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宜昌职工文学 2024年01期 总第019期

宜昌职工文学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

2024年01期  总第019期

02

中华辞赋鉴赏公益讲座(江必新)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隆康路10号
邮箱:
1410465391@qq.com

校 对:
蒹 葭 刘金祥 高莉玲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

顾 问:
张泽勇   肖思科

主 编:
张永久

责任编辑:
若 水

编 审:
冯汉斌

编 委 会:
冯汉斌   刘小平
阮仲谋   陈   刚
张明俊   姚正威
彭红卫   熊本旭

-------------------------------------------------------------------------------

01
07
13
19
24
34
39
43

归来是故乡
74年前柏果埫的那场战斗 
故事之门 
艾爷爷
  
灵魂深处的乡村
 
故事里的村庄
独臂撑起一片天
罗路长的心事

彭定新
李   扬
杜   鸿
荷叶儿
李玉萍
高莉玲
夷陵老彭
张    君

张天一
朱春银
吕孝春
易晓燕
冯汉斌
莫燅珠
刘小平
冯汉斌
程建学
杜心宁
杨玲玲

柏果埫印象
柏果埫的年猪
黎新的家乡情怀
小村炊烟
柏果埫写真(组诗)
柏果埫畅想(外二首)
猪王
楹联二十副清单

53
59
64
70
74
79
83
89

01

归来是故乡

彭定新

柏果埫村山高坡陡。蔡双虎所在的茶庄更是偏僻,手机信号一会儿是夷陵的,一会儿是长阳的,一会儿是秭归的,飘忽不定。平时买个东西、赶个集,都是到秭归县的茅坪镇和乔家坪村。蔡双虎单家独户,祖辈留下的土坯房,被岁月熏得黢黑,薄石板瓦也是黑的。外人很少来,陪伴他的童年,是几只鸡,几只羊,一条狗。站在大门前往外望,茫茫一片,山连着山。通往山外的路是从山腰横插过去的,狭长,毛狗子路。农田藏在石头缝里,土薄、细瘦。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茶庄自然村,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蔡双虎永远忘不了那条毛狗子路。六年的小学是走出来的。三年的初中还是靠走,初中学校在隔壁暮阳村,早去晚回,单边15里,一天 30 里。时间都花在路上。从那时起,走出大山,脱掉草鞋,穿上皮鞋是他的追求和梦想。命运往往与理想开玩笑,他的读

1993年蔡双虎初中毕业,16岁的他,应该像一头牛犊,无忧无虑,蹦蹦跳跳,可是他像掉了魂儿似的,成天不说话,生闷气,发脾气。有时一睡就是一天,不吃不喝。父母亲也没有办法,心里急。
一天蔡双虎突然来了精神。他对父母说,我要学艺。他想,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但有一副好身板,有一双手,靠手艺也能混出个人模人样来。父母亲当然支持,在农村,木匠、篾匠、石匠等“九老十八匠”,吃香!
蔡双虎学的是家电维修。宜昌市东山一所学校招收了他,属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制二年。蔡双虎很满意,这是跳出农门的开始。
二年的学业很快毕业了。他自信满满,到长阳开了个家电维修店子。经营了三年,他发现城里的钱也不好赚。蔡双虎是听着齐秦的歌《外面的世界》长大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错;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没错。三年下来他没有攒下什么积蓄。他家那间土屋,像一个日暮残年的老人,更加破落了,他没有能力改变模样。

书生涯止步于初中毕业。也不能怪他,他的同学们也没有几人能考上高中,考取大学的。看来,靠读书改变命运,蔡双虎没有希望。

02

03

自从姑娘闯入蔡双虎的生活后,他变了,变得沉沦、迷恋了。他不再打理店子,实际上把店子关了。他回来了。目的一个,专职恋爱。山区娶个媳妇儿,难。他要把娶媳妇儿、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当成事业来做。2002 年,媳妇儿进了门,努力没有白费。2003 年,大女儿出生,2008 年,小女儿出生。爱情有了丰硕成果。但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已经让小家庭支撑不住了,钱从哪里来?几年时间,家里添了几张嘴吃饭,着实给蔡双虎增加了天大的压力。
一个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在山上,即使天天山里捞土里刨,也养不活人。坐吃也山空。小女儿一满月,蔡双虎出门打工去了。这次打工,不是家电维修,家电维修技术早还给老师了。他做的是木工。木工,他是自学的,小时候,对斧子、锯子、刨子喜欢玩弄。这点小聪明劲终于派上用场。城里木工,主要是房屋装修,做

点工,六十元一天。待遇不错。他乐意下苦力气,只要有活路,不分日夜地干。每当想起家中有个年轻的媳妇儿,两个漂亮的姑娘,他有使不完的劲。他省吃俭用,以满足家庭的各项开支。媳妇儿在家虽然累点苦点,也安排得顺当,少有怨言。

正当蔡双虎规划幸福家庭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让他的家庭梦想破灭了。2010 年 5 月的一天,蔡双虎在当阳市做木工,上班路上,骑摩托车时将一位 50 多岁的行人撞倒,经抢救无效,行人二天后死亡。蔡双虎以交通肇事罪负刑事责任,赔偿 17 万多元。
17万元,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数字。蔡双虎感到天就要塌了。当时如果一次性能拿出赔偿金,可判缓刑,不必坐牢。可是蔡双虎拿不出来,当时的 5000 多元医药费还是借的。蔡双虎被判刑 1 年 10 个月。判刑没有错,人家是一条命啊,蔡双虎认了。他不敢想象,在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媳妇儿和姑娘怎么过日子?失去了经济来源,难关怎么度过?
2012 年新年到了。元月 8 日,蔡双虎刑满回来了。蔡双虎在服刑期间表现突出,会电器修理、会木工活,减刑 2 个月。
一进门,蔡双虎紧紧地抱住两个姑娘,泣不成声。两年时间太漫长了,小姑娘会说话了,会走路了。蔡双虎四处张望,没见媳妇儿,他日夜思念的媳妇儿在哪里呢?问父母亲,父母亲直落泪。还是大姑娘说了,妈妈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蔡双虎到处寻找孩子她妈,娘家找

1998 年,有人帮蔡双虎介绍了一个媳妇儿,女方年轻,小他六岁,土城人。蔡双虎高兴,很珍视这桩婚事。他明白,他所在的地方留不住人,当地的姑娘一个一个地外嫁了,外地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村里光棍成堆。蔡双虎不知说了什么甜言蜜语?施展了什么才华和能力?第一次见面,女方同意了。女方没有嫌弃他的家境和他那个地方。话说回来,能够得到姑娘的芳心,蔡双虎还是受人喜欢的,他五官端正,一头长发,一看不像是个山里人,但又具备山里人的豪爽和石头一样的坚韧性格。更重要的是,蔡双虎有一门手艺,能闯天下。地方穷但人不穷。

02

05

了,亲戚朋友家找了,公安局报警了,仍不见踪影和消息。有知情人说,她跟人跑了,不会回来了。

2015 年,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像蔡双虎这样的家庭,国家没有忘记他们,被纳入一般贫困户。论人均收入,他们离脱贫标准线太远。论房屋, 他家属D 级危房,必须拆除,是一票否决。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委会为他们家落实了帮扶联系人,危房拆除搬迁纳入议事日程。一年后,一栋三间砖瓦平房在上茶庄公路边落成,拆除了土坯危房。得益于国家搬迁补助政策资金,帮了大忙,蔡双虎自己出了小头。
2016 年,蔡双虎再次收获爱情。邻村暮阳村的春红听到蔡双虎的遭遇后,对蔡双虎既当爹又当妈,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悲悯心。她走进了蔡双虎。她深知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孩子的困苦,她决定拉蔡双虎一把。春红也是婚姻失败者。实际上,春红与蔡双虎是初中同学,比蔡双虎小一岁,有同学基础,双方又尝到了家庭生活的甜蜜。
2016 年 9 月,大女儿读初中,小女儿读小学三年级,蔡双虎在学校旁租了一间房,请母亲全职照顾陪读 。安置好女儿们的读书后,蔡双虎和春红决定一起出远门打工。在本地打工挣不到钱,只能糊个口食。他们来到广东省中山市一家橡胶厂,满勤工作,除自己开销外,每个月按时汇款供两个女儿读书。但是,好景不长,一次工伤事故,蔡双虎离开了工作 2 年的橡胶厂。那是一次机械夹手事故,蔡双虎鉴定为 10 级伤残,养伤 5 个月。虽然伤势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走人。他们又四处找工作。2009 

一次意外车祸,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没有了媳妇儿。面对眼前的现实,蔡双虎失眠了,孩子读书在山下,一个读小学,一个上幼儿园,需要奶奶陪读,需要租房,父亲年纪大了,全靠他一个人。他家沦为贫困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蔡双虎打起背包,收拾工具,出门打工去了,他仍然做木工。他变了,变得语言少了,变得成熟了,做事稳当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让她们好好读书,有出息。
2014 年,蔡双虎已经忘记过去的伤痛时,孩子她妈回来了。她是回来要求离婚的。原来她将与别人结婚,与别人结婚必须先离了再结。蔡双虎没有挽留,很快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强扭的瓜不甜。蔡双虎也理解她的选择,当时一个弱女人支撑一个家大口阔的家是多么艰难啊,备受的煎熬谁人了知?她是在他出狱前半个月才走的,她完全可以早走,苦了她近两年。但是当她提出小女儿随她、两个女儿一人一个时,蔡双虎坚决不同意。他担心后爹对女儿不好,受欺负。征求女儿们意见,她们都不愿意跟妈走。

02

07

年初,在广州市白云一服装公司找到落脚之处。蔡双虎当烫工,春红当平车工。一天工作 12 小时,很累,但两口子在一起,互相照应,也苦中有乐,感到时间过得快。

上学的。小女儿也读初三了。两个孩子争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2019 年底,他们回家过春节,武汉新冠疫情暴发。春节后新的一年外出打工计划成了泡影。一些公司一听说是来自湖北打工的,纷纷关上了大门。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蔡双虎夫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决定,留在家乡发展的。他们选择的是养猪。山大人稀是发展养殖业的优势。
说干就干。他们在屋后一空地上规划新建了 50 头规模的标准化猪圈,春红和浆,双虎砌墙。夫唱妇随。2020 年第一年养猪,不多, 10 余头,赚了 2 万多元。他们积累了经验,扩大规模,2021 年和 2022 年,每年肉猪40 头以上,加上 7 头母猪,繁殖销售仔猪,仅生猪一项,年收入超4 万元。算起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呢。当然,他家贫困户的帽子也按计划如期摘掉了。现在,他们家小日子过得红火,家庭什么都不缺,与城里没有什么差别。更让蔡双虎高兴的是,大女儿今年考上了湖北理工学院,是春红亲自陪送

蔡双虎感谢春红拉他一把。他很在意春红的主见,老婆说一不二。养猪,最初还是春红的主意。春红是个能人,快人快语,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像一个知性女人。她子女已经成人,没有什么负担。她全身心地为蔡双虎和他的两个姑娘着想,潜心经营这个家。他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外人看不出来,他们是一个组合家庭。
蔡双虎养猪有心得。他认为养猪不同于家电维修、木工、烫工。打工说白了,是个简单的被动的劳动。养猪风险大,且风险难以预见。猪瘟一得,损失就大。蔡双虎又学艺了,学的是兽医,简单的兽医。猪的防疫、一般的猪病,打针,吃药,不请兽医,自己解决。春红细心,把猪圈收拾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有臭味,定期消毒,灭蚊。他们把猪圈隔离起来,不让外人进出,防止病毒入侵。他们养的猪也争气,很少得病。他们喂猪基本用粮食、猪草,吃了玉米、红薯、草料的猪肉,味道长,市场价格高。
蔡双虎夫妇的绿色生态养猪经验也分享周边的养殖户,与他们一起抱团发展,一时柏果埫生态猪成了抢手货。去年猪市场行情不好,周围的养殖户为卖猪而焦急不安,蔡双虎找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华东,一起把农户的生猪组织起来,集中卖给了宜昌双汇。
过去蔡双虎跑过很多地方,从事过很多行业,艺多不养家。他

02

09

现在彻底想明白了,就是回家,就是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养猪。把猪养多了,养好了,搞腊肉加工,搞成产业来。他希望扩大养殖规模,再增加 50 头,达到年出栏 100 头的能力;他希望全村抱团发展生态养殖,真正形成产业;他希望打出柏果埫腊肉公共品牌,扩大知名度。周边的人都期待着,期待他们共同的猪产业。

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是现在蔡双虎的真实表达。现在的柏果埫茶庄,一派乡村振兴气象,从人们的语言、神态、精神、心理就能体会它的变化。这是一种从猥琐到自信的变化,是物质条件变化后的变化。人们也怀念过去的事情,如果有一栋老石板屋、有一条茶盐古道还保留,那是乡愁,是家乡记忆。  

从宜昌市文联的乡村振兴联系点——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柏果埫村村委会出发,前去采访高清章,要步行近半个小时的山路。
高清章的家,不像山里的一般农家建在大路边,听说他的家静缩在一片山林中。
山路不好走,路上小石块不时冒出来,加上前一天刚下过小雨,脚踩上去有些打滑,半山坡青草掩盖着的稀泥,有如“微沼泽”。快要到高清章家时,从半山腰往前看去,山凹里有一块平地,唯一的一栋灰瓦黄墙的老屋就在不远处,门前还有一口堰塘,四周都是青山绿坡,这老屋子就显得分外独特。我想这老屋的年岁应该不短吧?果然,高清章的儿子高长海告诉我们,这左半边的正屋,有150年历史。我上上下下打量这干打垒的土屋,感觉它就如这个当了21年村主任书记、至今86岁的高清章老人,静静地守在这山中,恬淡闲适,得以长寿。
然而,即使再宁静,也有被打扰的时候。可不,1949年夏天,一阵激烈的枪炮声,突然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安宁。那时候,高清

74年前柏果埫的那场战斗

李  扬

02

11

他记得,1949年7月中旬(16日)的一天下午,国民党军队突然窜至柏果埫村董家湾董立本家里。这些野蛮的国民党兵见鸡抓鸡,见什么能吃的就抢什么。山里人家里穷,抢不到什么,他们就跑了。
后来得知,7月16日上午,解放军四野第十三兵团成功解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宜昌城。还有一部分国民党溃兵从长江南岸兵分三路逃往白云山、三斗坪和巴东。于是,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追击。其中逃往三斗坪的一支兵分两路,一路由土城、碑湾下艾家河,经梅花再下杨鹊垭到三斗坪港口;另一路由碑湾、罗步埫、十二花下野猫溪,经四方埫下母猪峡,到更上游一点的(秭归县)茅坪港口。目的是到这两个港口上船,与率舰船溯长江西上的国军司令官宋希濂会合。
高清章说,当天天快黑时,国军刚走,董立本家里又来了一支队伍。他的父亲董家庆听一个当兵的说:“我们是解放军!”董立本的母亲李传秀也不懂,就问:“解放军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打国民党的!”董家庆说:“刚才走了一帮人呢?!”解放军没做多的解释,就问:“你们家里有洋芋没有?”董家庆发现这些人和前一帮人好象有些不一样,于是就帮他们找了一些洋芋和麦肤子煮稀饭,共煮了两大桶。解放军吃完后,说后面还有大部队要来的。然后就要给董家庆付钱,董家庆没有收钱。董家庆感慨说:“现在

12

猪子吃的都比他们吃的好咧!”后来,董家庆知道,这是解放军的一支侦察部队。

章有13岁,已经很省事了。

四方埫一带有野猫溪、纸坊沟,溪沟两岸悬崖峭壁,一条古道从四方埫蜿蜒而上杨家湾。顺着纸坊沟延伸不远处,就是董家湾冲天炮。
董家庆还没有搞清楚这两支队伍是怎么回事,先期到达的国民党军已经在杨家湾上面的安水埫牛家老屋设下指挥部。然后,依靠险要地势 沿纸坊沟设下两道防线。一道在地势稍平缓的董家湾冲天炮,另一道在地势更险更远的杨家湾。准备将解放军围在冲天炮一带。
第二天(17日),人民解放军402团的大部队,分两路追击逃亡到三斗坪的敌军。其中,2连和3连下野猫溪,沿纸坊沟追击逃往母猪狭至茅坪渡口的敌军。当天中午,解放军追至董家湾,就在董立本家附近安营扎寨,也设立指挥部。吃过午饭后,准备下午的战斗。
高清章清楚地记得,“我大爹和亲妈都躲在落境坡的哨峰包上避难,因为我外公住在上面。下午五点多钟,我们看到,从花里包、松树包敌人用钢炮打出的炮弹,炮子像撒黄豆,接着就是机关枪叭叭叭的,一梭子一梭子的”。
解放军在向导的带领下,在董家湾的冲天炮和松树包与敌人交火,很轻松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然后,沿纸坊沟乘胜追击

02

13

到杨树湾第二道防线,几次突击都失败了,只好撤出杨家湾。趁天色已晚,解放军决定再次对敌人防线进行侦察。

14

解放后,三斗坪中学每年要组织学生到这里为烈士扫墓,学生们带干粮上来,还住一夜。因为其中还有一座墓在一户农家的猪屋附近,学生扫墓很不方便,所以大家说要移坟,筹划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坟移到两公里外的柏果埫村六组四方埫柏树坡。
1976年迁移挖坟时,李一善烈士墓中的表和印章都还在。村里把它收起来后,放在小学校保管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所终。另两位烈士墓中因为没有任何遗物,无法确定他们的身份。
当年移坟时,大队党支部召开支委会,也报请管理区向上级做工作,得到同意。因为移三个坟要720个公分,由民兵连长带头背石头算公分,把坟建起来。三座坟做起后,村里请了一个叫尤文泉(音)的阴阳先生来看风水,他问:这三位烈士有没有后人啊?尤文泉说,埋葬烈士的这个位置是“檐老鼠挂壁”。意思是这里青山独岭,位处高坡,英雄长眠在这里,能享受宁静,安然休息。大家心里才感到了一些宽慰。当时移来时,没有立碑,1998年,原宜昌县民政局为三位烈士立了墓碑。
2021年11月份,夷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人员对烈士墓进行整治和修缮。原来烈士墓及其周边长满野草,现在清理得干干净

这一次,解放军派出连长李一善带几名战士前往侦察时,不幸被敌人发现,经过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李一善和一名战士牺牲,其他战士只好撤回战斗。
解放军指挥部研究带回的侦察情报,又向老百姓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决定改变追击路线,由当地村民李经亏当向导,趁着夜色,部队从冲天炮绕到樟树湾,到达落境坡。落境坡虽然是四方埫的制高点,但距离敌军还是较远。于是,解放军又从落境坡连夜直奔云盘砣,这里离敌人指挥部较近,在此对敌人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第二天拂晓,战斗再次开始,枪炮声打破了山村清晨的宁静。虽然解放军占领了有利地形,但由于敌军人数多,装备好,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解放军进展困难,直到下午五点战斗才结束。“解放军大叫缴枪不杀,喊声震天。解放军都是高个子,像北方兵,国民党军队除少部分敌人从长江坐船逃走外,其余都被消灭。”但解放军又有一名班长牺牲,伤员也有不少。
解放军将伤员安置在蔡得怀(音)家里。高清章当时住在他家中,因为不了解解放军,他的母亲叮嘱他装成士兵,挨着伤兵住下,并反复叮嘱他说:“你不要做声,不然别人把你拉夫拉走的。”
战事结束后,侦察连的文化干事把当地保长叫来,请保长组织朱兴烈、黄世亏、张世亏、朱兴章等四位村民,将三位解放军战士

埋在朱家湾大嘴岩,三个小山头埋了三座坟。解放军出了棺材钱。下葬时,有一个解放军遗体头枕着一些书,身边放着一个万精油盒,盒中有一枚印章,刻着“李一善”三个字;还有一块瑞士表,五排子弹。三个人中,两个是共产党员,另一个是共青团员。

02

15

高清章老人讲这段故事时,仍然有些激动,我们随着他的思绪,似乎也回到了那悠远的战争年代。
后来我们查知,当年解放宜昌的战役中,有620名解放军官兵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湖北省民政厅1982年12月编的《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第一卷宜昌市分册)如是写道:李一善,吉林省延吉县人,1927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416团3营8连战士。30多年后,夷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最终查明,李一善是140师402团2连连长,朝鲜族,其他两名烈士,无名,据说分别是排长和班长。
青山处处埋忠骨,史册万年载功勋。就让我们记住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革命烈士吧,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奋斗足迹前进!

净。墓前修了一块水泥地面,并竖起一面烈士纪念碑和事迹简介展牌,建起没有围墙的烈士小陵园。还从公路边修了一条平整的小路引入,上坡处修有水泥台阶,人们凭吊烈士更方便。

柏果埫凌空长江西陵峡腹地,雾重。石生山,淌生土。柏果埫遍地是石头,有山就有淌,是山连淌,淌连山,九十九座山,连着八十八座淌。石头成了柏果埫的雕像,也是柏果埫人的苦难之源。淌成了柏果埫人救命之本,也成了柏果埫人的贫穷之根。而柏果埫人陈身晋,就是靠这些石头,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起初,陈身晋的英雄之旅,与那枚手雷没有任何关联,而与一段爱情有关。是年是时,陈身晋突发奇想,率领他的千军万马,向冲天炮发起第一轮进攻的战果,居然是一颗手雷。这颗手雷是一名叫李一善的解放军战士留下的,而且是李一善于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埋在柏果埫的山湾子里。因此,在柏果埫一所学校简洁的陈列馆里,不仅有李一善的一块瑞士表、一枚印章和一块银圆,还多了一枚手雷。就是这枚手雷,在七十三年后,居然引爆了一个爱情故事。让这片寂寥无名的山野,变成了一片传奇的土地。
多年前,陈身晋也只是柏果埫的一个光棍汉。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个有传奇故事的光棍汉。他是柏果埫人唯一娶越南美女当老婆的人。

16

故事之门

 杜鸿

02

17

陈身晋的前任老婆阮玉珍,就是越南女子,而且长得和三十年代的资深明星阮玲玉一模一样。就连陈身晋自己做梦都没想到,当年解放军侦察战士李一善随手在四方淌冲天炮下的野径上埋下一枚手雷,让土生土长的自己,居然在那个不经意的下午引爆了。
对每个人而言,爱情轰然来临时,均如蜜。可是,爱情于陈身晋又更不一样。可以这样说,打小爱情就是他的人生理想。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而且陈身晋也心诚悦服。十岁左右,作为男人的陈身晋瞬间觉醒。随之扑面而来的,并非对自我身体风起云涌的内化悟道,而是居然在第一时间,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像敬奉神圣一样,敬奉自己未来的老婆。所以,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的口头禅就是,我从小就怕老婆。而且,当时他还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实现这一理想,摆在自己面前最为现实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能够娶一房老婆。由此,他开启了努力践行自己人生梦想的征途。
多年前那个壬子月丁未日,银杏树叶落满列车两边的大地,被爱情蜜透了的陈身晋一脚踏上回国的旅程,坐进软卧的一层卧铺,像待独生子女一样将阮玉珍拥在怀里,直到列车到站,他俩一丝一毫都未曾分离。更让陈身晋神思恍惚的是,从越南河内到宜昌东站,整个旅途之上,他整个人像不像坐在卧铺车上,而是卧在一种五彩缤纷的梦境里。而让他生成这个梦境的全部理由,就因为他终于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越南妹子阮玉珍。
令陈身晋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多年后某年冬月冬日,在凛冬突

18

我和陈身晋如果只有一面之缘,见一下彼此从此就天各一方也就罢了。出乎陈身晋意料的是,就在我沿着柏果埫的古盐道,钻到美座峡谷底,沿着冲天炮与手掌山的缝隙,穿过一条横亘在落井山腰上的栈道,一直走到尽头,一直到走进他的石屋,进而让我于无意间揭开了他的隐痛。即便古人早就神谕过我们,揭疮不揭疤,而且这句话让我的耳朵都听起了茧子。可是,面对柏果埫这个小山村爱情王子的传奇情感历程时,我不得不顶风作案。我的直觉指引我,我要通过他的伤疤捅破了他心里的脓包。情非得已,即便陈身晋一百个没想到会与我际遇,但我是必然会与陈身晋身相遇,并且从此不相忘于他的石屋。
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减贫成功之后,本以为驻村结对扶贫就此结束了,哪料政府在帮扶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将文联从五峰荞料村调整到夷陵区三斗坪镇柏果埫村。三斗坪属三峡坝区。我是土生土长的坝区人。所以柏果埫几乎就是我的家乡。
调到柏果埫后,夷陵方面对乡村振兴新课题,依然沿袭过去扶贫的老方式。我和文联机关干部一样,分配结对了一个联系户,名叫牛义章,时年七十有五,独居在柏果埫美座峡入口的山湾里,风

至了半个月后的一天,他依然只能孤身一人与我们相见,而且依然是在那间石头砌成的石屋里,更重要的是,那间石屋依然置身于峡谷深处柏果埫村高高的石头坡。而且,那间石屋,就是他生命的零度开始回温的地方。

02

烛残年,孤居老舍。老伴高丙英因高血压并发症诱发胰腺癌刚刚去世,留下七千多块钱的外债。儿子牛焕嵩五十挂零,在镇上打工,也患有三高和二型糖尿病。孙子牛伟杰在外当保安,刚刚成家。一家人的收入都属底层逻辑,自然微薄。

19

党的二十大后,文联策划了一个活动,到柏果埫创作采风,主题就叫宣传学习二十大、礼赞和美新农村。围绕长江大保护和乡村振兴主题创作文学精品。事情一定,趁天晴,赶紧进村。早上九点,一批本土作家在文联院子里集了合,上了一辆黑色商务车。天遂人愿,车一启动,一缕阳光把行程瞬间照亮。很快,商务车就上了快速路,经落步淌凤凰岭进入三斗坪镜,下行到暮阳溪谷,然后沿溪盘山而上。车头猛一抬头,便开始爬山,车头前的风景瞬间发生变异。先前的青山绿水,层峦叠翠,随着一个转弯,变成了扑面而来的石头王国。石路,石坎,石坡,石坪,石峰,石垛,石屋,石圈,石瓦,石沟,石礅,石池,石院,石墓,石峰,石湾。几乎全是石头。加上拖石料的卡车,把最初那段公路刨得坑坑洼洼,车跑起来,也只能如同龟行,比人步行的速度快不了多少。司机也为了轮胎不被划破,底盘不被挺坏,一次次下车观察路况。有的地方,实在太难走了,我们一干人不得不下车以减轻车重,或是来到车后,推着它过爬坡过坎。好在,这段路程并不长,而且是修翻坝高速使然。几百米之后,石板公路就平整起来,跑在上面,和水泥路没有二致。即便依然是各式样貌的石头,可是一律变得有模有

到了村里,晕晕乎乎间,在二楼会议室开了个短会,先是村支书黄成介绍了一下村情,说的一些事项,很对作家们的路子。白果淌虽然地处崇山峻岭里,一脚踏三县,鸡鸣三地闻。但是,这里的自然和文化宝贝不少。有石柱石笋,比如冲天炮石,五指手掌石、焚香炉石、庙屋岩、黄金山、九尊奇山、岩屋山。还有一条野马溪大峡谷,谷里套装着鬼洞、风洞、猫眼洞和对窝子洞。还有一条古盐道,从三斗坪到湖南津市,途经津市、西斋、余家桥、胡家河、乾溪沟、蚂蚁山、母猪峡、三斗坪,行程四百余里。还有一个四方淌解放战争遗址。还有一座美座峡,一条风箱沟。美座峡只有一处出口,当年中国军队在这里架起机枪,阻击横山勇军团攻打石牌、觊觎陪都重庆的围攻,上演过一场尸山血海、气吞山河的战斗。当年宜沙战役也在这里因为几位侦察兵的机智英勇,让解放军避免了

样,完全没了先前的混乱。而且,随着车子的奔驰,一簇簇石坎,一垄垄梯田,一座座石屋,便在车身两边列阵式地划过,像迎接我们的土著。在一个回头线上,一位老汉戴着眼镜,正用那些黑石头,打着墓碑和墓石,很是精雕细凿。与此同时,透过车窗,一片热闹的鸟叫也传了进来。鸟叫,现在在城里也多起来,特别是初冬,候鸟飞走了,世界成了本土鸟的世界,簇在林丛花木带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时间仿佛回到儿时老家的世界里。相反,乡村的鸟叫倒稀薄了。可是,从一进入柏果埫的地界,发现这里的鸟特多,叫声也生动,整个有点鸟语林的感觉。

20

02

被打埋伏的危险,进而对溃军进行反包围,打了一个小胜仗。一九七六年,柏果埫人将烈士遗骸安葬在四方埫,并立了纪念碑。

掌握了初步情况,会议又进行了创作分工,分工我写民间文化这一块,便想找几个柏果埫的乡贤采访一下,找点儿灵感。黄成给我推荐了几个典型人物,包括做养殖的,开民宿的,打家业的,我都没有感觉。便决定随大部队一起采风,走一走,看一看,看完了再决定写什么。我们按柏果埫户外游览路线图,先到了四方淌看了烈士墓,造访了九十六岁的老人高兴章,听他讲了侦察连长李一善在四方埫英勇战斗的故事。老人口齿伶俐,吐辞清楚,不亚于过去说书人的范儿。然后沿着石板路,游了冲天炮,看了黑石山庄和三星伴月。然后游走在石坎梯田、石头屋群之间。一路上,老百姓的石板屋前屋前,皆是石磨、石桌、石钵、石缸、石槽、石井。看完最后一个老石井,路过一座老屋场,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从石头屋里走了出来。中年男人长得细皮嫩肉,白白净净,手里拿着一部易经类的书。见我好奇,不住地回头看他,村支书黄成说,他现在被易经迷住了。驻村第一书记也说这人被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给控制了。听了他们的话,我突然对他产生了兴趣,便对同行作家夷陵老彭说,我想写这个人。老彭说,这人我认识,他叫陈身晋,我写过他,他是个电工。我问,他是大学毕业吧。老彭说,不是,他就一个初中毕业,学了电工,通过上海一家大公司劳务派遣,到了越南,然后娶了一个标致越南媳妇就回村了。我突然觉得,这个人就

21

次日,我和老彭穿云驾雾,沿着石板路走进陈身晋的石板屋,坐到他的石桌前,没有任何仪式感的一句问候,便打了他的故事之门。

22

是我要找的故事。我说,这个人可能就是我想要找的乡贤,我想采访他。夷陵老彭说,可以啊,我陪你。我和老彭一拍即合,便对黄成说了我的想法。黄成说,好,我这就安排。于是,他折回身,走向那个眼镜男人。我和老彭也跟了上去。因为天已经日暮,黄成介绍了我和陈身晋认识之后,我们约定明天一大早,来他这儿采访。

02

面前,让艾爷爷从此与中医无缘。特别是一年,老艾爷爷留下的古籍医书被付之一炬、未能留存,让艾爷爷生命的火花瞬时黯暗下来。这些古医书,艾爷爷一直视若珍宝,然在真正的命运面前,不得不低头承受。

23

若说柏果埫有些名望的老人,莫过艾诗杊爷爷。
看艾爷爷的名字,就很有学问。“诗”是辈分;一个“杊”字,一般人都不会认。我也是查字典才知其读音,音同“寻”,品其意:“大木,可做锄柄”。想来,艾爷爷的父辈肯定是有学问的人,取名与众不同。杊,自是望子成材,想儿长大有一番作为。
艾爷爷出生于一九三O年。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特别擅长小儿疑难杂症。学医的人都知道,儿科于医者来说,最难。小儿语言表达比不了成人,交流困难。然老艾爷爷就有这个本事,望闻问切,一番诊断,总能药到病除,方圆几十公里的病人都来找他,久之,都知道柏果埫有个中医十分了得。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提起他的声名。
因祖上福荫,艾爷爷小时候日子颇为殷实,读了十年私塾。在那个特殊战争年代,家族的平和与国家和平密不可分。没有国家的稳定,哪有家庭的安宁。老艾爷爷本想把中医祖传给艾爷爷,不承想学了不到三年,家庭变故,家道中落,一条鸿沟横在了艾爷爷的

24

艾爷爷

荷叶儿

日子还得过。自此,艾爷爷低调、谨慎地活着。生为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艾爷爷对过去优渥的生活选择了遗忘。艾爷爷要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生活也在眷顾着艾爷爷,让艾爷爷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完整的家。儿女们的相继出生让艾爷爷看到新的希望。
壮年的艾爷爷,经常背一头两百斤的牲猪,一天往返三斗坪镇,挣三元钱的“高”收入。砍柴、下地,不管什么苦活,累活,什么来钱做什么,只要能挣钱、养家,艾爷爷都甘之若饴。经历了苦难的艾爷爷,没有自怨自艾,越发自强。
和普天下的父母一样,艾爷爷的苦日子,只为儿女们将来的好日子。艾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都能读书受教育,长大成材。然读书,必须有钱供。没钱怎么受教育。只是,苦受了,累受了,一家人温饱还是没能解决。
“桃儿山上养不活人”,艾爷爷说。
穷则思变。桃儿山地偏山远,路还不通,山上田单地薄,人烟稀少,怎么养活一家人!若一家人的衣食都无法自给,更谈不上让孩子们受教育了。艾爷爷果断搬家。从桃儿山上搬到了现在的家。

02

25

艾爷爷最自豪的是自己的房屋。自己亲手建的房屋。到现在,艾爷爷还住在他自己建的房屋里。这座历经六十年的三开间房屋仍然坚固。房屋倚山而建,前方极为开阔,房屋下是一道山谷,右前方一座罐儿山尽收眼底,与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相得益彰,周围绿荫遍布,形成一道绝佳的风景。进房屋必经一道门槛。青条石的门槛在岁月的洗礼下,圆润而有光泽。同样是青石的门框,立于两侧,门上方的弧形造型搭配,远远望去,颇为庄重,就好像这座房屋就应该长在这里一样。
这座房子倾注了艾爷爷全部的智慧。经常白天在外做工,临近傍晚回来建房,木匠泥瓦匠大工小工都是艾爷爷。这让我不禁想起燕子衔泥筑巢。艾爷爷就像一不知辛劳的燕子,来来回回,肩扛背挑手拿,硬是将一块块石头,一车车泥土,一捆捆木头,垒成一座三开间的房屋,想想其中的辛苦,该要花费多少心力。
艾爷爷虽然有使不完的力气,但艾爷爷的目标却是儿女们有出息,不再像他一样,困在山里凭力气活命。
如艾爷爷所愿,他的三个儿女都凭着知识与文化,从这座房子、从三斗坪柏果埫这深山里走了出去。
大儿子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只读了小学便不准上初中了。大儿求学路受阻,成为艾爷爷心中永远的痛,无时不在想让大儿走出深山。在艾爷爷看来,一辈子困在山里,就没有出路的。许是上苍有眼,十四岁就离家外出打工的大儿子在宜

26

二儿子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高中毕业时刚好赶上我国恢复高考,考取师范学校,后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40余载,现在可谓桃李满天下了。老三是女儿,20世纪80年代末的财校毕业生,一直从事财经工作。
更令艾爷爷骄傲的是他的孙辈们个个有出息。老大一儿一女,女儿中专毕业,成家立业早,育有一儿,现在也上了大学;老大的儿子毕业于江西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创业,现在他的公司每年要为当地政府贡献数百万元的税收。老二老三各育一女,一个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一个正就读江南大学。这样一看,艾爷爷算是四代同堂,儿孙绕膝,福泽深厚了。
艾爷爷守在他为之付出一生辛劳的大山深处的土地上,内心无比满足。在当地,艾爷爷能说能写,有思想有见识,编词写句,张口就来,又写得一手好字,邻家里舍凡有所求,必有所应,称得上德高望重。现在的艾爷爷,万事看得通透,最看不惯那些享受国家好政策还说疯话的乡邻,说国家不可能把所有人都供起,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不吃苦,哪有甜。
艾爷爷的生活的确甜。有人问艾爷爷,儿孙们都在城里,怎么不到城里享福。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艾爷爷,放下心上的担子,一身轻松,只想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守着这片山,这座屋,过

昌县古老背砖瓦厂招了工,凭自己的能力,几年后转为砖瓦厂的正式职工,成为那个时代很多人羡慕的工人阶级的一分子。

02

27

艾爷爷早已不再为每日三餐和过上好日子忧虑。艾爷爷自己,眼神透着深邃,精神矍铄,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连脸上的皱纹都不愿多长,满面红光,怎么看只有七十左右,只听力不如以前。唯一遗憾的是老伴去世早了些。
艾爷爷有一个习惯,一天三顿饭,不落一顿,一顿一两酒,必须要喝,每天散步一公里,一天不落。
这不,艾爷爷又散步归家了。坐到他的火笼屋,开始烧水、泡茶,慢条斯理。
艾爷爷早已忘却曾经的苦难。
于艾爷爷来说,现在,每天,都是好日子。

28

李玉萍

从柏果埫山顶俯瞰人间烟火,那氤氲的雾,从山谷里升起,与袅袅的炊烟纠缠,漫过了林间树梢,漫过了石墙瓦屋,在你面前云海翻滚,只有远处那些孤立的石峰在云雾中隐隐约约。置身云端秘境,这个悬崖上的古老村庄,锁着迷一样的过往与逝水流年。
冬日午后,灿烂的阳光破译了村庄密码,云雾忽然不见。姹紫嫣红的山峦高低起伏,怀抱着一埫埫的麦田、一坡坡的茶园。高大的银杏树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点缀着灿烂的金黄,给村庄涂抹上油画般的色彩。老树、古井、房屋、菜园,被一条条灰白的水泥路,弯弯曲曲连接在一起。路边是层层叠叠的黛青色页岩,它们像书本似的错落有致,堆放成堡坎,让陡峭的山坡变成了平整的梯田。田埂上垂下雏菊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远山近景,粗犷中有一些婉约,整个村庄仙气弥漫。当地人就地取材,以石为瓦,老房子的屋顶上,盖着薄薄的岩片,倾斜呈30℃,从屋脊上缓缓铺下,一张叠着一张,中间用树皮填充缝隙。石片瓦遮挡了风霜、严寒、酷暑,一辈又一辈柏果埫人,在石屋中繁衍生息。耕种畜牧、婚丧嫁

清静日子。

灵魂深处的乡村

02

29

晨曦初露,碧绿的菜叶上还打着白色的霜,牛峥嵘已在自家的菜园中忙碌,为2000只鸡和7头牲猪准备早食。她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勤快人,每天早上伴随公鸡的啼鸣,她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撒一抱青菜和细碎的玉米粒在鸡圈里,那些在林间觅食的鸡欢快向她奔过来,“咕咕”“咯咯”,欢腾地叫着,猫和狗也懒洋洋撑起身子,在她身后摇尾作揖,跑来跑去,整个院子里生机勃勃。
走进这幢两层楼房,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堂屋后面是厨房,墙角生着炉火,屋子里暖意融融。我和她围坐在炉边,一杯清茶叙着过往。她说自己今年53岁了,外出经商20余年,3年前回村创业,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通过电商平台,不愁销路。今年又增加了“三峡黑鸡”品种,目前已圈林地几十亩,正在建规模化的鸡舍鸡场,准备通过林间散养觅食,辅之以粮食和青菜投喂,让绿色生态养殖、口味甘美的土鸡走向都市餐桌,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的需求。

娶、生儿育女,年复一年。30多年前,他们很少离开这个一地临三县的村庄。行走在山涧,头顶是一线天,矗立于山巅,满目尽是云海丘壑,只有山谷间那条古老的茶盐古道是通往外界的出口,迎送往来客商,留下马帮与驼铃声消失在密林深处。

30

她衣着朴素坐在那儿,身板挺直,面容清秀,眼神清澈,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举手投足透着书卷气,很难想到这是一位普通农妇。面对我的疑惑,她淡然一笑,告知自己出生在教师家庭,毕业后曾当了十年民办教师,先后在柏果埫小学、中学任教。1999年赴夷陵商业城打工,两个月后白手起家开店,先后在大洋百货、均瑶国际广场投资专柜。三年前因疫情阻隔于老家,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巨大改变,加之父母年迈需要照顾,决定回乡创业。从教、经商、务农,半生韶华倾负,无论哪一行,她都力求做到出色。二十多年前为生计外出,她走出大山,通过经商实现了财富积累。二十年后,在亲情的感召下,在乡愁的牵绊中,她又回来了。立足乡村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在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有父母亲人在旁,为梦想打拼,是如此心安。

返乡创业  以热爱回报故乡的厚土

三尺讲坛   青春的梦想里曾有桃李芬芳

牛峥嵘出生在柏果埫村,父亲是教师,母亲在家务农,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和乐美满。1988年她高中毕业后,到葛洲坝六中从事后勤工作。一年后听说家乡小学缺教师,自幼受父亲影响,她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怀,便回乡做了民办教师,这一坚持就是十年。每月只领60元工资,薪水微薄,不及在编教师的1/5。她仍兢兢业业,虚心向父亲和同事请教,力求把课教好。吃住在家中,

02

31

有父母补贴生活,花钱的地方不多,她安享清贫,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刻苦自学与进修,取得了大专文凭,并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十年坚守,伴随朗朗书声,她在山乡度过了最美的青春岁月。十年里她安贫乐道,先后在柏果埫、茶庄、暮阳等小学任教,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选调到柏果埫中学任教数学。看着家乡的孩子一茬茬长大、走出大山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她感到欣慰,自己也结婚生子,希望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在故乡的土地上,守着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岁月静好。然而进入而立之年,命运的轨迹发生了改变。1999年,教育系统对民办教师进行清退。凡198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民办教师,以考试入编等方式进行了妥善安置,1986年以后的则是政策性一刀切,自谋出路。没有任何怨言,她告别心爱的讲台,辞别父母和年幼的儿女,进城打工。
 

商海打拼  于都市的万家灯火中逐梦前行

经同乡引荐,她来到夷陵商业城,帮一位个体老板卖服装。位于市中心的夷陵商业城,曾是宜昌人心中温暖和美好的回忆,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以前,宜昌人的服装购买主要来自商业城。商城里人流熙熙攘攘,可她守着店铺却门庭冷落。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她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店面太小,不适合成衣销售。各种外套

32

重重叠叠堆积在一起,不能很好展示效果与试穿,对顾客产生不了吸引。她向老板建议,要么扩大门面,要么改卖内衣鞋帽袜品等小件。可老板坚持成衣利润高,能卖一件是一件,那些小件利润微薄赚不了钱。几个月过去,大量库存积压让她急了,再次劝说老板:“这样下去,营业利润连发我的工资都不够呢!”老板被她的诚意打动,如实相告,自己打算改行,把门面转租出去。她做梦都想有一个自己的小店,盘算后手上仅有两三千元积蓄,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老板见她诚心想接,倒也大气,说:“咱俩是老乡,你过去是老师,我信你,借你七千元铺底。”拿着这笔启动资金,她改卖内衣和鞋袜,将小小的店面打整得亮亮堂堂,加之热情周到的服务,生意日渐兴隆。她起早贪黑,两个月后,便还清了借款。后来夷陵商业城扩张,她从原中南服市场转到金轮机拖这边,买下两个大门面,经营面积扩展到30多平米,经营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从两三岁的幼儿到百岁老人,各种棉衣鞋帽、内衣、家居便服应有尽有,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非常红火。她在城里买了房,将父母接到宜昌居住。儿女相继成人,她又资助他们在工作的城市里购房置业。她继续投资,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宜昌CBD商务中心建成与国贸提档升级后,夷陵广场核心商圈的地位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注重商品品质和购物环境,她瞄准商机,进驻大洋百货和均瑶国际广场,设专柜实施品牌连锁经营。然而商海变幻莫测,互联网时代商贸业态多元化,网购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她坚

02

33

持苦苦支撑,生意却不如从前。在人流熙熙攘攘的都市里,她始终觉得自己在漂泊。

34

山居望月  被乡愁牵引的归思与还乡

二十年打拼,她有了较为丰厚的身家。经历商海浮沉,她开始怀念过去的岁月的静谧、祥和、安宁。柏果埫的山山水水在梦境中萦绕,每当她仰望星空那轮明月,浓雾一样的乡愁在心头挥之不去。曾经健朗的父亲,因中风已做了两次开颅手术,劫后余生,老人清醒过来后念叨着柏果埫,想要回归故里。她非常纠结,父母年迈,百善孝为先,应尽力满足他们的心愿。自己的商铺需要继续经营,小妹也已定居宜昌,刚刚经历人生变故需要陪伴,赡养父母的责任也落在她的肩上。她与丈夫商量后,为满足父母的心愿,于2019年拆掉柏果埫已成危房的老屋,还建新楼房。当年底她们陪父母回老家过年,遇新冠疫情被阻隔在山村,一直到四月八日才解封。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闲不住的她重启农耕,将田园满满当当种上。深嗅故乡泥土的芬芳,她似乎回到了青春岁月。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倍感欣慰: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农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来自武汉、宜昌、荆州都市的户外爱好者被家乡的绝美风景和红色历史吸引,曾一拨拨前来探险徒步。疫情期间,

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对她们一家返乡后的生活关怀备至,路通网通,政通人和,这诗意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如春天的美景充满生机。她向市文联、市工会驻村领导表达想回村创业的想法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扶持。驻村胡书记当即帮她联系500只土鸡苗和7头仔猪。她的丈夫也非常理解支持,与她一起回乡。他们将商场的两个专柜亏本20多万转让,扎根乡村重新创业。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她饲养的生猪与土鸡由于品质好,经电商平台推荐供不应求。为满足客户需求,帮扶其他乡亲共同致富,她有时通过就近收购补充货源。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无论是自家产品,还是向乡邻收购,坚持质优、绿色无公害。两年摸索积累,有了稳定的客源与畅通的销售渠道,她更有信心了。由于常年在外打拼,她对市场和电商平台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不断根据客户需求优化品种,今年从猇亭某养殖公司引进2000只优质的“三峡黑鸡”苗和7只黑猪仔。扩建猪圈鸡舍,努力学习生态养殖技术。驻村胡书记帮她录制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推介。还发到有几千人的户外群体,吸引部分崇尚绿色天然的高端消费群体不远千里向她提前预订。她自己也认真学习新媒体传播和销售方式,带动乡邻们共同致富。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在于那万千沃野孕育萌发着新希望,在于那一轮明月带给你归思与宁静,在于那酽厚的乡情慰藉你疲惫的身心。牛峥嵘说,在家乡创业是如此心安。父亲中风6次,

02

35

长期卧病在床,但在熟悉的家园,在她和母亲的精心护理下,一次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三年前医生曾对他说,通常情况下,病人能承受的中风极限是两次。 她努力追寻着梦想,根植于脚下的厚土给予她无穷的力量,那是生她养她的、灵魂深处的乡村。

36

柏果埫,一脚踏三县。
站在最高处望去,重重叠叠的山洼里,立着层层叠叠的片石屋。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是因为没有看够这里的群峰、怪石,还是想再走走盐茶古道,时隔三年,又上柏果埫。
群山之中的一片开阔地,十几间平房一字排开,白墙黑瓦,格外显眼。
这是柏果埫村的集中安置点,从前散居在坡下山地的贫困、五保人员,统一安排居住。我们推开一户房门,老人家正在吃饭,看到来客啦,他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忙不迭地搬椅子让座,来也来了,饭也打搅了,索性和老人家好好聊聊。
说起以前的日子,最难的是没水吃。柏果埫的好多地名都和水有关系,求雨台、百家井……都是有故事的。许多年里,村里的人都是靠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每逢大旱,全村的人都要到求雨台上,祈求天降雨水。做饭洗衣、灌溉庄稼。金贵的雨水一点儿都不敢抛

故事里的村庄

高莉玲

02

37

吃水不方便,年轻点的在外面寻到出路,就不愿再回来,过那种背水用的生活;用水不富裕,田地上的作物也是丰一年欠一年,勉强能糊住一年的嘴就不错了。
2014年开始,这里响起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从解决吃水的问题开始,山下的自来水通过管网引到山上,送水到家。水龙头一开,吃饭洗衣再也不愁,菜园里的青菜也润泽得油绿鲜亮。从前背水的桶放在家里成了摆设,搬了新家也舍不得扔了,留下来做个念想。
刚巧,我们今天一大早就去了后山寻找当年的求雨台。
冬月、乡村。雾气蒙蒙的清晨,着实的冷,呵出的气瞬间凝成一团白雾,顶着寒风向山后走去。路边一幢半新小楼,门口房梁上挂着一副半干的猪心肺,多半是昨天才杀的年猪,主人家忙着腌腊肉、灌香肠,还没顾得上收拾。两三只土狗在地上寻着肉末骨渣,懒懒的,估计它们早已经解馋了。
菜地里的萝卜、白菜、蒜苗,被一夜厚霜冻得透亮,等待清晨阳光的抚慰。几大撮柴火锯得齐刷刷地摆在墙边儿,几缕青烟从灶屋间的烟囱袅袅而起。
我没有诗意的语言、更没有诗人的敏锐,穷尽所有,也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形容眼前这份安静与温暖。
远处,几声刺耳的猪叫声打破了小村的宁静,这是柏果埫冬日

38

生活条件的改变,曾经冷清的村子有了一些生气,在家门口搞养殖,种经济作物,不再为没有水发愁,靠天吃饭的日子过去了,生活也有了奔头。
一同来到这儿的吕孝春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柏果埫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去上学走的路,让他再也不想往回走了。一条羊肠小道,在群山深处蜿蜒。
挑着山货出村、背着生活物资进村,是柏果埫村民心头抹不去的记忆;挑着被子担着粮食上学、扛着行李书本回家是那些年的学生共同的回忆。
路难行、行路难。拉长了柏果埫与城里的距离,也让这儿的年轻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思念家乡的时候,一想到崎岖不平的小路,肩挑背扛的经历,打消了多少回家的念头。
“先有了路,才能致富”。市总工会、民建宜昌市委员会、市工商联等定点帮扶单位来了。首先要修好这条进村的路。拓宽、硬化,从一段一段到每村每组,有了会车的位置,有了路灯,这条糟心路变成了放心路。
路好了,柏果埫和外面的距离也近了。想家了,油门一踩就可

最寻常的场景,又一头被养得膘肥体壮的猪,大限时候到了,主人家早早准备起来,烧上几大锅热水,杀猪佬准时到场,几个壮汉进得猪圈,把惊恐万状的大猪拉的拉、拽的拽拖出来……左右邻居,三亲四朋有帮忙做饭的,有帮忙煮血幌子的,场面好不热闹。

撒,做饭洗菜、浇园淋田、从清水到浑汤,一滴都不敢浪费。

02

吕孝春老师说他在柏果埫长大,从上中学开始,就是背着干粮翻山去学校,挑着行李从学校回家里。高中毕业以后在外面工作,虽然都在夷陵区,以前回来也不是很方便,回来一趟,怎么也要小半天时间。现在,家里的腊蹄子炖上了,他开车回来吃饭都来得及。
从进村的路,到进户的路,连通了柏果埫与外面的世界,也拓宽了柏果埫村民的生活范围,有了路的山村不再是闭塞的,树上的果、田里的菜、圈里的猪、坡上的羊,都有机会销售出去。
外面的人,也知道了在坝区背后,有这么一个安静的村落,闲暇时,相约来这里看层层翻涌的流云、层层叠叠的山脉,层层片石垒起的石屋。
第一次来到柏果埫的时候,坎儿下一户养猪的人家,公路没有通到门口,运点儿饲料回来要转两三趟车,大车转小车,小车转三轮车。养大了的猪拖出去销售更难,辗转两三趟才能装上大车。
路不好走,再好的山货也不能变成现钱,村民们守在家里没有营生,只有外出打工,那些年的柏果埫,平日里难得看到几个年轻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热闹几天,剩下的日子,多半都是老人守着家里的房子,守着家里的田地,守着过了半辈子的这个老地方。

39

路宽了、路平了。从这儿走出去的人也回来得勤了,村里的人气也旺了,新建的房子也漂亮了。还没有进村,彭定新老师就在给村里的两幢新房子打广告,他曾经是市总工会联系柏果埫村扶贫工作队的负责人,对这里每家的情况,村里每一点变化都十分了解。
两年前,在外面工作的姐妹俩,相约回到了这里,在自家祖屋的旧址,盖起两幢漂亮小楼,红色的外墙,在群山环绕里格外显眼,村里人都叫它红房子。
柏果埫村,背靠着三峡大坝,进村的路没有修好的时候,很少有外面的人来村里,这里的险峰、奇石,重重山岭,秀美风景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陪同我们去看茶盐古道的是村里的网格员,秀气的面庞,娇小的身材,我们都以为还是个小女孩儿,后来才知道,她已经是个高三学生的妈妈了,她是地地道道的柏果埫长大的,原来在外面工作,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放心不下,村委会正好也需要年轻的干部,她选择了回到了村子里。
现在的柏果埫村委会,黄主任带领着几位年轻的干部,完成了村委会成员的新老交接。用他们的话说:接力棒到手上了,要想着

40

以回家,自家喂的猪,园里种的菜,都是好的。从前崎岖的山路,现在都成了车窗外的风景。

那些年的柏果埫,两轮摩托、电动三轮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拖人带货、接送学生、进村出村全靠它们。山路十八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石头路面坑洼不平,外面司机一说起这山路直摇头,不敢往上跑。

02

他们把目光投到野马溪、茶盐古道。云海苍茫,峰峦叠嶂,怪石嶙峋,这些城里难得一见的景观,成了柏果埫的金字招牌。
绝壁陡岩,是户外达人们的理想场所;盘山公路,骑行爱好者们结伴同行,安静的村子里,多了些陌生又充满活力的身影。
从村民当年靠徒步走出村子,到山下的三斗坪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户外达人,旅游爱好者专门来到这里开展徒步项目。
村级硬化的道路,把“冲天炮”“野马溪”这些沿线的景点都串联起来,如同一颗颗明珠,散落在群山之间。
来了游客,也就有了商机,农家乐开了起来,地里的新鲜蔬菜有人买了,原本看不起眼的野果、山货也都有了销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商机,回到村里创业,照顾了家人,也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回村里的人多了,村委会前面的广场也热闹了起来,夜幕降临,灯光亮了起来,广场舞跳了起来,这里的村民也有了住在街边上的感觉。
村里人日子好过了,心气儿也更高了,他们眼里的世界也更宽广了,从前与外界的联络靠步行车跑,在通讯和传播方式更加快捷和多样的今天,微信、抖音、电商平台更拉近了他们与外界的距离。自家的农产品,也不用再费劲儿拖下山去销售,在电商平台上直播销售,从源头到成品全程可以追溯,现在坐在家里都可以把生

41

42

柏果埫,这个曾经守着三峡大坝愁水吃、望着山下跑断腿的村子,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发生的变化村民从前想都不敢想。
几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村级路还没有完全修好,我们去拜访山里的一家农户,刚下过雨,走过长长一段稀泥浆路,才到他家门前。这次,车子从他家门口经过,水泥路连通一排的几栋房子,每家门口的小花坛里都七七八八地种着花儿,这个季节里,叶子都还绿着。
村子里这些年的变化,不仅村民有亲身经历,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也很真实地感受到这里的新样貌。
短暂的行程结束,我们又要离开柏果埫了,正午阳光下,路边地里的白菜、萝卜又恢复了元气满满,山上的松树浓绿……冬日里的村庄闲适又充满了生机。
车子转过山岗,再次回望群峰之间的山村,对下一次柏果埫之行的期待已在心头涌起!

意做拢,网上下单,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也腾出更多精力学习更多的专业和销售知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学的东西都是硬货,都是能变成钱的。

把这一段行程跑好。

02

初识牛平章,是在一个冬日,围坐在火垄旁,喝酽茶,讲农事,谈人生,他是一个健谈的人。他国字脸,中等微胖的身材,如果不是头发花白,看不出是一个奔六十的人。他惯用左手,麻利,灵巧。当他站起来,从右侧边看他时,右袖子飘来飘去。原来他没有右臂膀。左右邻舍熟知他的人,并没有把他当个残疾人。在人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农活都捡得起放得下的人,耕田赶耖,肩挑背驮,烧火做饭,精打细算。平时请他帮个忙,换个工,就是一个硬劳力,甚至比一个年轻后生干起活来还利索。农闲时打个麻将,斗个“地主”,他一只手借辅助工具,别人也打不赢他。
牛平章也没有把自己当一个三等残疾人。小时候上学时,曾经有人欺负他,笑话他,他自卑过,也责怪爹妈没有给他一个四肢健全的身体。但他很快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往往残缺一个器官,其他器官就发达,他的头脑、左臂、腿脚、腰杆,都健壮,灵活。他暗暗立下志向,即使缺一只臂膀,也要再混个像模像样来。

43

44

牛平章是天生的肢残儿,他兄弟姐妹六个,他属老五。他出生在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村,地方偏僻,山高沟深,土壤瘠薄,父母亲用苞谷、红苕、洋芋把他们喂养大。牛平章还没有长成人,10岁时,父亲离他们而去。靠母亲勤扒苦做,供他们读书。牛平章读书成绩好,但是他不忍心再读,担心苦了妈妈。16岁初中毕业,他就下地干活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平章想学门手艺,做个艺人。邻村梅花村陈兴云会照相,咔嚓咔嚓声,羡慕。那时,照相是胶片,还要懂暗房、显影定影、放扩技术,不拜师学不会。在农村,很多人没照过相,喊一声牛师傅,牛啊,也陶醉。他学了一年多,走乡串户,但也挣不到钱,养不活人,更没有给母亲减轻一些负担,带来一些好处。一台海鸥120照相机还没用多久,便退休了。
在农村,最做不完的事是农活,祖辈留下来的传统。牛平章学会了耕田,左手握犁把,同时也牵牛绳,左一下右一下,轮流操作。没有右手,口来帮助,他的话牛能听懂,一声“哇”,一声“吁”,一声“好”,一声“嗬”,牛就乖乖地拖着木犁转了一圈又一圈。也许是他很少用鞭子,牛知恩图报呢!
能够耕田的人,农村什么活路都不在话下了。

独臂撑起一片天

夷陵老彭

硬气,下决心做房屋娶媳妇儿

02

45

20世纪80年代,经济放开搞活。牛平章在离家三里外的公路边、一个叫牛家祠堂的地方租了一间民房,开了一家代购代销店,卖些日用品和收购农特产品。
自从开了商店,牛平章手里有了一些活钱。实际上活钱也是用力气换来的。
产竹,当时秭归县九里有一个火纸厂,需要竹麻,竹子是做火纸的原料。于是牛平章找到一条代购之路。那时,到九里没有公路,下母猪峡(又叫美座峡)、过庙沟、到九里全长20 里路程全靠走。牛平章收购以后,还要自己背出山,每次背200斤。像小山一样的青竹子背运出去,没有腿力、腰力是吃不消的。最胆战心惊的是过母猪峡,母猪峡两边飞飞陡岩,从狭路中过,风吹得人东倒西歪。逢狭窄处,人背着竹子,还得侧身经过。时刻防备竹子挂上岩石,否则就有人仰马翻的危险。现在回想起来,牛平章不愿意说起母猪峡。
牛平章的勤奋和辛劳被一个本村姓高的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经常去牛平章商店去玩,每次借口买点东西,时间一长,两人话题越来越多。最后两人建立起了恋爱关系,姑娘不嫌弃他的残缺。但姑娘的父母知道后,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反对的理由不是别的,主要是牛平章没有房,和哥弟母亲住一起,没用一间新房,谈什么恋爱?姑娘挠不过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两人抱头痛哭一场后,分手了。

46

牛平章为此睡了两天两夜,实际上也没有睡着,是想了二天二夜。他想也不能怪姑娘父母,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屋,哪有什么婚姻可言!
农村有句古话,叫“硬气”,意思是说,要有骨气,争口气。牛平章懂得“硬气”,即使将来不结婚,打光棍,也要做个房子。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牛平章梦寐以求的愿望。
牛平章更加努力了,一天当作二天用,只有多挣钱,才能打砖瓦,买材料,做新房。但几年过去了,存的钱也起不了房屋的一个角。
这个时候,大姐姐帮了大忙,大姐姐出嫁了,愿意借他3000元,加上自己几年的积蓄,可以排架起屋了。
起屋确实不易,像牛平章家底寒酸的人,不精打细算不行,牛平章自己动手,尽量不请人。砖是小石子和水泥做的轻质砖,石子是自己用铁锤锤的,一只手锤石子,总没有两只手力气大,一次不行来二次,这样,一个平房的砖石料,牛平章用了一年时间,终于石料堆成了一座小山。后来请制砖师傅做了空心砖。请师傅做砖,是要供吃饭的,牛平章自己当厨师,把师傅照顾得周到,高兴,做砖师傅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
牛平章的二间60平方米的房子做起来了,他却累趴下了,他关起门来,大哭一场。哭完以后,买了几份糕点,几斤白砂糖,感谢左右邻舍帮忙的人、感谢提供地基和园田的人。

02

47

房子坐落在牛家棚,也在公路旁,有了自己的房子,原来租住的商店也搬到了自己的屋里。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开始了。周围的人都称赞,牛平章完全靠自己一只手起了二间房,打心底里佩服。
屋做起来了,牛平章欠了一屁股账,不是硬个气,他不会借钱起屋。为了还债,他除了经营好商店外,还养蚕,他一年养二季蚕,一季二张纸,一张纸一年产几十斤茧子,一年收入2000多元。加上商店收入,一年收入5000余元。一年还清了所有债务。
一个叫李经兰姑娘,本地茶庄人,端庄善良,27岁,小牛平章一岁。她看上了牛平章的勤劳,能干,走进了牛平章的生活,她愿意当牛平章的右臂。1994年他们结成连理,新屋里充满了甜美欢笑。

48

结婚后,牛平章小两口的日子红红火火,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商店经营品种增多了,养蚕规模扩大了,还把别人不种的田也流转过来,种反季节四季豆,家庭收入翻番了。1995年,女儿牛雪芹出生,家庭充满了欢乐。
2001年11月,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让牛平章一夜之间白了头,他撑起来的一片蓝天轰然倒塌。

牛平章清楚地记得,那天是阴历十月十六,天气阴冷、昏暗。夜晚,妻子李经兰肚子疼得厉害,即将临产。牛平章迅速请来村卫生室接生员,儿子生产顺利,健康。但胎盘不脱落,还滞留在母体内。胎盘不脱落是很危险的。当时妻子疼得痛苦不堪,直冒冷汗,鲜血直流。最后连哭的声音也没有了,呼吸微弱。这可急坏了接生员,赶紧送医院。时间就是生命。
送医院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啊。虽然已经跨入了新世纪,到了2001年底,但当时是没有车的,一辆私家车也没有。山高路远,地处夷陵、秭归、长阳、点军交界,按属地管理,应该送到三斗坪卫生院,但离三斗坪30公里,当时卫生院没有配备救护车。到最近的卫生院是秭归县茅坪,也有20多公里。公路是土路,如果有辆汽车,及时送医院抢救多好啊!
牛平章是土生土长的人,他当然没有考虑车接车送的奢望。他迅速请来了三个硬劳力,用蔸杆子把妻子绑缚好,和村接生员一起,步行抬送到秭归县茅坪医院。
路只有一条,就是穿母猪峡,下庙沟,走九里,到茅坪。这是最近的路,也是步行出山的唯一通道。
牛平章跑在最前面,期待能在山下公路上拦个便车,期待有位好司机,把妻子李经兰载运一段路程。
还没有走到公路边,后面的人追上喊牛平章,意思是说赶紧往回转吧,经兰不行了。

大难临头,当爹又当妈

02

牛平章一路狂奔,衣服全汗湿透了。也就在母猪峡里,妻子睡着了,妻子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永远地睡着了。牛平章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大声呼喊,任凭怎么大声呼喊,经兰永远也听不到了;牛平章捶胸顿足,任凭怎么捶胸顿足,经兰永远也看不见了。
牛平章顿时“疯”了,扯住女接生员,大喊大叫,“还我媳妇儿”,“还我媳妇儿”。接生员没有躲避,任凭牛平章撕拉,像是做错了事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最后帮忙抬蔸杆子的三个人抱住了牛平章。一番劝说,牛平章才慢慢回到了现实,恢复了平静。
牛平章最不愿意说起母猪峡,母猪峡是他一生的疼。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走母猪峡,免得勾起他痛苦的回忆。
也就是这个母猪峡,过去是一条盐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从秭归茅坪、三斗坪通向外地的后方道路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从长江边的茅坪、三斗坪经过母猪峡、四方埫、野马溪,到点军土城的十二花、落步埫、白云山,经过蚂蚁山、乾溪沟、胡家河、余家桥、西斋,最后到达湖南津市,行程四百余里。这是川盐济楚的重要通道。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战略物资运输线。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围堵歼灭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牛平章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从此,他既当爹又当妈。过去女儿出生时,他从来没有照顾过,操心过,都是孩子她妈悉心呵护。牛平章对养儿育女没有经验。他从零开始学起,冲奶粉,洗尿布,洗澡,穿衣,哄睡觉,他一样一样地摸索。有时孩子一直哭,也不知

49

50

儿子牛宝堃没有看一眼亲妈,至今牛宝堃也没有妈妈的概念。但牛宝堃并没有因为失去妈妈而影响成长。
现在牛平章操心孩子们的事可以松口气了,牛平章的姑娘、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姑娘读了大专,在宜昌一月子中心当护士,马上就要成家了。儿子也22岁了,仪表堂堂,高大健壮,在一家大公司当司机。

什么原因,怎么也依不好,有时一哭就是几个小时。孩子哭,他也哭。好心人说,孩子是不是饿了?是不是肚子疼了?后来牛平章就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哭的原因。

勤劳+诚实+能干,筑就致富路

在人心目中,都说牛平章是一位“搞家子”。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黄成说:“别看牛平章是一位残疾人,他不仅自己能发家致富,还为村里农产品销售帮了大忙”。
这一切还是归功于他骨子里的勤劳、诚实和能干。
农民离不开土地。牛平章种有5亩田3亩山林,其中3亩茶园,2亩粮田。前几年还流转他人粮田2亩,种植反季节四季豆,成为示范田。一个人种7亩田,不吃苦,不善经营是种不下去的,也走不了多远。

02

51

生态养殖是传统产业,牛平章建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年产30头以上,正常年景可赚3万元以上。但2023年市场行情不好,养猪亏损。牛平章想得开,养猪亏赚是正常的。
开商店一直伴随着牛平章30多年。牛平章说,开商店也需要与时俱进,过去是坐商,等人来买,现在不行了,得送货上门。农村人也学会了网上下单,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什么肥料、饲料、农具,什么生活资料,油盐酱醋,还有农村过事请客的烟酒米菜,送货上门,也不能加价。为此,牛平章还学会了驾驶三轮车(改装),把货物直接送到家,送到点。商店一年收入不少于5000元。
3亩茶也满园了,但是牛平章一个人采摘不过来,误了农时,他采取合作的办法,让周围农民采,四六分成,自己得四成,一年茶园收入4000多元。
老百姓最感激牛平章的还是蔬菜和茶鲜叶的代收。过去蔬菜和茶鲜叶没有固定的收购点,有时有人收购,有时无人收购,价格也不稳定,时高时低。导致蔬菜和茶鲜叶不值钱,农民很有怨气。牛平章利用自己办商店的优势,与三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代收反季节蔬菜,与诚星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收购茶鲜叶。蔬菜和茶叶按质论价,随到随收,不打白条。合作社给代收手续费。2023年,牛平章为乡亲代收四季豆 2万多公斤,代收茶鲜叶3万多公斤。
牛平章不愿透露他一年的收入情况。他笑着说,应该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在农村,只要人勤快,山再高再远,路是有的。

是啊,在,牛平章的年收入水平不是最多的,但是他用一只臂膀撑起了一片天空。他是最富有的。

52

02

53

柏果埫村位于三峡库区的三斗坪镇,名副其实的“群山里的村庄”。一座座山峰绵延起伏,白色的云雾飘舞蔓延。山间树木叠翠,林中溪流潺湲,石里溶洞幽深,坡上炊烟人家,好一幅自然生态新村庄的水墨画。
要感受这个村庄新时代的内在美,你就要走进这幅“水墨画”,去认识奔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人。2023年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我们走进柏果埫村。
妇联主任王燕妮,风风火火,谈吐不俗。戴着眼镜的网格员李红卫,温温柔柔,一脸文气。她俩的姑娘和儿子正在上初、高中。年轻的妈妈们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在村委会工作不光是为了孩子读书,更多的是与村子有感情,想为乡村振兴做点事。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柏果埫村名声越来越响。“茶马古道”上的“驴友”来了,发现风光无限的“摄影师”来了,喜欢住民宿吃农家菜的“食客”来了。有的食客眉飞色舞地说,配以腊肉翻炒、肉质的油香包裹着酥脆的春天芽的那道菜,那个香啊!听了就让人流口

张君

罗路长的心事

54

一批批在外经商务工的人陆续返乡,做自己拿手的行当。五组村民李玉兰门前一分田种辣椒,仅夏秋就净挣三千多元。在外事业有成的人也返乡建民宿、开饭庄,开发旅游。柏果埫村呈现一幅生气勃勃的景象,你遇见的每个人都洋溢着热情,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徜徉在村庄里,我萌发了昼出耕田夜绩麻,感受岁月静好的想法。夏秋,乘风邀月小酌,冬春,围炉诗酒画曲。满满的惬意油然而生,不禁笑出了声。
第二天一早,作家、《新三峡》主编易小燕悄声说,给你讲一个神奇现象,昨晚你睡了,我发起彭定新、若水、高莉玲、朱春云、刘艳、莫诗人等诗人作家们围炉读诗,读《新三峡》刊发的每人自己的诗文,并请“红房子民宿”主人当评委做点评。我读自己写的爱情诗《千里》:“唯有昨天依旧,你是否无念,早已忘了年少的模样”。男主人竟激动起来,起身出去了端了一盘子柑橘、瓜子和糕点请大家吃,还把他老婆艾德凤拉来了,说太高级了,说我的这首诗最好,还笑呵呵地加一句,我老婆也能写东西咧!
在城里一所中学任校长的艾德凤,朗读自己在2018年清明写的《祭主之路感恩之族之忆祖篇》:“我们的家乡暮阳柏果埫村六组,一个山清水秀,生我养我的地方。”“那祖屋当然也是最左边的主一栋,房子不大,也可以说还有些拥挤,但它确有着两层楼的复式结

水,这个“香味”越飘越远,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柏果埫。

02

这大冷天水管子被凌上了,洗漱只能用井水,我们担忧明天上路恐怕路面也有凌,行车会是个问题。艾德凤说放心,我们这里有村民口中的“道路守护神”罗路长保驾护航,不会影响你们明天的行程。“道路守护神”这个叫法引起我对罗路长的好奇。
去年12月20日6时,柏果埫村微信群1700多人,被来信提示音闹醒,看是罗路长发的信息:“今天山上下雪雾很大,路上有牛皮凌,尽量避免出门,开车出行时要安装好防滑链,安全第一!”艾德凤打开微信指给我看,说罗路长的预报比“天气预报”还要准。我想,这个罗路长到底怀揣着怎样的法宝呢?
2023年底,宜昌市职工读书协会组织文艺志愿者来柏果埫村开展活动。有志愿者送给生态养殖和种植产业大户牛峥嵘这位乡贤能人的楹联是:
峥嵘岁月,时尚新装多喜庆;
模范人家,领先养殖大丰年。
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周德聪为致富能手中药材种植户王秀群书写了市楹联协会副主席程建学撰写的春联:
草药方兴,引众同开致富路;
层楼更上,为民巧绘锦云图。

55

构,木板楼,羊角梯,凉亭子,厨房,火笼屋,石磨,两后门,白果树,构筑成了我们对老屋的全部记忆,当然记忆最深还是一有空闲就坐在凉亭子里的两位慈祥老人的音容笑貌。”大家喝彩写得好。

56

在活动现场,看见一位身着警服的中年男人正在维持秩序。他身形敦实,浓眉下一双不算大但很有神气的眼睛,一身蓝色警服在这个山村里显得格外醒目。活动结束后,这位辅警指挥蚁集在道路两边、村舍下的车辆有序离开。看着他娴熟的交通指挥手势和认真的劲头,我判断这应该就是罗路长了。
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罗路长穿的黑运动鞋已被雪水湿透,鞋帮上沾满泥渍。他的眼睛里发着光,不断环顾着周围的行人和车辆。我能感受到,罗路长内心里怀着多大的责任。
离村委会办公楼百余米处,一排三峡地区农村典型的粉墙黛瓦平房前,水泥铺面的广场上两个残疾人在晒太阳。两人向走过去的罗路长挥手,口齿不清地打招呼。可以看出两人和罗路长有着一种亲密关系。我看见广场边墙上的宣传牌写着“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标语。我想,这应该也是山村罗路长工作的追求和意义吧。
这里是村里易地搬迁贫困户居民安置点,安置病残人员和五保户21户,暮村5户,柏果埫村16户,每户一分田。房屋里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水电入户,还置备了烤火炉和柴火。脱贫户政策享受清单及养老、安全饮水、安全住房注意事项,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成员联系电话,都上了墙。
窗外地里打过霜雪的大白菜,墨绿边叶软在地上,白菜呈莲花状,翡翠样的包心静立不语。望着这样一块白菜地,那样一份安宁

02

57

和美好竟然触动了我的心。五保户艾祖培老人说,以前住危房,在新房住了三四年了,条件蛮好,党和国家政策好得很。我注意到,三四年的房子他仍称“新”房,这个“新”他可能会一直叫下去,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份幸福和希望。

罗路长的家紧挨着安置点。安置点的两名残疾人生活得好不好,成了罗路长最放心不下的事。
二月初七倒春寒,天下着雨雪。晚上八点,刚从秭归乔家坪村与柏果埫村交界执勤点护路收工的罗路长,停下车便朝坎下安置点赶去。看到两名残疾人醉酒倒在门外,脱下警用雨衣盖在两人身上,联系妻子董玉红喊来左邻右舍,将醉汉抬进屋。罗路长给他们擦洗干净,换上干净衣服,端过妻子在家里熬的红糖姜茶,喂两人喝下,看到两人安然入睡才放下心来。一阵眩晕袭来,他才感到饥肠辘辘,忘记了吃饭。
人与人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珍贵情感在这个山村传承。罗路长用情怀丈量道路和安全,也用情怀丈量乡村和理想。
罗路长,名罗庆辉,夷陵区三斗坪镇柏果埫村、暮阳村片公交路长,从事辅助警务工作5年。
以前,罗庆辉家的日子也是困于“望天收”不太好过。1998年,罗庆辉将女儿留给二老照顾,夫妻出门打工。妻子进工厂上班,而罗庆辉16年间跑遍湖南、四川、安徽、福建、江苏、广州六省,绑过钢筋挑过混凝土,架过高压线,搭过桥梁,后来做“包工头”,靠

58

“汗水摔在地上分八瓣”的辛苦,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女儿已在武汉工作并成家。怀孕的女儿说今年要回家过年,歇上一阵子,让孩子在家乡的土地上出生,多沾沾山里的灵气。

2015年的夏天,他接到岳父罹患肺癌的噩耗,他立即和出包方结算了工钱,将单包活和人工转给他人,安排好一切后带着妻子回家。
岳父夸女婿说,庆辉心里有忠也有孝,能扛事,有事不拖,处事公道,以理服人,各方面都处理得好,是家里的主事人。半年后老人走了,走得安详。治疗期间,罗庆辉到处求医买药,想吃什么就想方设法给岳父做好。
罗庆辉一方面不放心岳母一个人在家,另一方面看到村里的变化,打消了继续出门打工的想法,决心参加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妻子董玉红到村委会挑起了妇联主任的担子。
随着村组公路的竣工,维护山乡道路安全辅助警务人员的招聘工作,提上夷陵区委、区政府和区公安分局议事日程。
2018年1月,村里接到三斗坪镇招5名公交路长的通知,罗庆辉通过面试和笔试,从18名报名参选人员中脱颖而出,踏上乡村道路守护者的警务生涯。
火垅屋里山石围起的火塘里,兜子柴哔剥声响,火苗子跳地欢实。火塘灰里炙烤的土豆和红心苕的香甜漫上来,冬日里山村的暖生活氤氲了满屋,我与罗庆辉的“围塘夜话”缓缓铺展开来。

02

59

罗庆辉说,头两年很累,一年三百多天嗓子都是嘶哑的。乡村道路刚修好,村民几乎没有交通安全意识。三轮车带人,骑车不戴头盔,超载、超重等,乱得很。每天从天不亮一直到天暗黑,骑着警用摩托车巡路巡山。山里面安静了,一天没发生什么事,我也才能安心地回家。两年下来,人累到脱形,又黑又瘦又老,家里三个女人轮番劝说,家里条件蛮好,路长咱不干了。但罗庆辉心里装着村、装着路、装着车和人的心事,唯独没有装下自己。劝来劝去,他撂下话,莫劝了,为大家伙忙,让柏果埫村更漂亮更好,有意思,怎么能甩袖子不干,只想着自己的小窝窝。
慢慢地,村民开始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明白了乡村振兴不仅腰包要鼓得更大,还要守规则、晓法律、讲文明。这让罗庆辉很欣慰。罗庆辉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光有钱不一定幸福,要思想上、精神上也富足才会真富足。我想,这也是罗庆辉从自身体会中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吧。
罗庆辉每天清晨骑上摩托车到最不放心路段查看,发现塌方、落石立即拉起警戒线、设置好警示标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处

60

村治调主任,驻村辅警穆世华称罗庆辉为师傅。他说他知道罗路长的心事,让村民人人守安全规则不仅仅是究违这么简单,通过究违可以推动乡风民俗从旧的笼子里向新的方向上转变,同时也是为村民和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能在路长这个岗位上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就是他心里想的事。因此罗路长做了许多路长职责范围外的事。
有一次村里两口子闹离婚,穆世华没有调解经验,请罗路长陪他一起去调解。罗路长二话不说,就和穆世华上路了。一进那户村民家门,罗路长就喊道,腊生子,你在屋里干啥?满脸不对付的腊生子立马松弛下来,谈起矛盾原委。结婚时,说好岳父母随女方到男方生活。女方老人爱干净、受收拾。男方老人不太讲究,女方老人就数落男方老人。腊生子听到就不乐意了,和女方摆理,女方一听就炸,就吵到离婚上了。
罗路长说,就这么点事,闹个什么离婚?老人不爱收拾你们夫妻俩就注意收拾下嘛。我去给老人说,要活得健康干净整洁是要讲的。两口子犟劲上来,都闷着不说话。
罗路长一看,这样不行,说不好刚离开,这两口子又闹起来。

理。柏果埫村委会微信公众号《爱尚柏果埫》报道,五年来,罗路长劝导纠正交通违章行为2000余人次,发放签订红白喜事宣传告知单3000余份,排查上报道路隐患380余处,利用微信工作群发布安全出行提示信息1380余条。

罗庆辉一再纠正我的话,说驻村辅警是治调主任穆世华,自己是镇里的辅警,村里的公交路长。在工作上,与三斗坪派出所、村委会和驻村辅警,是互动协作关系,通过电话和微信工作群、钉钉群开展工作。面对罗庆辉的一本正经,我笑起来。这样一丝不苟的人,怎能做不好工作?

02

车子上了库区公路,回头看时,柏果埫村隐没于崇山峻岭之中。在那远方一片白云之下的山间公路上,有个人称“罗路长”的辅警,正骑着警用摩托车行驶着。我想,我还会再来的,和你再做一次“围塘夜话”,讲一讲你的心事,讲讲我们的柏果埫村。

61

激将说,兰娃子,我们来是要把你们的事理顺。如果你们想不通,一定要离婚,我可以开车送你们去办离婚。接着说,本来就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一家人互相包容才能和睦。穆世华说,罗路长阅历厚,总能贴着人心说话。

62

打开宜昌市地图,在著名的长江西陵峡南岸,深藏一个风景美丽却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柏果埫,它属于夷陵区管辖、位于与三县市接壤的西南边陲,是一个“一脚踏三县,鸡鸣三地闻”的山巅之村。
有幸结缘这个村有两年了。

柏果埫印象

张天一

一   初识柏果埫 

与柏果埫结缘是两年前的事,那次是随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的一次匆匆造访。了解到柏果埫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向导、时任村妇女主任张昌菊带领我们点对点的典型采访,言谈之间深感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责任之重之艰辛,写了篇纪实散文《柏果埫的内当家》,2021年4月,由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的电子刊物《宜昌职工文学》(创刊号)编发。
从那时知道,这儿经济上还比较贫穷,在全国性扶贫攻坚消灭

02

这儿山大人稀,之前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版图面积23.66平方公里,可耕种土地少,全村耕地面积2895亩,林地28083亩,平均海拔720米,最高海拔1097米,山体多数为喀斯特岩溶地貌。目之所及,群山巍峨,风景奇特,奇山怪石,林海莽莽,有些类似五峰柴埠溪的风光。
作为毗邻长江的三峡腹地,历史风云变幻都波及到这里,民风民俗方面也与巴楚文化一脉相承。隐隐约约听说历史上发生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到这儿很神秘,但受行程所限,没有深入到山寨里探个究竟。

63

绝对贫困的新时期,是市政府王应华副市长挂帅的扶贫点,市总工会牵头共有三个单位组织成驻村工作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64

好一个闭塞静谧的柏果埫村。由于过去的交通不便,导致这儿比较闭塞,农村经济比较脆弱,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山山水水几乎没有遭受人为破坏,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原始风情。
令这儿逐渐为外界知晓,美景锦上添花,村里环境改善,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受益于党中央的扶贫攻坚政策。是建设新农村的强劲东风,将这儿的内在能量渐次喷发,是对口支援的帮扶措施,令这儿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
这儿有别于普通贫困山村,这儿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可歌可泣的红色教育基地。尤其是独特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有“一奇”“一溪”“一情”之说。
“一奇”就是奇山异景处处在,有与张家界可媲美的冲天炮,十分震撼;有形象逼真的焚香炉,三足拱立,惟妙惟肖;还有庙屋岩、黄金山、九尊奇山、昭君岩屋山等奇象。
“一溪”便是柏果埫村的风景之最——野马溪大峡谷,在这些奇峰之间,是一条长二十多公里的野马溪大峡谷。谷底幽深,溪水清

二   再访柏果埫  

时隔两年后的深秋时节,我带着看变化、会朋友、观奇景、查实情的想法,有幸再次去柏果埫村。特别庆幸我们一行人里,都有仔细了解柏果埫的愿望,还在当地农家民宿里住了一夜。
我们一行时分时合,白天穿行在山寨村组,看变化、访典型,考察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寻踪独特风情;夜晚静静地听着阵阵山

风,在农家零星的犬吠中进入梦乡。清晨在阵阵鸡鸣鸟声中渐渐醒来。举目眺望,此时的柏果埫晨景令人陶醉,先天小雨后的清晨,四处晨雾缭绕、炊烟袅袅,山峦起伏,远山近景,时隐时现,恰似一幅幅中国写意水墨山水画布满于山谷,置身其中,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令人无限遐想……

02

65

“一情”就是村民的民风民俗,每年春节柏果埫村便会举行热烈非凡的“年猪节”,杀年猪、舞狮子、擂大鼓、卖农货。腊猪肉、鲜羊肉、苞谷酒、土豆鼔、魔芋豆腐、农家土货,应有尽有……至今柏果埫村依然保留着大量的石板屋、土坯房、山羊路等民俗特色。

60

对于这儿的战争史的披露,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之战。据荆州籍103岁健在参战者抗战老兵程鹏回忆:1945年5 月鄂西会战期间的“母猪峡之战”(美座峡原名母猪峡),是一次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殊死之战,因汉奸走漏消息,中国军队66军遭到伏击后,第86军接到命令赶到峡谷。这一战,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当时的母猪峡尸横遍野,河沟里的水全是红色,场面十分惨烈悲壮。
美座峡因为两次战争发生和涉及这里战争而声名远播。当下已经成为爱国主义和红色旅游基地。随着岁月的更迭,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这儿已经成为武汉、荆州及本地许多户外探险爱好者们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澈,更有鬼洞、风洞、猫眼洞、对窝子洞等传神造作和神奇传说。溪水两边是一两百米高的悬崖绝壁,高耸入云,峰峦错落,石壁长期受雨水浸染,如国画般写意。

  三   探访美座峡  

在市总工会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胡华东带领下,我们实现了探访古盐道美座峡的愿望,这是一个令人心灵震撼的深山峡谷,探访行走难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就本人而言,也是首次涉足有装备良好的户外探险者才能到达之处。
在经过一段没有路的较长陡坡险段、荆棘丛林及古墓群之际,我们前后小心翼翼地脚踩青苔缓缓而行,一路相互探路式走着、提防着,突然间走在最前面的胡东华书记摔了一跤,再次给大家发出警示信号,可时隔不久,我也因为脚下石头松动身体失去平衡,膝盖着地……真真切切体验到当年行走的艰辛。
美座峡作为当年通往外界的古盐道,环顾四周,险绝幽静,置

身其中,有与世隔绝之感。仰望天空,不时有老鹰盘旋,耳边也零星传来乌鸦的哀鸣,感受到70多年前这儿浓浓的战争硝烟,仿佛听到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枪炮声在耳边回响,空气里也似弥漫着烈士们的血腥味……

四   凭吊烈士英灵

深山凭吊烈士英灵,是洗涤心灵的一次特别党日活动。在柏果埫村六组,小地名叫四方埫,山脚下的小溪当地叫纸坊沟,这里有三座烈士墓,安葬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献出生命的三位烈士遗骸。其

02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兵团,发动“宜沙战役”,1949年7月16日下午解放宜昌城。逃亡江南的国民党第2军在军长陈克非的率领下,分三路向西逃跑。我人民解放军命令139师的416团和140师的418团、402团兵分三路向白云山、三斗坪和巴东方向追击阻截逃窜的敌军。
逃往三斗坪港口的敌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土城、碑湾下艾家河,经梅花再下杨鹊垭到三斗坪港口,另一路由碑湾、罗步埫、十二花下野猫溪,经四方埫下美座峡到茅坪港口,目的是到这两港口上船与沿江西上的宋希濂残部会合。
1949年7月17日,人民解放军402团兵分两路追击逃亡三斗坪的敌军。其中,2连和3连下野猫溪,沿着纸坊沟追击逃往美座峡到茅坪港口的敌军。野猫溪、纸坊沟两岸悬崖峭壁,一条古道从我们的眼前蜿蜒而上至杨树湾。先期到达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在杨树湾上面的安水埫牛家老屋设下指挥部,依靠险峻地势并沿纸坊沟设下两道防线,一道是董家湾冲天炮,二道防线在右手方向的杨树湾。
17日的中午时分,人民解放军追至董家湾,在当地老百姓董立本家附近安营扎寨,设立指挥部,吃过午饭,准备下午的战斗。下

67

中一位烈士叫李一善,是人民解放军140师402团2连连长,这是1976年烈士墓迁往这里时候,从连长李一善的墓中发现一块手表和一个私章,从中获取的信息。据查,他是朝鲜族,吉林延边人。另外两位烈士墓中没有任务遗物,无法确定他们的身份。

第二天拂晓,战斗打响,炮声、枪声打破了山村早上的寂静。虽然解放军占据了有利地形,但由于敌军的人数多、装备好,战斗进行得依然激烈困难。直到下午5点战斗才结束。战斗中又有一名战士牺牲。整个战斗结束,当地百姓朱兴烈、黄世亏、张世亏、朱兴章借用当地百姓的棺材,将牺牲的烈士安葬在朱家湾大嘴岩。
7月19日,我人民解放军渡江追击敌人的三个团在三斗坪会师。
1976年,原四方埫大队领导,为了方便群众祭扫英烈,将三位烈士的遗骸统一迁移安葬到这里。1998年,原宜昌县民政局为三位烈士立下墓碑。2021年,由夷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对烈士墓再次进行了修缮,建成永久的党日活动基地。

68

午5时许,战斗打响,解放军2连和3连战士追至董家湾的冲天炮和松树包,与国民党守军交火,结果轻松突破第一道防线,歼灭部分敌军,继而沿纸坊沟追击到杨树湾。杨树湾易守难攻,几次冲锋宣告失败,解放军撤出杨树湾后,趁天色已晚,决定再次派出2连连长李一善带领几名战士对敌人防线部署进行侦察,不料被敌军发现。通过激战,因寡不敌众,连长李一善和一名战士牺牲。撤回的战士汇报情况后,指挥部立即商量对策,咨询当地百姓,最后决定改变追击路线。于是由当地百姓李经亏作向导,乘着夜色,部队从冲天炮绕到樟树湾到达了罗金坡。罗金坡虽然是四方埫的制高点,但距离敌军还是较远,解放军从罗金坡连夜直奔离敌军指挥部较近的云盘砣。

02

69

70

可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与母亲日子越来越舒坦的时候,2021年9月,80多岁的母亲患高血压中风不省人事(父亲在四年前也是患高血压中风去世的),经过在夷陵区医院半个月的救治,生命是保住了,从此瘫痪卧床三个多月,是他担当起每天照顾母亲生活的重任,护理母亲吃喝拉撒期间,除了不误农活,就是照顾母亲,为了让母亲重新站立起来,他自学按摩,每天坚持为母亲按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精心细致的照料下,牛焕虎的这颗赤子之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三个多月后,母亲渐渐可以下床了。采访时见到她母亲张桂英,除行走不是很利索之外,她头脑清晰地不时插话,手里正一个接着一个地刮着生姜,还可以摸索着做饭了,对她儿子的一片孝心非常满意……牛焕虎的事迹也被乡邻们传为佳话。最后他给我透露,还过两天就要宰杀年猪了,要求我就在他家吃年猪肉,同时按照传统风俗,还要请乡邻们热闹热闹,大约要办五、六桌酒席,一家杀年猪,乡邻都要帮忙热闹,彰显出邻里的和睦。我似乎想象到了两天后的热闹景象……
村里将负责三位烈士墓地的守护任务交给牛焕虎既有居住就近优势,更有牛焕虎的认真负责精神,可谓最佳人选。

五   采访“守墓人”  

采访守墓村民。柏果埫村民有着勤劳朴实的秉性,对为建设新中国牺牲的烈士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怀念。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凭吊时,进入墓地区域,一幢环境优美、房前四周鲜花和菜地相得益彰的民居映入我的眼帘,相距几百米的烈士墓就在半山腰,墓地庄严肃穆,干净整洁,青松翠柏环绕,令每个来到这儿的凭吊者肃然起敬。我向村支书黄成同志了解,这儿的干净整洁缘于一个“守墓人”,于是他向我推荐了山脚下“守墓人”是村民牛焕虎。
为烈士守墓,是村里安排给牛焕虎的公益性岗位,他每周都要为三位烈士的墓碑做清洁,清扫上山坡道,让每个来这儿缅怀凭吊烈士的人们有一个整洁良好的环境。
这位50多岁的山里汉子,身高不到1.7米,中等身材,给人一种机灵和精干,特别是有着一副菩萨心肠,特别爱整洁,房子虽不算豪华,却别具风格,把房屋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栽培有月季、百日菊、鸡冠花等十余种花卉,花红叶绿,分外养眼。猪舍、鸡舍清洗得干净没有异味,远远望去格外醒目,像某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用房,为进入烈士墓地环境增色,他家的庭院被认定为全村最美庭院之一。
牛焕虎有着坚毅的性格秉性,早些年夫妻感情不和,在女儿到武汉上大学那年,妻子与他离婚。为了精心照顾高龄父母,他没有

选择再婚。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前,他经常在外地做工挣钱,积积攒攒加上找亲朋借贷,于三年前终于建起了这幢新房,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在村里帮扶下,经村里合作社安排,他精心栽培四季豆,并逐渐成为种植能手,他的勤劳也获得了较好的回报。

02

71

据黄成书记介绍,村中类似牛焕虎敬老孝亲的典型还有好几个呢。我为柏果埫村民们顾全大局、朴实感恩、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点赞!
这次探访归来,令我无限感慨,从柏果埫村的发展思路,他们下一步将硬件软件两手抓,从宣传资料、民风民俗展览暨烈士英勇事迹纪念馆、村志村史资料的编撰等全方位推进,必将推动这儿的旅游快速发展。
柏果埫独具特色的旅游前景广阔,从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深山特色养殖、到红色教育基地,再是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古盐道美座峡户外探险性旅游.......
再经过几年的完善,一些为旅游配套的设施,如民宿、游客步道、餐饮服务等等,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柏果埫旅游快速发展的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72

好早好早的柏果埫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就被划过夜空的年猪嚎叫声惊醒。
“这猪也够可怜的,估计还在做梦就被拖出来了。”我对同住一个房间的两位作家老师调侃说。
这一夜,在柏果埫村进行采风活动的作家老师们住在本村很有名的艾家红房子里。
“年关将近,该是农村宰年猪的时日了。”老师们睡意全无,窝在被子里开起了群聊模式。我瞬间突发奇想,这次就写一写年猪吧……
年猪,对我来说并不稀奇,从小生在农村,看杀年猪、听年猪嚎叫、串门吃年猪肉……
写年猪这不跑题吗?如何与柏果埫扯上关系?
等我们采风活动结束真正提笔时,我思考再三,对,就写“柏果埫的年猪”。年猪嘛不都一个样,柏果埫的年猪与众不同?

柏果埫的年猪

朱春银

02

同,而又不同。因年猪普遍而同,因柏果埫而不同。
柏果埫是三斗坪镇的一个村,在宜昌市夷陵区的版图上算是比较偏僻的地方。那里有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像一个大罐子一样的山,谐音“冠子山”、像大炮竹一样的石峰群“冲天炮”、四方埫“一柱擎天”的绝壁仙境……也有广阔富裕的山水田野,更有扎根基层任劳任怨的党员干部和勤劳善良的乡民。如果不是偏僻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发展,我相信在日新月异的乡村振兴步伐里,柏果埫早已独领风骚已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了。
而这些独领风骚的潜力,从柏果埫的年猪身上也能体现。
这里的基层干部有超强的营销思维。明明就一头喂养了两年没宰杀的猪,就可以以“猪王”的噱头搞一个声势浩大的百桌宴席:杀猪宴。杀猪宴活动我虽未参加,但其盛大场面已通过媒介知晓。他们把宰杀年猪普通不过的习俗做成了媒体文化,将人们对“猪王”模样的好奇心、对吃“猪王”肉的各种祭祀崇拜心理作为引爆点,以活动内容为素材对柏果埫进行免费宣传。在数字化流量化的营销趋势下,顺势而为。引起关注便会产生价值。利用参加宴会的各界人士,自发地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将这里的所见所闻、所食所感传播出去,年猪宴便成了柏果埫独特的文化。如果每年来一次数头“猪王”杀猪宴,延续一个月,开展“柏果埫年猪宴活动基地”专场,形成IP带动其他农产品曝光,打造农产品售卖街,柏果埫的年猪便启动了商机,产业自成。

73

74

这里的乡民虽然都是留守老人,却并非全老年化,平均年龄五六十岁左右,他们有的在祖辈留下的老宅基地对土坯房进行整修,贴砖、粉刷、加固、美化;有的住进村里的安置房;还有在外工作、经商的后辈们回乡拆掉老屋重建别墅,比如我们住的红房子;他们种地养猪、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时代号角,利用地理优势扩大畜牧养殖,勤劳挚爱,乐此不疲地守护着这一方故土。年猪,对柏果埫老百姓来说,不单单是一家人一年的营养供给,也是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
还有,宰年猪时,他们会和孩子、亲人、朋友欢聚一堂吃年猪饭。粉蒸一大格子五花肉,炖一锅新鲜排骨,在覆盖着积雪的白菜地里挖白菜下锅,围着火炉,喝酒唠嗑联络最纯的人间真情;大家一起灌香肠,烧火熏肉,享受亲自动手的乐趣。柏果埫的年猪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一条链接情感的纽带,是召唤家人团聚的由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柏果埫有好几个宰猪团队,他们四人一组,用三轮车载着宰年猪所必备的工具辗转工作。一个团队一天据说最高峰可宰十一二头猪,一天下来个人最高收入达六百元。看到这些团队忙碌的身影,自可断定柏果埫村宰年猪市场的需求之高。有市场需求,新型行业便会应时而生。过去的人们宰年猪,要一圈一圈喊人帮忙,因为宰猪的工具不齐全,人员力量不齐整,更无专业分工,宰一头猪特别费时费力及慌乱。有了专业团队,农户只需提供开水、出两百元工资,一头猪差不多半小时搞定,简便轻松还不欠

02

别人的人情。团队成员大多是力量均衡的中青年男子,或在家务农者或出门打散工回归者,这一冬的收入可能是他们一年中最高的一月,又可以过一个富足年。柏果埫的年猪便上升到了一种职业层面。

75

写到这,我又回想起那天清晨的年猪嚎叫声。如果大家在我跟前,我肯定直接给你们学一学那叫声,便不会在键盘上寻找半天关于声音的词语依然无果,因为我实在不知道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那种声音。“嚷嚷”?“嗯嗯”?“哼哼”?显然都不贴切。那声音到底是充分表达年猪对死亡的抗拒与惊恐呢,还是它完成使命时的斗志昂扬?
对,一定是斗志昂扬。当它们还是幼小的猪仔被主人一日三餐精心侍候时,冥冥之中已经做好了报效主人悲壮献身的准备。所以,这种响彻山野的嚎叫,对供奉过千盆食物辛勤付出一年的老百姓来说,应该是丰收的战歌!它们犹如千万个高亢的“昂”字,热闹而喜庆,在年关将近的柏果埫村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喂养年猪、宰年猪、吃年猪宴,柏果埫的年猪值得记录,值得宣传。它的背后是勤劳、是传承、是农村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更是延续农村人烟火气息的文化价值。愿柏果埫的年猪作为农村生活的重要音符在夷陵家乡以和鸣之声唱响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如此来看,柏果埫的年猪,连嚎叫声确实也变得非凡起来!

76

今年的冬至特别冷,地处长阳、秭归、夷陵、点军交界的夷陵区柏果埫村更是如此,用百姓的话说,这天的寒风特别帐巴肉,然而就在这天,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柏果埫村广场却是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中国结和大福字挂满会场,露天广场上几堆篝火熊熊燃烧,火堆旁聚满了人,广场上的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好不热闹。三斗坪镇柏果埫村年猪文化节就在这温暖的氛围中开场了。
我作为一名宜昌市作协参加采风的一员,心中充满感激。因为柏果埫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老家,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老家如此规模大的活动。虽然是我的老家,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但这次参加活动却让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体验。
老家作为一个省级贫困村,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扶贫单位的极力帮扶,和一些企业家的鼎力相助,老家实现了脱贫,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展示老家乡村振兴的成果,积极探索农旅融合路径,通过线下推广和线上直播,助力农产品展示展销。从而带动村民致富。

黎新的家乡情怀

吕孝春

02

承办本次活动的单位新晟农业负责人黎新这样介绍,黎新也自然成了我在活动关注的人,也成了我要感谢的人。本次活动花费13万多,除去相关部门补贴的5万,黎新自己又掏了8万的腰包。担任宜昌立信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宜昌市物流商会副会长、宜昌市物流协会理事、夷陵区政协委员、夷陵区三斗坪镇商会会长的黎新,关注家乡发展关注乡村振兴过程中已经不是这一次这样做了。

77

我认识黎新时间不长,作为一家年产值2.4亿元,员工200余人,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国家4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同时也是湖北省重点物流企业、省甩挂运输示范企业的老总,一名教师的我和他并没有何种的交集。2023年夷陵区政协换届,我作为第五届留任的委员,与共同成为第六届政协委员,一年多来一同参加活动,这样才有了交集,在我过去的认知中,总是认为企业家就只知如何扩大资本,认为钱无所不能,给人印象就是财大气粗,我在内心深处没有多大欲望去主动与这些人交流接触。就在我们一年多由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的交流中,渐渐发现黎总并不全是这样,他却是一个有着家乡情怀的人并非只认识钱,这也让我对他产生了好奇。也有了一份让我想了解他的冲动。
1970年生的他和我不同村,但同属于三斗坪镇,他父亲曾经是我们当地政府干部,1987年毕业于宜昌交通技校,那时要进入这学校必须是商品粮户口,干部子女优先等条件,当时这所学校还实行

78

分配,毕业后的他分配到了当时宜昌县的事业单位企业局工作,职业是给领导开车,几个月后又进入矿业公司工作,职业依然是给领导开车。后来他发现自己不适合服务领导的工作。接着又借招工机会进入县皮鞋厂工作,此时恰逢企业改革,此时他就承包了厂的物资运输,把厂需要的货物从上海运回,又把厂里的产品运往上海销售。这为他后来成立物流公司积累了经验。两年后的1993年他正式辞去工作,成为最早下海经商的人。他成立运输队,开始做起了运输,这时恰逢三峡工程开工,他抓住机遇,承接了从大亚湾核电站1万吨钢材运往三峡工程地的业务,三峡工程开工后,工地需要大量木材做模板,他又把位于虾仔沟大老岭林场的原木全部买下来,到河南请师傅,购买大型锯木机械加工,然后运往三峡工地售卖。就这样他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实现了自己的资本积累。此时,他又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他长期跑运输,对刚刚兴起的物流行业有着自己敏锐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自己长期做运输的经验,1994年他和一起的三个年轻人,从一台电脑、两部电话4 台车开始做起投身物流领域,先是注册公司在宜昌,两年后将公司移居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浙江京华。1998年作为夷陵区招商引资企业又回到了家乡,就这样并坚持奋斗至今,目前,他的立信物流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2.4亿元,员工200余人,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国家4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同时也是湖北省重点物流企业、省甩挂运输示范企业。

02

他的身份也由当年的一名司机变成了宜昌立信物流有限公司的老总、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宜昌市物流商会副会长、宜昌市物流协会理事、夷陵区政协委员、夷陵区三斗坪镇商会会长。黎新创立的立信物流公司经过多年的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下辖控股宜昌立信物流有限公司、宜昌新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宜昌夷陵供销新晟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宜昌神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长阳新晟物流有限公司、长阳新海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他的企业勇于担起了社会责任。2022年,公司响应区政府的号召,积极挑起“快递进村”的大梁,在夷陵邮政管理局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发展,实现了夷陵区快递进村全覆盖的目标,为带动农村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夷陵区2022年入选全国拟培育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名单,入围全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采集配体系建设试点;2023年,《宜昌市强县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将夷陵区纳入“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市级试点。立信物流借政策东风,积极参与政府多部门融合发展,以“快递进村”为主线,建立健全了农村商贸物流配送网络,通过货郎儿和代销云仓平台,推动了农资快消品下乡、带动了农副产品上行,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初见雏形。
面对企业的发展和自己身份的转变,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企业的价值所在。

79

80

他首先想到的是致富不忘家乡,一人富不是富,他又关注起乡村振兴这重任。
仅2022年,他为推动乡村发展就做了这些事。
2022年5月,黎新组织的“三斗坪人在上海”帮扶活动,帮助了因疫情在上海市艰难度日的人员达63人,耗资1.2万元。
2022年8月,由黎新及立信物流发起的“金秋助学”活动,对三斗坪镇41名优秀学子进行帮扶,帮扶资金6.3万元,对乡镇教育和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此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
2022年9月,黎新组织的抗旱救灾行动,带领秋千坪村、天桥村村民进行抗旱自救,耗资66万元,挽救了超过600亩农田和茶园。
2022年10月17日,经三斗坪镇文体中心请求,黎新批准,赞助5000元用于广场舞比赛服购买、排练经费,最终本次参赛成功获奖捧杯。
2022年12月16日,黎新以宜昌新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名义捐助秋千坪村5万元道路修缮改造款,用于乡村公路拓宽和改造,方便了广大村民,还促进了农产品的出村进城。
2023年1月,三斗坪镇商会在黎新的号召下,捐助天桥村107个贫困户共计214个保暖水瓶,花费6000元,为全村贫困人民送去了温暖。
2023年1月11日,黎新组织三斗坪镇商会向退役军人事务局捐

02

助粮油物资5000元,以示慰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黎新及立信物流组建的区级“村村通”乡村物流体系,投入工作人员24人,配送车辆15台,耗费资金635万元,免费实现快递进村,覆盖率超过90%,累计送达87万单,累计运营亏损167万元,为夷陵区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2年年底,在省供销社的组织和立信物流的配合下,同区供销社共同成立了夷陵供销集采集配供应链公司,同时组建了商贸公司,为工业品下乡提供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为全区农产品进城提供平台和参考模式,为今后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黎新又想到企业未来传承发展的问题,如今在国外读书的儿子和远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对他的物流行业没有兴趣,此时他想到了父亲健在时留给他的话,如果回归农业开发,不仅惠及的人更多,而且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于是,说干就干,之所以要这么做,他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看到这份文件,他明白,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作出回归农村回归农业的决定不会错,于是,2022年7月,黎新的宜昌新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仙鹤观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与家乡政府签订《仙鹤观度假区招商引资协议》,制定了以仙鹤观茶

81

82

在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道路上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第一步,具体实现的想法在他头脑中清晰起来,那就是“以茶兴农,规模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他的茶企为例,向我这样介绍:要想振兴农村经济,带动茶农致富,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统一思想,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走专业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把土地让出来,交给专业团队做专业的事,让农民变身农商,才能让效益最大化,集体经济壮大了,基层组织自然也就有凝聚力了。通过推行以茶养农、以茶兴农产业模式,做好原生态农产品整合,让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农业经营者,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并从茶养农的优势、现状挑战以及

园为核心的农旅综合项目。获批政府2022年衔接乡村振兴第二批项目资助。以仙鹤观500亩茶园为中心,带动家乡三斗坪镇12000亩优质茶园绿色发展,目前拥有仙鹤观、天桥、倒八溪等三大产茶基地。主营“中堡岛”牌红茶、绿茶、野茶,以及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逐步向农耕文化、研学,民宿康养、农旅一体化方向开发与建设,此项目荣膺“夷陵十大创意品牌”,具有农业和旅游投资远景。体现了黎新回归农村回归农业的长远发展观。目前他开始更改茶园品种,引进福建金牡丹优质品种100亩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完成投资475万元,其中支付参与项目的秋千坪村、天桥村务工人员劳务费就超过了85万元,真正实现了带动乡村致富的目标。

02

83

听完他的想法和思考,让我改变了过去的认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光只认识钱,目光中也不光只有钱。语气上也不仅是财大气粗,他们同样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担当,而且还有对社会发展超前的洞察力,更有家乡情怀,通过认识黎新的过程也让我明白,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只有走进他们的日常,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全面认识一个人。基于此,一个有家乡情怀的黎新在我心中完全清晰起来。

易晓燕

小村炊烟

84

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呜嗷一声,迫停了正往前冲的哈弗H5。黑影扑扑两下,从挡风玻璃前一下子窜过去,飞远了。
车前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似乎到悬崖边了。
惊出一身冷汗!
老钟压下车窗长吸口气,向后车摇了摇手臂,大声:“跟上!坡陡,注意弯道!”
冷风钻进来,獠牙般啃得脸生疼。
脚冻麻木了。新月有点懊恼,真不该来,这深山野岭的,气温太低。
车灯扫过处,路边还有积雪,一团一团铺着,坚硬得发亮。
老钟将方向打到底,九十度角才勉强拐过去。盘盘绕绕一车宽,缓行中不时有碾压雪团的咯咯响,细树枝“呼啦”一下从玻璃前扫过,雪果子打在玻璃上,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四周一片漆黑,诡异而神秘。

02

一路上听张初新讲白果坪的故事,新月渐渐又被吸引了。三辆车一前一后,行了五十分钟,才到白果坪。
刀刮一样的风中,参加了年猪宴活动,又马不停蹄到村委会去座谈,晚餐后赶往住处。从一处到另一处,几乎一直在山道上不停盘旋。
一天下来,新月了解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夷江市在白果坪村整整攻坚了十年。而张初新,见证了白果坪的美丽嬗变。
2014年,张初新还是陵安县委副书记,精准扶贫在夷江市正式启动,张初新出任陵安县扶贫大队的队长,他扛着红旗挂帅,立下了军令状。
陵安县白果坪村在全市是块硬骨头。据说过去这里是土匪出没之地,一脚踏三县,天高皇帝远。山大人稀,盗贼之事经常发生。刚到这里时,土坯房,破猪圈,臭茅坑,荒芜的坡田,大坑小洼的泥巴路。山顶的光棍汉住在茅草棚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天只知道在寡妇门前转悠。
挂帅当扶贫队长,张新初头疼了好一阵子。白果坪村实在太穷了,山高路陡,石头磨脚,种点玉米土豆什么的,得像伺候祖宗一样小心,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85

过了悬崖往下,谷底时,车子摇摇晃晃像老人在气喘,老钟加大油门,向山顶爬了一段,猛地,山坳处露出一些光亮,有人家了!

头疼归头疼,迎难而上才显担当,张初新做事有他的一套。联合四坪镇镇政府,派出得力干将马胜为驻村书记,每星期跑两趟,驻村办公一点儿都不含糊。工作队跑项目,找资金,事无巨细,殚精竭虑,五年,将白果坪村换了件新衣裳,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接下来,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带领白果坪村走向乡村振兴,已调往夷江市总工会任职的张初新依然坚持联系白果坪村。总工会联合夷江市另三家帮扶单位,又用了五年时间,将白果坪村彻底变了个样。
村子海拔高,覆盖面广,角角落落算起来也有上千户人家。留在家中干活的青壮年不多,六十岁的大爹大妈,四十岁以上的光棍和守家的女人、光屁股娃娃,加起来也有近两千人。动员好了,思想做通了,都变成了勤快的劳力,纷纷养起了黑猪和山鸡。白果坪村在夷江市最高的山上,这里气温低,种出来的土豆、苞谷、白菜,因为生长期长,味道特好,山里的女人们用一双巧手制作成洋芋泡子、压白菜、榨广椒,都是特色农产品。张初新号召大家通过网络营销,在各种平台上售卖土特产,拍小视频推介美味,昔日不起眼的山里土货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村民们的荷包渐渐鼓起来了。
十年了,白果坪村从荒山坡变成黑土地,小洋房像云朵,刷黑的柏油路如同山姑娘的黑辫子,自来水、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村民们学会了拍抖音视频,在网上销售跑跑猪,走地鸡,宣传农家自

86

02

从陵安县调任夷江市这几年,张初新卸下了县委副书记的重担,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写作。辛勤笔耕,很快便出版了散文集《山水有意》,还顺利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关于白果坪,他写下了近百多篇文章,简直成了白果坪宣传志愿者和代言人。他不仅自己写,还号召广大基层作家写。这次市总工会协同帮扶单位在白果坪举办年猪节,张初新邀请来夷江市10多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书法家参与活动,书写白果坪美好新篇章。
白果坪村深处,两幢红房子门口,新月由衷赞道,“空气真好啊!没想到深山里还有别墅啊!”
这里应该是白果坪的至高点。
一行人赶紧从车里跳出来,作深呼吸洗肺。新月极目远眺,无尽的夜幕绵延着,像是从远古走来,向白果坪更深处延伸。远处一盏盏灯光如同镶嵌在群山里的星子。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划破了山野的沉寂。近处人家屋顶上的炊烟若有若无地飘荡着,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柴火熏肉的香味……仿佛在寒冬腊月里提醒着,白果坪的大年近了。
“今晚就这里了,大家赶紧进屋烤火,休息休息!”张初新招呼着一行文艺家们。

87

两栋并列的洋楼很气派,崭新的红墙白窗,宛如深山里的童话城堡。大门敞开,迎出来一个穿红棉衣的妇人,满脸喜色。
走进房间,灯火通明,雪白的墙壁,高高的屋顶,面包一样厚实的沙发,红色的楼梯扶手将阔大讲究的房屋一分为二。新落成的民宿设计风格大致沿袭夷江市乡村民居,不过显得更阔大敞亮些。设计者是颇费了些功夫的。过道、储藏室、宽大的厨房,还有开放式大橱柜,看上去颇为讲究。
难得的还保留了乡间传统的烤火屋,也叫火笼屋。锃亮的不锈钢长烟囱,从临窗的天花板下,钻进墙里去了。玻璃大圆盘是进餐用的饭桌,火红喜庆。炉膛里的火苗呼呼地蹿,燃得正旺。
大家围炉而坐,惬意地享受着大山里火笼的温暖。男女主人不断进来添柴,续茶,回答大家关于回乡建房的疑问,殷勤备至。
原来,夫妻俩均是夷江市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相邻房子的主人是他们的妹妹、妹夫,妹夫是陵安县建筑行业的排头兵。他介绍说,不仅自己家里建了房,前几年还以成本价帮村里的亲戚们将土坯房推了重建。姐妹俩的儿女,在国外留学或外地工作,平时都忙,只在休假时约亲朋好友们回乡相聚。这次村里通知要办年猪宴,需要帮助接待市里来的作家们,才匆匆赶回来的。
“怎地一人在看书,看的什么书?一个人乐有什么乐趣嘛?”古灵精怪扫了一圈,见大多数作家低头在看手机,右手边的古平晓正襟危坐盯着本书在看,新月道。

88

制的腌菜腊肉豆瓣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家没忘记张初新当初的承诺:踏实肯干,出力出汗;银钱长脚,跑进屋角;娶了媳妇暖被窝,日子越过越红火。

02

89

“呵啊,你丫头这时来劲了啊?”古平晓深厚的男中音温声一笑,“大伙儿等你等得瞌睡都来了,跑哪儿去了,夜黑风高的,也不怕狼外婆。”
古平晓是夷江市最早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之一,用他的话说,夷江市排在他前面入中国作协的同志都已魂归极乐了,再数,就该轮到他了。其实他年龄不算大,五十多岁的年纪,腰板挺得直直的,人也幽默,看上去顶多四十几的样子,只不过资历甚老,拍了多部纪录片,出版著作一本接一本,是夷江市名副其实的大腕。在他眼中,新月像小妹,不,可能更像女儿,这新生代升起来的几颗星不容易,新月一出手便是百多万字的长篇,省部级奖拿了好几个,世隶耕的农村娃,难得又难得。新月长得好,墨如锦缎的长发,星眸顾盼生辉,半分架子也没有,除了有些娇气,这丫头还是蛮招人喜欢的。
正在这时,门打开了,进来个穿花长衫外罩的微胖男子,笑眯眯地:“您儿们还热乎不?对不住啊,条件有限,大家多包涵啊!”一边说话,一边给大家茶杯里续热水。
新月的话引来笑声一片,大家七嘴八舌与胖男人搭话,这当口,又进来个穿黑棉袄,高个子年轻点的男子,他接过话,“一夜不睡,在火笼里也不行哦,灶膛里的火若熄了,会更冷,要冻病的。”高个子男子一边说话一边往炉内添柴。
两个大男人面色都很和善,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看上去又欢迎

90

胖男子很谦逊,说:也没什么,三年就建好了。这里虽然很偏僻,但老屋的地基在这里,我们对故土有感情,才想着建这样一幢房子。当时,也就是2018年那会儿,老房子要垮了,从下面上来一转弯就看见大排残破的土坯房,不大像样,也给村里抹黑了,所以就下决心建房。其实搬进新居后,我们一年能回来住的日子不超过二十天。
从谈话中大家才知道,胖点儿的男子姓赵,个子高点儿穿黑衣服的姓陈,都是红房子的当家人。
胖男子赵先生说,招呼不周,您儿们海涵海涵啊!
“太谦虚了!原来是高人在搞服务,这、这、这我们的级别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几级啊!”杨明幽默了一句,又道,“您儿们别站着啊,快坐下!快坐下!”
“不客气的,坐啊!坐下一起聊天才热闹呢。”贾可爱起身拉过两把椅子,爽朗地一笑,让两个男人坐下。
“美女相邀,还不坐下,说不过去呀。”张书记一笑,道,“你们坐下,光站着说话累得慌啊,呵呵!”
两个大男人仍没坐下的意思,放下茶壶又往后退了一步,一副随时准备开门出去的样子。
“各位老师们,今天机会好,我们都丢下手机,来读书,好不

又敬重,殷勤地添柴续茶水。做完这些,作家们七嘴八舌问着他们的生活。

02

91

秘书长靳若拿出随身的小本儿,笑逐颜开:“我来编号,大家读五分钟内为宜,从张初新老师开始了啊!”
新月精怪精怪的,她有自己的小九九。在白果坪村读关于乡村振兴的文字,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当下农村变化,同时,也扩大自己所主编的陵安文联刊物的影响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你这鬼丫头,好主意!”古平晓看了一眼新月,笑着收起了埋头正看的书。
窗外有寒风流动的声音,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火炉上的茶壶咕嘟嘟地散着热气。围炉夜话,书香盈室,多么美妙的夜晚啊。
“这提议好哇,新月你主持,我们都参与!”张初新一发话,大家都点头响应。
“那就从张老师这里开始吧,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好不好?”火笼的温暖激活了新月的热情,兴奋地开始主持了。张初新不推辞,选了一段,脱了厚袄子,轻咳一声,立直身子,开始朗诵
用你的高度,耸立起一个梦想
贫瘠、苦难

92

好?我带了《新三峡》乡村振兴的作品,大家一起来围炉诵读。还要特邀几位主人帮作评委,看哪篇写得最好……”说话间新月从包里翻出刊物,笑看着二人,“在座的老师们一人选读一个片段,不能推脱啊!文人相聚,来点儿雅趣才好啊!”

或者裸露
用绿色与金秋渲染
让你的雄踞瞩目
只有五句,念到“瞩目”两个字时,张初新右手向上一挥,笑了一下,意思是念完了,便要坐下。有人说了一句“好诗”,贾可爱嗲声嗲气,“很明显这首诗没读完,再读一段嘛,不能坐不能坐!”其他人附和着七嘴八舌,“对呀,刚听上瘾。接着来接着来”
新月听出来了,这是吴寻的《遥想》。这首诗在凤凰论坛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一首书写乡村振兴典型的现代诗。
“我少读点儿吧。今天大伙儿都辛苦了,明天一早还要进村入户,怕时间搞长了,各位精力来不及啊。”张初新笑道。
“通宵也扛得住,炉火温暖,红袖相伴,品茗夜读,人生美事,多难得啊!”杨明提起茶壶,呵呵笑道。
“好!那就再读一段儿。”张初新抿了口茶,用更洪亮的声音诵读:
让目光越过历史的高度
让昨日重现
让那些荣光红透每一道山梁
更多旋律萦绕起来
更多笑靥、篇章
正在生长……

02

“好!好!”全场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男主人也大发感慨:“我觉得这就是在写如今的乡村啊!说实话,中国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农村,若农村都能富起来,经济搞活起来,那该多好啊!”
“嗯,嗯,对!”一旁的妹夫也若有所思,附和着。
“下一个准备啊!”新月看向刘梅,秘书长靳秀在小记录本上记录。
刘梅是法制工作者,性格活泼火爆,写得一手好纪实文学,她在夷江市可谓闻名遐迩。她清了清嗓子,开始:
有田地、山林,就有了农夫、山民,就有了生活、生命,有了生生不息的延续。
村道旁,才从土里翻拔而出的土豆,还沾着一层新泥,小白菜叶尖上凝着露珠,娇羞可人,一畦菜园里,辣椒叶青青绿绿,几朵小白花藏在叶片中间,有的还结了米粒大的绿果,羞怯怯的。豆角、黄瓜的藤尖,顺着黄竹竿架子向上攀,也开了小花,颜色有嫩黄、有淡紫,每一样都向季节招摇……
念完最后一句,刘梅的手像波浪一样在面前缓缓划过。全场静了片刻,似乎都沉浸到菜园子里去了。
王前进打破了沉默:“这块地在哪儿,刘梅,你是故意不念地名儿的吧,几时带我们去转转?”
七嘴八舌,大家议论着起生态农业无污染的蔬菜有多好吃,农

93

94

村的空气有多新鲜。

女主人说:“写得有点儿像我们屋背后的菜园子,明天一早带你们去看看。”
一片叫好声中,周小海浑厚的男中音开始了:
阳光照抚着故土
执念周而复始
泥沉林杨
叶落飞不出万丈愁绪
念成永恒
何时风滚云涌、满地狼烟
我渴望宁静
蓝天依旧,少年模样
大家的激情渐渐被点燃了,朗读达到了高潮。古平晓站起身,“这次采风之行重点是白果坪村,我来读段写白果坪的。”
新月在古平晓左侧,打开手机,“配音乐啊。”一曲古筝,宛如天籁,古平晓朗读开始:
白果坪村山高坡陡。
茶庄更是偏远,手机信号一会儿是夷陵的,一会儿是长阳的,一会儿是秭归的,飘忽不定。平时买个东西,赶个集,都是到秭归县和乔家坪村。单家独户多,是祖辈留下的土坯房,被岁月熏得黝黑,薄石板也是黑的。外来人很少,陪伴孩子们长大的童年,是几

02

95

“暂停”听了一段,张初新朝古平晓连连摆手,“我的没啥念头,没啥念头,莫拿我的来出洋相啊。”
“好文章!好文章!”主人们一起叫好,“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白果坪村,您就是在为我们而写,写我们的生活场景啊。”
众人鼓掌,古平晓又准备往下念,张初新还要制止,“莫念哒莫念哒,听别人的好文章,我这个拿不出手”。
大家不依不饶,鼓动古平晓继续往下读。
就在这时,从门外走进来几个村民,都面带笑意,站着听作家们朗诵,想必是在门外听了很久了。
时间过得快,不一会儿轮到新月了。
新月想了想,出其不意拿出了自己的诗歌新作:《千里》。某个清晨,听了首曲子后灵感突现,挥笔而就。这会儿,人人都读了关于乡村振兴的作品,想必来换个形式,也可活跃氛围,逗大家一乐。
调好配乐埙曲,新月深情朗诵道:
清晨,我睁开眼,
第一件事就是想你
延续昨夜的美梦
放一首曲子
……

只鸡、羊、狗,还有远方连绵的群山。

96

朗诵结束。全场爆发笑声,男主人感叹:“这是谁写的诗啊,太高级了!”
“很美!实在很美!”妹夫起身附和,不一会,去端了一盘水果进来。由衷赞道:“太佩服了,过去我只知道砌墙挣钱,没想到文学会有这么美,太感人了……来,大家别客气,吃点儿水果。”
“看看,你写到人家心坎里去了哦”董胜利一边剥橙子一边瞧着新月乐。
“这是什么情况啊,有恋爱的感觉啊?”大家都开心地冲新月打趣。
新月赶紧申辩:“千万别对号入座啊,好的文学作品是世界的,不问谁写的,也不问写给谁的。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呀。”
“有道理,靳秀,咱们请白果坪的主人们来评一评,刚读的作品哪个最好啊。”周小梅一边吃甜糕一边挤眉弄眼。
“当然是《千里》啦”大家鼓掌哄笑起来。见大家开心,新月心里也窃喜不已。
正在这时,男主人拉过女主人,“听大家朗诵,我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家这位平时也爱写点儿自娱自乐,她也想读一读。”
“欢迎欢迎,太好啦!”举座一片叫好声。
火炉里的火苗呼呼地欢笑着,炊壶里的白气向上升腾着,飞舞着。
女主人打开手机,找出文章,朗诵起来。

02

97

祖上是个大家族。
太爷爷四个弟兄的祖屋,从左向右依次分别是二太爷爷、幺太爷爷、大太爷爷和三太爷爷,我们的太爷爷是二太爷爷,那祖屋当然也就是最左边的这一栋,房子不大,甚至还有些拥挤,但它有着两层楼的复式结构,木板楼,羊角梯,凉厅子,厨房,火笼屋,石磨,两后门,白果树,构成了我们对老屋的全部记忆。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有空闲就坐在凉厅子里的两位老人。
……
母亲诞下我和妹妹后,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一个人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我和妹妹,艰辛可想而知。分田到户的那几年,因为父亲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支撑着,供养我和小妹上学,常常从坡里做完农活回到家中已是天黑。母亲喂养了母猪,一年能下两次崽,小猪可以拿到集镇上去卖,卖的钱可以贴补家用。
到了新时代,老房子已破旧不堪,别人看来一文不值,但于我们而言,这里是永远的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着先祖的嘱托和希望。
长大后,我们有了工作成了家,父母的身体却垮了,去世的一刻,拉着我们的手说:一定要建房,一定要回家乡,一定要努力改变白果坪村……
读着读着,女主人眼圈变红了,声音有些哽咽。
柳长河赶紧岔开话题,道:“不简单!不简单啊!这里如此偏

98

“这里是我们的根啊!”女主人说,“从山下往山上到村委会,一拐弯,杨姓老宅最显眼,又破败又陈旧,甚至屋角都要垮了。这几年村里都纷纷盖上了新房子,我们不能拖后腿啊。这不,我们一建好,这一方就增添了新气象,在村里也带了个发展民宿的好头。白果坪村的民宿或许就从这里起源了,我们回一趟老家住着也舒心啊。”
女主人介绍,前几年,夫妻俩跟妹夫妹妹商量,下决心一定要把房子建起来。在村里的支持下,很快就实现了愿望。新居落成后,村里的人都赶来道喜,村长在这一天召集村民们开了个动员大会,还编了顺口溜:
要想日子好过,勤巴苦挣干活,发展网络营销,几年攒个金窝窝。
“是啊!杨门女将不简单!”张初新感慨无比,“来的路上跟大家说山上有民宿,其实呢,还没真正发展起来,还只是村里一个构想,接下来,村里将会以她们家作为示范点,争取把白果坪建设成为旅游度假的明星民宿基地。”
“嗯!我们这里呀,别的不说,光这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就是宝贵的资源,大家都看到哒,林木覆盖面广,山大人稀,风景如画,是艺术家创作的好地方呢,不少户外的、摄影的、写生的都往我们

僻,你们现在都在城里安家,却又回来建起了新房,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02

“现在我们夫妻俩基本放弃了外面的业务,准备回来了。”妹夫补充,“她带领村民发展电商平台,销售白果坪的绿色食品,我呢,如果村里兴建民宿,发展度假小镇,我愿意发挥一技之长,回到家乡来出份力。”
“这儿真的是不错,我正在构思一幅山乡炊烟图,看样子,要来住上一两个月啦!”一直沉默的老韩也终于开口了。
“好!好!那最好咧!”小妹连连答应着。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零点已过,炉子里的火还在燃烧。
暖暖的炉火,动情的读书声,热情的主人,淳朴的村民……让这个寒冷的冬夜如此美好新月心里波澜起伏,感到不虚此行。
村民们兴犹未竟,道别散去。女主人细致周到地安排大家洗漱、就寝。男主人忙着从一楼搬新棉絮到楼上。众人恋恋不舍上楼休息。
欧式雕花大床精致典雅,床单整洁干净。女主人又扛进雪白的棉絮加上。铺完床,女主人又拿来暖水袋。新月将两席很厚的棉被重叠了铺好,进入梦乡。
次日,半梦半醒之间,新月被大嗓门的贾可爱喊醒了,她发布新闻一般:“主人家一夜没睡呢,都在火笼里烤火烧热水,锅里已在煨早餐汤啦!”
新月看了看大家床上加盖的厚厚的棉褥,百感交集。原来,主

这儿跑……”不知何时,小妹也进来了,不无自豪地说。

99

100

人们将家里所有的棉被都给了大家啊。

拉开窗帘,晨曦从山那边漫过来,白果坪的炊烟升起来了。
冬至到了。冬去春来,白果坪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02

以海拔千米的高度
柏果埫 矗立在云间
随便伸出手,仿佛
就能摘一朵云
带回远方的家
然后做一个缭绕的梦
石头是村里最坚硬的部分
但它是不能摘的
它就立在这儿,千年不动
一场雨不能打湿它
一次地动也不能改变它
但它会开出奇异的花
石板屋是一朵

101

102

石磨是另外一朵
在云朵和石头之间
一切安排有序
有炊烟,有竹海
有碧绿的水,有幽深的峡
还有妖娆的女人
她们漫山遍野地开放
柏果埫因此而安静
还有温柔

柏果埫写真(组诗)

读村记

冯汉斌

柏果埫

认识柏果埫
可以有多种方式
盐马古道上
隐藏着历史的密码
野马溪边,留下了
游人们桃源的梦

02

鸡鸣桑树巅
旁边是石头砌成的篱笆
坐看云起时
一会儿又下起了
西陵峡的雨
从一条路里
派生出更多的路
条条道路都向上延伸
是柏果埫
从一户人家里
体会更多的人家
家家的炊烟里
飘出乡愁的味道
也是柏果埫
柏果埫是一个村
柏果埫更是一面旗帜
它可以迎风招展
也可以生活在
共同缔造的高处

103

年猪文化节

104

冬至,一年最短的一天
在柏果埫却拉得很长
长得从山腰到山顶都是车
长得从早上到午后都是节
以杀年猪的名义,热闹
主宰了柏果埫
围炉,烤走一年中
积攒的阴气
围桌,在抬格子中
品尝丰收的喜悦
对联写起来,且看
三代拓开康庄道
一家架起幸福桥
地花鼓敲起来,且听
引众同开致富路
为民巧绘锦云图
一声声,美美与共向未来

02

一句句,你有我有大家有
还有福猪巡游,猪王拍卖
让柏果埫最冷的这天
热气腾腾
这是一年中的一天
这也是一天中的一年

105

蜿蜒的,不是盘山而上的灵动
云海雾绕的,却是随想曲一样的朦胧
青瓦白墙,有炊烟的袅绕
泉水缓出,可听山风的声音
野马溪、黄金岩、冲天炮,是不是
自然的馈赠
茶庄、柏果、美座,又是不是
物化了的娇宠
在第三阶梯的边缘,喀斯特地貌
以异化的容颜,让人流连顾盼
那石板老屋,还带有历史的风尘
那茶盐古道,斑驳的

106

柏果埫畅想(外二首)

莫燅珠

02

107

依稀是尽落的繁华
夜鬼依旧在故事里进进出出
年的味道在腊月浓了又浓
返乡的人,种植了一坡又一坡绿色
生态饲养也正在肥沃贫瘠的过往
炊烟起,炉火正旺
那面迎风的旗,在村域的上空
红得舒展

108

右边,游过来一尾尾峡江的鱼
或许还可以伸出触手,在夜色中
轻抚听觉
那质感,一定有柔软的弹性
也一定有初春的饱满

火炉映照的脸庞,醉人的红
像一只半探月色的小妖
那魅惑,穿了毛茸茸的袄
围炉而坐
清瘦的夜空,也预留了大半个想象
想去梦里的人,睡成一种姿势
左边,是柏果埫的夜宴

冬至夜宿柏果埫村

书法家写对联

龙蛇飞动,如黄庭初写
行云流水,非三分不能入木
挥毫落纸时,浸润的神韵
开出了吉祥的花朵
不知道会被挂在哪一扇门楣
也不知道下一朵富贵花开谁家
人山人海的现场
一幅幅墨宝迎春接福
静静的山乡,迎来了年的味道

02

柏果埫村,年猪节上
一头850斤重的“猪王”
乘坐八位壮汉所抬的大轿
披红戴花,登上舞台
以一万一千五百元的竞拍身价
傲视冬至,成为网红
生平头一次见到如此“猪王”
被它的丰姿威仪震撼
由此想到五十年前
我的老家宰杀的一头年猪
半边只14斤净重
那时的政策是购半留半
我爷爷背篓里装着另一半14斤
牵着笔者的小手

109

110

我们一起前往区里的食品所
食品所领导嫌猪太小
没有收下这半边猪
这一年,我家没能完成国家任务
成了生产队里的负面典型
主持人的大嗓门把我的神思
牵回年猪节现场
我在想是哪位农嫂的巧手能喂成“猪王”
于是车轮把我带到了一栋三层小洋楼下
女主人名叫刘峥嵘,50出头年纪
她看着眼熟
问起来,原来竟是
宜昌商业城的服装店老板
说不定笔者也许在她家买过
过年穿的新衣裳
商业城拆迁
她率老公,也率两百万资金
返乡投资养殖产业
如此说来,她真不是普通农嫂
她是回归乡土

猪王

刘小平

02

111

延伸着她的商业版图
参观了她的猪舍
满栏满圈,还有百余头
数百斤的壮猪
她的猪饲料都是苞谷籽
纯天然,无添加
如果猪八戒在她的指挥棒下
想必会更加肥头大耳
借此欣然为她做一回广告
下一年的柏果埫村“猪王”
一定就在眼前
这肉浪滚滚的群落里

112

牛小平,现年60岁,家中3口人,上有八十多岁的母亲,牛小平未婚,至今对其母照顾得非常细致,也很周到。他现领养一女儿取名牛倩倩,今年31岁,未婚,现在外务工。一家三代相处很融洽,女儿很孝顺也非常懂事,虽然在外务工,但也时常抽空回来陪爸爸和奶奶,还经常拍很多逗奶奶开心的小视频,获得很多人好评和点赞。
同德同心,三代拓开康庄道;
相亲相爱,一家架起幸福桥。
罗林萍,现年48岁,家中4口人,其丈夫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儿子在外务工。罗林萍性格温和贤惠,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家里有瘫痪多年的婆婆,日常生活起居全靠罗林萍照顾,她不仅没有半点怨言反而对老人特别有耐心,2022年被镇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家庭,其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前不久刚去世。
尽一片心,要绵祖德须忠孝;
为十星级,欲树家风在惠贤。

楹联二十副清单

孝老爱亲(5人)

02

牛锋,男,65岁,柏果埫村六组人,家中5口人。牛锋与妻子王发春都已年过六旬,夫妻二人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三位耄耋老人。牛锋经常说:“子欲养而亲尚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照顾三位老人是他们夫妇俩最大的幸福”。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村民牛峰身上看到了榜样的传承。
孝能生春,春风大雅春光美;
善可养气,气韵怡人气宇昂。
李玉兰,现年62岁,家中4口人,儿子在外成家。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婆婆瘫痪多年,饮食起居全靠李玉兰照顾。她无怨无悔,晚上睡觉就在婆婆床边开个小铺,方便照顾老人晚上起夜,婆婆在前不久刚刚去世。
树蕙滋兰,种得乾坤春意满;
飞珠溅玉,换来天地爱心宽。
王发春,现年70岁,家中4口人,他们是组合家庭,丈夫比自己小3岁,双方子女都已经成家,上有八十多岁的公公婆婆,王发春对两个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逢年过节双方子女都会约好了一起回来,家中人人相处的都非常融洽。
庭有双亲,最难能椿萱并茂;
家无别况,惟可喜夫妇齐眉。

113

114

王秀群,现年54岁,家中3口人,之前一直在外做家政服务,在小溪塔买房居住。2021年王秀群和老公返乡,种植中药材,2022年带领部分村民一起发展前胡产业,并在老家新建房屋,发展生猪养殖。
草药方兴,引众同开致富路
层楼更上,为民巧绘锦云图
蔡兴红,现年42岁,家中6口人,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还有九十多岁的奶奶,蔡兴红和妻子陈小红在家发展牛、生猪养殖业,同时发展中蜂产业,效益可观,为全村老百姓发展致富带了好头。
牛壮猪肥,致富堪称多面手
蜂飞花放,同声共赞带头人
蔡双虎,现年47岁,夫妻离异,家中现有3口人,两个女儿,一个在上高中一个在上大学。蔡双虎在家发展生猪养殖。
独力兴家,养猪种植能致富
双英振翮,大学高中喜成才
牛菊英 ,现年55岁,家中2口人,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2015

致富能手(5人)

02

年返乡,在家乡创办“密宫农家乐”和小商铺,方便了村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113

114

组长,妻子常年生病全靠王本善照顾,但她非常支持王本善协助村务工作。王本善于2023年新建房屋,并将房子周边种满了花草树木,显得格外的清目养眼。

知底知根,闻香止步农家乐
利人利己,集腋成裘小铺兴
刘厚军,现年51岁,家中3口人,妻子在家经营小商铺,儿子刚退役,2018年起担任村委会财经委员。他成立了宜昌市三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112户,他主打高山四季豆、辣椒、黄瓜等蔬菜购销,帮助全村村民跑市场找销路,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为国戍边,热血青春家万里
带头致富,高山蔬菜誉千家

美丽庭院(5人)

罗长满 ,现年69岁,家中6口人,儿子儿媳在长江市场做生意,罗长满夫妇在家务农,平日里把家里打整得干干净净,院子里收拾得清清爽爽,给周边村民树立了好榜样。
此是家园,花木葱茏香四季;
斯为乐土,恩情长远恋百龄。
王本善,现年70岁,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王本善是村民小组

池送荷香,凉夜听蝉消暑气;
庭浮月色,纤云过雁揽桂香。
李广林,现年61岁,家中2口人,李广林吃苦耐劳,他们在家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清净爽心的感觉。
佳树缘墙, 满院鹂声鸣上下;
时花绕径,盈庭春色伴晨昏。
王合秀 ,现年67岁,家中2口人,子女都在外成家,丈夫是机修厂退休职工,现在两老在家里务农,把家中收拾得一尘不染,居住的小院始终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一院晓烟,鸡唱频催人早起;
满庭春露,树摇渐显日才升。
施克成,现年59岁,家中1口人,在家务农。他家的院子里面种满了各种菊花,每逢九月,院子五颜六色的菊花不仅好看还有淡淡的香味,院子的四角摆放着坛坛罐罐,里面培育着各种多肉植物。

02

志得不孤,篱间丛菊清香绕;
兴酣添乐,世上福人达士多。

113

114

玉树冰心,敢向春风赊凤草;
成人意美,偏能结社赚钱花。
牛峥嵘,53岁,家庭人口5人。2020年底,告别经营了20年的服装生意,从宜昌市区返回家乡创业,夫妻二人开始发展生态养殖和种植产业,2022年发展家禽养殖,2023年养殖生猪100头,家禽500只,新建了500平的生猪养殖地,争取更大的发展。
峥嵘岁月,时尚新装多喜庆;
模范人家,领先养殖大丰年。
牛平章,现年57岁,肢体残疾,家庭人口3人,儿子女儿都在外务工。牛平章自己在家经营小商铺,卖猪饲料和玉米,并送货上门,为村民做好了服务工作。
自立自强,治家唯求仓廪实;
尽真尽善,送货但愿满村春。

牛焕东,今年55岁,家中4口人,儿子在外务工,牛焕东夫妇在家发展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牛焕东的妻子在2021年被推为村民代表,只要是村委会有事需要她,她都会义不容辞地参加,牛焕东也是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
养殖多方,辛勤育种呈祥瑞;
谋询有策,甘苦为公显爱心。
杨 艳,现年50岁,家中4口人,儿子在外成家,杨艳之前在外务工,近几年和丈夫高长华在家发展蔬菜种植,养殖家禽,为村民返乡创业树立了榜样。
杨柳春风,处处生根成大树;
艳花瑞雪,年年绽蕊赛明珠。
王玉成 ,现年48岁,家中3口人,女儿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2017年王玉成成立了“夷陵区诚星茶叶合作社”,带动了全村两百多家农户发展茶叶,增加经济收入。

乡贤能人(五人)

02

凝聚文学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相关人员提供,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敬请扫码关注

0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