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民专刊

新民专刊

生活得前景

12月刊

12

内心得期待

走南闯北工作室

编辑部:走南闯北工作室
编 委 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编辑:凤梦洁  张明慧 袁宗宇 付博
特邀顾问:刘艳婧

责任编辑:袁宗宇 付博 凤梦洁 张明慧
版面设计:凤梦洁 张明慧
管理组组长:凤梦洁

目录

contents

舆情速递

14

时事报道

18

热点热词

23

舆情专栏

04

走南闯北工作室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
邮箱:zounanchuangbei@123.com

1、舆情概述2、新闻媒体关注度分析3、网民关注度分析4、舆情点评

1、2022年“双11”消费者维权
2、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

1、撕下“网课爆破”面具,我们看到了自己
2、李佳琦“卖贵了”上热搜   价保才是消费者“心头痛”

当代年轻人的“文字讨好”观察日记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年轻时翻山越岭的他们   缓缓停了下来肩并着肩
分享着走南闯北的故事
保持着整装待发的模样    带着对未来的希冀
向前奔向远方的工作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东方甄选玉米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2022年9月18日,网红辛巴在快手直播时称,东方甄选将批发价7毛钱的玉米加价卖到6元。丧了良心。随后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在直播间回应,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经2元,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所获取的利润很少。
 随即,此次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各大媒体与网友热议。自2022年9月18日至2022年9月30日,共有央视新闻、农民日报以及澎湃新闻等168家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根据相关数据来看,此次舆论发酵在9月28日到达最高峰,微博热搜“#农民日报评一根玉米卖6元”,“董宇辉解释玉米贵”等相关词条11个。网友讨论量达14.42w,其中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7.19亿,网友讨论量3.1w,抖音讨论量7.32w,快手讨论量3w。

一、舆情概述

   第二次 舆情高涨期(9.28—9.30)
      2022年9月28日,农民日报发表微博评一根玉米卖六元,将话题热度推向高峰。“#农民日报评一根玉米卖6元”,“#东方甄选回应下架玉米”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当天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301317731,讨论量10006。
9月29日,央视新闻在抖音发表视频“一根玉米到底该卖多少钱?”相关视频的点赞量达118.6w,评论量12.7w,转发量5.2w。“#直播带货贵卖农产品谁最受益”的相关话题讨论再次引发热议,截止9月30日,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550443197,讨论度达18554,共有165家媒体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相关微博5987条。
舆情消散期(10.1—10.3)
    随着国庆节的话题热度上涨,有关玉米话题的热度呈现下降趋势。10月1日,相关话题的讨论度下降至1373。10月3日 相关话题讨论度仅有90,话题关注度逐渐下降。

舆情潜伏期(9.18)
       2022年9月18日,网红辛巴在快手直播间称,董宇辉批发价7毛的玉米加价卖到6元。随后引发网友关注,对董宇辉提出质疑。在抖音与快手平台引发大量讨论。

第一次舆情高涨期(9.19—9.21)
   2022年9月19日,“辛巴怼东方甄选买贵玉米丧良心”“#董宇辉解释玉米贵”,的词条相继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各大媒体与网友的热切关注,截止9月21日,共有13家媒体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微博阅读量达121067564。讨论量9180,相关微博2039条。
舆情波动期(9.21—9.27)
      随着董宇辉在直播间对玉米贵所作出的回应,相关话题的热度逐渐呈现下降趋势,网民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9月22日,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下降至4809529,讨论度386。但截止9月27日,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仍达1.6亿,话题讨论度达1.2万。

舆情分析师:凤梦洁 袁宗宇 张明慧 付博

  二、新闻媒体关注度分析

主流媒体报道数量分析

      据统计9月18日至10月3 日,共有133家媒体对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进行转载,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对玉米事件进行报道和跟进,共有报道约140篇。 (在主流媒体报道中有澎湃新闻4篇,凤凰网4篇 中国经济网4篇人民日报2篇 证券时报2篇 南方周末1篇 新华网1篇)

对所收集到的140篇新闻媒体报道进行科学抽样分析后发现,新闻媒体报道的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媒体报道角度分析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媒体评论角度分析

自九月十八日到九月三十日,共有农民日报,工人日报,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50家媒体对相关事件进行评论和转载,对各媒体评论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新闻评论的观点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角度一:农产品营销要注重农民的利益,形成良性循环 (79%)
农民日报:《一根玉米卖6元还是7毛?别伤了农民就好!》 
 时间:2022.9.28 作者:赵宇恒 
 节选:面对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价格,我们不妨再理性冷静一些。毕竟,从长远来看,呵护产业,就是在呵护自家餐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归根结底,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助农”的人。而判断一种营销行为和营销模式是否是真“助农”,要看它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它把农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只有农民有了合理收益,产业链上的各方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良性循环。

角度三:重视玉米事件背后中国农业的升级困境(7%)
 观察者网:《东方甄选6块钱玉米背后,是一场事关中国农业升级的大讨论》
 时间 2022.9.29 作者: 贺喜格 
 节选:董宇辉等头部电商主播,若能将自己赚到的超额溢价,用于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仓储、物流水平,跟农民建立稳定的收购关系,显然是行业的巨大进步。只要做好了这些,“董宇辉溢价”就符合农民的最大利益。至于“6元玉米”会不会炒高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忧。东方甄选卖得再火,在整个中国农产品市场中也只是微小的现象。中国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是国家进步的体现,但平价市场的规模只会更加庞大,国家也有足够的能力去维护粮食价格稳定。

角度二:直播带货要杜绝道德绑架,网红追求流量“假助农”可以休矣!(14%) 
环球人物评论《仗着流量变成流网红假助农可以休矣》
                                                       时间:2022.9.8
 节选:网红不负责任说句话,仗着流量变成流毒,无数农民辛辛苦苦一整年白费。在“黑红也是红”的怪异生态下,碰瓷式营销成了某些网红的流量密码,看似“为民请命”,实则是反向宣传。一句“对不起”便轻松翻篇,最终的恶果却得由农民和真助农的人来买单。网红主播享受了流量红利,又掌握了选品和议价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红利共享,发掘更多优秀的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只追求流量而不是真正助农的碰瓷式营销,这种网红假助农可以休矣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三、网民关注度分析

通过对东方甄选玉米事件网民讨论数据收集,微博平台网民评论数据共1.5万条,根据抽样调查原理从中随机抽取3%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网友对于此次事件的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一分价格一分货,东方甄选贵有贵的道理(27%) 
 @要健康平安快乐知足:好吃的玉米市场就是六七块啊,咋了?盒马,佳佳悦,大润发,这种塑封的好吃的玉米确实7.元左右一个,大家照样买啊。同时里面有十元5根的。大家又不傻,肯定吃过,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哪怕这个利润卖家高点也买,因为好吃,香。

2.应站在消费者立场,比较二者价格优势,理性购买(26%)
 @番茄锅底少点辣:评论里好多带节奏的,首先购物本来就是一种体验,买的就是服务,你喜欢听诗和远方,顺便买点东西可以,喜欢辛巴直播带货也可以,但是这个事情的重点得是相同品质比价格,你不能拿着普通的7毛的玉米和所谓8块一根的玉米比较价格,如果辛巴能拿出东方相同品质的玉米说东方比自己买的贵,这样更有说服力.

3.批判直播带货过度赚取中间利润,损害农民利益(28%) 
 @碧雪红雨么么朱:卖6元,甚至更贵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收购价格多钱,农民拿到手多钱,是助农还是打着助农旗号发横财,查下成本一目了然.
4.客观陈述玉米用途与收售情况,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 @JFLJYS:纠正一下 大部分玉米都是人吃的,因为便宜也做牲畜饲料
5.直播带货扩展玉米销售渠道,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14%) 很多人都在说到农民手上有多少,难道助农的第一目的是帮助农民销售出去呀,不压价的情况下,卖出去就是好的啊
6、其他观点(13%)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四、舆情点评

辛巴在直播间喊话东方甄选后,此次玉米价格事件开始引发舆情,随后农民日报对于此次事件展开评论,引发了二次舆情。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玉米价格的变化波动时刻影响着各方的利益,东方甄选凭借着自己强大带货引流能力卖出了更多的玉米也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东方甄选的直播模式本质是用知识付费、放大经济杠杆去撬动货品溢价能力,用情怀包装使得消费者乐意付费。一直宣扬不要抛开品质谈价格,在此次同类商品中翻了车,引发舆论对其性价比、诚信的怀疑。加之玉米事件涉及民生,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正如农民日报评论“玉米价格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罢,最终不要伤了农民和真正助农的人。”社会对农民群体的高关注度在触及农民根本利益之后,迅速发酵,广大网友对东方甄选的声讨也愈演愈烈。

  此次玉米事件归根到底是一场关于助农的大讨论。然而网友对产品供应销售流程的不了解导致网民对于玉米价格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一个玉米不应该可以卖到这个价格,才引发了网友对玉米价格的争议。并且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农业中存在数字鸿沟,众多农民无法上网,所以本次舆情事件以消费者的角度为主,而缺乏农民自身对于玉米一事的发声和看法。 中国农产品产业链薄弱,农户、中间商、直播,都想从中获利。市场上卖6元的玉米,相较于平价的大路货,可能育种、土壤要求、种植成本更高,品质更好。无论是电商搭台,还是菜场出力,后续的渠道成本也有不同。只要能让这些优质玉米触及到目标客户,实现精准对位,“6元”和“7毛钱”就不再具备可比性。电商助农关键问题在于,直播带货中各方能否各司其职,通过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高度流通,确保在帮助农户增加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为更多用户带来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才是有效助农。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小得盈满尤可期

舆情速递

2022年“双十一”消费者维权

       告别数据狂欢、回归商业理性。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四个“双11”,尽管交易规模相对平实低调,但行业深耕用户体验、全方位多维度比拼综合能力的实践,却释放出“双11”从热度回归常态,褪去浮华、稳中向好的清晰信号。“双11”期间,天猫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零售购物用户数再创佳绩。苏宁易购绿色节能家电销售环比增长141%,智能家居产品销售环比提升153%。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日均处理量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递包裹5.52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8倍。

 数据说明,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承压叠加多地疫情发生的影响客观存在,但居民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始终持续向前,线上消费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引擎作用愈发明显。我国消费市场正稳步进入结构性调整扩容新阶段,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依旧自信而稳健。
       双11”“商品、场景、体验三重升级”的努力成效几何,“营销重心不断向留住用户转移”的宣示能否获得消费者满意?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11月13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以往电商大促“套路渐欲迷人眼”、“规则难倒尾款人”的乱象有所改善,舆情对今年“双11”电商平台简化促销规则、提升消费体验的营销向善实践总体评价趋于正向,但“购物节”消费体验短板依然存在。

      维权例1 老人丰巢取快递被收走55元会员年卡费
       今日头条@辉常开心:浙江杭州,一七旬老人到丰巢快递柜取快递,输入取件码后,却被要求支付55元,老人不相信,连续输入了两三次取件码,屏幕上还是跳出支付55元的提示,她以为是女儿没付运费就手机付款了!但随后老人了解到,女儿早已支付运费。
快递柜扣掉的这55元究竟是什么费用呢?老人向媒体记者求助。丰巢快递柜客服向记者表示,老人支付的55元是购买会员年卡的费用,称“平时放快递会有滞留费,买了年卡以后就没有滞留费了”。客服了解老人情况后表示可以退款。目前,老人已收到55元退款。
针对老人遭遇,网友纷纷留言“这真的让人防不胜防”,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陷阱。
     维权例2 提车第12天蔚来车黑屏车主维权
       近日,浙江杭州的王女士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称,她花费38万余元购买的蔚来ES6新能源车,在提车12天后即出现中控、仪表盘黑屏无法开启的故障,她怀疑买到了有质量缺陷的车,提出退、换车。杭州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王女士的车辆确实出现了cdc模块软件故障,目前已经维修完毕,该故障不涉及到车辆控制和动力系统,不符合“三包”政策里的退换车条款,只能尽量按照用户的需求作出一定的补偿,争取得到用户的理解。按照汽车“三包”政策,在有效期内,车辆存在同一个质量问题引发的修理累计超过5次,或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等问题,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更换或退货。11月23日,王女士称,她已经将经过维修的车开回家了,具体补偿方案还在和蔚来协商。

(袁宗宇整理编辑自澎湃新闻)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截止到目前,已造成156人死亡(其中4名中国人),150余人受伤。11月1日上午,韩国内政安全部长官李相民就首尔梨泰院踩踏事故鞠躬道歉,韩国警察厅长尹熙根也就事故承认警方现场应对不力,并向国民鞠躬道歉。次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前往事故遇难者哀悼场所,悼念事故遇难者。11月7日,韩国警察厅特殊调查本部发布通告称龙山警察署署长李林宰、踩踏事故当晚首尔警察厅负责情况管理的值班总警柳美珍、龙山消防署署长崔成范等共6人,因涉嫌公务过失致死伤罪被立案调查。引发网媒高度关注。此外,质疑事故发生与糖果致幻有关、吐槽警方出警不及时、批评尹锡悦政府等声音也助推了舆论热度,使舆情热度持续维持高位。
       10月29日-11月7日,有关“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的舆情量约为152.6万条,结合全网监测系统观察舆情的整体走势来看,相关舆情量在10月30日达到高峰。

        由下图可见,10月29日-11月7日,在“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相关舆情中,88.73%的信息来自社交网络,可见大多数网民偏爱使用时效性强、互动性高的新媒体参与讨论。7.95%的信息来自媒体,媒体以权威性、时效性、广泛性作为优势,成为网民获取时事资讯的重要渠道。1.88%的信息来自视频,视频内容来源多样化,草根性与专业性并存,使时事资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通过系统对网民发表言论的关键词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由上图可看出,47%的网民针对该事件发表了负面言论,舆论情绪里大多充斥着同情与指责。38%的网民保持了中立态度,15%的网民传播了正面言论。

        此次梨泰院万圣节,是韩国三年多来首个解除疫情防控令后的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人们在取消社交距离限制的活动中彻底陷入疯狂,最终导致了大悲剧的发生。而该事故也暴露出韩国在安全管理、灾难预防、安全意识、西方文化渗透等方面存在的较为严重问题。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以生命为代价向世界敲响安全的警钟,事故虽然发生在韩国,但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些教训,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加强重要节日期间安全保障和维稳工作,并做好风险排查防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防范文化上的西化倾向,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使他们增强对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其次,对于人员踩踏等各类安全风险,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惕。开展“防踩踏”避难宣传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袁宗宇整理自蚁坊软件)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16

17

时事评论

撕下“网课爆破”的面具,我看到了自己

付博整理编辑自《新周刊》

        前段时间的网课爆破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沸腾,群情激奋。人们再一次意识到普通人与“恶”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近。社交网络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也出现了更加多的变量。人们的善意和恶意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释放在一个精确、渺小的个体身上。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反思永远不应该停止。我们需要知道普通人为何可以变成面目可憎的施害者,也要知道在伤害发生之后,如何应对。
11月2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的刘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她的女儿发微博称,刘老师在上网课时,有人入侵直播间扰乱课堂,故意播放刺耳音乐、进行语音辱骂。
        这一事件把“网课爆破”一词带入了公众视野,也让人们重新关注网络暴力。“网课爆破”是指入侵网络课堂并以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入侵者也被称为“网课爆破手”。他们组成社交群组,“接单子”、交流入侵技巧、分享捣乱快感。一些学生向网课入侵群发送“求爆破,下午X点”等网课信息后,群里的爆破手便准备“干活”。他们口中的“活”更类似于一场以终结课堂为得分点的游戏。有爆破手曾向媒体表示,自己这么做并没有报酬,只是为了好玩。

      面对恶性事件,人们会问:怎么有人能够如此残忍地对待他人?
      在网课爆破相关报道的评论区里,人们声讨邪恶行径、批斗爆破团。
      只是,除了唾弃并惩罚恶,我们还能做什么来终止恶?

       也许先将群情激愤放在一边,探究恶的机制、反省每个人身上恶的种子,才是那扇能带我们走得更远的窄门。
       邪恶是他们的,我只觉得可恶?
        网课爆破事件中,我们也能看见“愚昧的邪恶”。这类行恶者不屑于反思其行为善恶与否,或是遵循了错误的思考模式、缺少了解的路径。一个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应当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中汉娜·阿伦特对阿道夫·艾希曼的分析。

依阿伦特所言,艾希曼虽然是“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但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个普通人。纳粹的杀人链条上有许多类似的普通人,他们不假思索地执行命令,最终共同导致了可怕的灾难。
       区分真伪考验着普通人信息检索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后真相时代,确认何为正确、正义的立场已是个升级的难题。当泄露网课信息、“引狼入室”的学生们开始感觉到爆破的残暴时,他们的叫停声尴尬地夹在笑声与哭声之中。
        这给所有人上了重要一课——要对自己作恶的可能性保持敬畏而谨慎的态度。有一种“恶” 是潜藏在所有行为中可能擦枪走火、伤及无辜的不周全思考。如果我们轻率地把“恶”打包为独立的概念并与之划清界限,我们就看不见身边的一个个陷阱。把恶人当做靶子的角斗场上一次又一次扬起审判的狂风,不应让落下的尘埃掩盖住“正义者”心中恶的种子。

        被随意吹散的沙粒,带来了狂暴。在群体中,个体容易沦为无意识的提线木偶。人多势众,个体相信群体能够胜利;隐姓埋名,个体相信可以免于负责。获取了力量和掩护的人性本能,在群体中得到了释放。在强烈的暗示和情绪感染下,人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变成刽子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身殉道者。爆破手们肆意地辱骂教师、将罪责栽赃给无辜的同学、设立对内不骂脏话的群规,这些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太阳底下的新鲜事。网络爆破群体的特征,恰恰是乌合之众共有的:易受暗示、疯狂、善变、情绪化、标榜道德……在勒庞看来,狂热偏执的群体信念瓦解了个体的智慧,即便是最微小的反驳也立刻会招致抨击。在这种“思群体之所思”的模式下,思想只有简单化、形象化才得以被接受和传播。“制造出一个惊人的形象,这个形象便会充斥群体的头脑。”
       以网络爆破取乐,放在个体身上荒唐无比,但若是乌合之众,倒也正常。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一书中,分析了这种作为娱乐的暴力——“狂欢区内酝酿了一种群体共享的兴高采烈的气氛,而暴力则使得一切达到高潮。”通常,一场网课爆破由三到五名入侵手引爆,剩余的人要么在群里叫好、要么在会议室里沉默。柯林斯指出:“暴力并不是由孤立的个体制造的,而是在整个情绪注意力空间中产生的。

”这场暴力中,助推者、旁观者贡献出的情绪与注意力共同构筑了一个巨大的扩音器,让施暴者更为猖狂。一遍又一遍地共享“脱缰”的兴奋感。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18

19

       在爆破群中,能够发现暴力叙事比暴力本身更为丰满。如果说暴力本身是景点,那暴力叙事则是这段“道德假期”里人们津津乐道的奇遇。加入这种讨论,亦是对群体身份的不断确认。正是群体内的种种互动将个体心理凝聚成了集体心理,解放了潜意识中的共有本能。而一旦群体纽带过于紧密,群体认同战胜了个人道德反思时,个体就消失在了相互掣肘的群体之中。我成了我们,他成了他们,都不把彼此当做独特的人。于是,缺少了共情力的劝阻,施暴的路格外平坦。
       网络爆破群,映射着万千群体最原始的样貌,也让我们看见乌合之众在数字时代的变体。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很难看见完整的人。个体的碎片被展示、拼接,变成了一只只被我们审视的“鹰眼”。网络爆破手们看不见鲜活的生命,看不见温柔耐心、爱穿深色连衣、讲起历史故事滔滔不绝的刘老师。
       在网络课堂中,师生间的地位差距被技术压缩。教师讲台与学生座位的区分不复存在,变为了一个个平等的小方格。许多教师因不善于使用电子产品而需要请教学生,其权威被进一步削弱。网课给予了爆破手们颠覆秩序、掌握支配权、享受自我表演的机会。面对着镜子般的数字设备,错把虚拟的自我当作真实,将自己包裹在一个被点赞等积极暗示充斥着的自恋空间里。
      除了群体对物化个体的围猎,网络暴力还多以一种群体间相互撕咬的姿态出现。今年7月发布的《网络暴力现象治理报告》中提到,网络暴力的态势之一是将个人攻击上升到群体话题。
       我们离施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除了改善立法和平台管制,我们每一个人能做些什么呢?
      闭门造车是危险的。如果切断与他人、社群的联系,我们的共情能力就会面临腐蚀的危险。允许异议存在、审视自己的偏见,最重要的是不畏艰难地对话。如此,我们才能主宰网络冲浪,而不是被躁动的信息浪潮卷走。
       邪恶是不会被驱散的,因为它恰恰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纠偏后的自我反思,必不可少。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20

21

(凤梦洁、张明慧整理自澎湃新闻)

李佳琦“卖贵了”上热搜,
              价保才是消费者“心头痛”

       中新网11月9日报道,达人直播带货与品牌方的价格之争又一次上演。
       日前,#消费者称李佳琦直播间产品比官方贵#登上微博热搜,将李佳琦与资生堂推上了争议的风口浪尖,一起受到争议的,还有平台的“价保”功能。
差价商品变免费赠,消费者直呼“下头”
        据报道,天猫双11预售活动期间,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平台反映,称11月4日凌晨,资生堂官方旗舰店直播间的一款悦薇水乳套装以七折888元直接售卖,售卖持续了近20分钟,售出约6万余套。

      据悉,该套装在李佳琦直播间预售价格为1240元,其差价高达300多元。“即使凑了各类优惠券和红包,也还比888元贵好多。”有消费者表示。
      4日晚间,资生堂旗舰店发布公告称,11月4日0点,因系统问题,店铺出现了短暂的价格异常。针对价格异常的订单,资生堂方面将与消费者沟通,统一做退款处理,并给以适当补  偿。
        4日晚间,资生堂旗舰店发布公告,称888元套装为系统异常所致。
       随后,有购买到888元套装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表示,资生堂不仅退了全款,还将原套装免费送给了自己作为补偿。同样退款并免费赠送该套装的,还有赶在商品下架前成功申请价保的消费者。

       资生堂的这一处理方式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下头”:“这一波操作让我们这些买贵了300多元差价的人像傻瓜。”
       平台价保功能再度失效,面对差价争议,一些网友持有不同的看法。“既然李佳琦没有说自己是全网最低,为什么要对别人的低价表示不满?”
        李佳琦直播间“卖贵”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2021年“双十一”期间李佳琦与欧莱雅之间的 价格争议。
       然而中新财经注意到,这次“买贵”了的并非只有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悦薇水乳套装的消费者。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双十一”预售期间,自己在资生堂官方旗舰店直播间以1440元购买了该套装,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并在4日零点后申请价保成功。“客服让我申请退款但把水乳套装免费送给了我。”
       而令消费者不满的不仅是资生堂“甩锅”系统异常,更是此后资生堂下架了该套装,导致消费者无法申请价保。

       “(这次降价)没有预告,是商家自己的旗舰店突然打折。”一名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悦薇水乳套装的消费者告诉中新财经,已拆封的商品不能退换,因此只能申请价保。“我们看到降价,而且自己购买的套装还在价保期,就去申请价保,结果显示该商品已下架。”
       今年双十一,多平台对价保服务实行了延期政策。但根据价保规则,若商品已被下架、删除,则无法发起价保补差申请。
      中新财经注意到,去年“双十一”期间,李佳琦与欧莱雅之间的价格争议中平台价保功能同样因预售商品链接下架而“失灵”。
        “只要商品下架或删除就无法申请价保,这样的话价保功能岂不是形同虚设?”有消费者如此质疑。
      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资生堂悦薇水乳套装差价和价保问题的投诉有500多条,而关于多平台“双十一”价保问题的投诉已有3000多条。那么在商品下架、价保无效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维权是否合理?

      对此,中新财经向资生堂旗舰店客服询问价保问题,而客服始终避而不答,只回应本次事件是因系统问题引起的价格异常。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表示,该纠纷的核心主要在于商家与消费者以888元达成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且生效。“有些案例中,商家的工作人员由于错记或漏记了零或者小数点,导致标价只有市场价的1%,甚至千分之一。这样极低的价格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笔误导致,并非是商家的真实表示,这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合同并没有成立,合同可以撤销。”
安翔认为,该买卖合同中的“888元”并不符合上述逻辑:“第一,价格并不明显低于市场价;第二,这个数字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肯定不会是笔误。”因此,商家不能以价格标注错误为由要求撤销或解除合同,高价购买了的消费者也可就此申诉自己的权益。
        而对于价保问题,安翔向中新财经表示,如果商家在价保规则生效期间内可以随意撤销链接,从而可以不再履行价保承诺,那价保规则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
        “这个肯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只要有证据证明有过降价行为,那就必须履约向消费者提供价保退差,否则商家有可能涉嫌欺诈,需要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退一赔三’的罚则。”

热点热词

当代年轻人的“文字讨好”观察日记

(凤梦洁、张明慧整理自中青在线)

什么是“文字讨好”?
       “文字讨好”是指人们在线上聊天时,为了弥补网络文字与现实聊天之间的差距,用语气词、标点符号、表情包等充当“表情”,对语言表达进行一些修饰。常见的有在文字结尾处加上“哈、啦、哟、滴、~”语气词或标点符号,或者发完文字后,再发一个表情包,使对方感觉舒服、亲切和友好。针对“文字讨好”现象,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有些人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的礼貌性表达,是彼此尊重的表现;而有人则认为这会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可能使沟通成本增加。

“文字讨好”观察日记
1
交友聊天讨好
8月5日,星期五,天气晴
如约而至的见面会上
认识了一位有着兴趣高度重复的姐妹
为了能一直“聊天”下去
每当我按“发送”前
都会斟酌一下

2
朋友圈讨好
10月23日,星期天,天气晴
一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日子
不少人晒出了各具特色的秋游朋友圈
为每一条朋友圈点赞
被视为“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对于熟识的朋友
必不可少地添上一句夸赞和问候
收获到对方回复后心满意足

3
工作群讨好
11月7日,星期一,天气阴
各大工作群的“小红点”直线上升
@和 “拍一拍” 轮流上阵
对于“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
“收到”,会说成“收到啦”“收到了哈”
每一个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
成为传达言外情绪
和增强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面对“文字讨好症”
你是被“戳到”,还是“被冒犯到”?
“文字讨好症”产生于网络社交的沃土
线上中介化的沟通往往会过滤掉部分信息
从而可能产生“词不达意”的误会和尴尬
而语气词或者符号的运用
恰好可以填补不在场意义的空缺
比如,一个“~”就可以柔化说话的语气
实际受到“文字讨好”的人
会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感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文字讨好”风行的当下
不少人也认为这会加重某种精神内耗
产生很多不能真实表达自我的困扰
愈发偏离了社交的初衷
但沟通的本质就是推动事件的解决
在信息交换中实现各自的诉求
“文字讨好”也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手段
总而言之
选择如何表达始终是个人的课题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每个人都有选择 “文字讨好”的自由
也有放弃“文字讨好”的自由
这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26

27

生活得前景

内心得期待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