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电子杂志文学2018-06-18
947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17广电内
梁碧仪

刊物名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选篇
作者
梁碧仪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6
出版刊号
CN20-0115/G

NO.05       《如梦令》

NO.04       《雨霖铃》

NO.03       《归园田居》

NO.02       《李延年歌》

NO.01       《氓》

《氓》中悲剧到底是谁之过?

    从第一章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侧面描写可看出,即便在婚前、即将订婚之时,在情侣双方感情最稳定、最浪漫的时候,氓也对主人公毫无耐心。更不用提后面“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正面描写氓的暴躁性格。家有这样一个性情暴躁的丈夫,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主人公对这段婚姻的信心和熄灭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男之过:氓性情暴躁易怒

《氓》中悲剧到底是谁之过?

女之过:女子本性的柔弱和对感情投入的过深

  一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直接表明了这个原因。前面还用了一个比兴手法。以“鸠”代“女子”,劝诫鸠切勿贪食桑叶,否则会沉迷之。男女对待感情的方式本来就有所差别,这是因为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女子投入了一段感情,或许就很难再抽身出来了。而男子在这方面却要更洒脱一点。因此,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无疑是把自己所有身心都投入到这段感情中,到最终注定满盘皆输。
 

“倾城”“倾国”意义之解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诗简单来说就是李延年称赞自己妹妹花容月貌、能歌善舞,以求她能得到汉武帝的青睐。全诗简洁易懂,但其中的一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却值得细细推敲其中的意味。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但李延年的本意是否是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呢?笔者认为不然。

“倾城”“倾国”意义之解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再者,李延年在首句就提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明显就是在强调佳人是如此美、如此地好,而不会在后文一反前言,说这女子会使国家城池都倾覆……虽说李延年可能是引用《诗经·大雅·瞻卬》中的“哲妇倾城”一说,但引用原文却未必想表达原意,也有可能只是“旧瓶装新花”罢了。

  怎么说这首诗也是在汉武帝面前所吟的,李延年的目的是通过隐晦的引荐法让自己的妹妹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若这里的“倾国”“倾城”是指国家城池颠覆的意思,汉武帝还怎么敢把这位美人请进宫,而败了自己的国呢?这显然有悖其动机。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受尽十三年坎坷的仕途的折磨与委屈之后决定辞官回归田园所作的诗组。我本次赏析的《归园田居》(其一)是其中的第一首,主要描写了陶渊明对以往“误入尘网”的追悔和重新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题目中的“归园田居”包含了“归”和“居”,诗组中的其一的重心主要落在“归”上,详细描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其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十分值得回味。归家一路上风景怡人,看到鸟儿就把自己想象成笼中鸟,看到鱼儿就把自己想象成池中鱼;寄情于物,一“恋”一“思”淋漓尽致地把归家的心切和喜悦以及对往日的无限追悔呈现在读者面前。其间描写的田园风景也颇为迷人,运用多种手法把田园的静谧、怡人生动地呈现于眼前。

  最后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更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试读此句,细细品味陶渊明深藏在其中的感情。“久”,既描写出在樊笼里被困的时间之久,同时又侧面反映了陶渊明终于重获自由自在生活的释怀和解脱。“复”,与前一句的“久”字对应,进一步描写出陶渊明的释怀。“樊笼”与“自然”相对,一边是四面都有桎梏,没法自由言行的“樊笼“,另一边是生活说不上无忧(因为贫穷),但却至少是自由的“自然”。

  读过《归园田居》(其一),让人感受到陶渊明的释怀,同时不禁有点心酸,为他”误入尘网“十三年之久才重归自然而心酸,不知当初如果没有这十三年,现在又有没有那个令世人崇拜的陶渊明呢?

归园田居

  词的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分别时时间、地点和天气。《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分别的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的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不知是因正值分别之时才所见所闻都如此凄凉,还是恰好在这凄凉之境中分别呢?“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附》:“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词人却对此“无绪”,毫无兴致。可见柳七的思绪全在恋人处。而偏偏此时,“兰舟催发”,如此尖锐的矛盾怎能不让词人愁呢!此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无言胜有言,这眼里饱含着的泪水都是浓浓的想念和不舍之情啊。看看远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把前途的一片迷茫描写得淋漓尽致,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

雨霖铃

雨霖铃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从个别讲到一般,得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人生哲理。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逢这秋意稠浓,真是伤人。而更伤人的是,等我“今宵酒醒了”,我又会在何处呢?反正不会在爱人的身边,就怕醒来时独自在杨柳岸边面对着晨风残月,多么凄凉。这一别后,不知下次重逢是何时,没有了你在身边,再美的良辰好景也只是虚设,也变得平凡起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再也没有人听我述说满腔情意了,我也没有办法再对着其他人开口了。悲啊,悲啊!

如梦令

  周汝昌这样评价这首词:“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解为其原意,即“稀疏”,说昨夜的风很大,但雨很疏,只是一场春雨;第二种解为“疏散疏狂”,说作宵雨狂风猛,正好与后面“绿肥红瘦”相对应。无论如何,这是一场让女主人欲寻酒消受的愁雨。因为正值芳春,这一场雨却偏要来搅乱这一片春色。于是女主人借酒消忧,难以排解愁绪,酒吃多了,睡意也就“浓”了。这里本该用来形容液体的“浓”来形容睡意,可谓是用词新奇。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的心情仍未散去,便要询问一下悬在心中之事。这时,她听到外边的侍女收拾房屋,启户卷帘,便急忙问她:“海棠花怎么样了?”虽然词中并未细写问题,但从侍女的回答便可得知,这也是该词的妙处之一。侍女看了一看,笑道:“海棠依旧。” 女主人听了,叹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里的“肥”、“瘦”二字也极其精准地概括出春逝夏始交替季节绿叶盎然繁茂、红花枯萎凋零的景象。这里充分体现了女主人作为女性的敏感。既然敏感必应多情,李清照是如此多情啊!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

如梦令

谢谢观赏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