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漫谈:世间 · 人情 · 智慧》

其他分类其他2023-12-29
308

本名袁杰铭,1937年出生,曾就读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6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爬山、当兵、涉商、教书、著书等,长期服务于核工业地质事业,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在四川大学、凉山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教育教学八年。先后著有《国内外银矿地质》《四川丝绸贸易史话》《现代心理解读》《孔见之悟》《品味中国旅游景观》等著作。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

时铨

作者简介

ZUO ZHE JIAN JIE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从事旅游、酒店、教育教学领域,相继在省、市、区级机关以及乡、镇、街道办工作,有着宣传、共青团、政协、基层服务等经历;曾荣获省级表彰的优秀团干、关心下一代、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催眠师资格证书。
本名刘玲村,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先后从事乡村教育、基层文化和图书管理等工作,曾获四川省全民阅读推广人及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抗击疫情“最美家庭”等称号。

晓月

邻村

本名刘玲村,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先后从事乡村教育、基层文化和图书管理等工作,曾获四川省全民阅读推广人及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抗击疫情“最美家庭”等称号。

这是一本有关人类心性、人生、人情、智慧的知性书。试想通过漫谈形式陈述以下内容:世界时空相对性、自然生态平衡观、社会的多相与多元、人心的五大主题(感知、人情、思维、意识、智慧)、智慧的结构与功能、人思维思辨要义和文明心理标尺等等。表达以下观念:1.情为人心之核;2.智慧是人心内力;3.科技是智慧之花;4.实现科学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简介

NEI RONG JIAN JIE

效果展示

装帧效果

ZHUANG ZHEN XIAO GUO

书旨与序目

文 | 时  铨

时光荏苒,我辈有幸见证了中国70多年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改革和取得的成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苦难深重的中国站起来了,一扫受人欺辱的时代,继改革开放后进入小康,初步实现工业现代化,让欺负过中国的洋人得了“红眼病”。在砥砺奋进中,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进入了新时代。新观念、新事物、新追求、新环境、新变化,使得世界刮目相看。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以及自然灾害、战乱不断与贫富悬殊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和算计。中国自然环境与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匹配,加之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工业科技全而不强、大而不优、多而不精,时常受制于人,金融资本不占优势,国防战略有待提升……中国由小康奔向强盛,还需要我们接续奋斗。

序 言(节选)

XU YAN JIE XUAN

我和老伙计一起的时候,既兴奋自豪,又感叹忧心,不免会说一些真话实话,也许是无用之话,却是情真意切的期盼与夙愿。2022年春,我大病一场,差点离开人世;又见到弱冠之时的老朋友都一个个离我而去,感到十分惆怅。病重的煎熬换得沉思,回首往事,思绪翩跹,我不由自主成了老友们的代言人。之前,一些学生希望我把十年前写的一本《现代心理解读》重印。我觉得时局变化太快,许多已经过时,决定将人生些许感悟付诸笔端,希望读到本书的人,能认知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的中国,传统文化、欣欣向荣的中国,砥砺奋进、成就非凡的中国,从而打开人生格局,正视和面对现实状况,勇做赶路人、明白人和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去评说社会文明的历史兴衰;不是社会学家,没有经验去设想人类文明的模式;不是生态学家,没有头脑对文明探索与自然环境关系建言献策;不是政治学家,没有资格去盘点社会文明制度沿革的成功与失败。作者拟想从自然科学、社会心理学视觉以思维科学为引导,把知道的一鳞半爪心得串起来,勉强凑成一本小册子,尽一个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时空世界观
一 中国人的时空智慧
二 文化传统习俗
三 成伟业、迎挑战、开新局
    1.图解:中国70年来走向现代化沿革
    2.我国面临的深度挑战
    3.向世界文明求解
世间是现实社会的“场网” 
一 “官场”(官本位制)
二 “市场”(职场)
三 “情场”(亲情、爱情、友情)
解读人的心理状态 
一 人心为智人所有
二 人心具有多向性
三 社会心理成熟
……

部分目录

BU FEN MU LU

成品展示

CHENG PIN ZHAN SHI 

读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从起初的大致浏览,到最后被书中关于智慧的内容深深吸引。书中讲到文化、历史等内容的地方看似很浅显,实则如果结合读者当下所处的环境现象,就会发现有很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线索。例如,第三章《文化传统习俗》其表述的内容仅仅三页,同时看内容也不是很深邃,但是在书中诸多章节里,都围绕着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展开了详细解读,总结每一篇的内容都能在《文化传统习俗》这章里面找到答案。所谓的习俗,也只不过是古代人类鉴于当时所处的环境、文化、认知等设定了这个习惯或说法,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呈现方式或者信俗等,习俗的形成则是给当时的人类一个情感寄托或者一种精神寄托。当代人不也是如此,就有了文中提到的形形色色的“当代”文化习俗。
——央视科教频道 李晓庆

读后感(节选)

DU HOU GAN JIE XUAN

《漫谈》一书正是以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论去探寻人类的底层逻辑。书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如庖丁解牛般将这一宏大命题剖析为“世界时空相对性、自然生态平衡观、社会的多相与多元、人心的五大主题、智慧的结构与功能、人思维思辨要义和文明心理标尺等”,通过漫谈形式对这些命题拆解,以33个“本质”和41项“基础”给出答案,最终以“心理成熟素质好是人生迎面考验的底气”这一真谛从个人细微处落地,指引年轻人如何成长,如何实现进取人生,如何面对风云变化、书写非凡,进而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北京资阳企业商会会长、北京百瑞互联公司 朱勇

书中多次提及的文明,是智慧与道德的表现,也与法律的健全有着密切联系。文明的进步与延续,需要法律引导和规范,也进一步完善着法律体系建设,从而避免“重修身轻法律,重自我道德约束,以礼俗代法律”的情形出现。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53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铸刑书》:“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北京星港律师事务所 刘治国

既然是漫谈,本书可谓是纵横天地、海阔天空、侃侃而谈,组织了一幅跨越宇宙、现实和人心的精神图景,在描述中国的时空世界观中,从中国古代神话的时空想象打通基于现代物理学的时空观念,进而嵌入文化自信和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思索。紧随其后,又切换到现实社会“场网”和“人心”、“人情”的伦理语境,这些章节既有不少关于社会认知、人情世故、心理调适的常识性内容,也有经历人生历练的真知灼见。将心智、智慧、人情、思辨等关键字阐述的内涵意义和社会现象、科学探索和人生成长等内容联通起来看待,既有理论上思考,丰富案例支撑,也有具体操作方法,笔者努力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甚至是提醒我们明白应该如何与整个世界和谐共处,追寻人生的意义。从阅读体验看,这本书语言平实,张弛有度,史料充分,数据详实,案例生动,有释义、有概述,像一本人生字典。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处事修身的方法,给人启迪,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张小娟

书中陈述出的世间、人情和智慧,亦是用经历和见识厚度写给我们的生命之悟。用传统智慧走出人生的坦途,用自己的眼睛、宽慰的心灵纵观古今中外,虽会经历时代发展中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磨难,但仍怀有真善美的追求和一颗豁达之心,对待世间的人和事。历史的沧桑、人性的思考、人生的真谛、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灵魂,中华文明沧桑砥砺,前行未断,我们知所从来,才能方明所去,这或许是《漫谈》给与我的启发。
——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田秋实

历史,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回望与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为了见证岁月变迁、储存时代记忆、弘扬优良传统,作者用丰厚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勾画了世间的清晰脉络,描绘了文明的迭代传承,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创新,对于鼓励大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一个“好人、明白人、能干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原凉山大学文旅系学生  程正芳

拜读了《漫谈》一书,我有茅塞顿开之感,受益匪浅,并学会从更深层次去解读多彩多姿的世界,去思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部史书承载着国家命运”。读了这本书,我更深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有鲜明的精神力量,是德慧早熟的民族;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尊老爱幼是亘古不变的传统;中国人忠公精神、整体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中国要跻身世界先进之列,我们要立足于当下,传承德慧,开发力慧,矢志不渝,做个情智能人、善良之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文旅人,我们竭力为游客服务并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同时也倡议同胞们走出国门后,一定要展示文明大国的风范,多花时间去体验和感受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理性消费、友善待人,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成都新东方国际旅行社 罗富莉

设计:盛世语汇文化
印刷:成都现代印务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
印数:1000册
装帧:锁线胶装,纸张:胶版纸
字数:300千字,页数:180页
定价:48.00元

书名:漫谈:世间·人情·智慧
作者:时铨  晓月  邻村
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社
ISBN:978-988-45926-6-5
CIP数据核字:2023第257215号
版次:2023年12月第1版
印次:2023年12月第1次印刷

图书基本信息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