作出示范。
规范金融秩序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为基本方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攻坚之战。浙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率先基本清零高风险机构,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高发态势,有力防控大型企业流动性风险,加强金融领域反垄断和严防资本无序扩张,整治平台经济违法违规行为,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抗风险韧性明显增强。
持续加速金融市场开放,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放开民间资本设立银行金融机构,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全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不断完善和健全监管法律法规,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网络支付机构网联清算系统。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取得新进展,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金融成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金融逐步成为现代经济核心和血脉

恢复发展与调整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金融随之开展了内部调整和秩序恢复,逐步分离银行与财政,建立起以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的架构体系,改革了信贷管理体制,鼓励发展货币金融体系。这期间,信托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风险,进行了多次整顿。
增量发展与市场化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金融业开始了增量发展、存量改革和边缘创新的过程,开发多类型金融市场,增设多种金融机构,推进专业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其中,温州市创办了国内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第一家个人独立的城市信用社——东风信用社。80年代末,针对当时国内普遍出现的通货膨胀、企业“三角债”、金融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整顿并于1992年基本完成。
规模扩张与商业化改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不久,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职能定位,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先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颁布,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商业化改造,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和风险责任机制。同时,证券市场迅速扩张,各种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纷纷设立。这期间,也产生了金融“三乱”(乱拆借、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通货膨胀等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的重大举措,大力整顿金融秩序,确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到2000年底基本完成了治理任务,期间,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开放发展与股份制改革。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开启了与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接轨的过程。人民银行加入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参与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和商业化改革,在境内外上市。建立健全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融资融券等制度。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力度,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注册制等改革。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等改革。这期间,最大的挑战是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由于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一揽子应对措施,2009年实现了国民经济从谷底的回升。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10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8月27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202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成绩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一年多来,在推动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云南省各地各部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省各项工作主线,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会议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推动新阶段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是创建工作肩负的重大责任。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创建工作发展的形势任务,持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会议要求,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深化推进内涵创新、持续推进载体创新、大力推进方式创新、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常抓长,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人民网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12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提到,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受访学者对中新网表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经验及教训证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之福,分裂动荡是中华民族之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把民族工作纳入依法治国大框架,从法治层面保障这条主线,从国家制度建设高度谋划该制度机制,有助于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用法治保障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来源:中新网

纳入依法治国框架,用法律保障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结合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的新论断,已经从政治及战略上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总纲和主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用法律方式保障和加固这条主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教授赵泽琳对中新网表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在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法律保障。
“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邢广程表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框架内,用法律手段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要加紧推动立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真正落地。
“我国当前在宪法、行政法以及劳动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中都体现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法条,我们期待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这样的专门法出台,能在民族事务法治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用法律保护民族团结,用法律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赵泽琳说。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14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从国家制度建设高度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赵泽琳认为,《决定》中提到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明确强调从制度机制上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格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顺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中,从国家制度建设的高度谋划该制度机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定器和增长极。
“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已包含统一和不可分割性的内在含义。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是最高整体,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邢广程表示,只有从制度机制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七彩云南,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也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美丽家园。
“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坚定树牢共同的政治信念、一致的价值追求、高度的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镌刻在普洱民族团结园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熠熠生辉,是云岭儿女“一心一德永远跟党走”的精神血脉。云南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近年来,云南省大力保护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持续开展爱党护党宣传教育,在全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固团结、促发展、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城乡社区治理更加充满活力,各族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

云南省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来源:学习强国

时政评论

16

云南省境内的红色金融足迹

(三)力争长征途中红色货币发行史研究取得新突破。目前,有关研究结论普遍认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只在遵义发行过“红军票”。苏维埃国家银行扎西营业部有关史料的挖掘、考证和整理工作,已经充分表明了:中央红军长征过威信共11天,在扎西驻扎短短3天,就完成了苏维埃货币发行、流通、兑换回收整套流程,堪称历史上从发行到回收效率最高的货币,创造了红色货币史上的奇迹。这是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义之外的地区又一次高效率开展货币发行、流通和兑换回收工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红色货币发行史研究贡献了新的史料,在重塑认知上取得了新突破,意义重大。因此,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恢复苏维埃国家银行扎西营业部旧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抚今追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先辈们克服重重困难,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红军票”的发行、流通和兑付工作,树立了一面党的金融战线上的光辉旗帜,也为今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力争早日恢复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扎西营业部旧址,积极做好红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弘扬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红色央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展现党和红军在威信建立起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以此激励金融从业者争当金融报国“排头兵”,续写“鱼水深情”新篇章。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来源:人民网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要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是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突出“中国特色”这个关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契约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义取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必须始终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不能急功近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前行的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但不能打着创新的名义盲目铺摊子,大搞资金体内循环、脱实向虚。“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坚持知行合一。要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将诚实守信融入各项业务中,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精神,始终不做假账,诚实经营,珍惜信誉,不逾越底线。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不能唯利是图。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稳健审慎经营,既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要解决好金融为谁服务、为谁创新的问题,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方面实践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具体行动中,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之基、铸牢文化之魂。要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浓厚氛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前进道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聚焦工会主责主业
汇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