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晓伟壶艺作品展

电子杂志文化2018-05-31
1248

                                     序
宜興是太湖之濱的一顆明珠,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文人、藝術家輩 出,號稱教授之鄉,也是我國久享陶都之譽的陶瓷基地。自良渚文化始, 就發現了豐富的陶瓷資源,具備了陶的生産能力,有且藴藏着非常優秀的 紫砂細陶材料。據史料考證,在宋朝時已有紫砂陶器的精美造型和比較精 湛的工藝出現,至明中葉,由于茶文化的認識和需求,紫砂壺就應呼而出, 且因爲其典雅的材質和型器,博得了社會中堅力量的賞識和介入,雅俗共 賞,上得廟堂,下得黎民百姓的雅玩和收藏。
在有史可查的幾百年中,紫砂名作迭出,紫砂藝人薪火相傳,代有大 家出。
我認識徒弟曉偉是在1982年,當時他只是成型紫砂工,后與我師徒相 識,始從事紫砂壺的創作設計。在學徒中認真投入,而且執着、聰慧、頗 有悟性,并漸漸把自己的審美情感揉進了紫砂創作中,作品也有自己的個 性,甚是可喜可賀。
此次徒弟嘵偉聚作品出集,甚是高興,且藉此機會,祝他不驕不躁、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爲紫砂、爲藏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謹此絮 語,以作勉勵!
                                              儲集泉 2010年5月28日

宋嘵偉 (小卫)    藝名:承融、傳藝、悟陶
                          國家級高级工藝美术師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員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會員

双击编辑文字

1 963年生于江蘇宜興,現就職于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研究所 (紫砂工藝廠)。鄭州大學工藝美術設計系畢業、清華大學美術陶瓷系 造型設計專業結業,師從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儲集泉。作品以現 代和傳統工藝融合,創作設計獨樹一幟,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大展中獲 獎,并被多家博物館、高等院校及國内外藏家收藏。還多次出訪馬來 西亞、新加坡等國家。1 996年紫砂工藝廠成立合營一分廠任廠長,并 特聘爲技術輔導老師,1 997-2001年聘爲清華大學美術陶瓷系實習基地 輔導老師。作品相繼被《茶天下》、《春、夏、秋、冬》,臺灣《壺藝》、《天 地方圓》、《中國紫砂》、馬來西亞《新洲曰報》、《東方曰報》等報刊雑 志媒體上刊登報導。

1963年生于江蘇省宜興市高塍鎮;
1983年從事紫砂陶工作,后隨高級工藝師儲集泉學習制壺技術;
1996年成立紫砂工藝廠合營一分廠,任分廠廠長、技術輔導老師;
1997-2001年在紫砂工藝廠成立清華大學美術陶瓷系實習基地、任技術輔導老師; 2002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陶瓷造型設計專業學習;
2002年“閑趣”參加第一届全國陶瓷藝術展獲入選獎;
2002年“延年壺”參加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銀獎;
2002年“依依長青”第四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銅獎;
2003年“吉祥龍鳳壺”第一届中國陶瓷藝術展中陶方圓杯獲優秀獎;
2003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學習陶瓷藝術設計、陶瓷雕塑、造型設計; 2003年“田野風光”杭州笫四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優秀作品展獲優秀獎;
2004年“碧泉壺”中日韓國際荼文化交流會獲國際銀獎;

2004年與沈建强合制“神源荼具”第二届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 展獲金獎;
2004年入選世界藝術家聯合會;
2004年“天龍頂珠”參加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茶文化交流會獲銀獎;
2004年“秦俑”第二届中國.無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2004年“日出江花紅勝火”曉偉壺藝揚子晚報發表;
2004年“聚緣”第二届中國無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2004-2005年《紫砂壺藝創作淺談》宜興市人民政府優秀學術論文評選中獲優秀獎; 2005年“秦俑壺”被天津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5年與吴鳴、鮑玉梅老師參加馬來西亞紫藤公司紫砂文化交流會;
2005年“田野風光”被馬來西亞紫藤公司永久收藏;
2005年入選第三届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紫砂藝術大展集》(無錫市人民政府、 宜興市人民政府編);

從藝年表

2005年“紫玉漢鼎”第三届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紫砂藝術大展(太湖杯)獲銅獎; 2006年與周定華、蔣藝華老師參加馬來西亞紫藤公司名壺邀請展;
2006年“全家福茶具”參加第八届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獲二等獎;
2006年《繼承傳統工藝.弘揚紫砂文化》于《江蘇陶瓷》(省級)發表;
2006年《關于宜興紫砂工藝的幾點認識》在《中國陶瓷發表》(國家級);
2006-2007年《關于宜興紫砂工藝的幾點認識》宜興市人民政府、無錫市人民政府 評選優秀學術論文獲一等獎;
2006年“天龍頂珠”第八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 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獲金獎;
2006年“老墩壺”第八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 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獲銀獎;

2007年與沈建强參加馬來西亞吉隆坡茶文化世界交流會;
2007年“佛手壺”第三届中國(深圳)國際文化博覽會茶道、紫砂壺精品展獲金獎; 
2007年《紫砂壺的裸胎藝術》在雲南《春夏秋冬》(省級)秋季刊物發表;
2008年“清風竹”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8年“豪氣壺”中國上海第十届(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 術優秀作品獲傳統藝術金獎;
2008年作品被《中國紫砂》(省級)發表;
2008年與蔣彦、陸小强老師參加馬來西亞紫藤公司泥中秀藏壺交流會;
2008年“擎天壺”中國上海第十届(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 術優秀作品獲金獎;
2008年《仿生竹形在紫砂壺藝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及藝術價值》在《江蘇陶瓷》(省級) 發表;
2009年與楊逸雯參加馬來西亞紫藤公司《砂泥風姿》講座并現場制作;

2009年“豪氣壺”被無錫博物院永久收藏;
2009年授予“中國百名優秀紫砂藝術家”稱號;
2009年鄭州大學造型藝術設計專業畢業;
2009年“豪氣”由中華人民共國國家知識産權局申請專利,專利號200930059837.3; 2009年“秦俑”由中華人民共國國家知識産權局申請專利,專利號200930059827.X; 2009年入選《建國六十周年紫砂六十家》藏書;
2009年《淺談紫砂壺的造型與裝飾》在《山東陶瓷》(省級)發表;
2010年“茄段壺”被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0年參加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周年宜興紫砂文化邀請展。

文章編號:1006-2874(2006)03-0050-02

                                     (一)
宜興紫砂工藝作爲一門優秀的民間陶瓷藝術和文化,經過數百年,數十代人的智慧勞動和藝術創作,已自成 一體,獨樹一幟,被世人所推崇,她以其豐富柔和的質感、深沉含蓄的色彩、古樸典雅的風格、美妙絶倫的造型 著稱于世,爲人們所喜愛。
                                      (二)
從宜興紫砂歷史有記載的第一件作品-- “供春壺”起,前人就開創了紫砂工藝創作的先河。它以回歸自然的 藝術創作,向世人展示了宜興紫砂歷史上第一件充滿自然美感的作品。“供春壺”的問世,開闢了紫砂工藝陶瓷 藝術藝術創作的道路。

關于宜興紫砂工藝的幾點認識

                    宋嘵偉(宜興紫砂工藝廠,214221)
摘要  宜興紫砂工藝是我國民間一門優秀的傳統陶瓷工藝美術。本文就宜興紫砂工藝的發展和藝術創作首要闡述 了作者的有關認識。
關鍵詞   宜興紫砂,工藝,陶瓷 
中國分類號:TQ174.74 文獻標識碼:A

供春之后,人稱壺家三大妙手之一的時大彬,在紫砂工藝陶瓷史上有着杰出的成就,他在造型設計、泥料配 制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的作品以形式多樣,古樸高雅,制作工整,光潤工巧, 獨樹一幟而著稱于世。
清代早期的陳鳴遠,是紫砂工藝史上藝術創作的佼佼者,他以精湛技藝,極富創作精神而銘于史册。例如他 的彎鎏梅椿壺,形象生動别致,冰肌鐵骨,妙不可思,嘴、鋈趣勢横生,花枝疏影横斜,制作功力精細入微,風 流高雅,高度集中地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設計水平和神功技藝。每當后人在欣賞他的傳世佳作之余,就能使人見壺 入境,把人們引入充滿藝術美感和自然形態美感的美好想象之中。縱觀歷史佳作,陳鳴遠的紫砂工藝珍品蔚爲大 觀,美不勝收,不愧爲歷史上杰出的紫砂藝術大師。從他的作品可看到明代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的影響。反 映了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間在經濟穩定、文化繁榮昌盛,對紫砂藝術繁榮發展所起的作用。

明清間是紫砂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從許多傳世佳作和史料中可以看到:項聖思、陳仲美、陳漢文、沈子澈、 許龍文、楊氏三兄弟、邵大亨、黄玉麟等名手所致的壺、盆、瓶、鼎、文房蔬果、奇珍异玩,個擅所長,充分反 映了諸家的造型風格及藝術特色。在紫砂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歷史時期,紫砂名手以其高超的制作藝術技巧, 將紫砂工藝陶瓷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名人作品更是“收藏殆盡”,形成了“宫中艷説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 碟”和“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羡溪頭一丸土”之可求不可得的珍罕境地。紫砂名人輩出,高手林立,使紫砂 文化内涵有了新的内容,推動了紫砂向藝術美學的更高層次邁進,爲近代宜興紫砂工藝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縱觀宜興紫砂工藝陶瓷的發展,與我們擁有儲藏着得天獨厚的原料地理條件,以及歷代名家巧匠,文人雅士 所創造的寶貴經驗和優秀作品分不開之外,同時也與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歷代經濟交流發達,商品流通廣域, 文人薈萃,藝術文化含量較高的人文景

觀分不開的。所以宜興紫砂藝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不斷借鑒、 吸收書法、繪畫、篆刻等其它藝術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紫砂工藝的内涵和表現力,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表 達方式和創作風格,體現了傳統工藝與人民大衆的密切聯系。
        宜興紫砂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在她的論著中説:“自然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創作源泉,與紫砂工 藝陶瓷的創作更爲密切。紫砂工藝的創作就是將自然界中物體的形態通過去粗取精,并進行藝術上的加工提煉, 使之升華爲高于生活的高雅藝術品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必須注意藝術的變化與統一、 氣勢上的生動與協調、效果上的實用與美觀。所以創作構思時,首先應從形式、精神、姿態、氣勢、韵律、制作 等總體上追求藝術效果。
                                            (三)
        宜興紫砂工藝在浩瀚的中華文物史上有着瑰麗的地位,宜興紫砂工藝除了歷史悠久、繁榮的茶文化歷史之外’, 她的歷代傳世佳作更體現了紫砂工藝的光

輝藝術特性。其造型藝術之美、形勢款式之多、文化氣息之濃厚,是其 它陶瓷藝術所無法比擬的。
       宜興紫砂工藝的造型設計千姿百態,方非一式,園不一相。筋紋塑器,像真仿形。自然生動;光貨在簡潔明 了;花貨創作,師其造化,尋求自然之美;作爲宜興紫砂工藝陶瓷創作的主要形式——造型設計,越來越被現代 紫砂陶藝工作者所重視、研究和認識。他們從生活中去感受、去理會、去觀察;他們將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各 種形象、物體形態經過加工、提煉、歸納、取舍、設計、制作成各種完美的器形,藝術性的體現在創作作品上, 將作者的藝術靈感,創作思路,制作功力充分地表現在他的創作藝術之中。壺藝泰鬥顧景舟大師説:“紫砂的美 ,是指作品的外輪廓,即外觀造型;神:即神韵,一樣能令人體驗出精神美的韵味;氣:即氣質,陶藝内涵的和 諧協調的本質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 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所以説紫砂工藝創作者,要想創作一件完美的紫砂藝術作品,就必須畢思窮工,准 確抓住自然物體形態及形象的主要精神特征本質之外。一件成功的藝術品藴含着作者無盡的汗水和智慧,離不開 作者傾注的心血,只有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方能達到自如地運用紫砂泥色的自由王國。因此,紫砂工 藝作品的創作,猶如舞蹈藝術家在舞臺上創作人物的藝術形象一樣。(1)必須充分認識創作對象的精神風格和 氣質;(2)必須抓住作品形態特征的有機構成,做到主次分清,視覺和諧平衡;(3)必須再現創作者“源出自 然,而高于自然,將自然物體予以變化和進行發展,把誇張寓于象真之中的創作個性”。充分再現出自然且富有 藝術活力的造型美學效果。
        

        先人給我們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紫砂工藝文化和寶貴經驗。創作一件完美的紫砂工藝作品,除了有一個完美的 主題構思之外。還必須科學合理地利用泥色配制效果,使作品在高雅色調的裝飾下,再現古玉生輝之感。同時還 要深入研究制作技巧、裝飾手法等,使自己的創作作品,通過泥與火的洗煉,顯示出紫砂材質的内在質感和肌理 美。
        隨着人們文化藝術生活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藝術追求更無止境。以大自然形態爲源泉的紫砂工藝陶瓷的創作, 題材更爲豐富。傳統的歷史文化和紫砂文化,在先輩的藝術熏陶下,必將涌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藝術佳作, 展現紫砂工藝無窮的藝術魅力。

文章編號:1006-2874(2006)03-0050-02

繼承傳統工藝   弘揚紫砂文化

宋曉偉(宜興紫砂工藝廠,214221)

紫砂陶,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在古代中外的文獻記載上,對紫砂陶茶具的稱呼有許多種名字,如:“注春”、“ 茗壺“茶壺”……紫砂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揚名寰宇,并且物以載到.藴含着 深厚宏博的文化精神。宜興紫砂,以其稀有的資源、獨特的工藝.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觀賞、使用功能俱全而享譽人 間,成爲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燦明珠。
宜興紫砂長盛不衰,在于它豐厚的文化底藴。可以説,宜興紫砂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文人相通,伴隨歷代 文人墨客的憂喜悲樂走了過來。從歷史來看.不少著名的文化

人、詩人、學者> 書畫家、名人、管臣、幕僚曾以各 種形式參與紫砂陶藝的創作,文人參與定制紫砂壺,對陶藝作品産生的影響顯而易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 蘇東坡曾幾次到過宜興,深深愛上這裏的山山水水,最后實現了他定居宜興的願望。蘇東坡非常講究飲茶當時陶都 各種式樣的茶壺都不中蘇東坡的意。因此就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烹茶審味,獨自鑒賞,所謂“松風竹 壺,提壺相呼”。后來,重感情的制陶人爲了紀念這位大詩人,就將他設計的提梁式紫砂壺稱作:“東坡壺”,又名“ 提蘇壺”。而今紫砂工藝廠陳列室裏,還保存一把大型的“東坡壺”。學士爲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大大提 升了紫砂壺之品。文人墨客在砂壺上題寫切壺、切情、且茗的壺銘,用以記事、 寓意、言志、寄情,并且有著名書 畫家、分

割的緊密關系。金石家在坯體上揮毫書畫,操刀篆刻,使紫砂書畫、篆刻于一體而大大提高了紫砂壺的文化、藝術品位,藴 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影響着紫砂壺藝的發展,其中之杰出者不勝其數,如趙宦光、董其 昌.項元汴、蔡元培、黄賓虹、劉海栗、吴湖帆、李可染、啓功、吴作人、馮其庸……均爲大家熟知。宜興紫砂壺 脱穎而出成爲陶瓷一書中獨樹一幟的“國人瑰寶”,是與歷代人對紫砂文化内涵的孜孜不息的追求及文人鐘愛、關 注、參與及至一人與文人的聯手合作所分不開的,這就形成了源遠流長的紫砂壺與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
      有人説:“没有文化底藴的紫砂壺就没有生命力。”宜興紫砂陶既是物質産品,又是精神産品,它將詩書畫銘吸納 交融,使其充盈文化味和書卷氣,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與鑒賞需

求。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 制作的手法,再説壺藝術本身就有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够抒發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 能够陶冶情操,啓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古代許多文人或著文、或吟詩贊紫砂陶,固然有贊其優异功 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贊其“藝”。明代陳貞慧在《秋園雜佩》中雲:“供春壺式,古樸風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 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説:“藝術要有决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受道德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韵生動,顯示出强烈的藝術感染力”。
       本人創作的作品--《大中華系列,千古絶唱秦俑》,取决于秦始皇陵兵馬俑,發掘光輝

燦爛的中華文明史,集二 千年來大秦悲歌中最爲壯觀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馬俑爲題材,以秦兵馬俑爲主題創意,盔甲作身,盾牌爲足刀鞘 懸把,長劍胥流,兵馬俑裝飾,截取歷史一瞬間的鏡頭畫面,形象與抽象交相輝映,組合成一幅氣勢宏偉的歷史畫 卷。采用天然原礦宜興丁山黄龍山的優 質泥料進行精選配置,運用傳統打身筒成型工藝,結合傳統陶刻裝飾工藝精 心構思、精心創意、精心提煉、精心制作而成。壺與藝、壺與史、壺與人、壺與文化、壺與大中華……讓人在壺中 領略中華古文明的博大精深,讓人在壺中領略中華古文化,讓人在壺中領略紫砂陶藝術的奥妙精華,讓人在壺中得 到文化藝術的熏陶和享受。此作品在第二届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獲金獎。
       宜興紫砂陶與文化藝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

系。這種聯系有機結合,融合交匯,密不可分。縱觀紫砂陶藝發展軌迹, 無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無不繼承民族文化的精髓,無不融匯文人的氣息,在長期的歷史磨合中,在陶瓷文化 的表達中獲取了生命的永恒。讓藝術之魂與文化底藴永恒交織,讓文化理念與文化内涵永恒交織,讓鮮美活潑的藝 術形式與豐富深沉的文化積澱永恒交織,在與文化的交流中.鑒賞者的交流中、心靈的默契中,師造化.得心源. 珠聯璧合、潜移默化,把紫砂壺藝推向新的輝煌。

1 對聯
2 砂藝之韵
3 序
4 個人照
5 簡歷
6 從藝年表
7 從藝年表
8 題字
9 題字
10 論文
11 論文
12 福瑞壺
13漢君壺
14 事事如意壺
15小德鐘
16 吉祥壺
17 荷葉壺
18 提壁壺
19天龍頂珠壺

20 獅韵壺
21 田野風光套壺
22 擎天壺
23 美人肩壺
24 容天壺
25 一團和氣壺
26掇只壺
27 如意牛壺
28 紫荆花壺
29年輪壷
30 玉潤壺
31托福壺
32思源壺
33聚緣壺
34 翠竹留香壺
35 步步升壺
36祝壽壺
37 神鹰壷
38花開富貴壺
39 鼎盛壺

索   引

40延年壺
41扁古壺
42 茄段壺
43 紫玉漢鼎壺
44 神源茶具
45清風竹
46虚扁壺
47 秦俑壺
48 祥雲壺
49 華櫻壺
50 一粒珠
51 碧泉壺
52 聖圓壺
53 金杯壺
54 蓮子壷
55神燈壺
56 童玩壺
57 曼生井欄壺
58 供舂壺

59 井欄壺
60穎竹壺
61扁腹壺
62子冶石瓢壺
63 逸壽壺
64漢鐸壺匏尊壺
65 宇曰生輝壷
66豪氣壺
67吉祥龍鳳壺
68 雙綫竹鼓壺
69 老墩壺
70石瓢壺
71 常勝杯
72 藏龍卧虎壺
73 宋陶簡歷.作品
74吴勤君簡歷、作品
75 合影
76 論文
77索引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