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
亭林e摘
为你/摘取/身边的美好
03
2021年第3期
序言
THE PREFACE
为推动昆山市金融从业人员深入学习研究经济金融理论和实务知识,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履职能力,强化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切实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昆山市金融工会组织开展2021年“金智荟萃”调研竞赛活动,落实以课题调研带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着力全面提升全辖内金融工作建设质量和水平。现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进行刊登,方便大家学习参考。
昆山市金融工会
竞赛活动通知
基于数字化能力建设的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与实践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祝晓兰、倪玉婷、姜明惠、高美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个人外汇经常项下业务现状与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柳晓羽
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研究——以昆山地区为例
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郭淼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分析
农业银行昆山分行—吴天成
01
一等奖
02
03
04
二等奖
目录
CONTENTS
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研究
张家港农商行昆山支行—殷丽晶
构建梳裡体系,加强员工管理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查益强、韦思涵、李丹、严莉
坚守主业重实需,汇率避险趋中性
浙商银行昆山支行—吴胤冰
浅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软件特征及金融机构监管建议
交通银行昆山分行—张九匀
05
三等奖
06
07
08
提升银行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研究
工商银行昆山分行—蒋峰、冯宇晨、朱云依、钱思思
09
银行风险账户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农业银行昆山分行—刘奇
10
目录
CONTENTS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课题1组)
祝晓兰、倪玉婷、姜明惠、高美
团队口号:她们是共产党员,她们是讲务实、敢创新的昆山农商行人,她们怀揣梦想,努力奋斗,她们中有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风险管理的专家,有行业风险研究的专家,有信用风险领域的专家,她们昆山农商行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一抹抹“巾帼不让须眉”的颜色!
○作者简介○
基于数字化能力建设的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与实践
——以探索数字化转型为案例
摘要:随着宏观经济成长放缓,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利差空间不断收窄,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同时互联网金融、网络银行等互联网技术已全面渗透到金融业,第三方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模式以及线上信贷的获客模式,挑战着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建设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的严峻考验。
本文主要以昆山农商银行探索数字化转型为案例,阐述昆山农商银行近些年基于数字化能力建设,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的研究及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数字化转型、大数据风控
一、互联网时代银行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理财、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垄断壁垒逐渐消除,再加上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经营风险。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客户的分流可能引发持续性的资金瓶颈。
商业银行若不能适应这些变化,未来只能选择高成本资金和低净值的客户。金融产品创新呈现出多样性风险的暴露也更为突出复杂。商业银行一方面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后利润空间的挤压不得不向零售转型,另一方面面临着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在风险控制中存在漏洞与缺陷不断凸显。
二、互联网时代银行发展的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金融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对全球商业特别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利用金融科技理念,解决发展痛点,正在成为银行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思路。
零售信贷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重要目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线上化也是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这两者都是转型中的难点。零售信贷业务具有分散、小额、欺诈高、难以追索等特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分散、抵质押不足、对实控人依赖高、行业依存度高等特点,开展零售信贷业务和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挑战在其与传统对公信贷业务不同,不能单纯依靠信贷人员的业务经验逐笔调查、分析,否则业务将无法做大,其成本无法以收益覆盖。因此,在风控模式上要有所突破,使得业务可以批量、经济的开展,利用互联网金融等平台,批量获客并在线放贷。而看似简单的业务模式,其关键在于风控的把握,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批量获客、间接获客的方式下,充分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风险,并保持合理的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制胜的关键。
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发展为风控领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银行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多维度地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评估,精准客户画像,促使传统模式下难易度量的风险显性化,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与先进的模型体系结合,可以改变事后分析的模式,建立主动,实时相应的机制和模型提高风控效率。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联接有利于客户营销。与银行业传统盲目营销的模式不同,银行业的数据营销,应注重实现客户量、收入、利润的多重业务发展目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有效的提升了银行对客户的了解,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更多的个人理财偏好,消费行为等信息,商业银行可借助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及手机客户端等社会媒体,进行金融产品的推介,有助于精准营销。
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银行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当前客户对银行的需求已不局限于存贷款等基础业务,客户需求更多样化,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海量的交易信息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及挖掘,整合上下游资源,可打通全流程的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现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全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三、昆山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昆山农商银行是全国最早一批探索金融大数据建设的农商行之一,早在2016年就已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成立了一级部门数据资产管理部,负责推动全行的数据治理和应用。2017年启动了大数据领域的第一个应用系统和风险数据集市建设,在江苏省内首家开发上线了智能风控平台,先行先试地启动了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
(一)昆山农商银行大数据建设历程
昆山农商银行将大数据建设作为战略制高点,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全行数据治理,整个建设里程跨越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数据治理阶段,从2014年启动至今。数据治理主要解决制定数据标准、存量数据清理、增量数据管控以及完善数据管控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为数据应用奠定基础。昆山农商银行建立了数据治理委员会,成立了一级部门数据资产管理部,启动了数据治理咨询项目,制定了一万余条数据标准。建成了ECIF系统,实现了全行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结合反洗钱专项治理,完成了存量客户信息的治理。
2019年,大数据质量监测平台正式上线,昆山农商银行迈入了数据质量监测和管理的长效运作阶段。
第二阶段为大数据风控建设阶段。风险控制是昆山农商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第一战场,昆山农商银行2017年启动了智能化风控建设项目,正式拉开了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的序幕。大数据风控应用依托大数据平台,采取专业主题数据集市和专业风险应用系统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先后建成了信用风险数据集市、监管数据集市、审计集市、报表集市等,为下游系统提供专业化的数据清洗和指标加工服务。先后建成了信贷智能风控平台、新一代反洗钱系统、灵活报表平台、新一代审计系统、实时交易监测系统、统一业务监测平台等专业系统,覆盖全面风险管理各个领域,形成了风控中台决策中枢。
第三阶段为大数据营销分析与全面应用阶段。2019年起,是昆山农商银行大数据建设的第二个5年,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模型试验室,将大数据模型技术进一步向营销和业务管理的其他领域全面应用。我们建成了客户主题集市和CRM系统,有效整合了客户相关信息,并基于CRM系统实现精准营销和营销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型试验室第一年成功孵化了6个项目,培育了几十名懂数据、懂业务、懂模型的业务骨干。
(二)昆山农商银行积累和引入丰富的大数据
麦肯锡对大数据的定义是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其并不是单纯的指数据的量有多大,而是指超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管理和技术的革新。
对大数据的定义可以从数据量、数据种类以及处理速度三个方面来看。数据量大是第一个属性,同时数据种类的多样性更加重要,多样性包括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性,还应该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速度既包括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速度,也包括数据流动的速度。
从数据来源来分,大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类。
1.内部数据
在讨论大数据时,人们往往更关注外部数据,而容易忽视自身的数据积累。其实,商业银行所获取的内部数据在决策应用的时候价值更高。通过展业和客户调查获取的内部数据主要包括:客户信息、财务信息、行为信息、交易信息、关联信息等几大类型。
昆山农商银行通过多年的数据治理和建设,已建成了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覆盖客户、监管、风险的各个主题集市,实现了行内大数据的有效应用。
以风险数据集市为例,该集市是为支撑全行风险管理应用服务而建设的数据整合平台,是形成风险数据资产积累的基础性工程,昆山农商银行通过建设该项目完成公共基础和信用风险两个主题集市的搭建,优先满足零售风控需求,支持对公风控需求扩展,为企业级全面风控体系建设夯实基础。风险数据集市以风险管理业务需求为导向,梳理支持应用框架的风险数据需求,形成风险数据信息模型。
共包括5+1+1个主题域,即5个风险指标主题域,1个公共基础信息主题域,以及1个附加值第三方数据主题域;分为36个子主题域,共计3648个风险数据项。
2.外部数据
随着第三方征信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大数据的日益重视,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和获取的外部数据种类日益丰富。昆山农商银行通过政府、省联社和商业合作,对接了几十类外部数据,可广泛应用于信贷、营销、风控决策等多领域,按照数据应用的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对公、金融机构三大类,涵盖身份核验、司法信息、人行征信、第三方征信、反欺诈、房产在线评估信息、工商信息、行政信息、金融机构信息、中国债券信息等维度。
(三)昆山农商银行大数据应用能力与场景
基于大数据,昆山农商银行已经实现了大数据反欺诈、大数据风险决策、大数据风险预警监测和客户统一风险视图等多维应用体系。
1.大数据反欺诈
运用基础信息核查、用户行为检测、多平台申请/负债、不良信用及司法记录、黑灰名单、社交欺诈六大维度,构建反欺诈评分和拦截规则体系,将欺诈拦截在申请环节,为批量、在线获客保驾护航。通过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实时反欺诈系统,对接了行内全部的业务渠道系统,可实现信贷申请反欺诈和实时交易反欺诈等功能,有效防护昆山农商银行业务安全运行,为批量、在线获客保驾护航。
昆山农商银行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流式计算技术,搭建全行交易及操作风险数据集市,支持客户、员工、交易、行为、流程、系统等多维度的数据整合和风险指标加工,
并以风险数据集市为支撑,构建黑名单实时核查、交易风险实时管控、及事后分析监测的统一平台,实现跨产品、多实体、全渠道、全流程的风险事前拦截、事中管控、事后监督,满足交易监控、反欺诈、案件防控、流程监控、操作风险监控等多方面风险管理要求。
2.客户信用评分
昆山农商银行基于大数据自主开发适用于本行产品的信用评分体系,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驱动的模型开发,同时为弥补数据不足的缺陷,结合业务专家经验,使得模型的可用性更高。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调优。通过评分模型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量化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额度和定价策略。
3.智能化审批决策
昆山农商银行的风控平台基于分布式架构和风险决策引擎,可实现秒级自动化执行准入筛查和模型评分,对接业务系统和客户端,将智能化决策嵌入进件、审批流程,给客户经理及审批人员充分的决策建议及风险提示,做到事前防控风险,同时支持自动化审批,可优化作业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和客户体验。
4.实时风险预警
通过整合行内外失信、逾期、法院执行记录、手机号停用等各类名单,有效动态监控借款人及保证人的信息变更,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及时归还的问题,弥补传统零售业务人工贷后管理的种种弊端,降低对客户经理贷后人工检查的依赖,采取自上而下主动预警及对客户的主动触达。
5.客户风险统一视图
通过整合客户信息、业务信息、风险信息、征信信息、关联信息、财务信息共六个维度的全面信息,并引入客户标签体系,更全面、精准的识别客户风险,有助于全面认识客户,动态掌握客户风险画像,可全面应用于授信审批、精准营销等多个领域。
6.全流程风控
昆山农商银行已实现将大数据风控嵌入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实现闭环管控,为每个环节的业务人员提供信息和决策辅助。在申请阶段,客户或者客户经理不必等到审批人员审批,即可提前捕捉客户的风险信号,从而提前核实和了解风险点,并有针对性的设计授信方案。在审查审批阶段,大数据风控给审批人员提供了量化的准入依据,并且通过全面的客户统一视图,识别人工难以发现的隐藏风险点,从而提升审批的科学性,降低审查、调查的工作量。贷中阶段,可以根据客户的用款行为和还款表现,管控客户提款和用信额度,并制定调额策略,实现额度动态管理贷后阶段,自动化的贷后预警,节约了客户经理的工作量,同时通过行为评分对客户的行为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可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化解风险。
7.自动生成调查报告/全面风控报告
利用智能化风控平台汇集行内、外部信息,如客户信息、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关联信息、风险信息和征信信息等,通过数据加工去伪存真,将校验过后的数据自动填入调查报告,建立信贷审查、审批辅助模式。实现了客户全景画像,破除了信息孤岛效应。
通过自动获取借款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自动匹配借款人及关联方在本行的授信额度,若存在关联企业授信,纳入集团(关联)客户管理,进行统一授信。有助于厘清关联关系,避免多头授信,重复融资。
(四)昆山农商银行大数据风控助力业务跨越式发展
昆山农商银行自行设计、研发的新一代风险管理系统——智能化风控平台,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投产,成为江苏省农商行系统内首家,并以此项目获评“2017金融科技最佳实践—风险管理创新中小银行”。与传统信贷流程中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客户资料搜集和判断相比,智能化风控平台整合了金融、社会、互联网及行内各种数据,如行内核心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网银系统等多种业务的交易数据、账户数据和客户基础数据,行外数据包含人行、银监、省联社、法院、行政处罚及其他外部数据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风险数据集市,通过对内外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缓解了传统银行通常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了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实现信贷管理效率和流程的提升和优化。
智能化风控平台为昆山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部署了全面的准入规则和模型,涵盖对公零售等六大板块所有非低风险业务,共计125项产品和业务,实现了公共规则全覆盖。
昆山农商银行已开发贷前风控规则500余项和贷后预警规则近200项,包括公共规则和产品规则,其中十余项产品开发了自动化的额度和定价策略。
自主设计评分卡十余张,覆盖信用卡、循环贷、消费贷、经营贷、房贷以及对公线上化业务等各业务场景,支持产品创新和自动化审批业务十余项,实现了贷后预警的全面覆盖。
业务案例1:大数据助力线上个人消费贷产品拓展
昆山农商银行备用金系列产品是一款全流程线上信用贷产品,其申请、受理、审批、放款、回收和贷后管理环节全部在线完成,充分依托互联网优势,向昆山农商银行手机银行端客户提供全流程“自动化”的线上操作模式。
该系列产品目前主要包括公积金消费贷等,依托昆山农商银行网贷平台、风控平台建立风控模型、贷后预警规则,系统基于人行征信、第三方数据、公积金社保等数据根据客户质量优先级进行筛选,风险偏好从低到高优先准入。自2017年业务开办以来,备用金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截至2021年5月,产品余额约15.2亿元,不良率为 0.2%。
业务案例2:大数据助力信用卡业务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外部数据的引入更加完善了信用卡审批策略及模型。借助于昆山农商银行智能化风控平台,大数据嵌入线上、线下多场景的信用卡评分模型及决策策略中,可迅速识别风险点、有效判定客户风险程度,将人均审批效率提升至约100笔/天,明显提高了信用卡的审批效率。
截止到2021年5月,昆山农商银行发卡已达到111652张,授信总额39.59亿元,用信13.33亿元。
业务案例3:大数据解锁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难题,小微企业往往因为缺少有效的抵押物、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其融资难度大、成本高。为破解这一难题,昆山农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借助智能化风控平台对大数据进行解析,对小微企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收集、聚合,把握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在智能化风控平台支撑下,昆山农商银行推出基于税务数据的信贷产品“税捷贷”、基于房产在线评估数据的快贷产品“宅捷贷”等业务,大大提高了风控效率。
同时,依托新一代企业电子银行实现小微企业客户从业务申请、提还款全流程线上化办理。截止到2021年5月,昆山农商银行税捷贷授信户数134户、授信余额达1.78亿元,宅捷贷授信户数1025户、授信余额达20.46亿元。
(五)昆山农商银行注重大数据人才培养
金融大数据是趋势、是潮流,更是银行当仁不让的选择,昆山农商银行从银行大数据长久发展的视角,于2019年5月启动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将人员培训和业务分析相结合,通过学习SAS等软件,掌握主流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建模方法,努力打造一支自己的业务分析师、建模工程师以及数据科学家队伍,提升中后台部门产品、模型的研发能力。首期培训班培训学员44人,累计孵化项目10个,其中8个项目完成模型开发,最终6个紧贴业务需求的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应用落地阶段。模型实验室二期于2020年12月启动,本次模型实验室项目基于对存量模型的验证优化,让学员在项目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是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发展趋势。昆山农商银行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建成了独立、自主、可控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初步构建了精准营销体系,实现网格化营销和客群下沉。大数据风控已成为昆山农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业务创新、线上化信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先行的优势,这对于一家区域性农商行而言殊为不易。未来,昆山农商银行将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更加丰富的大数据场景,实现业务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让智能化、大数据成为昆山农商银行的一张名片,打造有品质、有品位、有品牌的精致银行。
单位: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作者:祝晓兰、倪玉婷、姜明惠、高美
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 柳晓羽
柳晓羽,女,1996年出生,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目前为外汇管理部经常项目综合管理岗办事员,主要负责服务贸易及个人外汇业务。昆山金改区成立以来,各项外汇改革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该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力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外汇为民”的初心使命。
○作者简介○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个人外汇经常项下
业务现状与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从个人外汇业务收支现状开展分析,并以目前已经查处的违规案件为例分类研讨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渠道,运用好防风险与促便利的“双刃剑”,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波动风险。
关键词:个人外汇业务 便利化 违规行为 风险防控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之年,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提升个人经常项目用汇便利化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发布了《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在华外籍人才个人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以及于2021年4月2号正式发布《进一步推进个人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便利化的通知》(汇发2021年13号文)等多项政策文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个人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便利化水平,加快我国新的外汇发展格局建设。但与此同时,便利化的措施也成为了部分企业或个人开展不合规不合法的跨境资金运作的渠道,个人外汇业务的监测难度明显增大,为外汇局和商业银行在个人外汇风险监测与防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透过数据,分析个人外汇经常项目现状
(一)总体情况概览
自2015年“811”汇改至今已满六年。“811”汇改是在2005年7月21日汇改基础上,再度推出的汇改新举措,明确了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与参数改革,将人民币定价权交给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定价。近两年来,央行通过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大幅减少外汇干预,在发挥汇率价格信号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央行已退出常态化干预,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多轮冲击考验,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根据2015年至今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汇率波动及江苏省个人结售汇交易量情况来看,个人作为外汇市场主体的一小部分,与整体汇率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相关。2015-2017年的个人购汇总量呈现大起大落的态势,2017年至今逐步下降趋稳,个人结汇总量和波幅则远低于购汇。
但自2020年以来,个人购汇和结汇逆差走低并趋于平稳,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5%,与国际主要货币基本相当,汇率作为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叠加Delta变异毒株肆虐的双重影响,2021年1-7月,全省个人外汇支出31.33亿美元、购汇37.4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4.86和72.86个百分点。而跨境电商发展带动个人收、结汇快速增长,全省个人外汇收入9.53亿美元、结汇21.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95%、8.08%。个人收付汇逆差21.80亿美元,同比收窄24.09%;个人结售汇逆差15.54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50.1%。
个人结汇保持稳定增长,美元结汇占比小幅升高。结汇自去年10月(1.95亿美元)进入上升通道,今年1月结汇4.33亿美元,为2019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经历了2020年从5月美元兑人民币最高点7.18,到10月的6.75左右,美元大幅贬值超过6%,有结汇需求的客户持观望态度,选择持币待结,个人结汇量也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但从11月到1月,人民币仍快速升值至6.46上下,相比5月高点贬值超过10%,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担心人民币升值破6的声音此起彼伏,大量刚需结汇客户则无法继续观望,选择直接结汇。
春节假期导致2月结汇虽经历小幅下降,但随后5个月均稳定在3亿美元上下,并在7月显示小幅增长态势(7月环比增长4.56%)。从交易币种看,受美元贬值影响,美元结汇规模呈现增长趋势,1-7月美元结汇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2020年11月以来江苏省个人结汇变化情况
个人购汇仍处下行通道,5月开始呈现抬头迹象。1-5月月均购汇5.19亿美元,同比下降37.32%,整体仍处于下行通道,但5月受留学购汇的增长驱动,购汇金额增至4.79亿美元,同、环比分别增长22.57%、11.72%。
自4月2日,个人便利化新政出台后,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办理便利化留学购汇68笔,合计158.32万美元;便利化薪酬购汇286笔,合计383.20万美元。便利化新政业务办理金额占同期全省购汇购汇比重为2.22%,由此可见,对于便利化新政的整体市场接纳度和反馈情况良好。
2021年以来江苏省个人购汇变化情况
经调查了解,境内个人每人每年5万美元结汇额度,到年终自动归零,故每年年末12月是结售汇的高峰,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国旅游、游学等需求大幅减少,故购汇方向仅有小幅增幅,而结汇方向增幅较大。一般临近春节前个人和企业的人民币资金需求都会有大幅增加,包括发工资、买理财产品等,其中跨境电商结算计入个人结汇量,均推高了刚需结汇量的大幅增长。
(二)主要交易项目结售汇差额分析
在货物贸易方面,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带来结汇大幅增长,差额由逆转顺。1-7月全省货物贸易项下结汇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67%,占结汇总金额的比重从去年的3.7%升至15%,结售汇顺差规模由去年同期的0.07亿美元扩大为2.37亿美元,增幅高达32.86倍。其中,1-7月个人项下“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汇4846.17万美元,同比增长450.13%,是货物贸易结汇大幅增长的因素之一。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大规模转向线上交易,带动跨境电商收入和结汇快速增长。海外客户的网络购物需求自去年4月开始持续增长,根据《2021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19年至2020年间,欧美及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电商整体零售额都经历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2021年来货物贸易收、结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是个人外汇便利化政策影响,调查发现,《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11号)下发后,跨境电商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外汇账户办理不占额度的结汇,极大便利了辖内个人跨境电商经营者资金结算,有效释放了跨境电商的结汇需求。同时,支付机构为线上支付提供便利渠道,1-7月通过支付机构结汇3.02亿美元,去年同期仅0.73亿美元。
在服务贸易方面,不同科目变动情况有所区别。一方面,旅行项下逆差规模收窄,随着境外疫情好转,留学与旅游购汇出现回升迹象。限制出境政策导致旅游与留学需求大幅缩减,1-7月,旅游与留学项下购汇30.15亿美元,同比下降33.24%,结售汇逆差收窄35.61。但从4月起,随着多国开始放开对签证的限制,留学购汇有所回升,以留学为主的实需型购汇选择提前购汇,当月留学项下购汇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8.04%,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旅游受疫情影响程度一直大于留学,去年3月起旅游购汇占比开始低于留学购汇,并持续处于较低态势,1-7月旅游项下月均购汇金额为1.85亿美元,2019年、2020年分别为4.29亿美元、3.19亿美元。另一方面,职工报酬和赡家费结售汇变动与收支变动相背离。今年1-7月,职工报酬项下收入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7%,职工报酬和赡家款项下结汇9.17亿美元,同比下降1.93%,其中近95%为占年度便利化额度的结汇。同期,职工报酬项下付汇仅为27.33万美元(去年同期42.92万美元),职工报酬和赡家款项下购汇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65%,其中境外个人购汇2.28亿美元。1-7月,职工报酬结售汇顺差6.28亿美元,同比下降6.13%,收支顺差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二、透过案例,辨识个人外汇违规行为特征
根据现有个人外汇政策,境内个人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便利化结汇和购汇额度,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在金融机构即可直接办理额度内结售汇业务,若要办理额度外结售汇,则需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供金融机构审核。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个人年度便利化措施,借助亲人、朋友额度,分拆进行购付汇,通过各种逃避监管方式实现违法违规资金跨境流出。
以下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借用他人便利化额度违规购买境外房产。通过法人与其他多名个人异常收付汇联动监测指标,发现陈某和姚某疑似存在分拆购付汇将境内资金违规汇出的行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叶某等10人以因公差旅支出的名义向陈某的境外账户付汇15笔共计68万美元;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徐某等9人以因公差旅支出的名义向姚某的境外账户付汇12笔共计56万美元。同时,陈某和姚某为辖内多家企业法人和高管。外汇局核查确认,陈某和姚某借用朋友或亲属年度便利化购汇额度,将境内资金分拆购付汇转移至境外,用于购买境外房产,外汇局已对陈某和姚某分别处以罚款人民币28.73万元和23.4万元。
案例2:构造个人职工薪酬合同违规流入。通过企业和个人与境外同一交易对手收付汇联动监测指标,发现孔某疑似存在违规分拆汇入境外资金的行为。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21日,孔某、王某等9人收到来自境外C公司的雇员工资共14笔,金额合计69万美元,上述资金入账后办理了占年度便利化额度的结汇,结汇人民币资金陆续汇入孔某的个人账户。同时,境外C公司与孔某名下D公司存在贸易收支往来。外汇局核查确认,C公司为孔某未经登记在境外设立的离岸公司,为将C公司留存收益汇入境内,D公司法人孔某通过构造职工薪酬将境外资金非法汇入,并借用他人年度便利化额度结汇,外汇局已对孔某处以罚款人民币29万元。
在以上案例中,可以发现近年来个人外汇违规案例辨识难度进一步提升。
一是分拆特征削弱化。传统判定分拆购付汇或收结汇资金来源去向特征之一为资金提供方和归集方当日收到资金后购汇或结汇转出,但在外汇局对个人外汇违规案件的持续高压打击下,当前违规个人越来越多地采用隔日或间隔多日划转资金的手段,降低人民币资金转账与结购汇行为的关联度,即通过削弱分拆特征的方式规避监管。如案例1中,额度出借人收到陈某境内提供的资金多日后才实施购付汇操作。
二是分拆手段复杂化。现阶段越来越多银行对其个人外汇业务电子监测系统进行升级,加强个人分拆结售汇业务的事前事中控制,违规个人往往通过绕开人次、频次、金额等分拆特征规避银行筛查及外汇局监管。
一方面是在境外分散开立多个账户。通过分散境外账户,“多对一”模式转变为“多对多”模式,加大了分拆判定难度。如在案件1中,虽然境外收款人名称均为“FANGYING CHEN”,但对应3个不同的收款账号,因此较难锁定境外为同一收款人。另一方面是在境内通过电子渠道小额化分散办理。当前电子渠道已成为个人外汇业务主要办理途径,多数银行电子渠道办理单笔5万美元以下收付、便利化额度内结售汇业务无需提供材料,违规个人有意将资金拆分成单笔5万美元以内,通过电子银行交易,以规避银行的真实性审核。同时,个人将用于购汇的人民币资金在境内陆续通过多人账户流转,也增加资金汇路的回溯难度。
三是虚构交易隐蔽化。监测发现,个人违规外汇资金收付由旅行、留学项下简单分拆逐渐转向虚构职工报酬、服务贸易等交易,通过构造劳务协议、咨询服务合同等服务贸易合同、发票,提升违规业务的隐蔽程度,银行真实性审核难度加大。如案例2中,个人以劳务报酬的名义转移外汇资金,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提供了劳务雇佣协议等相关虚假单证,银行展业时较难发现该类违规行为。同时,从外汇局事中事后监测角度,由于收汇主体并未出现明显的高频、分拆、大额等异常行为,也较难进入外汇局监测视野。
三、透过机制,提升个人外汇风险监控水平
针对个人违规行为出现的新特征,江苏分局探索开展个人外汇与贸易收支一体化监测,并对企业法人主体发生个人外汇业务的情况,设计了三项联动监测指标。
一是法人与其企业货物贸易收支联动监测指标,将存在高频、大额等异常的法人个人外汇收支与该法人所在企业外汇收支进行联动分析,如交易存在交叉或关联的,纳入监测核查。二是企业和个人与境外同一交易对手收付汇联动监测指标,筛选境外同一交易对手分别与辖内企业和多名个人存在高频、大额等异常收付汇数据,并进一步对个人境内资金划转的数据进行追溯。三是法人与其他多名个人异常收付汇联动监测指标,将辖内法人名单与个人外汇分拆交易组数据进行关联匹配,将同时为法人和交易组名单内个人的交易数据,纳入监测核查。
基于上述联动监测指标,江苏分局成功发现并查处了一批个人外汇违规案件,但风险防控任重道远,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构建经常项目一体化监测体系,拓宽核查视野,从行为监管向原则监管转变。近年来个人外汇违规行为更趋隐蔽、复杂,随着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经常项下外汇业务的对公对私边界将更加模糊。“多对多”的分拆模式下,个人通常将资金往来者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交易组,增加监管部门的识别难度。因此,通过对多个异常交易组线索进行交叉匹配,整合形成全面的资金网络,才能找准突破口,提高异常线索的精准度。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应适应贸易发展、适应主体行为变化,有效整合经常项目各业务板块数据信息,实现个人外汇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数据联动和一体化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核查的工作质效。
二是建立特殊外汇业务处置制度,成立外汇专家小组,压实银行主体责任。个人外汇业务从开户、结售汇到收付汇全流程均在银行办理,从近年来查处的个人外汇违规案件看,银行在延长后续资金信息链,还原资金境内外划转全貌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不少银行因核实真实性难度大,监督过程涉及面广、时间长,从而出现不会办、不敢办的现象。针对此类业务,银行应建立相应的处置制度和方案,以及相应的人员,比如日常经办案例中,办理银行事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调查其表亲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自身家庭背景;可以走访医院,调查其父患病背景是否属实,其医疗费用是否合理。事后结汇资金流向是否有异常,将整个业务资金链来源和最终流向全覆盖。
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丰富展业手段。一方面,银行自身要积极拓展信息来源,通过引入第三方或主动参与到公安、海关、税务、边检、社会保障等联合监管体系中,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促进大数据发展、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进程中,外汇局应积极探索建立本外币大数据分析体系,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通过采集个人的身份、信用、交易、出入境等信息,形成覆盖全面的个人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为银行展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将个人跨境资金流动与境内人民币流动情况相关联,完整刻画交易链条全流程,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事后监督中的作用。
综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用汇需求不断提升,个人外汇便利化额度及银行电子化交易平台为个人客户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但同时也为个人外汇风险管理增加了敞口。针对个人外汇违规行为的复杂化、隐蔽化等特征,外汇局和商业银行需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甄别素质、优化系统辨识能力,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用高标准严要求从源头上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个人外汇业务有序发展。
单位: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作者:柳晓羽
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 郭淼
郭淼,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金融服务一部办事员。入行以来,积极参与信息调研撰写及编译编研工作,近两年共撰写信息调研50余篇,多篇被人行南京分行录用,其中一篇调研获昆山市领导批示。
○作者简介○
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研究
——以昆山地区为例
摘 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社会安定、金融稳定带来较严重破坏。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在上级行的组织领导下,基层人民银行督促辖内银行开展了全面的账户风险整治,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账户风险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辖内账户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等较大的防控压力。本文从基层人行监管的角度出发,主要以昆山为例,梳理当前基层人行、一线银行网点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就如何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有效监管、如何指导辖内银行“人防”与“技防”有效结合、做好客户解释工作,如何构建上下级、跨部门互联互通机制进行探讨,以期高效高质完成账户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电信网络诈骗
银行账户是经济社会资金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不法分子进行电诈等金融犯罪活动的重要依托和渠道。银行账户的管理工作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其越来越呈现出牵涉面广、难度高、工作量大等特点。作为监管机构,基层人行如何更有效率地指导商业银行、一线银行网点加强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强化源头治理,进而更加有效地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就成为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7.68平方公里,是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早,外来人口众多的县级市。2020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4276.8亿元,增长4%,是全国首个GDP超4000亿元县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000.8亿元,增长7%,进出口总额达868.4亿美元,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38元,增长4.2%。目前,昆山地区涉案总量和在苏州全辖的占比有所下降,但辖内排名依然靠前。故本文主要以昆山地区为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021年1-7月昆山地区涉案账户在苏州全辖占比变动趋势
一、开展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工作必要性
(一)银行账户数、银行卡发卡量与移动支付业务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与调整,我国银行账户数、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处于高位,银行结算业务量逐年加大,移动支付业务量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较大提高。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128.55亿户,环比增长2.55%,其中个人银行账户127.79亿户,较上季度末增加3.18亿户,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9.05户;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90.30亿张,环比增长0.84%,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82.45亿张,人均持有借记卡5.84张。2021年一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610.18亿笔,金额710.08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326.17亿笔,金额130.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4%和43.30%。互联网金融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场景化等特点,在给客户带来便利同时,也给账户监管工作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要保证对如此巨大体量交易的有效监管,对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机制、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电信诈骗犯罪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的新型犯罪手段,具有反侦察能力强等多种特点,并逐步呈现出精准诈骗与广撒网式诈骗共存态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加之存在监管制度的相对滞后或缺位,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型通讯方式和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叠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2020年线上日均活跃用户规模、时长均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2个小时。],诈骗分子也趁机扩大用户接触面,不断丰富、更新诈骗手段。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样,难以追查和打击,给我国社会治安、金融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前期快速扩张的代发工资账户成为涉案重灾区
随着当前金融改革逐渐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速,银行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盈利能力逐渐降低,经营难度日益加大。代发工资业务近几年来是多家银行竞相发展的一项重要的个人中间业务。代发工资业务不仅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稳定、持续、批量的个人账户增长,而且能够促进客户对银行本身及银行所提供产品的了解,无形中宣传了银行的形象,也能为其他零售、公司业务营销的有效开展开辟新的渠道。但是,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近期公安传递的涉案银行账户中,曾经或正在代发工资的账户占比较大。工商银行昆山锦溪支行反映,其2021年4月新增涉案账户5户,其中3 户为代发工资单位开户。中行昆山综合保税区支行反映,2021年6月的7户涉案账户均为批量开卡,开卡时间为2019年7月以前。
(中行昆山分行表示,2019年底其存量代发企业1720家,单月代发13.80万人次。)
(四)受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持续活跃
有研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经历了从“孔雀东南飞”到2010年后的回流中西部,再到今年的粤浙人口再聚集和回流中西部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大量外来人口的红利,其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的流动人口变动基本一致。受昆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机器人换人”步伐不断加快,整治出租房和非法劳务中介,落户政策放宽、部分流动人口转为户籍人口,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昆山市流动人口在2017年达到196.9万人的峰值后,呈逐步下降态势。根据昆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昆山市常住人口为209.25万人,且流动人口较多(2020年末昆山户籍人口106.71万人。大量外来人口携带本人的个人银行账户逐步回流、人口跨城流动依然活跃的客观现实,为目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银行存量个人银行账户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基层人民银行开展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新型犯罪形式,在当今社会高发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相关盈利机构的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不顺畅等原因,也有大众防范意识和能力较低的因素。基层人民银行(本文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为例)
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行的工作指示、加强与上级行沟通协调、压实银行主体责任、压实自身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在组织推进上不断发力,在思想意识上持续重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把上级行指导在本地切实落实,主动创新探索实践。
(一)在严把开户上,拓展审核外延
根据省公安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切实加强银行账户风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落实各银行开户管理责任。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开户实名制管理要求,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做好证件合规性、有效性、真实性核验,审核人证、真实意愿、身份信息与联网核查信息一致性。此外,在人行昆山市支行指导下,部分银行拓展“开户”外延,不仅局限于新开户,而且关注Ⅱ类、Ⅲ三类户升级、挂失补卡等业务。加强账户升级管理,受理账户升级服务时,对账户所有人身份信息进行进一步核验;加强借记卡挂失补领卡业务审核,解挂领卡时需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若客户暂无法提供,领卡后可将Ⅰ类户降为Ⅱ类户,同时设置账户限额;加强手机号审核,重点关注个人客户开户、激活以及业务持续期间手机号码变更等业务,核实客户手机号码;加强厅堂管理,加强对厅堂巡查,充分关注厅堂异常情况,如发现疑似异常情形,应提高警惕,及时汇报网点相关负责人予以跟进。
(二)在数据共享上,注重精准及时
为防范因放宽异地开户条件导致的个人账户涉案风险,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数据联合实验室开户比对功能,
针对“同一人短期内在多家银行网点开立账户”、“同一人持有大量银行账户”等特征,利用模型及时开展数据筛查,并下发银行进行核实。人行昆山市支行关注一人多户、多头开户情况,积极督促银行落实该工作,挖掘公安、上级行下发数据的潜在线索,落实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并在数据的精准度和及时性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辖内各银行数据共享的力度。目前,人行昆山市支行由专人负责每日汇总处理辖内银行网点截至前一工作日新开户数据,排查在不同银行连续开卡达3户、在不同银行预留手机号不同的账户等情况,在数据保密的前提下,于当日下午2点前及时转发给辖内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发送给对应的开户行),提示银行针对性排查、分级管控。
(三)在银行账户全生命周期管控上,强化“一行一策”
自“断卡”行动起,昆山地区涉案账户累计数在苏州范围占比靠前,且部分银行出现个人账户涉案多点发生、局部爆发的态势。人行昆山市支行指导辖内商业银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强化精准打击,落实一行一策略,并及时调整,构建总分支行上下贯通的高效通道。在辖内介绍、推广目前管控成效显著的银行经验,如部分银行除对昆山辖内大部分网点自某年份至今连续三或二个月未代发且未发生存现、取现、转账等主动交易,账户余额在一定金额以内且无信用卡约定还款、个人贷款还款等签约关系的借记卡进行管控外,对重点网点,如在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涉案账户较集中的网点,适当提前模型筛选的首次代发日期、适当降低管控账户余额门槛、适当延长管控时间
尽量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休眠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在应对群众投诉上,畅通高效渠道
根据《苏州市个人银行账户服务与管理指引》,人行昆山市支行督促各银行明确账户分类分级原则,统一全辖投诉监督电话模板,通过明访、暗访指导辖内网点综合平衡好正常开户需求和账户风险防控。人行昆山市支行安排专人负责接听公开的投诉电话,专业、细致、有温度的与客户沟通,并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及时登记台账,高效解决问题;要求辖内各网点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厅堂消保工作,根据各银行的特点进一步规范投诉应急处理流程,统一制定服务要求和相关话术,并动态调整答复模板,避免网点执行过于机械化,确保投诉问题高效稳妥处置,解决在当下、解决在本机构、解决在当地;指导网点做好相关应急预案,主动与所在街道、社区进行沟通,加强与当地银保监、公安等单位的交流,妥善处理客户诉求、合理应对恶意投诉。
此外,在人行苏州中支协调银保监、12345热线等部门统一答复口径、细化拦截层次的基础下,指导昆山辖内各行将各网点的特色管控措施报备各行的全国客户热线,请总行协防做好客户解释工作。
(五)在营造反诈氛围上,不断创新融合
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所以,宣传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人行昆山市支行督促辖内各银行开展行业内宣传,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和载体,不断提升宣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相关部门一起共筑安全风险防线,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除注重网点阵地宣传和入社区、入学校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宣传外,昆山市支行联合昆山融媒体中心财经视听栏目共同推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专访”,请经验丰富的一线银行从业人员以案说法,普及常见的、最新的诈骗种类、诈骗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六)在应对重点人群上,注重代发工资客户
目前辖内代发工资企业在职、离职人员涉案账户占比较高。昆山市支行督促各银行网点强化对重点人群的存量账户风险排查,尤其关注代发企业情况,指导银行与代发企业、人力资源公司主动联系,对新入人员和离职人员的用卡情况及时核实确认,加强对代发企业、人力资源公司的宣导、防范工作。在代发业务规模较大的开发区、综保区支行,成立客户经理与理财经理行动组;逐户电话回访有效代发企业开展反诈宣传,对代发量大的重点企业、对业务联系较紧密的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上门现场宣传;在代发激活时向员工发放印有防诈骗话术的宣传卡套和折页。
三、目前遇到的问题
在加强个人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中,在应对愈加专业、狡猾的犯罪团体时,一些阶段性困境也逐步显现。
在商业银行方面,交易监测模型和操作系统构建、基层网点服务能力等仍需提高;在横向联控机制方面,各部门各地区的信息互联互通仍有壁垒,实际工作深度仍存在差异;在防范宣传方面,社会知晓面仍需提升,宣传精准度仍需提高等。
(一)涉赌涉诈交易监控模型构建存在进一步平衡精准化和及时性的困境
如何平衡高覆盖度和高精准度,是当前多家银行通过交易监控模型开展工作的难点之一。一是部分银行下发监测数据精准化待提升,基层网点及时核实和管控压力较大。鉴于涉案账户的风险特征多变,交易监测模型的触发阈值一般设置较低,覆盖范围大,网点每批需核实的账户数量较多。某银行反映,其昆山分行存量客户为全苏州最多,断卡行动开展以来,每次下发的模型核实数多达几千户,为防止投诉井喷,这些账户需要网点员工逐户逐一核实和管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常态化大部分网点每天也要核查和管控加班到晚上8-9点,基层员工工作压力很大。二是部分银行交易监控数据下发缺乏及时性,网点管控较被动。据辖内银行反映,为提高精准度,上级行交易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是多次触发后才下发核实,尽管命中率提高,但未能实时或当天下发网点管控,导致网点管控存在滞后。
(二)部分银行操作系统功能不完善,设置缺少控制等类型选项
对涉案账户惩戒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其中,“非柜面业务”指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柜面渠道主动发起的动账业务,“限制非柜面业务”仅指账户非柜面出金,工资入账等入金不受限制。有辖内网点反映,部分外省银行系统设置存在不足,对惩戒名单客户的“非柜面”限制无单独的控制类型选项,导致客户所有入账、出账受限,甚至房贷、社保无法自动扣款,这对其长久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三)部分基层网点缺乏高效应对非常规投诉经验
调查显示,当前难以高效、稳妥处置的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相关投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对存量账户管控冻结解控方面。部分客户的个人账户流水中夹杂公司往来、家庭纠纷、刷单、贷款还贷等资金,若客户有不便告知的理由不能及时提供解控材料,客户情绪会比较激动。二是应对缠访闹投方面。对于当前只被异地公安部分冻结账户资金,但是存在较大涉案嫌疑的账户所有者,账户管控效力有限。某银行反映,存在某些外地客户强烈拒绝核实相关情况,却通过不断投诉甚至进行人身威胁等极端手段对银行试压以使网点解控的情况。
(四)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存在提升空间
一是不同地区银行电诈防范力度不统一。目前发现多起下述情况,即由于部分其他省市银行网点的银行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较苏州辖内相对松懈,对“一人多卡”“频繁开销户、补卡换卡”亦不做严格审核,若不法分子离开昆山前往其他省份后出租出借实名制开立的银行卡,则一般银行昆山分支行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和管控。二是支付监管后的解除存在困难。当前,账户管控一般分为公安主动管控和银行主动管控两种。对于银行主动管控的个人账户,一般情况下,客户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柜面重新核实身份后即可解除管控。但部分客户是被异地公安部门查询、冻结的,银行网点缺乏获取能否解除或销户准确信息的高效跨地区沟通渠道,该类客户到网点后的处理比较困难。
(五)电诈组织不断专业化、手段进一步多样化为前期防范和后期侦查工作带来新挑战
一是诈骗软件伪装不断升级。软件伪装过甚,甚至通过“同名同姓”降低客户防范意识,若客户未查验下载渠道或可使得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某银行反映,其外省兄弟行一位客户称通过该银行APP购买了近十万的理财,但却无法申请取出。事发后确认,该涉案软件为仿冒,所谓的购买理财均为软件客服“超级管理员”要求客户通过转账至指定个人银行卡的方式完成。二是涉案资金通过第三方账户提高资金排查难度。第三方支付平台近年来迅速崛起,进一步便利民众生活、促进社会消费,但犯罪分子也借助其便捷的使用方式、资金流水的隐蔽性以及较高的支付默认额度[ 额度一般需要总行层面进行调整],规避银行监测模型设置的监测条件,增加破案阻力。某银行反映,一涉案人员在开通Apple Pay、把该行银行卡和苹果手机绑定后成一张“虚拟银行卡”后,又通过该程序开立了几百个子账户,进而用这数百个子账户进行资金转移,导致涉案资金排查时存在困难。
(六)反诈宣传的效能存在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近期,多部门不断加强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力度,无论是典型电诈手段的发布,还是深入基层的各式反诈宣讲,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的反诈意识和能力。目前,大多数群众对电信诈骗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仍存在“入耳不入心”的现象。宣传防范策略看似面面俱到,但短期并未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当前一些犯罪分子深谙群众心理,他们基于网络及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真实信息(通过黑市交易购买)和时事热点、人性的贪念、恐惧、信任等心理因素对被害人实施诈骗,往往成功。
四、政策建议
为全力组织全行业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纵深发展,加强对个人银行账户的风险管理能力,基层人行等相关部门应持续压实账户管理各方责任,从思想认识、制度完善、平台构建、精准宣传等方面出发,切实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加强齐管协管合力。
(一)加强思想认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态势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可预见不会短期内消亡,应该多方参与、共同发力。各单位应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力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构建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新格局,全面压降案件高发态势。基层人行应在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下,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指导银行持续对个人银行账户进行常态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准确处理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的关系
基层人行应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统筹处理好优化营商环境和防范账户风险的关系,持续压实账户管理各方责任,努力实现“开户难投诉数量”和“涉案账户数量”双降。商业银行应增强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测模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实现账户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一是对于风险监测模型、规章制度滞后问题,辖内商业银行应及时根据人行等监管部门的相关制度规定优化工作流程,及时与单位内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等多部门沟通,进行模型更新、操作规程行修订;二是进一步梳理开户环节和交易环节的操作风险点,纳入事中事后监督风险管理平台,并根据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深化监督层次,提高存量账户分类风险排查管控处置力度,切实防范账户风险;三是在做好代发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可建议企业及时提供离职人员名单,并在与代发客户提前沟通的前提下,根据账户代发时间的长短可采取控制账户非柜面交易时间、交易笔数、交易金额等措施;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公安机关关联协作,健全完善投诉申诉渠道,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应对投诉的处理能力。
(三)构建和完善跨部门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平台
为了高效率进行涉案软件防控,在合法获取数据以及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用、线索共享,加强大数据的处理和不同数据库的整合能力,智能筛选预判。具体到个人银行账户管理上,可利用银行系统与相关部门数据库比对碰撞。
在软件绑定银行卡时,一是“信息化”匹配,增加银行端协助软件完成绑卡验证的门槛,实现后台自动匹配所绑定软件对应的的工商信息或个人信息,自动生成初始预判分数,根据风险等级由系统自动处理,或推送有权人处理;二是“名单化”管理,针对软件发出绑卡指令端口的不同,建立绑定软件“白、灰、黑”名单,当客户实名制反馈或者系统风险事件匹配到该软件为涉案软件时,推送有权人分析进行后续处理;三是“详细化”展示,短信验证内容增加具体绑定软件的相关信息,并提示绑卡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且每次通过该软件进行的充值或支付时,银行端摘要均需详尽,方便后续针对涉案软件的倒查。在客户非柜面操作转账时,一是设置存取转账摘要为必填项,方便该笔款项的全量展示,同时后台对于短期内频繁整额交易等涉案特征,做好监控;二是设置陌生信息比对为必答项,系统弹窗询问首次与陌生人开展业务往来的实际情况;三是设置业务风险提示为必看项,增加客户全渠道风险提示阅读与确认的设置。
(四)着力推进宣传工作向精准升级
建立完善反诈宣传联盟,加强对电诈宣讲员的培训指导,积极开展反诈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加强对受害人员群体特征的分析梳理,通过大数据刻画重点易受骗人群和诈骗类型特点,向最可能受骗的群众进行精准投放;时刻关注犯罪最新形势,将最新的诈骗类型、诈骗手段第一时间向市民通报。为有效应对代发工资账户涉案较多的问题,代发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方面,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内部员工培训管理,积极配合公安、银行做好定期入企宣传工作;行业主管部门方面,应加强对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的电诈防范宣传和合规培训,推动落实“入职必考试、发案必考核”机制,并积极宣传落实。
单位: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作者:郭淼
农业银行昆山分行 吴天成
吴天成,男,1995年出生,上海外国语大学MBA研究生在读,2017年参加工作,2019年加入中国农业银行昆山分行,先后担任公司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和大堂经理等职位。2019年撰写多篇文章发表于农行《家园》杂志,2020年参加人民银行“金智荟萃”调研竞赛获得二等奖,本次作品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为切入点,从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等方面阐述金融服务业创新的发展,希望从工作中学来,再从学习中带入工作。
○作者简介○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在经历过无数次机遇与挑战后,金融业逐步向法制化迈进,金融体系也不断完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而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创新在金融竞争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其中金融服务创新更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层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实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以期能给商业银行一定的启发与思考,能在金融服务创新的领域做得更好,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金融业,服务创新,商业银行
一、绪论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也相应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也越来越成为一些地区的主导产业,可见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正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大同小异的现阶段,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行业必须从创新角度找到突破口,以稳固原有的甚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所谓金融创新又可以包含市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服务创新等等。而其中,无论是市场创新、制度创新还是金融工具创新,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业始终是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领域,只有对金融服务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进行全面的创新超越,才能更高效地将金融创新所创造出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企业、公司、团体以及个人,从而培育更多忠实的客户、形成有效的营销推广、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傲人的品牌口碑、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企业更长足稳健的发展。因此,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意识到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大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强建设服务质量水平、努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有效改进服务创新现存问题。这将会对我国金融业的前进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改革完善起到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更有力的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
二、金融创新及金融创新服务理念概述
(一)创新与金融创新。
1.创新。
在经济学上,对创新的定义有很多,不能一一详尽,下面仅介绍一下创新理论大师熊比特的观点。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前所未见的关于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引入到现有的模式化的生产体系中去,从而有望实现对生产条件或者生产要素的优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能力。
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绝不单单局限于探索发现、发明创造这类科学技术层面的创新,它还包含有很多非技术层面的内容,例如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等等。而作为服务行业,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技术层面的创新中去,力求突破,与时俱进。
2.金融创新。
在上文中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有人尝试着为金融创新下了一个定义:“金融创新是在金融这一领域之中,将现有的各类金融要素进行全新的变更,通过从未有过的新型组合和具有创造性的变革,来搭建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以此创造出金融行业新的活力,激发市场中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更多需求,从而从中获取在现有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环境下尚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的这一类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动机很简单——盈利,它是一个缓慢却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金融创新的种类根据不同的依据和思维角度可以有很多种划分方式,首先,有学者笼统地将其分为金融体制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以及金融组织创新三种;另外也有学者将其简单地分为了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两种;当然也有学者选择从金融创新的主要载体来分类,将它细分为:市场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传递创新、结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
(二)金融服务创新。
尽管金融创新的种类有很多,但金融服务创新绝对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推动整个中国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无数家公司甚至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方向,影响力覆盖整个国民经济。本篇文章也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现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未来得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建议。
在这里,我们首先将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简单的分为两大类:服务产品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
1.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即商业银行对新的金融工具的研发开拓。金融业发展历史虽然悠久,但每一个金融产品从创造出来再到被考验、被接受,最终流行起来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商业银行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产品创新,才能在适合的时机抓住机遇,让金融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开启金融史的新篇章。例如对冲基金等各类形形色色的基金的出现。
2.金融服务内容创新:是指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主要包括服务意识的创新、服务环境的创新、服务设施的创新、服务方法的创新以及服务手段的创新等等。比如说:商业银行员工服务礼仪、服务规范的提升;银行网点周边及大厅安保措施的维护加强;ATM机等一些自助设备的升级换代;手机银行及网银等互联网金融工具的防盗加密。这些都是金融业服务内容创新的主要环节。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在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将其经营发展活动与它所置身的环境脱离开来独善其身,金融业作为一个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亦如此。为了更好地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领域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我在这里将其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可以从金融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供求环境、同业竞争环境、科学技术环境这五个方面去了解;而内部环境则主要涵括有商业银行员工道德素质水平、商业银行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及商业银行管理阶层的风范作为。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外部环境。
1.金融政策环境。
现阶段,我国仍然对金融业保持着分业监管的模式,即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分离;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但从世界各国及中国国内的金融业发展势头来看,分业经营模式迟早将被混业或综合经营模式所取代,成为历史。
目前,我国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许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试点改革,甚至从国家颁布的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大力鼓励倡导金融(银行)控股公司的发展,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它将强有力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空间。因此,商业银行不能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应果断地放弃一些传统死板的业务服务水平,以服务求销路,以创新求进步,以服务创新求持续发展。
2.宏观经济环境。
自从世界贸易组织于2001年正式审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我国的金融业就打开了新的篇章,整体格局开始了全面的对外开放,令中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机遇与挑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速正逐年持续减缓,且金融市场仍处于间歇性产生动荡的局势。但值得庆幸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未受到国际经济格局太大的影响,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作为现代经济最为核心的模块,金融业受国家经济基础的影响很大,因此,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转模式势必决定了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并于2016年4月进入到了一种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这将导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新现象的产生,国家必须承担起职责,妥善地处理好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势必维护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经济结构能更好的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我国应将重心转移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上,尤其是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发展,而金融业以它特有的经济核心的地位存在于市场中,必将令它成为此次第三产业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业竞争环境。
所谓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两大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是一些以直接融资为经营形式的机构。它们的存在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很多的威胁和挑战:(1)直接融资面对的客户比较大众,资金来源比较广泛,可募集到的资金数额比较大;(2)直接融资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形象树立起到了有利的作用;(3)直接融资的投资渠道丰富,能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选择余地,方便客户多样化理财投资,这对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金融产品的营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内部竞争也异常紧张激烈,由于同属于一个体系,拥有着共同的营业目标——获得更多的客户、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家银行都在想方设法地从自己的服务和设施出发,不断地完善更新,不断地创新发展,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吸收更多客户,尤其是高端优质客户。
4.市场供求环境。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有所提高,获得了更高的购买力水平,因此激发出他们对金融产品种类及金融服务形式等金融业活动更多的需求,这令很多个人金融业务,例如个人理财,都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青睐。商业银行要想抓住市场所赠与的这个大好机遇,就必须充分利用它本身固有的支付结算优势和网点分布优势,大胆创新,努力开发多种多样新型的中间业务,以期能快速大范围的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收益。
5.科学技术环境。
在高科技如此发达、互联网如此便捷普及的现代社会,商业银行是时候放弃一些传统的业务模式,开发采用更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金融活动方式了。事实上,很多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就已经开始了对于金融服务创新的大胆尝试,在很多方面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手机银行、网络信用卡中心、e支付等形式多样的互联网金融,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从而提高银行利润,更为客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快捷,既留住了客户,又打造了银行良好的企业口碑。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内部环境。
1.商业银行员工能力素质水平。
在这个充满高科技、人才辈出的时代,各行各业只有大量引进先进人才,才有可能走在时代前沿,避免被社会淘汰。因此,21 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商业银行若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金融业核心的地位不倒, 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大量引入具备更高端更全面金融知识的优质专业性人才,从而为金融服务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进程。客观地说,配备一批具有高水平素质能力的企业员工,对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着眼未来,具有长远性的企业战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高能力素质水平的员工能够为银行新老客户提供更全面到位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满意度;二是高能力素质水平的员工能够在同样的时间以更高的效率甚至超范围地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任务;三是高能力素质水平的员工会更专业更深入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挖掘出客户身上潜在的利益点,更有效地营销银行金融产品,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利共赢;四是高能力素质水平的员工更利于商业银行企业形象的提升,从而在市场中萌发更多的潜在客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和完善引进制度,为整体素质环境的提升做出努力。
2.商业银行自身的企业文化。
无论规模大小,每一个企业的存在都必将形成自身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过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众多风雨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将对商业银行全体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令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企业的价值所在,从而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我责任感,能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商业银行奉献自己。
而金融服务创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位商业银行的员工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应主动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全心全意为本行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服务观念意识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本行企业文化环境的影响。
3.商业银行管理阶层的风范作为。
正所谓上行下效,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批好的员工,一个企业的管理阶层的行事作风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果敢有气魄、有能力有担当的领导才能管理好一家企业,才能令员工信服,在工作中充满斗志。商业银行亦如此,一个卓越的银行领袖必定时刻关注着金融创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它,支持它,亦会着重于其中的金融服务创新。这对在他手下工作的员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超强吸力的磁场,引领着他们自觉的关注金融服务创新,并切身实践。
四、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现状
(一)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金融服务项目。
第一类: 综合理财服务。主要包括: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计划。
第二类: 信贷服务业务。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服务业务时,主要通过风险评估、风险分摊等方法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降低风险,守护银行与客户双方的安全。
第三类: 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分级限定,从而控制不良资产的数量,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和市场中隐藏的危机,确保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和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层面的尝试与成果。
1.服务观念的转变。经过1998年的银行改制,商业银行不再是国负盈亏,而转变成为了自负盈亏,导致商业银行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如一场大雨过后的水泥地面,焕然一新。银行从业人员不再是混沌过日,而是通过一系列学习培训加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银行本身也纷纷改进了服务设施,并制定出了更加系统规范的服务准则和要求。这种观念的转变让银行业一下子提升了自己的形象,俘获了更多客户的心。
2.开拓了多元化的服务渠道。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想方设法地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服务边界,通过一系列金融服务创新来让银行走向更人性化的道路。例如:手机银行、ATM机、网银、电话银行等自助设备的出现及普及。
3.客户细分、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现代商业银行已不再笼统地面向所有的客户进行产品营销,而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将客户进行细分,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客户制定相协调的金融服务,例如交行根据客户在交行的日均资产情况将客户分为普通客户、白金客户、沃德客户等阶层,并设立一般柜台和沃德专柜对客户进行分流营销,这样既提升了交行的业务绩效,更使得客户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4.金融服务转变传统格局,更灵活多样;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性增强,素质能力大幅度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的投资热情也随之上涨,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必须全面提升内部员工的业务素养,提高处理各项复杂金融业务的基本能力。目前,通过培训学习以及严苛的人才选拔制度,商业银行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些要求。
5.金融服务品牌建设到位。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良好的品牌建设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今,一个银行服务质量的高低,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群体。目前,有很多银行在这一层面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例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交行的“交银理财”,浦发的“轻松理财”等等。
6.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的交叉渗透。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各行各业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在服务业来说更是明显。例如金融服务业与房地产业、商品零售业等日益相融,形成了诸如房地产金融、汽车金融服务等新的混合金融业。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中国金融业在服务创新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由于国民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银行在服务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因此,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缺陷,需要银行去认识并作出改进。例如:商业银行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高、金融服务创新不够深入透彻、服务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中间业务存在收费不合理现象、金融服务手续烦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着他们及时反思自身的不足,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开发新的服务品种,提升银行服务质量水平。
1.商业银行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通了手机银行、网银、电话银行等一系列的自助平台,但很可惜的是,这些平台的使用者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除了ATM机以外,大部分老一辈的人还是更倾向于上柜办理业务,这就导致商业银行服务设施的空窗浪费,没有达到它们理想的利用率,也没有发挥它们本应带来的高效便捷的效果。
2.金融服务创新不够深入透彻。还单纯得停留在简单的服务上,缺乏了与客户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以及对客户金融投资理财意识的培养,导致了很多高质量客户潜在理财需求的流失,不利于商业银行利润目标的实现。目前,即使是在北上广这三座经济高度发达,市民素质普遍较高,新事物接受能力最快的城市,大部分市民也只是选择使用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和定期储蓄业务,而真正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的投资理财活动少之又少。这不难看出,银行在服务创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不足以吸引客户的眼球,实现金融产品的有效营销。
3.服务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信诈骗的形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虽然诈骗手段很低级,但仍有很多人会中招,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于商业银行没有尽到应尽的向客户告知资金安全风险的职责,银行内部的服务监管体系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4.中间业务存在收费不合理现象。有很多客户反映,在办理代收代缴中间业务时,经常会不明不白地发现自己绑定的银行卡存在扣款现象,却很难得到商业银行合理确切的解释,这让客户在感到不安的同时更对银行的信誉好感大打折扣。从这些细节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应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实现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出全新的更优质的服务。
5.金融服务手续烦琐。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商业银行早就已经注意到了,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调整,但不得不说,就目前来说,金融服务手续仍过于烦琐,业务办理时间有待压缩。尽管引入了大量的高科技设备,节省了很多人工环节,但银行网点仍经常会面临人满为患的情景。原因并不在于业务有多复杂,而根本在于业务办理过程中烦琐却不可避免的手续。
五、改进并加快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维护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防御体系。
及时更新升级,排查病毒与黑客攻击,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为金融在线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基础。当下横行的电信诈骗与钓鱼网站,对金融在线服务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而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网银等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作为银行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必须得到客户充分的信任,让其对平台内的资金安全性、操作便捷性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才会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安全建设离不开大量网络研发资金的投入,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对银行内部IT部门的重视,建设一支具备先进互联网技术的IT团队,培养引进相关人才,大力加强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的安全建设。另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还应开发多元化的金融线上服务,例如:专家在线咨询解答;金融业务线上办理;理财产品自主购买等。
(二)加强员工质量水平建设。
做到严格把关招聘环节,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要求及服务话术,切实做到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其中,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他们能顺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及时掌握客户对金融服务所萌生的新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探寻出新的金融服务技巧,获得客户的认可。
(三)加强对服务流程的改进。
商业银行应在其金融服务领域进行一次优化改革,减少一些烦琐而不必要的的流程手续,尽可能地化繁为简,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灵活轻便。经过了跨世纪的发展,商业银行理当适时的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理念和服务方式,减少一系列不再具有实际意义的中间环节,努力朝着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方向发展。例如目前比较典型的贷款审批机制和中间结算业务等程序,商业银行应在这些方面强化分支机构领导负责制,形成符合本行特色的服务办理流程。
(四)加强岗位分工责任制。
在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同时应落实好各个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服务知识,努力做好每一个岗位的建设。例如商业银行的大堂经理岗位建设:首先,银行管理阶层应明确表明态度和决心,切实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并推进其实施;其次,银行要对大堂经理候选人员进行一定的岗位职能及服务礼仪规范的培训指导,确保其有能力胜任大堂经理这个岗位,并能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再次,大堂经理应做好与其他岗位的职责衔接,自然地实现客户的转移过渡。
岗位分工责任制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为客户普及金融基础知识,从而从客户身上挖掘出更多潜在的金融需求,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和市场效益。
(五)加强金融服务理念创新。
要想在如今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跟上时代的步伐,商业银行就必须积极进行一个服务理念的转变,以谋求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并在金融服务创新中加以运用,才能加快业务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六)加强营销服务的创新进步。
一个银行的营销服务可谓是一个银行的实力体现,它能形象地展示出一个银行网点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及素质能力。因此,银行做好营销服务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银行必须掌握科学的分类依据将客户进行细分,把握好市场定位,培养优质客户群体,加强对客户关系管理,实行分层次服务、差别服务,围绕客户需求开发和设计金融产品,根据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万圣君.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2] 郑棣.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与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年第5期
[3] 刘迎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陈俊荣.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5年第3期
[5] 冯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的创新[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30期
[6] 李援、关士续.技术创新的多层次结构创新[D].第六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9月
[7] Liu jianbo.Reflections on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J].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eifang University,2014
[8] 李炜.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5期
[9] 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中的专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兆刚.面向创新驱动战略的创新质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2期
[11] 朱浩.企业持续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探究——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J].商情,2013年第34期
[12] 刘艳红、万兴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N].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3] 常晓然.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协同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4] 王维.商业银行整合风险度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5] 吴天航.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3年第5期
[16] 杨名.服务创新及其标准化-定制化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7] Daniel Fasnacht.Open Innova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J].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9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昆山分行作者:吴天成
张家港农商行昆山支行 殷丽晶
殷丽晶,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管理系。2010年进入张家港农商银行工作,2011年开始从事小微金融工作,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实施差别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多年来积累了较丰富的小微理论及实操经验。
○作者简介○
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研究
——变革中的小微发展之路
前言: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018年,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加剧了小微企业生存环境的劣性。
近年来,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实现高速增长,2020年来,银保监会多次发文,要求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经过金融系统及多方的共同努力,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拓宽。但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中,信息不对称、信贷作业机制、金融科技应用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持续做好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管理和支持体系,指导后期的小微工作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赋能,强化银企合作,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本文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涉及到方面,通过产品革新,打造具有区域市场特色、配适度高的金融产品;科技赋能、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感;增强金融从业人员自身能力,强化专业素养,塑造优质金融服务。提升全流程金融服务体验,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价值。
一、精耕细作,创新助力金融发展
小微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服务小微企业,应立足本源,定位明确,精耕细作,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实现主营金融产品突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业务发展的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深度开发小微业务利基市场。
1、做小做微,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中小银行,我们的业务区域相对有限,业务品种相对固定,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定位,理清自己的需求,清楚未来的方向,才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秉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客户的经营思路,明确自身定位,立足本源,在做小做微方面下功夫。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常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小微金融服务需要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不断下沉客户定位,致力于服务微型经营者、农户个人等类型客户,拓展农村经济最后一环节。
2、客户中心,定位金融产品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小微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打造具有区域市场特色、配适度高的金融产品。
精耕传统业务,深化特色集群,基于网点覆盖区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市场,对于目标市场的样本数据提取行业共性标准后提炼授信要素,明确授信方案,可行性分析论证后快速推向市场。新产品开发以办贷程序简洁、还贷方式多样为特色,同时按照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的原则,根据商圈、产业链和专业市场的具体情况,设计融资组合,
灵活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以满足各类客户的个性融资需求,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科技引领,布局线上体系
近年来,金融科技浪潮澎湃袭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指出,金融科技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三项事物,一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真正改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比人的能力要超出百倍、千倍;二是互联网,它使得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连成一片,增加了数据的传输能力;三是革命性的,即智能手机,加快信息的接收和人与人的互动。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只有顺应浪潮趋势,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进步。目前很多银行都在尝试推进线上类产品的部署,结合科技赋能已经成为小微业务多元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产品的线上化、信贷流程的革新,对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不可限量的作用。未来金融科技不仅能够解决普惠金融当中小微的问题,而且对于整个金融生态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二、科技赋能、优化金融服务流程
(一)科技金融,打造智能微贷平台
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全流程智能微贷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双录、电子签章、模型审批、大数据风控等的应用,实现客户申贷、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一系列贷款业务移动化操作。以科技金融贯穿金融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1、客户为先,前台营销多元化
当前的客户年龄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申贷的及时性和方便度要求更高,越来越倾向于线上申贷这样的轻型申贷方式。线上申贷入口可以布在多种多样的流量端,以移动互联为载体,利用H5链接、微信小程序、手机银行等客户端,在不同渠道部署产品,实现客户申贷方式的多元化,辅助客户触达快速高效。
同时,部署营销过程化管理模块,以网格化管理助力精准营销,实现营销任务逐层部署,营销进度实时跟踪。通过搭载地图引擎,实现营销导航、营销路径规划以及客户经理营销轨迹动态化展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快速、准确触达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
以移动端营销管理为例,目前在移动端受理客户申请已呈现普及趋势。
移动端可以实现移动营销管理、征信查询和贷款上报的功能。移动端搭载地图引擎及客户池管理后,可以有效实现新客户营销及老客户回访功能,提升新客户触达程度,提高老客户粘连性,进一步提升小微客户服务。此外,移动端征信查询的功能则有效解决了征信查询慢的和无法及时了解客户征信情况的问题,通过现场让客户签署征信查询申请书并实时提交查询,在客户现场实时的征信查询工作大大提高了客户经理的调查效率并能有效解决很多需要后期沟通反馈的问题,个人征信查询电子化后,在移动端客户经理只需上传客户身份证并让客户进行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征信授权和查询工作,实现征信秒查的同时减少了后台征信查询的运维压力。
最后,移动端的贷款上报功能使客户经理在客户处即可完成调查表的填写、影像的拍摄和上报审批工作,拿着移动设备即可记录调查信息,提高了贷款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真正实现了现场调查,现场上报,现场授信的功能。
2、科技赋能,信贷服务科技化
传统的信贷模式要求客户准备许多的经营材料,也需要合适的抵押物或担保人,然而小微企业的特性使然,多数小微客户没有非常正规的财务报表、抵押物和担保人,这造成了小微企业在申请金融机构服务时的天然缺陷,往往因为申请材料的确实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然而时至今日,通过权威大数据的接入,如税务、公积金、司法等优质数据,结合征信数据构建模型,再结合部分的人工干预,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企业主的个人行为进行核实,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针对小微企业的批量贷款投放并有效防控风险。基于核心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部分业务走纯线上决策模型秒级审批,部分业务通过构建智能审批系统,使用“智能审批+人工干预”的方式,对申贷客户材料进行快速结构化处理,结合数据反欺诈和设备反欺诈,综合权衡贷款风险,提高小微客户的获贷率。
以搭建智能审批系统为例,在整个信贷流程中,贷款审批无疑是最为关键和耗时的。
原有的审贷流程中调查报告是集成的,所有内容都集中在一份报告上,不仅客户经理制作麻烦,评审审批起来往往也查看不到关键信息,需要通篇查看,同时征信、影像等都在不同的界面,需要来回切换,信息分散,不够集中。同时评审的审批更多的是取决于专家经验和贷审会,缺乏大数据和系统决策的辅助支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审批压力也是日益增加,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审批流程,审贷压力会极为巨大。于是,智能审贷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利用规则引擎技术将产品准入条件规则化,自动化拦截规则外贷款,将不符合产品准入条件的客户自动拦截,省去了评审判断客户条件是否准入的步骤,提高了评审效率。将外部数据的准入前置化,从而有效防控欺诈及案件风险。与风险预警平台的数据交互,将客户历史信贷数据表现及风险预警平台信号推送至智能审批系统,为存量客户的业务审批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系统提供相关的自动决策支持(如软信息分析、财务分析等),辅助人工审批决策,降低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审批客观化。
通过搭建智能审批系统,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批质量,提升客户办贷体验。
3、数字应用,贷后服务数字化
在数字化风控运用上,通过部署自动化贷后功能,实现部分小微业务的自动化贷后;通过线上申贷、智能审批等,实现业务全流程可追踪,数据可回溯分析;构建完整的还款通知系统,对及时对每一位客户做出有效提醒;通过移动端快速展开贷后检查工作;贷后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信号实现贷后管理分层,实现了客户经理风险预警的精准应对。
以还款通知系统为例。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对每一位客户都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小微客户及时并高效的接到还款通知,我们配置一整套通知还款管理功能——充盈度管理系统。
正常还款通知功能,我们会统计每个客户的账户项下,所有借据的本息合计和账户余额。如果账户余额不够偿还本期本息合计的数据,会显示在此页面中,客户经理只需点击发送短信按钮,即可提示客户卡内余额不足以支付本期利息,让客户尽早汇入足够金额。到期通知功能,在此项下,客户经理可以查看到近一个月内到期的借据及卡上余额情况,便于客户经理及时的通知。逾期通知功能则是在该项下会展示所有已逾期的借据,到期通知和逾期通知都支持客户经理一键发送通知短信。
在模型平台建设上,通过建立小微数据集市,将每一笔小微信贷业务的行内外数据进行汇总、整合、清洗并结构化的落地至小微数据仓库;通过梳理小微建模过程中策略及模型中会使用的指标,将小微数据集市中数据维度进行组合及衍生,构建小微指标池;搭建同小微数据集市直连的建模平台,业务人员可进行拖拉拽的实操,实现产品模型的快速搭建和部署;搭建同小微数据集市直连的建模平台,业务人员可进行拖拉拽的实操,实现产品模型的快速搭建和部署;提高产品与小微客户的配适度。
(二)流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1、优化流程,提升作业效率
重塑办贷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切实走“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生命线”的小微金融服务之路。扎实做强信贷工厂模式,简化受理程序,提高大数据应用率,实现移动端营销受理、无纸化上报、远程线上审批、集中审核出账、移动端贷后检查。
加强与政府平台的沟通合作,例如,我行与苏州市抵押登记中心通力协作,上线线上办押功能,提高在抵押办理环节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度。
通过科技赋能,结合数据库面部识别、数字证书等手段,全面推广电子签约、线上提还款等措施,免去客户往返银行的时间,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使得作业效率、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革新周转,降低企业负担
小微企业贷款需要定期周转,周转时不仅需要准备申请资料,还需要筹措资金,且需要一定天数的审批时间,这些均对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及经营情况提出了考验。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资金流趋近,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周转问题,一直是探讨的话题。
应银保监会的要求,我行开展了共建诚信体系下的“优转续贷”工作。以中原银行“永续贷”为模板,针对部分优质抵押类客户,提供“优转续贷”业务,在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客户的转贷压力,零成本周转等方式创新,降低企业融资负担。后期将针对诚实守信、经营优质的存量客户,推广这一周转方案。
3、破除固化,全面客户赋能
探索客户赋能,除常规的信贷资金支持外,还可为客户提供企业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税务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如邀请优秀企业分享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邀请资深会计师为小微企业主和财务人员提供报税知识和税务筹划培训,帮助客户搭建产品展示平台,建立行内客户生态圈,帮助客户之间建立联系、促成合作,促成异业联盟等。
4、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以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贯穿整个作业环节,以数据驱动基石,最终达到个人客户数字化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小微企业客户数字化标签管理体系,通过梳理、汇总、清洗、整理各业务环节的数据,迭代升级数据决策平台,构建数据驾驶舱。将小微客户常规经营数据、信贷数据数据、产品数据等纳入平台建设的同时,新增各类客户偏好指标,为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客户数字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使得客户获得更匹配的产品组合、更精益敏捷的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三、团队建设,塑造优质金融服务
人才是推进金融服务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金融服务提升的重要支点。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产品迅速迭代、小微企业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整体金融队伍的凝聚力及综合业务水平亟待系统提升。
1、党管金融,党建引领金融
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凝聚核心力量。坚持党管金融不动摇、服务发展不偏离、固本强基不松劲,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建思路引领,团结金融服务人员保持政治定力,提升服务能力,激发人员活力,担当小微金融使命,争做行业先锋。
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筹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
如大力开展结对共建,推动金融机构内各级党组织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结对共建等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小微金融服务优势,积极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协调,积极探索选派熟悉农村经济金融的优秀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层级”挂职,以“农商行+乡镇村委+农户”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将小微金融政策落实到最基层,当好农村金融“红色指导员”,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2、专业培训,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不可缺少专业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师,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聘请外部培训师有重点地培训,增强金融从业人员自身能力,强化专业素养,全面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新员工培训,夯实业务基础。提升新员工专业技能,将培训深入业务全流程、工作全方面,建设学习型小微组织。完善制度搭建,保障培训效果,进一步做大专业化人才储备、做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做优专业化人才梯队,着力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
近年来,金融业变革潮流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澎湃袭来、势不可挡,传统金融只有顺应浪潮趋势,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进步,找到属于自身的市场定位,对于我们中小银行而言尤其如此。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近两年来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初步实现了产品线上化、管理的初步数字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未来,金融机构基于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高级阶段“智能化”,任重道远,只有不忘初心,持续探索,才能在变革中寻求生存发展之路。
单位:张家港农商行昆山支行作者:殷丽晶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课题2组)
查益强、韦思涵、李丹、严莉
团队口号:他们是一群有志向的昆山农商行人。他们满怀激情,奋斗为书:有人已是青年干部,有人致力研究监测模型,有人写文妙笔生花。生活处处有服务,人生时时有故事,他们用热血与智慧筑牢全员合规底线——他们就是昆山农商银行总行合规内控团队,一支永不服输的团队。
○作者简介○
构建梳篦体系,加强员工管理
——商业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异常行为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在外部“强监管”态势和银行自身稳健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围绕目前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现状,对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思路和异常行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员工 异常行为 案件防控 管理
一、前言
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市场乱象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目的就是要不断推动银行合规案防长效机制建设,厚植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及时清除风险隐患,防范各类案件。但总体来看,近两年商业银行被监管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问题较多,各类案件高发多发,案防形势较为严峻。这些案件发生的背后,反映出银行员工合规意识淡薄、风险识别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给不法分子留下作案的空子和可能,更有甚者,部分员工因利益诱惑,道德缺失,故意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以身犯案,严重影响到银行生存与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怎样做好员工行为管理,尤其是员工异常行为管理,降低员工自身案件风险,从源头上落实商业银行案件防控的要求,为银行稳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商业银行在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现状
(一)员工异常行为引发的案件风险持续暴露
员工异常行为是指员工不同于寻常,且可能成为操作风险隐患苗头或诱发事故、事件、案件的各种行为。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的风险挑战也明显上升,尤其在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方面。据统计,2013年至2020年,各地银保监机构在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方面累计开出917张行政处罚的罚单,处罚事项囊括员工违法违规发放贷款、员工参与民间融资或非法集资、员工诈骗、盗取、挪用客户资金、员工投资经商办企业或兼职等。
其中不少违法违规行为最终酿成了业内案件,如“民生银行‘假理财’案”、“天津银行票据案”等,对商业银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带来声誉风险,甚至引发挤兑,令员工身陷囹圄,业务开展受到限制。不仅如此,此类案件风险往往有延后效应,随着各类风险的逐步释放,未来几年有些潜藏的案件有可能会进一步暴露。
(二)外部监管形势愈发严峻
自2011年起,银保监机构先后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执业操守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登记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务和员工行为管理的通知》《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追本溯源地不断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行为管理,以控制住“员工”,这个银行经营和管理中最具变数的因素,达到前移案件风险防控关口的目的。2021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要深化金融领域反腐工作。2021年6月,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中,强调了“国有银行保险机构要配合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构建内控与风险、审计、财会、巡视、纪检监察等联合监督机制,严查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严防利益输送和道德风险,对从业人员腐败行为零容忍。”
银行业案件防控外部监管方式将从过去单一由银保监会管辖转变为银保监会加纪检监察部门的双重监督管理模式,银保监机构对商业银行及其员工的行政处罚中涉嫌金融领域腐败和犯罪的也需报送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调查。
三、员工异常行为滋生的成因分析
导致违法违规、甚至是业内案件发生的员工异常行为属于舞弊行为的一种,基于前科理论和舞弊三角形理论,笔者认为此类员工异常行为的产生与四个要素紧密相关,即背景、意识、压力/动机、机会。
(一)背景要素
指员工自身的基本情况及曾经实施过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录。鉴于有过不良前科的人员,再次实施类似行为的可能性比从未实施过相关行为的人员要高,所以对此类人员提高关注度是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的应有之义。2021年银行业协会发布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亦旨在加强对有过违法违规行为的“黑名单”、“灰名单”人员的行业性约束,防止有问题的人员“带病流动”或“带病上岗”。
(二)意识要素
是指合规意识薄弱,对操作规范和道德约束不屑一顾,会为自己的异常行为寻找合理化的借口和理由。
1.员工自身对合规要求存在怠惰心理。对于合规案防的要求,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对于规则意识嗤之以鼻,侥幸心理、熟人心态、盲从上级、法不责众等观念依然十分普遍。在未发生严重违规事件或案件时,认为合规案防的要求“事不关己”,甚至认为遵守规则是拉长了业务流程,浪费了营销时间;而在发生严重违规事件或案件时,又认为是偶发事件,归责于“运气不好”,为主动预防措施不足找借口。
2.外部环境恶化风险传导加剧。目前,不法分子作案愈发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的特征,他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熟悉,经常是有计划、有预谋地主动勾结银行员工,这对银行员工的“抵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如果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这些外部诱惑的渗透,则极有可能出现异常行为,引发案件。
(三)压力/动机要素
一般体现为经营、财务指标和人际关系的期望值造成的压力和动机,如业绩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等。
1.业绩压力。不合理的绩效设置对员工行为的引导将起到反面作用。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上,如果过分偏向业务发展类,未按照监管规定保障合规经营类、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则员工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不惜违规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2.经济压力。来源于多方面,如沾染了黄、赌、毒等不良嗜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挥霍;家人失业或重疾导致家庭收支严重失衡;本身推崇消费主义,追求名牌和奢侈品,贪图享受;违规经商办企业或进行大额风险投资等。若员工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持上述活动,便会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中去,债务负担长期得不到疏解,那么就很可能把手伸向客户和银行的资金。
3.人际压力。包括家庭关系中发生离异、丧偶等重大变故,以及职场关系中,与同事、领导缺乏有效沟通,无法融入工作团队,从而出现消极、冷漠的情绪,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容易催生需求找补,即以一些“引人注目”的行为来弥补情感和情绪上的不足,此时员工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发生违规行为。
(四)机会要素
主要指宽松的内部环境、不健全的内部控制、职务或岗位便利性,使得异常行为的实施具备可行性。
1.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在制度建设上基本都能做到全面规范,但在制度执行方面,变通执行、选择执行、拖延执行甚至不执行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好的制度、再严密的规则,脱离有效执行,就会失去活力。
2.责任追究宽松软。部分银行对责任追究的原则性不能强有力地把握,对于员工异常行为,没有及时妥善处置,对于异常行为引发的违规,没有严格问责,简单地以经济处罚代替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这样非但无法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更会使员工产生误解,认为只要罚钱就能了事,愈加助长了违规的风气。根据成本效益理论,在过低的违规成本和较小的追责力度之下,员工很容易再次违规,甚至铤而走险,直接作案。
3.职务或岗位的便利性。从近几年已公布的违规和案件情况的通报来看,具有一定职务的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和从事信贷业务、柜面业务的一线员工比其他普通员工更有机会接触到客户、业务、资金和相关资源,利用职务和岗位的便利性从事和掩饰违规行为的可行性更高。
四、员工异常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一)员工风险评估
1.员工分群。从岗位特性和公平性而言,直接接触客户、业务和资金的重要岗位人员、对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关键人员以及其他普通员工的异常行为风险不宜完全用同一套指标进行评价,但是同一类人群却有相当的共性,故基于统计思维,首先要将员工分为“柜面内勤”、“信贷外勤”、“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四类,并赋予不同的风险系数。
2.员工画像和标签。在员工分类的基础上,每一类员工均设立“背景”、“意识”、“压力/动机”、“机会”四个画像维度,并对每个维度的关联指标和分值进行细化,通过系统计算出每类员工在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值,然后将该类群体中的每个员工所得分数与平均值对比,把偏离度(该类群体中的每个员工所得分数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从低到高设定系数,并以绿(正常)、黄(关注)、橙(警戒)、红(高危)的色彩区间展示,再根据各维度间的色彩区间组合算出该员工综合结果的色彩区间,代表其风险的高低程度。所以,单个员工的画像,刻画的就是这名员工分别在四个维度指标上获得的分值与其所在群体人员分别在四个维度指标上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随后重点关注每一类人群中相关指标分值严重偏离此类人群均值的“异常”个体。此外,还可以对风险属性突出的指标或将若干指标的组合,设置员工标签,显示在员工画像上,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员工的特征。
3.指标数据来源。根据每一项指标的内容,对应合适的数据来源,如背景类的指标数据,可来自于人力资源系统中对该员工的信息记录、合规管理系统中已留存的违规记录等;经济压力类的指标数据,可来自于员工自行申报的负债情况、员工账户监测数据等;意识类的指标数据,可来自于员工之间的交叉互评、日常合规学习考试的情况等。其中,对于需要实时监测的员工行为数据,应该单独开发监测规则,利用这些监测规则匹配出疑点数据后,进一步核实,经核实有效的数据,运用于上述员工画像和员工标签。
(4)功能实现。可在合规管理系统或员工行为管理数据平台中展示全行员工画像和具体指标明细得分。
图4-1-1:员工画像
(二)机构风险评估
1.分类评估。根据机构人员岗位构成的不同,机构风险应区分总行职能部室和支行分别进行评估和排名,即部室与部室相互比较、排名;支行与支行相互比较、排名。
2.功能实现。可在合规管理系统或员工行为管理数据平台中展示机构画像和机构内的员工画像。
图4-2-1:机构画像
图4-2-2:同一机构内的员工画像
五、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论述,员工异常行为的产生与背景(Background)、意识(Consciousness)、压力/动机(Motive)、机会(Opportunity)四个要素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就构建“梳篦”(Comb)体系,以“拉网梳篦”的方式,逐项加强各个要素的介入管理,防范员工异常行为风险的危害。
(一)加强背景应用,把好员工准入关和关心环节。一是加强“背景”在人员招聘、选拔、提拔等方面的应用。传统招聘,大多采用简历核查和电话背调,容易处于被动状态,可能很多关键的信息难以掌握,最终导致“带病招聘或带病提拔”等。因此,通过模型,人事部门能够有效的应用和分析应聘者/被提拔者内外部信息,模拟相应得分和颜色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核查,避免带病招聘和提拔等。
二是加强“背景”在员工针对性的关心和关注机制建立方面的应用。员工的背景是既成事实,实际上通过模型测出“红色”或“黄色”肯定有其背后的原因,有可能是涉诉、账户被查冻扣记录、离异等情况,在排除员工存在对单位具有明显危害的前提下,加强员工生活的关心和关注,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又能从侧面了解员工的具体和真实情况。比如:定期开展家庭座谈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背景”信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多数银行均有工商、法院等第三方数据合作方,基本能够掌握员工此类背景信息,但也存在不完全、不及时的情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员工背景信息,加强银行与地方纪检、公安、法院、税务等部门的联动,通过定期外访及时了解员工的违法违纪情况。同时,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推进的难度,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从总部层面,建立监管对员工行为的关注与纪检、税务、公安、法院、工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全国银行业的员工行为排查搭建平台。
(二)坚持以人为本,转换合规意识植入方式方法。
人的外在行为,归根结底还是由其思想支配。如何让一个人乃至一群人接受、认可、践行某种特定理念和意识,大到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小到个人家庭的家风传承都有其必要性。而对于银行来说,将合规意识植入员工的大脑也是如此。根据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员工在合规意识方面的倾向性,对于“绿色”区域的员工可以维持目前的合规教育强度,以继续巩固,对于非“绿色”区域的员工,由于其在意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欠缺,就需要考虑适当增加强度或者转换方式方法来促进其合规意识的提升。
一是将“直截了当”和“潜移默化”的合规意识植入方式相结合,直截了当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类的集中培训、警示教育等。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进行高信息量的灌输,强度较高,但可能会被员工抵触和反感,这时候就需要结合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辅助,比如:利用每日打开办公电脑的时机,在桌面上显示不同的合规文案、每日登录办公系统时需回答几个常识性的合规问题方可登录等,看似简单的布置,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合规意识输出的目的。二是要因人施教,区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借助考学应用程序移动端,将适配的合规操作规范和“红线”、“底线”规定,精确推送给每类人员,使合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对每日学习提出至少达到100%积分的要求,学习可以显示答案,并不是为了答题而答题,真正的目的是让员工记住这道题的答案。
(三)建立机制,“疏”通异常行为发生的压力和动机。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内外部因素,给行为人造成了相应的压力或动机,当压力过大,可能起到反作用。我们模型的作用并没有侧重于防控,更倾向于预控性和前瞻性。
通过模型,我们知道员工的压力来源,并且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摸排能够知道其背后的原因,针对“不稳定的”因子进行疏导,逐步趋于稳定。比如:根据模型显示,A员工的经济压力过大,那么就可以通过走访等情况来摸排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家庭成员生重大疾病而导致的经济压力,银行需要给予关心、帮助、资助或发动同事予以帮助,发挥关爱作用。如果因为其异常的对外投资行为,那么需要投资的目的和初衷及背景,再针对性地疏导和解决。工作压力上主要是两步走:第一步谈话了解员工工作压力,并针对性地疏导和鼓励,给予工作上相应的支持;第二步如果员工依然感觉压力很大的话,可能调整至合适的岗位相对更合理一些。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根据指标明细大致探测出员工的压力来源,随后要做的就是主动帮助员工疏导压力。从一是建立各级管理层与各级员工的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家庭访问等,进一步了解员工压力状况,在关注员工绩效任务、业务拓展、专业提升、收入变化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的意见建议、心理健康、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员工入职、转正转编、轮岗转岗、职务任免、员工离职等关键节点,要加大关注力度,了解员工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及时支持和推动员工持续成长。二是健全员工的职业发展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职级,畅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公平公正的职业发展环境,鼓励基层员工在有意愿、有能力的基础上,向更有价值的营销岗位或高端技术岗位转岗,加强员工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是完善员工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要不断推动银行总体绩效与员工个人收入协调增长,提升薪酬的外部竞争力,调优收入结构,平衡保障性的工资收入和激励性的绩效收入,同时也要引导员工看清本行业的收入水平与其他行业对比所处的位置,帮助员工树立客观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审视绩效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合理,避免单纯追求效益、盲目追究规模的指标,突出绩效考核中内控合规因素的比重和正向激励,防止业绩考核过于激进导致的合规隐患。四是银行可以考虑结合运动健身、沙盘放松、心理咨询等建设专门的舒压场地,并配备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员工压力疏导工作。尤其是对直面客户的柜员、客户经理和基层管理人员,要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他们直接代表了银行的形象,托起了银行的业绩。
(四)加强机会预防,增加异常行为阻力和成本。
不管是职位上的机会,还是机构环境的宽松,因为“机会”而发生员工异常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权力管控不严、问责力度不大以及监控措施不足。因此,需要对症下药。应“疏”与“控”相结合。一是紧盯重要岗位,加强权力制约。当模型探测出某些具有一定职务权力的员工同时存在合规意识薄弱和压力较大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如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提升其合规意识、降低其压力,那么主动将其调离重要岗位或者进行岗位轮换,控制其能接触到的权力边界,则能够大大阻却异常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较多银行存在问责偏弱的情况,主要是担心问责力度大会引发被问责人员的逆反情绪,从而使得问题进一步发酵。实际上,各家银行只有严格按标准进行问责,才能形成“不敢为”的震慑力,因此,针对不同颜色区域的人员,需要严格落实人员问责。同时,还要对相关负责人连带问责,“只问下不问上”容易造成相关负责人缺少员工管理意识和管理自觉性,无形中助长了员工实施异常行为的风气。三是发挥“第三只眼”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所谓“头顶上悬着的剑”并不是说真的会落下来,而是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银行通过定期开展客户回访活动、关键岗位人员工位上方安装监控、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等方式或许并不能马上获得疑点和线索,但这些监督措施会让被监督人员衡量违规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从而有所忌惮,加强了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强、宋彦超、蔡琦、王俊、詹珂.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2期
[2]陈怀东.金融机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29):65-68
[3]张玉艳.A商业银行员工行为风险控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4]张永辉.A银行B分行员工内部案件防控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张瑞雪.A银行太原分行员工工作压力及管理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胡明霞.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单位: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作者:查益强、韦思涵、李丹、严莉
浙商银行昆山支行 吴胤冰
吴胤冰,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之后进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工作。12年银行从业经历,先后任职于支行、分行、境外子行,2020年8月加入浙商银行苏州分行,现国际业务产品经理。曾多次获得总行各类业务竞赛一、二、三等奖,参加工总行国际化人才境外培训项目,多次担任中英文翻译工作,兼任分行内训师,组织策划多场大型客户活动等。
○作者简介○
坚守主业重实需 汇率避险趋中性
——浙商银行提升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人民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银行基层应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促进企业有效应对汇率风险。应始终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切实履行展业原则,着力为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的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促进外贸企业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同时,为帮助企业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逐步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基层有必要深入开展企业汇率避险宣传、扎实做好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辅导等服务工作,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有效支持企业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同时强化内部考核、深化专题培训、优化产品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道路。
关键词:风险中性 汇率管理 基层银行 企业服务
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反复、中美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和海运费率不断上涨,叠加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剧,进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侵蚀。但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保持稳中向好,外汇市场总体保持平衡。放眼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仍然很多,人民币汇率时升时贬,双向波动逐步成为常态。无论是短期、中期或长期,无论是监管、企业或金融机构,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我们应该且只能抱有的正确态度是,管理好市场预期,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状态,谨防被预测结论误导。
就此主题,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等监管机构多次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反复重申、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制度护航,注重实效,强调一方面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聚焦主业、套保避险,坚持“保值”而非“增值”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始终着力为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的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把控风险、稳健经营,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外汇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准,银行服务质量也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浙商银行昆山支行紧跟外汇管理政策目标,积极落实总分行工作要求,深挖辖内客户汇率管理需求,加强外汇交易业务创新,提供灵活、便捷的一揽子汇率避险服务。
一、认清现状、提高站位,风险中性才是正道
适应市场,定位精准。2021年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否则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还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
强化认知,回归中性。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是推进外汇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痛点难点问题。这里强调的“风险中性”是指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既不冒险也不保守。“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是指企业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以实现预算达成、提升经营的可预测性、以及管理投资风险等主营业务目标。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行联动,健全机制。浙商银行上下齐心,从总行引领、到分行紧跟、到支行落实,统一规范,自上而下积极宣导风险中性理念。今年初,总行建立专项工作小组,完善制度修订、统一下发规范的标准化宣传材料、对客汇率避险机制建议手册等,做好示范督导、培训宣传等多措并举,向全国270余家分支机构全面推广“风险中性”理念。各地分行连续举办“风险中性”主题宣导、政策沙龙等活动,并组织总分支专家团队联动,深入基层、深入客户,走访重点企业客户,为客户答疑解惑,提供外汇衍生品业务“风险中性”专属服务方案。
二、回归本源、聚焦风险,汇率管理必不可少
2021年4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021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一季度,远期结售汇和外汇期权签约规模合计2904亿美元,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长95%,远高于同期跨境外汇收支25%的增速。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汇率风险管理是银行不应忽视的“大生意”。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量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对汇率敞口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根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衍生品交易占比银行对客总交易量略高于20%,远低于国际平均占比约2/3的水平。
在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的过程中,银行具有关键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近年来不断增强,这对各类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国内外汇市场稳步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已涵盖远期、掉期、期权等国际市场主要产品,商业银行的汇率管理服务能力在日益增强,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可以有效支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一是营造氛围,加强对企业风险中性培育的宣传和服务。
作为基层银行,浙商银行昆山支行主动研究、主动宣导,通过线下实地拜访调研、线上实时沟通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心之所急”,通过对企业背景、授权体系、制度机制、外汇管理模式、外汇策略及产品选择、会计处理方式等内容的了解,全面分析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情况。
同时,向企业发放《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业务手册》和《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手册》,将汇率避险宣传和业务辅导相结合,明确汇率风险管理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目标,针对不同风险敞口类型、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财务管理水平的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汇率避险方案,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再者,区分存量交易客户及首次受理客户,制定具体的签署计划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企业签署《企业遵守风险中性声明函》工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层银行还应利用好网点优势做好阵地营销,在营业大厅LED电子屏幕展示“树立财务中性理念,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等宣传语,设计印制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海报、折页、宣传单等宣传品,并将宣传品摆放、张贴在营业厅明显位置,供客户取阅。营销人员还应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受众范围广、信息传播快等优势,广泛宣讲企业风险中性知识,切实扩大宣传范围。
二是制度保障,引导企业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与内部管理决策机制。
在企业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市场环境的过程,基层银行可以适当引导企业建立一套科学使用的汇率管理制度,明确汇率风险管理遵循风险对冲的套期保值原则。既要立足主业,理性地面对汇率的涨跌,审慎安排好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又要引导企业重视对汇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一些避险产品,锁定成本、减少损失,而且不要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
浙商银行昆山支行在了解辖内某出口企业经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行情后,深度体会到汇率风险对主营业务以及利润的影响。我行多次上门讲解,持续向该企业普及风险中性理念,推荐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的外汇避险保值服务方案,建议使用远期结汇等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目前企业财务部门已构建“基于风险中性原则开展汇率风险管理与相关交易,在出口合同签订后,定期根据核算汇率和收汇账期,用远期结汇产品锁定订单汇率,确保经营利润”的套保方案,并获得公司总裁办公会通过。我行凭借“功能强大的交易终端(浙商交易宝)、品种丰富的产品组合(浙商汇利盈系列产品)、灵活多样的交易担保、及时高效的汇市分析” 等外汇交易“四件套”服务方案,取得与该企业的合作机会。目前该企业已在我行累计办理远期结汇超千万美元,期限与出口收汇账期相符,套保效果明显。
三是专业护航,引导企业选择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时遵循简单适用原则。
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和策略的执行应坚持纪律性,不根据汇率变化而随意调整,注重存续期管理,以免因产品运用不当导致更大的风险。在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加大,风险中性原则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避险意识不断加强,而远期结售汇作为最基础却最能满足客户真实避险需求的衍生品,被客户所青睐。在外贸生命周期中,企业可通过远期结售汇较为灵活的择机锁定汇率成本,达到汇率避险的目的,是较为贴合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的产品。
相较而言、单一卖出期权的产品虽然能为客户带来即时的期权费收益,但在不搭配远期交易或买入期权的情况下,客户的汇率管理仍然是“裸奔”,并不能帮助客户达到避险的目的。
在业务推进过程中,浙商银行昆山支行充分发挥各类产品的组合优势,避免单一业务偏好。瞄准客户的切实需求,从远期结售汇等基础产品出发,尤其要结合实体经济实需服务支持,在业务推进中高度重视、关注货物贸易项下远期结售汇业务交割落地实效,实现远期结售汇履约额与外汇套保比率(即远期结售汇履约额/银行结售汇总额)两项风险中性原则理念指标的有效提升,这是监管倡导、贴合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的正确思路,也是交易业务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鼓励企业通过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助力企业节约汇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水平,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特色创新务求实效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的要求,辖内银行应遵循“内外同步、各有侧重”的原则,开展“广覆盖、多层次”的政策宣传,满足“全方位、宽领域”的避险需求,形成“常态化、持续化”的长效机制。浙商银行发挥集团平台化服务银行综合优势,深挖客户痛点,走出特色化经营的汇率管理服务模式。
一是强化考核,确保合规经营。浙商银行始终坚持合规与发展并重,畅通政策传导,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基层银行 “风险中性”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有效激发了全行上下落实风险中性有关工作的内生动力,进而切实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在业务制度方面,推进完善相关内控制度与流程,涵盖对客外汇衍生品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中性全流程管理,指导全辖一线落实“风险中性”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
二是深化培训,提升专业水平。结合总行工作要求,分行和支行层面在总行的指导下积极部署落实,结合辖内情况形成具体的落实方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人员对此次评估工作的认识以及对于风险中性内涵的把握。通过汇率管理专题培训,不仅使银行员工充分认识到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了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将风险中性工作融入到银行日常经营和业务当中,并长期坚持开展下去。通过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打造外汇专家团队,加强基层机构专业化培训,增强展业能力和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业务获得感。
三是优化创新,发展特色经营。浙商银行不断拓展“浙商汇利盈”产品体系,提高科技赋能,开发大数据授信模式,开发线上化交易平台,努力发展特色经营道路。一是产品创新。浙商银行“浙商汇利盈”产品体系具备基础产品及组合产品等几十余项套保工具,丰富企业的场景运用。
针对远期锁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签约支持全额或差额交割,业务存续期若外汇收支提前可办理提前交割,延后的可通过展期处理,金额不完全匹配的可进行分批交割或部分反向平仓。外汇衍生产品的功能始终契合企业合理、合规的需求,套保锁汇无后顾之忧。二是服务创新。首先,针对中小企业普遍授信难的现状,浙商银行结合企业的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原理,推出专项主动授信产品,可用于减免外汇衍生交易的保证金,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避险的交易门槛和锁汇成本。其次,面对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加大的特征,浙商银行除了提供按市价实时成交的锁汇服务,还支持委托挂单模式,系统盯市,省时省力。最后,为接轨国际外汇市场,延长交易时段,浙商银行创新推出夜盘交易功能,支持24小时及周末节假日办理结售汇,满足客户临时性、紧急性的需求。三是渠道创新。为解决汇率避险的最后一公里,从“每次都要跑”转变为“一次都不用跑”,浙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汇集全球资讯、策略推送、在线签约、业务统计于一体的外汇交易平台“浙商交易宝”,逐渐形成“全线上化、全交易时段、全业务品种”的“非接触式”渠道优势。贴合疫情防控要求,同时满足企业足不出户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大幅缩短交易流程,提高汇率避险服务效率。
综上,基层银行在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业务过程中,应坚守底线思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持续强化银企互动交流,准确把握企业汇率中性的内涵和核心,做好外汇政策的传导者、服务者、践行者,推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助力本行、本地区外汇业务稳健发展。这既是银行落实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又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健康的财务理念,更好地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助推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更能稳定市场预期,减少顺周期行为,降低外汇市场波动风险。
单位:浙商银行昆山支行作者:吴胤冰
交通银行昆山分行 张九匀
张九匀,2016年进行,现就职于交通银行昆山雍景湾支行,从事营运工作5年,交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获得“苏州分行先进个人”、“苏州分行优秀团支部书记”、“苏州金融系统优秀共青团员”、“苏州市最美劳动者”。他勤学善思,经常撰写各类业务创新研究方案,多次获得总分行各类征文比赛大奖。
○作者简介○
近年来,随着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日趋成熟,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呈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发展,逐步衍生出以诈骗软件为载体的“双簧”模式。该模式下,犯罪分子善于编织“新”的故事,以“新事物 、新概念”为突破口,刻意传播涉案软件,配合故事演出,随着不断深入地诱导,最终实现诈骗目的。
浅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软件特征
及金融机构监管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浅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软件特征,进一步讨论后续金融机构监管可以优化与提升的思路,助力“十四五”时期的昆山经济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涉案软件 金融机构监管
本文配以实际案例分析,浅谈涉案软件特征,具体如下:
【全量传播,具有多样性】
(一)案情描述
客户赵先生通过短视频软件得知某理财APP,新颖的介绍、简单的操作、高额的收益,短短十几秒就让赵某动了心,特别是视频中提到某某公司全程为用户担保。
哪曾想,赵某输入其推广链接,登记注册并绑定银行卡,对方要求进行验证。赵某在对方指导下输入验证码后成功扣款0.1元,约30秒后,先后又从绑定卡转出268元和68元,且未通过任何验证方式。“财”还没理到,就已经被迫交上了“学费”。
(二)特征总结
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涉案软件被包装后,能够被短视频平台推广下载,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传播方式。且不谈线上传播的受众人数,为了能最终“广撒网”,涉案软件还结合其他方式进行传播。
总结下来,主流方式有“三”:一是平台投放,主要涉及各类软件以及网页的广告植入;二是所谓“熟人”、“达人”、“明星”推荐,主要倚靠一个链接或者二维码;三是陌生对接,主要通过“加好友”的方式完成“搭桥”。
【伪装失真,具有隐蔽性】
(一)案情描述
客户梅女士自2020年7月8日至2020年8月15日,通过“花旗银行”APP购买了近十万的理财。后续,梅某申请取出理财,客服却一直回复账户存在风险,需要缴纳39000元保证金,待风险解除后返还保证金。
事发后确认,该涉案软件为仿冒。所谓的购买理财,均为软件客服“超级管理员”要求客户通过转账至指定个人银行卡的方式完成。期间,客户只要发出“充值”指令,软件客服就会及时回复要求其转入的个人账户信息,包括姓名、卡号、开户行。俨然打着宣传“理财”的幌子,指定客户给陌生人转账。
(二)特征总结
上述案件归根结底,一方面在于软件伪装过甚,通过“同名同姓”降低客户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客户未查验下载渠道,使得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当下,软件制作门槛较低,无需“996”,就可“依葫芦画瓢”一条龙。如何让受害者信任使用,犯罪分子也是绞尽脑汁。主要体现有“三”:一是仿冒图标,冠以相似名称,以假乱真,稍不留神就中了圈套;二是仿冒界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犯罪分子做不到的,他们几乎原版照搬,丝毫不差;三是仿冒客服,你问我答,煞有介事,引君入瓮。
【数据操盘,具有诱导性】
(一)案情描述
客户王阿姨,2020年10月31日来网点存款,并提及用途为充值某彩票APP。
经进一步了解,“专业老师”前期已与王阿姨对接。老师教导王阿姨要速速入场,该软件对应各项赛事的比赛赔率,包括但不限于彩票、足球、篮球等,老师随时公布掌握的内部消息,助其致富,并配以他人赚取十万的截图,极具煽动。殊不知,所谓的比赛赔率,诈骗软件后台随意调整,巧妙利用大众赌徒心理,让客户“赚而不得,亏而认命”。
(二)特征总结
上述案件中,充值看似让利客户,“满多少送多少”;实则,真金白银转化为软件数字,货币价值在偷梁换柱后,悄然发生了变化。
当下,诈骗软件中的货币,主要套路有“三”:一是充值换币,变为数字。类似于传统网站的积分,仅仅是后台数据库中的一个数字。多见于博彩、对赌概念等;二是理财加息,绵绵无期。一切收益仅仅展现在诈骗软件的界面中,提现各种“阻拦”;三是杠杆平仓,强制认命。通过数据操纵,让你稳步入套,常见于比特币、矿机等新兴概念上。
综上所述,为了高效率进行涉案软件防控,仅从银行端后台角度出发的防范措施,应该依托于大数据模型的建立,利用系统比对,智能筛选预判,最终实现大幅降低有涉案软件参与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的目的。
建议相关的具体措施,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针对“绑卡充值类”的涉案软件】
一是“信息化”匹配。增加银行端协助软件完成绑卡验证的门槛,实现后台匹配所绑定软件对应的的工商信息或个人信息,自动生成初始预判分数。系统划分类别后,系统自动处理,或推送有权人处理。二是“名单化”管理。针对软件发出绑卡指令端口的不同,建立“白、灰、黑”名单。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动态管理名单内软件的绑卡指令。同时,加入客户信息实名制反馈以及系统内风险事件比值的对接。当客户实名制反馈或者系统风险事件匹配到该软件为涉案软件时,推送有权人分析进行后续处理。三是“详细化”展示。短信验证内容增加具体绑定软件的相关信息,并提示绑卡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每次通过该软件进行的充值或支付时,银行端摘要均详尽,方便后续针对涉案软件的倒查。
【针对“诱导操作类”的涉案软件】
一是设置存取转账摘要,必填。增加客户全渠道存取转账,摘要必填的设置,方便该笔款项的全量展示。同时后台对于短期内频繁整额交易等涉案特征,做好监控。二是设置陌生信息比对,必答。系统弹窗询问首次与陌生人开展业务往来的实际情况。三是设置业务风险提示,必看。增加客户全渠道风险提示阅读与确认的设置。当下部分提示流于表面,虽然相应界面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客户实际并未关注阅读。
综上不难看出,当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为此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如下:
一是针对金融业务载体,强化客户信息关联。当前自然人的金融业务载体主要为银行卡或者对公账户等,但实际该载体与客户信息关联性有限,无法有效控制出租出借。也正因如此,大家可以把当前的金融业务载体简单理解为自然人主证件名下的“子账号”。针对此项(以大陆居民为例),建议以身份证为载体,将金融业务功能加入身份证的芯片中。该建议的可行性在于,各银行联网核查系统均正常运行,具备一定落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分层账户管理,丰富客户适用场景。当前客户申办非柜面渠道使用,因风险是持续动态的,所以对于账户动态管理要求较高。一是对于符合数据判别的可疑账户,实时暂停非柜面;二是对于临时需要大额周转的,在核实真实性的情况下,远程提升非柜面渠道单笔限额;三是对于一、二、三类账户,全渠道关注,特别是二类账户升级一类账户或者三类账户升级二类。
三是针对涉案数据共享,落实系统实时提示。当前,各家银行涉案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导致涉案人员持续使用多家银行实施诈骗,建议统一一个平台,实时下发数据,后台确认后直接管控。
相信随着金融机构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升级,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定将无处遁形,助力“十四五”时期昆山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单位:交通银行昆山分行作者:张九匀
工商银行昆山分行团队
蒋峰、冯宇晨、朱云依、钱思思
蒋峰,2012年进行,从事国际业务7年,现为昆山锦溪支行副行长,工总行国际业务专家委员会专家。
他们是共产党员,是一群有梦想敢担当的工行人;他们平均年龄仅32岁,是全力奔涌向前的青年“后浪”;他们中有人拥有海外名校留学经历、有人自学并精通多门外语、有人不到30岁就成为工总行国际业务专家委员会专家——他们就是工商银行苏州昆山分行国际业务部的青年骨干,也是该行“蒋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成员。
○作者简介○
提升银行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研究
摘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境外蔓延,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趋势的情况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当前企业汇率避险的现状,银行服务企业汇率避险的模式以及改进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基层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宣贯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部分银行通过上门送教、微信群实时报价方式,降低企业获得专业汇率避险知识的门槛。
最后得出结论:银行作为社会资金集散的重要场所,要主动加强市场宣传,督促做好汇率风险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帮助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趋势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或外汇暴露,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可能性。从企业角度看,汇率风险就是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对企业上下游贸易层面的影响、股权投资、并购等资本层面以及自身外币债务管理方面。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础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它,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就上升了一个台阶,2018年后波动率已与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性接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那么什么是汇率双向波动呢?简单来说,就是汇率存在升高和降低两个方向的波动,而不是单边升贬或相对固定。
汇率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对应国家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差异、国家间利率差异、财政、货币政策等因素。
下图是美元兑人民币自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的月均汇率走势图:
图1 2015.1-2021.4 USD/CNY月均汇率
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自2015年8月汇改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呈现出较强的双向波动趋势,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长达9个月的单边升值,而随着疫情发展到普及疫苗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开始呈现双边波动趋势。
下图为2021年1月至5月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图:
图2 2021年USD/CNY汇率中间价
从图表可以看出,2021年3月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根据2021年3月外汇市场分析报告,境内银行结售汇顺差环比收窄,货物贸易顺差而服务贸易逆差,外汇供需关系改善,人民币受美元影响减弱,更能反映国内基本面的变化。同时人民币波动性明显提高,市场预期出现分化,改变了单边预期和走势,监管机构对市场汇率波动容忍度提高,非理性购汇和波动引起严重资本外流情况减少,这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加深,双向波动趋势加强。
二、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于有汇率风险管理需求的企业来说,汇率管理意义就是通过汇率管理来锁定汇率成本或利润,减少损失,或者是结合自身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汇率管理获取一定的收益,例如,某进出企业,可以根据汇率走势情况,确定一定金额、一定期限的外币资金实现的基本收益,借助银行金融衍生产品,在套期保值的情况下,实现一定的溢价收益。但不可否认,如过分追求超额收益,这会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额外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态势。汇率的升值或贬值,对于广大外贸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关系着切身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采用避险手段来抵御汇率波动风险将会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必修课。
以江苏某外向型城市某大行企业群5年的即远期结售汇数据对比为样本。2016-2020年,该行企业结售汇总量呈现总体平稳、随经济周期缓慢上升的态势,其中,即期结汇量周期波动,总体下降,而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则在总量上有所提高。从交易量分析,该市企业采用汇率避险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虽自2016年起,远期结售汇业务量占总结售汇量比重由22.06%提升至27.64%,但即期总量仍为远期总量的2-3倍,企业有近2/3的外币头寸仍处于0对冲状态,随市场汇率波动“随风飘摇”。
从即期/远期交易金额比这个指标来看,也反应上述情况,自2016年该指标达到3.53后,连年下降,到2019年,仅为2.53,2020年也稳定在2.62。
再以该行下辖外向型经济活跃的某县级分行为样本。该行2020年末共有结售汇企业1000余户,其中,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的企业不足百户,其余企业并未采用任何汇率风险对冲工具。而在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的企业中,采用更为复杂的期权及期权组合等手段作为套保工具的企业仅十余户,套保手段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初级的阶段。再对这58户逐户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市场上汇率避险意识较强、对冲意愿强烈的企业仍为大中型企业。该类企业通常有健全、完备的财务制度及科学合理的综合性避险策略,并设有专人、甚至是专业部门统筹管理汇率风险。而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作为我国境内境外“双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虽然常为汇率波动侵蚀利润而忧心忡忡,却因为不懂、不敢、不会而未采取任何避险措施。
1.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型市场主体,普遍避险意识较差。部分企业对汇率风险中性管理认识不足,盲目地赌汇率单边上升或者单边下降,不采取任何方式进行风险对冲,造成其自身完全暴露于汇率波动风险之下,一旦判断错误便损失惨重,造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发展隐忧。
2.企业汇率避险途径较为单一。除少部分有健全汇率管理体系的大型跨国企业外,大部分有避险意识的企业,认识也仅停留在采取远期等银行端金融市场工具来锁定汇率。
其并没有意识到,采用外币风险资产与风险负债对冲、改变合同计价币种等非金融市场手段,或许是一种更全面、风险更小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业现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3.市场主体对金融市场工具了解不足。自200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后,企业在银行办理远期、掉期结售汇业务的标准逐渐放宽,市场主体对于远期交易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实事也证明,在市场上进行避险操作的企业也多以远期结售汇为主要手段。而在国外被普遍使用的衍生工具,如期权、掉期等工具在国内的使用度却不高,且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在笔者的营销实务中,有一部分企业对期权等衍生工具存在盲目畏惧,认为其风险无限,万万不可触碰。另一部分企业对期权稍有了解,知道卖权可以获得权利金,将之作为谋利手段,而无视期权行权可能发生的风险。能灵活运用期权及期权组合、成功对冲汇率风险、为资金运营创造稳定条件的市场主体少之又少。
由于我国汇率市场放开较晚,市场成熟及市场主体的成长尚待时日,上述问题不可避免。相信随着国家外汇管理体系的日渐成熟、市场主体风险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汇率避险知识的逐渐普及,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三、商业银行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分析
1.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银行要根据监管机构及上级行汇率的管理要求,加强市场宣传,通过企业走访、产品宣传等形式,指导和帮助企业树立起风险中性的良好汇率避险理念,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明确汇率风险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提前锁定外汇资金负债的成本或收益,而非获取额外利润。
2.帮助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汇率风险的管理对专业性要求高,企业恰恰缺少相关人才。银行要利用专业化人才队伍优势,发挥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主动宣传关于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经济知识、金融知识、银行产品等。
3.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企业价值贡献。借助银行全球布局及网络优势,创新外汇金融产品,根据不同企业需求,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创新产品功能,为企业提供单一产品、齐全组合等产品和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
4.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引导沟通。借助银行专业化优势,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当前流入流出双向平衡情况下,要做好合规外汇支付的便利化支付工作,帮助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
5.稳健规范,效益与合规并重。坚持合规运行,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坚持“展业三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便利化金融政策,方便企业办理进出口、结售汇业务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在服务企业汇率避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落差。基层商业银行是接触企业的第一线,最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但是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如总行、省行。与此同时,基层银行往往侧重于操作而非整体风险管理框架的搭建,这种专业度的缺乏,目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通过银行渠道不断完善自己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瓶颈,换言之,小企业得到上级行的专业支持明显不足。
2.基层银行业绩利益与企业汇率管理的社会效益之间在部分时候存在冲突。比如,部分基层银行在考核交易成交金额的情况下,就会“怂恿”企业通过分批、分期套保的模式,从而增加自己的交易业绩。而从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角度看,一笔对应期限、合理套保比例的远期交易可能足以对冲汇率风险。这种利益冲突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存在。
3.基层银行因为基于短期利益汇报考量而没有动力去辅导企业做好长期的汇率风险管理。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A银行将汇率中性理念宣贯给某企业,该企业也接受A银行的避险方案,从而建立起规范的汇率避险模式后,企业又通过市场竞价方式,向其他银行询价办理同类型业务,此时,对于A银行颇有点“前人栽树,别人乘凉”。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会促使A银行在辅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汇率避险管理框架时,缺乏积极性。
四、提升银行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汇率波动引起的风险主要可分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结算过程中因汇率波动而遭受的风险。而折算风险则是由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因不同功能货币折算为本位币进行记账而遭受的风险。
对交易风险进行管理如要有如下方法:
1.贸易策略法。主要实施方式为在贸易合同中加入相关保值策略。一是合同币种的选择,采用本位币进行计价,或者出口合同采用币值较为坚挺的货币进行计价,而进口合同采用预期贬值的货币计价。二是添加保值条款。如与企业签汇率“攻守同盟协议”,如果涨跌幅超过5%,就重新调价,将汇率风险转嫁给企业。三是期限调整法。如当汇率预期升值时卖方便延长账期,而汇率预期贬值时便采用短账期交易等。
2.金融市场交易法。指的是企业采用金融市场工具,提前锁定汇率,以此抵冲汇率波动影响。常用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为远期、掉期、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有一部分企业通过贸易融资+即期/远期结售汇的形式对冲风险,也可视为金融市场交易法的一个变种。
3.折算风险管理。一方面同样可以使用金融市场产品作为部分对冲,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尽量使资产负债表上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数额相当,以使折算风险头寸尽量缩减。
上述第二点内容中,商业银行可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普惠可获得性。目前,大型企业相较于中小企业有完善的汇率避险管理机制、人员配备等,一方面体现了大企业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银行在资源分配上往往倾向于大企业。要使得汇率风险管理这项政策拥有普惠性质,快速做大覆盖面,那就必须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如通过电子化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可获得性,通过增加汇率避险企业数量,增加整体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通过监管部门、协会等平台,扩大风险中性理念,扩大成功案例的正面教育作用。自811汇改后,特别是2020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宽幅双向波动趋势,国家外汇局就反复强调企业汇率管理风险中性原则,强调企业应聚焦主业,财务管理应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在审慎安排资产负债货币结构,合理运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的同时,专注发展主业,不要将精力过多用于判断或投机汇率走势,避免背离主业或将衍生品交易便以为投机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风险。企业应该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汇率避险能力,通过运用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与境外进口商充分协商,在合同中将汇率波动纳入考量,利用跨境人民币进行结算等方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则要聚焦主业,强化“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或贬值,适应汇率双向波动。
3.加强关键区域的专业化人才配备,提高人才的阶梯化培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汇率风险管理这件事情上,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可以采用专业人才挂钩企业,通过考核“规定动作”和“加分动作”,来激发专业人才的专业服务主动性。比如可以考核专业人才上门送教的频次为规定动作,对于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加汇率风险管理机构为加分考核项,通过专业人才一对多的模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夯实商业银行基层的专业能力和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五、小结
银行作为社会资金集散的重要场所,要主动加强市场宣传,督促做好汇率风险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帮助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
研究发现,当前商业银行基层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主要包括:1.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2.帮助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3.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企业价值贡献。4.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引导沟通。5.稳健规范,效益与合规并重。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在服务企业汇率避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落差。2.基层银行业绩利益与企业汇率管理的社会效益之间在部分时候存在冲突。3.基层银行因为基于短期利益汇报考量而没有动力去辅导企业做好长期的汇率风险管理。
最后,文章提出几条优化建议:1.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普惠可获得性。2.通过监管部门、协会等平台,扩大风险中性理念,扩大成功案例的正面教育作用。3.加强在关键区域的专业化人才配备,提高人才的阶梯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高铭.汇率风险管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J].中国外汇.2020(20)
[2]王春英.适应汇率双向波动 树立风险中性理念[J].中国外汇.2020(23)
[3]荣蓉,王亚亚,章蔓菁.新时期企业避险管理之道[J].中国外汇.2020(24)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昆山分行作者:蒋峰、冯宇晨、朱云依、钱思思
农业银行昆山分行 刘奇
刘奇,男,1990年出生,江苏泗阳人,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2017年起在中国农业银行昆山分行工作。曾在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发表论文2篇。
○作者简介○
银行风险账户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该理论在银行风险账户识别中的适用性,基于分析提出了银行风险账户识别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针对目前银行风险账户管控问题提出了推进相关工作开展的三条建议。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自10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2021年6月,工信部、公安部部署开展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关联互联网账号等工作。近年来,各类经济、金融犯罪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就在于“两卡”管理失控。“两卡”泛滥危害巨大,“实名不实人”的“两卡”被犯罪分子用来从事电信诈骗、洗钱、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并形成严密的产业链。据统计,每年仅网络赌博流出的资金就达万亿级别,难以追查和打击,给我国社会治安、金融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作为银行机构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账户管控工作就成为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
一、开展银行风险账户识别工作必要性
(一)银行账户数与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与调整,我国银行账户数持续增长,至2020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25.36亿户,同比增长10.43%,其中位银行账户7481.30万户,同比增长9.43%,立个人银行账户124.61亿户,同比增长10.43%。截止2020年末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90户,人均持有借记卡6.40张。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结算业务量逐年加大。一方面,银行账户是经济社会资金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不法分子进行金融犯罪活动的主要渠道,犯罪分子主要通过银行各类账户来掩饰犯罪行为,达到犯罪的目的。而另一方面,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其越来越呈现出牵涉面广、难度高、工作量大等特点。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移动支付业务呈急剧增长态势。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增加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复杂性。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场景化等特点给账户监管工作开展带来诸多难题,其在给客户带来便利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反洗钱方面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据人民银行资料统计,2020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352.25亿笔,金额2711.81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232.20亿笔,金额432.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8%和24.50%。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要保证对如此巨大体量交易的有效监管,对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机制、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电信诈骗、网络赌博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猖獗。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加之存在监管制度的缺位,各类新经济犯罪方式、手段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跨境赌博和洗钱活动已呈蔓延之势。银行账户是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近年来,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银行账户频发案件,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有数据表明自“断卡”行动实施以来,近期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据环比下降了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到了一定遏制,这说明行动是卓有成效的,所以更要常抓不懈,持续性开展相关工作。
二、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在银行风险账户识别中的适用性
(一)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最早应用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后随着图论、概率论等理论的推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被应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来。社会网络分析是要对社会网络中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其试图着重从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而非行动主体本身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社会网络是由行动主体和关系定义的集合,其分析的基本单元包括节点和关系。在社会网络中,节点可以是任何研究对象,比如一个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事件等;而节点间关系则可以是亲属、雇佣或者合作关系等。
(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介绍。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中心度是量化群体中个体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常见的中心度指标有三种,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
1.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有向社会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分为点出中心度(Out-Degree Centrality)和点入中心度(In-Degree Centrality)。
点出中心度是某一特定节点与其他节点产生直接关系数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点入中心度是其他节点与某一特定节点产生直接关系数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2.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
接近中心度是以“距离”概念来计算一个节点的中心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3.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
中介中心度衡量了一个特定节点作为其他两个节点沟通中介的能力,如果该节点消失则其他两个节点将无法产生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三)在风险账户识别研究中的适用性。
1.理论上的契合。银行风险账户识别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存在理论契合之处。在银行账户交易中,不同的银行账户可视作社会网络中的行动主体,而由账户间或客户间转账等交易所产生的包括金额、时间等的联系则可视作各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
2.数据上的支撑。数据和工具是进行分析的基础,银行风险账户识别研究需要足够的数据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随着金融科技手段的不断迭代升级,银行系统内海量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金融数据的有效挖掘和利用成为可能。
3.方法上有优势。现有的监测手段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特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收效不大。
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关联性、预见性和可视化特点,将其用于账户交易行为研究能够有效挖掘客户交易行为和特征,发现潜在风险账户。
三、银行风险账户社会网络分析实现的基本方法
(一)数据收集与筛选。
在研究中社会网络关系是由数字矩阵的方式来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的。社会网络矩阵构建是分析的前提。社会网络关系分为有向关系和无向关系两种。比如,亲友关系、合著关系等是无向的。A和B互为亲友关系或者论文合著关系。但是在分析银行风险账户研究中,其存在明显的有向关系。A账户可以主动与B账户发起交易,但B账户不必要主动与A账户发起交易。
本研究中定义每一个账户为一个节点,账户间转账交易行为为账户间的关系,交易对手和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这里的账户不仅仅包括银行结算账户,还包括微信、支付宝等三方平台账户。银行存储的客户数据是海量的,将全部数据纳入分析是对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是不必要的。通过行内相关监测系统,剔除交易正常的账户后将剩余的客户数据纳入分析。通过有向关系矩阵的建立可以对整个交易链条进行研究并确定资金的最终流向。同时,如果网络中存在两个或多个账户归属于同一客户的,则进行合并处理。
(二)矩阵构建与说明。
基于以上分析,选择构建有向社会网络关系矩阵。如果客户之间存在主动交易关系,则矩阵中的取值为相应的交易发起次数,若果客户之间不存在主动交易关系,则矩阵中的取值为0。如表1所示,账户1与账户4存在主动交易关系,但账户4与账户1不存在主动交易关系。目前,各家银行的客户资料属于商业秘密,个人研究者无法获取分析所需要的交易数据,加之各家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客户交易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这给当前的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常用软件包括Ucinet、Pajek、Gephi和CiteSpace等。
表1 风险账户识别有向社会网络关系矩阵示例
账户1 | 账户2 | 账户3 | 账户4 | 账户5 | |
账户1 | 0 | 0 | 0 | 1 | 0 |
账户2 | 1 | 0 | 1 | 1 | 1 |
账户3 | 0 | 0 | 0 | 0 | 1 |
账户4 | 0 | 0 | 1 | 0 | 0 |
账户5 | 1 | 0 | 0 | 1 | 0 |
(三)指标分析与预测。
社会网络中心度指标能够反映除不同账户间的交互形式和特点,也能够反映不同账户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将构建的风险账户识别矩阵导入软件进行分析。
中心度指标可以用于识别社会群体中的重要个体。有研究者通过社会网络中心度等指标来识别商业银行客户,认为高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客户是重要客户的特征。在传播学领域,更多的学者通过中心度指标来开展意见领袖识别或者传播影响力研究。国外研究通过构建成员社会网络分析犯罪团伙核心人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中心度指标可以识别出高危感染。也有研究通过社会网络理论结合具体洗钱案例开展可疑金融交易检测方法研究以及贷款欺诈研究。虽然国内外已有研究对中心度的利用和解释存在一定的相似和矛盾之处,但是就社会网络中心度在金融诈骗、保险诈骗、犯罪成员识别以及洗钱犯罪侦测中的作用予以肯定。
1.分析账户的点度中心度指标。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若一个行动主体与其他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直接联系,则该行动主体就处于中心地位。
本研究中,在账户交易中某个账户交易对手越多,其点度中心度越大,在本交易网络中的影响程度或者地位越高。点度中心度分为点入中心度与点出中心度,点出中心度较高,说明该账户主动向社会网络内部其他账户发起主动交易;点入中心度高说明该账户经常充当入账账户。所以在本研究中,频繁被动交易账户也定义为高频交易账户。高频交易账户一般具有高点入中心度的特征,或是具有高点出中心度的特征,或是兼具二者特点。而在银行监管中,风险账户往往呈现出高频交易特点。
所以在监管中要在关注异常高点度中心度账户的同时,要遍历其交易网络中的所有交易账户以寻找潜在的风险账户。
2.分析账户的接近中心度指标。
接近中心度,用来刻画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其可以用与该节点相连的其余所有节点最短路径的均值来量化。
一个不直接和其他节点产生联系的节点可以通过某一个或者几个节点而与其他节点产生间接的联系。这样的节点就是具有高接近中心度的节点。接近中心度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节点对整个网络的潜在影响。在本研究中,高接近中心度的账户可以在短期内和众多交易对手发生大量交易及时将资金转给网络内其他账户,从而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这就显著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降低了处理效率。所以在监管中,虽然某些账户点度中心度不高,其交易明细、客户风险等级等信息也未见明显异常,但是若具有高接近中心度的特点,就应将其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定期进行交易习惯和特点的分析以便出现风险是及时进行账户管控。
3.分析账户的中介中心度指标。
中介中心度反映的是某一节点对其他节点间联系的控制能力,刻画了某一节点在社会网络中作为联系中介作用的重要性,可以用某一节点作为其他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次数来量化。
高中介中心度的节点是处于关系建立的关键节点,其起到节点与节点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中介中心度揭示了某一节点作为社会网络中联系和转移能力的重要性。在本研究中,如果一个账户的中介中心度越高,则意味着这个账户经常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可以认定其具有过渡账户的特征。洗钱犯罪一般包含处置、离析和归并三个阶段。高中介中心度账户势必在离析和归并阶段扮演重要角色。高中介中心度的节点对整个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消失会导致整个社会网络分化为多个次级网络。为了遏制风险账户交易的规模和效率,金融机构将管控重点放在具有高中介中心度的账户上可能更为有效。
4.相关说明。
要按客户等级划分展开分析。通常来说,不同等级客户交易习惯和特点一般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按客户等级划分进行分析,尝试寻找不同等级客户在各个指标上的阈值,以期更为高效的开展风险账户监管工作。要纳入时间序列展开分析。社会网络研究可以做到动态分析,在文献研究领域CiteSpace可以实现依时间的研究前沿分析。那么,在账户交易网络引入时间变量,追踪比对不同时段账户的指标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其交易习惯和特点的改变来预测可疑账户。要对已被认定为风险账户的账户网络展开分析。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分析获得风险账户社会网络的各种特点,验证预测方法的稳健性来逐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一个结合了大数据分析的风险账户监管方法和思路,但是金融机构风险账户监管和控制是极具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仅靠简单的指标是很难有效解决当下存在的难题。各个指标都有优点和不同的效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多种指标综合起来,开发了包括PageRank、Girvan-Newman等很多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算法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但或是囿于缺乏相关领域研究或是囿于商业机密保密原因,目前金融领域尚无成熟应用的算法,在当下账户监管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算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市场需求。
四、推进银行风险账户识别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继续加强与反洗钱部门合作开展风险账户管控工作。
第一,要结合人行与公安部门下发名单,对重点管控账户开展关联账户识别分析。要在强化高风险客户的管控力度的同时,加大对涉案关联账户及时开展风险排查力度,确保能够精准、有效、及时地将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落实客户身份信息核对,确保客户留存信息完整、有效。在合规要求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信息登记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客户信息清理,为风险账户管控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构建完善风险账户黑名单信息库。现有黑名单信息库仅比对姓名,常常出现误命中情况,不利于高效开展账户管控工作。黑名单账户比对信息库应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触发机制,真正发挥人机交互系统的应有作用。
(二)建立常态化的银行风险账户识别防控机制。
第一,要做好风险账户管控制度化建设和常态化机制。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要部署,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强大合力,共同创建安全稳健的金融经济环境。
第二,要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要加强与监管、公安、电信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部门指导意见下及时中止风险账户各类业务,在降低金融机构法律风险的基础上提升账户管控精准度。
第三,要加强与社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要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方,多渠道、多角度开展网络电信诈骗、非法买卖银行账户、非法买卖个人身份证件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风险案例普及金融常识,强化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安全意识。
(三)完善风险账户分析工具和平台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利用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现在金融机构内尚存在数据使用效率低、数据类型复杂、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有效整合和利用银行内部大数据资源,让其更好地为银行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客户数据库系统。
第二,要构建专用的金融领域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和平台。目前用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包括Ucinet在内的常用工具,囿于数据格式等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金融领域分析研究活动,为推进金融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开展,需要开发专用的分析工具与平台。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风险账户识别工作不仅仅只是运营工作,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在后台进行技术性支持,账户管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金融机构提供持续性的人才输出以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Freeman Linton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 North-Holland,1978,1(3).
[2]罗家德,2010.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Lusseau, D. . The emergent properties of a dolphin soci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2003, 270, 186-188.
[4]张成虎,吕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商业银行客户识别研究[J].金融论坛,2012,17(08):68-72.
[5]陈远,刘欣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意见领袖识别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04):13-19+92.
[6]李国成,肖庆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金融犯罪团伙检测[J].金融经济,2013(24):84-86.
[7]陈鹏,袁宏永.犯罪组织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08):1097-1101.
[8]R. M. Christley, G. L. Pinchbeck, R. G. Bowers, D. Clancy, N. P. French, R. Bennett, J. Turner. Infection in
Social Networks: Using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High-Risk Individuals[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5,162(10).
[9]Seo J W , Kim H J . A Study on Detection Methods of Suspicious Transaction by Money Laundering - Focusing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J].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s Society, 2019, 20.
[10]Choong-ki Wi, Hyoung Joong Kim, Sang-jin Lee. A Study on Detection Technique of Anomaly Signal for Financial Loan Fraud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Kore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 Cryptology,2012,22(4).
[11]Ferrara, E., De Meo, P., Catanese, S., Fiumara, G. . Detecting criminal organizations in mobile phone network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4, 41(13), 5733-5750.
[12]Andrea Fronzetti Colladon,Elisa Remondi.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prevent money laundering[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7,67.
[13]Drezewski, R., Sepielak, J., Filipkowski, W. .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lgorithms in a system supporting money laundering detec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295, 18-32.
[14]Wey T , Blumstein D T , Shen W , et a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animal behaviour: a promising tool for the study of sociality[J]. Animal Behaviour, 2008, 75(2):333-344.
[15]李培馨,陈运森,王宝链.社会网络及其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最新研究述评[J].南方经济,2013(09):62-74.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昆山分行作者:刘奇
本期参与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人民银行昆山市支行
农业银行昆山分行
张家港农商行昆山支行
浙商银行昆山支行
交通银行昆山分行
工商银行昆山分行
(以上排名按照论文展示顺序)
交通银行昆山分行 李慧
本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