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台港澳研究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2024年1月-3月 第1期 总第7期】
2024
01
总 第七期
01
“2.14”恶性撞船事件
2024年台湾撞击大陆渔船致渔民死伤恶性事件
国台办评恶性撞船事件
宋涛会见夏立言一行
各方专家评论
“2.14”恶性撞船事件
2024年2月14日,台湾海巡队在金门县北碇东0.5里海域发现1艘大陆籍快艇“越界”作业捕鱼。该大陆船只在海巡队追缉过程中翻覆,船上4人落海,后被全数救起,其中2人生还、另2人送医抢救后不治。
2024年2月18日,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福建海警局将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2月20日,泉州市红十字会等派人陪同家属,经泉金客运码头搭乘“八方”轮赴金门,接回2名生还人员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同日,由泉州市红十字会等派人陪同6位船员家属,搭乘“八方”轮抵达金门。船员家属到金门县殡葬管理所停柩室,确认遇难船员身份。两名生还的船员下午从金门返回泉州。
2024年2月27日,据台湾“中时新闻网”、台湾《镜周刊》报道,“2.14台撞击大陆渔船致渔民死伤恶性事件”发生后,事件生还渔民证实,是台海巡部门舰艇冲过来将渔船撞翻。目前金门地检署已确定两船不只一次碰撞,检方将朝过失致死罪侦办此案,是否有刑责仍未定,但躲不过民事赔偿。
“越界”捕捞一直是台湾当局扣押大陆船只的惯用说辞。2023年11月8日,民进党当局以所谓“越界”为由查获1艘大陆渔船,将渔货全部抛入海中,还将船上13人全部带回。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表示,台湾有关方面应当尊重两岸渔民在传统渔区作业的事实,尊重正常生产作业的大陆渔民权益,停止无端抓扣大陆渔船的做法,保证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尽速放人放船。
“2.14”恶性撞船事件
2024年台湾撞击大陆渔船致渔民死伤恶性事件
国台办: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2月14日发生的台湾方面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恶性事件,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
朱凤莲表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渔民自古以来在厦金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充满善意,但对台方无视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径也决不容忍。
◎ 新华社 2月17日
“2.14”恶性撞船事件现场
国台办评恶性撞船事件:民进党当局隐瞒、撒谎
误导,试图卸责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14日台湾方面在厦金海域撞击大陆渔船致4名渔民死伤,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及岛内舆论普遍质疑。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当局没有表达任何歉意,在事件真相方面隐瞒、撒谎、误导,前后矛盾,试图掩盖真相、推卸责任。岛内一些政客和媒体罔顾事实、大放厥词、态度嚣张、毫无人性。我们对此表达强烈愤慨和谴责。
朱凤莲表示,我们将坚决维护同胞的合法权益,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发生。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一切后果由台方承担。对于岛内舆论质疑台“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前后矛盾的说辞和推诿责任的做法,朱凤莲应询指出,管碧玲把处理“2·14”恶性撞船事件当成个人政治表演,隐瞒真相、推诿卸责、谎话连篇,对遇难者没有一句道歉,对善后工作不断设置障碍,极为冷血,令人不齿。
◎ 新华社 2月28日
宋涛会见夏立言一行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29日在上海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宋涛表示,对民进党当局无视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伤害两岸同胞感情的恶劣行径,我们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夏立言代表中国国民党对厦金海域被撞渔船遇难同胞表示哀悼、向家属表达慰问,表示将推动尽快查明真相、妥善处理善后。国民党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交流对话,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 央视网 2月29日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各方专家评论
赵春山:渔船事件涉及两条人命 必须严惩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现在两岸不对话,又没有“九二共识”,类似金门渔船事件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两岸关系未来很悲观。赵春山表示,这次金门渔船事件,蔡政府危机处理很不行,怎么不公布当时处理的录影?怎么可能没有监控系统?这是涉及两条人命,如果真的没有监控或是录影,那“海巡署”的人应该要被严厉惩处,一定要查办海巡相关人员。
◎ 中评社 2月21日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
何金章:金门饱受民进党政治挂帅之苦
金门金安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金厦海域稳定与否直接影响船运、观光游艇、渔船作业,对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其实按照金厦之间情谊而言,事件应不至于延烧成政治角力,症结仍在于台官方政治挂帅,两岸没有互信的后遗症,这也是金门发展的紧箍咒,很不公平。
◎ 中评社 2月27日
金门金安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章
吴斯怀:民进党将台湾推向战火边缘
陆军退役中将、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吴斯怀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政治层面,台湾政府要负比较多的责任,国际法方面本就无所谓“禁、限制水域”,但民进党蔡英文政府完全不懂两岸、不懂法,还采取强硬态度,只是将台湾人民推向战火边缘。 吴斯怀表示,先从政治层面来讲,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绝对不是好的方向,台湾现处政权交接之际,但民进党却采取绝对错误的方式,升高两岸意识形态,这明明纯粹是法律问题,却要变成政治问题。
◎ 中评社 3月1日
中国国民党前“立委”吴斯怀
民进党当局应调整敌视大陆的错误政策和心态
“2.14”恶性撞船事件发生后,台当局推诿搪塞、漠视生命,本质在于刻在骨子里的分裂和对抗思维;反观大陆方面基于“两岸一家亲”,处置有力有效、有理有节,回应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关切。
事件处理过程中,民进党当局炮制所谓“禁止、限制水域”的概念,企图隐瞒真相、颠倒黑白。专家表示,民进党当局不仅毫无解决问题的态度,还借此拉高两岸对抗情绪、恶化两岸关系,以达其政治意图。
◎ 新华社 2月27日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说,台海巡部门海上作业没有严格的一套标准程序,做法粗暴,且态度傲慢。民进党当局事后反应迟钝、缓慢,不在第一时间查明真相,反而强词夺理、拒不认错、谎话连篇。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千方百计照顾台湾同胞利益需求。福建等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欢迎台湾渔民来附近水域打鱼,为台湾渔民遮风挡雨,遇到同胞有难总会全力协助,与民进党当局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大陆处置明快,不但有效回应两岸民意,也是对民进党当局发出的严正警告。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认为,大陆方面此次加强重点海域执法巡查,是行使主权的正常行为,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出发都无可非议。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大陆牢牢掌握战略主导权主动权,进一步明确大陆在厦金海域等区域的管辖权和治理权,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非常必要的步骤。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认为,所谓“禁止、限制水域”只是台湾单方面的“宣示”,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其本质是“台独”的思维作祟。李鹏分析,从民进党当局对事件的处理不难看出,其以“台独”意识形态挂帅,想借此机会升高两岸民意对立,煽动台湾民众“仇陆反陆”情绪,究其根本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分裂思维,使他们违背了人道主义,丧失了基本良知。
李鹏指出,民进党当局必须尽快公布事实真相,满足遇难者家属合理诉求,并郑重道歉,才可能亡羊补牢,平复两岸同胞义愤填膺的情绪。为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最根本的是,民进党当局要调整敌视大陆的错误政策和心态,摒弃“台独”分裂思想,充分认识到“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
“2.14”恶性撞船事件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刘国深答中评:厦金海域是两岸渔民传统渔场
刘国深指出,金门县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县域,与闽南其他地区拥有共同的生产生活水域,这是历史传统的自然延续,两地渔民作业海域很难做到泾渭分明。金门海域发生的悲剧事件属于两岸共同事务,最高的方案是双方进行合作治理。过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常阶段,这个问题容易处理,但目前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包括这类事件的两岸很多问题就陷入零和竞争了。归根结底两岸双方还是要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常轨道,毕竟敌对关系是最差的状态,对双方都不是最好的选项。
◎ 中评社 2月19日
港澳台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
张宝蓉:未来四年两岸埋下严重的隐患
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宝蓉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处理两岸民间事务尤其是攸关两岸同胞民生福祉的问题上,大陆始终秉持柔性、友善、关怀的态度。为了两岸渔民的民生福祉,大陆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特别是在沿海多地设立台湾渔民接待设施,为台湾渔船和渔民提供避风、补给、抢险、救助等相关帮助。大陆用实际行动,为两岸渔民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台方应立即查明此次事件真相,协助遇难渔民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尊重两岸渔民在台湾海峡传统渔区作业的历史事实,确保大陆渔民人身安全,切实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 中评社 2月21日
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张宝蓉
季烨:台当局冷血对待大陆渔民
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季烨应邀在中评社“北京来论”栏目发文,指出民进党当局所谓的“执法”行动毫无法律依据和专业性,对于此事的处理方式和反应暴露出其敌视大陆的一贯立场,严重损害了两岸同胞的亲情福祉,更为复杂严峻的两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
◎ 中评社 2月24日
港澳台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2月18日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到了走向零和还是双赢的十字路口,民进党当局必须格外谨慎处理两岸共同事务,否则将导致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刘国深答凤凰卫视:大陆将采取更多涉台主动治理行动
◎ 凤凰卫视 2月27日
港澳台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2月27日连线凤凰卫视记者时指出,两岸交往紧密,官方对话渠道的缺失是不乐见的,如果台湾方面抛弃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大陆方面只能更加明确立场原则,不再有模糊空间,将会采取更多针锋相对的主动治理行动。
刘国深表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岸人民交流交往不断,建立了众多民间合作交流事务,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两岸在政治上应早日缓和,争取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公共权力部门直接对话、协商。
刘国深答深圳卫视:台海常态执法须提上日程
◎ 深圳卫视 2月27日
港澳台中心学术委员刘国深日前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国台办的表态明确宣示了对包括台澎金马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拥有管辖权,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如果台湾方面一意孤行,导致两岸对立进一步加深,后果必须由台湾方面来承担。
刘国深强调,两岸在海峡区域有很多共同的生产生活的场域空间,这是客观现实的存在。这一地区包括海洋污染治理、渔业资源等事务,其实都是两岸人民的内部事务。长期以来大陆方面在这一地区的管控治理上保持了相对的克制。但随着岛内形势发生变化,台湾海峡区域的管控与执法常态化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季烨
张文生:金门禁止、限制水域于法无据
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文生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渔民在打鱼时往来厦金海域,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海域作业是传统,不存在违法之说。张文生指出,渔民伤亡事件发生后,大陆民间舆论对台湾当局的做法非常反感,强烈要求大陆方面对台湾当局采取坚决回击的措施,国台办也表明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台湾社会也有人对民进党当局加以指责,认为民进党当局既粗暴执法、漠视人权,又无法和大陆进行正常的沟通,使得两岸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 中评社 2月18日
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文生
“2.14”恶性撞船事件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1
02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
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韩国瑜当选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
台当局叫停赴大陆旅行团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粤港澳大湾区五周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周年
2月18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的日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结出累累硕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粤港澳必将携手同心,持续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大湾区之声 2月18日
澳门与珠海一衣带水
《规划纲要》发布后的五年间,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9+2”城市群GDP总量从《规划纲要》发布前的约10万亿,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超13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经济活力进一步彰显,为世界所瞩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四年高居全球第二位,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联合举办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仅两届就吸引近5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充分表明全球资本对大湾区营商环境和更高水平开放的前景高度认可、信心十足。
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融合。《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大湾区“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运行持续优化,人流车流客流量屡创新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逐步形成。横琴、前海、南沙三个方案先后发布,助力粤港澳制度衔接,跨境执业、跨境就学、跨境养老等愈加便利;粤港澳共同公布183项“湾区标准”,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大湾区联通融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粤港澳定会把握机遇、通力协作,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试点推动轨道交通票制互通、安检互信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介绍,下一步,准备在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进行试点,大力推动轨道交通的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
◎ 新华社 2月28日
两会港澳代表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五周年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五年来,从一纸蓝图到满目繁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 广州日报 3月7日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建议关注“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他表示,大湾区在体育范畴有不少竞争优势,包括体育资源丰富,硬件基础优越,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正重新整合,建立产业新业态等。 “2025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探索大湾区制度融合、以体育凝聚人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好机会。”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表示,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路等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是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领域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大胆尝试,对加速大湾区专业服务的“软联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何润生表示,他今年提案的内容是关注粤港澳三地如何利用各自优势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包括加强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以及医疗资源的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徐莉接受采访时表示,《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大湾区人员流动不断加速,“2023年约有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内地,港澳居民对大湾区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她表示,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期待,徐莉表示,期望通过一系列建议帮助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好爱国爱港力量“基本盘、核心层、支撑墙、主力军”的作用。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2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讲话。他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月23日
韩国瑜当选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
台湾地区新一届立法机构1日开始运作,并选举产生该机构正、副负责人,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韩国瑜、江启臣分别当选。在1月13日选举产生的台立法机构113个席次中,中国国民党获得52席,民进党51席,台湾民众党8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2席。
◎ 新华网 2月1日
台立法机构各委员会“召委”选举结果出炉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台“立法院”8大“委员会”29日举行“召委”选举,攸关新届期第一会期的排案审查与主持议事权。国民党团召开党团大会后表示,民众党团未提出人选,因此照原定支持原本所提参选人,蓝绿各8席“召委”态势底定。民众党在各委员会“召委”选举皆将票投给国民党“立委”,无人跑票。
◎ 中新网 2月29日
国台办:敦促美方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
错误信号
针对“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日前有关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3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指出,我们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 新华网 1月31日
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果
台当局叫停赴大陆旅行团
7日是春节前台湾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台湾“观光署”突然发布消息称,原定春节后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团队旅游规划即日起不再进行,旅行业者要停止招揽赴大陆旅行团。
台湾商业总会主席赖正镒8日表示,当局应优先照顾民众利益,兑现开放诺言。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吴雁辉表示,台湾近四千家旅行业者,九成都在做组团赴大陆的业务,这项禁令让业者“鸡飞狗跳”。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月7日答记者问表示,台湾旅游主管机构宣布原定规划不再执行,如此出尔反尔,已经不是第一次。这只会让台湾民众和旅游业界再次对民进党当局以旅游进行政治操弄、阻碍两岸同胞交流、损害两岸同胞福祉感到不满。
◎ 中新社 2月8日
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2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福建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保持大陆首位,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展望2024年,赵龙表示,福建省将持续深化经贸合作,拓展对台连接通道,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福建省还将着眼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打造两岸社会融合示范样板。
◎ 中新网 2月29日
台公布2023年专利申请情况 台积电连续八年居榜首
台当局“智慧财产局”6日公布全台2023年专利申请情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申请专利1956件,达历史新高,实现“八连冠”。综合台媒报道,“智慧财产局”介绍,2023年受理三种专利申请72607件,同比增长1%。数据显示,台积电三种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居全台首位,2023年申请1956件,同比增长28%,均为发明专利。学校专利申请方面,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申请140件,连续四年排名各校之首,申请以新型专利为主。
◎ 中新网 2月6日
两岸嘉宾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 促民间交流合作
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5日在福州举行,两岸嘉宾表示,要以严复学术研究为纽带,增进两岸心灵契合和文化认同。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大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严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精神品格,进一步激发和凝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强大力量。
◎新华网 1月5日
台盟中央举行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座谈会
由台盟中央主办的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7周年座谈会2月28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表示,纪念“二二八”起义是台盟传统,旨在通过缅怀在起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澄清历史真相,增进两岸同胞了解与互信,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共促祖国统一。
◎ 中新网 2月28日
03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台青热议两岸融合发展:始于相知,重在交心
王沪宁:政协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大局
大陆高校港澳台联合招生启动
大湾区教育融合是多方共创共享共赢的共同体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王沪宁:政协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大局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十四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3月4日午间开幕,政协主席王沪宁发表首份工作报告,涉及港澳部分有3句,称去年“围绕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开展调研,组织深化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专题视察,完善联系港澳委员工作机制”。报告涉及台湾的内容,同样出现在回顾部分,仅有4句。王沪宁表示,去年“围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协商建言,举办第6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对今年的工作,王沪宁说,今年是建国及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中共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
◎ 星岛环球 3月5日
0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两岸议题备受关注,“两岸融合发展”成为关键词之一。多位台湾青年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融合在于相知,交流更重交心,对未来在大陆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蔡培辉表示,融合发展才能安全,背靠祖国才有发展前景;全国人大代表李义虎则说,两岸融合发展已展现出非常好的前景,也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指出,青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主力军,要让台湾年轻人多到大陆,让他们看到祖国的前景非常光明……
曾在颁奖台上高举五星红旗的台湾跆拳道选手李东宪表示,不少台湾民众被台当局错误宣传误导,但只要来大陆走走看看,就会发现祖国大陆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飞速发展的真实现状。
目前在成都发展的台湾青年李伟国表示,每一位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都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案例。作为在大陆奋斗的台青,自己有责任让岛内青年了解大陆的真实发展情况,进而吸引他们来到大陆共享发展机遇。
“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携手合作,一定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有着“东北女婿”身份的罗鼎钧,希望两岸交流能够持续深化下去,两岸青年能够多互动多交流,不断实践“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台青热议两岸融合发展:始于相知,重在交心
◎ 中国新闻网 3月11日
香港推出2024年“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15日公布推出2024年度“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企业提供职位。自2024年度起,计划除全年接受企业提交职位空缺及合资格青年申请职位外,亦引入灵活措施,容许企业按业务需要申请延长将青年派驻回港或到大湾区以外内地城市工作,以及聘用曾任职实习学员职位的合资格青年。
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可参与计划。参与企业须按照香港法例,以不低于月薪18000港元,聘请合资格青年,并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政府会向企业发放每名受聘青年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最长为期18个月。
企业可由即日起提交职位空缺,有效期至12月31日,聘请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参加计划的青年必须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香港受雇工作,并于2022至2024年获颁学士或以上学位。
◎ 新华网 2月15日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融合共筑产业高地
2月18日下午,广东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人才专题分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多名专家人才围绕“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 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主题深入交流研讨,20家高校、实验室、企业就强化产业科技人才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福波表示,广东将推动粤港澳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深度融合、人才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新华网 2月19日
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
广东省政协常委建议:粤港澳职业院校携手出海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教育领域,涉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关键词,引来港区广东省政协委员的热议。港区广东省政协常委廖伊曼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不少企业开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公司和工厂,为此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企业非常需要应用型、职业教育型的人才辅助企业在当地落地。廖伊曼建议广东省政府加深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参与者的交流、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各职业院校可以共同携手领航职业教育出海,赋能企业。
在职业院校合作层面,廖伊曼建议大湾区各区域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大学可强强联合,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在产教融合方面,廖伊曼建议广东省政府加强政策与鼓励相关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以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
◎ 大湾区快线 1月24日
03
大陆高校港澳台联合招生启动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报名工作将于3月1日启动。
据悉,今年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的报名工作于3月1日启动,台湾同学可以通过三个渠道参加。一是参加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考试。今年的考试报名时间是3月1日至15日,台湾高中毕业生可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网站报名。二是凭台湾“学测”“统测”或“分科测验”成绩报考大陆高校,其中“学测”考生可于今年3月1日至15日登录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站,报考大陆423所高校。“统测”考生可报考福建省内28所院校,“分科测验”考生可报考厦门大学等10所福建本科高校。三是参加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州师范大学、福州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8所福建高校的单独对台招生项目。
◎ 北青网 2月28日
大湾区教育融合是多方共创共享共赢的共同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日前接受节目《两会会客厅》专访,对5年来随着大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分享了他对目前粤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现状的看法、分析了需突破的难点及对如何进一步以教育促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子建以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长期奔走在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一线,在调研中他发现很多香港老师在大湾区的薪资和职业发展机会并不能互通,这背后反映出大湾区教育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他认为“合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打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畅通交流渠道,搭建互动平台,推动大湾区教育的长远发展。
◎ 巴士的报 3月11日
台湾6成公立学校有双语教学 县市最忧师资不足
台当局推动双语教育,根据岛内“亲子天下”平台调查,全台3362所公立国中小,已有2011校实施双语课程,占总校数6成,其中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已达100%。不过亲子天下指出,各县市判定的标准不一,其中18县市是计算有获得相关计划补助的学校,有些则认为须有外籍教师。亲子天下的问卷中,问及各县市对双语政策实施的意见,77%县市担心“师资不足”,32%担心“补助经费不足”,23%忧虑“第一线教师反对政策”,期盼政府挹注更多经费和资源,并加强宣导让更多在职教师愿意投入双语教学。
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订定的双语政策目标是预计2030年时,全台所有高中以下学校的英语课,都可全英语授课,1/3学校可进行部分领域双语教学。
◎ 联合新闻网 12月13日
国台办:民进党让台湾青年充当“台独”炮灰
针对台湾义务兵役制延长至一年,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31日指出,民进党当局推出义务兵役期延长一年后,岛内怨声四起、抨击不断,说明这一行为不得人心。民进党妄图“以武谋独”,让台湾青年充当“台独”炮灰,其心可诛。“台独”一日不除,台海就一天不得安宁。只有摈弃“台独”,台海和平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台湾百姓才能安心无忧。
◎ 中新网 1月31日
香港全港学界国家安全常识挑战赛举行颁奖典礼
由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保安局、教育局及香港善德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全港学界国家安全常识挑战赛26日举行总决赛和颁奖典礼。该比赛旨在加强学生对宪法、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的认识。挑战赛以问答比赛形式进行,分为小学组及中学组,设有队际赛及个人赛,共吸引超过102000名来自585所中、小学的学生参与。
颁奖典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表示,相信同学们通过参赛丰富了对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体会到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 新华网 2月26日
04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张文生:民进党把两岸交流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马彦彬:两岸融合发展创未来乡村的中国方案
张羽、黄茜: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刘文戈、李致远:论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
莫家豪、张优良:亚洲国家的跨国高等教育
储斌:以涉台文物保护为抓手创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别敦荣、邵剑耀:谁在当中美一流大学校长?
李家新:关注高校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4
张文生:民进党把两岸交流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
中心学术委员张文生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是其用政治打压两岸民间交流的又一例证。他表示,民进党当局在疫情放开之后迟迟不恢复赴大陆旅游,突然又要求旅行业者停止招揽前往大陆的旅行团,说明其以两岸的政治分歧干预民间交往的做法愈发激进。张文生认为,两岸正常民间旅游和往来强行和M503航线挂钩“毫无道理”,把民间交流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做法有悖于台湾的广大民意,也不利于缓和当前两岸政治对立的氛围。
◎ 环球时报 2月9日
马彦彬:两岸融合发展创未来乡村的中国方案
◎ 香港文汇报 11月28日
中心研究员马彦彬日前发表论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指示福建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同时指示以乡村振兴做为福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展望未来,乡村正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两岸融合发展也将向心灵契合迈进,携手共同为全世界提供“未来乡村”的中国方案。
环球时报报道页面
第五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现场
马彦彬指出,在习总书记指示福建四项重点任务中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可与“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相结合,从而实现“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因为乡村振兴是两岸追求现代化的共同课题,存在相互借鉴、互补合作的宽广空间,正是可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接合点。
在第五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上马彦彬表示,两岸同为中国人,具有相同的民族性与文化基因,尤其半数以上台湾人的祖籍来自福建,因此台湾乡建乡创的历程经验与培育的人才,无论成败或优劣,对于大陆特别是福建的乡村振兴,都具有“知往鉴今,以启未来”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闽台诗坛;郑成功形象;古体诗;同题共做;形象建构;
刊载于《台湾研究集刊》2023年第6期
内容摘要
闽台是郑成功文物史迹保存最多的地区,郑成功形象书写成为闽台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前半叶闽台地区的诗社以报纸为媒介,举办了三次以郑成功为诗题的大型征诗活动。这些诗文是解读郑成功形象建构的关键资料,具有凝聚文人共识的重要作用。郑成功形象从清初的反清“乱臣”“贼寇”形象,转变为“骑鲸英雄”“草地掘鸡”等神话形象,更发展出反殖抗荷的中华民族英雄、开拓进取的冒险者、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以及受日本殖民话语影响形成的超越西方的“东洋之子”等形象。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闽台诗坛;郑成功形象;古体诗;同题共做;形象建构;
刊载于《台湾研究集刊》2023年第6期
内容摘要
闽台是郑成功文物史迹保存最多的地区,郑成功形象书写成为闽台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前半叶闽台地区的诗社以报纸为媒介,举办了三次以郑成功为诗题的大型征诗活动。这些诗文是解读郑成功形象建构的关键资料,具有凝聚文人共识的重要作用。郑成功形象从清初的反清“乱臣”“贼寇”形象,转变为“骑鲸英雄”“草地掘鸡”等神话形象,更发展出反殖抗荷的中华民族英雄、开拓进取的冒险者、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以及受日本殖民话语影响形成的超越西方的“东洋之子”等形象。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内容摘要
两岸司法互助是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司法区块链是新兴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受到两岸司法部门共同认可,目前两岸司法部门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司法区块链应用建设。司法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两岸司法互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当前大陆方面宜主动推进涉台案件中的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两岸实现数字司法技术互信。通过共商在两岸司法互助中应用司法区块链技术,推动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两岸有望携手共创数字时代的中华司法文明。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两岸司法互助;数字化转型;司法区块链
刊载于《海峡法学》2024年第1期
作者:刘文戈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致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论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
内容摘要:大学校长担负着领导大学发展的责任。经过对中美两国一流大学校长比较分析发现,两国校长均以男性为主,普遍拥有博士学位和高校工作经历;美国一流大学校长偏向“长者化”,任职年龄、任职年限和退任年龄均明显高于我国;我国一流大学校长尤其是中管高校校长获得最高学位的学科背景主要集中于理工科,而美国一流大学校长尤其是私立大学校长的学历背景则表现为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各占一半;我国一流大学校长尤其是中管高校校长学缘关系十分明显,晋升方式以内部升职为主,美国一流大学校长则以校外聘任为主;我国一流大学校长尤其是中管高校校长的职业晋升阶梯一般表现为“系主任—院长—副校长—校长”,而美国一流大学校长尤其是公立大学校长的职业晋升阶梯则通常表现为“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或副校长—校长”。对此,我国大学校长选任应反思传统遴选所带来的问题,提高群体结构合理性;完善选任要求,重视多岗位锻炼和跨院校工作经历;打造“选养”并举的选任制度,适度放宽年龄及任期限制。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关键词: 一流大学;校长;职业特征;中国;美国
刊载于《现代教育管理》2024年第1期
作者:别敦荣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邵剑耀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谁在当中美一流大学校长?
内容摘要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潘懋元先生编写《高等教育学》讲座并推动高等教育学进入学科专业目录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才正式进入了“学科化”的时代,而“学科取向”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标志。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年第2期
作者:李家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注高校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
关键词: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全球胜任力
刊载于《世界教育信息》2024第1期
内容摘要
亚洲国家积极引进世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建立跨国高等教育机构和项目,并不断完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制度和体系。跨国高等教育的学生普遍满意其学习经历,认为教育效果符合其预期。新时期,亚洲国家可进一步发挥跨国高等教育在连接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有益作用;亚洲国家构建跨国高等教育保障体系,需要来源国高校与本土高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因地制宜、科学地设计方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作者:张羽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黄茜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现代闽台征诗活动与郑成功形象嬗变研究
作者:莫家豪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张优良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亚洲国家的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学生学习体验
内容摘要
保护文物与文化遗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台文物是两岸关系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对于两岸关系而言意义重大。福建省高度重视涉台文物,创造性开展涉台文物的调查保护,创造性进行涉台文物立法,创造性形成涉台文物保护联动机制,创造性推进涉台文物的活化利用,在全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涉台文物保护,并引领了全国涉台文物的保护工作。在探索涉台文物保护的过程中,福建形成了高度重视涉台文物价值、先行先试进行文物保护、多措并举打造部门联动、探索两岸共治共管共融、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等经验,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的交流互动,增强了台胞的文化和国家认同,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结和心灵契合,在以文物促交流、以文化促融合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刊载于《中国评论》第314期
作者:储斌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涉台文物保护为抓手创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
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4
05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李鹏教授率团赴美知名高校和智库开展学术交流
李鹏教授参与上海国研院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交流活动
吴小安教授作“中国区域国别学”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讲座
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
05
2024年2月22日至23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资深研究员Paul Stares、研究员David Sacks、助理研究员Natalie Caloca一行到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应邀参与研讨,就中美关系、地区安全局势、台湾问题等议题与美国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鹏教授参与上海国研院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交流活动
2024年3月7日下午,华侨大学讲席教授兼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创院院长吴小安应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邀请,来我院作题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全球视域与亚洲研究脉络下的理论探讨”的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讲座。
吴小安教授作“中国区域国别学”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讲座
在讲座中,吴小安教授强调,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应以中国为中心,对世界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区域与国家进行全方位研究,关注重点依次为亚洲、欧美、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应该灵活地进行研究,建立独特且自主的学术方法论和话语体系。他表示,尽管目前中国学界关于区域国别学的探讨主要围绕在学科设置、中心议题认证展开,但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进步的一个主导趋势,秉持中国特色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大有可为。
讨论环节,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等师生与吴小安教授就区域国别学的方法论是否适用于台湾问题研究等议题进行讨论。
李鹏教授率团赴美知名高校和智库开展学术交流
为推进中美学术和人文交流,加强双方智库和高校专业人士在台湾问题上的沟通,2024年1月22日至2月3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鹏教授率团访美,与美国主要研究机构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两岸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复旦大学信强教授,我院副院长季烨教授,两岸关系研究所何晓繁助理教授,以及政治所博士生刘慧琪参加调研。
在首站纽约,调研团参加了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组织的两场座谈,并与来自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哥伦比亚大学、对外关系协会等单位的学者进行闭门座谈。双方围绕近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互动展开热烈讨论。
在纽黑文,调研团与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会面,并同耶鲁大学师生围绕台湾研究主要议题展开学术交流。在波士顿,调研团与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史密斯学院等高校的学者举行闭门对话。
在华盛顿期间,调研团先后访问了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史汀生中心、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等知名智库,并与欧亚集团、美国国会研究处等机构的专家交换了对于当前台海形势的看法。调研团还拜会了我驻美大使馆井泉公使,并与使馆部分外交官进行交流。本次学术交流的最后一站是旧金山。调研团拜访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弗里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双方围绕美国对华政策和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展开交流。
在美期间,调研团紧扣落实“旧金山愿景”的主题,全面阐释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深化我院与美国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学术联系,取得良好效果。
目录
01/ “2.14”恶性撞船事件......03
03/青年观察与教育快讯..........17
02/港澳台时事热点聚焦..........11
04/学者观点与学术成果..........23
05/港澳台研究中心动态..........29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简介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是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为依托,整合校内外优质港澳台研究资源,注重从多学科视角综合考察港澳台区域发展问题,着眼于从国家统一层面探索新时代 “一国两制”伟大理论和实践的新型高端智库。
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地缘优势,聚焦港澳台地区政治、经贸、教育、 青年、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研究,在强化港台关系、澳台关系、港澳台发展 比较研究的同时,深入探索“一国两制”港澳实践与“两制”台湾方案的关联性, 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现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鹏教授。中心主任为张宝蓉教授,副主任为王贞威副教授。中心下设港澳台政情研究、港澳台社会经济研究、港澳台教育与学生学情研究、 两岸青年研究、港澳台作家研究、两岸婚姻与家庭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共有专家 50 人左右。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Editor-in-Chief
总 编:张宝蓉
Editorial director
主 编:王贞威
Responsible editor
责任编辑:金睿晓 邹顺强
Layout
版面设计:金睿晓
Cover illustration photographer
封面插图摄影:龚君 钟志成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
右侧二维码:厦大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公众号
厦门大学台港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