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ZHENG XIAO KAN
最美读书时
书
香满校园
五常市实验小学校
倘若睁开你的眼睛仔细地去看,打开心扉仔细去听,你一定能听到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因为每一朵花都有她自己独特的声音.
人文养智 童蒙养正
养正校刊
2024年4月
第45期
翻开书本
就是打开一扇窗
透过窗户看自己
透过窗户看世界
春光正好,我们以书为媒,以阅读为桥,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心灵与世界。阅读并不只是读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知识的追求,一种对智慧的向往。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我们珍视阅读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用阅读点亮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用阅读书写生活的每一篇华章。
让我们一起以书为伴,照亮前行的道路,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卷首语
阅读是一种别样的“遇见”
/The preface
目录
《我们仨》读后感 何会平
为美好生活而教育 陈 丽
耳目一新的教育观念——《正面管教》读后感 宋 娜
理解孩子——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郭沙娜
《上好每一堂课》读书感悟 孙微微
说说教学中的“知识诅咒” 伊海燕
《儿童立场》读后感 王艳宏
超越自我、成就自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高云峰
读《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研究》有感 孙菊卉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靳艳玲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后感 王 欢
以爱之名,拥抱幸福 吕小亮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实小教师 王俏辉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教育漫谈
/ 书海拾贝
目录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 杜润宇
《名人成才故事》读后感 于欣冉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马潇柠
《小狗钱钱》读后感 张子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关浩铭
《书香飘满校园》读后感 韩凯欣
《书香满校园 最美读书时》读后感 苏 雅
《夏洛的网》读后感 陈 祚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颜金龙
《城南旧事》读后感 孟 梦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张博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 沈湘枨
《某某》读后感 赵欣彤
《呼兰河传》读后感 张恒瑞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郝子畅
/行走见闻
目录
五大连池游记 周以彤
旅行见闻 张诗涵
逛师大夜市随感 王艺霖
旅行见闻 张子澳
旅行见闻 郭浩远
云南游记 桂秀妍
游江南 赫子畅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自制绘本
目录
《过大年》 李 滔
《龟兔赛跑》 王 晗
《变形记》 于晨汐
《一粒米的故事》 王詹韦
《小孩是什么》 刘卢嘉淇
《爱吃糖的大狮子》 张庆阳
《龙年大吉》 李洛含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教育漫谈
/ 字如其人
目录
水调歌头 邢 朗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徐崧蔓
笔墨点点 睿智绵绵 李嘉思
鹿柴 陈一诺
绝句 张潇冉
古朗月行 马铭含
鹿柴 赵若汐
最美读书时 王艺霖
读书格言 刘权赫
读书格言 李璨亦
劝学 王詹韦
读书 任昕昕
书香 王诗雅
时光剪影 刘佳宜
杨绛先生是明亮的。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品质是什么样的,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会有相由心生、字如其人等诸多形容词。杨绛先生的散文平淡、真实而又从容,文中的故事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用一种淡然的心态来讲述生活中的烟火气,在平淡中,蕴含着杨绛先生内心的卓越的人生追求,淡泊名利,平凡自然,这是现今社会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一种内心明亮的信仰和追求,纯精神境界的享受。
读了《我们仨》,因为杨绛,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关键是感知能力,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现代人正在逐步缺失的,杨绛的一家不论在怎样的逆境中、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她们永远都是相濡以沫、相信相爱!因为我们仨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它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杨绛的一家,很好的诠释了"情感",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她们的生活比任何人都幸福;她们没有所谓的爱情基础,但是几十年风雨历程,携手走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终将被习惯于依靠代替,为他们的幸福所折服,为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所折服。对中国这个著名家庭的亲情故事,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
石康说“这个家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趣味,一种追求”。
现代的高科技给我们提供了联络感情的平台,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是我们还有那份平淡真挚的情感吗?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却忽略了身边最真实的感情!当飞机、高铁让我们毫无阻隔的飞越千山万水,让我们的生活没有距离的时候,我们心的距离是拉近了,还是越来越远呢?
现代人都在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忽视了身边最平淡的美丽。当我们抱怨爱人不够体贴、不够浪漫的时候,我们是否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平淡淡的,你有没有用心去体会这平淡中的幸福呢?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无疑给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扪心自问,生活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们是否还是原来的样子?面对爱人,我们做到爱他们得心如同爱自己吗?面对父母,我们做到像父母对我们那样对待他们吗?面对朋友,我们做到真诚相待吗?我们做到问心无愧吗?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更能洗涤人的心灵。可以让你变得更加珍惜亲情、爱情、友情。也许这就是领导让我们读此书的目的之一吧!
近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是她的灵魂不朽,他的影响不朽”我觉得这句话送给已逝的杨绛先生最为合适。
感谢杨绛先生这位伟大的女性,给我们做了表率,我将永远怀念她!
五常市实验小学 何会平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写的散文随笔,这本书我曾在姐姐家扫读过,当时也许年龄小,读后没有太多的感觉。直到自己孩子去远方上学,再次看到《我们仨》这本书后一下想到我们一家三口今后的离别处境,在纠结中再次读起《我们仨》,读后我久久不能放下,感触很多,但却迟迟没有动笔,我想等自己静下来,走出世俗的琐碎与烦恼,在一个清明的境界里,来解读我所看到的《我们仨》,可是我竟然不能够,或者说年近不惑的我,其实还“惑” 着,而且“惑” 的还不清。“惑”到几乎找不到支撑,所以今天的分享观点有不到之处大家见谅。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述,回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那些温馨、快乐、艰难、沉痛的日子,她的语言朴素、平实却感动人心,没有辉煌时的炫耀,没有坎坷时的抱怨,更没有失去亲人时的声嘶力竭与呐喊,只是将故事平静的叙述出来。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波涛汹涌,字里行间飘散着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
通过此书,我仿佛看见老人那满头白发里藏着的经历过的坎坷,那满脸的皱纹中藏着饱受的艰辛与磨难,那清澈明亮的眼神里藏着睿智和坚强的伟大女性。杨绛先生作为女性,这一生是勇敢、坚韧、明亮的,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杨绛先生是勇敢的。第一次和钱钟书先生见面,钱钟书先生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先生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先生面前勇于表达自己,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轻而易举的俘获了钱钟书先生的心,以至于钱钟书先生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先生是坚韧的。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曾写到:“……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初到牛津,杨绛先生夫妻也曾面临过如今许多留学生都会遭际的问题——饮食的不适、交流的障碍、学业的挑战、异乡立足的艰难……从两个人到三个人,杨绛先生在他乡怀孕、生女,没有父母的帮助,和钟书先生一起抚养女儿;从国外留学回国后,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遭受不公平对待的历史时期,杨绛先生也能安然地面对,将家里大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在女儿、丈夫先后离她而去后,她仍然像屹立在风雨中从未倒下,无不体现了杨绛先生坚韧的品质。
《我们仨》读后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五常市实验小学 宋 娜
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让我对“儿童立场”有了深入、立体的认知。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不错的书籍,让我知道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而《正面管教》是一本火遍全世界的育儿书籍,让我耳目一新。
正面管教的方法可以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帮助他们学会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正面管教”被称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细细品读了解到《正面管教》为美国的简·尼尔森所著,她是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她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种和善而坚定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惩罚,用积极方法管教儿童的已得到自律能力。
深入阅读后发现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正是我目前需要的,可以看到教育另一面的魔法镜子,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们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苫恼,因为他们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些学生怎么就这么难教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延展到我的班级,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我的班级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有我的属性和我性格,所以此书我读了又读,是我为人母,为人师,为人班主任的重要支撑。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书中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本书,让我们教育观念耳目一新。
五常市实验小学 陈 丽
假期里,我有幸阅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让我在深入思考之后,对教育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参考书,成为了20世纪教育经典著作之一。作者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孩子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对此,深以为然。
其实,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就像作者罗素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从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出发,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所以我认为站在老师的角度真正的“自由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赏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欣赏学生,不仅要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尤其对待学困生,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更要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真正尊重他们,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教过的学生中曾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长期的放任自流导致他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每天都是一副自暴自弃、无所谓的样子。我试图与他谈心,接近他,他总是要距你于千里之外,家访多次,家长也是敷衍了事,效果甚微。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工作都很被动,对他无计可施。后来在一次作文批改中我无意中发现他的作文比较有创意,文采也不错,接连几期作文写得都很好,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他的作文,并让学生对他的作文进行点评。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赞扬的,有批评的,他倒是听得非常认真,而且还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仔细地修改,我也在他的作文评语处对他大加夸赞。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渐渐发现他再也不那么自由散漫了,各科老师对他的出色表现都及时进行了表扬与鼓励。在老师和学生的赞扬中,他慢慢改变了,也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今天我们再看这个案例是不是也是“自由教育”的一种体现呢?真正地“以人为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就是给予学生理性自主,扩大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通读本书,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很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值得深思的行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把握和遵循教育规律,赋予自己‘教师’历史的最大意义,让教育与美好生活同在!
为美好生活而教育
耳目一新的教育观念
——《正面管教》读后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实小教师 孙微微
把课上好,对一名教师而言,其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这就好比当农民的,要把地种好;当足球运动员的,要把球踢好;当歌手的,要把歌唱好。数师基本功,当然重要,搞研究、写文章,当然重要,但这些与上课相比,都可以排在后面。
要把课上好,首先得把课备好。特级教师王崧舟每备一节课,都要到皓首穷经的地步。为了上好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他几乎读遍了纳兰性德的所有作品,查阅了所有能查到的资料,翻遍了所有名家对纳兰性德作品的解读,最后连完整的教案都没写完,就进课堂上课了。然而,课堂上教学一环接着一环,流畅而富有诗意,这一课成了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巅峰之作。
王崧舟老师的备课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在万千浩渺中神龙出水,理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贲友林,在小学数学界赫赫有名。他备课时先研读教材,不参阅他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自己把教案写好之后,再翻看教学参考用书、他人教学设计,在比照中吸纳他人的优点,对自已的教案作修改、微调。这种备课方式更具挑战性,对专业成长也更有帮助。
贲老师备课还有个成功秘诀,那就是“与自己同课异构”。同一个内容第二次执教,不看自己过去备的教案,而是重新备,新教案写出后再和自己第一次备的教案比较对照,取长补短。这样的备课方法,同样有利于专业成长。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如果你用一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要用三分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分力量批改作业。”这句话,足以说明备好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多重要。
对一名教师而言,备课就是伟大的写作。我们从教几十年、一辈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些教案就是一名教师最伟大的著作。
要上好课,有许多方法策略,听自己的课,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可以带一支录音笔进课堂,把上课过程录下来;可以找个支架,用手机把自己的深录下来;还可以开启教室里的一体机,用录制软件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之后,再利用空余时间从容地回听、回看。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话多、有口头语,比如因表达不清楚造成学生误解,比如没有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而错失指导时机,等等。每节课都回听、回看,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一个星期录一次。若是还做不到,我们可以一个月录制一次。如果能坚持三五年,不断地听自己上课,不断地改进提高,课怎么可能还上不好?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备好课、上好课都应是我们努力坚守的底线。让课堂教学不断优化,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拔节的地方,也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阵地,其乐无穷。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对一名教师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这个假期以来,我一直在阅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觉得它是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教育,从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来思辨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出路。
一边看,一边对心有感触的话语在笔记本上摘录下来,再一字一字地敲到电脑里。以这样原始的方式再次回味蒙台梭利的智言、关照自己的教育及教育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孩子、形形色色的孩子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积极发展的生命力,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当然了,此时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保持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助,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形成一定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能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在某个地方被弄丢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不能再习惯性的用父辈们教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而应遵循教育科学,沿着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精神世界的需求顺势而教。
理解孩子
——读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实小教师 郭莎娜
《上好每一堂课》读书感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什么是儿童立场?这是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最想知道的问题。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所谓儿童立场是遵循规律,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发展要经受锻炼,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儿童在锻炼中成长。儿童需要完整的生活,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所谓儿童立场,就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方式,满足儿童各种生活需要。儿童立场的深意应是,教育的平常心在于教育的顺其自然以及顺其自然中的积极引导,在于学生的每一次参与、每一个进步,都是一起跑。只要他在跑,他就在发展。儿童立场关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教育就是一种唤醒,一种引导,一种鼓励。
儿童立场就是一切从儿童出发,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简单的说,就是真正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儿童立场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就是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作为普通的老师而言,就是她十分了解儿童,能够走进儿童的心理,掌控着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她会科学的处理各种状况,给予指导和纠正。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儿童阶段所受的教育会成为影响一生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儿童可能性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开发儿童可能性的关键,是教师自己的改变与提升。教师的第一专业就是儿童研究,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儿童研究的主题: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
1.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更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不给儿童自由,儿童便失去自由,儿童是活的,我们就要顺着他的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也是一个探究者。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思想的启蒙、精神的培养、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儿童的可能性。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可能性往往是未来性,所以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就是让儿童的未来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认识、发现儿童是大学问,真学问,难学问,深学问,因为儿童是我们熟悉的陌生者。
教师在认识、发现儿童中要成为一个大智者。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敏锐;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重新做一个小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其关键是教师应当有爱心。
2.教学重点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
教育是什么?就是把人引向更高的可能性,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最伟大的使命,更是教育的最大奥秘和魅力。教师通过教学来改变儿童,那么教学必须关注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学”的问题说到底是“学生”的问题,关注学必须关注学生,研究学必须研究学生,忘掉学生,甚至只是轻慢了学生,“教学生学”必定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关键,应当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一言以蔽之,是“读懂学生。”因此教学研究与儿童研究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儿童研究与教学研究合二为一,既基于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也基于对儿童“最伟大之处”的认识。
教师是长大的儿童。教师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显得稚气了,但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使自己再现儿童的精神状态。这就是长大的儿童的意蕴。这应成为教师的成长定位:他是为儿童的,他自己是和儿童心灵一样的,但他又肩负着提升儿童的使命。教师是儿童,才能走进儿童,教师是长大的儿童,才能提升儿童。
实小教师 伊海燕
各位老师大家好!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假期我便把学校下发的《小学语文教师》拿回家细细的进行品味。教学中的“知识诅咒”这个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
笔者说道:前一段时间,学校推出了一位教师外出赛课。这位老师反复打磨教案,却在每一次试上时都遭遇了冷场。她说:“明明已经讲过方法了,学生只要简单模仿就行,怎么就那么难?”的确,在老师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到了学生那里怎么就那么难?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后来,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董宇辉的直播。大家也一起看一下(视频),他在直播间通过和观众互动,生动地阐释了“知识的诅咒”,让我们茅塞顿开。
早在1990年,伊丽莎白·牛顿在斯坦福大学通过研究一个简单的游戏而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就是上边视频中的游戏,伊丽莎白·牛顿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知识的诅咒”。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已经掌握某一知识、信息的人,很难想象没有掌握同一知识、信息的人脑中的想法,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他们自身看来极为容易的事情而对对方来说却格外吃力。究其本源,是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等性。
大多数教师对这种现象格外熟悉。相较于学生而言,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丰富得多,我们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这让我们形成了较为完整、相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把运用这些“知识经验”看作很简单的事情,并用这种心理去推断学生。因此,师生关系就很容易陷入这种“知识的通咒”导致的困境。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尽力规避“知识的诅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在此,我们不妨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层面来进行思考。
首先,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是存在信息差的。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要明白师生之间在知识经验等方面是不对等的,存在巨大信息差。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有效化解“知识的诅咒”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共情力,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对于教师,从备课时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事例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到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智力因素、家庭成长的环境、教育因素等都会影响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需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诅咒”是一道屏障,有可能阻碍师生沟通和学生成长。要知道学生的不懂是一种常态,作为教师就是要站在他们的视角上去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重新选择教学方法,确保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授课。在不放弃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时时自我警醒,以倾听者的姿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说说教学中的“知识诅咒”
《儿童立场》读后感
实小教师 王艳宏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其次是情。
魏老师擅长培养学生获得自学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理智的满足感,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同时,魏老师也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以心换心。他对学生的爱是全方位的,他说:一位教师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视力,矫正他的仪态,学生就很容易在感情上接受老师的劝告,学习效果也会好一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对学生深沉的爱,魏老师会带着学生们锻炼身体、纠正他们的不良用眼习惯,工作之余,魏老师会带他们去旅行、摸鱼、打雪仗、寻找春天的踪迹、开荒种地等等。
他会提前到校为炉长(专门负责生火炉的同学)劈柴生火、他会陪学生补作业到晚上8点,所以学生们也会心疼他加班,留下来帮忙直至晚上10点多。他会教学生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他会和班上的同学们一起到车站给同学送行,所以,每次外出,哪怕他从不告知回程时间,学生们也会去车站等他、接他,甚至提前给他打扫住处。知道他忙、懂得他的付出,哪个学生又忍心辜负他呢?自然而然,学习也更用心,成绩也更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彼此乐在其中,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吧!
再者是行。
魏老师有超强的行动力,他举了很多班级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例子。比如培养学生自己上课、学生相互批改作文、一分钟竞赛、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出题评卷、培养学生的效率感等等。此外他还从通过班级事务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办班级日报,让学生自己收学费、书费,设立鱼长、花长、炉长,让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们个个参与、亲历亲为,越干越爱干。
尽管魏老师班上的学生做了很多事,看似非常忙碌,但是大家都很松弛,这与魏老师的因材施教和民主治理是分不开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们高效做事。高效完成任务之后自然可以利用省出来的时间做更多想做的事,这些不正是老师们、家长们和学生们都追求的吗?而魏老师的学生们真的做到了。
最后是恒。
魏老师说: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好,从感情上体验自学的欢乐也好,自学也好,必须持之以恒。魏老师是这么要求学生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魏老师都要求自己做到,比如每天做仰卧起坐、跑步等等。
他引导学生写日记,把写日记当作道德长跑,每天必写,持之以恒,初中三年,就是后进生都能写下20多万字的日记;他提出让学生办《班级日报》,一办就是十多年,节假日不休;带领学生每天跑步五公里、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何愁学生不优秀呢?参加体育比赛,魏老师的班级得了所有项目的冠军,一个班的得分比其余5个班的总和还要多;参加学科考试,成绩比重点中学的成绩还要好。事贵有恒,我曾同时教过两个班的英语,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每天在我的带领下晨跑,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怕耽误学习,不允许学生跑步,最后跑步的班不仅体育成绩好,英语成绩也更好。
在《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中,雷夫老师说过:老师可以带班级,但是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者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离开了某位老师就不再优秀,只能证明这个老师不够优秀。魏老师每年平均外出时间达四个月之久,从不请人代课,但他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却比重点中学平均分高7、8分,他是真正的优秀老师,他的学生也是真正做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优秀学生。
因为内化了魏老师的“知”,领会了魏老师的“情”,调动了自己的“行”,坚守住了难能可贵的“恒”,那些最初进入魏老师班上的普通学生,最终变成优秀学生,这就是魏教师的成功之处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成为魏老师很难,那就像魏老师日记中写的那样,让我们先努力成为我们所要培养的那种人吧。
五常市实验小学校 高云峰
作为教师,对“魏书生”的威名我早有耳闻,然而真正开始沉溺于其教育思想还是在看了他的一些演讲之后。因此也买了魏老师的著作深入学习。魏老师的很多做法让我印象深刻,比如教育爱打架的学生,很多老师会责怪学生总是不守纪律、天天惹事,而魏老师却说:尽管学生打了两天架,但是一个月有30天,有28天没有打架,没打架的时间远远多于打架的时间。闻之真有醍醐灌顶之感,好的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真正看到学生的长处并发展培育之。
《班主任工作漫谈》全书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说教,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全面叙说了魏老师与众不同的工作作风和班级管理策略。拜读之下,我更是被魏老师那种奉献、豁达、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和其远超一般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所折服。从这本书中我也看到让学生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希望,因为魏老师的学生都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知、情、行、恒是做好每件事的必经之路,而魏老师的教育智慧也在这四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知。
魏老师告诉老师们如何从自身出发,开阔心胸、改变自我,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笑对人生。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才更懂得为别人撑伞。因为自己曾在文革中挨过批斗,他才更懂得互助的重要性。跟学生要互助,跟同事朋友也要互助。这是来自自身经验的知,来自魏老师勇挑重担的经验。他说: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很多老师会抱怨学生难教,却很少主动去解决问题、主动提高教学能力,如果把用来批判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像魏老师那样把后进生当成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水平的助手,进步自然就不难了。
此外还有观念上的知。魏老师认为一个班主任有什么样的观念,常常影响学生。倘班主任喜欢批判指责,一班学生纷纷效仿,大家互相批判指责起来,一个班级就会分崩离析。魏老师引导学生有广阔天地,不做“小马蹄坑”,我深以为然。很难想象一个斤斤计较的老师能教出豁达的学生。曾有新闻报道福建某小学教师被嬉闹的学生无意碰到后对学生猛踢一脚,并将其揪进教室。原本是小事一桩,嘱咐两句即可,这位老师却如此大动干戈,长此以往,耳濡目染,这个老师的学生也可能会为一点小事拳脚相加。他还跟学生讲爱迪生、讲海伦凯勒,学生们都震惊了,类似的故事听得多了,学生自然就容易改变自己怕吃苦、不愿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像尼克胡哲、崔万志等等,我们何不抓住机会给学生讲一讲呢?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能力上的知。不得不感叹魏老师的多才多艺和涉猎之广。他关注国内外科技动态,《科技前言》与《技术实力与对比》都是他的案头书;他长期订阅《外国教育动态》,学习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优秀经验。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魏老师不仅教学生们阅读、写作,还教学生们心理学、哲学、绘画、音乐和气功。他在课上跟学生讲新闻、讲外国动态,讲凯洛夫的“三中心”,也讲苏霍姆林斯基。一般老师谁敢这么上课?但是魏老师不仅上了,学生成绩还特别优异。因为他笃信自己的“知”,也明白学习并不只是语、数、外或者所谓的主科那么简单,他也有能力让学生在30节课学完一个学期的内容,用剩余是时间做想做的事。
魏老师班级管理的一个原则是: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学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如若不是魏老师深谙管理学和心理学之道,他岂敢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领导的提醒、同行的侧目、家长的不理解都可能会压倒他。
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实小教师 靳艳玲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改变人,那么要想改变学生,教师就应该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我想,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应该是我们的角色——从“指挥者 ”到“倾听者 ”。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说到:“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与学生的共鸣共感。这也启示我们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走到学生中去,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生的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让所有的学生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只有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才会倾听。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教师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常常会把“倾听”理解为学生在认真听,在课堂上,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学”,必须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佐藤学说:“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就要懂得倾听学生。”也就是当学生在认真发言时,老师首先要带头专心的倾听,眼睛既要注视发言的学生,又要做到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说话;其次还要用目光不断地与学生交流,可以点头、表扬或者微笑提示,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发言有耐心,一定不能分心或者做其他事,更不能轻易地打断学生,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要及时做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只有摆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使教学课堂更加富有魅力。
最后,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加以引导,尽量在学生的思考下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帮办,更不能家长代劳。
《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论述值得我们去慢慢深究,我们作为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都在静悄悄地发芽,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用实际行动取实践,终有一天,孩子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老师订阅阅读刊物,我个人订阅了《音乐生活》这本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研究》使我非常感兴趣。认真阅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结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整体设计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主题,我有以下一些思辨,下面我从三方面简单阐述一下:
一、一以贯之,梯度设定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学科单元设计注重知识的习得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建立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音乐心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2022艺术课程标准》及教材系统性的制定单元目标,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迁移性。在每一节音乐课中,我们要用小目标去实现大目标,靠大目标来统一小目标。例如第二单元《草原》是以草原为主题,以四个具有蒙古族民间音调的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听、唱、舞、奏,创作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匠心独具,巧妙选择学习方式
想要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是为学生打通了一个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通道。我通过三个步骤来生成:(一)、引领(用歌曲带入情境)(二)、感受(将要素巧妙链接)(三)、感悟(融于内涵与形式之中)(四)、编创(趣味盎然的表现)。《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研究》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二胡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意境,这是一种良好的演奏艺术。还有对二胡意境的内涵,二胡演奏时意境的营造条件,二胡本身的特点和植入的元素这些使对我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特别有帮助。其中《赛马》一课演奏乐器乐器二胡,有了阅读这篇文章的积累,我在课堂上能更加轻松的驾驭这首作品对学生能够更好的诠释二胡本身的特点和植入多样的音乐元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能在学生欣赏过程中详细真切的介绍给学生二胡的不同的演奏手法,如:哪里是柔弦法和泛音法等。二胡还可以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聆听过程中,哪个段落或哪个小节、哪个动机是模仿马蹄声,可以说是二胡的声音变化无穷,摄取自然环境中创作的素材。对意境的营造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对我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起到了相当大的铺垫、渲染和烘托意境的效果。
三、有效评价,助力激发深度学习
积极的开展自评,互评,他评等,学生可以对所学的《赛马》中二胡的音色特点进行评价,意境进行评价等等,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让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发生。让学生理解二胡演奏艺术与意境中的传统艺术进行结合的益处,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来感受本单元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
通过这些方面的营造可以更好的对意境进行良好的表达,并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和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吸收其精髓,努力提升自己,为奠定学生良好的素养基础贡献力量!
读︽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研究︾有感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实小教师 孙菊卉
实小教师 吕小亮
近期阅读了张丽钧老师的《教师的深度幸福》,感触极深。原来,身为人师的幸福就隐匿于无数平凡的岁月中,而我们却常常与其擦肩而过。此书并未大篇幅地阐释“幸福”的定义,而是借助一个个充满温度的小故事,解读了教师的幸福,使我幡然醒悟:幸福其实近在咫尺!那么,我们应如何去拥抱这份幸福呢?
拥抱幸福,需成为躬身课堂的点灯人。我们应走进课堂,俯下身躯,倾心听课、用心听讲、汲取智慧。真正的好课,或许能短暂地照耀学生;但教师完善的人格,却足以照亮学生的一生。我们切不可成为那位在课堂上极力展现 360 度各种美,课后却对学生态度冷冰冰的老师,避免在课后留给学生空洞无望的渴求。正所谓教人先律己,我们的人格魅力即为师道尊严,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多年后都将成为他们心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回忆。是爱是恨,全系我们的一念之间。
拥抱幸福,要当学生智慧的引路人。我们需在每个孩子心中筑起梦想,为他们点亮人生前行的灯塔。用尊重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机遇。张老师曾为出身卑微却从不自卑的女孩点赞,因其即使生活困苦,却依旧如阳光般绚烂。这个女孩让她明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便可四季花开不败。这是放低姿态向孩子学习,这是师者给予学子的尊重。
拥抱幸福,应做生活之美的发掘者。我们要学习从一朵云、一片雪,或是一架爬山虎中体悟生活的意义。从张老师的《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为每一株怀有向上热望的“爬山虎”提供攀爬的理由。当理想的藤条在现实面前怆然铺地时,我们应像那个可爱的男孩一样,不沮丧、不懊恼、不哀怨,智慧地拿出补救方案,将一根根自暴自弃的藤条抬举到梦的高度。对于那些攀爬吃力的孩子们,我们必须施以援手,而非弃之不顾。
在天地间悠然漫步,全然接纳,满怀慈爱,满目欢喜,保持一颗童心不凋零,静心守候花儿绽放。坚守这方心灵净土,方能诗意地栖居在三尺讲台,尽情拥抱幸福。
以爱之名,拥抱幸福
最近看了《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被里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深深震撼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平时上课所遇到的情况,我有了许多的感想。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许多有趣的画画方法及技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用自己的名字画画》这一课启发学生对各种拼音字母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新,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孩子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好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而我们美术教师在很多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由衷地喜欢美术课,期待美术课,乐意创作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该书分三章。第一章讲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讲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学生的自我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等,可谓是细致且实用。
在美术课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十分纠结“像与不像”、“好与不好”,而这时候教师便需适当地给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恰当地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最后获得自我的肯定,这也是儿童美术的特点。就像书上两段话所说:“艺术提供了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这或许也就是一节美术课所需要的效果。
书中说美术还是多元化的。这不禁让我回想到曾经遇到过的两件事情。一件事是学校的孙老师说,有数学老师请她帮忙在美术课教学生画立体图形,还有一件便是我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听一个音乐老师的教研课,发现她竟然在教学环节里设计了一个绘画环节,而这一环节还将她的课带向了高潮,形成了一个不错的亮点。想到这,我不禁茅塞顿开。或许美术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互结合,一起学习。
看完整本书,我想作者大概就是想告诉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语言方面的互动,注重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言交流,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动手技能。最后的结果不重要,关键在于享受语言组织表达自己的情怀,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往后要努力的方向!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后感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共享书香 共赢未来
实小教师 王 欢
在黑龙江的土地上有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风景区。爸爸告诉我那里很久以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地貌、河流湖泊和天然温泉,非常壮观。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终于有幸在去年十一的时候爸爸带我自驾去游览了一番。
首先到了五大连池,直接去了老黑山,老黑山上植被葱郁,有若干的黑色浮石、火山溶洞和漏斗状的火山口。爸爸说老黑山没有山尖,是因为它就是巨大的火山口,当年喷出熔岩形成10公里的举世罕见的“石龙”。真是美丽极了。
之后去了药泉,听当地人说,泉水是天然的,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还有治病的功效。我和爸爸接回来一瓶,水很凉,而且还有些浑浊,爸爸说这就是水中含有碳酸气泡矿物质。我感觉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我们又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五大连池的景观,这次的游览让我感触很多,在书中我读到名胜古迹已经让我感到震撼,但当我亲身去参观时,这种震撼会更大,让我铭记的更加深刻。我希望读更多的书,见识更多的路。
学生篇
行走见闻
五大连池游记
一年八班 周以彤
师大夜市真热闹,
餐车满街人如潮。
小吃种类真丰富,
各具特色味道好。
碳烤猪蹄真叫香,
铁板鱿鱼更是强,
榴莲芝士饼儿甜,
清蒸虾饺味道鲜。
东北风味就是棒,
推荐大家来品尝。
逛师大夜市随感
二年二班 王艺霖
清明节放假,妈妈带我来到了哈尔滨,这次行程主要是参观书城,这是我们几次都要完成的心愿,一直都没有实现,这次终于实现了。
第一站来到了中央书城,它处在喧闹的步行街中间,在熙熙攘攘人流中书城也非常热闹,里面人挤人,有尔滨的旅游纪念品,如明信片,冰箱贴,纪念册等,更多的还是书籍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摆放在四处,大多是厚厚的书籍,妈妈说不适合我,随后就带我来到低一点的书架前面,果真这里的图书我能看懂,漫画版的中华美食一下吸引了我,我津津有味看起来,里面美食真是多啊,妈妈说喜欢可以买下来带回去看,我欣然同意。在结算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手掌书,在比较之后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要好好背诵它们。
第二站来到了网红书城,位于哈西的众创书局。它内部像大树一样巧妙的设计,据说灵感来自大兴安岭大森林,置身其中如同在森林中漫步。旋转的楼梯,树冠一样的书架,随手可见的图书,书香氛围感很浓。我和妈妈感受着书局的环境,寻找着我可以看的图书,遗憾的是发现那么大的书馆小孩子看的图书有点少,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并没影响我们参观的兴致。 在书局参观一阵后,我们结束了一天快乐行程。
旅 行 见 闻
一年四班 张诗涵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我们先去了珍猴馆,那里面有很多的猴子,我看见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猴子一一松鼠猴。
接着我们去了一个大湖旁,那里面有许多的黑天鹅、白天鹅还有鸭子。我们拿出面包喂给它们,我把面包撕碎了扔下去,它们都抢着吃。突然我们看见饲养员来给天鹅喂食了,他喂给天鹅的食物是白菜和豆子,饲养员送了我们一颗白菜,叫我们撕碎了喂给天鹅,刚开始我们把白菜撕的很小,可是后来我们看见饲养员是把一大片白菜直接喂给天鹅的。
接着我们去看了海狮表演,那里有两只海狮,小的'叫小米,大的叫大头。小米最擅长玩球,大头最擅长玩圈。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猛兽表演,我们找到座位坐下来后,看见舞台前面写着四个大字“欢乐剧场”。
小的'叫小米,大的叫大头。小米最擅长玩球,大头最擅长玩圈。接着我们又去看了猛兽表演,我们找到座位坐下来后,看见舞台前面写着四个大字“欢乐剧场”。
最先开始是三只小猴子表演,第一只小猴子表演的是滚球,那只小猴子站在球上,从舞台前面绕了一圈。第二只小猴子表演的是攀爬,饲养员在舞台前面挂了许多绳子,让小猴子爬过去,当小猴子爬到我们面前时, 妈妈 说:“这只小猴子好可爱呀!”第三只小猴子表演的是猴子骑马,那只小猴子第一次表演时一会跳到地上一会跳到马背上。它第二次表演时就一直骑在马背上。第三次更厉害,一会骑在马背上一会翻一个跟斗。
长春动植物公园一日游
三年二班 郭浩远
东北的孩子一直有一项“专利”!那就是玩雪。自然有不少冰雪主题的游乐地,前几天我就去了二河乡的双跃湖,去感受东北孩子的冰雪之乐。
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了丛林环抱的双跃湖。这里一半的项目都在冰冻的湖上。首先是冰滑梯,坐在雪圈上,我心里没有一丝害怕,我也是坐这东西的老手了!雪圈飞速滑过冰滑梯,只见墙壁从我两边飞驰而过,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倒退。我一连坐了三次才过瘾,刺激啊!
最刺激的是雪地毛毛虫,毛毛虫说白了就是毛毛虫样式的充气坐垫,上面系着根绳子,绳子那头拴着辆汽车。随着汽车的漂移,坐垫的快速移动,吓得我魂飞魄散,汽车还在加速,有时全力冲刺,有时一个甩尾,将“毛毛虫”甩出去,下来的时候,我双腿发软,有气无力,魂不守舍!
印象最深的要属卡丁车了。卡丁车可不是游乐园里的碰碰车,卡丁车是类似于吉普车的,速度很快的车。我和爷爷坐在卡丁车上,我爷爷来驾驶,爷爷本来就会开车,对于游乐用的车自然不在话下。车左拐右拐的冲了起来,车后飞溅起一阵阵的雪,像一股朦胧的白烟。地上有许多车轮印,坐在车上十分颠簸。下来之后,奶奶笑着说:“真是风尘仆仆啊!”
这就是东北孩子的冰雪之乐啊!我们带着不舍离开了双跃湖。多么美妙的一次旅程啊!
冰 雪 之 乐
五年六班 张恒瑞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跟随旅行团去了云南,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飞往七彩云南的飞机。 我们的景点安排是:抵达昆明首先是石林和九乡溶洞,滇池,大理洱海,双廊古镇,大理古城,丽江千古情景区,玉龙雪山,蓝月谷,虎跳峡,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最后到达西双版纳,野象谷,湄公河,星光夜市,曼听公园。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景区,眼前的洱海像一颗深绿色的宝石镶嵌在云南大地上,微风吹过,湖面上金光闪闪,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波纹,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后来从导游那得知,洱海原来不是海,而是一个很大的湖,形状像耳朵,因此得名洱海。
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千古情演出通过真人实景惟妙惟肖的演绎了丽江文化和历史风情。听说丽江古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城墙的宫殿,古代的宫殿是木头做的,外面加一个口就是困,所以,没有束缚没有制约,向往自由的丽江古城是没有城墙的,夜晚的丽江古城更是云南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大面积连片的热带雨林。整个景区都被大雾包围着,一边慢慢的往里走,一边认真地听着导游讲解各种热带植物的特点和功效,了解了很多知识,我还发现这些植物宽大的叶子上都有一些小露珠,有大的,有小的,好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钻石。
在西双版纳,傣族人住的房子更有特色,上层居住的是人,中间一层是厨房,下面一层是用来养牛和羊的,但到了现在,下面一层也经常用来停车。傣族人喜爱带银手镯,据说可以排毒,还用银梳子来刮痧梳头,用淘米水洗头,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很少有白头发。
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有过桥米线,孔雀餐,石锅鱼,腊排骨等,最让我难忘的当属炸虫子。
云南的风景很多,说也说不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都能去游玩。
云 南 游 记
五年五班 桂秀妍
假期,我去了江南园林之首的拙政园。那可谓是一步一景,亭台楼阁,人间仙境不过如此。
在书上,我了解到,园内的东园和中园之间的墙,是这座园林的唯一败笔。他把那座墙修建的太直了,没有那种一步一景的美感。因此,只能通过在上面雕花窗来尽力的减小损失。
通过这堵墙,我知道到了,任何东西都不一定会十全十美,再精心的设计也会有纰漏,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错误发生之后,尽力的把错误降到最低。
南浔古镇,江南三大水乡之一。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我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一栋像走廊一样的建筑,但是右手边贴着墙。我也没太在意,就是机械的走。
游玩后,回家偶然看书时,发现百间楼的图片,与那栋建筑一样。才知道,我去的是百间楼。书中介绍:从前,有一个人娶妻,他就建出这个百间楼,是存放妻子带过来的嫁妆之类的东西的。
经过这件事情,我认为应“先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这个顺序是不可颠倒的。要不旅游就真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到服务区就尿尿,一问去哪了?啥也不知道!”。
游 江 南
六年三班 赫子畅
自
学生篇
学生篇
本
绘
制
一年二班 李滔
过 年 啦
1
2
3
4
5
7
10
8
9
6
11
一年二班 王 晗
一年二班 于晨汐
5
4
3
2
1
二年七班 王詹韦
三年三班 刘卢嘉淇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三年七班 张庆阳
三年八班 李洛含
6
5
4
3
2
1
倾听花开的声音
字如其人
作者:邢朗
班级:二年二班
作品名称:水调歌头
作者:徐崧蔓
班级:二年七班
作品名称: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作者:李嘉思
班级:二年七班
作品名称:笔墨点点 睿智绵绵
作者:马铭含
班级:二年五班
作品名称:古朗月行
作者:赵若汐
班级:二年五班
作品名称:鹿柴
作者:张潇冉
班级:二年五班
作品名称:绝句
作者:陈一诺
班级:二年五班
作品名称:鹿柴
作者:李璨亦
班级:二年三班
作品名称:笔墨点点 睿智绵绵
作者:王艺霖
班级:二年二班
作品名称:白鹿洞二首·其一
作者:王詹韦
班级:二年七班
作品名称:字如其人
作者: 李璨亦
班级:二年三班
作品名称:字如其人
作者:王诗雅
班级:三年六班
作品名称:字如其人
作者: 刘佳宜
班级:五年五班
作品名称:时光剪影
作者: 任昕昕
班级:三年四班
作品名称:字如其人
本期主编 : 王俏辉
审 核 : 薛雅丽
编 辑 : 赵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