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云课堂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2024年第5期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
机关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目 录
百花齐放彩云南
文化视窗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小知识
多彩民族名片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用法治保障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云南省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拓展视窗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多民族是云南的特色,也是云南的优势。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前进。
序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4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百花齐放彩云南
云南的世居民族有26个,即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独龙族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全省总人口4720.9万人,其中,汉族人口3157.3万人,占总人口的66.88%;少数民族人口1563.6万人,占总人口的33.12%。在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6个,分别是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苗族、壮族,占云南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6.94%。独龙族6735人,是人口最少的世居民族。
当前,党的民族工作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功能定位与“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战略定位,体现出民族领域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全面完整表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意义,奋力谱写云南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6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多彩民族名片
(云南25个少数民族)
8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
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2024年6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说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0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2024年8月27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昭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202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成绩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一年多来,在推动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云南省各地各部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省各项工作主线,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会议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推动新阶段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是创建工作肩负的重大责任。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创建工作发展的形势任务,持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会议要求,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深化推进内涵创新、持续推进载体创新、大力推进方式创新、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推进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常抓长,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人民网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2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提到,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受访学者对中新网表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经验及教训证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之福,分裂动荡是中华民族之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把民族工作纳入依法治国大框架,从法治层面保障这条主线,从国家制度建设高度谋划该制度机制,有助于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用法治保障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来源:中新网
纳入依法治国框架,用法律保障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结合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的新论断,已经从政治及战略上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总纲和主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用法律方式保障和加固这条主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教授赵泽琳对中新网表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在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法律保障。
“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邢广程表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框架内,用法律手段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民族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要加紧推动立法,让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真正落地。
“我国当前在宪法、行政法以及劳动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规范中都体现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法条,我们期待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这样的专门法出台,能在民族事务法治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用法律保护民族团结,用法律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赵泽琳说。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4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从国家制度建设高度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赵泽琳认为,《决定》中提到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是明确强调从制度机制上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格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顺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中,从国家制度建设的高度谋划该制度机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定器和增长极。
“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已包含统一和不可分割性的内在含义。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是最高整体,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邢广程表示,只有从制度机制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七彩云南,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也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美丽家园。
“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坚定树牢共同的政治信念、一致的价值追求、高度的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云南省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来源:学习强国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6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镌刻在普洱民族团结园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熠熠生辉,是云岭儿女“一心一德永远跟党走”的精神血脉。云南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近年来,云南省大力保护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持续开展爱党护党宣传教育,在全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固团结、促发展、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城乡社区治理更加充满活力,各族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在云岭大地创造了多姿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2022年以来,云南省聚焦“美美与共”、增进文化认同,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打造一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目,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 认同文献典藏》等,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古籍发声,讲好“四个共同”的云南故事。
持续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省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十四五”以来,共实施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等10余种文化类型保护传承项目701项、民族文化精品项目101个。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等活动,打造火把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活动品牌,让各族群众在交往联谊中增加了解、增进情感、增强认同。
云南省坚持“融”的导向,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制定云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的实施意见,建成集中安置区2832个,易地搬迁各族群众150万人并积极推行“插花”安置,与15个省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机制,支持创建3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格局持续深化。
着力加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全省3至6岁在 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加强“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三年行动计划,大力营造推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全省少数民族群众会说汉语的人口比例超过98%。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6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各民族的价值共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融入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建设20个教育实践基地、304所教育示范学校和一批主题教育馆、主题公园,引导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认知走向认同。加强公民道德和文明风尚建设,将现代文明教育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民族团结小知识
“三个离不开”指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16
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民族团结小知识
民族工作成功的保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党的宗教事务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党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是什么?
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
坚持聚焦工会主责主业
汇聚工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