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珲春文学》2022年第一期总第13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2-01-11
1766

作者简介:张天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吉林省长春人。曾任教师,珲春第一高中校长兼书记。曾服务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党委宣传部门工作。退休后酷爱旅游,热爱诗词歌赋。

艺术简历:关文武,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延边大学兼职美术教师、客座教授,国际职业人联合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艺术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学科带头人,中共珲春市书法美术教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曾举办个人展,多幅作品馆藏。

作者简介:孙敏,女。1966年出生。大学毕业。当过教师,记者,公务员。擅长散文,小说。以睿智的眼光洞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物。曾有多篇新闻,专题稿件获国家,省州市奖项。

目  录

新诗流韵

刊首语

06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孙 敏

08一位老人的“红色情怀”          周延辉
14 梅香清韵                             郎新艳
16鹅缘                                      孙   敏
20 遇见阿芙佳朵                      邰敏娜
22腊月及其乡愁                      庄吉春
26学会等待                              轩辕雪 
28长征从于都出发                   黄文祥
30盼望                                     袁善江 
32虎年第一次家庭聚会            马大鹏
34再背诵一遍岳阳楼记            李成山

新诗流韵

35爱向远方                              边成子
36寒夜里又亮起那盏灯            边成子
37一只小水鸟                          边成子
38感恩                                     郭甲文
39大山之魂                               阿   太
41雪春                                      玉 清  

43迎娶春天的笑容                  陈喜红
44徜徉                                   李海燕
46我爱龙虎石                         徐守文    
47另一个我                            周雪佳
48我与您                                周雪佳      

 阿    太      桂剑峰      张天明     陈喜红
 康    毅      孙艳华      鸿雁传书  海   燕
 纪    斌

诗词天地

美术      关文武
剪纸      蔡景珍
摄影      谷宝臣

菁菁校园

跨上那一个台阶                       刘潇雨

美术摄影

散文方阵

珲春文学

HUNCHUNWENXUE

网络支持:圆梦写作公众号
                  道与善人公众号
协办 珲春市写作爱好者1群
顾问              朴炳龙
总编终审       欣   妍
散文              子   川            
小说              阿   太   
现代诗歌      喜   红    
古典诗词      艳   华
制作合成      电脑老师
地址:吉林省珲春市文学写作爱好者
邮编; 133300
电话:13244339965(微信同号)
Email:1124511309@qq.com
QQ: 610288598

投稿须知:
1.文责自负,杜绝抄袭;优秀作品推荐报刊杂志发表。
2.作品附:照片+百字简介。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文/孙敏
生命走过了五十多年酷暑寒秋,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就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地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能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夺利,最后变成了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了五味杂陈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刊首语

作者简介:孙敏,女。1966年出生。大学毕业。当过教师,记者,公务员。擅长散文,小说。以睿智的眼光洞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物。曾有多篇新闻,专题稿件获国家,省州市奖项。

一位老人的“红色情怀”  
文/周延辉
一个阳光充足的上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她的“老兵之家”。在二层小楼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双褶皱的手摆弄着一摞摞剪报,简报按专辑分类,整齐有序排列着:《永远的丰碑》《抗日战争烈士专辑》《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老兵集锦》《抗战老兵集锦》等。
整理的人,个头不高,额头上如同菊花般绽放着皱纹,她已经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啦。
我们的谈话,就是从翻阅红色剪报开始的。手里翻阅的一张剪报或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传奇,一份感动。这位老人,近20年来,自费近10万元,搜集并宣讲红色故事,寻找健在老兵并带动身边人及社会力量关爱老兵,传承红色基因,她就是吉林好人徐淑子。

初心一颗,只为英雄故事永流传
说起义务做红色宣讲员,徐淑子说缘起于报纸。2002年的一天,她坐火车去北京,照顾生病的母亲。20多个小时的火车走走停停,她买了几份《北京晨报》和《北京晚报》。一页页翻看着,拼刺英雄刘四虎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她。看完这些故事,她把报纸收好,装到包里。
见到母亲后,徐淑子就把英雄刘四虎的故事念给母亲听。没有想到,母亲听得很入迷。她开始留意,争取每天找一个革命英雄故事念给母亲听。从此,她养成了剪报的习惯。
此后两年,徐淑子搜集了上百个英雄事迹,又萌发了到公共场所宣讲的念头。
2005年大年初三,徐淑子带上自己的“宝贝”出门了。她买来红色条幅,又去美术社做了展览标题“永远的丰碑”。她联系所在社区和北苑希望小学。社区工作人员喜不自禁,称赞她丰富了社区红色文化。北苑希望小学更是求之不得,学校负责人兴奋地说:“这些故事太好了,对孩子们进行红色教育太实用了。”从那以后,徐淑子开始饶有兴致地搜集红色故事和英烈事迹的“浩大”工程。她为学校做了展板,挂在学校院内。
此后的每半个月,徐淑子都要为北苑希望小学更新一期展板内容,一做就是两年,共为北苑希望小学师生制作展板近50块,每期更新30多个故事。
在北京期间,这项工作徐淑子一直坚持在做。2012年,徐淑子带着亲人离去的悲痛,带着多年积累的英雄故事,大包小裹地从北京回到延吉。

散文方阵

作者简介:周延辉,编审职称。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延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吉林省音协会员、延边音协会员、延边音乐评审委员会委员、延边新诗学会理事、鲁讯文学院首届延边文学创作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延边作家研修班学员。发表各级各类作品数篇。

回家没几天,她就坐不住了。走在延吉的街头,看到这些年来延边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想,英雄故事在北京这么受欢迎,素有“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之称的家乡,也是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于是,她着手策划在延吉市的宣传展览。
      刚开始,她把从北京带回来的英雄故事、老兵故事图片带到了延吉人民公园,由延吉市委宣传部与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协调办展。
      为了让展出的英雄故事更具条理,她开始搜集并丰富延边籍英雄的事迹。她想了很多“土办法”,四处寻找旧报纸和老照片,经常光顾街头书摊。她还到延边少儿图书馆和延边图书馆办理了图书借阅卡,一有空就钻到图书馆。
      为了方便读者认识英雄,她展览的每个故事都要配上英雄的照片。一次,为了查找发明“延吉炸弹”的英雄孙元金的图片,徐淑子翻阅了几十本历史资料,先后去过州、市党史研究室等相关部门,以及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延边博物馆。她说:“我要让人们记住英雄的模样,他们是为我们拼过命的人啊。”
      2014年,延吉市文明办专门为她下发关于协助做好“爱国教育图片展”有关事项的函,给予她更大的支持。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徐淑子开始走进部队、学校、街道、社区进行宣讲、展览。
粗略算来,2005年至2020年,她剪辑报纸上的英雄人物共15本、3800多个英雄故事,朝鲜族烈士的事迹也搜集了3本。
     寻找老兵,让这份光荣永不褪色

徐淑子想,应该把延边英烈的故事都搜集起来,这样,英雄故事就会更丰富,更完整。
      她把整理家乡英烈和寻找健在老兵事迹作为重点。一边搜集,一边更新展板内容,同时寻找健在老兵。
一天,徐淑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延吉市人民公园桥头,与正在下棋的老大爷们交流。有位老人家说:“我是抗美援朝老兵,我叫金英实。”徐淑子喜出望外。
 金英实曾在朝鲜战场上立功2次,已经80多岁的金英实住在新兴街。徐淑子带着他参加各种宣传活动,宣讲红色故事。
      一天,她在延边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介绍的是革命老兵金相协的故事。当徐淑子在延边光荣院找到金相协时,金相协开始不相信徐淑子,待听完徐淑子的介绍,这位曾经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胳膊的特等伤残军人,立即从床底下的箱子里掏出三张烈士证书。这是一个英雄之家啊!
      2012至2020年,徐淑子找到了李启岗、李志信、崔光春、李光鲁、孙岱山等340位健在革命老兵。
    在徐淑子的带动下,2015年,60多岁的张桂芬加入到徐淑子的队伍。
2021年3月10日,徐淑子、张桂芬又找到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李天龙。耄耋之年的老人喜极而泣,找出他的军功章、奖章,穿上军装,端端正正地照了一张相,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老兵之家,情系最可爱的人
     随着大量健在老兵被找到,徐淑子又想给老兵们建个温暖的家。

散文方阵

延吉市进学街道时任党支部书记的韩迪听说了此事,经协商,把进学街道文庆社区一个二层小楼活动站腾了出来。
      “老兵之家”正式成立。有了场地,活动起来也方便了。组织座谈、参观“老兵之家”图片展、带老兵们在这里唱革命歌曲、讲红色故事。一时间,老兵们也把自己的热情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老兵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戴上军功章,讲述自己英勇杀敌的故事。在老兵们深情的回忆中,人们深入了解了那段历史,深深感受到英雄的豪迈与家国情怀。比如,耄耋之年的李启岗,17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负伤4次。多年来,老人家利用业余时间给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教育后辈要爱党爱国,努力奋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她还带领老兵们去烈士墓地给烈士碑描红,让这些可爱的人和战友们说说话;到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和他们一起守望这些红色故事。
    现在,“老兵之家”不断更新充实展出内容,更具规模与条理。街道还培养了兼职宣讲员,社区干部也上阵,形成了红色故事大家讲的浓厚氛围。
      这就是一位普通的朝鲜族老人,一位普通的共产党人的红色情怀。她清澈的爱,献给了革命老兵和红色故事宣讲。
                            已刊发在《吉林日报•东北风》

与抗战老兵在一起

徐淑子在老兵之家,深情为大家讲解老兵的故事

散文方阵

梅香清韵
文/郎新艳
            
幼时,我就喜欢梅花,缘于父亲。平日里,父亲非常喜欢画画,尤其是国画写意梅花,有清雅素颜的风韵,有简有繁,简练不单调,繁则丰富而不杂乱,枝枝朵朵的梅花,竞相吐蕊绽放,富有韵味,我好奇地问父亲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他想了想说:“红梅报春图。”朵朵红梅花儿就像开在我眼前一样,父亲跟我说,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诗句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经父亲讲解,我也暗暗地喜欢上了迎寒开放的梅花!“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参加工作后,我有机会跟剪纸协会的会长学习剪纸,伴着悠扬的古乐——《梅花三弄》,仿佛看到一朵遥远的梅在枝头清冷地绽放。我先学着剪了第一幅作品——雪花。

作品合格后,我又学习了梅花的剪法,我觉得梅花的花蕊很不好剪,老师边剪自己的作品,边看了我一眼,说:“梅花是最早开的,那是最纯正的中国红,你一定要会剪,而且梅花是比较容易剪的!”于是我就用铅笔先画出花蕊的模样,细微之处,用刻刀一点点地雕刻,然后再用剪刀一点点地剪下多余的部分,当我欣喜地把第一幅红梅作品展开时,把它放在电脑书桌的玻璃下面压平整,每次看见那朵红梅,听到同行的赞美,就会想到老师悉心指导剪纸的过程,才觉得梅花是冬日里最温暖的中国红,值得我天天细赏!
再后来又学会了用电脑、用手机随时都可以看到网友们传过来的各式各样的梅花动图。小小的梅花,或红或黄或白或粉,淡淡地绽放在我的手机里,随着音乐在那里变换着自己不同的身姿。室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室内梅花朵朵绽放,这也许就是最美的冬日之景吧。
你只要想看,打开画面,手机里的动图就会无数次地伴随着音乐播放,这时候,我才觉得赏梅已由一件奢侈的事儿,变成了一件多么简单而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一幅画到一幅剪纸图,再到一幅动图,梅花一点点地记录着我生活的世界,感受到那一缕梅香始终在飘荡。一朵遥远的梅花在北宋的枝头,在今夜寒冷的风里,正在遥遥的与我相视,从来未曾远离。
我希望有一天能去梅园,看看那一树树梅香清韵,像火一样盛放,我相信每个人看过的人,心头都是红红火火的!

散文方阵

作者简介:郎新艳 满族,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人,教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师生曾发表作品数篇。

鹅缘
文/孙敏
平淡的日子总是匆匆而过,就像云中的那朵白云,不留一丝痕迹。而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往往是困苦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每当夜色阑珊,看窗外晓风残月,听蛙声低鸣,心头总会涌起一种对往昔那段刻骨铭心岁月的深深怀念。
刚结婚的两年时间里,一直和爱人两地生活,相隔千里。我带着刚刚七个多月大的儿子租在一间“水灾房”。所说的“水灾房”是一种临时建筑,是当年家乡发大水时冲毁了一些房屋后临时搭建的。

大兴安岭的冬天是一把尖锐钢刀,恨不得能把人瓜割得七零八落。呼啸的北风声声比着嗓门喊哑了天空。只有一层玻璃的“水灾房”里水缸结成了冰疙瘩。在这困苦的日子里,我的同事、我的学生家长就是我生活中的太阳,他们用爱给我倾注着阳光,温暖着我。
一个夜里,儿子突然高烧不退,我不知所措,六神无主。我只好打电话向同事求助。瘦弱的李老师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儿子,与纷飞的大雪PK,把我们送到了医院。小地方的人实在,在儿子住院的日子里,那么多学生家长轮流帮我照料孩子,变着花样给我做可口的饭菜。
“孙老师,你想吃什么尽管说,我的厨艺很好呢?”一个我叫大婶的学生家长说。仿佛生病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孙老师,我这几天可听话了,数学老师今天还表扬我了呢!”淘气包陈胜亮很是得意。
我欠他们的太多了,何以报答呢?这种朴实的爱只能用朴实的方式报答吧。家乡的冬天用红红的炉火炖一锅香喷喷的鹅肉是一道御寒的佳肴。于是心里就想开春养几只鹅,等到春节前分别送给这些朋友,表表心意。就这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买了四只刚出壳的小公鹅。这四个小东西嫩黄嫩黄的绒毛,真是漂亮极了。我把四只小雏鹅放在一个纸箱里,用厚厚的棉花铺底,每天蒸一碗小米饭喂它们。没过多久,纸箱就装不下了,一碗小米饭也不够它们吃了。

散文方阵

作者简介:孙敏,女。1966年出生。大学毕业。当过教师,记者,公务员。擅长散文,小说。以睿智的眼光洞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物。曾有多篇新闻,专题稿件获国家,省州市奖项。

我在院内精心为它们搭了一个鹅棚,比我住的水灾房还好。每天下班,吃过晚饭,我就背着儿子,赶着鹅,去家后面的山坡上放鹅,看着他们尽情在小河里洗澡嬉戏,顺便我还采回了第二天的野菜。小鹅渐渐长成了大鹅,那象征性别特征的鹅冠高高耸着,为了和别人家的鹅区别开,我在这四只鹅的脑门上分别图上了红绿黄蓝四种颜色,在众多的鹅群当中我的鹅格外漂亮。雪白雪白的鹅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每天黄昏,他们骄傲地昂着头陪伴我和儿子一同到山坡上散步,饱餐后雄赳赳的回来,儿子也常常用胖乎乎的小手抚摸它们并依依呀呀的和它们聊天。我早晨上班时,他们齐刷刷地站在门口目送我,下班后它们又引吭高歌迎接我。它们还承担着保护我的神圣使命。深夜时,有过路行人或醉鬼从窗前经过,这四只鹅就一起亮出嗓门嘎嘎喊叫,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那样的激昂又透着愤怒和威严,不容侵犯。那段日子,鹅成了我精神的慰藉和寄托。它们给我寂寞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和朋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是在一个晚上,一个狂风怒吼,大雨倾盆的夜晚,我的鹅不见了。我当时躲在屋子里望着窗外的大雨,突然意识到没听见鹅的叫声。我不够一切的冲进雨中趟着没膝的雨水出去找。我找遍了鹅鹏,院前屋后,我又去通往山坡的道上,我声声的呼唤着,然而,再也没有听到我的鹅的叫声。我的鹅真的不见了!!

散文方阵

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四只白胖胖的大鹅早已不知化作何物飘落何方,但我却时常怀念它们。它们曾是我艰难岁月里的一道色彩,一种希望。有时一闭上眼睛满脑子就是活蹦乱跳的生灵。它们成了我心上隐隐的痛。从此,我深知无论是鸡,鹅,猫狗,都是吸吮感情的。所以,几年来常有朋友送我一些猫、狗,我都拒绝了。我对豢养小生灵谨慎到了近乎惧怕的程度,就像面对真情一样。我懂得了在真爱后面更应有的忍耐、包容、责任、还有缘聚缘散的无奈。
只是十几年来,我想也想不明白,鹅的水性那么好,一场大雨怎么就能冲散我们?怎么能冲散这段缘?抑或这是最好的离开方式吗?

我们喜欢读,最初也许因为它们朗朗上口,真到碰上事儿了,才后知后觉的愕然,就像那只冰激凌球一样,认清了生活的真相,然后更加的热爱生活。
还记得参加婚礼的场景吗?有一道程序是给新郎喂饺子,酸甜苦辣的食材被安放在不同的饺子里让他尝,然后看新郎复杂的表情。遇见甜他会笑,遇见苦会咬牙坚强,要是遇见了酸辣,会像孩子一样作出搞怪的表情,甚至像猴子一样被厚重的味道激的上蹿下跳。我们亲身经历这样的场景不多,但每次回想,都画面感十足。这道程序是想给新郎提个醒?往后余生的酸甜苦辣都一起扛?观众大都是亲朋好友,大伙儿笑着看,不为热闹,就是打心里想要祝福新人。
生活的味道有时很厚重,厚重久了我们想要平平淡淡,平淡久了又觉得索然无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古人在提醒我们“缤纷多彩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动听的声音使人听觉迟钝;多种可口的滋味令人口感麻木”时,我们要么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读不懂,要么被生活的焰火气呛了心肺时读不进去。但生活终究会给我们恰逢其时的提醒,就像冰激凌球遇上浓缩咖啡那样。
回单位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视觉中满是美好的靓丽女生,我急着跟她说阿芙佳朵,并相约在一个温暖的晌午一同品尝,相信她会跟我有相同的触觉,一起爱上阿芙佳朵,就像我跟她一样,爱上生活。

遇见阿芙佳朵
文/邰敏娜
在两个不同的咖啡店喝到了相似的咖啡,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阿芙佳朵。第一次遇见的那杯是一只孤独的冰激凌球被滚烫的浓缩咖啡惊到,没来得及躲闪顺势被慢慢融化。那种冷与热、苦与甜交织的复杂味道让我震撼并喜欢。今天去了另外一家咖啡店,径直找寻那般模样的咖啡,同样反差的这一杯,冰激凌球悠闲的端坐在杯子里,两杯滚烫的浓缩咖啡就在身边,它丝毫没能察觉暗藏的危机,突如其来的被浇灌,才明白原来生活不止有甜还有苦,不止有凉也有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那些老百姓口中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早被善意的点拨过。

作者简介:邰敏娜,籍贯珲春,公职人员,微信公众号“道与善人”,文学爱好者,书写原创文章百余篇,十万余字,国学爱好者,微信公众号“道与善人”,一起遇见更好的文字。

散文方阵

散文方阵

作者简历:庄吉春,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89届《作家》杂志函授高研班优秀学员。先后任《敦化日报》《图们江报》《延边日报》记者,1999年加入延边作家协会,2000年加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作品刊发于《文学视线》(韩国)《诗东北》《作家周刊》《东北风》副刊、《山泉》副刊等国内外报刊,吉林省第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院,2019届延边作家协会研讨班学员,延边新诗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诗集《黯哑的歌吟》,散文集《行者之歌》、《林之都》,完成“仇恨系列”三部曲之一的长篇小说《血海深仇》。现任敦化市丹江街林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腊月及其乡愁
文/庄吉春
乡愁,是离家的人心头拔不出的尖刺,每当从梦中醒来,乡愁就会弥漫心房,就会找一个无人的角落,静静地饮干壶中的酒,蹒跚走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回到出租屋的窗前,寻找那颗同时也在照亮家乡的月亮。
故乡就是影子一样挥之不去的乡愁,每每在水泥森林中跌倒或爬起的时候,它就如一杯清茶,平复了那颗因躁动而受伤的心;又如一坛陈年的老酒,让人在半醉半醒的时候泪流满面。
进入寒冬腊月,身在异乡的游子,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腊月的味道,那味道如一根若隐若现的线,把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串起,不思量,自难忘。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些美丽的童谣,在当年我们简单的内心,寄予了一份美好的憧憬和奢望。那些年味,曾经是孩子们年终岁末嘴里最珍贵的炫耀;曾经是孩子们眼中溢满的快乐的光芒;曾经是口袋里偶尔舔一下又包好的糖果,曾经是手心上在饺子中吃出的那枚硬币,曾经是母亲连夜缝制的那件针脚细密的衣裳。
腊月的味道,曾是清贫岁月中难得的小憩,那时的生活,家家都不富裕,所以办置各种年货的心情,是大人的精打细算和孩子们数着手指的猜想。

多年前的故乡,白雪皑皑的腊月,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泥草房内却热气腾腾,因为大黄米和红豆馅儿边围着的一家人谈笑风生,一年中不多的得意事轮番出场,蒸豆包的母亲,把灶堂烧得红红火火,十二仞的大锅掀开后,母亲要把出锅的粘豆包放在簸箕里、盖帘上端到外面的雪地里冻上,然后再放到大缸里,成为一个正月的“嚼果”,生产队分的几斤白面只有在大年三十才能登场。
记得过了“小年儿,” 姥姥就开始蒸馒头了,妈妈小心地在面口袋里舀两小瓢面粉交给姥姥,姥姥将面在搪瓷盆里和好,放在炕头上用被子捂好,第二天就发好来,姥姥在面案上揉上一番,个头均匀地放进锅里,蒸好的馒头又圆又白,香味扑鼻,令我们垂涎欲滴,尤其每个馒头都会裂开缝隙,俗称“馒头笑了“,寓意新的一年,家人都能笑口常开。但这些都是过年摆供的,我们只有过完年供桌撤了才能一个人分上一个。如果姥姥的面还有富余,就会作上几条鲶鱼,用两颗绿豆作眼睛,身上用红墨水画上鱼鳞,据说是连年有鱼的好兆头。
三十那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围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大哥擀皮,小妹和馅,父亲忙着给祖宗牌摆供上香,窗外不时有邻居的“二踢脚”凌空炸响,啥也不会干的二哥,用二胡拉上一曲《节节高》。

如今过年再也不用精打细算,可是没有了阖家团聚的欢乐,没有了左邻右舍拜年时的开心,甚至连爆竹都将淡出我们的生活,家乡也不是原来的家乡,走出来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再回去,年也放佛成为了久远的记忆。但是无论身在何地,我依然想念我的故乡;想念那个遥远的小村庄;想念那记忆中的家;想念那村口的老杨树;想念那故乡的老井;想念那故乡的老屋;想念秧歌的鼓点,想念那些腊月的记忆……
腊月的味道,这份想念,终究是忘不了,放不下,淡不了的永远。

散文方阵

        学会等待
       文/轩辕雪
      夏日的一天,兴致勃勃驾车前往50公里的野外垂钓。抵达野泡后,麻利地确定好钓位,然后打窝拋杆,静候鱼儿上钩。可是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只上了几条到不了两的小猫鱼儿,在心灰意冷的焦灼等待中,偏偏天公又不作美,一阵大风乍起,平静的水面卷起层层涟漪,灰濛濛的天空飘下丝丝冷雨。收杆打道回府吗?可心有些不甘,就在欲走还休的徬徨中,突然发现水中露出两目的浮漂缓缓向上顶起,我的心抖地一颤,遂果断提杆,直觉得手感重重的,一条大野鲫摇头摆尾地跃出水面。“哇噻”!看这个头足有1斤往上呢!我一时激动的不能自禁。看来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我想要的结果。
      钓鱼需要心性的修炼和耐心的等待,人生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何尝不需要等待呢?为了远方你心爱的姑娘,你需要学会等待;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你需要学会等待;人争我争未必得,人让我让未必失,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同时更是一种以退求进的等待。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情,往往都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人生的实践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更多的时侯你的付出不会立竿见影,但放弃只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启示人们:学会坚持和等待何其重要。纵然长夜漫漫,但在坚持等待中终将迎来黎明到来。

诚然,生命短暂,转眼即临百年,我们需要快马加鞭,只争朝夕。但人生道路又充满许多不测和变数,既有险滩,又有沟壑,有时会让你陷入“正入万山圈子里”的迷茫中,一时走不出客观和主观条件为你摆下的八卦“迷魂阵”,这时你需要放缓脚步,冷静分析,一慢二看,校准罗盘,把准方位,而不能无头蝇似的乱冲乱撞。放慢不是畏葸不前,而是为更好更快的前行,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这个道理。
等待不是“守株待兔”似的痴等,它是一种变通的创造条件的等待,是自我沉淀、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等待不是被动地坐等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如何在风雨中跳舞。司马懿的成功告诉你:学会等待是一种大智慧。
当然等待的过程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精神的煎熬,但这恰恰考验着一个人的定力。只有心智成熟的人才能把自己修炼成“任门外风吹雨打,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境界。一个人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往往就能够在蓄势待发的等待中迎来“战而胜之”的机会。
诗人汪国真说:河上人没有桥可以等到结冰”。他一方面张扬了诗人“方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人生态度,同时告诉人们:等待是一种稳中求进,另辟蹊径的智慧,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实实在在的努力。试想一下,别人在看书,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闺蜜在减肥,隔壁老王在练腰,而你却你坐等观望,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又岂能等来机会的垂青?唯有不断为自己赋能,才能在蛰伏许久的等待中爆发,从而抢抓机遇,实现人生既定目标。
苍天不负有心人,你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不是老天不开眼,只是时机尚未来……

作者简介:王兴龙,地方政府公务员,曾担任吉林省珲春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图们江学会《漫话图们江》一书编委会委员《珲春革命老区故事汇》主编。长期从事党政机关应用文写作工作。现有300余篇作品在各级报纸刊物发表。

散文方阵

散文方阵

长征从于都出发
文/黄文祥
不是每一个起点,都能圆满地到达目的,也不是每一次出发,都会有理想的彼岸,可若没有迈出去的第一步,怎会拥抱风霜雨雪过后的艳阳天。80多年前,从江西于都开始的那场征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上,是一个有着浓墨重彩的起点,一群人的出发,一颗启明星的指引,一个民族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于都,万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8万6千名红军就是在这里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书写了一段惊天动地的不朽传奇。
 1933年9月起,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拒绝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推行错误的战略,导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于都河是中央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当时河宽600多米,水深流急水流深湍,除少数渡口插上河标,可以涉水渡河外,大部分只有架设浮桥渡河。

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在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当时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为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架设浮桥都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有组织的群众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为了搭浮桥,于都人民把所有的门板,甚至老人的寿材都献出来了。仅4天时间,就在于都县30公里的河面上架设了5座浮桥和布设众多摆渡和涉河点。
10月16日17日,参加战略转移的各部队8.6万人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渡于都河前,于都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涌向渡口,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也送不尽对红军的无限情义,红军战士凝望根据地的山山水水,依依惜别送行的战友和乡亲们……
今天,我从遥远的辽河平原,跨过崇山峻岭,来到于都,站在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于都河边,聆听河水奔涌的歌唱,追寻红色的印迹。瞬间,我仿佛看见一座座浮桥凭空而出,像一条条纽带,将河的两岸紧紧连接,深沉的夜色,是天然的幕布,巧妙地遮掩了一队队整装出发的红军战士;匆匆的脚步和马蹄声融进了河水的呜咽中,让于都的夜和往日一样沉静;河边的芦苇随风飘摇,那是在向即将远离的亲人们挥手。

作者简介:黄文祥,1952年生,大学专科,中共党员。鞍山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

80多年前的那些夜晚,于都河水呜咽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跨过渡口的那群人啊,肩负起民族的重托、人民的厚望,他们躲追兵、破伏击,爬雪山、过草地,鲜血洒满了长征路,差不多每一公里就倒下一位英雄儿女,可爬起来的人又继续负重前行。瘦弱的肩膀,一头挑着沉甸甸的家当,一头挑着沉甸甸的信念,他们用草鞋丈量了两万五千里,为新中国的建立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从此,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站在“长征从于都出发”纪念碑和刻有“长征源”的碑石合影留念。触摸碑石上红色的“源”字,让我对“初心”一词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而今天,支撑着我们在新长征路上矢志不渝、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的,依然是那颗不变的初心。
今天,我站在于都河边,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思绪万千,浮想联翩……红旗下长大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出发,只为新的长征,寻找新的终点。

散文方阵

        盼望
        文/袁善江
      一声珍重,你已在山的那头。
      身后栀子花满目的渴望开在那道洒满夕阳的山坡上,只有风悄悄地在轻拂着它的忧伤。
       如果相遇是一种存于世间的偶然,那么,又是什么令它擦肩而过呢?
       如果可以守住偶遇,是否就会消去那一份美丽呢?
       其实,别离并非就一定曾深爱过。
       而深爱之后为何要分别呢?难道不可以永恒吗?
       如果能用另一种方式与你相遇在人生的路上,那么,我愿意为你的影子。
       在有阳光的地方,与你相随。
       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和你为伴。
       我从未想过要拥有你的一生,但我愿意追随你一生。
       那么,我的一生与你的一生就没有了距离。在世界的尽头回首时,我们就可以一起闻那栀子花的香。

(供稿:辽宁鞍山台安县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红尘翩翩,袁善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延边作家协会会员、延边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和龙诗词学会副会长。喜欢摆弄文字、爱好山水、喜欢奇石,爱幽谷中的奇花异草。

散文方阵

再稿完成。
      紧接着我发言,我年已花甲,即将告别三尺讲台。我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站好最后一班岗,我还要拓宽写作范围,在写诗歌的同时,向散文进攻,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之后老伴发表新年感言,她将继续组织老年广场舞,让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另外报名参加驾校学习班,因为小孙女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们工作都很忙,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考取驾照接送孙女上下学。
       儿子因公出差不能及时赶回来,只好通过视频参加会议,他打电话给老爸,“爷爷,新年好!我回去之后给您安装电热炕,您就不用天天烧炕了。你和我小妹儿都属虎,明年是你们的本命年,我给你们买红毛衣、红毛裤了。”听到大孙子的声音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大孙子,爷想你了,今年过年咱家杀猪,早点来啊!”真应了那句话,老爷子命根子——老儿子大孙子。儿媳是教英语的,去年晋升为高级教师,打算利用双休日为所在小区幼儿园义务培训英语教师。最后轮到女儿,她今年大专毕业,应聘到一家企业从事文员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准备参加成人专升本考试。
       最后老爸宣布会议结束,这可把五岁的小孙女急坏了,她大声喊:“我也要学习,要妈妈多教我背古诗,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时全家人都开心地笑了!
       虎年将至,龙腾虎跃。我们一家人上到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都铆足了劲儿,决心大干一场,强身健体,提升自我,拓宽兴趣,回报社会。

作者简介:马大鹏,出身教育世家,中学英语教师。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书法和诵读,偶有小作发表。

散文方阵

         虎年第一次家庭会
          文/马大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金牛即将踏歌而去,迎春的玉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2022年元旦阳光明媚,虽然天寒,但我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因为我们全家人又聚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参加老爸事先安排的虎年第一次家庭会,我们一家五口一路高歌驱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一进村口,就看见老爸正在大门外翘首张望,下车之后,小孙女马上闯进太爷爷的怀里。
        庭院干干净净,室内温暖如春,各种水果、饮料、瓜子整齐地摆在圆桌上。几年前,母亲因血栓病离开了我们,由于老爸不习惯城里生活,所以依然住在乡下的老屋,老人家1958年高中毕业,退休前是中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今年八十有四,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午饭后会议开始,会议当然由老人家主持,我负责记录,儿媳负责拍照、录像。首先老爸讲话:“牛年咱们全家收获满满,虎年更应该有新的气象,今年我主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扔掉老年机,使用智能手机,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就落后,活到老,学到老。我要学习使用微信,适应社会发展,赶上时代潮流,老师我已经物色好了——隔壁你二叔。第二,《我的教学生涯》回忆录

       再背诵一遍岳阳楼记
       文/边成子
      有一次同学聚会,各自出节目,由于我五音不全,想来想去,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虽然熟练,却也俗气,还是来点文雅的吧。于是我说我背《岳阳楼记》,满座皆愕,“你就吹吧!”就有一位面生的同学公然挑衅,“你若背下来,我自罚三杯!”
   真不是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还是带点磕巴的背出来了。
        其实他们全然不知,最让我记忆犹深的古文是初中时学的《岳阳楼记》,这也是备考初中中专必背的古文之一,就算是历尽数十年的今天,我只要拿起课本再复读两遍,也依旧能背诵如流,只可惜,那时对此文也就只是背,鸭食田螺不识其味,现在顿悟,又没人会有时间听我释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古代知识分子一种理想写照。这种共同的认知,或者说刻板模式,也许会让我们远离了这篇文章的本意。其实这是一篇颂文,范仲淹应腾子京之邀而写的颂文,至于后来人云亦云,写此文前,范究竟去没去过岳阳楼,暂可无法也没必要考证,真相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描写洞庭岳阳景观的笔法,在那个口号、标语、文风千篇一律的年代,实在让人震撼。
     如果是颂文,也是值得现在人摹写的颂文,不虚不 伪不口号,读着总是让人觉得惬意得舒服,怎么就那么朗朗上口,和现今流行写的味同嚼蜡的玩意格格不入。
   说是颂文,其实写着写着就成了劝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样的颂文,我道是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厌倦,它身上丝毫见不到如今那些个俗透了的假斯文!

散文方阵

作者简介:边成子,原名李成山,籍贯山东临沂,延吉市人,在部队服役13年,中共党员,延边州诗词学会会员,延边州楹联协会理事。曾发表作品数篇

爱向远方 
文/边成子
岁梢寒夜
睡不着
总是要想
那个招风引蝶
处处花事的艳春
那个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的酷夏
那个熟透了的惑秋
回忆
就像一副多彩的画面布满了眼眶
朔气
把冬季冷凝
冻僵了爬虫
粉饰也同日冻僵
就这样
告别春华秋实
迎接着飞雪严霜
三百六十五个时光
漫长且又短暂
诗酒年华过往
多冷的天
也冻不死梦想
斟一杯阳光梅露
围在火炉旁
慢品
直到心中长出爱的远方

寒夜里又亮起那盏煤油灯
文/边成子
一盏煤油灯
存在脑海里
那是一个童年中的寒冬
乡下没有电灯
晚上,煤油灯下
母亲一边飞针走线
一边看着
油灯下写做业的童颜
油灯下
充满了温馨
记忆中的油灯
燃烧如梦的岁月
留下了荡气的回声
如今,我怀念那盏油灯
它亮在记忆中

作者简介:边成子,原名李成山,籍贯山东临沂,延吉市人,在部队服役13年,中共党员,延边州诗词学会会员,延边州楹联协会理事。曾发表作品数篇

新诗流韵

一只小水鸟 在我眼前飞过
文/李成山
布尔哈通
一身的冰硬
惯看满河的波光潋滟
不舒服这些刺眼的白
沿堤而上
立于局子桥边
俯视
激流拓开一片冰面
回旋,回旋
如此得湛湛清
一个影
闪一样穿过我的视线
钻入桥底
幻觉是一只小小水鸟
拿出手机
等的是遗憾
举目望天
孤心逐冬云
我真的看见了
一只小水鸟在我眼前飞过
鸟从天空飞过
飞过我们
飞到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
我们经常感到鸟从天空飞过
当我们撩起帽沿
却看不到鸟在天空划过的痕迹

新诗流韵

新诗流韵

感恩……
文/郭甲文
小时候有许多事都已
忘记
只有这几件一直牢记
在心里
一件是上学时
老师送我一双跑鞋
穿上它
才有幸在运动场上
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一件是老师和同学都为
我助力
为我申请了助学金
学习才一直延续下去
还有一件游泳时溺水
被好心人救起
生命才一直得以延续
这些生命中让我感恩的事
是我一生永远也抹不去的
记忆
让我永远牢记在心里
让我永远感恩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郭甲文,网名:云梦帆影。中共党员。曾多次在铁路局的报纸上发表过诗歌。参加延边诗词协会以来,多首诗作被发表网刊。长年订阅《诗刊》至今。铁路退休工人。

大山之魂
文/阿太
 
千百年来
谁的威风始终不减
千百年来
是谁保持着王者风范
是它——
东北虎
说来让人听而生畏
聊起让人谈及色变
动物臣服的百兽之王
人类膜拜的山神大仙
一投足千山颤抖
一声吼万壑震撼
 
不知从何时起
急功近利的高级动物
开始无情践踏它的家园
圹沃的绿野开垦成农田
袤秘的森林砍伐成秃山
獐狍野鹿被斩尽杀绝
本来就很脆弱的生物链
亦被残忍地无情剪断
饥寒交迫的山神步履蹒跚
面对危机四伏的猎杀陷阱
也只能离乡背井,告别家园
迁徙,迁徙…
哪里才是它栖息的驿站
无奈,无奈…
也许这是与家园的生死绝恋
 
从此春雨滋润的原野没有了生机
从此层峦叠嶂的山川失去了浪漫
从此仲秋的枫叶不再奢华
从此深冬的松涛寂寞寡言
只有它曾经雄卧的山崖还在呼唤
只有它曾经飞跃的峭壁仍在呐喊
 

回来吧—
回来吧—
“我崇拜的山神
我敬畏的伙伴”
警醒的人类终于惊奇地发现
看不见它的身影
山岳没有了灵性
听不到它的吼声
原野会疯狂地抱怨......乍暖的珲春河睁开睡眼
那曾是春的抚慰与呼唤
口岸城市的悄然崛起
那也是圣洁良知的呈现
有一天人们在密林中
终于发现了它的足迹
有一天人们在光影下
终于拍摄到它捕食和出没的画面
回来了
我们的山神回来了
尽管这里还有暗藏的杀机
尽管这里觅食还很艰难
这里毕竟有它的眷恋和情感
世界毕竟充满着爱心和友善
它又让我们的城市名扬海内外
它又为我们的生活重开一片天
它让我们的大山有了灵魂
它让我们的大地生机盎然
“生态城市”、“森林城市”
不再是口号和空喊
那是踏踏实实的奋斗和实践
去湿地听听候鸟的诉说
去图们江看看盛开的红莲
只要我们肯于保护生态
只要我们善于尊重自然
“虎豹文化”带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发展的契机和辉煌的礼赞

新诗流韵

        
雪 春
文/玉清
铺天盖地
铺天盖地
如纷纷扬扬的软鹅毛
如片片撕落的暖棉絮
一只春天的飞鸟
新奇地飞旋在缤纷散落间
她快乐地与每一朵雪花轻言细语
每一朵都翩翩擦肩而过
用无言的冷美润湿她的羽翼
她不懂她与雪花
为什么飞往不同的方向
为何每一朵雪花终将飘然落地
而她却必须奋力飞起

新诗流韵

看不清 
看不清
这里是否还是春天的大地
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
大胆地延长着上一个冬季
山川田野绵延起一篇白色的史诗
江河湖泊用力支撑着
最后的薄冰
暗地里嚓嚓皲裂声
唤起泛青的春风
在春天的大地上把好客的舞台缓缓搭起
房檐在阳光下轻声抽泣
那是因为冬的突然来撩拨起太多寒冷的思绪
檐下的雪人也慢慢俯下身
悄悄地向土地下
刚刚睡醒的种子报喜
她说那只春天的飞鸟
正在明媚中飞舞
迸发着飞翔的力量
带着对天空的寄语
嘴上还叼着一片湿润的嫩绿

作家简介:陈玉清,女,70后,现居吉林省珲春市,从小酷爱诗文,现从事英语教学和英语翻译工作,本人系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

新诗流韵

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新春踏步向前
虽然广袤的塞外北风凛冽寒天刺骨
却无法阻止高涨的热情完成新的愿景
让梦想在祖国复兴的大业中实现
让赞歌在我们心中炫舞出华丽的乐章
顽强的种子在雪被下伸直懒腰
明天它就要拱破冻土睁大神奇的眼睛
它们给每一粒生命披上温暖的绿衣
给每一个破土的坚韧不拔精神以力量
如同嗷嗷待哺的孩子忽然长大
待我们赶紧做一个舒适的暖床
忙碌中规划孩子们出行的航向
健康平安的孺子牛即将完成它的航程
铿锵有力的斑斓虎在晨曦中笑傲登场
我们把自己的愿望携手新时代的梦想
我们让滋润大地的琼浆喷洒暖心的抚爱
赋予肥沃的黑土地母亲般的慈悲善良
因为冬天即将完成使命进入收获的征途
擂响战鼓兴高采烈地迎娶春天的笑容与芳香

作者简介:陈喜红,男,临江市人,现定居延边珲春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延边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残疾人文联副主席,延边诗词学会顾问,白山市作家协会理事,白山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珲春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临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鸭绿江文化》杂志副主编,自媒体《东北亚文学》主编。      2019年荣获中国深圳"爱传递"公益慈善事业爱心奖"等。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出版《方舟.生命乐章》等。

迎娶春天的笑容
  文/陈喜红
雪,北方漫山遍野的沃雪
以晶莹的姿态跳着妩媚的芭蕾
这诱人心弦的飞天玉龙
在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的北疆
正以新年度即将到来披上银装
给了所有的人和可爱的生灵
鸿鹄般的志向 唐诗宋词的吟唱
孩子们在雪人前欢呼跳跃
老人们在窗棂边绽开久违的惊喜

徜徉
 文/海燕
鸟儿翱翔于蓝天
鱼儿游弋于海洋
吾愿徜徉于书林
观半亩方塘中的天光云影
品典籍长卷里的翰墨书香
物质丰厚炫目于外
精神充盈得益于心
慢慢地听时间在淙淙流淌
静静地看文字谱成了音符
观铁马冰河入梦
看浪花淘尽英雄
望长城内外莽莽
思小桥流水人家
忆春来江水如蓝
借举杯邀月消愁
赏天下寒士欢颜
……
书香润泽心灵
书林集聚智慧
徜徉期间
流连忘返

我爱龙虎石
文/徐守文
依恋、赞美地
走千里,走万里,
龙虎石啊,我想着你。
想你身边的那条江,
想你江中鲜美的鱼;
想你脚下的那片黑土,
想你养我长大的稻米。
想你嘱咐我的话,
家乡最美丽。
想你,想你,
英雄的龙虎石。
走过千里,走过万里,
龙虎石啊,我爱着你。
爱你昨天刻下民族歌,
爱你今日再写英雄诗。
爱你山乡巨变现代化,
爱你家家小康好日子。
记着你嘱咐我的话,
家乡最美丽。
爱你,爱你,
神圣的龙虎石。
啊,龙虎石,
我的血里有你,
我的心里有你。
把青春献给你,
让你更加美丽。

新诗流韵

新诗流韵

作者简介:李海燕,山东平度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幼随父母来到美丽的东北边陲城市吉林珲春生活。曾从事过基础教育、街道党建等工作,兴趣广泛,爱好阅读、绘画、朗诵、演讲、写作、歌舞等。

新诗流韵

     另一个我
     文/周雪佳
一双蓝色的眼睛望着我
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
有无穷无尽的问号
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握一握你的那双小手
温暖而又甜蜜
抱一抱曾经的我
稚嫩而又刚强
触摸她的瞬间
我看到残碎的记忆
在我的脑海里封存了许久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我又返了回来
也许是一场梦
但也许是穿越了某种时空

我与您 
  文/周雪佳
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一个新生命降临了世上
朦胧中看到一丝光亮
慢慢地陪我长大
每当放学的那一刻
我都想立刻冲回家里
大口大口吃着香喷喷的饭
品一品那浓稠的滋味
周末里与您唠着家常
帮您做做家务
吹了吹您那零散的头发
不知不觉已过去了许久
望着天上的一颗颗星星
陷入深深的回忆
多想让时间静止
陪您一起度过余下的日子

作者简介:艺名(诗与艺术)真名周雪佳,喜爱诗歌,绘画,职业学校学习,和龙诗词学会会员,延边诗词学会最小会员。有作品发表网刊纸刊,崇尚体育运动,愿一生与诗和艺术相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甘露歌中华参
文/阿太
墨土碧山吟秀隽。奇珍流璀璨。
臻品人参誉刻镌。名赏愈千年。
奉贡皇庭成御馔。霜寒古驿栈。
后辈传承频克难。圆梦笑歆然。
天池丽水波邈远。使命担弘愿。
华夏健强皆炼颜。充悦舞翩跹。

作者简介:阿太,原名楚振太,延边州诗词学会会员,珲春市作协会员。珲春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微刊副主编,《珲春文学》网刊编委。《中国民俗文苑》实力诗人。原籍黑龙江农垦,退休中文教师。曾任农场行办秘书、党办秘书、宣传部长等。爱好文学、写作、摄影。诗词及散文作品多次在延边州及珲春市获奖,在多种文学刊物及网刊发表。

七律 珲春之春(新韵)
张天明(吉林)
虎啸三疆赏首春,更新万象耀苍旻。
边陲重镇迎欣貌,塞北明珠聚贵宾。
东北振兴吹号角,五国合作敞国门。
千年商埠扬宏业,虎跃龙腾渤海魂。
珲春市:千年渤海国,商埠,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著名金三角地带。
三疆:中、朝、俄三国比邻。
五律 玉虎庆春(新韵)
玉虎巡山啸,红梅绽醒春。
千秋皆霸主,百兽尽称臣。
财富吉祥到,福昌旺运临。
虎威迎盛世,廿大创乾坤。
廿大:指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

作者简介:张天明,吉林省长春人,现居珲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共党员。曾任教师省重点高中校长兼书记。曾服务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党委宣传部门。退休后酷爱旅游钻研诗词歌赋。文学观:夕阳霞满寻诗意,酌酒踏歌拜圣仙。

诗词天地

今年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6周年,其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每个国人都记在心里,特别是周总理和邓大姐的爱情更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可歌可泣,万民敬仰啊…他们是执此之手,白头到老的中华民族典范;他们是信仰同道,风雨同舟的战友;他们是忍辱负重,顾全大的栋梁;他们是生死度外,不留骨灰的中华第一对夫妻,他们是大国总理却是华夏第一对,或者说是唯一一对“六无”的夫妻……太多了,大家知道吗?周总理逝世他的骨灰盒是邓大姐自掏150元在八宝山买的,16年后在1992年7月11日大姐去世依然是用的这个骨灰盒…把他们的最后撒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敬仰溢于言表,不成敬意,拙笔跪拜……
七律 祭周公(新韵)
张天明(吉林)
年年岁岁忆周公,漫雪苍天酹祭灵。
理政辅朝谁与比,鞠躬尽瘁世无重。
清风两袖千秋赞,砥柱中流万古铭。
竭力殚心传伟业,光昭日月铸心中。

诗词天地

古风 无题静思(新韵)
张天明(吉林)
五四风云志相同,南开韶华定终生。
海外探求救国路,南昌起义志同城。
漫漫长征共生死,陕北岁月渡苍生。
共和开典理国政,呕心沥血亦尽忠。
海棠花开送总理,芍药花红传超情。
内乱岁月同砥柱,力挽狂澜献终生。
无儿无女无遗产,无灰无碑无墓灵。
六无总理旷世尽,环球降旗同哀声。
牛郎织女仅传说,梁祝化蝶凄美冥。
指点江山半世纪,携手同心铸苍穹。
夫唱妇随世绝唱,周邓人伦万代崇。
七绝 祭周公(新韵)
(一)
大江歌罢掉头东,沥血丹心誓复兴。
耋耄韶华皆尽瘁,魂昭日月亦鞠躬。
(二)
无财无后袖清风,沥血呕心献永生。
周邓人伦堪表率,公仆谁与邓公同?
(三)
丹心碧血仰周公,百姓情深意更浓。
生死同舟度岁月,海棠依旧笑春风。

楹联五首(中华新韵)
文/陈喜红
辞旧鹤鸣边塞雪;
庆新狮舞玉堂春。
东海碧潮催腊尽;
北山白塔壮年丰。
金虎啸临黑土地;
玉龙吟醉海兰江。
图水放舟歌盛世;
边城举酒庆新年。
一叶翠添辞旧岁;
万山红遍待新春。

诗词天地

      沁园春•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6周年
      文/桂剑峰
       无尽哀思,无限缅怀,独念周公。令高山仰止,辉如日月;德高望重,何与肩同。无墓无祠,无儿无女,亿万苍生把泪崩。谁堪比,掌金瓯财富,两袖清风。
        少年立志成雄。愿华夏,傲然世界惊。忆赴欧求索,黄埔军立;南昌暴动,虎穴从容。反围抗日,凯歌高奏,大业甫成再远征。从头起,为宏图四化,尽瘁鞠躬。

作者简介:桂剑峰,退休公务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延边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贺春楹联 五首
文/张天明
银牛丰庆小康岁;
金虎欢歌盛世年。
横批:地杰人灵
 
虎啸三疆财源广;
龙腾四海世泽深。
横批:龙腾虎跃
 
福运长长迎玉虎;
财源滚滚聚金牛。
横批:岁岁平安
 
勤牛纳福辞寒腊;
瑞虎呈祥迎早春。
横批:年年有余
 
迎奥运,庆新春,欢歌盛世;
贺神州,开盛会,隆创辉煌。
横批:繁荣昌盛

七律•春移近 
文/孙艳华
频擂腊鼓春移近,俯首思量对案前。
墨点江山方领略,诗催鸿雁速回还。
共谋远计怀尚志,比翼齐飞向颢天。
大好时光应不负,张开铁臂抱经年。

七律•虎乡(通韵)
隅陬之地美名扬,始作天成猛虎乡。
渴饮涧边留影迹,饥食林下置身藏。
一声吼啸山摇撼,再跃腾冲雾怒张。
常露威容应自有,赐书额上兽中王。
天地精神本普同,并存万物显浑融。
百川滚滚鱼肥美,千嶂层层鸟语浓。
沃野无垠蛙善鼓,林森深处兽幽踪。
一声长啸山摇撼,猛虎蟠潜守大东。
凭高放眼览遐疆,大好风光在我乡。
丰茂绿植同并作,角逐猛兽竞骁强。
山神定据持裁判,猛虎无疑敢称王。
赢得盛名担重任,林森深处守一方。

诗词天地

作者简介:孙艳华,女,1977年生于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吉林省诗词学会理事,延边州诗词学会副会长。于2020年度获吉林省诗词学会优秀诗人表彰。现就职于珲春市城市管理大队科员。工作之余爱好文学,热衷于古典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长白山诗词》《长白山日报》《战疫放歌》《延边日报》《延边晨报》《图们江日报》《关东诗阵微刊》等。

五律 岁杪感怀
      文/海燕
静心思己过,执卷倚长窗。
浮沉云烟去,禅茶一味香。
躬耕岁杪至,颗粒谷满仓。
月朗风清醉,瑞雪丰年长。
      赠家父
     文/海燕
健身快乐年增寿。
书画相伴怡自悠。
栽花品茗养生乐。
无忧无憾携妻游

诗词天地

作家简介:李海燕,山东平度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幼随父母来到美丽的东北边陲城市吉林珲春生活。曾从事过基础教育、街道党建等工作,兴趣广泛,爱好阅读、绘画、朗诵、演讲、写作、歌舞等。

七律•腊八抒怀(通韵)
文/孙艳华
岁月匆匆驾紫骝,腊八忽似到琼楼。
经中觅得七珍宝,炉上飘香五味粥。
欲问当前何意趣,终归静里有欢柔。
提来笔管小诗涌,吟唱从兹无所求。
天仙子•游记
文/孙艳华
觅得人间清绝地,恍入广寒宫内邸。
精雕白玉映明瞳,赏巧艺,犹别致。啧啧赞叹风景异。
也扮嫦娥逢此际,乐事常随人得意。
游思万缕到重霄,俯尘世,何为贵?当属纯真难自弃。

元旦抒怀
文/鸿雁传书
万里银川雪冱宁,沉眠风物不关情。
我于陋室迎元旦,椽笔挥来写太平。
极目边城风裹雪,人随时序到年终。
兜囊细数财和物,步履依然跋涉中。
撕下年前扉页纸,重开历史纪元新。
相期寅虎皆如意,不做光阴叹气人。
元夜听鞭
文/鸿雁传书
甲子分冬半,静听午夜鞭。
心期春不远。雪已促梅颜。

作者简介:鸿雁传书,原名邰鸿雁,大专学历,喜欢格律诗词和养花,愿交同朋雅道之人。

作者简介:大专学历,大学文化,中学退休教师。喜欢格律诗词。

七律  东北虎
文/康 毅
大猫冠冕赫王斑,独占威名国际间。
啸吼中俄无护照,悠行两国自通关。
高崖凛目惊雕色,敻樾穿行破鹿颜。
本就英雄孤傲性,生肖借得算高攀。
     2022年1月8日作於敦化。

诗词天地

     【六】敦化史远
大震都延虎踞,唐宗旨意王封。更朝易帜竞刀弓。清祖兵师疾纵。
廷驿吉林管控,粮田就地征农。当年路径迹朦胧。箭镞沙埋土拱。
      【七】小石河畔
喜鹊巢安铁塔,山鸡翼掠炊烟。黎明婉转雀歌联。一唱千芳璀璨。
岫谷流泉聚涣,青波入口贻甜。经村历市变乌颜。不敢凌波浴滟。
      【八】话说梦境
恶梦惊心不断,华胥启目全无。攸关现世报生途。诡念能勾罪误。
白日沉思显现,惺忪隐约糊涂。何妨杂乱搅扶疏。醒后三迴细数。
      【九】有这样人
捬掌贪官落马,伤心自己愁钱。平生未见百千元。病恶无声计算。
诅咒权私切齿,追查惰性悭言。苍天不悯懒当闲。妒忌焉如实干。
     【十】做这样人
气傲心平境界,才能性稳形容。争呜谨慎忌争雄。不近唇牙祸洞。
好吃从无乱口,歆妍只去临瞳。朦胧却又不朦胧。材不材间誉永。
                                                 2022年1月8日作於延吉

【西江月】杂谈十则
      文/ 康毅
      【一】闲话今朝
下饭村醪两顿,提神雀舌三壶。人生最得晓糊涂。无奈云峰雨露。
煅字敲成佩剑。修辞理作藏书。平生致力作文儒。痴在典章深处。
      【二】忆往情郁
梦断时分辗转,情迷那刻糊涂。薄纱蝉翼滑脂肤。醉妄销魂溢雾。
情郁方知印挚,龄深但笑形枯。一帘幽影有还无。不趁遐思不渡。
      【三】小院桃花
燕剪繁枝粉翠,风裁缀节红霞。层荑托起数丛花。情窦一丝不挂。
亵蝶轻浮亵猥,贪蜂执着贪奢。深红浅绿耀春华。竞俏徐娘难罢。
     【四】我爱我家
山雀临窗访问,蜜蜂来往检查。坪中绿草夹鲜花。杏李桃梅入画。
启牖馨风送爽,凭帘艳卉贻霞。床俦律友乐年华。把酒犹多趣话。
     【五】我歌敦化
九曲丹江启雾,一城青树飞烟。丰林夐樾蕴奇鲜。漫野芳华灿烂。
辖境全州最大,资源储类尤宽。平畴沃堉米粮川。走虎游凫宿雁。

诗词天地

作者简介:纪斌,吉林省延吉市人氏。字文武,号南山野人。中原诗词研究会会员,号中原野人,字子南。龙风文学院(微院)第五期学员,第六期教官,红三系系督、西南大区院督。一七年六月获“中原杯”全国诗词大赛特别优秀奖,同年十月《中华福苑诗典》《中国当代诗词》《中原怀全国诗词创作大奖赛作品集》等都有收录。曾在各种微刊上发表过许多小诗。地区《延边日报》也刊登过近百首格律诗。爱好登山.摄影,喜欢奇石古玉。钟情于诗词,初学者,希望通过诗词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绝•腊八随笔
文/纪斌
腊八离春已不遥,
寒威透骨冷霜飙。
沿江雪柳因晨雾,
水气凝华附树条。

诗词天地

美术作品

艺术简介:关文武  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延边大学兼职美术教师、客座教授,日本广岛市大学美术博士,延边大学美术硕士,国际职业人联合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艺术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视觉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学科带头人,中共珲春市书法美术教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著有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21世纪中国美术家关文武》,2013年吉林省文联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美术馆举办了《关文武油画个人作品展》,作品《萨满》被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美术馆收藏,作品《长鼓》被延边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红衣少女     美术/关文武

虎虎生威     美术/关文武

剪纸作品

剪纸/蔡景珍

剪纸/蔡景珍

剪纸/蔡景珍

剪纸/蔡景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接壤,这里林海相接,图中灰色防火隔离带的另一侧便是俄罗斯。 摄影/谷宝臣

摄影/谷宝臣

艺术简介:谷宝臣,1955年7月出生。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家协会会员、延边摄影家协会会员、延边民俗摄影家协会理事、珲春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摄影作品《一起扭起来》在珲春市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大赛中获优秀奖。《猎》在2017年延边湿地风光摄影大赛中获铜奖。《观与斗》在2017年延边第22届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优秀奖。《霸气独脚雕》在2018年7月“珲春龙山湖国际摄影大赛”中获优秀奖。《快乐的小精灵》在2018年12月“中国延边第七届国际摄影文化周”展览中获优秀奖。《争斗》在2019年吉林省第23届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优秀奖。《冰凌花》荣获《旅游纵览》杂志2019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主题摄影大赛三等奖。

摄影作品

菁菁校园

菁菁校园

电话:13244339965
 网址:flbook.com.cn
地址:吉林省珲春市写作爱好者群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